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85大学考研难度的4个层次,清华北大榜首,川大居然“垫底”倏然而往

985大学考研难度的4个层次,清华北大榜首,川大居然“垫底”

对于很多想要考研的考生来说,在考试之前难免会上网查询一下所考专业和所报院校的录取比率,综合考虑自己所报考研院校的整体难度系数,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所考院校和所选专业。一般而言,考研的整体难度会随着学校的层次而变化。据了解,国内的大学现在分为985、211、普通院校等几个层次。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探讨一下985重点大学的考研难度系数的分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985大学考研难度的4个层次,清华北大榜首,川大居然“垫底”第一层次这类院校一般会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校,像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学校不管是实力还是考研难度都是其他高校所无法企及的。这两所大学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看重考生的考研成绩,还会考虑考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情况,要求很多,是当之无愧的国内考研最难的大学。第二层次这类院校的代表有交大、复大、人大、浙大、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几所大学相对于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院校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好考一些的,但是因为这些院校留给自己学校保送生的名额太多,而导致考研难度系数增大。不过,这类院校的冷门专业有时会出现招不满的情况,想考这类院校的考生可以留意观察。第三层次第三层次的大学一般都是各省综合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像哈工大、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对于这一层次的院校来说,保送的名额相对较少,统招生的名额相对较多,非常适合考生报考,但是由于报考人数较多,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第四层次第四层次的院校大都是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而导致报考的难度系数较低。但是这类大学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像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所以考生报考这样的大学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另外还有一些院校,虽然综合实力不是很强,但是,学校在某项专业领域的研究还是很有权威的,像具有农学优势的中国农业大学。这类院校的难度系数会比较低一些,但是性价比也是很高的。其实,不管学校分为什么样的层次,只要我们认真备考,都会在考研过程中取得一个好成绩的。

爱之光

四川省哪个学校考研人数最多?这10所高校一定要注意!

大家好,随着2020年到来,很多学生开始准备2021考研;既然如此,任老师也就不能松懈,今天就继续为2021考研的同学提供相关考研院校信息,本期为大家介绍的考研省份是四川省,看看这10所高校,肯定绕不过!提起四川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辣、火锅,其实四川作为传统考研大省,近几年考研人数不断提升,从2015年的5.96万人增加至2019年的14.2万人,人数翻了几番,着实贴合人们对于四川人火辣性格的印象。接下来,任老师就详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川省考研院校排名情况,给2021考研生择校提供帮助。2015~19年四川省考研人数趋势图万人01.四川大学素有“天国之府”美誉的四川,气候温顺、雨量充沛,是很多考研甚至工作人群的首选之地,那么作为四川地区排行第一的大学,其院校情况、考研学科实力以及报录比情况如何呢?小任老师就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够让更多同学了解四川大学,为自己考研院校选择多一个参考方向。首先是院校招生情况。从四川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20年四川大学考研拟招生人数758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8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8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学术学位约招3550名,专业学位约招223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招收专业学位。所有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者“6”的学科专业为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另外,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2020年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生2900名。其次是学科实力。四川大学作为一所老牌综合性985高校,文理兼修,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含文、理、工学以及医学等四个学科门类中的五个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更是包含46个国家重点学科,例如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在全国排名第一、生物医学工程全球排名第十等。最后是报录比。在上述介绍中已经提到,四川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所涵盖专业比较全面,所以每个专业的报录比情况都不太一样,这里小任老师主要给大家两个录取人数较多的专业:第一,经济学院,四川大学招生专业是很多的,而经济学院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经济学专业,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由于西南地区没有西南财经质量好的,所以个别同学如果认为西南财经难度太大不敢尝试,四川大学倒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第二,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的录取人数达到了80多人,分数也不高;新闻与传播专业达到了50多人,相比较下同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专业的报录比以及录取人数都让很多人望尘莫及,所以该专业大家可以多多留意。总而言之,如果同学们想要将四川大学作为自己的考研院校,那么就要根据自己所选学科、成绩等信息作出判断。四川大学经济专业2019考研专业录取统计02.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成都另外一个重量级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常常会被拿来与四川大学比较,其实在小任老师眼中,两所大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四川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追求的是一种学术与文化并存的发展理念;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则具有一种求实求真,大气大为的工匠精神。与四川大学相比,电子科技大学更加偏向理科,特别是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近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电子科技大学各专业拟招生人数03.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历经多次变革,目前是一所汇集百家之长的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综合实力近些年在全国位于40名左右,除了34所自主划线院校以及一些热门211、985院校,西南交通大学还是一所性价比超级高的高校。目前,西南交通大学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入选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七(A-),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总的来说,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一所211院校,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西南交通大学第四系学科评估结果04.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与前三所研究生院校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他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与优势,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四川农业大学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四川省雅安市,目前有雅安本部校区、都江堰校区和成都校区。据四川农业大学官方就业报告数据,目前四川大学研究生月工资在8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占12.18%;月工资在6000~8000元的毕业生占20.83%;月工资在4000~6000元的毕业生占47.22%。具体就业方向与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由于四川农业大学为农业类大学,强势专业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各位同学在选择时要多多考虑,慎重决定。四川农业大学就业方向与比例5-7西南财经大学等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与成都理工大学名列四川省考研院校排行的5至7名,且类型各不相同,分别为财经类和理工类。首先说西南财经大学,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等;第二梯队包括西南财经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第三梯队为其他院校。西南财经大学在西部地区拥有较高口碑,特别是作为央行“嫡子”,其底蕴和校友资源是非常强的。经济学院作为西南财经大学的热门研究学院,拥有政治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政治经济学与世界经济学是比较好考的专业,报录比在10:1左右,所以同学们如果硬实力一般,又想考取西南财经大学,可以考虑这两个专业。西南石油大学从名字上可以看出,该学校专业偏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来说,西南石油大学综合实力不俗,但是比较偏油气田方向,很多研究生导师也是油气田方向;毕竟是学校特色,常规以及大型设备都比较齐全,个别设备还不是特别全面,如TEM。西南石油大学能源专业在行业内都排名靠前,而且油气储运和海洋油气已经恢复得比大部分传统工科强了,尤其是中海油专业较为强势,几乎被该校垄断;而且因为石油工程现在是一流学科,人才引进,转行方面会有很大优势,各位对能源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其中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与环境科学都是该院校的重点专业。截止2019年7月,学校共拥有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其中,地球科学学科、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进入首批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8-10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名列四川省考研院校排行的8至10名,且类型各不相同,分别为师范类、医药类和理工类。作为四川省传统师范类高校,虽然四川师范大学不是自主划线,即分数线以国家线为标准,但有的分数线要比国家线稍微高一些,并不是考到国家线就万事大吉了,特别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教育与心理学院与商学院等几个学院竞争异常激烈,各位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查这个专业的实际录取人数和报录比。成都中医药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下设1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优势专业与就业地区如下图所示。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排名成都中医药大学就业分布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6个学院(部),包括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是王牌专业,另外材料科学等几个专业是国家重点专业,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有大学生科技园,学校是工科学校,偏向理科;当然,文科的外国语学院也不错。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排行本期为大家盘点的四川省考研院校排行就到这里了,整体上来看,四川省考研院校整体排名有高有低,适用范围比较广,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大家有更多问题或想知道的信息,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直接私信,启航考研任老师将为您详细提供解答。

罗光

一大波常年考研“爆爆爆”的院校专业来袭,不要再扎堆了好吗?

本期文章是呱喵不定期的加更,仅此一篇,没有次条,蹲难度分析的小伙伴敬请期待明天的更新。最近很多院校2020年的报考数据新鲜出炉了,所以我打算临时给大家加更一期,那些报录比高出天际的院校专业大合集。另外,最近咱们公众号来了很多22届的新伙伴,这一部分小伙伴现在对于某个专业报录比高低应该还没有很明晰的概念,甚至整个人对考研还处于懵逼状态。这里可以先给大家补补课。准确的讲,专业不同,评判报录比高低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现在很多热门专业,随随便便一个地区稍微不错的一本院校,统考报录比也能轻松超过10:1。我们单从这个数字来看,确实是感受到竞争压力不小,但在目前考研人数逐年增长的大环境下,10:1早已不是区分一个专业是否非常热门的界限,现在这个数字还在上升,15:1、20:1,甚至更高。为了大家能更直观的理解,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对于新传专硕、行政管理、会计专硕等专业来说,20:1的报录比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不能说这就“高出天际”了,只能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高;但如果这个报录比放在理工科专业或者一些冷门专业上,那就确实算是非常非常非常高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专业,它的报录比高低界限划分是有所不同的。好嘞,话不多说,咱们开始!四川大学○国民经济学○2020年166人报考,但统考仅录取了7人,使得报录比接近24:1。○金融学○2020年322人报考,但统考仅录取了11人,报录比接近30:1。○法律(非法学)○这个专业2019年的报考人数就已经远远突破千人大关,报考人数达到1525人,2020年报考人数相比19年还稍微少一些,但也达到一千三百多人报考,报录比25:1上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没毛病,这几个专业年年榜上有名,19年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统考报录比均高达44:1,今年热度稍微有所回落,这三个专业的统考报录比在30:1左右。○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实际上真算不上很热门的专业,但川大的该专业统考报录比还是达到了19:1。美术学和设计学的报录比也都在20:1以上,这两个专业统考报考人数很多,但同时录取人数又很少,最多也就十人左右。○考古学○就目前来说考古学仍旧算是一个偏冷门的专业,但是,川大的这个专业报考热度非常高,在统考仅有5个名额的情况下报考人数还是高达130人左右,使得统考报录比高达25:1。厦门大学○金融系金融学○只要厦门大学一旦参与这个话题,那能派上场的一定有金融学专业。19年其统考报录比就已经高达37:1,而今年热度依然毫不逊色,统考报考214人,但仅录取了6人,统考报录比接近36:1。顺便再补充一下,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厦门大学之前有一个报录比破百的自设专业--广告学,18年报录比高达111:1,19年下降到81:1;20年终于又下降了一些,统考报考108人,录取4人,报录比27:1。华东师范大学在上一次的超高报录比院校专业汇总里面,呱喵着重跟大家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相关专业,19年其应用心理学统考报录比接达到54:1,应用心理专硕的热度也毫不逊色。今年其心理学相关专业的统考报录比仍旧“一骑绝尘”,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统考报录比34:1,应用心理学统考报录比68:1,应用心理专硕统考报录比21:1。另外,其教育学相关专业,统考报录比20:1以上已是常态。学科教学(数学)366人报考,但统考仅录取12人,报录比高达30:1;学科教学(英语)更甚,537人报考,统考仅录取了11人,报录比高达49: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方经济学○一般来说理论经济学的报考热度是要小于应用经济学的,很多学校也是仅开设应用经济学,而不开设理论经济学。中南财经大学的西方经济学可谓一枝独秀,报考人数极其多,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498人,统考录取26人,报录比20:1左右。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20年统考报考592人,但统考仅录取了13人,使得统考报录比高达45:1。苏州大学一直都是考研非常热门的院校,大多数专业统考报录比也都可以轻松突破15:1。另外,除了本次咱们提到的中国语言文学外,上次咱们也提到过它的应用经济学、金融专硕、护理学等专业,报考热度也是异常的高。南京农业大学其实作为以农学为主的大学,南农并没有什么统考报录比高到离谱的专业,很多农学类专业招生也还较多。但这里,我是想跟大家提一个“雷区”专业,那就是行政管理。南农的行政管理在2020年统考报录比就达到了15:1,复试分数线高达411分,是南农的经管类专业中,最难考的一个,也是统考报录比最高的一个,热度丝毫不逊色于一些经管类院校。(2020年南农行政管理考研报录统计)(2020年南农行政管理考研复试分数线)郑州大学很多小伙伴不知道,郑州大学其实在考研中也是一所非常热门的院校,它和暨大、苏大、上大并称“四所最热211”。之前我们有提到过它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硕,19年统考报录比高达70:1,20年这个专业的统考报考热度更上一层楼,报录比达到86:1。这次也就临时跟大家分享了一小部分考研报考热度极其高的院校及专业,后面有时间再给大家整理一波,毕竟暨南大学和上海大学都还没有出场呢!好嘞,本期就这样啦,下期见!记得给呱喵点个赞,爱泥萌!!!

博约

零基础跨专业的我,是怎样考上南开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的?

早就有心写一篇关于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经验,但一直未动笔。除了时间紧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生怕自己的如果有纰漏会影响到后来人的复习。直到2015年考研结束,跟我有过交流的一些学弟学妹们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初试成绩以后,我才下定决心把这早应该完成的文字码出来,想来此时也真正是到了不吐不快的最好时机。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能对大家有帮助,就再好不过了。一、资料的选择大家在选学校的时候一定会关注到几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一是招生简章,二是招生目录,三是考试大纲,四是参考书目,五是专业课资料。鉴于有部分同学刚刚开始准备考研,对其中的门门路路还不是特别熟悉,我在这里还是简要介绍一下,已经熟悉流程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部分。所谓招生简章,往往在考试当年的后半年才会发布,因此我们参考的一般是前一年的。比如今年是2017年考研,那么在开始阶段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2016年的招生简章了。简章里文字密密麻麻、令人头疼,但是重要的信息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往往有同学会问到一些比如招生计划,今年打算招多少人(配合招生目录来看)、报名条件、学制是几年、用不用交学费等这样的基本问题,这里面都有交代,浏览一下即可。我在这里想要重点强调的是考试大纲的重要性。2015年古代文学专业的考题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往年年年必考的作者书目题目突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南史·文学传论》中的一段话,要求结合材料谈看法。很多人一上去就懵了,不仅在这道题上失分严重,更影响了后面整张试卷的答题状态。其实,今年的专业课考试大纲中,对“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知识(能力)”这一部分的题型进行了特别说明。指出要么是给出10部古代文学常用的文献,要求写出各自的作者及其朝代;要么是给出一段古典文献原文,要求考生回答问题。如果注意到这个新的说明文件,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准备,从而在这道总分为20分的题目中获得比较理想的分数。正是因为每年的大纲内容基本不变,所以导致大家对它比较漠视,希望在今后的复习中大家能够匀出适当的时间来关注下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安排。比如说,我们还是从这份文件中,还是从同一个部分,仍然可以看出另外一个端倪:未来的考试中,文献数量可能会少于10部,每一题对应的分值将有所提高。因为这是在文件中说明了的。再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方面,可能会需要论述具体批评史问题甚至是关于批评史的综合问题,这样的题目是25分的大题,一般同学可能会注意到古代文学史线索的整理,而注意到批评史发展脉络或整体风貌的同学就微乎其微了。下面进入另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大家应该格外关注的,就是参考书目的问题。从2014年的考试开始,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便不再指定参考书目了。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未必对其中的原因细想。我认为下面两点原因大概是不会偏离太远的。其一是近年来各大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纷纷取消了参考书目,像北大、复旦、南大等都早已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到今年为止,最好的古代文学院校里仍然指定参考书目的仅剩北师和川大了。但是趋势是毫无疑问的:之后文学的考试将完全开放,不再指定参考书目。这是符合时代动向的,它符合包容、进取、创新的时代思潮(扣个大帽子,不必认真)。更重要的是在命题时可以拥有更大的自由度,不同的老师可以不以某本参考教材为准,而从自己的研究方向出发去选择题目。另外一个原因是之前参考书目的不合理性。因为之前的文学基础参考书目里面没有提到文学史,除必考的《文学理论教程》外,只是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评》、《外国文学名篇选读》这样的作品选类参考书,这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审美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答题而言,用处微乎其微。我们大家在看参考书目的时候也只是关注到了自己专业的情况,其实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事实上,文学院的本意是什么呢?文学基础考的是“综合测试考生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古代文学专业、现当代文学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放置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完整的文学基础的参考书目也就呈现出来了。再换句话说,现行的文学基础科目的参考书目只是解决了鉴赏一道题目的问题,而对于知识性的题目无能为力。出现在实际考题与参考书目之间的一个不匹配状况也成为取消参考书目的一个原因。所以,当我们把问题剖析清楚之后,16年考研应该看的参考书目实际上也就非常明确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855 中国古代文学科目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中、下)罗宗强、陈洪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2.《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二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读本》(第二版)陈洪、张峰屹、卢盛江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720 文学基础科目1.《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现代中国文学》(1898—2008)(两本);乔以钢总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3.《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三版);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实际上,大家在复习现当代文学的时候,更常用的是钱理群的《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两本教材,2013年以前南开官方指定的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参考书目里面也确实有《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就是说,大家可以看乔以钢老师的南开版现代文学史,也可以看上面提到的两本。对于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来说,绝对用不着两个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都看的。但是,对我们来说,多看几个版本的古代文学史教材确实相当相当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说到底,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只有一个:遴选出能力最好、专业实力最强的考生,所以,你看了一个版本的文学史,掌握了一种说法,而别人看了两个版本,拥有了不一样的见识,那么即便你是完成了规定任务,仍然会被刷掉。一句话:好好努力,永远不要怕自己太优秀。  那么接下来随之而来便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参考书目让我看,我能看完吗?又不是牲口。确实,要看完、理解、记住,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这时候就有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考研不同于学术研究,它有侧重点,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看出来,常考的点其实是有共性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发现。如果能够找到真题的命题规律,从而判断出来参考书目中的重点内容在哪里,进而把教材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去各个突破,那么事情确实会事半功倍的。这里我就不再展开了,厚厚的一套文学史内容实在够庞杂,如果真要展开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这里再说另外一个不同文学史版本的问题,前面说让大家看多个版本文学史,这在参考书目中已经有所体现了,既然学校都认为大家应该看至少两个版本文学史,那么就必须踏踏实实下到这个功夫,去认真看,认真想,认真总结,认真整合不同版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说看到最后还是两张皮,各是各的观点。大家应该追求的目标是把它整合成为自己的内容,自己去分析知识点之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把孤立的点串成珠,珠线只能是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很多人以为,文学的东西就是背,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搬到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其实不然,最起码南开古代文学的考试,要求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考研准备过程应该是书本上的知识点→自己的能力→试卷上的知识点的过程。如果没有经过能力转化,那么你的论述始终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的、得不到阅卷老师青睐的。所以说,有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些前人的资料来看,这个是完全可以的。毕竟一方面可以帮你省去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的思路,他们整理笔记时的过程,我们自己可以借鉴到一些东西,可以学会一些方法,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可以培养起一些习惯。这种弥足珍贵的探索成果可能是有的同学自己在整个考研的过程中都达不到的高度,能得到这样的神功大法,为什么不用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倾向于选择找一位本专业在读的学长学姐实际带着进行辅导式的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当然更好。不过,一切的一切,关键中的关键,都还在于自己,一定要有主动性,只有自己想上进,想有所成就,才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别人思想中的闪光点,才能把别人眼中的优秀变成自己的习惯。关于针对性的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资料的推荐,大家可以找我详细询问。二、考试的题型及范围这里我以2015年的考题为例来谈一下考试的题型及复习范围。先分析一下中国古代文学科目,它大体上分为三大块:古代文学史、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献学。古代文学史的自然不必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家一定要在复习中占用将近一半的精力来对付古代文学史科目,不仅因为考试中它占的分值多,地位重要,更因为它也同时是我们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史的基础。对文学史的感性认识越强烈,在涉及到一些纯理论的时候几乎就不用再绞尽脑汁去理解某句话到底说了什么意思,而是能够非常明显地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本质,这就产生了与教材上的理论表述“共鸣”的效果。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一个趋势:古代文学史正在朝着越来越难的方向发展。所谓“难”,主要是三层含义,一是综合性更强,二是更加灵活,三是知识点的考察更加细致。在2015年的考题中,处处可见的是对论述前提的限制,比如要求“简述唐五代词的发展演进过程”,如果仅仅考大家宋词的演进过程,无疑问题就要简单多了。另一道题“从叙事结构角度,简述《三国演义》结构的特色”,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什么是叙事结构这样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根本无从答起。像这样的问题,不是整理和背诵知识点就能搞定的,更多的是要熟稔文学史写作的一套术语和惯例,从文学史写作的高度去把握这个问题。进一步明确地说,古代文学科目的命题是怎么样命的呢?比如我是导师,我会从我平常关注的问题中进行选择,使用我常使用的话语模式来发问,如果考生的答案与我的话语模式扣合住了,那么得分自然就高,如果能注意到我没有注意到的点,哪怕很小的一点,我都会非常欣喜。而不是说,我是导师,我去翻一番文学史教材,根据书中的现成问法去命一道题要求考生默写出来答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取消参考书目的举措就全然没有必要了。这门考试中,凸显出来的另外一个趋势是:对古代文论的重视。第一大题的材料我们就不说了,仅仅看名词解释题,6道题目中有3道题目涉及到了古代文论的内容,即“赋诗言志”、“不平则鸣”和“假事真情说”;简答题中要求解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论述题中又有孟子“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的内在理路说明。从问题本身,到题目的问法,都是非常典型的南开风格。可以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技巧,让大家在涉及到文学批评的问题时夺人眼球,那就是可以对南开古代文学专业的思想史研究稍加留意,这是南开特色,也是体现南开认同的利器。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作品的问题,关于作品的多少,作品的重要性等问题,大家自己来把握,我这里只是强调它的重要性。在所有的简答和论述题中,都要求“结合具体作品”。算上作品选的话,确实需要看的书太多了,但是没办法,考试就是这样,如果想要在考场上顺利,那就必须在复习的过程中吃够足够的苦。再来分析一下文学基础。文学基础科目考察的内容广泛,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欧美部分。题型分为词语解释、简答、文本赏析和论述四类,其中多数是选做题,名词解释是七选五(有时会是六选五),简答是四选三(或是五选三),赏析是二选一,论述是四选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均要求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赏析一般是在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题,论述可以在四门中随意选择两门。总结起来:考生必须在四门科目中选择三门进行重点复习,至少是两门半(其中一门不需准备论述题)。对于咱们古代文学的考生而言,古代文学自然是必选的。另外,文学理论我建议大家选择,因为虽然学起来枯燥,但是它的理论性非常强,很有条理性。对于提高大家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很大,顺便还可以检验大家对古代文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果对古代文学的认识足够深刻,很多理论便能一眼看明白,有的地方非常有心得,同时有的地方你会觉得它说的并不对。总之,这样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便可以相互参照着来学习,既起到一个调节心情的作用,又能够保证两门科目的学习效果。从答题的角度来说,文学理论一直是命题比较固定的学科,只要理解了背会了,分数拿起来没有任何难度。只不过今年这个趋势出现了新变:为了配合考试大纲里的一句话:“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文学问题、关注文学研究动态的能力”,而出现了一道这样的题目:“文化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合理拓展还是越界?谈谈你的看法”。不过总体上来看,复习文学理论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另外的一门选择现当代文学或者选择外国文学都是可以的。我当时选的是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背了一下,可惜简答题没有碰上,所以当年的文学基础还是考的有些遗憾的。关于具体的复习方法,我将在下面讲到。三、复习时间的安排通过上面的长篇论述,大家应该对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研情况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那么下面我们有必要来进入下一个话题,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切的,就是复习方案的制定和时间的安排。现在己然进入3月,万物都复苏了,考研的同志们也该醒醒了。最起码学校和专业应该最终定下来,并且下定为之奋斗的决心,不能再中途换学校,否则后面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3月份,参考书目和其他相关的资料应该准备起来的了,同时开始背英语单词,一切都要从基础开始做起。这里再插一个大话题,就是整个考研复习应该什么时候准备。有的同学听到一种说法,不要那么早开始准备。我说:必须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确实如果开始的比较早,复习到后期可能会疲累进而产生懈怠,但是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开始的太早,而是因为复习节奏没有把握好,出现问题后状态没有调整过来。大家可以避免前期用力过猛,循序渐进的最好,切莫一说考研立即跃跃欲试瞬间进入学霸模式,而后逐渐松懈,进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一蹶不振。刚开始可以稳稳的,把该了解的信息掌握好,该搜集的资料准备好,然后指定一个比较长期的规划,稳步执行。文学说到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感知到的,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必要搞得如临大敌一般。适当的明白任务艰巨,只要身在践履,不断向前就可以。基本上我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3月到5月底,作为基础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从6月到10月底,作为重点突破阶段;第三阶段从11月到考前,最为冲刺阶段。可能这样的划分大家太熟悉了,但是确实有效,事实上无数考研成功的师兄师姐也都是这样安排的。基础复习阶段,大家的主要任务是把参考书目从头到尾看一遍,不需要太较真,就像看小说一样把它扫一遍,遇到不明白的术语或者句子可以在下面划道线标示出来,留待第二遍复习时解决。这一遍不需要做笔记,因为此时做的笔记只能是抄书,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一下。到后面这样的东西是完全无用的,零零散散的句子对考试意义特别有限,考试要的是一套完整的论述体系和知识结构。但是并不等于这一遍没有任务,一方面要培养起兴趣来,尤其是对文学理论,可以先看文学史和作品选,在有了一定的作品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开始试着去理解文学理论的苦涩语句。同时要在不长的时间内通过整观参考书目,达到在脑子中构建起比较明确的知识框架的目标,不需要清晰,但是需要感性地明白,今后要学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一些最重要的知识点要能够识别出来,明确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关于英语,可以主要学习单词和长难句,至于有的同学一上来就开始做阅读模拟题,我个人不怎么推荐。这是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其实是不需要进入的一个误区。为什么呢?因为这时期的基础不过关,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做了模拟题对了答案,也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模拟题的难度和考研英语不是一个级别,换句话说,即便是模拟题都做对,也未必做得对考研英语的真题。反而,有些模拟题本身质量存在问题,命题思路和分析思路都和真题不对路,这样的话,做的越多,后面矫正起来越困难。如果感觉实力够了,就直接去做真题,如果感觉实力不够,模拟题做了也白做。有些激进了,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神,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别人很长时间都做不到的工作,复习三四个月,英语80多分,为什么?因为力量用对了,好钢全部用在了刀刃上。还有的同学舍不得做真题,总喜欢留着,想要通过模拟题做熟练了再去做真题。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考研的总复习时间本来就非常紧张,往往等到把模拟阅读100篇做完的时候已经8月份了,这时候开始再做真题,做不了几遍的,很难达到熟悉的程度。反而一开始那些就拿真题练手的同学,已经可能非常熟练,到最后不要怕真题练得熟,越熟越好。这个时期如果政治报班了,可以跟着辅导班一起学,如果没有,可以先不看,留到暑假开始。进入第二阶段,整个考研最困难的一段日子来临了,天气燥热,人心惶惶。不少人会在这个时期放弃,或决定工作,或决定保研,或决定换学校,能坚持下来的已经算是意志坚定的一批人,能每天坚持上自习的也已寥寥。恰恰,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差在了这个时间段的努力。这个时期的专业课应该进入全面的攻坚时期,把不懂的知识点全部搞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尝试着以教材作者的角度入手,去思考为什么章节的布局要是这样的,在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是从这几个方面去讨论,还有没有其他作者没有想到的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了。在这之前,还需要把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多维联系理清楚、串明白。你可以按照不同文体来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不同时期来进行划分,甚至可以按照不同作家这样的一个一个具体知识点来划分,最后把它串联起来。这样的具体方法的演练,我在终极笔记中已经有说明,此不赘述。还是上面说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把文学是由死变活,变成自己的能力。同时,这个时期政治应该开始复习了,初期主要过知识点,做选择题即可,这里由于我们的重点是专业课,从略。第三阶段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研究真题,一定要找到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命题重点、命题风格,从中可以总结出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来,对后面的复习和备考非常有用。关于真题的研究和做法,我这里整理了2008年古代文学的详细答案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说明文字,今年有可能的话会更新到2015年的。二是要重新回归课本,看看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最后的最后,千万不要忘记,把2017年最新的考试大纲看一遍,因为考点很可能又一次在上面已经有所提示。然后,2017年的考研,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就看你们的了。码字不易,写到这里,已经头昏眼花,最后一部分显然已经写得不尽如人意。有缺憾是必然的,也不是追求完美的人。能想到的问题都已经有所交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最后,祝各位复习顺利,圆梦南开。

豆满江

快去查考研大纲!别再做无用功了,你的考研初试科目或许已经改变

快去查考研大纲!别再做无用功了,你的考研初试科目或许已经改变往年考研院校基本上会在9月底左右公布招生简章和考研大纲,然而很多考研院校已经公布了2020考研大纲,这一反常现象预示着2020考研必将迎来很多新的变化。虽然现在还是六月份,离正式考试还有半年的时间,但是备战考研的同学一点也没有马虎。不少同学发现自己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更改了考研初试科目,之前备考的努力算是白费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考研初试科目变化该如何备考?想成功读研这些你应提前了解!近日收到一位考研同学小卡的咨询信息,他在成都一所普通二本读大学,专业是电气工程,跨考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考研择校方面,他本想考四川大学。但是川大的难度偏高,自己又是跨专业考研,所以选择了理工类的211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从大二开始他一直按着西南交通大学之前的参考书备考,不过最近他发现该校的古代文学专业已经改变了考研初试内容,这一点让他有点不知所措。他一直不能肯定自己之后考研该如何备考,所以就找到了小水。之前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两门专业课,古代汉语和中国文学。古代汉语的参考书目是《古代汉语》四本,而中国文学的参考书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一本、《中国当代文学史》两本和《中国文学史》四本。然而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的初试内容已经做了改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不再考“古代汉语”,改考“文学理论”。如果报考西南交通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的同学,还按照之前的参考书目的复习的话,到考试的时候肯定难以考出好成绩。就文学理论来说,很多考生都觉得这是一门玄学,特别是跨考考研的同学,学这门课特别吃力,看了好几遍书都不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既然学校官网上已经提前说明,考研初试内容的变化基本上已经确定。小卡如果再备考的话,放弃古代汉语的复习,改为文学理论的学习,现在还有半年的时间,完全来得及。由于是改革考研内容的第一年,试卷内容还不明确,小水还是建议他把古代汉语作为次要材料顺带着复习。临考才发现考研初试科目已变?拒绝做考研炮灰,你该这样备考不光是西南交通大学是这样,很多高校也在近几年改革了考研初试内容,比如985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211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当年有个备考华东古籍所的同学,在临考的时候才发现考研初试内容改变,作文取消,改考文史基础。在考场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浪费了两年多的备考时间,考研的内容大都不会,最后这门150分的专业课才考了83分!其实这一考研变化,对于那些本就考大综合的文学类院校的考生是一大福音。因为即使考研初试内容变化,也与往年大同小异,而侧重点不同罢了。在这里要注意的是那些不考大综合的学校,比如福建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这些学校的文学类专业不考大综合,只考相对应的专业科目。但是按照今年的情况,考生在备考这些学校的同时还是密切注意院校的各种通知,如果更换了考研初试内容,还能及时应对!不过,在正式的考研大纲还没下来之前,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还是按照以前的考研参考书目和考试内容准备。因为即使考研内容有变化,你复习的那些内容也不是在做无用功,说不定在你考研复试的时候就能用到。你报考的专业近几年改变考研初试内容了吗?如果你报考的学校今年临时更换考试内容,你会继续坚持该校,还是选择一所比较简单易考上的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宗也

快讯:2019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发布,快来看看,你过线了吗?

3月4日下午最新消息:四川大学发布了《四川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分数线》,2019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具体如下:这个分数线怎么样?你过线了吗?祝广大考研的人都能上线!四川大学关于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成都市,是“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拥有研究生院和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

千夏

2020四川大学新传考研你必须要知道3件事

如今,网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川大书单,都是有误导性的。因为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川大的考试情况,错把旧信息当权威。要知道,考研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信息战,因此掌握到最新、准确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新德益蝶姐就为大家分享一波四川大学新传考研的信息,包括:专业情况、历年分数和参考书单。1、专业情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要分为两支,简称:中文、新闻。新闻口这边有9个硕士专业,分别是:■ 专硕新闻与传播:2011年开始招生出版:2011年开始招生■ 学硕新闻学:1989年在文艺学专业下设新闻研究方向,1993年独立招生传播学:2000年开始招生,2015的研究方向大改广播电视学: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新闻学的广电方向广告与媒介经济: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广告方向编辑出版学: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编出方向网络与新媒体: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网传方向符号学:2016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符号方向为什么我要先说一下专业情况?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2015年川大专业调整的事。那也是第一次出现了学硕大分值按专业做题的情况,史论卷和业务卷都是75分通做+75分按专业做。之后有人说川大学硕难,就是跟新增这么多专业有关。从2015年到2019年,几乎每年学硕的卷子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我说编辑出版学曾经出过专业英语题,你可能都不信。虽然不是每年都一样,但基本规律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做一样的题。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做一样的题。偶尔,编辑出版学、符号学另有几个题是本专业考生单独做。而专硕这边,新传专硕最大的变化,也是卷子。偶尔有名词解释,偶尔有评论题,偶尔有研究方法……而出版硕士,因为复习范围与考试特点完全不同,所以下文都不再涉及。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已经晕了。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各知识板块全部复习到位。谁也不敢保证下一年的卷子会怎么分配题目,而这也是考川大最痛苦的原因。2、历年分数在许多的新传考研群里面,都会遇到考川大的人。有人说她难考,也有人说她简单。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得区别分析。■ 专硕(新闻与传播)除了2016年总分要求345看上去略低,专硕这9年的复试要求都在涨。回望2011年的325分,2019年的379分可以说是高得可怕。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优秀的考生越来越多。■ 学硕而学硕这边,从2个专业变为6个,再变成如今的7个,分数线整体走势是下降的。除了2016年飚到380分。是的,2016年的川大新传,学硕极高、专硕极低。有不少待考的同学也在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一年没什么特别的。新德益会员拿了每个专业的第一名,并包揽了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的全部录取名额。所以,我想说的是,分数线要纵向对比历年情况,专硕你就看专硕的,学硕就看学硕的。没有必要横向对比其他专业。因为试卷不同、题量不同、阅卷要求也有差异。■ 复习有侧重而无明显规律前面已经简单说了学硕的试卷答题要求,现在来看看学硕、专硕的复习侧重。下面是2019年的真题考点分布:学硕的重心依次是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热点、传播理论、符号学、出版、广告、研究方法、新闻理论、新闻采写、广电。没有考到新闻摄影,中外新史也只有一个XNCR的名词解释。专硕则有明显的新闻业务题。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川大的套路,那就真的太轻视她啦!就像被许多人都忽视的中外新史,在2019年的复试笔试题里,考到了《点石斋画报》、《遐迩贯珍》、邹韬奋、三社四边协定。惊喜不惊喜?3、参考书单上一次川大文新学院在官网公布参考书单,已经是2014年的事了。你也知道,2015年就来了一场专业大调整。今年是2020级考生上战场,还能用2014版的书单吗?当然不能。如果你看到的书单里有“复试书目”、张小元老师的《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吴建老师的《新闻传播技术基础》,这就是不实用的旧书单。随便说几点变化:中外新史占比回升,符号学的考点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从专硕的卷子上逐渐转移到学硕的卷子上去…… 这些都与川大新传的学科发展、人事变动、培养方案有关。而不仅仅是一份书单说得清的。如果要用三两句话简要总结川大的考情,那就是:专硕考得基础,偏重新闻业务;学硕考得灵活复杂,什么都要复习。然而,专硕报考人数比学硕多得多。所以,在不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前提下,学硕的复习难度略高于专硕。

神人

考研界这5所“死亡211”大学,慎选,那真是大把大把刷人

考过研的人通常心里都有个这样的自我提醒:“985工程大学太难了,反正如何努力都考不上,普通院校考研又不值的,那就选个稳当些的211得了”,对,就是这样的心里,导致某些211院校实际比985还要难考,甚至,调剂的时候像是被院校拿捏住了鼻子,明明之前还好好的,突然就完全没机会了,你有没有遇到过?01、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地处沿海发达城市,是热门的211、双一流大学,还是十大最美校园之一,非常有诱惑力。其有1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并且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41名,在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21名,超过人大、川大、天大等多所985高校。作为一个“区区”211来说,实力让人侧目。同样排名靠前的还有苏州大学的报考人数,常年在全国前列,20考研达到32341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中财、南航这样的热门高校,今年也都才报考1.1万人左右,很多热门985,像人大,南开是2万上下。还有大量高校报考人数远不足万人,苏大是它们的数倍之多。而另一方面,它的录取人数则没有多,20考研计划招生4500人左右(期间可能会有扩招),这就说明大部分同学做了分母。某些热门专业的实际录取分数线那是相当阴间:比如今年应用经济学专业报考206人,最后统考录取了9人;金融专硕报考444人,统考录取18人,报录比轻松达到25:1。王健法学院一直以来都是苏州大学的王牌学院,法硕非法报考人数1389人,统考录取90人,报录比16:1;新闻与传播专硕,报考人数1377人,统考录取人数71人,报录比20:1。其实别看今年报录比这么高,跟去年相比的话,苏大今年的报考热度还是有所下降的,很多专业的报考人数都没有去年多。但就算是这样,它热门专业的统考报录比还是很高。02、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它也是近几年也是报考热门院校之一,专业质量好,就业率高,吸引考生蜂拥而至,热度持续高涨。2018年报考人数超过2.2万,2019年报考人数超过2.5万。由于2020年报考数据暂未公布,下面先来看下其19考研的报录比统计——翻译硕士日语,报考人数86人,共录取13人,其中推免1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9:1;企业管理,报考人数148人,共录取101人,其中推免95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5:1;法硕非法,报考人数1358人,共录取69人,其中推免7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2:1;金融专硕,报考人数1298,共录取126,其中推免6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22:1。同时新传也是雷区专业,新闻传播学,报考人数490人,共录取75人,其中推免64人,除去推免报录比45:1;新闻与传播专硕,报考人数918人,共录取65人,其中推免50人,除去推免报录比19:1。大部分学校的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都属于冷门专业,报录比一般都是3:1左右,但是在上大,类似这样的专业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社会学,报考人数123人,共录取57人,其中推免46人,报录比12:1;社会工作,报考人数229人,共录取45人,其中推免18人,报录比9:1。通过报录比就能看得出上海大学虽然是一所211,但是大部分专业都是985难度了,相对来说是一所性价比比较低的学校,所以大家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03、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年来,报考该校的硕士研究生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8考研报考18368人,19考研报考23478人,从15考研的1万余人到19考研的2.3万人,报考人数完成翻倍。其中金融专业、新传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常年都在1000人以上,平均报录比是10:1左右;会计、公共管理专业也成为热门之选,报考人数超过500人。20考研数据虽然仍没有公布,但在今年这种大环境下,难度应该是只多不少。其拟录取名单中的部分专业初试最低分,有的甚至达到了400分左右,如针灸推拿学403分、国民经济学407分、刑法学392分、法语语言文学435分、日语语言文学415分、心理学397分、财务管理403分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份,暨大临时扩招了1047个名额,总录取人数达到4607人,缓解了不少童鞋的上岸压力。近日,暨大21考研的招生人数也出来了,有4400多人,也算是挺多的了。04、郑州大学郑州大学是河南唯一的211、双一流高校,虽然没有A类学科,但B+学科与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相当,说明郑大的中坚力量还算可以。即使该校整体实力只能算是中等211水平,可奈何省内高校少,每年生源却异常多。对想要留在省内攻读研究生的童鞋来说,郑大是很多人的首选。据现有公布的数据来看,郑大从2018年起报考人数就已经超过2万人,到2019近3万人报考,到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惊人的3.3万人,估计是今年报考人数第二多的(四川大学的报考人数预计有4万+)。目前从郑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来看,实际总录取7978人,是大多数院校的好几倍。虽然整体报录比看上去没那么高,但这是在今年扩招了1200人的基础上,同时和你竞争的有很多是河南本省的学霸们,压力还是有的。郑大20考研最新的各专业报考数据暂时还未公开,可以参考下19年的报录比数据。19考研报考人数29958人,其中报考人数超过500人的相对热门的专业有(括号中为报考人数):计算机技术(619人)、建筑与土木工程(516人)、翻译专硕(621人)、法律非法学(1354人)、法律法学(999人)、公共管理(1333人)、行政管理(702人)、工商管理(2178人)、商学院金融(561人)。05、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实力排名前五,整体难度小于华东师范、北师大,和华中师范、华南师范在一个水平,基本上属于师范类院校难度梯队第二档,是广大文学教育类学生考研的大热门院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获得A档,5个学科获得B+,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首先说下王牌专业教育学,南师大的学科实力是A,A+级仅有华东师范和北京师范这两所。教育学学硕专业开设较多,但统考招生名额普遍较少,基本都在个位数。学科教学专业虽然各方向统考录取大多在10人左右,但专业课难度还是有的,录取平均分也高,近两年大多都在370-380分上下。师范类院校里的文学专业也很吃香,比如南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相关专业,近两年热度也飚高,最新一轮的学科实力评估为A-。今年的复试线基本在380分上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试线甚至达到了400分;录取平均分方面基本都在390以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录取平均分是414分。其他的还有南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新闻传播学、应用经济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法理学、诉讼学等多个专业均为国家一流学科,其报录比大多达20:1以上,竞争相当激烈,需要谨慎报考。话说,师范类高校由于学科门类广,专业多,地方性强,一直以来都是报考的热门,比如还有以下师范高校,人数普遍不少:华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总人数25603人;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4981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2159人;安徽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达10247人;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9639人;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共计7936人。看完上面的数据,大家有没有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学校,有着211的身子985的实力,在报考时候,对于考试难度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但也不要过度焦虑,虽然这些院校报考的人多,但往往都是双非的学生占比很大,名校的学霸们大都选择冲985去了。因此,大家的水平还都是比较平均的,就看谁复习得比较充分了。你还知道哪些比较难考的211大学呢?来源:整理自考研人(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水银人

跨考二战川大400+,这才是宅家考研的正确打开方式!

考研前期我搜集了很多很多考研经验贴以及资料贴,在考研过程中,也接受了很多远在网线另一端的热心学姐学长的帮助。于是,在一个醒来后就睡不着的早晨,我决定尽快写下考研这段时间以来的经历与得失,以供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参考。我是跨专业考生,本科是川内某普通一本,大三开始考研,一战top2失利,工作一年后,7月开始宅家二战川大,耗时6个月,昨天查到了成绩:专业一123 专业二131 政治79 英语一69 总分402。真的很开心,对我而言这是2020年最美好的事情了。这篇帖子会涉及以下部分:1. 二战生的得与失2. 为什么在家考研and在家考研的优势3.一些踩过的坑以及给你的建议1二战生的得与失俗话说得好:一战打基础,二战985,三战命题组,咳咳…这几年二战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二战吧,毕竟一年的青春年华也很宝贵,最好的结果是一战成硕,尽可能不要调剂,我经历过一次,实在太痛苦了。>>>>二战的优势1.心态好了很多,内心毫无波澜。毕竟已经有了一次经验,更懂得把握备考过程的节奏,走上考场也不会那么紧张了。2.更重要的是,专业课和英语水平扎实了很多;对于自己薄弱点更清楚,可以强化复习;专业书里的重难点和备考过程的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也更清楚了。政治和英语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专业课方面,有一年多没看过书,本以为自己都忘完了,但拿到书开始看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知识其实一直都在脑海里,而且很多一战的搞不懂的东西突然豁然开朗!惊喜之余,也想起了曾经用来激励自己的话: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只是有的时候来得比较慢,或者变了方式而已。3.二战的时候能避开很多雷区和一战踩的坑,也能沿用一战时采用的好方法,备考过程更加游刃有余。>>>>二战的弊端考试方面心态虽然好了,但是生活上压力却大了。如果想在学校附近复习,那么房租、交通、饮食可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个时候如果还找父母要钱,可能心理压力压力比较大。而且可能会遇到很多人问“你怎么还在读书啊?怎么还不工作赚钱呀?”,我在家备考时,常有人问我妈“你女儿大学毕业了啊,在哪儿工作呀?”我在旁边的时候就觉得很尴尬。这些问题,即使没有人问出来,看到周围的朋友大都工作了,而自己还在为一个不知道有没有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努力,心态也比较容易受影响。但同时也可以把这些压力化成动力,鼓励自己用最后的好成绩来为自己正名呀。总之,二战需谨慎。2为什么在家考研?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家考研。如果自律性不强,或者一回家就看不进书的人,以及家里吵吵闹闹或者父母不支持的情况,还是尽量不要在家考研。我在家考研主要是考虑到我自身比较爱做规划也比较自律,父母支持我二战,家里白天没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家,也没有亲戚频繁来访。所以除了没有研友和图书馆的学习氛围,其他条件都不差。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一定要把这个app——番茄土豆app,推荐给大家,尤其给在家考研的同学。它可以记录你学习的净时间,有效击破“我今天学习了一整天,我太努力了”这种错觉,因为实际上一天的学习时间可能只有七八小时…app里还有一个“自习室”功能,加入一个考研自习室的时候就能学习时长的排名,对于在家考研没有氛围又自律不足的人来说简直是最佳选择!十月以后我几乎能每天学习十小时,但是群里还有学十三四个小时大神,这就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了。在家考研的坏处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但是好处也蛮多的:1.节省“通勤”时间。每天早上睡到8:00,洗漱一下就能开始学习。中午下楼去找爸妈吃饭,然后再用保温盒带够晚饭,上楼玩会儿手机睡个午觉,14:00开始学习,晚饭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这就省了三趟去寝室和宿舍的时间,在食堂排队的时间也省了。2.伙食超棒!爸妈以前不理解考研的苦,看到我在家学习这么辛苦,也更加对我关怀备至了。(感谢我妈每天为我准备我爱吃的饭菜,考研期间虽然辛苦然而我居然一点没瘦反而有点长胖…扶额.JPG。)3.一战的时候为了抢自习室的位置真是煞费苦心,而且学校时不时要组织考试,又得清空自习室,来来回回往宿舍搬东西,很麻烦又影响学习,在家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啦。而且自习室和图书馆有时候也蛮吵,我不得不戴耳机学习,在家学习就很清静了。4.家里有Wi-Fi,看视频方便(有Wi-Fi的图书馆另说哈)。有的时候要背点东西,可以随意读出声来。5.考研期间几乎没化过妆,省了买化妆品和衣服的钱,不出门的时候基本一套睡衣过一天,饿了就吃点东西(螺蛳粉)还不用担心打扰到别人。3一些踩过的坑和建议1.考研是场信息战,找到足够多的资料是成功的前提。推荐一些找资料的方法:首推知乎,里面有很多大神回答考研相关的方法论,丧的时候知乎上也有“考研的时候心态崩了怎么办”之类的帖子,可以激励一下自己。其次,可以认识一两个学姐学长,他们能答疑的话最好不过了。还可以关注一些考研公众号,多加相关专业的群,以及考验帮app。最后,在淘宝和闲鱼上可以买到很好的资料。2.勤做计划多反思。计划真的很重要,做计划也需要一些技巧。首先,了解考上研你需要啃完的所有书和要刷的所有题,然后以月为单位分配任务(如果做不了那么远的计划,可以先从做一个月的计划开始)。然后写下每天需完成的英语、专一、专二的任务,做完一条就用红色荧光笔划掉,每天晚上把所有的任务都划掉会很有成就感。在这里,不建议按照时间表来做计划,因为这样很难留出机动的时间,如果上一个任务没完成就很可能耽误下一个任务,长久下来做计划就会越来越挫败,所以请谨记按任务制作计划,而不是时间。3.在家备考的同学建议使用iPad。因为考研后期会有很多很多电子版资料,在家附近打印又很贵,用平板不仅能节约打印费而且能第一时间开始学习。推荐几个很好用的app:用goodnote和notability做笔记和看电子档文件,用思维导图app和xmind做思维导图,用百度云和splayer看视频,用anki制作卡片整理错题和零碎知识点。4.切忌自我感动,也不要太压抑自己,不管是心情还是身体。如果真的特别想去玩手机或者游戏之类的,就给自己十分钟吧,或者说服自己把玩手机的时间推迟,把玩耍的时间集中在一起,学一会儿就玩一会儿真的很影响状态。另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每天一个人学习也很枯燥,傍晚就和爸妈出去散步一小时,既能和爸妈玩耍又能放松心情。但是十月后,就只能偶尔去散步了,这时候就不能放纵自己了。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很好用。可以制作一张表,然后按照周期学习和复习,只要坚持住,一个流程下来,一本专业书基本能啃下百分之八九十。6.思维导图也很好用。做思维导图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但是做完之后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和复习,啃完一本书不成问题。7.考前一定要模拟考!找两天时间完整模考一遍所有科目,合理安排时间。我有朋友在考场上作文写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英语好险过线,所以一定要安排好每个题型的答题时间。考前可以在淘宝买答题纸,练习排版和书写,也可以熟悉真题答题卡,缓解紧张。8.学习要注重方法。英语方面可以上知乎搜索“如何考到70/80分”之类的问题,专业课的话可以问问认识的学姐,或者多看相关经验贴。建议拥有一个研友,可以相互鼓励一起吐槽;还可以多加几个QQ群,它让你知道在考研这条路上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独行。考研这条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上的理由都是相似的,不外乎付出足够的努力、好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复习方向,但是考不上的原因却各式各样。考研过程中,我也会时不时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意义的,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自己,虽然努力不一定能考上,但是不努力是一定考不上的。愿你走过这条荆棘路,成功上岸,一战成硕!

日夜无降

关注!川大、电子科大已公布2020考研复试分数线

↑ 点击上方“四川发布”关注我们考研的小伙伴们看过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日前公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包括总分要求及各单项科目要求。更多信息详见↓↓↓四川大学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分数线公布如下,请于4月30日以后关注各相关招生单位网站发布的复试安排。 电子科技大学一、统考/联考二、强军计划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四、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单科成绩不限,总分不低于对应统考/联考的学科门类(专业)学校分数线的95%(四舍五入取整)。祝各位考生梦想成真!猜你喜欢: 来了!四川这些城市中考、中小学暑假时间已确定 攀枝花、南充等4市州发布一批任前公示;成都、绵阳等6市州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教育部最新通知!这些考试,取消! 增加“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公开”等内容!四川今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安排出炉 本周迎来开学小高峰!各地复课时间成为最热门话题 | 周榜来源 | 四川发布客户端出品资料 | 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编辑 | 张羽茜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