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去读博士真的好吗?硕士研究生:慎重,莫冲动!诡森灵

去读博士真的好吗?硕士研究生:慎重,莫冲动!

对于每一位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更多的还是在欣慰自己能够考研成功,但是很多准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思考研究期间的计划了,而这时或许他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要不要考博呢?究竟攻读博士研究生好不好呢?当然,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令诸多硕士研究生所纠结的问题,毕竟我们都清楚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所能够带来的诸多改变,但同时又清楚想获得这样待遇必须付出的各种辛苦和努力。去读博士好不好呢?硕士研究生:慎重,莫冲动!相信当这个问题问到硕士研究生时,很多的研究生会说肯定好啊,如果真的能够拿到博士研究生学历一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这是你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在获得博士学历的过程中,真的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承受的,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顺利的挺过来的,因为这不是在夸大其词,更不是在说假话,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博士研究生所都在面临的共同问题。攻读博士的科研压力、生活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等等方面都是时时刻刻停留在博士研究生心中的紧要问题,尤其是科研压力,这真的不是在儿戏,也不是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时都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只要自己辛苦,只要自己勤奋,那么一定会有优质的科研成果,一定会顺利的毕业,然而事实是每年都有很多的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也有最终被校方退学的。而这就是博士研究生所要面临的现状,如果说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可以获得的各种优厚待遇,那么我们或许更应该去思考读博的艰辛,所以每有人问读博士好不好呢?一般的回答都是肯定好啊,但是读博很辛苦的,读博很难的。记得我们学院院长曾给我们讲过他曾经带的一个博士,当初选择读博是为了能够进入高校任教,所以很果断的读博了,但是在读博期间只有一篇SCI期刊,虽然很努力,虽然很辛苦,但是还是没能够顺利毕业,最终延期一年毕业。所以,在思考自己是否要读博士时,更多的不应该是只看博士毕业后所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改变,更多的还是应该去想自己怎样才能够顺利的毕业,更应该的是去向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拿出优质的科研成果,这才是最重要的。总之,读博士好吗?答案一定是好,但一定会加上后缀,要慎重。一定不要只是淡出的因为博士好,所以便很勇敢的选择读博,因为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都难以接受的,也是我们所难以承受的。

桃花

博士被人事拒绝招收,原因却因为第一学历,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吗

高考,是每年人们最关注的一件事了,人们常常说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为高考奋斗,为的就是上一所一流的大学。不过,考试肯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成绩好的自然被重点大学录取,而成绩差的自然而然只能去普通大学。尽管大学在哪上已成定局,但是人生路上还很长,最终发展如何还是交给未来吧。最近有一个985博士因为第一学历被人事拒绝招收,只是因为他的第一学历并不是重点大学。那么第一学历究竟有多重要?在太多人眼中认为,高学历代表着优秀的人在,就一定是不折不扣的人才。大家都知道高考的公平性,在高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必定是优秀的,因为他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同样也是老师重点培养的优秀学生。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推算确实对,但是不能就单单因为这些原因,就否认了高考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因为他们中也有才华过人、奋发图强的人。其实第一学历已经成了社会招聘的主要因素。因为高考好比万人过独木桥。那么为什么全国人都对高考高度重视呢?因为高考的公平性,还有高考意味着以后走什么样的路,可信度也很高,所以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结果足以让大多人信服。最主要是第一学历代表着你是什么样的能力。而那些高考失利的人,在今后的路自然是很崎岖。所以很多HR都比较看重第一学历!第一学历固然重要,不过后天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起点虽低,但是不能放弃,因为从专科读到博士的人简直太多了,也为自己争取了美好的前程。只不过他们的第一学历会对他们造成一定影响,很多人辛辛苦苦读到博士硕士,就是因为第一学历被拒。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比那些名校毕业的差,因为在大学的生活并不是很规律的,这些学生依旧能不忘初心,为自己的前程更加努力。在小编看来,他们比那些上来就考上名校的人更努力更有毅力。也间接性的说明了他们工作能力比较尽心尽力,而人在执着的状态不是企业所想要的吗?其实一个人的颓废并不是因为他的不努力,而是做什么事怎么努力都无事于补。所以个人觉得HR不能单单看第一学历,这样会因为让很多人对生活失去了动了,没了信心,因为起点已经无法改变,所以在第一学历这件事永远都超不过起点高于自己的人。这样下来,最高学历好像是没什么用处,因为最高学历都不被认可,那么HR究竟认可什么?所以引起是非也再正常不过。总结:不管是第一学历,还是最高学历,都不是能左右你的前程!第一学历较低,正说明你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在学历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能力,这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对于第一学历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其来无迹

博士毕业年收入有多少,能达到年薪百万?现实真的很残酷

一提到博士,以前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生活中也很难遇到一个博士朋友,对博士全都是崇拜之情。最近几年随着博士人数的增多,薪资待遇和相关福利逐渐被“缩水”。以前企业引进博士不仅给予高薪待遇,还会分房配车,另外每月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如今各事业单位、高校对博士的需求量减小,他们也面临着相应的就业压力。那么,很多人会好奇,现在的博士毕业后月薪或年薪能达到多少呢,相关福利待遇如何呢?就目前来看,博士的薪资待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国内、国外名校毕业且能力较高的博士,有对口的研究方向和相关课题,大多数年薪都不会太低(25万以上)。对于那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水平一般的博士来说,只凭借一张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业,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入,年薪6万左右的也不在少数。不同专业的博士,收入差别也非常大,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的博士,薪资待遇普遍较高,年薪几十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与科研机构开出近百万的年薪也很常见。很多专业的博士所做的课题与实际生产相差太大,可以说是华而不实,用人单位即使招聘这类博士,薪资待遇也只是普普通通。企业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他们只关注研发出来的产品所带来的的利润。其实很多博士会选择去高校做一名教师,高校为引进名校毕业、科研能力强的博士,会直接给予副教授职称和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安家费,工作年薪十几万元,提供相应住房,还会有百万的科研经费,时机成熟了,跟企业合作几个项目,综合下来年薪近百万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学校和能力一般的博士进入专科院校当一名教师,只能拿着每月几千块的月薪。所以,同样是进高校当老师,收入也是截然不同的。博士与博士之间是不一样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概而论。像工科及生产实用需要的博士,企业会高薪争抢,而一些心理咨询、教育、健康养生公司招聘博士就是为了撑门面进行对外宣传,博士学历的价值被大大弱化,薪资待遇也不会太高。所以,泛泛地去谈博士的年薪收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所欲为

你知道「博士」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真的都是学问好的人吗?

文:刘樱姝博士在现代是学位。能取得博士学位的都是经过二十多年刻苦攻读,学业有成者。“博士”这个词并非现代发明,在中国古代就有,古时候的“博士”是不是也指学问好的人呢?“博士”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是一种官职。博士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还培养人才,相当于现在的档案管理员兼教学研究员。《汉书》中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始皇时有博士七十人,都是博古通今之人。其中有个博士叫伏生,在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29篇藏在墙壁夹层中,使其得以保存。年逾九十之时伏生还收了徒弟晁错。汉代还有位著名博士就是大儒董仲舒,他曾被汉景帝举为博士。后来汉武帝采用公孙弘的建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每经设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跟随五经博士学习,成绩优异者授予官职,负责传授儒家经学。博士的选拔在两汉时期是通过征拜和举荐的办法,标准如《汉书》中所说的:“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东汉的时候,博士还要经过考试。博士的待遇在汉代是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编制十人。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曾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乙未科状元,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状元郎当博士,理所当然。不过唐代的“博士”的范畴已扩大到精通一门技艺的专业人士。如:医学博士(九品)、算学博士等。唐朝在科举中首创了明算科,即只考数学一科,得中者便授予官职。公元656年在国子监专门开办了算学馆,设算学博士。最早提出三次方程式和解法的王孝通就是初唐算历博士,官职从八品。到了宋朝之后,“博士”范畴扩大到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的称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茶博士”、“酒博士”。《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中写道:“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连做面食的厨子或者磨面粉的人,也被诙谐地称为“磨博士”。第一个被称为“茶博士”的其实是“茶圣”陆羽。陆羽的“茶博士”是唐德宗封的。后来民间把卖茶的伙计都“抬举”成“茶博士”,“茶博士”走向平民化。《水浒传》里,宋江招待前来郓城县投缉捕公文的何涛就是在茶坊里,“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没多时,茶到。”茶客们将茶馆里的伙计按照茶艺技能区分为“茶博士”、“茶学士”。“茶博士”能一个胳膊搁一摞盖碗,另一只手提铜壶开水,精准地对茶碗连冲三次,“凤凰三点头”,滴水不漏;而“茶学士”则只能完成“一点头”。不过“茶博士”除了茶艺高超外,还有个特点就是知识广博。茶馆本来就是个信息集中地,南来北往的客人带来各种信息暴料,茶博士们耳濡目染自然成了知识全才。茶客问什么,他们都能答得头头是道,所以这个“茶博士”的知识容量不可小觑。作者:刘樱姝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程颢

博士的压力那么大,值不值得考博?

长期以来,高校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指是硕士“严进宽出”,考上硕士的难度比较难,但硕士毕业比较容易,而博士却比较容易考,但并不容易毕业,尤其是很多名校的博士,想要顺利毕业至少需要4年5年。然而也不知从何时起,“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开始流传道普通人的耳中,而很多普通人不理解,博士作为我国教育制度中的“最高”学历,考上博士很容易,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的博士依旧不多?实际上,随着博士“申请-审核”制度的逐步普及,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生,想要考博的难度也在越来越大。简单的来说,原先考博只要符合基本条件,通过考试和复试基本上就可以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普通大学的硕士生同样也可以考名校的博士,例如几年前北大博士的招生条件只要2篇核心期刊,而且第二作者也可以。然而,从“申请-审核”制度开始,博士已经没有那么好考了,“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也开始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申请-审核”制度难在哪?对于普通大学的硕士来说,博士的报名条件越来越高了,例如原来的博士报考条件中并没有英语水平的要求,对考生本科、硕士的学校层次、专业排名等“出身”要求不算太高,但“申请-审核”制中,部分高校明确的要求只有211高校或者国家重点专业或者一流建设大学的一流学科才能报考,也很多学校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或多或少决定了博士申请的成功率,而最重要的一点,“申请-审核”制中的竞争成了硕士生导师资源的竞争,本硕“出身优良”的硕士往往更具优势,第一学历也越发重要,因为第一学历往往决定了学术积淀。“申请-审核”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掘学术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却没有学术能力的“废材”,然而,其公平性问题却屡遭争议,学校的导师拥有更多的招生权利,“近亲繁殖”、“暗箱操作”等问题依旧无法规避。毕不了业的博士!实际上,很多没有实力的人即使通过“特殊”手段考上博士,在读博期间依旧是会“原形毕露”,因为读博的压力并不是一般的大,很多学校每年都有8年还没有毕业被清退的博士,学术之路太难走,清华、中科大、浙大时常都有博士因为学业压力而“想不开”。博士的毕业得压力来自于哪?就举个论文的例子,博士毕业最低的条件是至少发表两篇核心或者SCI,国内的核心期刊就那么多,博士越来越多,发核心越来越难,因为论文太多有的期刊见刊周期长达2年,耗不起!考研不读博,很亏!该读博吗?该!对于很多人来说,博士毕业的待遇确实很诱人,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生活补贴、包配偶工作等等,是硕士毕业生无可比拟的,而硕士毕业不考博就很亏了,以上这些基本上享受不到。而博士一毕业,房有了,甚至单身的配偶也可能会有!

华之乱

博士几年毕业,读一个博士真的要那么久吗?

2019年10月28日,小西和一个博士师妹恰好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后,师妹博士在读大学取消了之前存在的“免盲政策”。免盲是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发表学术小论文层次和质量达到学校要求后,自己导师可以推荐评审专家给研究生院,再安排博士学位论文送审给推荐的专家。免盲让博士生们非常心动的地方在于其有2个特色:一是专家是博士生自己导师推荐的,评审结果肯定会带有一定主观偏向,很少会遇到所谓的不同意答辩。专家基本都是导师的熟人才会推荐,甚至学生自己参加学术会议时也有过接触,能免盲肯定有几篇不错的小论文打底,给的评价/评分不会低。二是评审回复非常迅速。极端情况就是5-7天内完成论文评审、评审意见回复。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正常走盲审渠道的话,通常需要提前3个月。比如说,2019年12月参加答辩的博士生,9月份就得将自己的论文送审出去,否则可能赶不上12月的答辩。师妹们这一届,学院(2个专业)招了21名博士生、4个直博生。之前再她们入学时,学校的博士学制还是3年。如今学校已将博士学制调整为4年,3年毕业得走破格渠道。4年学制的优点在于博士延期率高,学制延长后可以享受国家1500元/月的博士补贴,减轻博士生延期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读研、读博期间再和家里要生活费,相信很多研究生开不了这样的口。靠国家补贴、导师补助能解决生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在他们这届21人(不含直博生)中,大约有8人可以2020年6月毕业(3年博士毕业)。她自己感觉4年、4年半才能毕业,压力非常大,目前小论文已达学院和导师要求,但是成体系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很多实验未完成。提到“4年半”就是她比较担心是否能赶上论文送审,毕竟前文我也提到盲审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她是婚后读的博士,可能还遇到怀孕的问题。之前,我就有师姐读博期间怀孕生子,为了保胎,被迫延期一年多(5年半毕业)。聊到师妹的例子,就是想说其实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集中在3-5年,看学校研究生院文件,最长可以7-8年。超过时限后未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就会被清退。每年都有看不到不少大学发布硕士生、博士生超期限被清退名单。其实,我想说在博士第5年还没有什么进入状态、混日子或导师指导有问题,基本上后面2-3年也很难出足够的成果和撰写一篇逻辑合理的学位论文毕业。当然,硕博连读、直博的学生相对来说,毕业的时限会短些。以硕博连读为例,研三直接转成博一,基本上硕士2年+博士3-4年(5-6年)毕业概率很高。相比普通招考、推免审核的博士生,能节约1年时间。直博的话,得看不同大学的具体要求。就我所知,部分高校明确要求直播生得5年内毕业,否则将无法授予博士学位。非常严格,这也是不是优秀推免生在面对是否直博时,比较犹豫的主因。之前,我曾发文聊过硕博连读、直博,和优点共存的缺点是毕业难、没有中间退出机制。有心做科研的同学,其实我还是很推荐硕博连读、直博的,做科研“逼一逼”自己很有用,潜力就是这么激发的。之前,我就有师兄硕博连读5年后,觉得不合适做科研,退学以本科学历求职找的工作。但是,目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部分研究所可中途申请转为硕士参加答辩,授予硕士学位。高校在这方面受限于学信网的信息注册,不太乐意提供这样的选择。当然,博士毕业的学校、学院要求会稍低些。读博过程中,还有个比较关键的因素是导师。并非每个导师都要求高,得看性格和课题组氛围,博导中有乐意将自己博士生早日送毕业的,也有严格要求,不达标准不放人送审、答辩的。你身边熟悉的博士生是几年毕业的啊?有被清退的博士生吗?

食罪人

博士真的有必要读吗?哪些情况下博士不如硕士?

现在考研已经成为新的趋势,2019年考研人数创造新高,硕士已经成为了当代青年的“标配”。一方面说明现在硕士在就业方面比较吃香,另一方面说明现在学生比较追求学历上的进步。那么我们需要读博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情况不一。那么什么样的情况需要读博?读博不一,相比较于硕士是进去困难出来容易,而博士则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博士毕业对文章要求较高,对时间要求较多,最少为3年,也正是基于这个情况。建议热爱科研,不需要急迫挣钱的同学进行深造。那么读博之后,找工作真的有优势吗?真实的情况并不是。找工作基本有几个选项,一是到社会公司。二是到行政单位。三是到高校之类的事业单位。想说下公司的招聘情况。我们以百度校招为例,多数岗位要求是本科生以上学历,但是当今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本科生的竞争力太小。硕士起薪较高,加上研究生期间的学习锻炼,各方面优势明显。但博士也不一样,年龄处于劣势,且对薪资要求较高,并不是特别受公司欢迎。再说下党政机关。公务员招聘可以说是最为公平公正的招聘,没有任何学历上的歧视。所以博士在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个平台的时候优势不大。但是个别地区有人才引进计划,博士的待遇可以说是仕途的最好起步。但是也是仅限极个别大学的博士,比如清华北大人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衡量读博士的付出与得到的汇报是否成正比,个人考虑最后说下去高校、研究所。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读博的,公立大学现在招聘讲师都需要博士学历。换句话说,只要你是合格的博士,想要去高校工作,只有工作的地区的好坏,没有能否得到这份工作的顾虑。研究生也是同样的情况。最后,博士可以说学校的终点,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走到终点,但这条路都要好好走,祝每位同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电梯口

硕士和博士差别真的很大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其中硕士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2~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4年。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培养目标也有很大的区别,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和科研院所助教或助力研究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技术顾问及科研院所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的高层次人才。总得来说,都是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促进国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每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就是最好的例证!毕业服的区别研究生间的区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时学术论文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比硕士研究生要强一些,如果硕士研究生积极、努力的学习和提高,毕业时也可以达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甚至高于后者。但是,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如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还是有所差异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文献资料和知识宽度有区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较弱,文献阅读存在较多困难,对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及相关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有限,导致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深度和宽度无法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第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区别。究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通过锻炼或系统培训而逐渐形成的,而硕士研究生在本科生阶段很少进行此方面的锻炼和培训,这就需要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者师兄师姐的指导和帮助一下才能逐渐形成,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否则顺利毕业则成为很大的压力,同时表现为很强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和财富第三,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有区别。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这对以后的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验中需要的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了解的较少,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才能很好的掌握并加以利用,为后续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博士博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而且实验成果产出很快,所以博士研究生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第四,毕业时具体要求不一样。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一般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而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则要求一定发表学术论文,且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如有的学校也按照论文影响因子来要求,细胞免疫方向的则要求期刊IF≥10,植物科学研究方向IF ≥5等;有的单位则按照中科院论文分区来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1区学术论文一篇,2区论文2篇等。国内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区别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是比较严格的,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所以博士研究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外博士研究生一般只学习两门功课:一门理论课,一门实验技能课,由不同的教授来进行讲授各领域最新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国内博士研究生则没有实行淘汰制,获得的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进行转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希望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生的竞争力若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赞或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非常感谢!(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天无私覆

博士为发论文被骗2.5万,真的是活该?

摘要中青评论只要各种评定中,对于论文的非理性要求被降到最低,骗子的“生意”自然会没那么好做,更多人也自会在骗局前变得更清醒,增加对骗局的抵抗力。春节结束,新的学期即将开始,高校毕业生也将迎来学历生涯的“毕业季”。除了工作之外,毕业论文也是他们绕不开的话题。而诈骗犯罪分子也将此作为“生财之道”,利用“论文”设置骗局诈骗钱财。近日,武汉警方公布了两起论文相关骗局,提醒市民,特别是高校师生注意防范。一位工科博士在网上寻找“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结果被骗2.5万元。这不是段子,而是真实案例。事实上,“论文类”诈骗,早就并非个案。比如就在去年,四川内江警方就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达一千多万、受害者遍布二十多个省市的特大论文诈骗案。这些论文类诈骗案,主要表现形式是两种:一是炮制假的核心期刊杂志,收取版面费;二是谎称包写包发表,收到钱后就将对方拉黑。而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涉嫌诈骗,公安机关对这类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很有必要。但是,也得看到,要真正铲除这类案件的滋生土壤,它所对应的当前社会巨大的论文发表需求这一现实,同样需要改变。据办案民警介绍,当前不只是高校教师、学生,工程师、医生、科研人员等行业人员为了毕业、评职称,也都需要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骗子就是利用这个机会,以宣称能快速在各种核心期刊上代发论文为诱饵,诈骗钱财。与骗术兴盛相对应的是,中国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已高居世界首位,但诚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曾多次“炮轰”的,中国的论文数量与质量并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而在论文质量低的另一面,如此大的论文发表数量需求,也为骗术提供了可乘之机。当然,骗术的衍生,说到底还是在打信息不对称的擦边球。这一方面要求,对于正规期刊名单,从学校到职称评定机构都应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给社会正确的参考,避免一些“山寨”期刊趁虚而入,对于论文发表者形成误导;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推动告别职称评定、学业评定的“唯论文”倾向。事实上,一些论文骗术之所以能够轻易得逞,就不排除一些人是“病急乱投医”甚至是“将错就错”。而这一点,也与后续的论文审查和评定有关。如果在可疑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没有“蒙混过关”的机会,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冒险”。一定程度上说,“论文类”诈骗现象高发,与翟天临式的学术不端,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那就是,论文在学术和职称评定中的权重过高,有过多、过滥之嫌,同时,对于论文的质量管理却不够严格,即便是造假或是在山寨期刊发表的论文也有可能被通过。于是,论文就成了最重要也最“简单”的考核要求,重要是指,每个人都需要有论文“交差”,简单是指,只要发表了就基本能“交差”。所以,不仅学术不端现象多见,连在正规期刊,收费发表论文也成了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在此情境下,质量自然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当花钱发论文成了“行规”,骗与非骗的界限,似乎就没那么让人容易把握了。“论文类”诈骗当然需要严治,但要根治这一现象,还是要得看到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在这个方面,其实也需要某种“供给侧改革”。只要各种评定中,对于论文的非理性要求被降到最低,骗子的“生意”自然会没那么好做,更多人也自会在骗局前变得更清醒,增加对骗局的抵抗力。文/任然编辑/黄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错体人

博士送快递,真的很不正常吗?

双11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属于快递员,他们决定了你在双11买的东西何时可以收到。快递员是个藏龙卧虎的行业,比如说之前曾经引起过争议的快递员谭超,他还有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他白天送快递,晚上回到家里就研究各种史料。曾经有老师指责谭超:“这么一个高学历的人抢低学历的活,脑子是不是有病。”而谭超认为:“这是通过学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不是努力。我讨厌的是他那种鄙夷的神情,他那种根深蒂固的阶级分化的神情。境界到了就知道,快递和世界史是相通的!”我们不说平等,不说境界,至少在目前的社会大众看法中,博士确实比快递员要高一等或几等。但问题是,如果博士所学的东西没办法帮助他获得更多的钱、更好的生活,甚至难以维生,那他怎么办?难道还不能去送快递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市场变化速度远不是大学专业设置调整速度能跟得上的,更何况如为谭超所学的历史类专业,本来就很难就业。如果博士不能送快递,谭超怎么办?谁来给他一口饭吃?快递员很辛苦,但赚钱其实不少,普通快递员一天赚个两三百没问题,高的五六百也有可能,在小地方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正如谭超自己说的“你能想到的底层行业我都干过”,他是有过亲身体验,最后才选择了快递员这一职业,那肯定是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我佩服谭超这样的人,他没有认为自己是博士就不能做快递员这种“低端”工作,而且做得很坦然,这种心态很好。不必说什么浪费人才,每一个人都能学以致用,每一个人才都能做他最擅长的事,这本来只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不可能完全实现。谭超是历史博士,他送快递是浪费人才,那他去做个公务员,或是从事和专业没关系的所谓白领工作,就不是浪费人才吗?美国有个收视率很高的变态闯关节目《忍者勇士》,截至2018年第十季结束,Isaac Caldiero是节目历史上唯一一位总冠军,得到了“美国忍者勇士”的称号,并夺走了100万美元的大奖。这个震惊全美的勇士,虽然身怀绝技,但只是一位普通的餐厅服务员。来看下他所完成的挑战有多变态:就是这样一个“全美唯一”的强人,在舞台之外,也只是个普通的服务员而已,已经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年。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高手而不屑于去做服务员。有的能力可以让你赚到钱,而有的则不能。如果在某个领域有很强的能力但却无法用来赚钱时,就算做服务员、快递员这样简单“低端”的工作,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WBO世界拳王卫冕战上打败邹市明的日本选手木村翔,其主业是送外卖的,每天下班后才有时间去拳馆训练;中国第一位WBA雏量级青年拳王金腰带得主张方勇,同样是美团的一个外卖小哥;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击败北大硕士彭敏夺得冠军的雷海为,也是一个快递员;以及著名的“北大屠夫”,1985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在菜市场卖猪肉的陆步轩。不想灌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金子总会发光”这种愚蠢的鸡汤,谁也不会相信这几位人才是因为喜欢、因为爱好而去送快递送外卖。陆步轩被媒体报道出名后,2013年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称自己“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他们确实是金子,也确实发过光了,但所谓发光,不是像鸡汤文里宣扬的那种成名后一定能换个“高端”职业赚大钱,而是说当他们在特定的舞台、赛场上展现了自己的能力时,就已经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至于他们能不能靠着这一次发光改变命运,其实不重要。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这几位出名了,可能确实从此改变命运。但还有更多没有合适的机会去展示、去出名的人,可能这辈子只能一直从事大众眼中的“低端”职业,但那又如何呢?凭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去养活自己和家人,去熬过这艰难的一生,这本来就是一种成功啊。我有个同学,为人踏实勤恳,毕业于某211大学,在城市里做了十年所谓白领工作之后,觉得没什么发展空间,毅然回老家送快递去了。同学们知道这个消息时,背后无不为他惋惜感叹。而我觉得,如果远离家乡远离家人,从事的工作又看不到能改善生活的希望,回家乡做快递员,其实是更好的选择。我理解尊重他的选择,也尊重这样的人。除了体制内的铁饭碗,谁又敢说自己将来一定不会去送快递?谁又敢说自己的收入能永远比快递员高?事实就是,我们这些人,每一个人,未来有一天都可能会去送快递送外卖,那是很正常的事。希望你不要为这样的事大惊小怪,希望媒体和社会不要再为此大惊小怪。因为这真的,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