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国产替代仍需加速推进铿尔

2020年中国操作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分析 国产替代仍需加速推进

操作系统是一个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控制程序。2020年3月,Windows10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的份额达到57.34%。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截至2019年末,Windows系统在我国桌面操作系统份额中高踞88%;其次是苹果公司的OS X系统,市场份额为9%,国内市场(桌面)几乎被国外品牌瓜分;而在整体市场方面,截止到2020年2月,Windows7在我国操作系统领域仍占据52.4%的份额。可见,国内操作系统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微软瓜分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操作系统是一个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控制程序,其通过系统核心程序对计算机系统中的几类资源进行管理,如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数据与文档资源、用户作业等,并向用户提供若干服务吗,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据Netmarketshare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中,随着Windows7的支持终止,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切换到Windows10,2020年3月,Windows10的市场份额达到57.34%;其次是Windows7,市场份额约26.23%。2、国产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在我国,主流操作系统包括:PC端的Windows,Linux、OS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Linux,WindowsServer,OSX;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μC/OS-II、eCos、FreeRTOS等。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发展历程如下: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4-2018年,我国软件产业中,操作系统的产品收入呈总体上涨趋势。2018年,操作系统产品收入为756.61亿元。3、“国产替代”步伐仍需加快在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生态与预装优势,其Windows系统几乎占据我国桌面操作系统市场。根据Statcounter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Windows系统在我国桌面操作系统份额中高踞88%;其次是苹果公司的OS X系统,市场份额为9%。而操作系统整体格局中,根据百度统计流量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2020年2月,Windows7在我国操作系统领域仍占据52.4%的份额,这意味着微软停止Windows7服务,我国将有超过一半的电脑将处于安全无法保障的尴尬处境。因此,国内操作系统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推出我国由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信创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玄牝

智库|构建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鸿蒙”操作系统 2019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研究报告(摘要)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报告撰写 中房智库执行院长 柴铎 研究员 兰亚红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背景下,大规模外延式、扩张型城市建设基本结束,中国城市发展普遍进入“减量化、内涵式”发展时代,建设用地约束与产业升级需求并存。城市更新成为提升优化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腾挪空间承载力、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商业能级、提升城市品质的必然选择。一、发展背景与历史使命(一)城市更新背景1.我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发展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于1979年提出的理论将多数国家城镇化路径概括为“S”曲线(图1)。当城镇化率高于20%低于30%,是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当城镇化率高于30%之后,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会以较快的速度向70%攀升;当城镇化率大于70%时,增长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逆城镇化)现象,随后进入再城镇化阶段。具体表现为其城镇再次焕发生机、提升人口和资源要素吸引力的核心工具即是“城市更新运动”。按照这一发展规律,结合我国热点城市的2018年城镇化率统计数据看,我国约有35个大中城市已经进入再城镇化发展阶段,通过城市更新挖掘空间内部承载力潜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2019年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城市发展阔步前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显示,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9.58%。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2019年10月29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根据诺瑟姆S型曲线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率到达70%的时候,城镇化增长速度就会放缓甚至停滞。而我国自1998年启动房改后,过去20多年间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是以城镇化的快速增长作为背景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总体迈入中后期,我国房地产行业大规模扩张的增量时代也将结束,逐渐过渡到以大资管、大运营为主流的存量开发即城市更新时代。此外,我国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明显。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意味着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规模卖地建房模式将走向终结,虽然不会一蹴而就,但导向是明确的。从房企融资层面,过往依赖的多个非标融资渠道接连遭受围堵,国家引导资金流向并发展实体经济的决心明显。这也表明房地产高杠杆、高周转、快速实现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将转入产品精雕细琢和精细化管理的时代。2.城市更新改造任务艰巨,需求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由“规划不足”到“规划过度”的极端演变。有的城市因为规划赶不上建设的速度,城市主政者对未来的预见性不够,“先建设后规划”,导致了“大城市病”。更多的城市则因为“换一届政府就换一张规划图”,导致城市规划千篇一律,并且在大拆大建中对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保护不够,导致很多传统建筑被毁灭。计划经济时代,以重工业、工业优先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普遍形成了大量工业区,工业用地布局散乱、利用低效。随着产业升级,社会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下降,产业用地闲置、低效、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中心城区土地稀缺、地价高涨与老旧工业区闲置、低效、浪费土地形成了鲜明对比。加之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催动,对工业用地的改造、腾退、更新需求日益突出。(二)城市更新的主要功能城市更新是城市空间生命延续的有力抓手,是政府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功能优化、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工具,是企业发现商机、寻求转型发展的重要领域,也为社会公众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具体来看,城市更新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盘活沉睡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济产出,提升土地开发强度。通过城市更新,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承载力和土地立体空间的开发,实现土地供给稀缺性价值与投资性、功能性增值的叠加,并可以通过空间置换实现土地供给增加,缓解土地供求矛盾。2.改造更新建筑设施,消除不利影响和地块负外部性,减少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景观。3.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增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丰富各类商业、居住、景观、生态功能的内涵和输出,促进空间复合利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4.促进城乡间、城市不同区域间(新区与旧区、中心区与郊区)的公共设施供给均衡,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娱乐、休闲游憩资源的平衡配置,调节社群利益,减少社会矛盾,增进居民发展机会的公平性。5.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地类均衡性,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产生规模效益,带动区域整体发展。6.为政府提供融资渠道,通过打包“二次开发”实现市政工程的“政企合作、公私合营”,降低财政负担。7.开启城市“二次发育”过程,为市场主体开辟了新的商机,打开新的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为房地产行业转型打开了一扇窗口。8.通过挖掘城市内部承载力潜能,减少建设用地增量、约束城市外部,减少扩张占用农用地和生态、开敞空间,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9.城市更新是各类城市发展新理念、空间功能新理解、新建筑建材科技的试验场,推动空间科学、规划科学、建筑学与材料学等学科科技发展。10.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留存城市历史记忆,增进城市文化积淀,促进旅游、观光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发展现状及参与主体分析1.发展现状2009年10月,深圳颁布了全国首部《城市更新办法》,将原有的“旧改”概念升级为“城市更新”,是全国最先迈入城市更新常态化和制度化阶段的城市。随着国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推动,2010年前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城市开始探索“两规合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也进入了城市更新的轨道。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都市圈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更新概念,把城市更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新引擎。但因为各地城市更新发展进程不一,城市更新政策也不尽相同,更新改造模式也在不断迭代。目前,城市更新主要区域为北上广深等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城镇化率较高的中西部城市比如西安、贵阳、太原等也在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在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旧厂房土地盘活等方面发力,加速城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成效显著。2.参与主体分析从城市更新市场的投资参与主体来看,目前的市场主力一是房地产开发商,二是私募基金。前者侧重于旧城、旧村、旧厂的拆除重建类的项目投资,后者偏重于存量资产的改造盘活。也有一部分以轻资产运营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过与房地产商或者私募基金合作,正在往重资产模式延伸。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纷纷步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把城市更新作为重要的业务转型方向,并纷纷成立专门的城市更新业务部门。中房智库统计,百强房企大部分都涉猎了城市更新项目,但介入时间、参与方式、获得项目规模等有很大不同。总体上一个鲜明的趋势是,广深区域较早介入城市更新领域的房企,比如富力集团、佳兆业等,如今大部分具有丰厚的城市更新土地储备,且由于旧改经验丰富,存量项目推进和新项目获取都较为顺利;而后进入的财大气粗者,比如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房企,近几年通过收并购新增了大量城市更新土地储备,但由于缺乏旧改经验,且城市更新的旧改战线长,项目推进转化速度并不快。(中国品牌房企城市更新业务开展情况及中国代表性城市更新基金业务开展情况略)三、主要操作模式目前,中国城市更新的主要操作模式总体包括三大类别、四种模式:操作形式的“三大类别”包括:1.原地原主体。对于建筑、环境与空间区域需求存在差距,通过轻微修正可以达到预期的地块,若原用地主体、产权人具有更新改造、提升建筑物利用效能的意愿和能力,即按照城市规划(调整)的要求和指引,由原用地主体发起并实施,对用地和建筑物进行翻新改造以适应新业态和经营方式的需求,并对周边环境和设施条件进行改善。2.原地换主体。对于土地利用、建筑功能和周边环境难以完全满足周边需求,而原用地主体缺乏资源、渠道进行更新改造的地块和项目,通过土地和建筑打包出售,引入新的开发主体,按照城市空间规划、设计要求,在不完全破坏原有建筑格局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重新定位策划,实施空间功能的置换和新业态的包装,再向市场推出租售。3.换地换主体。即原土地利用形式和建筑物功能已完全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或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负外部性影响的地块进行完全拆除性重建。按照实施主体中政府作用和市场组织、企业参与的形式和程度不同,又衍生出四类具体的城市更新实施模式:1.城市政府主导—国有大型企业实施模式。城市更新项目由政府直接投资、组织、运作。政府通过规划、政策指引,在城市开发建设部门主导下与公有制为主的企业签订土地再开发合同。政府采用“委托—代理”方式确定改造范围、改造期限,办理土地权利转让手续,通过财政和政府信用方式筹集资金,协调涉及单位关系,帮助开发主体解决过程中遇到的资源、沟通、审批各个难题,并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开发主体接受政府的全流程监管和资源,实际角色类似于是一个“工程主体、项目承建商”,其利润按照评估规定而非市场决定。2.城市政府主导下的“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开发商主体,由政府负责地块搬迁安置、规划调整、市政建设,通过土地招拍挂(有时为定向招拍挂)将土地以略带公益性的价格或市场价格出让给资质良好、经济实力和旧城改造经验较完备的开发商负责用地、建筑改造。政府既能获得一定的土地出让收益,同时也能够减轻行政管理和财政负担,实现城市空间改造、环境改善、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等多重目标。3.原产权主体发起和主导模式。由土地和建筑物的原产权主体,如原村集体、原企业自发发起、筹集资源、招标确定合作对象、签署合作协议,按照商业规则和合同对土地和建筑进行重新定位策划、规划设计、组织改造翻新。4.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主导模式。即开发商或资本机构在政府政策框架和规划设计的指引下,自主选取更新地块和建筑,与原用地主体进行洽谈,提出更新改造方案,报政府审批。由企业主导筹集资金等各类资源,对原项目用地主体进行搬迁、安置,自主或与规划设计专业机构合作对项目进行重新定位策划和规划设计,组织、委托项目施工建设,对项目进行租售经营。四、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与“方程组”1.城市更新市场的参与主体、功能模块与“操作系统架构”城市更新运动发端于社会需求与空间功能供给的矛盾。城市更新大多被视为一项公共产品,作为政府的责任与义务,需要动用公共权力,借助政策、规划工具和财政资源组织实施。中国城市更新在操作上又分为两个条线,一是住建部系统主导的城市主城区范围内的街区改造、建筑更新活动;二是由国土资源部门主导的城乡整体(主要聚焦乡村)建设用地整治,亦称“市地整治”。城市更新市场发育首先取决于相关政策制度环境是否健全,其次则由市场主体的实力和资源发动能力所决定。而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的核心实质是相关利益的均衡和调整。从利益属性而言,城市更新需要站在社会整体高度统筹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效益,避免社会公共利益降低;从利益分配角度讲,城市更新的实质是城市政府、企业等市场主体(实施者)、原土地产权主体、新旧土地使用主体、社会公众五类主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以土地经济利益为核心的价值再分配、再调整过程。这一过程也决定城市更新能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益。城市更新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创造更高的空间价值、并促进这一价值在相关利益主体间公平和均衡配置,也即城市空间价值倍增效应的“帕累托改进”。(城市更新市场操作系统“运行架构”与“功能模块”部分因篇幅所限在此省略)2.新时代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与“方程组”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由行政命令式走向市场操作式,由公共资源单一投入走向多源流社会资源共同投入,最终构成一个自发运行、各方在博弈中按照各自利益取向和资源占有实现价值目标的“城市更新市场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基于市场机制自发运行,将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凝结形成了一个具有内生动力、长期成长性的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在这一生态圈中,各类市场主体基于要素投入关系,结成不同的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模式。不同模式下,城市更新的运行机制、价值创造过程与相关主体的参与逻辑可以用“方程组”表达(详见报告原文)。城市更新的价值既可表达为各类要素的生产函数,也可理解为适应不同用途和禀赋土地空间、不同用地主体需求的各类操作模式创造价值的加总。随着实施模式的不断发展、参与主体的逐渐丰富,城市更新市场“生态圈”的价值创造过程也在不断发育、生长、绽放!(此文刊于中国房地产报12月2日11版 责任编辑 苏志勇)流程编辑:曹冉京

千纱

软件行业深度报告:国产操作系统谁主沉浮?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国内信创在操作系统领域主要通过 ARM+LINUX 落地(一)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IT产业存在着“硬件—软件—服务”的研发和生产链条。操作系统是最贴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虽属于系统软件,却又不同于其他的系统软件,其他系统软件都受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得到操作系统的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是硬件的扩充,为其他软件提供运行环境。因此,操作系统实际起着衔接下层物理设备及资源和上层软件应用及服务的作用。操作系统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功能重点在于微内核处理、内存调度、输入输出设备、文件和操作五种计算机资源的管理上。操作系统上面可以装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是重要的流量入口,作为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可细分为桌面操作系统、移动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物联网操作系统等领域。(二)国内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情况 CPU+OS计算平台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更新和更迭的核心平台,国内市场也是如此。(1)PC领域 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占据绝对主导,微软是桌面操作系统的垄断者,Intel的x86芯片则占据着芯片市场的80%以上份额,Wintel联盟几乎控制着PC端设备的发展方向。2019年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1.83%。其他PC操作系统包括Linux、Unix、ChromeOS等市场份额较小。尽管目前桌面操作系统仍然主要由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占据主导地位,但Wintel架构之外的桌面操作系统正逐渐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2019年1-8月份,Windows系统市场份额占比为87.66%,OSX系统市场份额占比为7.09%。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及美国PC渗透率均存在下降趋势,2018年中国PC渗透率为21.8%,与2013年的26.7%相比下降了4.9个百分点;美国PC渗透率为93.8%,与2012年的105.1%相比下降了11.3个百分点。(2)移动领域 目前,移动端依旧是ARM+Android占据绝对领先地位。ARM芯片目前占手机和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75%,虽然英特尔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布局已久,但是英特尔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和ARM形成正真正的竞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现在依旧是ARM芯片的天下。根据IDC统计,2019年,由于5G手机的发布以及厂商加速清理旧设备库存,中国市场运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从2018年的74.1%上涨到75.44%。iPhone方面,2019年市场份额约为22.49%。ARM+Android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对底层CPU+OS计算平台的垄断,主要因1.移动互联网带动下的手机应用兴起;2.CPU+OS的紧密绑定,通过硬件开放和软件开源的策略构建统一CPU指令集和OS内核标准的计算平台联盟,提高ARM+Android联盟的竞争壁垒,同时扩大生态。PC领域Wintel体系和移动领域ARM+Android体系的保护壁垒均较高,主要因为在PC领域和移动端领域,各自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应用生态,其重新构建成本都很大。(3)服务器领域 截至2018年末,Windows Server 2008目前依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系统版本,占据45%的市场,随后是Windows Server 2013,占比为24%。微软总共占据了88%的市场。因为过期的系统在网络上运行意味着安全隐患,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迁移工作,然而这个进程是非常缓慢的。主要是因为IT管理员认为没有立即升级的必要、缺乏升级时间、预算紧张等都是关键因素。整体来看,在服务器领域,微软依旧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Linux整体有约13%的市场。 (三)国内信创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发展国内信创领域,ARM+Linux逐渐成为主流适配的方案。 (1)CPU 国产CPU芯片起步较晚,虽然与国际顶尖水平有一定的距离,但整体来看,已经完全具备商用和量产的能力。其中,鲲鹏、飞腾、龙芯的适配度和适用性较高。鲲鹏芯片由华为公司研发,获得ARMv8架构的永久授权。处理器核、微架构和芯片均有华为自主研发涉及。华为公司开放服务器主板和PC主板,优先支持广大整机厂商发展自由品牌服务器和PC。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一起完善产业链,扩大生态。飞腾芯片主要由中国电子集团(CEC)和国防科大共同开发,同样是基于ARM架构。飞腾芯片主要包括高性能服务器CPU、高性能桌面CPU和高端嵌入式CPU三个系列,从端到云皆可以提供核心算力支持。飞腾致力于打造PK生态,飞腾CPU+麒麟OS,已经与400家企业达成合作。龙芯CPU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MISP架构芯片,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发,在专用类、工控、嵌入式终端CPU等领域拥有较强优势,后陆续拓展至桌面端和服务器端。目前龙芯桌面端CPU在信创领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在一些专项项目领域使用的均为龙芯芯片。但是,龙芯是唯一的基于MIPS架构的国产CPU,在目前ARM架构占优的格局下,生态拓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海光芯片由天津海光研发,基于AMD的ZEN架构,性能优异,但是2019年海光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后续发展任重道远。兆芯芯片由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研发,X86架构授权来自于台湾威盛电子;目前兆芯在信创领域份额较小,主要在上海地区有一定优势。申威芯片由江南计算所研发,起源于特殊应用领域,体系架构基于Alpha衍生而来,在信创领域,市场化能力较弱,份额较小。(2)OS 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国产操作系统起步于国家“七五”计划期间,1999年,冲浪、红旗、蓝点Linux纷纷发布,中国国产操作系统进入Linux元年,后续陆续有新的品牌出现,已有品牌也在不断整合。2012年,国家设立重大专项,麒麟、深度、普华、中科方德等重量级产品出现。整体来看,国内信创产业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ARM+Linux体系,ARM芯片国内厂商可以得到完全授权,Linux系统为开源系统,整体体系的研发和迭代可以实现国内信创产业的完全控制。目前看产能不是大问题,产能能够快速提升。基础软硬件与现有的成熟体系(WintelARM+Android)相比,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暂时的不成熟不构成绝对的劣势, Windows体系的成熟也经历了10-15 年的迭代。只要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后续可以有更多的国内外软件厂商加入进来,国产的ARM+Linux体系完全可以进入商用阶段。国产操作系统可以借助关键应用项目为起点,后续建立起更加完备和商用的生态体系。 二、国内信创操作系统领域麒麟系、UOS 领跑(一)麒麟系操作系统在信创政府领域内具备较大优势 麒麟系操作系统主要包括中标麒麟和天津麒麟。 (1)中标麒麟 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是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面向桌面应用和服务器应用的图形化操作系统。中标麒麟桌面操作系统是国家重大专项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民用、军用“核高基”项目桌面操作系统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成功通过了多个国家权威部门的测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全面支持国内外主流的硬件平台,覆盖桌面端和服务器端,已经适配兼容了超过4000款核心软件和硬件。中标麒麟操作系统不仅广泛应用在了金审、金纪、金关、金安、金税、金盾等“十二金”重大国家工程中;也应用在中办、国办、国家发改委、铁路局、质检总局以及河北、上海、湖南、安徽、四川、贵州、江苏、江西、云南、福建、广东等省市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中。根据赛迪顾问数据,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已经在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连续八年保持领先,目前处于国产操作系统市场主流位置。(2)银河麒麟 银河麒麟是由天津飞腾研制的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是在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发改委产业专项支持下,研制而成的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高可用的国产操作系统。主要应用在国防、政务、能源、金融、教育、电力等众多行业和领域。(3)麒麟系合并 中标麒麟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合并,整合国产操作系统力量。2019年12月2日,中国电子集团旗下的中国软件宣布整合旗下的中标软件、天津麒麟两大子公司,出资设立新公司,打造统一的国产Linux操作系统;12月6日,中标麒麟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合并正式启动。通过本次共同出资设立新公司,以中国软件为代表对操作系统资产控制权有望提升。天津麒麟和中标软件长期比肩而立,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是国内两款主要的国产操作系统,根据中国软件官方公众号披露,当前两家企业已在国内信创的主要领域占有国产操作系统9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在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和认可。麒麟操作系统合并后,整合技术人员、加速研发、市场、服务等子领域,预计可以实现“1+1>2”的效果。目前中标软件主要适配龙芯CPU,连续八年在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天津麒麟主要适配飞腾CPU;中标麒麟主要面向桌面操作系统,天津麒麟主要针对服务器市场。从市场看,两者合并,通过整合销售和推广渠道,发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服务看,合并后的麒麟,可以形成统一的品牌体系,更注重品牌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等软性竞争力,合力共建应用生态,提升用户体验。 (二)UOS&深度:信创领域适用度最好的民间操作系统 (1)深度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深度操作系统由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是一款基于Linux内核,以桌面应用为主的开源GNU/Linux操作系统,支持笔记本、台式机和一体机。深度操作系统(deepin)包含深度桌面环境(DDE)和近30款深度原创应用及数款来自开源社区的应用软件。探索阶段:Deepin系统源于Hiweed Linux系统,从2004年2月28日Hiwix 0.1的发布,到2008年10月12日基于Ubuntu 8.10的Hiweed Linux 2.0测试版放出,这段期间的Hiwix并不成熟。成长阶段:2008年,Hiweed Linux正式更名为Linux Deepin。2009年12月30日发布改名后的第一个版本Linux Deepin 9.12 ,确定了基于Ubuntu的技术路线,采用XFCE桌面系统,具有轻量级、易用、够用的主要特性。 壮大阶段:2014年4月,Linux Deepin改名 Deepin,Deepin团队基于Qt/C++(用于前端)和Go(用于后端)开发了的全新深度桌面环境(DDE),以及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软件中心等一系列特色软件,并强化了Wine工具以支持各类国产软件。(2)深度商店拓展生态系统 深度商店加速Deepin生态系统构造。目前在国内,相比于Windows平台,Linux 平台较为小众,对于一些应用无法支持。2014年1月,深度技术团队打造深度商店顺势而出,深度商店是深度科技打造的一款品质精良、内容丰富的应用商店。深度商店对标Windows 平台的 Windows Store和IOS平台的App Store。精选热门推荐、新品应用和专题介绍,支持一键式下载安装、更新、卸载等功能。通过Deepin-Wine+第三方合作,深度商店与搜狗、WPS、傲游、网易云音乐、有道词典等合作伙伴进行了多方位合作,合作推出的应用均可以通过安装深度商店加载使用,并针对所有 Linux 发行版开放,加速Deepin生态系统构造。(3)Deep-wine 技术解决移植问题 基于Wine技术,打造Deepin-wine,模拟 Windows环境,解决移植问题。Wine 技术是一个能够在多种 POSIX-compliant 操作系统(诸如Linux、Mac OSX及BSD 等)上运行Windows应用的兼容层,用户通过wine技术,可以在非Windows系统上直接运行Windows上的软件安装程序和应用软件。基于wine 项目的升华,深度技术团队解决了原wine项目使用体验不佳问题,并针国产软件的一些应用进行针对性补丁开发,打造出Deepin-wine。目前,主流的模拟 Windows 环境方式包括虚拟机、虚拟容器、wine,wine 技术模拟出的 Windows 程序运行效率最高、占用资源最少。目前,微信、网易等应用软件都已通过 Deepin-wine 实现了对deepin操作系统的唯一支持。我们认为,基于 wine 技术的 Deepin-wine ,不仅可以降低生态移植成本,削减生态拓展成本,还能解决部分历史渊源的软件已停止被各类平台支持的问题。(4)开源社区改进生态 Deepin来源于开源,也在持续回馈开源。深度技术团队推崇开源、开放的理念,旨在充分分享技术成果。深度技术社区是目前中国最活跃的开源操作系统社区之一。Deepin已经向Gnome、Qt、Wine等开源软件提交了数百个补丁,主持开展的开源项目超过30个,开源代码超过500万行,操作系统累计下载次数超过8000万次。开源社区推动产品改进,催化生态成长。开源社区又称开放源代码社区,为网络成员提供一个自由学习交流的空间。通过开源社区的打造,deepin会被散布在全世界的编程者所开发、维护,同时降低开发费用,推动deepin产品改进。随着自由开发者参与到都在社区中,牵引高价值开发者成为核心开发者,产生的粘性、惯性、忠诚,必将催化deepin的生态成长。(5)合作诚迈科技,成立统信软件 2019年11月,诚迈科技旗下的子公司武汉诚迈与武汉深之度公司成立了全新统信软件公司。11月15日,诚迈科技出资2250万元与北京世界星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六零子公司)、北京一路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深度汭溥投资管理中心、绿盟科技设立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1月25日,诚迈科技以全资子公司武汉诚迈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人民币2.04亿元;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合计100%股权作价人民币2.55亿元共同以股权对统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增资。交易完成后,武汉诚迈与武汉深之度将成为统信软件的全资子公司。刘闻欢先生通过间接持股30.47%、直接持股10.97%成为统信软件实际控制人并担任法人以及总经理。(6)发布 UOS 操作系统 统一操作系统UOS是2019年国内多家操作系统核心企业自愿发起并共同打造的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统一操作系统UOS以深度Deepin Linux系统为基础,是由包括中国电子集团(CEC)、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诚迈科技、中兴新支点在内的多家国内操作系统核心企业自愿发起“UOS(unity operating system)统一操作系统筹备组”共同打造的中文国产操作系统。2019年5月“统一操作系统筹备组”成立,各方签署了合作协议。2019年7月,联合技术研发团队正式成立,并在武汉、南京、北京等地组织了数百人的研发团队开始研发工作。2020年1月,统信软件面向合作伙伴发布UOS正式版。UOS采用开源协作模式研发,并与龙芯、飞腾、申威、鲲鹏、兆芯、海光等厂商展开合作,与国内各主流整机厂商以及数百家软件厂商展开兼容性适配工作,目前龙芯、鲲鹏、兆芯均有系列产品完成与UOS的适配。未来,随着Win7停服以及UOS的软件生态的逐步完善,UOS操作系统市占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UOS采用开源共创社区研发模式。UOS建设面向行业合作伙伴的开源协作开发平台和社区,面向行业核心伙伴开放操作系统源代码、共同维护。通过采用社区模式,鼓励上下游产业链厂商和技术人员参与研发工作、共同打造符合行业用户需求的安全、易用、稳定的操作系统产品。(7)统信软件与华为积极合作 全力支持“深度操作系统+华为TaiShan”平台组合,共建TaiShan生态。深度科技作为鲲鹏平台首发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品牌之一,深度操作系统从2016年开始对ARM平台进行支持,2018年3月支持FT1500A,同年7月,完成华为鲲鹏916适配,2019年4月,针对鲲鹏920平台的通用版本进入终测,6月底向用户发布。TaiShan服务器基于华为鲲鹏平台,目前深度科技已经为TaiShan硬件平台打造了全线操作系统软件产品。与华为合作所推出的Taishan服务器操作系统,结合海思CPU平台,提供容器云支撑、虚拟化分布等解决方案。深度科技协调组织“厂商+深度+华为”的三方兼容评测和认证工作,充分支持合作伙伴基于TaiShan服务器的软硬件生态适配工作,全力支持“深度操作系统+华为TaiShan”平台组合的生态建设。携手华为,共建OpenEuler社区,合作EulerOS打造高性能产品。深度与华为的开源生态合作从2018年就开始了。2019年9月30日,华为开源EulerOS,深度科技贡献DDE 2.0环境,与华为携手共建OpenEuler社区,预计2019年10月发布“deepinEuler Server”。Deepin V20与 OpenEuler合作缔结,旨在打造高性能操作系统产品。华为的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具备三级智能调度,多进程并发,时延缩短60%,且智能自动优化,Web服务器性能提升137%,分布式数据库 MongoDB 的数据吞吐能力提升 13%。与此同时,实现自身服务器领域影响力的进一步辐射扩大。始载于“Book” ,不止于“Book”。2019年9月15日,华为发布首款搭载 Deepin操作系统产品Matebook Pro,标志着Deepin一定程度实现满足普通用户日常生活与办公。 随后华为所推出的MateBook X Pro、MateBook 13、MateBook 14等产品均已原生支持Deepin操作系统,可完美适配,同时加上系统所带来的优惠价格,这些十分畅销。深度科技与华为的生态建设已涵盖服务器端与PC端,并在已有的投放中,积极收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双方就产品的体验和性能进行优化提升。深度科技研发团队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3月推出5000余招聘计划,扩张显著。(三)鸿蒙操作系统:面向未来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系统(HarmonyOS)是一款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2019年8月9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HDC.2019上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该系统将率先部署在智慧屏、车载终端、穿戴等智能终端上,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使用开源的鸿蒙OS。鸿蒙微内核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OS,可按需扩展,实现更广泛的系统安全,主要用于物联网,特点是低时延,甚至可到毫秒级乃至亚毫秒级。鸿蒙OS实现模块化耦合,对应不同设备可弹性部署,鸿蒙OS有三层架构,第一层是内核,第二层是基础服务,第三层是程序框架。可用于大屏、PC、汽车等各种不同的设备上。还可以随时用在手机上,但暂时华为手机端依然优先使用安卓。鸿蒙系统的定位是面向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包括手机、PC、车机、VR、音箱、智能家居等,预计未来会主要应用于华为IoT生态的各种终端。在服务器领域华为拥有开源的服务器操作系统OpenEuler,在商用PC操作系统领域,鸿蒙类很难与Windows竞争,即使在国内市场,鸿蒙也很难与麒麟系和UOS/深度操作系统竞争。未来的物联网智能终端,预计是鸿蒙的最终实现蓝图。车机、音箱、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这些应用场景可以帮助鸿蒙拓展直接的应用场景;鸿蒙微内核的设计也是主要面向IOT领域的操作需要。预计在未来的物联网领域,鸿蒙会大力拓展市场,构建强大的应用生态。 (四)OpenEuler:华为系服务器操作系统 OpenEuler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源操作系统。当前openEuler内核源于Linux,支持鲲鹏及其它多种处理器,能够充分释放计算芯片的潜能,是由全球开源贡献者构建的高效、稳定、安全的开源操作系统,适用于数据库、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OpenEuler项目来源于华为服务器操作系统EulerOS,开源后命名OpenEuler。根据华为官网信息,EulerOS面向企业级通用服务器架构平台,基于Linux稳定系统内核,支持鲲鹏处理器和容器虚拟化技术,特性包括系统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保障。华为官网介绍,EulerOS拥有三级智能调度,可以将多进程并发时延缩短60%,而且还可以智能自动有规划,可将Web服务器性能提升137%。OpenEuler主要是华为基于服务器领域开发的操作系统,主要的开发目的有三个:1.在国产信创领域内实现和Wintel的脱钩;2.整个华为的软件、硬件、服务资源,融合整理;3.把国产信创的软件生态融合进来,包括网络适配、办公应用、系统部署等。 OpenEuler作为华为系的开源操作系统,主要是为了扩大华为系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华为聚焦内核和基础软件包上,合作伙伴通过开源的操作系统聚焦面向客户的差异化适配体验。在商业上,华为主要通过开放鲲鹏主板、服务器变现,不会发布自己的OS商业版本,合作伙伴则可以通过发布基于openEuler的自有品牌OS系统,完成商业变现。 (五)普华操作系统:信创领域国产操作系统 普华操作系统由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普华基础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公司下属一级公司。普华操作系统包括普华桌面操作系统、普华服务器操作系统、普华云操作系统。普华桌面操作系统在对自身技术、产品进行研发的过程的同时,为了打造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基础环境,开始关注国产软件产业链的建立,并已联合多家软硬件件厂商如金山、永中、瑞星、奇虎360、中晶、维尔、奔图、龙芯、龙芯梦兰、清华同方等,联合建立基于国产优质软硬件的“软硬件一体化基础操作平台”。普华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HP、IBM、DELL、浪潮、曙光、联想等主流的PC服务器、存储设备及网络设备,支持Oracle、BEA、IBM、SAP、Sybase、人大金仓、东方通、金蝶、达梦等厂商的各种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产品,形成各种解决方案。普华操作系统,主要由CETC中国电科旗下企业主要承担基础软件研发任务,项目运作采用的是完全市场化机制。整体来看,目前普华操作系统在国内信创领域的占比份额较少,后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国产操作系统发展趋势分析(1)选择有前景的操作系统公司,引导市场主动或被动形成寡头垄断形态。虽然市场上不同技术和开发版本的操作系统较多,但是具备核心生态的操作系统体系很少,目前仅有Wintel、Apple OS、Linux做为最主要的操作系统体系,其中Wintel在桌面和服务器领域具备绝对垄断优势。操作系统使用者对操作系统的选择一直倾向于一致性,只有共同生态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体系,才能最大化的实现计算方便性、通信实时性、存储有效性。Wintel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打下坚实的客户使用基础;数以亿计的软件开发厂商,都是基于Wintel的计算生态开发软件和测试程序。客户和软件开发厂商的使用反身性,也更加强了Wintel垄断者的优势;虽然,后来的Linux以开源性打开一定市场,但是生态系统的欠薄弱,很难撼动微软的绝对领先优势。目前国内的操作系统,也在以统一为发展方向,麒麟系操作系统整合,统信软件的成立,都是基于打造统一使用生态为目标,减少内部损耗,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重点看好麒麟系操作系统和UOS-深度操作系统在桌面端和服务器端的发展。(2)依靠下游强产品力公司,反向带动操作系统格局从而实现突破。Apple公司的操作系统是最好的例子,Apple公司以其在下游消费电子、PC领域的超强产品化能力为基础,一直独立研发和发布Apple OS操作系统,并且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对标苹果,目前国内具备下游产品强研发和销售能力,可以支撑上游操作系统独立化的公司,华为是最强的代表。华为的消费电子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华为在传统ICT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优势,也可以帮助华为更好地开拓未来的物联网市场。华为2019年也计划推出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目标在未来物联网智能终端,车机、音箱、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等这些应用场景。重点看好鸿蒙操作系统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3)强化开源迭代能力或软件端厂商的适配积极性调动。开放、开源是软件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拥抱和融入开源是产业大趋势,要取得产业与商业的竞争优势,最大的难度在于产业链的支持。充分利用开源、参与开源、支持开源发展操作系统,是当前最为可行之路。充分利用国内工程师红利,利用开源社区、开源组织等加强操作系统的软件迭代能力。国内信创操作系统企业及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宜联合起来,建设自己可主导的原生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体系,汇聚资源共同发展。这既有利于OS的发展,又可提升国内软件的自主度,加速实现自主软硬件产业体系的群体突破。(4)批量采购,投入实战场景,不断打破提高竞争力。操作系统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为使用者提供真正的价值,只有把可观数量的信创操作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场景,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发现问题并改进,操作系统的产品质量才有可能得到大的改进与完善。参考Windows操作系统也经历了超过10年以上的使用磨合期,国内操作系统厂商应该考虑尽快将研发的产品投入实战场景,并且与上游CPU、下游应用软件厂商积极合作,多家联合合作提高开源操作系统的产品质量,最终目标是实现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体系建设,以满足信创及商用领域更广泛的使用需求。四、相关上市公司(一)中国软件:双“麒麟”打造国产 OS 中国软件(600536.SH)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是国内著名的综合IT服务提供商。中国软件拥有系统集成、软件开发等众多国内一级行业资质,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体系认证,是首批通过全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企业,连续多年被评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并入选国家软件百强企业。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自主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化业务。 (1)自主软件产品:围绕基础软件和数据安全产品,打造本质安全产品体系;围绕铁路专用通信产品,建立软硬结合产品体系,包含基础软件产品、数据安全产品、铁路专用产品等。(2)行业解决方案:为关键行业客户提供新型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电子政务、现代数字城市、知识产权等产业。(3)服务化业务:开展税务行业信息系统运维、党建云等运营业务,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业务有机结合。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4.65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46.13亿元,2019Q1-Q3,公司实现营收31.46亿元,同比增长23.81%。营业收入中,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19H1占比分别为59.08%和28.52%。公司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整体增幅显著。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02年的0.4亿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1亿元,2019Q1-Q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46亿元,同比增长47.95%。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稳定。公司2018年归母净利润1.1亿元,大幅反转。公司费用率整体保持稳定。2018 年销售费用率4.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中标麒麟与天津麒麟合并,中国软件成为最大受益方。公司2019年12月20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麒麟向中标软件全体股东增发股权,以收购其所持中标软件全部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中标软件将成为天津麒麟的全资子公司,中国软件持有天津麒麟46%股权。目前中标软件主要适配龙芯CPU,连续八年在中国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天津麒麟主要适配飞腾CPU,二者合并后,在国内信创专项项目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超过90%。2019上半年,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12万元和378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243万元和2422万元。2019年1月-11月,中标软件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增加63.53%,净利润5532万元,同比增加7907万元;天津麒麟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加97.47%,净利润为5354万元,同比增加678.71%。两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51亿元,净利润1.09亿元,净利率为43.32%。中国软件是国内信创操作系统领域的领军者。中国软件作为中国电子集团(CEC)核心系统集成平台,打造了完整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产品、应用系统和系统集成整体产业链。天津麒麟和中标麒麟的合并,符合操作系统发展的统一性,未来麒麟系操作系统有望在信创专项项目领域之外的金融、电信、能源等重点行业也打开成长空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在信创操作系统领域和系统集成领域的持续成长性。(二)诚迈科技:统信软件有望成为国产操作系统领军者 诚迈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专注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技术研发与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公司服务众多世界500强客户,并与主流芯片厂商、移动终端设备厂商、汽车厂商以等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软件技术人员劳务输出业务、软件定制服务、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软件技术人员劳务输出业务主要是响应客户的人力外包需求,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在客户指定的产品研发环节中提供技术服务,并收取技术服务费。软件定制服务,是指客户将其软件的整体或部分以固定金额委托公司开发,公司通过项目开发的方式向客户收取技术服务费。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指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软硬件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工作,最终向客户交付完整的软硬件产品,得到客户的确认后收取相应费用。公司营收保持稳健增长。2011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增长到5.34亿元,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人员规模扩大及人工成本上升,研发投入增加以及政府补贴减少,同时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增加。2019年,公司实现盈利1.64-1.69亿元,同比大幅回升。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2018年毛利率27.74%。相较2017年下降3.52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个别毛利率相对较高的客户由于业务需求的变化或自身组织架构调整及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投入规模缩小。2019年10月,公司公告诚迈科技拟以全资子公司武汉诚迈100%股权作价人民币2.04亿元;北京世界星辉等旗下武汉深之度合计100%股权作价人民币2.55亿元;共同以股权对统信软件进行增资。交易完成后,诚迈科技将持有统信软件增资后44.44%的股权,统信软件继续为诚迈科技的参股公司,武汉诚迈与武汉深之度将成为统信软件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3月10日,统信软件官方公众号发布《寻找千里马,统信UOS扩招五千人》。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相关人员。根据公告,截至2019三季度末,武汉诚迈和武汉深之度的员工人数约为1000余人,此次招聘逾是统信软件自身现有规模的3-5倍,其中研发人员占比58.2%。本次招聘表明了统信软件打造中国操作系统创新生态的决心和意愿。2020年1月15日,统一操作系统UOS正式版面向合作伙伴发布。在生态建设上面,统信软件已经和龙芯、飞腾、申威、鲲鹏、兆芯、海光等众多芯片厂商完成兼容性适配工作,与国内各主流整机厂商,以及数百家软件厂商展开全方位的合作。UOS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很强,未来有望国产信创领域适用度最好的操作系统,诚迈科技预计将充分受益。 (三)太极股份:国内信创集成主力军,布局 OS、数据库、中间件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002368.SZ)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龙头企业,是国家电子政务和行业信息化、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先企业,是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核心骨干企业,公司起源于1987年原电子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创建的太极计算机公司,经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变为股份制公司,2010年,太极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重点行业部门,广泛分布于关键项目应用领域,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保障了公司的持续的强盈利能力。公司从事的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具有较高的客户粘性,客户开始使用公司产品后,后期一般会持续采购配套设施与服务,因此客户源稳定。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保持增长。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6亿元,同比增长13.52%,2018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16亿,同比增长8.29%。公司近年来在云服务、网安等业务日趋成熟,市场份额保持扩大。公司营收和净利润业一直保持增长。公司毛利率、管理费用率有所提升,净利率基本保持稳定。2018年公司毛利率提高至22.22%,主要因为公司较高毛利率的云服务和智慧应用与服务营收增长;公司近年来净利率维持在5%左右,比较稳定。公司管理费用率2018年达到11.57%,主要因为研发投入增加以及公司战略结构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所致。华为是太极股份公司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2019年公司与华为联合开展了多个省市“数字政府”建设,并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普华作为我国国产操作系统龙头企业之一,于2019年11月正式纳入中电太极集团,普华长期以来也与华为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普华旗下操作系统全面支持华为泰山服务器、鲲鹏处理器。2019年12月,普华基于华为openEuler社区发布了全球第一款企业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普华服务器操作系统V5.1(鲲鹏版)。该操作系统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关键项目应用领域,支持主流的开源和商业软件,为主流数据库和中间件提供了完整的支撑,同时还支持虚拟化、云计算和大数据组件,代表了目前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最新水平。公司控股子公司金蝶天燕是国内信创中间件领域核心企业。金蝶天燕专注于提供自主、安全、可控的中间件产品、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及云服务,是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开拓者。公司已经累计为10000多家政企与行业客户、1000多家合作伙伴提供了信创软件基础设施与服务。公司持股人大金仓38.18%,为人大金仓第一大股东。人大金仓是国内信创数据库领域核心企业,公司面向各类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处理需求,构建了涵盖采集交换、储存计算、应用开发支持、数据治理、数据中心管理在内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产品体系。太极股份为国内信创集成领域的主力军,主要合作伙伴遍布国内关键应用领域。公司旗下的普华、金蝶天燕、人大金仓在各自领域均为国内前沿的基础软件开发商,未来公司在信创领域中有望获得领先份额,迎来业务的加速增长。 ……(报告来源:太平洋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胡绳

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20年ADAS系统的渗透率达到50%(可下载)

获取《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技术与政策共振,车联网落地应用加速》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泛科技报告及白皮书”,该报告编号为20bg0061。随着智能驾驶的不断渗透,带来ADAS需求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ADAS市场规模576亿。预计到2020年,汽车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新车装配率超50%,网联式驾驶装配率达10%,ADAS系统的渗透率达到50%。车联网是“人、车、路、云”互联。车联网即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系统、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车、路、人、云端等)之间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且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整体而言, 车联网 是 汽车、电子、 信息 通信、 道路 交通运输等 行业 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 形态。根据《“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的规划,到 2020 年实现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新车渗透率达到 50%;根据《中国制造 2025》的规划,到 2025 年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 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以近五千分,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信乎

国产芯片及操作系统专题报告:信创根基,国之重器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疫情之下的信创产业:蓄势待发什么是信创产业?所谓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产业推进的背景在于, 过去中国 IT 底层标准、架构、产品、生态大多数都由美国 IT 巨头来制定,由此存在诸多 的安全、被“卡脖子”的风险。全球 IT 生态格局将由过去的“一极”向未来的“两级” 演变,中国要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基于自有 IT 底层架构和标准建立起来的 IT 产业生态便是信创产业的主要内涵。信创产业全景图 信创产业包含了从 IT 底层的基础软硬件到上层的应用软件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 以“云”和“端”角度为例:1)基于国产平台的终端全栈架构:包括国产 CPU、整机设备、固件(BIOS)、操作系统 及驱动层和应用层(办公软件、应用软件)等。终端设备包括单独部署的个人桌面电脑、 笔记本电脑、接入云平台的瘦客户端等。2)基于国产平台的云计算全栈架构: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政府、金融、电信等各个行业 都在逐步从传统信息系统“烟囱式”的建设方式向私有云、公有云环境进行迁移。云计算 的核心就是利用以虚拟化为代表的技术进行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配置管理和弹性扩 展。云计算整体架构包括:基于国产 CPU 的基础设施层,如整机、网络、存储等;IaaS 层--包括操作系统和云管理平台;PaaS 层--主要是通过使用容器环境对应用软件进行微服 务化定制封装,使用 DevOps 理念对云原生应用进行持续部署和集成,使用容器编排工具 对容器进行统一集群管理;SaaS 层包括政府、金融、电信等各行业业务软件。此外,还 包括整个平台的安全管理、运维管理及相应的标准制定遵循。根据上述信创产业架构,我们按照自下而上的架构顺序,对参与其中的主要国产厂商进行 了梳理(不完全统计),绘制出如下信创产业全景图。我们相信,随着信创产业范围的不 断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参与其中,从而构建起庞大而丰富的信创产业应用生 态。核心环节之国产 CPU:性能仍待提升,生态构建是关键国产 CPU 主要参与者 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Control Unit), 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中央处理器内部主要包括 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 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 CPU 指令集分类 CPU 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 CPU 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 合的指令系统,从大类划分上可分为复杂指令集(CISC)和精简指令集(RISC)两种。 1)以 X86 系列为代表的 CISC 指令集。CISC 指令系统比较丰富,有专用指令来完成特 定的功能,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 执行的。复杂指令集系统的优点是控制简单,处理高级语言和特定任务能力强,缺点是结 构过于复杂、指令集利用效率不高、执行速度慢。 2)以 ARM 架构为代表的 RISC 指令集,小众的 MIPS、Alpha 采用也是 RISC 指令系统。 相对于复杂指令系统,精简指令系统(RISC)保留使用频率高的指令,对不常用的指令 功能通过组合指令来完成,以此提高程序处理速度,同时 RISC 架构 CPU 采用超标量和 超流水线结构,大大提升了并行处理能力。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 RISC 架构的 CPU, 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 RISC 架构的 CPU。如 PowerPC 处理器、SPARC 处理器、 PA-RISC 处理器、MIPS 处理器、Alpha 处理器等。智能手机处理器需要高效率低功耗, 主流的 ARM 处理器采用的也是 RISC 架构。 指令集是一套软硬件之间的语言规范,国际上曾经有不下十种指令集,经过残酷的市场竞 争,目前通用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的指令集只有 Intel 的 X86 和英国 Acorn 公司的 ARM。由 于知识产权的限制,早期国产 CPU 在公开领域一直没有途径使用这两种指令集,早期国 产 CPU 的三驾马车,飞腾、龙芯、申威,不得已分别选择了 SPARC 指令集、MIPS 指令 集、ALPHA 指令集。这三种指令集之所以可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比如 SPARC 给飞腾 的授权价只有 99 美元,ALPHA 不要钱)授权,是因为它们的生态环境很弱,需要吸引合 作伙伴来共同打造生态才能生存。然而,十余年过去,受到 Intel 和 ARM 的双重碾压, SPARC、MIPS、ALPHA 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凋零,导致使用上述指令集的国产 CPU 的生 态环境建设十分艰难。 自主研发 CPU 需要得到指令集授权,指令集授权方式主要有两种:指令集架构授权、IP 核授权:(1)指令集架构授权:指可以对 ARM 架构进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对 ARM 指令集进 行扩展或缩减。譬如,苹果 A6 处理器使用的是 ARMv7-A 指令集,由于得到了 ARM 公司 架构层级授权所以苹果公司可以对 ARM 架构进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对 ARM 指令集 进行扩展或缩减,从而出现了苹果公司自己的“Swift 架构”。 (2)IP 核授权:指可以以一个内核为基础然后在加上自己的外设,由此设计自主 MCU (Soc 芯片)。例如 TI 公司的 STM32 系列单片机是以 ARM Cortex-M3 内核为基础然后在 加上自己的外设,最后形成了自己的 MCU。但 TI 公司并没有权限去对 Cortex-M3 内核进 行改造,所以 TI 公司获得的应该是内核层级授权。由于 IP 软核源代码的分析与解读需要 耗费较大的人力,而硬核授权并不包含源代码的开放,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方式的安全 可靠性并不高。其中,X86 指令集架构掌握在 Intel 和 AMD 手中,不对外开放;ARM 公司向全球知名 CPU 设计厂商开放指令集架构授权和 IP 核授权。在国产芯片厂商中,华为鲲鹏和飞腾获 得了 ARM 公司 64 位 ARM V8 指令集的架构授权,有权设计、生产、销售 ARMv8 兼 容处理器产品。龙芯、申威分别获得 MIPS 架构和 ALPHA 架构的授权,自主研发处理 器内核,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架构指令集进行了扩展。基于两种指令集授权模式,加上 国内一些厂商自建指令集系统,CPU 国产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国产 CPU 主要参与者 2002 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商品化通用高性能 CPU“龙芯”1 号。此后,我 国科研技术人员大力攻关,相继有多款国产处理器芯片陆续面世。目前我国国产处理器芯 片的主要参与者有:龙芯、兆芯、飞腾、海光、申威和华为等。龙芯:国产化程度最高的 MIPS 架构芯片龙芯发展历史 2002 年,在中科院支持下,龙芯开始研发基于 MIPS 指令集的 CPU,2009 年正式得到 MIPS 授权。低价购买了 MIPS 指令集 527 条指令的永久授权,后来根据自己的规划修改 并增加到 1907 条指令,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指令集(loogISA)。龙芯中科公 司成立于 2008 年,2010 年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牵头出资改建,旨在将龙芯 研发成果产业化、市场化。龙芯 CPU:单核性能较突出,多核能力及生态构建是短板 依托龙芯十余年的研发技术,公司致力于龙芯系列 CPU 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 产品包括面向行业应用的专用小 CPU(龙芯 1 号),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中 CPU(龙 芯 2 号),以及面向桌面与服务器类应用的大 CPU(龙芯 3 号) 。 1) 龙芯 1 号(Godson-1): 该系列为 32 位低功耗、低成本处理器,主要面向低端嵌入 式和专用应用领域。龙芯 1 号 CPU 采用 GS132 或 GS232 处理器核,主要应用于云终端、 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手持终端、网络安全、消费电子等领域。IP 核兼顾通用及嵌入式 CPU 特点的 32 位处理器内核,采用类 MIPS III 指令集,具有七级流水线、32 位整数单 元和 64 位浮点单元. 2)龙芯 2 号(Godson-2): 采用 GS464 或 GS264 高性能处理器核,主要面向嵌入式计 算机、工业控制、移动信息终端、汽车电子等 64 位高性能低功耗 SoC 芯片。采用先进的 四发射超标量超流水结构,片内一级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各 64KB,片外二级高速缓存最 多可达 8MB.最高频率为 1000MHz,功耗为 3-5 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 SPEC CPU2000 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 1.3GHz 的威盛处理器的 2-3 倍,已达到中等 Pentium4 水平。 3) 龙芯 3 号(Godson-3):该系列产品为 64 位、多核系列处理器,主要面向高端嵌入 式计算机、桌面计算机、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 龙芯 2009 年底推出四核龙芯 3A,2011 年推出 65nm 的八核龙芯 3B1000,2012 年推出 32nm 性能更高的八核 3B1500,其主频最高可达到 1.5GHz。3A1000 和 3A1500 两款处 理器采用的 GS464 微架构,虽然这两款在浮点计算等某些性能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 在访存、磁盘 IO 等性能却达不到可用的水平。面对这一情况,此后龙芯改变了研发重点, 将主要精力放到微内核性能的提升上。 2015 年第二代龙芯四核处理器首款产品 3A2000/3B2000(面向服务器版本)研制成功, 基于最新架构 GS464E,采用国内中芯国际的 40nm 工艺生产,访问内存性能提升了 10 倍之多,基本能耗与 3A1000 相当的情况下,综合性能提升 2-4 倍,基本达到了 i3-550 的 水准。 2016 年使用 28nm 工艺的 3A3000/3B3000 芯片流片成功,主频 1.5GHz,增加了共享 Cache 容量,性能大幅提升。 龙芯 3A4000/3B4000:相同工艺性能成倍提高,设计补课基本完成 2019 年龙芯 3A4000/3B4000 流片成功,根据龙芯论坛纪要,3A4000 继续使用 28nm 工 艺,主频 2.0GHz,采用全新架构,集成了全面优化的 GS464v 处理器核,性能比 3A3000/3B3000 再提升一倍左右。采用 GCC 编译器,SPEC20006 单核定点和浮点成绩 都在 21 分。反应传统桌面性能的 SPEC INT2000 的单核 base 分值从 930 分提高到 2090 分。3B4000 支持四路直连,四路服务器性能是 3B3000 双路服务器的四倍。 下一步:提高主频和核数,龙芯 3A5000/3C5000 正在设计中 根据龙芯论坛纪要,龙芯 3A5000 为龙芯第三代产品的第二款芯片,基于 3A4000 处理 器现有结构进行工艺升级,预计将采用 12nm,将进一步提升主频到 2.5GHz,优化性能, 单核性能预计在 30 分左右。该芯片将与 3A4000 保持封装兼容,预计 2020H1 流片。 3C5000 工艺改进增加核数,采用 12nm 制程, 16 核,将支持 4-16 路服务器,预计 2020H2 流片。在市场化与应用方面,龙芯中科设有安全应用事业部、通用事业部、嵌入式事业部和广州 子公司。在国家安全、电脑及服务器、工控及物联网等领域与合作伙伴展开广泛的市场合 作。应用领域上到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卫星用的抗辐照处理器,中到行业定制电脑、 机顶盒、电视机 CPU、军用指挥控制系统、高温高压等特种处理器,下至红绿灯、充电 桩等低端嵌入等场景。业界基于龙芯产品,开发了各种适配应用。例如,福珑 2E 迷你电脑:主机尺寸不到普通 PC 的十分之一,仅与普通电脑光驱相当。逸珑 8133 便携式笔记本:基于龙芯 3A 的四核 处理器,主频为 900MHz,操作系统支持红旗、中标麒麟、中科方德、共创、Debian Linux 等。红日 3A 服务器:采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loongson3A 四核高性能处理器,集 搭载中科梦兰自主设计 Mini-ITX 规格主板,可内置可信 TCM 模块,兼容国产基础软件系 统,可广泛应用于综合门户网站的内容频道;网络视频;博客;即时通信;社区网站的个 人空间;企业网盘等不同领域。 总结: 1、龙芯 CPU 是我国最早的国产 CPU 厂商,在专用类、工控、嵌入式终端 CPU 等领域 拥有较强优势,后拓展至桌面端和服务器 CPU 领域,优势在于单核性能较高,但多核能 力较弱。目前龙芯桌面端 CPU 在政府办公国产化试点领域占有较高市场份额,但其服务 器 CPU 相比其他国产服务器 CPU 如华为、海光、飞腾服务器 CPU 性能较低。 2、龙芯的服务器 CPU 之所以落后,主因是龙芯此前主攻方向是嵌入式和 PC 芯片,用嵌 入式养活自己,并提升 CPU 的单核性能(因桌面 CPU 对单核性能要求高) ,但在 CPU 核心数量上相比友商有所差距,因而导致服务器 CPU 性能较差。目前龙芯在完成单核性 能提升后,下一代产品 3A5000 正着手于提升主频和核数,弥补弱项。 3、龙芯的另一个短板即是生态问题。龙芯是唯一的基于 MIPS 架构的国产 CPU,在目前 国产 CPU 中 ARM 架构占优的格局下,如何构建生态是公司未来面临的更大挑战。 飞腾: 基于 ARM 指令集授权的国产 CPU(略)1、飞腾 CPU 是基于 ARM v8 架构自主研发的国产化芯片,已获得 ARM v8 架构指令集永 久授权。2、在整体性能上,飞腾 CPU 处于国产化芯片的中间位置,尤其在党政特殊部门领域具备 优势。3、在生态建设上,飞腾背靠 CEC,致力于打造 PK 体系,且同为 ARM 架构,因此在生 态上具有一定优势。华为鲲鹏:性能最好的 ARM 架构 CPU,致力于打造鲲鹏产业生态华为鲲鹏 920:性能最好的 ARM 架构服务器 CPU 2019 年 1 月,华为向业界发布基于 ARM v8 指令集研发的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鲲鹏 920。 鲲鹏 920 具有高性能、高带宽、高集成度、高效能的特点。架构方面,Kunpeng 处理器基于 Armv8 架构永久授权。华为研发团队对其进行 SoC 集 成设计,其处理器核、微架构和芯片均由华为自主研发设计。鲲鹏计算产业兼容全球 Arm 生态,二者共享生态资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性能方面,华为鲲鹏 920 是业界性能最高的 ARM 架构服务器芯片。据 2019 年华为连接 大会上展示数据显示,鲲鹏 920 处理器最多 64 核,频率 2.6GHz,支持 8 通道 DDR4 内 存,支持 PCIe 4.0 及 CCIX,集成 100Gbe 网络,SPEC 整数性能高达 930 分,比业界标 准水平高 25%。在内存带宽、IO 带宽及网络吞吐量方面,鲲鹏 920 处理器同样高于其他 ARM 产品,内存带宽提升 46%,IO 带宽提升 66%,网络吞吐量是业界标准 4 倍。华为基于 kunpeng 处理器处理器打造了“算、存、传、管、智”五个子系统的芯片族。 历经 10 多年,目前已累计投入超过 2 万名工程师。华为全力打造鲲鹏计算产业生态 鲲鹏计算产业是基于 Kunpeng 处理器构建的全栈 IT 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服务。包括 PC、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中间件、虚拟化、数据库、云服务、行业应用以及咨询 管理服务等。 在生态建设上,华为重点投入了操作系统、编译器、工具链、算法优化库等的开发和维护, 同时针对数据中心大数据、分布式存储、云原生应用等场景,开发基于 Kunpeng 处理器 的解决方案产品和参考设计。鲲鹏计算产业发展规划 华为的目标是构建全行业、全场景鲲鹏计算产业体系,实现鲲鹏计算产业从关键行业试点 到全行业、全场景产业链建设。总体来讲,鲲鹏计算产业发展规划分为三个阶段来实现:1)试点阶段:通过在政务、电信、金融和互联网等行业选取典型场景进行产业赋能、孵 化和试点,通过试点建立产业界上下游厂家和用户的信心。2)推广阶段:面向政务、电信、互联网、广电、金融证券、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全 面打通产业体系,为行业数字化业务创新提供基础。3)深化阶段:面向全行业、全场景,打通产业链,构筑基于 Kunpeng 处理器的产业体系。 鲲鹏生态带来国产 IT 行业的升级 华为鲲鹏的合作伙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鲲鹏芯片及主板的服务器和 PC生产商。 如上市公司中神州数码、拓维信息、东华软件、广电运通就分别公告打造华为鲲鹏生态基 地,进行基于鲲鹏的服务器和 PC 生产;二是基础软件厂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 间件、办公软件等;三是应用解决方案厂商,包括通用软件供应商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 供商两类。因为华为秉承“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原则,因此需要应用软件厂商基 于华为鲲鹏底层软硬件架构为行业客户提供相应的行业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打造鲲鹏生态有望带来国产 IT 行业的升级:对于硬件厂商,依托原有硬件产能,基于鲲 鹏芯片和主板生产整机,未来可提升其业务量;对于软件厂商,依托原有行业 Know-how, 适配鲲鹏体系,融入鲲鹏生态,未来可扩大其市场份额;对于集成商,依托原有客户资源、 服务能力,承接上云咨询、迁移、运维,未来有望升级为云 MSP。落地情况:与各地政府及合作伙伴建立鲲鹏计算产业联盟 目前华为与多个地方政府成立了鲲鹏产业联盟,众多软硬件厂商都与鲲鹏进行了适配,其 生态优势已逐渐显现。海光:获得 AMD X86 IP 核授权,受美国实体名单影响较大(略)1、海光芯片本质是 X86 芯片,是通过获得 AMD X86 Zen1 架构的 IP 核授权研发生产出 来的芯片,因此在性能上具有领先优势,也得到了如工行等部分银行客户的青睐,在商用 上具备批量应用的基础。 2、由于海光芯片是 IP 核授权,相比龙芯、鲲鹏、飞腾等其他国产芯片,在安全可控性上 劣势比较明显,也容易被美国“卡脖子”,被列入实体名单对海光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3、展望未来,在美国继续维持 25%的技术比例限制情况下,海光可能还需要花费大量的 时间和研发投入把 Zen1 架构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任重道远。兆芯: 通过外资控股获得部分 X86 专利授权(略)1、兆芯本质就是 X86 架构芯片,因此在性能和应用生态上具有较强的优势;2、兆芯只是通过股权关系实现了 CPU 品牌国产化,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可控有待 商榷;3、兆芯目前在信创领域份额较小,主要在上海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申威:在超算和军队领域具备优势 2003 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国家高性能集成电路(上海)设计中心成立,历 时十六年,先后研制出“申威”三代十五款处理器芯片,确立了“申威 64”架构及自主 指令系统,奠定了自主可控发展的基础。 申威系列微处理器的开发起源于军事领域。根据公司官网,申威早期的微体系架构基于 DEC Alpha 衍生而来。申威定义并采用“申威 64”架构及自主指令集,申威指令系统是一种与之前常见指令系 统(ALPHA、MIPS、ARM、X、POWER 等指令集)不同的自主指令系统。申威 CPU 的 结构设计、逻辑设计、正确性验证,物理设计及测试封装全部由公司独立完成。申威 CPU 不存在人为安全隐患,现行木马,病毒无法攻击,开展了等级安全的特色设计;64 核 RISC 支持 256 位 SIMD 加速运算。 基于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申威 CPU 的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受限制,可以自主 发展,不存在被断供、制裁、或停止授权的风险,可以为关键领域提供长远的、可控的供 应链和技术支撑。 申威芯片包括:高性能、服务器、桌面和嵌入式 CPU 以及配套的外围 IO 桥片,形成“大、 中、校”系列化、多品种国产自主芯片。应用方面,申威主要应用于超级计算机和服务器领域。其中最著名的应用便是神威·太湖 之光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是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 的超级计算机,搭载 40960 块“申威 26010”高性能处理器。 2016 年 6 月 20 日,TOP500 组织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ISC)上,“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成为世界上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神 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峰值性能 125.436PFlops,前世界第一,目前已被 Summit 所超越 ;持续性能 93.015PFlops ,前世界第一,目前也已被 Summit 所超越 ;性能功耗 比 6051MFlops/ W,还是世界第一。 由于自主架构指令集的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应用生态难以构建,申威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已开始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积极布局生态。目前申威服务器可支持全功能虚拟机及 轻量级容器,并与阿里云开展合作,适配 20 款核心产品。 在信创领域,申威由于市场化能力较弱,在军队领域具有优势,市场份额整体较小。 核心环节之国产操作系统:麒麟 OS 与统信 UOS 的较量操作系统:信创产业根基所在 操作系统是一个协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控制程序,是硬件的第一 层软件扩充,在计算机系统中位于计算机裸机和计算机用户之间:通过系统核心程序对计 算机系统中的几类资源进行管理, 如处理机、存储器、输入 /输出设备、数据与文档资源、 用户作业等, 并向用户提供若干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将所有对硬件的复杂操作隐藏起来, 为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的操作环境。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与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是连接硬件和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的纽带,向下适配硬件系统、发挥终端 硬件性能,向上支撑应用软件功能、影响用户的最终体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是构建国产 IT 底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掌握了操作系统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整个 IT 产业的话语权 PC 时代,Windows 操作系统+Intel CPU 组合而成的 Wintel 联盟居于垄断地位,也成就 了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霸主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安卓/iOS 操作系统+ARM 快速 崛起,同时谷歌和苹果也随之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霸主。 全球从 PC 互联网时代发展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向万物互联时代发展。每一代互联网 相比上一代,从联网设备的数量到市场规模,都会有指数级的增长。每一代互联网都有掌 握产业链的龙头公司,从 PC 时代的英特尔和微软,到今天的 ARM 和 Google,未来谁能 掌握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就会成为新的万物互联时代的产业链霸主。CPU 和操作系统是整个信创产业的根基,没有 CPU 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可控,整个信创产 业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2014 年,微软 WindowsXP 停服;2020 年 1 月 14 日,微软宣布 Win7 停止服务。根据百 度统计流量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 2020 年 2 月,Win7 在我国操作系统领域仍占据 52.4% 的份额。意味着微软停止 Win7 服务,我国将有超过一半的电脑将处于安全无法保障的尴 尬处境。且 Windows 操作系统源代码是封闭的并掌握在微软手中,这极大威胁了我国整 体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由此可见,推出我国自己的安全可靠操作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 意义。国产操作系统:均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二次开发 目前主流操作系统主要有PC端的Windows、 Linux、 OS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Linux, Windows Server,OS X;嵌入式操作系统μClinux、μC/OS-II、eCos、FreeRTOS 等; PDA 手持终端操作系统 Palm OS、Pocket PC 等。 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均是基于 Linux 内核进行的二次开发。Linux 是一款由 C 语言编写的免 费开源系统内核。凭借其免费开源、安全稳定、高模块化程度、广泛的硬件支持、支持多 用户多任务等特点,Linux 获得众多开发者的推崇。 Linux 操作系统基本结构 Linux 系统一般有 4 个主要部分:内核、shell、文件系统和应用程序。内核、shell 和文件 系统一起形成了基本的操作系统结构,它们使得用户可以运行程序、管理文件并使用系统。1)Linux 内核是 Linux 操作系统的核心,由五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分别是进程调度、 内存管理、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和进程间通信。进程调度控制着进程对 CPU 的访问, 内存管理允许进程安全地共享主内存区域,虚拟文件系统隐藏着不同硬件的具体细节并为 所有设备提供统一的接口,网络协议提供对各种网络标准协议的存取和各种网络硬件的支 持,进程间通信支持进程间各种通信机制。 2)shell 是系统的用户界面,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一种接口。它接收用户输 入的命令并把它送入内核去执行,是一个命令解释器。目前主要有 4 个版本的 shell:Bourne Shell,是贝尔实验室开发的; BASH,是 GNU 的 Bourne Again Shell,是 GNU 操作系统上默认的 shell,大部分 linux 的发行套件使用的都是这种 shell;Korn Shell:是对 Bourne SHell 的发展,在大部分内容上与 Bourne Shell 兼容; C Shell:是 SUN 公司 Shell 的 BSD 版本。 3)文件系统指文件存在的物理空间,linux 系统中每个分区都是一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 的目录层次结构。linux 会将这些分属不同分区的、单独的文件系统按一定的方式形成一个 系统的总的目录层次结构。4)标准的 Linux 系统一般都有一套都有称为应用程序的程序集,包括文本编辑器、编程 语言、X Window、办公套件、Internet 工具和数据库等。 操作系统厂商基于 Linux内核开发的操作系统称为 Linux发行版。Linux发行版包含Linux 内核和支撑内核的实用程序和库,通常还带有大量可以满足各类需求的应用程序。Linux 发行版是一种为一般用户预先集成好的 Linux 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软件。一般不需要用户 重新编译,在直接安装之后,只需要做出小幅度的更改设置即可。Linux 发行版通常包含 了桌面环境、办公包、媒体播放器、数据库等应用软件。这些操作系统通常使用 Linux、 以及来自 GNU 计划的软件、和基于 X Window 的图形界面组成。 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分类及概况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Linux 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三类: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 入式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是具有图形化界面的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是安装在大 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相对于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要承当额外的管理、配置、 稳定、安全保证等功能。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系统软件,通常包括与硬件相 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内核、设备启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等。Linux 的发行版本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公司维护的发行版本,以著名的 Redhat (RHEL)为代表;另一类是社区组织维护的发行版本,以 Debian 为代表。 基于不同版本,国产操作系统又分成了不同的技术流派。 国内操作系统厂商主要有麒麟 OS(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深度科技、普华软件、中兴 新支点、凝思、中科方德等公司。各公司简要概况见下表。另外,华为也推出了自己的社区版开源操作系统华为欧拉(OpenEuler)。华为欧拉服务 器操作系统软件基于 Linux 稳定系统内核,完美支持鲲鹏处理器和容器虚拟化技术,在系 统的高可靠、高安全以及高保障方面储备了富有竞争力的技术特性。为企业用户提供了稳 定安全的高端计算平台,并充分利用 Linux 的可伸缩、高性能和开放性的优势。 在信创领域,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是麒麟操作系统,另外以深度操作系统为基础的 UOS 快速崛起。下文我们主要介绍这两大操作系统。中标软件:国产操作系统龙头 中标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中标软件)成立于 2003 年,是操作系统产品专业化研发与推广 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获得国防、民用两方面的产品资质。股权结构上, 中国软件持有中标软件 50%股权。 中标软件旗下拥有“中标麒麟”、“中标普华”、“中标凌巧”三大产品品牌。中标麒麟操作 系统系列产品主要以操作系统技术为核心;中标普华以办公软件为核心;中标凌巧移动终 端操作系统为客户提供移动业务新体验。中标软件通过了国家软件企业认证资格、高新技 术企业认证、CMMI5 级认证等,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严格的管理规范。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全面支持国内外主流开放硬件平台,覆盖服务器端、桌面端。产品已经 兼容适配了超过 4000 款的软件和硬件产品,生态环境丰富。根据赛迪顾问统计,中标麒 麟操作系统 2011 年-2018 年已经连续八年在中国 Linux 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中标麒麟 已经完成所有国产 CPU 芯片的适配。天津麒麟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天津麒麟”)成立于 2014 年,中国软件持有 36%的 股权,为天津麒麟控股股东。公司技术源自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银河巨型机。天津麒麟团队在国家“十五”规划科技重 大专项和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的持续支持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服务器、桌 面和嵌入式三大系列操作系统产品,以及银河麒麟云、银河麒麟集群软件等创新产品,拥 有近百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在自主安全产品及技术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支持以飞腾为代表的国产 CPU和以X86、ARM为代表的国际主流 CPU, 在操作系统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先后通过公安部结构化保护级(第四 级)测评以及军方的军 B+级安全测评认证,具备国内领先的高安全性。在高性能计算方 面,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均部署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有效保障了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稳定 高速的运行;作为国家商务部援外操作系统产品,银河麒麟已经在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信息化建设中得到应用。 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正式整合 2019 年 12 月 6 日,中国软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旗下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两家 操作系统公司正式整合。 2019年12月20日,中国软件发布公告,中软控股子公司天津麒麟以新增出资138,852,392 元换股收购中标软件全部出资 2.5 亿元,换股比例为 1:1.8。其中,中标软件净资产账面 值为 2.4 亿元,评估价值为 12.283 亿元;天津麒麟净资产账面值为 1.39 亿元,评估价值 为 4.914 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天津麒麟注册资本增至 194,402,392 元,其中中软将持有其 46%股权, 仍为天津麒麟的控股股东,中标软件将成为天津麒麟的全资子公司。合并后天津麒麟将设董事会,成员为 7 人,其中中国软件推荐 4 人,一兰科技推荐 2 人, 创新研究院推荐 1 人。各股东方承诺本次交易后共同积极推进后续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且 当天津麒麟具备独立上市条件,各方将积极创造条件,为天津麒麟独立上市提供支持。未 来天津麒麟使用统一的品牌开展业务。2020 年 2 月 20 日,麒麟软件发布千人招聘计划,加速在人才方面的储备。 2020 年 3 月 20 日,麒麟软件召开云端发布会,工信部、天津市、国防科大、中国电子四 地共同在中国电子“蓝信”移动平台上,见证麒麟软件“遨天”计划的发布。以此为标志, 麒麟软件完成整合,正式扬帆起航。根据 3 月 20 日发布会内容,未来麒麟软件将实现百亿级资金投入,立足人工智能、移动 计算、云端互联等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内生安全、融入移动、注重体验、支撑体系” 为特色,计划在 5 年内塑造一支规模逾万人的自主操作系统精英团队,打造桌面与服务器 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三大产品。麒麟 OS:不止于党政军,积极布局行业领域 中标麒麟与银河麒麟合并大势所趋。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众多,其中相对具有竞争力的 国产 OS 厂商主要有中标麒麟、银河麒麟,深度 OS 等,其他国产操作系统厂商还包括普 华软件、中兴新支点、中科方德等。其中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是公认的党政、国防办公领 域的国产 OS 龙头,根据中国软件官方公众号数据,当前中标软件、天津麒麟两家企业在 党政、国防办公等领域占有国产操作系统 9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深度(Deepin)操作 系统则是实际用户数最多、国际排名最高的国产操作系统。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品牌认 知度及满足客户对统一操作系统的需求,同作为中国软件的子公司,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 合并统一大势所趋且迫在眉睫。未来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是否能够有效的整合团队和技术、 统一操作系统版本、市场推广和资源整合,将成为麒麟 OS 未来能否在行业市场乃至民用 市场打开局面的关键所在。 麒麟 OS 不仅在党政军领域占据优势,也正在积极布局行业领域。市场一般认为麒麟 OS 主要在党政军领域占据优势,在行业领域不具备发展优势。我们认为,麒麟 OS 作为国内 发展时间最长、应用最为广泛的国产操作系统,除了在党政军具备优势外,在金融、能源、 交通、医疗等行业领域都有一定应用,如麒麟 OS 在农行企业网银系统正式上线并在天津 分行成功进行业务验证。因此,我们认为麒麟 OS 未来行业领域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统信软件:UOS(统一操作系统)的“代言人”Deepin:最受欢迎的民用国产操作系统 Deepin 成立于 2004 年,2008 与社区管理员发起人合作,改名 Linux Deepin,2011 年成 立了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度科技) 。 北京世界星辉持有深度科技 26.4%的股份,北京一路创科持股 23.12%,宁波深度汭溥持 股 22%,刘闻欢直接持股 19.68%,合计持股 54.86%,是深度科技的最终受益人。深度科技专注基于 Linux 的国产操作系统研发与服务,曾于 2017 年率先进入国际开源操 作系统前十名,近一年在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DistroWatch)上的排名为 10 名左右, 评分高达 8.92/10,也是实际用户数最多、国际排名最高的国产操作系统。截止到 2019 年, 深度操作系统下载超过 8000 万次,提供 30 种不同的语言版本,以及遍布六大洲 33 个 国家的 105 个镜像站点。2019 年度最受欢迎中国开源软件中,Deepin 位列第一。牵手诚迈科技,成立统信软件 2019 年 11 月 25 日,诚迈科技公告拟以全资子公司武汉诚迈 100%股权作价人民币 2.04 亿元,深度科技股东拟以其持有的 100%股权作价人民币 2.55 亿元,共同以股权对统信软 件增资,并以股权出资替代各方前期对统信软件注册资本的现金出资。交易完成后,诚迈 科技将持有统信软件 44.44%的股权,武汉诚迈与深度科技将成为统信软件的全资子公司。统信软件的两大“杀手锏” 1)深度绑定华为 深度科技已经为华为 TaiShan 硬件平台打造了全线操作系统软件产品,针对华为鲲鹏平台 陆续发布了三款操作系统产品。 深度科技与华为在民用市场合作进展超预期。近期华为已经开始销售预装深度操作系统的 笔记本电脑,不仅仅是此前荣耀 Magic 笔记本,还包括 MateBook X Pro,MateBook 13 和 MateBook 14 等型号在内的多款华为笔记本均开始预装深度科技操作系统。 2)UOS 的代言人 UOS:统一操作系统,是由工信部支持的国产操作系统,旨在集中国内所有操作系统人才 力量,打造中国统一的自主操作系统,为信创产业打造坚实的软件基础。 目前 UOS 主要由统信软件基于 Deepin 操作系统来打造。2020 年 1 月 15 日,UOS 正式 版面向合伙伙伴发布。国产 UOS 操作系统已经正式获得了工信部的测试认证,其功能完 全支持我国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和自主研发。UOS 也已经与国产 CPU、数据库、中间 件、安全产品等众多国产厂商完成了适配测试。 统信软件推出“5000”余招聘指标 2020 年 3 月 10 日,统信软件公开发布 2020 年招聘信息,统信 UOS 扩招包括研发中心、 适配中心、产品中心、服务中心在内的共计五千余岗位。我们认为大规模招聘既反映了公 司的储备充足,亦反映了行业需求可能会有爆发式增长。综上,我们认为,统信软件操作系统凭借友好的产品性能,并深度绑定华为,还作为 UOS 的代言人,未来在信创领域将会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非常看好 UOS 在未来信创领 域的领军地位。 ……(报告来源:华泰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骆驼草

软件行业深度报告:国产操作系统浮沉录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大视野:半个世纪操作系统演进史1.1、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 对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占据整个计算机系统核心地位。从 1945 年第一台计算 机诞生至今,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迭代,操作系统也经历了企业商用、个人计 算机(PC),再到移动端三个阶段,诞生了诸如 Unix、Linux、Windows、OS X、 Android 等操作系统。随着 5G 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信息产业将朝着云 计算与物联网(IoT)趋势发展,产能的爆发将为终端不同应用场景带来更多需求。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诞生于宾夕法尼亚,ENIAC 没有操作系统,其 交互只是在“人-硬件”的方式下进行。20 世纪 50 年代,晶体管出现并取代真空 管,从而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由于功耗与体积大幅缩小、性能大幅提升,人机、 CPU 与 I/O 之间的效率矛盾日益突出,进而产生了单道、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 系统和实时系统,而分时系统也最终演化成时下流行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UNIX,以及它的变体 Linux 操作系统。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将操作系统分为服务器、桌面和移动三大类,根据系统底 层架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 Unix/OS X、Linux/Android、Windows,其中,Linux、 OS X 为 Unix 衍生变体版本、Android 则是基于 Linux 的一个发行版本,本部分从 操作系统功能演进角度,作出相应分类。1.2、早期 CP/M、DOS 单用户单任务 OS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市场诞生了微机操作系 统——配置在微型机上的系统软件。目前市场主流的微软 Windows 10 和苹果 OS X 就是典型的微机操作系统。然而,追溯最早诞生的微机操作系统,却是配置在 8 位处理器上的 CP/M。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 CP/M1973 年,第一代通用 8 位微处理机芯片 Intel 8080 发布,同一年,PL/M 创始人 Gary Kildall 博士开发了一个管理程序和数据程序。1974 年,Gary Kildall 成 立 Digital Research(DR),并发布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 Control Program - CP/M V1.3,后陆续被各国微机厂商采用,围绕它的软件也呈爆炸地得到开发。1977 年 DR 公司对 CP/M 进行重写,使其适配 Intel 8080、8085、Z80 等 8 位芯 片为基础的多种微机上。1979 年又推出带有硬盘管理功能的 CP/M 2.2 版本。由 于 CP/M 具有较好的体系结构、适应性强、可移植性强以及易学易用等优点,从而 在 8 位微机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标准八位机软件总线”。但是,由于芯片 VLSI 技术的快速发展,CP/M 在向 16 位 CPU 的转化上错失机会, 在以 IBM 的 PC/AT 以及兼容机为中心的 16 位个人计算机市场上,惨败给微软的 DOS 系统,后逐渐从市场上消失。磁盘操作系统(DOS)崛起1978 年,微软 Bill Gates 开始为 Intel 8086 处理器编写程序,1980 年 8 月,盖 茨与 IBM 签订合同,同意为 IBM 的 PC 机开发操作系统,并以 5 万美元价格收购 QDOS 操作系统。在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后,微软于 1981 年发布了第一代 16 位机 MS-DOS 系统,并授权给 IBM 使用,第一台 IBM-PC 机问世。该系统在 CP/M 基础上 进行了较大扩充,功能上有很大增强。因此,很快,装有 MS-DOS 系统的 IBM-PC 便击败了当时流行的 8 位机 CP/M,并开启了 DOS 统治桌面操作系统的时代,1983年 IBM 推出配有 Intel 80286 芯片的 PC/AT,相应地,微软开发出 MS-DOS 2.0 版 本,它不仅能支持硬盘设备,还采用了树形目录结构文件系统。1987 年微软宣布 MS-DOS 3.3 版本。从 1.0 到 3.3 版本, MS-DOS 都属于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内存被限制在 640 KB。 1989 年到 1993 年,微软又先后推出多个 MS-DOS 版本,它们都可以配置在 Intel 80386、80486 等 32 位微机上。1995 年微软停止更新 MS-DOS 系统,转向 Windows 系统开发,由于系统的优越性能受到当时用户广泛欢迎,MS-DOS 成为了事实上 16 位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标准。1.3、桌面霸主 Windows 单用户多任务 OS作为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无论是 CP/M,还是 MS-DOS,都只能在同一时间处理 一个程序。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指仅允许单用户上机,但允许用户把程序分 为若干个任务并发执行,进而有效改善系统性能。目前在 32 位微机上配置的操 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微软的 Windows 系列。1985 年,微软尝试推出第一款图形操作系统 Windows 1.0,微软操作系统从此进 入单用户多任务阶段,1985 、1987 年微软分别推出Windows 1.0和Windows 2.0, 由于当时硬件平台只支持 16 位处理器,对 Windows 1.0 和 2.0 不能很好支持, 1990 年,微软针对人机交互界面、内存管理都进行了改进,同时添加了多国语版 本,迅速占领市场,至 1993 年,微软针对 Intel 386 和 486 等 32 位 Windows 3.1 推出时,Windows 已成为微型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1995 年,微软推出 Windows 95,较之以前的 Windows 3.1 有许多重大改进,采用 了全 32 位处理技术,并兼容旧的 16 位应用程序,使应用开发有了很好的延续, 同时,在该系统中还集成了支持 Internet 网络功能。1998 年又推出 95 的改进 版 Windows 98,是最后一个仍兼容以前 16 位应用程序的 Windows,其最主要的 改进是把微软公司自己开发的 Internet 浏览器整合到系统中,方便用户上网浏 览,另一个特点是增加对多媒体的支持。2001 年微软发布了 32 位版本的 Windows XP,同时提供家用和商业工作站两个版本,成为当时使用最广泛的个人操作系统。 同年,还发布了 64 位 Windows XP。1.4、Unix/BSD/Linux 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领域,微软在长达近 30 年的时间里,几乎垄断市场,在中高端服务 器领域及移动、嵌入式设备领域,则以 Unix/Linux 为主导。无论是苹果的 OS X、 iOS,还是谷歌的 Android,从本源与设计哲学上来说,都脱胎于 Unix。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同一台机器、共享主 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从而每个用户程序可进一步分为几个任务,使之并发执行, 以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的操作系统。Unix OS 是此类操作系统的典型代表,在大、中和小型机中所配置的,多数是多 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随着开源免费的 Unix/Linux 系统及其衍生版本出现, Unix/Linux在个人电脑上也迅速流行起来,其中Unix版本包括OpenBSD、NetBSD、 FreeBSD、OpenSolaris 等,Linux 包括 Debian、Mint、Ubuntu、Fedora、OpenSUSE、 CentOS、ArchLinux、Red Hat 等。国产本土化操作系统,发轫于 1999 年,且多 数是基于 Linux 进行的二次开发,目前市场比较流行的诸如 Deepin、Ubuntu Kylin、 NeoKylin,皆由此而来。UNIX 操作系统Unix 诞生于美国 Bell 实验室。1965 年,贝尔实验室开始一项由通用电气(GE) 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 MULTICS 计划——建立一套多用户、多任务、多层 次的操作系统。至 1969 年,因计划进度慢,项目被暂停下来,次年,Ken Thompson 将系统移植入 PDP-7 机上,Unix 操作系统雏形就此诞生,由于只能支持两位使 用者,故有人称之为“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UNICS”, 取音为“UNIX”,也因此,1970 年被视为“Unix 元年”。由于 Unix 在开发过程中,没有任何商业管理制度,从诞生于 AT&T 公司到 1979 年 Unix Version 7,其源码都是属于半公开状态——允许 Unix 源码为各大学教 学使用。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AT&T 注意到 Unix 商业价值,在 Unix Version 7 之后,开始禁止大学使用源码,包括教学使用。1980 年,Unix 源代码不再对外开放,Unix 操作系统因此裂变成为两条主线:一 个是 AT&T 的商业版本,另一个则是 Berkeley 开发的半开源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Unix。前者衍生出微软Xenix、IBM的AIX、Sun的Solaris 和惠普的 HP-UX,后者则衍生出 Sun OS、NexTSTEP 等。Xenix:1980 年前后,微软与 SCO 公司联合将 UNIX Version 7 移植到 Motorola 公 司的 MC 680xx 微机上,后来又将其简化移植到 Intel 8080 上,称之为 Xenix。 后 SCO 将 SCO-Xenix 改为 SCO Unix,渐渐成为微机版 Unix 主流操作系统。Solaris OS:SUN 公司于 1982 年推出的运行在 Motorola 680x0 平台上的 UNIX OS。 1988 年,发布 SUN OS 4.0,把运行平台从早期的 Motorola 680x0 平台迁移到 SPARC 平台,并支持 Intel 8086。1992 年 SUN 发布了 Solaris 2.0。1998 年开始,Sun 公司推 64 位操作系统 Solaris 2.7 和 2.8,这几款操作系统在网络特性、互操作 性、兼容性以及易于配置和管理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此外 ,苹果 Mac OS X、iOS 从系统底层架构上,也延续了 Unix 的设计思想与研 究成果,其直接继承了 BSD 许多设计理念。IBM 的 AIX,惠普的 HP-UX 和 SUN 公司 的 Solaris 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其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 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是中高端服务器的主要参与者。Linux 操作系统深刻改变操作系统市场的一个系统,是 UNIX 的一个重要变种,最初是由芬兰大学 生 Linus Torvalds 针对 Intel 80386 开发而来,是一套完全免费和自由传播的 类 Unix 操作系统。Linux 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多线程和多处 理器设计哲学,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同时还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 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采用了与 Unix 几乎完全一致的体系结构,具有类似的设计哲学:1、一切都是文件,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用途系统中的所有都是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进程等,对于操作系统内 核而言,这些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2、完全免费,源码符合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协议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可任意修改其源码,只要符合 GPL 规定, 就可以参与到开源项目的发展中,这极大地加快了 Linux 的传播与对漏洞发现的 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3、兼容 POSIX1.0 标准系统可以通过模拟器(如 Wine)运行 DOS、Windows 程序,为相关应用,如专业 软件、QQ、微信等短期生态短缺提供了一种临时性解决方案。4、广泛支持各类硬件平台经过全球开发者共同努力,Linux 操作系统各大主流发行版本几乎支持所有主流 处理器,硬件驱动也日益完善,由于 Linux 内核的精简、高效与网络设计,使得 Linux 操作系统适用于各类掌上电脑、机顶盒、汽车电子或游戏机中。其中, Android 市场的打开最成功。当前,Linux 在全球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发行版本,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只要对 Linux 加入 GPL 开源协议,都可以对内核进行编译。并且,即使发行版本众多,但系统 所采用的内核仍是统一的。尽管开源操作系统为世界提供了 Windows 之外的另一个选择,很好地支持了从大 型机到中小型机等各类设备,但在消费领域,却没有像微软一样,出现一款成熟 的商业桌面系统。一个原因是,没有成熟的商业管理进行运作,生态缺位,无法 形成统一的标准与专业团队;另一个原因是,混乱的发行版本,提高了软件开发 商的研发难度,增加了研发成本。二、浪淘沙:操作系统三十年竞争格局操作系统因计算机而生,并随着计算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迭 代更新。从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变革角度,可将操作系统进化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企军工阶段;第二阶段微机桌面;第三阶段移动互联,以及正在迎 来的第四个阶段,万物互联(AIoT)。微机受益于摩尔定律与互联网,从而诞生了 Windows,垄断桌面操作系统达 30 多 年。受益于 3G/4G 的快速发展,手机与平板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由此催生了 Android 与 iOS 等优秀的操作系统。随着 5G 商用落地,信息时代正在进入第四个 阶段——万物互联时代。2.1、Windows+Intel 强垄断时代操作系统是承接硬件与应用软件的载体,具有典型的平台化与规模化效应,与之对 应,是规模化效应反向带来的标准化,这从 Windows 成功地从 Unix/Linux 竞争中 胜出,以及 Android/iOS 在 Windows Phone OS/Symbian 中脱颖而出可见一斑。Linux 在开源自由与经济角度,优于 MS Windows,但由于没有巨头背书,统一标准, 导致发行版本混杂,且原生生态不足与用户体量都无法与 Windows 抗衡,因而更 无法吸引下游开发厂商为其开发应用,生态与标准是掣肘 Linux 的主要原因。市场竞争格局根据 Statcounter 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Windows 市场占有率高达 78.32%,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名的是苹果公司 OSX, 其市占率为 13.22%,Linux、ChromeOS 位列第三、四名,占 1.72%、0.86%市场。尽管 Windows 至今仍有着近乎垄断的地位,但是,操作系统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 生变化。过去 10 年,Windows 操作系统的市占率快速下滑,2009 年,Windows 以 94.73%的市场地位,绝对垄断着操作系统行业,10 年间,市场份额持续下滑近 20%, 其中,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苹果公司的 OSX,贡献了 9%的市场份额。细分市场,美国方面的变化则更为显著。早在 2009 年,苹果 OS X 即占了美国操 作系统市场 10%份额,10 年间,Windows 持续走弱、OSX 继续走强。截至 2019 年 8 月,Windows 仅占有美国 PC 市场 1/3 左右的市场份额,苹果则接近 1/5,其他 操作系统,如 Linux、ChromeOS 等,则占据剩下的 12%份额。谷歌 ChromeOS 在美国有一定市场地位,其市场占有率高达 4.82%,高于 Linux 的 1.49%,ChromeOS 作为基于 Linux 而来的开源操作系统,主要发力教育领域,旨 在打造一款基于 Web 的云操作系统,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不断落地,Chrome OS 或 许会在未来占据更多的市场空间。2.2、Android/iOS 移动互联网时代 Android 是一种基于 Linux 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 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 Google 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Android 操作系统最初由 Andy Rubin 开发,主要支持手机,后来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 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智能手表等。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iOS 与苹果的 macOS 操作系统一样,属 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其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 、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从宏观上讲,Android 和 iOS 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底层是 Linux 系统,后者是苹果 特有的封装系统。苹果特有的系统能够保证在相同配置下,在显示、动画和运行 效率上都优于 Android 系统。另外一个区别是,Android 是开源,可以拥有更多 的自由和创造力;iOS 闭源,提供标准化规则和建议保证质量。根据 Statcounter 显示,截至 2019 年 8 月,全球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中,Android 市场占有率高达 75.44%,远高于其他操作系统,位居第二名的是 iOS,其市占率 为 22.49%,BlackBerry、SymbianOS、Series 40 等其他移动操作系统占据剩余 2.07%的市场。由图 25 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全球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 2009 年 Series 40 占据了 35.49%的市场份额,iOS 贡献了 34.01%,Android 仅拥 有 2.41%的市场份额。在接下来的十年中,Series 40 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占率快速 下滑,到 2019 年 8 月的市占率仅为 0.04%。iOS 在这十年间的市占率也在逐步下 降,在 2016 年达到最低点(19.29%),之后有所回升,到 2019 年 8 月市占率达 到 22.49%。而 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则是一路高歌猛进,到 2019 年 8 月贡献了 75.44%的市场份额,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中国市场方面,各种移动操作系统的兴衰变化数量更加复杂。2009 年 SymbianOS 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在 2010 年达到最大值(71.49%)后便迅速下降,到 2019 年8月仅占据0.03%。Unknown在2009年到2012年短暂地兴起,最高达到33.36%, 之后便走向衰弱,到 2019 年 8 月仅拥有不到 1%的市场份额。Android 和 iOS 移动 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中均持续走强,但前者的发展速度更为迅猛。截至 2019 年 8 月,Android 占据市场 75.98%,iOS 占 22.88%。2019 年的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结 构相似,说明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对全球影响较大。2.3、夹缝生存的本土化操作系统随着数字与信息化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大国角逐的核心竞争要素。操作 系统作为软硬件纽带,在安全领域扮演着核心地位,发展本土化操作系统,是国 家防范网络攻击与威胁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典型如 2008 年微软黑屏事件、2010 年 Stuxnet 震网病毒事件、2013 年棱镜门与 2017 年 Intel 芯片 Minix 泄漏风险。 政策支持当前,无论是服务器,还是桌面与移动端,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都只占有着 非常低的水平,亦主要局限于政府等领域。2011 年以来,国家各个层面出台一系 列政策,支持推进国产自主化建设应用,鼓励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办 公软件等领域的研发,为操作系统国产本土化提供了政策基础。 二十年操作系统国产本土化之路中国操作系统本土化始于 20 世纪末,并多以 Unix/Linux 为基础二次开发为主, 过去 20 年,曾诞生超过 20 多个不同版本,较为市场熟知的有红旗 Red Flag、深 度 Deepin、优麒麟 Ubuntu Kylin、中标麒麟 Neokylin、银河麒麟 Kylin 与中科 方德等。但是,由于中国软件市场的开放、微软系统生态的攻势与知识产权等问 题,本土化操作系统在市场幸存下来者寥寥无几,且多数系统仅限于政府领域, 并以政府补贴为主,支持研发与应用,国产化之路依然坎坷。Xteam Linux1999年4月8日,中国第一款基于Linux/Fedora的国产操作系统Xteam Linux 1.0 发布,开启操作系统国产化之路,系统发行售价 48 元,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次年 底,发行主体北京冲浪软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并在24 个交易日内上涨265.79%。 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应用生态,支持并占据市场,Xteam Linux 系统于 2003 年 5-pre 版本后宣布停更,股价也应声随之下跌,达 90%,目前公司已经退出操作系统领 域,且股价长期低于 0.10 元,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蓝点 Blue Point1999 年 9 月 7 日,深圳信科思公司(蓝点)成立,起源于一个著名的内核黑客小 组 OpenUnix Network Studio,该小组包含了一些在中国最为著名的 Unix/Linux优秀人物。10 月 1 日,公司发布了基于红帽 Red Hat 的 BLPT Linux 1.0,成为深 圳市高交会 11 大推荐项目之一。12 月 8 日,蓝点与 TCL 建立合作,在主打产品 全部预装蓝点 Linux,月出货量达 15 万套,成为中文 Linux 最大供货商,占国内 市场 80%以上。2000 年 3 月 7 日,公司 BluePoint Linux Software(BLPT) 借壳美股上市,上 市第一天即从 4 美元暴涨 400%以上至 22 美元,同年 8 月,Linux 产品荣获 “Linux 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奖”。遗憾的是,2000 年,互联网金融泡沫破灭, 在资本市场仅仅风云两年后,系统停更,从美国市场黯然退出。红旗 Red Flag2000 年 6 月,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上海联创共同组建北京中科红旗,注资 96 万 美元。并发布桌面版、工作站版、数据中心服务器版、HA 集群版和红旗嵌入式 Linux 等产品。然而,2013 年 4 月,公司爆出资金链断裂问题,2014 年解散清算。8 月, 五甲万京收购中科红旗,使红旗品牌得以延续。中标麒麟/银河麒麟/优麒麟/湖南麒麟 Neokylin/Kylin/Ubuntu Kylin/Kylinsec麒麟家族中的中标麒麟、银河麒麟、优麒麟与湖南麒麟皆脱胎于国防科技大学, 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前二者主要针对我国政府机构设计研发;优麒麟则是 2013 年由天津麒麟主导开发,面向全球的开源项目;湖南麒麟成立于 2007 年,依托国 防科大计算机研究院,于 2014 年后独立开发 Kylinsec 品牌。中标麒麟 Neokylin,是在中标软件和国防科技大学的支持下,于 2010 年 12 月由 民用“中标 Linux”与“银河麒麟”正式在上海合并而成,并共同以“中标麒麟” 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开发军民两用的操作系统。由于其技术积累和背景特 殊,因而中标麒麟系统在我国国防、航天、电力、能源、政务等众多重要行业得 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多年成为我国 Linux 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操作系统。银河麒麟 Kylin,是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始于 2001 年, 是863计划重大攻关科研项目,主要面向军用服务器领域。2010年与“中标Linux” 合并,后 2014 年 12 月,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大学在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CEC)支持下,成立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湖南麒麟旗下的“麒麟”与“银河麒麟”等无形资产注入天津麒麟,原有团队整体转入,银河麒麟主要优势 仍在服务器领域,兼顾云计算与云桌面操作系统。优麒麟 UbuntuKylin本身与麒麟系统没有直接关系,是 Ubuntu 社区中面向中国 用户开发的 Ubuntu 衍生版本。项目首先是 Ubuntu 的一个官方版本,其次,系统 也背靠国防科大和天津麒麟,银河麒麟的社区版。湖南麒麟 Kylinsec是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07年依托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成立设计的操作系统。公司长期致力于信息安全研发,在集中管控和 机要密码等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2014 年天津麒麟成立,操作系统部分整体迁入 银河麒麟。目前,作为民企,湖南麒麟独立研发操作系统 Kylinsec,在政务、能 源、金融等国家关键行业和领域有一定部署与应用。中科方德 Delix,是由中科院软件所研制,重点应用于电子政务、国防军工、教 育、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操作系统。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是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的法人单位。公司依托大股东中科院软件所 在操作系统方向的技术积累,在“核高基”重大专项等支持下,积极突破系统安 全性、虚拟化技术、大数据处理等方向技术,并建立成熟的服务器、安全及桌面 操作系统。在政府体系中具有较高市场份额。深之度 Deepin,是武汉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 Linux/Debian 的本 土开源操作系统。其前身 Hiweed(曾用名)发行于 2004 年 7 月 22 日,且在过去 16 年中,平均每年更新一个版本。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深度操作系统累计下载超过 8000 万次,提供 32 种不同的语言版本,以及遍布六大洲 33 个国家 105 个镜像站点的升级服务。并且在全球开源操作系统排行榜(DistroWatch)上,长期保持前 12 名,是中国民用 市场最为成功的本土化桌面操作系统之一。三、大变局:操作系统行业生态展望3.1、政府示范效应,民用替代空间巨大从伊朗震网事件,到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再到中美贸易摩擦对高端技术的钳制, 加强信息领域安全自主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毋庸置疑的选择。如果从用户群体作 了划分,可使用对象分为政府(2G)、企业(2B)和消费者(2C)业务。其中, 政府业务又首先涉及安全与保密领域,尤为关键,也是打开本土化操作系统的首 要切入口,因此,我们就三个领域对市场空间作一预测与分析。政府示范,创造第一层需求根据《2015 年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 2015 年,全国 共有公务员 716.7 万人,假设财政支出事业单位人员为公务员的 1 倍,桌面计算 机台数配比为 1.5 倍,则整体测算政府机关、财政支出事业单位的电脑台数规模 超过 2000 万,服务器按照 10:1 比例,预计服务量数量为 200 万台,假设桌面操 作系统单价 500 元,服务器操作系统 8000 元,未来 5 年内实现政府单位全部体量 替换,则整个政府、事业单位桌面操作系统空间为 100 亿,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 空间为 160 亿规模。央企国企,跟进第二轮替换除了政府事业单位,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同样存在安全方面考量与替换空间,根 据 Wind 数据,截至 2013 年,全国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 1834.90 万和 2084.4 万人,且 2005 年至 2013 年,人员数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假设现阶 段全国央地国企员工数量为 4000 万,按 1.5 比例计算计算机台数,则桌面台式 计算机数量为 6000 万台,服务器为 600 万台,假设替换其中 50%数量,5 年内替 换完成,则桌面操作系统空间为 150 亿,服务器操作系统为 240 亿元。民用市场,本土化系统大发展无论是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还是微软、华为公司,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 级巨头,皆与消费者业务的成功有莫大关系,阿里的天猫淘宝、微软的桌面操作 系统、华为的手机消费者业务,都贡献了丰厚的利润来源。因此,国产操作系统 真正成熟的标志,不仅仅是在 2G 与 2B 领域取得成功,而是真正形成可以满足消 费者需求的生态,在市场中与 Windows 和 OS X 竞争胜出。根据社科院数据统计,2018 年,中国 PC 百人渗透率为 21.8%,发达国家普遍在 70%左右,美国为 93.8%,自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 PC 渗透率下降趋势明显; 而发达国家,本身拥有非常高的渗透率,缓慢下降后依然处于高位。根据目前PC机21.8% 渗透率,中国存量计算机市场规模约为3亿台,微软Windows 与苹果 OS 市占率为 94.75%,假设未来 5 年消费市场替换量可以提升 5%,以 14 亿人口计算,厂商 OEM 国产操作系统价格为 300 元,则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市场空 间容量为 45 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即使全球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发达国家 相比,中国仍在着相当大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假设未来 5 年渗透率提升 5%,其中, 新增 PC 20%采用国产化操作系统,则国产化空间为 42 亿元。Gartner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企业基础设施软件市场规模 2100 亿美元左右,其 中操作系统部分大约在 280 亿美元。中国在全球约占 10%左右份额,为 28 亿美元, 约 189 亿元左右。因此,对于国产办公软件,其发展的阻力不仅来源于系统生态方面的不足,社会 知识产权、版权保护意识提升,正版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也是需要正视的挑战。3.2、上游芯片成熟,下游软件应用丰富计算技术领域自主安全的发展,不仅对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提出了很高要求,对 硬件的可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国产芯片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操作系统 上游硬件逐渐成熟,为适配国产操作系统,提供了演进的土壤。目前,在中科院、CEC/CETC、地方国资以及华为的支持下,国内已经有一系列具 备生产能力的芯片厂商,包括龙芯、飞腾、鲲鹏和兆芯等,其基础架构也几乎涵 盖了从 MIPS、ARM 到 x86 和 Alpha 所有世界通行版本。下游应用方面,钳制操作系统普及的软件生态也逐渐丰富,并得到开发者重视。 以深之度 Deepin 为例,系统共研发提供 28 款原生应用,包括但不仅限于深度商 店、启动盘制作、截图软件、音乐、影院、看图、日历和录音等日常使用工具应 用。此外,公司还同网易合作开发了网易云音乐与有道云笔记 Deepin 版本;办公软件 方面,跨平台,支持 Linux 环境的金山 WPS 也已经基本具备替代微软 Office 的文 字处理能力;其他软件方面,深度科技通过 deepin-wine 虚拟环境技术顺利安装 了诸如微信、腾讯 QQ、同花顺和百度网盘等应用。在政府业务中持续多年拿下市场第一市场份额的中标麒麟,也在加速与软件应用 商进行适配,完善包括人大金仓、达梦和神舟通用在内的国产数据库,金蝶、中 创和普元等中间件以及各类办公软件等。四、重点企业(详见报告原文)目前,在计算机上市公司中,与操作系统相关的上市公司共有 3 家,其一是坐拥 中标软件和银河麒麟的中国软件,一个是分别持有深之度 26.4%和 8.8%的三六零 和绿盟科技。4.1、中国软件公司是目前涉操作系统最为“正规军”的稀缺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为自主软件 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分别持有中标软件(麒麟)和天津(银河)麒麟 50%和 40%股权,此外,公司还持有武汉达梦数据库 33.42%,后者同样也是国产数 据库竞争的主要参与者。4.2、深之度科技 据 Distrowatch 显示,公司是为数不多在全球开源 Linux 市场排名进入前 15 的中 国本土化操作系统,且主要以民营资本为背景,深耕操作系统市场 16 年。Deepin 前身是基于 Ubuntu 社区更新的 Hiweed Linux,后改为商业公司进行运作,并将 源系统向上至 Debian。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不仅本土化开发了 28 款实用工具应 用外,还自主研发了 Deepin Desktop Environment(DDE)桌面环境,全部开源 为世界所用。(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兴业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消防犬

报告|理论篇·构建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鸿蒙”操作系统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中房智库执行院长、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柴铎 / 文一、世界城市更新运动的“进化史”(一)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舞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科技水平、审美标准、生活模式,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城市更新是伴随着城市的成长、发展历程逐渐发育的。图1 世界城市发展节奏的“慢三步、快四步”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节奏表现为“慢三步、快四步”。大约1.5万年前,第一次社会分工使得农业部落与游牧部落分离,村社和聚落逐步形成。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品交换逐渐繁荣,城市开始涌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作为生产与贸易的集聚场所,中心城市迅速崛起。近300年来,四次科技革命推动蒸气、电气、计算机和信息化时代到来,城市群、全球城市、城市功能网络开始涌现,并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曾经有许多城市在世界上崛起、繁荣一时,但最终走向衰退、灭亡。早期的城市始终无法跳出“创生—发展—膨胀—繁荣—衰败—死亡”的“命运闭环”。如何破解这一闭环,是全人类共同努力探索的命题。从这些城市衰退、灭亡的原因来看,包括六类:一是自然灾害、生态恶化;二是战争破坏;三是政治制度、宗教变迁;四是人为迁址、遗弃;五是经济、产业衰退;六是缺乏规划或者规划失败。可见,城市生命体的生长,依赖内生动力、外生环境两个方面。城市衰落、死亡的因素包括可控、不可控两类,对于不可控因素只能尽量规避,而可控因素,就需要找到一种调节城市生长、医治城市疾病的修复工具。图2 历史城市衰落的六大成因(二)城市更新运动的兴起近300年来,世界城市发展出现了4方面突出特征:一是发展速度加快、跨越增长;二是阶层分隔减弱(城堡被推倒)、社群融合;三是城市尺度加大、城市群形成;第四,也是最突出的特征,是城市抗风险、抗打击的韧性增强了,城市生命力变得更顽强。其原因可用图3来概括:一方面,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硬条件、也就是科技的进步,包括指城市开发、建设、运行的电气化技术、交通技术、材料科技、建筑科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发展软条件、也就是发展理念的迭代更新,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发展观念、以人为本观念、产业分工与全球化等。软硬条件科被称为城市发展的“两翼”。推动城市建设由满足居住需求的宜居性、升级为资源环境友好、再到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发展。图3 城市生命力延长的“两翼”与“N阶”特别是在二战后,世界城市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将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概括为一条“S型”曲线。但是,当城市发展到达“成熟期”后,接下来呢?诺瑟姆没有进一步解释。图4 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视野下诺瑟姆“S”型曲线的缺陷站在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到成熟期后,普遍开展了“城市更新”活动,长期以来形成了大量的经典案例。比如巴黎的塞纳河左岸更新计划、美国休斯敦第四区振兴计划、波士顿中央感到改造工程等,还包括德国鲁尔工业区(工业区更新)、纽约高线公园(交通设施更新)、伦敦码头(交通设施更新)、新加坡河(居住社区)等著名城市更新工程。(三)西方城市更新“话语(理论)体系”的形成在城市更新推动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以往三阶段基础上,走出了第四个阶段——由城市更新所推动的“再城镇化”。城镇化水平的上升由数量转变为城市能级和质量。城镇化的工具由土地开发建设转变为空间更新改造。房地产市场模式则由拿地—开发—销售转向持有运营。表1 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四阶段”划分但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另外一些大城市,主要是位于欠发达国家,则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停滞、衰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图略),我们称其为“城镇退化”。城市化的数量水平徘徊,而质量下降,有城市之名,却无城市应有的生产生活条件,城市运行的公共开支难以维系,大量市民既无法返回乡村定居,也无法在城市中寻求工作机会,最终形成贫民窟。表2 欠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阶段划分通过对比可见,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由于城市更新活动的介入,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轨迹:有效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决定城市命运的一项重要工作。图5 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诺瑟姆“S型曲线” 的演绎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设计理论与城市更新活动形成了有机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城市更新推动了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的发展,从田园城市到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再到简·雅各布斯的多样性城市理论、复合城市、韧性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也指导着城市更新实践创新,将其作为践行工具。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已经形成了包括法律、政策、管理体制、更新对象选择、运营主体、更新模式、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材料科技、投融资体系在内的完整“话语(理论)体系”。二、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与趋势(一)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背景1、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环境与理论“本土化”需求中国城市更新活动,由借鉴国外开始。但是由于:①土地制度不同;②人—地矛盾状况不同;③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④民间组织、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不同,产—学—研—政合作机制完善程度不同;⑤生态环境危机情况不同。中国的城市更新不能照搬西方模式,需要由自己的话语体系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四大类突出问题:一是空间开发低效、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即便是上海、苏州、深圳,其地均GDP水平也仅相当于巴黎的1/3,东京的1/10上下,与世界发达城市具有极大的差距。二是空间规划约束力不足,造成城市空间无序蔓延,造成城市生态空间萎缩、破碎,城乡边界模糊,城市形态凌乱。三是城市建筑老旧,建筑质量不过关,服务功能不健全,设计理念之后,特别是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配置不均衡。四是城市内部的用地空间结构不合理,多数城市工业用地比重过高,而生态空间比例严重偏低。目前,中国城市更新事业发展环境可概括为“三期叠加”:首先,从国家战略与政策来看,包括势—道—术三个层面,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正在着力落实城市开发边界、永久性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三线管控”,约束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修订,改革了征地制度。城市普遍由增量扩张步入“紧凑型、内涵式”发展阶段。其次,从社会对城市功能的需求来看。产业方面,目前正在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补齐短板。商业方面,90、00后已成为极具个性化的消费主力群体,其消费结构、偏好发生了质的变化。居住层面,城市居民对健康、休闲娱乐、文旅康养的消费需求不断攀升。现有城市设施供给已无法满足需求。第三,从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阶段来看。由于宏观经济内外部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调控政策则树立了“房住不炒、长短结合、因城施策”原则。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式由增量步入存量,产业链由传统的“拿地——开发——销售”转变为“选项目——投资——改造——定位——运营/退出”。图6 中国城市更新市场发展环境的“三期叠加”2、中国城市更新的十大功能中房智库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更新事业具有10方面历史使命(功能):1.盘活沉睡土地资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经济产出,提升土地开发强度。2.改造更新建筑设施,消除不利影响和地块负外部性,减少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城市面貌,美化城市景观。3.优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增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丰富各类商业、居住、景观、生态功能的内涵和输出,促进空间复合利用,补齐城市功能短板。4.促进城乡间、城市不同区域间(新区与旧区、中心区与郊区)的公共设施供给均衡,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商业娱乐、休闲游憩资源的平衡配置,调节社群利益,减少社会矛盾,增进居民发展机会的公平性。5.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地类均衡性,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产生规模效益,带动区域整体发展。6.为政府提供融资渠道,通过打包“二次开发”实现市政工程的“政企合作、公私合营”,降低财政负担。7.开启城市“二次发育”过程,为市场主体开辟了新的商机,打开新的市场,创新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为房地产行业转型打开了一扇窗口。8.通过挖掘城市内部承载力潜能,减少建设用地增量、约束城市外部,减少扩张占用农用地和生态、开敞空间,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9.城市更新是各类城市发展新理念、空间功能新理解、新建筑建材科技的试验场,推动空间科学、规划科学、建筑学与材料学等学科科技发展。10.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留存城市历史记忆,增进城市文化积淀,促进旅游、观光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图6 中国城市更新事业的十项历史使命(十大功能)(二)中国城市更新的发展现状1、城市更新的政策与实践探索概况表3 中央层面推动城市更新的约束性政策梳理表4 代表性城市城市更新办法梳理上述背景下,近年来中央和典型大城市纷纷出台城市更新的约束性、引导性政策法规。在此推动下,中国城市更新实践蓬勃兴起,由大尺度的旧城改造(广东“三旧”改造,成都“北改”工程),到中等尺度的片区综合整治(上海新天地、北京首钢遗址公园),再到小尺度的城市微更新(微公园、微市场、微社交、微景观、微生态),以促进空间复合利用,提升工作生活便捷度、社区环境的温暖,打造“15分钟”生活圈(图略)。城市更新正在深刻改变新生代社群的生活方式,城市更新的内涵已经由物理层面的空间结构、建筑、景观更新,走向功能、业态变革,再到社群、生活方式的更新。2、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除了传统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外,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各类城市更新基金/资本等投资机构和服务商为代表的两类市场主体,正在中国城市更新市场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其参与城市更新的运作模式如图7:图7 房地产企业和基金/资本等投资机构参与城市更新的模式对比中房智库系统梳理了百强房企、典型代表性城市更新基金/资本开展城市更新业务的情况(详见完整版报告)。从中发现下列主要规律:第一,从目前已经开展的城市更新项目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一大部分项目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更新项目类型更为多元化、企业的参与程度高、反映着城市更新的前沿科技。而三、四线城市也已经普遍开展城市更新,并且继续向中小城市扩展。图8 2016—2019年度中国城市更新立项项目空间分布第二,从城市更新参与的房地产企业分布来看。百强房企大部分都涉猎城市更新,介入时间、参与方式、获得项目规模差异大。广深区域较早介入房企:富力集团、佳兆业,城市更新土地储备丰厚,经验丰富,项目推进、获取较为顺利;后进入的“财大气粗” ,恒大、融创、碧桂园等,收并购新增大量土地储备,但战线长,项目推进转化速度不快。图9 参与城市更新的百强房企空间分布特别的,目前城市更新市场呈现出“4—5—6”规律:现有城市更新项目40%是在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50%是由地方性房企实施的;60%是由政府发起的。但是这三个数字目前都在下行:一是大中小城市目前都已普遍开展城市更新,二是城市更新市场的集中度正在提升,大型房企介入速度、全国扩张速度、规模明显提升,三是政府主导项目的比例正在下降,企业主体主导的城市更新项目比例正在显著增加。3、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优势在上述趋势下,中房智库认为,房地产企业开展城市更新业务具有5方面重要优势:①长期拿地、项目开发建设、操盘营销经验;②品牌声誉下,长期积累的客户群体;③部门分工带来的专业化、高效率;④公司制的决策、运行高效,股份权责一致;⑤资源要素供应链与全产业链整合能力。这5方面也是房地产企业介入城市更新的核心资源。图10 房地产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5类核心资源借助上述五方面优势,房地产企业、基金等投资机构,在城市更新产业链条上:向上,结成联合体,与政府合作,介入更大尺度的城市更新再造。向下与供应商、公众合作,向中微尺度的城市更新业务渗透。必将站上城市更新空间增值收益“金字塔”的顶端。图11 房地产企业、投资机构在城市更新空间增值收益“金字塔”中的站位4、中国城市更新发展趋势:“四阶段”跨越以市场企业主体开始主导城市更新为标志。中国城市更新迈入了第四个阶段:图12 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四阶段跨越”其中,第四阶段将具备5大特征:一是更新模式更为丰富,大到旧城改造、二次开发,小到城市微更新。二是更新理念更趋先进,强调有机更新、智慧更新,注重对城市历史文脉和风貌记忆的保护传承。三是更新运营模式更加复杂,由最初的政府主导向政企合作、再向企业与市场自发运作演进。四是更新改造主体更加多元,包含房地产企业、各类基金等资本机构等全产业链更趋完善。五是城市更新的运行体系更趋完整,由顶层设计到地方规章、行业标准再到运行组织条线更为清晰、有序。图13 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第四阶段”的5大特征三、中国未来城市更新市场的操作系统、“生态圈”与“方程组”1、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话语体系”迄今,中国城市更新市场已初步形成了中国话语体系(理论框架)。类似于计算机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中国的国土空间利用战略、政策为城市更新制定了最底层的“运算规则”,是城市更新的“机器语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各地的城市更新办法,则是城市更新的“具体算法”,类似汇编语言。而城市更新市场的产业链、要素供应链以及韩业规范、技术标准、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城市更新具体实施的依据,类似编程(高级)语言。图14 中国城市更新的“语言体系”由此,中国城市更新已经初步具备了用中国语言,讲中国故事(实践案例),需要进一步构建中国城市更新的理论体系、以及市场运行的“操作系统”。2、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鸿蒙操作系统”对此,我们全面剖析了目前中国城市更新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参与方式、资源占有、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表5 城市更新市场各类参与主体的特征分析进而,运用“利益扇面”模型,揭示了各类参与主体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利益站位、利益最大化条件,以及竞争/合作关系:图15 中国城市更新各类参与主体的利益站位与“竞合关系”分析由此,推导、构建出中国未来城市更新市场主导、自发运行、自发创新模式的操作系统。命名为“鸿蒙”操作系统,以向民族创新精神致敬。图16 中国未来城市更新市场的“鸿蒙”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揭示了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全部参与主体、参与和合作的方式、资源要素的相互关联、市场的角色定位、要素的流动方向。是未来中国城市更新市场一切商业模式创新的“设计软件”、“运算规则”和“总蓝图”。这一操作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一是以政府、公众、土地产权主体为核心的“权力”运行系统,这是城市更新市场活动的法律依据、行为规范、奖惩办法、合同保障和合法性基础。图17 城市更新操作系统的子系统1:“权力”运行系统二是由“以土地产权主体为核心的要素(成本—收益)选择架构”和“以开发主体为核心的要素组织架构”共同组成的“要素”运行系统。图18 城市更新操作系统的子系统2:“要素”运行系统三是以媒体、行业协会为核心的“信息”运行系统。承担着供需匹配、合作中介、搭建平台、信息反馈、行业监督等职能。图19 城市更新操作系统的子系统3:“信息”运行系统3、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与“方程组”在上述操作系统中,政府、公众/社区/团体、开发/投资主体、要素供应机构、资管+商业运营、规划&设计&定位研究机构、科研技术支撑机构、媒体平台借助资源要素优势形成供应链,依据价值取向形成产业链,最终最终通过竞合博弈,形成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图20 中国城市更新市场的“生态圈”各类合作参与主体的合作模式,就可以用资源要素投入的方程组来表示,这也可以用来描绘未来城市更新市场的所有商业创新:图21 中国城市更新市场运行模式的“方程组”其中,作为房地产行业媒体,除了承担搭建平台、提供信息支撑的本职职能外。在正向上,需要为行业正名,宣传企业参与城市更新事业的价值,帮助项目落地和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行业监督,对“打着城市更新旗号,行圈地、圈钱之实,不创造公共价值和城市生命力”的企业进行打假。四、中国未来城市更新参与企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2019年度,中房智库借助专家平台,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首次构建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城市更新综合实力、房地产基金/投资机构综合实力、新锐房企、地区优秀房企、典范项目5大评价指标体系:表6 中房智库·房地产企业城市更新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示例)其余评价体系略,相关榜单将陆续发布。结语城市更新是一项工程、一类工具;是一个商机、一个市场;更是一项历史使命、一份时代托付、一种家国情怀。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房地产全行业转型突围的大周期、大时代,让我们殊途同归,做出更大的作为!责任编辑:马琳 曹冉京

克苏鲁

OKChain研究报告

一、OKChain介绍1.1 OKChain简介OKChain是OKEx开发的一组开源区块链应用公链,以建立安全、高效的DeFi基础设施为目标,打造社区化运营、交易规则透明以及用户资产由自己控制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我们知道,跨链技术是区块链世界实现资产、数据交互的关键环节,它是DeFi的技术基础。所谓跨链,就是要实现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的资产流转、信息互通、应用协同,它类似于不同公链之间的桥梁,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并极大降低传输成本。通过跨链模块,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区块链的价值互联,用户互联和场景应用互联,从而共同构建生态系和增值系统。因此,OKChain是基于Cosmos的Tendermint机制以及Cosmos SDK进行构建的。Cosmos提出了一种跨链交互协议IBC(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结合Tendermint共识算法的即时确定性,可以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未来它还将支持异构跨链方式以解决价值的多向流通难题。1.2 Cosmos的架构Cosmos是由很多独立、平行运行的区块链所组成的网络,各条区块链之间通过节点来实现连接。其共识层都使用 Tendermint——一个支持拜占庭容错 (BFT) 的高效共识引擎,具有高性能、一致性等特点。Cosmos网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Hub (枢纽)和若干个Zone (分区)。每个Zone和Hub 都是独立的区块链,且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状态共识。Zone 是解决特定应用需求的区块链,Hub专注于处理Zone间的跨链交易。Hub(枢纽)起到了一种类似中央银行结算功能的作用,不同的Zone可以通过跨链通信 IBC 协议与共享的Hub实现互通信与互操作,完成跨链价值转移。(Cosmos结构图,图片来源于网络)Cosmos有提出这样的区块链蓝图:区块链开发简便,互通互联。其中实现区块链开发简便的关键在于Tendermint共识算法,而实现区块链间的互通互联的关键则在于它的跨链机制。1.2.1 TendermintTendermint 包含了两个主要的技术组件:一个区块链共识引擎Tendermint Core和一个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ABCI。 Tendermint Core,负责节点之间数据传输以及拜占庭共识,采用 BFT 与 DPoS 相结合的共识算法,可以实现出块的最终确定性(最终确定性指交易已经被写入区块并添加到区块链上,不能被逆转或篡改),保证了每个节点以相同的顺序记录同一笔交易,实现交易的极速确认和高吞吐量。总体来看,Tendermint Core负责区块链的网络和共识层,支持开发者个性化定制自己的区块链,而不需要考虑共识以及网络传输的实现。ABCI是区块链应用程序接口,也是一个协议,支持任何编程语言的交易处理实现。在Cosmos框架的基础上开发一条区块链,开发人员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编写符合ABCI接口的应用程序。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进行区块链开发,Cosmos在Tendermint Core以及ABCI的基础上,提供了Cosmos SDK工具,可以把区块链中的一些通用模块标准化。Cosmos SDK可以称作Cosmos的“造链工具”,它允许开发人员使用简单的模块化方法在网络上设计自己的区块链,如添加治理、staking等模块,通过这个协议生成的区块链天然可以互通,区块链项目的开发变得十分简便。1.2.1跨链机制根据所跨越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同构链跨链和异构链跨链:同构跨链指的是底层具有相同结构(加密算法,地址和账户算法规则相同等特性)的区块链之间的交互,比如交易以太坊系Token。同构跨链目前在很多项目中已经运行得比较成熟,但是同构跨链解决不了与那些共识最大的主流资产之间交互,例如BTC、ETH和USDT等。而异构跨链指的是具有不同链式结构区块链之间的通过跨链完成价值锁定和价值交换,它可以解决价值的多向流通难题。Cosmos采用的是基于中继链的多链多层架构,将会支持跨链资产交互。为了支持平行链之间的跨链互操作,Cosmos提出了一种跨链交互协议IBC,并利用Tendermint共识算法的即时最终确定性实现多个异构链之间的价值和数据传输。所有的平行链都通过IBC连接到Hub,Hub就是中继链,辅助跨链交易的验证和转移。具体来看:Hub 帮助 Zone 同步记录其它每一个 Zone 的状态,而 Hub 是通过记录其它 Zone 的区块头实现这一功能的。当Zone1向Zone2发出跨链消息时,Zone1会将它的所有信息打包到它的区块头中。Hub等待Zone1就包含该信息的区块达成共识后,会将Zone1的区块头打包到新的区块中。 Hub完成区块共识后,Zone 2会接收到Hub广播的包含Zone1区块头的验证信息。在此之后,Zone 2 必须验证关于 Zone 1 的证明是否真实,如果真实,它就开始执行相关操作,并将执行完成的区块信息发送给Hub。(IBC跨链消息传递,图片来源于OKEx投研)我们以OKChain到Cosmos转账10 OKT为例说明使用IBC的跨链交互:1. 如果OKChain要和Cosmos进行跨链交易,那么OKChain和Cosmos链需要分别运行对方区块链的轻节点服务,这样可以实时接收到对方的区块头信息,方便后续执行类SPV(简单支付验证,SPV节点会通过请求merkle路径证明以及验证区块链中的工作量证明,来证实交易的存在性)验证;2. OKChain链上初始化IBC协议,冻结相关资产10 OKT, 并生成相应的证明发送给CosmosHub区块链;3. Cosmos Hub链接收到相应的IBC消息,通过OKChain链的区块头信息确定OKChain确实进行相应的资产冻结,然后Cosmos链会生成等价值10 OKT的资产;4. 实现了OKChain到Cosmos转账10 OKT。1.3OKChain Token情况OKChain主网上线发行基础通证OKT,并将创世块Token 100%按照OKB的持仓比例映射给OKB持有者。OKT是OKChain生态的价值载体,其价值支撑是OKChain之上的应用DEX、DeFi等发展的情况。1.3.1 OKT的发行机制OKT发行机制为创世块和每年增发。其中创世块发行3亿枚;增发部分设定为每年增发1%,会按比例平均增发到每个区块中。1.3.2 OKT的功能1)使用系统资源当一个程序需要跑在OKChain网络上时,OKChain需要为它分配足够的计算、存储、带宽等网络资源,OKChain采取了以太坊资源使用计费的模式,网络上的交易需要支付交易费才能进行处理。具体的计价是这样的,一个交易执行的费用=ceil(Gas x Gas Price)。Gas Price是指运行者愿意给每一个Gas付多少钱,以OKT计价。2)抵押节点申请成为验证节点和代理节点时都需要抵押一定量的OKT,避免作恶;大家参与链上治理提交提案时需要抵押OKT,以防止恶意发起提议;而在订单交易中,挂单时也需要抵押OKT。3)业务手续费持有一定数量OKT的用户,可以在OKChain网络中发行新的Token。通过数字资产交易对申请提案和激活后,新发行的Token就可以在OpenDEX上进行自由交易。发行Token,数字资产交易对的激活、增发、销毁操作都需要支付对应的业务手续费。业务手续费(数据来自测试网)4)撮合金OpenDEX上不断有交易挂单,但区块容量有限,如果该区块周期内的交易笔数超出了区块的承载量,系统无法区分垃圾币对和价值币对,OpenDEX该如何选择交易放进区块处理呢?OpenDEX采用了撮合金抵押的形式,运营商可以给他运营的交易对抵押任意数量(也可以为0)的OKT, 充当保证金。撮合系统在撮合时,会根据保证金的金额,优先处理保证金较高的交易对,若交易对保证金金额相同则会按照时间顺序优先撮合较早交易。过动态竞价拍卖的思想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增加了OKT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是量化DEX运营方实力的一个指标。假设每个区块可以撮合100笔交易,而在这段出块周期里生成了200笔交易,分别是A交易对上的100笔和B交易对上的100笔,那么就会有100笔交易无法放进这个区块撮合。若此时运营运营商给A抵押的保证金大于B的,那么,系统就会优先撮合A交易的100笔交易。若此时运营运营商给A抵押的保证金等于B的,那么,系统就会按它们挂单的时间顺序优先撮合挂单较早的那100笔交易。5)投票投票是Token持有者选取验证节点、参与链上治理的主要方式。持币者通过抵押Token的方式获得投票权,1个OKT对应1票投票权,而这1票投票权最多可以同时给30个竞选节点进行投票。出块过程中,验证节点是由持币人或代理人投票得出的投票权重来决定的,在链上治理时,验证节点也是通过投票来对提案做出决策。二、OKChain的运转过程和生态角色2.1出块过程OKChain用的是Tendermint(BFT-DPOS)的共识算法,创造区块有6个基本步骤:运行全节点-注册为竞选节点-投票选出验证节点(矿工)-选出出块节点-提议区块-Tendermint共识投票产生新区块。OKChain创造区块的流程成为出块节点之前,持币人需要运行节点客户端,成为一个区块链分布式网络中的全节点。全节点需要抵押Token注册为验证人节点才可以成为竞选节点接受持币者投票,其中获得OKT投票权重top21的节点成为下一周期的验证节点(即矿工)。之后,系统将根据21个节点的得票分别计算出投票权重,系统会基于投票权重的随机算法选出出块节点。提议节点按照Tendermint共识协议进行出块。Tendermint共识中,要想成功完成一次出块,需要有两个阶段的投票:“预投票”(pre-vote)和“预提交”(pre-commit)。出块节点被选出后,开始监听并收集全网的所有交易,在一定时间内组装一个新块,并向全网广播,这个就是提议区块(proposal block)。所有验证节点收到这个提议区块后,开始读取这个区块里的所有交易进行验证,如果没有问题,就发出一条预投票消息。预投票消息会被广播给所有验证节点,当收集到的同意投票数量超过 2/3时,才会进入第二阶段的预提交投票。当验证节点收集到的预提交同意票数超过2/3时,说明这个提议区块得到了大多数人统同意,这个区块就会写入本地的区块链,新区块出块完成且具有最终确定性。Tendermint共识过程出块完成后系统会进入下一轮,开始提议新的。当前提议区块离线、网络缓慢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出块节点在提交一个块时失败。这种情况下协议会选择下一个验证节点成为出块节点,在相同高度上提议一个新块重新开始投票。此外,Tendermint 引入了锁定机制,一旦一个验证节点预提交了一个区块,它就被“锁定”在了那个区块上,它必须也为那个区块进行预投票。如果前一轮预提议和预投票没成功提交区块时,该验证节点就会被解锁,然后进行对新块的下一轮预提交。假设少于三分之一的验证人是拜占庭节点,Tendermint能够保证验证人永远不会在同一高度重复提交区块而造成冲突。2.2投票设计 投票是Token持有者选取验证节点、参与链上治理的主要方式。验证节点由持币人或代理节点投票得出,一个投票者最多可以同时对最多30个竞选节点进行投票。竞选节点按投票权重从高到低排序,系统选取排名前21的节点成为验证节点。此外,其他验证节点成为备用节点(也称候选节点)。验证节点选举具有周期性,到新的周期会重新由持币人投票选出。而在链上治理环节,如果持币人或代理节点没有投票,则他们选择的验证节点可以直接继承投票权。这21个验证节点对提案进行投票,如果投给这21个节点的持币人或代理节点对这个节点的投票持不同意见,可以亲自投票来更正投票选择。2.2.1投票权重权重系数和投票权重公式l Weight 是投票权重系数,其随时间变化,投票时间距离起始时间越远权重系数越大;l now_timestamp为当前投票时间戳;l start_timestamp 为起始时间戳,取946684800 (00:00:00 UTC on January 1, 2000);l seconds_per_day为每天的秒数,为60*60*24;l weeks_per_year 为每年周数,这里取52;l Shares是投票权重;l delegated_Tokens为抵押OKT的数量;投标权重系数等于当前投票时间和2000年起始时间的差值,然后除以364天的秒数,投票时间距离起始时间越远权重系数越大。投票权重为质押金额乘以2的投标权重系数次方。所以,质押金额越大、投票时间越新投票权重系数就越大,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用户提高抵金额并且不断参与投票。2.2.2代理人 验证节点的权重由OKT持有者质押投票决定,OKT持有者可以直接投票,也可以将投票权委托给代理人代表他们去投票选择验证节点。用户需要在抵押账户中存入一定数量的OKT才能注册成为代理人之后才能代理其他账户进行选举投票。当代理人选择退出锁定投票时,需要等到14天锁定期结束后才能提出Token。在资金安全方面,用户无需交出任何密钥,代理获得的只是Token的投票权。把Token质押给代理人是一个链上委托动作,事实上Token的所有权依然在用户的个人地址中。当用户更改在代理人处抵押的Token数量时,代理人的所有投票权重也会同时更新。验证节点获得系统的奖励,需要分润给给它投票的代理人,当验证节点触发惩罚规则时,也会影响到代理人的收益。因此代理人在投票前,可以直接在OKLink或其他OKChain区块浏览器中访问一系列信息,对验证节点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筛选。在投票后,也需要持续观测验证节点的运行,确保委托的验证节点行为正确。比如具有良好的正常运行时间、不会双重签名或受到损害,参与治理等。一旦发现危险信号,代理人可以迅速取消绑定投票或将投票切换到另一个验证节点,这个过程会立即生效。2.3 OKChain节点要求OKChain依靠一组验证节点来维护网络的安全,验证节点的作用是运行一个全节点并通过广播投票来参与共识。而想要成为验证节点需要符合系统的要求,不仅对抵押Token数有要求,也需要一定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门槛。验证节点的责任2.3.1抵押Token要求验证节点当选的前提条件需成功OKChain网络并且抵押10w OKT。2.3.2 硬件要求节点一般需要的配置如下:硬件配置要求OKChain最低系统要求:OKChain最低系统要求我们看到,项目初期对节点的配置要求不高,但随着网络使用的增加,后期对节点的配置要求也会变高。与以太坊或比特币这样的链相比,OKChain网络具有很高的吞吐量,会对带宽要求稍高一点以保证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保持正常。硬盘需要动态扩充,随着区块数据的增多,出块节点需要保存完整的区块数据,所以硬盘容量不足时,需要及时扩充硬盘。目前服务器配置主要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自建服务器——自己购买硬件服务器,连接电、网,运行服务。自建服务器的成本短时间较高,要考虑到硬件成本、场地成本以及经营人力成本。而且需要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对环境要求较高,好处是一些服务支持可以直接调整。云服务器——购买现成的云服务器,动态配置参数,运行服务。云服务器的优点在于灵活、成本低。目前,大部分节点还是搭在云服务器上,如亚马逊的AWS,Google的云服务,阿里的云服务等,具备上述服务器后按照官方配置教程来就可以运行节点。当然这点也被去中心化社区诟病许久,因为所有的去中心化网络的节点服务仍然是搭建在世界的IT巨头手里。OKChain验证节点应该给服务器数据中心位置配备冗余电源,连接性和存储备份。期望有几个用于光纤,防火墙和交换的冗余网络盒,然后是具有冗余硬盘驱动器和故障转移的小型服务器。硬件可以放在数据中心设备的底端。2.3.3软件要求运行OKChain节点时,最好给节点开发监视、警报和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对攻击,中断进行响应,维护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隔离性。避免意外解除绑定,甚至触及系统的惩罚规则。2.4节点奖励和惩罚规则2.4.1节点奖励和分配规则针对记账节点所设计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区块链项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BTC记账节点(矿工)的奖励来源是出块奖励和交易手续费。OKChain创世块产生的OKT直接1:1空投给OKB投资者,那么它的矿工奖励来源是什么呢?它的奖励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年1%的系统增发,会按比例增发到每个区块中。增发这一部分的25%作为出块奖励,按投票权重分配给21个验证节点,其余的75%作为得票率奖励会按照投票比例分给所有的备选节点。这样,即使没有获得出块奖励,也因为有投票奖励来继续坚持作为备选节点存在,避免出块节点不作为的问题。另一部分的奖励来源是手续费,手续费按投票权重只分配给21个验证节点。它包括系统手续费和业务手续费,系统手续费就是gas费,业务手续费则包括运营商发行Token 币对费用、数字资产交易对激活费、增发费等。节点收益来源及分配比例2.4.2节点的惩罚规则节点抵押Token也可以看作是验证活动的保证金,当节点在出块时主动或因遭到攻击后被动的什么都不做、运行不当或恶意操作时,它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出块资格。具体如下:1.不参与区块验证签名,节点将被封禁10分钟,即其10分钟内不能参与出块。2.节点双签,也就是在同一高度对两条不同链的区块签名时,节点将被永久废除出块资格。2.5链上治理验证节点除了要创造新的区块外,还要参与到链上治理中来。创造新区块是来保护区块链的延续性,而链上治理决定的是整个区块链系统的参数设置,这些参数决定着整个网络的运行方向,验证节点可谓肩负重任。OKChain链上治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分别是获取大家对给定主题的意见、更改系统参数、在DEX中删除交易对、支持全网升级。为防止恶意发起提议浪费大家时间精力,所有的治理提案需要提交至少100OKT的抵押金,且该提案权重取决于这份抵押金的金额大小。满足这个要求后提案会进入两周的投票期。在投票结束时,如果赞成票(不包括弃权票)占50%以上,并且反对票(不包括弃权票)少于33.33%的,则该提案被通过。提案流程图三、OKChain-OpenDEXOpenDEX是基于OKChain生态系统的开放式去中心化交易所。在了解OpenDEX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短板。3.1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交易所3.1.1中心化交易所交易所关键作用是交易,中心化交易所的优势是流动性好,法币出入金很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我们需要把自己的Token转给交易所托管,风险巨大。“不能掌握私钥,币就不属于你”这是区块链世界里的一句箴言。中心化交易所的痛点:信息泄漏风险用户使用中心化交易所交易前需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较为繁琐。我们存储在服务器上的交易数据掌握在交易所手中,信息不透明和中心化管理的现状,让用户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当下互联网身份系统存在诸多问题,用户的身份数据分散储存于不同的服务提供商,没有统一管理,用户需要重复注册用户名和密码,使用网站服务需要重复登录,用户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密码还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资金挪用风险用户的Token都存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中,用户资产由平台管理,无法排除交易所挪用用户资产或篡改用户信息的可能性。资金被盗风险任何DEX都会面临安全性问题的困扰,涉及到的资金越多,黑客攻击的动机也就越大,能够使用的攻击方案也就越多。如果一个中心化交易所的钱包被黑客攻击,钱包内的Token就会全部丢失。过去10年,已经发生过30多起中心化交易所被盗事件,比如Mt.Gox和Coincheck。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仍无法得到遏制,每天都有无数黑客在寻找中心化系统的漏洞。网络宕机风险网络宕机状态包括服务器死机、停用、关闭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出现的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它会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交易,往往给用户或者服务商造成不良使用体验和资金损失。交易对上线需要审核中心化交易所交易对上线需要审核,数量有限,用户为交易不同的Token往往需要注册多个交易所,我们的身份数据分散储存于不同的服务提供商,使用网站服务需要重复登录。除BTC和ETH外,每种Token通常只有一到两对高市值资产的交易对,即使在同一交易所有所需要的两种Token,我们在交易两个市值较低的数字资产时也没有直接对应的,步骤会复杂很多。3.1.2去中心化交易所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资金在用户钱包地址或者交易智能合约中,完全由用户控制。发起交易时,交易所执行智能合约来完成交易,资产划转在链上完成。交易记录链上可查,公开透明。但因为底层公链的可扩展性局限,许多人在面对资产的交易属性时,由自己掌控私钥的理想不得不向中心化交易所更高的流动性妥协。1)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优点:资金更安全去中心化交易所模式简单,主要是撮合交易,并不托管用户的资产,资金在用户钱包地址或者交易智能合约中,由用户完全控制,任何人都挪用不了。杜绝了黑客攻击、平台道德问题带来的风险,通过代码规则来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匿名性使用DEX只需要一个公钥。与此同时,一些DEX创建者声称他们只发布开源软件,对社区如何使用该软件概不负责,从而避免了KYC和AML问题。不会宕机由于DEX是建立在底层公链之上,而底层公链采用分布式节点记账,即使单点故障也不影响整体效率,使得DEX的安全性呈指数级提高,没有宕机风险。2)去中心化交易所痛点:公链安全风险去中心化交易所建立在公链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如果公链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一旦被篡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信息也变得不可信,用户资产安全更是空中泡影。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衡量一个交易所的重要指标。流动性越好,成交就越便捷。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面临着由于流动性差,导致交易的滑点(滑点是指下单的点位和最后成交的点位有差距)较大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知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EtherDelta、0x Project等,皆基于以太坊或EOS等公链搭建,用户少、交易深度不足等客观条件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3.1.3OKChain和OKEx相辅相成我们看到,中心化交易所与去中心化交易所各有利弊,二者当前的目标人群并不相同。交易所本质是交易,中心化交易所能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绝大多数用户往往会选择交易流动性更好且出入金更便捷的中心化交易所。主流交易所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多次危机事件的优秀战绩也让许多用户愿意相信他们的背书。当然,还有一部分群体,相对于交易的流畅便捷度,他们更看中资金的安全性和匿名性,于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就成为他们的更优选择。OKChain就是在OKEx满足了绝大部分用户的交易便利需求之后,填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这部分小众需求。两者相辅相成,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发挥各自的优势,覆盖到更广更全的人群,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3.2 OpenDEXOpenDEX是OKChain生态系统的DeFi项目,将为OKChain生态内用户提供安全稳定的数字资产交易服务,OKChain主网的底层架构会为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底层支持。从用途上来讲,它是一种可以自由发行DEX的中间件,就像以太坊通过智能合约技术使数字资产发行变得容易一样,OKChain提供了操作DEX所需的各种基本功能,每个人都可以创建DEX。与传统的DEX相比,OpenDEX把撮合引擎和订单簿都放在链上了,完整的链上匹配和链上订单簿管理使匹配信息更加透明和安全;它的撮合系统采用的是集合竞价模型,可以弱化交易在区块内的排序对最终撮合结果的影响,保证交易的公平性。与基于以太坊的项目相比,基于OKChain的集合竞价撮合可以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匹配。3.2.1链上订单簿模式OpenDEX是采用链上订单簿的模式构造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这种DEX架构完全是基于区块链的,每个交易订单、每个状态变化都会作为一笔交易记录在区块链网络上。所有未完成的挂盘订单都会记录在区块链上的订单集中,订单集中的订单成交与否取决于买卖方的挂盘及交易时设定的成交策略。在买卖盘进行资产匹配时,跨资产类型的交易可以通过挂盘直接成交方式完成。OpenDEX的技术方案中,充值、提现、挂单、结算全部由智能合约完成。基本思路是:maker(挂单)用私钥签名下一笔订单,提交到链上,maker 挂单时可以选择在多少个区块后若订单未成交则自动取消。随后,taker(吃单)从订单簿中选择想成交的订单,生成对应交易,交易签名后提交至链上智能合约。智能合约验证完成订单中的交易者签名和订单有效时间等信息后进行双方资金结算。3.2.2集合竞价撮合模型OpenDEX的撮合系统采用的是集合竞价模型。由于在区块链系统中,订单不是连续产生的,而是按出块时间间隔离散地产生,因而DEX不像大多数中心化交易所对订单采用连续竞价算法,而是按照出块时间间隔,周期性地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对订单进行撮合。每个区块采用集合竞价的方式,保证一个数字资产交易对在一个区块内只会有一个成交价,成交时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顺序成交,可以大大弱化交易在区块内的排序对最终撮合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交易的公平性。3.2.3 OpenDEX的优势1)资金安全性按托管类型,DEX大致可被分为托管型(custodial)和自主托管型(self-custodial)。托管型DEX是把资金转到由他人控制的合约当中,为了降低作恶风险,托管型Layer 2 DEX 运用多重签名或门限签名等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密钥多方管理。自主托管型Layer 2 DEX有以下几个特点:没有用户的明确签名,资金就不能转移;在签名的时候,用户可(通过钱包的用户体验设计)获得所有的信息;资金随时可退出;代码升级机制即使被滥用也不能破坏这个机制。因此资金实际上还是由用户控制,运营商无论如何,都无法冻结甚至动用属于用户的资产。OpenDEX采用的就是自主托管型,Token安全性更有保障。2)公链安全性OKChain采用Tendermint共识算法,新区块具有最终确定性。像比特币的区块的“概率确定性”是按最长链原则,链越长该交易被篡改的可能性越低,但无法消除被篡改的可能性。在最终确定性逻辑中,一旦交易被包含在区块中并添加到区块链上,该交易就会被立即视为最终确定,这意味着一旦在区块中达成协议,区块就会最终确定,其中的交易也不能被逆转。OpenDEX 可以借助 Tendermint 的优秀特性实现交易的高吞吐量和极速确认,同时避免“双花”等作恶行为,保障资金安全,提供跨链清结算服务。3)交易对数量不受限针对交易所交易对数量有限的尴尬情况,OpenDEX引进了DEX运营方这一角色,它们可以发行任何的Token和Token交易对。对比交易对都由交易所设立的传统去中心化交易所,OpenDEX是一个开放型的趋同化交易所,DEX运营商就是运营Token交易对的实体。想成为OKChain网络中的DEX运营商,我们需要用花费一定数量OKT。具体是:支付OKT发行Token并列出交易对,通过数字资产交易对的申请提案并激活后,新发行的Token就可以在OKChain网络上进行自由交易了。DEX运营商可以发行任何的Token和Token交易对,但由于系统不允许重复交易对存在,对于热门的交易对,DEX运营商往往需要需要竞时获得它的运营资格。4)流动性支持在订单簿式交易所中,需要做市商通过挂单来提供流动性。在交易方面,传统的去中心化交易所过分强调平台,忽略了为交易提供流动性的主要运营实体。如同我们所接触的电子商务模式一样,淘宝是一个平台,为卖家提供建立信任的服务,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是淘宝卖家。OKChain引入DEX运营商的角色,提升激励方式,可以解决传统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不足的尴尬情况。5)手续费减免用户在DEX交易时,需要支付gas费和交易手续费。GAS费由记账的验证节点赚取,它必须不小于最低gas费的限额,且节点会优先打包较高gas费的交易。交易手续费由DEX运营商赚取,这部分会按交易金额的0.1%比例收取。当然,为吸引更多用户使用DEX交易进而推进生态发展,未来会开放gas费和交易手续费方面的减免权限,如DEX运营商可以给其用户做某些币对撮合手续费的减免,超级节点也可以给通过提案投票对DEX运营方的某些币对做GAS费的减免。对比市面上的中心化交易所,在OpenDEX中,资金的控制权属于用户,能从根本上避免由于中心化问题导致的资金安全事件;此外,DEX提供了更好的匿名性、透明度和耐审查性;底层公链采用分布式节点记账,即使单点故障也不影响整体效率;允许用户用无限制的交易对进行交易。而对比市面上其他的DEX交易所,OpenDEX建立支持跨链的OKChain生态之上,在利用跨链方案,交易者可以在任意两种上市的加密货币资产之间进行跨链交易;采用Tendermint共识算法,使新区块具有最终确定性,可以实现交易的高吞吐量和极速确认;面对流动性不足的缺点,OpenDEX引进DEX运营方这一角色,以激励机制解决传统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不足的尴尬情况;未来OpenDEX会开放gas费和交易手续费方面的减免权限,给予用户实在的交易优惠。我们看到,基于OKChain生态系统建立的OpenDEX解决了中心化交易所和市面上其他的DEX交易所的几大痛点。四、结语OKChain是OKEx开发的一组开源区块链应用公链,以建立安全、高效的DeFi基础设施为目标,打造社区化运营、交易规则透明以及用户资产由自己控制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它基于Cosmos的Tendermint机制以及Cosmos SDK进行构建,通过跨链交互协议IBC,结合Tendermint共识算法的即时确定性,可以实现区块链之间的价值传输,未来它还将支持异构跨链方式以解决价值的多向流通难题。基于OKChain生态系统的建立的开放式去中心化交易所OpenDEX,解决了中心化交易所存在的信息泄漏、资金挪用、资金被盗、网络宕机和交易对不足的痛点,更引入DEX运营方这一角色解决了市面上其他的DEX交易所存在的流动性不足的痛点。(本文作者:秀秀)参考资料1.OKChain Github2.Tendermint介绍及实战分析3.OKEx Research报告:Staking Economy,基于PoS共识的新矿业生态4.跨链技术的分析和思考5.深度解析Tendermint,快速融入Cosmos生态指导老师:Elbert XU、Ocean FAN、Jay Meng

打屁股

2020信创发展研究报告及60强企业丨亿欧智库

亿欧智库以信创产业梳理结果为基础,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信创产品成熟度、企业商业化能力、公司背景能力等指标为判断标准,梳理出信创产业60强企业名单,作为中坚力量推动整个信创产业的持续发展。报告作者丨曹金梅 沈澎涛报告审核丨王辉报告编辑丨林家琪“信创”二字来源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信创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根基,通过科技创新,构建国内信息技术产业生态体系,是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亿欧智库基于对我国信创产业发展的大量桌面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的访谈,撰写此份2020信创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全面梳理了信创产业发展沿革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基建”发展背景下的价值与机遇,展现信创产业的产业链全景图谱,并对不同细分领域落地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信创产业60强企业名单,对选择信创产业合作伙伴提供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20信创发展研究报告及60强企业》内容摘要:政策先行,信创产业全面提速 ▏信创产业是中国坚持走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结果,以“863”计划为起点,共经历了“觉醒”、“起步”、“加速”、“可靠”和“整体布局”五个阶段,形成了以国家和科研机构为引导,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实践突破的信创产业新局面。政策牵引是信创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2016年3月我国就成立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推动中国逐步建立基于自己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到2020年,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机构与地方政府已推出多项政策助力信创产业落地。信创产业是新基建的安全之基。从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程度来看,目前国内重要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中使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和关键服务大多依赖国外。信创产业解决的是安全问题,将基础设施变成我们自己可掌控、可研究、可发展、可生产的;同时,新基建在推动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将助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升级及相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打造以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的信创生态体系 ▏信创产业以信息技术产品生态体系为基础框架。当前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以及信息网络安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云服务、系统集成方也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创产业中,CPU和操作系统居于国产化生态体系的核心地位。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国产 CPU 绝大多数采用同国外合作的方式,主要途径包括购买指令集授权、技术合作等,尚未出现成熟的完全自主先进的 CPU 产品。国产CPU中鲲鹏 、飞腾、龙芯采用指令集授权或自研架构,自主先进程度相对较高。国产主流操作系统均是基于Linux内核的二次开发,主要厂商有麒麟、 统信、普华、 中科方德、一铭软件等。在信创领域,麒麟操作系统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以深度操作系统为基础开发的UOS也已快速崛起,并成为最受欢迎的民企国产操作系统。双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从落地情况来看,信创产业在党政和金融领域渗透率最高。当前我国信创产业行业渗透率可大致分为三个梯队,党政和金融渗透率处于第一梯队,电信、交通、电力、石油、航空航天处于第二梯队,教育、医院领域渗透率最低,处于第三梯队。这是由于在政策导向下,党政端最先进行国产化;而行业端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较高,更易渗透。当下我国信创产业的供需体系尚不成熟,基础设施与基础软件的供给企业存在缺口。信创行业整体需求端的爆发依赖供应端信创生态体系的搭建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信创产业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党政领域的国产化已全面启动,短期已突破千亿规模,行业信创市场总空间预计数倍于党政领域的规模。从各省的采购情况来看,目前有集采和集成商两种模式,系统集成商将成为重要受益方。从产品细分维度看,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和台式机和PC是最先起量的环节,其中台式机和PC预计将首先突破百亿级别的市场规模。信创产业代表企业60强 ▏基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信创产品成熟度、企业商业化能力、公司背景能力等指标,通过信息采集和评估打分环节,亿欧智库归纳出信创产业代表性60强企业。从领域分布来看,入榜企业中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企业占比最高,接近六成;信息安全领域企业最多,操作系统领域企业较少,越底层的软件领域市场越集中。从信创产业代表企业成立时间分布情况来看,上榜企业创立时间整体分布较为分散:2000年之前IT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安全企业较多;随着国家对核心技术的重视和推动,基础软件在2000-2009年间集中涌现,应用软件企业伴随而生,2010年之后IT基础设施企业出现爆发性增长。从上市情况来看,入榜企业中整体上以未上市企业为主;在分领域上,IT 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企业中未上市占比较大,未来有可能迎来潜在上市企业爆发潮。在基础设施层面,目前信创产业已形成以华为、中国电子CEC、中国电科CETC、浪潮为巨头的市场格局,其中华为主要立足于鲲鹏处理器,聚集外部上下游企业形成鲲鹏信创生态体系;中国电子CEC 、中国电科CETC 、浪潮则侧重于自建生态与战略投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稳固的自有生态,如中国电子CEC战略投资易捷行云,浪潮在信息/网络安全领域选择与中孚信息进行战略合作。在应用软件上,致远互联专注协同领域18年,面向党政、金融、军工、建筑、互联网等众多行业与领域用户,遵循国家安全、电子文件、软件工程等相关标准,提供公文处理、会议管理、督查督办等通用办公应用,及国家治理、行政管理、企业经营方案。以“成就高绩效组织”为使命,持续助力企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已服务政企用户近40000家。在云服务上,华为云将华为30多年在ICT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具备“云、AI、5G协同创新,数字化转型实践者,共创共享共赢四大优势”;浪潮云依托在政府、企业信息化领域的30余年的深厚经验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可信赖、专业化、生态化”三大特色,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易捷行云,IDC报告连续两年中立私有云企业市场份额排名第一,D轮为中国电子战略投资,并为中国电子云提供IaaS云底座。蓄势腾飞,信创产业四大破局之策 ▏在信创产业链条中,下游企业以应用和服务为主,上游则以硬件为主。聚焦到信创产业发展史,整个上游核心技术几乎被国外企业所垄断,芯片技术架构中的x86、ARM、RISC-V、MIPS全部是国外公司,时间最早的x86距今已有42年之久、与之相比,中国信创产业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大成长空间。亿欧智库据此归纳出我国信创产业的四大破局之策:首先,信创产业链条下游强,上游弱是整个底层技术发展时间少、基础底子薄的深度折射。应当加大上游链条的政策和资金力度,给予更多耐心。其二,信创产业万亿市场规模下还无真正巨头,在格局分散和缺乏规模用户群等挑战下,基于强强联合下的链条生态整合可成为破局之策。其三,信创产业与国际老牌巨头在核心技术储备和领军人才梯队建设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跨代际技术创新和重点科研机构人才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信创产业在用户积累数量和使用反馈上与终极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用户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应当持续聆听用户声音并优化产品能力。我国信创产业正在加速落地和实践,是实现安全化、可控化和自主系统化,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基础,以此为基础,中国信创产业代表企业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与国外如Intel、微软、IBM、Oracle等巨头平等对话和业务对抗将成为常态。这种平等对抗的演进以中国信创产业持续创新并具备世界级专利的产品和服务为必要条件,狭路相逢勇者胜,信创产业正蓄势腾飞。团队介绍 ▏亿欧智库(EqualOcean Intelligence)是亿欧EqualOcean旗下的研究与咨询机构。为全球企业和政府决策者提供行业研究、投资分析和创新咨询服务。亿欧智库对前沿领域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具有独创的方法论和模型,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客户的广泛认可。亿欧智库长期深耕科技、消费、大健康、汽车、产业互联网、金融、传媒、房产新居住等领域,旗下近100名分析师均毕业于名校,绝大多数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亿欧智库是中国极少数能同时生产中英文深度分析和专业报告的机构,分析师的研究成果和洞察经常被全球顶级媒体采访和引用。以专业为本,借助亿欧网和亿欧国际网站的传播优势,亿欧智库的研究成果在影响力上往往数倍于同行。同时,亿欧EqualOcean内部拥有一个由数万名科技和产业高端专家构成的资源库,使亿欧智库的研究和咨询有强大支撑,更具洞察性和落地性。

咕噜牛

基于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的全球首个ARM架构SPEC测试报告发布

2020年6月30日,国际权威的标准性能评测组织SPEC(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在其官网发布了由鹏城实验室作为SPEC会员提交的全球首个基于麒麟操作系统的ARM架构SPEC CPU2017测试报告。SPEC成立于1988年,是由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微软、等全球几十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IT企业组成,是一个全球性的、权威的第三方应用性能测试组织,它旨在确立、修改以及认定一系列服务器应用性能评估的标准。最新基准SPEC CPU 2017:是一套CPU子系统测试工具,包括4大种类共43个测试,包括在测试整型速度、浮点运算速度的性能测试SPECspeed 2017、SPECspeed 2017 Floating Point以及测试整型并发速率和浮点并发速率SPECrate 2017 Integer和SPECrate 2017 Floating Point 。借助于OpenMP多线程API,SPEC CPU 2017还可以在测试过程中监控功耗。一直以来,SPEC CPU都是全球各大服务器厂商比拼性能和市场推广的重要平台,而SPEC官网发布的CPU报告主要以X86架构的Intel和AMD芯片为主。对于鹏城实验室正式提交的这份全球首个ARM架构测试报告,SPEC CPU评审组织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了多轮技术审核,从SPEC组织已公布的SPEC CPU2017结果来看,四路256核华为TaiShan 200 2480服务器628分的跑分,在2020Q2所有434个结果中排名第11,与其他厂商的X86服务器相比毫不逊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测评搭载的操作系统也是鹏城实验室与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Kylin V10版本。从CPU到操作系统,本次SPEC CPU2017测试结果再次展现了我国基础软硬件强劲的研发实力。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是麒麟软件针对企业级关键业务,适应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时代对主机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性能、扩展性和实时性的需求,依据CMMI 5级标准研制的提供内生安全、云原生支持、高性能、易管理的新一代自主服务器操作系统。早在2014年,麒麟软件就已经与华为开展合作,近年来双方就鲲鹏916、920芯片、TaiShan服务器、华为云、华为大数据平台等多款产品进行了深入技术攻关,共同打造成熟的国产化解决方案,在电子政务服务设施采购、电网公司等多项合作中部署应用,获得用户高度评价。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通过与国产CPU的深入合作,在功能、性能、安全、可靠四大指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20年积累,与麒麟操作系统适配认证的上下游认证软硬件产品已近万款。未来,麒麟软件将继续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与广大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孵化行业级应用,合力技术攻关,通过开源社区验证行业技术模型,为国家信息化和网络安全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