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创可贴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江南

2020创可贴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

创可贴是一长形胶布,中间附以浸过药物的纱布,用来贴在创口处从而起保护伤口,暂时止血,抵抗细菌再生,防止创口再次损伤的作用。是医院、诊所、家庭中最常用的急救必备医疗用品。俗称杀菌弹性创口贴,创可贴主要由平布胶布和吸水垫组成。具有止血,护创作用。根据不同需求,现已有多种形状的创可贴供患者使用。创可贴的分类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18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创可贴分为: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创口贴属于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护理。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创口贴属于Ⅰ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急救及临时性包扎。两者通常由涂胶基材、吸收性敷垫、防粘连层和可剥离的保护层组成的片状或成卷状创口贴。其中吸收性敷垫一般采用可吸收渗出液的材料制成。所含成分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体吸收。2020创可贴市场现状及供需格局分析据悉,中国创可贴年产达到了70亿片左右,分为含药创可贴和不含药创可贴两大类。在含药创可贴领域,白药创可贴已占有约50%的市场份额。在不含药创可创领域,“邦迪”占据70%-80%左右的市场份额。与邦迪创可贴相比,白药创可贴在止血的功能外,又额外添加了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打开创可贴后,伤口不会泛白,在效果上优于前者。云南白药在中国市场6种主要创可贴产品的比较中,以90分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它所独有的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组合功效,使其成为消费者二次使用认可度最高的产品。实现中国创可贴出口突破,涉及政府扶持、企业决策、行业管理、金融信贷和保险支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是转变观念的重大决策:一是制造企业转变观念的重大决策,企业的高层决策是进入国际市场的根本保障,有规划、战略、措施和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二是制造企业和外贸经营企业作为出口的主体,在开拓国际市场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必须达成共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产品出口”转变到“品牌出口”。目前,我国创可贴市场容量达到了9亿片以上,市场年容量约为3亿-4亿元左右,年均增长幅度在10%左右,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创口贴市场销售规模达到了11.63亿片,同比增长了14.4%。全国创可贴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和浙江省,截至2016年,这三个地区的规模企业占全部规模企业的50%以上。创可贴行业报告根据创可贴行业监测统计数据指标体系,研究一定时期内中国创可贴行业生产消费的现状、变化及趋势。创可贴报告有助于企业及投资者洞察中国创可贴行业市场供需行为,评估中国创可贴行业投资价值,为相关企业提供第三方的决策支持。报告内容有助于创可贴行业企业、投资者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并可以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提供第三方决策支持。该报告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中国创可贴行业年度供求数据分析,报告具有内容翔实、模型准确、分析方法科学等特点。

而目冲然

中国年产100多亿片,创可贴市场比想象的更大

■文|市井财经专栏作家 叶克飞你有没有在钱包里放一个创可贴的习惯?据说很多人都有。至于出门旅行,在药品包里放几个创可贴,也是许多人的惯常选择。如此寻常的创可贴,却因为它的便利和实用,被视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如今每年全球消耗创可贴数量达到数十亿。创可贴的历史我们平时所见的创可贴,按照网上的概念,就是一款长形胶布,中间附以浸过药物的纱布,用来贴在创口处从而起保护伤口,暂时止血,抵抗细菌再生,防止创口再次损伤的作用,是医院、诊所、家庭中最常用的急救必备医疗用品。创可贴的发明已有百年,而且被渲染为一个“爱的故事”。话说上世纪初,美国西部某小城有位埃尔迪克森(1892-1961 年),新婚太太毫无烹调经验,经常割伤手指或烫到自己。在一家生产外科手术绷带的公司工作的迪克森堪称暖男,他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妻子有没有在厨房里受伤。给妻子频繁包扎伤口的经历,让他决心发明一种绷带,让妻子可以在无人帮忙时也能自行处理伤口。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故事有点牵强。毕竟迪克森的太太显得太过笨拙,受伤频率也太高。也有人提供了一个丰富化的版本,话说迪克森的新婚太太出身富有家庭,从小衣食无忧,从不沾手家务,全靠佣人伺候。结婚后,太太的父亲帮忙雇了保姆,照顾小夫妻的一日三餐饮食起居。但一年后,太太的父亲被生意场上的对手暗杀,他们也立刻变成了穷人。这对小夫妻只能出门打工,妻子去了一家农场打杂工,因为从小娇生惯养,所以总是笨手笨脚,每天干活都会受伤,每晚都需要迪克森为她包扎伤口。迪克森就决心发明一款能让妻子在工作时自行包扎的绷带。这个版本看起来似乎合理得多。当然,不管怎样,通过这个爱的故事,创可贴真的被发明出来。某日,迪克森的一位工友手臂被机器割伤,流血不止,他赶紧陪着工友前往医院。医生在治疗到一半时,碰到一个急诊,赶紧过去紧急处理,护士则不小心碰到了工友处理一半的伤口,导致再度流血,护士顺手将粘连在一起的纱布和绷带一起缠绕在手臂上。迪克森受此启发,想到了将纱布和绷带连在一起,就可实现独自包扎的主意。此后,迪克森开始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发明了最初的创可贴,当时叫做“即时药布”。这个发明看起来简单,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点在于两个,一是粘胶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了就会变干而失去粘性,二是有些粘胶固然不会失去粘性,但揭下来的时候又非常难,甚至撕扯绷带摩擦伤口。当时的迪克森,只能在反复试用各种材料后,初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迪克森的发明得到公司支持,进一步改进并实现量产。而他所在的公司,正是大名鼎鼎的强生公司。当时,工厂主管将这款新产品命名为Band-Aid,Band是“绷带”的意思,Aid是“急救”之意。Band-Aid,也就是如今创可贴的第一品牌邦迪。创可贴虽小,用途却多得很创可贴虽小,但种类和规格都不少。国家药监局的2018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里,创可贴就被分为两类: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创口贴属于Ⅱ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护理。非无菌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创口贴属于Ⅰ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用于小创口、擦伤、切割伤等浅表性创面的急救及临时性包扎。一般来说,两种创可贴都使用涂胶基材、吸收性敷垫、防粘连层和可剥离的保护层组成,其中吸收性敷垫一般采用可吸收渗出液的材料制成。大多数人都知道,创可贴主要用于小伤口的止血和消炎,尤其是那种切口整齐、表浅、创口较小且无需缝合的割伤、划伤或刺伤。但即使如此,许多人还是对创可贴使用不当。比如在很多情况下,像轻微擦伤,是不需要使用创可贴的,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红药水、紫药水,反倒更管用。此外,如果是较深较大的伤口,或者已被污染的严重擦伤和烫伤等,都不适合使用创可贴。最忌讳用创可贴的则是毛囊炎、疖肿、化脓性感染的伤口,以及狗咬伤、猫抓伤、蛇咬伤等,以免病菌在伤口内蓄积扩散。此外,创可贴也不能长期使用,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还要留意伤口周围有没有红肿热痛。值得留意的是,创可贴的用处可不仅仅是处理伤口,还是一款“家居小能手”。比如可以用创可贴包上姜片贴在肚脐上防晕车,比如如果眼镜架一旦在户外断裂,就可以用创可贴临时“营救”。许多女性之所以会在包里常备创可贴,其实跟单鞋有关,新鞋往往磨脚,创可贴就可以派上用场,哪里磨脚贴哪里。说起来,创可贴的各种额外用途,还真的多与女性有关,据说还可以用来涂指甲油。此外,创可贴还可以用来装饰贺卡,在办公室里临时充当便签贴。中国年产创可贴100多亿片前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创可贴年产量达到百亿片,出口份额很大,国内市场需求年平均增长也达到了10%。国内创可贴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和浙江,根据前几年数据,三省占据了创可贴规模企业的半数。国内的创可贴主要分为含药创可贴和不含药创可贴两大类。在含药创可贴领域,云南白药创可贴占据50%的市场份额。在不含药创可贴领域,“邦迪”占据80%的市场份额。从品牌影响力来说,邦迪一直高居第一,其次是云南白药,这两大品牌也是最被中国消费者认同的牌子。此外,屈臣氏、邦牌、便利妥、邦好宁、易理妥和海氏海诺等也有一定影响力。这个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其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而且,创可贴产品并非大同小异,除了常规创可贴,还有许多个性化产品,比如卡通型。邦迪的市场地位显然跟悠久历史有关,从1920年至今,强生的邦迪创可贴累积已经销售千亿片,甚至一度等同于创可贴。1992年,邦迪就进入中国市场,早早奠定了领先优势。直到2008年,云南白药提出含药创可贴概念,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液体创可贴代表未来这几年,前往日本旅行购物的人,常会选择日本的液体创可贴,尤其是小林液体创可贴。小林创可贴并不便宜,基本都在几十元到二百元之间。它的门类极多,十分细致,包括儿童版、可防水洗澡版和透气版等。此外,同类品牌还有东京甲子社、BANDAI万代、DR.ROTUS、大正制药和NICHIBAN等。这类液体创可贴非常流行,也被认为比传统创可贴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它类似喷雾剂形势,但出口更类似指甲油的涂抹毛,可以在伤口上轻轻涂抹液体,很快就会干燥形成透明薄膜。这种液体创可贴,涂抹后不怕进水,洗澡都不用担心,而且它形成的弹性透明膜有良好透气性,伤口处也不会因为胶布包扎而发白褶皱,用完后还可以直接用手撕下来。结合了创面保护和持续消毒功能的液体创可贴,解决了传统创可贴的许多瓶颈,比如胶布透气性差的问题。最关键的则是粘胶问题,从创可贴诞生之日起,就无法真正解决粘胶问题,即使是做创可贴长达百年的邦迪,也对这层粘胶没有彻底解决办法。不同品牌创可贴的粘胶,存在粘性不够强、过敏和残胶等不同的不佳体验。也许,传统创可贴的未来将不再是自身的改进,而是被液体创可贴替代。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折也

云南白药创可贴的跨界增长之谜

历时五年研发的云南白药创可贴,在上市之初就面临行业龙头强生邦迪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凯纳营销咨询重塑云南白药创可贴的产品和品牌战略方向,以“有药好得更快些”的差异化战略诉求和行之有效的战略系统落地,剑挑强生邦迪不含药物的“致命伤”,实现了对“械字号”邦迪的强势反击,塑造产品品牌消费信任和强区隔,以“真正的含药创可贴”抢占消费者心智,跻身创可贴行业一线品牌,在行业龙头的竞争强压下成功实现品牌突围,实现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跨界变身”。凯纳营销咨询战略重构下的云南白药创可贴,瞄准老大邦迪高位起跳,巧妙运用主流媒体造势,“含药创可贴”差异化战略诉求助力品牌价值快速提升,地面终端强攻拦截,民族品牌创可贴成功跻身一线阵营。启动大传播策略,央视、广播、报纸三大黄金媒体立体出击,线下活动高潮迭起,快速“煮沸”全国市场。华南、华东两大“特区”重点突破,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大运作。仅经过一年运作,云南白药创可贴和邦迪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1:10拉升为1:2.5,市场销量从1000万元迅速飙升到1.2亿元,为来年的二次飞跃夯实了市场基础,也全面提升了云南白药创可贴在全国的影响力。云南白药,国药名企,民族医药的一面旗帜,以其独特、神奇的功效被民间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也由此成名于世、蜚声海外,被誉为“百年传奇”。百年轮回,白药求变。云南白药创新产品形态,开发了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创可贴系列产品,但令人遗憾的是,产品上市两年,云南白药创可贴的全年销量仅为1000万元,区域拓展受阻。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凯纳营销咨询开始介入云南白药创可贴项目。突破口:剑挑行业“致命伤”,营造市场差异点当年的创可贴市场,邦迪是当之无愧的老大。无论从大力度的广告投放,还是不断更新的产品品质,邦迪都有很多值得消费者喜欢的“理由”。创可贴,就是邦迪,邦迪某种意义上也成为创可贴的代名词。云南白药虽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在创可贴领域却是一个“新面孔”,若与邦迪正面交锋,风险很大。只有找到一个真正有差异化的突破口,方能赢得市场关注。经过分析、对比,凯纳营销咨询找到了一个实效的差异点——市场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含药”创可贴,邦迪的成分内都不含药物,这是行业的“致命伤”,而这一点,正是云南白药的优势。云南白药创可贴是“药字号”产品,不同于邦迪的“械字号”产品,产品含的云南白药,能杀菌防感染,更快地帮助伤口止血愈合。542例人体临床实验表明,云南白药创可贴的杀菌率和止血愈创率比同类创可贴增强60%、45%,“真正的含药创可贴”诞生了。“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当找到这个突破口时,云南白药创可贴的整体推广策略就逐渐清晰起来。策略:找到云南白药创可贴的第三极生存模式第三极,顾名思义,是在事物的两极间、在宏观与微观中找到折衷、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突围之道,在科学的范围内将创造力发挥到极大化,实现“销售力”和“美誉度”的完美结合,“第三极生存模式”是符合目前中国大、中、小型企业现状的生存模式。那么,云南白药创可贴的第三极生存模式是什么?在领先品牌邦迪和各类杂牌创可贴(由于价格优势,杂牌在创可贴市场中的占有率逐年攀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决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矛盾有三个:第一,凭什么相信你的品牌?(信任感);第二,凭什么相信你的产品比别人好?(区隔感);第三,凭什么愿意掏钱?(价值感)。对于创可贴而言,价值感的矛盾显然是次要的,信任与区隔成为主要矛盾,需要重点解决。由此企业确立了云南白药创可贴的策略,那就是——面向广大百姓人群,高举云南白药大旗,唤醒人们对云南白药品牌的认知(信任),利用有药的差异点(区隔),提醒大众购买。这个策略给云南白药创可贴带来的“第三极生存模式”:面对邦迪——我们的优势是:有药好得更快些,面对杂牌——我们的优势是:高举云南白药品牌,正本清源。在与竞品的对决中,云南白药创可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传播方式。部署:四轮攻势,层层递进第一轮攻势——瞄准老大,高位起跳,跻身领头阵营在中国市场,巧妙地运用主流媒体营造一种新闻事件关注,往往能在短期内蓄积一种微妙的势,长期以往,“势”就变成了“是”(事实)。作为云南白药创可贴而言,要想在短期内迅速引起市场关注,更好的办法莫过于“瞄准老大”,和邦迪跳场“贴面舞”,从而高位起跳,跻身领头阵营。在国内主要经济类媒体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整版,《两大创可贴巨头金陵论道》。第二轮攻势——启动大传播,三大黄金媒体,立体出击投放央视一套和五套广告,用形象广告高空覆盖;在广播传播上,针对审批“弱区”,深度传播产品功能和特点;在报纸投入上,确立传播新模式、新阵容,报花+专栏+新闻稿,“三三制”黄金组合。第三轮攻势——活动造势,号召购买,销售高潮迭起经过前两轮宣传攻势,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了云南白药创可贴,但要把市场“煮沸”,还需要给市场一把“推力”,号召消费者购买,产生实际销量。开展互动性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与重点市场当地的主流报媒合作,如在南京与《金陵晚报》展开战略合作,《寻找7种容易受伤的人》《把你的伤口寄给我》等活动。第四轮攻势——区域扫盲,重点市场解剖麻雀,扎实增量央视覆盖虽然能解决面的问题,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区域重点市场,会成为“盲点”,较有代表性的,当属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板块,以南京为中心的华东板块。这两个区域,都为沿海或沿边开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媒体形成主流强势,央视广告难以覆盖,市场开发成本高,门槛高。对待这样的“特区”,需要特别护理,解剖麻雀,逐个攻克。对此,云南白药创可贴针对个案,对两个重点市场进行了重点突破。结语: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变身”经过凯纳营销咨询的策略调整和新的推广攻势,云南白药创可贴一举跃升为一线品牌,不仅让很多消费者知道了云南白药创可贴,更实现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品牌变身”,令云南白药焕发出了新的品牌活力,让消费者感觉,云南白药不再是父辈的“传家宝”,更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居家宝”。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哈药、脑白金的模式,云南白药创可贴的成功,不是依靠传统的地毯式广告轰炸,而是在保证赢利的基础上,运用整合行销手法,在合理的媒体投放预算内,稳健地赢得更大胜利。其销售增长不仅是全国意义的“泛增长”,更是培养了重点区域市场,扎扎实实的增量,为来年的二次飞跃夯实了市场基础。

言乎

云南白药:国民神药借创可贴称霸,研发投入少吃老本又遇困境

来源:华商韬略文 | 华商韬略 魏峰陷入增长瓶颈的云南白药,让越来越多投资人失去信心。2月26日,云南白药宣布,平安人寿在3个月内减持了公司1082.14万股,不再是云南白药持股5%以上股东。1.“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几十年走来,两面针、中华牙膏、统一润滑油、哈尔滨啤酒等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族品牌,发展到今天,要么已经没落,要么已被外资收入囊中。然而,云南白药从1902年曲焕章创制至今,却不断创造辉煌。早在1917年讨袁护法运动中,来自云南的蔡锷将军将云南白药用于士兵疗伤,就让这一“疗伤圣药”名声大震。5年后,滇南战争期间,伤兵发现只要把伤口洗干净,撒上白药,一个月就好。从此,云南白药更是成为将士必备药品。旧称:百宝丹1930年,四川发生瘟疫,云南白药更是大展神威,蒋介石还曾亲自题写“功效十全”的匾额。之后,云南白药先后“服役”于长征、台儿庄战役、九一八等重大历史场景。解放之后,云南白药的应用范围延伸到更多的领域,工业化建设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外伤救治也成为云南白药的用武之地。然而,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外科医疗手段提升与抗菌消炎药物普及,过去“把伤口洗干净,撒上白药”的“原始”救治手段,越来越不受欢迎。曾经备受三军追捧的“圣药”逐渐失去用武之地,云南白药陷入空前的困境。一度固守传承百年的散剂不放手的云南白药,年销量也从鼎盛时的几千万瓶,锐减至1999年的几百万瓶。祸不单行,云南白药不仅失去了治疗“大伤”的市场,对于轻微的“小伤”,老百姓也更愿意选择更便捷、实惠的创可贴。从1992年进入中国到2005年,邦迪创可贴在国内一直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甚至邦迪二字一度成为创可贴的代名词。社会风云变幻,留给云南白药这款老药的生存空间更小了。过去的优势不再,同时又有强敌压境,云南白药如何实现逆袭?2.“有药好得更快。”这是云南白药创可贴做出的承诺。1999年,上级的一纸调令将37岁的王明辉推到云南白药总经理的位置。这家百年老字号迎来新的转机。外伤救治不可能在回到过去“原始”阶段,而云南白药的核心竞争力仍是止血、治伤。尽管邦迪已经是创可贴领域的巨无霸,不过,云南白药还是看到了自己的独特优势。传统创可贴只能提供保护作用,减少细菌和杂质侵入,而云南白药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实现“从保护到治疗”。方向选对了,最后还得需要人去执行。为了改变过去的风气,王明辉在内部推行创业机制,他把全国市场分成15个分公司,让销售人员竞争上岗。此外,他还推行末尾淘汰制,连续3个月排名垫底记一次黄牌,两次黄牌则直接辞退。通过销售“倒逼”生产、研发等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变革,也确实收到了成效。2007年,云南白药创可贴市场占有率已达40%,成为全国市场的新科状元。创可贴的成功,标志着这家百年老品牌,从此走上了一条与时俱进、迎合新时代消费需求的创新之路。成功是可以模仿的,云南白药更大的成功来自于牙膏。路子和创可贴基本一致。据悉,王明辉是在一次偶然中得知:有人因为牙龈出血,刷牙时会将白药撒在牙膏上来止血。他立刻有了将白药加到牙膏里的想法。不过,在牙膏市场上,云南白药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2003年,云南白药牙膏问世时,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等品牌已经控制了2/3以上的市场,并且,它们背后站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但是,传统牙膏只关注牙齿问题,对于牙龈和口腔软组织几乎无能为力。云南白药牙膏却主打对牙龈出血有疗效,还能防止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牙龈炎、口臭等口腔问题。正因如此,云南白药牙膏上市后,市场反应出奇得好。此后,业绩节节攀升,到2015年,销量已突破40亿元,市场份额仅次于黑人牙膏。继牙膏之后,云南白药又推出护肤品、沐浴露、急救包等,产品线进一步扩展,旗下产品一度超过300种。王明辉领导下,在国内外竞争对手“围剿”中,云南白药从一家传统药企,蜕变成为一个横跨医药和日化两大行业的多元化公司。然而,有了成就之后,云南白药又陷入了新的“困境”。3.“这是典型的吃老本模式。”调研发现,最近10年,云南白药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长年维持在1%以下,在A股医药股中排名倒数。只有2013年、2014年、2018年高于1亿元,其余年份均只有几千万。与此同时,云南白药却很热衷分红。从1993年上市,27年内累计分红24次,累计净利润为232.7亿元,分掉72.3亿元,分红率为31.08%。尤其是最近6年,分红率持续提升,到2018年已经高达63.31%。因此,业内人士称之为“吃老本”。有了300多种产品,多元化之后的云南白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回想2000年——2013年,云南白药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利润增速更是接近35%,成绩的确喜人。然而,从2014年,云南白药的业绩增速就开始变低了,危机已经显现。尤其是在2016年,随着医保控费、两票制等政策影响,云南白药最核心的药品板块出现首次负增长。为了突破业绩发展瓶颈,2016年,云南白药推进国企改革。“觊觎”云南白药多年的福建前首富陈发树迎来进场机会。历经资本运作,陈最终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获得云南白药25.14%的股权,这一持股比例与云南省相关部门完全相同。此后,云南白药进入云南省相关部门、陈发树及众股东一起参与讨论决策公司的新阶段。混改之后,受制于企业管理、产品布局、原有产品增长空间、新产品研发迭代等方面的限制,但陈发树一直未能给云南白药业绩带来明显变化。投资人等了多年,始终见不到转好的明确迹象。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云南白药第三大股东云南合和、第四大股东平安人寿纷纷推出减持计划。2020年2月26日,平安人寿已减持了1082.14万股,不再是云南白药持股5%以上股东。图源:雪球2020年,由于疫情各医药龙头股涨势凶猛,云南白药却远远跑输核心药股。这家千亿市值的百年老品牌,未来该如何去走?还要让投资人等多久?

黑魔王

男子点外卖 从菜里吃出“创口贴”心情很复杂 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外卖虽然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吃到周边所有的美食,但是食品的卫生并没办法得到保证。经常有市民反映在外卖中吃出蟑螂,小虫子,竹签,钢丝球等异物。最近温州的刘先生吃外卖吃出了一件让人非常恶心的东西,是一个使用过的创口贴,心情很复杂。7月23日晚上,刘先生通过外卖平台点了一份12元的套餐,有米饭,有热菜,还有咸菜。结果他在夹咸菜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已经使用过的创口贴。关键是他已经吃了好几夹咸菜,不禁感到胃肠翻腾,实在太恶心。刘先生说,他发现食物中有创口贴之后,立刻联系了商家。商家并不承认创口贴是他们菜里的,说食材和制作过程都是严格把关,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只好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监管部门执法人员介入调查。商家称,原材料都是总部配送,从进货到配送到制作,每个环节都很严格,不可能出现创口贴等异物。执法人员对店内员工进行了询问,最终发现创口贴可能是厨师在制作咸菜的时候,不慎从手上掉落的。事情也总算是搞清楚了,执法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店员向刘先生表达了歉意,商家赔偿200元精神赔偿。外卖中吃到创口贴等异物不是小事,已经使用过的创口贴肯定携带病菌,甚至血渍,谁知道这个厨师有没有问题。既然有客户反映,说食物存在安全问题,那么一定要及时查找原因,不能说原材料都是厂家供货,不会出现问题。这种不负责任的外卖商家应该好好反省,外卖平台也应该对其进行惩罚。你们觉得呢?

宿于逆旅

他巧用国宝秘方,救活了一个老字号

作者:张静波来源: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在中国近代,曾经有很多老字号名冠四方,但后来在时代的洪流中,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已经衰败,有的甚至完全消失。云南白药也曾面临这样的窘境,20世纪90年代,在强生等跨国巨头的冲击下,这个闻名遐迩的“疗伤圣药”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直到1999年,一个年轻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老字号的命运。这个年轻人叫王明辉。此后,在他执掌的17年间,云南白药从濒危的老字号变身为医药行业领导品牌,销售收入从1.2亿增长到200多亿,成为A股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上市公司之一。◆庞大的白药帝国提起云南白药,上了年纪的人首先想到的是白色粉末状的散剂,用来包扎伤口,具有化瘀止血的神奇功效。年轻一点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个:或者这个: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云南白药还生产这个:对,你没看错,面膜和护手霜,甚至洗发乳、卫生巾。今天的云南白药,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以生产白药散剂为主的老字号,已然形成一个以药品为中心、透皮剂和健康护理产品为两翼、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的白药帝国。◆救命的百宝丹云南白药不仅有辉煌的现世,更有可歌可泣的过往。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打响。战场上,一支来自云南的部队作战骁勇,他们头顶钢盔,脚踏布鞋,身上绑一瓶白色药粉。据传他们轻伤不下火线,只要能动,外敷一点这种药粉,不打绷带,不坐担架,继续上阵杀敌。一个月后,台儿庄大捷,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在这场战役中,滇军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而他们身上的白色药粉更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种神秘的白色药粉,就是被称为“疗伤圣药”的云南白药。当然,那个时候它还叫万应百宝丹,是一个叫曲焕章的云南人发明的。滇军作战时,曲焕章捐出三万瓶百宝丹,这些药为台儿庄大捷作出了贡献。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宝丹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救命神药。这一方面给曲焕章带来了显贵,另一方面却为他招来杀身之祸。他先是因为给土匪头子看病,被控告通匪,后来又被重庆国民政府惦记上,逼其交出药方,最后在软禁中含冤病逝。国民党想要而得不到的药方,却在十几年后的1955年,被曲焕章的妻子无偿送给了新成立的人民政府,并被改名为云南白药。此后,该药方被列为国家保密配方。同样享受这一待遇的,只有片仔癀、牛黄安宫丸等少数几味中药。1971年,周总理批示成立云南白药厂,昔日的老字号迎来平稳发展期。但直到1993年改制上市前,云南白药厂一直依惯性缓慢前行,而它的另一身份是昆明制药厂第五车间。◆再造一个云南白药在云南白药上市前的1992年,美国强生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一种革命性的产品——邦迪创可贴。此后数年,邦迪迅速横扫国内止血市场,成为行业霸主。长期在金字招牌护佑下的白药人,并没有意识到威胁,依旧坐吃老本,固守着传承近百年的散剂不放手,结果遭致惨败,年销量从鼎盛时的几千万瓶锐减至1999年的几百万瓶!如果不是王明辉的“空降”,云南白药可能还将继续坠落。1999年,上级的一纸调令将37岁的王明辉推到云南白药总经理的位置。此前,他曾担任昆明制药厂的副总,有多年销售经验。作为一名“空降兵”,王明辉从一开始就面临下属的质疑,再加上戴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更让人觉得不堪重用。但他很快就用行动证明,领导当初选他是对的。上任伊始,王明辉做了一个调研,结果令他非常惊讶:30岁以下的人已经很少使用云南白药了。更令他震惊的是员工们安于现状的风气。有一次,他到杭州出差,一客户对他讲:你们这里的办事处,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影,还留着有啥用?王明辉当过销售,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个公司连销售都失去了血性,问题可就不简单了。他意识到,必须从内部做出改变,再造一个新的云南白药。变革首先从销售开始。王明辉引入竞争,在内部推行创业机制。他把全国市场分成15个分公司,从外部选拔精英,让销售人员竞争上岗。此外,他还推行末尾淘汰制,连续3个月排名垫底记一次黄牌,两次黄牌则直接辞退。这种鲶鱼策略,让所有人处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中,被业绩追赶着往前跑。王明辉的计划,是通过销售“倒逼”生产、研发等部门乃至整个公司的变革。而他的改革也确实收到了成效。云南白药一扫之前的沉闷,开始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此外,王明辉还与清华大学合作设计了一套考核体系,用薪点来衡量工作岗位,考核优秀的员工可以拿到高工资,不合格的员工则只能拿到67%的工资。同时,他还在研发部门推行首席科学家制,个人收入与研究成果挂钩。好的制度让兔子变成狼。但光有一批狼还不够,还需要精良的武器。当时,云南白药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单一老化,而王明辉手里只有一杆枪,那就是国家保密配方。他很清楚,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找到新的增长点。寻找新增长点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王明辉的答案简单但出人意料,他把国宝秘方当成“添加剂”,将其加到成熟产品中去,从而演化出一个新产品。凭借这一颠覆性的策略,王明辉带领云南白药杀入了竞争激烈的日化产品行业。◆找会的人合作20世纪初,美国强生公司工程师埃尔迪克森将纱布和绷带粘在一起,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止血产品——邦迪创可贴。此后几十年,邦迪在全球狂销1000亿片,为强生公司的崛起作出重要贡献。1992年,邦迪登陆中国,改写了当时的市场规则。在邦迪之前,云南白药散剂是止血市场的老大,历史上曾经售出1亿瓶。但此后,邦迪凭借便捷和低价,严重冲击了白药的市场。鼎盛时,邦迪一度雄霸70%的创可贴市场,购买率是白药散剂的20倍!在邦迪的阴影下,很多本土的模仿者只敢把价格定在其一半的水平上。就这样,还只能分一杯残羹。但邦迪也并非没有弱点,它只能止血,不能疗伤。严格来讲,就是一块无药的胶布。这给了云南白药机会,王明辉和他的团队想到,可以在胶布里加点白药。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白药是国家保密配方,一般人的想法是围绕这个核心竞争力作文章,但王明辉却要把它当“配角”,加到其他产品中去。好处是,这种做法等于改写了市场规则,而且白药是不可复制的,一旦建立起新的规则,将无人能够超越。想法归想法,要将它变成现实,王明辉还需要搬走横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创可贴不是单纯的药物,它结合了材料科学。而这是云南白药之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那段时间,王明辉压力很大,他每天都在想:我们该怎么办?怎样做研发?材料科学我们不懂,也没有技术储备。放弃不做吗?又不甘心。后来有一天,他终于想通了:既然自己不会做,那就找会的人进行合作。于是,他们找到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这是一家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护肤品公司,其明星产品“妮维雅”在中国家喻户晓,最重要的是,它在创可贴上有技术优势。有了拜尔斯道夫公司的帮助,云南白药很快就克服了自己的短板。2001年,云南白药创可贴正式上市,当年即实现3000万的销售额。这只是牛刀小试。由于云南白药不仅有止血功效,还能够镇痛、消炎、愈创,而这些是邦迪不具备的。因此,白药创可贴上市后,很快就对邦迪形成碾压之势。到2007年,其市场占有率已达40%,超越后者,成为全国市场的新科状元。从梦中惊醒的强生,立刻对白药展开了“绞杀”。先是试图“和亲”,失败后又推出众多功能创新的产品,但始终无法形成如白药那样的护城河,最终只能甘拜下风。◆牙膏界的革命白药牙膏的成功,和创可贴走的是一个路子。只不过,在牙膏市场上,云南白药面临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据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了解,2005年高露洁、佳洁士、中华等品牌控制了2/3以上的市场,它们背后站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国际巨头。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完全没有日化产品经验的云南白药想要突围谈何容易。不过,王明辉还是从中觅到了机会。他在一次偶然中得知:有人因为牙龈出血,刷牙时会将白药撒在牙膏上来止血。王明辉和他的团队立刻有了将白药加到牙膏里的想法。这个想法后来得到调研数据的支持。根据调研结果,在中国九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口腔问题,其中大多数是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但传统牙膏只关注牙齿问题,对于牙龈和口腔软组织几乎无能为力。而云南白药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2005年,云南白药牙膏正式问世。这款牙膏不仅对牙龈出血有疗效,还能防止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牙龈炎、口臭等口腔问题。“这对牙膏来说,是一次革命。因为它把刷牙这样一个简单的口腔清洁行为,变成了一个口腔护理和保健治疗过程。”王明辉说。但对于白药做牙膏这件事,很多媒体和专家并不买账。有人认为,药企做牙膏是不务正业;还有人认为,与洋牙膏竞争是以卵击石。最大的争议是价格,白药牙膏的定价竟然高达22元,比高露洁、佳洁士还贵,很多人认为这纯属找死。然而事后证明,王明辉和他的团队是对的。消费者愿意为白药牙膏支付较高的溢价,因为它解决了人们的痛点,而这些痛点是传统牙膏没有关注到的。也正因为如此,白药牙膏上市后,市场反应出奇的好,当年就售出8000万。此后,销售额节节攀升,到2015年已突破40亿元,市场份额仅次于黑人牙膏。白药牙膏的火爆引来众多的跟风者,很多汉方草本牙膏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但它们很快就败下阵来,因为云南白药的秘方是不可复制的。◆稳中央、突两翼继牙膏之后,云南白药又推出护肤品、沐浴露、急救包等,产品线进一步扩展,旗下产品超过300种。王明辉领导下的云南白药越来越不像一家传统药企,而更像一个横跨医药和日化两大行业的多元化公司。但王明辉自己似乎并不这样认为。有记者曾经问他,对公司的定位还是一家专业化的制药公司吗?王明辉答道:还是。我们目前的战略是稳中央、突两翼。这个战略是王明辉2005年确定下来的。所谓中央,是指以药品为主体的核心产品,这些产品是云南白药的立足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整个公司仍有超过70%的资源配置在药品上。但是,光做药品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云南白药有过被强生碾压的惨痛经历,知道固守单一老化的产品不可取。另一方面,王明辉意识到,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中,医生对处方药的使用拥有生杀大权,而这是制药企业难以控制的因素。相反,如果将药品研发的成果,应用到个人护理产品中,不但能够获得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还能规避体制的约束。创可贴和牙膏就是在这个跨界思想的指引下诞生的。在此基础上,云南白药逐渐发展出以创可贴为代表的透皮剂产品和以牙膏为代表的健康护理产品,是为两翼。不管两翼产品如何发展,它们都离不开一个“根”,那就是药品,更进一步讲,是云南白药这个国家保密配方。这是它成功的基因,也是它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开辟出一片蓝海的重要原因。离开了这个“根”,所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向对手学习不可否认,在云南白药从濒危老字号到医药行业排头兵的蜕变过程中,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王明辉也认为:“创新是云南白药制胜的法宝。”那么,王明辉的创新思想都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或许要从他身上去找。王明辉是一个勇于开拓的人,尽管出身老国企,但在他身上却看不到老国企人的那种暮气。他曾经说过,经营老字号要有戴着镣铐跳舞的勇气。不仅如此,王明辉还是一个好学之人。他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阅读,从时政、产经新闻到管理、医药专业知识,均有所涉猎,甚至还包括军事类。他对军事思想、战例和人物传记很感兴趣,还从林彪的军事战术中获取灵感。王明辉不仅自己学,还带动下面的人学。在云南白药内部,有很多短期培训,公司也会经常买书来给大家看,每年这方面的花费都很大。这造就了一支学习力很强的团队。在所有的学习中,向全球优秀企业和行业对手学习是最重要的。当年,王明辉在云南白药推行的内部创业机制,就是从通用电气(GE)偷师而来的。而今天云南白药的经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强生的影子。王明辉曾经对强生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强生不仅在药品上拥有强大实力,在非药品包括个人护理和医疗器械上同样表现不俗。后者的销售收入甚至是前者的2倍!这种模式给了王明辉很大的启示,同时也增强了他向日化行业进军的勇气。在王明辉看来,如果不是当初的扩张之举,云南白药不可能拥有今天的市值。王明辉并不否认对强生公司的学习,但他相信,云南白药的未来一定不是强生这样的公司,一方面实力确实相差悬殊,另一方面所有的对标学习都是阶段性的,随着客户在变,医疗制度在变,公司的业务形态也要随着改变,而不能抱残守缺。◆工作激情哪里来除了创新思想,在云南白药崛起期间,外界还有一个谜团:王明辉的工作激情从哪里来?和个人创业者不同,王明辉一直在国有企业工作,他给国资委打工,与他背景一样的上海家化葛存耀、伊利集团潘刚都从股权激励中赚到了钱,但王明辉至今还在靠工资吃饭。所以会有人问,他到底图啥?王明辉的回答是使命感。他从小在部队长大,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他们那一代人共有的理想主义色彩。刚调到云南白药时,他还没有宏图大业,只是觉得那里平台不错,可以施展自己的拳脚和抱负,而且薪水也还可以。但十年后,他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作为一个老字号,云南白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这种厚重感是任何一个经营者都难以回避的,更何况王明辉还是地道的云南人,从小就以云南白药为骄傲。王明辉执掌云南白药后,胡锦涛、温家宝等时任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考察,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很小就知道或使用过云南白药了。殷殷期望之下,王明辉誓言,绝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基业砸在自己手上。在他看来,既然接力棒交到自己手上,就要尽力去跑,直到跑不动为止。有人为他打抱不平,说云南白药都做到三四十亿的利润,你还拿着几十万的年薪,亏不亏?但王明辉从来不这样想,他认为首先要做事情,其次要看跟谁比。跟很多人相比,自己的收入已经不算低,还有一个广阔的平台。“幸福感是比出来的。”他说。今天的云南白药已经是一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的商业帝国,其品牌价值位列国内医药行业之首,但王明辉并不满足,他希望有朝一日,将云南白药打造成一个世界级品牌。文章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华商韬略(ID:hstl8888)获得授权。

绊脚石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闵开发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之路

【编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调研时间:2020年7月7日人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也上升,各地招商价格战正酣。减免税收、土地优惠政策总会走到尽头,商业成本不断上涨的上海该如何发展制造业?7月7日,课题组走访了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闵行开发区”),采访了闵行开发区的掌门人、总经理冯晓明,了解特色园区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下称“闵开发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制造业发展思路,看到了园区招商中价格战之外的打法。“闵行区的工业在全市算是强的,闵行区370平方公里,我们开发区3.5平方公里,我们的土地面积占闵行区的1/100,我的工业产值占到整个闵行区的1/6。前10年我们一直说是第一名,因统计口径的问题,现在我们称之为名列前茅。”冯晓明说。据闵行开发区的数据,园区做到了四高,一是园区单位面积产出高。2019年,闵行开发区闵行园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的企业销售额、税收、利润分别达274亿元、20亿元和23亿元,在全市制造类园区中名列前茅;二是外资企业比例高。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85个,其中外资企业占比80%以上,世界500强投资企业约40%;三是土地开发比例高。闵行开发区首期3.5平方公里土地已全部开发完成,土地供应率100%,通过腾笼换鸟,二次开发率达到48%;四是单位能耗产值高。闵行开发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每万元产值的能耗是上海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腾笼换鸟的法门这些年,随着招商工作的精进和深入,在企业数量减少的同时,闵行开发区扩大了核心企业的规模,形成跨国公司集群。累计引进了185家企业,现在正常生产的只剩65家,其余120多家在逐步发展过程中都被淘汰掉了。冯晓明从头历数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1988年闵行开发区引进了第一家企业——美国强生,主要生产邦迪创可贴; 1990年引进了强生的婴儿护肤品,其产品占据中国高端市场的80%以上,后来强生收购了大宝;1996引入强生制药,而后又引入强生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手术器械和手术缝合线。后来有了第5家强生旗下企业,强生视力健商贸有限公司。因为有了这些强生企业,强生亚太研发中心也落户在闵行开发区。这些企业通过共享后勤系统、财务系统,使得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在这园区里有11个这种类型的跨国公司集群,其中强生有6家企业、圣戈班有5家、ABB有3家、西门子有3家,这些都是世界500强的制造业企业。这番操作的关键是腾笼换鸟的顺利推进,否则即便强生们有意,也没有合适的地块入驻。闵行开发区的秘诀是:土地只租不卖。“这么多年,我没有卖过一块地,如果把土地卖了,即便企业不符合要求,你想让别人走,先要把土地买回来,这时候卖不卖是别人说了算。”冯晓明说。因为握有地块产权,租用厂房的企业如果不达标,闵行开发区可以通过调控租期,用温和而遵守契约的方式让其离开。即租期结束,就不再续租;如果租期不到,园区可以考虑按合同补偿损失,提前终止合同。再以园区企业ABB为例,ABB所在地块原来是联合利华的工厂,联合利华因各种原因决定搬到合肥,园区虽然出了资金买下联合利华的工厂,但园区前后拿到了ABB近10个工厂建筑的订单。园区将原来联合利华的厂房全部推倒,根据ABB的要求重建工厂。园区的盈利点正是来自于为进驻企业定制工厂,然后收取租金。近些年很多国内企业,热衷于买地建厂,坐享土地升值。为什么被各地竞相招徕的跨国企业不要求买地呢?冯晓明称,外企有严格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财务制度,大多数外企不喜欢买土地,也不太在意返税补贴。再以ABB为例,它的战略是不在全球买固定资产,只有非常特殊的理由才会买地。因为跨国外企的全球规划在不断调整,要规避所在地区的政治风险,因为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并非一成不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动态调整,如果遇到形势有变,固定资产就很难处理。如果租厂房,租金可以记为固定资产的摊销,节省的资金可以投入生产和智能化的改造,用来提高生产效率,照样可以产生效益。因为园区有土地自主权,可以承建高质量的智能化工厂,在园区引导下,很多企业开启智能化转型。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集聚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博朗(上海)有限公司、ABB电机/ABB高压、西门子开关/西门子高压、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世界500强的智能制造企业。园区为ABB电机定制的智能工厂及技术中心已成为其在全球最大的电机生产基地。ABB高压新厂房的设计和设施均采用了ABB欧洲工厂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其主要业务之一的ABB Ability智能传感器将传统的电机、泵和带座轴承变成智能无线连接设备。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标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超过销售总量60%;西门子工厂定位为西门子输配电集团上海中心,西门子数字化低压配电、数字化智能输配电解决方案,为工业物联网提供重要数据。通过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生产率和生产效率,能源成本降低高达10%。还有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上海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基地、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基地及中国北车集团轨道交通车辆出口基地,占上海轨道交通车辆市场的四分之一。由于高端制造的聚集,园区引入各类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目前已有亨斯迈、艾仕得、强生、圣戈班、米其林、泰华施等6家世界级研发中心入驻,集聚了ABB亚洲技术创新中心、富士施乐创新中心等18家企业的研发机构。通过研发提升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因此在开发区内经营超过20年乃至30年的企业比比皆是。经过多年调整,园区企业数量逐步下降,企业质量越来越好。据冯晓明介绍,园区引入企业有很多大块头,抛开ABB、西门子、三菱电梯这些机电巨头,闵行开发区的医药产值为全市医药产值的六分之一。在一般印象中,食品业附加值低,但园区内格力高公司、不凡帝公司等食品企业的部分产品产值一年都有十几亿元、几十亿元。效率比低价更重要闵行开发区没有返税优惠,但闵行开发区依靠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在园区的招商大战中赢得一席之地。招商没有打价格战,是冯晓明分外强调的一点。这其中的关键是园区的机制,一般开发区都由区管委会管理,而闵行开发区是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成立了中外合资的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化经营运作的方式,园区由市级直管,区级政府不参与园区管理。同时由于采用企业制,园区管理层任期较长,得以制定长效机制,有长远打法。在闵行开发区干了28年的冯晓明开玩笑说,“我熟悉园区每个发展过程,区内每个企业的成长经历,那些只干过三五年园区开发的,不能算搞园区开发的。”由于采取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闵行开发区不是一级财政,没有给园区企业退税的做法。不过经验老到的跨国企业首先看重的是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再看财税制度规范与否。因为收税是法律规定的,而退税并没有写入法律。退税这种优惠对跨国外企并不是最先考虑的因素。“不是说五百强企业不在乎这个东西,很多企业也在乎,但这不是他们决定投资落地的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因素。”冯晓明解释道。企业真正在乎的是园区对生产效率的助力,譬如产业氛围, “他们懂得追求规模效益,吸引这种跨国外企,能真正促进生产效率。”冯晓明认为上海招商还是有优势的。从市场看,上海可以覆盖全国。从生产环节看,首先上海的产业链较为完整,产品附加值高;其次,上海产业工人素质比较高。最重要的是上海营商环境透明,外企认为上海跟他们属于同一种市场语言体系,具有契约精神。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企业的生产效率,就是竞争力。“上海的土地是贵,但不代表上海的综合商务成本一定非常高,衡量综合成本,还是上海的效率高。”冯晓明说。冯晓明现在更愿意做的事是零号湾的创业孵化,他把自己的微信头像都换成零号湾。2015年,为响应上海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闵行开发区、闵行区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三方共同打造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简称零号湾)。零号湾紧邻上海交通大学,距离闵行开发区约7公里。其首期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由创业苗圃、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和生态配套组成。2016年5月,零号湾获批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6月,零号湾入驻项目已超过630个,在孵企业超过470家,毕业企业23家,在孵项目获得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奖项50余个,累计有超过40家企业获得投融资,投融资总额超12亿元人民币。冯晓明表示,“经过前一阶段发展,零号湾目前已一房难求,我们正在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同谋划推动“大零号湾”市级科创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打造闵行开发区转型升级新引擎。”今年6月,地产闵虹和上海交大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地产闵虹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将重点打造中国海洋装备领域集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于一体的高端示范平台。冯晓明说,“未来,闵行开发区将加快园区创新升级步伐,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力争再用5至10年时间,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实现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的目标,将闵行开发区打造成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名园。”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内生型创新龙头,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效率一、园区特征闵行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园区集聚了强生、ABB、西门子等25家世界500强企业。作为本市重点产业基地,闵行开发区始终坚持打造制造业高地,以智慧研发和智能制造“双智联动”为支撑,以“智造+”与“+智造”双向融合为手段,打造集总部、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2020年6月16日,闵行开发区获颁以“智”为特色的“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称号。二、发展优势一是“智”造产业基础优势。园区引进的外资企业具有层次高、技术高、投资额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高等特征,主要布局在以轨道交通、电梯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轻工食品等产业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其中,闵行开发区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市六分之一。二是产业集群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和积淀,聚集了一批跨国企业,聚焦制造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2019年,园区每平方千米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额分别达到232.18亿元、273.61亿元,在全市开发区中名列前茅。三是交通区位优势。园区距上海市中心36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距浦东机场50公里。园区可通过地铁5号线支线、S4高架、S32申嘉湖高速、嘉闵高架、虹梅高架等连接全市;可通过沪闵快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新闵铁路支线连接全国公路、铁路网。四是功能平台优势。园区拥有闵行开发区园区服务中心、闵行开发区外资企业高管沙龙、上海交通大学-地产闵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能够为园区智能制造转型提供全方位服务。三、存在问题一是内生型创新龙头企业培育不足。园区临近上海交通大学等丰富的科研资源,依托零号湾培育出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培育的内生型企业中,缺乏有国际、国内引领能力的龙头企业。二是园区跨国龙头企业众多,但在上海本土研发的能引领全球的高水平产品不多。闵行开发区企业中90%为外企,总部企业较多。尽管很多外企在园区设有研发中心,但在上海本土研发出的高水平产品和领先技术较少。四、未来发展建议对照园区“智”能发展目标,结合存在问题,园区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改进。一是加快创投资本引进,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一方面,争取政府科研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解决企业融资“断层”痛点。另一方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地产闵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强化功能平台优势,寻找多层次创投资本。二是强化营商环境供给,拓展跨国公司业务。对于将中国作为主要业务增长点的跨国公司,争取研发和生产设备进口、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鼓励跨国公司拓展在中国的业务布局。三是加大腾笼换鸟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效率。以智能制造为导向,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和引进,强化新厂房的个性化设计,提升产业用地效益。[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崔园园、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说说笑笑

定位实践碎碎念(2019-7-30——2019-9-10)

最近两个月基本上都在市场上穿梭,在定位项目实践和学习过程中一些星星点点的感悟发在了个人微信朋友圈。今天整理出来,方便交流和记录。#感知质量#你的产品“质量”能被感知到吗?看起来什么感受?握在手里什么感受?闻一闻、尝一尝,又有什么感受?与竞品比,顾客感知到你的产品是差不多?更low?还是更高级?从细节上着手,让你的产品变得“高级”。2019年7月30日#顺应认知#违背顾客认知,一切努力只是徒劳无功。“创维不止彩电好,冰箱洗衣机一样好”……做这样的广告应该是很无奈了吧,悲催的是顾客也不买单啊。2019年8月2日#公关创建品牌#创建联想、建立知名度并不一定需要花太多的钱。其实在某些情况下,付费广告成本极高,而且效果极差,因为付费广告几乎十分不可信,又无趣。相比之下,精心构思的公关活动,则可在可信度和趣味两方面做到兼而有之。2019年8月2日#危机公关#品牌和担当是化解危机最好的方法。有人在泰诺胶囊的包装盒中投了毒。强生公司立即召回所有产品,直到重新设计出防拆封包装后才再次投出泰诺胶囊,这很容易让人相信问题得到了解决。另外,他们还投入大量资金的进行广告宣传和促销。六月后,泰诺胶囊的市场份额又恢复到了95%。#品牌命名#戴维阿克对品牌名的论述也非常经典:1.名称是否好记?2.名称是否体现了产品门类?3.名称是否支持标志和口号?4.名称是否暗含了品牌所需的联想?5.名称是否存在不好的联想?6.名称是否独特?7.名称是否合法?2019年8月3日#B2B定位#英特尔的广告项目为什么能够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呢?他并没有告知因克尔处理器好在哪里,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可能都不知道处理器到底是什么。消费者的推理方式可能是这样的,电脑制造商联想、惠普、IBM等行业领袖花了很多财力和精力告诉我,英特尔生产了这部电的一个部件,这些公司都不傻。因此,这个部件一定很重要,英特尔也一定是很优秀的。B2B的企业,很多都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打造品牌。2019年8月5日#关联定位#关联定位是定位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要用自己的品牌与领导者进行参照、对比和关联,这是进入潜在顾客心智的捷径。反过来说,要想进入顾客心智,就不能与顾客心智中已有的认知相悖。正在服务老乡鸡的战略定位公司是特劳特,另一家是正方格。2019年8月21日#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竞争对手,通俗来说就是给对手贴上一个负面标签。其巧妙之处如同乾坤大挪移——把已经占据了心智阶梯第一位置的竞争对手挪到第二、第三位置上去,给自己腾出第一位置。邦迪曾是创可贴的领导者,诉求防水。云南白药创可贴洞察到止血、消炎才是消费者关注的主要特性,所以诉求“有药好得更快些”。如此一来就把邦迪重新定位为“一片防水的小胶带”。2019年8月21日#与众不同#你的品牌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其主要焦点必须是如何与众不同,而不是有多便宜。2019年8月22日#聚焦#现实中的大部分情况是绝对的优势是不大可能有的,你必须在关键的决策点妥善利用你所拥有的资源,创造出相对的优势。2019年8月22日#广告媒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充裕的广告费,没有资本像大企业那样铺张浪费。定位落地过程中的广告传播,务必做到精准精准再精准,珍惜每一颗来之不易的子弹。每一块广告牌都要认真考察,观察行人动线,阅读习惯,人流高峰,有无遮挡,周边配套等等。2019年8月22日#警惕潮流#定位是长线战略,建立定位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对于未来要有正确的判断。我们这个定位是建立在短期的潮流之上呢,还是建立在长期的趋势之上。短期的潮流,来的快走的也快,在此基础上建立定位会非常难。如果是建立在未来的趋势上,建立定位就能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事半功倍。一定要警惕一夜之间刮起来风口,是潮流还是趋势。2019年8月23日#竞争对手#与一些企业家谈到竞争时,他们会很佛系地说要向内求,做好自己就行了。深究之后,发现有的企业家觉得满大街都是竞争对手,争来争去争个没完没了,还不如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些企业家认为自己的规模和实力太弱小,竞争对手太强大,只能低价应对。还有些企业家倒是很自信,认为自己一定会成为第一,现在还没有能入其法眼的对手出现。这些种种误区的根源在于忽略竞争发生在顾客心智中,没有认真、客观探求顾客的认知情况,顾客怎么看待自己与其他品牌的,品类阶梯是怎样排序的,品牌阶梯是怎样排序的,特性阶梯是怎样排序的。2019年8月23日#定位调研#在微信里、餐桌上和办公室里被问到战略定位的问题时,碍于面子问题,通常也不会拒绝不答。提完建议后,我通常会说这只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是否可行还有待调研和论证。这并不是谦虚或者推诿之类的,而是对朋友的负责。我的观点只是我的认知情况,并不能代表潜在顾客普遍的认知情况。如果坐在办公室或在餐桌上就能给出准确的定位方向,这绝对是神仙,不是我这凡人。战略定位第一步就是调研,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顾客认知调研。调研顾客认知要放弃专家思维,成为小白,到一线去,洞察潜在顾客认知情况,绘制心智地图。再结合趋势、对手和自身情况,据此提供决策依据。2019年8月23日#封杀对手#领导者占据山头,面临挑战者强大的进攻时,一定及时封杀对手。处于防御地位的领导者无需创新,通过及时复制挑战者的策略就可以化解危机。iPhone推出plus系列成功阻击三星大屏手机的进攻,从而巩固其在高端智能手机中的领导地位。必胜客同样推出榴莲披萨,并以更低的价格销售,成功阻击了乐凯撒的进攻。2019年8月24日#大道至简#在定位落地过程中,发现很多执行层对方案总有些担忧,甚至恐惧。他们内心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么简单?!是的,大繁至简,大道至简,简单到令人不敢相信。老板想明白这一点,否则会被七嘴八舌的建议七手八脚修改,以至于方案严重变形,进而项目达不到预期成效。2019年8月25日#竞争形势#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营收规模、市场占有率、渠道情况、资金周转率、负债率、知名度和经营团队等指标来判断竞争双方的竞争态势……这些固然是判断竞争形式的常用指标,但忽略了最重要且对战局产生根本影响的指标——品牌心智份额与心智地位。广药收回王老吉凉茶商标时,很多人都不看好王老吉,几乎一边倒看好加多宝,因为加多宝熟悉品牌运作、拥有丰富的渠道、完备的供应链、具备灵活性的私营体制和强大的营销团队。现在再看战局,胜负已分。2019年8月26日#资产#每个企业都有三种最重要的资产:品牌、人才和文化,但没有一样体现在资产负债表里。2019年8月27日#替顾客着想#我以为顾客就喜欢这样的格调,我以为顾客就喜欢这样的摆盘,我以为顾客就喜欢这样的服务,我以为顾客就喜欢口味偏辣一点的菜品……大多数餐饮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感受和瞎想强加给顾客,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取悦自己,结果距离顾客越来越远。2019年9月2日#产品好#想做成品牌餐饮,首先要让大多数顾客认可你的菜品。味道不行的餐厅根本没资格存活下去,因此味道好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也不是获得成功的全部条件,其只是基本条件而已。把“好吃”的事实转化成“好吃”的顾客认知才有价值。2019年9月2日#沟通#品牌与顾客沟通的七个任务:(1)让顾客知道你是谁;(2)让顾客知道你是卖什么的;(3)给顾客尝试消费的理由;(4)让顾客相信你所说的;(5)让顾客认可并产生满意度;(6)争取顾客的复购;(7)争取顾客的推荐。2019年9月2日#英雄#人们都喜欢看到蚂蚁干翻大象的英雄事迹,但大象踩死蚂蚁才是常有的事情。2019年9月4日#装逼#海底捞处处都要带着汉字招牌和“火锅”品类名,很多不如海底捞火锅的品牌还在装逼格。2019年9月4日#商标保护#单从这条既深又宽的商标护城河,就不要说老干妈是农民。点赞给老干妈2019年9月6日#该干嘛干嘛#首先明白自己不能干什么,其次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最后放手让别人去干该干的事。2019年9月6日#学习#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2019年9月7日#标志logo#很多标志和门头都搞成“去他妈的(看不懂)”。2019年9月7日#吃饭#中国人平时安静吃饭绽放西方人平时绽放吃饭安静2019年9月7日#成败#事业成败五要素:1.一个强明的CEO2.一个三观一致但是能力互补的班子3.一个正确的战略定位4.一个有吸引力的奖励计划5.一个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越来越坚实的核心能力2019年9月7日#读书#别人拼命吹牛,你拼命读书。别人拼命喝酒,你拼命读书。别人拼命泡妞,你拼命读书。2019年9月7日#楷模#房玄龄说:以计代战一当万。他做到了以谋略定江山,武功第一。我等当以其为楷模,用好定位,协助企业赢得竞争。前天15:32#卧底#混到排队的队伍中,成为他们的一员,聊聊吃鱼聊聊天。前天18:29#信任#《孙子》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如果能听从我的策略,就能帮你赢得竞争,那么我就留下来继续出谋划策;如果不能听从我的策略,项目一定失败,那么我就离去另择老板合作。用谋之妙,贵在信任。韩信给项羽出谋划策不被采纳而投奔刘邦而助其成就霸业,亚父范增被项羽猜忌而离开致兵败自刎。昨天0:23#造势#《孙子》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老板信任、认可我之后,就要认真客观考察竞争双方优劣态势,制订战略计划,在企业内外营造我方优势态势,推进战略定位落地。昨天0:39#显而易见#耐克发明了气囊鞋,最初的气囊是完全包裹在鞋底里。后改为可视的气囊窗,销量激增。昨天10:06

无弃

神奇“纸片”无痛测血糖!17亿元中国微针市场成行业“香饽饽”

2020年9月,《Medical Devices & Sensor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纸质微针贴片用于血糖监测”的研究成果。研究介绍,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将微针贴片和一些平价一次性纸质生物医学检测工具结合,制成了一款纸质微针贴片,可以测量患者血糖水平。当此类贴片贴于皮肤时,针头无痛刺穿皮肤表层,并吸入皮肤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为后续分析提供样本。由于液体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与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水平相对应,因此微针贴片通常可以取代皮下注射针头,抽取实际的血液样本。在外媒的报道中,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纸质微针贴片若得到进一步发展,用户将可以在家中使用平价、一次性、可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装置来监测自己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此外,通过实施葡萄糖以外的生物标志物敏感的纸张,该技术也可适用于其他情况测试。微针此前便凭借其无痛微创、方便使用、意外针刺风险低等优点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国际药企、学术机构的追捧。这一研究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微针技术的应用空间。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我国医药研究投入比重的加大,微针给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微针给药行业的发展。微针行业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新兴行业当中,哪些行业大佬已经坐拥行业资源?他们是依靠怎样的产品体系和商业模式走在前列?又有哪些新锐企业蓄势待发,意欲用创新技术、业务模式抢食分羹?种种疑问都等待着解答。透皮给药中最有潜力的微针给药技术口服和注射两种给药方式是最为普遍的两种给药方式。口服片剂服用方便,但对幼小儿童不友好,且所有片剂都通过肠胃吸收,具有肝脏的首过效应,吸收利用度低,对肝脏等脏器也具有较强的副作用;针剂能够直接注射至人体组织或血管,但也有疼痛感强、病人配合度低等缺点。随着科学和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出现了——微针给药。1976年,Gerstel 和 Place提出了中空针阵列用于经皮给药的概念,使用长度在5μm-100μm且具有针形状的针阵列来刺穿皮肤角质层。该针阵列采用中空针,将药物置于中空针内,并递送至角质层。这种兼具传统经皮给药和片剂给药优点的新型经皮给药技术,被称为“微针”。微针可以定义为高10-2000μm、宽10-50μm的针,具有给药意义的装置是微针阵列,即许多微针以阵列的方式排列在给药载体上。微针的长度在几百微米到几毫米不等,它可以恰好穿过皮肤角质层而又不触及痛觉神经,在皮肤表面形成给药通道,使药物到达皮肤指定深度,并进入皮下的毛细管网被吸收,在起到促进药物渗透的同时又不引起痛感和皮肤损伤。因此,微针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给药效率和改善病人的依从性。由于技术的限制,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高精度半导体、微电子设备的出现,这种微结构器件才得以成为现实。微针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可以使大分子穿透角质层,并且相对于注射给药,它几乎无损伤性、无痛感,相当于皮下给药,易被患者接受。另外,通过微针给药,药物的剂量比较稳定且可控制。使用微针贴剂的感受就好比在脸上贴了一片创可贴,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所以,微针也被称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新剂型和新的给药方式。外用药、化妆品、生物制剂、部分化药等都可以进行微针贴剂化改造,市场空间非常可观。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以微针和机械阵列为导向的透皮给药产品最有增长潜力,其中机械阵列透皮给药系统预计将以超过12.5%的利润率增长。微针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专利的申请数量上也可见一斑。2001年起,ALZA和碧迪医疗开启大规模微针专利活动,引发了第一个微针专利加速阶段;2012年后,3M、久光制药、Toppan Printing在微针领域的活动开始频繁。2015年后,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露出,微针相关的专利申请也有高速增长。微针透皮给药应用广泛,可用于小分子、生物制剂、疫苗、细胞内DNA/RNA等透皮递送,疫苗、糖尿病、皮肤病、医美是微针在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行业先行者布局医疗、美容微针目前,全球领先的微针给药系统包括强生旗下的ALZA、3M、Zosano、碧迪医疗、LG、CosMED Pharmaceutical等国外领先企业。ALZA是全球载药技术先驱,于2001年被强生以123亿美元高价收购。ALZA研发了Macroflux透皮给药技术、隐型脂质体 ( STEALTH Liposomes) 技术、OROS渗透技术和DUROS植入式渗透型给药系统等7种透皮给药技术,帮助生物活性大分子和小分子复合物的持续给药,药效长达数日到1个月。该公司还与加拿大生物制药企业Theratechnologies合作,进行甲状腺素微针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针给药的药动学曲线与皮下注射相似,甲状腺微针剂型将有望成为注射剂型的替代品。Zosano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可使用专有的皮内微针贴片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剂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的系统管理。M207是Zosano的核心产品,是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新型佐米曲坦制剂。3M通过与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合作,联合开发利用3M储库型微结构透皮给药技术(hMTS)的相关产品并进行临床试验。3M官网介绍,3M的储库型微结构透皮给药技术拥有可再生的皮内传输、被证明可传输高达2毫升各种黏度制剂的能力优势,以及依赖活性药成分的优势。3M主要研究空心微针、固体微针、给药器,开发的hMTS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由于药品和疫苗的研发、上市周期较长,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至一些研发周期较短的市场,比如消费医疗也是微针技术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常见的有微针植发、微针美容等。克奥尼斯是微针技术应用在医美领域的明星品牌,隶属于日本企业CosMED Pharmaceutical。2001年,为了研究、开发和实时基于TTS(透皮治疗系统)技术的产品,京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授神山文男及其多学科研究团队合资成立了CosMED Pharmaceutical,致力于开发透皮吸收型药物、化妆品以及医用胶粘剂产品的解决方案。神山文男为京都大学工学博士,从事高分子、临床检查系统及DDS、透皮吸收制剂研发达40余年,被誉为“世界无创透皮吸收技术先驱者及引导者”。成立之初,CosMED主要研究流感疫苗和胰岛素等高分子药物注射的替代给药方案,以减轻注射器反复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和皮肤病变危险。随着对微针技术研发的日趋深入,该公司发现微针技术在医美领域也能取得理想效果。制造微针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硅、二氧化硅及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等。不同材料的微针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2006年以前,微针多以金属、硅等硬质材料制成,存在破裂和残留在皮肤中,以及药物吸收不良的问题,且商业化尚未落地。CosMED 诞生了使用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等可在皮肤内溶解的物质来制造“可溶性微针”的构想。随后,CosMED开始了可溶性微针的研究。可溶性微针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药物和有效成分渗入体内的药物传递系统(DDS)。CosMED以具有高生物亲和性的高分子玻尿酸作为基材,将药剂和有效成分的混合物根据用途和目的成形为由数十至数百μm长的细针整列而成的片状物。 通过粘到皮肤上,使针直接进入皮肤内部,并在内部溶解和渗透。因此,与将药剂涂到皮肤上相比,可溶性微针能更有效地将更多的有效成分传递到体内。经过两年的探索,CosMED成功开发出了使药剂结晶在由皮肤本身成分的玻尿酸和胶原蛋白构成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超微细针中的“可溶性微针”技术(DDS,药物释放系统)。该系统将以皮肤中天然存在的透明质酸为原料的微针粘贴在皮肤上,便能将高分子成分释放到皮肤内。CosMED将这一技术被应用到了研发上市周期更短的化妆品上,并于2008年在世界上率先确定了工业化制法,成功实现了商品化。同年,CosMED成立了高端化妆品品牌克奥尼斯(Quanis)。11月,世界首例微针化妆品上市。2014年8月,CosMED开始销售克奥尼斯品牌化妆品。这一年,克奥尼斯系列产品微针注肤晶开始在中国销售。2017年,百洋医药集团子公司乐葆健康与CosMED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全球首创无创可溶微针注入技术。乐葆健康成为CosMED可溶性微针贴中国区总代理。CosMED官网显示,该公司正与大阪大学、京都药科大学共同开发应用微针技术的药物,使丙型肝炎和糖尿病治疗药物透皮洗手的“给药贴片”,以及能够接种流感疫苗的“粘贴性疫苗”。建成著名化妆品牌“克奥尼斯”后,重回医疗领域CosMED基于“药物”“皮肤”“渗透”3个关键词,不断探索能够无痛、简单、切实地将药剂引入体内的方法,现已形成医疗和化妆品两条业务线。CosMED医疗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药物制剂开发、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皮肤渗透性受托试验和TTS研究装置。药物制剂开发:与原创原料药企业合作,通过应用自有的TTS技术来进行透皮吸收的探索研究和制剂开发在内的各个阶段的受托研究和共同研究。目前,CosMED已有T101贴片、亲水性胶粘剂基质的贴片均已在日本获批;开发的消炎镇痛贴片F201于2008年取得了我国的临床批准。医疗器械开发和生产:CosMED的医用胶粘剂技术,是一种用于治疗的,以将药物粘贴在皮肤上作为前提的医用胶粘剂的复合技术。该公司利用这一技术进行亲肤、低刺激性、高透湿性、可重复粘贴的医用胶带、创可贴、敷料等的OEM、ODM生产。皮肤渗透性受托试验:CosMED使用公司内部开发的TTS研究装置,评价化妆品及药物的药剂成分是否有渗透到皮肤中。能够使用人工膜、培养皮肤和人体皮肤等各种皮肤进行评价,能够测定合并成分在角质层、表皮层、真皮层中的渗透量以及透皮渗透量,并能通过皮肤渗透行为的显微镜照片进行视觉评估,如药物制剂透皮渗透试验。TTS研究装置:CosMED生产并销售各种支持透皮吸收试验和试制的设备,如Trans View(透皮吸收试验装置)、Trans Coat(涂布机)、TransTack(滚球法初粘性测试装置)。CosMED化妆品业务包括OEM、ODM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受托试验和评价报告、原创品牌的运营、海外市场拓展。OEM、ODM生产:CosMED通过凝胶化技术承接以微针为首的化妆品的OEM、ODM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如玻尿酸植入面膜、热融面膜、油质冻胶面膜和V-skin等。凝胶化技术是一种在皮肤应用中具有实绩的高分子聚合物中溶入塑化剂,使其凝胶化的技术。典型的油质凝胶是在亲肤高分子材料中添加大量的天然植物油和矿物油,并通过凝胶化制成,是用于医药和皮肤护理的新功能性基质。受托试验、评价报告:CosMED基于深层次的透皮吸收知识和技术,接受有关透皮吸收型药物及化妆品的皮肤渗透性评价的委托,包括化妆品皮肤渗透性试验、美容仪器渗透促进评价试验。原创品牌:CosMED制药开展以微针为首的各种化妆品、生发剂等自主品牌业务。目前,该公司拥有CosMED综合购物网站、克奥尼斯系列基础化妆品、fa:sa系列生发产品、MOTTO LAB.品牌和京药妆贴片化妆品系列。经过20年发展,CosMED在京都总工厂的基础上,于2017年、2020年先后建成了第二工厂“桂”、第三工厂“吉祥”,实现了本社工厂、桂工厂、吉祥工厂3处生产基地生产线效率的提高,增加了产能,且进一步加强了供应体系。中国微针市场今如何?中国微针给药的发展起步较晚。根据新思界产业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微针给药系统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目前,中国市场的微针给药系统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用于医疗方面的微针给药系统以欧美国家和地区居多,而美容方面的微针给药系统以日韩品牌为主。鉴于这块市场的空白和需求,一些创新创业者先后涌入,试图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2004年,来自中科院理化所高云华研究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MEMS重大专项,明确单晶硅微针透皮给药技术立项。4年之后,中科院理化所与企业合作实现了单晶硅微针项目的产业化。成立于2007年的纳通生物是我国微针产业的先头部队。其核心产品纳米晶片,在材质上采用了高纯度的单晶硅经纳米,针尖直径不足80nm(纳米),粗细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纳通独有的SPE纳米晶片专利技术,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安全温和、精准有效、按需缓控的促渗工具及方法,让护肤品能更精准有效地被吸收,渗透能力大约提高了10-20倍。SPE产品,是国际生物纳米领域最领先的科技结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皮肤对护肤品的吸收。于2016年在上海成立的揽微医学是一家基于微针透皮给药的平台型公司,主要业务为可溶性微针及非可溶性微针的自主开发、CRO/CDMO合作研发。其微针阵列硅及非硅模具MEMS(纳米/微米系统技术)技术平台具有高精度微加工能力,1cm布列1万根以上的微针,大大提高了载药量和注药通道数量。中科微针成立于2018年,出身于中科院理化所高云华研究员科技产业化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聚合物微针给药技术平台已正式走向市场,主要面向医美行业与医药行业。此外,中科微针攻克了微针贴剂最难的“量产”环节,已实现年产数千万片的全自动生产,已建成全球出货量最大微针给药生产工厂,应用领域涉及提高免疫响应和接种覆盖面的疫苗、需要提高靶向性的免疫治疗药物、需要多次注射的生物药物、儿童用药与皮肤相关用药等。2020年7月成立的青澜生物,现已建成3条生产线,单线产量达到400万片/月,年产微针给药贴片近1.5亿片,且具备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迅速扩充生产线和产品线的能力。目前,该公司已在全球率先量产了可溶解微针减肥贴、可溶解微针生发贴。国内厂家虽有涉足,应用场景也多以医学美容为主,缺乏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基础积累。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内企业家的不断探索,微针给药市场未来如何?相信时间会给出答案。参考链接:中国知识产权报:关注医疗美容的你看过来!一文了解微针专利技术的发展状况新思界:微针给药在医疗、美容等行业发展速度快 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大百洋医药集团官网:百洋医药集团与日本CosMED达成战略合作协议CosMED官网

赅而存焉

华高莱斯:从云南白药的发展看我国中药企业未来之路(上篇)

作者丨毕昕目录1.传统中医药企业发展之痛,谁来“破局”? 2.云南白药“一纸秘方,一瓶药粉”的“千亿传奇”,“老字号”焕发“新生机”3.中国老字号药企想迎来烂漫春天,需要即刻播下“创新”的种子2015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利好政策“井喷”。相继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近20个国家级政策,把发展中医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7 年中医药法实施,从国家层面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支持,如对传统中医药知识进行保护、中药经典复方制剂免临床、对中药材进行全过程强化管理等。老字号企业借机纷纷走上探索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面临着哪些挑战?又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白药成功之道的简要剖析,来探索中国传统中医药企业如何顺应政策和时代的浪潮焕发新生机,并希望对中国传统“老字号”的转型发展有所启迪,共同推动中医药行业发展。一、传统中医药企业发展之痛,谁来“破局”中医药不仅是古代国人治病养生的医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融合了中国历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精华。文化部公布的四批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医药类共有137个项目(占全部项目的10%),包括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中医正骨疗法、民族医药等方面。历史沉浮中,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百年老字号企业。然而近代以来,在现代医学等因素冲击下,这些老字号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据商务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大约拥有1.6万家中华老字号;到90年代只有1600余家;截止2019年10月,仅剩下1130家,其中中医药行业有90多家。根据阿里研究院的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报告,其中只有10%经营状况良好,行业经历着持续下滑的阵痛。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理应成为行业龙头,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专利申请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日本大和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仅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廉价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生产成一些高溢价产品。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数量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拥有全球中药专利的70%以上。数据来源:动脉网政策春风当前,传统中医药企业是否可以突破困境,迎风而上,实现逆风翻盘?二、云南白药“一纸秘方,一瓶药粉”的“千亿传奇”使 “老字号”焕发“新生机”经济学中有个“资源诅咒”的理论,意指国家、地区、企业如果掌握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天生优势,就会“吃老本”,丧失创新变革的动力,最终被历史淘汰。图片来源:yunnanyao.com.cn而云南白药则是传统药企中的一支“异军”,作为中国药企老字号,虽然掌握国家永久绝密配方的“老本”,但在远未到穷途末路之时便未雨绸缪,顶着众多反对压力多次实行积极变革,这个百年企业最终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反而异军突起,成为国内药企的巨头,并引领药企“新国货”成功“出圈”,杀入国际市场。2018年云南白药创造了营收267.08亿元的神话,净利润高达33.07亿元,成为了中国药企转型升级的典范。资料来源:东兴证券研究所1.【产品战略】:顺应市场需求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加强产品延展性,拓展产品线1)结合新材料——瞄准“含药创可贴”,夺回伤科止血市场王者地位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用材料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升级,消费者对止血产品的关注点逐渐从从疗效逐渐转向对卫生、方便、便捷等多因素的结合。云南白药在这个时期市场扩张极为缓慢,即便享有国家绝密级配方的稀有待遇,也不得不面临品牌“老化”的危机。与此同时,以邦迪创可贴为代表的新型产品,快速抢占了云南白药产品最核心的小创伤护理市场份额,造成云南白药散剂一度淡出大众消费市场的局面。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邦迪在中国创可贴市场等同于创可贴这个品类,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左右。《中国医药报》2004年的一份市调中显示,邦迪创可贴购买率高达44.5%,是排名第二的“云南白药气雾剂”的2.29倍,是“云南白药外用散剂”的20.19倍。那么,云南白药将如何守住市场?师夷长技:从竞争对手身上找到创新思路,保密配方与医用材料实现“天作之合”。云南白药经过市场调研发现,现代人已经不再用纱布包裹药粉去包扎伤口。邦迪创可贴为什么能够以迅猛之势抢夺中国市场?其优势便在于将生物医药技术与材料科学结合所进行的产品创新。云南白药从竞争对手身上找到了创新思路,将“止血圣药”保密配方与顶尖医用材料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让“白药”保密配方重新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市场资源。借力打力:抓住竞争对手身上的薄弱环节,给“邦迪”加点“白药”,借邦迪之势迅速成名。云南白药自足自身资源优势,对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通过“给邦迪加点白药”的概念再造,将“含药”作为市场突破点,凸显云南白药创可贴与邦迪创可贴的核心差异,不仅凸显出云南白药快速止血和药品疗伤的双重优势,而且还暗里点出止血不等于治疗,“无药”的邦迪只是临时救急小胶布的致命死穴,可谓一箭双雕。邦迪创可贴在小创伤护理市场的多年积累成为了云南白药的营销噱头,“含药创可贴”轻而易举的借邦迪之势迅速成名。抓关键环节,整合资源与合作伙伴“强强联手,以强制强”。作为国家级保密配方,“云南白药”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其独特疗效,创可贴的核心技术环节——添加白药成分的保护性复合垫,可由公司独立研发完成,但在材料科学领域,云南白药完全不占优势。白药创可贴只有保证材料方面不输邦迪,才能在白药疗效上凸显优势,从而赢得市场。为确保打通关键环节的技术壁垒,2001年,云南白药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与拥有百年历史、具有全球领先技术优势的德国拜尔斯多夫公司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以强制强”的合作模式,将白药优势与全球领先材料技术相结合,共同开发白药创可贴,颠覆了创可贴等产品传统的竞争模式,开辟了共创产品、共拓市场的颠覆性道路。 2001年云南白药创可贴在北京的市场试销便首战告捷,营收高达3000万元,2006年便与邦迪并驾齐驱,成为国内市场第二大品牌,与邦迪市场份额比由2000年的1:10升至为1:2.5,2007年中国创可贴市场重新洗牌,云南白药成功逆袭,以40%的市场份额力压邦迪(份额30%),重新夺回中国伤科止血市场的王者地位。目前为止,白药创可贴在中国市场6种主要创可贴产品中综合得分最高,占据含药创可贴约50%的市场份额,是消费者二次使用认可度最高的产品。白药创可贴的成功经验也已被编入北大教科书成为经典案例。2)丰富产品线——增强品牌延展能力,中药日化产品群已成梯队近年来公司的品牌价值快速提升,胡润品牌榜显示2010年公司的品牌价值38 亿元,2016年增长至226亿。围绕伤科用药,公司深入挖掘“云南白药”的品牌价值,由云南白药散剂衍生出胶囊、气雾剂、酊剂、膏剂等品种,白药系列产品梯队逐步形成。此外,公司推进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关注健康养生等领域,并将“伤科止血”创新性地拓展至日化领域,推出与白药止血愈伤定位相契合的牙膏,在此基础上发展沐浴露、洗发水等其他日化产品,实现跨界发展,提升增长空间。资料来源:yunnanyao.com.cn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参 考 资 料1.研究报告《蛋壳研究院_中医药老字号的第二曲线》2.国盛证券《医药健康消费系列研究(一):混改为新白药注入活力,大健康一直在前进路上》3.安信证券《百年中药品牌焕发新机,创新不断推动成长》4.东方证券《再迎新机遇,百年品牌的新历程》5.东兴证券《深度报告:混改有望激活中医药龙头,蓄势缔造大健康王国》6.《与美国芝麻街跨界合作 云南白药牙膏全球化战略全线开启》http://mil.news.sina.com.cn/2018-04-13/doc-ifyteqtq9808190.shtml7.《云南白药5000万美元入股中国抗体》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11-09/doc-iicezuev8194141.shtml华高莱斯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不得擅自修改、歪曲或篡改,侵权必究。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影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