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科技智囊》第1期全新改版,重磅来袭圣人之道

2021《科技智囊》第1期全新改版,重磅来袭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按照“期刊转型与发展——2020《科技智囊》杂志转型与发展”研讨会精神,2021《科技智囊》第1期以“新定位”“新视野”“新版式”“新栏目”,全新改版,重新出发,扬帆起航。一、新定位以“智囊为魂,科技为体,业界为用,管者必读”为办刊方针,意在打造集聚专业性、前瞻性、实用性的高端智库期刊。二、新视野着眼于科技的重大理论、重大实践,拟定了四大选题方向,并以征稿函的形式向社会征集优秀研究成果。三、新版式从提升学术品味出发,内文采用四色印刷,图表呈现更清晰,文章结构更清晰。四、新栏目科技时评——针对科技相关的国内外重大理论与实践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行业领军人物,以“本刊评论员”名义进行评论、分析,感性与理性相融合,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科技前沿——聚焦前沿科技趋势。《科技智囊》第1期,由本刊编辑部结合众多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发布了2021年十大科技前沿趋势。智库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智库机构,发布与科技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科技智囊》第1期,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0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报告在分析北京独角兽企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北京促进独角兽企业发展的主要举措和促进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措施建议,并对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2021年《科技智囊》第1期概览目录

果哉

思想界|从“师娘优美”到“暑假印象”:谁为学术期刊的专业性负责?

记者 | 实习生 陈静仪编辑 | 朱洁树1『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学术期刊的“公器私用”现象和《爱情公寓5》的抄袭争议。从“师娘优美”到“暑假印象”:谁为学术期刊的专业性负责?近日,一篇2013年发表于《冰川冻土》上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章虽然以《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为题,却集中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大谈导师在青藏铁路、流域科学计划及专家组考察中的事迹,还谈到师娘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模样端庄、神情秀越”,把做饭当做义务,践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在传统观念中,学术应是纯粹的、神圣的,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不懈追求的理想。象牙塔该是理想的、神圣的、与世无争的美满之地。然而,这篇刊载在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却让网友大跌眼镜。它对康德《论人类的崇高与优美的一般性质》一文中谈到的“崇高”和“优美”进行了滥用和歪曲,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等言论也让网友唏嘘不已。就研究对象而言,它与冰、雪、冻土的研究完全无关,不符合《冰川冻土》这一刊物的学术定位。澎湃新闻指出,这篇文章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该项目是“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下的重点项目之一,资助金额为200万元。新京报《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核心期刊,乃学术之耻》指出,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篇文章让人汗毛直立,甚至是令人作呕。同时这篇文章也是对学术的侮辱,是对那些孜孜不倦搞研究的学者的不尊重。论文作者徐中民在事发后回应称,“不能看举了一个老师和师娘的例子,就理解为拍马屁。写这两篇论文,是对未来景象的一种描述,主要证明的是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作者自己生活实践和道家理论、康德哲学结合的产物。作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已并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中民在本职研究之外,还就中西方思想文化发表了多篇论文,他积极迈入人文社科领域,阐发夫妻之间和睦共处、互相补充的“正反馈环”,还在《国家科学评论(英文版)》(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 《The common developmental road: tensions amo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dynamics》(《共同的发展之路:向心和离心动力学之间的张力》)。作为《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该文章中的“崇高的导师”程国栋目前已公开道歉并辞去主编一职。杂志编辑部目前已撤除了这一期里徐中民的两篇文章,并郑重道歉。在学术期刊抒发私人情感的不止徐中民一人。此次事件发生后,有人发现金融界核心期刊《银行家》曾刊登小学生王青石的散文《痛苦的周末——一个小学生的呐喊》(2007年04期,文化休闲栏目)。作者王青石出生于1996年,发表此文时就读于人大附小,后在美国读高中,本科就读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金融学专业。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银行家》主编王松奇的儿子。据统计,2006年到2018年,王青石在《银行家》上发表了百余篇文章,文章类型多样,包括大量游记、观后感、人生随笔,如《暑假印象》(2013年09期)、《女人都有学习障碍》(2016年01期)、《同学聚会回忆录,再不是少年了》(2016年11期)等,另外还有三十余篇王青石的散文和王松奇父子合作的书法作品。王青石为何能在金融期刊上发表这样多的文章?事实上,《银行家》杂志专门开辟有《文化休闲》栏目,王青石的文章均发表于此处。他刚过二十岁就已经出版了《我在罗切斯特揍了一个雪人》《2013写在波特兰》《石上清泉》《潜流有声》《石头的部落》五本个人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著作等身。然而,《银行家》归根结底是一本金融行业的国家期刊。2006年就有读者来信质疑,表示“这么稚气十足的文字不应出现在专业性较强的刊物中”。主编王松奇在2007年按语中回应,作者“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王青石是谁?你们可能不知道,他是我儿子。” 主编不能在杂志上发表儿子的文章吗?《银行家》虽然已被踢出北大核心期刊,也从来不是南大核心期刊,这样一本杂志算不上是顶级核心期刊,不能代表金融领域的学术水平,但它终归是一本学术刊物。该期刊主要关注银行的实践业务和国内外的一些管理经验。李连江在《不发表,就出局》一书中指出,每本学术刊物都有自己的主旨和目标读者,有自己的栏目设置、选题标准、篇幅和格式要求,主编的知识背景也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侧重点。然而,学术刊物可以拥有个性,却不该成为私人博客。这种行为挤压了研究空间,也给整个中文期刊和金融行业抹黑。公众号“毕导”认为“中文的只能叫文章,英文的才叫文献”,很残酷,但很现实。目前,山西省委宣传部正在对《银行家》杂志社进行全面整顿,并对杂志社主编王松奇进行相应处理。公众对象牙塔、学术界或者说学术期刊的失望感不仅源于“水刊”。《冰川冻土》和《银行家》刊登一些让读者哭笑不得的内容,确实占用了公共资源。但更值得忧心的,是整个行业的规范性缺失。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指出三位学界大佬都涉嫌学术造假,他们分别是: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数据如果涉嫌造假,往往会更隐晦、更复杂,但对每一个普通人也会影响更大。在现有体制下,发表量是学术界评价学术水平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学者每年年中、年末都要填写发表字数和刊物名称。可是,徐中民、王青石的发表量真的能反应他们的学术水平吗?那些一年发表一篇论文的教授真的比不上中学生王青石吗?马克斯·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谈到,对于想要投入学术生涯的年轻学者而言,要问他们“你能够承受年复一年看着那些平庸之辈爬到你头上去,既不怨恨也无挫折感吗?”韦伯认为,虽然人人都可以回答说,学术研究是我的天职,我只为我的天职而活着。但终究,只有极少数人能无动于衷地忍受这件事情。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之下,也不乏严肃、认真的学者,领着微薄的薪资超负荷工作。这些学者和所有公众都应该得到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学术环境。《爱情公寓5》:摆脱不了的抄袭争议,和更新换代的观众群体《爱情公寓5》于2020年1月12日开播。一方面,这部曾经承载了不少人青春的剧深陷抄袭、人设崩塌、贩卖情怀等问题。另一方面,该剧获得了极大关注。截至2020年1月19日傍晚,该剧的豆瓣页面已有2.5万条短评,598条小组讨论,1151条剧评。有人跟风黑,有人无理捧。三成观众给该剧打了一星(满分五星),认为它换了编剧、主演之后,还在继续抄袭,而且“无聊、烂透了、干燥生硬、不知所云”。但也有观众认为该剧越来越有趣,值得收获更多肯定。目前,在7.6万人投票下,该剧豆瓣评分维持在5.1分(满分10分)。《爱情公寓》被戏称为“汉化公寓”,抄袭仿佛是它的原罪。b站up主“残狼之卑”从2016年开始制作《爱情公寓抄袭史》系列视频,盘点每一集中涉嫌抄袭的内容,把《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生活大爆炸》等美剧和《爱情公寓》的相似片段对比播放。通过剪辑后的视频可以看出,《爱情公寓》不仅抄袭了其他剧集的人设、剧情、人物对白,甚至连镜头、演员表演都有相似之处。目前,该系列已经包含46个视频,主要梳理的是爱情公寓第一季和第二季中的情节桥段,最新更新是2020年1月19日。2020年元旦,up主在上传视频的置顶评论中写道,“大家都说要实时扒爱情公寓5,我没有这个打算,一来剧本抄袭的机率非常低,二来爱情公寓在第一、二季的时候披着众多原剧作品的外衣多少剧情还有一些质量,第三、四季我零星看过的几集都很无聊,就好像第三季开始他们刻意将主要市场对向了未成年人,画面太亮太花,情节幼稚且水,爱5看上去也是如此,感觉不值得我再投入很多精力。”例如,《爱情公寓3》第23集(左)的剧情、台词、分镜明显与四年前播出的英剧《IT狂人》S03E04(右)相似。《IT狂人》中,金发女生珍被分配到位于地下室的IT部门做主管,管理两个为公司修电脑的宅男。在这一集中,对IT一窍不通的珍要准备面对股东大会的重要演讲,她想尽办法拜托Ross和Roy帮忙写讲稿。Ross和Roy决定在演讲稿中塞满屁话,让她说出“互联网就是这个黑盒子”,让她在观众面前丢脸。没想到观众对珍的演讲信以为真。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同样的剧情,45分钟的这集《爱情公寓》看上去就像是23分钟那集《IT狂人》的加长版,演员浮夸的演技也让人不适。《爱情公寓5》还在抄袭吗?这一季,爱情公寓换了编剧,立志不再抄袭。前四季编剧汪远被替换,导演韦正和电影版编剧邹杰担任编剧。然而,1月13日,有网友指出第8集中美嘉画的几幅图画,抄袭了B站up主“老番茄”的作品。随后,官博和导演公开致歉,并在新的视频片段中更换了画作。剧组这一举动看似是尊重知识产权,直面抄袭质疑,但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剧组精心设计的碰瓷营销,旨在通过抄袭争议获取社会关注,同时洗白各种关于抄袭的质疑,获得一个“知错就改”的评价。事实上,此次涉及抄袭的图片本来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片段,对于剧情的节奏和走向毫无影响。而《爱情公寓》却借此收获了微博、b站热搜,获得了更多关注。涉嫌抄袭的作品:左边为老番茄作品,右边为修改前的剧照更正后的画作也有观众指出《爱情公寓5》的部分片段和美剧相似,比如美嘉藏钱、按图索骥的方法很像《摩登家庭》中的Claire。不过,与之前全集套用相比,这一季的借鉴目前没有涉及主线剧情,也可以看作是借鉴或者巧合。b站up主“樱樱樱宁”整理的《爱情公寓5》涉嫌抄袭片段我们应该接受本土化的“汉化公寓”吗?微博、知乎、豆瓣、b站都有不少观众认为,只要剧集好看、好笑就可以,没有必要因为涉嫌抄袭就否定一部剧。在他们看来,又不是人人都看过英剧、美剧,即使看过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笑点和梗。“汉化”可以让笑点更贴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是毫无用处。如果因为抄袭就给这部剧打一星,无疑是受到偏见左右,或是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或是为了彰显自己品味高雅。“三号厅检票员工”指出,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维护抄袭,是因为《爱情公寓》承载了很多人对青春和都市生活的美好想象。当这种想象被他人打上一星、遭到批评和讽刺时,必然会有人以更激烈的方式维护它。该文认为,不论《爱情公寓5》是否还在抄袭,观众都可以选择去看或者去骂。选择消费什么是个人自由。但是,如果观众明知抄袭却还是维护它、为它贡献流量,那么就已经把个体需求放在了行业健康之前。“你们有看的自由,我们也有谴责这种行为的自由,甚至对于很多影视从业者来说,谴责对抄袭的助长,这是他们的义务。”撇开抄没抄、变没变不谈,《爱情公寓5》究竟好不好看?公众号毒Sir认为这些烂梗、老梗、谐音梗看了只会让人尴尬,大量生硬的广告植入看起来像《楚门的世界》。与前四季相比,《爱情公寓5》看起来像部独立的新剧。主演团队凑不齐,人物性格大变样,剧情坐上过山车,加入年轻新角色,一言不合就跳舞等变化让老观众很难接受,说《爱情公寓》“没内味儿了”。豆瓣一位80后男性发起了“我之所以还没评星,是希望得到零零后的答案”的小组讨论。他表示,80、90后觉得《爱情公寓5》无聊、生硬,不能接受新角色和新变化,鉴于《爱情公寓5》加入了不少00后角色,针对的想必是00后群体,这部剧成功与否还得看00后的评价。知乎用户“小爱酱的万水千山”也指出,“爱情公寓的原主角人设都是80后。新来的主角人设都是00后”,十一年过去了,这部剧换了编剧换了主角改了人设,观众也不是当年坐在电视机前的80、90后了。

烝民

赞导师与师娘论文作者被处理,将追回项目已拨资金

图源徐中民个人微信公众号“书味香”芥末堆讯 9月1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徐中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将追回已拨资金,取消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并通报批评。今年1月,徐中民曾因2013年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被公众热议,论文中徐中民用大量篇幅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并标注为获资200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曾因论文赞美导师夫妇引发舆论关注徐中民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上篇分为“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以及“结论”5个章节,徐中民以其导师程国栋夫妇的事例,多次论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例如,文中写道:人如其名,我的导师程国栋,上海人,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顿生一种崇高感。我的师娘张幼芬,宁波人,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圆满的人生不只是诗中的字眼,也有生活中的写真,导师和师娘的人生就堪称圆满。论文截图据了解,该论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91125019)的著作成果,负责人为徐中民,该项目的资助金额为200万元。徐中民在接受梨视频采访时否认在“拍导师马屁”,并称“那篇文章有很深沉的含义,有很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在后面做支撑”。1月12日,《冰川冻土》发布《撤稿声明》,称刊发前审核不严,向公众道歉。徐中民导师程国栋表示,两篇文章发表事先并不知情,已引咎辞职。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关于发文不当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启动该刊编委会、编辑部整改工作。论文相关项目申请书提供大量虚假信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中通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申请书中,多名参与人员的身份信息与他们发表论文中标示的身份信息不符。其中,第4至第9参与者共6人的职称均填写为助理研究员,但其中5人在项目申请时(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导的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另1人是徐中民项目组临聘人员,无职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称,徐中民在其项目申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虚假信息。通报指出,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撤销徐中民2011年获资助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批准号91125019),追回已拨资金。并取消徐中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2年(2020年7月7日至2022年7月6日),给予徐中民通报批评。此外,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负有疏于监管的责任,一同给予通报批评。附:2020年查处的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

灭度

“赞美师娘”论文作者:师娘曾要求撤稿,但我并未处理

新京报讯(记者 刘名洋 见习记者 吴淋姝)核心期刊论文阐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一事持续发酵。今日(1月14日),涉事论文作者徐中民回应称,2013年其将论文刊发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之后师娘曾联系要求撤稿,但他并未处理。现在事情发酵后,导师一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徐中民称自己非常内疚和痛苦。徐中民对导师崇高感的论述总结。论文截图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引发关注的论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2013年刊发在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徐中民。因论文大篇幅“以导师程国栋院士夫妇”的事迹为例,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受到质疑。事件引发关注后,《冰川冻土》编辑部致歉,表示审核文章不严,决定撤稿。程国栋致歉称,其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冰川冻土》主编的职务。今日,徐中民针对此事再次回应,称涉事论文系其主动投稿到《冰川冻土》,论文刊发后其师娘曾要求撤稿,但他并未处理。徐中民介绍,由于自己的不慎,在文章中过多地描述了导师程国栋的家庭关系,将导师一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现在他的内心非常内疚和痛苦。校对 刘军

大喘气

感谢徐中民!一篇雄文让大众爱上学术论文,虽已撤稿《冰川冻土》

2020年的开局是热闹的,且不说米国斩首伊朗将军,也不说伊朗击落民航飞机。只说国内学术界,就挺热闹的。一般的普罗大众,都不会爱读学术论文,那玩意儿,就一个题目,从头读到尾,再从尾读到头,读来读去,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除非专业人士,是没有人爱读学术论文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种万马齐喑的状况,被一篇雄文打破了。而且,人家这篇雄文,本身就是学术论文。用学术论文,来激发大众阅读学术论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普罗大众的科技素养,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但是,徐中民做到了。也许之前,你不知道徐中民很正常。而如果现在,你不知道徐中民,真的就有点落伍了。这位中科院博士生导师,发表在《冰川冻土》这份中科院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开创了论文不会走红的先河,现在红得发紫。这篇论文的题目叫《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老实说,看到这样的题目,笔者是不会再看下去的,纯学术的味道,不会有什么趣味性。但是,笔者错了,只要看看摘要,会立马兴趣盎然。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在端着的学术面孔之下,原来是“情意绵绵”,人家写的“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于是兴趣被激发出来了,看了几段,直接给跪了,人家这才是真正的“万物互联”,生态经济学、集成思想跟导师的崇高、师娘的优美完全无缺的融合为一体。看来作者对其导师和师娘,跟我对徐中民一样,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么,导师是谁?这位导师确实值得跪,他是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冻土学家,国际冻土协会主席。要不怎么说科普非常重要呢,要不是徐中民这篇论文,我都不知道还有冻土学家冻土协会这些名词。徐中民的这篇论文,就发在程国栋院士为主编的《冰川冻土》杂志上。就冲着程国栋院士的身份地位,再加上作者是程院士的弟子,仅从这一点,程院士应该是崇高的,所以,在论文作者的笔下,导师的崇高就分外令人瞩目。但是,师娘的优美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都没见过这位程夫人。想必在论文作者眼里和心目中,一定是优美的。但是,读了论文的一些选段,我还是不能明白,导师的崇高和师娘的优美,应该属于人物传记之类的写人的文章,发表在相应的期刊上才对,在《冰川冻土》这样的纯学术期刊上发表,在《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这样的纯学术论文里讴歌,实在是不伦不类。读了之后,笔者的心如“冰川冻土”,是那么的寒冷!在硕士博士发表学术论文难如上青天的状况下,核心期刊用30个页面发表了这篇讴歌“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的论文。我这样的学术门外汉都心如冰川冻土,那些科研人员的心呢,比南极的酷寒有过之而无不及吧?这篇雄文其实不是最近发的,而是发表于2013年。幸运的是被非学术人士挖掘出来了,才在6年之后引起轰动。说真的,这轰动,真的来得迟了一些。不过只要能轰动的,肯定会轰动。轰动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轰动之后呢?中科院深夜二连发,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其官微上发布了情况通报,认为这篇雄文确实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编辑部存在学生把关不严问题,已接受该刊主编请辞申请,暂停专职副主编职务,并启动整改工作。而《冰川冻土》编辑部发布了撤稿声明。作为导师,程国栋院士也发布声明,引咎辞职。真的够热闹的,不仅是吃瓜群众动了起来,各方面也都动了起来。只是,笔者对于这样的雄文弄个横空出世,还是很有一些疑问的,这篇论文,不要说专业人士,就是笔者这样从来不知有冰川冻土学的人,只要看上几眼,也知道跟期刊学术定位不符。那么,论文是如何躲过编辑、副主编、主编的层层审核而顺利发表的呢?学术不端事件频发,奇葩事层出不穷,学术界真不知有多厚的冰川冻土,莫非,冰山一角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大家对于《冰川冻土》发表学术论文讴歌“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伊甸园

“导师崇高师娘美”论文后续:停刊整顿,主编免职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因刊发论文大谈“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引发热议。1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其官网通知公告栏发布《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的核查及处理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称,自2020年1月起对《冰川冻土》进行停刊整顿,免去程国栋《冰川冻土》主编职务,免去沈永平《冰川冻土》专职副主编职务并调离期刊编辑岗位,对《冰川冻土》涉事人员的后续进一步问责工作已启动相应程序,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将根据核查结果进行严肃问责。《通报》还指出,在对《冰川冻土》2000年以来所有刊发文章的审核评估中,已发现有另外4篇论文存在部分内容与期刊定位不符的问题,也已安排撤稿处理。涉事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1月中旬,一篇7年前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的论文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论文题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2013年刊发在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作者徐中民为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已整合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论文因大篇幅“以导师程国栋院士夫妇”的事迹为例,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备受质疑。面对网络舆情,论文作者徐中民的导师、中科院院士、《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对媒体表示,“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我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并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道歉!”1月12日,《冰川冻土》编辑部发布《撤稿声明》表示,日前,相关网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信息,质疑我刊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不足。我刊获悉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我刊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在此郑重致歉!同日,该期刊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称,经认真调查,认为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问题,该刊编辑部存在学术把关不严问题。12日23时42分,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声”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冰川冻土>期刊发文不当问题的说明》称,经初步了解,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等问题,科学传播局将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切实做好处理、整改工作,坚决杜绝类似情况。26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再次发布《通报》,公布了基本事实情况、责任认定、处理意见以及后续整改工作。《通报》称,2013年涉事文章由徐中民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给《冰川冻土》时任编辑部主任兼专职副主编沈永平,沈永平全流程处理并最终决定刊发,违反“三审三校”制度。涉事文章刊发时,《冰川冻土》时任主编程国栋正在外地照顾生病的家人,对刊发文章情况不知情。涉事文章在2013年发表之后,即引起同行争议,但作者未提出撤稿,《冰川冻土》编辑部和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做有效处理。《通报》指出,根据核查掌握的情况,认定:涉事文章部分内容与《冰川冻土》学术定位不符;《冰川冻土》编辑部刊用涉事文章存在“三审三校”制度执行不到位、学术把关不严的问题;沈永平对期刊学术质量把关履职尽责不到位,对涉事文章不当刊发负有直接责任;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作为《冰川冻土》主办单位,对《冰川冻土》监管不到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将对本单位主办的全部期刊进行检查评估,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 新闻多一点:科技日报评论:从荒诞论文看学风之忧自然科学基金委:论文标注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导师崇高师娘美!核心期刊神论文刷屏引发撤稿,院士主编申请辞职来源:科技日报编辑:陈可轩审核:管晶晶

此下德也

刊发赞美师娘论文的期刊处理结果来了:停刊,主编免职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6日电(记者 宋宇晟)2020年1月,一篇多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因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引发舆论关注。1月26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就此问题发布通报,基本查清了《冰川冻土》刊发涉事文章的情况,并依规依纪启动了阶段性问责。2020年开年,一篇徐中民撰写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引起了舆论关注。这篇论文于2013年11月25日刊发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相关论文截图据此前报道,这篇论文主题虽是生态经济学,但论文内容却大篇幅谈论自己的导师夫妇。其中,《理论与实践(I)》共分为“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以及“结论”5个章节,徐中民在文中多次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其中的导师正是《冰川冻土》主编、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此事被曝光后,《冰川冻土》编辑部1月12日发布撤稿声明称,经报编委会审核,决定对该文撤稿。声明同时承认,在该文刊发前审核不严,并郑重致歉。而《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当时也对媒体表示,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这样一篇论文是如何刊出的?1月26日发布的通报给出了答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通报截图2013年,涉事文章由徐中民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给《冰川冻土》时任编辑部主任兼专职副主编沈永平,沈永平全流程处理并最终决定刊发,违反“三审三校”制度。涉事文章刊发时,《冰川冻土》时任主编程国栋正在外地照顾生病的家人,对刊发文章情况不知情。涉事文章在2013年发表之后,即引起同行争议,但作者未提出撤稿,《冰川冻土》编辑部和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未做有效处理。根据核查掌握的情况,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认定:涉事文章部分内容与《冰川冻土》学术定位不符;《冰川冻土》编辑部刊用涉事文章存在“三审三校”制度执行不到位、学术把关不严的问题;沈永平对期刊学术质量把关履职尽责不到位,对涉事文章不当刊发负有直接责任;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作为《冰川冻土》主办单位,对《冰川冻土》监管不到位。就此,26日通报也给出处理意见。自2020年1月起对《冰川冻土》进行停刊整顿;免去程国栋《冰川冻土》主编职务,免去沈永平《冰川冻土》专职副主编职务并调离期刊编辑岗位;对《冰川冻土》涉事人员的后续进一步问责工作已启动相应程序,将根据核查结果进行严肃问责。记者还注意到,在对《冰川冻土》2000年以来所有刊发文章的审核评估中,已发现有另外4篇论文存在部分内容与期刊定位不符的问题,也已安排撤稿处理。通报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将对主办的全部期刊进行检查评估,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严肃整改。(完)

乡原

一篇“师娘”的论文,我们推出了神马!

甜瓜事件!让我们看到话题,推理!让我们发现秘密。一篇中科院的学术论文在群里火了。为啥火了呢?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下线索,聊一聊:2013年一名叫徐中民的博士生导师,在《冰川冻土》发表了一篇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冰川冻土》是中文学术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能发上去的文章,都是有学术水准要求的。很水的文章,人家不鸟你。但是!?《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写了数万字,占了期刊35个版面。却主要论述了他的导师和师娘——中科院程国栋院士两口子。摘几个图,给大家看看:整篇论文,最有意思的是对师娘之风姿、德行的溢美“夸赞”——作者对比了导师的“移山造海在胸怀”的“无限大”和师娘“布衣围裙生光辉”的“无限小”,进一步强调,女人就应当守柔、守弱、不争,家才能安,如果女人不安分守己,很容易导致“牝鸡司晨”。“导师上海人,国栋之名实,手持倚天剑,学海驾云涛;师娘慈溪女,容德美如玉。守着芙蓉剑,厨房舞翩跹。”是不是很服气?顺便提一下,这篇论文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该项目资助总金额为200万元。对此,徐中民接受采访时解释:“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热议文章表面看起来有点问题,但实际潜伏得非常深刻。”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本科生满街是。博士不一样,属于珍惜保护动物,中科院的博士更是如此。不过,博士想发核心期刊,难的不得了啊。没有独创的学术成果,是很难毕业的。所以去年,翟天临那种造假的博士,被众多博士一齐鄙视,最终还被剥夺了博士头衔。然后,事情很快有了结果:1、导师程国栋院士引咎请辞《冰川冻土》主编,并向广大读者诚恳致歉。2、《冰川冻土》编辑部撤稿、公开致歉、承认学术把关不严,进行整改。3、中科院传播局也刊文说明相关情况。其它结果,还在路上……但是,事情可没这么简单。到了吃瓜时间了,究竟怎么看这件事呢?甜瓜盘点了下,可以这么看:大家看到的是拍马屁,我看到的是一次行为艺术!艺术点就在这个核心期刊上!这么说吧,发一篇水货论文很容易,难的是把一篇显而易见的奇葩文章发出来。论文毕竟不是写自媒体,像甜瓜这么找点资料,画个逻辑图,组织下表达方式,就出来了。一篇论文发表,至少要经过导师认证、同行审稿、期刊校对等众多环节,至少六七个人参与。如果只是灌水,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奇葩就不一样了,这篇文章,即使普通人也能看得出鹤立鸡群,醍醐灌顶,专业评审除非是瞎子?诸位不妨设想下,如果你是文中的这位导师程院士,你看到自己的学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你真的会感到龙颜大悦吗?文章虽然有文采,但你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这文章一旦发出去,自己肯定会被当成猪头!运用我们的厚黑学理论:此事必有蹊跷!首先,我们能推断:程院士,压根儿就没有看过论文,或者最多就是看了摘要和前言。而收到论文的审稿编辑们,一看是主编的弟子写得,两个字:通过!也就是说,一条线上上下下,这文章愣是从头到尾没有人看过。我猜:如果有人用这样的笔法来“赞颂”一位院士,那肯定是不折不扣的黑粉啊。各位看官别忘了:这篇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总金额为200万元。当看到论文发出的时候,估计作者徐中民也懵逼了:我了个去!这也过了!你们哥几个玩的也太狠了吧!这还叫学术吗?这还有法律吗?这还有道德嘛?当然没有!只有捧臭脚的利益勾结而已!心神荡漾的我们,接着推理:作者的动机是什么?一个博士生导师在明知论文滑稽、明知会有审稿人查看的情况下还会选择去撰写发表这个论文?他是傻了吗?当然不可能!那么,真相只能有两个方向解释:第一个解释,主编程院士太喜欢被夸了,几万字,30多页的夸奖,估计能把菊花夸出屎来。虚荣心下,程院士骄傲了!但是,这样被夸,结果只有一个:屁眼上拔罐子,作死!相信程院士作为院士,应该智商、情商不残疾。此解释不通。于是,第二个更为合理的解释出场了!就是徐博导在复仇,而且是非常聪明的复仇。这是明显的高级黑以及对程院士的讽刺,太聪明了!他聪明的地方在于,每一步都是对程院士讽刺的连环套。第一步,对导师和师母舔狗般的论文,本身内容是讽刺,含沙射影。第二步,这个论文居然在程院士主编的期刊下发表了,还连续发表了好几篇,绝了!第三步,这个过程忍了7年!7年后才被爆料。鬼知道这个期刊这几年是怎么过来的?第四步,我惊奇地发现,论文里还有更绝的!第五步,徐中民博导还热心地开了公众号“书味香”,统一地有步骤地进行系统赞美……五步!文采斐然的徐中民博导给大家用中文的魅力展示了学术圈的黑暗面,使我不得不有理由相信:程院士一直压榨学生,利用学术霸权,在业内呼风唤雨,党同伐异,贪污国家研究经费……只能说:徐中民博导,奋起了!更让甜瓜吃惊的是,就这个文章,还被多个研究人员引用了!13次!竟然有13篇文章引用!其中不乏硕士论文或者同属核心的其他刊物。他们在引用什么?引用马屁吗?这说明了我们很多研究生在写作过程,特别是在撰写文献综述部分时根本不看文献!这些人是哪个单位的?导师是不是同一个人?他们经历了什么?这些人都非常“认可”这篇论文里的马屁吗?程院士和他老婆真的广受学生喜爱呢!发文章,要收钱。研究生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学生管导师叫老板。说白了,就是有的导师驱使学生当免费劳动力,给自己做研究赚外快。不听?别毕业了!学生在大牛老板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现在这种自主创新轻松推倒导师,而且不至于对自己的学术生命造成太大伤害,用娱乐化的方式搞倒老板,也是。。蛮有创造力哒!一个字:服!最后,从这件事中,我们发现:1、编辑部问题,折射了中国的学术管理,有点烂,该改改了!2、学术经费腐败,是不是该查一批,杀一批了?3、导师欺压学生当免费劳力,真的不该制止吗?4、人情社会谋取利益,院士学阀学霸体系,是不是要改改了?与学术无关的东西出现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让人拍案叫绝?这几天不是正在说:国家要投资多少多少亿,准备大力发展中文期刊。然后,就挖出了这么一篇2013年的文章,你觉得,这是巧合吗?

空瓶子

论文抽检给本科文凭“挤水” 代写已成产业链

严查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继研究生论文抽检后,论文问责工作开始覆盖到本科生阶段,抽检比例不低于2%,如查实毕业论文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近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严查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尽管教育部门和高校对“论文代写、买卖”现象始终保持“铁腕整治”态势,但仍有不少“论文枪手”藏身网络平台,个别毕业生又企图蒙混过关,“论文代写、买卖”现象禁而不绝。现实:本科毕业论文总体“注水”严重本科毕业论文如何抽检?这次出台的办法中明确提出,抽检每年进行一次,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抽检名单,抽检论文要覆盖本地区所有本科层次普通高校及其全部本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有何反响?“虽然有点慌,但大家都有点侥幸心理,毕竟被抽检到的比例也并不高。”南京一所文科类高校的大四学生小唐告诉记者,这一年大家有的忙考研,有的忙找工作,论文都有点疲于应付,“很多人都是压缩在一周内写的,与论文相比,考研和找工作更重要。”小唐表示,更糟糕的是,大学4年间没有得到过系统的论文写作培训,若不参照人家的论文来写,完全不知道规范是什么。“本科教育对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尤其是读写能力,但是毕业论文写作是需要能力的。”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银泉说,学位论文抽检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威慑力是毋容置疑,可以促使高校意识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强化“严进严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但另一方面,如果课程、教学乃至论文指导的方式不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一问题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抽检本科毕业论文的用意,无疑是为促进本科院校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我国从2014年起就全面实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但从效果看,近年来还是不断曝出硕博论文涉嫌抄袭的问题,有的甚至是抄袭同门师兄的论文。仅靠抽检制度,并不能彻底解决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必须强化导师对学生的过程管理、过程评价,才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减少直至杜绝毕业论文的买卖、代写、抄袭等学术不端问题。大学毕业最后的一关就是毕业论文。为减少压力,一些学生选择走捷径——论文代写。“代写论文,说白了就是有需求就有市场。而且,需求长期存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战略所所长助理韩玉亭指出,目前对于买卖论文行为的惩戒举措总体还是偏松的。在法律法规和国家管理层面,对买卖论文的社会中介组织、网站和个人,均只有概括性的规定,由主管单位处理。信号:倒逼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抽检信号的释放,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这一毕业“大考”的认真程度、重视程度和质量意识,挤干文凭水分,提高含金量。王银泉说,高中时期学生应该学会针对客观事实陈述观点型写作,大学时期应该提倡个人创新发现的研究型写作,“我发现很多本科生连基本的写作规范都不懂,到了大三要写文献综述时候无从下手,更不懂学术研究如何做到有理有据,以至于老师指导起来相当吃力,更遑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非常欠缺,自然就很难保证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抽检要真正发挥威力,倒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必须敢于闯过‘人情关’。”王银泉表示。无论是本科生答辩还是研究生答辩,“人情关”成为强化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不利因素,以至于高校盛传“没有过不了的答辩,没有毕不了业的学生。”此外,导师如何发挥论文把关责任也至关重要,在论文修改过程中师生开展启发式的对话交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相当重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的情况恐怕不在少数,不少论文虽过了答辩关,但是细究起来恐怕问题依然不少。”王银泉说。也有专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定位也有了变化。除了研究型大学以外,普通高校乃至应用型本科是否一定需要写毕业论文,也值得商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孙俊华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较好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方可授予学士学位。而确认高校毕业生能力培训情况的依据,除了课程学习,便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当然,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具体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异。包括部分学校会将参加学科竞赛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毕业实践环节,获得一定级别的奖项便可免写毕业论文(设计)。”孙俊华说,虽然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毕业要求或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有差异,但是对于本科毕业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不能降低,“如果选择了写论文的形式,就必须保证论文达到学士学位的质量水准。”声音:学术造假需依法依规从源头治理“舆论期待抽检能治理论文买卖、交易等学术不端行为,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抽检并不要求学生答辩。” 熊丙奇说,如果学生请人代写、买来的论文,是原创且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抽检就能过关。代写只要确保“原创”,依旧会有很大市场。本科论文代写1000元以上,研究生论文代写需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从写手到中介分成收费,论文代写代发俨然已发展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记者在淘宝商城搜索“论文代写”“期刊”等显示,从本硕博学位论文,到期刊投稿、职称论文,甚至连一般学术专著的出版,都能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精准服务”。有代写商家直言“只要给钱、对发表时间要求不急,就没有发不出来的论文”。“文科论文接单价是千字一百,理科论文贵一些。”一名淘宝商家向记者透露,一般接单后需再给写手放单。每年三四月份是论文代写旺季,最多的时候能接上百个单子。在这条产业链下,顾客需求“急”,代写商家便有“应急”的方法,顾客需求“缓”且“标准高”,代写商家又有“多条对策”以解客户之困。一些商家不仅负责代写论文,还会负责发布平台。当记者向淘宝商家“半学斋店”询问职称论文“务必两个月之内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时”,对方立马回应“一条龙服务不必担心”。论文代写,已经不单是代写、代发,甚至走向了代为购买著作权。“期刊杂志网店”负责人李周透露,一些“国字头”“省字头”乃至被评为“全国百佳”的出版社,为挣钱会跟文化公司合作出书,“写这类学术著作的目的,不在于投放教育市场,而是专门供有需要的顾客添加署名,买‘主编’或‘副主编’头衔。”利益和市场需求,是学术论文代写代发屡禁不绝的根源。“半学斋店”老板透露,在顾客花钱比找期刊编辑部直接发稿更便宜的情况下,每篇代写论文他们至少也有200多元利润。一名淘宝店家则把代写“成本价”透露给了“假称报名代写写手”的记者——“每千字20元到150元都有,看论文题目与所投期刊的难度定价”。2000字一篇的论文,刨去分给代写写手的“成本”,商家往往赚160元左右。目前,除了在论文买卖过程中涉及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可追究刑事责任外,现实生活中众多的论文代写、代投行为均无法入刑。韩玉亭认为,对于那些影响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论文买卖行为要依法依规治理,实现惩戒极少数警示大多数的效果,“学术界要加强自律,通过学术诚信教育以及导师加强过程性监督指导,以减少论文买卖行为。”(杨频萍 李睿哲 王拓)

得车数乘

“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核心期刊!官方回应,作者解释了

近日,一篇七年前的神论文引发了全网关注。这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洋洋洒洒数万字占据了当期核心期刊30多页的版面光看题目,你可能不知道它写了啥?摘要里的最后几句话点出了主旨主要是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这篇论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者是徐中民。公开资料显示,徐中民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是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第一名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硕士生,硕士方向为寒区经济。在这篇论文中,徐中民写道:“如何建立理想的生态经济集成框架,首先需要理解形而上之理,这就需要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方式……这里首先探讨了美和道的问题,然后以导师和师娘的事例为例,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带普适性的人的发展之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先分析了“美与道”,认为“求道和寻美是一致的,如果你能找到大道,也就寻到了大美”。那么,如何寻美和求道呢?要找到一个具备崇高感和有美感的“佳人”!作者发现,这个“佳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导师和师娘,因此迫不及待希望能够写一篇文章,将这样的真理传播开来。导师的崇高体现在处事有道:导师提倡十年铸一剑,他的见识像天路一样高远而深邃;导师提倡江海纳百川,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平静;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而了解完导师做的各种项目后,作者总结导师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目中有人”、“将事情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这就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文章的第三部分则对师娘展开了赞美:由“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见利思大义”三个小篇章组成。他指出,师娘其实能力很强:一、她懂英文;二、她的打字速度很快,全拼一分钟可以打出60多个汉字;三、师娘每天带着导师晚上散步。作者还专门制作了“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图”来形容导师与师娘和谐的完美关系。《冰川冻土》发声明:决定对该文撤稿据了解,《冰川冻土》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1月12日,《冰川冻土》编辑部回应称:对相关论文下架,郑重致歉。《冰川冻土》主编:申请引咎辞职徐中民在论文中谈及的导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冰川冻土》期刊官网显示,程国栋为该期刊主编。对此,1月12日,程国栋表示:徐中民在《冰川冻土》上发表的文章与《冰川冻土》的学术定位不符。《冰川冻土》期刊已在期刊的微信公号和交流群中发布了撤稿声明,并正在研究进一步的善后工作。“我201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文章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我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并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道歉!”程国栋表示。作者回应: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1月12日,徐中民表示,引发热议的论文确实是他写的。他说,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点文史哲的知识,万事视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学没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徐中民还称,热议论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进入论文要点。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主要就是探讨如何攀登上共同发展之路。网友评论Lyndon刘洋:这种文章都可以发表到专业期刊,审核者的责任心呢?王文君:他是怎么把这么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换成N种表达方式,扯成一篇文章的啊?不蒸花卷争口气:但凡只要看一眼就不能登吧,这是审核不严吗?这是没审吧。开皮卡的丘丘丘:所以相关人员呢?这种当时怎么发出来的?随便一个识字的人也知道这么不合适。他乡玉兰的金鱼湖:唉,终归要有点羞耻之心。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