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产品经理必知:产品调研中功能调研的标准“姿势”北冥有鱼

产品经理必知:产品调研中功能调研的标准“姿势”

编辑导语:产品调研是产品经理最熟悉不过的工作内容了,产品调研包括很多内容,其中之一就是功能调研了。本篇文章种,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以及产品调研和功能调研的区别,最后通过实战案例为我们总结了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做好产品功能调研。前些天,微信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悄然上线,互联网产品圈里一边倒说是“鸡肋”。到底这个功能“鸡肋”不“鸡肋”,我们作为“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不能“随大流”被大众情绪裹挟,抱怨说微信又抛出来一个“鸡肋”!理由是什么呢?我们得有理有据啊!OK,我们来YY一下!假如回到微信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调研阶段,你是某信某部门产品经理,假如Tony马给你下达这样的需求:Tony马:视频号上线这么久,数据好像不怎么样!看能不能从朋友圈做做引流?小龙(产品总监):恩…..(视频号就是一个累赘)要不试试“话题标签”功能,我让他们调研一下………(新入职一个产品经理,正好没啥事安排)………小龙(产品总监):小明啊,你看看我们微信朋友圈能不能做一个“话题标签”功能,为视频号导导流量啊?小明:啊,这个….这个…..我先调研一下,晚点回复你,总监。一、为什么要做产品调研?因为“创新起于模仿,精于超越”,20世纪80、90年代的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产业,无不从模仿开始。温州人的模仿不是简单“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是用心模仿,下功夫研究,不仅学到了家,而且还青出于蓝色而胜于蓝,温州产的打火机风靡世界就是一个成功模仿的典型样本。从模仿到超越,这条路径也是最省时、最保险的高性价比路径。再说互联网产品,面对同样的市场格局、在同样的市场大环境下,看似玲琅满目的互联网产品,却在产品底层逻辑上,有着本质上的共性。经过市场与用户验证过的产品/功能,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暂时不需要也没必要做颠覆式创新,只需要快速找到竞品、并且从视觉到交互、业务流程、功能逻辑、需求逐层“解剖”产品,吃透产品。然后在模仿竞品基础上,结合自身产品适度创新就好。现在明白了,“调研”与“抄”的区别么?二、产品调研&功能调研什么产品调研、功能调研傻傻分不清楚?产品调研分为针对某一个功能点的调研和某个独立产品的调研,那么他们的异同时什么呢,一张图让你明白:产品调研:针对独立完整的新产品,做产品结构、运营逻辑的调研。而像微信、支付宝这种平台级体量的产品太庞大复杂,很难做产品调研,周期不可控。功能调研:针对产品某个或某些功能、业务逻辑做调研。三、如何做产品功能调研产品功能点的调研,又分为三种场景:四、产品功能调研实战“光说不练假把式”,接上文以《朋友圈“话题标签”功能》为例,做产品功能调研:1. 微信产品定位2. 微信用户画像3. 用户、场景、痛点分析4. 可调研的产品:微博、抖音的相同与不同5. 结论目前,微信朋友圈每天有大约7.5亿人打开,平均每人每天要看十几次,每人每天耗时30分钟,所以朋友圈每天的访问总量高达100亿次。1)平台业务上可见朋友圈汇集了大量的流量,而微信内容版块沉淀了海量的优质内容却缺少流量,内容创作红利逐渐消失;另一方面,视频号更是缺乏更精准的流量入口。今年7月份,微信公众号文章上线了话题标签的功能,辅以朋友圈“话题标签”为视频号、公众号甚至是搜一搜导流,将内容有效精准分发给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打通微信的内容生态,为微信内容生态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展示渠道,这可以满足平台业务的需求!2)内容消费者“话题标签”功能可以类似“微博”、“抖音”为内容浏览者优化搜索。但话题聚合页面有视频号、公众号、搜一搜等版块内容就会像“微博”话题聚合页面一样“搜索结果类型复杂不可控”。3)内容生产者“话题标签”并不能提升内容生产/创造者“自我表达”的情感动力,暂时不能为他们提供价值,更没有消除他们的“痛点”。内容创造者为何要在发朋友圈时添加话题标签呢?需要进一步挖掘。五、最后微信“话题标签”对微信业务上而言,可能会盘活朋友圈为自己内容生态建立一个引流渠道。但用户层面目前还未看到很多价值,没有用户会为了那抹忧郁的蓝色而添加「#+文字」的话题标签,况且还没有趣味性。或许微信在下一盘大棋,我们吃瓜群众只是初见端倪,可不能随意评头论足。本文由 @安子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B端产品案例,剖析需求调研的方法策略

一、后端需求调研二、需求调研的落地方法三、后端需求类型与策略前后端分离的实现方式,使得每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都包含了前端和后端部分。相对而言,B端产品更依赖于后端部分的支撑。一些公司也习惯于将这些后端提供支撑的部分,称为“后端产品”。后端产品甚至不具有视觉化,而仅仅是一些中间件等。后端产品如冰山之下,却承担相当重要的幕后工作:支撑、运算、监控、调度、分配、统计分析、决策……由于后端产品部分的复杂性,因此负责这部分的产品经理,需要做更多、更深入的需求调研工作,才能完成方案设计。 一、后端需求调研需求调研,是需求分析的前题。需求分析,是产品方案决策的前题。从需求调研到产品决策,占据了产品经理80%的工作精力。由于调研和分析往往一起完成,所以在本文中我门统一将二者以“需求调研”代替。按通用的模型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画下:如上图:需求调研是一个过程,其产物是解决方案。后端需求研调,与前端需求调研很大的区别。比如用户的角色化、业务的全还原、场景的穷举、新旧逻辑兼容等。我们简单说下期中的用户、业务和兼容性的话题:1、用户后端产品的用户非最终的价值用户,而是服务人员(如客服、运营)。因此这些用户具有业务垂直性,是格式化的“人”,具有戒色性和行业属性。不同职位不同权重,关心的价值目标、决策权、使用人数不同。不同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不同。可以较容易的获取前端产品用户画像,因为我们自身或者所熟悉的人都在扮演着 前 端的角色,也就意味着设计过程中也很容易进行角色代入。而后端用户画像的获取往往艰难得多,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和公司的业务层交流,业务部门是最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他们熟知大量的典型客户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高效的描绘出用户画像。由于我们自身与后端用户的相剥离性,用户画像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可以时刻提醒我们是在为谁做设计,每一个关键诉求都在产品设计中有对应的抓手。2、业务业务目标——>诉求——>用户需求。业务手段——>途径——>产品功能。了解业务最好的方法,是轮岗参与业务环节中去。此外,更加便捷快速的方法,是调研访谈。调研之前,最好对业务能有大体的认知,安排好访谈的对象,提前准备好问题,让访谈更加高效。调研方式:访谈、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德尔菲、观察,完成用户需求的收集;通过亲和图、提示清单等,整合需求信息。调研目标: 了解业务模式和业务特点 了解业务目标和业务规划 了解当前业务运转方式 挖掘当前问题与痛点对于后端产品,场景往往是很多的,需求的逻辑性大于故事性,需要由远及近规划处业务场景地图,才能勾画出业务架构,最终聚合出产品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用户故事地图等等手段。通过整个业务的架构,厘清整个平台的用户对象、业务关系,也就确定了整个产品的业务边界范围,确定了整个团队内的业务语言。3、新旧逻辑兼容掌握后端产品逻辑真相的密码通常在开发手里,但是开发常常也需要临时查代码。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对旧功能的迭代都充满着风险。于此同时,无论是集成的大系统,还是拆开的烟囱林立服务,各个体系之间总是有逻辑调用。比如接口、公共数据等。后端产品大约60%的bug都是来自于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逻辑耦合。唯一能确保系统安全的办法就是做深入的可能影响的调研。为了避免空谈,我们结合《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一书,介绍需求调研落地的常用方法,和需求的类型。 二、需求调研的落地方法1、过滤需求的方法做后端系统,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砍需求。也就是过滤需求。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体现后端产品价值判断的基础。过滤需求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判断需求是否是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1)用户场景模拟法后端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业务用户,因此在调研需求的时候要模拟业务的场景,分析业务用户提到的需求是否能解决他的问题。如果不能帮助用户,那么这个需求就可能是伪需求。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货到付款”类型的订单会因为缺货而无法发出,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客服就会跟顾客沟通,帮顾客取消订单。需求:由于这种订单的数量还是蛮多的,逐个取消太费时间,因此业务用户要求在“缺货订单”列表页增加“批量取消订单”按钮。分析:调研到业务操作场景,是先找到该类缺货订单,然后和顾客沟通,顾客同意删除,才进行删除。也就是逐个沟通确认,再逐个取消订单的,所以“批量取消订单”无法被有效使用。因此,该需求是个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2)功能归属分析专门的系统做专职功能,有助于合理的产品体系建设。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的定位,判断需求是否应该在该系统完成。如果不属于该系统范畴,那么直接说服需求方更换方案。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CRM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一个顾客标签生成功能,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行为数据,自动对应关联上标签,如优质顾客、高潜力顾客、欺诈顾客等。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除了做上述的基础标签之外,还要做出英语版本的标签(就是把标签文案翻译成英文),这样欧美员工可以在英语版本的系统下使用。分析:调研到翻译之后的标签不是在CRM系统使用的,而是给到SMS(客服系统)使用的。所以应该由SMS根据CMS提供的基础标签数据,自己做二次的衍生。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语言版本的扩展需求或更多系统提出类似的需求;其次,CRM系统已经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棒,创造了基础数据,那么其他系统要特殊化使用,完全可以自行进行特殊化处理,无需耦合回CRM系统。结论:案例的需求本身是真需求,并且实现上也没难度,但是该功能的定位超出了本系统范畴,专门系统做专职功能,化衍生需求应该在下游执行。否则,耦合性过高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维护和扩展。2、拆分和聚合的方法(1) 拆分需求法收到的需求,很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但是不要高兴太早,可能这一句话暗含了很多线索,因此要善于拆分:先找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点,理清前、后、左、右、上、下的旁系需求点。每个需求点再当做一个子需求进行调研,最后再聚合在一起。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订单业务的类型很多,订单退货之后需要创建售后单据,但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花费很多人力,且手动创建有出错的风险。需求:业务提出的需求是“增加退货订单自动创建售后单的功能”,这是个一句话需求。分析:该一句话需求,其实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订单类型和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拆分调研,拆分的维度比如:自营订单、第三方订单、货到付款订单、先款后货订单、部分退货订单、完全退货订单、服装事业部订单、电子事业部订单等,其中每一个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小需求。这里不一一展开。(2)聚合需求法拆分法是对单个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进行调研,聚合法相反,是找到许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需求的共性,然后统筹成一个大需求去完成。例如:由于业务用户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于是张三、李四可能都对一个业务流程有相同的需求,或者对同一个功能有相同的优化期望,结果俩人分别提了需求过来。那么产品经理就要找到二者背后的相关性和交叉区。然后统筹规划,聚合在一起当作一个需求来调研,最终输出一个整体的需求调研结果。3、利用辅助功能调研需求调研产品现有功能,可以用来确认原有功能的逻辑,或者确定新需求方案是否可行。比如业务用户需要更新一个功能,为了避免更新出错或遗漏,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会能正常运行。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个测试用例,记录操作方式、状态变化、数据流向等。看看下面的例子:背景:从销售网站获取到OM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的订单信息中带着顾客的邮箱。顾客下完单,可能会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而此时已经获取到OMS的历史订单中的邮箱是不变的。需求:顾客若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要求已获取到OMS的该顾客的订单中的邮箱也要同步修改。分析:需求是很明白的,也有它的意义,但有风险。因为我们知道订单信息贯穿于整个订单流转过程中,牵扯到订单编辑、审核、取消、配货、发货等,而这些环节跳转的触发条件可能就是某个信息更新(这里面就可能包括有邮箱更新)。因此,更新邮箱是否会影响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一时间很难准确知道。于是,我们可以采用预测试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机运行一些订单,观察各个环节邮箱变更的影响,然后收集起来分析对策。测试法就像是探雷一样,主要用来解决未知风险点。这个方式的重点是记录和分析操作前状态、操作位点、操作后状态、操作后触发的连锁反应、数据流向等。4、“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调研需求调研需求时,产品经理要拔萝卜带出泥,挖掘用户没看到的需求点和价值。举例说明:背景:公司入驻到销售平台后,销售平台会对入驻的店铺的违规行为进行罚款。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将销售平台的罚款数据抓取到订单系统,关联订单数据,以便进行人工分析。分析:第一步,先拆分需求,确定什么是罚款数据,总共有哪些罚款种类,需要对接哪些罚款种类,罚款数据与订单系统关联方式是什么,是否都能关联到,关联不到怎么办,销售平台是否已经提供了公用的罚款接口,Token(请求权限)如何获取,抓取频率怎么样,数据增长幅度多大,获取之后做哪些展示和搜索,用户权限怎么设置,需要和订单系统做哪些交互,该需求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步,挖掘需求:是否需要作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规则是什么;是否需要做监控和预警,是否需要指派负责人;其他业务人员是否也有类似需求,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需求……通过“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连带出更多需求点。将上述调研结果重新组装起来,得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需求。罗列出需求要点和对应的验收目标,这样使得需求具象化,同时又不会遗漏细节,内部充实,外部闭环,并且进行了价值挖掘,做成控制阈值、预警、责任人分派、趋势分析、损失分析等高价值的功能,超出业务的预期。5、需求得分权重法该方法的思路就是将需求质量的维度进行权重,然后对需求进行打分,根据最终得分的多少排列顺序。可以采用五个维度:重要、紧急、收益、成本、风险,其中成本和风险是给予负分,五个维度的分值权重分别为30%、30%、20%、10%、10%。那么一旦对需求打了分,就可以用分数*权重,得到最终得分。注意:负分的要减。并且为了方便计算,分值最好设置0.5-5.0之间,或者0-10之间。这样避免打分的跨度过大出现较大偏差。如表所示,需求1的得分=6*30%+6*30%+8*20%-3*10%-7*10%=4.6。而需求2得分3.5,需求3的得分为-0.1。由此可以判断需求的价值顺序为:需求1>需求2>需求3。对于需求3,可以予以淘汰。以上的维度、分值和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但是要多考察和验证什么样的参数是较为合理的。并且也不能唯权重得分是从,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辅助工具。6、其他需求调研工具需求调研适合核心环节,该过程就会涉及到很多工具或分析方法,以确保需求调研高效、高质量。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名义小组会议、头脑风暴法、观察法、亲和图、蒙特卡洛技术、鱼骨图、提示清单等。 三、需求的类型和态度笔者对B端或泛后台产品需求的一个定性划分:粗浅需求、噱头需求、踢球需求、过剩需求、建设性需求。1、被动的粗浅需求这类需求,属于想当然的需求,不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和业务兼容性的。比如:电商场景中,要求:若库存为0,则果断给予下架;库存变为非0,果断自动上架。这种强制自然是存在极大风险的。并且库存为0也有曝光的价值;非零也有下架的场景。二者不等同。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概念偷换”的错谬,无库存=下架。对这类需求,产品可以持保留态度,持续观望,收集更多用户的深层次数据反馈。但不能轻举妄动。2、战略的噱头需求这种很好理解,很多公司其实都是这么玩没的。比如:看到竞争对手有的功能,我们要有;对手无的,我们也要有。这样可以显得产品更强大。或者是强行“组合创新”:一个做医药电商的,你让他做直播带货,且不说是否合规,你能想象药师在店里当着店长的面做网红吗?这种情况下实际是“感觉谬误”。理论上,产品经理需要拿数据论证的。所以产品经理能做的就是慢点做,保留资源。找机会慢慢把意见渗透到高层,试图止损。3、隔壁的踢球需求在多组织的团队中,这种踢来踢去丢需求的情况相当普遍。比如,对医药商品,配置一段免责声明,展示在商城。那么让商品后台在商品维度加字段并传给前端,看似从后端到前端,且商品维度的,似乎没错。但是没必要的。因为,这是共性字段,商品维度几乎不需要重复维护,也没有操作差异性。这类需求,产品经理需要从分工、系统职能、收益考虑,将事情客观表述出来,完成博弈。4、客服的过剩需求这类需求,往往是客服传达来自用户的需求。通常目的很明确,但是对功能设计进行了干涉,可能影响产品的分析。比如,客服传达某O2O用户的需求:要在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旁边,展示线下零售价格。产品:然后呢?客服:若对比到差异,则修改线上价?产品:怎么修改? 客服:在线下零售价的基础上按公式计算,比如上涨1%,得出线上零售价,然后逐个编辑。产品:是否可以理解为,目的是让线上价格,按自己期望的卖,不取线下零售价? 客服:是 产品:那么为什么不在根源处理呢:创建一组用于线上销售的价格,直接引用不就可以了吗?这类问题,一定是要挖掘到用户的场景的,从用户的场景下寻求同理心,不受制于现有功能的设定。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局限,找到用户的初心。以解决问题为标准。5、产品经理的建设需求所谓建设性需求,可能是每个产品经理心中都有的夙愿。前提是,产品经理的决策正确。比如:自主优化产品模型,拆分微服务,界面统一等,统筹规划和重构的类的内容。若前四类需求过多,将会挤压产品的建设性需求。产品经理能够腾出手来做一些真正正确的事情,往往能对全局带来增益。都看到这里了,点个关注吧!END

猫狗

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图」

一、市场调研定义及分类市场调研,泛指调研机构通过科学系统的调研方法(常为定性、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企业或市场,并获得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真实意见或市场竞争现状数据的活动过程,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特定市场营销决策,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重要环节。广义而言,市场调研机构泛指所有可自行开展调研项目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如可承揽桌面调研项目的咨询公司、部分本土知名企业(如腾讯、网易)的独立调研部门等。市场调研可从调研范围、调研性质、调研频率、调研方法、调研内容等角度进行分类。以调研范围划分可分为全面调研和抽样调研;以调研性质划分可分为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因果性调研和预测性调研;以调研频率划分可分为一次性调研、连续性调研;以调研方法划分可分为文案调研、实地调研;以调研内容可划分为顾客满意度调研、消费者需求调研、竞争动态调研和市场环境调研。市场调研按不同角度分类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参与者分为一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研究专家、调查访问对象)与二手信息来源(包括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第三方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网站);产业链中游参与者为市场调研企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为企业客户、政府机构、个人客户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1、产业链上游分析一手信息来源,一手信息来源,即市场调研企业获得的原始资料数据(需自行整理分析,方可获得结论),具有实证性与保密性高的特征。如行业研究专家:行业研究专家可为市场调研企业提供行业咨询服务(如行业未来趋势预测、市场竞争现状、行业痛点分析等)。二手信息来源,即其他机构或协会搜集并整理分析的现有资料数据,可用于市场调研企业调研时参考,具有实证性与时效性低的特征。如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行业协会或官方机构常出具行业相关重要数据(如行业市场规模、进出口业务量、宏观经济等数据),可信度高但常存在时效性差的问题。2、产业链下游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产业链下游参与者包括企业客户、政府机构及个人客户,其中企业客户占比最高,为80%左右。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初期,外资企业客户数量较多,但随着时间推移,本土企业相继崛起,市场调研需求逐步增多。现阶段,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本土企业客户数量占比约为90%,外资企业客户数量约为10%。本土业务为市场调研行业主要增长驱动力,国际业务有待加强。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技术随之迅速迭代更新,用于市场调研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增多,如眼动、脑电研究方法、互联网与大数据采集分析方法等。调研方法与技术的不断丰富提高了调研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推动中国市场调研行业不断走向成熟。此外,伴随本土企业的不断崛起,为更了解市场现状、洞察消费者行为特征、提升市场竞争力,本土企业逐步养成市场调研意识。在此背景下,可提供专业服务以协助企业进行品牌研究、消费者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的市场调研行业深度受益。2015-2019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由115亿元增长至18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为市场调研行业带来利好因素。市场调研企业逐渐将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与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相结合,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加快数据获取时间、减少实际调研成本并拓宽调研应用场景。大数据时代来临,可进一步优化市场调研技术与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算法不断深挖更高层数据,并保证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传统市场研究方法面临革新,市场调研企业运作效率将得以有效提升。在上述因素影响下,预计2019至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3.5%的速率持续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将有望增长至351.9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四、中国市场调研行业驱动因素分析1、本土企业崛起,扩大调研市场需求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早期,市场调研企业多服务于部分大规模外资企业与合资企业,本土企业市场需求尚小。但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本土企业相继崛起,为提升品牌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本土企业的市场调研需求增多(如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用户行为态度特征研究、品牌与声望研究、价格研究、产品现场测试或追踪研究、广告效果追踪研究等),其中媒介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市场行情研究与用户习惯&态度研究市场实施比例较高,分别为13.7%、12.8%、9.1%、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多元化,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技术快速迭代更新,调查研究方法与技术也随之愈加丰富。调查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据中国信息协会市场研究业分会数据显示,采用以上研究方法的企业占比为73%、20.3%、6.7% ,其中面访研究为企业采用最多的研究方式,占比高达37.2%。市场调研企业通过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大数据研究为辅的方式,可进一步提升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的运作效率,充分保证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方法的合理性,有利于促进市场调研行业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中国市场调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市场调研行业市场参与者可分为三大梯队(根据企业营收):第一梯队企业是以尼尔森、盖洛普、益普索为代表的世界知名外资企业,年营收多为数亿元,此类企业为行业标杆企业,拥有领先个案研究水平;第二梯队企业是以CSM、零点研究、慧聪为代表的本土或合资领先企业,年营收常超过5000万元,成立较早、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第三梯队是以现代国际、中为咨询为代表的本土知名企业,年营收多低于5000万元。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梯队企业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尽管世界知名外资市场调研企业市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但本土市场调研企业业务水平逐步提升,不断抢占行业市场份额。现阶段,从企业类型分布来看,民营企业分布占比最高,为73.2%左右,其次为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等,占比分别约为12.5%、8.0%、4.5%。由此可见,选择开展市场调研业务的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随之日益激烈,企业需加强项目研究质量把控,方可长久发展。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六、中国市场调研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互联网市场调研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市场调研企业可丰富数据采集来源、缩短数据获取时间、降低实际调研成本。现阶段,常用的互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收集方式包括网站问卷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网上小组座谈、一对一网上深层访谈、文献资料分析、弹出式调查、网上观察、网上实验法等,其中选择网站问卷调查的市场调研企业使用占比最高,为59.8%,其次为网上固定样本与电子邮件调查,占比分别为27.7%、20.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独立使用互联网市场调研方式的企业数量占比为30.5%,以传统市场调研为主的占比为29.9%,互联网与传统调研相结合的占比为24.3%,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占比为15.3%。互联网市场调研的商业价值不断受到市场调研企业的认可,其应用场景也愈加广泛,涵盖网络用户监测(如用户数量、结构、地理分布、消费行为)、网络广告监测(如网络广告发布量、点击率)、网站流量监测(如网站访问量、购买率)等。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在经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后,市场调研企业逐渐意识到互联网市场调研的重要性,相继开始采用互联网市场调研的方式。相比传统市场调研方式,互联网市场调研可为企业带来诸多优势(如调研效率高、范围广、成本低等),青睐互联网市场调研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互联网市场调研为行业重要发展方向。2、大数据技术将不断应用于市场调研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减少了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成本与调研周期,还促使数据信息朝多样化、完整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调整、数据补充等方式优化已获取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升市场调研企业的运作效率。传统的市场研究方法是通过定性、定量市场调查手段实现品牌研究,而大数据手段则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新闻媒体、社会化媒体等网站进行监测,实时掌握品牌市场舆论与消费者满意度情况,促进了企业对品牌形象现状与趋势的了解。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哀溺

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研究

导语:需求,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什么是产品需求?什么是用户需求?什么是商业需求?到底怎么进行产品需求分析?看到这一些列问题你是否一脸懵逼?这是因为你对需求分析和理解的不够透彻。本文作者为大家分享了关于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做好需求分析,理解需求分析。一、需求到底是什么?在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需求,谈及需求分析,但就一个简单的需求,我们真的了解吗?真的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需求吗?天天被客户说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你没有了解我的需求。那么什么是需求?百度百科中解释需求指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需要。而关于需求也有人解释为需求是由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因为需求的驱动,才会使得用户需要产品。因此需求,既不是功能,也不是产品,不能把功能和需求混为一谈。需求是用户面临的某一个问题,产品或者产品功能只是为了解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1. 需求类型介绍产品的需求都有那些类型呢?需求按照产品属性可以划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按照产品职能可以划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按照产品价值划分为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按照产品性质划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2. 需求相关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马斯洛,可以说是我们需求理论界的祖师爷,他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下面我们看看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生理需求方面应用、安全需求方面应用、社交需求方面应用、尊重需求方面应用和自我实现需求方面应用。1)生理需求方面应用 生理需求即满足人类的最底层,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等。生理需求是推动人类生存的动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唯品会、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地图、WiFi万能钥匙。2)安全需求方面应用 安全需求即在满足人类的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满足人类的安全和社会保障,包括健康、社会秩序、法律、和平、医疗、教育等,人类需要安全感。比如:支付宝、360、查悦社保、优健康、全民反诈。3)社交需求方面应用 社交需求即归属与爱的需求,体现在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包括友情、爱情、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等的社交需要。比如:微信、Soul、珍爱网、探探、陌陌。4)尊重需求方面应用 尊重需求即较高级别的需求,满足前几种需求的前提下,用户开始关注高级需求,包括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比如:朋友圈和抖音的点赞、评论,电脑开机助手。5)自我实现方面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即最高级别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自己的追求,成为伟大的或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在人生道路上自我实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要创造机会去完善自己的能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微博认证、知乎认证、网易云音乐会员、QQ会员、抖音认证圣经人性七宗罪圣经人性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天主教称七罪宗,或称七大罪或七原罪,属于天主教教义中对人类恶行的分类。最本质的需求是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在《圣经》中,人类有七宗罪:色欲(lust)、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嫉妒(envy)和傲慢(pride)。一款好的产品,需要对人性做透彻的分析,才能完成其设计。比如:快播、王者荣耀、拼多多、狼人杀、大众点评。3. 需求层次的规律需求是不变的,变得是满足需求的产品。从古至今,人类的需求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如为了满足人类移动的更快的需求,历史上有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互联网的产品则是摩拜单车、哈罗单车、滴滴出行、12306、携程。传统产品:互联网产品: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中一定要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二、需求如何进行获取?聊了这么长的需求,那么需求到底如何进行获取?都有那些渠道和方法呢?看了相关的视频和书籍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只要路子野,就不会有悲伤!关于需求也有相关的获取渠道和方式。1. 需求获取渠道需求的获取渠道,包括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渠道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渠道包括市场、用户、竞品和合作伙伴。外部获取渠道:市场:产品设计需求会受到行业政策的调整而变化,如政策对顺风车业务的需求影响。用户:产品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服务的,需要及时的了解我们的用户,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竞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同领域的竞争对手,通常来说两者之间是相爱相杀的关系。我们既要了解直接竞品,又要了解间接竞品。如碎片化时间、场景相同、用户也相同、但需求不同的抖音与快手、微信读书与网易云音乐。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能够给企业带来资金资源、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国内外先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内部获取渠道:产品:通过用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行为数据,来进行产品战略规划和设计,因为用户的行为即是用户的需求。老板:产品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企业的战略需求。而这方面需求通常是由老板或公司的高层来进行掌舵的。同事:产品的开发流程,从产品规划到需求分析,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开发,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测试运维等,涉及了很多的同事,他们对用户也有所理解,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自己:作为产品人,我们也应该成为产品的用户,成为产品的目标用户,这样才能不断为用户思考,为用户解决需求。2. 需求获取方式需求的获取方式,包括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用户需求。内部方式也同样包括产品、老板、同事和自己,外部方式包括市场、用户和竞品。市场:通过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了解市场的行业动态和数据报告。用户:通过用户调研和用户反馈来进行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用户进行服务。常见的用户调研包括有:观察法、单人访谈法、焦点小组、问卷法、头脑风暴法、自我陈述法和实验法;常见的用户反馈包括有:论坛、贴吧、微博话题、Appstore的产品评价等。竞品:需要持续性的进行相关竞品分析,了解优势与劣势,了解相同与不同。查阅相关的竞品分析报告,进行快速了解。内部获取方式:产品:通过一次次的数据埋点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有效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出具有业务价值的数据分析结论。老板:及时与老板进行高效沟通,结合企业的战略定位与战略规划,明确产品的战略规划。同事:与同事进行产品头脑风暴,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自己:作为产品人,我们要用心观察生活,使用更多的产品,体验更多的产品,总结产品经验与规律。3. 需求记录不仅我们需要了解需求,同时各种各样的需求也要规范的进行记录,我们通过需求卡片来进行需求记录,包括需求编号、需求类型、需求来源、需求内容、需求场景、记录时间、记录人员等。三、需求分析怎么进行?需求也有真伪,获取了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分析哪些需求是真需求,哪些需求是伪需求;哪些需要是必须要做的,哪些需求可以不用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后做;如何进行筛选需求等,常见的需求分析包括:需求筛选、需求透视、需求排序。1. 需求筛选初步进行需求筛选,包含有4个分析纬度,真实性、一致性、价值性和可行性。真实性:需求是否是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自己不要YY需求,同时也要对用户嘴上说的需求进行斟酌,需求是否真的存在。如用户说星巴克不好喝,但实际是因为太贵了,没钱。一致性:是否符合产品定位?需求分覆盖面有多大?有多少目标用户有这种需求?这个需求有多大程度上的代表性?如用户需要从家门口做地铁去公司上班。价值性:需求能带来多少价值?(用户价值、企业价值)需求实现要多少成本?(人力、金钱、时间) 需求投入产出比如何?不赚钱,产品人怎么活!企业怎么活!可行性:需求按照目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实现,过滤掉企业能力范围以外的产品需求,但是我们可以和别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求同存异,互利共赢。2. 需求透视需求透视就是从获取的表面需求中提炼出用户的本质需求,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产品需求,分析表面需求、本质需求和产品需求。再来一个小案例:有一天大冰哥和朋友去看电影,走在了街上突然发现没吃饭饿了,大冰哥想吃火锅,但由于要和他的朋友一起看电影,时间来不及,于是它们一起吃了山西刀削面,解决了吃饭问题,然后两人一起去看电影了。那么上面小大冰哥的用户描述需求是想吃火锅,但用户实际想要的只是没有吃饭,只要吃饭了就行,而他们的潜在需求有饮料,啤酒和水果等。3. 需求排序根据企业的战略定位、产品规划和用户需求,我们需要对记录的产品需求重要性进行优先级排序。具体而言,通过需求类型、需求频率、需求强度和需求逻辑来进行需求的优先级排序。1)需求类型依据KANO模型对需求做出的分类,考察需求的类型,包括基本型需求(痛点)、期望型需求(痒点)、兴奋型需求(兴奋点)。如微信产品,用户的基本需求(痛点)是聊天,微信表情则为用户的痒点(期望型需求),没有表情包也照样聊天撕逼,而微信红包则是用户的兴奋点(兴奋型需求),在撕逼完后还可以发红包互相伤害!2)需求频率用户在单位时间内使用产品的次数即为需求的频率,频率越高,需求对用户越重要。如产品设计时,把高频率的功能放在一级,把低频率的产品功能放在二级甚至于三级等。3)需求强度需求的强度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必要性、高频次和持续性。4)需求逻辑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需有也有先后,先完成第一步需求,才能完成第二步需求。如微信视频,必须先有微信好友,才可进行微信好友视频。需求不变,变得是适应需求的产品,把控需求来源,提高需求质量。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了产品与需求、需求理论知识和应用、需求获取和分析研究,相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理论和方式方法,在以后大家对需求分析的处理能够有所新新思路,高效打造出一个有价值的优秀产品。希望能给到小伙伴建立自己的产品需求分析体系一些启发。参考文献:https://ke..com/item/%E9%A9%AC%E6%96%AF%E6%B4%9B%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11036498?fr=aladdinhttps://jiahao..com/s?id=1613553371563641328&wfr=spider&for=pchttps://ke..com/item/%E4%B8%83%E5%AE%97%E7%BD%AA/29700?fr=aladdinhttps://www.sohu.com/a/236294654_163497https://ke..com/item/%E7%AB%9E%E5%93%81/2313080?fr=aladdinhttp://www.woshipm.com/pmd/4343278.htmlhttps://ke..com/item/%E8%80%81%E6%9D%BF/1977https://zhuanlan.hu.com/p/151311536?utm_source=wechat_sessionhttp://www.woshipm.com/operate/742247.htmlhttp://jiahao..com/s?id=1663323869315685791&wfr=spider&for=pchttp://www.woshipm.com/pmd/297999.html本文由 @Hello_大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鹿鸣

产品实习第二周——浅谈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是产品经理日常工作中的必备素质。除了直观可触达的用户反馈这种被动的渠道,我们也应主动出击,主动进行用户调研与用户沟通,获取第一手、更直观的信息。01用户调研是什么?用户调研不是简单的问答,也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需要调研的是用户的行为与心理,并且在调研过程中,不将个性与共性混淆在一起。一个用户的特征和想法是个性,不能代表全体用户,需要我们学会理性分辨用户的个性与共性。02用户调研怎么做?step1:需要我们明确背景和目的。需要我们思考几个问题,这个在什么情况下发起的用户调研?是否一定要通过用户调研解决?你希望通过用户调研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其中,用户调研最忌大而全,我们调研的方向越聚焦,就越有价值;忌假大空,针对行业用户的调研,针对满意度的调查,对我们的价值都不大(下面我们举的例子仅仅只是作为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step2:选择目标用户。先基于我们的背景和目的,先挑选出大量符合行为的用户,如以上的目的“了解用户在下载米亚圆桌APP的核心关注点”,那我们可以对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分析,选定合适的用户,邀约用户进行访谈。此处用户数量尽量不超过10个,如果数量太多了,会导致用户等待时间太长。step3:分析用户和问题。分析用户可能碰到的问题,猜测用户的需求并给出大概的解决方案,如果时间允许,尽量将方案用原型或草稿图展示。[赞R]原型工具:Axure.step4:准备调研内容。准备需要调研的问题与设备(如需录制用户的操作行为),标注用户必填与选填的关键问题。先把问题在公司内部预演一遍,可及时做调整。step5:现场调研。尽可能还原用户操作或问题场景,不给用户做引导。step6:总结报告。整理现场调研的过程与问题,看调研过程与问题是否超过预想,如果超出预想,是否是前期准备的问题?是否需要调整调研对象?最后输出调研报告。【写在最后】以上总结是我通过学习的个人总结,如果有知识点方面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出上个视频中 我提到我参加了两个实习1.小灶运培生--运营岗2.深圳市米亚印乐有限公司-产品岗所以接下来的笔记可能会比较集中于分享运营岗和产品岗对运营和产品感兴趣的小可爱快来关注我吧~

不过一枝

艾永亮:如何通过一次完美的用户调研来打造超级产品

用户调研是打造超级产品最常用的方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却很少有文章能够系统地说明如何通过一次完美的用户调研来打造超级产品,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叨叨如何通过用户调研打造出属于自己企业的超级产品。超级产品:用户01锁定核心用户群体在早期的调研中,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锁定核心用户群体,因为我们的产品面向的是不同群体用户的需求,换句话说,调研不同的用户群体他们的用户需求必定是不同的。而你的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群体的需求,因此,锁定核心用户群体变得尤为关键。那么哪类用户群体能够被称之为核心用户群体呢?据艾老思的文章所写,核心用户群体必定是高频使用产品用户。根据核心用户群体的类型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锁定核心用户群体,能够让问题更加聚焦。用户调研对于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有着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使命。在打造超级产品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调研结果获得不同的用户需求,并为他们系统地提供解决方案,产品上线后可以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持续迭代产品提高用户体验。无论是从用户的观点和行为、通过验证假设或者量化结果,在此之前企业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毫无目标的调查都是低效且具有干扰性的。很多企业都习惯问用户:“你想要什么功能的产品?你认为这个功能怎么样?”这样类似的问题,却不知道这样是把用户往错误的方向带。有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想解决现有的问题而已、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用户对产品的描述以及使用习惯建立产品框架或改进,因此,在用户调研过程中必须设定每一次调研的目标,再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展开。超级产品:调研02明确用户调研的形式关于用户调研的方式很多,通常有这几种方法: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让用户参与设计、问卷调查、A/B测试、焦点小组等.....每个方法都有优缺点,因此,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就得选择适当的方法,在这里适当指的是适合企业规模和产品规模的方法。1)用户访谈:在访谈中与用户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用户的信任以及获得他们的真实想法,通常用于解决还未解决的问题、有了目标后对核心用户群体的提问也要经过仔细的打磨和推敲。2)问卷调查:这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调研方法,问卷调查的优势在于范围够广,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反馈便于数据分析、缺点就是不够深入,毕竟问卷上大部分会出现左右用户的回答。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能够直接影响到调研的质量。据艾老思文章所写,一份优秀的问卷主要包括这两大方面:问题类型和篇幅。通常一份问卷不适合超过十五分钟,而且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尽量具体不空洞。在设置问题方面尽量避免选择封闭式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容易误导用户,从而产生不够准确的结论。除此之外,半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的好处在于该类问题能够让用户产生更多的思考,让企业获得更准确的信息。超级产品:核心03关于超级产品超级产品:以产品为驱动力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增长或落地。用户调研:为打造超级产品助力的一种方式,帮助企业更加了解用户需求,通过改进产品为用户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情景调查的方式,说白了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平时使用产品的场景,看用户在熟悉的环境下是如何使用产品的。这样的做法让企业对用户需求有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容易获得一些被忽略的细节。想要打造超级产品只能多思考,努力总结出整个产品的发展方向,找到脉络。不仅如此,通过上述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各个问题的顺序根据产品逻辑进行调整,想要快速获得调研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建立“问题组”,循序渐进地切入用户的真实想法,具体的方式可以采用艾老思所写的金字塔结构、菱形结构和漏斗结构来组织。1)金字塔结构:这是一种归纳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企业会提出非常具体的问题,以封闭式的问题开始,然后使用半开放式的问题鼓励用户以通用的回答对问题进行拓展。如果你认为用户还不在状态需要对这个话题进行预热时,就可以使用金字塔结构。一旦想结束问题,同样也可以使用金字塔结构组织问题的顺序。2)菱形结构:菱形结构是金字塔结构和漏斗结构的结合体,通常是以非常明确的问题过渡到通用问题,最后根据一个结论进行深入。企业会采用简单、封闭式的问题为调研做铺垫、随着问题的拓展向用户提出并不具备“通用”答案的问题。根据用户的回答,可以再次深入某个问题得到明确的答复,进行验证。3)漏斗结构:作为一个演示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将问题逐步聚焦,以开放式问题开始,逐渐用封闭式问题缩小可能的回答。漏斗结构为开始提供容易且轻松的途径,当用户对这个话题有所反应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回答决定问题的深浅程度。超级产品:增长04总结通过用户调研,研究用户行为获取用户的想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产品为用户带来价值,从而造就超级产品的诞生,为企业增长助力。如果我们将用户需求比作一条河水,那么我们通过调研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答案,换句话说就是能够看得见的需求、通常是用户遇到问题后他们能够想到的功能等。但想要成为巨头的企业可不仅仅是解决用户当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占领河水的源头,也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该类需求可以是用户还未意思到的需求和看不见的需求。该类需求需要企业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构想出用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调研后企业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设想,再不断去进行实践和验证。研究用户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需求?是基于什么样的状态与心理的前提?是否值得满足该类需求,对需求的分析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用户调研可以在产品不同阶段获得用户不同的想法,打造超级产品并不一定需要满足所有用户群体的需求,产品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特性和定位。平衡好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的关系,在符合用户习惯的前提下,突出产品特性并且让更多用户接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少焉

半导体薄膜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

2021-2027年半导体薄膜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报告编号:1507251正文目录第1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界定 12第一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定义 12第二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特点分析 12第三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历程 12第四节 半导体薄膜产业链分析 15第2章 国际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17第一节 国际半导体薄膜行业总体情况 17第二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重点市场分析 18第三节 国际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1第3章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3第一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3一、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3二、经济发展主要问题 27三、未来经济政策分析 31第二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1一、半导体薄膜行业相关政策 31二、半导体薄膜行业相关标准 32第三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39第4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40第一节 当前我国半导体薄膜技术发展现状 40第二节 中外半导体薄膜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40第三节提高我国半导体薄膜技术的对策 41第四节 我国半导体薄膜研发、设计发展趋势 42第5章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43第一节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43第二节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盈利情况分析 44第三节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状况 45一、2015-2020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需求情况 45二、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特点分析 46三、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需求预测 47第四节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给状况 48一、2015-2020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给情况 48二、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给特点分析 49三、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给预测 50第五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供需平衡状况 51第6章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52第一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出口情况 52一、2015-2020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出口情况 52三、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出口情况预测 53第二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口情况 54一、2015-2020年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口情况 54三、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口情况预测 55第三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56第7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分析 57第一节 细分市场(微电子) 57一、发展现状 57二、发展趋势预测 58第二节 细分市场(光电子) 59一、发展现状 59二、发展趋势预测 60第三节 细分市场(消费电子) 61一、发展现状 61二、发展趋势预测 62第8章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64第一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64第二节 华北地区市场分析 65一、市场规模情况 65二、市场需求分析 66第三节 华东地区市场分析 67一、市场规模情况 67二、市场需求分析 68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69一、市场规模情况 69二、市场需求分析 70第五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71一、市场规模情况 71二、市场需求分析 72第六节 西南地区市场分析 73一、市场规模情况 73二、市场需求分析 74第七节 西北地区市场分析 75一、市场规模情况 75二、市场需求分析 76第八节 东北地区市场分析 77一、市场规模情况 77二、市场需求分析 78第9章 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产品价格监测 80一、半导体薄膜市场价格特征 80二、当前半导体薄膜市场价格评述 81三、影响半导体薄膜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81四、未来半导体薄膜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82第10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上、下游市场分析 83第一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上游 83一、行业发展现状 83二、行业集中度分析 83三、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84第二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下游 84一、关注因素分析 84二、需求特点分析 85第11章 近四年半导体薄膜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调研 88第一节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8一、企业概述 88二、半导体薄膜企业产品结构 89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89四、企业发展战略 92第二节 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4一、企业概述 94二、企业产品结构 95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5四、企业发展战略 98第三节 威士达半导体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98一、半导体薄膜企业概述 98二、企业产品结构 99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99四、企业发展战略 99第四节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100一、企业概述 100二、企业产品结构 100三、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1四、半导体薄膜企业发展战略 103第五节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4一、企业概述 104二、企业产品结构 104三、半导体薄膜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4四、企业发展战略 107第六节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07一、企业概述 107二、企业产品结构 108三、半导体薄膜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08四、企业发展战略 111第七节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1一、企业概述 111二、企业产品结构 111三、半导体薄膜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12四、企业发展战略 112第八节 苏州环维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112一、企业概述 112二、企业产品结构 113三、半导体薄膜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113四、企业发展战略 113第12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风险及对策 114第一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4第二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14一、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入壁垒 114二、半导体薄膜行业盈利模式 115三、半导体薄膜行业盈利因素 116第三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17一、行业内竞争 117二、潜在进入者威胁 117三、替代品威胁 118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118五、买方侃价能力分析 118第四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风险及对策 119一、市场风险及对策 119二、政策风险及对策 119三、经营风险及对策 120四、同业竞争风险及对策 120五、行业其他风险及对策 121第13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及竞争策略分析 123第一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战略 123一、战略综合规划 123二、技术开发战略 123三、业务组合战略 125四、区域战略规划 125五、产业战略规划 126六、营销品牌战略 126七、竞争战略规划 126第二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128一、提高我国半导体薄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128二、影响半导体薄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132三、提高半导体薄膜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135第三节 对我国半导体薄膜品牌的战略思考 138一、半导体薄膜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138二、半导体薄膜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142三、我国半导体薄膜企业的品牌战略 144四、半导体薄膜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147第14章 半导体薄膜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建议 150第一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150第二节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51一、企业融资环境概述 151二、融资渠道分析 151三、企业融资建议 152第三节 半导体薄膜项目投资建议 152一、投资环境考察 152二、投资方向建议 152三、半导体薄膜项目注意事项 153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53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154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1554、销售注意事项 155第四节 半导体薄膜行业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156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156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156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157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157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59图表目录图表1 半导体薄膜行业产业链 15图表2 2015-2020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17图表3 2015-2020年上半年欧洲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18图表4 2015-2020年上半年北美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19图表5 2015-2020年上半年韩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19图表6 2015-2020年上半年日本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20图表7 2020-2026年全球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21图表8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43图表9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利润总额 44图表10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45图表11 2019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结构 46图表12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预测 47图表13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供给量 48图表14 2019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供给结构 49图表15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供给量预测 50图表16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供需对比 51图表17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出口量 52图表18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出口量预测 53图表19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口量 54图表20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进口量预测 55图表21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微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57图表22 2020-2026年中国微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58图表23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光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59图表24 2020-2026年中国光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60图表25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61图表26 2020-2026年中国消费电子领域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62图表27 2019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64图表28 2015-2020年上半年华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65图表29 2015-2020年上半年华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66图表30 2015-2020年上半年华东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67图表31 2015-2020年上半年华东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68图表32 2015-2020年上半年华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69图表33 2015-2020年上半年华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70图表34 2015-2020年上半年华中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71图表35 2015-2020年上半年华中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72图表36 2015-2020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73图表37 2015-2020年上半年西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74图表38 2015-2020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75图表39 2015-2020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76图表40 2015-2020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 77图表41 2015-2020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半导体薄膜行业需求量 78图表42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平均价格 80图表43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平均价格预测 82图表44 苏州环维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113图表45 2020-2026年半导体薄膜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120图表46 2020-2026年中国半导体薄膜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50表格目录表格1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89表格2 深圳丹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95表格3 威士达半导体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99表格4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101表格5 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104表格6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108表格7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 112表格8 半导体薄膜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117 在线阅读:http://www.cninfo360.com/yjbg/dzhy/yqj/20210325/1507251.html市场需求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4、用户研究:通过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竞争格局本报告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同时,通过行业现有竞争者的调研,给出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指标,以此判断行业市场集中度,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标杆企业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博研咨询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行业规模较大且最具代表性的5-10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行业地位、组织架构、产品构成及定位、经营状况、营销模式、销售网络、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投资机会本报告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猛鬼帮

广告市场调研的内容-产品情况调查

广告市场调研的内容-产品情况调查产品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本身的调研,另一个是竞争产品的调研。产品情况调研主要是收集与产品有关的资料,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该产品做系统的调查研究,以确定广告设计的诉求重点。产品的形态、功能、色彩、材料等方面入手,然后是产品类别与产品服务,只有分清类别 ,广告设计和广告决策才有针对性,广告媒体的选择才能准确适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竞争产品的调研重点是查明市场竞争的结构与变化趋势,明确企业自身与竞争对手的广告策略,了解广告市场竞争的状况,进行各种广告手段与效果分析以及提出新广告策划的可能思路,最终通过这种调查性分析寻找到最有希望的产品销售广告突破口。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广告调查包括竞争企业产品的广告活动、广告的目标与市场策略、广告的诉求策略、广告的表现策略及广告的效果。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天下有道

中国盲盒行业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超五成用户月入5000-15000元

中国潮玩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并在过去数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为44.0%,预计2021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增至384.3亿元,增速延续下降趋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惊喜经济和社交情感需求等影响,中国潮玩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预计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将保持扩张态势。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潮玩产品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从购买的潮玩品类来看,潮玩用户更加偏好盲盒,其次是手办,接着是模型,占比分别为62.95%、52.33%和52.0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盲盒带动了惊喜经济,而手办和展现独特设计风格的精品模型则带动了收藏经济。盲盒的行业属性中国盲盒行业发展阶段分析从90年代中国出现盲盒雏形到2012年盲盒开始在国内出现,再到2016年国内头部盲盒企业发力盲盒营销,国内盲盒市场一直处于平稳发展期。此后,在资本的加注下,2019-2020年,中国盲盒经济掀起热潮。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盲盒市场发展历史并不长,而且也是近几年才开始走红,但是盲盒已经不是玩具商家开发的小众产品,已成为各行业争取年轻消费群体的重要营销模式,正逐渐走向大众化。2020年中国盲盒行业网络热度监测分析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盲盒”的热度指数一直保持稳定向上增长的趋势,并在2020年12月11日和12月24日两次达到峰值,这都与泡泡玛特有关,其上市并随后爆出负面新闻,引起了盲盒用户、资本方等主体的关注。“盲盒”话题被广泛探讨,其中各行业进军盲盒与盲盒的饥饿营销模式成为网民重点探讨的内容。2021Q1中国盲盒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一)2021Q1中国盲盒消费者行为调研分析(四)数据显示,在中国盲盒用户使用满意度调查中,超过五成用户表示“比较满意”,“十分满意”占比为20.1%,25.2%的用户认为“一般”。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当前,盲盒市场火爆,盲盒用户的积极性和购买欲望较为强烈,盲盒企业可以加速扩张门店数量和产品种类,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小辛

十年产品感悟,万字好文|产品日常思维47问

“很多人都表示对产品有兴趣,我觉得对产品来说问题在于如何做成一个好产品,而不是去做什么样的产品” 十年老司机:老虎色最近项目验收,在和业务方做交接沟通发生“博弈”,在激烈的争论后,我松开掐着他脚脖子的双手,他也放下我的袜子,然后友好的协商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我们得出两个结论:1、基于业务方来说,需求不是提出来的,而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能提出来的就不是业务需求了。解决问题,不仅仅说是满足就可以,还要用优秀来评价。2、基于需求、时间、人力、成本的考虑,用最小的代价去解决问题,是处于大家都认可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没有所谓的一拍脑袋就能够决定的事情,也没有说产品有话语权来决定,而是推进、落地、执行、产出。如果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句话是对的,那么能够做一个好产品的人真心不多,很多人需要受困于各种条件的限定,没有足够长的撬棍、也没有足够坚挺的支点,然后就让你去撬动地球,我撬动个锤子。之前在和一帮产品人进行沙龙的时候,讨论了8个过来的产品人要知道的产品内容:1、什么是产品模式2、什么是产品3、做产品的挑战有哪些4、什么人适合做产品5、做产品有什么缺点6、做产品是一种投入,那么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平衡怎么定义7、到目前为止,你做的成功的产品有什么8、对后来者,有什么产品话说针对这些浓缩的问题,我们也进行的分析和讨论,发现有很多的问题不能够用概括的方式来表达,就像臭豆腐好吃,是怎么好吃?是吃臭的味道还是吃香的味道?是吃原汁的还是要加点榨菜和香菜?不能一句话概括,这样很多的适合是没办法去理解的,所以基于这8个问题,重新找了一些5-10年左右、经历过创业、在大厂工作过的产品人,再次延伸出以下47个问题。这些问题并非覆盖的很全面,而是针对一些日常应用、大众关心、需进行思考的工作问题进行梳理。1、我们希望的产品是什么 ?顾客希望企业的产品能够解决质量、解决速度、解决性价比、解决使用、解决服务的问题。企业希望产品能够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改变用户的行为、提升用户的认知、带来商业价值(金钱、流量、名利)。产品经理希望产品是基于自己主导,在企业有限的资源下,交付出性价比最高的,能够解决用户问题,改变市场情况,用户满意的产品。2、做产品是不是会比其他岗位好?理想的产品是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挥手指点江山。但实际的产品也是和其他岗位的工种一样,针对工作,没有好和不好,只有你当前的岗位工作要求,你的职责要求,你的个人素养要求和你的产出成果。只不过产品会更承上启下一些,接触的更多,了解的更多,成长的更多。而且现在产品经理被市场炒的比较火热。3、各公司之间的产品有什么区别?每个公司、每个部门、每条产品线,对应的产品各自不相同。相同的是都是在做产品设计,不同的是有人在做产品规划设计,有人在做产品业务功能,有人负责产品设计输出。从层级上区分:老板、总监、资深、高级、经理、助理、实习生。从业务上来分有:B端产品、C端产品、G端产品;前台产品、后台产品、移动端产品;软件产品、硬件产品;医疗产品、电商产品、社交产品等。从薪酬上来区分:有月薪几千,也有年薪几十万或上百万的。1.jpg4、哪些公司会有产品岗?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有产品,任何一家公司也可以没有产品。有产品:由产品来承接业务需求,做需求归纳,版本定义,需求评审,跟进项目,测试上线,数据统计,迭代等工作。专人专职效果更好。没有产品:老板/业务方/上级下指令,由各自职能部门去安排做事,其他岗位的人分别代替产品兼职完成对应的工作,一般用于指令性项目和小团队项目,目标很明确,团队协同输出一致就可以。5、做产品有什么好处?能够在更多的时候有创新思考的能力,喜欢针对一个流程进行深思,很多的时候能够换位思考去定义问题,喜欢针对问题找准症状解刨深挖,富有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的空间。可以贯通行业中的本质需求,无论是融资还是运营,对外宣讲都能够对答如流;可以有效的促成人际关系之间的沟通,无论是团队还是项目,对内都能够牢牢掌控。6、产品的瓶颈在哪里?年龄问题:互联网行业中有一句话,超过35岁就没什么地方要了。可是35岁,正是一个经历充沛、经验充足、有沉淀的时候啊,怎么就被埋没了呢。业务能力问题:隔行如隔山,我们局外人就是有什么事看在眼里,也是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不在一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三年,根本算不上行业的人,哪怕是基于互联网行业的应用,少于一年的时间,你也是个门外汉而已。思维问题:年纪轻说办事不牢,年纪大说思想陈旧,我也很为难啊~如果你没有话语权和决策权,那么你永远也想不到老板是要什么,只能一边听一边去改,然后重复劳作。再上进问题:做产品就要持续的学习,要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内容,产品本职是产品思维与产品设计,协同管理还要有项目管理和人际沟通,为了扩充新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行业知识和心理学。7、做产品是不是必须要懂技术?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你要不要做一个全栈工程师,既融资-路演,市场-调研,运营-数据,产品-思考,设计-交互,研发-代码,测试-逻辑,上线-讲解,用户-体验。拿得起放得下,上得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如果你能多懂一些其他的内容,那么在对话沟通的时候会更好的和别人融合。当然,如果你不懂,那么你把自己本职的工作做好,那么也可以。只要不是你又不懂,然后还要嘲讽别人,就行。8、大厂和小公司经理有什么区别?大厂:专人专职,一个萝卜一个坑位,你在大多数的时候只需要专门的负责好自己的事务,还要各种开会,对接好上下游就可以了。在大厂,你可以更加稳定的去做产品,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在产品的生活中,并且还有“标准”的规范来约束你,还有各种人才可以协同完成解决方案。小公司:记住找产品这三个字就可以了。需要出个方案-找产品。这个需求按照现在的情况实现不了-找产品。下周要去做个宣讲-找产品。外围接口对接谁联系啊-找产品。这次团建去哪里啊-找产品。在小公司,你需要做到全能,需要更多的发挥你的个人能力去搞定各种事情,小公司没那么多的规矩,一切以目标为导向,能干,能干好,那么你就OK。9、普通和优秀的产品区别是什么?一般性的区分从工作年限、工作场地、薪资来区分。有思考的区分会从底层开始区分,同样一件事情,你所对应的定义是怎么理解的。针对场景定位-优秀产品针对客流理解-普通产品针对价值定位-优秀产品针对收费理解-普通产品针对用户细分-优秀产品针对功能理解-普通产品2.png10、技术型和管理型产品有什么不同?技术型产品更看重你的业务能力,主要负责解决问题,对内沟通、协同;对外宣传、输出。做技术型产品,有核心的业务能力,基本处于公司的核心团队内,属于不可或缺的人才,属于标准的中流砥柱,在获得老板的信任后,可以独立带线,获取更大的资源。管理型产品更看重你协调能力,更多精力在于人员管理、定位、方向、汇报。更加贴合公司和老板的需要,因为和上层走的更近,所以自身的优势比较多一些。而且管理型产品,会有较多的人力资源可以管控,所以很多的时候,站得更高看得更多。管理型人才大多数会在公司呆个3-5年以上,会由低中层进入中高层,虽然技术能力可能提升不多,但人脉、关系、资源会提升很多。图片11、让老板来当产品不行?行,没有什么是不行的,毕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做一个好的产品出来,还是很为难老板的,毕竟不是人人都是乔布斯、也不是人人都是雷军、更不是人人都是张小龙。产品要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负责,不能只提出目标和要结果,过程要梳理、要跟进、要落地。使用MVP是有根据的有计划的去做,去实施PMF落地,而不是拍一拍脑子,干就完了。做产品要负责,要担当,要懂得取舍,要有数据支撑,不能当甩手掌柜。12、做产品要会哪些技能应用?工具:Axure、幕客、墨刀等,至少确保一个是常用的。Xmind、Wor、PPT、项目管理工具要熟练。沟通:看企业使用钉钉、微信,还是内部自研的沟通,但要有存放文档、会议邀请、在线会议等常用功能。还有一张灵巧点的嘴。思考:幕布、语雀、石墨文档等可以用来做规范归类的应用。学习:脑子、输出的笔记。13、做产品应具备的商业化指的是什么?首先要了解下什么是商业化:将你的产物以一种应用/服务/售卖的方式投入市场,消费者支付费用,给企业/个人带来利润,并且可以持续盈利。其次要定义当前的产品有哪些点可以商业化:金钱、用户信息、流量、实物、广告、品牌、知识产权、服务、内容、灰产、技术等。同时还要决定在什么阶段去做商业化:预收费、实际使用、后付费、附加值、其他转化.最后是确保产品的优秀性:知名性、广泛性、易用性、时效性、实用性、持续性、服务性。4.jpg14、新人能做产品吗?能,所有人都能做,只是你能做到什么程度还不太好说。不要迷信你有个创意性的想法就能打造出一片天地,也不要相信加油没问题你能行的,更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我也能搞得出来。作为新人,熟练掌握产品技能,了解行业知识,能够顺利的推进项目进行,这就是基础的三点内容。15、无行业经验能做产品吗?能,别说没有行业经验了,就是你没产品经验也一样能,同样还是你能做到什么程度还不太好说。比如说医疗行业,如果你不知道行业规则,那么就很难切入到行业中去。关于临床诊断描述,一个字的偏差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很多公司在招聘时,会喜欢要在行业内做过的,这样有经验会更好的融入业务中,可以进行平等“对话”。16、如何快速融入一个行业,成为内人?所谓的快速融入,其实没有什么取巧的办法,在当前你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其他优势去弥补自己的缺点。然后就是跟着销售出去跑客户,在实践中锻炼。找到公司的前辈去询问之前的逻辑。去背熟公司的业务手册。出错要反思,要记录,要攻克。多学多背多实践,就是最好的成长办法。17、产品需求经常变动,控制不住怎么办?1、首先看变动的来源:是因为老板/业务方进行需求转变,还是项目落地后发现预期效果不理想,或者是市场上的风向变了。如果是后面两种,那就是需要用MVP的方式去做敏捷开发,这个是没办法的。但如果是第一种,那就是需求把控的问题了,不能来了需求就接,接了就要做。产品要做的第二步事情是需求整理归纳,第三步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第四步是定义排期。2、其次看变动的原因:如果上面能控得住,那么这里就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走就可以。如果控不住,那么就要考虑最小改动的成本,以达到节省的目的。其实还要看第一步在接收需求时,对其真伪的判断,真需求一定要触发核心点来满足,伪需求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3、还有就是看变动:马上改,和延后改是两种结果,不光要看产品的决策权,还要看产品对需求的把控能力。能卡在需求设计前解决的变更一定是要在前面去搞定,真的是要了必要变更的时候,那么要尽快的梳理好解决方案。背锅不是问题,转变为执行力也可以。18、做产品如何确保团队的进度?普通的产品经理会日日跟进进度,询问过程,提前最好预备方案,去撒娇卖萌和其他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准点无误的交付。优秀的产品会讲故事,会带动团队自主跑步,用情怀去解决问题。要规范好人员职责和时间进度表。要确保各节点接收信息通畅,各节点直接对流流畅,各节点能够完善交付。要向上管理好你的领导,没事跟着他后面溜达溜达,有事需要推领导出来镇场子。19、如何用MVP的方式去做产品设计?MVP是指最小可行性设计,那么基于应用点场景需要砍掉很多的流程。比如健身房购卡消费的流程,需要包含用户注册(第三方)、选卡(单卡)、支付(对公账户)、收到验证(短信)、使用(卡号)、查看(有效期)。基于这个流程去做最小的简易操作,舍弃掉大量功能,仅保留一个“最小、可行”的产品方案。图片20、如何用产品思维去做产品设计?产品思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大众需求、多样化、轻量级、易用性为前提去做解决方案,所以这里考虑的问题绝不是一对一的概念,而是1+1>2。电子阅读中,如何加强用户的阅读体验?通过翻页时的声音提示,通过翻页的效果,通过全屏式的效果,给用户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改变背景冰冷的颜色,替换为纸张感觉的暖色,带一点花纹和倒影效果,这都是从用户感知得到的结果。还有就是设定免打扰模式、长按选择、下划线、分享、阅读时长等这些都是基于用户需要得到的结果。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说这个产品做的不错,就是这个产品细节打磨的很好,考虑到用户所考虑到的需求,定位用户所处场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核心一定是优美的,其他都是辅助性的提升。比如微信的购物功能做的很好,发文件可以发很大体量的文件,支付也很便利,但就是对话过程不怎么样,那么你们还会去用微信吗?21、身为一个产品如何确保业务需求?一般来说,需求来了,正常接纳,需求分析,产品设计,计划排期,跟进研发,交付结果,查看反馈这一套流程下来基本就足够了。但在很多的时候,产品会被问到:为什么我们没有Saas模式;为什么别人可以自动语音转文字;为什么别人的页面可以自适应大小;为什么这个要求要一个月以后才能上线。此刻只回答一句“因为爱情”那是不行的。首先产品一定要有一个需求池,在这里会融合大大小小的业务需求、需求来源、需求优先级、计划排期。然后还要有一个当月、季度、半年、年度、三年的规划,在这里要按照北极星指标去做执行。最后是结合业务需求、市场需求、用户需求、资本需求,不断在优化和迭代目标,最终达成业务需求的完善和满足。图片22、你就是个工具人?初阶产品0-1年,1-2年左右,其实真的就是个工具人的概念,在大多数的时候,就是去做执行,一直写文档,一直画原型,一直要去做执行的命令。但如果你是到了3年左右,那么你就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里我们不是说前面2年就不需要思考,而是在实际的工作,更多的是看你的执行能力和你的软件掌握能力。所以刻意去锻炼产品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的方法。比如我现在坚持每日小思考已经坚持了近1100次。输出:前面两步完成后,就是要强化自己的表达能力,需要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等方式“告诉”别人,让他人能够理解你。学习:听专业的课程,看书,跟着大佬学习,与别人进行深入的沟通,这都是学习的方法。观察:在日常的生活中,观看生活的细节。看同样的一件事情,别人是如何思考和解答的,还有就是基于不同的场景、层次,回答的内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图片23、什么是产品智能化应用?当产物遇到互联网,就变成了互联网+。当产业遇到了大数据,就变成了智慧应用。那么基于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功能智能等技术进行综合支撑的,所具备的产物会超越用户需求,超越市场需求去满足各种问题,所带来的产业服务就成了智能化应用,而这个前提是有一个“产品”来承载。无论这个产品是短视频基于算法推荐,还是电动汽车具备无人驾驶功能,或者是智慧城市的应用。严格意义上来说,所有带上智能属性的硬件产品,都能算是智能硬件产品,大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小到智能电视、智能手机、智能APP等。这里的关键有两点:1、大数据:通过结论得到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背后的扭转逻辑,通过数据结果去改变产品或改变用户或改变市场。2、代替人工:把原来用人进行机械的操作变为用电脑去识别、交互、应用。24、什么时候需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按照产品生命周期,需要在第二个阶段-成长期,打磨极致的产品设计。第一个阶段是需要把产品落地,让产品基于市场、需求先诞生出来,在这里会反复调整方向,会在不同的赛道进行探索,同时还要有序的规避,避免浪太大。在第二个阶段:经过市场打磨,用户深耕后,进行精细化操作,这里不断的版本升级,就是为了优化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度,做数据增长。按照用户体验来说:在开始打磨产品时候就要考虑极致的概念,非必要性的应用,如果连流程都不通常,界面也不美观,那用户也什么停留的必要。你不是12306-必要性,也不是微信-用户群体效益,更不是拼多多-有钱,你只能在每一步都要慎重的考虑,既要大众化、又要小优美。8.jpg25、做如何保证业务需求和功能实现同步?做产品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要会把握平衡,因为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已经谈好的需求要被更改,已经商议好的排期会被压缩,已经正在做的项目被抽走人手,原本是你要花100块钱买10个雪糕,等你回来时候,你只带回来了4个老冰棍和3瓶矿泉水。怎么办?怎么办?很多的时候是不知道要怎么办?需求设定时,针对每个需求就要保证完整功能和核心功能两个方向的定义,同时还要有对应的优先级,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先保优先级高的,然后在保核心内容,其他的该砍就砍,此刻不需要心软。另外产品经理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你要能够决定哪些能够上,上了就要去研发,研发了就要落地,不能一个命令下来了被动的去执行。即使不行,也要去争取,最少在表面上,你把样子做出来,后面的人也看得到。可以多次不成功,这个不用担心,正常的事情,但只要成功了一次,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为台阶,让自己上升一个高度。26、当需求很多时,如何排定优先级?当你早上要去上班时,你选择开车还是做地铁,是不是要先考虑下今天是不是周一早上会不会堵车?这里就是你要做一个选择的判断。那么同样,针对需求,你也要根据实际的业务场景来进行判断,当前需求是不是很紧急,是不是到了必须要去制作的情况,是不是已经阻塞到了用户的行动,是不是影响到了系统的运营,是不是给公司的盈利造成了困扰。只要有一条是,那么就需要马上去解决。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没那么多的精力使用kano模型、需求四象限来进行定义,那么就可以用波士顿矩阵来进行一个定义区分,这样既简单化,又有一定的依据。图片27、当你去做改变时,是给用户做加法还是减法?我们在做需求时,其实大多数都是去增加需求,但这个增加的需求是否能减少用户的应用流程,这是定义需求是否优秀的一个标准。原本一个小区有5个快递柜,现在都统一使用一家公司的系统,但系统更换时,原系统已发出去的取件码不能被新系统识别。加法:用户来取件,输入原取件码,系统提示“系统已升级为XX,取件码错误”,需要让用户点击忘记密码,然后输入手机号,输入发货单号,系统进行校验,匹配成功后,重新给用户发送一个验证码,用户输入后,取出快递。减法:用户来取件,输入原取件码,系统提示“系统已升级为XX,请输入手机号”,系统进行校验,匹配成功后,自动打开柜门,让用户取出快递。说明:不同系统之间的合并,是要校验用户信息、取件码、系统三者吻合,那么就不同系统的合并后,需要通过取件码先去识别对应的原系统,此刻已能够匹配到用户信息,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个校验,新系统识别出信息吻合,就可以给出正确判断。不需要让用户再去手动操作校验,安全性的提升在于内部的逻辑转化,用户拿着取件码来取件,此刻是已带着手机过来,在做一步手机号校验对于安全性提升的需求也没有那么的强烈,所以这一步可以减去。而且快递柜都有摄像头,发生偷窃的情况也很好查找。28、产品和项目的区别是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情:两者之间既互补又不和,可相互兼职但又是独立存在。对于一个产物:项目经理:有个就行,别管是亲生的还是领养的,早点独立早点滚蛋。产品经理:我要亲自生一个孩子,从生的过程,富养成人,还要看着长大,买房、结婚、生娃,直到老去。对于目标:项目经理:甲方就是爸爸,爸爸你好。产品经理:市场、用户就是上帝,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对于交付:项目经理:好了,满足了,上线。产品经理:调研、需求、设计、研发、测试、上线、迭代后进行交付。对于变更:项目经理:请走流程,请递交审批,请重新评审。产品经理:哥吃饭了吗?姐一起喝奶茶吗?在给改一个呗?我保证,这真的真的就是最最最后一个了。对于职责:项目经理:规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可调配人员,完成对应的任务。产品经理:用户体验、市场需求、商业化、价值产出。29、为什么不能以项目制去管理产品?结合上面说的内容,我们知道项目是以交付为前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项目,在当前的时间中会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完成后释放出去,内容转移给下一个角色。但对于产品来说当前团队的人员是固定的,针对不同的角色,在对应的排期内都有不同的任务分配,不可能等一个版本完成后然后全部重新开始。项目一般要求较为严格的规范流程,要有完善的业务流程、规范的人员排期定义、严格的变更流程、以及定义好的交付时间。而产品在很多的时候都需要进入敏捷开发的模式,在各种阶段要实时解读市场进行灵活调整,这也是产品人经常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30、产品不方便监管项目的原因是什么?其一:产品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角色,产品是从创意进行产出,由其他部门辅助进行完成结果的输出,不然单纯就一个产品想法,如何能够落地呢。所以产品管项目有名无权,很难办。其二:项目管理是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安排,安排有结果。如果是从产品的角度考虑,那就是把人圈进来,然后深度绑定,即使当前没事,也要为下一次做好准备,很忌讳临时抽调人手去解决,因为更换人手后还要重新交代前因后果。其三:基于拓展市场需求,基于抢占市场资源,利用平台进行软件的快速开发,一般使用敏捷思想作为指导,力求功能完善、使用便捷、价格适中,以期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这里会舍弃很多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以速度为优先级去处理,这讲究违背了项目管理的要求。31、产品经理代替项目经理有何难处?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类似,项目经理要懂些技术,要能够了解每个人的水平如何,和产品经理的区别在于可直接指派职能部门人员进行管理,而不是协商。项目经理是根据任务去做导向输出,对应目标是以交付为结果;而产品是要在业务输出的过程中反复去打磨。做管理最大的困难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发现问题。项目经理恐怕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按计划执行,可以多多少少都有偏差,但基本都在可控的范围内。作为项目经理,一个从整体角度确保项目的角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偏差、判断偏差的影响、确认变更内容、用稳妥的方式确保变更被导入。而产品较难去把控住这点。32、项目中没有产品,会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话说,在公司没有谁都可以,只要有老板在,所以不存在什么主观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理由,那么:这个我也可以兼职做下,只要钱到位,没什么是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不行,那么请付我双倍薪资。前面我们说了老板是不是产品,其实也得到了一个可以适用的理由。那么市场、运营、UI、前端、研发、测试这些其实也可以做产品啊,只要有一颗能够思考的心,能够基于产品的角度去考虑、能够以市场/用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那么产品也能够做出来。正所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话是没有错的。或许这些人做的不够好,也许这些人会比专职的产品经理做的更好,事在人为,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负担,要看压在谁的身上了。33、如何确保产品经理在团队中的位置?先说不好:没有什么职位是取代不了的,只是现在有这个岗位需要,而你又是性价比合适的人。我们都说离开了舞台什么都不是,因为你站在了公司这个舞台上,舞台给你曝光的机会,若你自身不能发光,那么你还得靠舞台的灯光照亮你。所以,拥有专业的技能经验,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良好的管理经验,拥有和善的沟通经验,是确保你在团队中稳定的基础技能。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有站队。然后再说好:作为管理,是跟随公司做方向指引的人,奔着北极星指标而去的人,其他的职能部门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都需要按照你的定义去行动。你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设定产品,并且要求职能部门按照你的规则去做定义。当你成功时,黄袍加身,光芒万丈;当你失败时,不要紧,再来一次。34、如何确保产品经理的人身安全?身为一个产品,还要考虑人身安全,这不存在的你要是欺负我,我就哭给你看玩笑归玩笑,当产品一定要会开车,调节下气氛还是很不错的,但正儿八经的时候还要要拿能力来说话。像什么手机壳变色,不用学习就能够上手的操作这类地东西没有实际的铺垫,就当玩笑说说算了,非要较真做出来,那也得有理有据的说明,不能空口一句话。图片通过讲故事,将其他职能部门的人代入到当前环境中,告诉他们来龙去脉,让他们理解事件的过程,并且加上一些基于思考的想法。沟通最好的结果是双方就问题探讨,然后得出一个达成共识的结果,而不是最后打成一片。35、产品可以不管技术实现吗?当然“不可以”,做产品是要懂点技术的,要能够简单看懂点代码,要知道一些技术“名词”,还要了解点新旧技术的应用。产品人在要求需求时,不是说要定义“现有技术人员技术边界和惯用实现逻辑”,而是考虑技术边界和逻辑的技术实现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当前团队技术不行砍掉合理需求,也不能为了实现复杂需求完全不考虑技术成本。所以理论上来说,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只需考虑产品应该考虑的事情,比如用户需求和公司业务两者的权衡。但是这只是理论,在实际情况中。一般来说,都是要去考虑技术的实现逻辑的,这样你才能够知道这个设计有没有性价比、需要怎么做、做这个东西需要花费多少资源、这些都是需要产品去考虑的。而且,如果你设计时,提供了技术实现逻辑的话,无论合理与否,开发同学们都是更愿意和你沟通交流,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产出更好的方案了。36、关于选定哪种技术,产品能说了算吗?这个当然不能,这个问题和上面一个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反向的。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如果这个问题是由你来定义,你当然可以说明白。但如果这个区域不属于你的范畴,那么专业的人会用他的思路去帮你解答和完善。37、是不是能力很强的产品经理价格都很贵?看地区、看行业、看公司、看个人、看运气。如果是在超一线城市,金融/人工智能/独角兽,世界500强公司,做过一线产品的10年真正大牛,年薪弄个50万不成问题的,好的能破80甚至100。如果是在三四线小城市,常规的行业,公司一种佛系的生活方式,只有三五年水平,且能力一般的产品,年薪十来万也大有人在。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你处于什么档位,这都是相对平衡的标准,当然也有凭运气好,入职早,能够升级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人。但有一点是需要肯定的:如果一个产品的能力很强,那么他一定会向上管理,他一定能够洞察到行业的风向,他一定能够用强有力的业务能力去管理团队,他一定能够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也能够体现出自己贵的道理,毕竟能够用钱来解决的都是小事。38、如果要优化掉一个产品经理,可以用什么办法?让其他人代替掉他的职位,不给他新的产品规划,更换他的岗位职责,谈走人。可以用的办法太多,没什么是绝对的事情,一个岗位而已,哪怕是你站在核心层里,该被替换的时候一样会被替换。当公司不需要你的时候,任何的借口都可以成为你离开的理由,无论是N+1还是直接被开除,到了这个时候,是你就是你而已。同是产品人,何必为难自己人。这个话题打住吧。39、当你需要背锅时,你要怎么办?情况1:没办法的时候,只能推产品出来,因为你没有规划好,因为你没有把控住需求,因为你不懂业务逻辑等各种原因,导致产品失败,导致项目不成功,导致公司亏损,所以需要你起来承担这个责任。怎么办?其实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怎么办,要么就走,要么就只能承担,不管你是不是刚来,不管你是不是接替了别人的位置导致,不管其他的什么理由,你此刻在,那么就是你来顶这个事情。情况2:承接责任,立场转变。有能力的人从不怕背锅,他们思考的是这个事情我如何解决掉,而且要把这个事情转变为给自己上升的加分项。就像我在前面的公司,接手一个离职A交给离职B的2页文档,里面告知了两年的工作内容,还有一个延期了一个月等着上线的需求,外围部门没有资源,内部知道这个项目的人都走光了,此刻你的决定就是影响你个人发展的决策点。当你干完了这一票,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就有经验了,就能够调整更大的难度,也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图片40、研发出来的内容,不是产品评审后的东西怎么办?对于擅自修改需求的时刻,要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要直接一棒子打死,其实很多的时候还是可以区分一下的。1、如果是无关大雅的内容,比如按钮从左边移到右边,那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此刻也可以做个AB测试,进行试探。同时,还可以和相关人员进行探讨,为什么需求评审时没有提,为什么制作过程时不提出,为什么内部测试后不反馈,为什么直到最后才告知产品。2、如果是涉及到大的业务改动,这没有商量的余地,产品的业务需求是经历调研、分析决策下来的,不能是因为某些人员觉得不符合自己要求就可以进行变更。3、如果是比之前改得更好,改成了更优的方案,那么当然欢迎。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个我们当然欢迎。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无论是哪种情况,产品要第一时间知道变更情况,以便做出决策,并且对给出的结果要了解情况,不要打乱了自己当前的计划和后面的排期计划。41、老板、业务提的紧急需求如何处理?收到紧急需求后,马上接收,并且马上进行分析,并且马上做出紧急程度的判断。产品此刻要做决策,是不是马上要去做,如果做完能有什么影响;如果不去做会带来什么后果。识别判断,识别判断,识别判断,再三强调这一点,接收一定要积极主动快速,然后决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42、在传统企业做互联网产品,受到的阻力会有哪些?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标准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敏捷开发发生冲突时如何打架。传统企业的模式相对规范,需要汇报,需要决策,需要论证依据,需要看到投入产出比,相对走得很稳当。而互联网产品的应用就是使用快打的方式,发现了就要马上去想解决方案,针对多个方向做业务输出,一旦发现有利润点,就要投入加大资源做产出。在传统企业,要学会排资论辈,要讲究领导关系;在传统企业,要学会汇报,要会说,会写,会看颜色;在传统企业,要学会放松,要等待,要按照命令去做事;在传统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认真的思考,有强大的资源做后盾,有实际可以落地的市场做应用实验,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可以跟着你做智囊团,有犯错的机会。43、相对传统企业,在互联网行业做产品有什么好处?如上题,在传统企业做不行的地方,在互联网行业都行。你能够去做打破传统的事情,你能够去突破想象去做事,你能够做跨越当前层级的事情,只要你敢想,你能说得出来,那么公司就能给你安排一帮大牛做支援。互联网行业有着较大的压力,日常996就是标配,遇到紧急的项目何止007呢?但换回来的不止是金钱上的奖励,还有你的行业经验和能力的提升。如果你觉得在一线城市买房没有指望,那么你入去人工智能、金融等独角兽企业中,一个试点成功,复制出一片可以做事的点,然后融资,然后上市,然后实现人生自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拼多多在2020年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只用了5年的时间。12.jpeg44、学习PMP是否对产品经理有帮助?产品经理里很多的知识和内容都是从项目管理中诞生出来的,像我们常提到的“四象限法则”、“头脑风暴”、“亲和图”等,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应用,项目也一样能够用到。产品经理要做的市场调研、产品定义及设计、项目管理、产品宣介、产品市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其中如你所见,项目管理也占到了重要的一环。既然两者是相互相同的概念,那么学习一下PMP还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张证书也不错,只是相对于实际的工作,PMP的某些标准模式并不适用而已。45、产品经理需要考什么证书?普通话?四级?认真的考虑了一下,产品经理有GPST认证、CPM产品经理认证、GPST精益产品经理认证、还有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产品经理硕士专业,国际TRIZ学会、软考之类的,这些都可以看下。证书,相对产品经理或者对其他岗位来说,都只一个证明,证明有认证学习过,并且经过测试符合了要求,是属于自己的一个加分项。但产品经理目前大多是培训学校出来,经过几个月的培训,用通用理论+实战项目,帮你在较短的时间给塞进去一堆的知识,帮助你尽快的进入到这个岗位中去,然后你自己在逐步的消化和吸收。46、为什么互联网公司招聘那么多高学历的产品实习生?这个其实是很多公司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多的公司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每个公司都会有人才储备的计划,希望从新人里提拔出一些“先锋”或者“未来的将军”,这就是管培生的由来。现在的互联网应用,不但是一个产品负责全面的产品管理,而是对产品进行各种节点的拆分,这里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来处理业务逻辑。正常点的情况下,一个5年的高级产品经理,可以有效地带动几个新人分别去处理几条不同的产品线,而这当中只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但这里有一个要点:大部分经过高学历的人都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逻辑能力、良好的精神,并且沟通能力比较好,也会接触大量新鲜的事务,会有同理心。对应公司的:可塑性高、踏实稳重,自然就是性价比高的选择了。这里没有在歧视学历的问题,我自己也是低学历,但我当年是有能力就能干,能入老板的眼,肯吃苦,就有上进的空间。现在学历则是一道门槛。47、为什么很多的产品喜欢做创新。先问一个问题:如果产品人员在为“已完成的产品中提出一堆的优化改进问题”和“在一个新的行业领域中做创新需求应用”中选择,大多数产品人都会选择后者。当然,产品人不一定只有一个选择,但如果是对现已存在的产品优化是下一步,那么就不要指望他们有很开心的笑容和很高的效率。做创新,能够带动起一片新的天地,产品人都有一颗不屈服的心,舞台足够大,那么我就要足够闪亮。去维护别人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你的本分,做不好还要背锅,有点难。以上的内容,就是联合数十位大厂的高级产品、业务专家共同商讨定义的内容,我们保持着简单、易懂、通用的原则进行内容梳理,并且尽量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当各位能够快速的理解内容。有爱、思考、分享、专注~产品经理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