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博士也分类型?!是的,大致也就这么几类吧带以常山

什么?博士也分类型?!是的,大致也就这么几类吧

博士学位,按照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当然百度词条人人可以编辑,不能奉为真理,但问题是,我觉得他说得挺对的!博士,需要的就是培养自己出原创成果的能力。读博的过程到底是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当然,像我这么逗比的理工博士兴许是少见的。我的口头禅就是:你不读博士,你永远不知道博士有多快乐!关于为什么读博,前面我介绍过,我自己干啥啥不行,考试后几名。但是从小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当时自己抱着初中物理课本就制作出了简易的手摇发电机。后来大学考不好,研究生刚过国家线,好不容易博士不用考试了,我能真正的接触科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便刷一下学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位网友说的好:“主要是没觉得读博有多难”其实,关于为什么读博这个问题,只能说因人而异,现实情况也是如此,总结一下,身边的同学读博大致可以分成几类:逃避就业型: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这样的安逸环境中呆的习惯了,突然要面对职场,有点力不从心,无法面对,于是抱着“博士不就是读书嘛,水一下总能毕业的”的美好愿景,读个博吧!如果单纯的想逃避就业,还是要三思。“你要是找不到好工作就凑合着读个博吧!”,这句话只是我们博士用来自嘲的,当真的话你就惨了。学历提升型:为了刷学历而读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在少数。毕竟,哪有那么多同学真正的爱好科研啊。最近一段时间爆出的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获得博士学位引起了一阵是否浪费人才的骚动。就我看来,有的同学读博本来就不打算长期进行科研,只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找工作会更好一些。这些人去做辅导员,由于自己经历过博士的训练,也能够更好的为本科生做好思想指导和职业规划,为什么不行呢?当然,为了刷学历而读博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对这些同学而言,科研只是获得学位的手段,或许并不适合,有可能造成课题进展上的问题。职业规划型:现在高校教师的岗位可以分为科研岗、行政岗和实验岗。对科研岗来说,博士学位只是最低要求,所以以后的职业规划是科研,那读博只是基本要求。行政岗和实验岗来说,目前还是硕士居多,但是也有个别的要博士学位。一部分同学立志要进高校工作,那就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最高学历。好奇使然型:这种目的的同学就好说了,一定要读!知乎上一位同学说了,有人拿钱让你以学生的身份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呢?一般这样的同学本身自己对科研感兴趣,或者在硕士阶段歪打正着发了几篇成果,被周围同学称作学生中的大牛。在这种正向反馈的机制下,怀揣着“读博使我快乐的”的愿景去读博了。覆水难收型:这种就属于自己牛吹大了,收不回来了,迫于压力,自己不得不读。比如在硕士面试的时候,或者硕士期间为了让导师把资源向自己倾斜,就说自己要读博。这种手段啊,不建议使用,搞不好人财俱失。当然,在现实情况中,不可能是单纯的某一种才选择读博的,只能说哪一种心态占了主要原因。好奇心的排位越靠前,相对来说读起来就越不那么纠结。不管你是想挑战自我,提高眼界还是脑子一热瓦特了,读博都算是一种职业规划。当别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你选择继续在学术上深造,这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选择。读博,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算是一种风险投资,风险在于读博不可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博士毕业之后,工作的选择面变得更为狭窄。十年寒窗苦读……至今尚未毕业….(这应该算是风投最大的失败了吧)但是有了读博也能让我们接受一些很好的思维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好奇心、善思、勇敢、有行动力的人。完成已有,我们获得了更加被社会认可的学识和见识,忍得住当下的暴跌,获得的往往是长期的收益。还是那句话,博士是人生的选做题,提笔之前,你想好了吗?我是南开大学小高博士,喜欢博士的科研生活请记得关注分享啊。

好阿爸

硕士博士导师4种类型!第一种最牛,答辩才知你是他学生!

学生在选择读研读博的导师的时候,常常也是疑问万千啊。你说专业的导师这么多,怎么挑选适合不适合我学习的导师呢?要知道导师和学生一样是有所差别的,选择的有可能是学术领域的顶尖,也有可能是刚评上的导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硕士博士的导师都有哪些类型?1、殿堂级的人物,专业范围的领军型的导师。就像学生分为学霸、学神一样,我们往往把一些专业领域上有最高地位的导师叫做大牛导师。这一类的导师基本上都是院士、教授,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等,院士就不用多说了,是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一般都是做了国家的重大学术上突破的人才有的称号。而后者这些,都是国家在重点支持的在国际、国内前沿学术科技上的领头者,每年为这些人才提供高额的资助费用。就拿杰青来说,每年国家在个人的费用资助上就可达到近百万。这类导师注定是停不下来的,在学校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基本上都在做科研,几乎没有时间亲自指导你。如果是博士生还好,硕士生的话,基本都是博士的师哥师姐给你传达任务,和导师见面的机会很少。但是这类导师往往能拿到最前沿的项目研究,作为这类导师的学生不用担心自己没有项目做,没有平台发论文。而且不管你最后是出去工作还是继续搞科研,你导师名字拿出去就可以闪瞎一票人。但这类导师一般招收学生的标准很高,往往很少有能提前得知录取的。2、小牛型的导师,虽不是学术顶尖,却也是实力出众!小牛型导师是一些副教授、讲师,他们往往想在学术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不断地写发论文,搞科研,也是为了评上更高的荣誉称号。这一类导师在专业学术上也是有一定的地位,科研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时间上要比大牛型导师宽泛一些,不过也算是有点,这类导师往往有时间能够亲自指导学生。由于学生的论文质量也会影响导师的评职称,老师会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做项目的质量和论文的质量,这类导师招收学生也算是比较严格。3、无所谓发不发论文,评不评职的只专注做项目的导师!这一类往往是一些对发论文评职称没什么兴趣的副教授类的导师,对这个科研的兴趣不大,更喜欢做一些项目。正所谓有项目就有资金,这类导师大多也有自己的公司,带的学生或多或少能提前接触着工作上的事情。学生在科研上的条件比不上前两种导师拥有的资源条件,但如果你本身并不是想在学术专业有很大的突破,而是为了工作的话,这个很适合你。你可以在这学习很多以后工作上需要用到的技能。4、无所谓评职称,无所谓做项目的导师!这类导师对这个学术研究,工程项目上都没有什么要求,一般是身体条件不太好或是年龄很大的快退休的副教授之类的,可能没什么体力精力管理过多的事情,所以这个学术科研、项目都不太多。也因此报考这类导师的学生几乎在科研上很难有突破,发论文更是难。只不过就是时间上很宽松,因为导师基本也很少管理学生,学生一般很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学习一些技能充实自己。这类导师在招收学生的时候要求也不高,只要分数够了基本上就能录取了。

蜉蝣

按摩博士,兽医博士,刻漏博士,四门博士,唐朝博士哪家强?

引言:《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里的庞灵,每天只做一件事情:看着仪器报时辰!看上去,庞灵像一个高级的“更夫”,但事实上,他不仅是吃着朝廷俸禄的国家干部,而且还是唐朝的博士。博士担任着“更夫”,看上去似乎有些奢侈!但事实上,在唐朝不仅有庞灵这样的“刻漏博士”,还有“按摩博士”、“兽医博士”、甚至还有负责算卦的“卜博士”……事实上,这些博士全部都是唐朝职业教育的一部分。那么,究竟唐朝博士哪家强?唐朝职业教育哪家强?有多强?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一看究竟。一、职业教育中的“博士”事实上,最早的博士来自于秦朝,经过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唐代博士种类和人数已经在前代的基础上增加和丰富,但是并不如现在这样多如牛毛。01.“博士”的起源古代“博士”的官职起源于秦朝,《汉书》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董仲舒向汉武帝推荐了儒学以后,汉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但五经博士主要推广儒家经典,政治地位很高,有时甚至会晋升为宰相,因此,这个官职并不属于“蓝翔技校”序列。发展到两晋时期,博士一职依旧以解释和传授儒学为主。南北朝时期,博士开始出现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南齐书》记载,南朝齐武帝时,前朝的宫女韩兰英善于书法,齐武帝任命她为博士,教授“六宫书学”。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职业教育,于是开始出现了多种专业的博士。02.唐朝博士品类唐代的太常博士、国子博士、太学博士继承了汉代以来五经博士的传统,他们熟悉儒家学问,负责传授儒学,是所有的博士中影响最大,表现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李淳风,自幼博览全书,同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在贞观年间曾经担任太常博士。一代文豪韩愈,也在元和年间担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属于礼部、太常寺序列,负责祭祀、治礼等业务。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四门博士负责教授官员子弟学问,隶属于国子监序列。同样隶属于国子监的还有:律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负责教授正八品以下官员子弟法律、计算和书法。可以看出,属于礼部和国子监序列的博士,主要涉及的领域,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国学、数学、法律三个大类,而这三种门类的学问,在很多时代都是显学,唐代也不例外。03.蓝翔属性博士相对于国子监和礼部的博士,唐朝“职业教育”序列的博士,政治地位相对较低,但其实,这些博士专业重要性被低估。这些自带“蓝翔属性”的博士职务,主要来自于太医署、太卜署、司天台、太仆寺等职能机构,分别负责传授相应的技能,以及服务于宫廷和政府。庞灵担任的刻漏博士,属于司天台序列,主要负责报时,所以《长安十二时辰》中他至少要出现十二次,因为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属于太医署序列,负责传授医学、以及为皇家贵族治病。而同属太医院的咒禁博士十分奇葩,甚至是负责为皇家驱邪。事实上,再牛的皇帝也很迷信,唐朝太卜署有“卜博士”专门负责算卦,属于玄学领域的国家级人才。太仆寺还有兽医博士,他们要培养兽医,要给皇后的那些宠物和皇帝的马看病。唐朝这些种类丰富的专业博士,倒是更像是今天大学里的各个学科的博士,没有国子博士那么光鲜,但掌握的技能却更加“实惠”。二、博士和博士的天壤之别唐朝博士之间不仅存在着科目的差别,而且不同科目的博士,在待遇、政治前途、社会地位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唐书·职官志》、《旧唐书·职官志》和《唐六典》的相关记载,说明了这一问题。01.有“政治前途”的博士尽管各种博士都是国家级人才,但在给予这些人才的待遇上,大唐帝国却显示出了它极大的偏见。国子监博士是负责官员和王公子弟的儒学教育,级别和地位也最高。其中,“国子博士”负责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国公子孙、二品以上官员曾孙的教育,这些子弟都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所以作为子弟的老师,“国子博士”的级别也最高,为正五品上阶。而国子监中的“太学博士”、“四门博士”,分别担任五品以上、及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教学,所以职级稍低于“国子博士”,分别为正六品上阶、正七品上阶。事实上,任职国子监博士的,也都是饱学鸿儒,例如:文豪韩愈成为进士以后,曾经先后担任“四门博士”、“国子博士”,而武则天时期的状元贺知章,也曾任职四门博士。相对于国子监序列,执掌礼乐祭祀的太常博士,地位相对较低,只有从七品上阶。贺知章在任职四门博士之后,也担任太常博士。02.“理工科”博士的职业前途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四门博士和太常博士,都是儒学性质的博士,所以可以在唐朝职官体系里不断晋升。而其他序列的博士,官阶、地位相对较低。国子监和太常寺序列之外,太医院的博士地位最高,显示了皇家贵族对健康的追求。负责太医署教学的医博士为从八品上阶、针博士为从八品下阶。《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司天台刻漏博士庞灵,看上去很不起眼,实际上他的官职为从九品下阶,属于地位最低的一种博士。此外,国子监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太医院的按摩博士、咒禁博士,太仆寺的兽医博士,太卜署的卜博士,以及地方上的经博士和医博士,全部都是从八品、从九品的官级,他们品级低微,基本上也没有进入正官体系的升迁渠道。从博士和博士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唐朝虽然开放包容,但依旧延续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重文轻理的教育理念和用人理念。三、唐朝博士哪里来?博士和博士职能不同,博士的来源也不同。01.考博士、推荐博士、授予博士在唐代,太常博士及国子监序列博士,大部分都来源于科举考试。韩愈、贺知章自不必说,唐高宗李治时期的韦叔夏,通过明经考试,后来成为太常博士。唐玄宗时期学问大家褚无量,精通《史记》和《三礼》,后来通过科举成为国子博士。另外有一部分人物,由于学识通达,被皇帝直接提拔为博士。《旧唐书》记载专治《毛诗》的文懿,得到唐高祖李渊的赏识,成为国子博士:文懿者,贝州宋城人也。武德初,历国子助教。时高祖别于秘书省置学,教授王公之子,时以文懿为博士。文懿尝开讲《毛诗》,发题,公卿咸萃,更相问难,文懿发扬风雅,甚得诗人之致。贞观中,卒于国子博士。有直接任命,也有推荐的博士,《旧唐书》中的徐岱博学多才,大历年间先被转运使刘晏举荐为校书郎,建中年间,又被礼仪使蒋镇“特荐为太常博士,掌礼仪”。02.家传博士、师徒相传有皇帝直接任命,有朝士举荐,更多的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博士,太常博士和国子监博士的地位可见一斑。相对于文官序列的博士,偏技能性质的博士,因为高度的技术性,更多的是通过师徒相传,或者家传的方式培养而来。天文学家李淳风曾经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新唐书》记载李淳风的父亲李播,弃官为道,是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纂写《天文大象赋》。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刻漏博士、卜博士、兽医博士等,无一不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官职,这些博士都是全国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所以长期的师徒相传和家学,是主要的培养渠道。四、技能博士背后的唐代职业教育一批人依靠顶尖专业技能成为博士,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发展程度。事实上,唐代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职业教育体系。01.中央职业教育《旧唐书》记载了中央机构太医署的职业教育体系:“医师、针师、按摩师、禁咒师,皆有博士以教之。其考试登用,如国子之法。”此外,除太医署、太卜署、太仆寺、司天台这些机构设立职业教育外,在将作监、掖庭局有专门训练各种手工业技能的机构。太常寺太乐署的音乐教坊,是唐代宫廷职业教育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其中进行的音乐舞蹈教育,在开元盛世风靡一时。《旧唐书》记载其教育制度:凡习乐,立师以教。每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上中下三等,申礼部。十年大校之,量优劣而黜陟焉。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皆著簿籍,核其名数,分番上下。有教育培训,有考核,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唐代皇帝对能歌善舞的追求可见一斑。而《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许合子,《琵琶行》中的琵琶女,都是这个体制的培养成果。02.五花八门的地方的职业教育地方上的百姓同样对医药学科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唐代在地方上推行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医学方面。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天下设立官学,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州府开设医学院,设立医学博士。在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上,州级管理职业教育长官为司功参军,县一级的长官为市曹、司士。这些地方长官,有权自主招聘本地的职业教师。事实上,除了需要医学职教外,唐代的老百姓同样有着浓厚的“迷信需求”,唐代政府甚至在地方设立玄学教育,其中天宝二年,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下诏,改地方“崇玄学”为“通道学”。五、唐朝“博士”的历史意义事实上,唐朝之所以称为盛世,并不只是在于有多少国土面积,或者是有多少国家财富。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才是全盛唐朝的正确打开方式。唐代的博士制度,作为唐代教育的一个部分,确切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多重需求。颇具规模的博士群体,作为全国顶尖的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也为社会创造了颇为可观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那么,按摩有博士,报时有博士,算卦也有博士!究竟唐朝的博士哪家强?或许,依然是代表儒学的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太常博士们,才是唐朝统治阶层最重视的一些人。中国封建朝代忽视科技的传统,即使是盛唐也不能免俗……参考文献:刘昫等《旧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李林甫等《唐六典》、班固《汉书》、萧子显《南齐书》、齐凤云《唐代博士官制度考》、王睿《隋唐科技教育研究》、岳德虎《试论唐代职业教育》

嬴驷

硕士、博士、学士学位分类和样张 烁德教育

博士:·博士学位证书博士学位·博士专业学位证书博士专业学位硕士:·硕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硕士专业学位学士:·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位·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电大、夜大学位·来华留学本科毕业生·专业学位

亦步亦趋

中国大学的四种分类体系

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立大学、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三种类型。公立大学,指以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资助创立维持的大学。在我国,公立大学可分为部属、省属、市属高校三种类型,在财政拨款上,三者差距较大;民办大学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独立学院是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借用母体高校的名号,所以独立学院的名称一般是以“XX大学XX学院”的格式来命名,这也是将独立学院与其他高校相区分的首要方法。按科研规模划分国内有学者按科研规模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种类型 。研究型大学,强调学术性、综合性、前沿性,一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领袖型人才为宗旨,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教学型,优势学科科研水平高,学校综合性较强,培养博士、硕士人才数量仅次于研究型大学,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教学研究型,一般设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硕士学位位点,但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多数为省属级别的高校;教学型大学,以省属、市属高校为主,人才培养着眼于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培养目标多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按学科类型划分按教育部对学科门的划分和大学各学科门的比例,可将我国大学分为综合类、文理类、理科类、文科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法学类、文学类、管理类、体育类、艺术类等13类。按财政投入划分陈武元等依据政府财政支持的多少,将大学划分为若干层次。以北大、清华为首的2+7所“985工程”大学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进入“985工程”的另外30所高校。接着依次是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211工程”高校、设置博士专业学位点高校、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点高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更多精彩原创科学、教育、心理类资讯,请关注本号。)

有勇有谋

导师的几种类型,看你适合什么样

小伙伴们,过完年,你们的研究生复试就越来越近了,不知道此刻的你们有没有选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又或者说听天由命,只要学校能录取我,哪个老师都可以,其实复试这一步,拼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个人选择。在我们父辈的年代,研究生还是个稀有产物,但现在随着我国教育的大规模推进,一批又一批硕士和博士戴上了学位帽。记得有一次学校的一块墙皮掉下来,室友们打趣说,还好没有伤到人,不然5个人里3个硕士,两个博士就都毁了。所以小编把自己这几年听到的,见到的,经历到的几种类型的导师给小萌新们列出来,无关社会现象,无关个人评论,只是希望帮助到大家,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导师。大牛型导师:这样的导师是行业大牛,要经费有经费,要资源有资源,也能捕捉行业热点。但是这样的导师竞争大,同时课题组的人也会很多,导师不会亲自指导你,一般会由小老板或者博士指导。当然这样的课题组组科研压力一般比较大,因为大牛组发low的文章,老师面子也挂不住。行政型导师这样的导师有自己的行政职位,比如什么院长副院长之类的,这样的导师不缺钱,但是缺想法,如果下面有小老板那小老板会指导你,和大牛不一样的是,大牛导师会掌握整个科研方向,行政型的估计连你毕业论文是什么都不知道。年轻有大老板型导师就是他刚刚来学校依附在某个大老板上,这样你的导师需要夹起尾巴做人,你也一样会,但是这样的导师会特别拼,会带你出成果。一个人的年轻导师型就是他刚刚来学校,没有依附,就一个人,可能你是他的前几届学生,导师满脑子idea,也特别上进,但是前期就是缺经费,日子比较苦。年老混天日子型导师这样的导师靠着资历评上了教授,然后没有资源,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什么idea了,跟着这样的老板就是痛苦,他可能英语都不如你,更不可能指导你SCI。当然老副教授更不要去选了。大家自己擦亮眼睛选择好导师。我个人单纯成学术上讲,觉得除了最后一种类型其他导师都还可以。祝大家都找到好导师

长发

英国博士申请全攻略之多种类博士后找工作

很多同学都非常关心英国博士毕业后能找到怎样的工作,以及相对应的薪水又是如何。那我们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英国博士水平(PhD Level)的一些常见工作。Research associate英国博士后--(博士助理/博士后研究员) 大部分英国博士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都会选择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是以合同的形式,时间1年~4年不等。年薪一般在28,000到33,000之间(伦敦地区会相应往上进行调整)。例如:·Research Associate-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 30,175 to 32,958·Research Associate: Economics and Financ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 UCL - 34,056 to 41,163Research fellow英国博士后--(博士后高级研究员)博士后高级研究员大多数也是合同型。因为可以参与新基金的申请,所以在申请新基金支持时,工作机会也会有优先权。博士后高级研究员的年薪一般在33,000到38,000之间。例如:·Research Fellow -Architecture - Oxford Brooks University - 33,943 to 37,075·Research Fellow-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 32,004 to 37,075·Research Fellow- University of London - 32,958 to 41,709Lecturer英国博士后--(讲师)目前,英国大学讲师职位通常都要求学生是PhD Level。英国大学讲师职位通常是终身制,但是也有很多讲师的职位变成了合同型。研究型大学的讲师会更偏重于申请基金,做研究项目;而教学型大学的讲师教课任务会比较重。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教学型大学都在向研究型大学转变。英国大学讲师的年薪一般在33,000到38,000之间。例如:·Lecturer - University of Glasgow - 33,943 to 38,183·Lecturer – Coventry University - 31,083 to 39,333·Lecturer in Physiology - King's College London - 32,958 to 48,327Senior Lecturer英国博士后--(高级讲师)要求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才能申请高级讲师,其工作性质和讲师相似。英国大学高级讲师的年薪一般在38,000到47,000之间。例如:·Senior Lecturer in Health & Social Care Statistics - Kingston University - 41,624to 49,224·Senior Lecturer in Computing - 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 - 32,958 to 48,327Reader英国博士后--(副教授)要求在高级讲师的基础上,通过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才可以提升为Reader。副教授以上职位对研究方面的要求远超过讲师和高级讲师。英国大学副教授的年薪一般在47,000到58,000之间。例如:·Reader in Communication - St Mary's University - 45,562 to 52,793·Reader in Financ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49,772 to 61,178·Reader–University of London - 53,361 to 59,587Professor英国博士后--(教授)教授一般都带领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并且可以给学校带来大量的基金与国际知名度。英国大学教授的年薪一般都在58,000以上。例如:·Professor–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minimum 57,674·Professor of Dance - Coventry University - 60,306 to 88,461·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 University of London - 71,350.67 to 80,333.38当然啦,还有部分同学在完成英国博士课程之后,选择了博士后(请注意现在英国是五年申请永居, 再过一年申请入籍)。在英国,博士后属于正常工作,都是合同制,且没有年龄和学龄的限制。英国博士后的时长主要由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决定,少则1年,多则4-5年,但是目前最常见的博士后项目是2年左右。英国博士后年薪一般都在28000。每年会递增1200左右,但是递增4到5次之后,会遇到一个头衔瓶颈,通常是32000一年。英国博士后(Research associate)主要分为两类·研究类:由英国基金委资助,目的是创新和研发(对于需要大量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博士吸引力更大);·应用类:由欧盟基金委或者Innovate UK资助,目的是项目应用与落地。下期文章会为大家分享申请英国博士后的要求与部分博士后项目的推荐,请大家多多期待哦

本末

博士毕业后能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这3条出路可供选择,让人羡慕

活到老,学到老。现代人花在提升自己学历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当代社会的节奏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平均学历也在逐年增加。从2018年高考人数破900万大关就可以知道,目前大学生的人数是越来越多了。很多大学生由于担心人太多,所以打算读研究生,想着自己的硕士学历能够让自己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么,又有很多硕士学历的人去读博士,想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那么,博士生这种还是非常少见的人才,主要是因为学习的周期时间长,读完博士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本科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终止学业。那么博士生毕业后能干些什么呢?他们又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下职业是很多博士生的选择,每一条出路都让人羡慕,工作轻松薪资高,一起来了解一下!第一,搞科研都知道大学的书是越读越精的,从本科期间的通识教育到研究生的专业教育,再到博士生阶段更加高精尖的教育就可以知道。研究生和博士生很多在读书期间其实主要的工作就是搞科研,从事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很多科研项目都是由博士生导师带头成立的。国家也会为科研这里投入非常多的资金。博士生们可能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但是在考研方面绝对是佼佼者。如果博士生能够在读博期间获取一两个科研方面的成就,那么就可以用这方面的论文去申请科研基金,通常来说都是比较丰厚的。如果在科研机构工作,工资是比较高的,而且因为是国家牵头,一般都会给博士生提供宿舍和食堂,衣食无忧。所以大部分博士生在毕业之后都从事科研工作了。第二,去高校任教同学们读大学期间,都知道自己很多老师都有博士的学历。很多同学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能够进入大学校园任教当老师。因为目前进大学的待遇还是很丰厚的。一般来说如果学历不错,进入大学都能够有比较好的薪资待遇,还会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学校也会提供俺家费用,解决教师的住宿问题。同样的,在高校工作的好处也是有目共睹,工作压力不大,同事之间没有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也能够和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相处。如果老师的能力很强,能够带头做相关项目的,那么在大学就更能够如鱼得水了。第三,进入大企业工作很多理工科的博士毕业之后都会进入华为,阿里巴巴这类的大企业工作。因为这种大企业对于高等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的。比如曾经华为董事长任正非就说过,他们有几万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是为了本公司的研发做出努力。而且进入这样的公司工资待遇也很不错,比如华为的平均工资就能够达到六七十万一年。进入这样的公司能够尽早实现年薪百万的目标。如果是普通工薪阶级,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资目标的。以上这些工作就是博士生最有可能走的出路,我们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走的路。有的人酷爱读书钻研,那么这类人选择考研读博是最好的出路。而有的同学灵活多变,创造性思维强,能够很快的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同的人选择也不一样,不过当今社会,拥有高学历的确能够让自己的就业更具有优势。

马后炮

这类博士虽然优秀却非大学招聘最爱?原来是因为这两点不足

你听说过“土”博士的概念吗?所谓的“土”博士,指的是从本科到博士,全都是在一个学校读完的人,全称是“土生土长的博士”。“土”博士的量级不在少数,尤其是在那些985、211高校中,“土”博士雄踞半壁江山。土生土长,知根知底,但在最后毕业的时候,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制造危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母校。先来说说是什么让这些人达到求学阶段的从一而终,其实主要原因无外乎两点。首先,母校本身的实力雄厚,所以就没有必要跑出去再折腾,留在本校读研读博就挺好的;其次,母校留人的手段高超,所以就没有机会接触其他学校,保研或者直博通通成为母校的杀手锏。所以基于这两点,我们看见了许许多多的“土”博士。而且这些“土”博士往往能够给母校带来无尽的回报,通常来说,这类学生很早就进入到导师的实验室,有甚者本科毕业前就已经高水平论文进账,研究生继续上演锦上添花的好戏,等到了博士阶段,基本可以支撑起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可以说,这种类型的博士,在所有导师心中都被奉为圭臬,珍宝般的存在。然而生活总是残酷的,假象总是美好的,等到了毕业关头,这些“土”博士想要留守母校,为母校贡献所有青春和年华的时候,母校摇了摇头,说:对不起,你该走了。除了特别优秀的博士外,大多数人很难留下,而留给他们的机会就只有那些比本校差一些的高校,所以你会看到,很多211高校的老师,都是985高校的博士。那么造成这种降维打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实跳出博士这个群体,从一个很可观的角度来看,从始至终在一个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任命这类博士的同时,也面临着两个主要的风险。一.目之所及,皆为过去“土”博士一般会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始至终,导师一直都是一个人,即使不是一个人,也是学院中领域相近的人,两个导师之间要么是师生关系,要么是同盟关系,总之逃不出一个圈子。所以,当你走完从本科到博士这十年的路程的时候,看见的,听到的,接触的,感受的,都是这群人,都是这类思维,都是这种气氛。记得以前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以前的大学,当你走出校门的时候,就能从你身上的气质感受出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现在其实很难了,但是如果是在一所大学读了十年以上,我相信这种气质还是会显现出来的。以往校训对大家来说,可能只是句朗朗上口的口号,但是现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烙印。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正好,无缝连接,物以类聚吗?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的话,如果一直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个人的创新能力,突破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和束缚。而且长此以往,可能培养的不是一个科研人才,培养的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老板不是企业的老板,换成了自己的导师罢了。所以看到这里,你大概能明白为什么高校不太希望招自己土生土长的博士了吧?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否试想过这样一件事,如果未来有一天,这些“土”博士需要去到其他地方或者实验室做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还能否发挥出自己在本实验室,本导师下的风采?答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类推,就拿梅西来说,巴萨的梅西无所不能,阿根廷的梅西恼羞成怒。我们不能下定论,我们只能推测可能永远在一个地方呆着,并不一定是件好事。相反,适当的有多段求学经历,对一个人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对一个学校或是企业来说,可能还是件好事。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有的时候,也许真的能让一个实验室,一个学院,甚至是一个学校,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而且据数据统计,本硕博都在同一学校毕业的同学,到其他高校工作,并未有太高的成才率。我们一时间很难改变大众的思维,更难动摇根深蒂固的意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机会里,发挥无限的价值。例如,读研换一所更好的国内高校,读博换一所更好的国外高校,混合地域,混合文化,混合意识,也许就真的能够“杂交”出独树一帜的全新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985高校明确要求应聘者具有海外学习经历。土生土长“土”博士,爱师爱校爱知识。奈何情浅缘且深,毕业时节不相识。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一吟一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后选择进入高校呢?原因我们都懂

不管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又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最重要的事情一定是能够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一份极为优异的工作,而在找工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博士研究生的工作种类更为的有特色,因为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博士都会选择三个行业:一是去高校任教;二是进入科研院所;三是进入企业做管理。只不过,我们发现很多的博士在毕业后,大多数都会选择去高校任教,有的是去了211高校、985高校任教,有的是去普通院校任教,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去高校任教呢?原因我们都懂!首先,这是由博士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相信我们对于博士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某一个细小的领域中不断的深挖,专业性非常强,所以博士更多的是注重深度而不是广度。在这样的特张下,进入高校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高校可以提供博士足够的科研场地,也可以高校这个平台拿到更多的课题,而且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所以高校的氛围迎合了博士的自身属性,于是很多博士都愿意去高校任教。其次,各大高校都在招兵买马,博士很吃香。当有足够旺盛的需求时,对于供给一方绝对是非常有利,而现在很多高校每年都会大量招聘的当年刚刚毕业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并且为了能够录用到理想的博士研究生,很多高校都承诺给予足够丰盛的待遇。一般来说,很多高校都会给予博士研究生几十万的安家费,帮助解决排偶的工作问题,孩子的入学问题等等,并承诺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资金,这样的优厚待遇势必会吸引到一部分博士到高校任教。例如我的同门师姐,博士毕业便进入一所普通二本大学,虽然高校档次不是很好,但是给予的待遇很好,30万的安家费,10万元的科研启动资金,提供周转房等等,这就足够了。最后,高校教师的压力可高可低。高校教师的压力相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压力会小很多,只不过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更多的是科研压力,这是所有高校教师几乎都很犯愁的事情。但是科研对于很多的高校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调节的事情。因为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师,甚至是一些211高校的大学教师,科研压力也不是很大。高校对于大学教师的科研要求很低,你做课题也行,不做课题也行,所以很多大学教师的任务只有每周的课程工作,没有科研工作。所以,这样一来工作压力便是可以调节的,不会是连轴转,一直高强度的处于科研工作中。总之,更多的博士选择进入高校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会有这的选择原因有很多,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们都相信博士进入高校任教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