传媒产业是生产和传播各种以文字、图片、语言、影像等符号形态的内容产品以及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企业或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形成的企业集群。自1979年恢复广告经营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传媒机构沿着产业化路径不断前进,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产业。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在技术和政策的引导下加速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网络媒体占比不断提高。传媒行业进入移动融合时代中国传媒产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1979—1984年为经营恢复期,1985—1991年为初步探索期,1992—2000年为产业化浪潮期,2001—2008年为颠覆与转型期,2009年至今为融合移动互联期。40年多来推动行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来自政策、技术和资本,传媒产业在三大要素的博弈下前行。网络媒体占比达八成进入21世纪,大众媒体开始衰微,被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被称为”新媒体”;10年前传媒产业结构还可以说是四分天下:纸质媒体、电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等。目前,网络媒体的规模已经远超传统媒体的市场规模,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2019》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其中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业市场的八成,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传媒产业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2017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亿元,同比增长了16.6%。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根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CTR、CSM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预计达到22887.8亿元,增长速度达9.2%,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传统媒体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近年来,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抢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纸媒逐渐走向衰落,其他传统媒体发展缓慢,从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来看,2019年传统纸媒市场规模占比继续缩减,其中报刊业占比从2018年的2.04%下降至2019年的1.43%,图书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5.16%下降至4.47%;广播电视收入占比也有所下降,同时电影行业2019年整体景气度大幅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收入快速增长,网络游戏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在直播等新兴互联网业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产业移动内容及增值收入快速增长,占比由2018年的38.52%增加至2019年的46.13%。注:①.2018年数据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披露的数据;②.2019年数据为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9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CNNIC披露的相关官方数据以及前瞻跟踪数据综合分析所得。传媒产业加速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走向深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传媒产业规模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中国传媒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速转型,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8月23日,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代表专家课题组在“2019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暨第10届传媒发展论坛”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与会行业内专家、研究学者就5G时代的视频产业变革、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媒体等议题发表演讲和展开对话。本文收录该报告完整版PPT,一览传媒产业最新动向。对于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崔保国教授提出了六点洞察与思考:第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突破2万亿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与全球传媒产业2万亿美元相比,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是相匹配的;第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稳中放缓,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调整期的影响,也受到国家传媒政策改革和内容规制调整的影响;第三,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第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国内外都存在这种现象,传媒产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定位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第五,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第六,传媒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转自全媒派本文编辑:张孜蕙- E N D -你能为我摘一颗星星吗?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传媒产业是生产和传播各种以文字、图片、语言、影像等符号形态的内容产品以及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企业或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形成的企业集群。自1979年恢复广告经营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传媒机构沿着产业化路径不断前进,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产业。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在技术和政策的引导下加速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在竞争中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网络媒体占比不断提高。1、中国传媒产业进入移动融合时代中国传媒产业4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5个发展阶段:1979—1984年为经营恢复期,1985—1991年为初步探索期,1992—2000年为产业化浪潮期,2001—2008年为颠覆与转型期,2009年至今为融合移动互联期。40年多来推动行业发展的三大要素来自政策、技术和资本,传媒产业在三大要素的博弈下前行。1、网络媒体占比达八成进入21世纪,大众媒体开始衰微,被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被称为“新媒体”;10年前传媒产业结构还可以说是四分天下:纸质媒体、电波媒体、互联网媒体、手机移动媒体等。目前,网络媒体的规模已经远超传统媒体的市场规模,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白皮书2019》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已突破2万亿元,其中互联网传媒占据了传媒业市场的八成,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2、2019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将近2.3万亿元2017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亿元,同比增长了16.6%。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根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CTR、CSM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预计达到22887.8亿元,增长速度达9.2%,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注:2018年总规模增速为10.5%。3、传统媒体收入占比不断下滑近年来,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抢占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纸媒逐渐走向衰落,其他传统媒体发展缓慢,从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来看,2019年传统纸媒市场规模占比继续缩减,其中报刊业占比从2018年的2.04%下降至2019年的1.43%,图书收入占比由2018年的5.16%下降至4.47%;广播电视收入占比也有所下降,同时电影行业2019年整体景气度大幅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收入快速增长,网络游戏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在直播等新兴互联网业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媒产业移动内容及增值收入快速增长,占比由2018年的38.52%增加至2019年的46.13%。注:①。2018年数据为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披露的数据;②。2019年数据为前瞻产业研究院结合《2019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9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中披露的数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广电总局、国家电影局、CNNIC披露的相关官方数据以及前瞻跟踪数据综合分析所得。4、传媒产业加速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走向深化,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传媒产业规模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中国传媒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加速转型,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传媒行业通过电视、广播、印刷品和互联网等渠道向观众提供各种各样的内容。传媒行业可分为若干不同的子行业,包括印刷传媒(报纸、杂志和书刊)、录音(磁带、CD和DVD)、视觉传媒(电视剧、网络剧、电影、网络电影及综艺节目)、广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国传媒行业概况中国传媒行业迅速发展,总收益从2016年的162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28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1%。2017年中国传媒行业总收益为18967亿元,2018年为20960亿元,自2018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9.0%。传媒行业将继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中国传媒行业总收益预计达到24964亿元。推动此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消费升级、传媒技术创新和政府支持。每个子行业均有各自的内容类型、创意艺术家、技术人员和商业模式。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网络电影是指通过互联网发行且只在网上播放的电影。与传统电影不同,网络电影往往题材广泛,制作时间灵活,一般情况下制作成本更低。过去,新网络电影的总数呈现显着增长,从2014年的450部增长至2018年的1,523部,复合年增长率为35.6%。这一数字於2016年达到顶峰,为2,463部,而之後逐渐下降,因为在线视频平台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藉以从每部网络电影获取更高收入。此外,於2019年2月15日後,总投资超过人民币1百万元的新网络电影须在广电总局注册,及仅获授备案号的网络影方能在杀青後播放。有关新规对2019年新网络电影的数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2019年数量下降。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机构:海通证券评级:优于大市目录:1。 总论2。 游戏板块研究框架及投资逻辑3。 影视板块研究框架及投资逻辑4。 营销板块研究框架及投资逻辑5。 出版板块研究框架及投资逻辑6。 风险提示文化传媒行业的几大特性供给决定性,内容需求一直较为旺盛,近年来内容供给侧改革较为明显,客观在向头部集中内容行业特性:跟随“爆款”短期利润爆发力强;中长期稳定盈利能力是能够给予高溢价的关键互联网流量变现的核心方向:游戏、广告、视频、电商、直播等内容应用形态会跟随通信、电子、计算等底层技术周期不断迭代创新(文章来源:格隆汇)
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增速放缓,期刊报纸市场继续萎缩2019年8月23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央视市场研究(CTR)、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合办的“2019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暨第10届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致欢迎词,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发布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9)》。与会行业内专家、研究学者就5G时代的视频产业变革、下一代互联网、未来媒体等议题发表演讲和展开对话。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由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传媒业的发展速度将会放缓。而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态势为传媒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预计将以两倍于全球的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达18966.7亿元,同比增长了16.6%。截止至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传媒产业增长率从2017年的16.6%下降至10.5%,但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2011-2018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总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8年,在传媒核心产业的细分领域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入增幅达21.5%;网络广告收入增幅达12.6%,与往年超过25%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原因可能在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于广告行业的影响;同时,对媒体内容规制政策的调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规制趋向一致。网络游戏同样遭遇寒冬,受资本市场及版号审核暂停等方面的影响,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最慢增速;广播电视媒体方面,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小幅增加1.3%,其中传统电视广告经营遭遇较大压力,如传统广告大户湖南卫视2019年黄金时段资源招商额只占2018年同期招商额的1/4。2018年中国传媒核心产业细分领域收入统计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对于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表示:1、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是相匹配的;2、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稳中放缓,既与宏观经济调整有关,也与国家传媒政策改革和内容规制调整有关;3、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4、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传媒产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定位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5、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6、传媒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19年电视广告可能迎来负增长,5G商业化将重塑中国传媒产业格局2019年宏观经济增速预期进一步放缓势必将对传媒?业总体,特别是广告?业收入增速带来影响,但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也将对未来传媒?业的结构性优化带来契机。尤其政府对于文创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独?兽企业的政策帮扶,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根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传媒蓝皮书)课题组的估算,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22887.8亿元,增长速度达9.2%。其中传统电视仍将面临严峻转型压力,2019年?电视广告收入极有可能迎来负增长,有可能会有持续的下行趋势、重蹈报业的覆辙。报刊行业在新一?度将继续下滑,并进一步面临关停并转的现实。对于电影产业来说,部分院线将迎来经营挑战,2018年?数百家影院倒闭或停业整顿的局面或将延续。技术因素方面,5G网络在2019年迎来商业化,这将再次重塑中国传媒产业格局,在此影响下,短视频?业被进一步看好,预计有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短视频?业内容生产和商业变现的竞争之中,同时短视频平台内容的长短综合发展也将成为趋势。虚拟现实产业在5G网络的技术升级之下有可能迎来新一波的风?。(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一、传媒行业概述传媒产业是传播各类信息、知识的传媒实体部分所构成的产业群,指信息传播媒介(通信、数媒、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闻、网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总体来看,中国传媒业由广播电视、平面媒体、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四大传媒形态构成。而除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传媒形式外,近年来,以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电子报刊、数字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兴传媒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并日渐成为主流。传媒产业总体结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传媒行业现状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传媒产业规模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截止至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预计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约2.29万亿元,增长速度放缓到9.2%。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在传媒核心产业的细分领域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入增幅达21.5%;网络广告收入增幅达12.6%,与往年超过25%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同时,对媒体内容规制政策的调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规制趋向一致。网络游戏同样遭遇寒冬,受资本市场及版号审核暂停等方面的影响,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最慢增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投融资情况来看,互联网企业成为传媒业资本市场的主导者,战略投资者增多,更偏好中后期的头部企业,融资规模较大的领域为媒体网站、网络视频和影视音乐。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三、传媒行业细分市场分析1、电影2019年中国电影创下全年电影票房历史最高纪录,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达642.66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5.4%。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电视剧2013-2019年,我国电视剧发行数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018年以来,我国影视行业加强监管,限制娱乐性内容播出、提高网络平台内容审核标准,2019年,我国电视剧行业受到一定影响。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视剧发行数量约为254部,同比下降21.4%。资料来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游戏近年来国内游戏市场销售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中国游戏销售收入为2330.2亿元,同比增长8.7%,受游戏版号审批暂停影响,2018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规模增速较2017年有所下滑,2019年随着版号审批恢复略有回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4、广告2019年国内广告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广告市场处于持续调整中,与2018年相比增速有所下滑,但广告经营额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达8674.28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8.5%。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传媒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目前新媒体正在强势崛起,传统媒体正在资讯形式、资讯交互方式和资讯渠道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逐渐从互联网媒体向新媒体过渡发展,未来新媒体必将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主要热点。具体来看,新媒体不仅包括短视频和知识付费等业态,还包括数字精准营销、资讯聚合、KOL品牌媒体平台等其他多元业态,事实上,目前国内新媒体主要是在顺应和贴近内容/交互形式的多样化形式在发展,更顺应整个社会新闻资讯获取的习惯变化,而受到市场的欢迎。从传媒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来看,数字/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促使传媒业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激增。从行业用人需求词频来看,新媒体、互联网频率领先,表明目前传统媒体正积极借助互联网思维向新媒体迈进,“互联网+新媒体”人才需求趋于旺盛。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2019年,传媒业在融合中迎着5G、AI等前沿技术的蓝海向纵深发展。5G正式进入商用元年,新技术渗透到传媒业的各个环节,多种智能型传媒产品诞生,传播形式不断创新。舆论阵地大范围往基层延伸,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布局。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异彩纷呈,形成合作共赢的新业态。2020年,传媒业将继续借着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东风,加深媒体横纵向融合,打造智能化传播生态,形成新的发展模式。传媒业正在抓住机遇进行新布局,力求在未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1.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发展特点分析2019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发展特点如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一、外部环境条件利好,驱动行业良性发展在政策方面,政府监管保护和鼓励引导并举。2019年,政府在版权保护、音频内容监管以及促进融合发展方面,均出台相关政策,为音频行业的健康快速成长保驾护航。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多部门联合开展“剑网2019”专项行动加强平台版权治理。在经济方面,数字经济成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联合国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显示,全球数字经济活动及其创造的财富增长迅速,且中美占比规模达40%。在社会方面,注重体验的新生代消费者崛起,互联网用户养成为优质内容付费习惯,二次元、饭圈等各类潮流文化涌现促使基于兴趣爱好形成的网络社群进一步发展,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扩展了音频内容和传播空间。在技术层面,5G启动全面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普及,赋能智能音频生产交互。二、平台围绕内容生态建设展开差异化竞争不同于国外以播客为主的音频内容,国内的音频市场拓展了播客行业的外延,发展出以音频平台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建立起完整的音频内容生态。根据内容生态发展方向,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平台主要包括综合性音频平台、垂直有声阅读平台、音频直播平台和其他平台。综合性音频平台以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为代表,提供播客节目、音频直播、网络电台、有声读物等全类型音频内容;垂直有声阅读平台以懒人听书为代表,提供网络文学、漫画、有声书等多种形式数字内容的有声阅读平台;音频直播平台以克拉克拉为代表,主要通过声音社交发展音频互动平台;其他平台如腾讯视频、爱奇艺视频等开启“音频后台播放”功能,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开发“电台直播”功能,越来越多的平台尝试音频服务。2019年,头部内容不再是音频平台争抢的单一对象,各头部平台纷纷瞄准下沉市场。内容生态向着休闲、通勤、居家、亲子等多元化、细分化、长尾化方向发展,平台之间展开特色化、差异化竞争。喜马拉雅拥有丰富的版权资源、分发渠道和主播培养体系优势,构建了全类型、泛娱乐生态系统;蜻蜓FM着力布局头部和腰部的精品自制内容,渠道和内容双管齐下,建设PUGC主播生态和品质内容战略;荔枝专注于聚合、孵化优质UGC内容,倡导“人人都是主播”,构建了主播与粉丝的庞大生态系统。在差异化竞争策略之外,不变的是各个平台对内容的重视和投入。2019年平台持续加大对内容生产者的扶植力度,加紧构建各自的内容生态圈。喜马拉雅推出“万人十亿新声计划”;蜻蜓FM推出了3年10亿元现金扶持的主播生态战略;荔枝则在2019年试水投入千万元现金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播客扶持季”后,8月正式启动“回声计划”,投入亿元级别的奖金池和亿级流量加大对平台内容生产者的扶植力度。三、音频传播加速向全场景、智能化演进全场景传播是指网络音频除了智能手机外,通过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渠道,全方位覆盖各工作生活场景的传播形式。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智能终端的普及。2019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3682.2万台,同比增长126.6%。有77%的受访中国消费者使用智能语音助手,为全球最高(全球平均比例为50%)。良好的智能化软硬件环境使网络音频加快向传播全场景、智能化演进。各市场主体跨界融合走向深化,将满足用户场景化需求与智能化交互相结合,音频传播步入“硬件+内容+实时互动”的全场景、智能化时代。喜马拉雅深耕用户场景需求,随着场景化布局不断延展。一方面,推出小雅音箱、Nano音箱、小布儿童音箱等自有智能音箱,扩大内容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布局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领域,意图覆盖用户各需求场景,提供多而全的内容入口。蜻蜓FM推出涵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全场景生态战略。在互联网生态中,与华为、vivo、今日头条等企业合作,为合作方输送音频内容及与内容相关的运营能力;在物联网生态中,与华为、小米等智能硬件服务商合作,内置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3700万台、汽车800万辆,让内容能触达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2019年10月,荔枝和百度旗下人工智能硬件小度达成合作意向。小度上线荔枝海量音频内容,并提供语音交互服务支持,首次实现智能音箱音频内容实时互动,形成人与人、人与音频内容的连接。2.2019年中国移动短视频行业发展分析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继2018年短视频强势扩张后,2019年短视频行业用户增长有所放缓,但整体用户规模及黏性仍保持增长,市场下沉明显,领跑大盘。从用户规模看,201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见顶,根据QuestMobile(以下简称QM)数据,2019年12月整体用户同比净增仅815万,同比增速降至0.7%,并首次降到1%以下;在短视频行业,2019年12月月活用户规模8.23亿,同比增量9235万,增长率12.6%,在移动互联网所有细分行业月活用户增量排名中,短视频11月排名位列第一,12月位列第二。从用户黏性看,2019年12月短视频用户时长同比增量62.92亿小时,增速39%,在所有细分行业使用时长增量排名中继续高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应用。短视频在泛娱乐领域一枝独秀,人均使用时长持续增长,相反,包括长视频在内的其他类型都不同程度地减少。尽管2019年短视频用户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流量红利尚未消失。图表 2019年短视频App行业用户规模增长概况注:同比增量=本年12月MAU-上年12月MAU。数据来源:TRUTH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2019年12月数据)图表 2019年短视频App行业用户使用时长增长概况注:同比增量=本年12月时长-上年12月时长数据来源:TRUTH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库(2019年12月数据)3.2019年中国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发展分析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0亿,较2018年底增长1.63亿,占网民整体的62.0%。其中,游戏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60亿,较2018年底增长2204万,占网民整体的28.7%;真人秀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07亿,较2018年底增长4374万,占网民整体的22.9%;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为1.50亿,较2018年底增长4137万,占网民整体的16.6%;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13亿,较2018年底增长3677万,占网民整体的23.5%。在2019年兴起并实现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占网民整体的29.3%。图表 2016-2020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单位:万人数据来源:CNNIC从业内来看,头部主播的数量及收入是衡量平台实力的关键指标,因而知名主播在几大平台之间的跳槽、签(毁)约经常成为行业热点,主播的个人隐私、恋情、绯闻等也容易上升为网络舆论事件。2017-2019年几大平台头部主播创收情况如下所示:图表 2017-2019年六大平台头部主播的创收情况单位:亿元注:常规统计数据来自映客、花椒、一直播、美拍、陌陌、火山六大平台共计1800名头部主播。其中,2017年4月、7月的收入数据统计了5家平台,9月的数据增加了1家平台;2019年统计的平台增至7家,增添了“酷狗”。因为行业头部企业斗鱼、YY的主播不在统计之列,研究认为,以上数据能够反映主播收入的相对真实情况,但总的统计数据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2019年,主播单月创收情况较2018同期均有所增长,月均值为4.1亿元,较2018年增长21%。与2018年相比,2019年前1万名主播的年收入门槛突破12万元,达到工薪一般水平。相较于2018年上半年,头部主播TOP10榜单门槛大幅提高,从之前的958万元提高到1258万元,而头部主播数量在六大平台中较2018年均有所下降。这意味着成为头部主播的难度升级。门槛的升高将导致头部主播的资源稀缺,进而对平台整体的创收造成影响。同时,2019年,受访主播中有33.4%为职业主播,而2018年这一比例为31%,2017年仅为27.6%。本科学历主播直播2年以上的占比22.8%,硕士以上学历主播直播2年以上的占比31%,可见主播的职业化趋势加强。4.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分析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2020上半年在线直播用户5.62亿人,同时,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4561.2亿元。直播电商的前提是直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带来人员的聚集,在线直播用户自2016年的3.1亿人增加至2019的5.01亿人,2020年疫情下线上红利凸显加速在线直播用户增长,2020年上半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达到5.62亿人,同比增加30%。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交易规模预计将破万亿元(10500亿元,同比增加136.6%,渗透率8.6%)2017-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分别为196.4亿元、1354.1亿元、4437.5亿元。2020年上半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4561.2亿元,预计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500亿元(在中国电商市场总成交额的渗透率将达8.6%),破万亿大关。其中,2018年增长率高达589.46%,2019年增长227.7%,2020年增长预计为136.6%,保持三位数增长。直播电商从“粗放式”升级至“精细化”,未来“直播+”将成为电商新常态,直播电商的“人货场”范围快速扩大并向普惠方向发展,直播将成为电商“标配”。伴随电商直播的精细化发展以及在“人货场”的持续扩大,预计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在电商市场的渗透率将达到8.6%,2021年直播电商将有望保持持续增长,渗透率有望达到14.3%。
2020年8月28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央视市场研究(CTR)、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委员会会联合主办的“2020传媒蓝皮书发布会暨第11届传媒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致欢迎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社长发表致辞,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发布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总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大变局下的互联网、5G时代传媒产业发展机遇、媒体融合、网络空间、未来媒体等专业领域议题发表演讲和展开对话。柳斌杰院长指出16年来在专家学者和主办单位、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传媒蓝皮书》已经做成了学界、业界的一个品牌,刻下了中国传媒发展的年轮,是国内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国际了解中国的窗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柳斌杰院长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增速放缓,报刊市场下降速度减缓,互联网相关产业继续保持增长优势。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发布了《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2019年,受整体经济环境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传媒产业虽保持了增长态势,总产值达到22625.4亿元,但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为7.95%,是近十多年最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保国教授发布《202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总报告2012~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与年增长率不同媒介形态的行业发展特征各异。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报刊收入持续下滑,而网络视听、网络游戏等保持增长优势。技术赋能下,网络广告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社交媒体和视频媒体将分配到更多的数字营销预算。崔保国教授指出2020年中国传媒领域有以下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传媒各领域都呈现“视频化”和“直播化”趋势;电商将成为重要的变现手段,各领域将加速与电商的融合;短视频行业将持续引领风口,平台竞争加剧;受生产和消费端的双向驱动,知识付费产品将快速扩张;媒体变现的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互联网广告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将增加对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投入。同时,崔保国教授指出新闻、传媒要做好根本上的改变,一是从理念上的改变,我们对于新闻传媒要有新的理解;二是要有现代化的治理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三是我们要有坚守,不忘初心,不忘社会责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传媒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报刊传统发行渠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一些报刊采取部分时间段内的休刊措施。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报纸名存实亡的局面。疫情后的整体市场、消费环境将会加快传统媒体退场的历史进程。广播、电视尽管依旧占据着一定的传播份额,但在新闻资讯类信息传播当中,它们的作用也在明显下降。传统媒体作为一种日常使用媒介的存在感难以恢复。电影业更是遭遇“寒冬”,2020年上半年票房几乎为零,诸多影视企业难逃亏损现状。自2020年初至4月份,我国大致有3000余家影院类企业注销或者吊销。虽然自2020年7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电影院陆续恢复开放,但全年的电影行业数据将有一个巨大的波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传媒业也有令人眼睛一亮的高光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内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呈增长趋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536亿元,同比增长5.9%。疫情催生的“宅娱乐”“宅消费”,让智能化、数字化业务相关企业逆境中突出重围。“5G+人工智能+区块链”将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新基础建设,传媒产业发展将在这一新情景中展开。2019年全球传媒产业发展基本稳定,但2020年的全球传媒产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具体指标将会有很大的波动。2019年,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产业数据,全球娱乐及传媒产业总产值达到2.2万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3%。综合来看,全球传媒产业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就是数字化。喻国明教授指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将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新基础建设,传媒产业发展将在这一新情景中展开。在全球范围内,传统报业持续受到新兴媒介产业的压力,收入不断萎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杭敏教授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传媒产业将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新兴数字传媒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传媒产品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和探索的步伐;人工智能算法使得传媒产品可以精准匹配内容与受众,推动传媒产品愈趋个性化;全球数据消费的激增,各类数据安全隐私问题将社交媒体巨头推至风口浪尖;在未来的几年中,媒体融合仍将是全球传媒及娱乐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发布会上,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认为随着媒介技术、形态的不断变迁,中国媒体融合进程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呈现全线推进、多点突围的态势。2019年中国媒体融合有五个高光亮点,即国家队加速入场短视频战场、重要的创新行动和举措是广电系的MCN热潮,5G、AI等新技术深度赋能媒体融合演进, 媒体融合的存量改革得到强力推进, 媒体+政务+服务的模式成为媒体融合改革中营收的重要增长点。央视市场研究(CTR)执行董事、总经理徐立军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副总经理肖建兵认为智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受众视频消费时间触顶,网络视频收看分流电视受众,“锐意变革”成为了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词。对于中国电视媒体和传媒机构而言,在建设未来主流新型媒体过程中有四点值得思考:如何借助新技术和新商业,如何以优质内容引领社会价值,如何以贴身服务吸引用户使用,而不是过去仅仅叫“观众”的思路,还有如何以新的算法重新评估融合传播的价值。《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简介《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已连续出版16年,见证了中国传媒产业的高速发展与起伏跌宕,已成为广受学界和业界颇受欢迎的研究分析当代中国传媒产业的重要参考资料和权威工具书。“锐意变革”成为了传统媒体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词。2020年中国传媒各行业仍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随着5G通讯技术的落地,以及新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慧电视视听业态的发展,正在进行融媒体转型及在人工智能领域谋篇布局的中国传媒业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全球视野紧密跟踪传媒发展前沿,用扎实数据系统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在内容上涉及中国传媒领域近20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报告,同时涉及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内的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本研究报告对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全球传媒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传媒年度热点,剖析网络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传媒投资趋势。报告汲取世界各国传媒产业发展经验,为中国传媒产业正在发生的变革提供前瞻性参考观点。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家课题组在京发布了《2018传媒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20959.5亿元,突破2万亿元大关。传媒产业增长率从2017年的16.6%下降至10.5%,但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传媒产业整体格局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进行深度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规制的调整。2018年,在传媒核心产业的细分领域中,移动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收入增幅达21.5%;网络广告收入增幅达12.6%,与往年超过25%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原因可能在于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于广告行业的影响;同时,对媒体内容规制政策的调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规制趋向一致。受资本市场及版号审核暂停等方面的影响,201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最慢增速;广播电视媒体方面,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小幅增加1.3%,其中传统电视广告经营遭遇较大压力。对于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表示,第一,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占到世界传媒产业的1/7,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体量是相匹配的;第二,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稳中放缓,既与宏观经济调整有关,也与国家传媒政策改革和内容规制调整有关;第三,传媒产业发展进入大众自媒体传播时代,大众媒体、平台化媒体、自媒体等传媒形态并存且相互竞争;第四,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传媒产业与传媒事业的发展定位尚需进一步探索和明确;第五,在数字经济、网络空间、5G、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将变得更加复杂,并迎来新的风口期;业界与学界都需要研究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探索新范式;第六,传媒未来发展趋势受到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