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何都说博士就业难,过来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火之地

为何都说博士就业难,过来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刚刚结束高考的今天,小西在楼下听到一个学生和妈妈的聊天。妈妈建议孩子认真读书,读个硕士、博士,然后找一份好工作,她和孩子爸爸就安心了。可女孩的回答让小西很吃惊,她说妈你不懂,读博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大学选个好专业。这句话让小西陷入深深的思索,作为一个博士过来人聊聊一点浅陋之见。博士毕业生博士能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小西的观点是:攻读博士学位后求职,想找一份工作肯定是没问题的。以每年我国大学发布的《就业白皮书》来看,博士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剩余博士基本可在毕业后3-6个月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是否为好工作,得看博士个人对"好"的定位,如二本院校任教在不少人眼中没前途、没意思,可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就是一份好工作、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2018年约有博士毕业生6万余人,单位选择倾向于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企业和国有企业等,其中民营企业占比不足10%,依然是稀缺人才。以小西定居的长沙为例,在人才引进上博士具有1.5万/年的生活补贴(2年),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直接补贴10万/人。相比发达地区肯定还是有有不小的差距,却反馈出整个社会对于引进博士人才的重视。或者说,2019年上海落户加分政策中博士27分、硕士24分、本科21分,"一分"的难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博士学位博士如何顺利的找到一份好工作?首先,时间点。和硕士毕业答辩大部分在5-6月不同,延期率较高的博士12月答辩的不少。在论文已见刊、符合毕业条件等前提下,和导师做好沟通,确定具体毕业答辩时间。之后,关注感兴趣的高校、企业等招聘信息,如部分大学发个公告,常年引入某些研究方向的博士人才,或者在某几个时间段组织招聘。不要简单的看招聘几个人,大部分是宁缺毋滥,招不满会留下一批。博士人才引进其次,博士除毕业留校任教的,去其他高校、研究院等单位会划入某个"团队/课题组",提前得到这些团队/课题组带头人的认可就非常重要。如自己导师帮忙推荐后去面谈,或者导师请这些人来参加博士毕业答辩,创造机会沟通。没有推荐,自己主动邮件沟通联系某些大牛,切忌盲投一份简历,没有任何沟通。一份认真准备的简历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有没有机会得到"面谈"的机会。同时,博士还是有不少政策优惠,如事业单位招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小西当时还报名参加长沙芙蓉区高端人才引进,觉得还行的情况下,发现竞争的不少都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湘籍学生,压力山大。或者说高校任教,资格审查后进入试讲环节。因此,能不能找份好工作就得看学校层次、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和一点机缘。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受欢迎啊!经历才知道 不后悔结语近几年,国内不少企业都在增加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如组建核心团队研发核心技术和产品,每年都具有较大的博士人才需求,尤其是部分工科专业。但是,在进入企业研发还是高校任教上,不少博士会有犹豫,毕竟传统意义上大学任教是大部分博士的选择。小西觉得,有时候待遇更好的企业值得考虑,关键是看未来发展有没有潜力。最后,想对刚刚高考结束的大三学子来说:学校、地域、专业都是志愿填报的因素,也关乎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其中是否有深造的计划,如读研、读博都应考虑在内。小西一直坚信读书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加油!你会让你的孩子读博吗?尤其是女孩子?▼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猛鬼帮

博士生明明学历很高,为何毕业后仍然不好就业?这4点原因解答

博士,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天之骄子的存在,毕竟一个人经过了高考的厮杀成为了大学生,又参加了残酷的考研或者保研的竞争,成为了一名研究生,而研究生毕业困难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毕业论文上要花费好大一番功夫。那要成为博士生就更困难了,我国的博士生要成功毕业,首先要在导师手底下辛苦最少三五年,大部分的博士生由于毕业限制,需要发表C刊,所以很容易延期毕业。虽然博士学历很高,但是博士生面对的压力并不小。博士读出来的同学,最起码都二十七八了。同年人在社会上都已经打拼了多年,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了。若是结婚得早,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博士生不但要面临是否能毕业的问题,还要面临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如今的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同样难找工作。其实不只是大学毕业生,博士生也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很多人为此很疑惑,为何这些人中龙凤为何还有部分同学就业也非常困难呢?这几个原因可以解答。第一:学历太高的副作用我们的社会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学历越高,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实际上,愿意招收博士生的企业和机构是少之又少。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招收博士生肯定要比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付出更多的东西。而很多工作,实际上只需要本科生和研究生就能够做,招收博士生的成本反而更高。所以企业都倾向于不招收学历过高的人,除非是研究型企业和科研所等单位。因为只有这些单位才能支付得起薪资,在小型企业很难承担聘用博士的费用。最好是去北上广一线城市,能有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如果想要去县城发展。可谓是埋没了人才,没有更高的出路,薪资待遇也很低。所以如果有想继续读研读博的同学,未来就把自己就业的城市定在北上广。第二:博士生的专业不对口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入错行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读生物专业的同学,读了一辈子书,要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恐怕这些同学还要一直读下去,为什么呢?因为生物这类大坑专业实在是太难找工作了。生物行业由于行业发展前景差,对于人才的需求少,所以这些同学很大一部分要么转行要么当老师去了,留下这批读了博士的人空有屠龙之技能却无处施展。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博士生在毕业后仍然是从事大学老师这份职业。的确,大学老师社会地位高,而且工作压力也不大。平时课程安排并不多,也很适合博士生。第三:博士生心气太高既然读到了博士这个阶段,很多同学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太多赞誉,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认准了找高大上的工作,一些薪资待遇低或者是不那么体面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我国博士生数量并不多,能读完博士都是算高知识分子,也是我国少有的人才。毕竟这是来自学历高才有的底气,从心底而言,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这些高薪体面的工作真的好找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充其量只能找一个一般般的工作,要找到真正高大上工资高的工作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这些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博士生就不愿意将就去就业。第四,博士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好博士生给人的印象就是读书读太多了。读书读太多的坏处就是缺少时间,空有一腔理论却无法用实践的方式施展出来。所以博士生在这一点上比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要差。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很稀有的人才,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博士生毕业后基本都会选择从事大学教师这份职业的原因。因此,博士生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多积累一些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找到一份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你可以为公司做一些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成效怎么样,这就要求博士生在读书期间多多接触社会了。

达芙妮

博士就业也难说明博士过剩?其实博士总数并没大家感觉的那么多!

现在正是毕业季,是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种招聘会求职的季节。在经济不太景气和毕业生人数再攀新高的双重冲击下,就业压力大,已经众所周知。本科生如此,硕士、博士毕业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时能在网络上看到有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吐槽工作难找,也不时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所以,不少人得出我国博士过剩的结论。那么,我国现在到底有多少博士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1995年到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人数在70万人左右。2010年,当年毕业的博士生第一次达到5万人,近年来,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都有增长,不过幅度不大,大致增长一两千人。2017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是5.8万人。目前,每年的博士生招生人数大致就在5~6万人之间。粗略地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总人数大约只有80万人左右(不包括还在校的博士生)。从总数上来看,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十几亿人,只有区区80万博士,并没大家感觉的那么多。为什么大家觉得博士过剩呢?主要原因还是上文所说的那样,博士就业现在也比较难。博士毕业生看起来就业门路比较宽,实际上并不是。博士毕业生通常只有三条就业门路,要么进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要么进入企业,要么参加选调生之类的考试进入公务系统。进入企业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好的选择,毕竟工作待遇好的名企并不多,竞争也大,而一般企业很多人不愿意进去;而博士生进入公务系统也往往比较少,很多人感觉自己很难适应。所以,博士生更多地是希望进入高校当老师,环境熟悉且工作相对轻松。但是,每年毕业5万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而内地大学每年新招聘的教师大约总共只有2000~3000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名额给了海归博士们,还是僧多粥少,自然就容易给人感觉博士过剩了。其实,我国要不断在经济、科技上发展进步,是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博士毕业生的,目前的博士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但并不是太多,都是国家进步所需要的,重要的,是进一步提高博士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对此,你怎么看呢?你觉得我国博士过剩吗?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十念

博士就很牛很好就业?现实情况很出乎意料!普通博士最好这么做!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都读书读到博士毕业了,一定很牛很好就业吧?其实还真未必。我认识一个也是30多岁的学长,本科毕业于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硕博就读于一所实力较弱的照顾性211大学,因为学的是农业类专业,博士毕业时,面临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读书耗时太长,加上博士有延期,毕业时年龄已经超过30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30多岁的人了,除了有个很普通的博士学位,一无所成”。另一方面,因为专业的限制和本硕博背景都很普通,他既没能接受良好的学术训练,也没有什么太拿得出手的成果,较好的科研单位和大学进不去,很普通的科研所和大学倒是有机会进去,但可选择面其实也很窄,加上因为本身对科研也没太多的兴趣和能力,进这样的单位,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去也是混吃等死”。这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当前就业难,其实哪个学历层次的都难。本科的,即便985的也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读研深造者多,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读研读博后,以为可以改善,其实也是很看毕业背景的。985名校的硕士博士,就业虽然也愁,但并没有那么尴尬,总有一两条还不错的路子可以走;那些普通院校的硕博,特别是专业还比较冷门的,毕业时,真的会比较尴尬。从读书求学的角度来看,拿到了博士学位,怎么也是社会精英。这当然没错,但仅仅是泛泛而论。其实博士同样是分层级的,不同的求学背景,不同的科研成果,不同的专业,其实差异也会很大。一流985名校的博士,发表过有分量的论文,专业比较f热门,固然可在规划未来之路时踌躇满志;相反,求学背景普通,成果很少,甚至专业还比较冷门的博士,数量并不少,毕业时的尴尬,是外人很难体会的。当前,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大约有5、6万人,看起来数量也不是很多,其实在对应于博士的就业市场上,已经有些供过于求了。每年的大学教职,其实只能容纳几千人而已,其中一部分还被从国外一流名校博士毕业回来的海归占据。僧多粥少,就是当前博士毕业生在谋求大学教职时的现实。那些处于本土博士的上游水平的,自然机会较大,而类似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博士那样的下游水平的,其实机会比较渺茫。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博士生们,处境并没有很多不明内情的外人想象的那么好。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怎么说,拿到了博士学位,总会比非博士多一些路可走。比如:1、去不了公办大学,可以去民办大学,或者再“降格”一下,去职业大专院校总不会很难;2、去公办大学,不能一步到位当教师,也可以“曲线救国”,先去当辅导员或者做行政工作等;3、进入体制内,当公务员;4、去企业里面,做普通的研究或者开发工作。要旨就一点:把期望值适度降低。不要觉得自己拿了博士学位,就应该有、必须有较高的期望才能匹配这个学历。总之,对于很多普通博士生而言,毕业时确实会面临尴尬处境,但也不必气馁。认清现实而不悲观,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预期,合理选择就业路径,终究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不错的路子的。

不一定

博士:如今毕业进高校就职也不容易!他们就业有那么难吗?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截止2018年,博士学位人数已达到70多万!去年博士毕业人数已突破6万,毕业以后就会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如此高的学历却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就业有多么容易,工资有多么高!反而找个好工作却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所以就会出现不少博士毕业生选择去国外攻读博士后做研究,试图在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提升自身竞争力,然后以人才被引进回国,在国内找到好的工作。那么博士毕业以后直接就职的话,找好工作真的有那么难吗?1,博士人数扩招,人才质量下降博士生扩招势必会带来人才质量下降。虽然近些年博士生规模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但是博士人的毕业人数在进一步创新高。博士生人才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导师,一个导师带三五个博士生当然没有一个导师带一两个的质量高,毕竟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国虽然已经成为博士生最大输出国,但是研究成果和创新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再度提出博士生扩招政策,社会就业难也使得一部分硕士学生继续深造来提升竞争力,导致博士招收人数进一步提高。博士招收人数多了,势必会出现一些比如生活补助低,导师分配不均等问题出现,导致部分博士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学术研究当中去,造成毕业设计以及论文的质量规模下降,甚至出现抄袭,代写等现象。还有就是现如今博士生导师大多有很多兼职,外务,没有留充足的时间或者不好好对博士进行指导,导致博士生毕业质量下降!2,高校对博士的需求已经趋缓现在高校对于博士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招聘人数趋减,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高校师资基本已经人满为患,需求的减少,高校招生博士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很多博士毕业生抱怨毕业进入一所公办院校那真的不容易。民办院校好进一点,但是民办院校随着近些年生源降低,给博士的待遇低,经费少也是问题。所以,现在博士毕业进入高校的竞争是越来越激烈。3,中小企业设立博士的岗位少,大企业对博士的要求高中小企业对博士的需求是很少的,甚至不少公司根本没有设立博士岗位。大企业虽然招聘博士多,但是因为博士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与人沟通的交际能力较差而且实际经验不足,能力完全匹配的博士生也不好招。就拿国内招聘人工智能人才来说吧,虽然招聘博士年薪很高,但是能力匹配的人少之又少。一些企业抱怨找来的博士还要进行系统培训和学习,他们想招聘直接能上手的。4,以学术就业为主,‘坚守’不易博士因为从事学术研究已经很久,所以毕业大多会选择以学术就业为主。可是学术研究职位毕竟有限,而且要求很高。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屈就下企业去进行工作,导致找工作受挫,坚守学术研究也是不易的。据新闻报道有名校博士毕业生5次惨遭高校拒绝,但是还是选择继续申请就职高校,这难道不是坚守吗!还有一些找工作不顺就继续读博士后搞研究,也有部分去国外深造,学习更先进的水平,力求在有影响力的相关期刊上发表论文,提升自我实力,然后以人才的方式被引进回国,以求在国内找到非常好的工作。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确实越来越大,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难确实也成了问题。我觉得在进行扩招的同时也一定要抓好博士人才的质量。首先,学校应该规范和提高导师的自我约束力等措施,让导师能够更好地把心思放在博士的指导当中去;其次,提升博士生生活补助,让他们不容易分心,好好搞研究;再次,努力提升博士的实践能力素质以及加强博士生与企业匹配学习要求;最后,就是博士生自我修养和提高,提升自己的质量和能力。人才质量才是就业的根本,大家说是吧?欢迎关注,感谢阅读!

义也

中科大博士”自杀”真相探究:博士毕业难?地勘专业就业难?

14日下午,失联15天的中科大博士刘春杨终于在合肥董铺水库被找到,只可惜摆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对于刘春杨的死因,尽管官方尚未给出明确说法,但从目前掌握的各种信息推测,其多半属于轻生。事已至此,我们和刘春阳的家人一样,除了悲痛和惋惜之外,最想解开的还是心中的那道疑惑:一个原本有着美好未来的名校博士,为何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小编试着剖析过事件背后的种种可能,只得出一个无奈的结论:现实太残酷,个人太脆弱!刘春杨“轻生”的原因,首先可以排除感情因素。刘春杨姐姐说过,“弟弟性格有点内向,一直没谈过恋爱。”剩下的也只能是毕业难和就业难两大原因了。据刘春杨姐姐猜测,弟弟可能是面临毕业和就业压力。而这两点恰恰正是困扰诸多地勘专业大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刘春杨博士读的是地球化学专业,算起来与我们是同行。小编与他虽不认识,但是小编有一哥们,几年前曾在中科院地化所某期暑假学校与刘春杨做过短暂同窗,现在提起刘春杨,他多少还有些印象。对于刘春杨的事,他除了痛心疾首外,也给小编讲了他自己的分析。交代一下小编那哥们的背景,从本科起便与小编同校,读的是地球化学专业,硕博连读五年制,本该2017年夏季毕业,却因为论文问题,延期了一年才博士毕业。现在某研究院所搞科研,用他自己的话说:混得不上不下,薪水不高不低,科研不进不退,身心很煎熬。第一是博士毕业难问题。博士毕业难过论文关,毕竟我们不是翟天临!全国高校博士研究生实际就读年数是多少,我没做过统计,但就我们地勘专业而言,可以很客观地说,年限虽然规定是3年,但能按期毕业的博士却没多少,很多都是延期毕业,半年、一年,乃至两三年都不稀罕。延期越长,越拖到最后,学生本人的精神压力自然会成倍增加。很多博士生事后形容那几年的生涯可以说是压力山大、生不如死,这种感觉比之当年的高三日子还要痛苦煎熬。也因此,有些博士生精神上多多少少会产生抑郁问题,更甚者会做出某些傻事。这几年我们也都在网上见过不少研究生轻生的报道。我那哥们当年毕业延期之后,便患了抑郁症,幸亏有我们在身边给他及时开导,再加上只延了一年就顺利毕业,这才成功走出了阴影。而从刘春杨本人的学生证日期来看,2014年博士入学,至今已过四年半,延期了一年多。刘春杨的姐姐说,刘春杨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到2019年四五月份毕业,“弟弟从小到大求学都很顺利,这是第一次出现毕业延期的情况。”刘春杨生前论文进展到了何种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但眼看毕业日期临近,想必他精神压力一定小不了。科研从来不像某些人想象得那么容易,虽有天才但凤毛麟角,这条道路上更多的还是天资一般的普通科研人员。可是现在的评职称、往上爬,关关都要讲成果、评论文,可成果又岂是那么好出的,好论文又岂是那么好发表的?没亲身经历过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艰辛。毕竟不是谁都能像北影的翟天临博士那样,轻轻松松就能混过论文答辩,查重近40%都能顺利毕业。大部分搞科研的虽然天资一般,但基本的学术素养还是有的。第二是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大家都很清楚,现在的地勘行业,尤其是理科地学领域(包括地球化学专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中。现在就业形势十分得艰难,哪怕你是中科大博士毕业,只要选了这个专业,就业形势一样的不容易,并不像某些网友留言的那般美好。近几年,某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甘降身价,去和硕士生乃至本科生争抢应聘岗位的事情,光小编就曾经历过好几起。当前全国地勘行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艰难期,几十万从业人员身处时代大浪潮中苦苦挣扎,而他们不少都如小编这般选择了转行。可转行之路又岂是那般容易的,像我在这个行业待了十几年,一转行,之前的一身所学几乎全部清零,一切都得从头再来。而且刘春杨博士入学的时间点也很关键。2014年,正是整个地勘行业大拐点之年,忽然之间地勘行业以近乎腰斩的方式迅速下滑。之前是十年地勘黄金期,之后则是不知何时到头的寒冬期。之前的就业、薪资突然一落千丈,想必他也感受到了其中的天差地别吧,因为他读本科和硕士时正处于最后的黄金阶段。人的期望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之前,本科毕业就可以免试进入省级事业单位,硕士基本科研院所,博士可以高校任教。可之后一切都变了,硕士进省级事业单位都要经过重重关卡了,而且行业招人几乎少得可怜,博士想进高校任教难如登天,能进科研院所也不容易了。大家是否体会过这种前后之间的巨大落差?一般来说,现在地勘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不好就业,只能无奈读硕士,期望学历高点好就业;可等硕士毕业,就业行情一年不复一年,找不到满意工作只能再接着往上读博;可等博士毕业后,又能怎样呢?多半还是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等一些人意识到这样一直读下去,几乎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目前看来,地勘行业的这场寒冬还不知何时是尽头,有人选择了默默坚守,有人选择了突围转行,小编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成功挺过去。可惜说再多,斯人已逝,令人惋惜!唯愿他来世再无忧愁~最后想问一下:地勘专业在读或已毕业的同仁,如果再给大家一次选择的机会,您会换专业吗?当初选择了这个行业,您可曾后悔过?若有朋友或家人想报地勘专业,您会支持其入行吗?

审死官

高学历毕业何去何从,看看博士生的四个就业去向,感觉自己太差了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很多人的学习生涯到大学就结束了。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在生活里,在工作中,我们见识最多的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不知道你们单位有没有博士呢。我们公司倒是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庙太小,根本容不下这些大神。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博士生毕业了都去哪里工作了呢?难道不是进入企业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当公务员你是知道的,公务员的报考是有学历限制的,最低是本科学历。那么博士的学历去做公务员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很多人都会感慨,这么高的学历,还和我们这些本科生来竞争公务员的职位,是不是不公平啊,其实你错的了,人家根本就不用和你竞争。公务员的职位里,也有很多等级。一般考入的就是普通科员开始做起。而博士学历不一样。单位想要都没有,哪里会舍得让你从普通科员做起呢。他们去的都是行政机关和一些重要的部门。他们能去的部门,本科生根本都不能报考,所以博士生去当公务员,和本科生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人家根本不会去你要去的岗位。哎,这就尴尬了。2、进入企业博士生和大家一样,可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去人才招聘会找工作。去企业锻炼,施展自己的才华。你也知道的,既然这么高的学历,要的工资也不会太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敢要这样的人才。只有一些行业的龙头老大才敢要这样的学历,自然工资不会亏待他们,因为博士生能创造的价值是很高的,一定可以和自己的工资成正比的。所以在社会竞争上,就可以又很大的竞争优势。3、留校做大学老师如果给你一个留校的机会,不知道你会不会选择。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的,因为自己的校园自己太熟悉了。熟悉到每一个角落。自己的老师和人脉关系都在这里。如果可以留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博士生毕业如果想要留校,学校肯定是很愿意的。毕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如果愿意留下来继续做贡献,那对学校可是有太多的好处。博士生留校也是多方面考虑的。考虑到稳定问题,自己的学校,给自己的东西比较多。如果出去打拼,相对风险较大。守着自己的学校,比出去打拼更靠谱。所以留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任职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你是知道的,都是国家直属的机构,而且都是正规机构。国家直接扶持的项目,如果进入这里面工作,福利待遇肯定是很高的。尤其是博士生。如果选择进入这样的机构,那绝对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能够选择进入国家科研机构的博士生,一定都是热爱科研事业的人,也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因为进入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和利益无关,而是对事业的执着和认知不同于常人。对于这样的一批人,我要给他们点赞。虽然只是四个普通的工作,但是对于学历的要求确实很高,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只能先考上博士再说了。好了,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探讨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实熟则剥

985博士面临就业困难,在就业的压力下,连6000月薪的工作都要抢

在我国,研究生就是最高的学历,硕士和博士就是研究生的两个代表。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这并不值得骄傲,因为无论是985大学还是211大学的本科学历,都不是特别的珍贵了,只能说相比于其他普通的本科学历,有一点优势而已。据教育部门给出的数据,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将近800万人,985和211毕业的人数有80万左右。就目前来说,本科学历已经非常地普遍了,很多学生也不会因为本科学历就得到满足,而是会选择继续深造,获得研究生的学历。博士无疑是我们国家最高的学历了,相应地,博士也是求学人群中最少人数的群体,能够读到博士的,不仅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对身体和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要求。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年龄都在30岁左右了,博士毕业之后,相比学术和能力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学历高就一定能找到高薪的工作了吗?现实很残酷,博士生们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最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公开了2020年博士层次的招聘信息,从公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专科学院的职位,居然让很多来自于985大学的博士争抢,竞争者包括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让人惊讶的是,这些985学校重点培养的博士,竟然真的去应聘一所专科学院的职位。从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规划来看,专科学院也属于高等教育规划的一部分,但是无论是从师资还是教学资源,都远远比不上本科,更别提培养这些博士的985院校了。从大部分专科院校公布的工资报表来分析,一所专科学院的教师月薪大概在6000元左右,而这部分985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来此,就是为了争夺这一份6000元月薪的工作。他们学习二十多年,拿到了国家最高学历,为什么会选择一份6000月薪的工作呢?从高考扩招的时候开始,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的数量逐渐暴涨,到2020年,大学生已经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了。一部分大学生会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追求更好的工作,会选择去考研,避开和应届生就业的时间。结果读到了博士,应届生的的人数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高了,于是博士们不得不和应届生们一起竞争就业,就业环境越发艰难。从社会层面来说,每年的本科、研究生人数高达上千万,社会上的单位一时之间供应不出这上千万个岗位,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人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为了维持生活,这些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博士们必须找到一份稳定的、有前景的工作,甚至是去专科学院当老师也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了,哪怕是6000元,也总好过没有。

博士找工作越来越难?用人单位:优秀博士供不应求!

博士学历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优秀和学霸的标签。认为博士学位就等于高学历、高收入、稳定性的工作等。确实,从目前不同学历来层次的就业率上来看,博士的就业率是所有学历中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宁可苦哈哈的憋论文,也要拿到博士文凭的原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博士在开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有的博士找不到工作了。不禁让人会想,博士学历真的不值钱了吗?其实,找工作这件事上,无论你的学历高低,都存在不好找工作的现象。每年大量的毕业生从校园走向进入社会,而部分行业的岗位逐渐趋于饱和,再加上年龄结构、工作经历、性别要求等原因,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就会感到阻力重重,不知道自己能去哪儿。对于博士群体而言,由于这个群体就业面窄的特殊性,加之近几年我国博士毕业数量的激增,就出现部分博士群体就业难的现象。那么博士找工作时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塔主认为有以下四点:不同学历就业率No.1 岗位面窄且地域面不均衡一般博士毕业后首选的就业岗位就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次是博士后平台和出国访学。最后才去考虑进企业或者去考公务员。这也和博士的研究性特点相配匹的。同时,从就业的地域上来看,博士找工作基本上都集中在一二线的大城市,除了部分回老家就业的人外,去三四线城市的比例很多,这种就业岗位面窄且地域面不均衡的情况,造成了部分岗位激烈的竞争。No. 2 行业需求与博士供给匹配度低从社会的需求来看,只有科研单位、高校或者部分研发型企业对博士具有一定的需求。而其它大部分工作岗位,并不需要博士来搞研究。因此社会整体对博士的需求量并不大。但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很多用人单位都开始招收高学历人才,因此每年会或多或少的引进一些博士来提高单位整体的人才学历水平。这对于博士们而言也算是个好消息。从不同行业来讲,有的行业研发型岗位较多,有的行业属于服务型或应用型的行业,并不需要研发型人才,所以部分行业的博士就业岗位少,竞争激烈。No. 3 对博士标签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博士及其家人的标签感过强,认为自己都读到了博士,就应该相应找一个更体面、社会地位高、轻松且收入多的工作才能匹配。在这种想法的作用下,会造成就业面的进一步缩小,增加就业难度。No. 4 自身科研成果不足,综合能力差部分博士在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过少。没有几篇拿得出手的论文。同时自己的综合能力也较差。因此在招聘面试的时候,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其实,博士的就业形势再不好,也要比其他学历的毕业生好找工作。其实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博士,说到底还是自身存在问题。如果你足够优秀,塔主相信就业并不是你的难点,反而是你的优势。那么面对找工作的难处,塔主建议你应该从以下几点改变自己:摆正心态,不强调博士标签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博士,就觉得好工作能唾手可得。在找工作时,不要刻意强调自己的博士标签,以一个刚入社会的新人,谦虚、谨慎且怀有学习的态度去找工作,那么用人单位也会对你的印象自然会好。积极关注就业动态,主动出击好工作从来都不会留给没有准备的人。要尽早的关注自己领域的就业动态,要了解本领域博士就业的主要去向。主动和相关的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及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且主动推荐自己。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积极主动去联系,展示你的优势和态度,相信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你的。努力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如果所在行业的高校和科研院不好找的话。建议拓宽自己的就业面,不要把公务员或企业一棍子打死。因为随着国家的发展,企业或者行政人员中博士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而且待遇也逐渐的提高。我们每个人不要再抱着铁饭碗的心态去看待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博士去企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科研产出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核心,只要你自身能力强,科研成果多,是一名优秀的博士。那么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即使入职以后,依然会受到单位的重用,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博士们,努力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增加自己的科研产出,不要以求稳定的思维去限制自己,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就业,我想不是找工作不再是难事。

其自为也

博士生为何就业困难?985读博生选择当老师,这几点原因要重视

众所周知,我国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不仅在中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还在大学实行九年奖学金机制,最重要的是我国还对贫困学生实行了困难补助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受教育人群大幅度提升。据悉在2019年,我国受教育人群就达到了3亿多,其中高校毕业生就占到了820万,这一现象虽然能看出我国国民素质有所提升。但变相地反应出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没有工作,有的学生开始准备考公,有的学生则选择继续深造。考公务员一旦录用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读博和读研的学生只能在深造毕业后再找工作,毕业后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在众多人的眼中可谓是香饽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博士生和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好就业吗?最近,深圳信息技术学院的聘用教师拟用表公布后,引发了不少热议,因为在这个拟用表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大多读博层次的毕业生中,北大师范等985院校的毕业生占到了大多数,而且在求职这一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读博生薪资的要求是5000元。从这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博士生就业问题严峻,在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下,我国的读博生还扩招了18.9万人,这让原本就业形式严峻的博士生更加困难。大多数读博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在学校当老师,而不是进行科研工作,这是因为什么呢?为何读博生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原因一:研究的层面,专研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深在我国,博士生数量毕竟是少数,一旦到了读博这个阶段,意味着知识研究层面变得狭窄,所专研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深,博士生其实比研究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广泛,这也是我国博士生比较少的原因。原因二:领域比较冷门,日后工作岗位受局限凡事有利也有弊,读博也是一样,博士生在自己所专研的领域研究越深,意味着日后工作岗位越受局限,最重要的就是博士生所研究的领域一般都比较冷门。研究的领域不一定是市场所需要,所以读博生成了冷门领域的看门人,而且在薪资方面不是很高。原因三:成家比较晚,工作冷门收入不高大家在都知道,读研究生需要三年,同样读博士生也需要三年,三年又三年,读博之后,学生的年纪也已将近30岁,老话说的好“三十而立”。这个时候正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好时候,博士生则刚刚从学校出来,工作也比较冷门,收入也不是很高,所以成家立业只能暂缓。原因四:找工作迷茫,生活索然无味许多读博生在上学期间都比较困难,大多都需要父母的帮助,难免心生困惑,尤其是在看到身边同龄人买房买车,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时候,更加迫切的希望步入社会,早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科研工作不仅是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研究,而且能不能有所成效,开花结果,这其中的幸运成分较大,越到最后,科研工作者越发迷茫。甚至不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再加上生活索然无味,更是迷茫困惑,这是大多博士生不愿意是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大多数博士生跳出了科研工作圈,开始从事和社会相关的职业,很多人都以为博士生出来后会比较容易找工作,而且相比而言,工资待遇也不会很低,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博士生工作一点都不容易找。985博士生为何想在专科当老师?不同层次的大学对老师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本科院校需要的是博士生,而硕士在本科院校只能做辅导员的工作,专科的门槛会更低一点,硕士学历就可以,为何博士生毕业之后,更愿意在专科当老师?为此,我们专门问了一位博士生,他的回答令人惊讶,他说:虽在本科院校工资高些,但没有编制,在大专就不一样,不仅有编制,工作非常稳定,最重要的是晋升空间大,日后晋升成教授完全没问题,相比之下,本科则比较难。国内还有大多数人并非985院校,也并没有生活在大城市,所以工资也就只有5000左右,即便是这样,依旧竞争非常激烈,可见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很是不易。为何博士生这么难找工作?社会经验比较少:按理说,高学历应该在工作方面不是很困难,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博士生他们接触社会并没有很深,社会经验较少,理论知识很丰富。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求职者,而并非纸上谈兵之人,相比之下,博士生就业成了一大难题。年龄不占优势:即便是博士生自降身价,但在我国大多企业中只要求硕士以上的学历,博士生基本不要,在他们眼中,博士生不仅需要高额的工资支付,可塑性还比较差,在年龄上也不占优势,综合考虑之下,博士生难以就业。这样的情形下,只有老师符合要求,在老师这个行业,博士生比较吃香,不仅工作内容是学识理论,做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而且薪资待遇也很不错。有的学校对博士生才有安家费,硕士生没有这样的待遇,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前景好,这也导致了大多读博生扎堆报考老师。结语:综上所述,博士生的就业是当下一大问题,如果博士生这样的人才从事基层工作,屈尊成为老师,确实是人才的一大浪费,毕竟我国培养一个博士生也耗费了不少的心血。今日话题:针对博士生从事基层工作,大家有什么看法?#12月跨年冲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