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创新成果相续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创新成果

李悦等编著的《产业经济学》(第五版)已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深入总结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产业经济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该书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着重论述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规律等产业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系统阐述;突破国外产业经济学只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理论框架,探索构建包括发展理论、产业规律、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06日 09 版)

有滋有味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发布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本报告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对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主报告与副报告组成,主报告为年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副报告主要研究上海建设与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符合上海未来需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探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期对上海经济与产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稳增长、调结构,2019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词2019年度是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遇到重大挑战的年度,稳增长、调结构依然是本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宏观基本面看,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增速维持上一年度的放缓态势,继续下降,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4%、第二季度为6.2%、第三季度为6%,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201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保6%应该可以。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增幅下降,失业压力依然。CPI上升、PPI下降,通胀通缩压力显现。从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效率、产业链核心技术需要关注,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价格关联视角来看,由于我国上游多国有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价格波及效应可能会损害下游中小企业的利润。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有效果,但需要与时俱进调整。2019年度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增长喜中有忧,继续增长不均衡,总体上我国各省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粗放为主,未来需要大力调整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更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芮明杰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会有以下几个新特点。第一是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建立者的争夺,即谁能够建立起新兴产业的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并获得足够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赢了,企业就赢了。第二是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所谓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是指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企业往往是他们掌控了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第三是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从平台支撑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看,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平台支持该行业增长了2.5倍,短视频平台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平台等等的发展,其行业增长率也是十分可观的。例如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者领先者是GE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重要平台。我国从2018年开始推进这一平台的建设发展。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未来会更趋激烈。第四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第五是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以深圳为例,深圳已经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减免(补贴)个人所得税至15%。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应用此政策,加上香港几所世界级大学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不可限量。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展望报告认为,今年新冠疫情使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生产、消费等活动被打断。防治疫情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稳定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为 2020 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首先,2020年成为战略转型关键一年,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国新一轮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补短扬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2020年就经济总量而言应该能够保持正增长。随着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恢复正常是可以期待的。据统计,有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超过两万亿元,19个省份超过一万亿元。可以估计,我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为正数。第三,2020年四大区域经济有亮点,但依然是不均衡的。从趋势看,今年各大区域经济增长正在从负转正,下半年随着疫情状况好转,双循环战略、新基建战略的实施,预计经济将会更有好的表现。第四,2020年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一方面是要重新考虑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治理权与安全问题,一方面是要以国内需要为主要导向,以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力为考量,通过新基建推动现行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理,扬长补短,而这就是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与目标。

曹风

“十四五”产业经济路在何方?经济学家产经会上“论剑”

步入“十四五”新时期,什么是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新方向?12月12日,第七届中国产业经济研究学术年会在京举办,多位经济学家就“十四五”时期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之路各抒己见、展开探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围绕“工业如何支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发表了主题演讲。史丹认为,步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如何保持工业占比的稳定,第一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是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打通创新链,强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新型工业化将为工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史丹表示,因为传统工业化中有些工业已经走到生产峰值,下一步将要利用数字革命,给工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数字革命将能实现生产智能化、分工网络化、产品制定化、过程绿色化等。数字经济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的形势下走出了逆势增长态势,由此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表示,尽管目前对数字经济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作为一种新业态,它主要体现在渗透效应、替代效应,以及产业的关联效应上。“数字经济本体规模不大,但是对各行各业都有渗透。”张辉说。在分析目前国内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布局上,张辉认为,美国与中国在数字经济上领先其他国家,数字企业及独角兽方面,中美几乎包揽了前十。在国内,第一阵营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第二阵营为福建、四川、山东。其中,北京具有较全面发展的优势,上海以软件为主导,深圳则主张软硬结合。疫情之后,双循环新格局也一直是经济学家探讨的热点话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于泽通过“需求侧产业升级动力”这一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于泽表示,未来要实现双循环格局,维持我国制造业产业占比基本稳定,并优化产业结构,更多的是要进行市场化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激发价格信号的作用。比如,通过要素市场改革,调整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科技创新,改变产业进步的速度。图片来源:人大首发院

目的地

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 2020,都传达了哪些重要信息?

导 读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在界定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产业范围和边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计量经济方法构建核算框架,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这份网红报告,到底讲了啥呢?数途认真研读这份名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总结简化出十个问题,给大家划划重点,一气呵成读完研报。文丨数途 ID:Inrevo-IoT01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量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经济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将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核算包括核心产业和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两部分。测算结果表明,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42 万亿元、2.13 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为 55.7%、47.3%,占 GDP 比重为 1.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6.7%、9.9%。其中,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稳步增长,2018 年、2019 年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4386 亿元、5361 亿元;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快速扩张,2018 年、2019 年增加值规模为 9808 亿元、1.60 万亿元。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约为 3.1 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 47.9%,占 GDP 比重为 2.9%,对 GDP 增长的贡献将超过 11%。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 6520 亿元,融合带动的经济增加值将达 2.49 万亿元。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带动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 135 万个、206 万个。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带动超过 25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02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及核算方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发展走向深入,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壮大,加速传统工业支撑体系变革,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给以 ISA-95 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体系带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赋能与升级。一是强化传统产业产品的数字化功能,如为工业装备提供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能力,形成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二是创新融合技术下的新型产品,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边缘计算等近年来蓬勃发展,有望成为未来关键新兴产业。针对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范围的理解,存在着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只包含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型网络、边缘计算等融合创新带来的全新产业领域。从广义范围来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基本等同于工业数字化的相关产业,其根植于传统制造支撑体系,又融合数据感知、互联互通、先进计算、智能分析等能力,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产业环节的诞生。从产业界定看,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体系既包括融合形成的两类全新产业子领域,即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向边缘计算延拓形成的边缘计算子领域,汇聚工业数据、机理模型和创新应用形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软件子领域。也包括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工业网络、工业装备、工业安全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部分,如数字化性能不断提升的工业互联自动化子领域,支撑泛在互联并融入新型网络技术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子领域,强化综合防护与深度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子领域,更加强化数据分析与应用创新的工业软件与 APP 子领域,以及工业装备叠加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功能形成以设备感知连接、数字化控制、数据智能分析部分为主的工业数字化装备子领域。03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迅猛规模占比方面,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分别为 1.42 万亿、2.13 万亿(增加值口径,2018 年不变价),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 55.7%、47.3%。其中,2018 年、2019 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4386 亿元、5361 亿元;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迅速扩张,2018年、2019年规模分别为9808亿元、1.6 万亿元。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 3.1 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为 47.9%,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约为 6520 亿元,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约为 2.49 万亿元。经济贡献方面,一是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2018 年、2019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达到 4.5%、5.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14.1%、15.6%;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占数字经济的比重约为 7.5%,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 16%。二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2018 年、2019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 6.7%、9.9%。预计 2020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占 GDP 比重约为 2.9%(2020 年 GDP 实际增速按照 6%计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 11%。工业互联网将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就业带动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为掌握工业化与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高技能就业岗位,工业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工业互联网架构师、工业互联网系统工程师、工业网关技术支持工程师等相关岗位应运而生,丰富了社会就业岗位的数量和种类,促进了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测算表明,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带动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 135 万个、206 万个。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将带动超过 255 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当前我国稳就业压力依旧不减,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应用逐渐深化,将进一步释放稳就业巨大潜力。04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机构优化从结构上看,核心产业贡献逐年递减,融合带动部分贡献逐年递增。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融合带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动力。2017 至 2020 年间,随着核心产业投资不断积累,工业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叠加、倍增作用逐步显现,融合带动部分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占比由 59.8%上升至 79.2%,核心产业占比则由 40.2%下降到 20.8%。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保持稳步增长,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测算数据显示,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4386 亿元、536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0.1%和 22.2%。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6520亿元,同比增长 21.6%。2017-2020 年期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增长超过 93%,年复合增长率达 24.6%。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部分发展迅猛,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引擎。测算数据显示,2018 年、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分别为 9808 亿元、1.60 万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95.7%、62.7%,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1%、1.6%。预计 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约为 2.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8%。2017-2020 年期间,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规模增长了接近 4 倍,年复合增长率达 70.5%。05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快速增长工业数字化装备是指在其工业装备基本功能以外,具有数字通信、数字控制、智能分析等附加功能的设备、模块或装置,通常具有数字化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能力,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范围涵盖面向工厂内制造、加工、检测、搬运等生产活动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智能仪器仪表等设备,其产值测算不包括装备本体,只覆盖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部分。工业数字化装备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全新制造模式,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测算,我国工业数字化装备产业存量规模由 2017 年的 658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104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6.0%,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比重近年来基本维持在 19.5% 的水平。06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平稳推进工业互联自动化包含工业控制、工业传感器、边缘计算网关等提供数字化感知、控制、执行等能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范围与传统工业自动化不同,多聚焦数采、数控、分析、可视化等相关产品,伺服、减速器等工业执行部分并未列入。根据工信部数据测算,我国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8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8%。2019 年工业互联自动化产业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21.5%,是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07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高速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是构建工业环境下人、机、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由工业通信网关、物联网模组、交换机、光纤接入设备等网络设备,工业无线、专线等网络服务,以及标识解析三部分构成。根据工信部数据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存量规模由2017年的 381 亿元增长到 2019 年的 65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30.7%,2019 年在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中占比为 12.1%。08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或工业场景下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软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执行、经营管理等软件应用,以及实现边缘连接、生产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形成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是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包括边缘、平台 (工业 PaaS)、应用三大核心层级。工业软件指应用于工业领域或工业场景下的各类软件,主要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三大类。当前,工业软件正从本地部署的复杂系统软件向云化轻量化应用软件转变,基于平台的工业 APP 成为工业软件新形态。工业APP 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运行在各类工业终端上,用于解决某一业务问题或面向某一业务场景,具有轻量化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软件产业存量规模由 2017 年的 1490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48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9.2%,2019 年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存量规模的比重为 46.4%,成为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09工业互联网对第二产业带动作用最显著当前,第二产业已成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主战场,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家电、服装、能源、机械、汽车、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和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一是工业互联网极大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离散型制造企业、流程型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丰富多样、全面系统。企业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由内部改造到外部协同、从单点应用到全局优化,持续推动企业数字化、服务化升级。二是 5G 推动工业互联网的高级场景应用。5G 高带宽特性,能支撑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质量检测等对网络带宽要求极高的业务;低时延高可靠特性,能满足运动控制等对网络时延要求十分严苛的业务;大连接特性,能为工业数据采集、远程运维等场景提供可靠的网络服务。随着 5G 技术的逐渐成熟,以 5G 为主的多种无线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工厂内网改造。以 2018 年测算数据为例,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规模分别为 131 亿元、6630 亿元、3044 亿元,对第二产业的带动规模最大,带动效应最显著。10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建议一是聚焦发展重点和短板,加强技术创新。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科技创新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掌握核心技术越来越重要且紧迫。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需要加快建立工业互联网共性技术体系,瞄准“卡脖子”领域集中力量攻关。同时,把握新赛道发展机遇,系统布局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新型工业软件等应用技术,推动形成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二是聚焦垂直行业发展,深化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融合带动的经济影响显著,充分显现出工业互联网较强的渗透性和带动性,将加速实体经济数字化进程。要以行业需求为牵引,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应用实施效果与普惠水平。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应用投入力度,持续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加快发展融合应用产业。三是平衡安全与发展,筑牢安全防线。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安全,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对象扩大,安全场景更丰富;连接范围更广,威胁延伸至物理世界;网络安全和生产安全交织,安全事件危害更严重。需要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需要加快建成覆盖国家、地方、企业三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防控体系,同时鼓励支持安全企业面向工业互联网加强安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安全技术产业支撑保障能力。四是完善多方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环境。从产业经济测算情况看,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开局良好,正处于成长上升阶段,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工业互联网领域,用好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释放市场活力。完善工业互联网法规政策体系,营造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工业互联网创新活跃、产业经济蓬勃发展,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发挥好我国工业体系完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技术产业优势,以及市场广阔、场景丰富的市场需求优势,立足现实基础和实际需求,加快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全新产业生态,支撑传统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完整报告》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部分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3】数途信息科技制图,版权则属数途信息科技

恶女帮

产业基础高级化 发展迈向高质量(经济新方位)

●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围绕各领域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整合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引导市场进行产业链要素集中投入,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难题●健全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建设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6日召开,研究推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等问题。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产业基础能力包含哪些要素?当前,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总体处在何种发展水平,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产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产业基础能力是对产业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质量、产业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关键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燕解释,它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等工业“四基”。产业基础能力考验的是一国各个产业的“综合成绩”。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产业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李江涛认为,其中涉及各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新兴技术产业化能力以及全球产业链管控能力等。“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旨在实现引领性、原创性产业理论的重大突破,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则面向关键共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等的颠覆性突破。”李江涛说,新兴技术产业化能力重在产业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全球产业链管控能力指向建设全球产业支配体系,只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强大的产业动力源。坚实的产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当前我国的产业基础能力表现如何?纵向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基础能力进步飞速。“通过承接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我国迅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李燕看来,这一工业化过程让我国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替代,产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横向看,借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浪潮,我国新技术新产业突飞猛进。李江涛认为,目前在量子通信、5G等领域,我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已世界领先,为下一步的具体产业化和占据世界产业链高端奠定了雄厚基础。目前面临“缺芯”“少核”等难题新形势下,为何要提出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将“产业基础高级化”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有何重要意义?从内部看,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制造业领域,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产业基础薄弱上。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明皓列举道,一些“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仍大量依赖进口,部分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差,试验验证能力较弱。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工业等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我国每年消费的集成电路价值约占全球出货量的33%,但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仅占全球集成电路总规模约7%,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性能的可靠性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所副所长冯媛解释道,部分关键基础材料、零部件缺失,无法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及系统设备;部分基础产品性能、质量难以满足整机用户需求,导致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陷入“缺芯”“少核”“弱基”。从外部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戒骄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练好内功,增强关键和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把产业发展的基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长期来看,这也是构筑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李燕说。“点线面”整体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如今,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如何用好优势,进一步夯实我国的产业基础能力?会议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对此,李燕认为,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就是要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围绕我国各行业领域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整合各方资源,补齐发展短板。“一些产业或产业链要解决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问题;另一些产业则要实现从有到优、由优变强的高级化跨越。”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朱明皓表示,产业基础再造应以“结构体系”为着力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首先,政府要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形成‘点’的突破。其次,应引导市场进行产业链要素集中投入,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应用难题,形成‘线’的拉动。最后引导各行业挖掘培养‘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形成‘面’的展开。”此外,受访专家表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应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当前,我国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面临着创新引领意识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和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持续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在李江涛看来,下一步应健全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建设,提升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刘戒骄也表示,应通过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在资金、初始市场等方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关键和核心技术攻关,从而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30日 02 版)

无缘无故

北京发布首部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 聚焦高精尖产业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首部全面展示产业经济发展的年度力作《北京市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2018-2019)——聚焦高精尖》正式发布,对产业、区域发展现状与态势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和预测,并选取产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典型案例,展现了领域内专家对产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真知灼见。此次发布的蓝皮书共20余万字,包含总报告、产业篇、区域篇、案例篇和专题篇五部分。根据蓝皮书,自2014年北京确定实施发展高精尖战略以来,高精尖政策体系框架逐步完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特别是2017年北京围绕高质量发展,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十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高精尖产业。蓝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十个高精尖产业实现总收入30065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齐备,研发创新优势明显,创新载体资源丰富,取得了一批关键性技术标志性成果。比如,在5G标准研发方面,北京单位累计提交5G标准提案文稿1000多篇,占全国六分之一;产业链相对完整,在支撑层、基础层、传输层、应用层和场景层等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上,起步较早并居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有70余家。但5G通讯设施布局受到制约,产学研用体制机制仍需加强。蓝皮书还显示,2018年,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增长25%,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5%。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超过5.8万亿元,独角兽企业80家,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金融、科技、信息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蓝皮书指出,按照“每个区不超过三个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不超过三个区”的原则,北京“高精尖”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海淀区、 朝阳区、房山区、昌平区为重点,辐射覆盖全市的总体布局 。蓝皮书表示,北京将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接续机制,打通“科(源头创新)技(工艺技术)产(成果转化)业(产业集群)” 上下衔接的通道,形成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接力棒;探索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充分保障重大项目 用地供给,园区“腾笼换鸟”盘活土地优先保障高精尖制造业需求。同时,以精简环节、时间、费用和增加透明度为重点,努力为“高精尖”企业创造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为北京“高精尖”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打造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的营商环境高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巡视员任世强在发布会上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北京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坚决完成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产业的同时,北京持续发展高精尖产业,是新时期北京的重大战略布局。北京市产业经济研究中心编制出版这本蓝皮书,记录下北京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足迹。(完)

孰协唐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大力促进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

来源:巴比特7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及二级巡视员李燕在经济日报刊文“加快推动新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文章表示,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与推进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推进过程中,主要是守住三个“底线”和对标三个“高线”。“高线”之一是技术创新应用对标高标准,大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创新应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新技术扩散的制度环境,将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进一步拓展至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等领域,探索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保险机制,加快健全新业态新模式的准入和标准规范。

伊甸园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

来源:我家乡的视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总要求里,前四个字就是“产业兴旺”,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首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相比,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实际上有重大的政策导向变化,重点突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其次,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突出了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到农村去,这也有优化选择问题。

掠食者

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沪揭牌,将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分析

9月28日,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举办的“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启动仪式”上,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复旦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上海市信用领域(社会信用服务)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设立,未来将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分析和相关课题研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上海市自2018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致力于探索数据开放新模式、打造数据融合创新应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制定行业数据应用标准和规范,目前已开展了11个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建设。其中,社会信用服务实验室着力解决社会信用服务领域长期数据标准不统一、来源分布散、结构格式多的痛点,将形成以全国企业工商信息、失信信息、司法、行政处罚、知识产权等横向数据,和食品安全溯源领域、集装箱货运领域、车辆维修领域、非公医疗领域、旅游等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社会信用信息为基础的样本数据库。实验室的主要成果是完成信用服务标准清单(管理标准、共享标准、应用标准)、信用产品能力清单(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和信用研究成果清单(理论研究、标准研究、应用研究)的“三清单”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面向社会各领域的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上海信用大数据的全面应用,同时依托北京、苏州、杭州、郑州、厦门、深圳、西安的合作单位向其他省市复制推广。本次信用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结合了黄浦区作为上海经济、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的区位资源优势,依托上海市信用领域(社会信用服务)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的开放数据、合规管理机制、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成果和黄浦区在金融服务领域、专业服务领域和商贸流通领域的集聚效应,通过开放实验室整合的数据资源和实验室线下的研发和技术验证环境,为参赛团队提供数据和研发的基础。本次大赛设置保险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两个专题分赛,采取线上和线下模式,最后将通过行业专家和大数据领域专家评审后形成比赛优胜团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巴拿马

关注丨“中国智能经济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在京开题

智能化浪潮深刻影响整个产业链创新链摄影/周子勋■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日前,“中国智能经济发展与政策研究”课题开题会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骏主持研讨会。余斌指出,课题研究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使课题研究相对比较集中。要聚焦焦点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过度分散。其次,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即政府、平台和企业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传统产业领域,政府应该干什么,市场的参与方企业应该干什么,这种关系非常简单。但是在智能经济领域,政府、平台和企业三者各自的边界在哪里,各自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各自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又是什么?从规范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是下一步需要着重研究的。第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系统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在智能经济领域,举国体制优势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者说在哪些方面可以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哪些领域又很难起到作用?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智能经济领域继续沿用过去那套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传统优势如何得到体现值得深思。马骏认为,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研究智能经济发展。一是从智能经济的长期发展角度来研究。智能经济将会带来要素、企业、产业、商业模式、市场规则、经贸制度等全面变革,也会对劳动就业、伦理道德、数字鸿沟、税收制度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大量的长期性问题需要系统研究。二是从智能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角度来研究。短期政策包括监管政策、创新政策等。三是从全球竞争格局的角度来看智能经济。研究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智能化的历史机遇,扬长避短,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四是从关键产业的角度来剖析产业发展。结合特定产业的发展规律,寻找我国智能经济的发展道路。应邀参加研讨会的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表示,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非常大。未来时代将是智能经济和社会紧密相连的时代。过去10年,百度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用户画像、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方面进行了持续研究。这不仅仅说明百度是一个选择长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更是表明未来人工智能创新,尤其是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的支持能力和自主水平,对于国家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熊鸿儒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了智能技术的演进迭代,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智能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一轮智能化浪潮对整个产业链、创新链的影响极为深远。在智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要尽快解决好不愿转、不会转、转不好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李燕认为,智能经济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研究关注:一是研究智能经济的理论框架与构成,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到智能经济既有迭代也有突破,从构成看,涉及了5G等智能基础设施、数据核心要素、智能技术和产业支撑、重点领域智能化应用以及制度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二是关注我国在全球智能经济发展中的位势,是否形成了安全可控的智能技术和产业体系至关重要。三是研究智能经济的治理问题,对智能经济可能带来的就业冲击、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方面挑战,以及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法律规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峰表示,在研究智能经济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智能经济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这一单个技术领域的发展应用,而是在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发展下,共同推动形成的一种以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宋紫峰表示,从政府层面看,“十四五”期间,智能经济的发展至少会初步见分晓。从企业层面看,平台型企业如果想把智能经济推广到更深层次的应用,必须推动整个供应商或者平台系统和接入者做同样的事情。从个人层面看,有机遇但挑战也很大,个人需要与政府、企业一起行动,共同寻找到更好的平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结构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迅认为,课题研究应该突出三个重点方面:一是突出产业基础研究;二是突出智能经济的场景、需求;三是突出政策。其中,政府的作用是要创新管理、优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