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实战第一步:市场调研第四维

实战第一步:市场调研

我们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去验证我们想法是否与市场相符合,用户是否有这样的需求。那本文主要讲的就是我们实战的第一步——市场调研。第一次写文章,文章里面可能出现错别字和口水话,但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毕竟打小语文就不太好的我开始写文章,也仅仅是想分享保存自己的项目经历和感受。愿读者们多多包涵!!【(0-1)全系列共为六篇】ps:有的人可能做了很久的PM,但是从来没有迈出公司大门口去市场溜达一圈。面对需求被砍掉、被老板怼、被开发怼,自己却无力反驳,原因在于你没有足够的论点论据去说服别人。PM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合理的依据,不是用一句:“我觉得…” 、“我认为…”、 “我想…”等等这些自我意淫去说服别人,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客观,不专业。文章大纲调研分为三部分:原因:为什么做?经过:怎么去做?结果:什么样的结果?问: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做市场调研的目的是什么?答:目的很简单,就是在我们在做一款产品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去验证我们想法是否与市场相符合,用户是否有这样的需求。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方式有很多种,今天就只说一种常用的5W2H方法,在大环境和单个用户下可以通用。大环境:属于项目没开始阶段,你有了一个想法或者决定去做某个产品时去市场调研,调研大的环境,大的趋势是什么样的?结合自身资源看是否有必要去去实施这件事情。单个用户:属于产品版本迭代阶段,针对现有产品数据下滑,用户流失,或者提升产品用户体验情况;可以进行对目标用户的深度分析(常用的分为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主要讲:大环境。分析大纲:针对整个市场的调研再结合实际情况又把5W2H进行了一次在细分。分成了对内、对外两种情况:对外:对市场情况的调研分析;对内:对公司项目资源分析。相比于对外调研,对内调研显得比较轻松,你可以直接询问boss或该项目总负责人就可以轻松的获得答案,因此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对外市场调研。对外如何调研?1. 对外【why】对外调研是需要调研你想做或者要做的产品市场所在区域是红海还是蓝海,从经济趋势角度长远地看待产品增长的趋势情况和政策策导向怎么样?对外调研分为以下几个内容:(1)市场规模 针对市场规模可以使用一个分析方法:2X2矩阵。PS:2×2矩阵可以分析很多的复杂的问题,感兴趣的话欢迎大家来骚扰我!用2X2矩阵分析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产品市场是在哪个区域,一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是在“梦想”区域,而事实上大部分都在“梦想的隔壁”一片火海的战场上。(2)经济趋势这个主要是去分析产品在市场环境中呈现了怎么样的趋势,如下图:最理想的状态肯定是处于在爆发期,这就像所有的大佬空中说的“风口”,但是往往能抓住“风口”的创业者很少,很大一部分都属于跟风者,在差不多“饱和期”或者即将进入“饱和期”的时候进入市场。目前典型的例子就是共享单车,看到了市场的一个经济趋势,那么就离看清产品的市场情况又进了一步。(3)政策导向这个主要是去分析国家或者政府对该类产品的政策态度。如图:支持:如果项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政府肯定是大力的支持,肯定会对此类的产品或者企业做相应的发展政策和推进产品快速发展。反对:如果项目的竞争发展影响了相应的社会管理秩序、社会治安,那么国家或者政府肯定会各种政策打压,这种政府或者国家的干扰是致命的。2. 对外【where】研究了大环境,现在回到自己的产品所针对的目标市场,如果是目标市场就是整个市场的话,这一步就可以不用考虑了。但是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大部分都是在整体市场里面的垂直市场做新产品。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垂直市场的情况,如图:上图和【why】的图一样,只是纵坐标变了,一个是整体的市场,一个是目标市场。我们所需要了解的也是和上面【why】图的整体市场需要了解的一样,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说明了。图虽然一样,但是需要了解的市场发展不一样,主要是需要去明白垂直市场的发展状况。 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去为自己的产品做最理性的判断。3. 对外【what】研究完市场规模和发展情况,接下来我们需要去调研现有产品。调研现有产品的方式,如图:PS:整个系列的0-1项目都是不分软件和实体的,因为它们只是企业市场化的载体。(1)实体根据你需要去做的新产品来寻找最适合的调研方式,比如:你做一个垃圾桶设计,你不可能去侧重于线下店铺调研;你做一个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你肯定不能侧重于的线上的调研,肯定需要亲身去线下观察,才能发现创意点。但是这三种调研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我下面简单的列一下每个调研方式的优缺点:1)线下店铺缺点:能寻找到的种类数量少;优点:能真实确切的体验产品。2)搜索网站缺点:只能搜索出来产品的外观,产品的优缺点很多都没有;优点:可以搜索出来很多有创意的概念设计产品,给自己做新产品提供好的idea。3)淘宝缺点:只能搜索出来已经生产的商品;优点:能详细的看到每个产品的介绍和卖点。(2)软件通过以上几种查询方式,可以寻找到市场上大部分的产品,市场情况的话现在互联网行业也会有一些第三方数据报告可以了解他们的一个市场占有率。互联网软件产品的一些体验的方式方法和还有进入一些有门槛的产品,会在下一篇文章(0-1实战:第二步——竞品分析)中讲解。4. 对外【who】研究了整体市场、目标市场、产品概况、接下来就需要去了解目标用户的特点了。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用户的哪些信息?又有哪些方法可寻呢?(1)首先我们来看需要收集用户的哪些信息。如图:疑问:有读者会觉得这不是用户体验5要素吗?你怎么说是收集用户信息表?解答:不管什么方法或者矩阵,都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就看你怎么去使用了。我们需要去记录用户的这一系列的信息,最后做统计分析,最终给目标用户分类,得出用户典型的几种模型。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或者明白目标人群拥有怎样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出符合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2)知道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去寻找有效的方法去获取用户信息。下面我列了一些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如图:PS:图是我在网站上面找的,然后从新绘制了一下,如果侵权请联系我,我及时删除。

再生侠

产品经理如何基于需求迭代产品:需求调研的四个步骤

产品经理要为产品负责,并且以产品为手段,推动业务发展。以产品为手段,就是把产品当做产品经理自己的延伸,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推动业务发展,而产品就是思维、方法和解决方案的载体。产品经理要通过产品表达想法,就像作家通过书表达想法,建筑师通过建筑表达想法。与书、建筑相比,互联网产品拥有敏捷迭代这一大优势,书和建筑没办法两周更新一次,但是互联网产品可以。总览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最小粒度就是版本,产品的版本迭代,就是推动业务的方法之一。产品迭代,就是要基于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以解决问题,一般包含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两块内容。(PS:需求挖掘和产品设计只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其他还包括项目管理、沟通交流、竞品分析、进度排期、产品培训等,实质上都是为产品迭代服务的,而产品迭代是为业务服务的。)需求调研是为了明确版本迭代的内容,产品设计是基于需求出详细解决方案,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阶段都要灵活,某个已经确定下来的需求因为产品设计方案实现不了也只能被砍掉。什么是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举个例子:有一天,产品经理在论坛上溜达,发现有个用户说他想吃鸭子。产品经理去沟通后发现,其实他是饿了,自己又喜欢吃鸭子。要不要解决这个需求呢?假设要,产品经理怎么解决呢?没条件就给个包子,有条件的给个秘制烤鸭,一碟小菜和一碗饭。秘制烤鸭(来自百度图片)需求调研阶段:“发现有个用户说他想吃鸭子”→需求收集“产品经理去沟通后发现,其实他是饿了,自己又喜欢吃鸭子”→需求挖掘“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求评估产品设计阶段:“没条件就给个包子,有条件的给个秘制烤鸭,一碟小菜和一碗饭。”→产品设计下面将从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两个篇章分析。需求调研的四个步骤需求调研既然是为了明确版本迭代的内容,就要经过需求收集、需求挖掘、需求评估和需求评估的四个步骤。需求收集,建立需求反馈通道和需求池,随时收集需求。需求挖掘,洞察本质需求和场景,理解需求方。需求评估,紧急度和重要性,尽量做即重要又紧急的。需求分析,需求分解和边界确定,做到什么程度。需求调研需求收集:需求反馈通道和需求池需求的来源包括公司、产品经理自己、运营、市场、用户等等。平常要注意建设良好的需求反馈通道,需求反馈通道可以分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公司内部是指内部的运营、市场、财务等部门提交的需求,随着业务发展公司每个部门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以便于数据增长、提升效率、减少成本、风控等。如果每个部门都每个人都想产品经理提需求,这就会出现A说要做B说不要做的信息偏差问题。所以要有一套需求提交规范,每个部门可以有个需求收集员,需求收集员向内对接部门成员统一部门想法,向外对接产品经理沟通业务需求。如果遇到部门间冲突/合作的需求,还要拉来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公司外部是指来源于用户、竞对、行业专家等人的需求。可以通过用户群、用户反馈、回访调研、微博吐槽等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点,寻找用户的痛点,能从用户中脱引而出。可以通过使用竞对产品,查看竞对更新/帮助文档等了解竞对的发展情况和产品策略,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可以通过行业会议、文章、当面交流等了解行业的趋势和行业未解决的痛点,创造企业从行业中突围的机会。需求反馈通道建设起来以后,就要建设自己的需求池,把每个需求分门别类放好。关于需求池的文章有很多,我在就不再赘述了,注意记录两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需求挖掘:归因和同理心每个人提的需求都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而他自己的理解通常都是片面的,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或者只了解他那一端的产品。一个系统,暴露在人们眼前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没有海面下部分的承载,也不会有海面上的炫目冰山。普通用户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需求都是有局限的,其价值不在于直接使用,而在于产品经理基于它去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如果用户让你给他鸭子,你就给他一只鸭子,这就是产品经理的失职。产品经理需要用自己的同理心,化身为用户,在他的场景下面思考需求。我一般用以下两种方法。1.问题归因,需求的本质是什么?当一个系统比较复杂的时候,绝大部分问题已经无法一眼看穿了,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去挖掘。就像一个婴儿哇哇大哭,喂了奶不喝,摸摸额头不烫,抱起来一看原来是尿床了。这就是归因。怎么进行问题归因?首先,要了解问题的表现,婴儿的哇哇大哭就是不舒服表现出来的样子。其次,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情况,婴儿不舒服的原因有饿了、渴了、生病了、尿床了、发现妈妈不在身边等几种。最后,定位问题的本质所在,抱起来一看尿床了。2.用同理心,为什么提出这种解决方案?如果需求方只提出了解决方案却没有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解决方案中倒推问题本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向需求方求证比较靠谱。(1)解决方案是了解需求方的一种途径,因为是建立于需求方自身对问题、产品和操作习惯等基础之上的。通过解决方案倒推需求方对产品、问题的理解和操作习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揣摩和理解需求方所处的角色和产品在需求方心目中的画像,以小见大,无论对后续需求评估和日常用户理解都很有帮助。(2)解决方案也是个衡量标准。需求方提出的解决方案一般只有60分,只是能解决问题,处于需求金字塔的下方。产品经理以其为衡量标准,去判断自己的解决方案是解决了哪个层次的需求。理想状况下自然是超出需求方期望,触动需求方的G点。实际情况并不是谁的需求都要满足,因此要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重要性和紧急度需求评估主要评估的是优先级,常用的方法有KANO模型、四象限模型、波士顿矩阵模型等。我比较常用的就是四象限模型,优先级:象限一 重要且紧急 > 象限二 重要且非紧急 > 象限三 非重要且紧急 > 象限四 非重要且非紧急。四象限模型如何判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度?1.重要性的判断标准,几个比较重要的情况公司战略:产品经理是为产品服务,产品是为业务服务,业务为公司服务,公司战略落地的需求是从顶层下来,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利润相关:公司是要赚钱和生存的,通常客户>用户,大客户>小客户。基础结构:产品是一座楼,基础结构就是地基,稍盖几层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地基没搭好就会有坍塌的风险。包括角色、实体、主业务逻辑、系统架构、账号体系等。2.紧急性的判断标准摸清实际情况:业务方、用户等通常会提出很多非常紧急的需求,产品经理不要被打蒙了,要先摸清实际情况,影响了多少业务,影响了多少用户,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根据影响评估:摸清实际情况后,根据需求的影响进行评估。核心业务高于边缘业务,影响用户多高于影响用户少,造成损失高于未造成损失等等3.四象限模型重要且紧急的比较少,如果多了就需要反思是评估问题还是产品基础没打好;重要且不紧急的要多做,这些代表了产品的未来,而且要慎重,决策要慎重迭代也要慎重,要花时间去打磨他,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一上一整个;不重要且紧急的要少做,做多了产品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多了就需要反思是不是以前产品迭代没做到位;不重要且不紧急的要不做。需求分析:需求分解和边界确定需求评估后,就要对第一第二第三象限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得出要做到什么程度,60分和90分效果和所需资源都不一样。我通常会在需求分析时,先进行需求分解,后进行边界确定。1.需求分解需求分解,指思维发散,思考需求未来的发展,思考需求所触及的功能模块。无论是业务、产品、功能或是需求,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是不断发展的。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在判断未来。把需求比喻成木桶,做产品就是造木桶,木桶的木板就是产品模块,木桶越大承载力越强成本也越高。需求分解的时候,产品经理要思考木桶以后要多大,木桶的木板要有几根。2.边界确定边界确定,指根据当前需求/业务状态、需求方心理预期确定需求的边界。俗话说,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现在功能远远超出当前需求,可能到产品死了都还没用上,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你现在功能还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这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下次迭代前需求方还会来找你。理想情况下,是超越当前需求一小段。具体这一段有多长,就需要根据需求重要性、业务发展情况等进行合理评估了。边界确定就是确定木桶的高度,很高不合适很低也不合适,木桶的高度取决于要装多少水。决定了木桶高度之后,就可以去造木板了,造木板这就是产品设计的事了。本文由 @Ven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邢昺

需求调研的第一步:项目背景调研

一个新项目往往只有几个月的交付周期,往往给予到需求调研的时间非常少,尤其是尤其是to G类,需求调研的机会是非常难得。那么在做需求调研之前,我们可以多做些准备工作,提升需求调研的成功率,获取客户更多的信任。一、情景再现早上刚到公司,Boss发来消息——“公司现在有个新项目,客户需要做一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项目的资料信息发到你的邮箱,你赶紧把需求搞清楚,尽快提供一版原型去和客户确认。”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领导就这样几句话就分配一个项目,然后催着赶紧开工。领导分配任务之后,那么我们就赶紧进入邮箱,把项目的资料下载下来,细细研究。即使提供了一些资料,我们就可以开工画原型了吗?肯定不行,在接到一个新项目之后,我们需要先做项目背景调研。切莫着急开工做原型。二、为什么要做项目背景调研在做To C端产品,首先需要做商业需求分析BRD,然后是市场分析MRD,才会进入到产品分析PRD。那么在B端产品和G端产品,业务需求复杂,如同茂密的森林,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业务细节中,难以看到业务的全貌。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行业花费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业务流程与规范,我们很难用一两个星期完全消化。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场景,产品经理最好的做法是循序渐进,从最粗略的项目背景,业务目标开始,然后分析业务流程,再到界面展示。所以我们首页需要对产品所服务的业务领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行业背景、业务目标、问题痛点等方面进行调研。现实中,对于项目背景的调研,往往是我们产品人员容易忽略的,忽略的一个最大的风险是:我们不能很清晰准确的把握客户的期望值和建设目标,从而给项目交付带来风险。比如我之前参加的一个项目,客户的旧系统由于系统臃肿,业务配置不灵活等原型,准备淘汰他们的旧系统,并且明确指定了一个他很欣赏的新系统,这套新系统,无论是在页面风格、业务灵活性、用户体验确实都非常好,希望能够尽量复用这个新系统,在上面进行功能调整,以适配他们的业务。那当时我以为的客户期望和建设目标就是复用这套新系统已替换旧系统。当时我撸起袖子深入研究了客户推荐的系统,进入分析之后,立马就开始画原型。但是等我们提供了改造的原型设计之后,客户改变了策略,他们既没有淘汰旧系统,也没有使用指定的新系统,而是在他们的旧系统上面进行改造升级。此时我才明白,客户的公司由于业务运转目前都是通过旧系统完成的,若使用新系统,一方面短期会影响现在业务的正常运行,一方面还涉及到业务上下游的调整,所以客户真正的期望和目标是参考这个新系统,来优化他们的旧系统,而不是真的把业务切到新系统中。由于没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客户的期望值和建设目标,前期过早的做了很多无用功。所以,在开展工作之前,进入项目背景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项目背景,是了解用户建设该项目的动机和背后存在的痛点的关键环节,基于不同的动机,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也是很大差别的。三、怎么做项目背景调研针对项目背景的调研,我们梳理的提纲如下:1. 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个项目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或者通过现有的资料,搞清楚这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个啥东西,有啥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理解的东西就是正确的,这个时候还需要与调研对象进行一个信息的确认,以便及早的纠正方向。2. 这个项目是为谁做的什么样的目标客户会产生这种需求?每个产品都有特定的用户群体,B端产品也不例外。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产品到底是卖给谁?在B端和G端,花钱购买系统的人称为客户,而真正使用系统的人是最终用户,客户和最终用户可能是同一个人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客户和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由很大差别的。一般都什么样的企业会去建设这种系统,这个该怎么了解了。如果是to B 产品,可以通过搜集的产品的竞品企业,去看这个竞品的成功案例,往往就能发现他的产品应用到了哪些企业,以及应用的大致情况如何;通过这种侧面的了解,就能让你知道,大致那些客户群存在类似的需求。如果是to G产品,那么这个信息可以通过寻找项目接口人直接明确项目的服务机构。比如这个“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什么样的机构会使用,经过了解,目前这个项目主要是政法委投资建设的,但是公安、检察院、法院都会使用。像to G的项目,我们还需要了解客户的组织结构。比如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是公检法在刑事案件过程中会对涉案财物进行维护管理,而政法委是一个监管公检法的机构,由政法委投资建设这个系统,督促公检法按照工作要求进行涉案财物管理工作。3. 客户为什么要建设这个项目做C端产品时,我们习惯用“用户故事”帮助我们定义用户类型,做B端产品,同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企业/机构故事”帮助我们理清目标群体的需要。“目标客群是一家____公司,没有我们产品之前,他们是这样工作的:____,当前的工作方式出现了____的问题,因此想要借助我们的产品解决____需要,期望达到____的效果。”那么涉案财物管理系统的机构故事可以这样写: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公安机关,在没有我们的产品之前,他们主要是靠人工进行登记、管理,工作繁琐、业务量大,导致容易出现管理漏洞,涉案财物被截留、挪用、调换、遗失等问题的发生,不利于管理。因此想借助我们的产品解决涉案财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规范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这个企业/机构故事,我们可以定位到产品针对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企业,然后明确这类公司的核心诉求,将来在做功能与设计的时候可以围绕着这个核心诉求展开,也是产品不断更新迭代的方向。针对to G类项目启动的背景,还需要特别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政策的指导方针。4. 业务目标分析业务的痛点。希望通过这个系统达成的目标。短短一个企业故事,为我们后续的需求分析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道选择题帮助我们理解产品的定位。我们的产品对客户的重要性如何?生存需要:这个产品关系到公司的生存问题;核心发展需要:这个产品有利于公司提高核心生产力与竞争力;次要发展需要:这个产品对公司的生产或发展不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公司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帮助公司改善非核心领域的工作,或改善核心领域的工作;锦上添花需要:有这个产品更好,没有也没太大关系,可以有其他替代解决方案;5. 项目的建设内容通过现有资料:投标书,竞品分析,得出:这个项目有哪些功能。然后,我们还在看在网上搜索,看看是否已经有别人做好的现成的“涉案财物管理系统”,很幸运,很多时候你也能搜到一大堆类似的软件,虽然只是简单的介绍,但至少让你知道了这么一个访客系统的大致包含了什么功能;——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竞品分析的过程;通过建设内容,我们大致可以锁定项目的边界范围。以便下一步围绕这些功能展示调研。6. 公司内部商业价值分析同时我们还需要明白公司为什么要承接这个项目,比如:项目是和公司最近某个战略相关吗,需要把这个项目当做标杆拓展公司业务吗?公司做这个项目的优势有哪些,是有核心技术能力,或者是这个项目是之前建设过的后期项目。新项目的建设周期要求,项目往往都是时间紧迫的,了解项目建设周期,便于提前识别风险,对项目整体把控。四、项目背景调研结果项目背景的调研,首先要找准对象,一定要想办法和对方项目发起人,主管领导进行短暂的沟通,即使只是半个小时的沟通都行,了解清楚项目建设的动机、对项目的期望值,要达成的目标,非常的关键和重要。即使是一个全新项目,当我们完成了上面这些调研之后,我们能够:在概念层面有一个认识了解,并且科普了行业的专业名词解释,不再是个业务小白。了解我们的目标客户和用户了解客户的期望和诉求了解业务的痛点,客户希望能成的目标项目的范围边界我们的优势,能够调用的资源信息本文由 @瓜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弗兰克

产品需求剖析:如何评估需求的市场机会?

发现用户需求是产品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继续确认这个需求的真实性以及市场机会。作者在本文中阐释了如何评估需求的市场机会,具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与大家分享。在《 产品前景评估:如何找到更有潜力的产品》中,我们提到过,一旦发现了需求点,接着就应该评估这个需求点在市场上的机会。那么,发现了一个需求点后如何评估这个需求点的市场机会呢?我认为可以将这个问题拆解成下面两个小的问题:产品的用户价值在哪些人身上得到体现?这种需求有多少人需要被满足,需要被满足的频次如何?我们对需求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也就是逐个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当我们对所有问题作出回答后,便能够了解我们的用户在哪里,同时也能够知道这个需求点是否真的是我们的机会点。产品的用户价值在哪些人身上体现?刘飞老师对用户价值的定义是:用户使用产品时主观判断能否帮助自己解决特定的问题。帮助解决用户特定的问题不难理解,所有产品都致力于为用户解决问题,但为何需要前置条件“用户的主观判断”呢?李笑来在他的著作《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回忆到,当年在新东方教书时,出版了一本《TOEFL 核心词汇21天突破》的畅销单词书。作为老师的他很明白,拥有更大的单词量对于托福考试的帮助意义并不大,他甚至反感唯单词量论,但还是写了一本单词书,这是为什么呢?他提到,要牢记“刚需”和“消费者以为的刚需”这两个概念,产品设计的核心要素就是“消费者以为的刚需”。李笑来在书里写的“消费者以为的刚需”事实上就是刘飞定义中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只有满足“消费者以为的刚需”——提高单词量,这本书才真正具有用户价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并非这么复杂,产品所解决的真正需求与他们的主观判断并不相左。那么,我们在做产品前如何找到我们的产品所能服务的用户在哪里呢?可以总结出一个方法:该类用户在同样场景下拥有类似的行为便是机会来源。以外卖产品为例,外卖产品的用户群体都有一个类似的行为——通过他人提供成品或半成品食物作为日常用餐。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可以列出拥有这个行为的人群清单:上班族、学生、旅人、长途车司机等等。当列出行为人群清单后,我们要进行逐项筛查,通过简单的判断,便能发现旅人和长途车司机等由于时间、物理空间等限制常常通过泡面或其他便捷食物代餐,暂时不在我们的目标范围之内。而上班族、学生等人群,具备了点外卖的所有条件,也就成为了我们的目标用户。这种需求有多少人需要被满足,需要被满足的频次如何?通过上述的方法,我们可以获得一份目标用户清单,根据清单内容我们就能大概判断我们的产品究竟具有多大的用户规模,也就是这种需求有多少用户需要被满足。当然,只关注用户数量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分析我们目标用户的分布密度情况。假设有一款产品的目标用户是高尔夫爱好者,虽说我国高尔夫爱好者的总量十分庞大,但他们分布在各个地区,导致每个地区的人群数量并不多。如果这款产品想要服务足够多的用户,就必须花费巨大的运营推广成本。但假设另一款产品是专门服务于顶尖软件人才的,而国内顶尖软件人才的数量也许与高尔夫爱好者数量相当,但他们集中在仅有的数家顶级互联网公司中,属于分布密集型群体。相对于前一款产品,虽然两者目标用户的总量相近,但由于分布密度远大于前者,必将大大降低运营推广成本,提高产品成功的概率。了解完用户规模与用户分布密度情况后,还要对需求的一项重要属性进行评定,那就是需求产生的频率。不同的产品能解决不同的需求,相同的一款产品也能解决多种不同的需求,所以判断需求产生的频率对于机会的判断和产品的迭代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满足单一需求型的产品而言,想要维持产品的持续发展,以下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其中的两条:需求响应频率高用户分布数量大单次服务利润高1. 需求响应频率高+用户分布数量大例如外卖与出行等这类服务于日常生活的产品,虽然每笔交易的利润不高,但需求响应频率高,且用户分布数量大,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就是所谓的薄利多销。这类产品巨大的市场体量和高频次的消费需求足够以微小的利润支撑起一家巨头企业的经营费用并带来丰厚利润。2. 需求响应频率高+单次服务利润高不少面向企业的服务产品以及付费的个人软件,虽然产品的目标用户精准且垂直,且需求响应远不像生活类服务产品那样高频,但由于单次服务的高昂费用,同样收货丰硕的利润。例如Oracle虽然提供了免费版的软件产品,但是数据库维护的费用却相当高昂,一家企业每年维护一到两次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对于Oracle来说也就是一笔不少的收入。3. 用户分布数量大+单次服务利润高而市场上还有一些诸如月子中心、火葬场等产品和服务,用户需求频率极低,甚至终身只会使用一到两次,但由于用户分布数量极大且单次服务的费用极高,给服务提供者带来了惊人的收益。在大学毕业前论文查重所使用的“知网”也是属于这类产品,虽然单次服务的价格不如前者之高,但由于提供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且每年有规模庞大的毕业生,同样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而对于满足复合型需求的产品,则一定要通过高频需求带动低频需求,这种例子太多了:例如滴滴出行,虽然提供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甚至金融等数十项服务,但每次打开应用时,默认定位的服务选项都是快车服务。我们便可得知,滴滴出行的高频需求便是快车服务,利用“快车”这根杠杆,撬动了数十项的业务,连接了出行过程中的各个触点。我们常用的搜狗输入法,便是搜狗公司用来撬动搜索广告业务的杠杆。搜狗CEO王小川提出了“三级火箭”战略正是用搜狗输入法作为杠杆,引导用户下载搜狗浏览器,最终将流量导向搜狗搜索撬动搜索广告业务,使搜狗公司获得了惊人的增长。永辉超市创业初始,主打低价大米与农产品这个品类,而“买菜”对于一家之主而言,绝对是最高频的需求。永辉便使用这根杠杆,将顾客从菜市场吸引进超市中,通过农产品品类的细微亏损,换取超市其他品类营收的快速增长,最终撬动了整个市场,改变了由国际巨头占据中国超市市场的格局。可见无论任何产业,只有通过高频需求撬动低频需求才有可能成功,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一款复合型功能的产品,一定要确保产品的核心功能以及公司资源的投入点在产品需求体系中属于最高频次的需求。到这里,我们分析了如何对需求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也就是从多维度分析需求的客观环境。也许我们难以左右环境,所以当我们进行需求调研后,需要分析自身的能力是否匹配得上解决需求的能力,只有选择设计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产品,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这在下一篇文章将会详细讲述。本文由 @IMP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奚自

实例:产品经理如何做产品调研?

本文从问题型调研以及竞品调研两个方面,讲了如何做产品调研。做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前期有一部分重要工作职责就是做调研。我分享下两个调研的实例,这部分可能与硬件产品会比较直相关,软件方面可能可以是同个思路,也应该也有更好的方法,方便的话可以留言交流下。一个是依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调查市场上的产品;一个是开发一个新产品前,最方便的拿到第一手调研资料的方法。一、问题解决型调研这种方法,适用于自身产品在开发过程中,为决策型问题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做的调研。下来先以例子给大家提供一个可用的思路,再做总结。1. 现状:客户在当前整机显示屏的效果不满意这部分原因是跟选型和成本有关,我们的目的是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成本做到最低,但是我们现在低成本的方案无法满足客户要求,需要在保证成本的同时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根据问题做相关的同类产品调研工作。2. 现状分析:黑色不够黑,过渡色不明显对于客户效果不满意的原因,在与客户沟通以及公司内部专家的分析之后,得出了范围较广的结论就是黑色不够黑,过渡色不明显。这个过程会面临到的问题是:①客户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就是觉得不够好;②所给的描述太过宽泛,不能够转化为设计语言。针对问题,需引导客户说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并为之做相应的调研和分析。引导的方式可以有2种:①让客户指出参照物,跟哪个一样?比哪个好,比哪个差一点也能接受;②让客户提供参数范围,一般的客户没有该能力,如果有会是最方便的。显然第一条是最直接的,这里我们引导客户,挑选出了客户心中比较满意的显示屏效果,即可作为下一步做调研的基础。3. 实施调研:挑选了6款屏幕进行初步分析和打分对于客户的参照物,我们进行了一次产品调研,也是这一轮问题解决最核心的步骤。(1)亲身到市场,感受几款屏幕间的差异,过程要求客观可以跟公司内部的专家一同前往评估,专家的作用就是定义需要做对比的几个要素,比方亮度/色彩/分辨率等,这个步骤目的是识别出参照物间的区别,为后面选择屏幕做决策基础。我们发现,好的屏幕和更好的屏幕间,最明显的差异就是表现真实颜色的准确性,这个准确性,是由几个参数组合实现,无法进行单一的评价,而经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得出客户所要的效果,就是显示出的效果能够贴近效果图。(2)提供与市场调研相符合的样品除客户指定的参照物外,我们找了合作的供应商,为我们市场调研的结果进行了打样,因为不同的工艺,材料,设定的参数的搭配方式显示的效果会不同,我们与供应商在这一过程进行了细谈,最后得出3款不同组合搭配的样品。于是,客户选择的参照物,再加上我们内部觉得与客户参照物差不多由竞争力的产品,一共有6款。(3)筛选过程参照物有了,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所有参照物陈列在一起,再做一轮筛选。我们将6款屏幕陈列在现场,与客户组成小组(也可以是内部小组),对各个屏幕进行评价和打分。打分的方式可以是累加,也可以是加权累加,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我们从客户关注的几个效果中去打分:①黑色的效果②颜色过渡的效果③高级灰的表现力这一轮筛选,得分靠前的产品中,有我们加入的样品,那么只要样品与客户要求接近,那么该结论就可以定下来了。(4)沟通和调整针对样品做微调,尽可能贴近客户的要求,很幸运,最终样品的超过甚至超过了客户的预期。于是这个问题经过后续的执行,就算结案。总结:以上是一个看似顺利的过程,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模糊地带以及令人头疼的问题,后续还有很多问题点阻碍着这个结论进行,我制作了这个问题到结案的PPT,有需要的我可以专门写一篇进行分享,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原则上就是要让过程往这个思路上拉近,基本上大部分问题可以这么来解决。以下,讨论下如果不顺利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1. 如果第一轮筛选,没有自己的样品怎么办,最后样品微调,还是无法满足客户要求怎么办?这个问题的避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的市场调查的结论,这要求你的市场调查要准确,供应商做出来的样品,你的团队需要有判断是否接近客户的预期,甚至是超过客户的预期,这样是最保险的,同时,该过程需要让客户参与进来,对每个决策的结论,先咨询客户的意见,把控整个过程,结果才能更好的保证。那如果还是无法接近客户要求,那就需要适当增加成本,该成本的增加上报上级,通过其他途径让客户接受该结论,才能让项目往下推进。2. 市场调研无从下手,怎么办?这个就是产品经理的能力,要不断的学习更多知识,可以不深入,但至少要知道怎么样去咨询其他专家的意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知道如何问问题,靠的是更多的知识,这一步,就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二、竞品调研这个方法是针对现有市场的调研,也是进行二手资料的分析,信息上会比较旧,但对于产品的雏形设计,能够提供一个合理的决策方向,方法也比较简单。例子一:芯片的分析1. 信息来源对于芯片的相关规格,目前因为芯片公司的保密做的非常好,这一部分信息,只能是通过与芯片公司的合作关系,获得首批试用的规格书,我相信一定规模的公司都有这方面的信息来源。2. 信息整理有了对产品影响最大的所有芯片方案后,需要做的就是汇总到一份对比的清单中,要求是对重点参数的理解,各个芯片,都会在参数上做差异化以针对不同的市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份分析中,选择合适的芯片进行相关的开发,以下我用一张截图,即可表达我的意思。纵坐标需要汇总的是芯片的相关参数信息的描述,这一部分根据每一份芯片的规格书进行补充(芯片本身也分有系列,这个纵坐标很容易去获得),横坐标是各个芯片的具体规格。这样子,我们就能很直观的知道哪个芯片在哪些参数上有优势,为决策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例子二: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能,也符合同样的方法,纵坐标为支持的功能,横坐标为产品,这部分的信息可以通过各个公司公布在官网上的说明书。这一步骤,能为产品做哪些功能,不做哪些功能做一个参考。当然,以上的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信息的时效性不好,从官网上,规格书上得到的信息会是滞后的,那么有可能结论也是滞后的,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个方向,我们需要持续去做的,就是寻找最新的信息,这部分取决于个人/公司的资源情况,还是有很多值得去开拓的方式,这也是公司和个人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了。总之,产品经理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责在于产品调研,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需要去开拓自己的信息来源方式,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棒的辅助工具(我最近在找一些前沿科技的分享类平台或节目,以前有个科技三分钟很不错但是停掉了,大家有没有推荐,不甚感激),另一个就是人脉,最新的关键的信息掌握在关键的人的手里,产品经理的规划中,也需要有这一部分资源作为自身提升的基础,需要积累,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去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祝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本文由 @小刘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今宪贫也

如何做产品调研?

作者:停云本文在PMCAFF社区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场景1.自己没有产品,想做产品。这类产品调研主要是想问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场景2.竞品分析:自己有产品,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是最理想的,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类产品调研是第一个场景的细分深入。主要想了解的是:1.整体市场行情如何?我在什么位置?2.我如何构建独特竞争力和自己的护城河?二.产品调研具体调研什么?具体根据调研目的和场景拆分成内容1.判断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使用价值:是否真实解决用户问题,解决了多少用户的问题,用户反馈如何。市场规模:产品的增速和规模、天花板。投资价值:用户是否会为解决的问题付费或者这些用户能否被转化,盈利如何,能不能持续盈利。2.判断市场玩家和竞品情况--市场上下游供应链重点企业的参与模式与核心产品--主要竞品产品理念:产品的理念是怎么样,是如何通过功能和信息体现的目标用户:产品选择了哪些目标用户主要资源:有什么资源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基础功能架构:有什么功能,功能是怎么组织的信息结构:有什么内容信息,信息是怎么组织的使用流程:产品是怎么使用,用户体验如何--运营运营推广策略:内容、产品。发展动向--财务成本构成:主要成本如何收益模式:如何收费,买断、租赁、按时间、按次付费...3.竞品做得如何用户情况:用户量、留存率、转化率、口碑NPS盈利情况:销售额、成本、毛利、净利市场情况:市场占有率做竞品对比的时候,根据需求,抽取国内2-4家,国外1-2家典型公司做对比。4.自己是否可做SWOT5.自己怎么做资源、机会、竞争力优势突破点竞品借鉴点定位与规划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艾瑞咨询的报告,或者加公众号停云记回复【产品调研报告】看具体案例分析。三.如何调研?如何获取上面这些信息,有两个来源:1.二手信息来源,如果有人做好了,直接拿来用就好,不重复造轮子。2.一手信息来源,如果没有,那就自己组织收集信息,这一步是最难的,要很多资源协调。那如何更好的获取二手信息?推荐以下文章和信息渠道(见公众号停云记):【感知力提升】4步法快速提升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查找网站集合同时如果报告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开头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市场的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通过这三个问题去掌握重点信息。2.一手信息来源,如何收集信息,重要有的两点:成立调研专题,争取所要的资源:人、钱、物。如果缺乏资源保障,很难做好一个有效的调研,更多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浮于表面。深入一线场景:专业的问题找专家,用户需求找用户,竞品就找竞品公司体验。“ 记得当时我做生鲜O2O那一会,每周都要逛超市、小店了解竞品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情况,做农业那会农忙时节一周三天以上在农村田间工作,后来我做到家服务O2O做新品调研,又应聘竞品公司的服务小哥,使用他们的上门服务和APP使用。”“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心智必须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他们的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一针见血满足需求获得回报。——海贼·王路飞”

独乐其志

腾讯产品经理核心能力浅析: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

关于“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 ,都有哪几个层级呢?每一个层级的要求又是怎么样呢?我们又需要如何实现呢?本文将为大家揭晓一系列答案。案例通过研究‘腾讯产品策划能力框架’的4类19项能力,老王准备迎头赶上的第一个目标能力,是专业技能类目下的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能力(客户导向):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反馈,掌握一定的调研方法论,持续优化产品。通过上述定义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之所以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究其本质是为了了解用户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或者可以定义成:通过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挖掘用户存在或潜在的需求,从而确定或完善产品的特性。用常用的话术,要做的就是需求挖掘(用户访谈、调查问卷、竞品分析等)、需求分析,然后进行产品设计,持续优化产品,这是产品经理最基本的事儿了。但是为什么不是用户调研与分析,而带了个市场呢?老王认为这是宏观与微观的角度不同。让我们举个栗子,看看什么是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比如说你是做SaaS的,有一次公司做了宏观市场调查,你通过观察市场调研普遍现象,发现小型餐厅在采购原材料时,交割以及付款存在扯皮等问题,而且找供应商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你决定做一个市场调研,去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你做了一个调研计划,想要发放一个调查问卷,为期2周,发放给全北京300家大中小型餐厅进行调查。结果你发现大型餐厅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系统,哪怕是不自行开发,有采购的能力。而中小型餐厅百分之九十都没有系统,因为价格太昂贵,人工完全可以满足,你基于对互联网的了解,认为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现象。这就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的需求,这个时候,你确定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设,你决定进行深入的用户访谈,所以你又走访了几家餐厅,跟餐厅老板和负责采购的大厨和财务进行了沟通,了解他们遇到的具体问题。以上就是一次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当然这是在做一款产品之前。当你把产品做出来了,也因为之前调研,留下了一些感兴趣的餐厅老板的联系方式,获取到了一些种子用户,产品在市场上开始运行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收集到一些用户反馈,比如说张老板认为存在卡顿啊,李老板希望导出采购报表啊,周老板希望能实时看到采购的花销等等。你决定再进行一次走访,去发现他们在使用系统时,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将问题拿回来之后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你发现很多老板对于采购信息的可视化有强烈的诉求,并将它收录在下一次迭代的需求中。这又是一次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在你已经有一款产品的时候,通过调研与分析收集了客户的需求。可以说做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就是收集需求,我们知道需求的来源有几种,领导需求,用户需求,运营市场需求,数据驱动需求等等。但是实质上,需求只分为两种,用户需求以及数据驱动需求。无论是领导还是内部合作的运营市场商务,他们都可以作为用户,比如领导想要看数据报表,运营想要个活动设置的开关。当然如果领导认为用户需要一个IM的功能,这就是他站在用户的角度提出的,他不能是你的用户了,只能是你的领导。而数据驱动需求呢,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用户的访问/消费的转化率太低了,为了公司活下去,需要提高转化率,找到流失的地方,分析流失的原因,尝试解决方案,根据数据反馈,再进行分析,直到数据达标。而这一部分要求的就是产品经理对于用户需求的挖掘、收集与分析。以上呢,就是老王给大家举的一个小案例,不太充分,也相对宽泛,但是这就是老王理解的“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腾讯产品经理能力模型中关于这一能力的分级要求。图3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5级上图是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的5个level的关键词和行为标准,老王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划分,红色部分是基础能力和知识的积累,绿色部分是所要达成的成就(我是这么理解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或者是腾讯大佬出没,请务必指正!)。至于黄色的CE项目,老王不知道是什么,百度了一下CE项目是说CE认证,即只限于产品不危及人类、动物和货品的安全方面的基本安全要求。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诉老王。老王把这5个层级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level1能在领导的指导下,被动的收集有明确目标的客户需求;level2能够主动的收集用户需求,并根据需求改进产品;level3能确定核心需求,辅助决策并切实验证其确有价值;level4充分把握用户需求,并且通过需求形成差异化特性;level5不仅满足原有需求,还能创造用户需求,通过创造需求并且满足需求留住用户。我们先看下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level1和level2都需要哪些能力和知识:基础的调研常识;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我们把他们进行一下归类:第一类,基础常识:基础的调研常识;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第二类,获取用户需求: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第三类,解决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我们就按照这三个归类,一一的去回顾和学习一下吧,凡有所出入,都是老王的锅,希望大家积极指正。第一类,基础常识:基础的调研常识;调研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有人认为,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是两项不同是活动,其目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也有人认为二者是相同的,其本质都是研究人的。对于提升市场/用户的调研与分析(客户导向)而言,我更倾向于将其统一而谈,因为其本质是为了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而另一个能力,也就是专业技能类目下的市场分析能力/前瞻性(市场能力):了解基本理论知识,指导下完成工作,对行业有初步认知。这个才是纯粹从市场和行业角度去分析。所以这部分我们暂时撇开不谈。那么市场/用户调研与分析的基本常识是啥?需要了解哪些内容呢?老王也不引经据典了(好吧,我也没记住),就从历史来历,形式方法等方面总结到哪算哪吧。最初做市场/用户调研的其实是市场营销的人,通过邮件的形式去了解用户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知道我们的品牌呀,是从什么渠道知道的呀,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满意的呀,在使用什么产品啊,你还使用过什么产品呀,等等。这就是早期的调查问卷,回收一定的结果后,可以模糊的评估上一个阶段的营销效果。然后,市场营销人员根据结果去调整营销方案,以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品牌。但是知道归知道,发现用户对很多产品并不买账啊,这总是做出来用户不买账的东西。慢慢的,在新品研发之前,大家就开始去关注用户是否需要这个产品。也就是从这开始,在投入做一个产品之前,不管他是汽车也好,香皂也罢,大家都会想去了解一下有多少人需要这个产品,这就是市场/用户调研的历史来历。调研,拆开了说就是调查研究,你会发现上面的描述中,调研的方向和目的出现了些许偏差,从最初是希望获得营销效果,到后面是希望获得用户需求。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调研除了获取用户需求,还有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所以,调研一定是有目的的,无论是新品开发前的调研,还是产品发布后的调研,都有其目的的。而目的不同,调研的人群、市场、内容也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市场/用户调研的目的不同,结论不同,但是调研方法大抵是相同的,不过也逐渐演变出一些不同的。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市场/用户调研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市场营销方面专业描述是这样的:图4 什么是市场调研其实跟我们获取用户需求的这个本质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之所以做市场/用户调研,不仅仅是收集用户需求,也是验证其真实性,从而获取用户真实的需求。市场调研的分类,主流分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调研目的分类;调研对象分类;调研地域分类;资料来源分类;分析方法分类。图5 市场调研的分类这里需要了解一下根据目的分类和分析方法分类,不理解的可以查一下,都是教科书般的解释,不多赘述了。接下来要说的是如何做市场/用户调研,凡事必有因果逻辑,所以做市场调研也是有一个基本流程可以参考的。市场/用户调研的基本流程是:确定调研目的;制定调研计划;实施调研计划;收集调研结果;分析调研结果;生产调研报告。其实这个流程是比较宽泛的标准化流程,其不同点在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研,相应的计划的制定、实施、收集结果的方法、分析方法以及最后的报告内容都会有所不同。确定调研目的无需多说,可以是一次对市场份额的普查,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需求的验证。制定调研计划,这一步细节是比较多的,包括:确定调研对象、选择调研方法、方案设计、确定信息类型和来源、确定抽样方案及样本数量、预估经费预算、规划实施进度。确定调研对象,一般来说就是目标用户或者目标市场,也可以是潜在用户或潜在市场,这里老王不推荐做普世调研,也就是说你需要明确,比如说年龄层,所在城市,经济收入等等,你所选择的调研对象越明确,收集到的结果也才能约精准。那么如何确定使用何种调研方法?老王也是没有找到一个准则,只能说根据调研目的和所能负担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进行选择。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了解每一种方法的利弊,以及如何使用。方案设计就是在选定调研方法后进行方案设计,比如调查问卷的问卷设计、用户访谈的问题设计等等,然后预估一下所需要的经费预算,并且制定实施进度,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或者说收集到多少数据结束。收集的数据要进行抽样或清洗,什么样的数据是有效数据,什么样的数据是垃圾数据。一般情况下,调查问卷是会存在随意填写的数据,但是当样本越大的时候,这个数据的占比相对会越低。而用户访谈因为数量较少,这部分数据更多是需要访谈人根据被访谈人的表现,语气,行为进行甄别,相对而言,更需要访谈人主观的去确定一些东西。实施计划于回收结果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的操作,到了数据分析则需要一些工具,比较常用的就是excel了,比方说求取平均值、占比数、用户分层占比等等,尽可能多的进行交叉处理和关系对比,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般要将数据做到可视化的程度,让阅读者更为直观的看到你发现的问题或验证的结论,比如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需求,哪些需求提及的人多,可以用饼状图或者柱状图去展示等等。市场调研报告分四种,综合报告;专题报告;研究性报告;说明性报告。根据调研目的不同,得出的结论,报告的呈现内容也有所不同。简单来说就是摆事实(数据),说结论。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报告框架,老王没有整理具体的结构目录,只是把需要呈现的内容简述给大家:图7 市场调研报告框架那么市场/用户调研,都有哪些方法呢?最常见的调研方法就是问卷调查,这个问卷是泛指,可以是一张纸,一封email,一个h5。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定性和定量来分,定性分析法包括:用户访谈、焦点小组访谈、深度访谈、专家意见等,定量分析法包括:电话询问法、在线反馈、入户询问、拦截询问、问卷调查等。图8 腾讯ued调研方法分类也有一种分类将调研方法分为观察法、问询法、实验法。观察法,是指调研人员通过观察用户的实际行为进行分析,只关注实际产生的结果,不关注用户行为的心理,但是可以通过与问询法相结合,去了解用户行为产生的原因。问询法,比方用户访谈、电话询问、问卷调查等都属于问询法,通过直接或间接询问的方式收集信息,重点是需要设计好问题。实验法,更多的是使用在因果性调研,有些类似于A/B测试,通过调控变量观察相互影响与实际结果。时过境迁,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还诞生出了眼动测试、在线反馈等新的调研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算作观察法或实验法的一种。我们通过这些调研方法,挖掘用户和市场的真实需求、喜好,以期提升用户体验,使产品对用户产生真正的价值。第二类,获取用户需求: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这一部分,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技巧;识别客户需求、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发现改进机会。这里先对这个命题进行拆解,我们可以获知的是一些理论,方法和技巧,但是产品经理的主动意识更多是源于内心,当然也是可以培养的,比如腾讯的‘1000/100/10法则’,这就是在培养你主动收集客户反馈的意识和习惯。上文中老王说过,需求的来源有很多种,不过,用户需求的来源只能是源于用户,无论他是主观的表达,还是下意识的操作,都代表了用户的需求。这里面就囊括了一些来源,比如主观表达多是在线评论,客服接听的用户反馈,访谈时的用户回答,调查问卷的结果,社区论坛的用户吐槽等等。下意识的操作更多的是用户行为监测获得的数据,包括数据埋点以及访谈时的行为,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索尼的黑白游戏机’,多数用户说喜欢白色的,而当拿走赠品的时候,却是拿走黑色的用户多。图9 索尼游戏机可以说,听用户怎么说的,不如看用户怎么做的。老王总结的收集用户需求的理论就是多听,多看,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的本质,这其实是知易行难了,大家都这么说,真正做的有多少,老王真不知道。而收集用户需求的方法,基本就是通过市场/用户调研,用户反馈,数据分析,体验产品等方法。(算了,把‘等’去了,基本也就这四种大的方法去获取用户需求了,有大佬有其他方法请务必留言指正呀!)至于技巧,说实话,我觉得做多了,也就有技巧了,老王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多呀。给大家抛砖引玉的说几个老王的技巧,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询问去理解用户需求,这个我记得好像叫‘五个为什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获悉用户需求的本质,但是不特指问五个,也可能十几个,毕竟大家都是套娃,谁知道会套几层呢。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这部分请搜索统计学谬论,你就会发现,单一维度的比较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数据分析的核心其实还是分析的人,数据可能是正确的,但是分析的结果往往可能被数据所欺骗。体验产品,这里分两个层面说,第一部分要求产品经理要经常把玩自己的产品,时常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角色中去体验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在你用起来比较困惑的地方,这就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另一个部分则是说体验其他的产品,我们通常会做一些竞品分析,无论是新项目的时候去看竞品,还是在迭代的过程中,去跟踪竞品的动向。甚至是非竞品情况下,体验一些新奇有趣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初期你会发现一些产品设计的细节,某款产品操作顺畅,UI新颖,功能没玩过等等,这些细节在你设计产品的时候就会触类旁通的进行设计。等到中后期,这些细节的关注就会成为你的本能,这个时候,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思路和节奏把握,某款产品为什么在上线后12个月才上线社区模块,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社会现象,数据表现,去分析(猜测)这款产品的产品经理的一个思路。当然,这不一定是人家真的这么想,但是这回锻炼你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产品的把控力。当然,如果你认识他的话,偶尔也会听到‘这是老板非得要的,觉得给投资人演示的时候需要有’这种理由。那么如何识别用户需求,这其实是要产品经理判断需求的真伪,什么样的需求是真需求,什么样的需求是伪需求。其实这个真伪老王觉得挺唯心的,但是不得不承认也有唯物的一面。如何判断需求的真伪,用户需要的就是真需求,哈哈,但是一亿个用户只有十个人需要,这是真需求吗?原则上说这也是真需求,但是在工作中,这其实是一个伪需求。或者说真伪不能偏面的看用户是否需要,而是要看大多数用户是否需要,当然这用户是指你的产品的用户,而不是泛指所有人。专业相机的所有功能都是真需求,因为他是发烧友和专业人士中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傻瓜相机则是非专业人士中大多数的需求。发现改进机会这个怎么说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不顺眼或者觉得有问题的地方,你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把别人当傻子,当然有时候确实有傻子。因为有一部分是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出来的最优解,而时过境迁在当下看起来可能不合适了。还有一部分,明知有点瑕疵,但是没必要,还有比之更为紧急或者重要的需求。最后一部分,就是他觉得怎么做都行,先上后改,先看看效果。而且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说,发现可以改进的需求之后,需要权衡改进的机会,无论是时间还是资源,甚至说是老板的喜好,可能都要考虑进去。第三类,解决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所谓‘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在老王看来就是要充分考虑产品整体,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思考需求的本质,而不是针对某个问题简单的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举个栗子,老王之前做的一款本地医疗服务类产品,通过研究与分析后发现,用户是有需求的,但是就是不下单,有反馈服务价格贵的,有怕出现医疗风险的。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去看市场环境到底是怎样的,需求人群的收入等等,确实有市场环境、人文习惯等原因,但如何通过产品得到改善。这一需求的本质是对服务安全缺乏信任感,用户打开App到浏览服务产品,到下单开始使用服务。在这个环节当中,我们能进行优化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产品介绍、UI等等,单一提出来都是可以进行改善的,但是不够系统。需要你从产品整体上考虑,服务定价、产品包装、用户教育、安全保障、运营活动等方面,综合的给出一个解决方案,而不是想当然的觉得就是价格太贵用户接受不了,或者是话术冗长这些表面问题。当然表面问题也是问题。如此,其实系统设计产品服务方案,说的通俗点,这不仅仅是有一说一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是解决了那个‘一’,但是并没有看到背后的问题,流于表面。而系统地设计,可以理解为在理解这个‘一’背后的问题后,通盘考量整个产品。当然,这是老王的理解,其实老王也在思考,如果是大公司的一颗螺丝钉,只专注于某一个模块的话,该怎么理解这段话。思来想去,老王觉得应该也是这样,当你找到问题的本质,而这个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性解决,那么就需要与其他产品经理通力合作,说服他们,也算是系统层面设计了产品的解决方案。好啦,基础的理解与解读也就这样了,但是除了这些浮于表面的理论与方法之外,还希望大家对于具体的方法,比如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具体怎么用,区别在哪里,有一定的了解。这部分有很多内容,后面老王觉得有必要的话,再去写一写,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积累。剩下的就是实践出真知了,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要去做市场/用户调研,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习惯成自然之后,想必一定能融会贯通。至于level3-level5,这是需要你做到那个程度才会达到的,纸上谈兵永远只能停步在level2啦。图片来源:图8来自腾讯ued;其余图片为作者制作。作者:老王,一个不愿意透露体重的90后产品经理,公众号“老王修炼指南”唯一作者。本文由 @老王指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喀土穆

B端产品需求调研(2):如何确定调研方式、调研问题

在上一篇中,我们明确了如何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如何确定干系人,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一下如何确定调研方式以及如何确定调研问题。首先我们再梳理一下B端产品需求调研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01 确定调研方式在实施需求调研之前,我们需要确定需求调研的方式,以便实施后续的需求调研。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行业研究】、【深度访谈】、【调研会议】,那么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选择哪种具体的调研方式呢?以及每种调研方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将梳理一下这三种调研方式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 行业研究B端项目通常包括企业内部自研项目和企业外部定制化项目,对于企业内部项目,产品经理对该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熟悉度,但是对于外部定制化项目,产品经理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了解度相对较少,所以我们需要对行业做深度研究,并且对核心竞品的相关功能做深度体验;通过研究行业和体验竞品,快速了解行业并且梳理出调研过程中需要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进行行业研究,我们对行业的了解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受访者给我们普及行业基础知识,导致需求调研时间长效率低;所以无论是内部自研项目还是外部定制化项目,行业研究都是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需求调研工作。行业研究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1 针对业务研究经典管理案例线上业务通常都是线下业务场景的映射,所以无论是自研还是定制化项目,我们通常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同类型的业务案例进行研究。比如某大型制造行业企业要研发供应链金融平台,由于目前商业信用仍然是货币信用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相关的企业之间是如何根据贸易往来产生借贷关系的案例进行研究,以帮忙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形式。1.2 体验市面上同类产品B端产品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软件,使用门槛较高,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免费试用一段时间的B端产品。比如如果我们要体验企业项目管理协同办公软件,可以试用worktile;如果要调研商家管理后台,可以试用淘宝商家端;如果要调研CRM系统,可以试用sales force;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的官网了解其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2.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针对干系人逐一进行用户访谈的需求调研方式,也是可以最高效的了解需求的调研方式。深度访谈通常适用于受访人较少且受访人时间和空间条件都允许的情况,比如在企业外部定制化项目中,由于空间限制,我们可能无法对干系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在深度访谈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1 了解访谈对象的背景在确定干系人阶段,我们对干系人已经做了职位职级和岗位职责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尽量对其做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了解其和其他业务相关方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避免在产品设计中出现业务各方存在利益纠纷的情况;比如CRM系统中,对KA客户定位不明确,可能导致出现KA销售和中小销售抢客户的情况。2.2 确定访谈对象的访谈顺序在进行深度访谈前,我们还需要明确访谈对象的受访顺序,通常需要按照职位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访谈。因为对需求的了解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战略层到具体的业务形态,而战略层的需求调研对象通常为企业管理层,所以按照职位由高到低进行干系人的访谈,可以帮助我们从战略层到业务层逐层梳理和理解需求。如果不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用户访谈,则可能出现需求调研过程中不同调研对象的需求表述出现互斥情况,导致需要对其中一些调研对象反复进行深度访谈。2.3 制定访谈大纲在进行深度访谈之前,我们还需求针对每一位访谈对象制定一个访谈大纲,制定访谈大纲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访谈节奏,使得我们清晰的明确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防止在访谈的过程中出现跑偏导致最终没有达到访谈目标的情况。以下为深度访谈访谈大纲的模板,大家可以进行参考:3. 调研会议调研会议是对干系人集中进行需求调研的调研方式;调研会议较常用于外部定制化项目中,因为在外部定制化项目中,技术服务提供商通常和需求方不在同一地点办公,所以产品经理无法逐一对干系人进行深度访谈。但是为了高效的了解需求,通常会和需求方约定一个合适时间开展需求调研会议。在内部自研项目中,当项目干系人较多且干系人允许的调研时间不符合按照职位由高到低调研的需求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调研会议的形式,统一对干系人进行需求调研。在开展调研会议前,需求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3.1 明确会议目标在开展需求调研会议前需要明确本次会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需求调研会议中把握会议的节奏和方向,因为需求调研会议可能出现业务方针对某个业务问题深入谈论的情况,会打乱会议节奏延长会议时间,此时产品经理应该以会议目标为原则判断是应该在会上继续讨论该问题还是应该会下另行组织讨论该问题,以保证高效的完成需求调研会议。3.2 制定会议流程调研会议本质上是将所有关键干系人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调研,在开始调研会议前应该明确好会议流程,确定会议议题分别有哪些以及会议议题的先后顺序,按照层级关系罗列出我们需要问的问题,保证需求调研会议的高效性。02 确定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式之后,我们还需要确定调研问题,提前准备好调研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会议过程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提问,防止在调研过程中出现问题遗漏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需求调研的框架,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是从【战略层】、【战术层】、【执行层】三个层面进行的;调研问题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准备。1. 战略层战略层是指该项目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我们需要确定该项目对企业整体战略部署的意义,因为战略层决定了企业的业务方向,明确该项目的战略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梳理项目的应用框架,在进行产品的模块和功能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也需要基于项目的战略目标考虑产品功能在后期的可扩展性。如果在产品设计前不了解项目的战略目标,那么产品的功能虽然满足本期要求,但是可能在后期会进行较大的功能调整。比如某国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决定在故宫600周年之际联合故宫邀请国家级大师定制一批故宫藏品的高端仿制品,并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我们了解到该企业当前的交易模式是通过线下竞拍的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企业想通过本次故宫600周年之际的艺术品售卖正式打通线上艺术品交易渠道,在产品设计前我们并未了解到该项目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以国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进行信用背书,打造自营+入驻的垂直线上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所以产品的整体架构均是以自营平台为前提进行设计的,导致后期引入商家入驻模式时候后端技术对订单、商品、供应商、分销商表都进行了调整。下面我梳理了针对项目的战略目标需要提出的问题供大家参考:2. 战术层了解项目的战术层也就是了解其经营策略,经营策略是指企业的业务模式,比如电商类项目中,项目的经营策略包括其平台模式、目标用户群体、商品来源、供应链策略、渠道策略、定价策略、营销策略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助于帮助我们明确当前阶段的企业的应用架构,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应用架构,并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业务细节,以便根据业务细节进行产品设计。如果在产品设计前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会导致产品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比如在上述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案例中,由于没有明确其平台模式,我们的产品设计完全是按照自营模式进行的,后续又按照自营+入驻的销售模式进行了平台化改造。那么针对项目的战术层应该怎样进行需求调研呢,以案例中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我总结了如下问题:3. 执行层通过战略战术层的调研,我们对项目整体的战略战术布局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接下来要对业务细节进行调研。执行层的调研分为组织架构和业务细节调研。B端产品的实际使用人是企业中的员工,我们需要明确项目涉及的企业组织架构,因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流,产品设计中的权限角色等产品都会是基于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的,而且在产品开始功能设计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基于企业的组织架构的权限账号体系,所以在需求调研时,需针对企业架构做深入调研。产品设计是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场景进行的,所以需求调研的核心也是业务细节的调研。针对业务的调研可以从业务流程、合规风控两方面进行。那么针对项目的执行层应该怎样进行需求调研呢,以案例中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我总结了如下问题:写在最后明确了调研方式和调研问题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施需求调研啦,在下一篇中我将以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展示需求调研的输出文件,梳理如何输出一篇高价值的《需求调研总结报告》。感谢阅读,期待再见~本文由 @周伯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2年b端产品初级需求调研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精而又精

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方法

本文梳理了什么是做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以及为什么要做与如何去做。01 概述本文是梳理需求分析与需求管理方法-产品经理工作职责&工作核心技能之一,笔者写本文的目的一是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做个输出,包含来自己的经验总结和最近学习到的知识总结,其二顺便分享。知识方法无定论,任何内容先看思路,实战为主。在分析一个问题时,可以用一个通用的框架方法论,WWH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可以把思路理清晰。因此引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什么是需求?为什么要做需求分析?什么时候做需求分析?怎么做需求分析?说明:时间有限,本文的案例不代表实战解决方法案例,更为了快速说明和应用方法而举例。02 需求定义1. 什么是需求?需是是用户在某种场景下的未被满足的期望。为什么要明确需求的定义,需求很容易被误解,这里我们要区分下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我们的产品在未被定义之前,我们研究的需求是用户需求,我们通常也会叫作问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当我们定义产品时,我们就要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需求,提供具体的可落地的解决发难,才能实现产品。我要吃饭睡觉打豆豆,这不是需求,这种需求对于产品没有任何价值。看定义,用户需求是用户基于某种场景下的未被满足的期望,在这里提炼出需求的基本结构:用户+场景+期望。强调:需求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依附于用户+场景一起存在的。用户需求案例: 小明(用户),每天早上起床后就要赶着去上班,没有也不想在家吃早餐,但是到了公司就要工作,所以常常没有早餐吃,又饿又不健康(场景),小明又想多睡会儿又想在上班前吃上早餐(期望)2. 什么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挖掘和提炼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问题,即找到用户需求,并把用户需求转为产品需求(解决方案)的过程。这里强调两点:找到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案例: 还是小明吃早餐的案例,目前小明希望在上班前能吃上早餐这个是用户需求,只找到用户需求,没有解决方案,等于0,我们还要帮小明解决问题。如,提供早餐外卖,小明可以提前在手机上预定早餐外卖,一起床就有早餐可以吃。这是一个较完整的产品需求。03 为什么要做需求分析产品首先要满足的就是用户需求,为用户产生价值,才能创造商业价值。满足用户需求是产生商业价值的本源。04 在什么阶段做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贯穿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1. 产品概念期这个阶段做需求分析,更强调需求调研,目的是定位目标用户群,做产品定位,市场研究并确认细分产品市场。提炼产品核心功能,解决目标用户群痛点问题。 交付物:BRD需求文档。(或类似的相关的文档,如需求调研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2. 产品设计开发期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目的是要设计一个可落地的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一个目标用户可用好用的产品。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用户,描述需求,解决问题。实现用户如何通过一步步的使用产品满足其需求。该阶段交付物:产品原型+PRD操作文档。3. 上线后-成长期上线后的需求分析,目的是验证真实产品满足真实用户需求的结果,收集用户需求,优化产品。4. 成熟运营期本阶段需求分析,目的在为产品提供更好的运营方案,制定竞争策略。让产品持续更好的更多的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5. 产品衰退期当产品进入衰退期时,需求分析重在研究市场发展趋势,以帮助决策是调整发展战略。05 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可以分为三大步:明确问题–拆解需求–提供解决方案。1. 明确问题明确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从各方搜集需求,然后经过分析,提出真正的需求。需求获取渠道以下是我们常用的一手需求获取渠道:收集到的一手需求还不是真正的需求,要先进行一个清洗过程,把一些无用的无根据的站不住脚的异常的等等都过滤掉。具体过程不做介绍啦。明确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这里一定要注意,提问题的标准:提出的问题要聚焦,明确、开放。不能泛,模糊。要又用户、场景、问题。还要明确该需求带来的价值。需求最终是要交换成价值的。正确的问题VS错误的问题:明确需求的价值:2. 拆解问题(需求)拆解需求指的是把已经明确的问题,从多个维度进行拆解,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该方法是某课程老师总结的拆解方法,笔者认为非常好,非常清晰和明确的一个方法,这里直接引用。(该方法也是老师对《六顶思考帽》里的解决问题方法做的灵活应用,同时书也推荐给大家)拆解问题的5个维度:积极层面:通常可以拆解出怎么做对用户来讲可以产生更积极的情感。否定层面:通常可以拆解,即使不做什么,依然可以产生好的结果。转移层面:转移指的是不直接单独解决当前用户的问题,通过转移法,用户转移、问题转移等。拆解:把当前问题刨根问底的拆,挖掘更多的可能性、找到问题本质。脑洞:这个更多的靠灵感、经验等进行头脑风暴,补充其他维度考虑不到的地方。案例: 问题:某视频APP,用户次日留存率低于30%,需要提高次日留存率 拆解过程如下图:注意在拆解问题的时候,不要去考虑能不能实现,先去拆解一切想到的问题,最后在分析解决方案的时候再来进一步筛选。3. 提供解决方案问题拆解完后,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列出解决方案,这里注意,一开始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也不要去考虑实现的可行性,尽管去提供。等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列出来之后,再进行方案分析、评估、排序。06 需求管理需求管理指的是如何安排已经明确产生的需求,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四面八方包括产品经理自己给的需求,但是资源和精力无法让做到有求必应,我们需要去把需求做一个分类和排序,尽可能的去做性价比高的需求开发。 这里我们介绍几种方法,帮助我们做需求分类和排序。1. Kano 模型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Kano模型把需求分为5类:基本型需求该类需求代表的用户的核心痛点,是产品的必备功能,如果没有该功能,用户会极度不满,甚至不用你的产品。但是如果有了该功能,用户并不会对你的产品的满意度增加。如微博的发布微博功能、社交APP的聊天功能、共享单车的开锁功能等。期望型需求这类需求代表的是用户的痒点,代表的是品质,对用户来讲是最好有的功能。好比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期望我的生活是有一定品质的。拥有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会明显提升(过的还可以),没有此功能,用户满意度会明显下降,但是凑合可以用户(过得下去)。这种需求一定要去努力挖掘和分析,并做好。代表了产品的竞争优势。如社交软件的语音聊天视频功能。兴奋型需求这类需求所在暗处,用户自己都想不到的需求。拥有此功能,即便表现的并不完善或完美,用户满意度也显著提升,但即便没有此功能,用户也并不会对产品对满意度降低。如,在微信刚刚推出红包功能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兴奋型需求。无差异型需求该功能对用户来讲,是不痛不痒的需求。可用可不用,有或者没有都不会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如,我们在设计某个按钮,是20px,还是22px,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位置。无论怎么做,对用户并无明显影响。我们就尽量不要去花精力在这上面,只需要执行任意一种即可。反向型需求该类需求提供对应的功能后,用户会对产品的满意度降低。该类需求,最好不做。如,前段时间上热搜的一款监测学生上课是否集中注意力的智能科技“紧箍咒”,得到的是网友几乎一边倒的差评和抵制。Kano模型实施方法:如何评估需求属于Kano模型中的哪一类需求,我们可以实施以下方法:Kano模型问卷调研法 可以直接设计问卷调研,通过定量问卷调研得出需求属于哪一种:按照上表的格式,对每一个功能做一个的调研,充分收集用户的数据并得出结果。2.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本方法可以快速帮助我们评估需求开发的时间优先级。从紧急重要程度两个维度比较合理的帮助产品有条理的安排开发秩序,避免盲目排序。3. ICE排序法ICE排序法也是一种比较严谨科学的需求排序方法,通过从几个维度考虑给需求打分,以总分高低去排序。I(Impact):影响范围C(confidence):对上线效果的自信程度评估E(ease):开发难易程度(工作量+技术难易程度)评估应用实例:本文由 @娟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廉士重名

如何进行产品设计调研分析

前言最近重新梳理《设计调研》读书笔记。秉着啃完书就想做图示消化的习惯,把这本书的脉络和重点划出来了。ps.因为最近在做一个大型农牧业项目,所以特喜欢大自然的颜色(绿啊蓝啊哈哈哈)所以,本篇配图以清新淡雅的自然色为主~不喜欢唔系欢哈哈哈也没有用滴!目的设计调研 - 顾名思义,就是关于设计的调查和研究。设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能有效的指导设计活动开展和产生积极的结果。通俗点说,就是要弄清楚人们想要什么,然后通过设计来给予他们。调研形式针对产品所处的阶段,设计调研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已有产品」和「全新产品」。针对「已有产品」,通过调研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提升产品体验。针对「全新产品」,通过调研提出设计原型,让用户进行体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直到满足用户需求。后者包含前者,贯穿于产品形成到消亡的整个过程。调研方法设计调研根据时间顺序分为「数据采集」和「调研分析」。但是在设计调研中也不仅仅在开始时需要数据采集,可以说,每个阶段都可能进行一定的数据采集来帮助调研的进行。调研的流程设计调研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设计师需要在某些关键设计阶段,根据产品状态,选择最佳的调研方法和方法组合,完成调研目标。以下为设计调研的通用流程。一、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调研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调研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正确的调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调研需求进行分析,明确产品目前所处的阶段,调研希望解决的问题及具体内容,同时初步确定调研将会采用的方法。调研方法有很多种,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相对的概念。定性:用于发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的行为和观点,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定量:是对定性问题的验证,常用于发现行为或者事件的一般规律。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选择的方法类型也就不同。下图为所有调研方法在四个象限的分布,横轴区分了该方法得到的数据是客观的(行为)还是主观(目标和观点)的,纵轴区分了该方法的类型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1.与产品生命周期对应的调研方法(1)产品开发期:这个阶段还没有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标用户的需求应该如何被满足?”这可以通过用户访谈(竞品用户,专家用户)和二手资料研究之类的定性方法来解决。(2)产品成长期:这个阶段需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维持高增长率。用定量的方法调查积累的用户数据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人群细分,再结合定性的方法来获得特定类型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从而办证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3)产品成熟期:这个阶段产品趋于稳定,需要不断创新来保持竞争力,所以需要发现新的用户群,增加新特性来开辟市场,重新进入成长期。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发现需求,并结合定量的调查来验证评估可行性。(4)产品衰退期:当产品走向消亡,我们就需要调整产品以适应新的用户群,那么回到“开发期”。2.与产品设计阶段对应的调研方法(1)细察环境:了解市场同类产品,探索客观环境,定义并描述设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竞品研究:竞品优劣势,我们的机会?如何差异化设计?(2)形成方案:探索多种解决方案,考虑可行性,进行快速测试和反馈,避免后期做高成本修改。(3)选择方案:对方案进行测试,评估与验证,选择最佳方案,并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4)评估结果:通过论坛,问卷,后台数据等各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建立各类指标等来衡量与跟踪产品满意情况。二、制定调研计划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把控时间节点,并对结果的输出具有大致的方向。1.调研背景描述设计调研的背景,产品所处阶段,希望通过调研解决的问题。2.调研目的为了解决背景中的问题,需要在调研中完成的具体内容,也是最终报告输出时的需求阐述。3.调研方案(1)调研方法(2)调研计划(3)调研对象(4)进度安排4.预计成果对调研目的的逐一回答,会获得一份对调研产品的全面评估报告,报告包括3个部分:1.问题说明2.原因分析3.解决方案。5.人员分工设计调研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来配合完成,不同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可绘制文档记录跟踪:1.环节2.具体任务3.负责人。三、邀请调研用户在实际调研中,根据调研目标的不同,选择设计调研的对象也会不同。以下为邀请用户的3个步骤:1.确定招募用户的条件和方式注意不要过分确定目标用户,即招募的用户可能比目标用户更宽。例如一个儿童网站,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儿童,也要考虑儿童家长的意见。2.编撰用户甄别问卷及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甄别问卷主要用于筛选符合条件的用户。无论是利用自己的数据还是借力专业招募公司的数据库,编写甄别问卷都是招募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编撰时要注意避免会直接透露所招募条件的问题。3.确定邀请的用户信息和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后,我们需要讲用户信息和时间安排整理成表格,主要指可用性测试,单人访谈,焦点小组等需要用户在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参与调研。四、执行调研过程不同的调研方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下边列举几种调研方法的适应场景与方法组合。1.焦点小组-定性焦点小组是一种多人同时访谈的方法,6-8人为宜。聚焦在一个或一类主题,用结构化的方式揭示目标用户的经验,感受,态度,愿望,并努力客观的呈现其背后的理由。用于产品开发早期,重新设计或者周期迭代中。善于发现用户的愿望,动机,态度,理由;利于对比观察,是很好的探索方法。但是,不能用来证实观点和判断立场。2.卡片归纳分类法-定性卡片法是以卡片为载体来帮助人们做思维显现,整理,交流的一种方法。便于整理,随时抽取,方便查找,还可以将不同时间记下的信息做比较,排列。常用于产品目的,受众以及特性的确定,但在开发信息架构或设计还未确定之前,这种方法处于设计的中间环节。也广泛用于创造型思维的激发方法中,比如在头脑风暴中使用。3.问卷调查法-定量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是发现用户是谁和他们有哪些意见的最佳工具。问卷类型分为结构问卷,无结构问卷和半结构问卷。问卷调查省时省钱省力,不受空间限制,利于做定量的分析和研究。4.可用性测试-定量可用性测试是一种基于试验的测试方法,6-10名为宜。在于发现人们如何执行具体任务,因此用这种方法来检查每个独立特性的功能点向预期用户展示的方式。是发现可用性问题最快,最简单的方式。5.问卷法和焦点小组-定性&定量这种组合是讲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如通过定量的问卷发现人们行为中的模式,通过焦点小组对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研究。反过来又可以再通过问卷法来验证这个解释。如此交替的调查方式在实践中经常使用。五、输出调研结果在明确调研目标与方法之后,需要定制详细的调研计划。对整个调研的细化,能帮助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与重点,在实施过程中1.定性报告写报告的关键点在于,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来写。不要把所有的研究结果罗列出来,然后告诉大家每个用户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较好的方式:确定目标-分析结论-摆出证据-给出相应的建议。2.定量报告定量报告最重要的是图表的呈现方式,要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达你要呈现的信息。最后设计调研能够帮助设计师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观念局限,从个人思维换位到用户思维,逐步体谅、理解用户,了解用户对具体产品的功能需求、价值评定、审美观念等。是设计从业者应该要具备的基本职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一,是设计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知识,更是设计过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希望每个设计师在设计的道路上越来越专业。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叫我牙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