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PHD candidate, student?芳草心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PHD candidate, student?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有人认为应该叫PHD candidate。然而,西方也存在PHD student与PHD researcher的说法。这三种名称都可以使用,但其含义却并不相同,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场合换用这三种称呼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在美国,PHD candidate是指已完成博士学位的所有课程等学业要求,但还未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因此,PHD属于高阶段的PHD student。而在荷兰,PHD candidate是指大学聘用的教职工。而在英国,如果你是在读固定年份的博士项目,那么PHD candidate与PHD student并没有多大区别。总体而言,这些名称的差别还体现上博士生对自身的一种态度。你说自己是PHD student可以表示谦虚以及终生学习的态度,但也让妨碍你实现独立科研的身份。student(学生)表明你的学生身份,作为学生你要承受的学业要求,虽然你有高质量的资源和网络从事研究。PHD candidate就属于比较独立的研究者,因为candidate一词表示,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考察才能认定为candidate(候选人)。不过,candidate算比较中性的词语,并没有表明某种特别的身份。而PHD researcher似乎有点自负,但确实能够对你产生约束感和压力感,让你意识到需要承担的责任,坚定研究项目的决心。有学者认为,采用PHD student似乎会让培养单位轻视博士生的贡献和能力,从而导致培养单位减少对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在国外期刊投稿中,中国博士生很多采用PHD candidate,而采用PHD researcher的很少。其实,这三种称呼在国外也是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到底怎么用并没有规程。也就是说,怎么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由会道网Louson整理编辑,转载请表明出处。

父邪母邪

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

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用英语该怎么说?学位学士学位bachelor‘s degree 例句:After four year's study,Lucy got bachelor‘s degree .四年的学习之后,露西获得了学士学位。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大学生例句:You will have to study for two years if you want to get associate degree in some colleges.在一些大学,如果你想获得副学士学位,你将不得不至少学习两年。硕士学位master's degree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master's degree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a teacher.在一些西方国家,对于教师来讲学士学位是必备要素。博士学位doctor's degreeDoctor's degree will only be given those who are good at some field.博士学位将只会授予那些擅长某个领域的人。好了,关于学位的英文知识,您懂了吗?

事业不同

希赛网:最新发布!又有大学发布2020年考博英语复试分数线

又双叒叕有博士招生院校发布了《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众号:考博英语助手赶紧来跟小编看看这次更新的院校里面有没有你们的学校,以下是详细内容:关于公布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资格线及复试名单的通知各位考生:根据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与复试录取工作的相关安排,现将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资格线及复试名单予以公布,相关事宜如下。(一)我校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总分不低于175分,单科不低于45分。(二)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人文社科类总分不低于220分,单科不低于45分;自然科学类总分不低于190分,单科不低于45分。(三)各学院根据本院复试方案中统考招生指标数和复试比例确定复试资格考生名单。(四)请进入复试名单的考生按要求参加网络远程复试,提前做好网络远程复试的相关准备。未按复试规定时间参加复试者,视为自动放弃。考生应主动与报考专业点联系,确认相关复试事宜,并保持通讯畅通。2020年6月22日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一、法学院民族法学专业普通招生计划博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1)外国语成绩不低于60分;(2)业务课成绩不低于120分;二、法学院民族法学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1)外国语成绩不低于50分;(2)业务课成绩不低于100分;三、普通招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和援疆博士师资计划的复试最低控制分数线由研究生院发布。以上全部类别的同等学力考生的政治理论加试成绩不低于60分。法学院2020年6月29日吉首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2020年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阅卷工作已结束,经博士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一、复试资格基本分数线备注:进入复试的考生不得低于学校复试资格基本分数线。二、根据各专业方向招生计划与复试名额1:1.2比例(如复试名额与招生名额相同,递增1位进入复试名单),按初试总成绩排名确定入围复试名单。吉首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7月16日关于公布我校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合格分数线及复试考生名单的通知各位考生:一、根据“2020年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复试录取方案”,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合格分数线为:二、2020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名单三、其他复试日程安排及相关事项详见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网站《2020年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复试录取方案》和其他相关信息。进入网页步骤:重庆工商大学首页——机构设置——科研机构——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动态。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6月18日宁波大学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的通知经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确定,2020年宁波大学各专业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划定如下:各学位点视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可在学校最低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但须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在复试方案中予以公布。各专业招生计划和复试名单届时详见各学院复试方案。复试录取相关工作安排见后续网站通知。宁波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6月23日以上就是希赛网考博英语助手整理的有关202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后续如果还有还会通知大家的,如果大家有关于考博英语方面的问题可以关注考博英语助手,助手会一一为你解答。公众号:考博英语助手

潜行者

博士生出去不能自称博士?原来一个称呼还有这么多讲究

今年研究生又是大扩招,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学历的价值一直在降低。过去可能本科就能找到的工作,现在普遍都要求硕士起步,本科过去能作为人才被引进,现在各地的“绿色人才引进”,大多数都是博士了。学历的贬值,也让过去很多更小众的知识,走进了大家的眼里。最近在网络上,一个关于博士生能不能自称博士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博士生到底能不能用“doctor”的称呼那?博士层次首先可以确认的是,博士生确实不等于博士,在外出的时候和正式场合,并不能自称博士。新考入学校的博士生们,传统上一般被称为博士学生,用英文是PHD Sudent,这一时期还是一个初学者。当学生在导师手下学习一段时间,大概是一到两年之后,会有一次比较正式的质量考试,通过这次考试之后就会称为博士候选人,用英文就是PHD Candidate,这时候的学生依然不是博士,但是已经可以算在博士的范畴之内了,算是未来的博士。不过再是未来的博士,只有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得到学校和学院的认可,拿到自己的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真正的博士。如果在外国进行学术研究的话,那么已经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Dr”,受到大家的尊敬。深造需谨慎对这个称呼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不太了解的,认为读了研究生就是硕士,读了博士就是博士,甚至博士后也被认为是一种学历。可在实际教学中,研究生阶段毕业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自己能熬得住,拿到学位证并不是难题。对博士阶段来说,想要顺利毕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博士已经正式踏入到学术圈,在知识上走到了人类的最前沿。搞学术的要求非常高,智商仅仅只是基础,还需要敏感的思维,要有严格的做事态度,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对学术有天赋,那么博士阶段就能做出惊人的成果,比如前一段时间引起轰动的天才曹原,可要是没有天赋,博士就会读得相当辛苦,看起来正常是三年教学,可延毕是很正常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士作为学历的最高峰,依然有一层光环存在。本科生和硕士或许不稀奇,但是博士还是能够得到尊敬,并且博士到任何一个城市去,都是最顶端的人才。不过这一般是学术圈,或者是正式场合才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在国外。在国内的话,很多人分不清楚,也不需要分得太清楚,家里孩子或者朋友能考上博士,毫无疑问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不需要过于讲究。

聪明人

英语不好的研究生是不是不适合读博士?听听导师的看法

说到英语,很多研究生甚至博士都觉得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短板,总是觉得自从学了英语以后,就从来也学不好这门语言,有的人甚至觉得自己学不好的原因,是没有学英语的天赋,所以永远也学不好。但对于研究生或者博士而言,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和撰写一定数量的SCI论文,是一个博士做科研的基本任务,也是最核心任务了。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自己做科研的效率和最终的质量,对一些英语水平不好的同学,内心中总会觉得自己英语太差而读不了英文文献,也写不出SCI论文来,因此也就放弃了读博的念头。塔主当年在考博士时,遇到这样一个情况:硕士班里的一个同学,本身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还拿了国家奖学金,但是因为他从小学的是俄语而不是英语,所以对英语是一窍不通,当年有一个硕博连读的机会,非常的适合这位同学,但是他的导师告诉他,读博期间要发很多SCI,但是优质的文献基本上都是英文的,中文和俄语的非常的少,所以说如果英语不好,那么读博期间就特别费劲,甚至毕不了业,最终,这个同学因为自己不懂英文,而不得不放弃了读博。由此可见,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认为英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是你读博选择的一个关键影衡量标准,所以目前在考博士的科目中,也有博士英语这一门,那么对于英语不好的,或者是学其他语种的研究生而言,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考博士呢?塔主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不是深造的障碍塔主认为,很多同学之所以英语学不好,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是一直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不是说没有语言天赋以及其他不可逆转的原因造成的。对于那些科研上表现很优秀,又想读博继续深造的同学,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英语水平低而放弃读博,如果真的想读博深造,那么就从现在想办法,将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比如说每天专门专项的去学英语,或者找机会出国半年或者一年时间,创造一个英语环境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为在读博期间用的的英语,并不是以考试为目的,主要还是以交流、阅读、写作为最主要的用途,所以说只要你花了时间学,没有一个同学会学不好的。克服心理障碍很多同学因为从小英语成绩就不好,所以说对英语有一种惧怕感,也就是说提到英语,自己的脸就苍白紧张。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在中学和大学学英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高考,为了大学四六级考试以及为了考研而去学英语。这些都是为了应试去学的英语。但是在读博期间,英语就是一门工具,就是为了交流表达、阅读和写作,没有人去拿分数来衡量,你说的不好没关系,只要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即可,而且博士期间的英语主要是专业上的一些词汇和观点的交流,所以说难度要比英语本身或者生活的口语简单地多,因此每个读博的同学都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克服心理这种恐惧感,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可以的。以上就是塔主对英语都不好的同学是否适合读博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轮不辗地

博士发英文顶级文章可毕业?不行!这个985博士点还须发一篇中文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所都是要求博士生发表高影响因子SCI英文论文才能毕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点最近立了个新规。“从今年入学的博士生开始,必须发一篇中文文章或论文才能毕业,哪怕在媒体或杂志上发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闻报道都可以,但你不能没有。即使发再多很好的英文论文,也不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规定。理工科专业学生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长期受英文SCI论文的折磨(只发表英文SCI论文),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大学老师中文写作能力大不如从前。大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就更加差了,中科大将发表中文文章作为博士毕业要求之一,可见目前中文写作能力弱到一定的级别了。1.大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差本科生基本不再开设语文课,基本不要求中文写作。只有本科毕业论文需要用中文写,但是也基本靠抄,翟博士出事后要好很多了。研究生毕业又要求发表英文SCI论文,中文写作全靠吃高中的老本。目前,大学生的整体中文写作真的是令人担忧。包括我本人在内,记得硕士期间发表两篇中文EI论文,写完初稿后给导师看,但是返回来的修改稿是面目全非,几乎是被导师重新写了一遍。本人去年带的一个本科毕业论文,修改其论文过程就像吃虫子一样难受,真的不如自己帮他重新写一遍。现在体会了硕士导师当时修改我自己论文时的心情了。在和其他带本科毕业论文的老师交流时,几乎90%以上老师反映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太弱。“大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需要提高,有部分人看英文、写英文都很流畅,但回到母语上来就不知所云。博士毕业论文里经常存在语句不通顺,没有主语等情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吉德表示。此外,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大学写作》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彭庭松曾对媒体透露,他们的调研表明,复旦、清华等高校的教授们一致认为理工科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比较弱。当然,博士生中文写作能力虽然比本科生和硕士生要好不少,因为已经经历过了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论文的中文写作训练,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特备是理工科的博士生。就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教授韩正甫说,“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实在太差,有些学生可能英文比较好,但中文文章累赘,错别字太多,有的连写个借条都面露难色”。 ”2. 部分大学老师中文写作能力差上文写了学生中文写作能力差,其实大部分大学老师的中文写作能力也是不太好的。很多二本学校采用的教材都是本校老师编写的。这种教材的特点是将知识点复杂化,文字表述也不简洁,语言错误和知识错误并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多高校对于教师评职称基本条件需要有专著出版,教师为了评职称,硬着头皮东拼西凑拼成一本所谓的教材。一方面,自己对其中的知识点没有理解透彻,就很难用通俗的语言简洁地描述清楚。另外一方面,理解透彻了,可是中文表述力有限表述不简洁。我相信不少读者朋友在读大学期间用过这种本校教师编著的教材。评价机制的导向,大学老师为发表高分数的英文SCI论文全心思研究如何快速发表英文论文,也没有心思去研究如何提高中文写作能力。而这部分老师大部分在研究生阶段没有经过系统中文写作训练。因此,大学生、研究生的中文写作能力急需得到改善。再不改善全民学英语,而自己的母语烂到底。一味地强调发表英文文章,一方面强迫大家去学英语,学习西方文化,慢慢淡化传统文化。现在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父亲节等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而本土的传统佳节如春节、端午、中秋、七夕等越来越没有原来的韵味了。鼓励发表中文文章的好处本人强烈支持中科大的做法,这样有利于提高中文写作能力,有利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和有利于推广中国文化和文字。1.有利于提高中文写作能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规定博士生毕业之前发表一篇中文文章或论文、媒体或杂志上发一篇科普文章,甚至科技新闻报道。这样在写博士大论文之前就进行一次中文写作训练。而且该博士点的规定很人性化,考虑到不少中文期刊见刊慢。我读研究生期间就碰到中文期刊投稿到见刊需要两年时间。可见,在媒体、杂志、科技新闻报道都也符合毕业要求是很人性化的。这种规定的重点是训练博士生的中文写作能力。通过投稿和返修,导师、编辑和审稿人都会针对文中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经过这一过程虽然中文写作不能获得大幅提升,但是小幅度提升肯定是会有的。博士毕业后,在中国工作,中文写作能力相当重要。以高校工作为例,撰写课程实施大纲,指导修改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写各种项目申报书等等,都需要很好的中文写作能力。特别是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家自然基金,对申请书的质量要求很高。有很多科研成果很好(5篇以上一区论文)的青年老师不能获批青年基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申请书写作质量不过关。2.有利于将科研成果发表在中国大地上,利于推广中国文字和文化“学生们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本人一直有个想法,希望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上,只要成果过硬,老外自然要来看这个科研成果,他们就不得不学习中文,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中重要的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将成果面试,另外一方面,加速中文和中国文化在全球推广。遗憾的是,目前的状况是发在中文期刊上的成果都是科研人员的一些边角料。当然,这也跟中文期刊办刊不利有关。很多中文期刊收稿件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没有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支持的科研成果一律不收,尽管成果很不错。和编辑关系很好的熟人稿件,再烂也会接收。对稿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在投中文期刊过程中遭遇过哪些糟心事?欢迎留言!也欢迎对我的文字表述、标点符号、错别字进行指正,以便共同进步,万分感谢!

死而不祸

关于考博和博士你知道多少?985博士学姐有话说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建设指导意见》指出: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刘昌俊在两会说,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中博士生招生占比小、硕士生招生数过多,已经很不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科建设、基础研究的需求。尤其在一些亟需突破的关键学科领域,博生不足已经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院校主要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改变我国研究生招生结构、提高博士生占比刻不容缓。关于考博你知道多少?考博是实现硕士身份到博士身份转变的一个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个人学术素养的一个途径,目前,考博包括统考、申请考核、直博、硕博和其他一些计划性博士招生(与申请考核类似,只是面对群体有明确规定)几大类。第一,申请考核制将成主要趋势。博士的入学考试,正在慢慢地弱化,未来想要读博,并不是入学考试成绩第一就能如愿读博。申请考核制将成为主要趋势,目前绝大多是学校都实行了申请考核制,部分学校只是保留了个别院系或专业实行统考制,比如近几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顶尖学校在很多专业领域都由原先的统考制改成了申请考核制。第二,考博会越来越难。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博士毕业后的待遇较好,很多硕士毕业生也随大流走上了考博之路,考博热也逐渐兴起,虽然博士会扩招,但是考博的人数远远大于博士扩招的人数,所以考博肯定会越来越难,对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首先就是目前申请制和科研成果是决定性的因素,更重要的就是应用能力的考察,因为博士生出来就要到各个企业去独当一面,就是为挑大梁来培养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个人能力培养,考察的方面不管是申请考核,还是科研型成果都很注重长期价值还有应用能力。第三,科研成果越来越重要。由于申请考核制的实行,对科研成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申请考核的前提是材料的审核,材料审核的得分比重中科研成果将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未来考博科研成果将是博士录取的重要衡量标准,虽然现在提倡不以SCI为考核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实行中还是以论文论英雄。第四,英语越来越重要。很多博导都是要求发SSCI/SCI英文论文的,所以对博士的英语要求比较高,如果你英语水平较高,那么就是你的加分项,现在的博士招生中,英语四六级考分,有没有考雅思托福等都是老师衡量招生的关键。第五,学校出身越来越重要。以我的经历为例,由于我硕士出身于非双一流,尽管自己学术成果很多,相比较于自己的竞争者,自己的学术成果多的多,但是在申请审核中连资格审核都没有通过,因为审核标准第一条是非双一流不要,一个老师对我说,招收双一流的学生危险系数更小,成功的概论更大。第六,导师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考博前一般都是提前联系导师,是因为导师对于是否录取你具有决定性的权利,因为现在实行的申请考核制不需要考试,所以就没有所谓的考试不及格或者考试成绩靠后,导师想要录取你其他的都不是事,所以在考博前一定要提前联系好导师,搞定了导师你考博就成功了一大半。关于博士你知道多少?第一,博士扩招化。2019年我国博士招生突破10万,2020年我国博士招生将会超过11万,增速预计突破15%,而且预计10%以上这个增速应该会保持几年。第二,性价比/含金量下跌。比如河南大学招收辅导员要求博士毕业,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招收保安要求博士毕业。绝对人数的扩张,质量的下降,使得博士文凭将逐渐泛滥,博士群体内卷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当然,毕竟博士人数相对于硕士或者大学生而言,数量还是非常少的,所以博士学历贬值也不必于过度惊慌。第三,博士毕业越来越难。其一,一般学校对于博士毕业都有论文要求,比如发表2篇SSCI或3篇CSSCI论文等,对于博士来说毕业的硬核指标将越来越难;其二,博士人数增加,很多对科研不是很感兴趣的学生也考了博士,由于对学术的不感兴趣以及科研水平的局限,毕业将越来越难;其三,由于博士人生的扩招,社会对博士需求跟不上从而导致供大于需,所以学校会适度提高博士毕业的难度。第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考博的考生人数众多,也就是研究生的人数众多。因为现阶段的硕士数量巨大,导致在部分企业或地方硕士数量饱和,企业或政府便会提高招工标准,要求博士优先录用,造成一定的硕士就业严峻。所以很多硕士在临毕业之际,有的有目标去考博了,有的不知道毕业干嘛去考博了,然后有些人看着前两类人考博,他们也跟风考博去了(最气人的是听说前两类的考生落榜,结果跟风考生考上了)。由于疫情因素导致就业环境或许更加不理想,硕士毕业本来想工作的人也可能考虑这两年不景气的环境下选择读一个博士过渡,这样又会增加申请人数,增大竞争压力。第五,出口转内销人数增多。考虑到疫情,美国科研投入的下降以及西方反华的不断加强,实际上2020年申请境外博士的学生要么申请难度加大,如果不想等待明年的话,会有很多人考虑放弃出国,转而选择国内,所以出口转内销的情况下加大本来就想申请国内博士的学生的竞争压力。因为越来越越多的师兄师姐读博,带动着师弟师妹读博,形成正反馈,是很多人的情况。很多学生在并不清楚博士的就业前景以及自己的事业规划下,随着大流,盲目读博得越来越多。伴随着高校建设的越来越成熟,学术界如今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有限,很多博士面临着毕业后离开学术界的必然选择,也就是所谓的越来越多的博士逃离科研了。而对于自己的事业,读博究竟是否值得,很多人根本没想过,所以在选择读博前你是否深思熟虑了?你是否真的热爱读博这个事业?你是否真的适合读博这个事业?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乐天派

Nature调查了6000博士生,告诉你读博有多难:360度无死角劝退文

压栗山大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读博,向来是压力山大的活动,博士生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补贴少,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了,博士生还在为论文焦头烂额。不过现在,读博过程中你的苦你的累,Nature都知道。是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开展了面向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6000余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博士生,借机大吐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统计一下,这次调查的数据让人大跌眼镜:36%的博士生都因为焦虑症或抑郁症而寻求过帮助;21%的博士生都遭遇过骚扰、歧视和霸凌行为;将近八成的博士认为,当前的学术圈风气不正,充斥着各种关系、特权和官僚主义,过于压榨博士生,文化落后亟待改进。而对于最现实的毕业求职问题,七成博士不知道将来该做什么工作,甚至,还有超过30%的博士生觉得自己正在读的项目根本就对找工作没有用。一个全世界学术圈人士都期望能发论文的顶级期刊,公布了这样惊人的数据,简直是“官方劝退科研”啊!怪不得,连房东老太太都说“不要读博,不要写代码”(不要赌博,不要吸大麻)了。近四成博士生都是出国党,在职博士也不少其实这已是Nature的第五次博士生调查,共有超过6320份有效数据。除了英文版,问卷还被翻译成了中葡西法四种文字,因此获得了全球博士生们的广泛参与。其中36%的问卷来自欧洲,28%来自亚洲(主要是中国人和印度人),27%来自北美和中美洲,非洲、南美和大洋洲的博士生各自只有3%。这6000位博士生,性别基本上男女各一半,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在25岁到34岁之间,另外还有12%的博士生不到25岁,11%的博士生超过了35岁,甚至还有五六十岁的老博士生。其中22%的人都处在或上有老、或下有小的状态,需要照顾家庭。已经当妈妈了的博士生Fonseca-Hernández,就对边读博边带娃这件事感到十分焦虑,因为学校里没有幼儿园,她把5岁的女儿送到了收费很贵的校外日托中心,她感叹,想要同时成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和优秀的父母,实在是太难了。37%的博士生是出国读的,大部分去了欧洲和美国,出国的原因集中在体验异国文化、本国的资金和博士项目不足以及方便找工作方面。不过,有不少出国党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学气象的古巴女生去了墨西哥读海洋物理博士,发现换一个国家已经很难了,读一个新领域则是难上加难,甚至患上了焦虑症。19%的博士生是边读博边工作的,他们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还有少数人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刷简历刷人脉。考虑到年龄和家庭环境的因素,35岁以上的大龄博士生、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博士们基本上都有工作。欧美博士生担心“德不配位”,亚非拉博士生最愁求职赚钱读博过程中,人们普遍最头疼的事情是对前途的迷茫,79%的博士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确定,70%的博士生时刻都在关心着除了当博士后之外哪里还有坑可以去谋个教职。另外他们的学术压力也很大,78%的博士生都觉得难以维持工作生活的平衡,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钱,也是一个难题。第一个方面是研究经费的问题,68%的博士生都在担心经费;第二个方面,一半的博士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怎么还;第三个方面则是日后生涯的收入问题,67%的博士生都在担忧毕业之后过日子、买房子、养孩子和退休养老的钱要从哪儿来。看到博士生也哭穷,渣本心理平衡了。不过,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也是有地域性的:非洲博士生最愁没钱;大洋洲博士生最愁没教职;南美的博士生除了担心找工作的问题,还要操着卖白粉的心,时刻担心政局;欧洲博士生担心自己和老板的关系、工作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问题;北美和中美洲的博士生担心自己“德不配位”,专业名词叫“冒名顶替症候群”——总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是靠运气获得的,生怕有一天被人发现自己一无所长,被当成骗子,然后身败名裂。当然,同样富(chi)有(bao)而(le)优(cheng)越(de)的欧洲人有时候也担心这个问题;苦哈哈的亚洲博士生,发愁的地方可多了去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挣不到钱怎么办、博士学位通货膨胀怎么办、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怎么办……注意,这里不是贩卖焦虑,是nature的报告白底黑字写的。唉,在座的亚洲读者们,你们都生活在hard模式里啊。不后悔,但满足感越来越低在美国读博学兽医的Radhakrishnan说,现在的博士项目很适合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他对自己的研究项目还有很深的兴趣,想找到一种能在自己的母国印度抑制狂犬病传播的方法。所以,就算一边读博一边带孩子,一点闲暇都没有,他还是没有后悔读博。其实,这项调查中,有有74%的博士生和他一样,对当初读博的决定感到满意 (下图两个绿色柱) :有75%的博士生,对自己做研究的独立程度表示满意。有67%对自己和导师的关系表示满意。然而,就算说着满意,也依然有挫折和抱怨的情绪。有45%的博士生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项目的进行,满意程度下降了。相比之下,42%的人认为满意度提升了。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项目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预期。40%的博士生说,他们读的项目没有达到最初的期望,只有10%表示超出了最初的期待。10%这个数字,比起2017年有了严重的下滑,那时还有23%的人认为超出期待。麦吉尔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Anna Sverdlik说,这样的调查报告可以帮学生们建立起更现实的认知:如果知道,周围的大多数人都有冒名顶替症候群;如果知道,自己的满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而减退,至少还可以提前做些心理准备。当然,有关学术的挑战只是一部分。Zhou Yang是从中国去到美国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读化学博士的,他说:我原以为只有科研的事情需要担心,但发现还要想着怎样和实验室里的其他人相处,还要想着怎样把自己的项目解释给别人听。除了做实验,还有很多很多要考虑的事。Yang也和许多人一样,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发够论文才能毕业的压力,还要担心签证问题。回一次家就要重新签证,签证至少也要一个月,又不能请一个月假。所以,Yang一次都没回过家,不然只会再增加一份压力。这也是大部分在美国读博的外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骚扰和歧视随处可见,又不敢说调查发现,带有伤害性的行为,时有发生。△左是骚扰/歧视,右是霸凌有21%的博士生说,他们受到过骚扰或者歧视;表示受到霸凌 (Bullying) 的也有21%。超过五分之一。分性别看,有25%的女博士生说,自己遭受过骚扰或歧视。男生则有16%表示自己受到过骚扰或歧视。分国家看,最严重的是北美 (24%) ,最轻微的是澳大利亚+新西兰 (18%) 。有些博士生,还在问卷的评论区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遭遇或感受。比如,一位在印度的女生提到,就像性骚扰会有“Me too”运动爆发的瞬间一样,研究生在工作场所遇到的骚扰也需要得到关注。比如,一位在比利时的女生说,看到过并且自身也有过被导师霸凌和恐吓的经历。学术界顶尖教授,做了错事也不受罚的现象让人震惊,对年轻的学者构成很大的威胁 (包括心理健康受损) 。在表示受到过霸凌的博士生当中,又有57%害怕报复,没有办法自在地讨论自己的处境。另一方面,工作时长也是博士生们受到的不公对待之一。6000位博士生里,大约一半都认同:我读博的大学里就是有长时间工作的文化,包括通宵。那么,博士生平均每周工时多少?76%的博士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其中,41-50小时的比例26%,也就是说6000位博士生中有接近50%,平均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而在每周工作41小时以上的人当中,有85%都表示对这个时长不满意。三成博士生认为当前项目对求职无益更加令人忧心的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都能得到回报。只有26%的博士生认为,他们的博士项目,正在为将来找到一个满意的职位,做着很有力 (Very Well) 的准备。相比之下,有超过30%的博士生,都认为自己在读的项目没带来什么职业准备 (Very Badly) 。而在大部分人看来,博士项目给个人带来的最大提升,集中在具体操作层面:比如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做学术演讲、设计实验等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67%的博士生相信,有了博士学位就能大大改善工作前景。问题是,全球范围内高校提供的岗位都很稀少,但仍然有高达56%的博士生把学术界作为首选工作领域。相比之下,只有28%的博士生把工业界作为首选。而当被问到博士毕业后立刻就能找到怎样的工作,几乎一半人都回答了学界的博士后 (46%) ,排名第二的是工业界的科学家 (10%) ,排名第三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9%) :工作形势严峻是博士生面临的一个大问题。Matt Murray是耶鲁大学在读的分子医学博士生,他并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努力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还是怀疑自己读博的决定是不是对的。有些日子里,感觉一切都很讨厌,只想回家。调查中有36%的博士生表示,因为焦虑和抑郁而寻求过帮助。八成博士生不满学术圈现状最后,关于整个学术圈的现状,博士们也有话要说。Nature统计了博士们对于当前学术体系的评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的博士都认为,学术圈真乱。只有23%的博士觉得当前的学术体系还不错,在他们之外,更多人觉得这个体系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靠关系,很多事儿不公平,给博士们发的钱太少而压力太大,环境官僚化,整个文化是落后过时的,需要得到改进。甚至有8%的人觉得早知如此,就不读博了;还有24%的人觉得要是重新开始的话一定要换个老板。因此,在Nature的调查中,一些人表达了博士生涯中的痛苦纠结:I cannot emphasize enough the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when obtaining a PhD. I wish I were alone in making that statement; however, students in my programme struggled with suicid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读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希望我是唯一讨论这个话题的,但我项目里的同学们一直在沮丧焦虑甚至想自杀的情绪中挣扎。不过,终究也有很多人认为博士生涯依然是充满荣光与希望的:99% of the time it fails. But that one time it works makes up for all of it.99%的时候都失败了,但是成功的那次能弥补过往的全部。希望大家都有那1%的幸运吧。传送门原始报告及数据:figshare点com斜杠s斜杠74a5ea79d76ad66a8af8— 完 —

小故

19年考研英语到底有多难?英语六级不算啥,博士生看完也蒙圈!

19年考研英语到底有多难?英语六级不算啥,博士生看完也蒙圈!今年的研究生考试,有喜也有忧,值得庆贺的地方是,考研政治肖四真的是太准了。但是令人忧愁的是,英语实在是太难了,甚至有一些学生说,翻开英语试卷,感觉自己就是在看天书。而且再加上今年290万的报考人数,每个人心里面一定都是忧心重重,即使是他准备的再充分,在分数出来之前,相信也是非常忐忑的。那么19年的考研英语到底有多难呢?那么下面看看这四个新出炉的评论!@不知东西 作为一名监考老师,考场上盯着一个个学生确实有些尴尬,于是我便拿起了英语考卷试着坐一坐,毕竟英语是自己的强项,大二的时候就过六级了,之后还尝试着考托福雅思,但是看了半个小时后,我放下试卷了!真心不敢告诉别人我是名博士生,汗颜!@散步的画 对完答案之后,我发现阅读才对了四个,最令人感到难过的是,新题型实在是太坑了,有的时候看到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再看一看中间的貌似都连不起来,而且关联性也不是很强,之前的一些答题技巧也完全用不上。所以当时我急中生智,直接跳过去答其他的,在还剩45分钟的时候,才搞定新题型。貌似感觉自己不戴眼镜的答题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所有题目作答完毕之后,发现还没有交卷,但是也看不清时间,卷子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希望会有一个好的成绩。@你想怎样就怎样,难道你们都觉得英语二不难吗?我感觉难度要比去年难好多啊,因为我今年是二战,上一年就折在了英语上面。一共四个阅读,这次只能看懂一个,而且完形也是全凭运气。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我都慌的不行,再加上又蹦出了一个新的提醒,搞了半天还不知道对还是不对,翻译也不知道自己翻译的到底是什么。貌似现在仔细想一想,小作文也是废了。@小仙女的花 今天终于考完试了,定下心神才到网上查了答案,第一个查的就是英语,毕竟英语今年实在是太奇葩了,而且之前自己的功底又不是很好。好在队员的答案之后,发现自己完形只错了一个,阅读也不错只做错了三个,但是貌似这个新题型,确实是有一点伤。当时还好,专业课试卷答完之后,觉得非常的有把握,毕竟在专业课上,可是咱的强项。那么大家,在考完试之后,感觉19年的英语到底难不难呢?欢迎留言评论

吉藏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2021博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的提醒

各考生: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于2021年3月27日(本周六)下午14:00-17:00进行,本校考点为东九楼D栋五楼。因学校实行封闭管理,请来参加考试的考生凭“准考证+健康码”从东九门入校。因车位紧张,请各考生选择步行入校,进校后在东九楼D栋西门排队等待,并在现场工作人员引导下有序进入大楼。因需要排队入场并查验证件,请各考生尽量提前一小时到达考试现场。考生迟到15分钟不得进入考场;交卷离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违规、作弊考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考场安排如下:【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