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斗牛牛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鬼宝宝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2020年博士考试时间6月13号

各位考生:根据《国科大关于2020年博士招生考试相关工作的通知》并结合四川省成都市疫情防控有关规定的要求,经研究决定,现将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安排公布如下:一、考试形式及安排我所继续实行统招统考形式。即初试成绩必须达到国科大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复试合格,按总成绩排名择优录取。具体考试安排如下:二、考试特别说明1、请考生牢记相关时间节点,准时参加各项环节,按本通知要求提前做好准备。2、未在指定时间内领取《准考证》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考试。3、报到时需查验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查验学生证原件)。4、综合面试,需准备6-8分钟PPT,内容可以包括自我介绍、研究课题介绍、攻读博士阶段计划等。请考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定。5、考试科目:物理化学,可携带无字典存储、编程、查询、上网功能的电子计算器。6、我单位原则上不向考生提供文具用品,请考生自行准备钢笔、2B铅笔、橡皮擦、胶水、胶棒、小刀等。7、放弃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请于5月20日前发送邮件到yzb@cioc.ac.cn,邮件名为姓名+放弃博士生考试,邮件内容为考生姓名+身份证号+报考专业+放弃考试的说明。三、疫情防控注意事项1、所有考生必须于5月20日前下载企业微信APP,并加入“成都有机研究生部”(二维码见附件)。自5月30日-6月12日期间,在企业微信填写健康上报,在此期间需要不间断进行考勤打卡。2、所有非成都地区考生均需要在6月1日前提前预订成都市内住宿酒店;注册天府健康通码(微信搜索天府健康通小程序),注册时需要填写地址,可填写预定酒店的地址。现场确认时需要检查健康码情况,绿色则可参加考试,其它颜色将视为审核不合格,不能参加考试。3、来自湖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考生,必须于5月21日前与研究生部主动联系028-85214764,并需要做两次核酸检测:第一次应于出发前,6月3日-6月7日期间在居住地完成,如果呈阴性,则可以出发至成都;考生最迟于6月10日前抵达成都,向居住酒店所在的社区报备,并预约第二次核酸检测,一般从预约到出结果,需要两整天,请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对于来自这些地区的考生,我所将在现场确认阶段,核查核酸检测(两份)的结果需为阴性和天府健康码为绿色,方领取准考证参加考试。在成都预约核酸检测的参考方法见附件。4、需要途径湖北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考生,请于5月21日前与研究生部主动联系028-85233672,并需要在成都做一次核酸检测。考生应于6月3日-6月7日期间在居住地开具健康证明,并最迟于6月10日前抵达成都,向居住酒店所在的社区报备,并预约核酸检测,一般从预约到出结果,需要两整天,请提前做好相关准备。我所将在现场确认阶段,核查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一份)的结果为阴性和天府健康码为绿色,方领取准考证参加考试。在成都预约核酸检测的参考方法见附件。5、除第3点和第4点中的考生外所有考生须出示健康绿码(天府健康通码)和行程码方可领取准考证,因考生原因无法正常领取准考证的,视为考生自动放弃考试。6、考试期间考生食宿自理,进出成都分院园区、考场、宾馆及整个考试期间,考生须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7、考生进入考场时,须配合监考人员测量体温及酒精消毒,体温超过37.3℃不允许进入考场,考生须即刻前往科学园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由此引起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8、如发现发热、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需要第一时间报告我所研究生部,并前往科学园医院诊治,出现症状不上报导致出现疫情的考生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9、以上安排如有新的变化,以国科大及有机所研究生部最新通知为准。10、请考生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招办,招生方面的信息会及时在公众号发布。四、考试期间疫情突发情况应急流程五、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8-85214764联系人:卢丹联系部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招办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16号

进乎技矣

他们都说这所在校研究生47000人的学校,是考研性价比最高的

考研中的院校报考是每考研人心中都比较纠结的,因为选择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学校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愿望,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看看每年的调剂时间大家都搞得天翻地覆的就知道有多少人报错了院校,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同学高分去了不好的学校,大部分同学因为分数低了没有能进一志愿学校,发现之前自己之前看不上的学校最后看不上自己。主要都是前期自己考研报考的时候没有科学系统的去分析报考数据。那么今天很多同学都在说这所院校,说这个是考研性价比最高的大学---国科大!专硕总共招大约100个人,一志愿上线39,复试线就是国家线,据我所知一志愿是没有被刷的。那么针对上面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都咋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说的我这录取的都想再来一年了,就是怕结果,19届考研爆满400+被刷一大批。二、那那些考国科大过来的调剂生是啥回事。回:你确定是考的微电子学院而不是微电子所。三、中科大和国科大同属于中国科学院,不属于教育部。国科大又叫中国科学院大学,我也傻傻分不清楚,我也是今年考上国科大的,雁栖湖相遇吧。四、正在国科大的路过。五、呵呵,想起我高考前一年中央财经没人报分爆炸低我这年直接炸了幸好没报。回:国科大才成立几年,是一直招不满,不是只有今年招不满。六、跟中科院的关系是研一在学校上课,研二研三去中科院各个研究所。七、中科院大学不等于中科院,国科大研究所很多,分级别的,有很多中科院研究所很好考,比如上海高等研究所,广州化学所,成都有机所,昆明植物所等等数不清,很多基本国家线。但是也有A类研究所比较难考,比如上海有机所。建议如果不是要从事科研的同学,国科大并不是好选择。八、早一年就有学长说可以去这个学校捡漏,还是没人敢报,主要名字太高大上了今年两个同学调剂全进了,真的了缺人。九、中科院啊,这个得看地区,有个地区就是国家线,而且没多少人报,主要国科大是因为才成立没几年,名声还没打开,所以现在比较好考。十、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本科生,生源全靠外校。2,现在学生都很浮躁,读研得目标就是就业,想搞学术的人不多,一听中科院就觉得是个搞学术的地方。3,推免生还好,从我们这来看推免生占总招生人数的60%,而且绝大多数都是985或者211。可是推免生由于受到政策限制不能收太多。4,统考生报考人数太少,这个要分析统考生的来源,统考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211和非211院校学生,很多都想通过考研考一个985院校,毕竟本科不是985或者211想弥补这个缺憾,少数985的考生更情愿考本校一个是本校的老师熟悉,谁的水平,人品怎么样都很清楚,这样可以免去很多麻烦,其次很多学校对待本校的学生基本就是过线就要,所以他们更宁愿考本校。5,中科院每年的招生体量太大,许多研究所的地理位置太差,研究方向太偏基础,在某一方向走的太深,跟用人大户公司之间差距很大,中国绝大多数的公司也不像国外那么有创新能力,不需要那么多研发人员,需要的更多是熟练的工人。6就是专业课相对而言挺难的,挺活,我考的前一年专业课很难,很多人就是七八十分,我考的那一年题比较简单,大家都估摸着能考一百三四,结果分出来了很多都是一百分左右。我一个好兄弟考某华五,专业课基本都是往年的考题加课后习题,他考了148,这样说专业课不同差别还是很大的。十一、这段时间我也有些困惑,号称中科院北京某牛所的复试成绩才290分,今年该所的保研生超过80%,绝大多数是211其中超过60%是985学校的,原以复试线会偏高。 相反,查看34所自主招生高校的复试基本上高于300分...... 看了大家的分析释然了。 国科大还没有本科生毕业,即使有毕业生了面对中科院如此巨大的招生需要也是杯水车薪,许多985高校为了吸引优秀本科生源纷纷出台了奖励政策,我儿子今年保研到中科院的,其本科学校是排名还不错的985,今年的新政策是保研到本校奖学金近2万。呵呵,国科大要想完全凭实力羸得学子的芳心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加油!那么我们最后来看看中国科学院大学吧,国科大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国科大从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现在截至2017年10月,国科大在学本科生1447名;在学研究生4.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在学外国留学生1517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011人,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截至2017年底,全校有教师3034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0170名,其中院士285人,博士生导师6039名。所以不管咋样大家报考的时候不要仅仅看表面,而是要做详细的数据分析,一定要让自己的报考专业化、数据化、科学化、权威化,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以下18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百家号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患其无用

留法博士任上被查 曾掌舵中国唯一的科技城

撰文 | 蔡迩一4月28日,周日打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上午8点发布消息,四川省副省长彭宇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16岁读大学、法国居里大学读博的海归彭宇行,男,汉族,1962年11月生,四川犍为人,法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十九大代表。彭宇行的学历十分亮眼。1978年,16岁的彭宇行进入川大化学系,1982年继续留校攻读硕士,1985年,23岁的他便进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90年,28岁的他出国进修,到法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选择留在埃克森化学公司做了一年博士后。1993年12月,31岁的彭宇行回国,到中科院工作,从那时起到2009年12月,他在中科院工作了16年,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成都分院院长等。2009年12月,彭宇行任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自此开启仕途。在省科技厅当了2年多的一把手后,2013年11月,彭宇行任内江市委书记,仅1年多后(2015年6月)便履新绵阳市委书记,并成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党工委书记。2017年9月,彭宇行履新四川省副省长,期间还担任了重要职务——省委军民融合办主任,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第一副主任。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绵阳市委书记是彭宇行仕途中的重要一站。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彭宇行担任中国(绵阳)科技城党工委书记长达两年时间。官网显示,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第二大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区域。科教发达是绵阳的一大特色。绵阳还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其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原简称九院)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绵阳是全国、全省国防科技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其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是绵阳的“三件宝”。”2017年,彭宇行曾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我曾在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绵阳饱含科技基因,我为这座城市而骄傲。”高层对绵阳的发展十分重视。“三线”建设时期赋予绵阳铸造“两弹一星”的历史重任;2000年批准建设绵阳科技城,国务院成立了由科技部等18个国家部委组成的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批准科技城执行中关村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 项先行先试政策。在彭宇行履新绵阳的2015年,绵阳被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区域,绵阳被赋予为全国、全省趟出一条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路子的时代使命。首个“川虎”在担任四川副省长时,彭宇行分管的领域也十分重要。“负责工业经济、科学技术、国有资产、应急管理、国防科工、通信等工作,以及军民融合发展、安全生产等工作。 ”彭宇行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是在20天前。4月8日,彭宇行在四川省政府会见了到访的拉法基豪瑞集团大中华区罗志光总裁一行,他提到,希望拉法基豪瑞集团高层到川出席下半年举办的中国西部(四川)国际投资大会,并在川召开会议、举办活动、投资考察等。十九大后,辽宁、陕西、山东、江西、贵州、内蒙古、天津、江苏均有省级政府副手落马或被查,彭宇行是首个四川落马的副省长,也是十九大后落马的首个“川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贵州省副省长蒲波落马,蒲波在四川工作多年,2018年1月才从德阳市委书记任上到贵州履新。今年3月,蒲波案一审,检方指控,蒲波的问题都出现在四川任职期间:1999年至2017年,被告人蒲波利用担任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巴中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及中共德阳市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企业重组、工程承揽、项目开发和人事调整等事项上提供帮助,1998年至2018年,蒲波直接或者通过他人收受上述单位及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7126万余元。

堂堂正正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落户天府新区 未来将设人工智能学院

5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此次国科大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附近,一期用地229亩,首期将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共计约8万平方米。力争至2020年完成基础教学园区建设,至2025年在校学生规模达1500人,至203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国科大成都学院将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地区科研机构的光电技术、生物、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定位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据悉,国科大成都学院由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为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依托光电所和成都计算所建设光电学院、依托成都生物所和成都有机所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成都山地所建设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在蓉研发机构服务的创新创业学院和为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学院。为助力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建设,结合天府新区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下一步将积极整合中国科学院及国科大科研资源,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集成电路学院等特色院系。夏寒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柯娟编辑 余孟祥

重磅!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落址天府新区

5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与中国科学院以天府新区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合作,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发展的深度对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本部、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七家单位将整体迁建至天府科学城,打造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大平台。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料图)此次国科大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附近,一期用地229亩,首期将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共计约8万平方米。力争至2020年完成基础教学园区建设,至2025年在校学生规模达1500人,至203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国科大成都学院将遵循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围绕成都市重大战略需求,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地区科研机构的光电技术、生物、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定位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国科大成都学院项目的签约,将有力提升成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吸引更多高教资源、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在成都聚集,让创新要素聚合裂变,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据悉,国科大成都学院由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为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期依托光电所和成都计算所建设光电学院、依托成都生物所和成都有机所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成都山地所建设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在蓉研发机构服务的创新创业学院和为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学院。下一步将积极整合中国科学院及国科大科研资源,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特色院系。猜你喜欢: 海南自贸区为什么要参考"双流经验"?看完这些就懂了! 好消息!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快告诉女性朋友! 彭清华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 传达学习了哪三个重要会议精神? 四川拟表扬300名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看看有你认识的没 成都有个区竟引各路英雄好汉蜂拥而至,这里到底藏了什么宝?来源 | 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四川观察想获取更多政务新闻及服务资讯,请手戳下方图片并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政务客户端——四川发布。

见面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签约落户天府新区

5月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国科大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附近,一期用地229亩,首期将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共计约8万平米。力争至2020年完成基础教学园区建设,至2025年在校学生规模达1500人,至203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据悉,国科大成都学院由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为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科大成都学院一期依托光电所和成都计算所建设光电学院、依托成都生物所和成都有机所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成都山地所建设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在蓉研发机构服务的创新创业学院和为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学院。为助力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建设,结合天府新区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下一步将积极整合中国科学院及国科大科研资源,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集成电路学院等特色院系。国科大成都学院将遵循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围绕成都市重大战略需求,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地区科研机构的光电技术、生物、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与中国科学院以天府新区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合作,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发展的深度对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本部、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七家单位将整体迁建至天府科学城,打造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大平台。(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若狐不偕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落户天府新区

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与中国科学院以天府新区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合作,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发展的深度对接。基于此背景,继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本部、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七家单位将整体迁建至天府科学城,打造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大平台后,5月2日,我市与中国科学院再度携手——中国科学院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在蓉签署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力争至2020年完成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国科大相关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此次国科大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附近,首期将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共计约8万平方米。“该项目力争至2020年完成基础教学园区建设,至2025年在校学生规模达1500人,至203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据了解,国科大成都学院将遵循国科大“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围绕成都市重大战略需求,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地区科研机构的光电技术、生物、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定位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结合成都产业发展方向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国科大成都学院项目的签约,将有力提升成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吸引更多高教资源、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在成都聚集,让创新要素聚合裂变,激发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国科大成都学院由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为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一期将依托光电所和成都计算所建设光电学院、依托成都生物所和成都有机所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成都山地所建设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在蓉研发机构服务的创新创业学院和为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学院。同时,为助力天府新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建设,结合天府新区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下一步该学院将积极整合中国科学院及国科大科研资源,结合成都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集成电路学院等特色院系。(记者 王李科)

说话

今后可到兴隆湖畔读研,国科大成都学院落户天府新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蒋君芳)5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市政府、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签署协议,三方将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该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牵头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承办,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地方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教融合的核心载体,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拥有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此次签约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位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附近。学院将遵循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围绕成都市重大战略需求,以中国科学院院属成都地区科研机构的光电技术、生物、山地灾害与生态环境、化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等优势学科为基础,探索学研产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定位为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据悉,项目一期用地229亩,将新建综合教学大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教育管理楼等基础教学设施和学生公寓、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共计约8万平方米。同时,一期将依托光电所和成都计算所建设光电学院,依托成都生物所和成都有机所建设生命科学学院,依托成都山地所建设资源与环境学院,结合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建设人工智能学院。下一步,学院将积极整合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资源,结合成都市产业发展方向,建设集成电路学院等特色院系。力争至2020年完成基础教学园区建设,至2025年在校学生规模达1500人,至2030年在校学生规模达3000人。自2016年以来,成都市与中国科学院以天府新区为重点区域,积极拓展合作,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地方创新发展的深度对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本部、光电所、成都生物所、成都山地所、成都有机所、成都计算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7家单位将整体迁建至天府科学城,打造中国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大平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的签约,将有力提升成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吸引更多高教资源、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在成都聚集,助推成都高质量发展。

数匝

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将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人民网成都9月27日电 据四川省政府网站消息,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总体目标,经过5至10年左右时间,四川省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产业特征、技术属性更加鲜明,职业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特点、服务能力更加凸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成,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另外,方案分别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任务。具体方案如下——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四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按照“扩容、提质、贯通、融合”思路,以整体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以大改革推动大发展,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二)总体目标。经过5至10年左右时间,我省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产业特征、技术属性更加鲜明,职业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特点、服务能力更加凸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成,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重点任务(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按照“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思路,推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大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视、同等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由省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布局,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和投入责任。中等职业教育由市(州)人民政府主导和统筹,负责做好区域内学校布局和专业优化。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支持宜宾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成都市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高地。健全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战略、制定政策、依法依规监管。赋予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教师待遇、校企合作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推行职业院校全员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因岗聘人、按岗定薪、依绩取酬。加强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建立完善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提升职业院校依法治理能力。从事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在招生、办学评估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受同等政策。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培养体系。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拓宽五年制、“3 2”“3 3”“3 4”等多种衔接渠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稳步提升普通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到2022年,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计划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本科的比例达到20%左右。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根据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整合1200人以下的“小、散、弱”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合并、托管、集团办学、校园土地置换等措施,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规划新建的职业院校向产业和人口聚集区集中,鼓励将职业教育办到产业园区。到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布局,加强省级统筹,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到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实现大体相当。重点支持每个市(州)根据全省产业发展战略、本地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需要建设一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职业教育本科或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园区(职教城)。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推进技工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技师学院。完善招生机制,建立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鼓励初中毕业生自愿跨区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支持市(州)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学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打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限制,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地方,鼓励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建设50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示范(特色)专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完善民族地区“9 3”免费教育计划,将其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常规管理,提高质量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我省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实施省级“双高计划”,重点建设1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服务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专业试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一流课程教材、一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流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对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可按程序增挂技师学院牌子。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政策,推动地方院校与军队院校有效对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在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基础上规划建设本科职业大学,积极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重点建设15所左右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示范校、200个应用型示范专业。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重点支持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专业学位教育,在工程技术等领域探索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制订具体政策办法,支持适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设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推动退役、培训、就业有机衔接,为促进退役军人特别是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作出贡献。(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支持职业院校创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基地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职业院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化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肃校规校纪,坚决打击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紧密对接我省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5 1”现代工业、“10 3”现代农业、“4 6”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健康养老、学前托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紧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支持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至3个骨干专业群。推进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实施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和学习积分。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到2022年,认定300门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0种校企合作开发的“双元”特色教材和100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申报“1 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和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企业出资源、出标准,学校出师资、出课程,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认证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监督,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搭建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政府协调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指导和评价,职业院校培养,研究机构支持和服务的新体系,建立就业、职业、产业、行业和企业协同联动的新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和效能优化。实施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打造15个左右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15个左右开放共享、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和示范性项目,实施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培育和认证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机构建设。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元”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大“订单式”、定制式、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政府授权的行业组织定期发布分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职业院校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企业发布参与职业教育年度报告。鼓励教育机构或者经过认定的企业、行业组织提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课程。健全激励政策。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有利于调动学校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制度。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剩余部分可作为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经费来源,动态核定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兼职从事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工作,并按规定取得合法报酬。建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在工商注册、经营税收等方面依法实行相应减免政策。鼓励各地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其他政策支持。(七)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管理。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机制,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构建分类清晰、名称统一、科学规范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支持有条件的优质高等职业学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试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通过“专升本”模式,以“三年职业教育 两年师范教育”形式培养一批职教师资;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教育硕士。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评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技能大师、优秀校长、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建设一批省级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八)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职业培训机构执业行为。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建立培训清单目录,定期公开发布培训信息。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开展适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创新“互联网 培训”模式,为学生和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在理工农医等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引进一批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团队、国际通用职业证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优秀校(院)长、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研修访学,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优质培训课程。鼓励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助力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组织保障(九)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按照讲政治、懂教育、知产业、善管理的标准,选优配强职业院校党组织书记和院(校)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十)强化政府统筹主导职业教育的责任。积极推动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地方立法工作,修订《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重大问题。组建四川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按规定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学校因校企合作办学确需向合作企业支付的成本费用,按相关规定纳入学校办学成本,从生均财政拨款或学费收入中支付,学校和企业均不再向接受校企联合办学培养的学生另行收取实习费、实训费、技能培训费、校企合作费等名目费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十一)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发挥职业院校优势,联合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教育,分学段、针对性开展劳动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或研学基地,推进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放。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进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学好一门技术、致富一个家庭”观念。共同营造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部门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企业踊跃参与职业教育、学生广泛接受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另外,方案分别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实施任务。具体方案如下——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四川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按照“扩容、提质、贯通、融合”思路,以整体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以大改革推动大发展,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二)总体目标。经过5至10年左右时间,我省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产业特征、技术属性更加鲜明,职业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特点、服务能力更加凸显,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基本建成,校企协同、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重点任务(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按照“政府统筹、分级管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思路,推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大职业教育统筹规划和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地位、同等重视、同等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由省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布局,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理责任和投入责任。中等职业教育由市(州)人民政府主导和统筹,负责做好区域内学校布局和专业优化。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允许企业以土地、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探索民办职业教育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支持宜宾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成都市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高地。健全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政府主要负责规划战略、制定政策、依法依规监管。赋予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教师待遇、校企合作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推行职业院校全员岗位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因岗聘人、按岗定薪、依绩取酬。加强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建立完善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和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提升职业院校依法治理能力。从事学历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在招生、办学评估等方面与公办职业院校享受同等政策。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职业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衔接的培养体系。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高职教育衔接推进计划,拓宽五年制、“3 2”“3 3”“3 4”等多种衔接渠道;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稳步提升普通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到2022年,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计划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本科的比例达到20%左右。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根据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整合1200人以下的“小、散、弱”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合并、托管、集团办学、校园土地置换等措施,科学配置并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资源。规划新建的职业院校向产业和人口聚集区集中,鼓励将职业教育办到产业园区。到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布局,加强省级统筹,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到2022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实现大体相当。重点支持每个市(州)根据全省产业发展战略、本地区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需要建设一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职业教育本科或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园区(职教城)。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打破学校类型界限、条块分割的藩篱,推进技工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建技师学院。完善招生机制,建立高中阶段统一招生平台,鼓励初中毕业生自愿跨区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支持市(州)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学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专业,避免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打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籍限制,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地方,鼓励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生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融通。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建设50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示范(特色)专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完善民族地区“9 3”免费教育计划,将其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常规管理,提高质量水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我省国家“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实施省级“双高计划”,重点建设15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服务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专业试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一流课程教材、一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一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流专业教学资源库、一流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根据高等学校设置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对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可按程序增挂技师学院牌子。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政策,推动地方院校与军队院校有效对接,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在优质高等职业学校基础上规划建设本科职业大学,积极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重点建设15所左右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示范校、200个应用型示范专业。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重点支持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专业学位教育,在工程技术等领域探索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制订具体政策办法,支持适合的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和培训,鼓励支持设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集团(联盟),推动退役、培训、就业有机衔接,为促进退役军人特别是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作出贡献。(五)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支持职业院校创建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基地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加强职业院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强化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肃校规校纪,坚决打击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优化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紧密对接我省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发展“5 1”现代工业、“10 3”现代农业、“4 6”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重点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健康养老、学前托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等领域紧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支持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至3个骨干专业群。推进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实施跨校选课、学分互认和学习积分。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到2022年,认定300门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0种校企合作开发的“双元”特色教材和100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申报“1 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和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企业出资源、出标准,学校出师资、出课程,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认证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监督,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搭建四川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建立政府协调主导,行业企业参与、指导和评价,职业院校培养,研究机构支持和服务的新体系,建立就业、职业、产业、行业和企业协同联动的新机制,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结构和效能优化。实施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打造15个左右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15个左右开放共享、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区和示范性项目,实施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培育和认证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 财政 土地 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机构建设。促进校企“双元”育人。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元”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加大“订单式”、定制式、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政府授权的行业组织定期发布分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职业院校定期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企业发布参与职业教育年度报告。鼓励教育机构或者经过认定的企业、行业组织提供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课程。健全激励政策。完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建立有利于调动学校积极性、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职业院校绩效工资制度。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剩余部分可作为职业院校绩效工资经费来源,动态核定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允许职业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在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兼职从事技术创新、科技开发、成果转让和决策咨询工作,并按规定取得合法报酬。建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或校办工厂,在工商注册、经营税收等方面依法实行相应减免政策。鼓励各地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其他政策支持。(七)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职业院校教师管理。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机制,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构建分类清晰、名称统一、科学规范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支持有条件的优质高等职业学校转设为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或试办职业技术师范本科专业,支持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索通过“专升本”模式,以“三年职业教育 两年师范教育”形式培养一批职教师资;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的教育硕士。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适应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的教师分级培训模式,培育一批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的教师,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评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技能大师、优秀校长、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建设一批省级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八)提升服务能力和开放水平。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职业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规范职业培训机构执业行为。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加强职业培训统筹,建立培训清单目录,定期公开发布培训信息。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开展适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创新“互联网 培训”模式,为学生和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持。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重点在理工农医等产业发展紧缺急需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资格资历互认,引进一批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优秀师资团队、国际通用职业证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优秀校(院)长、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国外研修访学,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支持职业院校与国(境)外教育机构合作开发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优质培训课程。鼓励职业院校招收留学生。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开展境外办学,助力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组织保障(九)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按照讲政治、懂教育、知产业、善管理的标准,选优配强职业院校党组织书记和院(校)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十)强化政府统筹主导职业教育的责任。积极推动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地方立法工作,修订《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省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事项,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重大问题。组建四川省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县级以上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做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按规定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适时调整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学校因校企合作办学确需向合作企业支付的成本费用,按相关规定纳入学校办学成本,从生均财政拨款或学费收入中支付,学校和企业均不再向接受校企联合办学培养的学生另行收取实习费、实训费、技能培训费、校企合作费等名目费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十一)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积极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发挥职业院校优势,联合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教育,分学段、针对性开展劳动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或研学基地,推进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开放。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进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树立“学好一门技术、致富一个家庭”观念。共同营造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部门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企业踊跃参与职业教育、学生广泛接受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