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三年学制引争议,清华大学,别让中国博士学位变成速成班!天聪

博士三年学制引争议,清华大学,别让中国博士学位变成速成班!

现在我国的不止大学生多研究生跟博士生一样也多,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研究生跟博士生咧?在我国博士生的学位就这么容易拿到吗?但是据不完全的恶数据统计从2016到今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延期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从数据上来看这博士生跟研究生的学位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的。为此有些博士生纷纷说到时间太短了,在为数不多的三年时间中得拿出一年来修毕业学分。能够进实验室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在这两年中要完成自己的方向定位、开题和答辩还有论文。在两年内要想把这些事情都做好基本上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科研成果上光靠两年时间的积累各种数据这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可能完成的事情。还有一旦你的三年期限到了还没有毕业的话,国家将不会再给你补贴所用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承担。这些博士生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所以压根就不会去选那些涉及的东西广难度很大的课题。使得博士变成了一个速成班,对于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要想在2年内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去年的时候清华大学就说学校将不再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发表论文,这个消息一出顿时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骚动。清华大学是我国高校的一个榜样,当它开始降低博士研究生的毕业标准时。全国的各大高校也肯定会纷纷效仿,毕竟受翟天临博士的影响教育部开始每年筹拨专项资金来专门检查论文。在博士生毕业的要求提高之后清华大学为了保全自己学校的名声,不再强制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在SCI发表论文这让人可以理解。毕竟从2019清华大学据统计目前在读的博士生人数已超过一万四千人。还有那些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并不是真正的热爱科研,而是为了给自己镀金出去找工作时有更大的竞争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清华大学不得不降低博士跟硕士的毕业要求。清华大学的名声是享誉全世界的,作为一所世界名校中国高校的领头羊不该降低博士毕业的要求,更不应该把博士生变成科研速成班。首要任务是应该加强基础科研的时间,不要逼着这些博士生为了毕业去选择目标明确难度小的应用科研。

玫瑰海

台湾博士已无人问津 多个博士班招生人数为0

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图片)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复命

台湾博士无人问津 107个博士班招生不超过1人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海外网11月13日电 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国境线

父母高学历孩子一定学习好?博士网友:我儿子多少名他班多少人

有一位做老师的朋友经常和我们说起和孩子家长的那些事,家长们都希望老师都多关注一点自己的孩子,总是把态度摆的非常的低,客客气气的对朋友说:让老师你费心了,我们心里是非常的感谢。我跟他爸都没文化,也帮不了什么忙,全靠老师你多多关注。态度这么低,也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父母甚至因为自己学历低而觉得自己愧对孩子。但是父母学历高,孩子就一定学习好吗?首先,父母学历高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利的。因为父母的见识可能更高,还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所以父母学历高孩子学习成绩好是很正常的。但是,未必父母学历高孩子就学习成绩好。有网友自己是博士,妻子是研究生毕业,两个人将近35岁才有了一个宝贝儿子,那是被家里的4个老人给捧在手心里喊在嘴里长大的,聪明还是有点的,可是就是太淘气了,怎么都不愿意学习,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最后一名,真的是:看他儿子考试多少名就知道他班里有多少人。每次学生请家长,他是学历最高的,但是他儿子学习成绩是最差的,从小被人夸到大的爸爸,自从孩子上了学就怕见到老师了,只是感觉有点抬不起头来。孩子成绩好坏和父母的学历并没与必然的联系,而且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的学历几乎就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了。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做的不是因为自己学历低而觉得对不起孩子,而是想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吗?(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政者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不超过1人 媒体:到了生死关头

台湾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图为“中时电子报”资料图片)台高校近年来招生困难,台当局教育部门更是大砍博士班名额,最近核定2018年各大博士班招生名额仅有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台湾媒体形容这是到了“生死存亡”关头。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门核定明年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共4493人,其中107个博士班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教育部门表示,博士班若撑不下去就退场;但大学教授却说,博士生愈来愈少,各项研究面临“有将无兵”的困境。为避免“流浪博士”现象恶化,台当局教育部门近3年大砍各大学博士班招生名额,2018学年仅核定招4493人,比2017学年的4242人少251人、下降5.59%。台湾地区59所一般大学2017学年共有约900班博士班,但其中有34班招生人数是0人、73班是招1人,这107个博士班面临生存危机。2017学年招生人数0人的博士班,包括台湾联合大学系统(清大、交大、阳明、中央等校组成)光电博士学位学程、北医奈米医学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及东吴大学微生物系博士班等。招生人数仅1人的博士班,则有清大历史所等5个博士班、中央财务金融系等10个博士班、中山大学通讯工程所等3个博士班、中正大学前瞻制造系统博士学位学程等8个博士班。招不到学生正在苦撑的博士班,是不是该考虑退场?台教育部门和大学教授的看法截然不同。台教育部门“高教司长”李彦仪对撤掉这些博士班毫不犹豫的回答“是 ”。她表示,一些重点产业领域(如半导体),硕士生比博士生吃香,大学相关学系的重点就放在多招硕士、少招博士。但台大农艺系主任林彦蓉说,他们系上有20多个老师,教育部核定的107学年博士班招生名额仅4人,一些研究将面临“有将无兵”困境。现在系上老师执行研究计划时,没有博士生可用,非常依赖硕士生,但硕士生2年就毕业,深入、长期或难度高一点的研究不容易进行。清大教务长戴念华表示,将一些博士班招生名额砍到剩下0人或1人,已让他们快“无法呼吸”,清大向教育部门提出以学院方式统招博士生,之后再依考生志愿分发到各博士班,提高报考意愿。戴念华说,教育部门依就业市场需要调整博士班招生人数,出发点没错,但如果最后演变成学生不被鼓励读博士班、老师的研究做不下去,那现有政策就有必要再斟酌。随着台湾社会少子化日益严重,高校招生困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据《海峡导报》报道,1997年,台湾新生儿32万人,可到了1998年骤减少到27万人,2000年更是降到16万人。但从1994年起,台湾进入高校“疯长期”。1994年,全台只有23所大专院校,但为呼应所谓的“教改”,台当局此后鼓励私人兴学,使得大量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大学。1997年,李登辉实行“增加高中和大学扩招”政策,陈水扁时代更加码为“一县一大学”,台湾就这样进入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期”,全台高校最高峰时达到160多所的空前密度。除了“少子化冲击”与台湾高校“疯长”导致比例失衡,台湾《中国时报》2015年的文章也引述台湾辅仁大学社会系教授戴伯芬的话说,博士就业管道愈来愈不通畅,也是降低学生就读意愿的原因。台湾交通大学环工所招生承办人就提到,学校整体研究所招生的状况都不是很好,连硕士班学生都不愿意继续升学,“我们学校临近新竹科学园区,大家都想早早毕业去工作”。台湾清华大学统计所也提到,硕士学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较于硕士班的热门,博士班反而无人闻问,一度造成2014学年度完全“无人报名”。台湾高等教育产业工会办公室主任陈书涵则表示,教育部门对博士生的规划没有长远看法,“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绝非大学没有教职需求,而是台教育部门放任师生比恶化”。也有台湾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在接受《海峡导报》采访时指出,在台湾少子化的趋势下,未来台湾高校生源呈滑梯式下降。因此,想继续生存的高校,必须拓展招生渠道,尤其是要增加对大陆和其它海外地区的招生。

判教

台湾顶级大学难逃生源危机!2019学年113个博士班招生数0或1

中国台湾网10月18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当局“教育部”近日核定2019学年一般大学硕博士班招生名额,硕士班38983人,相较2018学年40003人减少1000多人;博士班核定4250人,相较2018学年4242人略增8人,但有113个博士班的招生人数是0人或1人,面临生存危机,连顶级大学也逃不过。据台当局“教育部”统计,2019学年硕士班招生名额0人和1人,总共有56个系组,其中0人有49组,1人有7组;博士班招生名额有113个系组的招生名额是0人或1人,0人是37系组,1人是76系组。台“教育部高教司长”朱俊彰指出,2015学年开始,每年“教育部”会扣减一定比率的博士班名额,已经从6千多人减至4千多人,因此从2019学年开始不再扣减,保留一定名额让学校做调配,因此今年博士班招生名额就没有出现像过去几年一直减少的状况。朱俊彰指出,过去几年在调整博士班名额时,有学校提到确实有些领域的博士班招生不易,但博士生的设立和运作也不简单,因此决定给予学校招生名额分配上的弹性,学校可考虑过去招生状况,先把名额暂时“放零”,来年或后年再招生,以维持系所运作,而不是招生名额一旦为零,学校就必须停招或裁撤。但朱俊彰强调,如果超过三年,系组招生仍不见起色,就会要求学校把系组关起来。至于硕士班名额减少,朱俊彰说,多数是因为连续两年注册率低于7成,因此被“教育部”扣减招生名额。(中国台湾网 娟子)

熊熊大火

全班61人出了8个博士,一直领跑的她却落在后头,不是命运弄人

全班61人出了8个博士,一直领跑的她却落在后头,不是命运弄人今年翻出多年前的往事,除了伤心就是落泪。1994年升入当地最好的高中,又以成绩突出被分在尖子生班,学习成绩一直位居班上前十;1997年被落榜后,1998年复读时还在几万人的模拟考试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自己认为,1997年落榜是个意外,没想到1998年更是出现了意外。全班甚至全年级的领跑者没有冲刺到终点,这意外来得十分蹊跷。其实,这个女生一直在领跑,中考免考,被保送到市里最好的高中之一;在分班考试中,又考进了尖子生中的尖子班。当时早就有人预言:进了这所高中,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那么,考进了这个班,就等于双脚踏进了大学的教室。在这场人生赛跑中,她的起跑线远远落后于班上大多数同学:生在农村,家庭条件差,每年的学费都要父母东挪西借,妹妹把希望留给了她,初中就辍学打工了。父亲说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你考上大学。然而,这位老父亲临死都不明白自己苦巴苦结,怎么就没有供出个大学生呢?班主任也是该校语文学科业务能力最强最硬的,她自己也承认:那篇传到网上的贴文,就得益于班主任当年的教诲。好学生遇上好老师,强强联合,谁人能敌?然而,1997年她的高考成绩是全班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同学考上了一个大专学校,其他同学全部考上了本科学校。有网友翻出了当年他们班的花名册,全班61人,据说有八个博士,四、五个大学教授,还有的不是公务员,就是教师。而一直领跑的,却远远地落在了同学们的后头。1997年高考成绩全班倒数第一,1998年复读一年也没有进步,只考了个中专学校。她端详着这份莫名其妙中专录取通知书欲哭无泪,自己根本没有报考这个学校啊。父母把亲朋好友借了个遍,才凑足了6000多块的高额学费。命运弄人,那好似冥冥之中的注定;人弄人,却是遭人暗算的安排。显然,这不是命运弄人,而是人弄人,班主任老师愚弄人、玩弄人啊有人说,你现在过得比那个假的都好,还折腾这些干什么啊?有人说,老师当年教了你三四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还和一个70多岁的老人叫什么劲啊?我要说,不知别人恶,别劝他人善。换成你,你能忍吗?你能受吗?

复活县

读博真是浪费时间吗?懂行的人才知道:许多博士可比上班挣得多!

不管在什么时代,读书人都会被高看一眼。就拿现在来说,如果谁家出了一个博士的话,马上就会成为大众羡慕的对象,然而博士哪有那么容易毕业?(注:中国博士属于典型的“易进难出”)不少人认为:读博纯粹是浪费时间,有这精力还不如多工作几年!不光能赚钱,还可以积攒工作经验,说不定就是一个“小领导”了,所以如果不是家境殷实的话千万不要考博士。这些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读书就等于无法工作!再加上许多博士都是拖家带口,每年有不少固定开销,这就等于一分钱赚不到还要搭进去很多钱。因此许多人都觉得只有那些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单位上不顺心的人,才会想着继续考博士为自己镀一层金。如果你真是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懂行的人才知道:许多博士可比上班挣得多!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如果你认真看完下面所说的这些事情,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想法,知道为什么读博士如此挣钱了。一、读博每月都有国家补助博士生绝对是尖端的人才,也是每个国家重点培养的对象。中国怎么可能看着这些人才生活困难呢?所以只要考上博士,你就可以领取国家给予的助学金,之前每个月的补助金额是1000元,如今已经上调了250元变成了1250元(注:中央高校,2017年春季学期起执行,地方每年不低于13000元)。别看1000多块钱不算很多,可也抵得上一些上班族的基本工资了吧?而且每个月的这些补助,完全可以用来交自己的学费,因此一旦考上博士,基本上学费方面是不用自己太操心的。二、学校有丰厚的奖学金,博导也会给些“辛苦钱”每个学校都会设立奖学金制度,就是为了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知识,一心科研。根据学校的奖励力度,从几千到几万不等,只要努力争取到奖学金,基本上每个月是饿不着的,完全可以解决掉自己的吃饭问题,优秀的博士甚至能凭此补贴家用。其次,每个博士生都会有自己的导师,跟着他们研究具体的项目和课题,这是一种共赢的状态。导师需要博士生协助他完成各种实验,而博士生则可以从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大部分导师在得到奖励后,也会给自己的博士生发一些“辛苦钱”,从几百块到几千块都有,具体要看你导师的大方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研究生们都要想方设法打听导师们是否大方的根源所在)。三、业余时间可以做兼职,还能领取相应的项目补助如果想让自己零花钱宽裕的话,博士生会有选择地出去做一些兼职,例如去外面给一些学生补课,随便一个小时也都是上百元的收入。此外,胡侃教育知道的许多博士生就通过自媒体创作,实现了不小的“财务自由”,月入过万,月入10万的大牛们比比皆是。而且如果自己所研究的项目非常有价值的话,可以申请国家、省市以及学校给予的项目补助,这笔钱也是不小的收入。其实很多高校为了吸引高端人才,在招收博士生的时候,都会给予非常优厚的待遇。去年“双非高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向博士生开出了10万+的年薪(助研津贴每月6000,学业奖学金每月1000-1500,国家奖助学金等100%覆盖)抢人,在学术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所以读博士比上班挣得多绝对是有可能的,如此这般你还觉得读博是浪费时间与金钱吗?更重要还是毕业之后的飞跃,华为向优秀博士生开放的天才少年项目开出的年薪就高达100-201万!毕竟很多高科技企业都希望拥有自己的人才库,那么唯一可以吸引这些人才加入的,只有不断提高着优厚的待遇条件。所以有希望能够考博士的学生,一定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辛苦也许就是几年的事情,可是从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甚至完全改写自己的命运!你认为读博是浪费时间吗?欢迎评论。更多有深度的教育观点,敬请关注胡侃教育,您的点赞、评论、分享,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为什么博士生们宁愿留在学校,也不愿意去大公司上班?原因很真实

当下我们国家很多人学历越来越高,博士生以及研究生几乎可以说遍地都是,就有人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博士生似乎越来越喜欢在学校里工作了,比如担任学校里的老师或者研究人员,很少有人愿意去外面的大公司去应聘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高校的老师刚入职的时候,收入确实没有大公司那么高,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高校老师薪资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而且博士进入学校的话,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安家费,收入包括基本工资以及补助等加起来也根本不逊色于很多的大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博士生本身对于校园环境都是比较熟悉的,对于教师工作驾轻就熟,压力不大,比较踏实。那么在大型企业上班能够得到什么呢?一般到了博士生阶段,对于大公司来说有吸引力,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大企业都是以效益和业绩为指标的,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很多博士生根本都受不了,其次就是企业对于专业知识并不是非常需要,除了高科技方面的人才除外,这样的人才说实话在企业里也是一种浪费。当然博士生不去大型公司任职,很大方面的原因是大公司根本不缺博士生,看看外面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从学校里的天之骄子到企业随意选择的实习生,很多博士根本无法接受这么冰冷的现实,所以他们才会放弃去大公司入职。那么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博士生更愿意去高校任职呢?

莫忘记

绿巨人班纳博士的七个博士学位分别是什么?网友的猜测太好玩!

在漫威的这这些超级英雄中,我们知道很多超级英雄是 有着过人的力量后来被改造成了超级英雄,还有的是天生就带着神力,也有一些财大气粗靠高科技把自己武装成了超级英雄,也有通过特殊的机遇变成了超级英雄。而班纳博士就是被自己的伽玛炸弹放射线变成了个浑身绿色的巨大怪物。在《无敌浩克》中我们都知道,班纳博士是一个物理学家,在一次的实验中伽玛炸弹爆炸他受到了放射线的污染,变成了这个叫做浩克的超级怪物。而之后每当他感到愤怒,他都会变成浩克出现,他越愤怒浩克的能量就越大,谁都打不过。可是作为普通人,班纳只是个略显弱小病恹恹的四眼博士,像所有其它科学领域的博士一样,丝毫不起眼。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弱小的博士班纳,在《雷神3》中自爆自己拿了七个博士学位!是不是瞬间就惊掉了你的下巴呢?网友纷纷开始猜测班纳博士的七个学位分别是什么。据悉班纳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大学,那么他主修的应该就是核物理学,自然肯定拿了核物理学博士。另外有网友分析他在电子领域也很有研究,应该也拿有正电子碰撞领域,是量子物理学博士。而班纳是被伽玛炸弹的放射线给污染变成的浩克,那么是不是也拿了这个相关的博士呢,那么应该就是伽马射线武器研发领域,虫洞空间理论实践领域,生物科技皮膜进化领域。而加纳博士跟钢铁侠一样对高科技很有研究,是不是也和钢铁侠一样拿了生物工程学博士。不管如何班纳博士肯定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几个领域中有很深的造诣。上面都是网友一本正经的猜测分析,当然也有网友开玩笑的说这七个博士分别是力量、灵魂、心灵、时间、空间、现实和黑寡妇。前六个分别对应了《复仇者联盟3》中灭霸无限手套上镶嵌的六颗宝石,最后那个是浩克或者说是班纳的爱人寡姐。当然这种说法大家笑笑就好,不必当真。那么你们觉得班纳博士的七个博士学位领域分别是什么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踊跃留言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