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生就业都是高薪高待?普通高校的博士也会面临“靠边站”!副作用

博士生就业都是高薪高待?普通高校的博士也会面临“靠边站”!

博士是学历的巅峰代表,在这个“唯学理论”突出的就业市场中更是尤为吃香。很多人都认为,凭借博士学历出来就业,要么就是进入名企,要么就是进入科研院,大多数会选择留在高校任教,无一不是地位高、薪资优渥的理想工作选择。那么,作为千里挑一的精英人才、人人羡慕的对象,博士生就业情况真的是清一色的高薪高待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普通高校博士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在我们看来,985、211一众高校都位于优等高校之列,然而对于博士而言,211与双非大学毕业的博士则是最一般的博士生,学历含金量远没有985高校要高;而想要进入如华为这样的名企高层工作,看起来只有清北等一众排行靠前、极为顶尖的985高校博士可以占据一席之地,普通985院校的博士也只能“靠边站”。因此,大部分普通博士并不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一毕业就被企业高薪聘用,直接平步青云。大部分普通博士的就业前景与顶尖名校博士生具有很大的差距,而文理两个不同领域的博士生同样有着明显的就业区别。普通博士们在企业就业并不轻松,虽说薪资当然比常人要高,但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从业也不轻松。并且具体就业水平与专业有很大关联,薪资待遇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专业的博士都适合在企业任职的。再说当下博士生们“最好的归宿”——大学教师,同样不是想象中那样轻松容易。如今高校已经成为了博士就业的最热门去处,尤其是对于就业选择更为狭窄的人文社科博士生而言,大部分都会选择进入高校任教。但是,不同学历的博士可以选择的高校平台也是存在阶梯型差别:普通博士想要进入211高校任教的可能性相当渺小,一些双非院校博士想要进入本科任教都很困难。如今很多双非本一的在任教师都是985高校博士生学历,因此普通博士大多只能进入二三本高校就职。985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尚且只能将211大学作为自己就业的“最高、最理想”选择,普通博士就不要抱有无谓希望了。985大学的教师群体更是人才荟萃:不是清北博士后学历,就是世界名校海归,不仅要有拿得出手的学历,一个个还要手握高含金量论文与科研成果。真正万里挑一的人才,才可担得起985名校的教授职位。那些只能在普通高校任教的教师,虽然待遇还行,面临的科研压力相较985高校会相对较低一些,但是毕竟院校环境差了一截,科研条件有限,经费与氛围都差上不少,未来的发展难免受限。因此,在学历、年龄已经被敲定的情况下,想要进入更好的高校任职,只有趁还年轻、争取做出足够优秀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水平,才能把握住机会。因此目前来看,博士就业主流是做科研,少数进入其他就业队伍。985博士不愁工作,而普通博士生进入双非高校任教居多数,有的甚至不能找到教职只能在民办高校读书。也因此有人感慨说,读研是拓宽自己的就业道路,读博越读越精,但学历不够精端,就业面反而更小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不织而衣

博士生就业选择去哪里?这四个去处了解一下,大部分都这样选择

博士生作为我国的高级人才,许多就业选择都被社会关注。在一路修学,经过了本科、研究生,博士。可谓是在学术道路上走了许久,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那么一般对于博士生来说他们的就业选择是什么呢?普通人大概也是读完本科,至多是研究生,博士在寻常生活中除了大学中经常见,其他地方也没有看见他们的踪影,博士的就业选择一般在这四个去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进入大学教书在大学中教书应该是大多数博士生会选择的道路吧,甚至还有许多人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最为安稳,而大学教授相对比较自由,所以一步一步考取了博士学历,所以来从事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而博士做为比较高的学历,在大学中教书还是非常适合的,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学习,而且时间相对自由,可以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所以是许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的道路。二、进入科研机构在高校中当老师也可以从事科研工作,特此进入科研机构的博士生相对比较少,特别是现在的局面是许多人纷纷逃避科研,比较从事科研除非对于特别热爱的人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有些甚至基本科研方法都不能掌握。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人才,毕业后继续留在科研单位的所以就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三、进入政府机关进入政府机关的选择也是许多人选择的一条道路,作为高学历人才,政府对于他们的需求也非常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从事政府岗位,竞升也比其他稍低学历的人快一些,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四、进入企业进入企业工作的博士生大多是理科类的专业博士生,在经历了好几年的对于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对于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上也会更加的适用。还有像金融学这样的专业,深入的学习对于自己只会有更好的帮助,在工作中也能更加如鱼得水。以上就是博士就业选择的四种一般去处,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不同的定义,无论是高学历人才博士生,都没有特定的选择要规定去从事何种工作,以上也只是大部分人的工作选择。

天地并与

博士就业多元化趋势初现

视觉中国供图眼看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物理学博士孟溪手握两所高校的offer,俨然已是博士毕业生中的人生赢家。但她参加完博士论文答辩后,却突然感觉自己的情绪跌入了谷底,什么事儿都不想做。她曾以为自己想当一名高校教师、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然而这样的道路似乎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让她感到恐慌。孟溪去论坛求助:博士毕业,不想去高校,但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该怎么办?在与她同年毕业的数万名中国博士中,孟溪提的问题不是个例。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2004年,有2.3万名博士毕业,那一年,博士人数首次在《中国统计年鉴》中作为单独门类统计;2018年,博士毕业人数突破6万名,同年,近10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在传统的观念中,博士是本学科的“看守者”,获得了博士学位,就应以学术为业,选择非学术职业的人往往被视为“管道的泄漏”。但这一观念日益受到挑战。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师多两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1/3的博士毕业生没有获得高校教职。拿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学位,在学术圈外,博士何为?学历市场的赢家,就业市场的“萌新”读博之前,孟溪的想法很单纯,甚至有点儿“愣”。“当时年纪小,总觉得这辈子起码得做一件一般人干不了的事儿。”这个东北姑娘说。她就这样开启了读博之路。至于未来找什么工作、就业市场情况如何,她自嘲道:“以我当时的心智情况,根本不可能想到这些。”读博期间,她跟导师交流最多的就是实验情况。而工作打算以及就业市场的行情,则很少进入师生们的讨论范畴。过了3年多“朝八晚十”、周末单休的实验室生活,一位博士师兄提醒她:“赶紧做简历,准备找工作吧!”孟溪开启了“找工作模式”,但她实际上无法花太多时间联系工作:写发表论文和毕业论文就已经占据了她的绝大部分精力。为了修改毕业论文,她连续一个多月熬到夜里两点才睡,早上醒了,抓起一件衣服套上就开始工作。有一天她突然意识到,身上这件灰色套头衫自己已连续穿了十来天。她的导师们认为,“博士毕业理所当然去高校”。孟溪的博士师兄师姐毕业后,基本都走了这条路。孟溪原本也以为自己愿意当一名大学教师,将科研作为志业。今年春天,孟溪的论文盲审和毕业答辩都很顺利,有两所高校也给她发了offer。眼看再过不久就能拿到学位证,但她突然感觉自己像是被击垮了,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来。心理咨询师告诉她,这是她读博期间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所致。前几天,她接受家人的建议,同一所离家较近的高校签了约。高校里的绩效考核让她担忧:学校明确表示不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而且她要在入职之后才能知道具体的考核标准,但她此前已经听过好几起校方失信的例子了。孟溪有一个朋友在山东某高校任教,入职后才发现校方提高了考核标准。朋友向她抱怨说:“安家费没落实多少,别的(待遇)也没涨,倒是考核标准涨了。”但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马军认为,当前博士生的就业情况仍比较乐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高校里,除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工资外,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多,每年收获的科研绩效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正常薪酬的10倍,没有上限。”学科之间的差异也不容忽视。马军说,很多工学专业的博士可以在校外找到横向课题,收入都非常可观。”与孟溪相比,林飞谋求教职的道路更为曲折。去年,林飞在某名校拿到文科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找到满意的教职,便接受了某大型企业的offer——管理岗位,年薪20多万元。他工作了两个月后,突然接到外省一所高校的入职通知。尽管企业的薪资待遇符合预期,但林飞感觉工作不够自由,相比之下,他更向往高校中的工作环境。导师劝他谨慎考虑:“当‘青椒’是看不到头的。”家人则支持他去高校,认为大学教师是份体面的工作。林飞告诉家人,教师的月收入只有在企业工作的1/3。权衡之下,林飞还是作出了决定。林飞没有立刻辞职,那时他的毕业证已经到手,但学位证要到年底才能拿到,他希望两证齐全之后再去办理入职手续。这所高校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表现得通情达理,他们说可以先为林飞安排宿舍、办理校园卡,等他拿到学位证再办理入职手续。但下一通电话就变了味道,一名教师要求林飞立刻到校坐班,理由是所有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都要坐班。尽管家里有些状况,但是林飞还是匆匆办理了辞职手续,赶到学校。年底,林飞拿到了学位证,第二天他就按入职学校的要求去做了体检,准备次日去报到。这时,他又接到了电话。对方告诉他不必来办理入职手续了。林飞大惊,连忙坐高铁赶到学校,却被告知没有编制:学院说因为学校不给编制,学校人事处则说学院没来申请。林飞打通了院领导的电话,被告知:现在已经没有名额了。院领导承认,在林飞之后,他们又面试了其他人。林飞意识到,如果有了更合适的人选,校方会主动毁约,“学校只是损失了5000元违约金,但是对于我们毕业生的影响就很大”。辞掉工作的那半年多,他几乎没有收入。作为导师带的最早毕业的博士生,林飞找工作的情况也很受学弟学妹关注。林飞毕业还算顺利,即便如此,他参加博士毕业答辩时,也已经身无分文——博士延期这一年,学校停发补助,他靠在校外做些兼职养活自己。现在,林飞还在寻找教职。这一年多的波折,带给他新的反思:“念了这么多书,脑子也要活一点,生存能力是第一步。”多元化就业趋势初现任奇在博士毕业后到某国企工作,作为一名工科博士,任奇在企业中做科研不必担心偏离实际——国企中的科研工作都直接面向生产,而且可以提供一线数据作为参考,而这些数据通常不对外公布。再者,国企资金雄厚,任奇不必像在高校工作的同学那样绞尽脑汁地申请课题基金——企业内部就可以为他提供数百万元的研究经费。但任奇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年龄。任奇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为本校的直博生。跟读完3年硕士再读博的同学相比,27岁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任奇,已有很大的年龄优势。尽管如此,任奇进入国企工作后,还是尴尬地发现自己属于“大龄新人”。任奇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话,博士只适合走技术路线,如果走行政管理路线,可能已经晚了。”但任奇又意识到:在仿照公务员系统运转的国企中,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围绕行政管理权力展开。这就意味着,如果他达不到一定的行政管理职位,对于做科研也不利。相比之下,更有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部分博士毕业生的新选择。在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华为公司连续3年都是“收割”清华博士最多的单位。今年5月,华为海思发布全球揽才公告,多达31个岗位招聘博士生。近日,华为给应届博士毕业生开出百万元年薪的新闻又吸引了众多关注。最近两年,前述就业重点单位榜单上还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等“新兴势力”。不过,上述几家企业招聘的博士生一般限于计算机、应用数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等近年的热门领域。在网络论坛上,在公司和高校的工作之间权衡的咨询帖也有所增加。显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私企的账,有人直言:与985高校的助理教授相比,华为公司“只是钱多一点”。另外,还有众多博士毕业生选择到党政机关工作——去年,福建省委组织部一举招揽了30名清华博士毕业生,仅次于华为公司的31人。从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不难发现博士生就业多元化的趋势。5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签三方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中,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而到国企、私企就业的比例明显上升。这背后是严峻的学术圈就业形势:博士帽年年增加,但学术职位的数量却相对稳定。早在数年前,博士就业问题就已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起重视。上述国家对博士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博士在传统学术部门就业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且理工科比人文社会学科下降更为明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以美国为例,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学术界就业的比例,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80%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的47%,虽然人文学科类、社会科学类的博士毕业生仍以在学术界就业为主,但比例均有所下降——人文学科类下降了10.7%,社会科学类下降了17.9%。供大于求的形势之下,“非学术职业”就成为博士毕业生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马臻认识的博士生中,有人到高校当老师、有人到企业工作、有人到中学当老师。马臻认为,这些情况都理所当然:“形势就是这样的,高校没有那么多职位,而且高校‘青椒’比较苦。如果特别喜欢做学术的话,可以留在高校;如果想挣钱的话,那就可以进企业。”马臻认为,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很大,泛泛谈论“博士生就业情况”过于笼统。他说:“有的高校,学科博士点膨胀,人比较多、科研基础又不是很好,那么(博士毕业生)可能就有些不受待见了。”通过观察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找工作的情况,马臻发现,硕士生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实习,博士生找工作反而更简单,只需投递简历、再花少量时间面试即可。在一些招聘者眼中,博士学位本身就有足够的分量。马臻的一个博士生找工作时,对方表现得非常信任这名学生:“能读下博士学位的至少不傻,有专业能力。”马臻认为:“机会永远是属于强者的。”学术圈外,博士何为?早在2011年,《自然》杂志就曾连发3篇文章,矛头直指博士过度生产现象。其中一篇文章认为:博士规模之所以迅速扩张,是受科研项目需求的驱动,而没有充分考虑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容量。近年来,中国的博士招生规模连年扩大,去年9.55万人被录取为博士生,人数再创新高。博士帽多了,甚至一些并不指向学术生产的工作岗位也明确要求博士学历。近年,有些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应聘者有博士学历,而在以往,这个岗位上主要是本科或硕士毕业生。1979年,美国学者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一书中描述了“文凭通货膨胀”的现象,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更高的学位,工作职位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越来越多的人获得某一教育文凭或学位时,其价值也就随之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卿石松提到几个数据:企业是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最多的部门,2017年各类企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总量的77.6%,但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的还不到1%。另外,中国的高校里,除了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其实并不高。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仅占24.4%。卿石松认为,就传统的博士“生产”目标——培养学术接班人——来说,博士数量可能过多,但中国高校依然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如果换个角度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高级人才,要推动科技和产业革命,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才,“高层次人才,当然越多越好”。他认为:如果将企业的需求考虑在内,目前的博士人才仍然不足。在高等教育更为发达的美国,未来的轮廓初现:今年3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报告称,在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就业的博士毕业生占比(42%)首次接近教育机构(43%)。这被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张恬在读博之前,就是奔着工业界去的。面对几份offer,她没有太多犹豫便选定了这所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州立大学。在业界“大牛”手下工作了3年,张恬通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讲座开始接触业界。张恬同门的博士师兄师姐,大部分都到工业界工作,也有人到美国联邦政府做与企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今年暑期,张恬申请到波士顿一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她原以为,公司里的研发工作相对简单,博士期间多学的知识可能用不上。但她开始工作后就发现,这家公司在研发很多新产品,她面临着许多未知。跟张恬读博时做的课题相比,公司里的课题难度不大,但也有些挑战。在这里,她的研究能在较短时间内就看到答案,“正反馈来得很快”,这让她觉得“自己的活儿没白干”。相比之下,读博时的研究就像一个人在广阔的沙漠里踽踽独行,不知还有多久才能看到绿洲,更不知道,前方究竟有没有绿洲。“在学校里做实验,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试错。”张恬说。而在公司里做研究,容错率比较低。卿石松作调研时,有企业主向他抱怨:有的博士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后,仍然延续学术研究的思路,但企业更看重研究的效益和时效性。卿石松认为,到企业工作,博士生需要理解商业文化和商业环境,例如更多考虑经济效益;但在博士培养过程中,学术能力仍应是核心,此外可以注重通用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跨学科合作能力等。卿石松说,在英国,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博士的现象:企业若需要某方面的人才,便与擅长该领域的高校联合培养。企业由此介入博士培养阶段,博士生则带着企业的研究课题读博。作为宏大结构之中的个体,博士生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更早地规划未来。作为导师,马臻曾多次主动邀请名企HR来校做讲座,为学生们讲职业规范、职业伦理、应聘和面试技巧等。他认为:“导师在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马臻会为他们介绍工作机会、亲自写推荐信,等等。平时,马臻时常跟学生们“应机说法”,例如提醒他们学会从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短暂的企业工作经历,让林飞重新审视所学。在企业工作时,林飞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我学的专业,社会到底认不认可?”他决定,就算未来去高校工作,也不能仅仅会写论文,“否则研究的东西对社会无益”。他问自己:“要多想一想,我们能贡献给社会什么?自己又希望得到什么?”林飞的结论是:“研究要接地气,学术才有生命力。”(应受访者要求,孟溪、林飞、任奇、张恬为化名)

非不应我

高学历毕业何去何从,看看博士生的四个就业去向,感觉自己太差了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很多人的学习生涯到大学就结束了。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考研,考公务员,为了能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在生活里,在工作中,我们见识最多的就是研究生和本科生。不知道你们单位有没有博士呢。我们公司倒是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庙太小,根本容不下这些大神。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博士生毕业了都去哪里工作了呢?难道不是进入企业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当公务员你是知道的,公务员的报考是有学历限制的,最低是本科学历。那么博士的学历去做公务员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了。很多人都会感慨,这么高的学历,还和我们这些本科生来竞争公务员的职位,是不是不公平啊,其实你错的了,人家根本就不用和你竞争。公务员的职位里,也有很多等级。一般考入的就是普通科员开始做起。而博士学历不一样。单位想要都没有,哪里会舍得让你从普通科员做起呢。他们去的都是行政机关和一些重要的部门。他们能去的部门,本科生根本都不能报考,所以博士生去当公务员,和本科生并不存在竞争关系,人家根本不会去你要去的岗位。哎,这就尴尬了。2、进入企业博士生和大家一样,可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机会,去人才招聘会找工作。去企业锻炼,施展自己的才华。你也知道的,既然这么高的学历,要的工资也不会太低,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敢要这样的人才。只有一些行业的龙头老大才敢要这样的学历,自然工资不会亏待他们,因为博士生能创造的价值是很高的,一定可以和自己的工资成正比的。所以在社会竞争上,就可以又很大的竞争优势。3、留校做大学老师如果给你一个留校的机会,不知道你会不会选择。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的,因为自己的校园自己太熟悉了。熟悉到每一个角落。自己的老师和人脉关系都在这里。如果可以留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博士生毕业如果想要留校,学校肯定是很愿意的。毕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如果愿意留下来继续做贡献,那对学校可是有太多的好处。博士生留校也是多方面考虑的。考虑到稳定问题,自己的学校,给自己的东西比较多。如果出去打拼,相对风险较大。守着自己的学校,比出去打拼更靠谱。所以留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4、任职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你是知道的,都是国家直属的机构,而且都是正规机构。国家直接扶持的项目,如果进入这里面工作,福利待遇肯定是很高的。尤其是博士生。如果选择进入这样的机构,那绝对是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能够选择进入国家科研机构的博士生,一定都是热爱科研事业的人,也有着一颗爱国的心。因为进入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和利益无关,而是对事业的执着和认知不同于常人。对于这样的一批人,我要给他们点赞。虽然只是四个普通的工作,但是对于学历的要求确实很高,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就只能先考上博士再说了。好了,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探讨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香索

博士生明明学历很高,为何毕业后仍然不好就业?这4点原因解答

博士,在所有人眼中都是天之骄子的存在,毕竟一个人经过了高考的厮杀成为了大学生,又参加了残酷的考研或者保研的竞争,成为了一名研究生,而研究生毕业困难也是众所周知的,在毕业论文上要花费好大一番功夫。那要成为博士生就更困难了,我国的博士生要成功毕业,首先要在导师手底下辛苦最少三五年,大部分的博士生由于毕业限制,需要发表C刊,所以很容易延期毕业。虽然博士学历很高,但是博士生面对的压力并不小。博士读出来的同学,最起码都二十七八了。同年人在社会上都已经打拼了多年,在事业上已经小有成就了。若是结婚得早,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而博士生不但要面临是否能毕业的问题,还要面临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如今的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同样难找工作。其实不只是大学毕业生,博士生也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很多人为此很疑惑,为何这些人中龙凤为何还有部分同学就业也非常困难呢?这几个原因可以解答。第一:学历太高的副作用我们的社会普遍认为,一个人的学历越高,越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实际上,愿意招收博士生的企业和机构是少之又少。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招收博士生肯定要比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付出更多的东西。而很多工作,实际上只需要本科生和研究生就能够做,招收博士生的成本反而更高。所以企业都倾向于不招收学历过高的人,除非是研究型企业和科研所等单位。因为只有这些单位才能支付得起薪资,在小型企业很难承担聘用博士的费用。最好是去北上广一线城市,能有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如果想要去县城发展。可谓是埋没了人才,没有更高的出路,薪资待遇也很低。所以如果有想继续读研读博的同学,未来就把自己就业的城市定在北上广。第二:博士生的专业不对口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入错行是一辈子的事情。尤其是那些读生物专业的同学,读了一辈子书,要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历是博士,恐怕这些同学还要一直读下去,为什么呢?因为生物这类大坑专业实在是太难找工作了。生物行业由于行业发展前景差,对于人才的需求少,所以这些同学很大一部分要么转行要么当老师去了,留下这批读了博士的人空有屠龙之技能却无处施展。从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大部分博士生在毕业后仍然是从事大学老师这份职业。的确,大学老师社会地位高,而且工作压力也不大。平时课程安排并不多,也很适合博士生。第三:博士生心气太高既然读到了博士这个阶段,很多同学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太多赞誉,所以找工作的时候认准了找高大上的工作,一些薪资待遇低或者是不那么体面的工作都不愿意去做。我国博士生数量并不多,能读完博士都是算高知识分子,也是我国少有的人才。毕竟这是来自学历高才有的底气,从心底而言,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这些高薪体面的工作真的好找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充其量只能找一个一般般的工作,要找到真正高大上工资高的工作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这些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博士生就不愿意将就去就业。第四,博士生的实践能力不是很好博士生给人的印象就是读书读太多了。读书读太多的坏处就是缺少时间,空有一腔理论却无法用实践的方式施展出来。所以博士生在这一点上比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要差。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是很稀有的人才,但是在实践方面却差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博士生毕业后基本都会选择从事大学教师这份职业的原因。因此,博士生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多积累一些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找到一份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你可以为公司做一些什么,而是你做过什么,成效怎么样,这就要求博士生在读书期间多多接触社会了。

结驷千乘

高校,是博士就业的最好归宿吗?

高校历来就是博士就业的集中地,大家都说博士毕业最好的归宿就是从事高等教育。例如就算以华为公司员工主要来源的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其就业主流方向仍然是高校。华中科技大学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博士毕业后的二大类归宿关于是否所有博士生毕业生都适合进入高校工作(当然前提条件是要被人家录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有的人适合去高校工作,有的人就不适合。西汉的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里说:「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有多少人是「从俗浮沉」,被裹挟着一起进入或希望进入高校工作,又有多少人对进入高校工作意味着什么很清楚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政府、企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而博士毕业生供给量在逐年增大,高校等科研机构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基本保持稳定,杭州余杭街道就业的清北博士生和深圳南山区的哈佛博士毕业副教授都是这一变化的注脚。近几年,我国博士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仅显示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就业竞争压力的越来越大了。博士作为学位金字塔的最顶层(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公认为知识精英。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分为「学术职业」和「非学术职业」两个方向。「学术职业」一般指的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一般指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中的科研教学岗位(本文说的进入高校工作专指科研教学岗)。「非学术职业」指不必遵从学术伦理,易受普通劳动力市场供需影响的非自主性职业,也就是一般指大学、科研院所等学术组织以外的工作。其中,在政府及企业相关研发部门从事的研发工作,其工作对象虽也是高深知识,但该工作群体不须遵循共同的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亦并非自主性职业,其工作领域也非学术界,故将此类职业归入「非学术职业」。那么高校教职就是「学术职业」主要和重要的就业方向。博士毕业并不都是去高校就业的,这也分具体情况的就传统的博士生就业意向而言,「学术职业」为其主要选择。但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博士学位不再是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可靠通行证,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进入非学术领域,就业形式向着多元化发展。「清北博士毕业生来杭州街道办就业」这种旧闻,因为其精英标签的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在最近这段时间就被热议成了新闻。通过上图 1 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博士生毕业去向可知,近三年有一半以上博士生们都没有首选「学术职业」- 高校就业。当然就算进入了高校就业,也会出现退出的情况,比如 2018 年武汉博士后三年失业事件。但不同高校之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博士毕业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呈现多元化态势。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或一线大城市的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企业的比例较大(如清华大学、2017 年和 2018 年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而处于中西部省份的高校(如武汉理工、兰州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省份高校。当然,这个规律也是有概率的,不能一概而论,毕业博士就业职位性质也和学校的类型密切相关。比如工科类、财经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地变现,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此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非学术职业」的工商业界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以人文社科领域见长的师范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则更倾向于进入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学术职业就业率高达六成以上。图 2 浙大、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南财经政法、武汉理工、兰大、北师大 2017-2019 年博士高校就业比例如果单独以医科博士来论,如果毕业选择去医院,ta 的研究背景再牛,还得会临床,说白了。在医院的工作,科研很重要(说穿了就是晋升职称的论文和项目要求),但是临床也很重要。临床就是各种经验的集合,ta 的资历其实代表着 ta 的临床经验,博士在医院的立身之本是临床(特别是临床类专业),发展之路是科研。总的来说,因为学科的实践特性,医科博士第一选择应该是医院,而不是高校。比如,笔者有个医科博士同学在高校就业后,完全退化为教书匠了;而当初选择去医院就业后来转到高校教书的毫无违和感,且临床资历也有了,业务实践水平杠杠的。如果就伪生化专业的博士,建议毕业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果断第一选择高校。近年来,高校和医院的聘用制度的重大变化此外,有意高校就业的博士毕业生们需要明确的一件事情况是,至少从 2019 年开始,有很多高校聘用制度已经从「事业编制」转变为「报备员额制」(2020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与「事业编制」定岗又定人的聘用人员身份管理不同,「报备员额制」是只定岗不定人,入职人员「入编不占编」,在聘用期满后,入职人员经过考核后才能续签合同(医院用人制度同高校一起改革),否则予以解聘,也就是说职位终身聘用制被打破了。至于最终结果是不是「换汤不换药」,那就要拭目以待了,但高校与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这样的:提高用人单位招聘的自主灵活度。当然,想去高校工作的还是要削尖脑袋挤进去。那么,目前高校就业的形势如何一年一度的秋招即将开始,奈何每年还是会有一堆人往高校扎。博士生们在高校里学习生活多年后,容易产生浓厚的高校情结,认为在高校或最差也要进入科研机构搞研究才是正途,进入政府部门、工业界、企业单位不仅浪费了积累多年的学识,也不适合自身的发展。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很多博士生在毕业时申请教师职位时,对招聘流程或获得高校教职的工作机会所需的知识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对招聘过程缺乏了解的问题,即将毕业的博士生们应该对高校教师职位的申请进行了一定了解。目前大概形势是这样的,高校教职申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文说的高校一般指的二本及以上院校),以笔者所在的比较熟悉的理工科为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在过去十几年中急剧增加,但各大高校可用的正式编制教师职位数量基本上没有同步变化(高校「事业编制」即将取消)。这导致每个学术职位的申请者数量很大,其中许多人对自己获得教师职位的机会不确定。量大了,博士不像以前那样区分度小,逐渐给用人单位一个博士水平参差不齐的感觉,博士群体也比以前更加多样化。虽然招聘委员会在多样化,但基本的招聘流程倒是大同小异。博士求职高校的应聘流程如下图片来源:作者提供高校职位的求职者首先要在各大目标大学门户网站的招聘频道和各种平台上搜索相关的招聘启事,当然也可以求助自己的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获取信息。最初的电子邮件申请通常包括一封求职信、一份教学理念声明、个人简历和一份研究计划。这些材料的长度和内容可以根据申请周期、地区、机构或特定的招聘委员会而有很大的不同。最理想的情况是,毕业生根据每个具体机构和 / 或部门量身定制申请材料。这包括针对不同高校的特定求职信,最好在准备材料前对高校及招聘公告有透彻地理解。高校的候选者遴选委员会召开了几次会议,以筛选出申请者。然后,高校人事部门会联系申请人进行面试。面试可能包括最初的非现场(远程)面试,然后是在招聘高校的现场面试。现场访谈通常持续一到两天,包括研究研讨会、教学演示和 PPT / 粉笔演讲。现场面试通常也包括与其他资深教员的一对一会谈,包括面对面与招聘部门领导、校方人事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会议。面试结束后,求职者会就静候佳音了。求职者会收到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被告知是否通过了面试,成为这个高校提供的教职候选人,通常这种告知除了口头上的,必须还有书面的形式。双方会签署三方协议(毕业就职后重新签订正式合同)。在正式签订就业协议之前,求职的博士往往还要跑一次应聘高校,如果不在同城也可以通过电话或在线网络视频等形式远程协商,但为了慎重计,最好是再跑一趟现场,仔细考察一下求职的高校,毕竟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如果双方没有异议,博士和高校之间会形成一个协议方案(包括补充方案),内容包括拟议开始工作或报到的日期、工资待遇和科研启动资金、各项补贴细则;高校方也需要给求职者一个正式的官方的录用通知。当然,现在「非升即走」的师资博士后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在各大高校实行着,所以有很多在高校就业的博士们签订的其实是一个临时工合同。笔者有位师兄毕业与西部一所某高校达成工作意向时,硬是让别人在三方就业协议上写明入职为正式占编教师并盖章后,才肯在协议书上签字。博士的高校就业求职流程大抵是这样的。在高校寻找到一个教职,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艰苦奋斗的日子还长着咧。但对于一个即将踏出校门的博士生来说,这都是一个旧的人生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

郭璞

硕士、博士研究生就业率90%以上!且高薪就业!这所985大学真牛!

今年八月,华为“天才少年”张霁,以201万年薪引爆网络,而张霁是武昌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信专业2009级校友,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学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著名的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坚九校之一。中国顶级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并非只有张霁杰出,其他的学子也是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据《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共计7259人,男学生4153人,女学生3106人,男女学生比例为1.34:1。博士毕业生1204人,男学生772人,女性43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6055人,男学生3381人,女学生2674人。少数民族毕业生387人,其中博士毕业生780人,硕士毕业学生323人。定向和委培毕业研究生780人。其中,博士毕业生104人,硕士毕业生676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97.44%。其中,博士毕业生就业率98.09%,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7.31%。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预示着毕业生的质量是有目共睹的。请看《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及就业形式统计表》从就业方式上看,就业方式主要是协议就业。博士毕业生录取为博士后,被列协议就业范围,博士生协议就业率突破90%。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2018-2019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以华为英才少年张霁为代表的高薪就业,令人瞩目!请您看下面的统计表: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专业中,就业指数高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临床医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金融学等20个专业。工资福利待遇很高,请您关注!以上数据,对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请您收藏好!对以上信息,您有哪些看法,请您留言分享!祝愿华中科技大学越来越好,华中科技大学学子越来越棒!

胜能

清华大学降低博士生毕业标准,但是就业市场上,SCI还是硬通货!

清华大学降低博士毕业标准是无奈之举2019年4月22日,清华大学发布重磅新闻,率先在国内降低博士生毕业要求,不再强制要求博士毕业生有SCI论文的要求。其实这也是清华大学面对新形势的无奈之举,2018年清华大学的优秀博士生被挪威科学家网络举报学术抄袭造假,2019年北京大学由于翟天临博士后职位受到质疑,教育部不得不专项拨款800万用来抽查每年高校的博士生论文,而清华大学目前在校博士生数量为13081人,清华大学将是被抽查的重点,不再要求博士发表SCI,将大大降低了清华大学出现学术丑闻的几率,而且也满足了很多在清华大学读博一部分人的需求,这部分人只需要的是清华的博士毕业证,而不是学术水平的高低!美国名校还坚持对SCI论文的要求清华大学放宽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给出的理由是欧美高校博士毕业生也没有强制发表论文的要求,其实这话很绝对,在欧美名校中,是有一部分高校没有对博士生毕业有论文要求,但是很多规模小,讲究学科精度的名校还坚持博士生毕业发表SCI论文的要求,毕竟如果博士研究生阶段连一篇像样的SCI论文都发表不出来,那么博士阶段研究的成果如何得到人们的认可?当然想艺术类等学科本来就没有必要发表SCI论文,但是理工科博士也没有SCI论文,那么读博士的意义在哪里?中国的博士很多不从事科研工作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们很少去从事科研工作,反而不断有理工科博士去做行政管理工作,造成这么尴尬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科研产出较低,本身科研水平就不足以胜任科研工作,目前已经进入了博士后时代,很少有博士生毕业后就直接获得科教职位,因此大部分没有SCI好文章的博士生只能去高中当老师,还有一部分优秀则选择当公务员。其实清华大学开始博士学位放水后,中国其他高校也会跟进,未来中国的博士学位也会和目前的本科、硕士一样,变为普及化,但是高校虽然不要求SCI的论文要求,但是在科研岗位的求职过程中,SCI论文还是硬通货!不论是国内还是海外,高质量SCI论文一直都是硬通货

孰可

中国博士研究生将何去何从

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人们赋予博士更多的科研和学术光环。在我们的认知里博士研究生在经过了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后,具备更专业的知识,更加系统的科研逻辑思维,因而更有可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发挥其用武之地。但现实却告诉我们,"逃离科研"大有人在。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根据可以看出,继续上升从事科研的博士生研究生比例较低,绝大部分的博士研究生选择了进入企业,签约就业。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博士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选择"逃离科研"。就像一场大型运动会,每个项目都有几十个运动员参加,最后只有3个人/团队拿到金银铜牌。请问其余的运动员为什么"逃离"奖牌?其实很多人不是逃离科研,是被科研淘汰,主动和被动要搞清楚。需要阐明的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人才,毕业后继续留在科研单位的本来就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选择"逃离科研单位"最直接的原因,钱。很多实验室所在的研究所,算国家事业单位,整体一年的收入比进入企业要低很多,加上所在城市的房价,根本就没什么竞争力。按照2018年的就业薪资来看,基本上企业研发岗位给的是18万左右,而基本的科研院所的薪资差不多是10万左右,对比之下,很多人会选择进入企业,而不是选择在研究院搞科研。然而钱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当前科研制度对科研活动的掣肘。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主要研究经费是来自国家或者省级等。但是项目经费的申请难度越来越大,需要你写出所有的项目规划和项目预算,大到会议场所,小到纸张打印等,滴水不漏的做好财务计划。还要附上完善的科研项目申请内容以及意义。有的项目需要资金垫资,项目完成后,才会发放相应的项目资金。最后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科研允许失败,但是科研项目却不允许失败,科研项目的失败,意味着你所有的付出都是零,对实验室以后申请项目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衍生出很多的科研项目套路,其中之一就是用已经获得的成果或者预计即将产出的成果拿去写申请书,然后拿获得的经费支持下一步研究,如此鸡生蛋蛋生鸡。但如此的话,第一只鸡从哪里来,空手套白鸡么?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整体的科研学术不够重视,才会出现很多高校的中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而放弃科研。不是博士研究生放弃了科研选择企业,而是很多博士研究生被科研抛弃,进入了企业领域,对国家来说,重金培养出的博士,应该有大多数的人选择科研单位,才是最正常的现象,而目前中国的博士研究生科研的比例严重不足。文字|天阑 编辑|尹嚞 图片|网络

警与犬

数据揭秘博士毕业生就业求职前景:高端计算机网络人才缺口大

近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的新闻成为了当下热点话题,有网友直呼:“不如辞职去读个博。”惊叹、赞扬、羡慕之外,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博士生真的这么值钱吗?刚走出校门就能拿到百万年薪?天价年薪是个例还是博士群体的“常规操作”?接下来小编就2020届中国校招市场上博士毕业生的招聘需求和岗位薪酬等维度数据,为大家分析一下博士毕业生的发展前景。高科技人才的黄金时代,发达城市更需要博士人才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博士毕业生需求量城市排名(前10名)来看,北京对于博士毕业生的需求最高,为20.88%;上海以10.26%排名第二。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企业密集度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使得北京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综合排名来看,博士毕业生的需求量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城市发展越快,经济越发达,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国家信息化进程加快,高端计算机网络人才缺口大从2020届中国校园招聘博士毕业生需求量专业排名(前10)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位列榜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第二,通信工程和软件工程紧随其后。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多个互联网行业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强,就业面宽,多年来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求量排名一直位居前列。互联网经济越发达,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量就越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在华为的官网上,列出了六项天才少年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分别是网络联接、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云与计算、智能汽车和智能制造。今年入选“天才少年”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张霁表示,除了华为,他还拿到了腾讯、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两个初创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的年薪超过360万人民币。未来,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熟,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不可或缺,博士毕业生将大有所为。博士毕业生身价飙升,高薪成人才抢夺的核心竞争力大众对“天才少年”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他们丰厚的薪资。据悉,“天才少年”们的薪酬以年度工资制度发放,一共分为三档,最高年薪可达201万元。从就业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与技术能力、学历有直接性关系,学历越高薪资待遇也就越高。从2019-2020届中国高校毕业生岗位薪酬学历排名中可以看到,各学历毕业生的岗位薪酬普遍上涨,其中博士毕业生的岗位薪酬最高且增长最为显著。2020届博士毕业生平均岗位薪酬已达18364元,与去年同比上涨了19.60%,且硕博毕业生之间的薪酬差距较2019届又扩大了近2000元,远远大于本硕之间的薪酬差距,足以彰显博士群体的高身价。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会带来人才结构的升级。国家对于高学历、高能力、高专业化的人才需求是逐年递增的,而学历是评定不同层次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所以提升学历是获得高薪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博士毕业生除了学历高、专业度精,还自带人脉和资源流量,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抢人大战”持续升级,博士毕业生更是各地市政策抢人的重要目标群体。发达城市高学历人才薪酬优势明显,上海博士最受青睐众所周知,博士学位是我国学位教育金字塔的塔尖,也是我国高精尖领域科研的中坚力量,就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需求来说,博士仍然是稀缺的。2020届中国高校博士毕业生岗位薪酬城市排名(前10名)如图所示,上海、深圳、杭州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岗位薪酬排前三,分别为25635元、22483元、21223元。除了薪资高外,各个城市的博士毕业生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明显优势。为吸引高水平人才,各个城市都给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放宽条件解决户口问题,给予住房补贴(或直接分配住房),给予科研启动经费,给予绩效津贴,帮助解决家属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总之为了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各个大城市尽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才华变现”,计算机相关专业博士生普遍高薪从上图来看,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的毕业生薪酬最高,为33968元;同样突破30000元的还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为31452元。从岗位薪酬最高的前15个博士生专业来看,一半以上专业都是跟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从“制造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高科技人才在这场转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博士生更是企业“高薪纳贤”的目标群体,薪酬十分可观。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科技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凭着高学历和出众的学术能力获得高薪工作不再是难事。因此,高科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几年来像本次华为招聘的百万年薪博士生也并非个例。新一代的后浪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也肩负着巨大的使命。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