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新生数据,四川生源占70%,一本理6万位可录国家昏乱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新生数据,四川生源占70%,一本理6万位可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高考录取学生5797人,其中男生占比64.6%,男女比为1.83:1。学校在成都有两大校区,人数最多的为航空港校区,有4372人,占全校新生的75.4%;龙泉校区有学生1425人,占新生总人数的24.6%。两大校区的专业配置分布航空港校区:大气科学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地理科学类、测绘类、自动化类、电气类、机械类、计算机类、数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物理学类等。龙泉校区: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金融学类、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等。从上述两大校区的专业配置来看,航空港校区是理工类专业校区,龙泉校区则是经管类专业校区。我们再来看看两大校区的男女生比例,航空港校区男女比为3:1,而龙泉校区男女比为1:2,非常明显的区别。有学校师兄师姐们调侃道,两大校区一个是“和尚院”、一个是“尼姑院”,这似乎无可反驳。在今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录取的心声中,居然还有1989年的新生,现在的高考已经是00后的时代,1989年的新生估计是回炉重造了。2020年新生来源地分布从生源来源地看,四川省本地学生4024人,占比高达69.42%,这是典型的地方高校本地生源占比临界线。外地生源中重庆学生152人,占比2.54%;安徽省111人、河北省110人,这是唯一人数超过100人的三个省市。其它如广东70人、湖南80人、贵州85人、甘肃63人、河南71人、湖北77人、广西80人、云南56人、山东70人等。四川省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及位次2020年高考四川省理科考生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4分,超一本线25分可以进成信大,位次需要高于5.88万位。这个位次与2019年的5.92万位、2018年的5.67万位、2017年的5.93万位相对是非常稳定的。理科二本批次2020年最低分为534分,超二本线91分、全省7.66万位次,与2019年的7.38万位、2018年的7.01万位次相较也是非常稳定的存在。2020年四川文科考生想要考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则要高出很多了,本科一批只需超出一本线7分即可进入,但是排位到了全省1.48万位次;即使是本科二批,超二本最低控制分数线66分,也得全省1.86万位次方能进入。

马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招生计划

今天下午,2020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首先还是祝愿广大考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今年之高考可谓“命运多舛”,7月8日高考第二天就有地震、强对流天气等诸多不可抗力的干扰。高考之后,广大考生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会面临又一重要事件——志愿选择,高考志愿选择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方便一些家长、考生了解相关专业及院校,之后我会推出一系列高校招生相关信息,敬请广大家长朋友和考生关注,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下面这所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首先了解下这所高校的历史,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2020年该校招生批次为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本科一批招生5156名,本科二批招生269名。如果有意报考这所学校的二本专业,那么你要注意,按照近两年的招生数据表明,除极少数省份外,该校二本录取的分数线也在所在省的本科一批调档线之上。本科一批文科招生计划本科一批理科招生计划本科二批文科招生计划本科二批理科招生计划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为大气科学类、通信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和统计学等,如对上述专业感兴趣而且分数也不能选到中意的211类高校的考生,那么不妨考虑填报该校相关专业,因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该校专业紧贴时代发展,对后续就业等方面有一定的帮助。

不若审之

四川省内知名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在四川省内知名度都很高,两所学校都是四川省内知名高校。两所学校虽然都是以理工科为主,但是教研方向并不相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要是以气象为主的高校;而成西南科技大学则是以材料为主的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前身是西南工学院,主要是以非金属材料为主的高校。2000年合并了绵阳农专升级为“大学”,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这所学校早期主要针对建筑材料开展教研,后期因学校性质转变,扩展到了非金属矿山领域,这才有了地质、采矿、测绘、安全、运输、环境等专业,建立了相关学科基础。恢复高考之后,升级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这也是早期打下来建材方向的多项基础。西南科技大学早些年实力确实很强,尤其是八九十年代,教学也极为严格,国内知名度其实也比较高,属于老牌学校,尤其是建材领域。建材方向五所学校实力较强,武汉工大就是目前的武汉理工;上海建材就是目前的同济;山东建材就是目前的济南大学;洛阳建专就是目前的洛阳理工;四川建材就是现在的西南科大。这是建材领域里的“五朵金花”,实力极强,也有人叫“建材五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他的主要教研方向是气象领域,尤其是在气象通讯、气象雷达、高空气象、气象学方面实力较强,这也是其最早开设的专业,而具体应对的学科就是通信、计算机、软件、管理。后来合并了四川统计学校,所以统计学也不错。整体来看,西南科技大学的综合实力胜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虽然两所学校各有特色,但是西南科技大学相对应用更为广泛一些。

豕虱是也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两者还有多少差距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学校;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师资力量:,成信大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博士420余人,高级职称550余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教师中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学科评估:成信大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四川省重点学科5个、四川省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办学历史:学校始建于1960年,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师资力量: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0人、教育部人才支持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7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特聘专家1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优青等“四青”人才18人,各类国家级人才共50多人,省部级人才工程、教学名师共480多人次,拥有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26个。学科评估:该校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19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8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首先可能大量考生对这两所高校有一定的“误解”,因为高中的计算机课名字叫做信息课,导致许多考生以为这两所的王牌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实不然,这两所高校的王牌是培养气象人才。这两所学校应该是除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仅有两所以“信息工程”命名的高校,一东一西,论办学历史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还要老有一些,但是起点没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当时的南京大学气象学院,而当时的南京大学是全国最强的大学。

坏孩子

四川新增研究生院校,4所博士与6所硕士高校,今年扩招机会增大

2020年四川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通过名单公示,一共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所、新增硕士授予单位6所,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所,新增博士点74个(学术学位59个、专业学位15个)、硕士点135个(学术硕士43个、专业硕士92个)。具体新增情况如下。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术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术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西华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学位)、天文学(学术学位)、生态学(学术学位)成都大学:药学(学术学位)、设计学(学术学位)、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西昌学院:农业(专业学位)绵阳师范学院:教育(专业学位)、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内江师范学院:教育(专业学位)、艺术(专业学位)宜宾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农业(专业学位)乐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林业(专业学位)攀枝花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会计(专业学位)另外新增自主审核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并新增博士点10个、硕士点3个;西南交通大学新增博士点6个、硕士点2个;西南石油大学新增博士点6个、硕士点5个;西南财经大学6博士点;西南民族大学4博士点、11硕士点。其它新增高校几数量有:成都理工大学7博5硕、西南科技大学7博6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3博7硕、四川农业大学5博9硕、西华师范大学3博8硕、四川轻化工大学8硕、西华大学10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8硕、西南医科大学1硕、成都中医药大学1博4硕、成都大学12硕、四川警察学院2硕、成都医学院5硕。

学者

四川省重点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建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级为成都气象学院。2015年升级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属重点高校。2000年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原西南工学院前身是江津窑业技术学校;原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四川省遂宁农业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西南科技大学都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区别在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要是独立发展,而西南科技大学则是以合并院校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两所学校建校之初的班底上来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具有竞争力,但后期发展过程中,西南科技大学更为快速,毕竟合并院校发展速度更快一些。西南科技大学虽然不在省会城市,但合并的院校的实力相对更强,所以早在2000年就升级为“大学”,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要比其晚15年之久。根据教育部学科评估来看,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有5个C类学科上榜,其中最高评级为C+级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西南科技大学有1个B类学科,4个C类学科上榜,其中最高评级为B-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来看,西南科技大学的实力要高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隆重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9月22日上午,学校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同时在航空港校区第二田径场和龙泉校区田径场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全体2020级学生辅导员,全体2020级全日制研究生及本科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分别由党委副书记马洪江、副校长何建新主持。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现场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在校园上空冉冉升起,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升旗党委书记周激流、校长余敏明分别在两个校区致辞,代表全校师生向2020级6813名新同学表示最热情的欢迎。他们在致辞中谈到,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同学们经历了人生的第一场也是十分特别的“大考”,“同学们亲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平凡的经历必将造就非凡的你们”。他们介绍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校史和校情,并表示新生的加入将为成信大注入新的活力。他们对2020级新生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学会独立思考。保持理性,看到问题本质,把握隐含的内在规律,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二要尊重科学规律。永葆好奇之心,不断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创新创造的快感;三要坚守笃行致远。用踏实、刻苦和坚持去支撑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他们勉励2020级新生传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练就过硬的本领,扛起肩上的责任,度过充实而愉快的大学时光。周激流寄语2020级新生余敏明寄语2020级新生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肖天贵教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黄萍教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肖天贵从大学教育将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维度、奠定“心胸开阔、眼光长远、胸怀天下、心地善良 ”的人生基石、培养“胸中有静气、方能成大事”的学问底蕴、促进“学问至高处,心灵可入间”的心灵认同和培养强烈的团队精神等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黄萍说,不管同学们未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涯道路,都需要在大学期间打下良好扎实专业基础,才有可能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迈向社会。她给予同学们三点希望:一是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二是要勤奋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三是要真诚豁达、乐观向上,把大学生活写满收获、幸福和健康。教师代表发言文化艺术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化1班徐锶源和2018年度青春榜样志愿者之星获得者、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袁海华作为在校学生代表发言。他们在发言中回忆了自己在成信大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鼓励新生们胸怀大志、敢于担当、平心静气、懂得坚守,逐梦新时代,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高年级学生代表发言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陈贞璇和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专业黄程代表全体新同学表示,将传承和弘扬“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校训精神,牢记“尊师,好学,励志,笃行”的学风,相互鼓励,彼此支持,以才学互通,以勤奋共勉,开创美好的未来。新生代表发言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201班新生刘芮含家长蒋英华女士和物流学院供应链管理专业201班新生刘艾琳家长刘俊先生寄语全体新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学会适应、学会自律、学会担当、学会仰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大学期间的缘分,以理想为桨,自信为舟,带着坚强和勤奋,为自己赢得鲜花和掌声,为学校赢利光荣和骄傲。新生家长代表发言开学典礼上,马洪江、何建新分别领誓。领誓全体新生庄严宣誓:今天起,我就是“成信人”。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0级新生, 今天起,我就是“成信人”。 我以青春的名义庄严宣誓: 爱国诚信,友善文明; 遵纪守法,德才兼备; 尊师好学,励志笃行; 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求实创新,追求卓越!新生宣誓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融媒体中心 内容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德国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祝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高教厅函〔2019〕46号),正式公布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名单。我校获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8个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环境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入选首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10个专业是: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经济统计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网络工程、信息安全。2019年4月起,教育部开始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一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一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2019年年底,教育部共认定了首批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确定了62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次1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对学校专业建设和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启动32个校级“一流本科建设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引导各教学单位“以卓越及拔尖计划2.0和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不断实现专业的持续提升和内涵式建设”。下一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将不断加强国家级和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提升专业内涵,强化专业特色,推动在专业综合改革、课程等资源建设、师资团队、质量体系等方面优化创新,进而切实推进学校开放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工程大学建设步伐。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内容 / 教务处 审核/倪涛

镆铘为下

获奖无数,省优秀毕业生,她从成都信息工程大考研到四川外国语大学

吴茜娅吴茜娅,中共党员,1997年9月出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英语专业2016级学生,担任英语163班班长。2020年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如今考入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获奖荣誉2016-2017学年:1. 校级一等奖学金2. 校级优秀班干部3. 院级优秀班长4. 校级优秀共青团员5. 外研社演讲比赛校级二等奖2017-2018学年:1. 校级特等奖学金2.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3. 校级三好学生4. 院级优秀导生5.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校级二等奖6. “21世纪可口可乐杯”演讲比赛校级特等奖7. “21世纪可口可乐杯”演讲比赛省级三等奖8.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二等奖2018-2019学年:1. 校级一等奖学金2. 校级优秀学生干部3. 校级三好学生4. 校级优秀毕业生5. 省级优秀毕业生6.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校级一等奖7.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校级一等奖8.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三等奖9. 第八届全国口译大赛省级三等奖10. 第八届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省级优胜奖2019-2020学年:1.校级一等奖学金所获其他证书:1. 专业四级证书2. 计算机二级证书3. 普通话证书4. 教师资格证书5. CATTI笔译三级证书用责任担起青春上大学,离开家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她背负着自己的理想和家人的期望,来到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责任与梦想,如黄金一般,珍贵、闪耀而又沉重,让她无论处于高潮或低谷,都永远充满斗志。作为英语163班的班长,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认为自己应起好带头作用,服务他人,创造价值。班长,一个象征着光荣与职责的职务,既是鼓励,更是挑战。而她也一向秉承着发挥专业职能,实现班级价值:坚持踏实肯干、不断提升学习的想法和态度去发展班级,更为逐渐营造有力高效、团结一家的班级氛围而不断努力。经过努力,她荣幸地带领班级获得两次“院级优良学风班”和一次“校级十佳学风班”称号,个人也因此荣获了两次“优秀班长”荣誉称号。同时她还配合班级团支部书记,组织同学开展各类支部活动,如“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实践雷锋精神,塑造美丽心灵”等主题团日活动。并且在2018年很荣幸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用爱心温暖青春在社会实践方面,她用心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她在2017年参加了ATP网球成都公开赛。作为球员休息厅的志愿者,她极力配合上级工作,为球员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并在球员遇到问题时积极解决。她在2018年参加了第五届风云卫星发展国际咨询会暨首届风云卫星用户大会。在此次活动中,她有幸接触了自己所学领域外的学者,在志愿者工作中也学习到了很多,对她来说,能在此次志愿者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绝对是一次此生难忘的志愿经历。在生活方面,她秉着“快乐生活”的理念,以一颗真挚随和的心与人相处,喜欢与别人分享快乐,也愿意承担别人的痛苦,因此,她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在平时,她也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参与也使她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她的生活松紧有驰,构成了用心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虽然,她的大学生活总是忙忙碌碌,但她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付出是值得的。用行动渲染青春作为一名学生,她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需要严谨扎实的态度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在大学里,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步伐增强知识储备,课后有计划地温习,遇到问题也积极向老师寻求帮助,和同学相互探讨。作为学生干部,她也因此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理好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各类竞赛中绽放自我。在2016年刚入学时,她积极参加了“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虽然还是新生,经验不够丰富,但凭借平时的积累与努力,获得了校级二等奖,此外,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以专业第五名的成绩获得了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以及“优秀班长”荣誉称号;在随后的2017-2018学年,她积极进取,在演讲上取得了进步,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校级二等奖、“21世纪可口可乐杯”演讲比赛校级特等奖和“21世纪可口可乐杯”演讲比赛省级三等奖,在学习上也是更加努力,凭借专业第二的成绩获得了校级特等奖学金,此外,还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长”、“优秀导生”以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她还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她自觉探索,积极求学,取得了计算机二级证书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在此过程中,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断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在学习中进步。成长、感恩、发展从大一到现在,她积极组织班级每一次活动,在发动大家参与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在一次次活动中成长。在生活中,她也热心帮助他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她在学生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从各种活动中认识到了优秀的伙伴,这些经历是她大学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些点点滴滴影响着她,也改变着她,让她在生活的逆流中坚持了下来。她感恩班级,感恩老师,感恩他们教给她的一切。不论过去与未来,她永远心存感谢,并将继续发展,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因为,青春不止,梦想不息!获得青春榜样称号的感受很荣幸能获得青春榜样“十佳班长”称号,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帮助、爱护和肯定,还要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这项荣誉既是对我学习和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我为这一崇高的荣誉感到万分的激动。今后,我将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将倍加珍惜这一崇高的荣誉,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无论今天,明天,我都相信只有不断追逐梦想,永不言败,才能做到平凡而不平庸。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也许会有很多困难,但我将永远做一个奋斗进取的人。青春不止,梦想不息!师长点评吴茜娅同学思想积极向上,品行优良,为人热情,性格开朗,现已成为一名中国预备党员。机智敏捷,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上进的欲望,有较强的接受能力。遇事有主见,乐观合群。担任班长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老师相信,你的青春,必将精彩!——外国语学院辅导员 刘鋆对,就是她!一个有才华、爱公益、乐观向上的她,她叫吴茜娅,是我们的 “青春榜样”!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资料来源:外国语学院吴茜娅 排版:杨晨审核:倪涛

封锁

四川省内知名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两所学校属于不同类型的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以理工为主的高校;而四川师范大学则是以文理为主的高校。两所学校相对四川省内众多的“双非”高校而言,无论是实力对比,还是影响力来看,两所学校都优势明显,所以两所学校都属于四川省内知名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前身是1951年由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管理处在成都市小天竺街六合里建立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以这个气象干部训练大队的班底,改制成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主要是以气象领域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学校。恢复高考之后,升级为“本科”高校时名成都气象学院。2015年才真正晋级“大学”,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从1978年列入“本科”院校,到2015年晋级“大学”,用时差不多40年的时间,可见这所学校的发展速度确实比较慢。这主要是因为,气象应用范围相对比较窄,优势资源和资金项目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处于劣势的气象类院校很难发展,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就是属于弱势的高校,毕竟他前面还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他才是气象领域的“一哥”,好“补品”几乎都被他吃了。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所学校建校规格比较高,起步就是一所本科高校,毕竟建校目标就是四川省内师范类第一学府,所以建校班底相对更有实力一些。总体来看,四川师范大学的实力胜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四川师范大学建校基础好,而且获得优势资源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