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学生必须读到博士才可能进三甲医院,为什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了而似无有

医学生必须读到博士才可能进三甲医院,为什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了

人的生命宝贵无价,无论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对从业人员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认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这些方面的积累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则笑话,一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一个博士生同写一篇论文《论红烧肉的做法》这是一则笑话,但是从这则笑话中,我们明显看出博士、硕士、本科对问题认识深度、研究能力、思想方法方面的区别。硕士和博士阶段不仅是对知识的丰富和深入,更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和塑造,对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具体到医学行业,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无论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面对临床形形色色的疾病,对医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处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病人并不是照着课本生病的,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时,你知识储备越多,越见多识广,越能够准确确诊,正确处理。 所以,扎实的理论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基础,拥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探讨也更专业、更深入、更有造诣。二、培养更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传统医学强调个人实践经验,循证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循证医学并不是要代替传统医学,而是强调个人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证据相结合。医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夯实基础知识,同时还有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进展,跟随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培养科学的循证医学思路。这对于后期的职业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前沿学科知识不了解,都会限制一名医生的成长,给一名医生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局限性。三、在独立从医之前,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除了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之外,很多时间是跟着导师临床实践的,在临床实践中,边学习边积累,为今后独立从医打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认知,同一种表象比如说头疼,引起的原因千差万别。跟着导师上临床,就是把自己的书本知识现实化、立体化、丰富化,同时在导师的指导示范下,更准确、更迅速的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低一级学历的学生不具备的资源和条件。综上所述,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需要走过很长的漫漫之路。在这个旅程中,有更高的学历,意味着有更多和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导师的引导和陪伴,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帮助。我们到医院去看病,每个专家都围着好几个实习或见习小大夫,这里面很多就是这位医生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上学期间,就跟着导师大量接触临床病例,见识各种疑难杂症,这是年轻医生独立从医不可能有的机会。正因为跟着导师,才能有机会开拓眼界,增长见识,为今后从医积累经验,储备能力。现在的三甲医院,没有博士学位已经不可能进入了。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和健康,这就对医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医学从业人员也提了更高的要求。

白衣情

上了二十多年学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发现自己就是个白痴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像往常一样,磊子在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最近比较顺利,博士期间投的几篇论文,修改的、录用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像每个博士一样,此时的磊子心中有些快要毕业的喜悦。在同一届的博士中,磊子是比较优秀的,各种荣誉加身,导师也很器重自己。为了安心做实验,一般磊子习惯把手机调静音放在外面。今天,做完实验的磊子拿起手机,发现手机上有6个家里的未接电话。看到这一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顾不上其他,磊子赶紧给家里回电话。家人让磊子回家一趟,虽然说话含糊,但一定出了事。磊子赶紧请假回家,顾不上高铁票贵,坐在高铁上的磊子,一路上还在不停想着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小到大,那个给自己无数温暖的贫寒之家,一直把自己的学习当成头等大事,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自己请假回家的。到家的时候,磊子才明白,是父母出了车祸,躺在医院里。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父母的伤均无大碍,但是当时的场面很是吓人。磊子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只要人没事,一切都好说。于是,磊子开始着手父母住院的事情。这也是磊子第一次接触这些,从住院交钱、通过车管所与肇事者沟通等等,一系列的事让磊子始终都是蒙的状态。而每一件事,都要涉及到复杂的人情世故,即便是拿住院发票去车管所报销,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去之前都要被家长千交代万嘱咐。说实话,即便是学校最难做的实验,磊子从来没有这么没头绪过,而这些人情关系却复杂得毫无头绪。事后的磊子才明白,这就是社会,那个自己不曾直接接触过的社会,这一次,让自己看到了其中的很多阴暗。肇事者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因为整个住院期间,没有问候、没有看望,从未露面。通过中间人撂下一句话:“我的车有保险,爱去哪告去哪告!”这是磊子第一次接触到如此不通世故之人,从前只在电视、书里看到的卑劣小人,居然真的存在。即便医院治疗,由于父母受伤不同,不在同一个科室。磊子父亲的主治医生居然是肇事者的朋友,从主治医生的态度就能够感觉出来,这层关系还是一个亲戚打听出来的。父亲主治医生明显把病情说轻,认为马上可以出院。结果,肇事车主连基本的医药费都不愿意出。面对这种情况,磊子感到自己束手无策,满腔的愤怒无处发泄。古人云“百无一用是书生”,此刻的磊子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自己读了二十多年书,如今已是名牌大学的博士,面对父母受到如此欺凌,居然毫无办法。磊子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无能。而且,整个事件过程中,自己一直被拖着往前走,很多事情处理完都还是一头雾水。即使后来回到学校,磊子仍然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在学校做研究做得风生水起,即便只是接触到一次社会,让自己在学校的优越感荡然无存。磊子不仅感叹,上学二十多年的博士,一次医院的经历,才认识到自己是个十足的白痴!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多个关注多条路!欢迎点击加关注!

扫雷

复旦女博士与中山医院医生情感纠葛?校方凌晨回应!网友:5篇SCI论文好好查查

近日,网传复旦女博士与中山医院医生情感纠葛一事引发网友热议据网贴爆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陆某为了和复旦大学女博士李某在一起,给她买房买车并署名和刊发5篇高质量医学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发在《自然》子刊的论文),不料李某却和他分手。网友扒出,陆某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主要从事Ⅱ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学术成绩颇为出彩。网传内容消息一出,网友都惊了相比送房、送车大家更关心的是5篇SCI论文那么,为什么SCI论文很重要?●对于博士生来说,想要顺利毕业,发SCI论文是重要一关。●很多高校都有奖励在校生和教师发表SCI论文的举措,尤其是发表在一些顶尖期刊上的论文。●随之而来的还有身份和地位的提升。一名知乎网友表示,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没有实际贡献,便将其列入论文作者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对此,复旦大学在微博上公开回应▽医学院将会同中山医院启动师德学风和学风问题调查对任何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近日网传我院一博士生与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情感纠葛,引起较多关注和议论。医学院高度重视,已要求并会同中山医院就网友关注的当事人师德师风和学风问题启动调查。医学院一贯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对任何师德失范、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有责必究。回应微博下,不少网友喊话:5篇SCI论文好好查查也有网友表示:不信谣,不传谣,静等调查结果对此,你怎么看?来源:上观新闻(ID:shobserver)、@复旦大学 官方微博、红星新闻、网友评论等编辑:席锋宇 岳铼

榎本

为何三甲医院的医生都是博士,真的需要高的学历才能治病吗?

现代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很多,但实际上医疗人才却紧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自身健康特别关注,好的医生其实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很多人即使是有一点小病,也要到比较大的医院进行就诊,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这说明现在的医学人才实在是紧缺。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是比较有保障的,但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只能到基层的医疗单位,好一点医院所需要招聘的大都是硕士起点的学生,三甲医院招聘的医学生大都是博士以上的学历。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1、医学生就业竞争较激烈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不愁就业,但大多数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本科只能到基层,要想留在大城市,成为三甲医院的医生,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进入三甲医院,学历只能是越来越高,三甲医院的招聘条件比较严苛一些,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只能挑选学历比较高的,所以这样慢慢的将三甲医院招聘的医学生的学历推高。2、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比较多每年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是很多的,其他专业在大力扩招,医学专业也在扩招之中,每年毕业的大量的医学生都需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三甲医院只能优中选优,从而推高了三甲医院对于医学生的学历要求。3、工作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医生是给患者看病的,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同时具备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从而拿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三甲医院特别喜欢招收博士生,因为学历肯定是说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利于三甲医院业务水平的提高。4、打开医院知名度的需要医院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大都会讲自己到底有多少博士生学历的医生,有多少硕士生学历的医生,为了让医院的知名度更高,医院需要积极的招收一些博士生,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报医学专业,因为这些学生觉得,只要熬过痛苦的学习阶段,就可以获得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这个工作可以让自己终生衣食无忧,所以很多学生都特别的青睐医学专业。那学医对自己的未来到底有哪些好处呢?1、医生是一个非常崇高的职业,被称为白衣天使,从事医学工作,可以救死扶伤,非常容易获得成就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2、同时学医的可以为自己的家庭服务,家里人有一丁点的小毛病就会及时发现,对家里人的健康水平的提高,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3、再者学医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如果能够拥有很好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非常有名的医生,收入是非常高的,有的甚至可以自己开诊所,名利双收,就业方向比较广泛。总而言之,现在医学专业对很多人都非常有吸引力,很多学习成绩非常不错的学生都报考了医学专业,希望毕业后能够成为三甲医院的大夫,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医学专业的学生会经历非常痛苦的专业学习阶段,但是只要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未来是一片光明的,可以获得名利双收。医学专业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报考医学专业。但是医学专业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熬过学生时期,工作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所以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做好思想准备。

之政

这家医院科研碾压协和,每天2万人求医,“打杂的都是博士”

正宗医学龙门阵,专注打脸伪科学。文 / 华商韬略 徐艳丽在广大西南尤其是四川人民心中,这家医院就是救世主,就是生死簿。【“门口打杂的都是博士生”】1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布了一套针对各类虚假保健营销和养生误区的医学科普读物——《华西医学大系·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3册。集全院24个科室、60名权威专家之力,历时3年撰写319篇文章专门打假各类网红医学谣言、保健营销软文——网友们说,127岁高龄的华西医院怼起骗子来刀刀毙命。打假,只是华西医院微不足道的业余爱好。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第5年发布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榜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5年位列第一。11月,复旦大学最佳医院排行榜上,华西医院因声誉和知名度不及北京协和,连续9年蝉联全国第二。如果单看科研权重,华西以压倒性优势霸顶。“北京有协和,西南有华西。”跟前者相比,偏居成都的华西医院不论在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学术氛围和人才结构上,都不是一个量级。全国科研能力Top100的医院,整个西南5省总共9家上榜,北京一地就有22家。由于在整个大西南中流砥柱般的存在,华西医院日最高门急诊量超过2万人次。据央视2015年报道,这里平均每天至少6000人排队等待住院,有的需要几个月,有的要等一年以上。一位来自新疆的心脏病患儿父母宁肯蹲守八个月也死活不转院。“只要保证在挂上号之前不死,基本就能活。”“华西都看不了,回去吃好喝好。”“四川周边快不行的都往这儿送,十有八九能走着回家”……在当地很多病人心里,华西医院就是终审判决。去年10月,一位体重30多斤、严重营养不良、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脾脏肿大、腹部鼓胀的8岁患儿被送到华西医院。父母做了最坏的打算。医生切开个钥匙孔大小的创口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无任何并发症,没几天出院了。去年6月,一位百岁老人要换心瓣膜,因年纪太大,术中随时可能心脏骤停或猝死,转了几家医院最后送到华西。医生用半个小时完成心瓣膜植入,换上自主研发的“中国心”,术后3小时拔管,隔天下床,创下该手术全球最高龄记录。“不是绝症不进华西。”这家被定为“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国家级中心”的医院,每天有500多台外科手术进行,病患连夜排队,大流量科室医生周末不休息,碰到疑难杂症时,据说两眼放光。前两年,有位病人家属因为不相信华西医院的配药过程搞医闹,旁边的群众差点上去群殴。事情曝光后,有人在网上回复:“CT室门口喊号打杂的都得是博士生,华西这种医院,开尿给我喝我都信。”【昔日“东亚第一”】“南湘雅,北协和,东齐鲁,西华西”,国内四大医学高地皆缘起于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教会医院兴办浪潮。1892~1896年,英、美、加拿大三国基督教会先后在成都创建仁济医院、存仁医院和仁济女医院,几所医院在1910年合办一家教学机构——华西协合大学。作为中国西部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华西协合大学第一期学生仅11人,教师8人(外籍6人)。虽只设文、理、教育三科,但首任洋校长毕启以15次横渡太平洋的毅力,回北美筹集了400多万美元的办学经费,按当时英美教育模式严格施教,使这仅有的三科位列当时西南地区的顶尖水平。1914年学校增设医科,3年后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林则为华西创建牙科系,成为我国现代口腔医学发源地。秉持全盘西化的理念,初生的华西协合大学迅速建立学界优势,没用多久,华西牙科就打响了“东亚第一”的美誉。当年贺龙、朱德、聂荣臻、陈毅、邓颖超等都来华西治过牙病,据说蒋介石去台湾前从华西带走了两副全口义齿。抗战爆发后,华西协合与西南联大成为我国教育大后方的并峙双峰。当时南京的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生物系,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的部分师生及护士专科院校等,先后迁到成都华西坝,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时称“华西坝五大学”。民族炮火涂炭,华西有幸成为存续中国高等教育命脉的圣地之一。那些年,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吴宓、冯友兰、董作宾、冯汉骥等大师云集华西坝,李约瑟、海明威、林语堂等人前来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致函表达沟通中西的愿望。在考察华西协合的办学和师资水平后,以治学严苛著称的纽约州立大学决定,凡华西毕业的学生皆授予学士、博士学位,颁发文凭。华西有多少毕业生呢?资料显示,华西第一届11名学生仅有2名获得学位,毕业率18%。从1914年到1949年的35年间,学校共招收博士研究生682人,硕士研究生16人,最后授予博士学位592人,硕士学位6人,硕士毕业率仅为37.5%——严进,更严出。1951年,熬过半个世纪动荡的华西协合大学更名为华西大学,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其后数十年,这座根基深厚的医学殿堂在轰轰烈烈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和文革洪流中,历经数次更名、损坏、停招、拆并,渐渐显露老态。1993年,华西走过它的第100个年头。这一年,华西医院只有三栋楼,墙面是竹片和泥糊起来的危房,医疗楼里老鼠爬上床咬病人耳朵,宿舍楼一下雨到处用盆接漏,工资少还发不足的医生们热衷接私活,上班时扎堆搓麻将。曾经名冠“东亚第一”的华西,在国内医院前五十里失去了位置。【“华西最伟大的院长”】1994年某天晚上,一个身影从华西医院住院部破门而入,火冒三丈地掀翻了值班医生的麻将桌。他就是当时华西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中国最年轻的三甲医院掌门人石应康。1993年,42岁的石应康接手了没有国家重点学科、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没有两院院士的“三无”机构华西医院。随之而来的是华西医院高层地震,官僚做派被剔除,精简机构、重新“组阁”,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按劳分配取代“大锅饭”。管理整风后,新院长着力干了两件事:一是挖人,二是挖土。石应康挖人是一绝。华西引进的第一位院士魏于全,是石应康手写几十封信件、三顾茅庐死缠烂打“追求”来的。《解密华西》中还记载了他当年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把留美医学硕士、匹兹堡大学器官移植研究专家李幼平拽回国,给华西医院当副院长——一个暴风雪之日,石应康风尘仆仆出差到纽约,见到李幼平之后用四句话结束战斗:石:你先生是做什么的?李:他是个高级工程师,搞自动控制。石:那他可以到医院的设备处去。李:什么意思?石:你马上跟我回国,我不能再等了,院长4年一届,现在已经过半,我不能把这届等完了。李:……我回去要建实验室,医院有钱吗?石:没问题,给你500万。几个月后,李幼平回国,发现500万根本不存在。当时华西医院一年的科研经费才350万,而石应康的院长一做20年。就这么“连哄带骗”,石应康在一年内招收了19名海归,既有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留学博士后,也有李幼平这样已经安居海外的学科专家。一批价值连城的人才渐渐聚拢,短短四五年,没枪没炮的华西医院,奇迹般建立起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实验室、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国家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肿瘤学重点实验室、疾病基因组学和法学实验室等数个国内领先科研基地。2010年,卫生部评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华西医院共有24个专科入围,总数全国第一。此后再没拿过第二。“三无”变成“三有”,科研众神归位,软实力上去了,硬件不能太磕碜,石应康开始腾出手来搞扩张。1993年,只有三栋危楼的华西医院总面积9万平米,病床数一千多张。石应康上任后,医院昼夜不息地扩建至60多万平米,短短十几年,病床增至4800张,职工增至9000人,门诊多达200种,一度登顶全球医院单体规模榜首。由于步子迈得太猛,石应康很快被冠以“砖头院长”的名号。内部产生分歧时,他拿出了一组数据:1997年川、渝分设之前,四川是全国唯一人口超亿的大省,然而全省能担纲疑难重症诊治的医院仅有5家,床位不过6000张,平均17800人一张床。他确信,华西宜大不宜小。他也清楚,一座好医院不是砖头堆起来的,是人心堆起来的。作为公立医院,华西在90年代初也曾“门难进,病难看”,石应康上任不久,先把平均分配变成多劳多得,又把服务效率和医德医风纳入绩效指标,结果被吃惯了大锅饭的职工集体上访告他“走资”。新世纪后,华西医院服务体制全面改革,在全国率先成立医疗质量管理部,专盯各科室服务水准;为严禁大处方和过度医疗,医院极力压缩住院天数,推崇“日间手术”;建立来访登记制度,一旦有病人投诉,就在院内巡回展示,最夸张时,某科室一年内被召开21次整改大会;有员工往地上扔垃圾被石应康撞见了,被石应康严肃批评半天。“解决患者之难;满足社会需要;减轻政府负担;支撑医院发展。”这是石应康执掌华西时的四句箴言。2013年,石应康卸任院长职务。经他掌舵20年,华西医院的年门诊量由70万增至400万,手术量由1万增至10万,住院时长压缩2倍,出院人数增加10倍,固定资产暴增40倍,国家重点专科/学科、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以及代表学术能力的SCI论文,都从光杆变成全国第一或前列。“他是迄今为止华西最伟大的院长,没有之一。”有人这样评价石应康。▲石应康任院长期间华西医院各项排名变化图片来源:《解密华西》,桂克全【“不做过街大象”】然而,光辉与阴影总是相伴而生,与华西崛起的凯歌同时响起的,还有越来越刺耳的质疑声与威胁论。“圈地盘”、“抢生意”、“一家独大”,日益强大的华西医院被指责“大树底下寸草不生”。早从90年代末,华西周边的廉价旅馆就住满成百上千的病人和家属,“住院楼内的廊道和墙体两侧摆满加床”,“拥挤的门诊楼内,来自农村的患者席地而卧,眼巴巴地等着排队挂号的亲属传来惊喜”……除了病患扎堆,还有人才虹吸。西南地区的医科生都知道,考川大不难,考华西医学院真的难。2018年高考超过清华提档线9分的云南省第八名,辛辛苦苦复读1年就为了考入川大华西口腔专业。这种一哄而上逼得华西近几年不少医生招聘几乎是满屏的“博士后”。一位医生说,在华西2年的工作量等于其他地方5年。这种“压榨”对医生和病人都不是好事。而与这种超负荷相对的,是四川周边广大地方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闲置和寂寥。2016年前,四川省每一万名农民配不上1名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不到65%。这在国内医疗体系中并不算夸张。遥望京城,2013年北京的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占比不足2%。放眼全国,7%的三级医院占有了全国40%的医师资源,吸收了全国45%的诊疗人次(2013年)。而居住在农村的中国6亿人口,早已习惯了“小病自己治,大病跑省城,绝症去北京”。华西有全国最强的科研战队,有中国规模最大的临床技能训练基地,可是“华西再大,也看不完天下病患”。2005年,华西医院提出了把周边基层医院发展成“华西医院分院”的口号。这口号听着得罪人,但真做好了,受益的是病人。十几年来,华西医院陆续对周边地域进行不同规模的对口援建、远程教学,派遣骨干团队下到贫困地区志愿帮扶。最近几年,华西医院的分级诊疗探索渐入佳境,每年至少为3000名全国基层医疗学员举办进修授课,通过远程医学中心为全国644家医疗机构提供教学、会诊,每年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0万人,远程指导疑难重症病人5000多例。“不要让华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大象。”这是石应康卸任前最担心的事之一。在“全国人民上协和”的中国医疗体制下,“超级航母”解决不了老百姓看病难,但它或许能以惊人的平台能量带飞一方医疗战队。而这,正是华西医院尝试去做的。资料来源:《解密华西》 桂克全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年5月1日《1910年,华西协合大学正式开学》 凤凰网 余凡 2018年3月11日——END——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八佰棒

三甲医院只招博士、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掌握、实施、驾驭者。医学生读到博士才可能进三甲医院,为什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需要走过很长的漫漫之路。传统医学强调个人实践经验,循证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之上。循证医学并不是要代替传统医学,而是强调个人经验、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证据相结合。现在不少的三甲医院除了小儿科、急诊科、麻醉科外,基本上只招博士,硕士生都很难进入,更不用说本科生了。本科生基本只能进农村医院、社区医院,所以医学院的本科生基本没有什么出路了,只有硬着头皮去考研,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价,而且最好读名牌医学院的研究生。学医的学生的就业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从院方里观点来看,博士可以搞科研,带动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这恐怕是一个借口,大多数医院就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真正具备科研条件并不多,医学院、研究所机构等才是搞科研的地方,再说中国的医学科研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高?大多数人应该心中有数。临床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在这些细分的科类中,你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成为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重学历,不重能力,其实这个问题是广泛存在着,不只存在医疗行业,各个行业在招聘时都要追求高学位,一些地区只把研究生当成人才引进,给予优待,似乎只有他们是人才。这就像科举时代,只有考中了举人、进士,才给你铺设进入官场的门槛,是一个道理。“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才是正确人才观。

夜叉

南昌博士中医医院迎来了一面锦旗

妙手神针除顽疾,长年病痛显奇效“真的太感谢你们了……”2021年1月8日早上9点,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理疗科赵欢喜主任的办公室迎来了一面锦旗,相伴随的还有陈阿姨无尽的感谢。故事还原:2020年11月底,家住南昌市西湖区,深受病痛长达一年半困扰的陈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昌博士中医医院接受诊治。“她本应该是在晚年感受子孙满堂的欢乐,是在饭后可以坐着小凳子晒晒太阳聊聊天,慈祥的听着我们给她讲现在的故事。可是自从母亲患上了这个病后,我们一家人的心就揪了起来,这一病就是一年多!她脖子一直不能动,还伴随经常性的腰背痛,面部表情都变得有些僵硬了。日常生活行动不便,饱受疾病的折磨。这期间我们也带着母亲一直在南昌市其他医院持续性治疗,但效果都不明显,反反复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也不敢带母亲到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去,想想母亲把我们辛苦拉扯大,现在却要受这种煎熬,一家人都很苦恼。尤其在2020年10月的时候,时常听母亲一个人小声唠叨,说是拖累了我们。我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后来在一个亲戚的口中得知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理疗科的赵欢喜大夫,在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对颈肩腰椎疾病和各种疼痛病的治疗,就决定带着母亲来试一试。”陈阿姨的女儿讲述着母亲的病痛经历。陈阿姨今年60多岁,初见她时,她的头发有些花白,慈祥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目光里夹杂着温和的暖流,仿佛冬日里的阳光,寂寞又温暖。尽管陈阿姨饱受疾病痛楚和摧残,脖子僵着头不能动,却依然能从她明亮的双眸里感觉到她对生活的热情。理疗科赵欢喜主任根据陈阿姨的病情状况,对其进行诊断,进而制定了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以及康复锻炼同步进行的治疗方案。在陈阿姨治疗期间,赵主任每次见陈阿姨都亲切问候,不嫌麻烦地一次又一次地询问陈阿姨的感受,仔细诊断,还详细地把病情的进展解释给陈阿姨听,叮嘱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的地方,根据病情变化确定药物使用和针灸手法,绝对不让陈阿姨白花一分冤枉钱。每次来医院换药,针灸治疗,护士们都精心照料,端茶送水无微不至,家人不在的时候,一直陪在阿姨身边,陪她聊天解闷。赵主任说,陈阿姨这个病因为拖得时间比较长,是不可能一次彻底治愈,要通过疗程的调理慢慢来。在进行了4次针灸之后,陈阿姨高兴地告诉赵主任,自己的脖子已经可以慢慢转动了,其余疼痛症状也明显减轻。每次治疗完,赵主任都会特别嘱咐注意事项,并告诉陈阿姨一定要定期回来复查。新年伊始,1月8日陈阿姨借着回来复查的时机,带来一面写着“神针妙灸医百病,德技双馨暖人心”锦旗过来对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理疗科赵主任表示感谢。陈阿姨紧紧握着赵主任的手,“正是由于你们治病的专业、细心,和精心的护理照顾,才使我的病情迅速好转,让我免受疾病困扰,也不再给儿女们添负担。我已经很久没有像最近晚上睡得这么好了,现在脖子可以转动也不痛了,在医院的时候,你们对待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是真心的感谢你们!”“陈阿姨送来的这面锦旗是她的心意,传递的不仅是感激之情,更是对医院服务品质的认可。她的信任和赞誉也将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继续以专业的技术、贴心的服务造福更多的南昌百姓。”赵主任接过锦旗,就像接过一份责任,它是对每一位医务人员一点一滴付出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它将激励博士中医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采蘋

医学类的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

对于医学博士年薪能达到多少钱这个问题,首先今天说医学博士的收入我们特指在医院上班的医学博士,因为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医学博士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从事医生的职业。据我所知,在普通三甲医院的医学博士年薪在二十万左右是没有问题的,但也要看是在医院里面的哪个科室。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一、首先来说一下,医院里面的医生收入主要是几个方面构成,有基本工资,加班费,手术费,科室收益奖金等,当然在一些医院,医生还会有医药代表给的开药的提成。其实在三甲医院,特别是大城市里面的三甲医院,医学博士并不是很少见的,几乎大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主治医生大部分都是医学博士,当然不包括一些年级比较大的老医生。二、在医生的收入里面,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收入与医学博士的收入相差其实并不大,如果说区别就只是基本工资有区别,其他的收入构成的话区别并不大。想要收入多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学历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三、但是医学博士的学历相对于博士以下学历的医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首先就是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对于医生的招聘要求,首先很多都是最低博士学位的。能否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决定了收入的多少。好的医院首先来看病的人就多,手术的次数也多,收入自然高。还有就是在好的医院,还会有科研经费,一些有特色的科室,科研经费可谓是十分充足的。

收养昆弟

为什么医院都爱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本科医生?

现在各个城市的医院越来越多,人们想要去看病也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关于医院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医院都爱招刚毕业的博士生,而不是经验丰富的本科生,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首先,博士生和本科生在学历这方面,差距显而易见。博士生所学的知识肯定要比本科生高不少,而且现在本科生遍地都是,但是想要读到博士生,并不太容易,所以在医院这方面,能够招到博士学历的医生,肯定是胜过于本科学历的医生。其次,博士生学东西快。因为博士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更为深入,即便他们只是刚毕业,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肯定都比本科毕业的学生要来得快。还有,能助于医院提高名气。每招收一名博士生,意味着这家医院的实力,已经强劲到可以吸引博士生来此工作,久而久之,人民来看病,更多地也会来这家医院,而该医院的医生实力也会更强大,这十分有助于医院的名气提升,还有未来的发展!最后,能够在医学方面,读到博士的人并不多,毕竟,正常一个本科医学类的学生,都需要读五年,甚至五年以上才能够毕业,而博士正常都是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医学类的博士生都是人才,是每个医院都想要的人才。相反,本科医学类的学生,现在是非常常见的。这就是为什么医院宁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生,也不招经验丰富的本科生,这其中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对此,网友们怎么看?

六藏

南昌博士中医医院之锦旗传递医患情

北方网讯:在南昌博士中医医院,每天都发生着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你相信奇迹吗?今天,小编要讲的,是一个爱让奇迹发生的康复故事。2021年1月11日,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的中医理疗科又多了一面红艳艳的锦旗。腰椎疼、腿疼到无法正常行走,甚至出现了面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76岁高龄的陈大叔感觉“天塌了下来”。疾病的突然袭击,让一直以来幽默乐观的陈大叔陷入几近中风的魔窟之中。“刚开始感觉到腰椎隐隐发疼的时候,内心还比较乐观,感觉这种疼忍忍就过去了。渐渐地,我发现走路的时候,腿特别疼几乎抬不起脚,而且腰椎也越来越疼。后来,疼得连穿脱衣服等日常行为都已无法自己解决,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疼痛缠身让我也变得不爱出门了,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和老伴说话的时候有点吐字不清,老伴还以为我是故意的。但到吃饭的时候,发现嘴巴隐隐有点不由自己了,心里确实慌了,老伴也慌神了,她也感觉到我的病可能加重了,我也觉得自己这一生可能就这么到头了。从那之后我的脾气也变得古怪起来,绝食、乱发脾气、不配合家人的关怀,感觉自己是个拖累……”陈大叔讲述着自己的那段患病历史,“但看到老伴头上若隐若现的白发,她一直守护在我身边,时不时看到她那因担忧我而刚刚哭过红肿的双眼,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决定好好活下去,以后的路还得陪着她!”于是,陈大叔在老伴的陪同下开始走访南昌多家名院专家,但治疗结果却都不尽人意。而且,长时间的治疗吃药和失望,让陈大叔的精神受到了一些刺激,这让他更加痛苦。2020年对陈大叔来说,是充满转折的一年。亲戚微信朋友圈出现的一条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的病患案例分享,让老伴再次激动起来!但此时的陈大叔已失去对自己康复的希望,在老伴一再劝说和鼓励下他才决定再和老伴碰碰运气。不要怕!你的健康之路有我们!抱着一丝希望,陈大叔和老伴来到了南昌博士中医医院中医理疗科寻求治疗,在见到赵欢喜主任的那一瞬间,阿姨难掩内心的激动与长久以来对陈大叔康复起来的迫切期待,一直给赵主任说,“请你一定要治好他,这一年他过得太不容易了,我每天看着他这样……”用心体会着这位年过半百的阿姨的不易,赵主任不禁动容,“不要怕!陈大叔的健康路上有我们!相信我们,他一定可以恢复的很好的!”随后,由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的专家团共同对陈大叔进行了会诊。经过对陈大叔病情的评估,对陈大叔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近期以及远期的康复目标与方法。“对症下药”让他“重获健康”因为长期不运动,面部和腿部的肌力和协调性降低,而且腿部肌肉出现萎缩倾向。针对陈大叔的病情,赵主任采用床边站立训练方法、运动训练、和针灸理疗等个体化治疗措施,并亲自对陈大叔进行指导治疗训练。开始治疗的时候,陈大叔并不是很积极,已经治疗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效果,这次就没报多大希望,能过来治疗完全是处于老伴的坚持。了解了陈大叔的想法,赵主任每次就在治疗的过程中不断地给陈大叔鼓励,陪他聊天,分享一些康复故事。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陈大叔慢慢发现的腰椎的疼痛有了缓解,腿部疼痛也有了改善。“恢复的很好!坚持治疗一定会彻底康复的!”赵主任的耐心鼓励着。整个治疗过程中,赵主任与陈阿姨、护士密切沟通,时刻掌握陈大叔的康复进展,并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两个月时间,陈大叔腰椎疼得到了彻底改善,腿部疼痛更是缓解很多,加上针灸、按摩推拿等治疗手段,短短两个月时间,陈大叔脱了了病痛的纠缠,行走越发自如。更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陈大叔的面瘫竟然治好了!当赵主任问陈大叔这次治疗的感想时,他感慨的说,“及时治疗真的很重要!但选对专业的医院更重要!如果没有南昌博士中医医院医生们专业的治疗,我现在还在疼痛中艰难度日。感谢南昌博士中医医院!”因为心中有爱,奇迹才会出现。陈大叔是不幸的,疾病让他陷入痛苦的煎熬。陈大叔又是幸运的,老伴的不离不弃与坚持,南昌博士中医医院科学有效的治疗,他得以顺利康复。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感谢你们的信任,让我们把这份健康与爱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