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请行

科研院所与高校,哪个“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财科头条」第15期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2870字 | 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本期关键词:政府过紧日子背景速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过紧日子”成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政府务必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们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6月11日,随着财政部等部门公布预算,2020年度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的大幕开启,102个中央部门晒出各自“账本”,体现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突出绩效导向等特点,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Number1:如何理解“政府过紧日子”「CAFS两会热评」刘尚希|财政政策如何发力?要让资金直达“六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政府过紧日子,是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而不是说单纯地压缩支出。换句话说,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一定要保障,而一般性支出要压减,财政资金大力提质增效,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得有效果,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政府过紧日子,也就是要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上要“以收定支”。这并不意味着,在制定政策和编制预算时也是“以收定支”,而是相反,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来编制国家预算,也就是“以支定收”,即扩大赤字和债务,以此对冲风险。Number2:“政府过紧日子”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协同推进「CAFS两会热评」石英华|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认为,今年的财政支出安排“宽严有度”,政府过紧日子的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将协同推进。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预算报告在将中央本级支出安排为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缩减50%以上,压减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提出通过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基本民生等支出只增不减。这些举措对于化解财政收支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Number3:“政府过紧日子”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CAFS两会热评」申学锋|“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申学锋认为,政府过紧日子,就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财力永远是相对不足的,而在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注重绩效管理,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方面,要以预算绩效为导向,绩效好给予倾斜,绩效差给予压减,无绩效给予问责;另一方面,要杜绝“百端俱举”“撒胡椒面”的观念,找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在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不急之务的同时,加大对“三大攻坚战”、基本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Number4: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CAFS两会热评」谭静|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谭静认为,新冠疫情的冲击让经济下行叠加大规模减费降费的中国财政支出压力更大。过紧日子成为各级政府缓解日益加剧的收支矛盾的必要举措。不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风险看,还是从高质量发展所内涵的集约思维和价值思维看,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在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中不能丢掉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常态秉持的集约思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意味着各级政府必须彻底改变“花纳税人的钱不计成本”、“只花钱不问效”的粗放式的“撒钱思维”,把“让每一分钱花的有价值、有实效”的集约式“治理思维”融入进政府运行机体的血液,要高度警惕经济恢复后的旧思维反弹和新形式的铺张浪费和无效撒钱。Number5:“政府过紧日子”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AFS两会热评」陈少强|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与“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认为,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优化。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则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如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缩,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此外,要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的方式,节约财政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Number6:严肃财政纪律,实现“过紧日子”常态化【CAFS两会热评】李成威 于雯杰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重在优化结构、提高绩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李成威认为,严格的财政纪律能够创造更大的财政空间,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可以用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财政挑战和公共风险。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恪守欧盟财政契约和国内财政纪律。借鉴德国经验,我们要进一步严格财政纪律,完善财政管理框架,在中央文件和相关法律中细化“过紧日子”相关条款,将“过紧日子”常态化。通过财政“过紧日子”,倒逼各级政府和部门调整思维方式、转变职能、提升决策水平,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下决心通过改革放权减轻自身负担,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Number7:“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CAFS两会热评】韩晓明 | “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负责人、研究员韩晓明认为,政府成本管理是对政府工作中发生的各类支出的全过程管理。自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统一遵循的标准和要求,政府财务核算体系正式建立,新增收入、费用的核算为进行政府成本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为不同政府单位的成本计量提供了可比口径,政府成本管理具备了围绕政府财务核算体系开展全过程管理的基础。“过紧日子”客观上要求政府严格管控支出,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将日常运转和各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都体现为财务核算信息,并通过成本计算与比较体现其支出合理性,通过成本投入与产出对比反映政府工作成效。依据政府财务核算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反映,政府各类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具备了现实的可操作性。END

樊逊

研究生最难考的6所财经类大学,第一个最著名,第二个最专业!

财经类专业一直是近几年来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不光是很多人高考报考的专业,也是很多人研究生选择的专业。金融专业也一直是以高收入著称的专业,作为考研科目,更是令许多人趋之若鹜。在14年北京收入最高的行业中金融行业平均工资20多万,而最低的农业行业平均工资才4万左右。那么,在中国财经类院校有五十多所之多,哪些是国内最好,哪些又是最难考的呢?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是财经类大学中著名的一流大学,也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大学,是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财经类大学,综合实力强厚,拥有悠久历史和学科实力的高等院校。其会计学、财政学和金融学具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第二、中央财经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学校注重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拥有许多国际化的知名校友。第三、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属的财经类院校,其金融专业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学术实力。每年都有许多人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其竞争压力比较大。第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一直也是财经类大学中的高等院校,但是因为其地域的局限,在中南地区中有极大影响力。他的财经学和政法学算综合实力是比较突出的,单独说财经学没有上面提到的几所大学实力那么强厚。第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一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如果以后想要往国家化方向发展的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很好的选择,是影响力极大的财经类大学。第六、东北财经大学在东北地区学科实力和影响力比较大的一所财经类大学,其经济学和会计业的学科水平一直被业内所称赞,是国家级的重点学科,也是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院校。如果今年有想要报考财经类方向的学生,看到这个可不要错过了。关于自己的以后想报考的院校,是否有什么想法呢?

两对半

「CAFS校友风采」财科院校友谢佳扬荣获2020年“最值得瞩目女性”奖!

9月13日,专注于女性职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sHero举办了2020年“最值得瞩目女性”奖评选活动,共设立8个类别的子奖项。该活动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备受瞩目的女性榜样,用她们的故事诠释精彩人生,并评选出共25位杰出女性,以表彰她们勇于应对挑战和拥抱变化的精神,从而激励每一位女性。财科院1996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校友,现任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谢佳扬名列其中。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主管合伙人财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谢佳扬女士荣膺“50+女性永葆青春”奖作为中国第一批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谢佳扬女士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中国企业的时代转型和全球化拓展,以及中国的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2020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四十周年,谢佳扬女士非常感谢sHero组委会对于她作为一名资深注册会计师的肯定。同时,她也希望借此机会,向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安永大中华区所有女性员工和5.5万女性执业注册会计师致敬。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树立榜样力量,影响更多的女性同胞。谈及对年轻女性们的寄语,谢佳扬说道:希望你们始终笑盈盈的,眼里闪烁着好奇与智慧,脚步是轻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爱闯荡爱拼搏,爱学习爱唱歌,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于周围的人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心中装满爱和阳光。谢佳扬(左二)在奖颁奖典礼现场

救生艇

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这么学,考财科院研究生小菜一碟!

小编一志愿考研成功上岸财科院,目前正是2021年研究生的关键备考阶段,考研是一场修行,每一门科目都要穷尽自己的心血,只有认真备考,才能不辜负自己的辛苦奋斗时光。今天,给大家分享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这四门考试的复习经验,希望大家都能如愿考上心仪学校的研究生。第一,数学“张宇的题,尤其是四套卷、八套卷,大家可以不做,考研到不了这个难度,数三想冲击140的可以练。”数三出题难易程度不定,随着考研人数逐年增多,数三难度逐年拔高是个趋势,很多人数学没考好的原因都是因为花太多时间在基础题上,一些拔高的题目、计算量大的题目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建议大家注重基础的同时适度拔高,如果觉得张宇的难,李永乐的八套卷可以考虑。第二,英语“四五月份的英语复习,阅读理解题目不用做,做好精读文章、积累词汇就好。” 精读文章、积累词汇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前期一定要将远十年的英语阅读做一下,不要求准确率,但是可以提前训练一下阅读解题的思维。解题思维很重要,如果养成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后期便会发现即使文章不太懂,依然可以用逻辑去推理,找准定位句、做对题目。当然能形成这种思维也是建立在词汇量的基础上,如果词汇匮乏,别的任何方法都可能失灵。第三,政治“政治在暑期强化班的时候,跟着老师串完讲义,讲义内容读熟即可,现在还不到背的时候。”政治选择题考察很细,尤其是近代史部分,建议毛中特和近代史形成自己的时间轴,有背景意识,也有助于做题。马原理论较多,建议形成框架、思路清晰一点。思修法基好理解、记忆内容多没时间的话可以不用整理。做好1000题,虽说1000题和考研真题相差很大,但是1000题做多了也可以培养分析题目的思维和感觉。第四,专业课“专业课不用提前准备,暑假再看就可以。”财科院的专业课相对简单,建议大家在暑假前就把801经济学的宏微观和政治经济学弄懂,不要求背,可以理解就好。财科院历年真题的价值较大,因为重复率高,往年考过的,今年还有可能考。所以一定要在掌握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真题的研究,只要把真题研究透彻了,掌握了一定规律,才能在考研过程中得心应手。考研是一场长期的攻坚战,不像高考有人逼着学习,考研完全靠自己的自律,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学习和复习规划,不要随便就听信他人的意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多和身边的人交流,但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做好以上几点,一定可以在考研中脱颖而出的,加油!

是谓至贵

「财科头条」第12期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2492字 | 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本期关键词:脱贫攻坚背景速览: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显著进展。中国从实际国情出发,积极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战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2020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大力提质增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umber1: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全面来看,不能只看收入指标,不能只看GDP指标。我们现在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从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来考虑问题。当前抗击疫情,就是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这些方面做到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也是提高发展质量。这些指标可能比经济增速指标更加重要。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脱贫攻坚,就是按照现有的标准,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脱贫。相对贫困总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按照现有的标准让贫困人口脱贫了,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所有的贫困人口脱贫,所有的贫困县摘帽了,那我觉得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而不应仅仅着眼于看GDP翻了多少,人均收入增长多少。当然,人均收入增长现在已经迈过了一个大门槛,人均1万美元,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再回到过去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轨道上去来看待和评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不是实现了,而是要全面看。Number2:利用好农村已有扶贫机制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刘尚希认为,当前疫情影响下,失业群体、受疫情影响的低收入群体是需要救助的目标人群,在农村要利用好已有的扶贫机制。疫情冲击,很多农民工暂时失业,只能待在家里。这些人没有参加失业保险,无法领取失业金,他们是否会变成贫困户?要利用脱贫攻坚的机制去精准识别哪些人需要救助,将需要救助的农民工纳入低保、贫困人口等救助范围,保障这部分失业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疫情冲击之下,之前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可能返贫,也要特别关注这部分群体。Number3:脱贫攻坚需要构建可持续的稳定脱贫机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认为,扶贫需要构建可持续的稳定脱贫机制。稳定脱贫机制,首先,需要区分不同性质的脱贫对象,采取保障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提升脱贫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其次,要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升平衡发展的水平。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效果稳定深化和保障。把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协调推进。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生产发展,从消除绝对贫困提升到减小相对贫困,着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Number4:脱贫攻坚的财政应对策略,中期和短期要有所区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立承认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客观分析疫情对脱贫攻坚的重大影响,更为积极主动地化解风险十分必要。在精准扶贫导向下,贫困人口逐步找到适宜自己情况的脱贫路径,脱贫的群体特征日益显现和分化,财政在中期和短期的应对思路应该针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区别。从中期视角来看,在消除绝对贫困后,要适度压缩低保覆盖范围,把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重点有计划向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转移,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市场化方式拓展劳动报酬空间。从短期视角来看,当务之急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调整短期政策工具,稳定住当前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特殊时期的短期应对措施应该以快速、精准、有效为原则,可以适当放宽扶贫资金使用引导、放大等政策效果要求。Number5:财政精准扶贫要找准着力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良初认为,2019—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两年,财政部为此制定了《财政部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不仅要支持其他部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还要做好自身的资金与政策向扶贫领域倾斜工作。但是,如何支持脱贫、如何分配资金,需要明确重点,统筹考虑,把政府财政扶贫的政策与资金用在“刀刃”上。首先,要在吃、穿上提高质量,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上提高水平。其次,在精准扶贫地区选择上优先向“三区三州”和其他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第三,在生产与生活扶贫选择上,先解决生活贫困问题,再解决生产发展的支持问题。第四,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先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保障问题,再逐步提高供给水平。第五,脱贫攻坚要坚持政府、基层组织、群众共同参与,重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意识培养。Number6:围绕改善就业状态确立财政精准扶贫目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李成威认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使人民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毋庸讳言,精准扶贫最紧要的任务是解决扶贫对象眼前的困难,保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但在考虑短期目标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通过改善扶贫对象就业状态从机制上消除长期贫困现象。一方面,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自农业,所以要重点关注农业领域的就业质量,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另一方面,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破除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的最好方式是改善农民的就业状态。不管是农业还是非农就业,都要着眼长远提高农民持续提升收入获取能力,能够自力更生、自我发展、长效脱贫。

由馀

财科院调研10多个省份财政运行:收入转正,收支矛盾加大

疫情之下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现状如何?可能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解决?近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下称“财科院”)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十多个省份。在30日召开的“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成果发布研讨会上,财科院公布了相关调研结果。他们的调研发现,各省份在出台一系列应对疫情举措后,经济运行走出一条“V”型复苏曲线。不过,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区域分化加快,地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值得关注。财科院建议,随着经济逐步步入正轨,需要进行必要的财政政策调整。比如,建立一套疫情防控政策平滑退出机制,以减轻政策退出过快带来的风险。在优化支出结构的前提下,保持一定的支出强度等。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债务风险加大财科院调研发现,疫情冲击下各地经济呈现“V”型复苏态势,但受疫情冲击程度、防控效果、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等因素影响,各地复苏速度不一。数字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经济社会的韧性越强;制造业越强的地区,对冲经济风险的能力也越强。随着经济复苏,地方财政收入降幅收窄。财科院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已经实现财政收入由负转正。由于民生保障项目支出逆势高速增长,地方财政支出保障压力骤增,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失衡压力突出。根据财科院问卷调研结果,过去一段时间内,地方财政支出压力主要体现在政府债务化解(含投资平台)压力(52.4%)、“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51.08%)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支出(50.42%)。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近些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此次疫情更是加剧了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财科院调研发现,地方财政自给度的下降成为了突出问题,对中央转移支付和债券的依赖程度上升。以调研的海南省为例,2020年前三季度海南省15个县的财政自给率均低于50%,其中10个县财政自给率低于20%,占比达 67.7%。另外,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大,债务风险不断聚集。调研报告称,截至2020年11月末,安徽省再融资债券规模已达到了658.7亿元,全部用于偿还2015-2017年普通债券或置换债券的本金,偿还本金甚至已接近于中央下达安徽省新增债务限额706亿元。黑龙江省2020年到期法定债务本息合计615.2亿元,其中,本金440.9亿元,利息174.3 亿元。此外还有大量隐性债务密集到期,化债支出压力巨大。财科院院长刘尚希在上述研讨会上表示,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通过扩大债务等举措提高自身风险,来对冲公共风险,成效明显。目前疫情得到控制,公共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出现大量企业倒闭和人员失业现象。调研中也印证了财政对冲公共风险的效果明显。“但财政对冲的是多元风险,比如‘六保’背后其实就是六个方面的风险,怎么去权衡这些风险,处理好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对财政产生的压力相当大。”刘尚希说。由于疫情加速区域分化,中央财政统筹变得更加重要。财科院报告认为,如果没有中央的统筹安排,难以避免地区间的财力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扩大、局部地区社保精算平衡难以为继、部分地区债务风险高企等现象。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唯有中央的有力统筹,才能促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不同区域的协同高质量发展。刘尚希表示,中央财政统筹力度加大不仅仅体现在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还需要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中央和省一级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这或成为财政对冲公共风险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平滑退出为对冲今年疫情风险,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对冲性、阶段性优惠政策,比如2.5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等。这些政策推动了经济复苏。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财科院研究员王志刚在上述会上表示,应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审慎地对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巩固已有的经济复苏态势,一方面要防止政策力度过大带来的后遗症。因此,要建立一套政策退出的平滑机制,稳定市场主体的预期,减少政策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具体讲就是要制定并公开各类政策退出的清单,涵盖各类政策项目终止时间、调整力度等信息,以清晰的信号引导各方做出理性的应对。在今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中,前11个月社保费降费给企业减负高达1.4万亿元。目前,企业十分关注部分阶段性社保费减免政策明年是否会延续。财科院认为,社保降费更多要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相结合,比如,社会保障缴费制度、领取标准、养老金全国统筹、个人账户等方面都有需要完善的内容,不能只进行社保降费,若其他方面的改革没有跟上,从社保精算平衡角度看这种降费也是不可持续的,会让财政的负担越来越重。另外,减税也需要结合税制改革调整。财科院认为,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是税收的重要部分,税负转嫁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居民消费扩大。增值税的三档税率并存,未来可以进一步减并以促进公平竞争。个人所得税可借鉴结构调整的要求,参考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重新思考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实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作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财科院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在今年表现得尤为艰难,隐性债务风险防控不宜急刹车,需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开展化解工作。比如,在化解隐性债务举措中,财科院建议可以将一些有稳定现金流的存量债在规范的条件下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或是通过债转股的形式来进行。参考上一轮置换债券的做法,可以选择部分隐性债务存量化解困难的地区作为置换债券的试点,前提是这些地区开始进行系统的财政整顿来提高地方的偿付能力,要把握置换的力度,坚持新预算法的债务属地化管理原则,强化预算硬约束。

不倒翁

重磅!中央财经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刚刚公布!

刚刚!!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公布啦!非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总分:专项计划复试分数线总分:单科分数线:国家线学术型:国家线专业型:过线的同学,请近期密切关注中央财经大学各学院的官网通知,准备迎接复试!不到最后,不言放弃!加油,考研人!欢迎评论区交流,也请您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同名百家号公号:李罗伯,谢谢!

四叶

「财科头条」第24期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2193字 | 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本期关键词: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背景速览: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会议指出,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截至8月上旬,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Number1:财政支出结构变化体现惠企利民特点「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从今年的财政支出的结构看,一方面,中央的支出是在压缩的,力度很大,达到50%。赤字大量的都是转移给地方,中央明确的1万亿的新增赤字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都是转移给基层,直达县市惠企利民。从这一点来讲,结构在纵向上发生了变化。从横向来看,一般性的支出做了大幅度的压缩。而另一方面,围绕“六保”任务,像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等等这几方面的支出,是应保尽保,保持了相当的支出力度。Number2:直达资金尽快发挥乘数效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对冲效果国务院部署2万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决不允许与民争利”积极财政加码护航“六稳”“六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认为,为了保障基层民生,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和1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对应的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的相关机制建设不断提速。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能减少中间环节,直达政策实施的末梢,这样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效率会更高。这些资金具体怎么花,中央有确定的方向和范围,地方仍有一定的自主权。部分地方通过发行消费券,通过增加公共消费,能帮助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对消费和生产均能起到促进作用。部分地方还可以发挥政府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工具作用,来帮助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当然,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或民生短板领域建设,也需要加大投入。今年以来,发债、特殊转移支付、减税降费等短期逆周期调控的三大政策精准协同发力,降低了经济社会的短期波动风险。发行抗疫特别国债用于特定领域支出,地方专项债扩大有助于稳定地方投资,同时通过加大新基建投入来实现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多重政策目标。直达资金尽快发挥乘数效应,对居民消费、投资、贸易等具有重要的稳定作用,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对冲效果。Number3: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资金直达基层非常必要【CAFS媒体访谈】赵福昌 | 积极财政加码护航“六稳”“六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表示,资金直达基层拨付效率高、见效快、针对性强。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资金直达基层非常必要。除了抗疫,资金直达对“六稳”“六保”也很重要。为了确保财政资金直达基层,财政部开发了联通各级财政的监控系统,实现全链条、全过程监控,坚决防止资金被截留挪用、雁过拔毛。省级政府当好“过路财神”,同时不做“甩手掌柜”。监管责任不能放松,落实过程中,必须确保直达资金到位,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市县政府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Number4:新增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机制直达基层,效果立竿见影「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 李成威|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李成威认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把钱花在紧要处、刀刃上,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增的1万亿元赤字与同时发行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支付的手段直达基层,这种资金安排方式充分体现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资金能够迅速抵达一线,对于缓解基层财政矛盾、纾解企业经营困难、提高消费者信心等能够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Number5:建议采取设立特别国债项目库等措施,保证资金使用落到实处「CAFS媒体访谈」王泽彩|2万亿直达资金到位后 该如何用好这笔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泽彩认为,新増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不折不扣用在落实“六保”任务和减税降费等方面。对于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建议设立特别国债项目库,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绩效跟着项目”原则,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细化量化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指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偿还和绩效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矫正政策目标。此外,建议实施重大项目绩效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开展“重大决策实施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不断健全激励相容机制,打对“铁算盘”,算好“良心账”,不花“昧心钱”。

闻韶

「财科头条」第22期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1802字 | 阅读大概需要4分钟本期关键词: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速览: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Number1:经济生态影响“双循环”「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打造疫情之下中国经济恢复的内生动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市场主体还有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要从经济生态角度来考虑,在高度分工的条件下,大量的小微企业是配套的,形成一个经济生态。如果这些小微企业没有活力,说明经济生态出现问题。单纯依靠大企业可能撑GDP、撑经济增速短期内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我们的经济内循环、国内国际的双循环可能就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要实现畅通可能也比较困难。比如工业化的问题,工业化实际就是大中小微企业怎么形成产业的分工协调。Number2:畅通经济循环要建立正反馈机制「CAFS媒体访谈」刘尚希|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 畅通供需循环刘尚希认为,下半年经济恢复到正增长没有问题,但是要想让经济的弹簧弹得更高,需要注入新的力量,这来自于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经济不仅仅是眼前需求不足的问题,更要关注“供给响应机制”钝化,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有待形成有力的正反馈的问题。需要警惕疫情冲击加剧了供给需求之间反馈机制失灵的问题,更要警惕供给与需求之间负反馈导致经济收缩的风险。Number3:财政政策对冲需求与供给萎缩,推动国内大循环「CAFS专家视点」刘尚希|如何理解疫情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刘尚希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主要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冲击。一是在需求侧方面,疫情来临时,为了抗击疫情,人员隔离,企业基本停工,需求骤降,尤其是餐饮、运输、旅游需求侧的冲击最为明显。二是对供给侧的冲击,企业不能生产,首先是因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不能复工,处于隔离状态,由此产生连锁反应,导致供给侧受到严重冲击。需求侧、供给侧受到的冲击相互影响,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没有供给,就业和收入受影响,需求也萎缩了。这样供给、需求同时出现萎缩并相互强化,最终导致经济不但不能增长,实际上还会衰退。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政策及时出手应对疫情的冲击。疫情产生了多层面的冲击,就要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疫情冲击进一步扩散、扩大,程度进一步加深。Number4:补全球供应链“缝隙”以促进国际循环「CAFS专家视点」文宗瑜|刺激政策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一是多措并举支持中国产业链价值链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合。从补全球供应链“缝隙”要求看,要以更高附加值及其可延伸的价值链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在全球供应连中的黏连性。二是协调政策促进中国产业及企业加快弥补全球供应链的“缝隙”。应实行政策协调,按先外供后外采的顺序进行落实。对于中国新产业及高科技企业的国外采购链,也要抓住欧美经济受疫情冲击的机会,调整策略而加快补“缝隙”。三是依托“两个创新”实现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缝隙”的完全弥合。必须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Number5:保供应链就是保中国国际市场地位「CAFS两会热评」王志刚|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惠企利民稳四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志刚认为,全球化时代,保产业链稳定就是保中国国际市场地位。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恢复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鼓励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支持战略关键领域工程化攻坚、重点产业升级服务平台建设。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政策。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继续支持引导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