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02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技术创新是医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也守护着人类生命与健康。从全球药品销售额来看,创新药占80%,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创新药的价值也将继续主导全球药品市场。经历了代理、仿制、追赶阶段的中国制药在2019年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创新”崭新纪元。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创新药又继续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市场规模由于药品创新研发具有投入多、周期长及风险高等特点,过去,中国药企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创新能力均显薄弱。伴随相关部门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发展起来。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137亿美元增长到13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67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趋势1.医药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中国创新药生产企业长期面临研发实力不足、营销能力有限以及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困境,限制了其长远发展。医药外包组织(包括医药CRO、医药CMO及医药CSO)有助于解决上述痛点,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良性发展。2.干细胞治疗持续发力作为世界前沿科技,干细胞治疗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多种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如糖尿病(足)、溃疡性结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干细胞治疗已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新药领域。截至到2019年6月,中国相继有7款干细胞新药被CFDA正式受理,其中,有3款干细胞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未来,中国干细胞治疗领域研究进展加速推进,审评效率不断提升,监管路径逐渐清晰,干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3.DTP药房或将下游终端的主力军“医药分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以药养医现状的重要举措。“医药分开”的目的是建立药品流通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建立诊疗和用药分开运行的体制机制。DTP药房的出现为处方药提供了流通渠道,同样也是医院压力的泄洪通道。相较普通零售药店,DTP药房能够给予持处方患者更专业的指导意见,利于患者病症的治愈,同时DTP药房承担了部分慢病管理职能,为医院提供了一定附加价值。未来,伴随“零加成”、医药分开及两票制等系列政策层层推进,DTP药房利用其固有优势不断扩张,提高服务能力,DTP药房或将取代公立医疗机构成为创新药的主要销售终端。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想入非非

全国各省市创新药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创新药物是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相对于仿制药,创新药物强调化学结构新颖或新的治疗用途,在以前的研究文献或专利中,均未见报道。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创新药物的研究将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收益。创新药物研究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家(2006-2020)的中长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专门有“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目的是创制一批对重大疾病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降低对国外新药的依赖。国家政策利好支持中国对于医药创新发展不断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医药行业创新。鼓励创新的同时,国家加速推进固体口服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另外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也即将开始,一致性评价为后续的带量采购打下基础,目前国家集采已经进行到第三次,预计2021年将开始第四次,同时注射剂的集采后续也将启动。国家集采大幅压低仿制药价格,倒逼药企转型创新研发。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中国创新药行业日益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37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3%。中商产业研究预测,2021年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67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创新药申报数量呈上升趋势从上市情况来看,数据显示,我国国内创新药申报数量呈上升趋势。至今为止,国内化学创新药和生物制品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9年化学创新药申报数量为12个,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数量为37个。2020年数据截止至12月4日,化学创新药申报数量为18个,生物制品创新药申报数量为33个。数据来源: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逐年增长从临床试验项目数量看,我国创新药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从2016年的3367个增长至2020年的13862个。2016年到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2.4%,说明我国对创新药物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逐渐加大,从而助力国内创新药市场的蓬勃发展。数据来源:药智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创新药产业相关发展建议在中国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纲要中提到,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全国各地积极促进创新药行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了全国各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纲要中有关创新药行业发展相关内容,以供参考: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十四五时期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爱之光

202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图)

中商情报网讯:技术创新是医药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也守护着人类生命与健康。从全球药品销售额来看,创新药占80%,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创新药的价值也将继续主导全球药品市场。经历了代理、仿制、追赶阶段的中国制药在2019年迎来了令人欣喜的“创新”崭新纪元。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创新药又继续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市场规模由于药品创新研发具有投入多、周期长及风险高等特点,过去,中国药企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意识与创新能力均显薄弱。伴随相关部门在加强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中国创新药行业逐步发展起来。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137亿美元增长到13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创新药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467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趋势1.医药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中国创新药生产企业长期面临研发实力不足、营销能力有限以及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等困境,限制了其长远发展。医药外包组织(包括医药CRO、医药CMO及医药CSO)有助于解决上述痛点,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良性发展。2.干细胞治疗持续发力作为世界前沿科技,干细胞治疗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多种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如糖尿病(足)、溃疡性结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干细胞治疗已是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新药领域。截至到2019年6月,中国相继有7款干细胞新药被CFDA正式受理,其中,有3款干细胞新药IND获得临床默示许可。未来,中国干细胞治疗领域研究进展加速推进,审评效率不断提升,监管路径逐渐清晰,干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3.DTP药房或将下游终端的主力军“医药分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变以药养医现状的重要举措。“医药分开”的目的是建立药品流通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建立诊疗和用药分开运行的体制机制。DTP药房的出现为处方药提供了流通渠道,同样也是医院压力的泄洪通道。相较普通零售药店,DTP药房能够给予持处方患者更专业的指导意见,利于患者病症的治愈,同时DTP药房承担了部分慢病管理职能,为医院提供了一定附加价值。未来,伴随“零加成”、医药分开及两票制等系列政策层层推进,DTP药房利用其固有优势不断扩张,提高服务能力,DTP药房或将取代公立医疗机构成为创新药的主要销售终端。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洋洋得意

创新药行业深度报告:双抗,下一代抗体药物

(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叶寅、黄施齐)一、 大多双抗药物仍处于早期临床,近年有望迎来收获期1.1 历经 60 年发展,双抗技术已逐步成熟天然抗体是由两条重链(H 链)和两条轻链(L 链)的氨基酸组成的四聚体,含两个相同的结合抗 原位点的 Fab结构域以及一个 Fc 结构域,靶向单一抗原表位。而双特异性抗体(BsAb)则是通过 化学偶联、重组 DNA 或细胞融合的方式,将 2个不同的 H链和 2个不同的 L链组合,从而可以同 时特异性结合两个不同抗原表位的人工抗体。自概念首次被提出,双抗技术至今已发展了 60年。随 着基因工程和抗体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突破,双抗的研发和生产日益成熟。1.2 双抗药物已出现超 20 亿美元收入的重磅品种目前已获批上市的三款产品分别为 Removab、Blincyto 和 Hemlibra。其中,Removab 作为全球首 个商业化的双抗药物,因销售不佳及副作用等原因于 2017 年退市。而 Blincyto和 Hemlibra两款双抗药物技术相对更成熟,在临床上也展现了较好的疗效,因此自上市 后一直保持放量,2020 年分别实现 3.79 亿美元和 21.90 亿瑞郎(约24.44 亿美元)收入。从放量速度来看,Blincyto 的放量速度相对较慢,上市后的年复合增速约为 138%,可能是由于 Blincyto 半衰期仅 2 小时,患者需要频繁给药,因此虽然疗效显著但与其他现有疗法相比依从性更 差所致。而 Hemlibra 上市后的年复合增速超过 300%,并于上市第三年成功突破 20 亿美元销售额 大关,成为重磅品种,主要是由于 Hemlibra相比血友病传统疗法在给药便利性和疗效上均有所提升 所致:与现有血友病每周注射三次的治疗方式相比,Hemlibra仅需每周甚至每两周注射一次,显著 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Hemlibra疗效提升较为显著,还可以避免耐药性出现,因此部分取代了传 统疗法,实现快速放量。伴随双抗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研的双抗药物也进一步改善了用药周期 和副作用的问题,未来有望产生更多重磅品种。1.3 肿瘤领域热度最高,未来 3-5 年有望迎来上市爆发期由于双抗相比单抗在成本、副作用和疗效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因此被视为第二代抗体疗法,近年 发展迅速,成为了癌症、炎症、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病等许多疾病治疗的开发热点。此外,双抗还 具有能够靶向过去“不可成药”靶点的潜力。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杂 志上发布最新研究,成功开发出靶向 RAS 和 p53突变体的双抗,这两个靶点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领域 很难被有效靶向,而双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治疗潜力得到进一步验证。根据药渡数据库显示(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有 218款双抗药物处于临床及临床前阶段。从适应症 来看,超过 80%的管线集中在肿瘤领域,其中实体瘤赛道较为热门。从研发阶段来看,在研管线中,有 157 个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其中大多数处于临床 I 期阶段。伴随 研发逐步推进,未来 3-5 年将有望迎来双抗药物上市井喷。从国内外进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双抗研 发相比国外起步较晚,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管线主要集中在临床前阶段。现在进入临床 III 期的双抗药物一共有 8款,其中 1款由国内企业自主开发,是康宁杰瑞的 KN-046。 而进入 III 期双抗药物数量最多的公司是 Roche,共有 3 款药物。1.4 双抗近年成为管线合作的热门投资方向从目前企业的布局情况来看,国外企业由于起步较早,因此双抗研发管线较为丰富。拥有最多双抗 研发管线的企业是 Roche,Amgen 和 Janssen 紧随其后。国内企业方面,拥有较多双抗药物布局 的企业主要有康宁杰瑞、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和友芝友等。除了自主研发外,为快速抢占赛道,国内外各大企业也通过合作研发以及授权引入等方式对双抗管 线进行布局。二、 双抗作为第二代抗体药物有望填补治疗空白由于双抗是人工构建的功能性抗体,虽然相比单抗有更多优势,但其设计和生产相比天然抗体存在 更多难点。双抗主要通过将 2个不同的 H链和 2个不同的 L链组合而成,这种随机组合方式可以产 生 16种不同的组合,而其中仅有 12.5%的产品具有所需的双重特异性,很难从中分离出目标组,这 一问题被称为“链错配问题”。双抗的研发主要是围绕如何在有效组合 2个不同抗原识别位点的同时 提高目标抗体均一性和产量开展合理的结构设计。2.1 双抗结构分为全长型和片段型,技术平台各有千秋根据结构特征,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大致被分为 2类,分别为不含 Fc 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非 IgG样双抗,片段型双抗) 和含有 Fc 片段的双特异性抗体(IgG 样双抗,全长型双抗)。IgG 样双抗和非 IgG 样双抗的主要是区别为是否有与天然的 IgG 相似的结构和分子量,其中, 是否含有 Fc 区域是导致这两个类型双抗产生生物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IgG 样双抗(有 Fc 部分):具有 Fc 介导的效应功能,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ADCC) 、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CDC) 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可 以进一步加强双抗的肿瘤杀伤能力,具有较高免疫原性。IgG 样双抗由于具有较大分子量以及 能够通过结合 Fcγn参与循环利用,因此具有较长的血清半衰期。此外,IgG样抗体的工艺较 为成熟,并且 Fc 部分有助于提高抗体纯化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生产相对便利。非 IgG样双抗(缺乏 Fc 部分):仅通过抗原结合力发挥治疗作用,免疫原性较低,安全性相对 较高。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渗透到肿瘤组织,因此具有更强的治疗效果。然而,非 IgG 样双抗的血清半衰期非常短,已上市的 Blincyto半衰期仅为 2小时,而单抗药物的半衰期通常 超过 100 小时。此外,非 IgG 样双抗CMC 工艺较为复杂。2.1.1 IgG 样(全长型)双抗技术开发旨在解决错配问题IgG 样双抗分子设计时利用整个 IgG 结构作为骨架,构建一个具有双特异性或者多特异性的二价或 多价抗体,由于具有跟天然抗体一样的结构,CMC工艺更成熟,且体内分布行为更好预测。从结构 来看,IgG-like 双抗又可以进一步被分为对称模式和不对称模式。对称 IgG 样双抗具备和天然 IgG 相似的结构和较高的稳定性,不存在错配问题,因此 CMC 相对简单且易于生产;而不对称 IgG 样 双抗具有桥接功能,并且可以通过调节两个抗体的效价进一步调节双抗对两个靶点的亲和力,有望 提高双抗的安全性和特异性,但其生产相对复杂,需要解决重链和轻重链的错配问题。由于 IgG-like 双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中的错配问题,各技术平台的设计也主要是围绕如何解决不同重链之间的错配、重链和轻链之间错配开展,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针对重链之间错配问题杵臼结构(knobs-into-holes,KIH)是最早被提出来用于解决重链错配问题的技术,由Genentech 公司开发。具体方法是利用基因技术将重链 CH3区的体积较小的氨基酸突变为较大氨基酸,形 成突出的“Knobs”型结构; 同时将另一个抗体重链 CH3区较大的氨基酸突变为较小的氨基酸, 形成凹陷的“holes”型结构,从而使两个重链结构可以咬合形成异源二聚体,减少约 90%的 重链错配。目前 KIH 专利保护期已过,多家企业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衍生出新的技术平台。针对重链和轻链之间错配问题虽然 KIH解决了重链错配问题,在生产中仍然面临轻链错配问题,即两种不同的轻链会与重链 的异源二聚体错配,目标双抗的占比仅从 12.5%提升至 25%。为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Roche 在 KIH 的基础上发展了 CrossMab技术:首先在 Fc 部分设计了 KIH 异源二聚体连结,同时将 其中一个抗体轻重链 Fab部分进行完整或部分交换。从而实现轻链的正确联合,避免在同一宿 主细胞共表达的过程中两种抗体因发生轻链错配而出现一些无功能的 BsAb,产出率提升至 90%。该技术的代表产品为Roche研发的 RG7221和 RG7716,两者均为抗Ang2/VEGF双抗。从天然抗体形成中得到启发Fab臂交换是人体内的 IgG4抗体也会天然发生的一个过程,然而该过程是随机的,可以在两个相同 抗体之间发生。Genmab 对交换机制深入研究后发现,在抗体的 CH3 区引入不对称突变,可迫使 Fab 臂互换反应变为定向的,从而得到高度稳定的异二聚体蛋白,并基于此开发了可以产生稳定双 抗的 DuoBody 技术平台。该技术已实现 1500L 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受到广泛关注。Genmab 已与 多个制药公司,包括艾伯维、强生和吉利德等达成合作,利用 DuoBody 共同开发双抗药物。随着双抗研发热度持续提升,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了超过 30个 IgG-like双抗技术平台,部分产品 已进入临床试验。2.1.2 non-IgG-like 双抗技术开发旨在解决半衰期问题非 IgG 样双抗主要是以可变域或 scFvs 为构建骨架,一般没有 Fc 区域,分子量相对 IgG 样双抗更 小,而这也是导致非 IgG 样双抗半衰期短的主要原因:完整的 IgG 抗体分子量约为 150kDa,通过 肝脏被清除;没有 Fc 片段的抗体分子量小于 60kDa,通过肾脏被清除,肾脏清除的速度快于肝脏。 此外,由于没有 Fc 结构,片段型双抗无法参与受体 Fcγn结合介导的循环利用,导致半衰期较短。 因此,各技术平台持续改良提升双抗的半衰期,主要通过融合 Fc 区域以及增加分子量。融合 Fc 结构区Amgen公司开发的 BiTE 是非 IgG样双抗中最早拥有上市品种的技术平台,主要是将一个抗体 的scFv与另一个抗体的scFv通过合理的linker串联成双抗。基于该平台开发的 Blincyto于2014 年获 FDA 批准上市,其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相比标准化疗延长了一倍,效果显著。然而, Blincyto 的半衰期仅有 2 个小时,患者需要频繁给药,依从性较差,因此上市后的销售表现也 受到影响,2020年仅实现 3.79亿美元收入。为改善半衰期问题,Amgen在 BiTE 平台基础上 发明了 Half-Life Extended(HLE)-BiTE 技术,通过将 Fc 结构融合入 BiTE 结构,大幅改良其 半衰期,从 2小时延长至 44-167 小时。增加分子量,形成多聚体增加分子量使其通过肝脏清除也可以延长半衰期,主要通过串联多个抗体识别区域的方式,构 建“1 + 2”或者“2 + 2”结构。这种方式在增加相对分子质量的同时,还可增强抗体的效应机 制,例如 TandAb。TandAb是由 Affimed 公司利用 ROCK 平台开发的一类四价双抗,该类双抗 包含 4个 Scfv结构,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并且每种抗原有两个结合位点,具有更高效力,在 研药物包括 AFM24、AFM11、AFM13等。TandAb分子量介于全分子抗体和 BiTE 之间,约为 106kDa,具有比 IgG更短但比 BiTE 更长的半衰期。Affimed 与 Genentech达成了 50亿美元 合作,将利用该平台共同开发更多新型免疫疗法。融合人血白蛋白结构区,与其他分子偶联Nanobody 首先由 Ablynx 公司开发而成,是一种单域抗体,来自于骆驼及羊驼体内的一种缺失 轻链的重链抗体的可变区片段。Nanobody 可以通过接头连接从而实现多特异性结合,其优点 主要是分子小、稳定性高、易于连接,小尺寸使其易于穿过较深的组织并靶向一些正常 IgG抗 体难以靶向的表位。但缺点是半衰期较短。为解决半衰期问题,Ablynx 将 Nanobody 与人血清 白蛋白或白蛋白结合蛋白融合,半衰期可由几个小时延长至 2-3 周。目前 Ablynx 已经与诺华、 诺和诺德、默克、艾伯维、勃林格殷格翰等多家药企达成了合作。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出现了超过 10 个 non-IgG-like 双抗技术平台,部分产品也已进入临床试验。2.1.3 双抗具体结构的设计还要取决于其靶点作用机制整体来看,双抗的结构形式决定分子的生物学活性。不同靶点双抗或者相同靶点双抗之间的差异性 以及其效果和安全性,主要会被五个结构因素影响,分别为抗体亲和力和效价、Fc 区、几何结构、 连接子和分子量。而这五个结构的选择通常取决于双抗作用机制以及适应症的类型,根据使用靶点 机制的不同,双抗的设计和结构也会有不同考量。2.2 双抗作用机制主要分为四类,有望填补现有疗法的治疗空白按照双抗不同的作用机制来看,双抗的靶点机制主要分为 4 类,分别为细胞桥接、双靶点阻断、免 疫细胞激活、促蛋白复合体生成。双抗的出现有望填补部分目前小分子药物和单抗难以解决的适应症空白。2.2.1 细胞桥接机制展现出相较 CAR-T更好的疗效双抗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是介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机体免疫系统本身就具备免疫监视功能,可以 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下调 MHC 分子表达等方式逃逸免疫监视,从而在 体内迅速增殖,形成病灶。双抗具有两条抗原结合臂,可以设计成其中一条与肿瘤靶抗原结合,另 一条与效应细胞上的抗原结合,从而使效应细胞激活,并重新识别、清除肿瘤细胞,与 CAR-T作用 机制有点相似。T细胞和 NK 细胞是较常用效应细胞类型,其中热门的表面靶点是 CD3 和 CD16。 但该机制主要是激活肿瘤浸润 T细胞,因此对“热肿瘤”以及血液肿瘤的效果相对较好。除 CD3外,部分公司选择 PD-1、4-1BB 等免疫靶点,相比之下,CD3 对 T细胞的激活和招募能力 更强,但对双抗平台的研发设计能力要求也较高。已上市的三款药物中,Removab(CD3 x EpCAM) 和 Blincyto(CD3 x CD19)都是使用靶向 CD3的桥接机制。其中 Removab 虽然展现出较好的疗效, 但会产生较严重的副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该药即使低剂量给药也会引起 T细胞过度活化,从而诱发 细胞因子快速且剧烈的释放,引发较严重的细胞因子风暴。研究发现,T 细胞的过度活化主要和该 抗体的 CD3 抗体 Fc 介导的免疫效应以及亲和力等因素相关。 因此,为避免出现 Removab 类似的毒副作用,细胞桥接双特异性抗体的设计重点在于选择合理的 CD3 抗体亲和力范围,具有特异性的肿瘤靶点、同时尽可能抑制 Fc 介导的效应功能。Blincyto采用 的是 BiTE 技术,与 Removab 相比去除了 Fc 结构,因此不会引发其他效应细胞活化并进一步激活 细胞因子,降低了 T细胞过度活化风险。此外,Blincyto的 2个抗体均采用 ScFv结构,相比 Removab 的完整 IgG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CD3亲和力。同时,CD19靶点的特异性较高,而 EpCAM 也 普遍表达于正常细胞,因此 Blincyto 的肿瘤特异性更强,安全性相对较好。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Roche开发了 2:1 TCB 结构的双抗 Glofitamab,通过设计成 2价结合 CD20,单价结合 CD3的结构, 增强双抗的特异性靶向能力,并降低 CD3 亲和力。从临床数据来看,双抗已体现出与单抗相比差不多甚至更好的疗效,CR(完全缓解率)普遍较高。 与目前较为热门的 CAR-T疗法相比,双抗也展现出亮眼的治疗效果,甚至在 CAR-T 治疗失败患者 中也体现出完全缓解的疗效,同时还具备给药方便以及费用低的优势。2.2.2 双靶点信号通路机制有望阻断解决耐药问题同时阻断双信号通路也是双特异性抗体重要靶向机制,常用于肿瘤治疗和自免疫治疗领域。受体酪 氨酸激酶(RTKs)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其在肿瘤细胞表 面的异常表达会导致肿瘤细胞恶性增生,因此 RTK 抑制剂是肿瘤药的热点开发方向,目前已在治疗 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补偿信号通路或同靶点不同表位之间的同源或异源二聚 体激活细胞内信号进行逃逸或产生耐药性。因此双抗通过同时靶向两个或多个 RTKs 或其配体,可 以减少肿瘤细胞逃逸,克服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在自免疫疾病治疗中该作用机制也较为常见。在肿瘤治疗中,由于部分抗原不止表达于肿瘤细胞,因此该机制可能会杀伤表达相应抗原的正常细 胞,造成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存在脱靶毒性。为减少副作用,需要寻找具备较强特异性的肿瘤 靶点,例如 CD19、CD20、HER2等。此外,为提高效果,这类双抗需要寻找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 两个靶点,其设计重点和难点在于调节两个靶点之间的亲和力以及空间距离,使双抗结构能够同时 阻断两个信号通路,达到杀伤效果。该机制下,根据不同靶点选择主要可以被分为三类:补偿通路 阻断、不同表位阻断以及靶向肿瘤生长环境。补偿通路阻断此前强生在 EMS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亮眼的 Amivantamab(c-Met x EGFR)属于这个作用机 制。该款双抗被设计为 1+1不对称结构,可以同时阻断 MET和 EGFR两条信号通路,用于治 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 突变的 NSCLC 患者会先使用 EGFR 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然而 在用药后多数会出现耐药性,目前还没有治疗三代 EGFR抑制剂耐药的药物上市。此外,EGFR 第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是肺腺癌的一个独特亚群,占所有 EGFR 突变的 9%,该类患者对目 前的 TKI治疗不敏感,无标准治疗。Amivantamab在临床试验中体现出对于奥西替尼耐药患者 和第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的疗效,填补目前仍然空白的适应症,有望成为三代 EGFR 抑 制剂耐药后的治疗选择。从临床结果来看,Amivantamab 联合拉泽替尼的治疗组合能够对奥西替尼耐药的患者产生疗效, 总体反应率(ORR)达到了 36%,临床收益率(DCR)达到 60%,有望为部分耐药以及目前 治疗手段空白的适应症带来更多选择。由于这两个靶点之间的协同作用比较清晰,因此研发热度相对较高,国内外至少 6家企业同时 在推进,其中进度最快的是 Amivantamab,正在开展临床 II期。虽然靶点相同,但各个企业在 双抗设计上有所区别。例如,Amivantamab(强生)通过引入突变减少轻重链错配,而 MCLA-129 (Merus/贝达)通过使用共同轻链减少错配。相比这两款双抗都是单价结合抗原,岸迈生物的 EMB-01 采取了 4 价(2+2)结构,理论上能够加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能力。不同表位阻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该 基因的过表达与许多上皮细胞癌症的发生和恶化关系密切,目前在乳腺癌、卵巢癌、胃肠道癌 症和肺癌里都发现了 Her2 过表达的情况。此外,Her2高表达的肿瘤表现出强的转移能力和侵 润能力,对化疗的敏感性也较差。赫赛汀 (曲妥珠单抗) 是一种靶向 HER2 的单抗,能竞争性 结合 HER2受体,阻断下游通路激活。但大部分初始接受赫赛汀治疗有效的病人常在短期内出 现耐药,主要原因是尽管阻断了 HER2 通路,但 HER2 可以和其他家族成员(HER1,3,4)形 成二聚体激活下游通路。帕捷特(帕妥珠单抗)是另一款 HER2单抗,与赫赛汀的结合位点不同,其主要是跟 Her2 蛋白的 CR1 区域结合,阻止 Her2 与其他家族受体形成二聚体,进一步 阻断下游通路。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具备协同效应,其联合疗法在临床上也体现较好疗效。HER2-HER2 双抗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曲妥珠+帕妥珠联合疗法的成功。该类双抗通过同时结合两 个非重叠的 HER2表位,实现对于 HER2信号通路的更完整的阻断。这种独特的设计可形成多 种作用机制,包括双重阻断 HER2信号、增强结合并去除细胞表面的 HER2蛋白、强有力的抗 体效应子功能,提高肿瘤细胞杀伤作用等。目前国内在研的主要有康宁杰瑞的 KN026,以及百 济神州与 Zymeworks 合作的 ZW25,类似机制的还有 Merus 的 MCLA-128(HER2 x HER3)。靶向肿瘤生长环境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供给营养以及微环境抑制免疫细胞,靶向肿瘤生长必需品也是杀伤肿瘤的 重要机制之一。抗血管生成主要是通过同时阻断两个或多个血管生成的通路,例如 VEGF、 VEGFR2、DLL4 等,来增强抗血管生成的效果,从而使癌细胞缺乏氧气和营养而死亡。目前 比较热门的抗血管生成靶点组合有 VEGF x DLL4,已有三家推进临床,结构各不相同。此外, 肿瘤会通过表达免疫抑制因子(如 TGFβ、CD73)和招募免疫抑制细胞等方式,实现免疫逃 逸。为加强免疫治疗效果,部分双抗被设计用来抑制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杀伤。2.2.3 免疫细胞激活机制改善单药毒性较大及无响应的问题伴随免疫疗法的研发推进,近年以 PD-1 单抗为代表的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 要手段。然而,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的临床效果较为有限,患者中的应答率仍然较低。因此,以联 合用药产生的协同效应为理论基础,靶向 2 个免疫细胞表面抗原的双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旨在加 强免疫细胞肿瘤识别杀伤作用。按照靶点机制,该类双抗可以分为松刹车+松刹车(作用于两个免疫 检查点)、松刹车+踩油门(作用于一个免疫检查点和一个免疫活化靶点)。由于目前多数企业具备相 应的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研发管线,因此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该类双抗速度相对较快。松刹车+松刹车免疫检查点单抗的联合疗法在多个临床实验中已经展现出其强于单药的治疗效果,由于具备理 论基础,该机制成为较为热门的双抗研发方向。与单药的联合疗法相比,双抗的形式有望进一 步提升安全性。例如,此前 CTLA-4抗体伊匹木单抗由于其较大毒性,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受限, 而通过设计高 PD-1 亲和力、低 CTLA4 亲和力的双抗,能够尽量保障药物在促进浸润 PD-1/CTLA4 双阳性淋巴细胞激活的情况下,同时减少 CTLA4 对外周 T细胞的结合,提高临 床安全性。目前国内进度较快的品种主要是 KN-046(康宁杰瑞)和 AK-104(康方生物)。临床数据显示,与联合治疗相比,双抗展现出相似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改善了部分靶点药物单药毒性较大的问题。此外,相比生产两个单药,部分双抗的成本相对更低,患者用药费用也有望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单抗治疗失败的患者,双抗也呈现出一定效果,有望成为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治疗失败或复发患者的选择。免疫活化靶点由于其毒性较大,此前单抗研发较为受阻,而双抗可以使得其激活效应局限于肿 瘤环境,特异性更强,从而在提高病人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同时降低这类治疗中伴随的副作用。 例如科望生物从 Inhibrx 引进的 ES101(PD-L1 x 4-1BB)。4-1BB 作为免疫激活剂单药使用时 会出现较严重肝毒性,该款双抗通过设计成上面是 PD-L1 下面是 4-1BB 的 4 价抗体,使得双 抗要先与 PD-L1 结合产生触合效果,才能激活 4-1BB,保障其肿瘤环境中发挥作用,大幅提高 安全性。I 期临床中,该款双抗也表现出相比使用 4-1BB 单药显著降低的肝毒性。2.2.4 促进蛋白形成功能性复合体利用双特异性抗体两个抗原结合臂可以结合不同抗原的特点,两个抗原结合臂分别结合两种特定蛋 白分子,形成功能性复合体,从而促进完整的级联反应,激活下游通路。利用该种复合体给药,可 以减少机体内排斥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目前已上市的 Emicizumab(凝血因子 IXa x 凝血因子 X)就属于这个机制,用于治疗血友病。血友 病是凝血因子 VIII 缺陷性疾病。FVIII 的作用是活化后把 FX和 FIXa 连在一起,促进 FIXa 对 FX的 激活。Emicizumab被设计为可以同时靶向桥联 FIXa 和 FX,通过模拟替代 FVIII,促进凝血酶的产 生,降低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率。2.2.5 细胞桥接机制最为热门,国内更多布局免疫目前在研的 218款双抗药物中,大部分属于细胞桥接作用机制,约占 43%。从国内外管线布局情况 来看,我国企业在免疫细胞靶点领域中的布局热度较高,管线数量是全球的一半。从研发格局来看,由于双抗的靶点选择较多,因此研发布局整体呈现分散的态势,尚未形成明显的 竞争格局。其中,几个单抗研发被证实有效的靶点在双抗中也较为热门,包括 CD19、CD20、CD33、 BCMA 等血液瘤靶点,以及 EGFR、HER2、VEGF 等实体瘤靶点。在这些管线中,大部分项目仍处于持续推进的状态,但由于新药研发风险较高,部分项目也出现终 止或失败的情况。2021年 1月 20日,Merck 宣布终止 PD-L1/TGFβ双抗 Bintrafusp alfa(M7824) 的肺癌 III 期临床试验,原因是其疗效难以击败 Keytruda 单药达到临床终点。而此前的单臂临床数 据显示,M7824在治疗 PD-L1阳性 NSCLC患者中,ORR达到 37%,而在 PD-L1高表达的患者群 体(肿瘤细胞 PD-L1表达≥80%)中,ORR高达 85.7%。随后,公司又于 2021年 3月 16日宣布 M7824 治疗胆管癌的 II 期临床未达到主要终点,患者 ORR 仅为 10.1%。PD-L1/TGFβ作为双抗热门靶点 之一,全球有多个企业在推进研究,其中国内恒瑞医药和普米斯的同靶点双抗已进入临床阶段。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七法

2021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图)

中商情报网讯:中国对于医药创新发展不断给予政策支持,进一步引导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医药行业创新。鼓励创新的同时,国家加速推进固体口服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另外注射剂一致性评价也即将开始,一致性评价为后续的带量采购打下基础,目前国家集采已经进行到第三次,预计2021年将开始第四次,同时注射剂的集采后续也将启动。国家集采大幅压低仿制药价格,倒逼药企转型创新研发。具体政策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不近富贵

药企纷纷布局创新药研发 行业洗牌加速

药企纷纷布局创新药研发。今年以来,包括科伦药业、华森制药、亿帆医药、广生堂、健康元在内的多家药企均发布了组织架构调整信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医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仿制药的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倒逼企业向医药创新转型。在此背景下,企业创新动力增强,各药企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已成为优质药企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大创新药研发5月29日晚间,科伦药业发布一系列公告,主要事项包括在“科伦药研”(仿制药研发、生产、销售)平台上转让30%的股权给员工持股平台用于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在“科伦博泰”(创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平台上转让30%的股权给员工持股平台用于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等。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加速股权激励落地,打造组合型激励工具,都是为了更好地留住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核心人才,针对创新药研发周期长的特性,增强人才的价值积淀。另外,今年以来,包括华森制药、亿帆医药、广生堂、健康元在内的多家药企发布了组织架构调整信息。华森制药近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创新药板块已有动作,如引入首席科学官、设立创新药事业部、建设创新药实验室、打造创新药人才团队等,已部分完成或正在推进中,后续具体项目将按计划有序推进。公司于4月27日发布公告,为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公司计划新组建创新药事业部,负责公司创新药板块的统筹管理工作,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IND申报、临床试验到注册申报,包括创新药研发管线布局,知识产权管理、BD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亿帆医药也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近日公司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结合“整合、创新与国际化”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成立亿帆化药(小分子)事业部,开始布局先仿后创的小分子“研产销”一体化。该事业部是以亿帆制药为主体,由亿帆研究院、西藏恩海、进口产品销售事业部及国内外的小分子相关业务整合而来。张立超认为,知名药企纷纷调整组织架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创新转型的需要,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优化管理流程。事实上,医药创新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涵盖科技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人才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其中,首席科学官作为药企的灵魂人物,能有效统筹医药研发工作,协调企业创新进程;通过设立独立的事业部,有助于实现业务垂直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建设创新药实验室、打造创新药人才团队,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化人才的加入,助力药企行稳致远。政策推动张立超认为,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一系列鼓励药品创新的监管政策落地实施,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路径加速拓宽,各类政府资金、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到医药创新领域。与此同时,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已逐步缩小,倒逼企业向医药创新转型。在此背景下,企业创新动力增强,各药企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已成为优质药企发展的必经之路。中信建投表示,过去五年,医院用药的前十大品种中,治疗性品种和创新药地位不断提升,主要推动的政策来自于:一是仿制药集采政策,在此过程中仿制药加速替代原研市场,实现腾笼换鸟;二是医保谈判加快创新药纳入医保报销,推动创新药渗透率快速提升。从集采、医保等政策上来看,当前创新转型趋势不可逆转已经成为共识;传统的仿制药生存模式将持续承压,向高壁垒、高收益的创新药转型是企业发展的趋势。2018年以来,由于集采、一致性评价、辅助用药等政策影响,部分公司的传统品种销售受到较大影响,行业整体开始向创新转型。从板块研发支出情况来分析,2018年、2019年板块的研发费用增长非常明显。中信建投表示,2019年,化学制药板块中,大部分龙头企业的研发费用均持续增长,研发费用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收入增速。从化学药板块研发投入前10名企业看,恒瑞医药、科伦药业等制药板块的龙头企业,也是创新转型相对较快的公司。2019年,这些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有上升,企业向创新转型的投入需求强烈,预计行业的分化也将持续。另外,仿制药板块整体受到带量采购等政策压力,向创新转型的趋势也十分明显,转型的模式较为多样。由于完全从头开始研发难度较大,收购、产品合作/引进是较常见的做法。除了化学制剂企业外,以众生药业、华润三九为代表的传统中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创新药,转型模式与仿制药相似,包括自主研发、与CRO、药企进行合作开发、产品引进等。洗牌加速张立超认为,药企创新转型符合国家创新驱动的大环境,医药创新模式也正在由“复制到中国”(C2C)向“创新源自中国”(IFC)转型,创新药正迎来战略性的投资机会。未来创新药日渐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主流,药企将以本土资源、国际标准、全球市场为出发点开展高质量的创新药研发工作,更加注重研发团队的引进和培育。预计对医药行业来说将加速其洗牌进程,汰弱留强。建议重点关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完整研发服务产业链、高临床应用价值以及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创新药品种及相关医药企业。中信建投表示,随着国家对于创新药的扶持和市场对创新药投资的认可度提升,行业中大量创新企业出现,部分创新研发赛道不再稀缺甚至逐渐拥挤。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医保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逐渐显现,传统仿制(me-too)类、仿制更好的(me-better)的创新药研发将承受一定压力,后续国内创新研发将逐渐向壁垒更高的同类第一(best-in-class)、同类最优(first-in-class)靠近。同时,海外市场的创新药产品价格更高且市场广阔,后续创新产品全球化能力的企业优势将逐渐显现。华西证券认为,国家对创新药产业从研发、审评、生产到上市大力支持,创新药迎来黄金发展期,服务创新药产业链的CXO行业也同步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伯兮

创新药研发热“捧红”CRO市场头部公司业绩抢眼

截至目前,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国内头部CRO(合同研究组织)公司已发布2020年业绩报,净利润涨幅均超过50%,康龙化成和泰格医药涨幅更是超过100%。国内创新药研发热度持续走高成为CRO公司业绩上涨的重要因素。2020年,国内四家实现“A+H”股布局的CRO公司,即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均交出亮眼成绩。其中,药明康德为保持行业龙头,2020年实现营收165.35亿元,同比增长28.5%,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59.6%。泰格医药净利润紧随其后,在实现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的同时,净利润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107.90%。康龙化成营收上涨36.64%,净利润为11.72亿元,同比增长114.25%。昭衍新药实现营收10.76亿元,同比增长68.27%,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68.67%。除“A+H”股布局的四家企业外,国内该领域上市企业还有美迪西、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凯莱英等。已发布业绩报告的博腾股份在2020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33.56%,净利润为3.24亿元,同比增长74.84%;药石科技也营利双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长54.36%,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增长21.13%。CRO即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包括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通常来说,在高昂的药物研发成本面前,部分大型制药企业选择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环节外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节省30%-50%的成本。我国医药产业正在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创新药医保谈判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下,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以来,我国新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已跨入第二梯队,每年获批的国家1类新药数量快速增加。Frost&Sullivan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已由2016年的11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5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0.8%。相应地,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也由2016年的29.8%提升至2020年的36.8%。预计到2022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到233亿美元,2018年-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20.4%左右。火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国内CRO和CMO/CDMO企业合计多达1500多家。其中,CRO企数有500多家,临床阶段240多家,临床前260多家,综合服务外包15家。有分析指出,除少部分头部公司外,国内大多数的临床CRO未能形成规模优势,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规模、业务范围、行业认知度等方面与跨国临床CRO企业和本土龙头CRO企业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来源:贝壳财经)

长梧子曰

创新药研发热“捧红”CRO市场 头部公司业绩抢眼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截至目前,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国内头部CRO(合同研究组织)公司已发布2020年业绩报,净利润涨幅均超过50%,康龙化成和泰格医药涨幅更是超过100%。国内创新药研发热度持续走高成为CRO公司业绩上涨的重要因素。2020年,国内四家实现“A+H”股布局的CRO公司,即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均交出亮眼成绩。其中,药明康德为保持行业龙头,2020年实现营收165.35亿元,同比增长28.5%,净利润为29.6亿元,同比增长59.6%。泰格医药净利润紧随其后,在实现营收31.92亿元,同比增长13.88%的同时,净利润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107.90%。康龙化成营收上涨36.64%,净利润为11.72亿元,同比增长114.25%。昭衍新药实现营收10.76亿元,同比增长68.27%,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68.67%。除“A+H”股布局的四家企业外,国内该领域上市企业还有美迪西、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凯莱英等。已发布业绩报告的博腾股份在2020年实现营收20.72亿元,同比增长33.56%,净利润为3.24亿元,同比增长74.84%;药石科技也营利双收,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长54.36%,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增长21.13%。CRO即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包括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通常来说,在高昂的药物研发成本面前,部分大型制药企业选择将一些非核心的研发环节外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节省30%-50%的成本。我国医药产业正在由仿制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创新药医保谈判等系列政策的推进下,国内创新药研发生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以来,我国新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已跨入第二梯队,每年获批的国家1类新药数量快速增加。Frost&Sullivan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已由2016年的119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5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20.8%。相应地,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也由2016年的29.8%提升至2020年的36.8%。预计到2022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达到233亿美元,2018年-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20.4%左右。火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国内CRO和CMO/CDMO企业合计多达1500多家。其中,CRO企数有500多家,临床阶段240多家,临床前260多家,综合服务外包15家。有分析指出,除少部分头部公司外,国内大多数的临床CRO未能形成规模优势,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市场规模、业务范围、行业认知度等方面与跨国临床CRO企业和本土龙头CRO企业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校对 柳宝庆

多巴胺

RDPAC召开《聚力创新药行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报告发布会

北京,2021年4月20日——“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时值第27个肿瘤宣传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今日举办RDPAC 2021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聚力创新药行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报告发布会。本次会议由RDPAC执行总裁康韦主持,特邀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秘书长邵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翟所迪,前FDA资深专家、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辉瑞公司全球战略及业务发展亚洲负责人杨樱,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等来自产、学、研届的资深行业嘉宾出席,并就如何提升我国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以及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创新药行业应该如何联手各界持续发力等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为我国肿瘤防治建言献策。RDPAC执行总裁康韦在致开场辞时表示:“目前我国癌症患者总体五年生存率是40%,比10年前上升了10%。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生物医药研发技术的突破,癌症靶向治疗、免疫肿瘤治疗、基因疗法问世,使癌症5年存活率大大提高。中国自2015年药监改革以来,创新药的审评审批大幅提速,过去五年中国共上市200个创新药品种,其中33%为抗肿瘤药物。同时自2017年起医保局每年更新药品目录,有几十种抗肿瘤药物已纳入医保,价格大幅下降。目前,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与发达国家接近70%的水平仍有差距,导致这一差距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肿瘤发现的晚 2、肿瘤治疗技术不规范 3、医疗资金不足及筹资方案有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建立,故部分接受谈判药品治疗的患者自付比例仍然较高或在医院用不到这些药。这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合作实现癌症的早筛、早诊及早治。最终实现把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15%,在2030年达55%。”RDPAC执行总裁康韦癌症已经成为全球人口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一个癌症大国,每天约1 万人确诊癌症,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00万,死亡病例大约300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成为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在此次会议中RDPAC正式重磅发布的《聚力创新药行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报告(以下简称RDPAC报告)预测,到2040年,我国疾病谱的变化会与部分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相似,心血管疾病等慢病和癌症负担最重。RDPAC市场准入总监袁准对RDPAC报告进行全面解读。创新药对提升患者五年生存率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包括靶向药、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的肿瘤特药能显著提升癌症患者预后。以我国癌症死亡率最高之一的肺癌来说,肺癌患者因免疫疗法,五年生存率较化疗可以提升10个百分点,乳腺癌HER2突变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提升15个百分点。RDPAC市场准入总监袁准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秘书长邵明在发布会上进行了“科普的力量”主题分享,他期望全社会意识到:“就癌症防治而言,做好对大众的科普教育十分重要。”中国抗癌协会在癌症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科普工作,他表示:“目前我们正通过积极开展肿瘤科普领域的交流合作和各类肿瘤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健康科普专业人员培训,大力推广相关科普工作。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发现,由于用不上、用不起肿瘤治疗创新药物,给肿瘤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都一起来努力,让癌症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创新药,提升5年生存率,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状况,减少家庭的负担。”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秘书长 邵明早筛早诊治、合理化用药、突破性手段、中外合作点亮抗癌之路在会议的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们探讨了如何提升公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癌症防护意识和创新抗癌药可及性,减轻癌症患者治疗负担和社会负担。综合嘉宾们的观点来看,早筛早诊治、合理化用药、探索创新的突破性技术,是科学防治癌症的最佳手段。嘉宾讨论现场,左起为:RDPAC执行总裁康韦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翟所迪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辉瑞公司全球战略及业务发展亚洲负责人杨樱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博士曾带领团队负责审批并监管癌症体外诊断产品及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参与审批FDA目前批准的仅有的两款癌症早筛产品。他表示:“癌症早筛已被科学界公认为解决癌症顽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关键。在肿瘤的精准治疗上,我国二代测序技术的渗透率与国际相比仍很低,百姓尚缺乏早筛查早发现的意识。因此,加强科普工作,推动我国癌症早筛技术变革和水平提升对癌症防治尤其重要。”去年12月底,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对抗癌药的临床使用进行规范指导,也让业内进一步合理用药。当前,在我国医保基金越来越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抗癌药规范化临床使用迫在眉睫,将有助于医保基金得到高效利用,减轻医保和医疗支出负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翟所迪表示:“药物持续评价是全生命周期的评价,国家在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创新药物综合评价。药物评价是帮助创新药物进入医保以及医院的重要方法,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环节。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积极协作,让更多的创新抗癌药进入临床,并重视规范合理用药,给患者带来延长生命的希望。”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癌症已经成为一种慢性病,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都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和预后。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要想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应尽快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推行肿瘤规范化、诊疗规范化,整体提高肿瘤诊疗水平。医院医生也要持续学习相关知识,增进对创新药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了解,从而真正帮助患者,造福患者。”礼来中国高级副总裁、药物发展及医学事务中心负责人王莉从创新研发的角度强调:“近年来,跨国药企在中国与国际研究机构、各领域专家紧密合作,开展多元的药物研发创新合作模式,中国参与创新药临床研究的增速显著,也让全球同步开发引进创新药逐渐实现。早日实现全球主要市场的同步创新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提升我国医药基础创新能力,积极加入甚至引领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能够切实让中国患者及时享受全球药物创新的成果。”在全球化的今天,药物创新离不开跨国和本土企业的强强联手,目前中外合作研发抗肿瘤药让中外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创新药的案例不乏少数。去年辉瑞与本土生物制药公司基石医药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抗肿瘤核心产品PD-L1,使中国的肿瘤药物开发惠及全世界。辉瑞全球战略及业务发展亚洲负责人杨樱表示:“外资药企拥有丰富广泛的全球资源和网络,而目前中国本土有一批极具潜力的生物制药公司正脱颖而出,所以双方合作可谓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将更多中国本土优秀肿瘤产品惠及全世界患者。在攻克癌症面前,仅凭一两家制药企业或一两款药物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制药行业需要加强合作,在‘科学致胜,共克癌症’ 的理念下,不断发展治疗癌症的创新突破性技术,造福更多患者。”RDPAC报告显示,2040年,中国可通过“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大健康提升抓手降低最多55%的总体疾病负担,延长全民健康寿命。这三类健康干预措施都与创新药行业息息相关,主要发力点在于通过参与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助力预防手段降低约25%疾病负担;通过提升创新药品可及性,助力治疗手段降低约10%疾病负担;推动研发突破性技术,提速新治疗手段降低约 20%疾病负担。关于RDPAC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是一个由44家具备研究开发能力的跨国制药企业组成的非营利组织,隶属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截至2020年6月,RDPAC会员公司已在中国大陆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RDPAC成员与中国政府、本土医药企业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即希望中国成为医药创新大国。RDPAC期待有机会和中国政府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实现这一愿望,使创新药物惠及更多中国和全球患者。关于RDPAC《聚力创新药行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报告该报告深入剖析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事业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创新药行业将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与医药卫生体系中其它相关方紧密协同合作,共同助力和实现从预防、到治疗、到突破性创新研发的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围绕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方面,创新药的研发及普及对患者和社会具有多重价值,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延长平均预期寿命,减少医疗费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麻冕

深度介绍创新药龙头企业

恒瑞医药主营业务涉及到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特殊输液、造影剂,还有心血管药等众多的领域。恒瑞医药是国内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造影剂的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公司产品涵盖的领域是比较多的,目前呢已经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布局,其中抗肿瘤、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市场份额在行业内是名列前茅的,在全球1000强药企报告中恒瑞医药入选全球1000强药企榜单,位列全球第21位,也是唯一一家进入前25名的中国药企公司。公司2020年各项经济指标都是平稳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创新药收入增长驱动,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创新药已经基本形成每年都有创新药申请临床,每1~2年都有创新药上市的良性发展态势,前期创新研发投入逐步进入了收获期,二是在销售方面落地深化专注专业的推广理念,全面推行医学学术为引领的市场推广策略,进一步拓宽销售领域,未来呢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研发创新和制剂产品的国际化。在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中创新药卡瑞利珠单抗治疗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四大适用症全部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成为在这几个方向中唯一可医保报销的免疫治疗药物,将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对于大部分企业的单品药物来说,纳入这个医保目录中其实是一个利空,但是对于恒瑞来说对于他的公司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因为虽然说它的整体的采购价格是降低了50%,但是它整体的销量也上去了,也就是说他的受众群体是更大了,当他的销售量增长速度在10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完全覆盖掉这个医保降价的影响,这个卡瑞利珠销售的增长量在200%以上啊,说明医保集采对恒瑞医药它的整体的影响其实是不大的,甚至呢还有这种正面的影响。在研发创新方面,一是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4%,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7.99%,这个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这也与公司的性质是有关系的,因为做创新药这个研发投入大其实是必不可少的,为公司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完善研发质量系统,推进跨部门项目管理,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进行。三是专利申请和维持工作保持顺利的开展,我们具体的来看一下它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我们从财报上可以看出来,不管是从营业收入还是从净利润上都是有这种逐年上升的这种趋势的,整体来讲,公司的营收与利润是不断扩大的,而且有望保持住这个趋势,这个是一些主要的指标啊,我们看营业收入增长呢是19.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呢增长是18.78%,这个增长速度虽然说比前几年的话是略有降低,但是整体来说呢,还是处于较高的这种增长状况,我们看到公司的总资产那一项,它的总资产的增长是26%。这个26%的总资产的增长率说明了什么?我们具体的算了一下,如果说保持这个增长率不变的话,那么三年以后公司的总资产大概是翻了一倍左右的水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价值其实也是大幅上升的,我们看一下公司财务的基础指标公司2020年的整体的这个全年每股基本收益是1.19元,2019年每股收益是1.2元,我们说为什么公司的它的净利润增加了,但是它的每股收益却减小了呢?这也与公司的他的这个分红还有分股的这种制度是相关的,因为最近几年公司每年的年报出来之后都会分红股,如果公司的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小于20%的时候,那么它的基本每股收益呢就是有所下降的,我们把它的基本每股收益还原回去大概是1.41元左右,按照目前的股价80元来计算的话,那么公司的市盈率大概是在56倍左右,目前呢是处于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水平的。公司的偿债能力是非常优质的,这个流动比率还有速度比例是长期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的,这个大于二呢,一般我们认为都是比较好的了,它的资产负债率是维持在10%左右,这个资产负债比率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一个公司它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50%以内就证明他的资产结构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质的,那么10%左右说明公司的负债比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就说明公司偿债能力是比较强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是很难有这种债务风险的。公司的毛利率总体是在87.93%,我们说这个创新药公司我们为什么看好它,而且呢经过这个医保谈判公司的药品降价之后我们仍然看好,主要是因为它的毛利率是比较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呢,如果说它的收入没有下降的话,整体来讲对公司的利润是不会造成这种影响的,公司的净利润率也是维持在22% 、23%左右的水平的,这个在同行业之内还是比较高的,恒瑞医药在我们国内是创新药的龙头企业,公司的营业收入与总资产都是维持稳定的增长的,虽然说它的收入较前几年是有所下降的,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与这个预期还是比较相符的,公司各项的财务指标相对来说是比较优质的。我们再来看一下公司的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占比是31.11%,这个占比也是非常高的,说明公司的流动性是相当好的,这个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块由上期末的30.92%的占比下降到本期的16.21%,主要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到期收回增加所致,那么银行理财产品收回主要也是补充了公司的现金,那么其他几项我就不再多说了,对公司的影响整体也不是很大。根据公司产品的类别来看它的抗肿瘤、麻醉、造影剂,这三个是它的主要的营收来源,抗肿瘤的毛利率也是最高的达到了93.35%,麻醉毛利率是90.34%,整体来说呢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的,它的抗肿瘤药物也是占整体营收的比重呢是比较大的,我们再从国内外的毛利率来看啊,其实在国内它的毛利率是更高一些的,在国外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而且国外它整体的营收也是比较低的与国内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恒瑞医药它的创新药目前在国外的推广也是受到了一点小小的挫折,那么我们也相信公司的管理层,还有公司的营销团队,还能够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的话,恒瑞要正式走向国际化的话,那么也是他未来一个比较大的看点。公司的货币资金是大幅增加的,它的存货变动幅度相对来说是不是很大的,整体的流动资产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非流动资产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大的,这个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这个长期股权投资。还有这个固定资产,还有在建工程,还有无形资产这一块,还有一些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可能好多人是没有听过的,也就是说公司它是提前把它的营收的一部分交给了税务局,那么这个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是因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它的税务利利用把这一块进行了回补,那么整体来说是出现了这种减小的这种格局,整体对公司的资产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我们从公司前十大股东上来看呢,它的第一大股东呢是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占比是24.04%,我们在这也可以看到这个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它占比是12.76%,这个也就是我们这个北向通道的这个持股比例,它主要包括一些外资,还有我们国家的一些其他的国资在这个通道里边,这个其他的大股东也主要是有这些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有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些都是属于国家队的范畴啊,说明整体国家队对这个行业呢还是比较看好的,而且从报告期内的增减来看,这10大股东里边有8个都是进行了大量的增持的,说明大股东其实是认可恒瑞医药的发展前景的。恒瑞医药每年都会送这个红股,从2015年到2020年整体每年都会有两股的赠送也就是20%的比例,从公司的分红比率上来看呢,近些年来也是有逐年的提高的,这个比例在2019年的时候是19%左右,按照这个分红比例来说,在2020年整体它的分红数量呢是有所增加的,恒瑞医药这家公司的估值,按照它送股之前的这个盈利能力来说呀,目前PE大概是在56倍左右,正常来说也是处于这个比较合理的水平的。为什么市面上有人说这个恒瑞医药估值在50倍是比较合理的,有的人说80倍比较合理,其实主要是说这个50倍合理的人,主要是由于国外的这些创新药企业啊,他们经过发展成熟以后,这个创新药这个新发行的数量是有所减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估值就有这种下降回归的这种趋势,所以说这部分人认为恒瑞较低的估值才是比较合理的啊,但是我们根据恒瑞目前的新药的发行数量来看呢,它的速度目前还是有所保持的,所以说整体来讲我们认为目前的估值相对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如果说再次进行下杀的话,其实它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