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做产品调研?惊魂夜

如何做产品调研?

作者:停云本文在PMCAFF社区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场景1.自己没有产品,想做产品。这类产品调研主要是想问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场景2.竞品分析:自己有产品,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是最理想的,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这类产品调研是第一个场景的细分深入。主要想了解的是:1.整体市场行情如何?我在什么位置?2.我如何构建独特竞争力和自己的护城河?二.产品调研具体调研什么?具体根据调研目的和场景拆分成内容1.判断是否是一门好生意使用价值:是否真实解决用户问题,解决了多少用户的问题,用户反馈如何。市场规模:产品的增速和规模、天花板。投资价值:用户是否会为解决的问题付费或者这些用户能否被转化,盈利如何,能不能持续盈利。2.判断市场玩家和竞品情况--市场上下游供应链重点企业的参与模式与核心产品--主要竞品产品理念:产品的理念是怎么样,是如何通过功能和信息体现的目标用户:产品选择了哪些目标用户主要资源:有什么资源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基础功能架构:有什么功能,功能是怎么组织的信息结构:有什么内容信息,信息是怎么组织的使用流程:产品是怎么使用,用户体验如何--运营运营推广策略:内容、产品。发展动向--财务成本构成:主要成本如何收益模式:如何收费,买断、租赁、按时间、按次付费...3.竞品做得如何用户情况:用户量、留存率、转化率、口碑NPS盈利情况:销售额、成本、毛利、净利市场情况:市场占有率做竞品对比的时候,根据需求,抽取国内2-4家,国外1-2家典型公司做对比。4.自己是否可做SWOT5.自己怎么做资源、机会、竞争力优势突破点竞品借鉴点定位与规划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艾瑞咨询的报告,或者加公众号停云记回复【产品调研报告】看具体案例分析。三.如何调研?如何获取上面这些信息,有两个来源:1.二手信息来源,如果有人做好了,直接拿来用就好,不重复造轮子。2.一手信息来源,如果没有,那就自己组织收集信息,这一步是最难的,要很多资源协调。那如何更好的获取二手信息?推荐以下文章和信息渠道(见公众号停云记):【感知力提升】4步法快速提升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查找网站集合同时如果报告很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开头的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做产品市场的三个问题:1.这是一门好生意么?——分析客情、行情2.如何这是一门好生意,现在都有谁在做,他们是是怎么参与这门生意的?——分析敌情3.我要如何参与这门好生意?——分析我情通过这三个问题去掌握重点信息。2.一手信息来源,如何收集信息,重要有的两点:成立调研专题,争取所要的资源:人、钱、物。如果缺乏资源保障,很难做好一个有效的调研,更多可能是为了完成任务,浮于表面。深入一线场景:专业的问题找专家,用户需求找用户,竞品就找竞品公司体验。“ 记得当时我做生鲜O2O那一会,每周都要逛超市、小店了解竞品的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情况,做农业那会农忙时节一周三天以上在农村田间工作,后来我做到家服务O2O做新品调研,又应聘竞品公司的服务小哥,使用他们的上门服务和APP使用。”“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心智必须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他们的阶段,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一针见血满足需求获得回报。——海贼·王路飞”

爱心铺

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

编辑导读:产品调研是产品经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不论是在做产品规划、竞品分析,或者想要了解某些感兴趣的产品时,往往需要深度体验一番。本文从产品调研的框架思路和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对如何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这个问题展开了分析说明,与大家分享。在做产品调研时,往往是带有一定目的的,可能是需要找到竞品核心亮点和规划方向,可能需要探寻竞品的商业模式。总之,如果想要更高效的、有价值的找到产品的价值点,就需要讲究一些套路了。产品调研的方法通常有用户体验五要素,即通过梳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以及表现层,来描述对产品的认知和感受;还可以通过商业模式画布,来分析产品的商业模式,以明确产品的核心生存能力和商业竞争模式等等;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层面来拨开产品的面目,确实可以拥有更独特的视角;但是如果只按照这些通用的方法框架去填充内容,可能也不会有太多深刻的收获,因此,还需要学会如何结合已有方法论,去做一次有价值的产品调研。一、产品调研框架和思路那么,有价值的产品调研,应该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一定是首先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快速将调研内容用在工作中,其次可以补充自己的信息差,甚至可以开拓眼界,发现更多新奇的产品功能或者运营;在调研之前,可以先进行最本质的思考,一款互联网产品被安装在移动手机或PC端上,就是为了能帮助用户在移动/PC场景下解决问题,所以在抽象产品功能结构和交互体验之时,也需要思考这些功能在什么场景下有什么用,才能更加理解产品设计的用意,而不是单纯的一个产品功能点。同时,如果想更加全面的了解产品的前因后果,就可以从用户场景、产品逻辑与结构、产品交互体验、产品迭代与运营路径和产品数据表现几方面来调研;用户场景:针对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梳理功能在移动或PC场景下的操作动机,可以明确这些点实际是在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用户在这些操作场景下需要哪些功能点,来解决自己的问问题;产品逻辑与结构:可以知道产品的架构设计和实现方案,是怎么来解决问题的,以及未来的拓展;交互体验:可以了解目标用户在使用同类产品时的行为模式和操作习惯,便于将思路复用到自己产品上;产品迭代记录:可以了解产品的发版记录,去思考产品的演进路径,是基于什么目标去完善产品的方案,以及未来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运营方式:结合产品发版记录,去匹配特定时间特定阶段的运营方式,往往可以了解当时的运营背景和目标;产品数据表现:可以通过官方或第三方数据来看产品上线效果,比如商店评论、论坛、官网反馈等等判断产品的服务能力和市场交付状况;二、基本思路和框架下的调研方法1. 明确调研背景以及目的调研背景:说明此次调研的背景,需要参考了解?竞品对比?还是市场行业用户分析?调研目的:想通过此次调研达到什么目的?发掘亮点功能?借鉴发展方向?还是纯属个人兴趣?往往调研的背景和目的不同,所以投入和产出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是公司工作要求,那可能就需要完整的、全面的体验,来输出客观的、有价值的产品调研报告;如果只是自己兴趣了解,或为了面试问答,那么就需要抓住几个重要的角度去切入,而不必要全面深入;2. 初识产品产品概况:简要说明产品服务形态,是什么,做什么,为谁提供什么服务,解决什么问题;产品核心功能点:说明针对目标用户最核心的几个功能场景,通常3-5个即可;比如构成现在的微信生态的几个核心场景,消息、朋友圈、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消费支付;比如xx产品,为用户提供xx功能和服务,目标用户是某些年龄范围内的学生或在职青年,希望可以有一款产品能帮助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而这款产品正好在用户的痛点方面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基本需求,还通过提供附加功能来提升整体的产品体验;同时,经过了几年的市场深耕,这款产品从为个人效率服务,已经拓展到了为企业增效服务,在个人应用和企业赋能的场景上都有不错的表现。3. 用户-场景-需求罗列产品的典型目标用户、场景、以及在该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基于产品定位分析上述场景,发现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这个阶段承接上个步骤,罗列产品的几个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分别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同时,基于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来思考产品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够完整,如果是你,你会有哪些想法?同时说说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在理解产品时更加深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个产品的功能做的不好,其实是因为我们不太了解产品真正要解决的目标用户和场景,仅仅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去判断,难免有失客观;4. 产品逻辑与结构核心业务逻辑:梳理各用户角色在产品中的功能流转和整体业务模型,包括产品收益方式、付费模式等;用户使用流程:梳理各个核心用户的业务流程图,并分析在流程上的优缺点,是否已经闭环或存在不合理;产品功能结构:通过自己的产品体验来拆解产品功能结构/信息结构,直观了解产品的功能框架;这个阶段就是用户体验五要素中的结构层和框架层的内容,往往这些点可以展示产品的完整形象,也是产品直观展示在用户眼前的形态;如果你需要找到自己产品的突破点,那么这部分的竞品调研是不可少的;5. 产品交互体验整体交互设计:找到产品的核心业务逻辑,梳理页面流程,分析在流程中想要达到理想态的优缺点;实现功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涉及到后续功能的转化率或OKR,就不能简单的照抄或随便设计而已了;因此需要梳理页面流程,在具体分析数据之前,可以看看不同页面的设计和跳转是否合理,符合用户操作习惯;6. 产品的迭代与运营路径根据应用市场中的产品发版记录,梳理产品在近期的迭代和运营记录,分析产品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可能的规划;任何产品的演进都是有目的的,市场一片大好的时候可以长刀直入,遇到市场竞争激烈时就会曲线救国;但无论何时,通过观察产品的迭代版本记录,往往可以发现产品的“野心”;如果你们目的地一致,那便可以肝胆相照,但如果是竞争对手,那么尽快“识破”对手的目的,提早布局才能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7. 产品数据表现增长曲线:结合数据梳理产品在迭代过程中的用户、收益增长,梳理在哪些阶段、哪些时刻会有明显增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产品使用数据:如有声读物、知识付费、社交类类产品,通常会在产品内部观察到活跃情况(点赞、收藏、评论等操作),可以侧面分析哪些内容是用户喜欢和关注的,梳理未来的内容运营方向;就算是机遇无限的互联网环境,也没有平白无故的高速增长,绝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产品做对了什么。看看产品的几个增长点,结合产品迭代记录以及当时的环境,分析增长的原因,是因为活动运营收效好、客户运营很成功,还是赶上了直接竞品的失误,给产品创造了机会;产品使用数据则是用户行为的直接表现,不要看用户说什么,而要多看用户怎么做;如果调研的产品是自己产品的直接竞品,那么对于自己产品需要构建什么内容,就有很大参考价值了;8. 对比竞品分析用户反馈数据对比:从用户侧了解产品的评分、口碑、反响;产品基本情况、典型功能对比:可以表格对比形式罗列关键点和高度重合的内容,并从核心业务层面分析优缺点;产品的差异点对比:罗列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这个阶段就是常规的竞品对比内容了,也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能从竞品对比中发现自己产品真正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竞品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是产品调研的价值点之一;9. 调研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内容,梳理产品本身、运营、业务模型和规划的思路和建议,通常3-5个。经过一番详细的调研,势必要整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了;前面经过对比分析和阐述,那么对于调研的状况,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才是最好的;有调研,有思考,有方案,才是完整的调研结构。三、找到价值点,而非简单套路以上是产品调研的完整思路,不一定全部用到,还需要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性的调研,否则往往会造成精力浪费;如果只是自己兴趣了解或面试问答的要求和能力,那么初识产品、用户场景需求这两个阶段就基本可以满足;如果想要输出更规范的调研报告,那就应该更加深入调研了。好的产品调研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加了解目标产品的信息,还有利于练习自己的产品感,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层层拆解,通过不同维度去探究产品的全貌,同时对同类型产品做归类,寻找相似点,慢慢地就可以有良好的产品感。以上就是个人在学习、实践后总结的思考,不一定都适用,但如果你正好需要,那就去试试吧。#专栏作家#通俗产品人,分享独树一帜的产品思维、职业经验。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介者移画

产品经理如何基于需求迭代产品:需求调研的四个步骤

产品经理要为产品负责,并且以产品为手段,推动业务发展。以产品为手段,就是把产品当做产品经理自己的延伸,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推动业务发展,而产品就是思维、方法和解决方案的载体。产品经理要通过产品表达想法,就像作家通过书表达想法,建筑师通过建筑表达想法。与书、建筑相比,互联网产品拥有敏捷迭代这一大优势,书和建筑没办法两周更新一次,但是互联网产品可以。总览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最小粒度就是版本,产品的版本迭代,就是推动业务的方法之一。产品迭代,就是要基于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以解决问题,一般包含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两块内容。(PS:需求挖掘和产品设计只是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其他还包括项目管理、沟通交流、竞品分析、进度排期、产品培训等,实质上都是为产品迭代服务的,而产品迭代是为业务服务的。)需求调研是为了明确版本迭代的内容,产品设计是基于需求出详细解决方案,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阶段都要灵活,某个已经确定下来的需求因为产品设计方案实现不了也只能被砍掉。什么是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举个例子:有一天,产品经理在论坛上溜达,发现有个用户说他想吃鸭子。产品经理去沟通后发现,其实他是饿了,自己又喜欢吃鸭子。要不要解决这个需求呢?假设要,产品经理怎么解决呢?没条件就给个包子,有条件的给个秘制烤鸭,一碟小菜和一碗饭。秘制烤鸭(来自百度图片)需求调研阶段:“发现有个用户说他想吃鸭子”→需求收集“产品经理去沟通后发现,其实他是饿了,自己又喜欢吃鸭子”→需求挖掘“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求评估产品设计阶段:“没条件就给个包子,有条件的给个秘制烤鸭,一碟小菜和一碗饭。”→产品设计下面将从需求调研和产品设计两个篇章分析。需求调研的四个步骤需求调研既然是为了明确版本迭代的内容,就要经过需求收集、需求挖掘、需求评估和需求评估的四个步骤。需求收集,建立需求反馈通道和需求池,随时收集需求。需求挖掘,洞察本质需求和场景,理解需求方。需求评估,紧急度和重要性,尽量做即重要又紧急的。需求分析,需求分解和边界确定,做到什么程度。需求调研需求收集:需求反馈通道和需求池需求的来源包括公司、产品经理自己、运营、市场、用户等等。平常要注意建设良好的需求反馈通道,需求反馈通道可以分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公司内部是指内部的运营、市场、财务等部门提交的需求,随着业务发展公司每个部门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以便于数据增长、提升效率、减少成本、风控等。如果每个部门都每个人都想产品经理提需求,这就会出现A说要做B说不要做的信息偏差问题。所以要有一套需求提交规范,每个部门可以有个需求收集员,需求收集员向内对接部门成员统一部门想法,向外对接产品经理沟通业务需求。如果遇到部门间冲突/合作的需求,还要拉来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公司外部是指来源于用户、竞对、行业专家等人的需求。可以通过用户群、用户反馈、回访调研、微博吐槽等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点,寻找用户的痛点,能从用户中脱引而出。可以通过使用竞对产品,查看竞对更新/帮助文档等了解竞对的发展情况和产品策略,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可以通过行业会议、文章、当面交流等了解行业的趋势和行业未解决的痛点,创造企业从行业中突围的机会。需求反馈通道建设起来以后,就要建设自己的需求池,把每个需求分门别类放好。关于需求池的文章有很多,我在就不再赘述了,注意记录两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需求挖掘:归因和同理心每个人提的需求都是基于他自己的理解,而他自己的理解通常都是片面的,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或者只了解他那一端的产品。一个系统,暴露在人们眼前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没有海面下部分的承载,也不会有海面上的炫目冰山。普通用户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和需求都是有局限的,其价值不在于直接使用,而在于产品经理基于它去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如果用户让你给他鸭子,你就给他一只鸭子,这就是产品经理的失职。产品经理需要用自己的同理心,化身为用户,在他的场景下面思考需求。我一般用以下两种方法。1.问题归因,需求的本质是什么?当一个系统比较复杂的时候,绝大部分问题已经无法一眼看穿了,需要产品经理自己去挖掘。就像一个婴儿哇哇大哭,喂了奶不喝,摸摸额头不烫,抱起来一看原来是尿床了。这就是归因。怎么进行问题归因?首先,要了解问题的表现,婴儿的哇哇大哭就是不舒服表现出来的样子。其次,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可能情况,婴儿不舒服的原因有饿了、渴了、生病了、尿床了、发现妈妈不在身边等几种。最后,定位问题的本质所在,抱起来一看尿床了。2.用同理心,为什么提出这种解决方案?如果需求方只提出了解决方案却没有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解决方案中倒推问题本质,有条件的话还是向需求方求证比较靠谱。(1)解决方案是了解需求方的一种途径,因为是建立于需求方自身对问题、产品和操作习惯等基础之上的。通过解决方案倒推需求方对产品、问题的理解和操作习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揣摩和理解需求方所处的角色和产品在需求方心目中的画像,以小见大,无论对后续需求评估和日常用户理解都很有帮助。(2)解决方案也是个衡量标准。需求方提出的解决方案一般只有60分,只是能解决问题,处于需求金字塔的下方。产品经理以其为衡量标准,去判断自己的解决方案是解决了哪个层次的需求。理想状况下自然是超出需求方期望,触动需求方的G点。实际情况并不是谁的需求都要满足,因此要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重要性和紧急度需求评估主要评估的是优先级,常用的方法有KANO模型、四象限模型、波士顿矩阵模型等。我比较常用的就是四象限模型,优先级:象限一 重要且紧急 > 象限二 重要且非紧急 > 象限三 非重要且紧急 > 象限四 非重要且非紧急。四象限模型如何判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度?1.重要性的判断标准,几个比较重要的情况公司战略:产品经理是为产品服务,产品是为业务服务,业务为公司服务,公司战略落地的需求是从顶层下来,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利润相关:公司是要赚钱和生存的,通常客户>用户,大客户>小客户。基础结构:产品是一座楼,基础结构就是地基,稍盖几层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地基没搭好就会有坍塌的风险。包括角色、实体、主业务逻辑、系统架构、账号体系等。2.紧急性的判断标准摸清实际情况:业务方、用户等通常会提出很多非常紧急的需求,产品经理不要被打蒙了,要先摸清实际情况,影响了多少业务,影响了多少用户,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根据影响评估:摸清实际情况后,根据需求的影响进行评估。核心业务高于边缘业务,影响用户多高于影响用户少,造成损失高于未造成损失等等3.四象限模型重要且紧急的比较少,如果多了就需要反思是评估问题还是产品基础没打好;重要且不紧急的要多做,这些代表了产品的未来,而且要慎重,决策要慎重迭代也要慎重,要花时间去打磨他,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一上一整个;不重要且紧急的要少做,做多了产品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多了就需要反思是不是以前产品迭代没做到位;不重要且不紧急的要不做。需求分析:需求分解和边界确定需求评估后,就要对第一第二第三象限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得出要做到什么程度,60分和90分效果和所需资源都不一样。我通常会在需求分析时,先进行需求分解,后进行边界确定。1.需求分解需求分解,指思维发散,思考需求未来的发展,思考需求所触及的功能模块。无论是业务、产品、功能或是需求,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是不断发展的。产品经理要基于现在判断未来。把需求比喻成木桶,做产品就是造木桶,木桶的木板就是产品模块,木桶越大承载力越强成本也越高。需求分解的时候,产品经理要思考木桶以后要多大,木桶的木板要有几根。2.边界确定边界确定,指根据当前需求/业务状态、需求方心理预期确定需求的边界。俗话说,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现在功能远远超出当前需求,可能到产品死了都还没用上,这就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你现在功能还不能满足当前需求,这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下次迭代前需求方还会来找你。理想情况下,是超越当前需求一小段。具体这一段有多长,就需要根据需求重要性、业务发展情况等进行合理评估了。边界确定就是确定木桶的高度,很高不合适很低也不合适,木桶的高度取决于要装多少水。决定了木桶高度之后,就可以去造木板了,造木板这就是产品设计的事了。本文由 @Ven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迷幻屋

产品经理必知:产品调研中功能调研的标准“姿势”

编辑导语:产品调研是产品经理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了,产品调研包括很多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功能调研了。本篇文章种,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以及产品调研和功能调研的区别,最后通过实战案例为我们总结了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做好产品功能调研。前些天,微信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悄然上线,互联网产品圈里一边倒说是“鸡肋”。到底这个功能“鸡肋”不“鸡肋”,我们作为“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不能“随大流”被大众情绪裹挟,抱怨说微信又抛出来一个“鸡肋”!理由是什么呢?我们得有理有据啊!OK,我们来YY一下!假如回到微信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调研阶段,你是某信某部门产品经理,假如Tony马给你下达这样的需求:Tony马:视频号上线这么久,数据好像不怎么样!看能不能从朋友圈做做引流?小龙(产品总监):恩…..(视频号就是一个累赘)要不试试“话题标签”功能,我让他们调研一下………(新入职一个产品经理,正好没啥事安排)………小龙(产品总监):小明啊,你看看我们微信朋友圈能不能做一个“话题标签”功能,为视频号导导流量啊?小明:啊,这个….这个…..我先调研一下,晚点回复你,总监。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因为“创新起于模仿,精于超越”,20世纪80、90年代的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产业,无不从模仿开始。温州人的模仿不是简单“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是用心模仿,下功夫研究,不仅学到了家,而且还青出于蓝色而胜于蓝,温州产的打火机风靡世界就是一个成功模仿的典型样本。从模仿到超越,这条路径也是最省时、最保险的高性价比路径。再说互联网产品,面对同样的市场格局、在同样的市场大环境下,看似玲琅满目的互联网产品,却在产品底层逻辑上,有着本质上的共性。经过市场与用户验证过的产品/功能,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暂时不需要也没必要做颠覆式创新,只需要快速找到竞品、并且从视觉到交互、业务流程、功能逻辑、需求逐层“解剖”产品,吃透产品。然后在模仿竞品基础上,结合自身产品适度创新就好。现在明白了,“调研”与“抄”的区别么?二、产品调研&功能调研什么产品调研、功能调研傻傻分不清楚?产品调研分为针对某一个功能点的调研和某个独立产品的调研,那么他们的异同时什么呢,一张图让你明白:产品调研:针对独立完整的新产品,做产品结构、运营逻辑的调研。而像微信、支付宝这种平台级体量的产品太庞大复杂,很难做产品调研,周期不可控。功能调研:针对产品某个或某些功能、业务逻辑做调研。三、如何做产品功能调研产品功能点的调研,又分为三种场景:四、产品功能调研实战“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上文以《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为例,做产品功能调研:1. 微信产品定位2. 微信用户画像3. 用户、场景、痛点分析4. 可调研的产品:微博、抖音的相同与不同5. 结论目前,微信朋友圈每天有大约7.5亿人打开,平均每人每天要看十几次,每人每天耗时30分钟,所以朋友圈每天的访问总量高达100亿次。1)平台业务上可见朋友圈汇集了大量的流量,而微信内容版块沉淀了海量的优质内容却缺少流量,内容创作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视频号更是缺乏更精准的流量入口。今年7月份,微信公众号文章上线了话题标签的功能,辅以朋友圈“话题标签”为视频号、公众号甚至是搜一搜导流,将内容有效精准分发给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打通微信的内容生态,为微信内容生态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展示渠道,这可以满足平台业务的需求!2)内容消费者“话题标签”功能可以类似“微博”、“抖音”为内容浏览者优化搜索。但话题聚合页面有视频号、公众号、搜一搜等版块内容就会像“微博”话题聚合页面一样“搜索结果类型复杂不可控”。3)内容生产者“话题标签”并不能提升内容生产/创造者“自我表达”的情感动力,暂时不能为他们提供价值,更没有消除他们的“痛点”。内容创造者为何要在发朋友圈时添加话题标签呢?需要进一步挖掘。五、最后微信“话题标签”对微信业务上而言,可能会盘活朋友圈为自己内容生态建立一个引流渠道。但用户层面目前还未看到很多价值,没有用户会为了那抹忧郁的蓝色而添加「#+文字」的话题标签,况且还没有趣味性。或许微信在下一盘大棋,我们吃瓜群众只是初见端倪,可不能随意评头论足。本文由 @安子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金盞花

B端产品需求调研,需要注意哪四个方面?

编辑导语:一个产品的开始阶段就是产品调研,因此产品调研质量的好坏对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对产品经理来说,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是很不同的,那么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该怎么去做呢?本文作者就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了B端产品需求调研应该注重哪四个方面。需求调研对于一个应用产品来说,是一个产品的开始阶段。它的输出“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是设计阶段的输入,需求调研的质量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一个产品的交付结果。怎样从客户中听取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就成为调研人员最重要的任务。作为PM,我们都知道C端产品和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方式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想把产品做好,需求调研却是每个产品经理不得不去学习和了解的。那么,如何才能高效有用的去做好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次来分析:业务架构、业务流程、工作细节、信息结构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需求调研的四个层次,在前一个层次没有搞清楚前一般不会开始第二个层次的了解。一、业务架构业务架构的核心是解决业务带来的系统复杂性,了解客户/业务方的痛点,项目定义,现有环境以及梳理高阶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关键词:组织管理结构图1. 业务背景产品痛点诞生的背景:明确产品的业务场景是什么?明确产品的目标客户是谁?明确目标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产品?2. 业务目标业务目标是指针对企业特定的战略项目和其目标的文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或达到。业务目标应基于公司宗旨制定战略,对战略进行目标分析并制定具体措施的部门中长期规划。3. 业务目标人员投资人、老板、总经理等,囊括了业务参与人员。4. 业务参与参与人员使用产品的人。5. 组织架构例:电商组织架构二、业务流程业务流程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关键词:绘制业务流程图那么,在进行需求调研时,该怎样去梳理业务流程呢?梳理业务流程是一个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实际的业务场景为基础获取业务信息,然后抽象出一个以参与对象为节点的业务流程。我们以电商为例:此流程应当包括5W2H内容:Who、What、Why、Where、When、How to、How much,最终可以通过泳道图等工具一目了然的展现方式展现出来。1. Who——用户整个业务流程中所有涉及到的所有相关人员。需要注意的是针对B端产品,用户不但包括客户、商家,可能还会涉及到多个角色以及平台侧的服务人员,如:客服、财务、商品管理员等。2. What——目标即用户需要完成哪些事儿。针对B端类产品,比如:发布需求、对接需求、签署合同、支付货款、履约交付等。这些都是用户在业务进行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完成的一些相对大一点的阶段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在后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处理拆解子目标,作为后期切分页面的依据。3. Why——原因了解用户为什么需要完成目标。这涉及到设计的流程及页面是否可以进行优化和调整,是否可以从流程上进行节点删除。梳理业务流程不是简单的照搬,需要分析现有实际场景中各节点的必要性,现有流程是否可以进行优化或者调整,知道原因能够有效的帮你判断。例如:订单生成后的调整价格,其源头在于用户与商家间的议价行为。4. Where——地点主要说明用户会在什么地点完成目标,地点会影响到你提供给用户完成目标的入口。如:订单处理人员的办公地点多在办公室内,工作环境多数对着PC端,如果仅提供移动端页面就是不符合场景的。5. When——时间主要说明用户会在什么时间完成目标,时间影响到你提供给用户完成目标的交互设计内容等。如:工作时间,用户完成目标可能由于本职工作,需要信息尽可能的详细,甚至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来源等都有所考虑。但如果是业余时间,则用户可能没有意愿完成细致工作,简单的移交或者搁置、审批等则是更好的选择。另外在视觉设计环节,夜晚使用的页面设计和白天使用的页面设计是不同的,例如微博的夜间模式。6. How——如何完成目标这个过程真正体现了当前场景下用户是如何操作、处理的,这个环节需要特别在意用户习惯,需要深刻挖掘用户习惯。7. How much——完成其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代价这点是可以打动用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可以把收费升级为免费,把货真价实变成物超所值,或者在等价值的基础上给用户更多的体验,这将是产品的杀手锏。当根据5W2H梳理完B端产品的业务流程之后,就可以输出产品的业务流程泳道图。三、工作细节工作细节次针对每一个参与上述业务流程的参与者展开,描述他的工作细节,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规则(权限)、结果是什么。关键字:用例模型1. 获取用例渠道岗位手册——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以及企业各项业务工A作提出的具体规则与要求。业务流程指南——描述管理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它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表示某个具体业务的处理过程,帮助分析人员找出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流向。职务说明——通过职位描述的工作把直接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形式,使之成为指导性的管理文件。2. 业务主角访问引导方法您对系统有什么期望?您打算在这个系统里做些什么事情?您做这件事的目的是很么?您做完这件事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注释:通过以上的4个问题可以引导业务主角代表说出他们的业务需求。3. 用户主动提出需求的时候可以,多问几个什么为什么要提这个需求?目前有什么困难?现在是怎么样做的?如果涉及到业务数量的,还可以问下量大不大?当搞清楚工作细节字后,就可以输出用例图。以电商为例:四、绘制信息结构图绘制信息结构图就是脱离产品的实际页面,将产品的数据抽象出来,组合分类的图表。关键字:信息结构图作用:当根据步骤完成信息结构图之后,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就结束了,整理好所有内容后,就可以进行需求分析,调整细节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到设计阶段。本文由 @星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逗阵儿

产品经理怎样做市场调研

有效的产品管理必须建立在了解市场、了解客户、了解竞争对手以及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不能动辄“我想”,“我认为”。市场研究又称市场调研、市场调查,是对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也是产品管理的决策依据。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市场研究的方法。一、收集哪些信息信息收集是市场研究的基础,没有充分的信息就无法进行市场研究。信息手机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市场和客户本身,还包括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以及市场的变化起着影响作用的外部环境,信息收集不仅要收集企业外部信息,还要收集企业内部信息。全面的信息收集包括以下部分:1、客户信息客户是市场研究的核心。需要收集的客户信息主要包括目标客户的购买心里和行为,客户的需求,客户对品牌、产品、包装、服务、价格、促销等方面的反馈。2、市场信息需要收集的市场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细分结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以及市场的演化进程等。3、竞争信息需要收集的竞争信息主要包括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主要竞争产品的情况、潜在竞争对手的情况等等。4、合作伙伴信息需要收集的合作伙伴的信息主要包括供应商情况、代理商情况、其他合作伙伴以及主要元器件、原材料的生产、供应、质量情况等。5、外部环境信息需要收集的外部环境信息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6、需要收集的企业自身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营销、研发、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以及战略、管理、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二、如何收集信息收集信息主要有资料法、专家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依据研究的目的、对象来选择合适的市场研究方法。1、资料法资料法包括收集专业书籍、专业报刊、相关网站、行业研究报告、年鉴以及企业内部相关资料等。资料法信息收集快、收集量大、但属于二手信息。2、专家法专家法就是向专家咨询,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判断、评估和预测的一种方法。运用专家法要避免对权威的盲目信从。3、访谈法访谈法包括一对一访谈、电话访谈、集体座谈、调查问卷等。面对面的访谈需要调研人有较高的访谈技巧,使谈话顺利进行并能充分了解信息,但也要避免被访者在调研人的诱导下提供不真实的回答。4、观察法观察法根据观察方式分为:现场观察法,如去销售现场、使用现场、供应商生产现场等现场直接查看。痕迹观察法,即不直接观察被调查对象的行为,而是观察被观察对象所留下的痕迹。观察法的优点是被调查者在被调查的时候,并不感到自己正在被调查,因而能保持正常的活动规律。但是,观察法要避免被表面现象迷惑,要去进一步探索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和顾客的动机。5、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既定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对市场现象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加以观察分析的一种调查方法。常见的实验法包括新产品测试、试销性实验、因果性实验等。例如,通过改变包装、改变价格、调整广告等方式观察其对销量的影响。三、如何分析信息收集信息之后,如何进行分析呢?一般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定量分析将结果用数据定量表示,如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重复购买率等,数据分析采用统计的方法。用于定量分析的信息收集是有结构的,做好定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信息收集量的基础上。2、定性分析定性分析采用的是非统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推理方法。分析目的是对被分析对象的动机、观念、趋势等求得一个定性的理解。如消费者对服务越来越重视了、客户满意度下降、竞争对手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等都属于定性的范畴。此外,产品经理要特别重视直觉分析,直觉分析虽然只是种感觉,但常常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因此,产品经理还需要对直觉进行定性或定量论证,这样才有说服力。

是削其性

品牌调研需要调研什么,目的是什么?

品牌调研需要调研的是品牌的知名度 产品在本地的占有率 主要的消费人群是那些 竞品调研 调研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竞争对手 产品调研 了解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还有店面的地理位置 店面氛围以及店面的产品摆放是否整洁 团队架构 团队专业知识 团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目的就是 对发现的问题和接下来的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书 品牌调研,主要调研 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品牌定位是哪个价位档次,消费人群年龄以及性别,调研产品是成品还是定制以及定制周期,调研产品做过什么活动以及活动主题,调研品牌优势自己卖点,以上问题都包括竞品调研。品牌调研是指市场占有率知名度 竞品调研 店面位置调研 消费人群的调研 。作用就是帮助客户了解托管品牌形象、了解竞品品牌的定位、消费人群,从而确定或重新确定托管品牌形象和价值。品牌调研分为品牌知名度调研,产品调研,店面数据的调研,店面位置与店面环境氛围调研,物品的摆放与店面人员结构的调研,竟品的竞争度调研,市场占有率的调研.作用就是更快捷的了解入驻店面情况,及时对问题做出分析品牌调研主要是对入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调查,还有一项就是市场影响调查。品牌调研的主要作用是为品牌把脉,帮助客户了解自身品牌形象、了解竞争对手品牌定位、消费者及团体用户的品牌利益点,从而确定或重新确定品牌形象及价值,为产品或服务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品牌调研包括知名度调研、数据调研、产品调研,还有调研店面位置,店面氛围,产品的摆放是否合理等,作用是更快的熟悉市场,更快的了解店面情况,让工作更顺利的进行,也让我们更专业,有数据支撑才能甲方信服,理解,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

马莹

B端产品需求调研(2):如何确定调研方式、调研问题

在上一篇中,我们明确了如何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如何确定干系人,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一下如何确定调研方式以及如何确定调研问题。首先我们再梳理一下B端产品需求调研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01 确定调研方式在实施需求调研之前,我们需要确定需求调研的方式,以便实施后续的需求调研。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行业研究】、【深度访谈】、【调研会议】,那么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选择哪种具体的调研方式呢?以及每种调研方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将梳理一下这三种调研方式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 行业研究B端项目通常包括企业内部自研项目和企业外部定制化项目,对于企业内部项目,产品经理对该行业已经具备一定的熟悉度,但是对于外部定制化项目,产品经理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了解度相对较少,所以我们需要对行业做深度研究,并且对核心竞品的相关功能做深度体验;通过研究行业和体验竞品,快速了解行业并且梳理出调研过程中需要对受访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不进行行业研究,我们对行业的了解度不够,可能会导致在调研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受访者给我们普及行业基础知识,导致需求调研时间长效率低;所以无论是内部自研项目还是外部定制化项目,行业研究都是产品经理必须要做的需求调研工作。行业研究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1 针对业务研究经典管理案例线上业务通常都是线下业务场景的映射,所以无论是自研还是定制化项目,我们通常都可以在市场上找到同类型的业务案例进行研究。比如某大型制造行业企业要研发供应链金融平台,由于目前商业信用仍然是货币信用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相关的企业之间是如何根据贸易往来产生借贷关系的案例进行研究,以帮忙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形式。1.2 体验市面上同类产品B端产品通常是企业内部管理软件,使用门槛较高,但是市场上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免费试用一段时间的B端产品。比如如果我们要体验企业项目管理协同办公软件,可以试用worktile;如果要调研商家管理后台,可以试用淘宝商家端;如果要调研CRM系统,可以试用sales force;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关产品的专业服务提供商的官网了解其针对特定行业的解决方案。2.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针对干系人逐一进行用户访谈的需求调研方式,也是可以最高效的了解需求的调研方式。深度访谈通常适用于受访人较少且受访人时间和空间条件都允许的情况,比如在企业外部定制化项目中,由于空间限制,我们可能无法对干系人进行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在深度访谈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2.1 了解访谈对象的背景在确定干系人阶段,我们对干系人已经做了职位职级和岗位职责的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尽量对其做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了解其和其他业务相关方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避免在产品设计中出现业务各方存在利益纠纷的情况;比如CRM系统中,对KA客户定位不明确,可能导致出现KA销售和中小销售抢客户的情况。2.2 确定访谈对象的访谈顺序在进行深度访谈前,我们还需要明确访谈对象的受访顺序,通常需要按照职位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访谈。因为对需求的了解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战略层到具体的业务形态,而战略层的需求调研对象通常为企业管理层,所以按照职位由高到低进行干系人的访谈,可以帮助我们从战略层到业务层逐层梳理和理解需求。如果不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用户访谈,则可能出现需求调研过程中不同调研对象的需求表述出现互斥情况,导致需要对其中一些调研对象反复进行深度访谈。2.3 制定访谈大纲在进行深度访谈之前,我们还需求针对每一位访谈对象制定一个访谈大纲,制定访谈大纲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访谈节奏,使得我们清晰的明确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防止在访谈的过程中出现跑偏导致最终没有达到访谈目标的情况。以下为深度访谈访谈大纲的模板,大家可以进行参考:3. 调研会议调研会议是对干系人集中进行需求调研的调研方式;调研会议较常用于外部定制化项目中,因为在外部定制化项目中,技术服务提供商通常和需求方不在同一地点办公,所以产品经理无法逐一对干系人进行深度访谈。但是为了高效的了解需求,通常会和需求方约定一个合适时间开展需求调研会议。在内部自研项目中,当项目干系人较多且干系人允许的调研时间不符合按照职位由高到低调研的需求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调研会议的形式,统一对干系人进行需求调研。在开展调研会议前,需求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3.1 明确会议目标在开展需求调研会议前需要明确本次会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产品经理在需求调研会议中把握会议的节奏和方向,因为需求调研会议可能出现业务方针对某个业务问题深入谈论的情况,会打乱会议节奏延长会议时间,此时产品经理应该以会议目标为原则判断是应该在会上继续讨论该问题还是应该会下另行组织讨论该问题,以保证高效的完成需求调研会议。3.2 制定会议流程调研会议本质上是将所有关键干系人集中起来进行统一调研,在开始调研会议前应该明确好会议流程,确定会议议题分别有哪些以及会议议题的先后顺序,按照层级关系罗列出我们需要问的问题,保证需求调研会议的高效性。02 确定调研问题确定调研方式之后,我们还需要确定调研问题,提前准备好调研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在会议过程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提问,防止在调研过程中出现问题遗漏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需求调研的框架,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是从【战略层】、【战术层】、【执行层】三个层面进行的;调研问题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准备。1. 战略层战略层是指该项目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我们需要确定该项目对企业整体战略部署的意义,因为战略层决定了企业的业务方向,明确该项目的战略定位可以帮助我们梳理项目的应用框架,在进行产品的模块和功能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当前需求,也需要基于项目的战略目标考虑产品功能在后期的可扩展性。如果在产品设计前不了解项目的战略目标,那么产品的功能虽然满足本期要求,但是可能在后期会进行较大的功能调整。比如某国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决定在故宫600周年之际联合故宫邀请国家级大师定制一批故宫藏品的高端仿制品,并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我们了解到该企业当前的交易模式是通过线下竞拍的方式进行艺术品交易,企业想通过本次故宫600周年之际的艺术品售卖正式打通线上艺术品交易渠道,在产品设计前我们并未了解到该项目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以国家级艺术品交易平台进行信用背书,打造自营+入驻的垂直线上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所以产品的整体架构均是以自营平台为前提进行设计的,导致后期引入商家入驻模式时候后端技术对订单、商品、供应商、分销商表都进行了调整。下面我梳理了针对项目的战略目标需要提出的问题供大家参考:2. 战术层了解项目的战术层也就是了解其经营策略,经营策略是指企业的业务模式,比如电商类项目中,项目的经营策略包括其平台模式、目标用户群体、商品来源、供应链策略、渠道策略、定价策略、营销策略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有助于帮助我们明确当前阶段的企业的应用架构,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应用架构,并且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业务细节,以便根据业务细节进行产品设计。如果在产品设计前不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会导致产品功能无法满足当前的业务需求,比如在上述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案例中,由于没有明确其平台模式,我们的产品设计完全是按照自营模式进行的,后续又按照自营+入驻的销售模式进行了平台化改造。那么针对项目的战术层应该怎样进行需求调研呢,以案例中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我总结了如下问题:3. 执行层通过战略战术层的调研,我们对项目整体的战略战术布局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接下来要对业务细节进行调研。执行层的调研分为组织架构和业务细节调研。B端产品的实际使用人是企业中的员工,我们需要明确项目涉及的企业组织架构,因为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流,产品设计中的权限角色等产品都会是基于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设计的,而且在产品开始功能设计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基于企业的组织架构的权限账号体系,所以在需求调研时,需针对企业架构做深入调研。产品设计是基于企业实际业务场景进行的,所以需求调研的核心也是业务细节的调研。针对业务的调研可以从业务流程、合规风控两方面进行。那么针对项目的执行层应该怎样进行需求调研呢,以案例中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我总结了如下问题:写在最后明确了调研方式和调研问题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实施需求调研啦,在下一篇中我将以高端艺术品交易平台为例展示需求调研的输出文件,梳理如何输出一篇高价值的《需求调研总结报告》。感谢阅读,期待再见~本文由 @周伯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2年b端产品初级需求调研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产品心得|设计B端产品,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调研」!

随着科技发展,大量传统企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开始逐步尝试一种结合互联网跨时空的优势,提高原有效率的方式。传统企业探索互联网+模式与单纯的互联网企业不同,传统企业需要通过已有的线下资源整合其优势,将原本分离的线下资源转移到线上,形成灵活的线上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服务及产品质量,重视用户体验。在产品经理岗位工作3-5年后,我们时常会面临深入某一行业,或者深入某一方面继续深造的选择。当你希望逐渐成长为业务型高级产品经理的时,如何快速熟悉一个新领域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发现需求的一个思路是对比分析旧有流程和加进新系统后的流程,在替代原有流程的关键点上去找到新的需求点,然后设计对应的功能。发现需求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调研」,这里的「调研」包括行业分析和市场调研。ToB产品设计的前提是了解清楚用户实际的业务流程及背后的动机,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班用户,可以常驻在客户公司,或者邀请客户参与新产品的前期讨论,随时与客户沟通并验证设计。因此,对于传统企业转型型产品,如何快速了解行业并深入行业完成解决方案,已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作者就提供一种实践得出的经验方法,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设计B端产品的关键在于了解业务和市场。从行业入手,尽可能多的了解业务本身。亲自调研并多接触核心用户,挖掘当前领域用户的特殊性。待明确行业特殊性之后,再结合互联网思维提出当前业务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才最重要的工作。行业分析哪些事儿行业分析的关键即分析行业的优劣。所涉及的行业市场是否容量足够大?是否是还处于增量市场?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毛利是否够高?壁垒是否够高?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行业分析中找到答案。行业分析有几个关键步骤需要做到,如下:明确行业分析的目的:找到行业规模和价值链,分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及利润点等。搜集行业分析报告和资料:查询的渠道可以是券商、基金、期刊杂志,融资报告等。全面分析行业报告得到结论:如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有多大?政策导向是什么?价值链是什么?市场调研那些事儿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对于很多传统互联网企业和正在创业的互联网企业者而言就更加重要。产品的研发上线过程是较为缓慢的过程,一个需求执行下来,前期必然需要做足功课,与各种团队充分交流沟通,保证上线后的用户反馈能及时处理。为了让产品设计到研发测试的过程能足够稳定,市场调研就应该是产品经理持续去做的事情,市场的千变万化,都应该尽可能的让产品经理了如指掌,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方寸大乱。通过市场调研,产品经理可以根据有效的数据更好地了解用户和制定产品战略路线。市场调研有大有小,不同类型的调研目的也不完全相同。可以是定义产品如何进入市场的调研,在初步/成长期,为做好方向上的判断,避免走错方向;也可以针对某一次迭代的调研,为常规迭代增加数据分析和优化方案,更多的用户分析和竞品分析。对于线下业务成熟,线上业务刚起步的产业链,通过市场调研找到线上业务为线下业务【增值】的部分,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增值】部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不要想做什么样的产品,而应该思考产品能为用户做些什么!”挖掘动机-定义需求-产品设计笔者曾提到内在动机存在于用户的内心,可以通过引导式设计模式来促进它的放大。引导式设计模式可以用来说服用户注册你的产品并开始使用它,但你只能为了正确的,有参与的,持续性的使用,去促进内在动机。综上所述,设计一款让用户“上瘾”的产品,至少做好这四步骤:触发(内在、外在)->行动(接触、使用)->多变的酬赏(社交激励、游戏机制)->投入(形成习惯)那么,用户的使用【动机】是什么呢?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是表现在产品功能还是行业资源上?说白了就是“找准产品方向”,找方向一定要针对性的去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为用户提供什么服务。根据用户需求,判断并确认,然后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要挖出用户的真实需求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案例分析(以物流行业为例)调研报告框架调研报告内容模式分析以无车承运人模式为例,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和行业分析,得出如下的结论:对比3-5个竞品,找到共性并总结一种当下最重要的交易模式:竞价模式。如下图给出竞价模式分析与说明:用户地图结合商业模式与调研分析结果,聚焦核心用户群,用场景方式还原用户地图(用户地图可多种)。定义需求最终,把调研结果及机会点定义为需求,以常见的生活案例为例,如下所示:收集需求:“发现有个用户说他想喝可乐”挖掘需求:“产品经理去沟通后发现,其实他是口渴了,自己又喜欢喝可乐。”评估需求:“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产品设计:没条件就给买一杯白水,有条件的给个听装可乐、一袋麻辣牛肉干。竞品分析通过市场调研,找到你的用户群现在使用的产品,这就是你的竞品。通过对竞品的分析,逐步培养对产品的感觉。对比竞品相同功能或流程发现的自身产品问题,同时从竞品中值得借鉴的细节或者可以与已有的其他产品相结合的功能,最终在用户体验细节上做对比(必要时候进行用户调研分析),得出自己产品的优劣势。如:竞品概况竞品核心功能总结市场调研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企业能通过市场调研结果,发现产品改进或创新的潜在机会,做出当下或者是将来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市场的临时需要,导致缺乏全面的调研,从而东拼西凑的完成产品设计,就是非常不合适的方式且存在极大的风险。市场调研不仅对产品设计有决定性作用,对运营推广也存在引导作用。如果产品上线后运营效果不好,那就说明前期的市场调研没做好,没有找到精准客户。最好的体验就是自然的体验,真正的用户体验大师就是【用户】,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应该走出办公室,去到一线与真实的用户多接触,接触用户、了解用户。#专栏作家#《从需求到产品:0岁产品经理进阶之道》作者,善于C端产品体验,B端产品模式设计。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老物件

服务即体验:浅析产品的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是一门跨领域学科,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产品还是服务? PRODUCT OR SERVICE当制造商生产了一款产品,是最终向用户兜售这款产品还是一项服务?比如是卖一辆车,还是一种不同的出行体验?是卖出一份保险还是一项价值保障的服务?其实随着顾客是上帝,用户体验被越来越多的提起,以及用户自我意识的觉醒,产品外延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已经不完全局限在产品本身,而有了更多的后续价值和服务的依托。从前,交易从钱货验讫那刻起就已经结束了,后来慢慢开始延伸到后期的产品质量保障以及更多的售后服务,以及在整个交易环节中所有的交易细节的规范和体验,这让卖点从产品本身逐渐渗透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用户对品牌的认识也开始产品蔓延到店面、店员、交易流程是否顺畅、售后是否到位及时。其实企业已经慢慢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向你出售一辆价值100W的豪华轿车,而是一开始就在为你提供一项豪华轿车服务,这样豪华的轿车服务包括细致周到的讲解、标准规范的着装和流程、无微不至的关怀、品质一流的轿车、拉风的出行感觉、全方位和有求必应的售后保障。可能有的人会说服务也是一种产品,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都可以称作产品。我们不做过多的纠结,我们这里所说的服务可以理解为一种体验,不管是产品体验和无形的服务体验,我们这里就统称为服务。二.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之前提到用户体验,其实这也是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写U、小写x,这其实是反应了过度强调了用户,而忽视了体验,我们普遍了解到的用户至上、用户是上帝,其实都是这个阶段反应。第二个阶段:小写u、大写X,这其实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用户体验,我们说“要营造良好的用户体验”,“用户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我们要引导用户,创造优秀的体验”等等吧,可以看出来,人们也在开始将重点从用户本身转移到用户的感受和体验上。第三个阶段:是三个u、大写X,这个意思是说,我们的用户并不再是单一的某一个人、某一群人,比如一辆车我们从前以为之后最终买单的人才是用户,其实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有些是直接用户,有些是间接用户,我们可以认为汽车经销商也是一类用户、政府机构也是一类用户、买家是一类用户、买家的家人亲戚也是一类用户等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类用户对产品本身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力,都可能决定产品的成败,因为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管和指导、需要接受买家的和其家人的品评和检验。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再将这些不同的人和角色,称之为用户似乎就有些不大合适,其实称之为相关者或者干系人更合适一些。所以这时我们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干系人的体验。三.服务设计 Service Design在这样信息化、互联网化、物联网化、市场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考虑跨越产品生命周期、交易环节、顾及多种干系人体验和利益的情况下,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指导人们,就是服务设计本身。服务设计是一门跨领域学科,是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基础上的整合设计,通过对有形和无形接触点进行系统、有组织的挖掘,来创造价值,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服务设计的本质是以服务系统中“接触点”为线索,从系统的角度来审查人、物、行为、环境和社会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通过服务来为接受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与价值。四.接触点 Touch-Point接触点是服务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服务设计中很重要的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事物之间相互接触、衔接的地方,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下图就详细阐述了接触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下面这样一个线下支付场景中,有多种的接触点,如如物理接触点——pos机、手环,情感接触点——店员和顾客的表情、眼神等等,对于整个咖啡店而言,我们目所能及的地方,颜色、文字、广告牌、着装、店内播放的音乐都是接触点。服务设计更加关注的是在用户场景中关键环节上的关键触点,将每个触点都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用户的体验。四.服务设计的5项原则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体验为中心/用户为中心设计/用户为中心体验)服务设计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强调用户体验,也是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而不是凭空想象。协同创新(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实现共赢)就是要考虑过程中的所有角色、参与者,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满足自己的诉求,都能有良好的体验,实现多方共赢。有序性(服务前/服务中/服务后/有序的/有节奏的)要求服务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用户体验的过程和路径,把握用户的浏览路径和心理过程,进行针对的、有顺序的设计和引导,避免各种跳跃、曲折、往返的用户折磨。实体化(化无形为有形/可量化/可感知/可体验/可视化)要求在用户体验过程中设计和服务是可以让用户感知到的,可以看到、衡量和表达的,而非虚无不可感知的。整体性(全局性/系统的/全链路/全角色/全组织/全渠道)强调服务设计中要有系统的、全局的考虑、而不是纠结在一个点上,关注整个服务过程、整个参与角色、整个交易流程,不能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下面简单介绍几个服务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五.方法和工具双钻模型 Double-Diamond Design Process Model如图所见,双钻模型其实是一种定位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持续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总共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分拆出来单独使用。第一个阶段是找到正确的问题:通过场景分析、干系人梳理、用户画像、调研访谈、场景模拟等等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进行筛选,收敛并确定最可能的问题所在。第二个阶段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通过触点分析、问题矩阵、创建服务设计蓝图,而对确定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三个阶段是优化迭代,通过解决方案提供合理的原型设计、并持续运营第一、第二阶段方法进行设计优化和完善,直至最终。AT-ONE 法则 Actors Touch-point Offering Need Experience服务设计初期,为项目团队提供帮助的方法。每个字母代表一种潜在的创新来源,通过在每个维度上的发散、集合,从而尽早的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服务设计常见的10种工具用户旅程故事板用户画像乐高系列玩具任务分析网格服务图像触点矩阵关系人地图服务设计蓝图问题卡片主要对之前接触到的服务设计相关内容做了一下回顾和整理,稍后结合着具体的案例可以再详细分享下,这里就不多说了。本文由 @流浪天国的墓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