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有成三防正姿学习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学习陈美凤

博士有成三防正姿学习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学习

俗话说,“父爱如山重,母爱似海深”,孩子在父母心中永远是最重要的那部分。但是仅仅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吗?不!还不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前全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49%,驼背、脊椎病越来越低龄化,传统书桌椅及坐姿习惯不正确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必须要有功能强大的学习桌椅,才能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势!时逢这个绝佳的市场时机,2004年,东莞市博士有成家具有限公司成立,总部位于东莞市凤岗镇,并紧抓学习桌椅的市场空白点,以健康舒适为出发点,以符合人体工学为诉求,颠覆学习桌椅设计理念,本着“让孩子在健康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理念进行了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博士有成主要生产防近视儿童学习桌,高端多功能学习桌椅,儿童套房、校园课桌椅、培训机构课桌椅、高端家用学习桌等,可定制;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线下提倡“体验式销售模式”,线上则开设有京东和天猫官方旗舰店。十五年初心不改,坚持品质至上生产儿童学习桌椅的企业很多,但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用无毒材料制作产品的却寥寥无几。随着众多投资者开始了解并进入这一朝阳行业,学习桌市场上的售品良莠不齐,更是出现了鱼目混珠的情况,但是博士有成却敢向经销商和消费者保证,每一件产品,都经过反复检测达到标准才允许出厂销售!用董事长王洪贵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小孩用着都不放心,还怎么卖给消费者?”诚信经营,保质保量,是博士有成对社会最根本的承诺!飞速发展,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博士有成自成立以来,从20009~2012年全国过百家专卖店,到2015年的500多家,再到2018年的近千家专卖店,博士有成的销售额呈几何式持续增长且肉眼可见。现如今员工人数超过300人,企划、电商、业务等营销人员约40人,国内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人员更是达到了260人,分工明确、制度完善,年近2亿的销售额更是让博士有成拥有了角逐更大市场的资本。央视热播,布局中国的绝对影响力博士有成经过多年的经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登上CCTV1和CCTV7频道并获得“央视热播品牌”这一殊荣,不单展现了国家对博士有成品牌的认可,更是国家对博士有成的一种信任!优惠政策,轻松加盟在自身品牌强大的基础上,博士有成也愿意为每一个认同其品牌的加盟商去想的更多。博士有成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督导体系支持,服务于加盟商。品牌加盟是个庞杂的过程,想要完善的继承博士有成优势,也需要做更为庞杂的准备工作。不可否认,博士有成在这一点上做的很不错,形象由外到内,精神由内至外。店务、货品、形象、顾客等各个细节的管理,可谓出乎想象。对于经销商,博士有强大的营销团队、专业的培训商学院和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一方成功不算赢,双方共赢才是企业的目标。投资保障,缔造新的传奇“投资有风险”,这是根植于众多投资者心中的观念,而在博士有成,只要对应总部指导方向,就能保证不亏。用心经营,年销售额百万的经销商也不在少数;同时对于想退出加盟的经销商,博士有成将退回保证金(非加盟费)!这是博士有成对加盟商的承诺,该承诺不仅体现的对加盟商的保护政策,同时也是对自身品牌的信心。当然,这种自信来源于实力。今天,谁是中国健康学习桌市场的“第一品牌”可能众说纷纭,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众多投资者加盟博士有成,谁将领军中国学习桌市场?毋庸置疑!选择博士有成,就是选对了未来!

吴先生

博士生:“有钱就有尊严?”

01今天看到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当代社会,文学已死》,作者开篇写道“离新媒体写作越近,离作家这条路就越远。很可惜,我到现在才领悟。如果早两年,也不会走那么多弯路。”这不禁让我想到身边的博士生们:他们走上了学者的培养道路,看起来他们距离成为学者越来越近,但有的人却距离学者渐行渐远。博士生也属于文字创作的群体,只是他们更加特别:他们似乎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美好的前途,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只有微薄的工资和未完成的论文,既养不起高堂,又比不上早几年工作的朋友,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落后了一大截。他们的笔一直在写,脑子一直在转,绞尽脑汁也要写出点东西,也想践行“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息息相关”的箴言。一身的满腔热血和豪情壮志都喷洒在纸上,却也受不了这个时代带来的无视和白眼,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尊严。当尊严和钱相互碰撞时,会发生什么?02笔者本科专业属于一个冷门的学科。在接受了国外的新思想熏陶后,笔者自以为掌握了真理,就像金庸小说中的张无忌学到乾坤大挪移一样欣喜若狂,但却在学术的长途跋涉中发现:有时候,知识并不能解决眼下的温饱和窘迫。某学术大牛在一公众号上发表文章说: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意识能为本专业带来更多的尊严。没几天,一位在读博士生发文进行反驳:《XX学者提高专业意识就能获得尊严?不可能》,他在文中写道:“有没有尊严,与专业意识没有关系。能挣钱,就有尊严。不能挣钱,就没有尊严。没有任何知识的土豪,依然可以有尊严。”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个时代已经将“钱”和“尊严”挂钩,有了钱就有尊严,没有钱就没有尊严,又或许“笑贫不笑娼”本就是亘古不变的所谓“真理”。03大家可能会认为博士生太过肤浅庸俗,但默默无闻的在读博士生怎么能和学术大牛相提并论,既是学术大牛又怎么能了解人间疾苦?博士生和大牛本没有错,也只是从自身看待学科发展:博士生匍匐在山脚,仰望着学术天堂;大牛屹立在山顶,欣赏着壮丽风景一览众山小。两者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前者正是要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寂寞的时候,后者则是要享受人生奋斗成果的时候,大家也不必对博士生口诛笔伐。当今的博士生竞争非常激烈,远没有以前那么轻松。曾经听一位授课老师讲过:“在这门学科早期发展阶段,很多人都是靠翻译外国作品就能在博士阶段发好几篇C刊。”现在不可能再发生这种好事,高校里的博士生们压力山大。岁月已经把沧桑悄悄写在他们脸上,毕业的日子是遥遥无期,除了发论文这条路,好像也没有别的路可走,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别的生存技能的训练。当然,大牛的学术功底和学术权威不容置疑,但他可能也曾有过博士生的日子,想必也能理解博士生的苦楚,只是大牛身在学术顶峰,眼界和胸怀自是博士生所不能及。文章也是为了激励后辈,将本门派学科发扬光大,大牛也是良苦用心。04博士生的苦楚在于:如何平衡尊严和钱?物欲横流的社会给了博士生当头一棒:钱确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也是坐在象牙塔读书的穷苦学生们所需要的。但是,一篇优秀的博士C刊论文需要沉淀。博士生要学会取舍。他们必须要做得了“冷板凳”,没熬个几年也写不出好论文,当然,期间还需经历一番生活的蹂躏。既想安安静静地找个书桌,又想解决生活的窘迫,总是难上加难,总要接受岁月和现实的洗礼,把身上的棱角一个个地磨平,变成圆滑世故的样子。博士生终究是靠文字来生存的,若没有文字怎么能在读博的日子里熬下去呢?光是导师的白眼就已经让他们生不如死。笔者并没有为博士生洗白,只是认为以文字讨生活的人,大多都有自己的坚守和不舍吧。一直写,一直写,一旦开始就停不下笔,却早已忘记初衷,迷失在一篇篇稿子里。这是博士生们的现状,也是大多数文字工作者的现状。文字与每个人密切相关,它变成当前的谋生工具,充满铜臭味,自是不必言说。年轻的沈从文,曾租在一间小旅馆,每日看店小二脸色,靠微薄的稿费生活,却也没有失掉一颗热情的心,一份对写作真挚的情,文字也必不会让他失望。博士生需要的是更多的时间和沉淀,将自己慢慢打磨,如蚌之含沙,孕育着璀璨的珍珠,历经一番彻苦寒,才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年轻人,请忍一忍,坚守初心,别再抱怨,熬过这段仰他人鼻息的生活,最终你也能如愿登上你的珠穆朗玛。本文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或“全景视觉”,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要润

结婚和读博士之间,女生该选谁?

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希望继续读博士,特别是一些在找工作方面不太顺利的孩子,都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以为博士毕业就一定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但是问题是,有的人并不是适合读博士,那么什么样的人更适合读博士呢?读博士和读硕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他们都叫研究生,但是博士需要的是做学术科研的能力,往往需要深入一个针尖一样小众的领域,取得最高的创新。而硕士只是在某一个小领域继续通读,对某一领域最高精尖的内容涉及还是很少的。首先,读博士需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这是首要的基础条件,一个人如果天天心和眼睛都向外看,今天想着逛街,明天想着搓一顿,后天想着去某一个风景美好的地方游玩,这样的人是不可能作出学问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坐在书桌面前安静的读书,并从读书中得出自己深刻的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那么自然也不可能产生有创新性的研究结论。其次,读博士还需要能够忍受金钱对你的诱惑。现代社会普遍精神、物质生活压力比较大。当你的同学开始年薪30万40万的时候,你如果还在实验室里边一个月拿着博士的三四千或五六千块钱的津贴而心无所动,那么可能你会比较适合去读博士。因为读博士动辄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在这四年里你的物质收入都要比同龄人低很多,要延迟满足自己对很多物质的需求,甚至要延迟自己成家立业的需求。这也就是说,当你想要获得一个博士学位的时候,你要在同时放弃很多其他的乐趣。所有不能放弃这些乐趣的人都不适合去读博士。最后,面临比较重的家庭压力的同学不建议去读博士。这家庭压力来自于几个方面,主要是如果父母已经年老,没有收入来源,迫切需要照顾,这样的家庭压力不适合继续深造,急需的是改变家庭的面貌,需要工作赚钱。另外一种压力,比如女孩子的家庭会考虑让女生早点结婚,毕竟对于一个女生来说,硕士时结婚年龄比博士时更主动,生育年龄越早对以后的事业发展有利。其实很多女生也面临这样的选择,等博士毕业再稳定下工作,就三十岁了,谈朋友成家稍有不慎就会三十多岁,如果上学期间能够兼顾婚姻自然最好,但大部分的人是无法兼顾的,所以很多人耽误了终生大事。女孩儿到了三十五岁以上仍然没有结婚的,其实成家就有点儿很困难了。因为,理想中的好老公已经早就成别人孩子爸了。对于女生来说的确是这样的,因为青春年少的时间就那么几年。过去了就永远都没有了。所以,如果自身年龄大了,在结婚和读博士之间,选择前者更明智。当然也要看个人对婚姻家庭和自身爱好的根本选择,我是从大多数普通人的看法说的。

一朝一夕

寒门子弟逆袭成哈佛博士,他给孩子的4个学习忠告启发无数人……

前段时间,教育编辑部看了一部韩国纪录片。这部名为《学习的背叛》纪录片,跟拍了几位韩国初高中生的学习生活。都说中国学生努力刻苦,但是看了这部纪录片,中国观众只能说韩国孩子也是很拼。片子里,一个名叫允叶媛的初中生,为了考上好高中,每天学习10小时以上。为了确保自己掌握全部知识,干脆直接把整本教科书背下来。每天要做3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册。十五六岁的年纪,手上全都是老茧。许多时候,允叶媛都是到凌晨2点还在看书,累了的时候,就用橡皮筋把笔绑在手上,靠手腕的力量继续写。这样的努力,最终是允叶媛连续三年全校第一,最终考上了韩国顶尖私立高中。但是进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就给了允叶媛当头棒喝,她从初中时的全校第一,到高中时的第313,而这届学生,总共有395名。排名前100名的,都是来自首尔、京畿道大城市、出身中产家庭的孩子,而像她这样来自小地方、贫寒家庭的孩子,即便前200名也很难见到。这部纪录片给出了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韩国高考生的成绩,根据所在地域和父母收入,可以产生高达43分的差距,父母收入越高,所地域越发达,孩子成绩越好。允叶媛的例子告诉我们,学习,并不只是单靠努力,就能有好结果的。像她这样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孩子,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辅助,以及各种资源和信息。他们没有钱去昂贵的补习班,学校和家长也没有资源帮忙获取心仪大学的情报,于是差距越拉越大。今天教育编辑部就要介绍一位哈佛博士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只要掌握他的学习方法,孩子堪比上20万的补习班。这位哈佛博士是一位日本人,他的名字叫本山胜宽。本山胜宽从小家境就很贫困,没钱上辅导班、请家教。从初中开始,就要打工,最多的时候一周7天,5天都在打工,并没有多少时间来读书。最终就是这样一位家庭出身的子弟,最终以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日本最好的大学,东京大学。后来还进入哈佛大学,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一路走来,他凭借的,就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套学习方法。本山胜宽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为一个公式:学习成果=资质*策略*时间*效率资质=每个孩子的头脑力;策略=孩子掌握的学习方法;时间=孩子投入到学习中的时间;效率=孩子学习的效率。学习,并不只需要孩子聪明,也不是要孩子一直闷头读书,还需要提升孩子的基础能力,拥有好的方法,这样才会成功。怎样提升孩子的资质?孩子的头脑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就像肌肉一样,越用越强壮。那怎么锻炼头脑力呢?一切都可以从“阅读、书写、算数”开始。1、 阅读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以从漫画书开始。本山胜宽回忆自己小时候,就是从读漫画书开始学习的。家里的《漫画世界史》,他看了无数遍,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好多人的名字、时代背景。在图书馆,他看到了一个有关宇宙起源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漫画,让他更加想要了解科学,最终在大学选修了专业的相对论课程。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可以从漫画书开始,一步步引导他,迈入更高阶的阅读。2、 书写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可以帮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写日记是一个被很多老师和学霸推荐的、练习书写能力的方法。孩子的日记内容可以是任意的,比如自己的新发现、新感受、看到的有趣新闻、看到的书或者电视节目,小伙伴之间或者跟家长之间的对话,都可以拿来作为写作的主题和素材。经过长期写作训练之后的孩子,不仅书写能力会提升,同时阅读能力也会提升呢。3、 练习算数一般人遇到数学,不自觉都会皱起眉头,然而正是因为它令人反感,接触它、练习,才更能锻炼到大脑。作者小时候在日常生活中,很喜欢练习四则运算,这对他在高考中帮助很大。日本高考理科考试中会遇到很多带小数点的数字,算起来也特别复杂,正是因为之前的刻意练习,帮助他在考试中节省了很多无谓的时间。那我们孩子平常该怎么练习呢?数独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棋游戏、玩扑克牌、乐高积木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能帮孩子找到他喜欢的数学游戏即可。策略: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不少孩子,学习习惯不是太好,缺乏计划,经常喜欢临时抱佛脚,不过那时已经晚了,这就是缺乏策略的表现。如何帮孩子制定好的学习策略?第一步: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目标一定要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孩子说,我想要把英语学好,这是不明确的,可以改成,“我想把英语分数提高到90分”、或者“我想在3个月内,做完XX练习册”。第二步:设定达到目标的期限。身在职场的家长们都知道,deadline是最大生产力,只要逼近提交期限,人就会感到非做不可,从而变得投入。孩子也是一样的。真正有内驱力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外在的鞭策。正是因为如此,才需要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设定目标,这也对提高他们的动机有很大帮助。第三步:合理度过学习之外的时间。一味的学习,容易积累压抑,陷入消极思考,有时候要教会孩子合理运用学习之外的时间,给自己来点积极心情。本山胜宽在准备考大学时,因为父母都不在家,主动担负起一家人的三餐、家务,这些都是他利用学习空档来做的,既能活动身体,又能放松心情。低年级的孩子,想要换个心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或者体操,舒展一下筋骨,心情就可以焕然一新,不过不用来场过于激烈的运动,容易疲劳,造成学校效率的下降。学习时间管理不论多么好的资质和学习策略,归根结底还得要时间投入。这就涉及到了孩子的学习时间管理。第一,就是学会把学习时间切成小块。人类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只有一个小时,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是困难。因此针对孩子,可以把学习时间切割成更小块,比如30分钟。第二,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比如上学路上,可以给孩子播放英文单词或者有声图书,给孩子树立环境。在家里,在洗手间或房间的墙壁上,贴上单词或者要背诵的内容,这个方法适合孩学习外语时用。第三,把娱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这一点同样对学习外语有很大帮助。可以给孩子看他喜欢的英语动画片,对话简单易懂,非常适合拿来当学习英文的材料。第四,保证睡眠时间。一味牺牲睡眠时间,增加学习时间,这样对孩子是没有多大好处的,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效率,所以务必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诀窍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孩子要保持桌子的整洁。本山胜宽之前当过家教,他观察自己的学生,没有学习习惯的孩子,桌子几乎都凌乱不堪,坐在这种书桌前,根本提不起劲来学习。孩子的桌面上应该放些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孩子常用的课本、参考书、词典。第二个,为了贯彻时间管理,可以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放一个时钟,还可以在桌子上放秒表来测试做作业或者解题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第三个,铅笔、圆珠笔、荧光笔等等可以帮助孩子做标记的工具也是必备的。书桌前的墙壁上可以贴写有目标的纸,象征目标的照片或者物品。比如想去的学校、每周的时间分配、也可以贴上启发或者激励孩子学习的名言等等。这样的书桌环境,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更持久些。其次,树立孩子享受学习的观念。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只要玩游戏时,注意力肯定增加。学习,很多时候是件不太有趣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学习变成学习游戏。孩子试卷上的问答题是解谜游戏、背诵是记忆游戏,还可以跟其他小伙伴比较各自的分数,过关之后,甚至有现实生活上的回报。这样给孩子讲,自然就能让孩子卸下学习的负担,享受学习过程。总结有位黑人女性,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哈佛所有学生发言,这样说:“学习,是所有人平等拥有的自我实践能力。”学习,给人的感觉是为了赢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而存在、是为了考上好大学、进入好公司而存在、为了升官发财而存在……总之就是为了利益而存在。这样理解没错。然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只不过是最近以来才发生的事情,是多少人、费了多少年才争取到的权利。请告诉孩子,努力学习,是为了他们能够选择职业、选择梦想、实践自由的方式。而以上的学习策略,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自由和梦想。

参议员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不好,看这4点就够了!(老师转给家长)

文:逗号在孩子求学的路上,几乎都有家长的身影。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绩优异,将来考个好大学。而孩子成绩好不好,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分数和排名。其实,除了分数和排名,要想提前知道孩子成绩好不好,看以下这四点就够了。一、看他的书桌俗话说:物似主人形。书桌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孩子的另一张面孔。孩子的性格、习惯、态度等都会从书桌中暴露出来,甚至隐藏着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家长应多留意一下他的书桌。如果孩子书桌上的东西凌乱,书本卷子等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几乎连写字的地方都没有,这会严重影响他的学习效果。每次学习时,总会这里找找,那里找找,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吗?只会是浪费时间。况且,一个书桌凌乱、不懂得整理的孩子,说明他的逻辑能力差,缺乏条理性,成绩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尽量让孩子的书桌物品最少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少放或不放,但可预留一个位置放杯子。◆学习用品、书本、卷子等要收拾整齐,逼民在学习中去寻找分散注意力。◆请尽量少让孩子坐在铺着软坐垫的椅子上,可以买一把高脚、硬质的椅子。整洁有序的环境,容易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让孩子学习更高效。二、看他的阅读量相信父母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而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和家庭藏书量挂钩的。家庭藏书量20本以上和200本以上的,孩子的平均成绩相差了30多分;家庭藏书量越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越好。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而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只有孩子博览群书,海量阅读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拥有强大的发展能力,请家长一定要重视阅读,引导孩子进行阅读。◆为孩子提供阅读的环境,可在家里安排读书角,还可以带孩子去书店,感受读书气氛。◆家长首先要爱看书,跟孩子一起阅读,家长的这种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每天固定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并且成为一种习惯。比如睡觉前1小时就是绝佳的读书时间。家长还要记住一点:不功利,不把阅读当任务。三、看他的笔记本随堂笔记是孩子最为重要的东西。在上课的时候,认真记笔记,并且课后合理利用笔记本有利于复习。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那很大可能代表孩子手眼脑并用的能力很强,能够快速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能够记好重难点。而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由于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不是很强,就会导致其上课不专心,因此不会认真记录老师讲的知识点,只是应付式的听课。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笔记做得很整洁,笔记本上都是老师讲的知识点,那么孩子的成绩不会差到哪里去。那么,笔记要如何记?怎么记才合理?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给孩子准备一个厚点的、硬皮的笔记本,让孩子把各科笔记本分开记。◆笔记本的每页头尾要有留白,不要把一页纸写得太满了。◆对于次要的知识、一看就懂的内容和书上已有的知识都无须记笔记,但对于重点内容要有特殊的标记,才不至于盲目复习。一个优质的笔记本,应该是清晰的,起码孩子要能分辨出这一页写的是什么内容。四、看他的自律性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博士曾做过一个棉花糖实验:在参与实验的每个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不立刻吃棉花糖,过一会他们就可以再得到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15分钟后,他们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坚持没有吃掉。之后,实验人员跟踪了这些孩子的发展轨迹,发现那三分之一忍住没有吃的孩子,长大后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都比那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优秀。沃尔特·米歇尔博士用十年多的时间,证明了自律的价值,它是决定孩子日后的学业,乃至他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要想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关键在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律习惯。而自律习惯的养成需要大人的引导和监督,千万不要指望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养成了好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家长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做起:◆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适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恰当延迟满足。◆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鼓励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一个自律的孩子,他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

作为一名文科博士生:关于选书、读书和输出,这是我的全部建议

德国斯图加特市图书馆其实名家关于读书的文章都很多了。我属于读书爱好者,既不出名又不是达人,对于要不要写一写读书颇为犹豫。后来想,读书这件事,本来就是各人有各人的体会;而且读者也大多是读书上的普通人,盘一盘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说不定也能给别人带来些微收获。本篇共5907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主要是从自己二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出发,讲一讲我踩过的那些读书的坑,以及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复盘。1. “学会读书”与读书本身一样重要备考普通话的时候,朗读短文的题库中有一篇备选文章,叫《读书人是幸福人》。文章开篇就说: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对这一观点,我深为认同。我从识字开始就爱读书,小时候没有课外书可读,只能读课本。开学发下来的语文书,几天就把喜欢的篇目读完了。姐姐比我大四岁,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找姐姐的课本读。不过课本数量也有限,所以还是长期处于对书籍的渴求之中。记得她有一次带我去同学家玩,那家人居然给孩子订了杂志。看着那一大摞的书,如获至宝,站在别人家的书架前就挪不开步了。对方看我实在喜欢,走的时候还送了几本过期的杂志。还有一年寒假,那时候姐姐已经读中师了,她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记得好像是路遥的《人生》,介绍张学良太太的传记文学《于凤至》,还有《穆斯林的葬礼》,都是大部头,我也磕磕绊绊的读完了。那种沉浸于文字里的感觉,至今印象深刻。虽然爱读书,但我觉得自己很长时间以来,读书都是不甚得法的。长期停留在“想读什么就读什么”“读了书就以为自己有收获”的阶段。大学时读中文专业,读理科的同学跟我们开玩笑:你们专业也太幸福,读小说是学习,看电影也是学习。我也深以为幸,所以大学几乎都是尽着性子读了些闲书。图书馆的书是同一个作家一溜儿的摆在一起,对于喜欢的作家,我经常是从第一本看到最后一本。不喜欢的书,则很少涉猎。工作之后有几年太忙,比起忙更要命的是内心浮躁,书就读得少了。最近一年脱产读书,既没上班,出的活也少,书倒是读了一些。但重新扎进读书的世界才发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出书越来越容易,出书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博主都有不少出了畅销书。就让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书多不胜数,也使得图书的质量越来越良莠不齐。阅读越来越便利。电子书渠道很多,下载一个读书APP,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获得非常多的阅读资源。相当于,你的手边每天都带着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记得我2012年在泰国的时候,经常觉得阅读资源难得,想了解一些泰国的历史,也苦于找不到合 适的中文书。而现在,不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如果你想,读万卷书并不需要太多成本;如果你想,各种各样的冷门知识也可以轻易获得。但与前两点相对立的是,我们越来越忙,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读书。即使有空,也有越来越多好玩的东西(比如各种各样的短视频、直播)在抢夺着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即使有一间大书房,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只要旁边有部手机,也一样读不了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读书”就变得和读书本身一样重要。2.读书常踩的那些坑回顾我自己的读书历史和观察身边一些人的阅读史,会发现大多数人的阅读观念和方法都已经不太适应快速迭代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想了想,我自己踩过的坑主要有以下几个:随便读书,不会选书。经历过阅读匮乏期后,进入大学可读的书突然多起来。可这个阶段的我却是不会选书的,想到什么就读读,有时候是遇到什么就读读。去图书馆借书,经常都是漫无目的,寻求“偶遇”。但是,只根据直觉来进行的阅读经常都是不科学的。尤其是现在,市面上每年新出的书都达到几十万册,有人说有99.99%的书都是不值得读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说明宋太宗“开卷有益”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远。现在的读书APP和购书软件都很智能,它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不断地推荐一些你浏览过的内容;加上心理学上的“视网膜效应”,久而久之,阅读视野就会变得很狭窄。不会选书,就有可能读到不好的书,把不好的书当成文化的样子,这可能比不读书还要更坏。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读《厚黑学》,甚至奉为圭臬。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孩子,就将工于心计视为第一等的事,想着怎么样让心“黑而无形”,又怎么能看到世界温暖和明媚的一面。另外,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读的书不够好,也相当于是浪费时间;长此以往,也会越发觉得读书无益、无味、无趣,更不想读书了,从而影响阅读兴趣。随意读书,没有规划。一方面是选择上没有规划。一是想到一本选一本。二是喜欢什么选什么。读书没有规划,显得十分随意,还美其名曰“不功利”。另一方面时间上也没有规划。多久读完,一个月读多少,一周读多少,都没有计划。读到哪里算哪里,读完了就读完了,不喜欢就放下了。学会选书之后,单独看,每本书都还不错,也能带来一些滋养;但因为没有规划,书读了很多,知识却仍旧十分零散。它们就像一块一块的砖头瓦片呆在我的脑子里,迟迟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思想之塔。而只选自己喜欢读的书,也就相当于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长此以往,难免因为营养不足而面黄肌瘦。阅读的偏颇,带来思考的偏颇;思考的偏颇,又有可能带来思想的狭隘。时间上没有规划,就让读书变得很慢,有可能一个月也读不完一本,一年也读不了几本;有些书看一半就放下了,后来也一直没有读完。读完就过,不管“收成”。记得前些年流行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这句话很长时间里都成为我在读书上安慰自己的法宝,觉得虽然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但是它一定藏在我的气质里,一定成为了精神的一部分,所以,又何必在意。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去年看了家里的油漆师傅做漆,我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家里做的是擦漆,让油漆渗透进木头,显示出好看的纹理。这种油漆方式虽然好看,但其实很考验师傅的功力,根本不是刷一刷,多刷几遍这么简单的。技术好的师傅做,既省材料效果又好,反之则是浪费材料还影响效果。读书其实也是同理啊。读一百本,如果你只是秉着“随缘”的心态,那顶多吸收两三成吧;但如果采取更好的方式,则可以让书籍的养分更好更快的进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行动的指南。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3.如何选书说完了读书踩过的这些坑,现在就来填坑吧。首先来说说选书的问题。选书一是选内容。内容的选择上,我遵循的原则是有益、经典。这个有益,一方面是书本身是好书。其实多去网上了解一下这本书的评价,就能大概知道一本书的水准。那些水准线以下的书,就不必找来读了,不但不必买,免费也不必读。因为虽然免费,但却耗费了你无价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对我有益,就是纳入了我的读书计划之列。早些年,我读书都凭兴趣,也多以文学为主。去年以来,因为学业开始读哲学、读美学;因为想提升效率,所以读时间管理,读工作方法改善;又因为写情感号,还会读些情感心理。我就把这三个方面作为自己本阶段的阅读体系,其它内容都会暂时放一放。但是有时看到好书推荐,虽然近期不读,也会收藏下来,如果哪天需要,就可以找来读。符合这些方面的好书,可能还是太多了。这时,我会优选经典。比如哲学美学的书,这学期跟随课程老师的规划,读的都是国外哲学家的经典作品,虽然难懂,却十分有收获。比如童书,现在市面上的童书特别多,那些畅销几十年,获得高级别图书奖的译著,我买回来几乎没有失手过,书籍本身画面和语言美、价值观很正,孩子也爱看。以我自己的经验,各方面的书数量庞杂,质量不一。把主要经典读完,也需要花不少时间。而读经典,可以尽量的减少我们的试错时间,是有限时间阅读的不二之选。想了解一些前沿的内容,则可以通过一些短篇幅的内容,或者略读,不必耗费太多时间。选书二是选版本。首先是选出版社。一本书所属的出版社,就好像一件衣服的品牌。好品牌总是意味着更严谨的态度,更精致的做工,更高的品质。到底选什么出版社,其实要根据自己想买的书来定。对于我来说,买文学艺术的书比较多,有文艺作品,也有文艺理论书,一般选择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给小朋友买童书,有未来出版社、明天出版社、中国少儿出版社,以及一些地方的少儿出版社。如果选择翻译作品,可以选择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其次,对于翻译作品来说,选择译者也非常重要。因为一本书的翻译,就相当于二次创作。优秀的翻译将会突破文化和语言的桎梏,完美的重现经典。不好的翻译,则会破坏掉原作的韵味,甚至译错。最近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发现罗念生先生的翻译特别好,了解之后才知道,他因为热爱,从很年轻的时候到去世前,都一直在做古希腊戏剧和相关理论作品的翻译。而读康德,在国内显然绕不开邓晓芒先生。童书的翻译,比如梅子涵、彭懿,都是非常优秀的翻译者,本身也是儿童文学的研究者和创作者。美国纽约市立图书馆4.如何读书说完选书,再说说读书的问题把。关于读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一是应该系统阅读。这些年,总感觉自己在读书上收获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系统阅读不够。现在尝试做系统阅读,打算一个阶段定一个主题,做一个书单,系统的读完。在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新的发现和需要对书单进行增减。系统阅读的好处是,为你构建了一张知识体系的网络。就好比给自己画了一张地图,你读到什么书的时候,大致知道自己在哪里,不至于迷路,也不至于茫然,而且还能寻到来路和去路。在这个网络之下,读的书越多,坐标就越多,它们都可以联结起来,变成一张认知与思维的大网。就拿我自己学的专业来说,上学期我读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虽然这是一本框架性的美学史书,但是我读来却很茫然,总觉得记不住。今年系统的读过西方哲学家们的美学经典之后,相信再去看《西方美学史》,里面的脉络一定会变得更为清晰。二是应该持续阅读。这么多年的书读下来,我发现读书是不难的,尤其对于有兴趣有需求的书,读书的过程甚至是一种享受。读书最难的,其实是坚持。因为一个人一天能读下来的,都只有那么多。有些专业的读书人,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输入100页。对于我来说,读小说,一天可能可以读到几百页。但如果读哲学书,有时候就能读个几十页。一天读几十页书不难,但几十页书却不足以给我们带来成长和蜕变。难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读几十页。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读书这件事,最难的是,久久为功。这也是对一个终身阅读者的真正要求。三是应该有目的的阅读。读书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焦点,就提聚不了我们的精神。一方面你可能泛泛而读,收获不多;另一方面,可能读了两天就放下了,因为读不读好像也无所谓。目标的设定,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长期的目标,就是你在做系统阅读时定下的目标,比如构建一个的知识体系,学习一种专门技能,提升一项特定能力等。短期的目标,就是在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时的精准阅读。比如你想完成一篇论文读理论和文本,想写作一篇文章做主题阅读收集素材等。我认为,读书可以为了短期目标集中攻破,也可以为了长期目标广泛积累,两者都能有,而且都要有。不要想着读书不能功利,所以要随性一点。读书本来就是为了学习和提升,又怎么能不功利;读书本身就是个长期积累,又何谈功利。四是应该集中精力阅读。这个方面,主要是涉及到阅读效率的提升。以前我读书经常读不了几页,想着看个网页,再去倒个水,有时候打开手机看一下即时通讯,时间飞逝,却始终没有进入书本的世界。即使到现在,阅读效率的问题,也经常困扰着我。但是,集中精力读书,大概是事倍功半的唯一方法吧。如何集中精力呢?设置时间。比如设置半个小时,期间不得进行其它任何活动,只能读书。杜绝自己看网页,看通讯工具,吃零食,处理其它事务的念头。减少干扰。手机是我们最大的干扰,苹果手机可以设置屏幕使用时间,把屏幕使用时间关掉,什么APP都用不了了,只能接打电话。我就用这个方法渡过了准备博士考试的阶段。其它干扰,也都尽量放在你够不着得地方。定时复盘。有些人建议,对于自己的工作计划,不止要每日复盘,还应该每小时复盘。每小时复盘,会让分心的你大吃一惊,原来一个小时又过去了,阅读进度推进太慢,瞬间产生全力追赶的紧迫感。5.如何输出“行百里者半九十”。读书这件事,阅读完全部内容其实还只算完成了输入的这一半;做好这本书的输出,才能算真正读完。输出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摘抄,有些人画思维导图,有些人写读书文章,有些人口头表达。这些方法我大多用过,就分别来说说吧。一是摘抄。摘抄以前主要是手抄,挺费时的。现在用做笔记的工具,比如印象笔记,会简单很多,可以直接复制粘贴,还可以写感悟。写摘抄,对于储备素材,回头复盘检索,都挺好的。但对于帮助记忆,我觉得有用,但有限。二是画思维导图。这个方法我用得不太多,应该是非常有利于理清楚文章结构的。让你可以在画的过程中,重新把握书的体系。但对于其中的细节和观点,显然关注得不够。作为写读书文章前的梳理,倒是挺不错的方法。三是写读书文章。写读书文章是我打算重点采取的复盘方式。最近读艺术哲学经典书目,就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本书写一篇小论文当成作业,努(bei)力(po)输出,居然好像看懂了一些。正在读的工作方法的书籍,甚至有些美学书,也打算写成读书文章写文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回顾的过程,更是一个思考和内化的过程。就好比做饭吧,你拿到一大袋菜,摘抄就好比你把它们挑捡了一遍,留下了最好的部分;画思维导图呢,是切好搭配摆盘;而只有写读书文章,才让你真正开始去做一道菜。你会需要去思考菜的用量,下锅的顺序,烹饪的火候。这些,都加入了你自己的智慧,融入了你的思考和选择,它们与你原有的价值体系碰撞,最后成为你独特的经验。四是口头表达。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会变得特别有表达的欲望,瞬间化身话痨。最近读的哲学书都特别难,我会特意跟身边的人聊一聊,尤其喜欢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聊。在聊的过程中,脑子里会再度回忆起那些艰深的表达,到底该用什么样的通俗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会更深地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到底是什么。其实这个过程,也就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同时展开了二次加工。写读书文章很正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要求自己每一本都做到。但口头表达就好操作多了,只要把丑话讲在前面,别吓到别人就好了。所以,将书本的内容复述出来,尽可能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次,其实也是简单易操作的好方式。以上。就是关于读书的全部思考。关于读书一事,很多古人都有经典之谈。宋代大儒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希望读书的路上,大家都终有“见髓”的那一天吧!end

刀魂

16岁辍学22岁做保安 如今他博士毕业当上高校教师

↑李明勇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打工大学当保安萌生读书念头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两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李明勇回忆,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从来没有跌出前三名,但因为家境贫寒,欠下不少外债,初中毕业后,李明勇就来到贵阳打工。初到贵阳,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前后四年多都是为了还债”,李明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还清家中债务后,1999年,李明勇又回到贵阳,进入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成为一名保安。在学校里,李明勇主要负责看守大门和校园安保工作。受到同学们学习氛围的影响,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艰辛备考考研三次才获成功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李明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学校晚上11点半锁门,李明勇就利用入夜的时间学习,常常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早上6点半,他又要准时起床开门,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本可以找工作的他又毅然决定考研,“我就是想当老师,成人高校有一些限制”,李明勇说。不比成人高考,考研是更艰辛的一次战斗。英语零基础的他,为了增加词汇量,硬是背下了一本8000个单词的词典。然而,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李明勇不甘心,“再试试吧”,他告诉自己。2007年,李明勇第三次走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最终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李明勇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今年顺利毕业,他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李明勇获得博士学位学生眼中接地气的“勇哥”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是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也是李明勇当辅导员时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罗跃鸿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很接地气,经常冷不丁地幽默一下,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叫他勇哥。2014年临近毕业时,李明勇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读书学习,想考研的就努力去考,“‘我还准备考博呢’,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罗跃鸿说,受李明勇的影响,罗跃鸿如今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贵州财经大学任教。如今,李明勇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很为他骄傲,“作为学生,我知道李老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罗跃鸿告诉记者,在贵州师范学院当辅导员时,李明勇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工作,还在一边备考博士,非常辛苦,但即便这样,学生工作他一样也没落下,能帮助学生的一定会尽力帮助。陈喜诺是贵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自从在新生大会上了解李明勇的故事,陈喜诺便对这个励志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陈喜诺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讲课旁征博引,并不会照本宣科,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风趣幽默的笑话。虽然已博士毕业,李明勇仍在不断充实自己。一次,陈喜诺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时,看到李明勇书桌上摆放着专业书籍,得知他课余时间仍在不断学习。对话李明勇:我不怕输 不断接近就是成功初中毕业到如今博士毕业站上高校讲台,李明勇认为自信、自律和不怕输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因为目标成为老师,他一直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哪怕其间失败多次,他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做过建筑工人也当过保安北青报: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最喜欢哪一科?想考什么学校?李明勇: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数理化,成绩也比较好。当时没想过考什么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都是为生计奔波。北青报:初中毕业后都尝试过什么工作?李明勇:在贵阳做建筑工人,后来又回老家养过鸭子,种过烤烟。前后四五年时间,给家里还清了一万多元外债。北青报:在贵州师范学院最开始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李明勇:当时学校叫护校队员,其实就是门卫,负责看门和学校安保工作。想参加高考主要是受到校园里文化氛围的熏陶,一些学校的老师也说我还年轻,应该多读点书。备考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北青报:备考了多长时间,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李明勇:白天老师上班后我会比较轻松,会抽空看书复习,晚上11点半锁门之后我就没事了,会再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6点半还要准时起床开门。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们是最忙的,要防止一些校外人员进来偷东西。前后备考大概一年多时间。北青报:本科毕业后有其他工作机会吗?为什么选择继续考研?李明勇:在学校当保安期间,跟学校老师相处时间比较多,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后,我也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但当时是成人教育,找工作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就决定考研。北青报:考研难度大吗?当时是如何备考的?李明勇:考研比成人高考难得多,尤其是我的英语,几乎为零。为了提高英语词汇量,我背了一本词典,里面大约有8000个单词,我还会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巩固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这段时间睡眠是最少的,一天也就能睡五六个小时。家人尊重我的选择 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北青报:两次考研失败,有想过放弃吗?李明勇:前两年没考上,有同事劝我放弃,让我去外面找个工作,当时也有机会找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2007年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发高烧快40℃,看英语字母一行都变成两行,陪我去输液的朋友劝我第二天别考了,但我觉得我专业课准备得很充分,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北青报:家里人支持你读研吗?读研期间还是保持这样的学习规律吗?李明勇:家里人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继续读书,但经济上基本都是靠自己。读研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做家教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北青报:研究生毕业后是选择了先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李明勇: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选择,因为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工作能稍微支持一下家里,还是决定先工作,就回到贵州师范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2015年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北青报:三年博士毕业也算是比较快的吧?如何一路保持高效?李明勇:读博时,我的导师很负责,会不断催促我们,我自己也保持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6点半就会准时起床。我读博期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有计划。比如我早上都是6点半起来,下午会雷打不动运动一个小时。一路走来靠着“自律、自信和不怕输”北青报:这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明勇:我觉得有几点:一是自信,比如考研,如果我没有自信,可能压根就不会考;二是自律,成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三是不怕输,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北青报:从一名保安到博士毕业成为高校老师,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励志传奇吗?李明勇: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可以做到。很多人没做到就是没有坚持,只要坚持,可能这一次达不到,但总会慢慢接近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但总是不断接近,我认为不断接近就是成功。(来源:北京青年报)

歌利亚

将13个孩子全培养成博士,只因这15字教子经,字字箴言!

很多人都知道,当代的”福尔摩斯”、”华人第一探长”——李昌钰,而他身后的这个人,却鲜少人提及,但她却促成了李昌钰的今天。她是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她生了5男8女,13个孩子都是博士,皆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曾在母亲节时赞誉她:称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01王淑贞1897年出生在江苏,在书香世族中长大,精通诗词韵律,一手文章写得辞彩昭然。19时嫁给当地富商,当地习俗多子多福,后来她生了5个儿子8个女儿。丈夫在外经营,妻子主内教子,一家人殷实富裕,温馨幸福。可惜好景不长,在1948年那个战乱年代,王淑贞举家搬迁至台湾,丈夫的生意重心转移到台湾,往来上海、江苏、台湾几地,经营渔场。然而,不幸发生了。1949年,丈夫在苏南采购鱼苗,乘太平轮(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赶往台湾时罹难,时年50岁左右。“太平轮”事件后,对于13个孩子的家庭而言如遭重击,遗下孤儿寡母在陌生的环境里无所依靠。带着13个孩子的王淑贞,面对巨大的磨难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紧牙关硬生生撑起了一片天。02父亲去世时,李昌钰正是上学年纪,每天还是像往常一样上下学。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几个姊妹要共用一个书桌,衣服裤子大家换着穿,学费无法按时交了,节假日还要出去卖报纸时,他才知道家庭的困难,母亲的艰难处境。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王淑贞仍坚持送孩子们去学校,再穷不能穷教育,她知道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那时候,王淑贞和13个孩子在台湾一个荒芜的郊外住着,孩子们在市区上学,每天光着小脚丫来回走几十里路。李昌钰上学时,学校不准光脚进,于是母亲省东省西买了双鞋。知道这双鞋的来之不易,李昌钰只有在学校里才穿鞋,平时上下学都赤着脚走路,拎着鞋回家。一家人的日子,已经不能用紧巴来形容,但他们13个孩子没有一个因为穷而辍学。对于孩子的教育,王淑贞时常要求他们:“刻苦、坚强、善良”。常对他们说:“以后要有本事,有出息。”为了能将孩子拉扯大和受教育,王淑贞没有办法,不会经商、没有技术的她只能出卖自己的力气。从以前的”闺秀、太太”到了”到了”帮佣、下人”,在有钱人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家教音乐,只要能挣到钱,她都没日没夜地做。命运打击了她,但她却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一切,将子女养育成才。03王淑贞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格,不仅要他们长大,更希望他们能成才。李昌钰从警官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巡官,工作待遇都不错,但她对儿子说:”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李家一门人出了13位博士,其中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遍布科研、艺术、广告、证券、商业、设计、IT等行业,可谓是教育史上的一大殊荣。后来,王淑贞前往美国和儿女们团聚,时年62岁高龄,居然通过了美国移民局的英语考试,并获得永久居住权。由此见得,老人家勤奋好学,对自己的要求颇高。虽然举家搬迁至美国,但王淑贞仍有一颗中国心。平时的交流中她坚持用如皋方言,一方面听听乡音解乡愁,另一方面提醒着子女们不要忘记自己流着中国人的血液。王淑贞爱国,并不是说她拒绝洋货,而是在平日里将祖国的根牢牢扎进自己的心里。就像她曾对子女们说:”你们可以在海外发展,但有一点必须要记住,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1998年,李昌钰因破获多起奇案,在美国警界声誉大造,被任命美国康州警政厅厅长,起初他不想接受这次任命。后来母亲王淑贞告诫:“你做厅长不是为你自己,是为中国人打开看世界的通道。”如此,李昌钰接下任命,成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级警界最高职位的华裔首长。后被誉为“神探”“当代福尔摩斯”,在全美和世界17个国家侦破过近8000起疑难案件。在外,李昌钰是一名办案如神的铁血长官,但在母亲面前,他却仍是一个孩子。“我当警察的时候,什么连环杀人犯、血腥的凶案现场,我都司空见惯毫不畏惧,但唯独妈妈要生气,让我害怕”。可见王淑贞对孩子们的家教之严。王淑贞的三女李小枫,是美国纽约大学的终身教授和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她到美国后一直和三女儿居住在一起。李小枫将自己的成绩,大多归功于母亲。在过去的几十年,李小枫和丈夫忙于事业,是母亲替她教育了三个儿子,并让他们都在15岁时进入哈弗大学,还教授了他们四书五经、阴阳八卦。04王淑贞在孩子的教育上,非常成功,而她的教子经是:“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 虽然只有15个字,但言简意赅,包含了人生的大道理。待人要好,是指做人要善良,有基本的良知、广结善缘。人可以无才,但不能无德,不能有坏心眼,用心除恶,所以老人将这一条放在了首位。做事要专心,一心一意专心做事,才能把手下事做好。另一层意思是要存诚、敬之心,对所做之事心存敬意,不要过多地想做事的报酬,不能吊儿郎当、三心二意。少说话,守住口舌、内敛自守。说话多的人,容易得罪他人给自己埋下祸根,同时说得多自然就做得少了,给人一种轻浮、肤浅之感。多做事,踏实去做事,把理想和想法付诸实践。做事不仅是实现梦想的途径,还是自我修养的一条通道。《周易》中说,君子以果行育德,就是说人可以通过行动、做事培养高尚的道德。05由于在教育子女上的杰出成就(有3个孩子被评为“美国十大杰出青年”),在王淑贞百岁生辰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率纽约市长夫妇、康州州长夫妇前往祝贺。子女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她说:“我什么都不要,只希望如果有机会,给家乡的孩子们造所学校。”如今,家乡的学校已经建好,可惜她没能来得及看一眼。2003年,这位培育出13位博士的伟大母亲,与世长辞,享年106岁。

嬴荡

男子16岁辍学22岁当保安 如今博士毕业成高校教师

李明勇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上课李明勇获得博士学位16岁初中毕业辍学,22岁进高校当保安,41岁博士毕业,如今,李明勇站上大学讲台,成为一名高校讲师。近日,李明勇的励志故事引发网友关注。李明勇说,自信、自律和不怕输,让他成为今天的自己,从保安到高校老师,他并不是励志传奇,只是在不断接近目标。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后打工大学当保安萌生读书念头1977年,李明勇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儿时家人接二两三地患病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李明勇回忆,在家乡读小学和初中时,他成绩很好,从来没有跌出前三名,但因为家境贫寒,欠下不少外债,初中毕业后,李明勇就来到贵阳打工。初到贵阳,他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当过水泥工,也干过木匠,后来又回到老家帮父亲种烤烟,养鸭子,“前后四年多都是为了还债”,李明勇告诉北青报记者。还清家中债务后,1999年,李明勇又回到贵阳,进入贵州教育学院(贵州师范学院前身),成为一名保安。在学校里,李明勇主要负责看守大门和校园安保工作。受到同学们学习氛围的影响,李明勇萌生了继续学习的念头,他重新拿起课本,开始准备成人高考。一边工作一边艰辛备考考研三次才获成功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李明勇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学校晚上11点半锁门,李明勇就利用入夜的时间学习,常常要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早上6点半,他又要准时起床开门,一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李明勇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专科班,并在2003年顺利考取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班。2005年,李明勇本科毕业,本可以找工作的他又毅然决定考研,“我就是想当老师,成人高校有一些限制”,李明勇说。不比成人高考,考研是更艰辛的一次战斗。英语零基础的他,为了增加词汇量,硬是背下了一本8000个单词的词典。然而,连续两年考研失败。最难的时候,周边的人都劝他放弃,李明勇不甘心,“再试试吧”,他告诉自己。2007年,李明勇第三次走入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场,最终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5年,李明勇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并在今年顺利毕业,他选择回到改变他命运的贵州师范学院,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学生眼中接地气的“勇哥”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是贵州师范学院2010级学生,也是李明勇当辅导员时带过的第一届学生。罗跃鸿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很接地气,经常冷不丁地幽默一下,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叫他勇哥。2014年临近毕业时,李明勇鼓励同学们,要坚持读书学习,想考研的就努力去考,“‘我还准备考博呢’,他这么一说,大家都乐了”,罗跃鸿说,受李明勇的影响,罗跃鸿如今也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贵州财经大学任教。如今,李明勇博士毕业成为高校教师,罗跃鸿很为他骄傲,“作为学生,我知道李老师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罗跃鸿告诉记者,在贵州师范学院当辅导员时,李明勇一边照顾年迈的父亲,一边工作,还在一边备考博士,非常辛苦,但即便这样,学生工作他一样也没落下,能帮助学生的一定会尽力帮助。陈喜诺是贵州师范学院大一新生,自从在新生大会上了解李明勇的故事,陈喜诺便对这个励志的老师留下深刻印象。陈喜诺告诉北青报记者,李明勇讲课旁征博引,并不会照本宣科,时不时还会冒出几个风趣幽默的笑话。虽然已博士毕业,李明勇仍在不断充实自己。一次,陈喜诺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时,看到李明勇书桌上摆放着专业书籍,得知他课余时间仍在不断学习。对话李明勇:我不怕输 不断接近就是成功初中毕业到如今博士毕业站上高校讲台,李明勇认为自信、自律和不怕输的精神支撑他一路走到现在。因为目标成为老师,他一直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哪怕其间失败多次,他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向着目标不断接近。做过建筑工人也当过保安北青报:小时候学习成绩怎么样?最喜欢哪一科?想考什么学校?李明勇:小学、初中学习成绩还不错,在班上基本都是前三名,那个时候我比较喜欢数理化,成绩也比较好。当时没想过考什么学校,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都是为生计奔波。北青报:初中毕业后都尝试过什么工作?李明勇:在贵阳做建筑工人,后来又回老家养过鸭子,种过烤烟。前后四五年时间,给家里还清了一万多元外债。北青报:在贵州师范学院最开始做什么工作?为什么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李明勇:当时学校叫护校队员,其实就是门卫,负责看门和学校安保工作。想参加高考主要是受到校园里文化氛围的熏陶,一些学校的老师也说我还年轻,应该多读点书。备考时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北青报:备考了多长时间,如何一边工作一边复习?李明勇:白天老师上班后我会比较轻松,会抽空看书复习,晚上11点半锁门之后我就没事了,会再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6点半还要准时起床开门。中午别人午休时,我们是最忙的,要防止一些校外人员进来偷东西。前后备考大概一年多时间。北青报:本科毕业后有其他工作机会吗?为什么选择继续考研?李明勇:在学校当保安期间,跟学校老师相处时间比较多,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后,我也向往成为一名老师。但当时是成人教育,找工作也会受到很多限制,我就决定考研。北青报:考研难度大吗?当时是如何备考的?李明勇:考研比成人高考难得多,尤其是我的英语,几乎为零。为了提高英语词汇量,我背了一本词典,里面大约有8000个单词,我还会阅读一些浅显的英文原著,巩固自己的词汇和语法。这段时间睡眠是最少的,一天也就能睡五六个小时。家人尊重我的选择 经济上还要靠自己北青报:两次考研失败,有想过放弃吗?李明勇:前两年没考上,有同事劝我放弃,让我去外面找个工作,当时也有机会找工资更高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再试一下,我觉得还是有希望。2007年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发高烧快40℃,看英语字母一行都变成两行,陪我去输液的朋友劝我第二天别考了,但我觉得我专业课准备得很充分,还是决定再试一次。北青报:家里人支持你读研吗?读研期间还是保持这样的学习规律吗?李明勇:家里人都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继续读书,但经济上基本都是靠自己。读研期间我几乎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偶尔去做家教补贴自己的生活费。北青报:研究生毕业后是选择了先工作?后来又读了博士?李明勇: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面临着读博还是工作的选择,因为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工作能稍微支持一下家里,还是决定先工作,就回到贵州师范学院当了一名辅导员。2015年时,考上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传播学的博士,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北青报:三年博士毕业也算是比较快的吧?如何一路保持高效?李明勇:读博时,我的导师很负责,会不断催促我们,我自己也保持之前的学习习惯,每天6点半就会准时起床。我读博期间该做什么,什么时间要做什么我都有相应的计划,基本上每天都有计划。比如我早上都是6点半起来,下午会雷打不动运动一个小时。一路走来靠着“自律、自信和不怕输”北青报:这一路走过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李明勇:我觉得有几点:一是自信,比如考研,如果我没有自信,可能压根就不会考;二是自律,成人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尤其是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三是不怕输,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北青报:从一名保安到博士毕业成为高校老师,你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励志传奇吗?李明勇: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每一个人定一个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都可以做到。很多人没做到就是没有坚持,只要坚持,可能这一次达不到,但总会慢慢接近目标。哪怕最后没有达到,但总是不断接近,我认为不断接近就是成功。记者 李涛 实习生 张月朦 李素云

于我

感动:他自幼脑瘫,却读到了数学博士,自强不自卑,乐观不放弃!

一个是数学博士,一个是数学“博士”。一个是倾心数学教学的老师,一个是对数学天赋异禀的学生。一个用仁爱之心将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一个用自强不息将身残与志坚完美诠释。这样的组合很完美,但这个故事却不够完美。他便是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徐守军,他便是徐守军的“博士研究生”谢炎廷。数学院来了位旁听生2011年9月,大一新生军训刚刚结束,徐守军像往年一样到榆中校区给数学院2011级数学基地班新生上 《解析几何》一课。这是第一堂课,正常的开场白之后,徐守军正式开始讲课。很快,徐守军注意到离教室门最方便的位置上坐着的一个学生,他不仅不做笔记,甚至坐在那里都不够“安稳”,摇头晃脑,常做鬼脸,徐守军感到很奇怪。课后徐守军才发现,他面部、双手、双脚严重畸形,根本无法握笔写字,连张嘴说话或表达情绪都非常吃力,就像正常人在做鬼脸,“但是他听课很认真很专注”。这让徐守军的内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第一次上课结束后,徐守军急忙向同事打听这个学生的情况,终于“搞清楚了”。谢炎廷,兰州人,自小患有脑瘫,致使面部、双手、双脚均严重畸形,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写字、走路,但智力正常,现作为旁听生跟着2011级新生“上大学”。每堂课离教室门最方便的位置成了谢炎廷的“专座”。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徐守军对谢炎廷的关注多了起来,“他不能做笔记,什么都要靠耳朵听、靠大脑记、靠大脑算,所以上课的时候他就特别专注,学生越是专注就越会引起老师的注意”。上课的过程中,徐守军会有意识地将更多的目光投向谢炎廷,一方面观察他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眼神交流传递鼓励和信心,“孩子看到老师鼓励他了,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劲头了”。课间的时候,徐守军每每都会主动走到谢炎廷桌子旁,蹲下身子与他交流,“因为他说话比较费劲,刚开始交流完全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徐守军就猜测谢炎廷想表达的意思,写到纸上让他确认,然后再进一步交流,直到2015年谢炎廷成为徐守军的“硕士研究生”,接触的更多了,他们之间的交流渐渐地“才变的相对轻松些。现在基本就是他说个开头,我就知道后面他要表达什么,甚至他都不用说”,徐守军说道。下课以后,谢炎廷的家人一般会提前几分钟来接,偶有例外时,徐守军就和班里的同学们一起帮助谢炎廷背书包、坐电梯、下台阶,然后送回他们在榆中校区教学楼旁临时租住的房子,“我们的学生都很有仁爱之心。当时学院的副书记李发荣老师就给学生们说这么一位特殊的同学在咱们班上,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做,同学们也都特别主动热心,争先恐后地帮助他。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地方,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有社会担当,这也是我对我的学生一贯的要求”。挖掘出研究潜力徐守军对谢炎廷的帮助和关注远不止这些,这孩子的未来在哪里?以后的路怎么走?怎么自食其力?尽管当时徐守军还没有清晰的解决思路,但这样的念头已经深深埋进他的心里。“其实我都没有想过那么长远,就想着能让孩子有点事做,学点东西,快快乐乐就行,但是徐老师已经替我操心他的未来了。”谢炎廷母亲接受采访时说道。2014年秋学期,徐守军给2011级学生讲授他开设的第三门课程——《组合数学》。“因为是大四学生,是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过渡阶段,我在上课时也会结合知识点和学科前沿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查资料,去解答,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哪些学生是适合上研究生搞研究的。”在讲第四章时,徐守军抛出的一个有关组合的问题引起了谢炎廷的兴趣。“正方向的问题,我们给他反方向来求证,看这个结论如何,最理想能证明是个充分必要条件”,徐守军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原创性的问题,在徐守军和谢炎廷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拿出了原创性的解决方法。课后,谢炎廷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下一堂课时,谢炎廷就自己的想法和徐守军进行交流,“我一听还不错,就说了我的思路,然后我查阅大量文献,帮他找了一些资料,让他课后继续去看、去思考”。以后每周上课时,师生俩人都会就该问题反复讨论,“他说我写,他自己也很有毅力,我写的东西他回去后都会敲成电子版”。在键盘上打字对谢炎廷而言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任务,他用“一指禅”却需要整整一天,也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毅力,在徐守军和谢炎廷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未解的科学问题得到了解决。谢炎廷据此用中文写成一篇学术文章,徐守军花了很长时间帮他翻译成英文稿件。文章得到了该领域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杨立波教授的高度赞扬,“在国内组合界来说,最厉害的就是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所以杨立波教授在这方面是很权威的”。业界“大牛”的肯定对谢炎廷而言如久旱逢甘霖,使其兴奋不已,信心倍增,不仅依托该问题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而且经过与徐守军的反复讨论、否定、修改、推进,文章于2017年发表在“组合领域不错的刊物”《AUS TRALASIANJOURNALOFCOM BINATORICS》(《澳大利亚组合学杂志》)上。谢炎廷在《澳大利亚组合学杂志》上所发表论文的首页文章修改期间,师生两人常常并排坐在徐守军的办公桌前讨论,谢炎廷一说话就紧张、一紧张就满头大汗,徐守军便一边说话一边扯上一段卫生纸帮谢炎廷擦汗。说到文章的发表过程,谢炎廷母亲感慨万千:“没有写这篇论文之前,孩子总是缠着我,有时候情绪也不是很好,我基本什么都干不了;后来在徐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做研究写论文,他有事做了,也不缠着我了,甚至还让我出去,说他要安静学习思考,尤其是努力有了成效之后,每天早上起床吃饭后他都自觉坐到书桌前学习看书,一坐就是一整天。有时候一个问题好长时间都突破不了,他很苦恼,我也跟着很沮丧,偶然有一天他灵感突现,我也顿时兴奋起来”。言语间,我们似乎深切感受到了这位坚强母亲的喜怒哀乐。自家教出的“大学生”这位母亲不仅是坚强的,更是伟大的。1992年9月29日,谢炎廷比预产期提前将近50天出生,5斤2两的体重、漆黑的头发、长全的指甲盖,诸多基本正常的新生儿指标使家人并未察觉到异常,但家人渐渐注意到,同龄的孩子会爬会坐会翻身了,甚至有些都会站立、学走路了,谢炎廷却“身体软软的”,什么都不会。直到11个多月的时候,一次意外感冒发烧被送进医院,“脑瘫”被检查出来,这样晴天霹雳的结果家人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家人流尽了眼泪,但生活还得继续,擦干眼泪昂起头,一家人开始了谢炎廷的漫漫养育之路。学说话走路就是摆在谢炎廷面前的首要难题。家人不厌其烦地嘴对嘴教谢炎廷说话,从叫“爸爸妈妈”到可以说更多的话,“尽管不是很清楚,但总算是会说了”。学走路就更难了,由于双脚畸形,小时候的谢炎廷接受针灸、按摩等治疗,“孩子真是没少受罪,针灸的时候我都不敢看”,从最开始的扶着东西走路,到6岁左右,谢炎廷终于可以趔趔趄趄独自走路了。相较说话走路,吃饭算是谢炎廷“相对容易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吃一碗饭需要大约40分钟的时间,“勺子筷子一起上,吃的胸前到处都是”,至少是可以离开家人的帮助。洗澡却不然,时至今日依然需要母亲帮忙。在家人细致入微的照顾和陪伴中,谢炎廷的“那扇窗”渐渐打开了:“我们发现孩子智力还不错,他爷爷和爸爸也都说他聪明”。到了上学的年龄,正常入学是不可能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爷爷、父亲和母亲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共同决定在家里自己教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母亲便买回了各科教科书,按照正规学校的日常作息和上课进度,爷爷、父亲和母亲在家里当起了谢炎廷的“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的进度教的,孩子学的也好”。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家里专门购置了电脑,母亲给谢炎廷报名上了北京101网校。平常谢炎廷跟着爷爷、父亲和母亲系统学习,每周末则跟着101网校的老师进行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突破巩固。“有时候我在家里干活,就听到电脑里在线课堂上的老师说‘这个问题谢炎廷回答正确’、‘谢炎廷同学理解能力比较强’之类的话,孩子听了也很高兴”。就这样,谢炎廷在家里和同龄孩子同步学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全部课程,“其实到高中的时候,尤其是数理化等,我就有点力不从心教不了了,主要是他爷爷辅导”,谢炎廷母亲说道。在此过程中,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2008年,谢炎廷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顶梁柱瞬间倒塌,对这个家庭又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那段时间也消沉过,真是天塌了的感觉”,谢炎廷母亲说道。我们无法想象这位母亲面对这样的现实是怎样在一次“拿”出她的乐观和坚强的,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她并没有被现实击垮,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和爷爷一起“培养”着谢炎廷。“乐观坚强不自卑,积极向上不放弃”,这是采访中记者从谢炎廷及其母亲身上最深切的感受,谢炎廷母亲也数次说到“一切还好,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难”。2011年,“高中毕业”的谢炎廷开始憧憬大学校园。经过咨询兰州市城关区招生办公室,谢炎廷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2011年的高考,“也是想检验一下他这些年的学习效果”。无法握笔写字成了谢炎廷考取大学的最大障碍,“他只能做选择题”,尽管如此,所有科目选择题的总分为280分,谢炎廷考了262分,“其中数学一科的选择题部分是满分”。262分的高考总分使谢炎廷没有被任何一所大学录取,他的梦想被重重地摔在地上,通过正规渠道上大学的路走不通了,“我们娘两哭了好久”。但是谢炎廷的“大学梦”却没有破灭,他坚定地给母亲说道:“我想上大学”,并且瞄准了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有我理想的专业”。物理是谢炎廷理想的专业,霍金则是谢炎廷心中的“偶像”。恰巧数学院办公室魏海英老师与谢炎廷母亲熟识,经过与魏老师的反复沟通了解,母亲意识到实验操作较多的物理可能并不适合谢炎廷,“我问他学数学行不行,他说也可以”。在魏老师的帮助下,谢炎廷母亲找到时任数学院院长的张和平老师,听完谢炎廷的故事并了解到他读大学的愿望后,张老师为谢炎廷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其家人的坚持不懈深感震撼和钦佩,当即表示同意并支持。这样谢炎廷就成为了一名“2011级本科生”。这才有了后来与徐守军的故事。读到“博士生”2015年6月,谢炎廷不仅完成了数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包括近30门专业课和数门英语政治公共课在内、共计150多个学分的学习,期间“没有缺过一次课,包括英语口语课”,而且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完全不低于我们正规的学生”,谢炎廷“本科毕业了”。回忆起上“大学”期间的艰辛不易,谢炎廷母亲历历在目:有课的时候,为了避免课间去卫生间带来的不便,谢炎廷调节好了生活规律,“上课前不喝水”,事实也如徐守军所言:“他课间的时候就在座位上坐着”。课余的时候,为了到图书馆看书上自习,谢炎廷提着书包,从天山堂东侧的租住房踉踉跄跄一步一步挪到昆仑堂。昆仑堂门口的几十级台阶成了谢炎廷去图书馆最大的障碍,他往往要用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能上去,但去图书馆看书是谢炎廷课余最大的乐趣。学习过程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不能用手写,全凭脑子记、脑子想、脑子算,“我记得他刚上大一的时候,学《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就很吃力,但他从没跟我说,后来我就看到他经常看这两本书,问过之后他才说怕我知道他学习吃力着急。”言语间满是母亲的心疼与理解。毕业之前,谢炎廷就流露出要跟着徐守军老师继续从事数学学习研究的意愿,对此,徐守军表示非常欢迎,“你只要自己愿意学,我作为老师当然是愿意带你的”。就这样,2015年谢炎廷成为了徐守军的“硕士研究生”,正式加入徐守军的课题组。家人的举动再一次为谢炎廷顺利“上研究生”铺平了道路:经过商量,家人卖掉了谢炎廷爷爷奶奶的老房子,爷爷奶奶搬进了谢炎廷和母亲离学校较远的住房。2015年10月,母亲用卖老房子的钱款在与兰大城关校区一街之隔的长城山海苑小区高价购置了一套住房,“其实早在2012年我就留意到这个小区了,当时我来本部送他坐去榆中校区的校车,看到这一片建的是商住楼,我就已经动心思了。这样从出小区到进校门,中间只有约10米宽的马路,他只要操心好这10米,进入校园就安全了”,尽管如此,从兰大后门走到齐云楼,这个对角线的距离谢炎廷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因为全身肌肉紧张,谢炎廷“走得浑身大汗”。为了创造这“10米”的条件,谢炎廷母亲在55岁就可以退休的年纪,选择了继续上班,“如果他爸爸在,我就可以退休了完全去照顾他,但现在我只能靠继续工作来保障我们的生活”。即使这样,谢炎廷母子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也仅仅是“维持温饱”。有了这“10米”,谢炎廷风雨无阻,除了两次生病,其他时间无一次缺课。不仅如此,徐守军课题组每周两次的组会,谢炎廷也都按时参加。组会上他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他表达费劲,徐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听得很认真耐心”,偶尔谢炎廷没来参加组会,“大家都觉得空落落的缺了点什么”。就在不久前的组会上,谢炎廷向2018级冯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想:“把一个难以求解的大‘图’分解为若干个小‘图’,通过逐一求解每个小‘图’,最后得出大‘图’的结论”。晚上上课或开组会的时候,徐守军的两个女儿就在办公室里写作业、玩耍,一直等到10点多徐守军上完课或开完会,还要“陪爸爸去完成另外一项任务”:送谢炎廷回家。下楼、开车门、帮助谢炎廷坐到座位上、送到小区门口翘首期待的谢炎廷母亲手上,完成这一切之后,徐守军回头一看,两个女儿已经歪倒在后座上睡着了。不开车的时候,徐守军就搀扶着谢炎廷,后面跟着两个女儿,走路将谢炎廷送回家。“我给徐老师说不要送了,让他自己回家或我去接,但徐老师还是坚持要送,竭尽全力地帮助我们。除了徐老师,数学院很多老师同学都送过,有一次下雨,我外出没能及时赶回来接谢炎廷,李秋丽老师给他打着伞送他回家,后来听说把李老师自己都淋病了”,谢炎廷母亲满怀感激地说道。除了上课、参加组会,其余时间每天从早上8点左右起床到晚上睡觉,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查阅英文资料、翻阅书目、思考钻研、撰写论文,这便是谢炎廷“读硕士研究生”3年时间的日常状态,“孩子看资料需要打印出来,徐老师就给我们买了一台打印机,方便多了”。尽管如此,徐守军每每在清晨5点发来的邮件总是会让谢炎廷惭愧不已,徐守军说道:“我一般早上5点左右就起来看书看资料,那个时候周围很安静,特别适合思考。”思考有了眉目,徐守军立即通过邮件发给谢炎廷,“后来有了微信就方便多了,我有想法了可以随时随地给他发语音”。从徐守军和谢炎廷的微信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到,有关一个问题徐守军大概就能发十多条、甚至几十条语音,“谢炎廷则打字回复,因为他没法手嘴配合发语音”。3年间,这样往来的邮件不知有多少封、语音消息不知有多少条,包括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徐守军出国做访问学者期间,这样的交流也一如既往。在徐守军的精心指导下,谢炎廷不仅于2017年发表了前文中提到的那篇学术论文,而且在图论的研究中解决了一个公开问题:图中关于距离的极值图问题。这一次,谢炎廷自己用英语写出论文,经过师生俩反复讨论修改后,“现已投稿,等待结果中”。2018年6月2日,对谢炎廷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天:“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前,徐守军让谢炎廷准备好了幻灯片,“我让他在幻灯片中多写一些文字,这样大家也就能看得明白些”。这是一场以谢炎廷为主、徐守军为辅的“毕业答辩”,一个在台上慢慢地讲解,一个在台下细细地补充,20分钟的“答辩”得到了答辩委员会7位专家的高度肯定,“评价应该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中上水平”。这样的“仪式感”不仅是对谢炎廷学习成效的鉴定,也是对徐守军精心指导的鼓励,更是谢炎廷母亲多年艰辛付出的集中释放,“那天我们都很兴奋”。接下来“读博士研究生”自然也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谢炎廷成了徐守军2018级的“博士研究生”。师者的仁爱之心从2011年关注到谢炎廷,到如今师生关系已然非常密切,“谢炎廷未来的路怎么走”“怎么让这个社会人不成为社会的负担而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始终是压在徐守军心头沉重的问题:“孩子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自己和他的家人也都很乐观、坚强、努力,我们总要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尽可能地帮助他,让他不仅现在有所学,还要将来有所为。”因此,除了自己指导,徐守军还经常抓住机会、甚至创造机会让谢炎廷参加业内的学术研讨活动或与行内专家交流学习。2016年8月,徐守军带着谢炎廷和他母亲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2018年8月,徐守军支持谢炎廷和他母亲前往合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会议期间,谢炎廷利用吃自助餐的间隙与一位做大会报告的专家进行了交流,请教了几个他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也得到了对方的夸奖和肯定,“孩子也很有收获”。“去年我请加拿大的一位专家来学校交流,晚上就在实验室组织了一个沙龙,让同学们与专家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时谢炎廷也参加了,他就有融入集体的这种感觉,很高兴”,徐守军说道。“我们要有仁爱之心,要担负社会责任,要先学会做人”,这是3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徐守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学会做人,徐守军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也是这样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两个女儿的。每到周末有空闲的时候,徐守军便带着孩子们去兰山上或黄河边捡垃圾,“美化环境不仅仅是环卫工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义务”。长长的垃圾钳从书包里“露出半截脑袋”,常常会引来行人的打量和诧异,“我们在捡垃圾的时候会有人指点,我不在乎,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做的”。对于谢炎廷这个社会人而言,命途多舛的现实并没有成为他成长前进的“拦路虎”,相反,他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十二年基础教育”,进而给自己奋斗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对于谢炎廷的“自强不息”,徐守军这样说道:“这些年我们数学院帮助支持过谢炎廷的老师同学其实有很多,不止我一个,只是后来跟我的接触交流相对多一些。我相信如果他投在别人门下,同样能读‘硕士’‘博士’,同样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甚至更好,主要是他个人和他母亲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这个在他的成长经历中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我拥有了一个帮助服务别人的机会”。“所以我真是特别感激兰大,感激数学院,感激所有的老师同学,身患残疾,无疑谢炎廷是不幸的,但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碰到这么多热心的老师同学,谢炎廷又是幸福的!我经常给他说让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是每个像他这种情况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机会”,谢炎廷母亲动情地说。这样的过程说来容易,细思极难。坚持自是源于谢炎廷及其母亲在困境中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无尽追求,追求,进而专注,进而极致,进而绽放极致的美,怒放生命的花。内容来源丨《兰州大学报》总第930期 文字丨任妍 丁香 编辑丨谭紫莹 责任编辑丨薛慧玲 主编丨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