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4所自主划线院校2020金融专硕考研复试基本分数线汇总量智

34所自主划线院校2020金融专硕考研复试基本分数线汇总

截至发稿时,已有31所自主划线院校公布了2020年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复试分数线)。已发布的院校名称: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34所自主划线院校2020金融专硕考研复试考生注意:根据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并印发通知,就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进行部署,复试启动时间原则上不早于4月30日,各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复试办法。

不其

10名金融人才入选“重庆英才计划”,来看背后的故事和释放的信号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离不开金融人才的积聚。1月6日,记者从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获悉,10名金融英才首批入选2020年“重庆英才计划”,揭秘他们为什么能入选?背后有什么故事?释放出什么信号?资料图金融精英回家乡发展 积极投身金融租赁行业如今,在重庆解放碑广发银行大厦24楼,毛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他在美国获得学位和专业资格证书。其中,不仅有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MBA和会计学硕士证书,还有极为难考的美国注册会计师(CPA)证书。从小在重庆长大的毛溧,赴美国深造后,在芝加哥、纽约和华盛顿的多家知名金融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多年,随后又在位于香港的摩根士丹利亚太区总部,负责权益研究工作,是一名妥妥的国际化金融精英。在摩根士丹利,毛溧参与了重庆银行赴港交所上市的工作。在他的协助下,重庆银行H股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小型股指数(MSCI),是大陆首家被纳入该指数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和家乡的金融机构进行业务交流和接触,就感到非常亲切,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服务。后来得知重庆银行引进相关人才,我便选择回到了重庆、回到重庆银行工作。”毛溧笑着说,当时作出决定,首先自己有十几年的国际金融专业经验,且重庆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大,可以发挥自身价值。其次,市、区各级政府和重庆银行也为引进的高端人才在子女入学、协调工作、生活等各项细微服务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回重庆后也方便照顾家人,感觉特别贴心。毛溧感觉到,近年来,随着重庆市社会、经济、城市治理水平等各方面高质、高效发展,金融行业也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日益缩小,在内陆、特别是西部地区、金融业态越来越多样化、表现非常突出。具体体现在重庆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机构聚集、人才聚集的效应日益展现,经济、金融的辐射力和和辐射面内陆领先,在全国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抓高端金融人才“福利” 他牵头建团队创方案2016年底,重庆银行践行集团化发展战略发起筹备重庆鈊渝金融租赁公司。相比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行业,金融租赁行业比较小众,处于发展成熟期,人才也格外难寻。得知消息后,毛溧主动申请、积极参与筹建工作,并担任公司副总裁,陆续分管风险评审、董事会、计划财务、资产管理、金融市场等工作,“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正是我所擅长的领域。”在工作中,毛溧牵头组建团队、研究创新方案,历时8月,公司首笔经营性租赁投向当时的“渝新欧”物流,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交付4000个“行千里、致广大”具有鲜明重庆标识的铁路货运集装箱。相比传统贷款和商业集装箱租赁等融资方式,该经营性租赁不仅融资期限长(5+3年),为“渝新欧”节约了40%左右的财务成本,而且优化了客户的财务报表。成立近4年,鈊渝金融租赁累计投放398亿元,租赁资产余额234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6.48亿元,缴纳企业所得税4.99亿元。2020年度,公司实现税后净利润2.98亿元。目前公司的专业团队也紧跟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的脚步,积极创新金融租赁产品类型,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和覆盖面。比如,聚焦5G智能装备在城市运营管理的运用,创新性的开展城市视频大数据设备直接租赁业务。“重庆目前拥有四家金融租赁公司,在全国的聚集度仅次于天津和上海,在内陆各省区处于领先地位。”在毛溧看来,重庆在金融细分领域的聚焦能力越来越强,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定位,得益于市、区各级政府、各金融监管机构对此战略的全力实施和推动,具体表现在对各类金融牌照、特别是新型金融机构牌照的获取和对高端金融人才的重视。吸引金融领域高素质人才 助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庆英才计划把金融领域人才纳入支持和服务对象,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奋发有为的决心。”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英才计划”是重庆市打造的统一聚才品牌,共设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5个子项目,计划每年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400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00个。自2019年启动实施以来,2年累计评选出790名英才,162个团队。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的10名金融英才,分别来自银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程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确定。“这批入选人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公信度和代表性。”市金融监管局表示。本次首批金融人才的入选只是一个开始。重庆市金融监管局表示,重庆要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实体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需有更多熟悉国际金融实务、市场规则,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金融人才。“金融业要发展,最重要的就是牌照和人才。重庆的高端金融人才较为稀缺,但目前正在发力,向上的空间很大。随着产业的发展,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人才,形成正向积聚的效应。”毛溧说。市金融监管局称,下一步,将聚焦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工作根基,构建人才保障组织体系,助力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皓

羽翼

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在我区揭牌

作为中新金融峰会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22日,首届重庆未来金融圆桌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揭牌仪式在雾都宾馆举行,标志着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正式落地我区。副市长李波,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夔万,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区委书记黄玉林出席并致辞。区委副书记、区长左永祥主持揭牌仪式。市级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区级相关领导及行业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活动以“未来金融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由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指导,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主办。现场揭牌的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依托于重庆金融研究院、渝中区人民政府、上海高金成立,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金融专业智库,旨在以政策为导向,聚焦中新金融机制,为重庆、西部各省市及中国金融事业全面赋能。围绕金融领域政策研究、金融交流平台搭建、两地金融资源整合、沪渝两地金融合作、国家战略加快落地等重点目标,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打造了“四中心一基地”,即上海高金西部金融人才培训基地、绿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中心、金融法治中心、企业风险管理中心,进一步推动沪渝等地合作,助力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李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重庆正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抓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等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努力在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既是沪渝金融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平台。下一步,重庆将坚持把握时代大势、融入发展大局,推动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加快发展,在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交流平台搭建中作出更大贡献。黄玉林说,作为重庆百年金融的发祥地,渝中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当前,渝中正进一步集聚金融要素、提升金融能级,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为全市金融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相信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在渝中落地必将进一步汇聚金融资源、促进金融合作,必将进一步助推渝中、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揭牌仪式后,“重庆未来金融圆桌”活动作为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主办的“首秀”活动正式开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长倪海英围绕研究院在智库平台、前沿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探索及实践进行分享。 据悉,研究院将陆续策划开展“陆海新金融沙龙”等系列高端活动。与会专家和代表表示,研究院聚集了监管部门代表、行业专家学者等共商重庆金融发展和开放大计,将助力重庆金融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来源:渝中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二婶

2019年5月重庆市金融运行简况

5月,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环比小幅回落,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一、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速环比小幅回落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241.78亿元,同比增长8.5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7690.41亿元,同比增长8.08%,增速低于上月末0.37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同期2.09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下降40.39亿元,同比少增12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23.2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53.96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9.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47.48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224.86亿美元,同比增加12.23%。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4亿美元。二、人民币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821.48亿元,同比增长15.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33827.28亿元,同比增长14.74%,增速高于上月末0.29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3.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7亿元,同比多增120.43亿元。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31.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7.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45.1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144.1亿美元,同比增长44.06%。当月外币贷款增加6.92亿美元。

古之道也

重庆金融业下一步怎么走?央行划了这些重点

5月30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发布《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2020)》(以下称:报告)显示,2019年,重庆为实现“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全年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969.6亿元,同比多增441.7亿元,信贷融资占比近8成,各项贷款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报告中称,2019年,重庆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稳健发展。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结构优化,信贷资产占比进一步上升,同业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地方法人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进一步丰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获批,银行业科技赋能深入推进。证券市场交投活跃,融资功能较好发挥。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证券法人机构盈利水平逐步回升。保险业保费收入持续增长,人身险续保收入增长较快。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产业扶贫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增长超过7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运用稳步推进,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加快打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整体下行。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非金融企业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增长近3成。三是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成效良好。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全年核销不良贷款金额约156亿元。全面取缔全市P2P网贷,防范异地非法金融输入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进一步收敛。四是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加速推进,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力度加大,长江经济带(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推进,首家绿色银行成立,绿色信贷增长逾3成。开展全国首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节约贸易融资核验时间约90%。报告中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经济运行短期面临一定压力,但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预计物价指数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重庆市金融业将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扎实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加大对民营、小微、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持续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深入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同时,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资需求,加强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支持。有序开展存量贷款利率定价基准转换工作,推广LPR运用。积极推进重庆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推动辖内金融改革创新加速发展。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探索区域宏观审慎管理,落实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要求。此外,还将依托重庆自贸区和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深化跨境投融资和结算便利化,推进区块链运用、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管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王煜

关于将重庆打造成为区域金融结算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此,按照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两会”的工作安排,一方面,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并反哺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普惠性,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因此,在金融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助力重庆实体经济发展,对实现“两点”、“两地”、“两高”,意义重大。针对重庆的特点,我们建议,应当抓住在重庆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将重庆打造为西部顶尖、国内重要、全球知名的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一、政策环境及背景(一)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而促进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十九大”和“两会”的战略要求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服务实体,产融结合”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金融业发展基本原则,要求“高度重视金融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积极稳妥推进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并要使金融发展反哺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大金融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强化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局面”。(二)支付结算是中国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的亮点领域,金融科技是中国金融标准建设的创新领域,推动支付结算和金融科技发展将极大助力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进一步反哺实体经济发展7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批复》(银发[2018]171号,以下简称《批复》),批准在重庆市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并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要求,要充分发挥金融标准支撑金融稳定发展的作用,提高金融标准的整体应用水平,在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金融标准研究,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金融业标准化成果,探索国际金融标准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国际合作,在2020年,实现金融标准化意识有效增强、金融标准研究和制定取得进展、金融标准应用有效推进。金融标准的建设,将在硬件生产、创新服务等多方面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支付结算是金融标准“用起来”与“走出去”的亮点领域。以中国银联为例,中国银联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牵头制定了金融IC卡行业标准、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金融标准、金融标准二维码等多项金融标准,促进支付结算的金融标准“用起来”,并走向国际。2016年6月底,EMVCo管委会审议通过了银联提出的二维码工作建议,成立了“二维码标准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担任组长。银联还承建了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倡议内国家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上,支付结算领域具有相当优势。金融科技是金融标准研究及应用应当关注的重点创新领域。《批复》要求,应组织辖区内机构,加强对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积极参与,争取牵头部分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二、建议:抓住“两点、两地、两高”定位,建标准、促应用,打造金融结算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助力实体经济(一)依托经济基础,用好先发优势,促进金融标准建设反哺实际应用,充分发挥支付清算与金融科技对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利好作用支付清算是串联经济金融各领域的“连接线”。任何一笔资金流动,都涉及支付与清算,也将在清算机构内留存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将能有效跟踪经济金融运行状态,精准防控化解金融风险。清算涉及支付、债券、证券、外汇、票据等金融行业各板块,包括清分与结算两大内容,其中结算将涉及资金划拨与沉淀,为当地带来多方面货币供应利好。将重庆建设成为金融结算中心,不仅有利于促进重庆地区经济金融稳步快速发展,更有利于优化地区融资环境,促进地区产业联动。金融科技是指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各类科技手段,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进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供给模式造成重大影响。将重庆建设成为金融科技中心,有利于降低区域经济交易成本,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市场活动,实现有效竞争;有利于提高区域小微经济主体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合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金融标准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而支付清算与金融科技作为金融标准创新与金融标准落地的优势领域,在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大金融标准研究力度,推动金融企业对标达标,进一步推动重庆标准“走出去”,将极大助力金融结算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重庆具备充分的经济基础。一是经济带动作用突出。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崛起,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的开放通道全面形成,重庆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已逐渐成型。2017年,重庆GDP达到19500.27亿元,仅次于北上广深。增速方面,从2013年到2016年,重庆GDP增速“四连冠”领跑全国,2017年依然高居全国第四。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联动发展良好。重庆产业基础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具备较强基础优势。近年来,围绕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实施内陆开放型战略,重庆运输设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两大产业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发展潜力巨大,均为国家重点扶植的领域,适合作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重庆正着力打造万亿规模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这将催生对金融支持的巨大需求。此外,重庆市还大力打造世界级物流分拨中心,成立物流金融公司,探索物流行业结算中心建设,以及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要素交易所,也带动众多区外资金流入,有力推动重庆金融市场成长与功能性金融中心建设。打造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重庆具备相当的先发优势。“十二五”之前,重庆已经全面融入了现代支付体系,成为区域银行卡转接清算枢纽和全国八家票据区域中心之一。通过“十二五”期间的着力打造,重庆打造区域性金融结算中心已具雏形。“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累计引进外资超100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数量超过120家;金融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要板块;获得全国首批开展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试点资格,引进全国首家跨境人民币基金,成为中西部唯一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外汇支付“双试点”城市;跨境结算成绩斐然,离岸金融结算总量达到3687亿美元,跨境人民币收付拓展至10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5000亿元;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2017年度达到1.46万亿元。(二)抓住“两点定位”,研究“两种标准”,设立产业扶持基金,吸引机构聚集,打造典型应用,健全保障机制,全力打造两大中心,助力实体经济1。研究“两种标准”用好《批复》政策红利,充分发挥金融标准的制定及应用对于支付清算和金融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建设国内金融标准研究高地,助力打造“两个中心”。一是研究支付清算标准,尤其是移动支付标准。按照《批复》要求,积极研究支付清算领域相关标准,开展移动终端支付可信环境技术规范的对标达标行动,大力创新并推广金融标准移动支付及其在公交地铁、菜场、商圈街区等场景下的应用标准,研究下一代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在保证移动支付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让移动支付的发展惠及百姓、惠及产业。二是研究金融科技标准。按照《批复》要求,积极开展金融科技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在分支机构层面有序开展技术性规范建设,并向中央提出金融国家标准提案,争取牵头国家标准编制。2。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议以市政府为主导,借助企业及社会力量,融通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拉动产业发展,提升支付、数据服务能力;加速产业融合,加速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融合创新发展;助力民生领域,为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提供平台化、集成化、差异化的综合服务,从而为两大中心的安全化、便利化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3。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发挥好重庆物价低、房价低、旅游资源丰富等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科技高端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以现有产融合作为载体,以柔性引进、智力引进、团队引进等方式,采取激励性报酬、股权激励配套政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等激励,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引领金融创新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依托重庆金融学院及辖内各高校,加大投入,提高办学水平,增设“金融结算”、“清算支付”、“金融科技”等本、硕、博项目,培养一批金融与科技兼通的本地复合型人才。4。打造典型应用要将新标准、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打造典型便民产品、建设典型便民场景,促进两大中心建设的红利全面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增长。一是打造典型便民产品,尤其是能够结合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金融标准创新产品,建议为:(1)持续推广金融标准IC卡及手机NFC近场支付,为全面结算安全、便利打好基础,配合“小额双免”产品,提升受理速度和用户体验。(2)银联金融标准二维码产品,快速推进银联二维码“联网通用”,实现支付向移动端快速、安全迁移,同步为大数据应用积累数据。(3)统筹推进“贷记”类业务快速发展,服务企业资金流转需求。(4)打造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COD),做强平台,提升辐射能力。二是建设移动便民支付示范工程。移动支付作为金融科技与金融结算的结合点,是金融标准“用起来”和金融便民惠民的窗口。应当利用人民银行的政策红利,将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涉及的金融标准移动支付落实到金融标准创新建设的工作中,着重打造如下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结合金融标准创新建设,使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真正惠及产业:(1)打造公交轻轨场景,借鉴广州、杭州等地经验,打造基于银行账户的各类手机Pay、银联二维码、IC卡挥卡等多种支付应用。(2)打造移动支付示范商圈场景,以核心商圈、特色商圈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全受理改造。(3)打造旅游消费场景,依托4A级以上景区、游客光顾频繁的特色景点、大型游乐场、乡村旅游等,全面打造旅游支付移动化。(4)打造校园场景,以高校为重点,覆盖校内及周边各类场所。(5)打造民生场景,推动菜场、商超、便利店、医疗等移动支付应用,使人民能够真切享受到金融科技创新及支付结算发展的红利。三是联合打造物流结算、要素交易所和跨境电商结算等特色创新结算平台。将结算平台落地重庆,有利于吸引资金富集,优化局部地区金融环境,而跨境结算也是“一带一路”对重庆的战略要求。因此,一要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二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三是大力发展离岸金融结算,吸引银行机构设立离岸结算业务运营中心;四是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结算,高标准建设统一结算平台;五是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结算,提升辐射全国、甚至一带一路物流园区的能力。四是鼓励金融创新应用于实体经济。应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一是物流金融与供应链金融方面,引入并支持荣邦科技等专业领域内领先的科技公司,通过金融科技与金融支付的创新应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二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作为金融科技目前商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智能决策、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方面对于实体经济企业的助力,利用中国银联等行业领军企业的成熟产品,促进实体经济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降低成本与风险。五是助力精准扶贫。应加大数据服务等金融科技应用于建设精准扶贫综合平台,通过将扶贫全流程集合于互联网平台,提升效率,打造基于互联网+精准扶贫的理念,实现贫困区域定位、贫困人口验证、扶贫资金发放、扶贫效果追踪等功能的一站式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以此实时了解受助地区人员状态,找到致贫原因,定差异化扶贫政策,使扶贫过程更公开透明。六是助力普惠金融。要大力提升金融科技和支付结算在改善支付环境、提供信贷支持和监管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平衡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创新与风险,助力中小微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或保险等个性化支持的同时规避风险。健全针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实现农户信贷政策并为其推荐差异化理财产品,实现最优化的金融服务。5。健全监管机制一是监管沙箱机制。“监管沙箱”指在限定的范围内简化市场准入标准和流程,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或业务的快速落地运营。“沙箱”是一种容器,沙箱内的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金融科技和支付清算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监管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面向金融科技公司测试创新产品,提供风险可控的自由测试环境,实现“逆周期性监管”,对促进金融市场稳健发展意义重大。二是咨询决策机制。搭建金融行业专家库,融合全球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精英智慧,打造金融结算和金融科技论坛品牌,定期组织主题交流,集聚一批金融人才和研究成果,为各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提供智囊咨询,提升金融结算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建立与新加坡、伦敦、纽约、上海等相关机构的联系交流机制,吸收消化先进经验。三是诚信环境机制。金融科技与金融结算与百姓的钱袋子紧密相关,建立诚信环境十分必要。应当扩充征信系统信息,增加社保、房产、小贷、网贷、手机号认证等查询功能。健全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压缩恶意逃债者生存空间。加大对于以金融科技和金融结算为噱头的非法集资、非法融资、传销活动及庞氏骗局的打击力度,防止不法分子“乘风口”、“搭便车”。(文章来源:当代金融传媒)

霹雳舞

9所国内名校“落户”重庆 多地提出“名校”引进

原标题:今年9所国内名校“落户”这里!多地提出“名校名院”引进…导读近年以来,多地提出“引进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政策引发关注。如今,又加入“实力选手”——重庆。今年,重庆已引进9所国内名校据统计,重庆市在2018年一年之内已引进9所国内名校:其中10月9日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约合作;9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此前,重庆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清华大学签约合作。中国人民大学10月9日,重庆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会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并共同见证签约。副市长屈谦、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参加活动。《重庆日报》报道截图根据协议,双方将深化高校校际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与重庆有关高校开展多层次交流合作,支持重庆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商学院项目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重庆分院;开展决策咨询智库合作,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参与重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并与重庆共建智库;开展产业合作,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参与重庆金融、文化等产业发展,重庆鼓励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合作,中国人民大学与重庆互派干部挂职任职、交流学习,重庆支持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优秀人才来渝工作。华中科技大学将与重庆共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该校科技成果在重庆转化孵化;鼓励和支持其院士专家到渝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渝共建毕业生实习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人才培养基地。将聚焦装备制造等领域,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与协同创新,吸引高层次人才入渝,并在两江新区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推动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在产学研和国际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联合办学。将在两江新区建立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主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信息通讯、新材料等领域建设高端研发平台。此次签约后,将先行启动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重庆)量子精密计量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其他建设项目则根据重庆的需求和学校的资源配置逐步推进。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将引入其基础教育资源,在重庆设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分校,开展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重庆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将在渝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研究院,以及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等军民融合示范基地积极对接,共同承担重大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合作共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促成该校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在重庆转化孵化。发挥该校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推动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将重点围绕智能新材料、光纤智能感知、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现代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系统的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重庆智能产业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产业园,并逐步孵化一批新材料、光纤智能感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新兴产业公司。将与国机集团重庆地质装备产业园及中国地质装备集团在渝企业共建工业4.0孵化器、智能地质装备研发中心与实验室(工程中心),共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围绕重庆自然资源监管、地质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共建重庆市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相比其他高校,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重庆的合作可谓最为紧密。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其具体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计划于2019年开始招生,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体。除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外,中国科学院大学今年6月还与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根据协议,重庆市人民医院将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成为国科大直属附属医院,保留“重庆市人民医院”名称,并依托该院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临床医学院”。本地三甲综合医院成为外地高校直属附属医院,也可见重庆市对引进国科大的决心之大。清华大学2018年5月26日,中国(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暨清研理工科技园发布会举行。据悉,这一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超40万平米的科技园将落户重庆高新区,除了汇聚超200家专业企业外,在未来10年内的产值更有望超千亿元。据了解,清研理工科技园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重庆理工大学顶级行业资源注入,以打造中国制造2025标杆园区为目标,以先进的4.0园区运营模式为服务标准,助力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实现聚变。高端研发机构经认定 五年最高支持5000万元据华龙网报道,去年11月底,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举行首批项目签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就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重庆市科委出台的《重庆市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0年)》,到2020年,重庆将力争引进国内外100所以上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以多种模式落户重庆,最高支持额度达5000万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明显短板,特别是高端平台较少,如国家级大院大所、重点高校较少,使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较为困难、申报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工程的能力明显偏弱等。该负责人讲,与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创新合作专项行动是重庆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的实践探索。多地提出“名校名院”引进政策,你怎么看?近几年,特别是以深圳、青岛、合肥、杭州、宁波等代表的东部重点城市纷纷引进名校名院前往布局。各大名校名院或通过建立分校区、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办学等各种形式布局这些重点城市,为城市发展带了较为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中青报官微此前报道截图)有专家认为,一座城市拥有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其发展前途、科研创新力量、社会影响力、城市知名度和亲和力,以及城市青春度与活力。特别是在当前转型发展时期,科技与人才之于城市,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在此背景下,不仅仅是重庆、深圳、青岛、合肥、杭州、宁波等重点城市,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城市提供更多资源引入高校。

不顾于虑

殷红: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

来源:新浪财经殷红新浪财经讯 11月5日消息,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助推绿色发展”论坛今日在重庆举行。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出席论坛并演讲。殷红表示,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因为重庆处于长江流域的上游,重庆的绿色生态发展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重庆曾经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传统经济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成功将为全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积极、非常重要的示范。第三,重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重庆的绿色和生态发展将会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以及绿色投资的领域,为中国的“走出去”以及“引进来”,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将做出示范。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殷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非常重要的峰会,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第二是目前在绿色金融的实践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基础;第三是相关的建议。一、重庆作为金融示范区意义非常重大我理解主要有三点:第一,因为重庆处于长江流域的上游,重庆的绿色生态发展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及修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第二,重庆曾经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传统经济的转型、绿色发展的成功将为全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做出积极、非常重要的示范。第三,重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重庆的绿色和生态发展将会延伸到“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以及绿色投资的领域,为中国的“走出去”以及“引进来”,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将做出示范。所以,我觉得以重庆作为绿色金融的示范城市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二、目前已经有很好的、比较多的一些绿色金融发展经验有不同的层面,主要有四个层面,即国际经验、国内(中国)经验、地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我们知道,发达国家最早进入工业化也最早面临环境的问题,因此他们在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的经验。我们从这个序列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家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标准,目的就是对金融机构有比较大的期待,希望金融机构能够发挥其中介的作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当中,工商银行签署了两项联合国的相关原则和声明,9月份的时候130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的可持续银行原则,工商银行作为发起方,中方唯一发起人以及签约人,签署了这个原则,中国一共有3家,工行、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目前130家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47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1/3。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工商银行作为30家大中型企业,也是在华盛顿签署了全球可持续投资者联盟,工行是唯一的中资企业,这个联盟是来自全球各个行业的企业,包括银行各个门类、保险、信托、资产管理、银行、证券,还有产业界的一些企业。目的就是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够做出表率,积极形成合力,推动并且带领相关的产业和金融机构共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是全球的一些经验。另外,中国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也有一些领先的地位。我这里不多作讲解,因为昨天很多专家都提到了这个事情,我想强调的一点是,银行在中国的金融机构里面占有比较大的份额,在社会融资总量中达到了80%的份额。同时,在绿色金融里面也是起到了非常主导的地位,2018年末是8.3万亿,到目前已经有10.6万亿。最值得关注的是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增长的速度达到了16%,比银行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了6.1个百分点,意味着我们的信贷资产较快地向绿色领域去投放。同时,工商银行在银监和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也走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和模式,与其他国际商业银行不同的是,工商银行的绿色金融是把绿色的因素和绿色理念全面融入工商银行的战略、政策、制度、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整个金融体系里面。最突出的我们有两项经验:第一是我们在60多个信贷行业政策里,把绿色标准和绿色管理要求全面地融入到行业信贷政策里面。第二是我们把所有的公司贷款进行了绿色信贷分类,把公司贷款分成了四类12级,比如说友好类、合格类、观察类和整改类。基于这样一个绿色信贷的分类,我们把相关的政策进行连接,对于好的积极支持,表现不好的就进行限制。以至于我们在连续几年都获得了亚洲银行的“最佳绿色银行”的称号,同时工商银行也是绿债发行的典范,绿债的发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亿美元。工商银行的绿色信用研究在绿金委的指导下,我们也做了大量绿色金融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是全球领先,目前也是唯一的。另外就是带入的绿色投资指数纳入了今年峰会的成果清单;ESG的指数和中证指数研究院共同发布成为第一支可投资的ESG的投资指数。目前地方业务很多实践成果重点是在这三个方面,我就不多说。三、对重庆作为经改试验区示范城市的几点建议第一,对政策部门的建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标准;二是政策;三是产品创新;四是信息平台。对于标准我想讲,尽管目前已经有国家标准,但是针对重庆自身的经济产业结构特征,可以制定自身的一些相应的标准,意思就是说只要这个政策能够促进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绿色、越来越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是有效的。所以从目前的相关地方试点来看,也出台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其次是相关的政策,一个是提出相关的要求和指引,相关金融机构本身在治理架构上要有这样一个安排,在相关的金融政策方面要有激励和鼓励的政策。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绿色建筑,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公司来做的绿色建筑,他是放在房地产开发的统计口径里面,但是目前房地产是受到各种规模的限制,资金是进不去的。我们知道绿色建筑的排放占到能源的1/3,如果我们能够支持绿色建筑,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这将是绿色发展一个很大的份额。但是,如果这块政策里面能够拿出来,规模单独来计算,同时在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的统计里面,把这个放进去,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呢?其他的比如相关的产品创新以及信息平台的搭建,刚才人民银行的李行长也提到,将是重庆一个很好的创新。第二,对于金融机构的建议。金融机构如果要做一个微观主体,积极致力于促进绿色增长的话,他应该要有一个战略,他的资源应该要从经济的层面积极鼓励支持绿色政策,同时限制不绿,所以内部应该建立一套体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这里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多作解释。谢谢大家,我今天就汇报到这里,谢谢。

过家家

@重庆非全日制研究生:国家发话了!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享同等机会

为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为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加强规范管理,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通知》指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通知》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精准推送政策、岗位和指导信息,积极举办校园招聘活动,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对取得学籍并完成学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研究生,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规定统一办理就业手续,定向就业的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此外,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需求,积极推送岗位信息,提供针对性职业指导,推荐适合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机会。各地要落实好就业创业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研究生都能享受。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秦健

猛鬼屋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重庆如何作为?

从最初的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到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全国金融中心),目前,重庆建设金融中心有了更“高大上”的目标定位——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今年8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重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编制服务竞争性磋商文件》(以下简称《磋商文件》),透露出新的野心:打造国际金融中心。9月19日,刚刚履新重庆市政府副市长的李波(彼时为市政府党组成员身份)在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调研时指出,希望其进一步服务全局、主动谋划、扎实推动,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作出更大贡献。这更进一步释放了重庆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信号。那么,重庆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有哪些基础和优势,又该如何作为?重庆的“小目标”重庆对金融领域的重视,近年来不断体现。江北嘴财经了解到,2008年,重庆提出要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而8月发布的《磋商文件》提出,重庆要建设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11年间,重庆在金融领域的“小目标”也几经升级,定位更清晰、视野更宽广、范围更广阔。图/摄图网重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有众多的政策支持。2019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中新、渝港金融合作;加快探索陆上贸易规则,争取更多金融开放试点政策落地;提升解放碑金融集聚区功能,加快推进江北嘴金融核心区及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区等。今年8月,重庆又获得了一项国家级“大礼包”——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了重庆的交通枢纽地位。根据规划,未来要建设三条主通道,其中有两条是从重庆开始。此外,《规划》提出,要支持和促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带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协商共建发展通道,共享通道资源,提升互利互惠水平,探索开拓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深化国际经贸关系,使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而中新重庆示范项目中,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双方确定的首要合作领域,重庆在向中国国家部委争取的64条创新政策中,金融领域有29条。这意味着,在中国内陆地区跟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处于长江经济带和陆海新通道连接点的重庆,已经抢占先机。“底气”十足近年来,重庆金融业的发展成绩颇为亮眼。据《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达1942.3亿元,占GDP比重9.5%。行业资产规模近5.54万亿元,同比4.4%。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887.3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5651.57亿元,增长5.7%;人民币贷款余额31425.87亿元,增长12.8%;银行存贷款保持11%以上的增速,存贷比87.4%,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从市场体系上看,截至2018年,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853家,多元多层多样的金融机构体系已初步成型。过去5年,全国首家互联网消费金融、全国首家专业信用保证保险、西部首家民营银行等15个具有突破意义的法人金融机构在重庆落地,机构门类在中西部最为齐全。同时,重庆是全国金融标准化试点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此外,借力自贸试验区,重庆在金融上也实现了众多的突破创新。仅今年就有自贸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融试点、自贸区资本项目的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外汇管理改革试点。重庆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上的金融突破也十分亮眼,比如首单铁路提单运单的国际信用证结算、铁海联运的国际提单的国际信用证结算等。在金融发展优势的助力下,重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底气进一步彰显。如何打造?根据《磋商文件》的表述,重庆需要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机遇和国家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聚焦“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立足西部、面向东盟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么,重庆应该如何抓住新机遇,加快推进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11月8日,由重庆江北嘴金融促进会、江北嘴财经智库主办,重庆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促进会联合主办,以“探寻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之路”为主题的“2019江北嘴财经诺奖经济学家论坛”将在江北嘴举行。将从全球性的视野深入探讨重庆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背景、机遇、挑战和路径,力求提供多维度的智力服务和决策参考,助力重庆发挥“三个作用”,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球大数据领军人物将双双亮相本次活动,还有泰国暹罗智库首席执行官、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校长助理、中国研究生院院长洪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倪鹏飞等顶级金融与区域经济大咖将围绕“全球视野下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中国金融开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错位发展、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与路径”等议题带来深度分享论剑。报名方式:搜索关注“江北嘴财经”微信公众平台,点击主页下方的 “活动+”,进入“诺奖经济学家论坛”,即可在线报名,公益活动免费报名参会,报名成功后凭会务组回复的审核确认短信和主办方寄送的精美纸质版邀请函方可参会。会务咨询: 023-677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