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成武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调研座谈会召开九洛之事

《成武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调研座谈会召开

7月27日,《成武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调研座谈会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迅,县委书记崔学民,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梦琳,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海忠,副县长单翔、刁晓伟参加会议。崔学民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对我县整个区域经济的把握上分析的比较准,在今后的具体发展思路上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契合,为我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课题组在之后的讨论修改中紧密结合成武特色,因地制宜,为成武绿色化工、机电智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指引成武更好的发展。盛朝迅围绕“十四五”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看点作了专题讲座,并对课题研究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就成武如何抢抓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幸福成武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具体分析。王梦琳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做了工作汇报并对我县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记者 刘亚朋 编辑 祝潇审核 田作龙)

虎与狼

赛智时代:“十四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四五”时期,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和新方向,需要从产业基础、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发展环境等方面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十四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况(一)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等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述1、总体规模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6-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0.5%,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4.4%。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5.2%,高于同期服务业营业收入3.9%。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5%,比2014年提高3.9%,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预计至2025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布局国家发改委公布第一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在44个城市。表 1 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城市分布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产业技术创新化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存在形态,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保持集群持久竞争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在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扩散为重点过程的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技术的开发、生产、商业化到产业化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将对产业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带动市场需求、产业投资,从而激发技术进步,因此,必须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化路径:一是聚焦关键“补短板”。“十四五”期间,针对集成电路、高端功能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二是突出优势“锻长板”。重点在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杀手锏”技术,形成技术水平先进、产品性能优良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三是基础研究“强源头”。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源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表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技术创新化(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基础是指提供基本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和提供产业底层结构的产业要素,即提供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和基础软件等的部门和要素。产业基础高级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要求产业在全生产流程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是产业基础结构合理化:产业内和产业间以及底层结构要素间应呈现关系协调、比例恰当、技术集约、组织顺畅和运转安全的动态优化、适配的状态;三是产业基础质量高附加值化:要求产业发展中要素利用率高且产品附加值高。表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基础高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高级化路径:一是要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二是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体系;三是要构建产业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协同性,构建全社会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四是要通过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创新生态,有效发挥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中的作用。(三)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是指产品生产全过程依据前后向投入产出关联形成的链条,包括从研发设计、原料加工、中间品生产、制成品组装到流通、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产业链现代化是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组织模式和经营理念于产品生产和服务全过程,使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链现代化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产业链的韧性,即提高高技术产业链应对外部“断供”的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保障供给。二是产业链的协同性,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间和横向多种功能之间实现互补协同,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多赢局面。三是产业链的高端化,推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进入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分配。图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微笑曲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路径:一是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领域进行定向突破,实施“卡脖子”攻关计划,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研究;二是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构建以本土优势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共同协作、良性互动的产业链体系。(四)产业集群生态化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集群生态化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与特定战略性新兴技术或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通过互动与交流、共生形成的产业生态圈,代表着一定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高竞争力,是区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生态化路径:一是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体系。“十四五”期间,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主线,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维度,强化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二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统筹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三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培育工程。重点围绕科技产业融合、数字实体融合、制造服务融合等,以金融、人才、科技服务、新型基础设施等为保障,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生态。图 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态(五)产业发展支撑国际化“十四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优势企业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资源配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国际化路径:一是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实施对外投资与合作,与国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打造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二是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三是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从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赛智时代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集群生态化、产业技术创新化、产业发展支撑国际化的“组合拳”。注:本文摘自赛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课题组周君、冯姣姣、冯诗楠完成的研究报告,详细内容请点击饮鹿网产业报告栏目阅读。

亦驰

《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红网时刻9月25日讯(记者 李璐)9月24日,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验收会在湖南省林科院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发表意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巡视员厉建祝,湖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顺喜出席。蒋剑春,江苏省溧阳市人,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我国著名林业工程专家,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会议上,蒋剑春院士团队组作了《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报告,对我国林业特色资源与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与会院士和专家就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培育与产业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并就完善项目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工作报告明确了林业特色资源内涵,厘清了资源现状、分布和发展潜力,提出了智能化林机设备、木本粮油、木本饲料、木本调料、木本药材、林源日化、林源肥料、木本基料、生物基材料、生物质能源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了原料林建设、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产业化示范、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重点任务。专家组研究讨论后认为,项目调研分析了林业特色资源的蕴藏量等基础数据,剖析了典型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利用案例,研究形成了红豆杉、樟树、桑树、构树、银杏、八角、花椒、肉桂、油茶、杜仲、五倍子、枸杞、沙棘、红松、核桃、松脂、生漆、生物炭等20项系列分研究报告,编著《中国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现状专论》一部,待出版科技论文10篇,为相关林业特色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战略性科技支撑,对构建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中国新计算产业生态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

导语:新计算产业是传统计算产业的升级与扩展,技术的发展提升了计算能力,而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将计算能力扩展到云网边端全场景。新计算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专业领域的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便构筑起了新计算产业生态。本文主要探讨新计算产业的内涵及我国新计算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战略。一、新计算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点(1)定义:新计算产业是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异构计算能力和多元化的算力需求所构建的多架构共存、多技术融合、多领域协同和多行业渗透的软硬件产业体系。(2)内涵:新计算产业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外围产业,一是核心产业。外围产业是新计算产业中核心产业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所催生出来的满足行业个性化的需求的应用与服务, 以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主要内容。一方面提供满足行业需求的、通用的平台与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新计算核心产业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打造工业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等解决方案。核心产业是新计算产业的基础,属于IT产业,以软硬件的方式对外提供计算与服务能力。 既包括传统IT产业中的处理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基础软件等应用及相关服务,也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异构处理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的软硬件。 核心产业中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的架构将是未来新计算产业的重要增长点。(3)特点:新计算是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开放领先的产业体系,满足面向未来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发展需求,具有异构、极致、泛在、协同、绿色、普惠等新特征。为了适应新计算的多元化需求,对应的产品与服务也进行一定的调整与升级,形成了新计算产业不同于传统计算产业的特点。二、我国新计算产业的现状与定位1、国际经验(1)美国(2)欧盟(3)日本2、我国新计算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新计算产业的发展现状(1)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我国新计算产业战略布局以单点专项突破为主,缺乏面向底层核心软硬件技术攻关与下一代计算技术基础理论的整体布局。 政策:我国计算国家政策覆盖面不全,资助项目不成体系,大多以重点专项的方式单点突破; 底层技术:在计算核心算法、关键装备、基础材料与元器件、软件等差距较大 ; 基础理论:对于面向未来竞争新计算架构的新介质、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布局力度不足。二是我国计算产业市场主流需求建立在美国的技术体系之上,对于国内新计算产业创新应用的带动作用有限。 市场:我国在以金融、制造、能源等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中采用领先国际企业的软硬件; 国内:计算产品缺乏在产业应用中试错提升的机会,性能稳定性无法得到检验,市场竞争力薄弱; 软件:由国外企业主导,缺乏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 。三是我国新计算产业底层技术架构与标准由国外企业主导,存在较高产业安全风险。 安全检测:信息技术安全监测能力不强,对于进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监测分析以合规性评测为主,对于计算软硬件漏洞分析评估能力较低,难以发现产品的安全漏洞和“后门” ; 安全:以芯片为例,存在较高的授权终止以及数据安全风险。(2)新计算产业的现状——战略层面部分计算相关领域国家战略或政策文件(3)新计算产业的现状——市场格局 处理器是算力的核心。目前,我国通用处理器(CPU)产业正处在新的“七国八制 ”状态,国内CPU架构相对分散,涵盖了全球所有的指令集。CPU架构的混乱,投资、市场和客户群碎片化严重,导致产业链各环节难以做大。更为重要的是每一种架构方面的技术研发均难以形成自身的优势,无法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生态。——需要进一步引导集中 目前产品技术仍以外资企业所主导,并且随着技术的迭代,差距逐步拉大,并且逐步被淘汰。(4)新计算产业的定位:基础性新计算产业作为一项兼顾当下与未来长远布局的领域,对我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抢占战略主动权以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新计算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基础性与战略性两大方面。当前形势下,所谓基础性产业,是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基础产业。它对其他产业能够起到真正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技术进步和价值增值。从国民经济发展来看,新计算产业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和赋能型力量。新计算产业所承载的计算能力作为一种核心的基础能力,正在与行业不断融合并赋能行业转型,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强大的新型生产力。(5)新计算产业的定位:战略性从国际竞争来看,新计算产业,尤其是底层基础技术是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新计算产业的底层基础技术中,一直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 美国在我国计算产业底层技术体系与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位置,欧洲与日本在传感器、芯片领域各具优势; 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企业的技术封锁,已充分展现计算产业的底层基础技术受制于人对产业发展的巨大风险。从国家安全来看,新计算产业发展是新时代大国安全的重要方面。 新计算产业底层基础技术涉及操作系统、基础架构软件、AI芯片、光子计算、量子计算等,是关切到我国产业安全、科技安全等的核心关键技术,对国家科技安全、产业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新计算产业生态体系的复杂性要求芯片族的整体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在计算、存储、网络、管理和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有全面布局的企业构建生态,才能构筑长期发展的产业优势 。三、我国新计算产业的发展战略1、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战略2、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战略——目标强化战略布局:以新计算赋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抢占下一代国家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提升安全能力:提升安全设计、数据防护、安全评测等方面计算核心技术底层研发能力,降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强化基础支撑:发挥新计算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构建产业生态:围绕新计算龙头企业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培育“自主、先进、开放”的行业应用新生态。3、我国新计算产业生态的发展战略——任务(1)建立安全可控的新计算产业体系,加强对于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作用一是制定国家计算产业战略规划,围绕多元化算力与产业应用形成体系化的顶层设计。 改变单一部署、实现国家计算战略规划的高度统配; 系统性解决共性问题,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二是发挥国内需求的循环牵引作用,加快新计算产业的国产化应用进程。 需求为牵引,鼓励采用自主可控新计算技术体系下的软硬件产品。三是依托安全可控新计算底层基础技术与产品,建立产业核心标准与安全体系。 建设标准技术体系和应用标准体系,加速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采用安全可信系统架构。(2)建立新计算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导向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一是培育新计算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开源社区产业生态。 基础软件方面,重构软件价值体系,培育我国龙头企业; 应用软件方面,鼓励行业拥抱新计算,促进行业应用百花齐放; 开源社区方面,构建我国原生开源社区,注重国际社区贡献,形成战略均势。二是建立新计算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 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示范,形成若干个重点行业计算平台与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建立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 围绕我国新计算技术体系进行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建立产业实训基地等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四、政策建议(略)……报告节选:(报告来源: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二里头

菏泽市成武县:《成武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调研座谈会召开

00:46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8日讯7月27日,菏泽市成武县《成武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第二次调研座谈会召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迅,成武县委书记崔学民,成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梦琳,成武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海忠,成武副县长单翔、刁晓伟参加会议。崔学民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对成武县整个区域经济的把握上分析的比较准,在今后的具体发展思路上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契合,为成武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课题组在之后的讨论修改中紧密结合成武特色,因地制宜,为成武绿色化工、机电智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指引成武更好的发展。盛朝迅围绕“十四五”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看点作了专题讲座,并对课题研究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就成武如何抢抓机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幸福成武建设的目标进行了具体分析。王梦琳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分别做了工作汇报并对成武县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记者 刘亚朋 编辑 徐海艳

波瑠

甘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4-2018)正式出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邸金、记者王斌报道 科技创新,思想先行,战略引领。科技发展的大潮离不开战略研究总舵手的领航,近日,由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甘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14-2018)正式出版。全书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全面集中地总结了甘肃省在以科技促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集结了“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甘肃科技创新的案例及特点,提出相应的问题与对策,甚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为甘肃科技下一步发展梳理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助力甘肃抢抓战略机遇。何为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指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优化而制定的有关政策体系,其实质是规划如何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争取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动地位。国际上相关科技战略研究方兴未艾,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兴起了科技战略研究的热潮。甘肃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围绕全省科技战略、政策、体制、管理、预测、评价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本书即集锦了甘肃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多年来科技创新研究成果,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到全省宏观科技战略研究,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研究到重点领域产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战略院完成的相关项目研究论文、甘肃省科技发展报告、科技决策参考、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本书共有六个篇章。其中,第一篇是战略研究篇,主要摘编了近年来省战略院在甘肃科技进步分析、科技投入产出分析、兰州白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区域创新动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篇是产业研究篇,主要从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农业、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领域,一方面综合分析了甘肃省的在相关产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另一方面开展了相关产业的预测分析,此外,还开展了部分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等方面。第三篇为区域研究篇,在综合分析甘肃省各个市州科技进步水平的基础上,重点选取甘肃兰州、天水、白银等重点市区在科技创新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四篇为政策与评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实落地调查分析、执行实效情况分析、具体政策的实证分析等多个方面研究成果。第五篇为其他研究,主要摘编甘肃省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一篇为大事记,主要摘选了近五年甘肃省在科技领域的有关发展战略研究机构成立、重大项目立项、重大成果验收或奖励、表彰、开展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等重大事件。每年摘编约5-10条,共计约50条。“纵然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但我们试图从供需、产业、科技、市场和体制等纬度,给予读者更高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甘肃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杜英表示。

白发鬼

“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在长通过验收 湖南木本油料产业或借此提质增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4日讯(记者 刘勇 通讯员 陈凯军 唐瑜琦)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今天在长沙通过验收。湖南木本油料产业有望借此实现提质增效。“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领衔开展研究。蒋剑春院士的科研团队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4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从2019年3月起,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调查研究。该项目以林木枝叶、果实、树液等主要林业特色资源为研究对象,分为林业特色资源现状及发展前景、林木枝叶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林果类产品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林木分泌物(松香、生漆等)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效利用绿色发展模式及重大政策措施与建议等5个课题。由尹伟伦、李坚、宋宝安、李天来、邹学校、刘仲华等6位院士及多位高级专家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一致同意“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通过验收。验收组认为,蒋剑春院士团队形成的《林业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明确了林业特色资源内涵,厘清了资源现状、分布和发展潜力,提出了智能化林机设备、木本粮油、木本饲料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为新阶段国家林业特色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湖南是林业特色资源大省,境内大量分布着油茶、油桐、山苍子、光皮梾木和山核桃等木本油料。其中,油茶林总面积达2110多万亩,年产茶油26万多吨,均居全国首位。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油茶作为全省特色千亿产业来培育。省林业局副局长彭顺喜在验收会上说,蒋剑春院士团队形成的研究报告,有利于推动湖南木本油料产业在创新体系建设、新技术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责编:姚茜琼][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离别钩

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宜采取“扬长补短,攻守兼备”“稳中求进,重点突破”等战略方针,从“质量提升、效率变革、新产业成长”等维度选择发展路径。国研视点魏际刚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首要的是战略的高质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格局将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产业竞争将加剧。中国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应遵循发展规律、竞争规律,灵活应对世界发展变化,牢牢把握时代发展之机,着力化解发展中的问题与风险。总体上可采取“扬长补短,攻守兼备”“稳中求进,重点突破”“虚实互动,软硬一体”“上下互济,时空优化”“互利共赢,内外统筹”等战略方针。“扬长补短,攻守兼备”。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要充分发挥中国的产业优势领域,着力弥补发展中的短板,消除产业发展的瓶颈。有竞争力的产业在全球进行布局,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如幼稚性产业、对外依赖性产业、产业链薄弱环节要加强防御能力,增强供应链弹性,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中求进,重点突破”。要保持传统产业的稳定发展,圆满完成工业2.0与工业3.0的任务。同时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有序推进工业4.0等各项战略任务。要重点突破关乎国家安全与战略能力的关键产业、关键技术、关键部件、关键基础设施的瓶颈,占据未来战略竞争制高点。“虚实互动,软硬一体”。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推动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与信息网络深入融合,推动硬件、物理基础设施与软件、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上下互济,时空优化”。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供应链中的供方需方、创新链中研发设计与商业化产业化等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的共生性、复杂性、韧性与灵活性。分产业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升级,统筹短期与长期发展。完善地区间分工协作网络,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互利共赢,内外统筹”。大力增强中国的全球连接能力与流动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开放,将中国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生产网络、贸易网络、创新网络、物流网络、资源网络等紧密联在一起,合理布局支撑中国发展的全球网络,构建中国的全球生产贸易体系。在战略高质量前提下推进产业发展过程的高质量产业发展过程高质量以优化发展模式、动力与路径为主线,通过“六大导向”“八大协调”“八大路径”,根本上改变产业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发展、不包容发展状况,走出一条集约发展、质量发展、智慧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绿色发展之路。第一,“六大导向”是指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质量导向、竞争力导向、创新导向。目标导向。以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与实现产业强国目标为指引,推进新产业革命与产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做强战略性产业与关键产业。问题导向。必须着力解决各次产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与短板,特别是重大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消除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需求导向。产业的体系、结构、布局以及产品品种、数量、品质、价格等,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需求,使产业体系与各类需求相吻合,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匹配,产业发展与国内需求条件相适应。质量导向。坚持“质量为先”,将质量突破作为中国产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予以重点推进,引导产业把转型升级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创新导向。要以新科技新理念新模式推动产品、工艺、流程、商业模式、管理、制度、服务、营销、组织、品牌等多维度多层次多领域的创新,使中国从创新追随者向创新领导者转变。竞争力导向。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导向,构建有利于提升竞争力的要素与环境条件,持续提升生产率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第二,“八大协调”是指产业规模(增速)与质量相协调;产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工业、农业、服务业相协调;产业与社会相协调;国内产业与国际产业相协调;地区产业相协调;军事产业与民用产业相协调;传统动力与新兴动力相协调。产业数量(规模)与产业质量相协调。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内需规模巨大,这就要求国内产业具有服务超大规模市场的能力。要做到量中有质,质中有量,量质互动。产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产业发展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生态环境保护要有利于产业升级,将绿色理念导入产业链条全过程,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工业与农业、服务业相协调。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农村现代化,以农村现代化支撑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工业竞争力提升,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做强生产制造环节的同时,更多引入服务元素,使得制造与服务彼此嵌入、交叉、渗透与赋能。产业与社会相协调。产业发展要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如就业增加、就业人员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等。社会发展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规模、优化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效的人力流动、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国内产业与国际产业相协调。中国产业规模巨大,外溢效应明显,国际影响力强。中国应将国内产业升级与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结合起来。把握全球产业格局变动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国际经济大循环。根据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东道国的需求确立升级战略与对策。国内各地区产业相协调。一方面要激发地区发展活力,充分调动地方在产业发展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要保障各种要素在国土空间上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地区间产业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协同发展的格局。军事产业与民用产业相协调。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军事产业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需要从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高起点上,谋划军事产业现代化建设,提高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必须推动军事产业升级与民用产业升级相耦合,以民促军,寓军于民,军民融合,通力合作。传统动力与新兴动力相协调。中国既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充分发挥初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初级加工基础好的比较优势。又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从低科技含量向高科技含量、从低增加值向高增加值、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的转变。第三,“八大路径”是指从“质量提升、效率变革、新产业成长、创新、模式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可持续发展、要素支撑”等维度实施路径选择。路径1:标准化、精益化、管理优化相结合的质量提升路径。强化标准引领,形成“底线标准、消费者满意标准、战略性标准、国家安全标准、未来标准”相统一的产业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构建质量与价格的科学联动、反应机制。推动企业精心设计、精益生产、精细服务。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制度、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产品召回制度。路径2: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的效率变革路径。围绕着降本增效、供需对接的要求,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强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对供应链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产业链条、企业与产业间合作等进行全方位赋能。加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信息网络技术,促进企业内的人、物、服务以及企业间、企业与用户间互联互通、线上线下融合、资源与要素协同。路径3: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业态为导向的新产业成长路径。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高端装备、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特高压、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4:不同类型、层级、领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创新驱动路径。围绕国家战略、市场需求、未来方向等,推动企业、产业结合自身情况,升级创新范式,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耦合。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推动企业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世界级的创新生态系统。路径5:平台化、共享化、供应链化、生态化的商业模式升级路径。改变企业单打独斗、单一“产业”思维,转向“体系”思维,促进产业融合,构筑产业、资金、市场、人才、平台、技术等诸多要素协同的产业与市场高效对接的新商业模式。路径6:地区、国内、国际产业分工深化的空间优化路径。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畅通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等思路,推动各地区从全球分工体系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精准定位,选择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培育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高、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发达城市群可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路径7:将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导入各次产业、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生产、流通、物流、消费、投资、运维、评价、治理、供应链等各方面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与绿色产业发展,统筹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发展。路径8:通过要素供给升级与体制机制有效保障来提高产业发展潜力的要素支撑路径。包括:符合时代技能要求与知识结构的丰富人力资源;先进适宜的技术装备;强大、智能、安全、绿色的物理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与创新基础设施;规模适度的多层次多渠道资本体系等。总之,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首要是保证产业发展战略高质量,才有发展过程高质量,才有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结果高质量的可能。各行各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白这一基本的逻辑。(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谜中迷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望

2018年,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纷纷制定战略,加快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对共性技术高度重视,重点突破。积极促进跨学科、跨行业的交叉融合,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先机。其中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并在战略、投资和研究等方面持续加大。战略计划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2018年,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网络、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诸多领域。一是综合性科技战略。2018年,韩国发布了第四个五年科学技术计划——“第四期科技基本计划(2018—2022)”,该战略选定了120个重点科技项目,首次选择了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3D打印等12个项目。2018年,韩国发布了“2019政府投资创新计划”,明确了科研预算的使用原则,完善了重点领域和重大研发计划,以及政府资助的方向,该计划突出了12个政府主导的重点研发方向。2018年9月,南非发布《科学技术与创新》白皮书,强调要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研究和创新等领域加快突破进程。二是生物医疗。在健康和护理领域,2018年,德国发布《高科技战略2025》,提出要实施“国家十年”抗癌计划,为“预防和个性化医疗”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三是量子科学。2018年12月,美国发布了“国家量子法”,全面加速量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努力确保美国成为量子信息科学的世界领导者。2018年,英国政府拨出2亿多英镑重点支持2019年量子技术的研发,并于11月宣布拨款2000万英镑,支持微型原子钟原型、量子传感器,以及高级接收器和低成本集成芯片。2018年,德国的《高科技战略2025》中,提出将在数字安全领域得到发展,实施“全新的整体IT安全解决方案”,其中量子通信将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节能发展。2018年,德国《高科技战略2025》中,在可持续气候保护和能源领域,大幅减少塑料使用对环境的污染。11月,英国政府宣布将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运营首个碳捕捉、储存以及利用项目。五是其他战略。2018年9月,美国发布了“国家网络战略”,提出未来将巩固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利益,并表明美国有意扩大其在网络空间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3月,美国颁布了“国家太空战略”,以加强美国在太空竞争力方面的领先优势。前沿基础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2018年,在量子通信、信息技术、粒子加速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相关基础研究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新成果,新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国家抢占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一是生物医疗技术。2018年,美国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新突破,推出迄今最为综合的癌症基因组图谱,为提高癌症疗法疗效和研发新药提供了路线图,对抗癌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2018年3月,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研制出一种可用于微型光子电路中的全光二极管,该二极管成本低、效率高,对光子芯片和光子通信领域有重要影响。2018年3月26日,日本物理化学研究所成功开发了一种模拟人脑全脑回路的算法。该算法可以用于下一代超级计算机领域,应用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对于计算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新材料技术。以色列和英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新的原子级加热机制,有望推动石墨烯材料的发展。四是核应用技术。2018年3月,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和法国的科学家使用“重离子超导同步加速器”在俄罗斯杜布纳成功进行首次实验,为此,俄罗斯计划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设同步加速器,以借此机会成为亚太地区新的高科技产业中心。2018年,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推出了一种新型开放式螺旋磁阱装置,该装置具有更简单的结构和更低的成本,并且可以在不使用氚作燃料的情况下能进行诸如氘—氘的聚变反应,在降低等离子体温度方面非常有效。跨界融合形成产业发展新模式2018年,新兴产业的发展更表现出多行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特别是材料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应用广泛的共性技术,技术之间加速融合,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有效提升了产业效率。一是信息技术与材料科学融合。随着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新材料模拟和预测的速度不断加快。IBM科学家利用新算法,成功模拟了氢化铍7量子位系统(beh12)分子。美国哈佛大学和普渡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预测制备亚硒酸钠晶体的反应条件,预测结果比超过十年经验的材料化学家更准确。二是新能源技术加速应用推广。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正努力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球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在开发低能耗、可循环使用以及环境负荷低等性能的新能源方面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加快推进与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新能源技术商业化,节能环保和生物医用等新材料的开发受到广泛重视。三是军民融合技术。为加强军事和民用技术的整合,以色列军队和情报机构逐步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其中军工企业拉斐尔公司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民企ELTA公司加入新的创新计划,与以色列安全技术部门共同开发国防技术。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竞争新焦点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使人工智能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制定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增加投资,加强研究。一是制定国家战略引领发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战略,2018年4月,美国制定了“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加快在国防领域人工智能的部署,促进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和市场应用的发展。在欧洲,法国3月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英国在4月发布了“英国人工智能规划”。在亚洲,日本在《综合创新战略》中,提出要支持人工智能的重点措施,韩国发布了《人工智能研发战略》,印度发布了《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二是成立专门推进机构。2018年5月,美国成立人工智能委员会,加强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在国家安全方面,美国成立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专门处理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欧洲方面,2018年6月,欧盟委员会成立人工智能高级小组,负责推进欧洲人工智能投资进程,积极推动欧盟人工智能政策的制定、立法等。三是加大人工智能资金支持力度。2018年8月,在美国白宫发布的“2020财年政府研究与开发预算优先事项”中,人工智能被列为优先投资的重点领域。在欧洲,2018年,欧盟提出要在4年时间内投资200亿欧元。英国和法国分别宣布投资13亿美元和18.5亿美元,用于开发各自国家的人工智能。在亚洲,2018年,韩国计划5年投资2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应用,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培训5000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印度投资4.77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亚洲的竞争表现得尤为激烈。四是开展人工智能专题研究。2018年7月,美国新安全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报告,全面研究了人工智能对信息、经济、国防等领域安全的影响。而欧盟则更加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2018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时代:确立以人为本的欧洲战略”,重点介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概况,对比欧洲各国与全球其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分析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等。2018年4月,英国发布《人工智能行业新政》,提出通过加强研发、强化STEM教育、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英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2019年战略新兴产业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预计2019年,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交叉融合更加明显,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产业应用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一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8年,美国、德国、日本都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预计2019年,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的战略引领、投入增加的趋势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美国在人工智能、新材料、量子、新能源等领域,日本在智能机器人,德国在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端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出效率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力量整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纷纷加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提升。在产业转型方面,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2018年,很多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都是多学科、多产业融合的产物,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交叉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2019年,预计融合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其中,信息技术将进一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向更多应用领域普及。同时,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多学科之间将更广泛渗透、交叉、融合,进而引发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同时,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将成为发展的主流,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互补性持续增强,行业之间的界限将变得不再明确,将在大幅提升整体效率的同时,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绿色发展进一步凸显。2018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能源紧张等问题的进一步凸显,战略新兴产业更加注重生态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预计在2019年,随着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生态等发展理念已经普及,并不断深入人心。在技术上,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技术也将持续取得突破,利用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式寻求更大发展,这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全社会持续发展和健康生存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健康、安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所以,能耗低、资源需求量少、更加高效、用地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四是安全问题进一步得到重视。2018年,人工智能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资金、人才、技术的投入。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安全、伦理等一系列问题也进一步凸显。预计2019年,生物识别引发的伪造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网络攻击等将给社会安全带来新挑战,围绕人工智能将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对现有就业问题带来影响,增加社会对失业问题的担忧,特别是一些低水平重复劳动工作者将面临失业的风险。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加复杂的工作也将被逐渐替代,引发更多就业者的担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人工智能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将更加凸显,用户数据、生物识别、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安全问题将给社会带来更大挑战。

素冠

宁夏启动煤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宁夏煤矿及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李佩珊 摄中新网银川12月27日电 (李佩珊)煤炭是宁夏的优势矿产资源,煤炭、煤矿装备及煤基产业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煤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12月27日,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宁夏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行业代表单位在宁夏共同见证了“宁夏煤矿及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启动,力争实现煤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宁夏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00多亿吨,仅宁东地区探明煤炭资源储量331亿吨。宁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是国家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以煤为原料,应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装备,宁东基地创新打造了集“甲醇、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精细化工”于一体的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完成了由“黑金”变“白金”的华丽变身。宁夏煤矿及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将以宁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宁夏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针对宁夏煤矿行业还存在信息化水平不高、风险预警防范水平较低、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探索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开发技术体系,提出促进宁夏煤矿智能化、绿色化战略规划。同时,针对煤机装备产业存在的高端产品不足、煤机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探索煤机装备制造智能化技术体系与路径,提出煤机装备制造智能化战略规划。此外,还将针对煤基产业发展存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尚未配齐、材料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探索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与路径,提出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宁夏煤矿及煤基产业配齐产业链、拓展高精尖产品是转型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重要途径,该项目也将对全国同类地区协同推进煤矿及煤基产业智能、绿色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陈放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