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国内读博还靠谱吗?监尸器

“博士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国内读博还靠谱吗?

上周,在网络上刷到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的一段演讲视频。视频中,江小涓教授提到了关于“博士生延毕将影响个人信用和贷款额度”的话题,引发了不少学生和网友的议论。内容如下:关于“博士生延毕”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的的议论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以往各种议论的重点经常都是:博士生延毕的原因、正确应对延毕的措施等问题,就算有话题议论到延毕的后果,也只是谈及对个人学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次清华大学江小涓博士的发言则指出了博士生延毕所可能要承担的社会性后果。其实从近几年的网络大数据来看,国内博士生延毕现象已经趋近常态化。而导致大多数博士生延毕的主要因素也无非就是“自身科研能力,论文选题和导师”。近几年,网络上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读博难,在中国读博更难”。为什么说在中国读博士更难呢?一是基数大根据相关教育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生招生91.7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80.5万人,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人。较1949年招生242人,招生人数增长3789倍。二是压力大在国内,博士生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承受多重压力,比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文章或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除了这些学业指标性,还要承认因繁重的课业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等。三是就业难虽然国内各行业的高学历层次人才岗位一直空缺很大,但不少博士生毕业后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歧视链”无处不在,求职者如果仅拥有国内普通高校的博士学习经历,既没有顶尖大学背书,又没有海外访学经历,那么在求职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不公的待遇,让辛苦的读博时光无法绽放最耀眼的光彩。所以从综合的角度来看,选择在国内攻读博士不仅困难,而且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近几年,不少在学历提升方面有需求的人都将目光转向了海外留学。亚洲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成就有目共睹。在众多国家中,菲律宾以其纯美式教育体系和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迅速成为亚洲留学热门地。菲律宾不仅延续了美式的教育模式而且拥有融合中西方文化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身处亚洲也能感受到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菲律宾综合排行第一的菲律宾大学更是一所国际百年名校,其博士培养模式不同于国内,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氛围和过程也相当自由。甚至对于报读学生没有硬性的雅思/托福能力要求,对中国学子十分友好。选择留学菲律宾大学不仅能轻松、成功拿到博士学位并且可以以海归身份回国享受各种福利政策~相比国内简直不要太美好~你心动了吗?

龙斗士

停止研究生招生对博士生导师影响如何?严重吗?

停止研究生招生,不是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得注意呢!之前,小西也说过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不是职称评定,如优秀的副教授同样可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和职称评定不同,博士生导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称号(也是荣誉+地位的象征喔!),该政策制定之处的确对导师水平提升有着不小的推动。但是,博士生导师的终身制,即一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不到退休不可能取消称号(没有违法乱纪、严重学术不端等情况),又限制了整个导师体系的发展。在国外高校,只要是有能力的导师都可以招收、培养博士,没有所谓的"身份要求"。而在国内大环境中,博士生导师是个重要头衔。尤其是介绍各位专家学者时,是博士生导师的,一定要予以突出显示。想要成为博士生导师,需要有足够的课题、经费、学术成果等,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遴选才能成为博士生导师。近几年,博士招生指标急剧缩减,快退休的博士生导师也会被提前要求停止招生。其实,之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等也做过博士生导师取消终身制的探索,尤其是清华大学从2012年招生季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全体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当时,这个事情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为什么呢?因为在学科评估等环节,博士生导师数量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博士生导师制度也会直接影响导师科研绩效计算、博士招生与培养等环节。因此,国内其他高校仅仅是淡化博士生导师称号,而不是贸然全部取消呢!博士生导师为博士毕业生拨穗博士生导师停止招生对导师自身的影响如何呢?小西还记得有2个话题,在导师圈和学生圈是永远的热门,一个是"什么样的学生最坑导师?",另一个是"什么样的导师最坑学生?"。在日常中,容易发"导师被学校停止招生"事件是该导师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后,在教育部论文抽查环节不合格时,导师会被学校处理,停止招生3年。记住延期毕业的硕士学位论文极易被抽查,切记延期后认真修改、调整到位,否则导师不会也不敢给你签字的啊!近几天,不少人都在进行毕业答辩,对于评审专家、答辩专家、导师的"刁难",心里很窝火,是不是觉得怎么就不能高抬贵手呢?除非是学位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在抽查中不合格,不会影响已毕业学生的学位,但是导师就会被学校停止招生3年。换句话说,论文撰写过差最终坑的是导师,而不是毕业生。翟天临是因为没有发表符合获得学位要求的科研论文,且发表的论文有抄袭,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后最终取消学位。而翟天临导师是"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相比"停止招生"是非常严重的处理。一般来说,被取消导师资格后,基本是无法在遴选为研究生导师的呢!博士毕业生导师被停止招生3年影响可大可小,关键是看停止招生事件的性质,如是"被学生坑"的"背锅"还是"坑学生"后被处置。"被学生坑"的影响不大,而且圈内还是比较宽容的,也会说一句"做导师真不容易"的感叹呢!而"坑学生"的导师被停止招生后,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圈内口碑极差,就会停止期过后也无法招到学生的。当然,导师停止招生的影响还得看课题组和自身呢!如湖南大学之前抄袭其他院校老师基金申请书的硕士,最终坑的导师被调离教学岗,这个处理才是影响极大的,该导师基本终身和学术、科研无缘啦!相对"调离教学岗位"来说,导师停止招生3年算是较轻的,要是在一个较大的课题组,课题开展还有团队的学生,单就停止招生来说影响不算大。按博士生4-5年毕业的时间来算,3年停止招生不太影响整个课题衔接呢!其实,不少缺少课题项目、研究经费和科研成果的博士生导师,同样被要求停止博士招生,可招硕士呢(硕士招生要求低些)!小西就认识几个这样的导师,博士生导师对他们来说就是个荣誉称号。他们其实也不需要招博士,毕竟让其毕业的成本太高。这些导师的课题以横向课题为主,如某某规划,最终成果不易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学位论文,即很难满足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但是,课题满足1-2个硕士生毕业不是问题呢。课题组例会-倒是指导研究生2018年5月,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如2017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叶肖鑫多篇科研论文被撤稿,存在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学校学术委员会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并停止导师招收研究生资格、学科负责人、研究所副所长职务,导师直接被提前退休呢!因此,单独停止招生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同期会有其他处置呢!最后,预祝各位毕业生以全票"优秀"的姿态顺利通过答辩,加油!

吃人井

博士学霸:7篇一作影响因子篇均过10,博士期间总影响因子230!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文章,篇均影响因子超过10;以二作和共同作者身份在16篇杂志上发表SCI总影响因子230;获得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三好学生”、2017-2018年度“材料学院十佳学术之星”等荣誉称号。认真学习是不变的坚持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张凯一直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始终保持着对学术求知若渴又孜孜不倦的态度。自博士研究生入校以来,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张凯很快地转换角色,迅速客服转专业的困难,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认真工作,时刻以一个优秀博士研究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学术研究浩如烟海,作为一名普通的博士生研究工作者,对此最形象的比喻莫过于画圆:如果说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位于一个圆周内,那当他的知识越多,圆周也就越大,同时也就意味着其知识储备也就越多。因此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越是深入则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越是对科研的神奇和浩瀚而感到谦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样,高深的学问,也是建立在对最基本概念理解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之上。”他认真学习了专业核心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利用图书馆及学校期刊文献资源库,阅读与科研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书籍、报刊、期刊、文献,经常参加各类科技、社科等方面的讲座,拓展知识面,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博士研究生期间,经班级选举获得了2016-2017年度北京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学术科研是不懈的追求在教授们的专业指导下,张凯广泛地、认真地阅读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期刊文献,认真钻研拟定实验方案,积极开展实验,不畏困难,反复尝试。经过他的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在博士期间,在杨洲教授,董海峰教授两位老师指导下以第一作者发表Adv. Funct. Mater(1区), Biomaterials(1区), Anal. Chem(1区), J. Electroanal, Chem(2区). Mater. Chem. Front,以共同作者在ACS Nano, Chem. Sci等发表SCI十余篇。还参与了杨洲教授和董海峰教授指导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学习期间,在老师的支持与资助下,张凯还参加了数项大型的学术交流会议,以睹诸多学者的风采,聆听优秀报告和论文。他曾表示:“科研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一个个未知问题,而人类的科技进步本身就来源于对自然的好奇,因此,作为一名研究工作者要对科研工作中的微细环节时刻关注,对实验现象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科研中,踏实严谨,对研究课题有深入的理解,展现了良好的学术潜质。在研究领域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张凯的导师在“十佳学术之星”推荐语中如此评价。前进的路上不忘初心在刻苦钻研学术的同时,张凯也牢记身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和班级各项活动,如学院举办的拔河比赛,以实际行动为同学服务。“为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本人通过学习、实践来提高自己,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工作中多思考多想办法。”对于自己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张凯虚心表示:“‘成功属于过去’,面对未来,我会不断地提升自己,全面发展,争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为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做一名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最后寄语“经过两年的博士研究生的学习与生活,在北科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身边有一群知识渊博的老师和可爱的师弟师妹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同时也有一些体会一是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正直且具有正能量的人,相互影响相互进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藏私。二是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碰撞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意,三是我们要在科研之余加强自身的锻炼,身体是革命的的本钱,身体好,一切才有可能,四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为青春喝彩,为自己加油!”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出品:新媒体中心 来源:学生工作部 文案编辑:张岚 编辑:田宁姗 责编:高龑

理欲

中国博士研究生将何去何从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人们赋予博士更多的科研和学术光环。在我们的认知里博士研究生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后,具备更专业的知识,更加系统的科研逻辑思维,因而更有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发挥其用武之地。但现实却告诉我们,"逃离科研"大有人在。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根据可以看出,继续上升从事科研的博士生研究生比例较低,绝大部分的博士研究生选择了进入企业,签约就业。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选择"逃离科研"。就像一场大型运动会,每个项目都有几十个运动员参加,最后只有3个人/团队拿到金银铜牌。请问其余的运动员为什么"逃离"奖牌?其实很多人不是逃离科研,是被科研淘汰,主动和被动要搞清楚。需要阐明的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人才,毕业后继续留在科研单位的本来就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选择"逃离科研单位"最直接的原因,钱。很多实验室所在的研究所,算国家事业单位,整体一年的收入比进入企业要低很多,加上所在城市的房价,根本就没什么竞争力。按照2018年的就业薪资来看,基本上企业研发岗位给的是18万左右,而基本的科研院所的薪资差不多是10万左右,对比之下,很多人会选择进入企业,而不是选择在研究院搞科研。然而钱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当前科研制度对科研活动的掣肘。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经费是来自国家或者省级等。但是项目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你写出所有的项目规划和项目预算,大到会议场所,小到纸张打印等,滴水不漏的做好财务计划。还要附上完善的科研项目申请内容以及意义。有的项目需要资金垫资,项目完成后,才会发放相应的项目资金。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科研允许失败,但是科研项目却不允许失败,科研项目的失败,意味着你所有的付出都是零,对实验室以后申请项目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衍生出很多的科研项目套路,其中之一就是用已经获得的成果或者预计即将产出的成果拿去写申请书,然后拿获得的经费支持下一步研究,如此鸡生蛋蛋生鸡。但如此的话,第一只鸡从哪里来,空手套白鸡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整体的科研学术不够重视,才会出现很多高校的中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而放弃科研。不是博士研究生放弃了科研选择企业,而是很多博士研究生被科研抛弃,进入了企业领域,对国家来说,重金培养出的博士,应该有大多数的人选择科研单位,才是最正常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科研的比例严重不足。文字|天阑 编辑|尹嚞 图片|网络

深闳而肆

读博士选对导师很重要,影响一生

最近网上最热门的是一个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自杀的新闻,作为一个读完博士的过来人,也唏嘘不已。不管是读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选择正确的导师,对整个人生会有极大的帮助,会成为美好人生的助推剂。选择错误的导师,对人生确实会有一定负面影响。欧洲早期的博士博士学位最早开始于欧洲,那会读博士的人都是一些贵族子弟,生活无忧又无所事事,加上对科学的兴趣,就读个博士学位玩一玩,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也能找到一份体面又舒适的工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和平民化。现在攻读博士学位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很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虽然现在国家的津贴足够学校读书的开支,但读博士读到30岁却没有任何经济基础,在成家立业方面是相对比较艰难的。所以,现实的讲,博士还是适合家里相对富裕的人来读,而且要有一定的研究兴趣和天赋。当然,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普通,则需要有极好的心态和耐心来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我是属于家庭条件较差的那种,所以读博士期间,我是心无旁骛,屏蔽了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和闲言蜚语,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毕业的时候相对比较从容。在选择博士导师的时候,我比较幸运,刚开始报考的是导师A,结果A没有收我,反而在面试的时候,后来的导师B对我青睐有加,我就成了导师B的学生。读博士学位实际主要靠学生自己,导师偶尔引导一下,导师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课题就行。我的导师B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希望你们以后都能过的比我好”,他提供了很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这对学术能力的提升和以后在学术圈发展的帮助都很大,在毕业的时候导师也会推荐国内外的工作机会。所以,选择正确的导师,确实对人生影响很大。马拉松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博士毕业的时候30岁,人生还有三四十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如果不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难以坚持到最后。即使选择了一个不尽如意的导师,只要坚持到毕业,还是有广阔的人生舞台可以发挥。死者安息,在读的各位博士共勉。

天地有宫

硕士和博士差别真的很大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其中硕士研究生又分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2~3年,博士研究生培养时间为3~4年。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培养目标也有很大的区别,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和科研院所助教或助力研究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博士研究生主要是培养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可以胜任企事业管理、技术顾问及科研院所讲师和助理研究员的高层次人才。总得来说,都是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促进国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每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就是最好的例证!毕业服的区别研究生间的区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时学术论文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比硕士研究生要强一些,如果硕士研究生积极、努力的学习和提高,毕业时也可以达到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甚至高于后者。但是,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如文科、理科和工科之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还是有所差异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文献资料和知识宽度有区别。由于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较弱,文献阅读存在较多困难,对导师团队的研究方向及相关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有限,导致对专业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深度和宽度无法与博士研究生相比。第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区别。究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通过锻炼或系统培训而逐渐形成的,而硕士研究生在本科生阶段很少进行此方面的锻炼和培训,这就需要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者师兄师姐的指导和帮助一下才能逐渐形成,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博士研究生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否则顺利毕业则成为很大的压力,同时表现为很强的创新能力。研究生是人生中重要的经历和财富第三,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有区别。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这对以后的研究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验中需要的一些比较高大上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了解的较少,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才能很好的掌握并加以利用,为后续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博士博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而且实验成果产出很快,所以博士研究生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第四,毕业时具体要求不一样。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一般不要求发表学术论文,而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则要求一定发表学术论文,且不同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如有的学校也按照论文影响因子来要求,细胞免疫方向的则要求期刊IF≥10,植物科学研究方向IF ≥5等;有的单位则按照中科院论文分区来要求,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1区学术论文一篇,2区论文2篇等。国内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区别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是比较严格的,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学制为5年。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宽进严出的淘汰制,所以博士研究生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国外博士研究生一般只学习两门功课:一门理论课,一门实验技能课,由不同的教授来进行讲授各领域最新的前沿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为后续科研工作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工作者,促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国内博士研究生则没有实行淘汰制,获得的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进行转化,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希望能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生的竞争力若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赞或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非常感谢!(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耶里肖

博士延期会影响其在银行的贷款信用:延毕带来的风险真多

绝大部分人读个博士,是想踏踏实实把学问研究透了。中间碰到点波折,多花点时间,这是很正常的。有数据显示,博士延期的比例已经逼近 7 成,越来越多的人也默认接受了博士延期。然而,延期的风险却是很多人没有了解清楚的。2020 年 11 月 28 日,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号 @人文清华发布一段视频。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博士六年还未毕业可能会影响贷款信用。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江老师两次跟同学们「打个招呼」,博士六年还不能毕业,会被互联网银行的风控扣信用分。此话究竟怎么回事?这个讲座的出处是 11 月 20 日「人文清华」的讲坛上,主题为《数字经济 解构与链接》。讲座的全程回放视频在 B 站的清华官方能够找到。讲座中谈到互联网银行的全新信用管理模式,江教授以互联网银行放贷为例,介绍数字经济的风控模式。传统银行需要审核以前的信贷记录、看看有无抵押资产、论证生产计划是否可行等,互联网银行则主要通过平台算法进行风险控制,有无延迟还信用卡、有无其他的不良信用记录等。在这里,她举例转述说博士延期可能是没有自控力的表现,所以会被扣信用分。有些网友还没有了解到全部的情况,先着急做了键盘侠,这 ck 不必。研究生们完全可以把心踏踏实实放下,继续安心搞科研。因为博士生延迟毕业影响信用分,还得有以下几个前提条件:首先,这个例子是互联网银行的模式,而不是传统银行。传统银行在放贷前的审核中,学历、工作岗位和各项征信记录等都是很重要的考量指标。这些指标在互联网银行的类似业务中依然还是很重要。只是在对数据的利用上,互联网银行依托网络数据平台,在信用评估上有所创新,理论上风控也更到位,但这仍需时间的检验。第二,算法。江教授在讲座中说到的算法,其实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综合风控方式。互联网银行获取的数据量远高于传统金融行业,更加全面和完备,在决策上也会更依托算法。因此,原先没有被纳入评估指标的博士就读年限,就进入了评判指标中。但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的是,加入的新指标众多,会造成单个数据的权重降低。笔者大胆揣测,只要不是严重处罚导致的延迟毕业,应该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很多网友吐槽的自控力是次要指标。在银行放贷的风控中,自控力是一个很软性的指标,笼统地关系到贷款人是否有可能出现恶意拖欠和坏账,属于还款意愿的范围。相对来说,还款能力更重要,包括抵押物、资产情况、收入情况、预算情况、未来现金流能否覆盖贷款本息等等,这是客观还款的基础。银行业发展这么久了,早就有一整套办法应付有能力却没有意愿还款的人。退一万步说,这个世界上,有良好自控力的人毕竟是少数,难道银行只做少数人的生意?博士延期毕业的潜在影响延期毕业对个人信用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这不代表延期毕业的博士生们可以高枕无忧了。延迟毕业确确实实地会给博士生们带来很多风险。首先,当然是原先可以勉强养活自己的补助彻底泡汤了。延期毕业后,许多博士生的补助锐减甚至归零。在多年苦读以后,早已不再年轻的博士生们不但无法贴补家用,还得向父母求助,生存压力陡增。而且在外接兼职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还占用更多时间精力,使自己的毕业越来越遥遥无期。第二,是要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总要找份工作,经济下行,行业紧缩,每年的就业形势都比上一年难。高校的职位都被早起的鸟儿占上,越晚毕业越难进高校,到手的待遇也一年不如一年。跟就业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中国特色的就业市场上,很多政策和福利是只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比如选调生就只招应届生,还有些城市的落户政策也只对应届毕业生优惠。对于延期 N 年半的博士,因为毕业的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就有可能出现不承认其应届生身份的情况。第三,医疗保险。博士就读期间享受公费医疗,去校医院看病跟不要钱似的。一旦延期毕业,这个福利就没有了,医疗费用自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不会生病。如果没有公费医疗,一个小头疼脑热可能就要花好几千,不是小数呢!助学贷款的种类比较多,延期会增加需要偿还的利息,这无疑令寒门出身的学子雪上加霜。第四,社保和工龄。退休年龄是确定的,延期毕业等于缩短了未来的工作年限,减少了工龄,对退休金有影响。现在不少城市的购房落户资格都跟社保挂钩,延期毕业会对这些事项造成拖延,步步比人落后。如何规避风险?对比完上面这些潜在风险,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征信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已经是延期毕业所带来的最小的负面影响了。即便是前述风险,也有相应的办法规避,把损失降到最小。补助可以跟导师谈,不要不好意思,要来一点算一点。如果岗位好,可以提前签定向合同,早早锁定职位和待遇。这样能够把未来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也让自己心里有底,对冲掉因为求职市场变动造成的风险。关于应届生的身份,应该据理力争。博士延期,就是延迟毕业,并不是毕业后待业。同学们注意留好相关证件和文件,跟用人单位充分说明,争取应届生的身份。医保的问题很重要,咨询一下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问问该怎么办,实在不行自己在学校所在地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助学贷款一般可以申请还本宽限,以前是 3 年,现在延长至 5 年。记得去银行及时办理就好,千万别错过了时间。社保是关系到一生的大事,而且越往后越重要。如果着急买房落户,可以带上身份证到户籍所在的县或区社会保险中心参加养老保险。但要注意,如果参保,毕业时就有可能无法认定为应届毕业生了。这点一定要先了解清楚。相对来说,工龄可能只是小事。而且现在有些单位把博士就读的时间也计算入工龄,非常人性化了。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最好的规避肯定是不延期了~(这是句废话!)国内博士延期毕业已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国外博士会不会延期呢?绝大部分是没有这个说法的。美国的研究型高校,多数不为博士生设置固定的毕业期限,考虑到每个学生具体专业不同、论文选题类型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所需工作量不同,而且学生个人的经济情况、时间安排也不同,研究生院对博士的毕业年限有很大的弹性,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延期毕业。细想也是,如果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就不该对读博年限设过多门槛。读博之路艰辛异常,需要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多。既然都说重视人才,政府是不是该给个指导性意见什么的,不要在就业时歧视延期的博士们。毕竟,本来延期就够惨啦,更需要关怀和善待。

东西南北

读完博士,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原文以 What not to do in graate school 为标题发布在《自然》期刊原文作者:Buddini Karawdeniya读博路上,过来人的6条血泪教训。我的博士项目是在在南金斯敦罗德岛大学Dwyer实验室研究分析传感器,在这期间我犯了很多错误——其中一些成为了宝贵的经验。若你是在读或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这里有6条博士避坑建议。1. 切莫与他人比较我遇到许多科研人员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备感压力和失望。但事实上,每个研究领域,每个博士项目,每个研究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领域可能数十年才会有值得发表的突破性发现;而有的领域发表论文则会相对容易。读博第三年,我开始担心,自己似乎要花费比其他人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研究项目并发表论文。我的确花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才完成博士项目,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我的一项重点项目的成果发表在了《自然-通讯》上,另外几个项目也产出了十来篇论文和两项专利。不要事事与周围人比较,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在错误中成长,提高学习工作效率。2. 切莫盲目相信你的数据博士期间我学会了质疑自己的数据。面对数据的时候想想哪个环节可能出错——尤其是哪里看着奇怪或者异常的时候。我曾经设计过一款用激光检测微量化学物质的传感器。有一天,实验信号看起来非常棒:激光功率一直上调至最高而不是我平时惯用的设置,而且激光功率越高,信号强度越大。虽然这个结果看起来非常好,但最终结果却证明设备显著高估了传感性能,因此产生了大量无用的数据。随时注意样品污染、标注错误或仪器校准错误等问题。不要盲目相信数据,即便它们是你亲自做实验获得的。3. 切莫独自苦恼读博并非易事。失败更是家常便饭。遇到问题不要独自苦恼,向经验更丰富的人,比如高资历同事、博士后或者导师寻求帮助和建议。读博期间我遇到很多看似无解的问题。有一次,我更换了一种自然多糖的供应商,结果却和预期的不一样。经过几天反复实验,我非常困惑:明明是同一种多糖,为什么信号不同呢?当我带着这个问题咨询导师的时候,他提出了一种我未曾想到的技术,帮助我发现了信号不一致背后的多糖成分的差异。4. 切莫沉迷工作我们都对最新的实验数据充满期待,因此常常会连续熬夜或周末加班就为获得完整结果。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同事尝试了各种工具方法,却仍无法确定我们的纳米传感器是否正常运作。绝望中,我们暂时放下手头的任务,进行了休息调整。休息有助于整理思路:短暂休息之后,我们重新恢复了精力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容易造成思维局限和精力耗竭。必要的时候,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休息调整,然后重新开始。5. 切莫随意乱丢研究记录像大多数研究生一样,我用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进程和结果。这种方法适合短期工作,但并不适合庞大的博士项目(特别是需要同时处理多个研究内容时)。保存好清楚的实验记录,利用Excel表格和Word文档定期更新实验日志。建一个详细的附录,加上链接,链接到相应的文件夹——待发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图片。当我博士毕业时,我一共写完了19本实验室笔记本,如果没有Excel表格、附录和索引,我肯定会迷失在茫茫数据中。从项目一开始就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免得到头来大海捞针。6. 切莫执着于一次失败放弃一个自己长期为之努力的实验或理论很痛苦,但知道何时该改变方向对于博士项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我读研究生的第一个项目并未成功,当时我已经辛辛苦苦做了18个月,意识到失败不可避免的时候,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失望。但后来和我的导师进行沟通后,我转而开始另一个项目。学会如何“缩短失败周期”,才能将时间投入到有望带来巨大成功的项目上。学会快速调整的我最终发表了多篇颇有影响力的论文,也获得了多个研究奖项和奖学金。Naturedoi: 10.1038/d41586-019-02255-7

赵高

Nature社论:读博有害健康,三分之一博士生心理有问题

新智元报道 来源:Nature编辑:大明【新智元导读】由于学术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处于极度劳累和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应对这一紧迫问题,全球首届研究生心理健康国际会议将于本周举办,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术界、产业界和教育界多方共同努力。本周,首届研究生心理健康国际会议将在英国布莱顿举行。这次会议为期两天,目标是解决一个简单而紧迫的问题:现在许多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处于过度劳累和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研究人员的心理健康。从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令人不安的趋势。比利时法兰德斯的一组博士生发现,他们患心理健康疾病的风险可能是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的两倍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或者在目前已经患上精神疾病,或过去曾经患上精神疾病。Nature调查: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超水平”压力对图森亚利桑那大学的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承受的压力“超出平均水平”。《自然》报道了这些问题,结果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沮丧和痛苦的个人经历。这个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关于这一问题的17个研究项目与2018年3月启动,这些研究的目的是更充分地了解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面临的精神压力和健康威胁,并探讨这些研究人员所在的大学可以提供哪些类型的支持。这些研究的经费总计约150万英镑(200万美元),最初由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英国研究与创新部门提供。在本次布莱顿会议上,将有更多的同类研究项目亮相。Nature Research是会议的赞助商。导师主宰一切,学生被迫隐瞒心理问题这些研究的问题之一就是数据的完整性不足,通常仅适用于某一所大学或某一个地区。来自全球其他地区的数据很少,而且形式不规范。研究人员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工作,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研究生生涯和总体学术环境的各个方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一些明显的迹象。短期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合同的特点可能会让雇主和导师在关照博士生心理健康的义务方面根本不重视。目前学术界的氛围经常会对过度工作和长时间工作持赞美态度,这会极大助长过度劳动的状态和气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与他们的导师之间的权力平衡存在很大问题。资深科学家既要充当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同时也是一个严谨,独立评估人,这一矛盾阻碍了学生向导师吐露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意愿,因为他们害怕这样做会给自己专业上的进步造成妨碍。对于这个问题,解决之道可能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导师需要全面的强制性培训,以识别、协助和了解可能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人员。其次,学生的导师可以不止一个,以便在遇见心理问题可以寻求支持,而不必担心会威胁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大学需要确保为本科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能扩展至研究生和博士后的范围。学术界也必须学会尊重许多研究人员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理念。总之为了这个问题召开专门的会议是令人鼓舞的,这表明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受到重视。但是,我们还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未来的研究人员免受心理健康问题的荼毒。哈佛调查报告:近10%的博士生曾想过自杀实际上,博士生过劳影响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去年据The atlantic报道称,目前美国研究生院的气氛会对研究生的健康造成恶劣影响。该报道采访了纽约城市大学数据分析师埃弗雷特拉姆尔(Everet Rummel)。他表示:“以前出于一些原因,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攻读博士学位。”纽约城市大学(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数据分析师埃弗雷特拉姆尔(Everet Rummel)回忆道,“那时的想法太天真了。”他制定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攻读博士学位。对于一个普通的博士生来说,取得博士学位大概要花8年的时间。他的计划很快就结束了,但这并不是因为拉姆尔特有的高效率,而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完成过这个计划。“我退学了,”他解释说,许多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决定,其中多数与他的学习没有直接关系,但每一个因素都指向了他博士生活所带来的全方位的、残酷巨大的压力。更糟糕的是,博士阶段的高压生活带来的回报不尽人意:2014年的一份报告发现,接受调查的博士生中,近40%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此外,大约有13%的博士生毕业时背负着7万美元以上的教育相关债务,而人文学科的这一比例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对于那些确实获得了学术相关职位的人来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兼职大学教师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附近甚至低于贫困线。哈佛大学附属研究小组的一项新研究强调了博士生现状的后果之一:博士生极有可能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8所名牌大学的大约500名在读的经济学博士,发现其中18%的人有中度或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这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在哈佛大学的这项调查中,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在前两周内至少有几天都有自杀念头。精神和学术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挫败感这项研究的结果还包括近200名教职员工的调查反馈。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博士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即使不是由博士阶段的教育经历造成的,也会因为这段经历而恶化的。在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中,大约一半患有焦虑和/或抑郁症的受访者是在开始博士生学习一段时间后被确诊的。与那些刚开始读博的学生相比,临近毕业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博士研究生们认为,经济压力和职业压力的结合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挑战。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Eau Claire)数字文学助理教授露西约翰逊(Lucy Johnson)表示,攻读博士学位的经济负担让她很难“逃离博士生课程安排”——比如说,去看电影或外出就餐。她认为,那些因严格的学术作业而感到孤立的学生,势必会因经济困难而更加孤立。和她的许多同学一样,露西最终也只能靠贷款养活自己。学术本身也有很大压力。对于博士生教育来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生产、生产、再生产新的想法,或者比别人做更多的工作量,所以我们都精疲力竭,”约翰逊说,“以‘专业化’为名,我们不停做着这样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我们作为博士生应该接受的一部分。”同样,长期以来一直梦想成为一名教授的拉姆尔(Rummel),也被终身教职的和各种学术会议的前景所吸引,在这些会议上,他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书呆子”讨论小众话题。他说,他和他的同学们应该把博士教育当作一种“成人仪式”。 现年25岁的拉姆尔说,“为了过上那种生活,你必须付出非常多的代价。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很讨厌自己的生活。”他的学校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学生的压力,比如在期末考试周提供免费按摩服务,但没人有时间来享受这些服务。根据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还有一点加重了博士生的压力,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对社会没有什么用处。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总是或大部分时间都是有用的,而在整个劳动年龄人口中,这一比例为63%。只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工作可能会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很少有博士生受访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治疗,包括那四分之一有过自杀念头的人。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研究中,那些在心理健康评估中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比平均水平要好。在那些最近有自杀念头的人当中,26%的人认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要好。这种不和谐暗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在博士生教育中,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是生活常态这一个事实。希望本次研究生心理健康专门会议的召开,会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推动这一重大问题的解决。参考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92-0https://36kr.com/p/5164914

集锦

翟天临被撤销博士学位,专家:将影响其学术生涯与后续发展

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调查处理结果陆续公布,继北大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作出退站处理后,北京电影学院2月19日也公布调查结果,决定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其导师陈浥的博导资格。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2月19日下午发布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最新调查进展情况说明。北京电影学院表示,该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翟天临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在《广电时评》上的《谈电视剧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一文进行了鉴定。北京电影学院认定:该文中的一些论述是基于翟天临个人表演艺术创作体验而进行的阐发;文中关键表述使用了其他专家的观点,但未做引用注释说明,存在较为突出的学术不规范、不严谨现象,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导师陈浥未能认真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北京电影学院表示,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与仲裁委员会建议、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决定、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撤销2018届博士研究生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对于处分结果,翟天临、陈浥均表示接受。同时,其他相关问题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此前在2月16日,北京大学已发布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结果。北京大学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照相关规定,学校同意光华管理学院2月13日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处理的意见。对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处理结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宋烁对界面新闻称,“撤销学位是能够施加于毕业生的最严厉处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对界面新闻指出,“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背后,其实已经涉及到培养模式、导师指导方式以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深层次问题。撤销学位的处分是有必要的。”实际上,国内也不乏撤销学位的案例。2016年,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张家华的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河海大学宣布撤销其博士学位,并注销其学位证书;2017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生的11篇论文因学术不端行为被学术期刊网站撤稿。清华深圳研究生院对此作出回应,撤销该生博士学位,其导师也被停止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如果翟天临有心在学术领域发展的话,这次被处理后他是否还能继续谋求深造?“尽管撤销学位后还可以重新考博,但或许以后没有学校再敢招收翟天临了”,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的博士生刘云认为,“对于翟天临而言,博士生学位或许只是一个头衔。但是对于普通博士生而言,撤销学位意味着多年备考与研学全都清零,其实难以承受。”除了学术研究,翟天临的演艺事业势必也将受到影响。据凤凰网此前报道,2月21日央视计划播出的电视剧《老中医》中,翟天临参演的所有片段被要求删除。而他待播的其他6部剧与多家代言或许也将受到波及。熊丙奇指出,一个人弄虚作假一旦被发现,将失去因造假获得的一切,并且,这种责任追究没有追溯时效期限,“自然也会影响到他的学术生涯与后续发展。”界面新闻注意到,北京电影学院在宣布处理结果时依据的是四份文件,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可以撤销。而第十八条也指出,国务院对于已经批准授予学位的单位,在确认其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时,可以停止或撤销其授予学位的资格。《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则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影响程度和处罚办法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剽窃、抄袭、侵占他人学术成果造成恶劣影响的可认定为情节严重,处罚方面,学校可以撤销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并且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等处分。上述第三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则规定,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学位授予单位对在学位论文或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等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于学位申请者或学位获得者,可分别做出暂缓学位授予、不授予学位或撤销学位授予的处理;对于指导教师,可做出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的处理;严重败坏学术道德的,由学位授予单位依据国家有关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取消(翟天临)博士生学位资格,取消其导师博导资格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华东师范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对界面新闻表示,“近年来针对学术不端或者师风师徳失范问题,高校多会给予取消学位资格以及取消导师博导招生资格的处分决定。”对于博导而言,这位博士研究生导师表示,后续影响更多是体现在道德评价和学术界评价方面。而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一位教授对界面新闻透露,“取消导师博导资格,或将影响其项目绩效,也会影响此后的项目申请与经费审批。”“近年来外界对各种学术腐败的揭露越来越多,揭露出来的一些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有的甚至到了堂而皇之、毫不掩饰的地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表示,学术腐败背后有着现实的利益推动,包括学位、名誉、学术地位和科研资金等,当有限的资源被剽窃者所拥有,真正潜心研究的学者就会失去机会。王晓毅建议,“应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完善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的工作机制,同时发挥媒体和学术打假专业人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