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新传考研考什么?喻国明:答案都在这里了!毋固

2020新传考研考什么?喻国明:答案都在这里了!

暑假又双叒叕过去,你的论文读得还好吗?本期带来的名师当属新传届的顶级人物——喻国明老师,喻老师除了著作颇丰,也给咱们考研学子们带来了诸多答题的新思路。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论文栏目,看看有什么新的启发吧!2015-2019喻国明教授论文关键词分析知网搜索喻国明教授近五年来发表的论文,并根据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2015-2019年喻国明教授的年度主要研究关键词分别有:媒介转型、5g、互联网+、算法、互联网治理、内容付费等。而在2019年,由于技术发展以及一系列政治事件使得5g成为大热门话题。因此,截至2019年8月12日,喻老师对5g相关概念的研究就多达7次。2019考研的朋友们,心里多少该有点儿“5g”数了吧~不妨以喻国明老师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近两年新传考研的考情状况为例,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词云分析:再对比2018年及2019年(上图)喻国明老师的论文研究情况,这下, 你还敢说不看老师论文了吗?(上图类似的真题词云图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或者评论说出你最想要爱传播帮你分析的院校,将挑选出1所院校分析,并于下周进行推送哦。)论文及真题分析完毕,接下来就该对今年的考情做个预测了~当然,考别的学校的同学也不能放过,先不说学校考察趋势往往是一致的,喻老师论文里这么多新的观点你可得牢牢把握啦!2020北京师范大学新传考研预测首先,近两年的考研关键词仍然还会是重点,其次,今年的传播考研总趋势,以及喻国明老师论文研究主要方向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由此,可以推测出2020北师大新传考研关键词有:人工智能、算法、后真相、5G等。其中尤以5G为重中之重!接下来,就让我们以这几大关键词来重点分析喻国明教授的论文研究情况。考点1:人工智能与新闻业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超过人的智能。是研究、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从特点上看,人工智能采用大样本计算支撑,在算法上使用了深度学习,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和决策。作为一个凝结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的研究过程非常困难,其未来的发展也不可预测。对于新闻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给其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即是国际上各大新闻媒体所经历的一场“量化转型”。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不断进入日常的新闻报道领域,对新闻的时效性与客观性、以及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那么,喻国明老师对人工智能重构新闻业的影响关注点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喻老师指出,“人工智能+传媒”的确会带来一些新的优势和特点:No.1内容生产:海量、高效、全天候以腾讯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Dream Writer为例,其财经 + 科技应用的发稿量超过 2000 篇 / 天,体育发稿量 500 篇 / 天,包括每天行情报盘、上市公司公告精要报道,以及体育赛事每轮每场的消息。在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数字新闻领域,机器新闻写作早已锋芒毕露。极大提升了新闻工作的效率。No.2反应迅捷:突发事件的秒级出稿速度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人工智能下的机器新闻写作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守望者”角色。2017年 8 月 8 日 21 时 19 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 7.0 级地震,21 时 37 分 15 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25 秒出稿 540 字并配发 4 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八大项;“今日头条”的 xiao ming bot 对体育赛事报道的出稿速度几乎与电视直播同步。这种秒级的出稿速度,都可以说是秒杀人类。No.3内容分发:激活长尾与利基市场机器新闻写作能够以用户偏好来制作相关的新闻内容,而且还能提供与用户个人生活场景相匹配的私人定制产品。不仅能够形成一种产品,还能够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场景用合适的形式分发给用户。另一方面,用户画像也将促进媒体对自己用户的了解,使媒体的运营更加个性化、精细化。有效地占领了传统媒介市场无法激活的长尾市场和利基市场,为新的盈利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这是传统内容分发方式所无法实现的。No.4信息采集:传感器新闻拓宽感官视域在新华社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的介绍中,载有这样的文字:通过摄像头、传感器、无人机、行车记录仪等智能采集设备,结合新闻发生地附近的多维数据,自动检测新闻事件、自动生成数据新闻和富媒体资讯内容。让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成为记者的眼睛,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捕捉和生成上,快人一步、自动生成。实际上,这是传感器新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以说,传感器新闻会增加新闻的细腻度,提供更多角度的信息解读。人工智能给新闻业带来的好的影响有目共睹,但任何事物都有互为相反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也应当值得人们警醒。关于人工智能对新闻业带来的部分不利影响及相应的措施可以简单总结如下:因此,喻国明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人工智能虽然很超能,但并非万能。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机器新闻写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但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无法被数据化的。即便是有这样的数据,也需要专业的人工挖掘和努力寻找,而涉及社会问题的价值判断也另机器很难染指。虽说人机协同是未来媒体生产、分发的主流模式,但说到底,人还是机器的主宰。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对于新闻业,人类与机器合作才更有美好的未来,人类永远是在新闻业务的关键环节中的的核心。人工智能对新闻业产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又出现新挑战、新问题,但是只要处理方法得当,技术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所用。引用苹果公司的 CEO 库克在乌镇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所说的一句话:“很多人都在谈 AI,我并不担心机器人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这句堪称振聋发聩的警世格言非常值得正在“人工智能 +”领域行进中的人们好好记取。考点2:算法与权力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在任何情况中,10%的事件引起了90%的事件,我们忽略了那个10%,却被那90%震惊”一样,关乎数据处理的技术问题并未获得学界足够的重视。喻国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算法,而算法的社会本质则是一种权力。例如,定位于“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个性化推荐引擎产品”的今日头条公司,其核心是一套由代码搭建而成的算法,成为今天中国最大的资讯分发商。同样,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它也早已“行动”在使用机器算法的路上。不管是算法对于新闻业的重塑,还是算法对于各行各业的跨界整合,无一不使人思考:技术不仅能够赋能与赋权,而且它自身就构成一种权力的行使和对于传统权力模式的替代。从算法在新闻传播全环节中的应用我们便可以窥见其权力的体现:虽然算法本身并不具有社会权力,但它在实际上仍代表的是政治利益或商业利益,它在技术无意识的层面上运作,并且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用户在满足于个性化推荐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意识不到自己正处于商业利益的监控之下。因此,在充分享受算法为用户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算法的运作黑箱与背后的利益操纵,算法作为一种新技术究竟给予了用户多大的权力,同时又在多大程度上使其处于全景监视中。总之,在未来人机博弈的传媒业,人需要更好的提升自己驾驭机器的能力,否则,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被机器所驾驭。考点3:谣言与后真相“后真相”一词,相信了解过真题的同学们会并不陌生。2004年,美国传播学者拉尔夫·凯伊斯就提出“后真相时代”的概念,认为后真相时代,既存在着谎言与客观事实也存在着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话语。在这个信息泛滥成灾的时代,真相并没有被篡改也没有遭到质疑,只是真相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变得很次要了。后真相的出现一般来说包含有两方面的原因:1.内部:相较于主流媒体和那些自媒体的澄清,受众更愿意相信彼此的情绪,公众不再相信真相,也没有时间去挖掘事实的真相,公众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只愿意去听、去看想听和想看的东西。流言、谣言、绯闻在网络上广泛的传播,呈现出真相的样子。2.外部: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技术与权力的介入,使得“谣言、流言、绯闻以真相的幌子在网上肆意流传”问题:后真相造成了社会的“深层次危机”,无论是对良性社会的建构、共识的形成,还是公信力的提升以及政权的稳定,都是不利的。说到这里,先给大家提供几个近年来“后真相”的典型案例:如同那句话,大部分人“猜得中开头,却猜不中结尾”,“吃瓜群众”已 经走在制造下一 波高潮的路上,很多人早已忘记上述的事件最终走向了哪里。喻教授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互联网最大的便利是连接了所有人,最大的“罪恶”也是可以被任何人连接上——当事人不想说,而“被连接”的人已经站在了门口;当事人很想停,而“被连接”的人并不“过瘾”;当事人很想言明真相,“被连接”的人却正“众口铄金”……互联网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声,也可以让任何一千万个人发声,那些没耐心的、被情绪裹挟的每一个个人节点,都会左右着舆论的走向。在另一篇论文中,喻教授也指出,谣言与后真相其实密不可分。在技术的加持下,网络谣言表现出一些全新的机制:一方面,通过对网络谣言进行权威修辞和恐惧诉求,例如数据化支持和专家化名头来为谣言加冕;另一方面,对网络谣言进行日常生活化的庸俗解读又达到了祛魅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事实让位于立场,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原信念反而更加强化,也即谣言传播的“逆火效应”。当然,强化人们信念的不仅仅是相反的证据,圈群化传播也使得可视化带来某些负效应:谣言在社会小圈子传播中会形成所谓的拟态环境和意见气候,即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很多,为什么不去模仿去做,使得社会学习效应进一步加剧,谣言不幸地成为了社会示范,又反过来“规训”圈子成员的行为。因此,在网络谣言大行其道的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将辟谣关口前置化。如利用大数据技术鉴别谣言信源的唯一性进行有效锁定。或是充分利用谣言的传播时滞性,及早切断传播路径。其次,也可变内容识别为圈群识别与情绪识别,为重点人群进行画像,构建信用分级的造谣者和传谣者、易信谣者数据库,实现精准治理。如果要用一句马克吐温的名言来结束这个考点,那就是:当真相还在找鞋,谎言已经跑遍了半个世界。考点4:5G与传播学来到最后一个考点,也是今年最最重要的一个考点。说它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5G作为2019年国内兴起的一项新技术,还没被投入使用,就引发了巨大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而另一方面,喻国明老师本人,也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对5G的研究就达到了7篇之多。所以,一定要拿好小本本记好啰~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标志着中国将正式跨入“5G时代”。5G 的特点可以用“两高两低”来概括: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低能耗。按照华为 5G 技术专家的说法,在 5G 网络之下,它可以连接 5 亿个场景、50 亿个人和 500 亿个数据传感器。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来自于环境还是我们的可穿戴设备,都会参与到未来的内容生产当中,而这种内容生产所呈现出来的类别、价值以及它对社会、商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但作为一个传播学考研的学子,一个未来可能会走上新闻岗位的人,5G技术究竟对传播学和新闻业有何影响呢?喻教授也为我们给出了答案。No.1视频表达成主流相对来说,书写文字是比较单纯的,含义干净整洁,没有太多杂音或附加成份,适合于表达事实性的、逻辑性的、理性的东西。但是 5G 所带来的视频凸起,势必会使社会表达中的核心表达、关键性交流都被视频语言所取代。随着5G的崛起,中长视频必然强势登场,成为社会性表达的中心和主流。这是一种社会主流表达形式的巨变。这一巨变它意味着社会传播的效果进入到一个“看脸”的时代。No.2“场景”成为价值变现的范畴随着5G 时代的来临,以5G 的高速率、低时延等技术的强大支持势必使 VR/AR/MR 复苏与崛起。有了5G的技术支持和VR/AR/MR对于场景的虚拟建构后,我们就可以“创造”这些节点,“设计”这些作为信息交汇的节点的“场景”。通过构建这些“场景”,吸引具有特定“趣缘”的人们在特定的场景中汇聚,形成价值变现的平台。No.3电信传播学呼之欲出很显然,5G 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在 5G 技术的革命性改变之下,传播学的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张,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面临着扩容、重构的革命性任务。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必须认识到技术逻辑对于传播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性的结构作用。这便是建设“电信传播学”的缘由与依据。以 5G 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基础性改变,对于传播领域和传播学科而言是一项从内到外的深刻的革命性改变。能否过好5G这一关,将是决定着传播学科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能否成为时代发展主导者地位的关键。对此,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肩负着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与担当。今天的考点整理和论文分析就到这里,你都学到了吗?参考文献【1】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J].编辑之友,2018.【2】喻国明.《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与新闻传播业态的重构》[J].教育传媒研究,2018.【3】李彪,喻国明.《“后真相”时代网络谣言的话语空间与传播场域研究——基于微信朋友圈4160条谣言的分析》[J].新闻大学,2018.【4】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5】喻国明.《5G时代:视频强势崛起唱主角的时代》[J].现代视听,2019.【6】喻国明.《网络舆论的“后真相”辨析——以2018年年度争议新闻事件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7】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8】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END主编:羽生作者:芒果编辑:芒果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走虫

新闻传播学考研备考指南,来看看你都知道吗?

新闻传播学是考研的热门学科之一,虽然2021考研的同学已经复习了一段时间,但可能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深入的了解新闻传播学的考研情况,为此小编搜集整理了新闻传播学考研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给新传考研的同学提供帮助。一、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况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别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两个二级学科。新闻学,二级学科,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传播学,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二、新传考研考试科目1.新闻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2.传播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713传播历史与理论816传播实务(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三、新传考研备考专业课书籍该怎样看?首先,建议大家先看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框架,然后泛读整本书的内容。然后,在了解了一本书的大体内容之后,大家就要开始精读重点书目了。精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读书:1.写作和出版的时代背景;作者在写作一本书时,都会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说的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会影响到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因此,了解一本书成书的时代背景,是你读一本书的第一步。2. 作者的写作过程;在什么环境下写作,与哪些人的思想有交集,他当时在跟什么人交往,有哪些认识等等。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可以帮助你从多角度多侧面去了解作者创作的过程,从而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3.看完要归纳这本书的核心思想;这是一种能力。比如说,你跟别人说你最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别人就会问你,“这本书讲了什么?”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么至少代表了你无法输出自己阅读中的收获。4.看每本书都是要带着问题读的;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种品质。你之所以读一本书,肯定是对这本书有所期待。而你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这种“答题式”的阅读方式,会让你对书本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可以提高你检索信息的能力。四、新闻传播学就业1.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台、期刊等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也是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的首选。2.新媒体策划: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广告公司等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也是刚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最热衷进入的行业。3.行业编辑:如网络编辑、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等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素养的编辑、记者,有些人群虽然从事的是新闻事业编辑职业,也许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但他们同样需要具备简单新闻传播知识,上述行业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备考指南,通过这些,各位2021考研的同学可以对新闻传播学有一个较好的了解。本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雷诺阿

2020新传考研都考了啥?复试初试咋准备?

近日,爱传播发布了2020年新闻传播类百所高校的合集,整体扫过去,20/21级的同学可能都会有点蒙。我们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对帮助即将备考复试和初试的同学,将新闻传播学的命题趋势和考察的侧重点进行系统分解。前言:本篇文章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分析2020的真题:1、把握新传考研的“热点”,数据说话,告诉你今年的高校都喜欢考什么。这份数据是将2020年百所院校的真题放到数据分析软件里分析出来的结果,将最核心的考点一一罗列在你面前。2、 把握新传考研的趋势,告诉你过去三年考察的变化与不变。笔者将今年的数据和往年的数据进行综合对比。3、 系统把握学科的脉络和发展,将考察趋势和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入门的小伙伴从侧面认识这个学科的变动与发展。十大命题趋势分析01学科的融合背景下2门专业课考察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学科的融合既反映在学科外部,也反映在学科内部。如果说站在十字路口的传播学科与外部的其他学科交融与对话,已经由来已久。那么学科内部出现大规模融合,主要来源于最近十年新型媒介的冲击。反映到命题中,许多考生会发现,334和440的界限、理论和实务的考察界限愈发模糊,为数不多的区别主要体现了史论和操作题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李良荣老师所说,如今的新闻业是互联网的新闻业,学者们已经突破了“小新闻”的框架和大众传播学的领域,体现出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包容的学术胸怀。02院校之间的考察正变得越来越相像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像诸如北师大、南大学硕、苏州大学、暨南大学等院校的真题中,肉眼可见喻国明、胡翼青、陈龙、刘涛等“掌门人”的影子;像诸如清华、南师大、天师大、厦大等院校的真题中,仍然可以寻觅到一些既有的考察惯性,这与它们的研究特长有一定关联。但是,从百所高校真题的数据样本中,我们看到了两个现实问题:一个是规模更大的是在选题上逐渐趋同的院校团体,毕竟,国家社科基金指南的课题是有限且聚焦的,我们关注的学界和业界的核心问题是聚焦的;其次是那些关键院校的掌门,本身就在主流视野之下引领学科的潮流,因而他们关注和考察的话题,后来也成为了我们的考题。03考察极其关怀中国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社会治理的问题首先是,媒介与社会的话题作为近年学界探讨的核心话题,大规模的考题是以“媒介是如何重构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在设问,媒介与中国城市生活的高度互嵌,已然是当前的社会景观。其次是,大量考题直接和间接的关注中国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考点便是“舆情治理”,词频统计中“舆论”是仅次于“传播”和“媒介”的关键词。如果考生不能把握中国社会最根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解这样的题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此外,还有政务媒体/主流媒体发展与国家治理、媒体发展与国际传播等,这也都是当前中国发展与媒体关联的重大现实问题。04主流媒体发展与考察的与时俱进,“两会”作为着眼点与突破口每年的两会作为主流媒体的“阅兵式”,在持续输出考点上,从未让我们失望过。2016年两会输出了VR沉浸报道、2017年输出短视频、2018年输出人工智能与竖视频,2019年两会输出的Vlog(8次)、人工智能(21次)、VR(8次)、5G(13次)累积贡献了50次考频。同时,无论自媒体发展多么迅猛,对于话语权的分化多么明显,最让命题人关心的,始终还是广大的主流媒体。仅“主流媒体”词频就出现了20次,超过“自媒体”的17次,这还不算超过60次的媒体融合发展的考察。05传播学领域对于大众传播及大众传播理论的反思未曾间断传播学这样一个在美国建立学科,无论是在本土的发展,还是在课本的书写中仍然难以摆脱“美国中心”的立场,但随着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互联网情景下大规模的不适用,在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对传统课本理论的反思与抵抗声音。这种抵抗在今年的考察中呈现的特征是:其一,对阐释力更强的传播理论考察比例提升,诸如传统媒介环境学派理论与新兴的媒介化理论(媒介研究的考察已经对效果研究的考察形成压倒性优势)、欧洲源流的批判理论、重返芝加哥学派、北美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派、传播传递观之外的其它传播观念、符号学与修辞学等,以往相对冷门的考点,都愈发高频的出现在考察中。其二,提升对于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考察比例(两者累积超过80次考察),通过对传播思想史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反思,重新确立对传播学科的系统认识。其三,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考察比例的下滑,在我们统计最高频的十五大传播学基础考点当中,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仅占7席位。当然,议程设置认为佩戴着学科的“理论王冠”,以28次位列单一理论考察频次第一。06媒介技术考察成为大部分问题的出发点即便我们在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反思,媒介技术也几乎成为以上这些趋势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总结的宏观结构五大要素的考察频次里面,技术直接相关的考频达到了135次,仅次于政治的159,远超过社会(81次)、经济(65次)、文化(43次)。07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传播流派与传播思想史的问题在传播学的十五个基础考点的统计中,排名第一的是传播学流派,累积出现56次,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当然,将学派的综合统计同单个理论相比有些不科学,但是即便将流派与所有效果理论的考察进行对比,也只是少了20多次。我们想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这个比重还会向上浮动。此外,思想史作为认识传播研究的方法论,对摆脱旧有框架的束缚重新认识今天的传播现象,有着重大意义。而这一层意义,被当前的考生们极大的低估和忽视了,以致于考生一旦面对相对宏大的议题和抽象的传播观念,便立刻束手无策了。08传统业务的理论问题仍然是专硕的核心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大部分MJC的命题高校在实务考察中比我们想象中要克制许多,传统的采、写、编、评的技法和意识仍然是考察的核心,对于考生业务基本功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例如,采访的词频达到了65次,排到了所有词条的第五位(前面是传播、媒介、舆论、网络),而且其中涉及的大多数传统技法和意识。09研究方法覆盖学硕考察并开始向专硕蔓延研究方法考察比重和范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部分院校的学硕有考察传统,这并不奇怪,但是不少专硕也开始考察,考察的难度和细致程度也在提升。这也与新闻传播学近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以往广受诟病的研究规范问题,伴随着大量的海归学者、其他社科研究背景的学者涌入新传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也进一步辐射到了考卷当中。10热点非常重要,但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汹涌16年前后,你会在院校的命题中,明显感觉到那种技术突进给这个学科的压迫感,很多院校的命题风格,毫无征兆的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一些在业界尚未形成广泛影响的应用也可能出现在考察中。近两年,又会明显感觉到,即便仍然会有考纲变动的情况,但很难出现意料之外的热点了,甚至对我们辅导团队而言,热点都讲的有些超前了。例如,我们现在其实还是考2010前后相继起势微博和微信、2015年前后形成影响力的今日头条、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遗产、2017年开始广泛讨论的智媒,5G、区块链虽然来势汹汹,但由于应用尚未成熟,也还未大面积的成为考点。值得注意的是,传统考点仍然集中在拉不开差距的名解和简答区,热点则大范围的聚集在拉开分数差距的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答题区,它们或是直接考察,或是需要大量调配热点案例来支撑。这样一看,热点的拓展仍然是复习的重中之重。关键学科领域的命题特征分析01 新闻学——所剩无多传统新闻理论考点已经被传播学、马新观、媒体融合挤压的所剩无多注:这里所说的新闻理论并不包括分布广泛不均的新闻史和新闻实务。关键结论:1、2020年考频前三的是舆论学、马新观、新闻生产,2018-2019年则是新闻真实、舆论、伦理与法规。2、舆论的考察对其他传统新闻学理论的考点呈现压倒性优势,而舆论学本身的解题和破题其实并不依赖传统新闻理论,而十分依赖传播学理论和视角。其中,舆论监督、舆论引导分别考了25次,几乎赶上议程设置的考频。3、马新观的考察几乎全方位的包裹和覆盖了传统新闻理论,即便考新闻真实,答题中常常涉及的是马恩视野下的新闻真实,考宣传考的是X的宣传观,考新闻事业性质关注的是党性与人民性统一,诸如此类。4、马新观的考察直接涉及到:11次的党性原则考察、22次的X及其相关讲话、10次四力、8次四全……这其中还不包括政治家办报、反客里空这样的史论当中的间接考察,舆论学和宣传学的大规模的相关考察。5、新闻真实问题,虽然与过去2年的主导相比有所滑坡,但依旧是堪比“议程设置”的“巨无霸考点”,相关考点直接出现频次是31次,这还不算谣言传播、伦理与法规、网络治理等间接考点。6、新闻事业、新闻生产的相关问题,一部分与马新观的问题考察融合,一部分与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问题融合,属于“互联网的新闻业”再难成为一个纯粹的新闻学问题考察了。7、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生产(54次)的创新形式中:机器人新闻7次、建设性新闻5次 算法新闻7次、新闻游戏2次、虚拟现实6次。8、专业主义(16次)的考察看似有所下滑,其实不然,今天对“新闻工作四力”(10次)的要求是一种专业主义,对传播伦理和道德(18次)的要求也是一种专业主义。02 新闻实务——业界最为珍视,时代稀缺四个关键结论:1、 行业的巨变,并没有动摇考察的初心。传统的四力,仍然是吃(na)饭(fen)的关键。2、 假新闻泛滥的年代,记者的核实流程被高度挤压的年代,新闻采访的基本功成为考察之最。3、 观点过剩与事实稀缺的年代里,调查性记者在行业凋零,解释性报道(9次)、深度报道(8次)、非虚构写作(8次)相继成为考察焦点。4、 当负面情绪和社会焦虑成为普遍现象的时候,建设性新闻(4次)这样的考点有望在明年覆盖的更深远。03 传播学考察——宏观层面技术与政治为考察底层逻辑媒介与效果理论依旧为考察核心关键结论:1、媒介研究已经超过效果和受众研究成为绝对的核心。这并不让人意外,学界整体的研究对象中心,已经从“受众”与“内容”为中心,转向了以“媒介为中心”。2、媒介研究考察,主要分布在媒介环境学派理论、媒体融合发展、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影响、媒介技术与互联网发展史等几个方面的考察。一个细节——麦克卢汉是2020年出现频次最多的学者,超过拉扎斯菲尔德(7次)、施拉姆(6次)。3、传播学流派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这在上文的十大趋势中有探讨。4、效果理论2020的年考察频次排名依次是: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框架理论、数字鸿沟与第三人效果;2018-2019年是议程设置、数字鸿沟、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毫无疑问,重合的三个仍然是考察的巨无霸,框架理论容易被忽视,而且这个理论的可以阐释的上限非常高,幸而我们团队在模拟考的命题中单独强调了。5、社会责任论考了17次,甚至超过把关人、数字鸿沟,想必让很多人意外,我也很意外。6、从媒介技术的考察趋势来看,可以说“平平无奇”。社交媒体、智能媒体、移动媒体(直播与短视频、5G)“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条线索从10年就开始起势:10-13年移动互联网发展与社会化媒体发展相辅相成‘2014-2016年“互联网+”作为顶层战略推行;2016开始互联网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相继释放影响力,直播与短视频平台也开始起势;2017-2019年智能技术开始全方面的渗透到新闻业和人们生活的日常,再来是区块链、5G等在已有技术基础上继续叠加。至此,媒介环境的发展线索与命题线索基本成型,最近2年再无大的波动。7、大数据和算法这样的底层技术,仍旧会持续热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5G、VR、物联网在明年或许会有上升势头8、从宏观层面来看,政治和政治传播依旧是学科的核心。这不意外,毕竟学科是做总统选举研究起家的。从外部的趋势来看,2016年美国大选的研究遗产延续至今,2020适逢有一个选举年,可以继续拭目以待;从国内的考察来看,对内和对外政治宣传、舆论学、后真相政治、社会动员与抗争等这些都不会被未来的考察放过。9、经济的话题依然是考生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更难的是传统“传媒经济”和“网络经济”运行逻辑的截然不同,逼迫着没有广告学考察要求的考生,必须要理解数字时代的营销传播特征,对于MJC来说,必须要清楚社群营销、场景营销、智能营销等的运行逻辑。传媒经济的本质已经不仅仅是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考生们需要运用关系经济、场景经济、数据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模式逻辑去破题解题。10、对文化话题的考察,也不再少数。需要考生们对关注媒介文化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更为熟悉一些。同时,跨文化的考察也不再是武大、云大的专利,国际传播、网络空间中的文化冲突都开始被很多院校的考察提及。04 媒体融合——保持着政策驱动与技术驱动的考察关键结论:1、媒体转型对应的媒体融合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动和需要重新注解的考点。很多时候考察的注解的更新,总给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例如,今年考的”全媒体”已经不是前两年的“全媒体”。2、媒体融合的考察中,主要围绕着2条线索进行,一条是技术发展对传媒转型的影响;一条则是2014年以来关于融合发展的文件与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的“县级融媒体”的文件精神和年初的“四全媒体”讲话,都无一例外的成为选题的核心。3、 众多转型案例里面,“总台”和“联播”(9次)当属今年最耀眼的考点。4、自媒体(17次)的考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17次考察中有12次都聚焦在自媒体治理的相关问题,这一点也与政策趋势一致。05 广告公关——趋向实务与业界实践贴合关键结论:1、 营销传播(27次)整体上成为第一大考点,这与近几年业界不断拓展的各类实践创新密不可分。2、 品牌传播(18次)的考频出现大幅度提升,这与国家层面推动下的国家品牌与传统品牌的发展有关。3、值得注意的是公关活动策划和危机公关应对成为了主流考察对象,可能和今年层出不穷的危机公关事件有关。4、 互联网广告部分,原生广告的考察比较多,这与过去2年的情况一致,原生广告在业界也逐渐成为了各个广告主投放的首选,需要特别注意一下。5、广告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理论和案例的联系,在进行案例分析和案例实操的时候要思考到用了什么样的理论,对于理论进行理解时也应搭配相应的案例。07 设问方法:A对B的影响成为最常考的命题方式1、 问影响的题以压倒性优势占据榜首,这其中有超过八成是媒介技术的影响。2、 概念对比作为困扰考生备考始终的命题,其实出现频度并不高(15次),并且绝大多数考察是类似对比“消息”和“评论”、“新闻”与“宣传”这样差异较为明显的基本概念。3、 问看法这种“你答什么都行”的设问方式,还是很流行(26次),人文社科的作答常常就是这么开放,没有很多束缚。4、 可见背景、内涵、意义、特征、成因、影响等要素,一直都是知识点记忆的基础要素。敬请期待,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分析2020全国重点院校真题,本篇为整个系列的总论,配套使用,效果更佳。爱传播祝愿21级&20级的各位同学,备考顺利。作者:文冲、璐璐编辑:羽生主编:羽生寒假别浪费欢迎挑战自己碾压对手我是爱酱,专注新传考研辅导五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或请关注公众号:爱传播。

渭阳

2019年新闻传播类考研复习必读——时间篇

对于考研这个大project,从想法到查询信息,再到确定院校和专业,一切尘埃落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到底时间上该如何规划呢?小郭老师答题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大一、大二夯实基础阶段。假如,你从大一就已经决定开始考新传的研究生,那么你有大概三年半的时间去准备,比大三才决定考研的同学时间上充裕许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两个方面你需要去关注。一个是专业课,一个是外语。大一、大二的时间用来专业能力的积累。在这两年的时间,上课要认真听讲,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你以后考研的科目,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中外新闻史、新闻写作、新媒体等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形成你新闻思维的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是建立你对新闻传播领域认识的初步框架。有同学会认为,我既然决定考研,那么我只看参考书好了,不用听课。有这种想法的同学真的把考研简单的认为是一种考试。考研,不仅仅是考试,更考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及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对学科最基本和全面的认识,谈何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呢?听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笔记。小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有些同学在听课时根本不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学的课堂不同与高中,大学课堂更加强调自主学习,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会因为课时的关系,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会讲一章的内容,甚至会更多。往往你在上课时听懂的问题,时间久了未必会记得,那么笔记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帮你去回忆内容,这也为你日后复习打下基础。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课下的知识扩展也是必须的。小郭老师发现,现在的同学是“一个手机走遍天下”,对于“读书”这样的“规定动作”很少去主动出击。甚至有同学大学四年没有买过一本书。小郭老师这里呼吁,一定要多读书,还要多读好书。对于新传的考研学子来说,不仅仅要读本专业相关的书,尤其是新闻传播类的经典著作一定要读,其他像如经济、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和新传领域相关的学科也要去涉猎,因为新闻传播类专业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一个“杂家”。多读书的好处就是能够拓宽你的视野和思路,往往在写新闻评论的时候能够学以致用。除了专业课,英语也不能够落下。如果你高考的英语分数不是很高,那么要利用大一、大二两年的时间学习英语,毕竟考研的难度是要大过四六级的。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虽然考试可以讲技巧,但是技巧是在有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有的同学高考的英语分数还可以,那么进入大学后,一定不能放弃英语的日常学习,小郭老师曾经试过在考入研究生后三个月没有学习英语,结果在六级考试时差点儿没过(要知道小郭老师本科是英语专业,专八已过),所以,语言的学习一定要常学常用。在大一、大二阶段可以将四六级作为学习目标,以此来督促自己进行英语的学习。因为四六级的难度是成比例上升的,这样在以后接触考研英语时,就不至于难度的突然加大而感到措手不及。未完待续哦。。。

合则成体

一文排查《传播学教程》全重点!让你新传考研三轮背诵无遗漏!

我们一直称9月为“黄金九月”,因为参考大多数考研党的进度来看,我们一般将9月前视为积累阶段,而将9月视为开始质变的关键节点,此时的你在结束基础书目的阅读和学习后,应该对传播学知识体系拥有较为全面的掌握与理解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即使现在的你对部分理论可能做不到运用自如,但一个独属于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框架体系着实应当【正在】或者【已经】被建立起来啦!不过呢,小伙伴们也不要太过焦虑,因为胡师姐会陪你度过所有的至暗时刻,努力为你减轻考研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本文将对《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这本经典书目进行【框架梳理】与【重要知识点总结提要】,适用于:A. 9月还没有开始看郭书的你!B.全面阅读过郭书却始终把握不了重点的你C.已建立起自己的传播学知识框架但想要复习检验的你!所以秉持着看到就是赚到的心态,动动你爱学习的小手往下滑,抓紧时间阅读收藏吧!图片来自于百度百科01《传播学教程》框架梳理(目录版) 本书重点章节:第3.4.5.6.7.8.9.10.11.12.13章(已加粗)次要章节:1.2.14.15章1.传播与传播学概念:01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发展史:02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传播学史学派:14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传播过程模式:04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类型:◎ 05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06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07第七章 大众传播◎ 13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5W】控制研究:09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内容研究:03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媒介研究:08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受众研究:10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效果研究:◎11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12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3.研究方法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图 1目录框架思维导图02重要章节之重点梳理▲ 本部分依据所梳理的框架进行每章的重点总结提要,加粗部分表示强烈建议小伙伴们重点理解与记忆!1.传播与传播学(1)传播过程模式: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重点:线性传播模式:拉斯韦尔5w+申农-韦弗控制论模式: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系统传播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2)传播类型:第五、六、七、十三章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重点: 人内传播:完整概念+形式+作用重要理论——主客我理论+内省式思考+自我互动+认知基模人际传播:完整概念+特点+功能+形式重要理论——镜中我 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重点:群体传播:群体定义+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思维、群体极化+集合行为组织传播:概念+功能+传播过程 第七章 大众传播▲重点:大众传播:定义+特点+各种媒介的特性重要理论——拉斯韦尔三功能说+赖特四功能说+施拉姆功能概括+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功能观+李普曼拟态环境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非首重章节):*建议关注国际传播新秩序之争2.【5W】(1)控制研究: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重点: 四类媒介规范理论(极权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家)(2)内容研究: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重点:符号定义+基本功能信号与象征符象征性互动理论 鲍德里亚现代社会观点(3)媒介研究: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重)▲重点:媒介双重定义三种技术观念(善、恶、中性)麦克卢汉全部观点 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媒介组织、大众传媒把关人理论(4)受众研究:第十章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重点:定义区分(大众、公众、分众)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作为市场+作为权利主体)受众基本权利使用与满足理论(5)效果研究: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重点:完整掌握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史(早期强效果论/子弹论-有限效果论-宏观效果论)信源与可信性效果意见领袖 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重点:(无需多言,全部掌握!)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概述+核心观点+特点+理论研究+意义+局限)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概述+三个构成命题+两个特点[舆论观与效果观]+重要意义+不足)培养理论/涵化理论/教养理论(研究概述+核心观点+意义+主流、共鸣) 框架理论(戈夫曼+新闻框架理论+受众框架+框架效果)知沟理论(研究概述+核心观点+上限效果假说+数字鸿沟、信息沟+意义应用)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概述+核心思想+原因+制约因素+意义)03总结正如郭庆光老师在本书序言所写的那样“基础理论是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体系,它不应该是易碎品,而应该具有长远的价值。”时至今日,这本共具十五章四十五小节的经典书目仍然被不少院校列为考试必读书目与教学用书,无论是从应试角度还是阅读角度而言,《传播学教程》对于考研党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考研赛程现已过半,在九月的复习中,师姐想提醒大家,对于郭书及系列专业用书的理解和记忆要更加深入,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有印象”这一层面,而是要以科学的框架为指引搭建自己的传播学知识体系,让每一个理论的运用都能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假如你还没有阅读过郭书,那么阅读本篇文章,对照着框架提要也许可以快速帮助你掌握郭书的重难点,而无需再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从头到尾阅读原著啦!本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各位小伙伴们点赞收藏后一定要记得常常复习,同时结合个人目标院校及专业的出题方向和考纲有选择地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储备哦!加油吧,新传考研er们,胡师姐会和你们一起创造“玖月奇迹”!

无依无靠

武汉大学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617真题分享

勤奋、效率和方法都非常重要,我刚刚开始考研的时候也很迷茫,不过还好鹿鸣文学考研论坛的伙伴们给了我很多帮助,这里先感谢一下他们,还有很多学习的资料也都是鹿鸣文学考研论坛的伙伴们给我的,我能顺利考上你们功不可没。我政治是9月底开始看的。一般政治大纲下来是9月中旬,那时候开始看完全来得及。很多人认为文科生复习政治是有优势的,其实我想说我们从小到大学的所谓政治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文科理科都一样。关于政治资料,《大纲解析》(坊间俗称红宝书)是一定要买的,也是最不可替代的一份资料,内容比较权威,考研的知识点都涵盖了。《大纲解析》每年和政治大纲一起在9月十几号出,是高教社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的,市面上很多仿版,注意不要买错了。这本书我比较细致的看了一遍。我速度比较慢,大概每天一章,马原部分的难度稍微高点儿就两天一章。考研的童鞋们一般都把这本书配合着肖秀荣的《1000题》看,方法是看一章做一章的题巩固。肖的《1000题》简直就是标配,图书馆里人手一本,题目多,解析比较详细,只用做选择题就好。 这一初步任务完成大概就到11月份了。关于报不报班的问题,我的态度是看个人复习情况可报可不报。报班的好处就是能提纲挈领的把内容梳理一遍,重点拎出来,不好的地方就是或许会打乱你的复习计划。要是报班也只要报个强化班冲刺班就可以了,猜的题大多不靠谱。没报班的话可以看看大名鼎鼎的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就是缩略版的《大纲解析》,只是标注了重点。 除了肖四,我认为启航的《20天20题》质量也还可以,结合当年的重要时事从各学科的角度猜题,内容也比较简洁。 我还想强调的是,得选择题得政治,尤其是分值两分的多选题。《1000题》的选择题一定要精细的做,尤其是马原的部分,可能一开始做会错很多,但是还是要对照后面的解析弄懂。后期最好把错题再回顾下巩固。至于那5道大题,其实各人答的差距不会太大,考前突击背背也是可以的。 个人认为,政治是最拉不开分的一门课,你人品大爆发也就80多一点,考的再低也有60多,所以我在政治上真的没有花多少时间,也就过了一遍大纲解析、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以及形策小册子,最后背的只有《20天20题》和肖四。 武大的学硕英语线几乎年年是60,这个要求应该是很高的了。根据我的经验,每年总分不错但是被英语的58、59绊住的人不计其数,想想真的非常痛心。所以,英语真的需要大家的重视。 我的英语基础不错,四级610+,六级580+,虽然没有办法跟很多大牛相比,但是这成绩也算还可以了,考研英语得了74分。我想说今年的英语一真的感觉蛮难,考试时候的感觉就是这辈子没做过这么不确定的英语卷子,尤其是阅读,各种模棱两可啊,需要很重视。 我的英语复习心得很简单,就是单词+真题。单词是基础,我用的是新东方的绿皮书,乱序版,一共50个list,每天看一个新的list,外加复习一下昨天看过的加以巩固。 把基础夯实了之后,就可以做真题了。张剑的黄皮书和丁晓钟的超精解我都做过,个人感觉是各有千秋。黄皮书看起来更正规,丁的阅读讲的较为精细,并且你可以从中收集到一些词组和好句子,在作文中可以用的到。我觉得,真题是最最重要的,我真题大概搞了两遍。其他的很多人买的黄皮书阅读150篇之类最多是作为真题之余的辅助,权当练练语感,也可以不做,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切记,切记。 具体到英语的各种题型,当然是阅读占大头,另外翻译的长难句也有难度,可以平时有意识的做做句子结构的分解练习。作文方面,尤其是小作文,我还是看了些模板的,因为邀请信申请信道歉信这类应用文要有基本的格式。但是要记住不能局限于此,一定要跳脱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文平时需要加以练习,大作文的看图写作更是这样。否则到考场上短暂的时间内脑子还像短路了一样的挤牙膏,就等着心焦火燎吧......总的来说呢,政治和英语能拉开的分差并不大,重点是在专业课。但是这两门公共课还是需要重视的,特别是英语。 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课参考书及真题关于武汉大学传播学专业课参考书目,如下:传播理论广告传播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网络传播理论与技术图像动画设计理论与技术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摄影与编辑制作网络传播概论、计算机基础装饰设计、色彩学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以上所列的参考书目就是备考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各研究方向分别用到的参考书,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时间很充裕,还可以看看其他的相关参考书,如果没有时间看上面我所列的书籍就够用了。2017武汉大学传播学真题617真题一、简答题1.孟子《好乐何如》的说理特点2.前人说王维《汉江临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谈谈你的体会3.请简述舒婷《双桅船》的象征意义二、论述题1.袁宏道《徐文长传》的艺术特色2.戴望舒《雨巷》的主题意蕴三、作文以“论创新”写一篇作文 800~1000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二、我国公民有哪些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有哪些方式。三、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谈你的认识。809真题传播学部分一、给出一段关于新闻框架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材料内容是新闻框架的内涵,表现形式以及影响方式)二、结合一段关于新闻生产的材料,请阐释你的理解。(材料内容大体是简单,直白,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件更容易被新闻选择。但是情况也并不是这样的,英国一个调查发现,一个复杂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也能写的容易理解。于是就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新闻生产者往往消减,缩小复杂的社会关系,目的是使新闻变得更易理解,更直白,更容易被消费。)三、结合一段材料,阐释把关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并给出你的理解。(材料大体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越来越成为一个渠道而不是把关人。以往的原则,记者能够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虚假信息也越来越泛滥。但是这个原则却是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重建媒介正当性的基础。)四、结合一小段新媒体的材料,运用理论分析。(材料大体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意见新闻,也称观点新闻越来越多。)武汉大学传播学初试专业课复习经验其实我知道大家关心的主要是专业课啦啦啦~~~武大的专业课包括现在要说的专业一,就是大学语文,法律,经济等综合知识,专业二是真正和新闻传播有关的理论知识。我忍不住吐槽一下,武大的大学语文考了这么多年,翻来覆去的考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套路估计早就被一代代的摸清了,也并不能考察出多少文学水平,法律经济神马的更是这样,法律很死记硬背,经济很飘忽,能考出水平个魂,也不清楚会不会改变~今年的试卷前面的语文部分还算正常,但是做到法经简直怀疑是不是穿越到了政治考场。比如那道十八届三种全会关于民生的改革要点,和最后一道上海自贸区,让我万万分后悔木有好好看时事政治啊啊啊啊! 废话说了这么多,既然现在还是这样考的,那就得乖乖按要求来。我的《大学语文》是买的第三版,还听人推荐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大学语文导读。(后来实践证明可以不看),笔记是买的师兄的打印版,包括详细的专题复习笔记,核心考点,很清晰,也结合了前面说的这两本书,方便背诵;另外还有另一位师兄的手抄版笔记,另外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为了方便背诵整理了一本关键词和要点。 大语一共80多篇文章,除了外国文学不用看以外,每篇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觉得去年考过今年就不会考,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连续考了两年哟。至于要背哪些内容,不外乎艺术特色、风格特征、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要从作者的某篇文章中总结出他的整体风格,以及两篇文章或诗歌的比较考察。我的大语大概总共背了三四遍,要记的内容真的蛮多,有一个记忆方法就是在纸上列出核心的几个小点,用关键词记忆法,不能毫无条理的一股劲儿全塞进脑子里,那样复习效率会很低下。另外大语的题目有时候会跳出个第一第二版的文章,求稳和求面面俱到的孩纸们可以找出来看看。 法律是时考时不考,今年就没有。考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基本的概念记忆,比如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等等。所以周叶中的那本《法律基础》小册子只用看小标题就行了,我速度慢,再加上比较懒,就只看了前辈总结的大约20面的笔记,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背呀背呀背呀......尤其是考专业课前一晚,背昏了头结果第二天根本没考。怒摔!!! 至于经济部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和考研基本就没关系,我反正是没看。有的人推荐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对此我想说,如果你准备的早或者以前接触过,那么的确可以看看增加些经济学知识,但是就考研卷子本身来说,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这个对考试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耽误看其他书的时间。经济部分的题目现在出的越来越飘忽,近些年爱结合时事出题,比如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和上海自贸区,至于那道信息不对称的题,猜也猜不到,只能靠平时积累。 专业一的作文题每年出的其实范围挺大的,比如去年的“青春的记忆”和今年的“生命”,看似不难,可写的很多,但实际上落笔时想要写出深度写出水平而不至于沦落到吃高考作文老本,还是需要肚子里积累一些东西。我只能说作文不太好专门准备,能力是靠平常多看书多思考培养起来的。好啦,武大新传学硕专业一其实并不是很难,因为考的还是蛮死的,要以大语的复习为重中之重。专业一最好考高点儿,因为考上的人几乎都是115+,120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3专业课二复习 这门新闻传播专业基础是武大学硕考研初试中唯一一门针对新传专业设置的科目,也是我想要重点说的一项。专业二的难度最高,想要考到高分并不容易。 专二从11年开始新闻与传播合卷,大家看的都是前几年的指定书目。新闻学的有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看最新版),李卓均《新闻理论纲要》;传播学的有李彬《传播学引论》,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和石义彬《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我想不怕死的逐个评一下: 童兵的这本书是上个世纪出版的,里面新闻学和传播学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内容比较老,看完了有种深深的又hong又zhuan的感脚,看一遍即可; 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内容很详细,基本上是把新闻学的主要理论面面俱到的讲了一遍,对于理清新闻学框架比较有用,也可以以这个作为主干整理一份新闻笔记; 李卓均的那本书很薄,也比较老了,速度快的同学几天就可以看完,也是过一遍即可; 传播学方面,《引论》这本书我在逛论坛时见前辈们都说不用看,就直接跳过没看。听说很简单,适合跨考的娃儿们看来入门; 最最重要的当然是郭大神的《传播学教程》啦,这本书简直是新传考研必备啊,本专业的孩纸们本科都学过,一定要再三强调之。书的内容就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很明晰。有大神右边留空费了好大大大大的气力手抄了一份笔记,真是佩服......我觉得,由于这本书要记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可以不做笔记直接抱着书背,但是做的话肯定会加深记忆加深理解,所以大家掂量下时间自己决定。武大的传播学理论一直考的比较死,但是今年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不再直接考传播学教程这本书上的重点,而是更强调理论的延伸扩展了,但是这本书仍然是基础。 再说说被无数人吐槽过的《单向度》。《传播学教程》着重于经验学派,《单向度》着重于批判学派。这本书翻译很糟糕,人名都有前后不同的,也并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书,所以要耐着性子看完之后,再咀嚼咀嚼前辈的笔记,重在理解,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合卷以后武大并不直接考察《单向度》书的内容,但是看了之后对于拓展答题时的广度深度还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其实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的到。 除了这几本传统上指定的书,我还补充了陈力丹的《新闻理论十讲》、《解析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长学姐的热点解析以及《新闻传播学考研重点热点难点50题最新修订版》。陈力丹是国内比较接地气的一位老师,《新闻理论十讲》这本书语言比较浅显易懂,也很好看,但是整理的时候最好要用学术语言提炼一下。《解析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大概每年4月出,会就当年的重要事件进行新闻理论分析,也有每年的新理论新发展趋势等等,可以作为补充使用。学长学姐的热点解析大概十一二月出,比较侧重答题技巧,内容比较碎片,今年第一次付出版社出版,可以买来在考前着重梳理下热点。《50题》是按专题分的,书虽然比较老,但是里面有一些很好的角度,对于做题挺有帮助的。 看完了这些书,我就开始做新闻专题笔记。传播学可以不做专题,但是新闻部分必须得做,我是全部手打,和同学分工,大概整理了二三十个专题,比较重要的有舆论监督、新闻调控和法规、双重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真实性、新闻道德、新闻自由、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价值、传媒业经营、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等等。做专题的方法是,每个专题的内容都分别从以上说的几本书中提炼相应的说法并加以汇总;至于做哪些专题,则需要分析武大这些年专二的真题,反复出现的考点就是你专题的重点。虽然做专题很费劲,但是一个清晰有条理的专题对于后期的背诵非常必要。下面就轮到我非常非常想强调的论文啦!除了那几本书以外,论文才是想要拿高分的王道,因为那些书很多都比较老,而且偏重于最基本的知识,东西也就那些,看来看去都差不多,要是你只把书背熟了就能考到高分那才是怪事。再说,武大这些年的出题趋势是越来越强调能力,今年我在考场上拿到试卷的当儿就明显觉得风格出现了变化,连字儿都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哭哭......武大今年不仅看家题目辨析题得到了巨大的发扬,而且考察传统的理论如客观性等都使用了材料背景,同时传播学的考题也几乎没有像以前那样有在《传播学教程》和《单向度》里直接找到的,这说明对知识背景的考察加深了。所以专二要想不吃亏必须要下工夫积累学科知识,让自己变得或者至少看样子高大上起来,要是能旁征博引就更好啦。 所以说,死读书这法子已经不灵了,我们需要看论文看论文看论文,这或许也算是条了解老师思想的捷径吧,囧。我之前在网上下载过唐朝才子师兄的论文摘要,然后自己在CNKI上把武大主要老师和其他学校的几位名师的论文基本全部下载了,看了绝大多数,大概180篇这样。这些老师包括单波、秦志希、罗以澄、强月新、夏倩芳,还有陈力丹、李良荣、黄旦等。我又想忍不住评一下,老师们不要打我。 单波老师的论文写的很牛,但是也比较高深,毕竟是学哲学出身,看起来好有文化个人风格好突出,要想大致理解的话得多看几遍。他的论文有几篇经常在考题中出现,比如《重建新闻客观性原理》、《隐私权与知晓权:冲突和平衡》、《关于新闻的商品性问题的思考》(最后这个考点比较老了),建议要加以重视。今年传播学有道全球化的题单波的论文里貌似也有,可惜我当时没看呜呜呜呜。 秦志希老师的论文是最接地气的一个,很好懂,也比较实用,关于消费主义的那三篇、《全球化新闻的新闻价值判断》、群体事件的那几篇比较重要。 罗以澄老师的论文中,我印象深刻的有几篇关于和谐社会的、《论新闻传播的公共利益原则》以及两篇关于新闻道德的,分别是《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转型期新闻道德问题的制度环境分析》。 强月新老师和罗以澄老师都是业务方向的,他的论文中一篇关于新闻来源失实的和一篇公共新闻的我认为对研究生考试可能更有用。 夏倩芳女神的论文一看就觉得在新闻方面学术素养很高,有一篇关于社会冲突性议题的媒介建构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还有党管媒体的一篇和社会转型中工人群体的表达那一篇也可以看看。总体的感觉是夏老师很爱研究新闻框架啊话语表达啊等等(当然我看的非常有限)。 关于外校老师,其实我们都被陈力丹老师年产论文的数量惊呆了......大概每年好几十吧,很多包括在那本《解析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里,内容非常接地气和浅显易懂,没有距离感,也很能结合时事跟进最新科技趋势,我想这也是很多孩纸们喜欢他的原因吧。话说回来,他的论文每篇都很短,所以有时需要自己提炼一下。一般来说,只要看当年的和之前较为重要的几篇就够了。李良荣老师的论文我也看了很多,比较爱研究媒经管,2012年左右发表的关于新传播革命的几篇挺好的,虽然去年以来整体环境不大好(大家都懂哒),但是这几篇还是推荐看的,对于大众政治、意见领袖和民粹主义之类的研究很值得童鞋们看看。 至于其他老师的论文,我也看了不少,都给了自己很多帮助。所有的这些看过的论文,我都在重点句子段落下面划了线,然后辛辛苦苦全部手打总结,最后做成了将近200面的论文摘要,打印粗来之后我好激动,瞬间成就感爆棚有木有啊......后期我又把这本厚厚的笔记看了一两遍,结合真题想了想,到考专业二前的那天中午还在给自己灌那些自认为比较重要的点和名言什么的......其实这也是受到了前辈的启发,真的非常感谢。 对了,我想说,相对于专一来说,专二是更需要演练真题的一门。无论你的时间有多么紧张,在考前还是要做几道真题,想想从哪些角度答,看看自己能答成什么样。演练的时候一定要限定时间,比如一道辨析题控制在15分钟。要是你的第一道题是在考场上做的,那么真的非常不利。最后再感谢一下在我的考研路上帮助我的师长、不辞辛苦的学长学姐们以及鹿鸣文学考研论坛和我同行的研友。经过了漫长的大半年,我迎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祝愿各位能够在将来圆梦武大。

弟子读书

新闻传播考研,消息、评论、策划的10种考法及难度比拼!

实务操作题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考研路上的拦路虎,对于一些跨考生或者不擅长写作的同学来说,实务操作题真的太头疼了!特别是最近,大家复习的程度正在逐渐加深,也经过了第一轮复习之后,就有许多考研er在【十点木铎】环节,咨询学姐新闻实务该如何准备?暑假开始练习还来得及吗?木铎有没有实务班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到底如何打败实务这个大魔王呢?别担心,且听学姐仔细道来。什么是实务操作题?(一)实务题历年分值占比到底你心仪的学校会考新闻实务吗?会占多少分值呢?先来看学长学姐统计的【20所高校三年来的新闻实务题型和分值】,带你直观感受【实务写作】的考察方式和分值分布。据上文的图表,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新闻实务在新闻考试中所占分值,类型众多。20所学校中只有北京大学专硕不考新闻实务,其他学校无一例外对新闻实务都有考察,而且分值总占比都达到20%~40%之高,个别学校甚至达到了单科80%。不仅实务题是整张试卷分数占比最重,而且也是最容易与他人拉开差距的部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有的学校就特别爱考实务操作题,比如说人大、南大。尤其是在南大2019年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真题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实务题。这些实务题很大程度上加深了考试的难度。甚至是之前从来不考察实务题目的学校,也在开始尝试考察实务,比如说,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考研真题中就出现了实务题,对于没有准备的同学来说简直猝不及防,心中“万马奔腾”……(二)实务题到底考什么单来说,新闻实务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新闻评论、新闻消息、新闻策划。在这三大部分中,又会细分为各种不同的题型。具体的题型要以同学们报考的目标院校的出题风格为参考。新传考研中的实务操作题,实际上是在要求同学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新闻业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具体要求,具有良好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的业务实践。关于新闻实务,有很多同学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简单的认为只要把实务框架记住了,再直接套进去内容,但是实务不是技巧,本质上考察的还是你个人对新传理论的理解与思考。实务题的10种考法(一)三星级别给定材料撰写消息 ★★★☆☆给定材料撰写评论 ★★★☆☆给定话题拟定采访提纲 ★★★☆☆评分理由:这三种类型是新闻实务最经典的考法。但是经典绝对不代表着容易。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研真题反复考察这三种类型。是新闻考研学子必须要掌握的。(二)四星级别给定材料写消息标题 ★★★★☆给定材料写消息导语 ★★★★☆给定话题写报道策划 ★★★★☆评分理由:这三种考试是来源于经典的考法的变形体。给定材料写消息标题、导语的题型来源于给材料写一篇消息写作,但是只需要写出标题、导语的部分。虽然字数变少了,但是难度反而增加了。报道策划是采访提纲的升级版,不仅要写出采访提纲的部分,更是要写出前期的人员安排、后期的发稿安排,有更多需要注意的知识点。(三)五星级别消息配发评论 ★★★★★给定材料写短评 ★★★★★新媒体/APP推广文案 ★★★★★广告文案策划★★★★★评分理由:这些考法难度值都更高,值得庆幸的是五星高难度的考法一般出现的比较少。短评是新闻评论的另一种考法,比如要求写一篇评论性的微博,在140字之内。这就要求在140字之内既点清楚事情事实,又给清楚自己的观点。新媒体文案、广告文案、电视脚本这三种考法都来源于策划写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写作业越来越日新月异,这三种考法都来源于当前新闻行业的发展,想要高分完成这些考题,不仅专业素养要过硬,更加要有互联网的思维。消息写作怎么考?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因此,真实性、时效性、简明扼要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此外,只有具备5W元素才是一则完整的消息。考试的时候,给你的材料一般很多,有很多人物的讲话和事件的背景资料,难度就在于你要从材料里找出一个有新闻价值的观点写成一篇消息。新闻消息的结构包括: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对比式、问答式、积累兴趣式、散文式等。考试时最常用的是金字塔结构。常见的题型是根据材料写消息【限定字数】、消息改写、拟标题等。(一)根据材料写完整消息这类也是常见题型,也是最基础和考验同学们新闻稿写作水平的哦~大家按照5W要素,以及上面所提到的消息结构自行选择材料内容组织成消息即可。考试经常遇到把长消息改写成短消息,受制于字数要求,因此消息主体的确定是消息改写的关键。同学们遇到改写短消息时,可以通过一下几个方法快速确定本篇消息的主体!1)材料中所占篇幅较长的内容,可作为消息主体的选择;2)根据时新性判断,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比较重要;3)背景材料可以适当删掉或者略写;4)按材料顺序安排消息改写。往年真题:根据材料“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事件”写一则700字消息。【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学硕640】根据鸿毛药酒事件写一则700字消息加标题。【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专硕334】根据双十一的相关材料,写一则500字消息,题目、消息头自拟,不要照搬材料,受众是全国不是某一地区,消息主题自选。【2019年重庆大学专硕334】(二)给定材料写部分标题、导语导语和标题的考察形式是考察消息的一种变体,但是难度上并不大,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1)消息动态性强,简洁明了,因此导语部分一定要对整个事件简单概括:2)标题部分注重不同标题的要求,尽量具体、实在。往年真题:材料:四川女医生自杀——1)300字消息改写2)从伦理角度写300字按语3)若自媒体要发布这篇文章,为它拟个标题【2019年苏州大学专硕440】根据材料“花总酒店曝光事件”写一则300字消息,包括一个报刊标题,一个新媒体标题。【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专硕334】新闻评论怎么考?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它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在具体写作上,每个部分又有不同的写法评论最重要的是立意。需要你按照材料,选个角度像高考议论文一样写就可以了。老师一般没时间看后面,前面观点鲜明就拿住分了。但是字数一定要够。观点能新颖最好,但不要刻意标新立异。(一)给定材料写评论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者主题写评论,是众多院校经常考察的题型。前者相对比较简单,即使你不是很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可以根据材料写出评论;而后者往往考察考生对于该热点事件的了解程度,若是碰上你没有关注过的事件,真的两眼一抹黑。具体评论写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哦:1)精心制作评论标题一个优秀标题是对评论内容的高度总结,同样你的中心观点也可以直接体现在标题上。写标题时应重视文章立意,观点鲜明。2)精心写好评论引论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论更是整篇评论提纲挈领的部分,它决定着你的评论内容能否吸引老师继续阅读。常见的引论写作方法有:开门见山、点明宗旨;概括事件、引出观点;摆出驳论、提出观点;引经据典、设置疑问、吸引读者。3)步步为营写好正文正文是评论展开论证,体现你思维逻辑的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归纳论证,即围绕所论述的中心问题,罗列出各个分论点,进而归纳总结总论点;证明论证,即先提出分论点,进而用论据直接证明;比较论证,即根据所提论点,通过对事物横向、纵向对比,阐释不同;递进论证,即由小到大、由浅到深、从现象到本质的阐述总论点。4)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结尾结尾是在总括全文的基础上,对读者富有启发性的部分。因此,结尾的撰写手法有:精辟概括、高昂激情、耐人寻味、寓意深刻、令人发省。往年真题:材料:国庆期间上海静安区一所学校布置学生写关于家族情况的作业,家长发微博上了热搜,许多家长表示不满,认为会引起攀比,让孩子放弃作业 ——根据材料写1000字以上的评论。【2019年山东大学专硕334】材料:美国总统就本届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发表讲话。根据材料写评论。【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专硕334】根据高铁霸座事件写一篇1000字的评论。【2019年南京大学专硕334】(二)对消息配发评论这类题型实际上考察的还是评论,因此,按照上面所讲的新闻评论要求来准备即可。不过同学们多注意字数要求,有时候长篇大论反而体现不出你的逻辑。往年真题:根据习总书记在2017年12月30日对俄罗斯的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这一材料,写一则300字消息和600字评论。【2019年暨南大学学硕809】材料:乌镇互联网大会,根据材料写消息、评论、报道策划。【2019年湖南大学专硕334】(三)短评短评的特点是小而悍、短而精。在针对具体事件写出一则短评时,需要从四方面注意:1)论点要鲜明、有力,在句首或者文末、文中,尽可能的鲜明提出个人观点;2)说服力要强,因为不能运用大量篇幅、列举大量事例来证明观点,因此短评要准确、真实反映论点,最好是举出典型、客观事例增强说服力;3)语言要精练,表述准确;4)脉络清晰,在较短的文字中,体现出论点、论据,同时要概括、阐述事件。往年真题:根据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写一则短评。【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学硕专业二】新闻策划怎么考?策划考察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具体包括报道策划、融媒体策划、电视直播策划、APP策划、广告/公益广告策划、节目策划、公关活动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等。不同的学校考察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以防万一,同学们还是要多做准备,熟悉并记住不同的策划框架结构。其中最常考的是报道策划。考试时给你一个新闻素材,然后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这个新闻素材变成你所呈现的新闻报道。说的再通俗点,新闻策划就是让你真正去进行一个新闻采访前你在心里的设想,具体应该怎么做,把这种具体的想法呈现在卷面上。在卷面上你需要写明的是你需要采访的人物,采访人物时要问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问这些问题。你需要去的采访地点和相关部门以及为何要去这些地方采访。写明你打算写成的稿件模式,比如想写成消息还是评论,大约放在报纸的那些版面并且叙述自己这么做的理由。再复杂一些,你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整个报道行程,比如持续多长时间,需要那些器材和人力,怎么去分配一些任务等等。总之,不同于消息的简洁,策划的原则就是多多益善,动用的对新闻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想象力和常识,写出比较有实际操作型的一个采访方案,不要过于天马行空,但也不用追求一个固定的格式,觉得可以加进去的想法和内容都可以用文字呈现,不用担心是不是显得过于凌乱,只要把话说清楚就可以了。(一)采访提纲很多同学简单的认为采访提纲只是罗列问题,实际上采访提纲的撰写侧面展示出你对于该事件、人物的了解,十分考验记者的水平与能力。抛开采访提纲的基本结构不讲,学姐想着重告诉同学们采访提纲的问题该从哪些角度入手:1)考虑该事件的新闻价值;2)该事件对公众利益造成了哪些影响;3)多问事实,少问观点;4)不同的采访对象设置问题或者问法也要不同;5)开放式与闭合式提问相结合。往年真题:根据滴滴顺风车事件列出采访提纲,至少10个问题。【2019年南京大学专硕334】根据脸书数据泄露的材料,你作为一家科技媒体的记者,写一份采访提纲。【2019年安徽大学学硕814】(二)报道策划报道策划是实务操作中相比较而言容易得分的部分,在练习前期,同学们可以根据基本框架填充内容,但是到了后期更需要融会贯通,不同的题目写出不一样的内容哦~大概框架如下:1)标题2)总论3)报道的范围与重点4)报道的规模、进程与媒介形态运用5)发稿计划6)设计报道结构与报道方式7)报道力量配置与报道运行机制往年真题:为雄安新区进行融媒体策划。【2019年清华大学学硕618】你作为一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从业者,请根据老年人健康问题,写一份多媒体报道策划。【2019年南京大学专硕440】.以“坚持文化自信”为内容主题,进行公益广告策划。【2019年暨南大学专硕334】(三)新媒体策划近几年更多的学校倾向于考察新媒体或者APP设计的策划。前者注重运营,后者注重产品,因此同学们根据不同的侧重点,在框架模板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高分哦,当然前提是把模板背熟!往年真题:根据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以某新闻app为角度进行策划。【2019年天津师范大学专硕334】以郑州大学学生微传播对象,策划一个微信公众号,至少从运营内容和运营方式两个方面来论述。【2019年郑州大学专硕334】看了这么多实务介绍,小伙伴心里是不是有底了呢?其实实务操作题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多看、多模仿、多练、多改,当然最好是有木铎的学长学姐为你批改啦~所以,同学们抓住暑假开始练习实务操作吧!编辑 | 墨墨 Vickie策划 | Duty学长主编 | 安安学姐「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量智

武大学姐2019传播学学硕高分考研经验: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在2020级小朋友为梦想启航、奋力前行的途中,已经收到拟录取喜讯的学长学姐们的成果经验和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助力。因此,【木铎团队】也将邀请木铎家各位已录取的2019学长学姐,为2020考研的小师弟小师妹们,送上最新鲜最宝贵的高分复习经验。今天分享的是,2019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传播学已录取(初试372分)的樱花学姐的高分经验。她认为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只要学会方法,就能更加高效的学习。所有她专门分享了自己对于武大学硕专业课的学习经验。作者 | 樱花学姐成绩 | 2019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传播学已录取(初试372分)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加油吧少年!—2019武汉大学传播学硕考研经验看过很多经验贴,也听说过很多经验,其实真实的过程还是一个人的经历。最终被录取意味着这一年来的播种最终到了见证收成的季节。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学姐报考的是武汉大学新传学硕,传播学专业。初试分数372,各科目分别是70、64、126、112,本次主要是专业课的经验交流。Part 1 关于初试(一)前期准备学硕初试科目主要是617和809,参考书目不再详细介绍,相信大家都能搜到。还有其他资料的准备,学姐在前期准备了两套资料,其中一套是木铎的,617和新闻专题确实在后期会省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仍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时间规划这个因人而异,学姐就说说自己的情况吧:暑假前,把所有参考书看过一遍(看的时候不是只看,否则是进不了脑子的,手写简略笔记),大学语文的笔记整理好(后期直接可以背的那种)暑假时传播学教程已背过一遍,嗯,是背过,过(能复述出来)暑假之后,传播学教程没有松懈,大学语文提上日程,每天背诵一点。然后是对新闻学专题的整理,把相关参考书以及论文都补充到木铎的专题上。到考前,大语和传播学教程已背过2+遍……(+的意思是每次背下篇的时候都把之前的再来一遍),新闻学专题后期有时间的也可以多背几遍。(三)具体复习617《大学语文》占100分,法律和经济加起来是50分。由于法律和经济出题不固定,不好预测,所以以大语的全面准备为重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要全部背过,其次是作者、写作背景,文学知识等作为补充,学姐对大语是比较用心的,整理了目录、考过的题、未考的题,做了一份表格,还有考前背诵版本小册。法律和经济除了资料上整理好的知识,还有自己网上整理的经济学之类的重点,在后期突击背诵。809分为传播学和新闻学,其实知识是通用的~传播学以传播学教程和批判视野(石老师的这本书可以直接背笔记)为主,新闻学建议做一份专题,如果想省力可以买一份资料,自己再随时补充,老师的论文在后期因为背诵占用时间,所以暑假后可以开始有意识的看了。另外,考试是自己写题号,所以答题结构和字的大小尽量安排好看一点~Part 2 关于复试(一)复试流程今年学硕是在3月21和3月22两天复试,比去年提前了十天左右。第一天:上午报道、体检、政审,下午笔试。第二天:按照抽签顺序依次面试,下午4-6点英语口语。提示:在复试日期出来之后要赶快订房子,出行车票等,服装、简历、材料之类的需要的话也提前准备好。今年政审表是在复试名单出来后需要下载手写,复试时提交。复试费也是提前网上缴费,体检费需要现金。所以要多关注官网通知。(二)复试内容面试是重中之重,大家要足够重视。有五位面试老师,时间在15分钟左右。简历挖坑在之前的帖子中都已经强调过多次,今年老师确实会围绕简历问一些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改变了形式,增加了抽题环节。抽题是在进去之后,自我介绍完毕后,由助理学姐念出来,之后作答。也就是事先是不知道题目的。所以,还是挺考验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水平的。但是也不用太担心,题目的难度基本不大,如果实在遇到难题,可以询问老师是否能有一分钟思考的时间,老师一般也是允许的。总的下来,大概问了六个左右问题,其中涉及许多专业课知识。笔试试题分方向。学姐今年的笔试有三道题目,都是论述题。分数不是很高,大家也可以吸取我的教训,在之前好好准备,看书,看热点,看论文吧。英语口语基本上五个人一个小组,在前一组面试的时候下一组就在老师旁边准备,这时候是不能带手机的。题目是抽签决定,先每个人自我介绍,之后就围绕主题讨论。小组成员还是建议多多讨论,气氛热烈一些,千万不要冷场。之后老师会随机再问一两个问题。最后小组成员的分数是差不多的。另外,复试虽然只有两天,但是一边跑来跑去,一边还要进行紧张的工作,还是挺累的。所以,希望大家第一 注意健康,第二 保持自信,第三 祝愿大家来年三月都能如愿!樱花学姐说:学姐认为,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付出辛勤的小伙伴们最终都会收获累累硕果,所以加油吧!更多木铎家学长学姐新鲜高分考研经验:【状元锦囊】最新!初试412分拿下华科,8000字血泪经验帖助你上岸!【状元锦囊】最新!一战三跨考上复旦,新晋学姐384分经验带你上岸!【状元锦囊】交大文管考研424分超神经验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负自己未来可期【状元锦囊】交大文管考研412分经验 | “四非”出身不是问题,实力才是王道!【状元锦囊】交大文管考研393分经验 | 努力才能让幸运更幸运!【状元锦囊】边工作边复习还跨考,2019上海交大MJC第一名经验贴在此【状元锦囊】二本考上武大MJC!既然选择了,就一定坚持到底!【状元锦囊】最新!初试388分,万字经验贴告诉你如何用4个月考上南大MJC!【状元锦囊】边实习边考研上岸武大学硕!但学姐说要“以我为戒”……【状元锦囊】交大文管考研421分超神经验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总会有一片星光璀璨【状元锦囊】为梦而战成功上岸武大传播学学硕!考研是一场效率战!【状元锦囊】二战边工作边考研圆梦武大MJC!学姐说千万别走她走过的弯路!【状元锦囊】二本双非圆梦华南师大,最强复习历程剖析 / 最全专业课经验分享在此!【状元锦囊】华中师范大学学长独家总结文史哲复习秘笈!编辑 | 樱花学姐策划 | ty学长主编 | 安安学姐把你交给木铎,让学霸带你飞!

净土

2020四川大学新传考研你必须要知道3件事

如今,网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川大书单,都是有误导性的。因为他们根本搞不清楚川大的考试情况,错把旧信息当权威。要知道,考研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信息战,因此掌握到最新、准确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新德益蝶姐就为大家分享一波四川大学新传考研的信息,包括:专业情况、历年分数和参考书单。1、专业情况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要分为两支,简称:中文、新闻。新闻口这边有9个硕士专业,分别是:■ 专硕新闻与传播:2011年开始招生出版:2011年开始招生■ 学硕新闻学:1989年在文艺学专业下设新闻研究方向,1993年独立招生传播学:2000年开始招生,2015的研究方向大改广播电视学: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新闻学的广电方向广告与媒介经济: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广告方向编辑出版学: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编出方向网络与新媒体:2015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网传方向符号学:2016年新增,以往属于传播学的符号方向为什么我要先说一下专业情况?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2015年川大专业调整的事。那也是第一次出现了学硕大分值按专业做题的情况,史论卷和业务卷都是75分通做+75分按专业做。之后有人说川大学硕难,就是跟新增这么多专业有关。从2015年到2019年,几乎每年学硕的卷子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我说编辑出版学曾经出过专业英语题,你可能都不信。虽然不是每年都一样,但基本规律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做一样的题。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做一样的题。偶尔,编辑出版学、符号学另有几个题是本专业考生单独做。而专硕这边,新传专硕最大的变化,也是卷子。偶尔有名词解释,偶尔有评论题,偶尔有研究方法……而出版硕士,因为复习范围与考试特点完全不同,所以下文都不再涉及。我这么一说,你可能已经晕了。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是:各知识板块全部复习到位。谁也不敢保证下一年的卷子会怎么分配题目,而这也是考川大最痛苦的原因。2、历年分数在许多的新传考研群里面,都会遇到考川大的人。有人说她难考,也有人说她简单。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得区别分析。■ 专硕(新闻与传播)除了2016年总分要求345看上去略低,专硕这9年的复试要求都在涨。回望2011年的325分,2019年的379分可以说是高得可怕。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报考人数越来越多,优秀的考生越来越多。■ 学硕而学硕这边,从2个专业变为6个,再变成如今的7个,分数线整体走势是下降的。除了2016年飚到380分。是的,2016年的川大新传,学硕极高、专硕极低。有不少待考的同学也在问:这一年发生了什么?!其实这一年没什么特别的。新德益会员拿了每个专业的第一名,并包揽了传播学、广告与媒介经济、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符号学的全部录取名额。所以,我想说的是,分数线要纵向对比历年情况,专硕你就看专硕的,学硕就看学硕的。没有必要横向对比其他专业。因为试卷不同、题量不同、阅卷要求也有差异。■ 复习有侧重而无明显规律前面已经简单说了学硕的试卷答题要求,现在来看看学硕、专硕的复习侧重。下面是2019年的真题考点分布:学硕的重心依次是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热点、传播理论、符号学、出版、广告、研究方法、新闻理论、新闻采写、广电。没有考到新闻摄影,中外新史也只有一个XNCR的名词解释。专硕则有明显的新闻业务题。但是,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川大的套路,那就真的太轻视她啦!就像被许多人都忽视的中外新史,在2019年的复试笔试题里,考到了《点石斋画报》、《遐迩贯珍》、邹韬奋、三社四边协定。惊喜不惊喜?3、参考书单上一次川大文新学院在官网公布参考书单,已经是2014年的事了。你也知道,2015年就来了一场专业大调整。今年是2020级考生上战场,还能用2014版的书单吗?当然不能。如果你看到的书单里有“复试书目”、张小元老师的《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吴建老师的《新闻传播技术基础》,这就是不实用的旧书单。随便说几点变化:中外新史占比回升,符号学的考点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从专硕的卷子上逐渐转移到学硕的卷子上去…… 这些都与川大新传的学科发展、人事变动、培养方案有关。而不仅仅是一份书单说得清的。如果要用三两句话简要总结川大的考情,那就是:专硕考得基础,偏重新闻业务;学硕考得灵活复杂,什么都要复习。然而,专硕报考人数比学硕多得多。所以,在不考虑竞争激烈程度的前提下,学硕的复习难度略高于专硕。

逗而多责

这4种传播学现象必考!高分答案学界大佬早就给了!

转眼间,2020 年已经过半了。不少同学也在认认真真的准备考研。不过,看基础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大牛们这半年都在研究啥。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爱传播翻阅了《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界》等期刊,帮你们把重点画出来了!看了这篇文章,论述题一定比别人高不少分。以 4 大关键词为点,帮大家整理了这些加分的表述。疫情1后疫情时代:传播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写和重构了包括传播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所谓“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就是指这种状况。就传播领域而言,至少发生了这样几个非常重要的改变:1.传统主流媒介之于社会认知、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定盘星”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解构 。在大众传播时代,即前互联网时代,传统主 流媒介是构造人们心中的“社会图景”,形成社会焦点、设置社会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至关重要的传播力量。换言之,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看到什么、关心什么以及持有什么观点去看 去想去判断。在那种条件下,说传统主流媒介是 社会认知和社会舆论的“定盘星”“压舱石”并不为过。总的看,这场疫情极大地加速了传统主流媒介退场的历史进程。有调查数据可以表明,不仅仅是纸媒,广播在这场疫情中的影响力也极度地被压缩(当然公共应急广播的作用依然重要);而电视,虽然依然占据着一定的传播市场份额,但它主要是人们利用“大屏幕”进行娱乐休闲的工具,而在新闻资讯类的信息传播中,它的作用实际上在明显下降。这样,客观上就导致了传统主流媒介作为社会认知和社会舆论“压舱石”“定盘星”作用的失能与缺位。换言之,通过社交渠道传播的信息总量虽然很大,但在信息结构上常常是有很大局限和偏颇的。另外一个大类的传播平台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型内容推送平台。在这类平台上,虽然也有很多传统主流 媒介所生产的内容,但平台上的算法是依据对于用户需求和兴趣洞察的个性化定制,同样存在着内容结构上的极大局限和偏颇。尽管这两类传播平台通过“推荐”“热门榜单”等方式对用户信息 结构的偏态试图加以矫正和补充,但事实上,人们看与不看,由于缺少行之有效的基于“关系”机制的作用方式,其真正的效用目前还是相当有限的。2.泛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使得众说纷纭成为一种现象,在管制压力之下,容易形成退回小群、强化圈层的社会效应,彼此隔绝、各说各话成为一种舆论场上的现实,一旦遭遇互有交集的社会话题,就会产生非理性的“贴标签”甚至 骂战等网络极化现象。3.互联网通过对各种要素的连接和再连 接来形成功能和价值,其作用机制的本质是关系 赋能与关系赋权。激活、聚拢和推动这种关系资 源整合的力量,是我们以往并不熟悉的非逻辑非 理性的关系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力量。但是,目前 主流话语的内容表达中非常缺少对于“关系-情 感”表达元素的有效利用,这是当下主流话语无法 “入脑入心”,进而起到导向作用的症结所在。2后疫情时代治理范式:1.专业媒介和专业传播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发生重大转移:直接的内容生产已经不再是其 实现专业价值和工作重心之所在。2.复杂性范式应该成为未来传播和舆情 治理的基本范式:民主协商模式与自组织理论的启发。具体地说,未来社会传播和舆情治理的重点 不在于进一步加大管控的力度,缩小人们表达的言论尺度,反而应该适当放松这种管控力度,让人们多元的声音有一定表达的自由度,在这种自由度下实现自组织式的协同整合。研究表明,随着管控力度的加大,人们会进一步向后退回到自 己的小圈子中,而这种一个个彼此隔绝、互不交流的小圈子,只会助长社会偏见、社会不宽容的 产生,加大社会冲突的风险。只有适度扩大话语表达的多样性空间,才能让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能够发生公开的表达和彼此的碰撞。这样,一方面人们可以在彼此的交流中意识到“世界大不 同”,从而增强人们接纳、至少宽容不同意见的社会心态;同时,也有助于“基模”力量的有效发挥,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关键性的有的放矢推动 社会舆论的“涌现。3.抓大放小:创新社会传播和舆情治理的顶层设计,以便于管理者集中精力抓重点,也有助于扩大实践者探索创新的自由度及社会的容错空间。3新冠疫情专家话语研究在话语研究学者范·迪克(Van Dijk)看来, 要考察话语修辞过程,需要放在修辞框架中来进 行。修辞框架通过事实、认知和引述来实现一个 双层结构,表层是话语组织框架,而底层则是劝服手段。甘姆森(W. Gamson)认为可以对话语修辞框架进行回溯性分析,提出了“诠释包裹” (interpretive package)中的框架装置,并分为标签、隐喻、例子、描述等元素。兼顾范·迪克和甘姆森的理论模型,结合新冠疫情媒体报道中专家话语表达修辞实践,总结出四个主要框架,即概念修辞框架、隐喻修辞框架、故事修辞框架和描述修辞框架,来考察以专家为代表的科学话语是如何介入到公共修辞(public rhetorics)中,并通过科学生产与媒体生产的双重机制最终达到社会劝服效果的。1.概念修辞框架:建构大众化知识单元在康德看来,科学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的感 觉材料和知性范畴的结合,作为对复杂现象和关系的一种创新性工作。因此,对于专家所代表的知识群体来说,概念是构筑知识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概念性框架中 的修辞结合实践中,专家话语的主要功能是为公众构筑起新冠病毒流行病学与防治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当公众面对新冠疫情的到来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时,专家话语制造和传播了相关概念来厘定这些风险对象,使得风险对象成为可被公众认知的大众化知识单元。例如,从专家话语介入新冠疫情的概念厘定以来,通过输出“疑似病 例”“确诊病例”“致死病例”三个概念来具象化 新冠疫情的社会风险感知,通过三位一体的数据 来引发整个社会的日常抗疫参与行为。而这三个科学话语领域中具备关联效应的语词的公共化生产就是一种典型的概念修辞框架。而更多来自流行病学的概念诸如“居家隔离”“自限性”“聚集性案例”“复阳”“接触性感染”“粪口传播”“清零”等也通过专家话语的概念修辞介入日常公共生活。2.隐喻修辞框架:喻体资源的有限借用隐喻被认为是语言的一种最本质特征,也是最为常见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符号学家赵毅衡 的观点,当符号从理据性进入无理据的规约性, 再用符号文本进行新的有理据的描写,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延伸下去,构成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观点。因此,当专家从科学手段观照这个世界,其秉持的是理性精神,而介入媒体的公共表达后, 其观点往往伴随一定的隐喻修辞过程。 在新冠疫情的媒体报道中,最为突出的隐喻修辞是“疫情-战争”框架。专家话语中使用它的 原因之一可能是来自媒体的推动和引导,其次在公共空间里将科学研究对象的危害和不确定 性隐喻为“敌人”可以增加专家话语本身的正当 性。例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说“病毒 没有了‘援兵’,我们强大了,它(病毒)就等着被 ‘围歼’吧”,“围歼”既有通过药品和免疫制剂 杀灭病毒的隐喻指涉,又有对科学共同体的群体 指涉。3.故事修辞框架:追求可述性的平衡故事来源于情节(plot)。故事修辞框架并非能和事件呈现划等号,如果说事件是一个客观性过程的话,那么故事则是被讲述者“卷入的经验”,在修辞中某些事件被挑选了出来,并被按照某种方式来进行叙述。国家卫建委第三批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对财新网讲述“武汉封城”这一决策,采取了故事修辞框架。在描述话语中,他和同是专家组成员的钟南山、李兰娟、曾光和高福等乘车在武汉 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考察和回溯,他们在没有下车的情况下进行了细致的现场观察和工作。在这个故事中,四个专家一边在媒体上对公众发出强烈的预警,同时在疫情最关键的时候冒着极大 风险进入华南海鲜市场考察则是被标出的行为, 凸显了科学决策背后的艰辛和严谨。4.描述修辞框架:坚守科学理性的表达科学语言是高度抽象的语言,尽管其中也有日常和公共语言的部分,但是这些终究要服从逻辑严密的论z述。例如,对于“物体在空中会重重 落到地面”这一句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表述则 是“物体在忽略空气摩擦力的情况下会以重力加 速度向下运动直至撞击地面”。因此,科学是从客 观世界抽象出的一般性客观规律,科学语言修辞则主要是一种抽象话语,包括概念、命题、理论、 数据等,这些语言又将科学演绎引致更高度的抽象层面。新闻真实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具体真实是指针对单一的、具体的新闻事实报道而形成的新闻真实,显然,具体真实概念是明晰的,是好理解的。整体真实是指针对一定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形成的真实,它要求新闻报 道要把目标报道领域的宏观情况或整体情况反映出来,至少要把目标报道领域的主流或主导情况呈现出来,并且认为只有把 目标报道领域的宏观情况、主导情况反映呈现出来,新闻才算是把目标报道领域的本质反映呈现出来了,新闻真实因而才算是达到了整体真实、 本质真实。整体真实的具体要求作为一种新闻真实观,整体真实观念要求全面报道目标报道领域的新闻事实;作为一种新闻 报道观念,报道方法,整体真实观念要求完整报道具体新闻事实。揭示这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进一步理解新闻真实的关键。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整体真实观念的具体要求,并且能够贯彻落实到新闻报道实践中,整体真实作为新闻真实观 念、作为一种真实类型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宏观层面: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新闻真实观念要求 处理好不同性质新闻事实间的报道关系。仅就 一定的目标报道领域来说,其中会发生各种各样 的新闻事实;其次,新闻的整体真实观念要求处理好新闻 价值大小不同的新闻事实之间的报道关系;再次,整体新闻真实观念,要求传播主体要 处理好目标报道领域范围内不同具体小领域新 闻事实之间的报道关系;最后,整体真实观念,还特别要求要处理好 不同情境中不同新闻事实之间的报道关系。微观真实:微观上的新闻整体真实,是针对具体新闻的 具体真实而言的,即具体真实也要实现自身的整 体真实。具体真实针对的是具体新闻事实,某一具体新闻事实也有自身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微 观上的新闻整体真实,就是要求具体真实不能停 留在新闻事实的部分事实真实上,而是要反映具 体新闻事实的整体真实面貌,以免导致受众对具 体新闻事实的片面理解。如何达到整体真实?第一,坚守新闻整体真实观,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全面、客观、公正的态度与方法,及时、 公开、透明地反映报道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 不 同 类 型 的 新 闻 事 实,报 道 具 体 事 实 的 整 体 面 貌;第二,所有参与一定目标报道领域的新闻媒体,在做好自主报道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不同媒 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使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以 至全部事实的真实图景尽可能得到新闻认识方 式上的完整呈现;第三,要特别注意,对于比较复杂的新闻事实,不仅要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媒介方式、符号方 式、文本方式展开报道,还要形成过程性的、协作 性的报道机制,以系列、追踪、进行式的报道方式, 呈现具体事实的整体真实面目。还需要说明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特别宏观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在认识论意义上依然是 有限度的真实。新闻的整体真实,是新闻范围内 的真实,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真实,而不是关于一 般事实的真实,因而,它是相对目标报道领域全 部事实的部分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片面 真实”。要通过新闻整体真实把握整体目标报道领域的全部社会真实,是不大可能的。作为新闻 受众的所有社会主体,必须理解新闻真实的特殊 性。人们需要明白,新闻认识有新闻认识的特点和规律,它不能代替其他认识,也不应该承担其 他认识的任务,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发挥新 闻的功能、新闻的价值。社会记忆——以江歌案为例美国学者迈克尔·舒德森 (Michael Schudson) 指出,在 19 世纪 90 年代, 新闻与传播研究 出现了两种模式: “信息”模式和 “故事”模式。爬梳江歌案报道可发现,第一阶段报道采取典型的信息模式,第二阶段新闻则采取典型的故事模式,且是中国典型的恩将仇报这一集体记忆故事模式。1.信息模式的 “江歌案”: 未触及社会记忆的刑事案件2016 年 11 月 3 日江歌遇害后,国内最早进行报道的是 11 月 3 日澎湃新闻报道。之后,江歌母亲于 11 月 4 日凌晨发布微博。国内专业媒体报道详见下表:细读新闻标题和正文可知,这一阶段报道主要是交代事件的 5W + 1H,即女留 学生的身份、被害事件过程、凶手身份等。 根据大多数留学生遇害事件的报道先例、新闻价值和报道规律,如中国女留学 生李淑仪被害、中国留学生袁晓鹏被害等等,江歌案如果仅作为刑事案件报道,在上述报道之后会在 2017 年 12 月 11 - 15 日开庭审理和 20 日宣判会被再次报道,其他 时间很难再引起媒体和公众关注。显然,信息模式的江歌案新闻,虽然引起了舆论关注,但却只停留在注意的表 层,并未进入人们认知深层和记忆深处,因为它缺乏勾连人们情感的因素,缺乏舆 论兴奋点、群情激奋点。但 《北京青年报》的 《室友首度透露女留学生遇害案细 节》报道指出,江歌母亲在 11 月 5 日发布微博,怀疑凶手为刘鑫的前男友。这条微 博引发了网友对刘鑫的质疑和指责: “当时刘鑫为什么不出门” “江歌是为刘鑫 死的。报道中的这一细节表明,媒体和网友已意识到其中的恩怨,也彰显了 “江歌案”舆论兴奋点之所在。这说明,网友和媒体已有将“江歌案”定为 “恩怨故 事”之倾向。事实上江歌在 2017 年多次成为舆论焦点,便建立在讲述中国历史上的永恒故事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基础上,而不是刑事案件的关键信息上。2. 故事模式的江歌案: 社会记忆之 “恩将仇报”与舆论之兴奋点 在讲究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中国文化,感恩报恩故事从古至今随处可见, 2018 年人民日报公众号在 《道德沦丧是当前经济滑坡的根本原因》 一文中甚至将 “不懂感恩”看作经济滑坡的原因。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沉淀在中华 民族的集体记忆中,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特征之一。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会激发人们义愤填膺的强烈情感。江歌被害事件由普通杀人案件转变为恩将仇报的故事,虽有网友评论打前阵, 但发挥重要影响的,当属江歌母亲 2017 年 5 月 21 日 00: 16 分发布的微博长文 《泣血的呐喊: 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在此文中,江歌母亲陈述了江歌对 刘鑫的种种恩情,也悉数了刘鑫及其家人的种种负义、仇报行为。此文第一次直接 将刘鑫及其家人的行为界定为 “恩将仇报”: “如今对待救命恩人不但不感恩对待我 (反而) 如同仇人一样。”尽管这一微博长文存在时间短暂,但不到一天时间却有 56040 次转发,有 26990 次评论,有 32451 次点赞。这足以说明将江歌案界定为恩将 仇报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共鸣,唤起了人们情感上的兴奋。3.社会记忆: 形塑新闻框架和舆论兴奋点具体来说,社会记忆对新闻报道和舆论兴奋点的形塑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记忆不同导致人们关注的事件不同。不过,这种事件或在很大程度 上违背社会记忆,或符合社会记忆之典范,如 2011 年前后分别在美国和中国掀起舆 论大波的 “虎妈”“狼爸”。在美国,“虎妈”引爆舆论,在于 “虎妈”的中国式高 压方式培养孩子的模式与美国快乐轻松的教育方式这一社会记忆迥然相异。在中国, “狼爸”引爆舆论,原因是 “狼爸”的方式符合中国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 徒”等社会记忆。其次,即便关注事件相同,但社会记忆不同,会导致关注面向不同。如据笔者对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对中国排球在 1981 年 1 月 1 日 到 2017 年 1 月 1 日期间的 603 篇和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华尔 街日报》对美国篮球在 1992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 月 1 日期间的 264 篇报道的文本 分析发现,同样面对体育竞赛胜利与失利,中国新闻框架分别是天道酬勤、居安思 危与东山再起、卧薪尝胆。显然这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与谚语,完全展现了 中国的社会记忆。而美国报道框架则为救赎 (胜利时,救赎他者; 失利时,救赎自 己),救赎框架显然反映了基督教耶稣救赎人类这一社会记忆。第三,社会记忆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相同事件的诠释框架迥然相异,如老人饿 死家中,中国媒体报道框架是子女不孝导致老人饿死,如 《京华时报》报道 “2009 年 4 月 9 日北京通州区一位八旬的柴老太活活饿死家中”: “他们都是不孝子,怎么 能把老人活活饿死!”而美国媒体报道框架则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导致老人饿死, 如 《纽约时报》报道 2007 年 10 月 “日本北九州市一名近七旬男子活活饿死家中”: “这本 ‘死亡日记'在日本国内掀起巨澜,也把日本福利制度的一些具体弊端推至聚 光灯下。”第四:释框架蕴含了相应的情感倾向 (故此记忆又被称为 “暖记忆”),社会 记忆的不同往往意味着对类似事件具有不同的情感取向,如 2018 年 D&G 公司推出 的 《起筷吃饭》广告片 “引起了中国 15 亿人的生气”,原因在于众多网友把台词 “如何用这种小棍子形状的餐具,来吃意大利伟大的传统玛格丽特披萨”看作是冒 犯、歧视中国文化。而苹果电脑广告 《巨人与侏儒》,2. 26 米的姚明和美国 0. 81 米 的侏儒弗恩·特罗伊尔对比,1. 45 米的身高差距,却未让美国人认为此广告冒犯和 歧视美国。如果 《巨人与侏儒》广告把巨人换成美国人,把侏儒换成中国人,则有 可能会引起全球华人的哗然与抵制; 如果这一广告由美国人拍摄,会被认为歧视中 国; 如果由中国人拍摄,则会被认为崇洋媚外,导演会被网友骂作 “美狗”。中国人 自尊心如此之强源自两种集体记忆: 一是 “爱国”名言名人的传承,如 “苟利国 家,不求富贵”“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二是晚清中国的 积贫积弱招致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辱骂 (如东亚病夫) 与侵略的记忆。社会记忆形塑新闻故事与舆论兴奋点,虽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省力原则,即思维的经济性原则,有助于社会动员,形成舆论合力,强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甚至国家等共同体认同,但却为人们建造了限制视野的 “文化茧房”,即文化及其提供 的集体记忆所形塑的认知世界的框架与情绪兴奋点,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真相的探求,不利于事件真相的揭露与接受,导致 “信念真实控制史实”的不良后果。信息茧房与算法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桑斯坦教授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一个 比喻,之后又在其系列论著中进行了阐述和拓展。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信息茧 房”的内涵是:我们(信息传播中用户)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使自己感到安慰和愉 悦的传播世界,如同置身于蚕茧般作茧自缚(桑斯坦,2008)。桑斯坦认为麻省理工学 院的媒介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我的日报”(the Daily Me)就是“信息茧房”效应的预言:这是一份完全个人化的报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我们 喜欢的主题和看法(桑斯坦,2008)。互联网用户在海量信息中以个人喜好选择性地接 触感兴趣的信息,排斥与筛出所有不喜欢的东西,选择最适合自己品位的内容,长此以 往形成“信息茧房”。“我的日报”将有“我们的日报”(the Daily Us)之虞。信息 制造者近用了许多信息,其中一些非常接近于我们自己,虽然没有人跟自己完全一样, 但是协同过滤运作得非常良好,甚至形成了“茧房”。具有相似想法的人每一天都把自 己归入自己设计的“回音室”(echo chambers),制造偏激的错误、过度的自信和没 道理的极端主义。这里强调了前人研究中所认为的:人们通常吸收新信息以确认他们 对世界的看法,这种现象被称为“证实偏见”(biased assimilation,assimilative biases)(Lord,1979)。算法为何形成信息茧房计算机的交互性技术催生了“我的日报”。20世纪70年代尼葛洛庞帝把交互理念 用在媒体等领域,提出了一个术语“我的日报”,用于描述根据个人口味订制的虚拟日报(尼葛洛庞帝,1996:290)。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的新生导引研讨 课发起的一个订制在线报纸新闻服务实验项目FishWrap,成为最早的订制化新闻服务 (customized news service)(陈昌凤、宋云天,2019)。桑斯坦等认为,“我的日报”带来了“信息茧房”效应,产生了只局限在与自己相同意见的“回音室”。信息过 滤机制让我们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只听到自己认同的观点,只跟观念相同的人交 3 朋友,那些观点不断重复之后不断加深,最终变成一个只能听到自己声音的“密室”, 即信息的回音室。算法是否形成信息茧房?1.“信息茧房”: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信息茧房”是一个比喻,主要是建立在技术,尤其是算法推荐技术,降低政治 信息多元化的忧虑之中。目前,能够实证“信息茧房”存在的研究尚属罕见,只有少量 研究非正面地呈现了一些现象而不是规律、是实验而不是现实研究、是过程而不是效果研究。2.信息聚合的意义。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提出了信息个人化的可能性,人们可以建立自己的文件 夹,里面包含他们接受的信息,排除他们反对的信息。由此带来信息极化,志同道合的 人们会建成氛围舒适宜人的虚拟的共同体。他后来在接受访谈时进一步阐释说:这个结 果不是好的信息聚合,而是坏的极化(Sunstenin,2019)。信息聚合相当于信息和观点的一类市场,它为个体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提供了一个 条件,同时经过众人协同过滤之后的信息,也创造了更积极的价值。有学者认为:Web2.0技术实际上会成为批判回音室效应的技术结构和心理基础,因 为它不仅提供了与志同道合的人讨论问题的机会,而且同时也增加了与那些持不同观点 的人讨论问题的可能性(Brundidge,2010)。Web2.0让所有的用户有了个人化、互动化、分享化的机会,信息聚合平台可以集众人所能生产、分发、审核、修订信息。加上 大数据技术的贡献,能够使得群体统计性答案具体代表全体人口的能力。因此,Web2.0 技术下很难形成“信息茧房”和回音室。3.积极自主的用户是否存在?“信息茧房”又一次回归到经典研究的话题:受众的特性。西方传播学特别是美 国经验学派在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到“强大效果论”再到“适度效 果论”,都鲜明地突出了受众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能动的特性。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流算法,也成为受众研究的入口。有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社交 媒体上浏览新闻的方式是基于“普遍的怀疑主义”,用户经常无法准确理解他们收到的 信息是如何被过滤的,但也不会不加批判地接受它。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消费呈现 怀疑主义和日常实用主义结合的悖论(Fletcher,2019)。也就是说,用户并非“魔弹 论”下应枪声倒地的被动受众,而是带有批判性、自主认知能力的受众。著名融合文化研究者亨利·詹金斯提出了“积极受众”和“参与式文化”等理论, 对新技术环境下的媒介和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总是能够找到证据说明,即使 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仍然存在着积极、主动的受众,他们仍在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能够以批判性的姿态与外部世界相连。桑斯坦近年倡导信息的“偶遇”:“如果你遇到一些你并没有特别选择的想法和主题,那真是太好了,这能改变你的一天,甚至你的生活。偶然性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扩展了你的视野。”他提出了一种“偶然发现架构”(architecture of serendipity),以解决信息片面化、信息极化问题。他提 出美国需要恢复网上的“偶然性”,是恢复数字时代健康民主的必要条件。他认为偶然 性可以通过平台来推广,目前已经有技术在致力于此(Pazzanese,2017)。这个有点近似于上述学者以推荐系统无缝整合用户在推荐新闻项目时的长期和短期阅读偏好,使 用随机浏览模型从“用户—项目”关联图中选择新闻项目,以增加推荐新闻列表的多样 性(Li,2014)。这倒恰恰说明算法是可以加强多样性的。而桑斯坦这个带着自然主义 色彩的“偶然性”解决方案,在现今信息超载的条件下,堪称悖逆潮流、悖逆以人为本的一种随想。真正要解决“信息茧房”之忧,不如回到提出的原点,将实验条件下的单一信息环境还原到人们的真实环境的场景中,反省“信息茧房”这个虽有衍生空间和警示价值。参考文献:[1]曾庆香,李秀莉,吴晓虹.永恒故事:社会记忆对新闻框架和舆论爆点的形塑——以“江歌案”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27(01):21-37+126.[2]蒋晓丽, 叶茂. 从介入到共生:新冠疫情媒体报道中专家话语的表达修辞[J]. 新闻界.[3]喻国明.重拾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构建与关键[J].新闻界,2020(05):13-18+43.[4]陈昌凤,仇筠茜.“信息茧房”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J].新闻大学,2020(01):1-14+124.主编:羽生生编辑:蚂蚁爱传播专注新传考研辅导多年,想得到更多新传前沿热点及干货分享,可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