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聪明,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目前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本科到博士,他在重大留下一段青葱岁月,也收获了最深厚的情谊和自我的成长。在校期间,他发表论文23篇,其中一作论文10篇、导师一作论文1篇、CCF-A类会议期刊论文5篇等,参与申请专利7项。2019年,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四大顶会之一的 MICRO 2019发表论文成果。连续两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获2019年“阿里巴巴-计算机学会存储委员会”杰出论文奖。2010年,高聪明怀揣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来到重大,当时的他未曾想到,这一待就是十年,从此与重大结下了深厚情谊。本科毕业时,成绩优异的高聪明成功获得保研资格,他选择留在重大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也正是因此,他在刚上大四时就进入实验室,提前参与到科研工作中。这让他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更有底气和信心,为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高聪明本科就读于信息安全专业,起初他并没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大四进入实验室后,刚好有一位老师在做闪存存储系统方向的研究,就带着我们一起做。”这一研究方向与高聪明所学专业有极大不同,但于他而言,在未知的新鲜领域做科研、发论文,都让他感到兴奋,即使为此连续熬夜几天也不觉得疲惫。“那时就是一门心思想着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做好。”高聪明说。科研不仅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有时也需要一些天时地利的契机。高聪明笑说自己运气好,似乎是误打误撞,选择了一条十分有前景的科研之路。但于他而言,最初对科研的热爱源于新鲜感和发表论文之后的成就感,但后来支撑他走下去的便是对所在行业的责任感。“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或者说这个方向为别人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他的研究方向始终致力于为国家解决数据处理成本高昂的实际问题。读博期间,成绩优异的高聪明还曾在香港城市大学担任研究助理,以及成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这是他在这两次留学经历中的最大感触。他看着实验室的朋友们常常一整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不停地进行科研工作,危机感油然而生。高聪明认定只有更加努力才能不掉队。在高聪明的科研道路中,他遇到的几位老师也给予了他特别大的帮助。科研任务进行到瓶颈时,老师会给他一个全面而中肯的指导意见,帮助他找到自己科研工作中最大的闪光点,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从而系统又顺利地完成他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成果回馈老师们的帮助。”令人羡慕的履历背后,是在实验室日复一日的努力,也有屡屡碰壁时的意难平。本科阶段,高聪明习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学习,然而博士阶段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变化,这让高聪明一开始有些无所适从。优秀如他,也在科研这条路上备受挫折。一方面,由于最初缺少闪存开发平台,部分工作无法在模拟器上验证,导致科研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模拟器无法预见和模拟的。另一方面,科研工作往往需要结合一些他从未涉足的专业领域,于是他常常要在短时间完成一次全新的探索,并将其运用到科研领域中。“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科研任务周期长,难度高。懈怠的情绪时常会发生。在高聪明看来,博士求学阶段,必须给自己施压,督促自己有一个好的科研产出。因此他习惯给自己提前规定好截止日期,将长周期的科研任务分解开,合理规划好科研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将效率和成果最大化。不仅是学业上的收获,高聪明表示“自己的情感纽带完全依托重大”。直到现在,大学的几个“哥们儿”还会不时相约一起打打游戏、聊聊近况,在每天工作量极大的科研压力下,能和好友们一起插科打诨成为高聪明重要的解压方式之一。在重大的这十年,他收获了珍贵的师生情、真挚的友谊以及甜蜜的爱情。“感谢重大,让我遇到了人生中最珍贵的人和事。”不久前,有知名企业向高聪明抛出橄榄枝,想以高薪聘请他。当身边的人都以为高聪明会选择高薪职位时,他却选择了继续深造——前往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谈及此事,高聪明说自己更喜欢从事科研工作:“希望抓住这次学习机会,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取得更大的突破。”以热爱为底色,用勤奋作注脚,高聪明带着对重大深深的感恩,在他的科研之路上不断前行。来源:重庆大学文案:邵心怡 芦钰雯 梁雨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编辑:张伊雲指导:罗璇
Pivot学员:H学长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物理硬件条件:GPA 3.52/4.0,GT 100/319录取结果:UMich-Biophysics全奖博收获UMich博士全奖的背后小P酱:首先恭喜学长获得UMich-Biophysics的offer !在这申请季 ,学长肯定经历了很多的考验,能跟我们谈谈你的申请过程和难题吗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提早准备,因为我本身是大三才想着要出国,之前就比较无忧无虑,也没想过这种事。标化考试。在第一次裸考托福才81分,就真的很慌,再加上科研排的很满,直到大四下暑假才考够了100分,中间真的还得多亏Pivot老师的各种鼓励;科研的话,我觉得还是要认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来,不要总想着搞大新闻;套磁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找到方向,盲目的找名校或者大牛人家是不会太理我一开始觉得自己本科不是特别好,就同时进了两个实验室,后来真的是身心俱疲,同时还很着急,有段时间科研遇到瓶颈期,托福也学不动,心态就很崩。认真反思发现自己其实对凝聚态不是很感兴趣,就是随大流想迅速抱大腿出成果。后来及时调整方向,开始专心主攻生物物理,根据自己比较擅长编程这一点,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再慢慢补足自己理论的缺陷,总算做出了一些不错的成果。与Pivot的相遇是一次“机缘巧合”小P酱:学长最初是如何了解到Pivot,又是如何选择与Pivot签约的呢?在申请过程中Pivot老师在哪些方面给学长提供了帮助呢?学长还有什么想对Pivot说的吗?签约真的是机缘巧合,因为当时大三刚决定要留学时,就一直犹豫不决想着要不要找个中介(因为我还是觉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后来就刷知乎,刷到了Pivot老师的一个回答,觉得很感兴趣,就去搜了一下Pivot,发现好像跟其他中介有很大不同,就加Pivot老师聊了聊,结果一拍即合,当时就签约了Pivot~签约后,Pivot老师就开始协助我,帮助我准备申请,就整个申请过程中来讲,Pivot真的就是很专业。Pivot老师从暑期科研、套磁、如何与老师交流,再到拿到高质量推荐信等等,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觉得Pivot最大的特色就是个性化和精准定位,这是其他机构所不能做到的。在交流过程中我觉得Pivot真的很专业,包括根据你的背景精准择校、冷门小众项目的总结等等。期待的话就是感觉Pivot现在还是在名校和沿海宣传多一些,我们西南地区也要面子的(哈哈)!请Pivot尽快给更多同学以帮助吧~申请季中的各项准备事宜小P酱:在申请过程中面试,文书等都至关重要 ! 能说说您是如何准备的呢?面试的话。我觉得核心点就是体现你的竞争力,比如可以和老师谈谈你都擅长做些什么,你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语言上最好提前准备下(得体是基本要求),如果能达到谈笑风生的程度,那拿下面试的几率会高很多。因为外国老师其实对于中国人的勤奋和能力是不太担心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比较欠缺是他们对我们的刻板印象,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打破它!然后就是老师问问题的时候,好多都会一开始问的比较泛泛,你就可以往你擅长的领域引导,在自己的主战场作战就不会紧张了!文书的话。一定体现你不仅仅是学习机器,你是真心想做这东西,不求拔高到改变世界之类,至少也要改变自己,但不要太过煽情,这个方面一定要跟老师好好的探讨一下,Pivot老师这边也是会给很多有用的面试建议的,另外基本的academic writing技巧还是要遵守的。小P酱:听说学长有过两段很棒的海外暑期科研,那如果想申请国外暑研的机会,一般有哪些途径? 怎样才能找到一段好的暑研呢?途径的话我就是在班门弄斧了...我其实就是自己找官方项目这种。自己找的话就是看国外学校老师的研究方向,找到比较match的老师。暑研的话看自己的目标,如果想发文章可以去AP或者流水线生产的课题组,想拿顶级推荐信去大牛组,但AP的几率大一些。官方项目的话,就是国内学校或者CSC会有本科生交流项目,像加拿大的Mitacs,美国的CSST等,这个是好多学校都能去的,还会每个月有一定生活补助。其实官方项目可以找国外学校或者研究所的官方暑期科研项目(国外大部分学校都有),虽然好多都仅限本国学生参加,但还是有很多学校是没有这个限制的。有些科研的时长不仅仅只限于暑假,我之前就联系了一个海外项目,后来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也没去成(因为去了Umich)。给学弟学妹们的宝贵建议小P酱:最后学长能给即将准备申请出国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宝贵的申请建议吗?1、保持信心,永远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被辜负。我知道好多人在考托福、GRE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怎么都考不出来、科研怎么做都是失败的情况。如果有时间调整方法取得满意成绩固然好,但是由于出国的大家都很优秀,都会有完美主义倾向,如果时间来不及时,就随它去吧!2、确定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问问自己只是想随大流,还是觉得出国做这个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是充实且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在慢慢准备期有良好心态。3、打好知识基础。你会发现很多科研的想法,其实都是平时的积累。最后想和学弟学妹们说一句,如果来Umich的话,我请大家吃好吃的!小P酱:哈哈,学长也是非常谦虚和好客呢,再次感谢学长为学弟学妹们分享的宝贵经验!
年近40岁还准备考硕士研究生,甚至计划考博士生,是不是觉得很幼稚?这个问题本来就很奇怪,40岁考研究生,完全正常的学习行为,何以会有幼稚或者励志之类的意识呢?还记得2019年高考有70岁的柳玉春第四次参加高考、85岁的罗伯中第三次参加高考、72岁的康连喜甚至已经是第20次参加高考了,想必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吧?至于40岁考研,正好我前几天发了关于重庆大学2020年研究生入学的相关数据,重庆大学今年入学的5450余名硕士研究生中,有14人为70后,即使算是1979年出生的,也是40岁了;更让人惊讶的是重庆大学今年的博士新生中,有1名还是60后,就算1969年出生的,也已经50多岁了,另外70后博士生也有25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数据,实例。其实,对于想通过升学来提升自己学识、能力的人来说,不管什么年龄,都没有人觉得这会是一个多“幼稚或者励志”的事情,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位72岁、连续20次参加高考的老人,没有人会觉得有多励志了,因为这是每个人自己的求知权。对于成人来说,突然间终止自己的工作,来考研求学,可能在国内发生得比较少而已,基本上国内都形成了一种年轻时集中读书,一旦毕业参加了工作,后期可能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再回去读书,这个占比非常非常低。而国外的教育领域,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有很多国家的继续教育是非常发达的,比如俄罗斯的继续教育,有接近5%的人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再求学,即使是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有超过3%的比例。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比如在大学毕业,工作1-2年后再返回来考研、读书,可能比自己直接考研读书更具目标性,更能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专业,更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人,其实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再反过来读书,或许更有益。比如我原来有一位湖南的高中学生,高考没有考上本科,他选择去了广东打了1年半的工,然后返回来再一次参加高考,选择了自己想读的学校和专业,成功考取了适合自己的高职专科学校,以及通过自己近2年工作经历而挑选的专业。其实这样的升学更适合自己。40岁来考研,我觉得比大学本科毕业直接考研更为适合一个人,只是看自己能否有这个恒心、有这个毅力,以及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否还能顺利学进去吧。
3月27日上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王秀娟,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在山东老家通过远程视频答辩,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这场特殊的答辩也拉开了重庆大学通过网络开展博士生学位论文远程视频答辩的序幕。远程答辩会议现场据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介绍,今年重庆大学预计博士毕业生500余人,硕士毕业生4000余人。在延期开学期间,如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满足答辩要求,可选择远程视频答辩的形式。通过采取线上提交学位审查材料、线上审核、线上送审学位论文和远程视频答辩等方式,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为学生顺利毕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今日开展的首场博士学位论文远程视频答辩,从组织形式到投票方案乃至对学生的着装规定,都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同时,发布在学院主页上的答辩公告,提供了虚拟会场的会议号供师生和社会大众在线旁听。身处湖北、重庆等地的专家和身处山东的答辩博士生在答辩过程中,进行了问答“交锋”和热烈的学术探讨。学院工作人员也对答辩全程做了录像、截屏,作为答辩记录留存。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参会督导答辩过程在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通过后,王秀娟非常激动,“感谢导师抽出很多宝贵时间对我进行在线指导,让我能够在疫情期间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付迪西
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研究生和博士生找工作都难!转眼已经进入五月份,研三的同学都在到处忙着找工作,但是很多人在朋友圈抱怨找不到工作。研究生的学历找工作有那么难吗?那我们这些本科生该怎么活呢?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排除研究生、博士,只要985出身的,公司招聘为何只看重第一学历?这几天小水就遇到一个研三的朋友说起找工作的事情,她刚把论文的事情结束掉,折腾了她大半年,接下来就等着毕业答辩了。不过现在就得找工作了,放假期间她去了几家公司都碰壁,虽然是研究生学历,但是大公司招聘不要研究生、博士生而选本科985出身的,她不禁质疑:第一学历有那么重要吗?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为此她还劝小水,别再考什么研究生了,除了被糟心的毕业论文折腾的够呛,毕业了还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她的学姐之前是在一家高中教书,在职考上研究生之后,现在找到的工作还是在那家中学教书。唯一有区别的是,如今的薪资比两年前的薪资多了一千块。读研三年,难道就为了多涨的那区区一千块钱吗?大公司招聘重视第一学历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它一直存在于我们求职的职场上。所谓第一学历是指大学本科是哪个学校,就读的是什么专业。在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出身,也就是本科就读的学校!这位朋友本科在山东读了一个普通二本,考研的时候报考重庆大学,但是没过线,调剂到了一个普通二本读研。所以她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看到她的第一学历不是211也不是985,优先排除掉了!看重第一学历,用人单位的歪理!之前小水在电视上看过一期求职节目,说的是两位求职的人共同竞争一份岗位。A是来自普通本科,从事这个领域有三年,有一定的经验,而且在此领域有过一定的钻研。B是来自某985高校,因为毕业后总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在家里和网吧泡了两年,然后没有经验再来求职。小水以为用人单位会选择A,但让人想不到的是B却被留下了。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因为在招聘单位的心中,高考的时候凡是考入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种985名校的人智力都不差,而且就算他们毕业后一时荒废了学业,拾起来还是非常容易的。而那些没有考上985高校的人,普遍质量差一些,虽然有一些小聪明,但是培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第一学历在他们用人单位的心中还是优选考虑的问题。本科清华北大非研究生PK本科双非研究生北大清华,你会怎么选?如果同是清华北大这样的985名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的时候遇到的待遇都一样吗?肯定不是!本科清华北大非研究生往往比本科双非研究生北大清华毕业的同学更容易被用人单位录取。按理说,从普通高校考研考入北大清华的人不是应该更引起重视吗?为何这样不受待见?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用人单位心中,从北大清华这种名校毕业的学生,有能力的直接被保研,还有的被保送出国。就算是一般毕业生,找到一份好工作也是不费吹灰之力。而考研考进清华北大的人,很大一部分人来自普通高校,他们也许有的非常优秀,也许有的人只是高分考试能手。大公司招聘的时候考虑的是最快最省劲的找出能给公司带来最高效益的最有潜力的人,而本科就读于北大清华的人往往入选,而考研考进去的人往往往后排,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培养跨学科能力,这样的研究生很抢手!用人单位招聘看重第一学历,并不存在什么歧视,这只是用人单位招聘的策略问题。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对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的训练,发生根本性影响的是本科阶段。到了研究生阶段、博士生阶段,影响就很小了,这是对大部分的人而言。还有很多人本科是一个专业,研究生跨考到另一个专业,博士又是另一个专业,这样读出来的学生要么很好要么很差。这是为何呢?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现在很多导师都非常喜欢跨学科的考生,研究生如果跨学科也是非常受导师重视,也更能做出成绩来。但是很多人考研、考博的时候对自己的方向并不清晰,一般考上之后本科的东西丢了,考博之后研究生的知识也丢了,到最后留下的仅有博士生涯学会的一些东西。如果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那么前期学的东西全部都是做了无用功。“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科研的能力,导师问你,你一问三不知,你该如何立足?用人单位怎么敢用你?第一学历固然重要,个人的能力不可缺少!虽然第一学历没有别人好,用人单位不待见,但是也不能说本科没有读好学校的同学就没有“出路”了。从普通高校考研考入985高校,这种毅力和能力也不是一般人。比如复旦大学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宁缺毋滥,遇强选择更强的。而且对于跨考的学生来说,复旦大学会对其刮目相看,甚至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破格录取。倘若只是高分考试能手,并无真才实学,想必没有哪个学校肯要吧。为何公司招聘优先看你的第一学历?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走出大学的校门,我们每个人会有怎样的未来还得靠自己打拼。这个时候我们培养自己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还是由个人能力决定的。如果你想考研,就不要犹豫。第一学历改不了,我们还可以读研读取更好的大学,再在研究生阶段把失去的机会抓回来!
疫情期间,如何完成论文答辩是很多毕业生关心的问题。3月27日上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王秀娟,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通过远程视频答辩,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这场特殊的“云端”答辩会是重庆大学首场通过网络开展的学位论文答辩。线上答辩,严格要求一个都不能少这场博士学位论文远程视频答辩,从组织形式到投票方案乃至对学生的着装规定,都完全遵照博士论文答辩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专家和答辩学生在问答中“交锋”,学术探讨热烈。在答辩委员会宣布答辩通过后,王秀娟非常激动,“感谢导师抽出很多宝贵时间对我进行在线指导,让我能够在疫情期间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身在山东的她在答辩后说,远程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仅让她在特殊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答辩,还与专家跨地域在线交流,收获了许多宝贵建议。她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在参与远程视频答辩前多加练习。电气工程学院付志红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旁听了这场答辩,他认为,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远程网络答辩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够节省跨地域的成本,让邀请外地,甚至境外的高水平专家参与成为可能,有利于加强学术交流。答辩委员张淮清教授表示,云端答辩是在特殊时期非常好的一种形式,降低了疫情对学生毕业、深造、就业造成的影响,他建议,同学们参加云端答辩一定要控制好时间。材料提交审核、视频答辩全部线上完成从答辩信息公示到答辩宣布结束,看似一场普通的学位论文答辩,背后依靠的却是多部门的携手通力合作,在特殊时期,共同为学生顺利毕业保驾护航。电气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为保证学位论文在线答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了详细的指导方案。答辩前,答辩人进行多次试讲,并制作了有声PPT;学院还提前组织了多次网上会议演练,模拟网上答辩过程突发情况,验证处理预案。重庆大学电气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负责人沈晗表示,每年3月到5月都是博士生论文答辩的集中期,但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同学的论文因为要有具体的实验数据,影响论文进度导致无法答辩,对此,学院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疫情防控不松懈的重要阶段,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 2020 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方案,指导各学院在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和遵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要组织开展远程视频答辩。要求各学院调研摸排毕业生的论文完成进度、存在的困难、就业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等,提前制定好本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远程视频答辩工作方案,选择适合的视频会议软件和投票表决软件。据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英民介绍,今年预计有博士毕业生500余人,硕士毕业生4000余人。在延期开学期间,如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满足答辩要求,可选择远程视频答辩的形式。通过采取线上提交学位审查材料、线上审核和视频答辩等方式,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为学生顺利毕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我们提出‘六不’工作方针,即指导不减、授位不停、程序不变、形式不一、标准不降、督导不松,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学校的学位授予工作顺利进行,”李英民说。图片:部分由电气工程学院提供文:粟萤子指导:张婧编辑:郭旭
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公布了一系列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改革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推进博士生和专硕生基本学制改革」,具体而言,自 2021 级起,将博士生基本学制由 3 年改为 4 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 8 年改为 6 年;专硕生基本学制统一为两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 4 年。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设定最长培养年限无可厚非,但清退学生则应慎之又慎根据各高校的报道,在近期清退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清退理由是超出了最长有效修业年限(一般而言是 8 年),因此,此次中国传媒大学将最长有效修业年限修改为 6 年的决定,倘若流行开来,对于一些博士生而言,就不是一个好消息了。图片来源:中国传媒大学其实,不仅在中国,在美国、德国等国家,部分博士修业年限过长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但在美国,尽管政府和高校都出台措施鼓励缩短修业年限,但高校也并未出台关于博士生必须在若干年内毕业的硬性规定,博士生入学后十多年才毕业也是很正常的事。图片来源:NSF归根到底,对博士就读年限加以设定,虽然可以对博士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更多的还是为了方便高校的管理。毕竟,博士生延毕之后,仍然会占用许多办学资源,比如宿舍、科研经费,甚至还会占用导师的招生名额,故而,规定最长修业年限来节省高校的办学资源,作为分流博士生的一种手段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的原因十分复杂,自身情况,导师的指导,乃至实验材料被游客盗窃都可能成为博士生毕业路上的绊脚石。故而,对于超期博士生的清退,高校则应该慎而又慎,建立合理的申诉 - 审核机制或许是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如若不然,数年时光,一朝清退,背后究竟是谁的损失呢?
彭波很多人19岁时还在读本科,而来自湖北仙桃的一名小伙子,却已经是重庆大学的在读博士了。近日,高校陆续开学、迎新,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彭波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他是学校年龄最小的在读博士,今年才19岁。小学跳级硕一转博 学生生涯一直轻松彭波1997年生,是个标准的“95后”,现在是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的在读博士。小学的时候,因为父母觉得彭波学习方面比同届同学学得要多、掌握得更好,就让他跳了级。因此,5岁上小学的彭波,仅读了4年小学(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小学六年级),就于2006年上了初中。同届的同学大都是1994年生的,彭波虽然年龄较小,但是这些年的学习生涯对他来说却比较轻松,“我在班上一直是10名以内,高考考得也比较理想。”2012年高中毕业,彭波高考考了班上第一名。家人鼓励他多出去走走见世面,彭波就报了大连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2016年本科毕业,我研究生填报了重庆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彭波说,自己来重庆其实是一场“美丽的遗憾”——“考研时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是重庆离家比较近,而且来了之后才发现重庆真的是一座很美的城市,重大也是搞科研很强大的学校。”今年,在重大机械工程专业读完研一的彭波,决定在科研方面继续深造、直接转到硕博连读。因此,年仅19岁就读博士的他成为重庆大学今年迎新中年龄最小的博士生。父母眼中的骄傲 朋友眼中的“聪明小孩儿”“小学的时候,我们看他学得比同届同学要多一些,掌握得也挺好,就让他跳了级。”彭波的父亲彭中泽说,夫妻二人一直对孩子实行宽松教育,既然学习跟得上,那就跳级。彭波一路以来的成绩向父母证明,自己并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我和他妈妈其实不太了解他学习方面的事情,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当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支持他就好。”彭中泽表示,没想到儿子一学就学到了博士,这让夫妻二人还是有点意外的。“他现在是我们的骄傲。”王启智是彭波的“发小”,他俩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是好哥们儿。“五年级他转来我们班时,我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小又这么聪明的‘小孩儿’。”王启智说,从小学到初中,班里的同学刚开始都会把彭波当成是“小孩儿”来看。但随着深入接触,大家渐渐发现他是一个很“神奇”的人——“直到前段时间知道彭波19岁就读博士,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身边,我觉得这些都是他应得的,希望他未来越来越好。”“我只是个喜欢打游戏、追剧的普通男生”很多人觉得,是不是这样19岁就读博士的“学霸”,平时过的一定是寝室、图书馆、教室三点一线生活?“我最近在看《中国有嘻哈》,平时还要追剧。”彭波说,他的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课余时间也特别喜欢运动、看课外书。跟大多数青春期男生一样,彭波还很迷“王者荣耀”。“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我都是高手。”说起年纪这么小就连续跳级、读博士,并且成绩还能跟得上的秘诀,彭波笑得很坦然,“秘诀就是努力,除了这一点别无他法。”彭波把一段话当成自己的格言:“我们这种平凡之人,在面对胜负关键的时候,总需要寻找某种倚靠,但,在比赛中仍是孤独的,无法倚靠任何人。那么,该倚靠什么呢?我想,只有自己曾经努力过的事实。”喜欢重庆人民的淳朴热情 未来会随遇而安“一开始选择机械工程专业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特别喜欢。”彭波说,自己并没有很多同学心中的那份狂热,更多的是一种责任。读研一时,彭波纠结了很久要不要读博。“读博比较辛苦,如果不是搞科研,未来找工作可能也不是特别有优势。”心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期望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我现在年龄还小,今后工作的时间还会很长,但是学生生涯就只有这么短短几年。我希望未来没有遗憾,把学生时代能读的学位全都读完。”彭波在重庆待了一年,他觉得“少不入蜀”这句话,完全是对的。“重庆人民很淳朴可靠、热情,我很喜欢这里的美食美景。”谈到未来的打算,彭波认为随遇而安,“我还是很喜欢科研工作的,但是年轻人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得太条条框框,未来是在脚下走出来的,只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行。”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见习记者 杨辛玥 摄影报道
如今,找工作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博士也越来越普遍。但考博士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相比硕士毕业,博士要毕业就更难了。到底是哪些原因促使着一些人仍然选择了考博的艰难旅程?1 高校工作有一些人的梦想就是去高校工作,因为在高校当老师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如具备时间灵活,听说不那么忙(事实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可以照顾好家庭,工作稳定等因素。而现在要去高校当老师,需具备博士学位。这类高校工作的要求成为了很多人考博的动力。北京大学2 高学历追求对一部分人而言,高学历是自己的一个梦想。确切地说,读博,不在于为了找好的工作,而是其本身就是一个想要实现的梦想。如果不是考虑年龄、经济等其他因素的限制,我觉得很多人都有对高学历的追求。我是为什么要考博的呢?当时并没有想着博士毕业,能不能能找到好工作的问题?也没有畏惧过读博出来年龄会不会太大?会不会毕不了业?心有梦想,壮志在胸,没想太多,就踏入了博士的旅程。不过我是有考虑当时的一些因素的。比如在重庆大学,我的学业很顺利,论文撰写方面也较成功,拿到了2万元的国家奖学金,使我选择读博不会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这方面可以说是经济上的支持。我刚刚提到的论文撰写比较成功,是我读博的另一个重要前提,硕士短短两年(我提前毕业了),在导师指导下,我完成了两篇CSSCI来源期刊的论文,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让我认为自己写文章还挺擅长的。对于读完博士的你,当时是为什么要考博的呢?对于想读博士的你,是为什么打算考博呢?期待你的分享!
“六年的硕博连读生涯匆匆过去,即将在此划上短暂的逗号。犹记得,从初访山城,踏入山城最顶尖的象牙塔,到满怀自信游走在学术和社交的圈子,到收敛光芒与锐气深耕实验室,到深夜还端坐在电脑旁敲击键盘,到经历一系列成长过程的打击,再到深深思维后的淡然处世。回头望去,仿佛只是做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梦,却在我心中刻下自然的形状。感谢这一路走来,陪我成长的一切人、事、物!”这个夏天,一篇富有情怀的论文致谢出现在燥热的山城。对于赵梦珍来说,这是她走完博士六年时光的最后一次正式小结,饱含她对于学业、对于生活、对于成长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希望。提笔落笔之间,六年匆匆过去,转眼就到了终点,但这于赵梦珍来说不是结束,而是拥抱世界的开端。赵梦珍就读于土木工程专业,潜心环境友好型功能性路面沥青材料研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重庆大学读研,后选择硕博连读,期间三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公开一项专利,参与两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仅2018年和2019年两年间便发表了七篇SCI和ASCE论文,其中三篇登载在SCI的论文影响因子均大于5······这个平凡却又不凡、明净透彻的科研人在重大慢慢成长。赵梦珍参加第二届交通运输研究大会变废为宝 地沟油还可以用于路面材料?硕士期间,赵梦珍便开始跟随导师董瑞琨教授从事沥青方面的研究。与众不同的是,她研究的是地沟油的利用。地沟油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有害垃圾,赵梦珍的研究却让它变废为宝,通过对地沟油进行回收处理与重新利用,便可用于路面材料中。赵梦珍做出来的实验室样品经历了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和重新开始,熬过了看论文看到眼花缭乱的无数日夜,赵梦珍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出一种新型的胶粉改性沥青技术:先在高温下用地沟油将废胎胶粉脱硫裂解,再把裂解产物用在改性沥青中,通过复合高分子聚合物的方式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改性沥青······这样的实验过程,赵梦珍早已做过无数遍,每一次细微的失败,都可能导致一切从头开始。但她却乐此不疲,因为这项研究对于提高废轮胎和地沟油的回收处理效率,以及扩展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重要意义。而这些努力也让赵梦珍最终收获了成果,在这个科研项目中,她已在SCI 1区刊物上发表2篇文章,2区刊物发表1篇,论文EI检索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并且公开1项发明专利。在雨过天晴后,她也绽放出自己应有的光芒。科研,是一个人的狂欢科研对于赵梦珍来说,或许就像撒哈拉之于三毛,注定是逃不开的邂逅。很小的时候,科研的种子就随着居里夫人的高大形象深植在她心中,科学家们的故事常常令她心驰神往,她最初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发明家。中小学时,她便对数学、物理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到了大学,赵梦珍发现自己的性格也很适合科研。后来,由于读研时做的一个项目没有完成,她始终心有缺憾,想要在读博期间继续将它做完。就这样,她一头扎进了科研世界,实验室成了她最好的伙伴,沥青便成为了她“亲密无间的朋友”。赵梦珍在做学术报告然而,科研路上的孤独与艰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科研真的是一个人的狂欢,有时真的孤独到没有人可以理解你。”赵梦珍说。那些“看论文看得眼花缭乱、滑鼠标的手指不停抽筋”的夜晚,那些与实验室共度的日日夜夜,那些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都曾让她精疲力竭。好在有如“及时雨”的导师,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带来清晰明朗的指点,给了她“实实在在的信任、鼓励与支持”。因为心里的光和导师、父母、朋友的鼓励,她从未在困难面前低头。“狂欢”之时,便是在不断整理实验成果的过程中收获的那份成就感,忍受得了那份孤独,才担得起这份喜悦。在六年硕博生涯结束之际,她满怀深情地写下论文致谢。这六年,她所收获的不仅是学术水平上的提升,还有科研路上的帮助与真情。她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科研人员的关怀,记住了每一位导师曾对她有过的帮助,从不曾忘记任何一点细微的鼓励。她在致谢中写下每一个字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这六年的充实岁月,是这条孤单却又温暖的路上的一切美好风景,是自己无数的珍贵经历。当挥别过去,提及未来时,她表示自己将继续在科研世界里发光发热,用自己所学“为中国制造添砖加瓦”。“生活中少不了精神食粮”在赵梦珍的生活中,除科研外,兴趣爱好也占据了一大部分。她从小就喜欢阅读,将书籍看作自己的精神食粮。赵梦珍说,读书就如同人生的太阳,带给了她无数的光热与温暖。她不断汲取着书籍中的养分,而这些养分有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她。读书也让她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变强,更易从平凡的生活中收获快乐。“让自己快乐,这是很重要的事情。”看到一景一物,她心里浮现的都是美好事物,枯燥的科研生活也能让她快乐。此外,画画、乐器、电影都是她生活的调剂品。在科研压力大时,她会拿出画板随手绘上几幅图,或是找出吉他哼唱几首歌曲。在完全自学的情况下,她的技艺亦已十分娴熟。赵梦珍的随手画在六年的科研生涯里,兴趣爱好已经逐渐成为赵梦珍生活的一部分,始终在间接地影响着她,让她的精神得到滋养,让她单调的生活有了更绚丽的色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走好脚下的路就够了”在相对枯燥的科研生活中,面对普遍焦虑的环境,赵梦珍有着自己的看法,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心态,以最积极健康的模样去面对生活。“善良是人唯一的权利。”赵梦珍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她眼中,善良是幸福的支撑。而善良指的不仅是与人为善,还指生活过得简单纯粹,努力走好脚下的路,做好眼前的事情。“坚持完成一件件平凡渺小的事情,会发现其实成功已近在眼前。”而面对可能出现的焦虑,赵梦珍选择把目光放长远。“当你将眼前的事情放入历史长河中,会发现这都不算什么。”因此,只需要忘记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与焦虑,脚踏实地往前走就足够。“不要把人生过得太着急”,在长期独自一人深耕实验室的生活里,她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静下来,去体会科研世界里的美好。如今,赵梦珍的科研生活将划下短暂的逗号。未来,她也将继续在科研的世界里无限探索,带着深深的热爱与感恩,一往无前地走下去。文字:程筱锦 阮艳萍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指导:粟莹子 罗璇编辑:程筱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