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PHD candidate, student?请问至仁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PHD candidate, student?

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名是什么?有人认为应该叫PHD candidate。然而,西方也存在PHD student与PHD researcher的说法。这三种名称都可以使用,但其含义却并不相同,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场合换用这三种称呼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在美国,PHD candidate是指已完成博士学位的所有课程等学业要求,但还未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因此,PHD属于高阶段的PHD student。而在荷兰,PHD candidate是指大学聘用的教职工。而在英国,如果你是在读固定年份的博士项目,那么PHD candidate与PHD student并没有多大区别。总体而言,这些名称的差别还体现上博士生对自身的一种态度。你说自己是PHD student可以表示谦虚以及终生学习的态度,但也让妨碍你实现独立科研的身份。student(学生)表明你的学生身份,作为学生你要承受的学业要求,虽然你有高质量的资源和网络从事研究。PHD candidate就属于比较独立的研究者,因为candidate一词表示,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考察才能认定为candidate(候选人)。不过,candidate算比较中性的词语,并没有表明某种特别的身份。而PHD researcher似乎有点自负,但确实能够对你产生约束感和压力感,让你意识到需要承担的责任,坚定研究项目的决心。有学者认为,采用PHD student似乎会让培养单位轻视博士生的贡献和能力,从而导致培养单位减少对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在国外期刊投稿中,中国博士生很多采用PHD candidate,而采用PHD researcher的很少。其实,这三种称呼在国外也是处于相当混乱的状态。到底怎么用并没有规程。也就是说,怎么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由会道网Louson整理编辑,转载请表明出处。

见侮不辱

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学员咨询:想读博,问一下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到底有什么区别?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有很多区别,听我慢慢说……博士生教学工作是我国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工作,目前我国的博士生教学工作主要包括2种,一种是全日制博士,一种是在职博士,也就是非全日制博士。全日制博士全日制一般指学习时间上的一种分类,顾名思义是按照国家法定工作、学习时间进行全天候学习的一种方式。那么全日制博士,就是指符合国家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高校录取并全脱产在校学习的博士。全日制博士通常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四种。入学时都需要考英语、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几门课目。非全日制博士非全日制博士也就是在职博士,是指学习方式相对脱产形式而言,即通过正常入学考试(统考或单考)取得入学资格,在培养单位教学或培养方案许可的情况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博士生。非全日制博士是在全日制博士的基础上开展的,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以现有的博士全日制学科为基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非全日制博士的教学工作通常是以高级研修班的形式开展的,在职人员可以在满足在职博士的招生条件的基础上,以统招的方式或者是免试入学的方式参加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的重难点是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提高在职博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全日制博士和非全日制博士的具体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招生方式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教育是专门针对在职人员开设的教育方式,一般招生院校采取的是自主招生的方式,没有统一的考试。全日制博士是要参加统考的。2、招生对象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考生都是社会在职人员,而且想要报考必须要获得硕士学位满五年,这也是硬性要求,同时年龄不能过大,而且考生需要边学习边工作。全日制博士的考生从都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他们是不需要边学习边工作。3、上课方式不同很多非全日制博士招生院校都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考生不用全天在校学习,学习时间灵活成为这种教育方式的一大特色。全日制博士则需要全天在校学习。4、获得证书不同非全日制博士分为同等学力博士和双证博士。报考同等学力博士的考生是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毕业后考生只能够获得博士学位,不能获得学历证书,但是报考双证博士的社会在职人员是需要参加入学考试的,报考难度比较大,但是毕业后是可以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全日制博士参加统一入学考试被学校录取之后,通过脱产学习毕业时会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5、报考条件不同全日制博士不仅招收统招硕士生,还招收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非全日制双证研究生,相较而言,非全日制博士更倾向于培养高层次的高级人才。非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专业人士;本科毕业但具有3年以上高管经验的精英人士;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3、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条件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全日制博士的报考条件1、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6、学习期间收入来源不同非全日制博士的工资是单位补助,就全勤来说,由于钱是单位出,导师可以轻松地给他们开全勤。而他们本来在原单位都基本拿不到全勤奖的。所以很多报考在职博士的人在原单位地位不低,大多都是来镀金的,为了更好评职称等。全日制博士收入来自于国家,非全日制博士补贴来自单位。7、科研视野不同在科研视野上,全日制博士接触地科研会相对较少。而非全日制博士的视野就开阔地多。一般来说,非全日博士的科研项目因满足原单位的需求,跟导师更贴近“合作”模式,他们的科研能力更强,研究针对性更强,研究更有效率。他们见识广,本来就在本行业经营多年,很多地方比导师更熟悉,主观上更积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开展博士的教学工作要以提高博士研究人员培养质量为核心,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要不断的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学体系,提升博士生教学的水平,为更多的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所以,从全日制博士到非全日制博士,在整个博士的发展的历程当中,不变的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核心,改变的是教学方式。

众目睽睽

学历和学位有什么不同?研究生和硕士是什么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常说,本科学历专科学历,或者是经济学学士、取得理学学位,另外,有的人常说研究生、考研,而另一些些人习惯说硕士。那么学历和学位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研究生和硕士是什么关系?今天小编就为你解答。顾名思义,学历,更像是一种受教育的经历,它是一种时间段的概念,它指接受教育的阶段,分小学、初中、高中、初中中专、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因为是一种受教育的阶段,所以不分专业。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和学历的区别:学位是学历的标志,不和学校学习的经历或学历挂钩;而学历则必须是学校学习的经历。所以有学历不一定有学位,没有学历一定没有学位。以上所提到的本科专科都是学历,而有了本科学历后,然后再取的相关学识和学习能力会被授予学位,本科阶段的学位叫做学士。而研究生和硕士的关系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生是一种学历,而硕士是学位,也就是说,你考上了研究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被授予硕士学位。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把研究生入学考试叫做考研,而把研究生硕士阶段的毕业叫做硕士毕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的范围要比较广,因为研究生又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用研究生专指硕士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直接叫做博士,其实这种叫法不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说,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不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另外,专科毕业之后一般是没有学士学位的,所以在网上很多人认为专科不叫大学,但是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专科只是比较侧重于实践和应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有时我们也会听到结业,结业一般是某个活动或培训完成叫结业,但大学里的结业就很不好了,当大学生由于成绩差或其他原因取得不了毕业证和学位时,学校可能会发结业证,表示你在这个学校上了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你没能完成学业没有毕业证,也没有取得学位。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进行评论,小编会帮您解答,也可以关注小编随时随地询问。

张晶

你有“令人心动的offer”,博士生有令人心梗的offer

博士生是一群拿着最少的钱、干着最累的活儿、苦熬五六七八年后,还未必有出头之日的苦。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思小妞· · ·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在昨晚迎来了大结局。节目号称是首档素人职场观察真人秀,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职场准新人的打怪升级之路。5男3女共计8名的知名法学院学生毕业之际,在4位代教律师的指导下,经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完成课题考验,最终争夺3个转正名额。当然,毕竟还是综艺节目,少不了明星加持,何炅、郭京飞、papi 酱等5位明星和一位素人律师组成了加油团,会观察实习生们在入职工作中的表现。8名素人选手里,其中一位叫梅桢的实习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借用papi酱的话来说,这是一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博士。19岁时在澳大利亚邦德大学完成本科学业,20岁时拿到了澳洲昆士兰的律师资格证,号称是昆士兰州取得律师资格最年轻的人。然后被北大录取,成为2014级北大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目前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7级经济法学专业博士在读。论颜值,更没得说,一出场便被大家和网友定性为美女。论工作能力,在刚开始的几期节目上表现可圈可点。她是团队里唯一一个主动询问公文格式要求的实习生,并且乐于分享给团队,受到成员和加油团嘉宾的一致赞扬,评语:稳当、专业。大家都说梅桢是非典型博士,她集学霸、美女、女博士,三个大IP于一身。同时,还是已婚未育的职场准新人。随便拎出来一条都能引起热议,难怪小姐姐火了。但节目播了几期后,非议沓至而来。首先,是她的学历背景。按理说,留学海外、北大在读博士妥妥的学霸无疑,但还是被网友扒出学术背景过于水:而作为从未工作过的实习生,她在业务上的短板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给律师导师们介绍案件,被导师一致评价抓不住重点:还有,向客户汇报时的英文presentation,从口语到演说技巧都被吐槽:大家渐渐发现,我们印象中站在智商金字塔顶尖的博士,能力也不过尔尔,并没有让人特别惊叹的表现。我在此说一句,综艺节目嘛,这又不是真的招聘会现场,大家看看热闹就好,别当真了!从制作一档综艺节目的视角来看,梅桢留学归来、北大博士、已婚、颜值高、律所实习生、家里和夫家都是有钱人(家里有司机的那种)每一个标签都金光闪闪,加一起啥也不干就是流量了,对制作单位来说,这样的背景绝对是吸睛绝佳人设,够了!况且,不管梅桢的人设是什么样、娘家和夫家多有钱,她北大博士生的身份是真实的。但也正如网友评价的,绝对是非典型的博士。真正的博士绝不是节目中看到的那样。今天,咱们今天不说职场女性困境、也不讲富N代自强自力的故事,就说说梅桢所在的博士群体吧。在学术圈外的人看来,他们是站在智商顶峰的一群人、在象牙塔里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可实际上呢,称他们为“弱势”群体,一点不过分。这绝非我红口白牙造谣,而是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期刊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权威及最有名望的学术期刊之一)期刊通过一系列调研得出的结论。今年,Nature开展了面向全世界博士生群体的大调查,你能在Nature官网上找到一系列调研文章。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博士生们借此机会好好吐了一把苦水,把科研的焦虑、求职的压力、对圈子的不满全都倾诉了出来。1./ 低于预期+经常抑郁+过早开始的996=博士生 /在创业圈,有句话叫“上辈子杀人作孽,这辈子男友创业”。这句话,放在博士圈也适用:上辈子杀人放火,这辈子伴侣读博。在Nature的一系列调研报告中,其中一篇名为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是特别针对国内读博的学生制作的,让圈子外的我们能一窥究竟,博士生到底有多苦。接受调查问卷的690名国内博士生中:45%的受访者都表示他们的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74%的博士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40%的中国博士生受抑郁、焦虑困扰;54%的学生认同自己的学校/机构的加班文化,甚至认为工作到半夜是正常的;在全世界社畜都头疼的work-life-balance的问题上,中国将近一半的博士生(45%)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和学业无法平衡。不是这个圈子的人可能会觉得,博士也是学生,身处象牙塔内、安心读书、不为生计奔波、没有职场上的尔虞我诈,至于这么大压力么?2019年,中科大在读博士生刘春扬用落水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2018年10月10日傍晚6点,浙大博士生侯京京离开学校后失联,监控发现其在进入钱塘江四桥下层的观景平台后,没有再出现,最终证实为跳江轻生;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研究生陶崇园“长期遭受导师压迫,被迫叫导师爸爸、给导师买饭打扫卫生、被导师阻止出国读博深造”,在亲生母亲面前跳楼自杀;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被人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其女友认为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2017年6月10日晚,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宿舍区发生一起博士生坠楼事件。据了解,坠楼学生为航天学院的博士生,读博已经八九年还未毕业;……科研压力、论文压力、师生关系、对前途的担忧是造成博士抑郁、轻生的主要缘由,除此之外,单身的博士在适婚年龄担心自己会成为孤家寡人、非单身的博士考虑自己在读博期间结婚是否现实、已婚博士的考虑要小孩问题、已婚已育的博士考虑如何兼顾学业与育儿,同时还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过得去的工作……总之,方方面面没有一项是让博士生们省心的。那苦熬到毕业呢?博士生们是不是就熬出头、能迎来大好前途呢?2./ 毕业前途就光明了?那只是传说中的…… /智联招聘做过一项统计,1.3万元,1.7万元,1.9万元,这是今年招聘市场上分别给予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平均报价(数据不限工作年限)。尽管博士岗位仅为本科生岗位的6‰,但平均招聘工资只比本科生岗位高37.5%。中国博士生最头疼的问题是找工作,将近九成中国博士生将未来职业不确定性列为他们最头疼的五个问题之一。不仅“不确定性”令人抓狂,博士生的职业规划过于单一,也让大家的就业难度增加。在Nature的调研里,关于毕业之后想去什么地方工作,中国博士们表现出了强烈的体制内愿望:68%想留在学术界、想去医疗体系和政府体系的分别有16%和11%、想去工业界的则只有20%。如果如果考虑到医疗体系中也有不少民营医院的话,算下来中国超过八成的博士倾向于去体制内工作。▲截选自报告:PhD 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无奈萝卜多坑少啊!从博士生招生数量来看,从1982年的302人发展到2017年的8.3万, 在读博士生增长率超过20%,而“68%想留在学术界”的这些博士生们,只能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和自己一样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但学术界并没有与之相应增多位置,典型的供过于求。▲数据来源:Elsevier,《Research Policy》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不为外人所道的苦,加班、不出活儿、难伺候的甲方、头疼的人际关系是通病,但博士生是一群拿着最少的钱(从2017年起,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博士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0元,平均每个月1250元)、干着最累的活儿、苦熬五六七八年后,还未必有出头之日的苦。真人秀里的博士生,也许能拿到令她心动的offer。但现实中的博士生,首先,他们没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综艺节目;其次,最终拿到的工作offer很可能令自己心梗。我认识一对博士夫妻,俩人六年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期间结婚、生子。有一次,一群人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朋友说,你俩都是高学历,以后好好培养你们的儿子,也让他读博士、搞科研。博士老母亲当场义正言辞表示:“我儿子如果读博,就打断他的腿!” 虽是闲话,但也能从中咂摸出二人这六年都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在网上搜索要不要读博士这类关键词,跳出来的都是这种含着血泪掏心窝儿的帖子。有个网红鸡汤句是这么说的,“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方能等到花开”,对于博士而言,真相是“耐得住寂寞未必有繁华可守、熬得住孤独也可能等不到花开”。但是,那些选择走上博士道路的人,他们也许会向你喊苦、但鲜少有人说后悔。为什么呢?3./ 读博虽苦,但先苦后甜 /当然不是人家嘴硬!而是读博虽辛苦,但毕业后,无论从社会尊敬度、工作前途、婚姻、还是下一代的教育来看,都有更高几率成功和美满。在西方国家,一个人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后,人们对他/她的称谓就不再以XX先生/小姐相称,而是XX博士(Dr.xx),自我介绍时,也会向对方说“I am Dr.xxx”。因为“Dr.”的头衔代表着这个人曾经努力过许多年、经过了科学训练、做了一定年份的科学研究,为科学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这是一种褒奖和荣誉。在工作方面,仅从应届毕业生来看,学历越高、薪资越高也是事实。对于不喜欢坐班、听命于人、拿工资的人来说,去创业,博士成功的概率也更高。《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研报告》显示,在不同学历的受访者人群中问及创业意愿时,博士学历受访者的创业意愿最强,并且创业成功度也最高。而在婚恋市场,男性博士也更值价(当然,笔者是很瞧不上贬低女博士的行为的)。之前流传过一份很广的“中国相亲市场鄙视链表格”,从房子、户口、工作、学历等各方面计算折价,在相亲市场,海龟博士值100-150万、本土博士值10-22万。虽然二者差距有点大,但“秒杀”其他学历。为什么博士学历在婚恋市场依旧值钱?排除工作前途、知书达理(当然也不是全都如此)这些方面,仅从下一代教育来看,有个博士爹妈放在家里镇宅也是安心的。今年年初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不就因为一所小学里有“133位博士爸爸和61位博士妈妈”,共有194位博士家长”的新闻上了热搜么?这所小学坐拥近两百个博士家长,学校非常懂得利用资源,组织起来“科普小课堂”活动,请这些博士家长来给孩子讲解和普及科学知识。而这些博士家长们呢,也积极配合翰林小学开设的课外课堂。从科学素养、能源汽车、丰富的植物、大数据、到计算机网络安全……天上地下、飞禽走兽、古今未来,没有这些博士家长搞不定的。真是羡煞众人。朋友的孩子才上幼儿园,班里就时常有高知父母给孩子“上课”。今天来一位研究墨西哥历史的教授爸爸给大家英语+西班牙语双语读书、明天来位化学教授妈妈,告诉小朋友们下雪是怎么回事。图片由作者提供有高知父母坐镇,孩子成才的几率确实更高。国内最大的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曾做过一项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情况的调研,虽然博士家长给孩子辅导作业和学习的比例远低于本科生、研究生和大专生,为79.9%,但博士家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陪孩子做科学探索和实验上,这一比例达到35.9%,比研究生家长高出15个百分点,比本科生家长高出近20个百分点,比高中以下学历的家长更是高出7倍之多。非博士家长们在育儿上追求的是分分分,而博士家长们更在乎的是孩子的综合思维、动手能力。后者是受用终身的本领。中国校友会网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2007-2016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调研发现,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最近10年来,父母为大学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状元比例逐年上升。人生道路千万条,博士肯定不是必要选择,也不是成功的绝对保障。正如曾经的清华大学副校长、现在西湖大学的校长施一公说的“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读博是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第一步,有谁能说哪种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确的、划算的、最好的?评判的标准恐怕只有个人意愿、以及适不适合。所以,如果你身边有朋友、伴侣正在读博,请好好珍爱并支持他们吧。毕竟他们“以身犯险”,然,未来可期。思小妞(吴静思),独立撰稿人,她的第三本书,《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写尽世间“狠”女人,正在各大电商平台售卖。

孔有

博士、硕士毕业照把帽子抛向空中表示啥意思呢?

四月的“尾巴”已经露出来了,“毕业季”的脚步越来越近。说到“毕业季”,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这么一个场景:博士或者硕士毕业生,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帽子纷纷抛向空中,仿若一场“帽子雨”,画面定格在相机的那一刻,毕业照给人一种动感十足的感觉。博士、硕士拍毕业照的时候,干嘛要把帽子抛向空中?有什么寓意?有人说,这是一种心情的释放,把毕业之后的愉快心情释放得淋漓尽致;也有人说,把帽子高高抛起,象征着未来的好日子将像升上去的帽子一样越升越高,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也会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往上升。其实,还有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和美国的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学生有关。故事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这样的:在107年前,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召开相关毕业典礼,而这一届的毕业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批人,因为在这一年,美国国会规定: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和传说中的服役授衔仪式将“同频共振”——在同一时间内举行。而对于这一届之前的毕业生而言,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能否有服役的权力,可能要依靠人品和“人脉资源”之类的因素,毕业后如果无法顺利被授衔,那么毕业之后就很可能意味着失业。当美国国会的好消息传达到这一届毕业生的耳朵里的时候,这一届毕业生的心情高兴到了极致,别说丑得掉渣的候补军官帽,很可能就连别的什么东西也可能会情不自禁地往上扔。因为,遇到这种好事,无论是谁都会欣喜若狂。换做杜甫则可能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换做世界杯赢得比赛的运动员,在极度兴奋的情况下,也会做出更为夸张的举动。有了上述的“前例”之后,别说国内的硕士生、博士生,就是国内普通的本科生,也会在拍毕业照的时候把这个“招牌动作”亮出来——如下图所示,一群颜值不低的博士生穿着博士服(本科生穿学士服、硕士生穿硕士服),帽子抛向空中,扔帽子的人也处于腾空状态(双膝弯曲、脸上挂着笑容),无论是帽子还是扔帽子的人,似乎万有引力对他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似的,给人一种相当喜庆、狂欢的感觉。在我看来,把帽子甩向空中,其寓意应该是毕业生毕业后的日子可以蒸蒸日上,每天的心情美美的……你觉得博士、硕士毕业照把帽子抛向空中表示啥意思呢?欢迎留言探讨。

横行天下

恕华为直言:5G时代在座的各位都是XX,NSA+SA双模独一家!

虽然5G网络还没有铺设完毕,相关的资费套餐和智能手机也没有大规模开售,但互联网关于5G的讨论络绎不绝。最近,相信大家被NSA和SA给刷了屏:有人说NSA即将不能用;还有说NSA+SA才是最终态。那么,NSA和SA到底是个啥?咱们普通老百姓想要用个5G手机咋就这么难呢!为给大家释疑,7月3日晚间,B站知名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特意开设了一场5G知识科普,其中讲解了NSA和SA的问题,咱们一起来看下。NSA和SA技术原理解读大家都知道,智能手机要想上网or打电话,必须有信号。4G时代,是4G信号;5G时代,自然要过渡到5G信号。那么5G信号怎么来?运营商建立信号塔,发射给咱们。信号塔想要发射信号,需要有「基站」和「核心网」两个部分。这里,中科院的博士小哥哥们做了个比喻——将"基站"比喻为"学生";将"核心网"比喻为"老师"。NSA(非独立组网)便是一个老师带领两个班学生(一个核心网带两种基站);SA(独立组网)则是一个老师带领一个班学生(一个核心网配一种基站)。说白了,5G时代的NSA和SA组网,可以用以下的等式表示:NSA非独立组网=4G核心网|5G核心网+4G基站+5G基站,一对多;SA独立组网=5G核心网+5G基站,一对一。NSA和SA组网,对消费者5G使用的影响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看懂NSA和SA。不过,问题也来了:NSA和SA发射的不都是5G信号么?用谁不是用?那你就可大错特错了。虽然NSA和SA发射的都叫5G信号,但NSA由于是一个老师带两个班的学生,难免会吃力,管理跟不上;换言之,NSA的5G信号,在延迟、带宽等方面都不如SA发射的。最最关键的是,NSA和SA发射的5G信号,智能手机必须专门接收。简单来说,仅支持NSA的手机,只能接收NSA的5G信号。因此,兼容性更强的NSA+SA的5G双模手机将能更好地适配未来的5G时代。消费者有了5G双模手机,无论是SA还是NSA发射的5G网络,都能使用,是不是美滋滋?巴龙5000+华为Mate 20 X(5G):在座的各位都是……而目前市面上,支持NSA+SA的双模基带,只有巴龙5000。所以说,现阶段的5G双模手机只有华为Mate 20 X(5G)。而且,华为Mate 20 X(5G)支持5G/4G双卡双待,一张卡支持5G,另外一张卡支持4G,一个都不能少!原来巴龙5000和华为Mate 20 X(5G)这么厉害,难怪余承东都在微博为他们科普呢!看到这里,小编心里忽然冒出一句台词——华为Mate 20 X(5G):恕在下直言,5G时代,还要看我。不知道你们咋认为呢?

绿松石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90后梗王袁隆平不带博士生,原因亮了

昨天,#90后梗王袁隆平#的话题冲上热搜,被网友热议。为什么袁隆平表示,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的”↓↓↓是什么话题让袁隆平做出这样的动作↓↓↓为什么有人说袁隆平“自由散漫”↓↓↓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英语十级、排球王子、不爱肥肉、不想变胖,90后资深帅哥,拒绝加入老年队,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网友热议:老爷子太可爱啦~@月半又胖了 :啊可爱[笑cry]@一片泛黄e银杏叶:愁到抓头的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火锅最佳伴侣:袁隆平爷爷好可爱 挠头那里我笑了@善糖彤子:这麻烦的很,死脑细胞的,怎么这么可爱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窃喜哈密瓜:看到这种真学霸[酸][酸][酸],学渣的我酸了@吴邪的小泥巴_桃桃:[憧憬]袁爷爷也有偶像包袱啦!@偏执草莓狂:最酷的90后!@ciicii:我在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大会做志愿者,很幸运是分给袁爷爷做陪同引导。他本人虽然很瘦但是很精神的,讲话很随和一直笑呵呵,还问我什么时候开工的肚子饿不饿哈哈哈哈。领导问他跟我们碰头之前怎么从学校来的,他说自己骑单车来的[作揖]@昵称被占用的三耳:禾下乘凉 覆盖全球[心][心][心]@很酷很酷的月月君: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泪][泪][泪][泪]爱您啊[心][心][心][心]还记得袁隆平的这段话吗↓↓↓有网友说,这句“不可能了”, 是一个老人能为国家所写的最美的情书!向袁老致敬!延伸阅读:袁隆平的两个梦想是什么?一想“禾下乘凉”,二是覆盖全球梦9月29日晚,从北京领回“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乘坐航班降落在长沙黄花机场。风尘仆仆的袁院士和夫人走下飞机,接受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后,乘着夜色回家了。星空下,袁院士家后院旁的那片试验田进入了“梦乡”,等到天亮他又可以下田看望“老朋友”了。这个周日,因了沉甸甸的勋章,注定是载入新中国史册的一天。崭新的勋章穿越了时光,浸透了汗水。勋章背后,是袁隆平院士50多载对杂交水稻研究的执着,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护,对“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初心的坚守。杂交水稻育种从三系法发展到两系法,再推进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一次次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当年曾亲眼目睹饥饿的折磨,一直令袁隆平对吃饭问题看得比天重。在可贵的求实和创新精神指引下,从发现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鹤立鸡群”开始,到发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时为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一步步闯出了杂交水稻的新天地。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水稻单产不断创出新高。2018年,云南个旧超级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再次刷新了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纪录。如今,从三系法杂交水稻到两系法杂交水稻,再到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我国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兼具三系法和两系法优点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另辟蹊径,通过遗传工程不育系研究,为水稻大幅度增产提供了巨大潜力空间。“去年,有一块田里种的第三代杂交水稻长势很好,袁老师亲自叫了10来个人和他一起去田里测产,结果亩产有1300多公斤,他高兴得直说‘惊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新奇研究员回忆。数据显示,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近年来,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7%,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5%,年增产水稻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没饭吃的味道不好受。我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袁隆平说。杂交水稻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让杂交水稻造福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另一个梦想。杂交水稻技术输出几乎同步跟上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1979年,农业部向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赠送了1.5公斤杂交水稻种子。这些种子在美国种植后,比当地良种增产33%以上。接下来,中美间的杂交水稻技术合作持续至今。曾经5次应邀赴美国传授技术的袁隆平院士还记得,由于杂交水稻在美国增产明显,美国西方石油公司曾在1981年专程来中国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花园里——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除了在美国放映,日本电视台也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引起了轰动。40年来,杂交水稻技术的传授范围不断扩展。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隆平高科共为亚非拉约80个发展中国家培育了一万余名技术人员,杂交水稻技术在许多国家“生根开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袁隆平更加忙碌,接待了越来越多前来“求道(稻)”的外国嘉宾。马达加斯加在非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也最高,平均单产比当地品种高出1倍以上。马达加斯加的几位官员来长沙拜见袁隆平院士时,特意带来了印有水稻图案的新版货币,表达马达加斯加人民的谢意。“如今,杂交水稻在国外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350多万公顷。”袁隆平说,全世界如果有一半即8000万公顷稻田种上杂交稻,按每公顷增产两吨估算,每年增长的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我们要让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走出去,争取尽快提高到800万公顷。“要在百岁之前努力完成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29日下午,袁隆平院士又出现在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座谈会上。他表示,这次获授勋章,对自己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和激励。“我现在是‘90后’,要在百岁之前努力完成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只要健康允许或者不出差,下田是袁隆平必做的功课。“关在屋子里手脚发痒,下田搞试验才有乐趣。”连他考察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标准,也是能够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实干。袁隆平院士家后院旁的试验田里,今年又种下了第三代杂交水稻,一天他要下田看个三四回。眼下,一根根黄色的穗子都弯下了腰,为了防止鸟儿吃谷子,还装上了防护网。收获的日子,正一天天临近。袁隆平获勋章感受,他先用了两个字:这是我得过最“重”的奖我来(北京)的时候,到田里去跟我的杂交稻告一下别。明天回去,我还到田里面去,这是我的第一个‘动作’”。9月29日,刚刚从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出现在“娘家”中国工程院。当天,中国工程院为他和另一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黄旭华院士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谈到获得这个至高荣誉的感受,先用了两个字“激动”,然后谈起了自己未来的科研计划。事实上,无论记者们问他什么问题,最终都会回到一个主题——“杂交稻”,他还会十分自然、亲切的介绍“我的超级稻”。说起戴上“共和国勋章”的感受?袁老坦言,“很重,很重,这是我得过最重的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袁隆平来说,不仅体现在重量上,更是精神上的激励。即将到来的10月,如果一切顺利,亩产1200公斤的“超级稻”就将收获。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超级稻’长得怎么样呀?每一天都要想想,有没有新的发现?有没有病虫害?是不是有干旱?”也是因为这份兢兢业业,在谈到“我的超级稻”时,袁老说,“我有90%以上的信心,这次也可以成功!”事实上,“超级稻”达到亩产1200公斤,也就是每公顷产量达18吨之后,他给自己已经定好了下一个目标——将每公顷产量提高到20吨。“这是理论上每公顷超级稻的最高产量。”89岁的袁老还自称“90后”,他开玩笑说,现在脑子还没有“糊”,“算术还会做,所以还可以做研究。”在接受采访时他还说,“我觉得我百岁之前 ,可以达到‘超级稻’(每公顷产量)20吨的目标。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中国青年报 湖南日报 封面新闻流程编辑:TF021

朝圣者

清华博士毕业无需发表论文,误读,官方稍后给详细解释

大四的硕士、博士和更高的教授,今年的生活真的很难度过,对于需要答辩的大四学生来说,今年写论文很痛苦,前辈和前辈的要求也不低,但也不那么严格,毕业不难,今年呢?二重盲选很普遍。对于硕士和博士来说,一千名研究生先后退学,与之相关的大学相当大,有985所大学和211所大学,这些研究生拼命复习,最后才考上了大学,遗憾的是,不是优秀的意思,而是在大学院期间做了自己不好的事情。博士们总是很辛苦,对于博士来说,毕业真的很难,大部分学校对博士的要求都很高,大多数学校最少需要三篇左右的两区论文,对于博士们来说,能按时毕业是奢望,推迟毕业是博士的常态。清华先行?作为国内的领导人的清华大学,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被置于聚光灯之下,清华博士是本土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学生,他们的素养应该很高,作为中国学术圣地,大家对清华抱有微妙的期待,希望清华成为最优秀的地方。清华修订了博士的培养计划,大家看到了新的培养计划,很吃惊,因为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学术论文”这个硬指标消失了,将原方案改为申请的博士生,达到了本学科学术革新的成果标准,清华大学的博士不需要论文和毕业吗?很多人都说了这件事,遗憾的是,真相并非如此。据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介绍,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博士并不需要在校期间发表论文,这是彻底的误读,并不是正式的真实意思,之后会详细解读到外部,比较新旧两个文件,懂什么?根据原规定,为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应完成博士课程培训方案,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由同行专家审核,并进行论文答辩,另外,根据学校和所属学科的关系规定,在博士课程期间会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根据新规章,清华大学从学校水平统一,不是强制要求在博士课程期间发表论文,而是把权限放在各学科上,各学科和学部有更多的自主决策空间,制定博士课程的毕业标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育成办公室的职员说,现在各学院对于博士课程毕业所追求的“学术革新成果”,制定了具体的细则。大家对于这个话题是怎么看的呢?

此处三焉

“90后梗王”袁隆平: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

10月9日,#90后梗王袁隆平#的话题冲上热搜,被网友热议。为什么袁隆平表示,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的”↓↓↓是什么话题让袁隆平做出这样的动作↓↓↓为什么有人说袁隆平“自由散漫”↓↓↓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英语十级、排球王子、不爱肥肉、不想变胖,90后资深帅哥,拒绝加入老年队,毕生所求就是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戳视频↓↓↓带你见识“90后梗王”袁隆平03:07视频来源:小央视频网友热议:老爷子太可爱啦~@月半又胖了 :啊可爱[笑cry]@一片泛黄e银杏叶:愁到抓头的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火锅最佳伴侣:袁隆平爷爷好可爱 挠头那里我笑了@善糖彤子:这麻烦的很,死脑细胞的,怎么这么可爱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窃喜哈密瓜:看到这种真学霸[酸][酸][酸],学渣的我酸了@吴邪的小泥巴_桃桃:[憧憬]袁爷爷也有偶像包袱啦!@偏执草莓狂:最酷的90后!@ciicii:我在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大会做志愿者,很幸运是分给袁爷爷做陪同引导。他本人虽然很瘦但是很精神的,讲话很随和一直笑呵呵,还问我什么时候开工的肚子饿不饿哈哈哈哈。领导问他跟我们碰头之前怎么从学校来的,他说自己骑单车来的[作揖]@昵称被占用的三耳:禾下乘凉 覆盖全球[心][心][心]@很酷很酷的月月君: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泪][泪][泪][泪]爱您啊[心][心][心][心]还记得袁隆平的这段话吗↓↓↓有网友说,这句“不可能了”, 是一个老人能为国家所写的最美的情书!向袁老致敬!(原标题:“90后梗王”袁隆平上热搜!不带博士生,5个字的原因亮了)特别推荐 战争打响!白宫宣战!NBA要彻底“凉凉”?留给肖华的时间不多了郎平爱将被打马赛克,发布者致歉了!今日寒露!身体的这个部位别再露了巩俐这张照片疯狂刷屏,网友纷纷膜拜:太像了!简直一模一样莫雷你看到了吗,这是中国人的态度!他们为何能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就地一坐,也成了风景线!除了他们还有谁?厉害!中国硬核技术打破美国纪录中国女排,世界第一!监制:史先振编辑:王亚群校对:张 弛

似耳

90后梗王袁隆平上热搜,吐槽带博士生太累!做博导真的很累吗?

这两天,#90后梗王袁隆平#的话题冲上热搜,被网友热议。其中让网友热议最多的是,袁老说他博士生都关门啦,不带了。记者问为什么不带?(图片来源:小央视频)袁老吐槽带博士很辛苦,要指导搞实验又要修改论文,会“死脑细胞的”!袁老还用一系列微动作表示了带博士生有多累。网友们热议@一片泛黄e银杏叶:愁到抓头的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今日宝藏:这视频看着好萌哟,哈哈哈,袁老抓头的动作感觉好嫌弃带学生呐。@一堆羊腿:太可爱了,挠头的动作可以看出这届学生真难带了。@爱吃蜂蜜的维妮妮:袁爷爷真的太可爱了!!被学生愁到挠头。@吸天地之欧气的好运锦鲤:我教授估计想起我也挠头。……话说,博士生到底有多难带,做博导真的很累吗?今天咱就来说说这个话题。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内处于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般为教授职称,也有特别优秀的副教授、讲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1、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倪冰冰走红网络,人们在谴责倪冰冰不当言论有损失师德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了博导的一些辛苦和无奈。博导,听起来是很光鲜的名词。但是深入了解你会发现,博导的压力是很大的。作为博导,能够招收到几个得力的博士,对博导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如果招到的是高分低能的学生,博导的压力就非常大了。网友@yuanxi里:记得我读博士的时候,导师这一届共招了3个博士。其中一个博士还是我读博士学院的在职老师。结果是,我是如期4年毕业,一个申请转导师转走了,另一个在职教师最后竟然没有毕业,被取消了学籍。导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网友@liujin苏:作为理工科博士大部分需要在实验室做实验,做实验不仅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还需要对实验的精心设计和处理。对于不能专心做实验的学生,导师也是很无奈的。都是成年人,既不能打也不能骂,只能用毕业来威胁,但还是有些学生仍然是无动于衷。网友@小柿子树:其实导师也是有科研压力的,很多人以为导师都将成果让学生做了,自己只等到秋天摘果了。实际情况却是,导师虽然没有在一线和学生一起做实验,但在关键时刻都做出了很重要的指导。告诉你方向,告诉你方法,告诉你理论,学生主要的工作就是实施。我觉得是方向和方法比实际操作更重要。网友@shenqun:有些学校还实行博士津贴由博导提供。也就是一个博士一年最少2万块的津贴,再加上外出开会、调研、发文章的版面费,基本上都由博导的科研经费中开支。因此,我们很多博导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项目,申请课题,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经费招博士,才能出成果。真的,导师没有大家想的那么轻松。复旦大学教授马臻曾有一篇文章介绍,为了让课题组正常运转下去,导师就得不停地申请科研项目。申请科研项目很辛苦,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只有20%~25%。为此,他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在寒假里每天七八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构思项目申请书,写得“简直快吐了”。然而,项目评审人不但要看项目申请书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好的资质和成果记录。因此,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他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了某个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成功地结题,导师也需要新的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导师每星期上两三门课很轻松。但其实,导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往往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收到好几个电子邮件——学术期刊编辑邀请审稿,系领导催着整理文书,学生发过来论文稿,系办工作人员让填写各种表格……还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杂事……以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为例,2016年2月26日,他从早到晚依次做了几件事:1)审一篇《催化学报》稿;2)改小林的论文;3)与小王讨论;4)修改一篇《科技导报》稿件;5)改小崔的论文;6)审另外一篇《催化学报》稿;7)备课。很多时候,他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干完活,人已经精疲力竭。看到这里,真想说一声“导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