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所谓浙大医学博士生活作风问题正在调查伯克利

所谓浙大医学博士生活作风问题正在调查

刘某瑞在义诊连日来,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刘某瑞被曝隐瞒婚姻状况出轨多名女性,且在被举报调查期间,仍自称未婚与女性谈恋爱并同居。因女当事人通过多平台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刘某瑞,男,1983年5月生,河南内黄人,2009年入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师;2015年3月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聘为眼科主治医师,期间曾担任眼耳团支部书记,2019年8月从该院离职。刘某瑞目前所在的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应飚回复媒体称,经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仍在调查处理中。另据了解,刘某瑞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执业期间,曾为患者违规出具虚假医学文书;2019年4月,与他人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捷顺医疗信息有限公司。郑州启源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王海彬对女当事人拿起法律武器捍卫社会道德、维护妇女权益的行为给予肯定,也呼吁有关部门及时调查处理给当事人和公众一结果。(杜璐璐)

女博士“劈腿”致男医生自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在核查

7月24日至25日,网传这样一条消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陆某为了和复旦大学女博士李某在一起而抛家弃子。但在他给李某买房、买车、买包包、送珠宝以及给她署名和刊发几篇高质量医学文章后,李某却和他分手。经受不住打击,陆某选择了服30颗安眠药自杀。也有消息称,陆某自杀后,被抢救过来。网传内容此外,网上还传出:陆某主要受不了李某在和他恋爱的同时,还和其他两个男人在恋爱。网传女主李某就网传消息,红星新闻记者先后添加了李某的QQ和微信,希望就此进一步求证,但李某没有通过红星新闻记者的添加请求。7月25日下午,红星新闻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宣传科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宣传科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网传消息,我们非常重视,正在核查中,已从各方面去了解情况,我们将会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尽快给出答复。”这名工作人员随后让红星新闻记者发去采访提纲,约5分钟后,对方确认“已收到”采访提纲,但具体需要详细核查后,才能回复红星新闻记者。公开消息显示,陆某,男,32岁,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截至目前,陆某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国家级和省市级等课题。陆某简介网传陆某的恋人李某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但相关详情仍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认。截至红星新闻记者发稿时,该医院尚未就此做出具体回应。红星新闻记者 韦星

隆正

复旦女博士与中山医院医生情感纠葛?校方凌晨回应!网友:5篇SCI论文好好查查

近日,网传复旦女博士与中山医院医生情感纠葛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据网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陆某为了和复旦大学女博士李某在一起,给她买房买车并署名和刊发5篇高质量医学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发在《自然》子刊的论文),不料李某却和他分手。网友扒出,陆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主要从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学术成绩颇为出彩。网传内容消息一出,网友都惊了相比送房、送车大家更关心的是5篇SCI论文那么,为什么SCI论文很重要?▽对于博士生来说,想要顺利毕业,发SCI论文是重要一关。很多高校都有奖励在校生和教师发表SCI论文的举措,尤其是发表在一些顶尖期刊上的论文。随之而来的还有身份和地位的提升。一名知乎网友表示,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实际贡献,便将其列入论文作者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对此,复旦大学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医学院将会同中山医院启动师德学风和学风问题调查对任何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近日网传我院一博士生与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情感纠葛,引起较多关注和议论。医学院高度重视,已要求并会同中山医院就网友关注的当事人师德师风和学风问题启动调查。医学院一贯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对任何师德失范、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有责必究。回应微博下,不少网友喊话:5篇SCI论文好好查查也有网友表示:不信谣,不传谣,静等调查结果来源:上观新闻(shobserver)、@复旦大学 官方微博、红星新闻、网友评论等

不顺天子

博士生举报导师医生?乱装支架背后还有多少黑幕

●特约评论员 熊志(广东)日前,有微博用户爆料称(苏大)“附一院心血管主任医师杨向军,被其博士生实名举报:乱装支架,装一个回扣一万元”。苏大附一院的官网上发布的医生出诊时间表显示,每周二和周四上午杨向军分别在苏大附一院总院和十梓街院区出诊,但目前一直到5月底的四次门诊均为“停诊”状态。苏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区大内科护士台向澎湃新闻证实了停诊信息,称“不知道什么时候出诊”。该医院党委办公室另一名工作人员对澎湃新闻表示,杨成军被调查是事实,“但其他情况医院这边也不清楚”。苏大一附院官显示,杨向军不仅是苏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杨向军的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目前关于案件的细节并没有公开,根据相关信息,杨向军被调查是事实,但网帖爆料中的一些关键细节,比如是否存在乱装支架,且装一个回扣一万元,目前仍然有待证实。不过博士举报导师的情节,在增添戏剧性之外,仍然会带给外界一种医疗回扣触目惊心的联想。事实上关于心脏支架领域的暴利,早已不是第一次被聚焦。根据媒体报道,心脏支架包含了成本、研发费用后的出厂价,往往只有几千元,然而经过层层流通环节加价后,溢价程度最高能达到出厂价的8至9倍,最终费用经常会高达一两万。居高不下的回扣,滋生出各式腐败,而负责主刀的医生,往往成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比如此前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借采购心脏支架收回扣近400万。从医学的角度讲,心脏支架有着临床副作用,为了收取回扣而乱装支架,用谋财害命来形容都不为过。而且,心脏支架这种医疗器械,都是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进医院,厂家直供医生不太现实。所以用患者健康冒险,所反映出来的,不只是某个医生医德的沦陷,其背后还有一整条流通环节的利益链,对此同样有必要彻查。此次风波源于博士生举报,这种内部爆料的模式,固然看点十足,且牵出了潜规则,照见了医院和医生的黑幕,但另一方面偶然性太高,而且不可复制。事实上,医疗领域本身就有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它给吃回扣提供了土壤。尤其心脏支架手术,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发烧,有着高度的行业壁垒,对缺少专业知识的患者来说,往往只能服从医生的医学权威,靠医生道德自律,因此自然容易成为被围猎的羔羊。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被调查的杨向军,还不是不规范的小医院医生,其工作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就是首批三甲医院,而杨向军在当地乃至全国的业界知名度都不低,还是全国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果不是爆料,普通人几乎很难想像,他会冒着违法的风险吃医疗回扣。一个在重点三甲医院行医,且荣誉加身的专家,理论上应该给患者带来一流的医疗服务,但他居然也涉嫌与回扣扯上关系,这种结局让人叹息,更说明围绕医疗器械衍生的灰色利益链,侵蚀的能力足够强大。和此前媒体对心脏支架暴利的报道,倒是形成了相互呼应。过去的讨论中,围绕以药养医导致的过度医疗,或者医疗器材回扣,会有一些带辩护色彩的观点提到,医生职业风险和收入不成正比,因而会想着通过药品、器材来薅患者的羊毛,在普遍的潜规则下,很难苛责某个医生。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混淆是非,且无视作为相对弱势者的患者的利益和冷暖。此次意外的爆料,再次揭开了医疗行业见不得光的一面。当然,鉴于心脏支架领域的暴利传言屡见不鲜,它注定不会有太高的新鲜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博士生举报导师,为事件增加了看点,也为正视医疗回扣注入了额外的压力。接下来,希望看到从上到下的彻底调查。

书之言曰

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赴滇博士服务团“智力”支持云南抗疫

(抗击新冠肺炎)中组部团中央第20批赴滇博士服务团“智力”支持云南抗疫中新网昆明2月13日电(武英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云南气候类型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基础弱,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20批赴滇博士服务团全体成员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思考、多措并举、建言献策,为云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疫情发生后,服务团医疗组成员徐桂彬、李静、孙华、孙亮、陈晓娟和王思齐等博士按要求提前结束休假,返回挂职医院工作岗位,刘健博士主动申请春节期间留守工作岗位值班值守。医疗组博士们迅速行动,积极参加挂职的云南省第一、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以及昆明市延安医院的疫情防控部署和重大救助事务决策工作中。图为陈晓娟博士开展日常督察工作。 武英利 摄   挂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的李静博士,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曾参与抗击SARS疫情,在疫情防控期间担任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组长、云南省卫健委新冠肺炎专家巡回督导第四组副组长,带队指导昭通、曲靖等州市5家定点医院做好疫情医疗救治和防控工作,每天长途奔袭六七百公里,夜以继日的组织培训、抽查、考核,检查并指导医院工作。服务团成员陈晓娟、徐桂彬博士加入“好大夫”义诊通道,利用空隙和休息时间,为患者答疑解惑,宣传防控知识;王思齐博士联合挂职单位心理科,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有效解决隔离病人心理应激障碍问题;孙亮博士围绕老年人群疫情防控要点,在中国科协“科普中国”栏目撰写发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老人怎么做》科普文章;李静、孙亮、刘健博士通过媒体向公众解读疫情防控知识;滞留湖北的巩勇博士积极倡导疫情防控宣传正能量,书写诗歌散文,动员鼓励全体团员和广大网友坚定战胜疫情信心。图为孙华博士在疫情防控一线与同事并肩工作。 武英利 摄   刘健、徐桂彬等多名博士积极向挂职单位报名支援武汉。韩春明、齐力、陈晓娟、徐桂彬、孙华、孙亮、刘健、王丽萍等博士通过个人采购、协调机构等方式,先后募集捐赠“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2000份、手术衣120套、一次性隔离服760套、护目镜445个、手套11000只、口罩20100个、饮用水5000瓶。图为博士们捐赠物资。 武英利 摄   此外,博士们结合所学专业为云南下步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疫后健康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完)【编辑:王诗尧】

猛鬼帮

德州市立医院聘请国内知名教授李长忠为妇科学术导师

7月3日上午,德州市立医院隆重举行聘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李长忠教授担任德州市立医院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创建团队——妇科专业学术导师签约仪式。院党委书记、院长段立新,副院长郭伟、李凤玲,妇科崔立新主任团队成员参加,会议由副院长李凤玲主持。签约仪式现场签约仪式上,段立新对李长忠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对能够担任德州市立医院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团队——妇科专业学术导师表示衷心感谢。段立新表示,李长忠教授是省内乃至国内知名的妇科专家,医院高度重视并支持妇科的学科建设工作,在人员引进、硬件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希望在李教授的指导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医院也将明确发展重点,找准突破点,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和配套建设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确保市立医院妇科创建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工作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提升妇科整体实力,更好地为州城百姓健康服务。德州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段立新(右)为李长忠教授(左)颁发聘书随后,崔立新介绍了妇科团队在省级重点专科创建过程中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工作规划。李教授认真听取汇报后对妇科下一步的工作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工作意见及建议。李长忠教授(右二),德州市立医院妇科主任崔立新(右三)及妇科团队共同查房李长忠教授(右二)与妇科副主任魏莉(左二)同台手术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工作是体现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展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德州市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简介李长忠,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主任,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微创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宫颈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瘤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协会妇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Mayo Clinic、Johns Hopkins医院、M.D.Anderson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互联网妇产科学院山东分院执行院长。(杨梅)

赵国

专访日本医学博士:医院就诊必量体温,询问是否去过湖北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文图全球疫情急剧升温,截至日本时间25日晚8点,日本累计报告862例新冠肺炎病例。26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连线日本群马大学教师、医学博士金泉。他于1990年就在日本生活工作生活,有医学背景,和当地医院有密切联系,医护朋友也很多。金泉称,普通居民对于疫情还是比较紧张的,几乎是一夜之间,戴口罩、买酒精等物资的人多了起来。疫情刚开始时,他还看到很多中国人排队抢购口罩等物资运往国内。金泉透露,目前当地医院在接诊时增加了询问是否去过湖北、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流程,第一步必须先量体温,医院消杀工作也有增强。他的医护朋友则表示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做好救治。春节从内蒙古返回日本,目睹同胞抢口罩给国内亲友或捐赠给医护金泉非常忙。2月26日的电话连线频频被打断。他现在日本群马县前桥市,是中国内蒙古人,大学毕业以后到日本读医学博士,然后在日本知名国立综合性大学群马大学医学部任教。金泉还曾经做过外科医生,有医学背景对医院也比较熟悉。目前仍是中国国籍。今年春节期间,金泉回老家过年,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过年大家都不串门了。”之后他返回日本群马县,一开始还觉得疫情离日本很远,后来仿佛是一夜之间,他在群马县看到排队买口罩的人多了。他发现,不但排队且购买数量还很多,而且有很多中国人。“当时我还比较纳闷,为什么买这么多口罩?一问才知道,买口罩运往国内,为的是帮助国内的亲友。”是的,当时中国疫情吃紧,口罩、酒精等物资一度匮乏,有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买来给亲友或捐赠给医护。后来,金泉在日本其他城市也看到这个现象,不仅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也成为紧俏商品。“目前市面上酒精还是可以买到的,其他有些紧缺。”民众就诊流程有变化,必量体温必问是否去过武汉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考,而到了2月底,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急剧升温,对于全球公共卫生系统来说都是挑战。目前,日本传染病医院是何情况?床位紧张么?就诊流程有何变化?民众就诊方便么?“日本设置有传染科的医院有近千个。”金泉透露,他所在的群马县前桥市也有定点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比较大点的医院都能收治,但床位不多。”(日本群马县前桥市前桥医院)近期去医院,金泉会发现人人戴口罩,而且医院加强消杀,就诊流程也有变化。“来了患者,工作人员先给你个体温计量体温,然后问‘你近期有没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的症状?有没有去过中国湖北武汉?’,之后医生还会再问一遍。”金泉说,然后对于有出现以上不适的患者,会立即进一步排查。金泉对医院比较熟悉,有很多医护朋友。他了解到当地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做好随时碰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准备,随时应战。北海道有老师确诊,不排除全国学校分区域休学眼下全球疫情急剧升温。截至日本时间25日晚8点,日本全国当天新增10个感染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包括在日本感染的患者与来自中国的游客等156例、“钻石公主”日邮轮的乘客及船员691例、以及搭乘政府包机从武汉归国的侨民14例。日本累计报告862例新冠肺炎病例。“确实有点恐慌心理。”金泉称,面对疫情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他发现普通民众开始紧张起来,采取戴口罩、备消毒物资做好个人防护。(前桥红十字医院)另据亚通社最新报道,日本北海道确诊的31日感染者中,有7人是学校的教师或工作人员。文部科学省25日向全国学校发出通知,对于发现感染者的学校,要实行关闭休学。通知称,不排除在疫情扩大之后,要求全国的学校分区域实施休学。日本农林省25日发出指示,全省800名机关干部将实行弹性工作制,允许错峰上下班和在家工作。这是日本国家机关中,第一个实施弹性工作制的机构目前,金泉所在的城市学校还没有停课,商场商店照常开门,购买东西还比较方便。“媒体关于疫情的报道增多了。”猛犸编辑:彭艳

嘻嘻哈哈

武汉检验科博士:我们3通宵自测病毒序列,看到结果即感不妙

晚上9点,是记者和刘为勇约定的采访时间。然而,直到深夜12点以后,他还没有回复微信。刘为勇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做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工作。刘为勇在实验室直到第二天下午,记者才等到他。熬3通宵测出全基因组序列 拿到结果有不好预感《中国科学报》:您是哪一天接到第1个疑似样本的?● 刘为勇:我这边有记录。我们一直在监测,也向国家CDC反映过。我们第一例大概是在1月2号开始做的。在1月7日就获得了这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报》:你们自己完成了测序?● 刘为勇:我们是一个团队,包括来自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南医院的团队、中山大学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科研人员。大概4天就测出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相关成果已经写成文章,投给了国际期刊EMI(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中国科学报》:论文内容您能介绍一下吗?● 刘为勇:论文讲的是我们针对两个病例,采了标本之后,第一时间做了检测。那时候是1月2日左右。当时高度怀疑是SARS,用某公司试剂盒测过后显示阳性。于是我们根据SARS病毒设计了6个引物,并利用病毒样本核酸模板做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6对引物里面有一对可以工作。经过测序,我们发现这个病毒跟SARS差异很大,当时就怀疑是一个新的病毒了。同时开展的二代测序,拿到了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于是,我们发现这个病毒和已知6种冠状病毒都不一样,是新病毒,而且它跟SARS病毒进化关系比较近。《中国科学报》:得到这个结论时是什么心情,有不好的预感吗?● 刘为勇:是有不好的预感,毕竟跟蝙蝠来源的SARS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考虑到SARS曾经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第一时间就把结果向中国CDC进行了书面汇报。《中国科学报》:你们的团队是怎么合作的?● 刘为勇:我平时临床检测任务较多,做研究是在五点下班之后,我几乎每天都会去武汉大学那边,在我原来的合作导师那边做课题。疫情发生后,我们一起攻关,基本上熬了三个通宵,在第一时间把基因组序列搞出来,因为平时就是这种工作状态,也没有觉得特别辛苦。我们这几个人是普通工作者,但是我们做的事情,我觉得应该是在国内国际都属于一流的成绩。没有商业试剂盒,7天自己研发出试剂盒《中国科学报》:你们现在用的哪个厂家的试剂盒?● 刘为勇:我现在用两家企业赠送的商用试剂盒同时做对比检测,由于法律法规要求,我自己提前研发的检测方法暂不能用于此次疫情的检测。不过这两个商用试剂盒的检出率有差别。《中国科学报》:您自己研发了新病毒的测试方法?● 刘为勇:拿到全基因组序列以后,我就开始着手研发试剂盒。科室领导在研发方面给了我更多时间。这个检测方法用的是分子诊断技术。我们把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加测序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筛查病毒。这也是金标准之一。这里面用到的探针引物全部是我自己设计的。1月13日,我就把这个检测方法建立起来了。19日我提交了专利申请。《中国科学报》:您开始做的时候,有没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来?● 刘为勇:还是蛮有信心的,因为我已经累积了大概5年左右病毒病原体试剂盒研发经验。我们曾经研发了很多临床用的检测试剂盒,覆盖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大概有30多种试剂盒。在投入临床使用前,我们也会认真进行各种性能评估。这些试剂盒在我们医院已提供临床诊断服务近万人次。不过根据政策规定,这些试剂盒不能用来盈利和推广,仅限医院内部使用。《中国科学报》:您的测试方法好用吗?● 刘为勇:因为样本比较珍贵,数量并不多,所以我们大概用了十几份阳性样本,包括大便、血、尿样本来验证。结果准确率达到100%。灵敏度很高,特异性非常高,不会被别的病毒干扰。大概从1月13日以后,我们开始用我的方法,对收到的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的筛查。这是为了在疫情爆发的早期,医院心里有个底。这个工作是我们出于社会责任感自己做的,实际上患者没有要求,CDC也没有要求。但我们还是将早期筛查结果报告给了CDC。标本量特别大 连续工作21小时《中国科学报》:您昨天工作了多长时间?● 刘为勇:接近21个小时。现在标本量特别大,没办法。昨天检测了大概100多例样本。《中国科学报》:一下子激增的吗?● 刘为勇:由于疫控中心难以满足这么大量的检测需求,所以中国疾控中心(CDC)在1月26日就把检测权限下放到我们这种拥有P2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大型医院。样本阳性的上报CDC,他们复核。那天起我们开始用商用试剂盒。阳性样本数量快速上升。这样做相当于为患者就诊开辟一个快速通道。《中国科学报》:检验科的人手够吗?● 刘为勇:现在感觉是不够的。技师要有一定资质和从业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我们还是以前那些人,大概十几个。除了检测以外,现在还要手动整理、上报大量患者信息,这个工作也非常花时间。一个医生一天看千个就诊者 这是“医疗挤兑”《中国科学报》:外界觉得现在诊断的速度有点慢。您怎么看?● 刘为勇:现在有谣言说新型冠状病毒这个病很严重,得了就会死。这造成所有人不管大病小病,感冒、发烧都会往大医院挤。但不论哪个城市的医疗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医疗挤兑”。门诊的高峰期,一个医生一天要看1000多个就诊者,基本上就是不眨眼地看病,其实看一天也看不完。我听说门诊采血的护士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累到趴在桌子上面就睡着了,那个桌子是很脏的,说明她确实累得受不了。而且患者大量聚集在医院还会造成更多的人际传播。地铁、公交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场所。后来武汉市政府停止了公交和地铁系统运行,这是很明智的。现在已经把大量就诊者疏散出去了。因为武汉市实行了分级诊疗。这样是合理的。患者也不会那么恐慌。标本在我这里又不会打喷嚏《中国科学报》:这一次疫情让您心慌了吗?● 刘为勇:这一次我感觉还好。因为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自己都怕了,退缩了,怎么帮病人诊断、帮病人看病?其次我们都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会理性对待和处理风险。这个病毒虽然传染性很强,但它主要是通过气溶胶传播,例如病人打喷嚏、采样环节暴露等容易被感染。但我的工作主要是针对标本,标本在我这里就很安静了,它又不会打喷嚏。真正危险的是在一线治疗和救护的护士、医生。请大家善待他们。《中国科学报》:您现在的安全防护是什么样的?防护品够用吗?您觉得安心吗?● 刘为勇:我在P2实验室,我们每个人是按P3等级进行个人防护。P3等级个人防护服穿上就不能上厕所、吃饭、喝水,一天要换至少三套。检验科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团队部分成员防护品检验科里暂时还够用。我对安全比较放心。不过毕竟按规定应该是P3实验室做检测,现在我们是在P2 实验室做。有感染风险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因为现在CDC检测容量有限,我们义不容辞。我们会继续做,绝不退缩。回到家孩子要抱抱,有时忍不住还是会抱一下《中国科学报》:您这几天回过家吗?● 刘为勇:自己每天回家都非常晚,一个是怕传染给家人;二是本身工作也非常繁忙,临床工作之余,我还想去研究下这个病毒相关规律和临床现象。因为工作比较特殊,我们都会自我检查,目前为止检测人员没有因检测而感染。我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岁半。有时候小孩子过来要我抱一下,还是忍不住抱抱,心里清楚还是应该隔离一下,但忍不住。《中国科学报》:家人对你做这个工作担心吗?● 刘为勇:肯定担心,我母亲要求我有空就给她打电话报个平安。《中国科学报》:你的同事们情况怎么样?● 刘为勇:都在加班加点,过年几乎都没怎么休息,很多同事都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也为自己能参与到一线工作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想请大家给予政府、疾病防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足够的信任和耐心,也请配合他们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文中图片均为刘为勇提供)

杜林

在武汉方舱医院里读书的“清流哥”找到了,他是留美博士后!

今天,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记者镜头中,无意拍到了一位看书的年轻人。他有些与众不同。众声嘈杂中,他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神情专注。疫情突如其来,这么多天,很多人心头笼罩着焦虑、不安、恐惧……这位清流读书哥的照片,一经上网,刷屏走红了。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今晚,楚天都市报通过电话辗转采访到了他。原来他是一位高学历的留美博士后!他在美国读博士后这位“清流哥”介绍,自己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他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这次回武汉是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他说,爸爸大年三十开始发烧,在家观察一个星期没有缓解,在武汉协和医院检查,最终确诊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时他也有些咳嗽症状,发烧,经过CT、核酸检测,2月1日确诊新型肺炎,便一直在隔离。接到通知,他于2月5日晚上作为第一批患者转到江汉方舱医院。自己平时就喜欢读书“现在自我感觉还好,没有发烧,就是有点咳。”付先生说,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也是回武汉后在书店买的,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在网上走红。他手中的书↓↓付先生委托记者向网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他说,“希望大家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医护人员身上,他们每天忙进忙出十几个小时,我很心疼。他相信,只要配合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网友评论Dr.Wang王医生:他读的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生于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舒华兹讲座、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苏小争:这次疫情中的清流、定海针、压舱石!罗军:熬过最艰难的这几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阳光依然灿烂,生活依旧美好!絮果:希望他还没能看完,就出来啦!孟晓H:好学习的人运气都不差!谢谢你小帅哥,你的“平静”让我们悬着的心平静下来!Dr Jia:网红帅哥,加油,你给方舱医院的患友做出来表率,早日康复!加油!慕紫Judy:看书是很好的抵抗精神病毒的方法。霞:静下来,读读书,减压,充电!年轻人,好样的!人应该永远活在希望中!去见何苦:泰然,从容,淡定,生生不息的渴望。方信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杀灭病毒的良药。你真棒!加油!临淄王李隆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依旧保持对知识的饥渴,让我这个在安全环境内依旧不知进取浑浑噩噩的人感到羞愧。陶慧泉:方舱医院是决胜战疫的关键,只有轻症、疑似都隔离了,才能阻断传染。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武汉,加油,条件会好起来的!

恐色症

科技部通报论文造假案,三甲医院主任丢掉职位、被追回人才经费,还有博士被“除名”

科技部网站16日发布《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披露了9起涉及购买论文、违反论文署名规范、套取财政科研资金的违规案件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处以终止承担的国家项目、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终止或撤销相关荣誉称号、追回科研奖励资金等处罚。小编注意到,在这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医院等,其中6起涉及不同高校的附属医院。长期以来,卫生领域专家不断呼吁,应该降低论文指标在临床医生考核中的比例,一味要求任务繁重的医生分出精力生产科研成果,并不切合实际。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巨大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论文买卖屡禁不止从通报情况看,买卖论文情况仍屡禁不止。9起案件中有7起涉及论文买卖。通报称,上述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科技部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通报称,案件查办过程中,相关高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对涉及本单位人员的问题严肃调查处理,不回避、不包庇,对此应予肯定。上述案件也反映出,有的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和经费管理上不履责甚至弄虚作假、乱作为,少数科研人员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科研管理秩序,严重损害了科技创新良好生态,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和科技界整体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坚决制止、严肃惩处。科技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要求,将会同各地方和相关部门持之以恒抓好科研作风学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目前,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对网络披露的涉嫌造假论文及网络举报的其他科研诚信案件开展调查,结果将陆续公布。案件具体情况通报具体案件如下:一、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购买论文问题。经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睿为通讯作者、闫晓菲为第一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B-catenin suppression”,系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中国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终止张睿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责令退回项目资金,取消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等;取消闫晓菲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5年。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韬购买论文问题。经查,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韬为通讯作者、刘宏旭为第一作者的论文“Reced mir-125a-5p lev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ur progression”,系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中国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终止于韬承担的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计划项目、责令退回项目资金,取消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取消刘宏旭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资格。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坚购买论文问题。经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坚为第一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青岛大学张建立为第二通讯作者的论文“ 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系张坚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张建立监管不力并使用该论文申领科研奖励。青岛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张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格5年,终止或撤销其依托论文获得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对张建立给予警告处分,并追回已发放的科研奖励。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蔡丽生购买论文问题。经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蔡丽生为通讯作者、蔡铭智为第一作者的论文“Epigenetic silenced mir-125a-5p could be self-activated through targeting Suv39h1 in gastric cancer”,系蔡丽生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蔡铭智使用该论文申报研究生招生资格。福建医科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蔡丽生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5年,暂停其研究生招生资格3年;取消蔡铭智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资格3年,暂停其研究生招生资格2年。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贞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王贞为通讯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系王贞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南京医科大学对王贞予以解聘,免去其肾内科主任,撤销其肾内科党支部书记,追回引进人才经费,取消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格5年。(编者注:根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该医院为三甲医院)六、山东大学王秀丽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山东大学孔北华为通讯作者,山东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烟台毓璜顶医院王秀丽为第一作者的论文“Reced M6A MRNA methyla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cervical cancer”,系王秀丽委托第三方代写代投,王秀丽未经孔北华同意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并伪造通讯作者邮箱,孔北华对论文撰写、投稿不知情。山东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王秀丽博士学位申请资格,暂停孔北华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1年。依据查明的事实,取消王秀丽申报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资格5年。七、南京理工大学陆伟购买论文问题。经查,南京理工大学杨余旺为通讯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陆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Data acquisition ad hoc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系陆伟委托第三方代写,陆伟未经杨余旺同意将其列为通讯作者并伪造通讯作者邮箱,杨余旺对文章发表不知情,在文章刊出后即要求陆伟立即撤稿。南京理工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陆伟博士学籍、终止博士学习资格;给予杨余旺批评教育。依据查明的事实,取消陆伟申报或承担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资格5年。八、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明飞违反论文署名规范问题。经查,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双林为通讯作者、孙明飞为第一作者的论文“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系由孙明飞完成并投稿。孙明飞未经张双林同意将其署名为通讯作者,并自行注册通讯作者邮箱与期刊联系。张双林对论文撰写、投稿不知情,但在获悉论文发表后未向期刊提出撤销其通讯作者署名。河南大学对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取消孙明飞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评优评先资格3年,撤销其依托论文获取的相关项目、奖励、荣誉,并追回奖金;取消张双林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评优评先资格1年。九、北京华油冠昌环保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套取财政科研资金问题。经查,北京华油冠昌环保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承担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存在伪造支出证明材料、列支与项目无关支出等问题,违反了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规定,违背了科研诚信要求。科技部决定收缴项目违规资金96.07万元,取消该公司及项目负责人吴宗毅申请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各级各类科研活动资格5年。对其他涉嫌违规违纪问题线索,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中央发文:不以外语、论文硬指标定职称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意见》的第十四条中,明确指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建立符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在第十五条中,指出通过“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等形式“改进人才评价考核方式”;在第十六条中,指出“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一言以蔽之,全国医院都将取消外语、计算机硬指标,全科医生将不以论文评职称 ;学术评价将注重引进国际同行评议,不再唯SCI论。不过这份文件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取消了论文的硬指标,就是为了让基层医生回归临床实践,进而推动我国基层医疗水平的发展;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患者将走进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基层诊疗将成为我国医学诊疗体系的基石,这都对基层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注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临床诊疗需要证据,证据却离不开科研,取消了基层医生的论文科研硬指标,三甲医院的医生们就要担负起中国临床及科研的两块重任;引入国际同行评价后,专业型和研究型医生们将会把科研重点更多地放在“质”上,这都对非基层医生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没有统一要求后,难保不会出现越是好的医院,对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反而会越高的情况。新华社:临床医生考核不能唯科研唯论文2019年4月,新华社刊登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的文章《临床医生考核不能唯科研唯论文》指出:我国目前的卫生技术人才考核制度具有“唯科研、唯论文”的倾向,规定临床医生晋升职称必须要在核心期刊或SCI期刊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导致临床医生在科研方面耗费大量精力,忽视了对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需落实和深化临床医生的晋升及评审制度改革,但目前尚未建立新的、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当前实行的临床医生考核和评审制度,过度看重临床医生的科研能力,以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项目等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成为各大医院互相评比的一个数字和医院的“政绩工程”,忽视了临床工作能力这一基本功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了诸多现实问题。做科学研究、撰写和发表论文与临床工作一样,都是非常繁重,且需要占据大量精力的任务。这就导致大部分临床医生只能二选一,专注于临床或者科研。在当前的职称评审制度下,就产生了“主任职称、住院医能力”“万年住院医”“论文主任”等职称与能力倒置的奇怪现象。论文至上的评审制度还导致了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即学术造假和论文买卖。因缺乏科研平台或临床工作繁重等现实困境,部分临床医生迫于晋升压力,选择向中介高价购买论文、篡改数据或付费署名等学术不端行为。2017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的涉嫌造假的107篇论文,就涉及了500余位中国医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笔者不反对医生在学科层面上有研究能力,多出成果,多发表好文章。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其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救治病人、服务患者,不可能把精力都花在论文上。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不一定能写出很好文章,但是写出好的SCI论文,也未必就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临床医生的考核评审制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主要从事科研的医生,予以区别对待,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有助于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更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的临床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