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求职互联网遇尴尬,HR吐槽:你的学历来我们这里是浪费堀司

博士求职互联网遇尴尬,HR吐槽:你的学历来我们这里是浪费

一名HR在职场论坛反馈,最近收到不少博士的简历,感觉很多人做的工作,完全不需要读博,读博就是浪费,其表达了如下观点。博士毕业去做本来本科,甚至专科都能干的工作,完全没发挥出博士学历的优势,博士毕业就应该去做科研性工作,比如大学老师,研究所研研究员,人家招聘就要求博士。博士毕业去互联网公司做工程开发,ios 开发,机器学习调参,毕业都30好几了,跟这个年龄工作四五年的硕士比,没有任何优势,裁员也不会看是不是博士。招聘卡年龄也不会看是不是博士。我们部门北京公司就有2个博士,一个83年,那一个也差不多,忘了八几年的了,都还是底层码农。正常硕士毕业这个年龄都工作10年了,肯定级别比他们高,工资也比他们高。博士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教育的普及,每年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也水涨船高。在以前,博士可是含金量极高的学历,现如今,博士也不再是凤毛麟角。随之而来的是博士水平有高有低。有的是因为个人,有的是因为导师。同一个导师,如果你是续着组内强势的方向做,第二年就能有产出,又或者师兄帮你走过前期的路,站在师兄的积累上,你看上去好像两年就做出来了,其实没有师兄的五年,你不可能那么顺利。如果你是做组里之前没做过的小方向,虽然也是一个导师,但也许前三年都在跳坑,当然不会有产出。有产出都到第五年了,甚至于都不会有了。这也是为何公司里的博士,水平有高有低的原因。博士阶段跟公司差不多,都是一家大公司,招进来的人平均水平不会差太多,为什么有的组那么烂,有的组那么强。公司里那些事,在博士这个阶段是一样的。博士阶段都是看组的,就跟你社招差不多了,就跟你招人,从业内前排公司出来的,和业内野鸡小公司出来的,能一样吗?博士为何不去高校,而去企业?这个问题,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样。如果能去高校,大部分博士都会选择去高校,但现实情况是,好的高校很难进,差的高校,还不如企业。如下便是一些博士求职的现状。现在博士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我同学跟他老婆今年都博士毕业,一个北大一个清华,本科都不是985,他老婆就想留北京,两人目前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如果扫大街能给一个月5万,博士照样抢着去,而且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就招博士,我女友做招聘,就招了一堆海龟清北的博士。程序员行业,本来就本硕博区别不大,也就大公司少数研究性工作需要博士,研发根本就可以不需要。国内好大学招聘只要海归或者985高校的博士,其余学校毕业的博士想要进高校,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二本甚至民办高校。读博不易,三思而后行博士求职现状,由此也引发了关于是否读博的思考。有一种人建议读博,就是对科研非常感兴趣,且已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部分研发成果,读博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只是为了学历而读博,想要取得一纸文凭,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如果想要去高校,那就努力读博,如果只是为了去企业拿高薪,建议读到硕士研究生就可以了。毕竟,绝大部分企业的工作,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

源源不绝

一名工科女博士的求职之路

小编是一名工科女博士,毕业已经三年有余,目前在一所高校任职。三年前的现在,小编找工作有过盲目、有过迷茫。今天小编总结一下自己的求职之路,希望能够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一些作用,不再走小编走过的弯路。小编博士最后一年除了写毕业论文,大部分时间在找工作。由于一开始工作规划不清晰,面试了几十家不同性质的企业。这显然是盲目而不合理的,浪费时间、精力、金钱(主要是去外地面试的路费及住宿费),但一个好处是通过接触这些企业小编明确了自己真心喜欢什么职业。小编大学在北方读的,专业是计算机,所以小编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北京的IT公司。一开始小编目标瞄准了大大小小的IT公司,主要原因是IT公司收入高、团队合作可以与人打交道、科研可以大批量转换为实际应用。于是在找工作的第一个月,小编几乎每天不是在做网络笔试就是在进行电话面试。细数下来,小编面了大约12家IT公司,也拿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但在这些面试中小编发现自己的博士学位并没有给自己加分太多,反而,会随之带来年龄、婚姻、后代等问题。此外,IT公司的高强度加班也与小编的期望有所出入(仅是小编个人感受及经历,请大家辩证看待)。明确IT公司不适合小编后,也许是逆反心理作祟,于是小编开始转向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公务员、银行等单位小编均尝试过,得到了一些offer,但与之前博士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事业单位的优点是可以朝九晚五、工资固定,对小编而言的不足是收入不高且几乎要放弃掉之前所学的知识(依然是小编个人感受及经历,请大家辩证看待)。思量再三,小编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从事博士期间所做的工作,于是小编开始转向高校面试。每个城市可选的高校只有几所,所以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小编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学校发展前景、专业在学校受重视程度、科研平台、工资待遇、地理位置等。综合考虑,小编最终选择了现在的高校。虽然大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不低,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与学生接触,小编很满足自己的选择。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小编找工作之路有多么纠结。小编回头想想,自己当初找工作一开始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工作规划,走了很多弯路。建议目前正在找工作的小伙伴多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再走小编走过的弯路。以上是小编的一些想法,仅代表小编个人想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我也是

985博士求职被拒,hr感慨:学历再高,人品不行也白搭

985博士求职被拒,hr感慨:学历再高,人品不行也白搭小陈是我的一个朋友,因为他和我是高中同学,我们从高中起就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但是随着他逐渐成熟,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因为我发现他变得越来越不像我一开始认识的那个他了。他在大学期间,玩弄女生的感情,还做了很多人品败坏的事情。我知道这些事情以后对他也很失望,但是他却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保研了。保研了以后学习方面依旧很努力,最后从国内某985博士毕业了。但是据我所知,他毕业以后,换了很多份工作。他还去过二本院校当辅导员,但是最后都被学校开除了,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他最近入职的这个公司,也和他闹了一个很大的不愉快。他通过面试以后,在公司进行三个月的试用期学习。但是在这期间,他却偷偷给女领导送礼,还将公司一些比较机密的文件不小心泄露给了公司的一些普通员工。试用期还没结束,他就被公司辞退了。hr和他说,虽然说你的学历很高,能力也很不错,但是我们公司更看重的是人品,你的人品不行,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很抱歉。一、公司看重的是什么其实很多人至今为止都不知道,公司到底看重的是什么。确实,公司肯定是看重业绩的,但是一家公司,全都是业绩好的员工吗?其实很多公司都没有那么看重业绩,大多都是销售公司会采取末位淘汰制,一般的公司都是不会采取末位淘汰制的。而一般的大公司,更看重的是员工的人品和态度。你能够进入公司,说明了领导已经肯定了你的能力。而这个时候,他们却发现你人品不行,那你能力再强也没用。二、能力与人品双修在职场,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能力与人品双修。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你在职场能够走多远,而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你在职场能够飞多高。只有高度上涨了,我们才能够在职场走得更远。站得高看得远是一句在职场非常有效的话,只有我们的格局提高了,才能够在职场得到很多我们以前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一个黑心企业家是没有办法走很远的,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必然有着希望这个社会变好的心。格局的不同,决定了你们人生的不同。三、在职场我们要培养什么那么我们在职场要培养一些什么能力呢?我想这是很多职场人的一些困惑。首先,我们要学会“不同流合污”,在职场,我们身边有太多人人品不好了。他们所做的坏事,并不是触及公司利益的事情,他们做的事情是破坏你个人利益的事情,我们面对这样的人,其实是很痛苦的。但是有很多人承受不了这类人的攻击,于是选择加入他们。我们在这个时候就要保持住自己的初心,不要和他们同流合污。其次,我们要学会使用一些道德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方法让自己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但是我们一定要在道德范围内行事,不要越雷池一步。总结:在职场,我们都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但是你的处事原则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同事,对得起社会。在保持自己人品的同时,还要加强我们的能力。只有我们自己越来越强,才能够在职场越做越好。那你们对小陈的事情,又有一些什么看法呢?可以分享在评论区和大家一起探讨。如果大家对职场感兴趣,想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里向大家推荐下面这本《职场精英宝典》,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提升你对职场的了解。在职场,我们要从找工作、找专业、面试、和领导沟通、和同事交流等等方面入手。掌握全面的基本功,才能在职场脱颖而出。点击下方小卡片即可购买。我猜,你对以下内容感兴趣:退休后,要记得将这3样东西从公司带走,之后想起就晚了奶茶店小妹一个月工作28天,晒出工资,实际收入引网友热议为什么地铁司机一个月4千元,却还是有人做?看完我就懂了员工离职后把工作资料删除,隔天接到领导电话,感慨:不该这样做50岁大爷帮侄子看店,月薪3k,一周后跑回家了,网友:换我也不干

外重墨缴

博士生就业选择去哪里?这四个去处了解一下,大部分都这样选择

博士生作为我国的高级人才,许多就业选择都被社会关注。在一路修学,经过了本科、研究生,博士。可谓是在学术道路上走了许久,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那么一般对于博士生来说他们的就业选择是什么呢?普通人大概也是读完本科,至多是研究生,博士在寻常生活中除了大学中经常见,其他地方也没有看见他们的踪影,博士的就业选择一般在这四个去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进入大学教书在大学中教书应该是大多数博士生会选择的道路吧,甚至还有许多人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最为安稳,而大学教授相对比较自由,所以一步一步考取了博士学历,所以来从事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而博士做为比较高的学历,在大学中教书还是非常适合的,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再一次学习,而且时间相对自由,可以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所以是许多博士毕业后会选择的道路。二、进入科研机构在高校中当老师也可以从事科研工作,特此进入科研机构的博士生相对比较少,特别是现在的局面是许多人纷纷逃避科研,比较从事科研除非对于特别热爱的人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没有刨根问底的精神、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有些甚至基本科研方法都不能掌握。博士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人才,毕业后继续留在科研单位的所以就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三、进入政府机关进入政府机关的选择也是许多人选择的一条道路,作为高学历人才,政府对于他们的需求也非常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从事政府岗位,竞升也比其他稍低学历的人快一些,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四、进入企业进入企业工作的博士生大多是理科类的专业博士生,在经历了好几年的对于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对于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上也会更加的适用。还有像金融学这样的专业,深入的学习对于自己只会有更好的帮助,在工作中也能更加如鱼得水。以上就是博士就业选择的四种一般去处,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有不同的定义,无论是高学历人才博士生,都没有特定的选择要规定去从事何种工作,以上也只是大部分人的工作选择。

卡拉扬

博士生求职被拒绝,本科生该何去何从?第一学历真的很重要

博士都失业了“博士找不着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毕竟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将“学历至上”当成信条。但是其中苦楚也只有真正走到那一步的人才能够体会,冷暖自知。按理来说,能读到博士的学生学习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怎么会面临失业的困境呢?谁读博士谁知道,搞研究搞到“头秃”,见不着姑娘,找不着女朋友,找工作还要被单位嫌弃年纪大……现阶段就业压力大是共识,对于拥有着高学历的博士生来讲,都希望奔着高薪、前景好去,谁都不希望自己努力多年落个“高不成低不就”。简言之博士生面临就业压力可能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其一:适合自己的岗位人才饱和,谁让自己没赶上好时候呢。其二:在自己挑用人单位的同时,对方也在审视自己,这么一来二去,能不能看对眼还得看“天意”。其三:“时运不齐,命运多舛”,以往的香饽饽专业现在轮到自己的时候“过时了”……因第一学历被拒前不久,一则新闻让大家对于学历再次展开了讨论:“上海交大博士面试被HR拒绝”。上海交大!博士!被拒绝?匪夷所思?HR给出的答案是:“你的第一学历非985院校”!博士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也能够理解大家对于这件事情发生后的“震惊程度”。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思考: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考定终身”的时代了么?一考当然指的是“高考”。高考的重要性高考被称作“千万人过独木桥”,残酷的很,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其“公平性”。它就像筛子一样,优胜劣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当普通本科扩招成为一普遍现象,以前的“精英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教育”,这是好事!意味着全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数量上去了,质量大概率会下降。那么对于那些高精尖的行业,他们该如何选择人才呢?提高门槛!原先是“学历至上”,即便你高考发挥得不好,只要肯努力,读硕士、读博士,不断提升,还是有机会的。但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象是,部分用人单位只看“第一学历”,直接对求职的普通大学大学生说“不”。所以说,高考是一次很重要的经历。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高考的影响尤其的大!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些对高考不以为意,吊儿郎当的学生真的要紧张起来,后悔药是买不到的,现在不努力造的“孽”将来都是要还的。接受自己的“平凡”虽然说现实生活中存在“博士失业”的现象,它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抛开客观环境不谈,博士生找不到工作和自身有很大关系,都希望找到一个“配得上”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样的心态影响了很多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总会有地方接受的,再不济咱也是个博士生不是?这个世界上,天才是极少数的,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的一分子。接受自己的平凡很难,但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也是能力的体现!对于即将高考的孩子们来讲,正确认识自己,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这件事,高考确实重要,但是生活更重要,生活要想维系下去,还真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们要接受:有的人就是上清华的胚子,有的学生就是能考得上双一流,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到普通高校。我们需要努力,需要奋斗,但是不能“魔怔”,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好高骛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拿找工作这件事情来讲,360行,总会有一项职业适合自己。不是人人都能够做的了精英,当得了领导的,大多数还是普通的一员。“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认清自己,找准方向,不断努力就好了,哪里有那么复杂。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制定一“跳起来能摘到”的目标,接受自己,哪怕很平凡,也一样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获得满满的“幸福感”。考大学是一回事,大学毕业后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深造还是工作这是个问题,很多人都在选择问题上吃了亏。总而言之,在碰壁中成长,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才是最为关键的!-END-文:牛导教育笔记;教育原创作者,做学生和家长的知心人!

别烦我

某36岁博士面试,写2万字12页简历,HR吐槽:是不是书读的太多了

以前我们觉得一个人能上大学就很了不起了,因为当时大学招生并不多,人们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是国家直接给分配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好单位,福利待遇也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本科生、研究生很多,好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说是压力大,竞争强。所以好多人选择去读博士。可是博士并不是那么好读的,一般说的四年毕业,可是大部分都是六七年,甚至八年的也不在少数。最近有一位面试官分享了自己招聘一名博士生的经历,他说这位面试者36岁才博士毕业,读了八年。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简历竟然写了十二页,足足有两万字左右。面试官说自己从事招聘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奇葩的事情,面对着这全是数学符号的简历他不由得发问:是不是所有人读书读太多了都会傻掉,尤其是像这种博士读了八年才毕业的?这一说不要紧,诸多网友却议论开来了。很大一部分网友都说这位面试者不懂就不要论说,网友们表示博士真的是很难毕业,能在八年内毕业就算是好的了,而且对于这位面试博士的简历自己看不懂就不要随便评论。好多读博士的研究生研究课题有难度,再加上遇到一个不太良善的导师,要毕业真的是比上天还难。一些好点的学校只是对于博士毕业需要发的文章可能好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还有网友表示可能这位博士写了这么多内容的简历,就是希望面试自己的是一个行内人,可以看懂自己的东西,看到自己的才能,从而重用自己。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毕竟,一个博士在自己就读期间的经历的确是很丰富的,做实验、来实践,还有发论文。这么多的东西如果只写重要的也可以轻松达到两万字。真的是这位面试官自己的能力问题不够吗?也不一定,有很多做hr的网友表示简历就是要将自己的能力经历做简要的概括,而博士就读期间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对学术研究做简要概括,这位博士明显是有问题。不管怎样,面试官对于面试者最基本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至于其简历和个人能力是否真的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PS:读书读多了会变傻,可能好多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会不会是自己不懂那些读书多的人呢?对此,你们怎么看?

木瓜

国内文科博士找工作经验分享

其实,对于找工作这件事,我真的称不上有什么“经验”,只是刚刚经历了这个过程,所以有一些想法,想跟师弟师妹们分享。一、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读博的孩子,总是经常会听到如今工作不好找的消息,所以心中难免焦虑。有些人觉得可能需要一两年的人脉铺路。我的感觉是如果你真的比较活跃,是年轻人中的翘楚,乐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让许多学校的老师们知道你的存在,那当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觉得也不用太着急。大约博三上学期开始关注相关招聘就可以了,时间完全绰绰有余。博一博二时,还是抓紧时间多发几篇论文吧。二、如何找到各个学校招聘信息?大约有三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靠导师打听,因为有的学校某些相关岗位少,所以不会完全公布招聘信息,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导师去打听。第二个途径是在学校的人事处网站、或者院系的网站查找,很多学校在9-12,3-5月月份都会发布相关信息,即使今年的找不到,去年的也可以作为参考。第三个途径是直接发邮件询问相关负责人。某一个院系的负责人老师,或者教研室主任的信息,往往在知网论文或者学院官网上会公开,你可以直接给他发邮件询问,表明你的意愿,并附上你的简历信息。一般说来,老师们都会回复。三、要不要去做博士后?相比于寻找正式教职,去做博士后确实容易得多,因为国内很多高校都在招博士后,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有发过两篇C刊(甚至一篇),都有机会。其中,博士后导师是关键,他如果同意了,那么基本上没有问题——如何寻找博士后导师的信息,参考第二条。只不过,在去做博士后之前,必须考虑清楚几个问题。首先,你去做博士后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两三年之后出站了,你的去向是哪里?你如果只是把博士后当作一个跳板、或者一个过渡,以后要去其他高校,那么你就要寻找一位对你以后去其他高校有比较大的帮助的博导、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博后的经历,留在那所高校,那么你就要考察清楚,留下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你目前和未来的学术成绩,能否达到他们的要求?并且考察一下,他们之前进站的博士后,有几个是顺利留下来的?对于这些,最好看清楚学校的白纸黑字的文件,不要太过于相信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最后,博士后其实也不轻松——当然,去当讲师也一样。因为无论是想要留在原高校,还是顺利出站,继续找工作,你都得靠文章和课题支撑。同时,许多博士后导师手头都有国家重点项目,急需年轻人去参与,肯定会占用你的研究时间。不过,国内的博士后待遇还可以,国家给年薪十五万。广东那边高点,加上政府出资,大概有二十来万。如果申请项目顺利,还会有其他科研基金。所以,我的想法是,如果你急需用钱,其实做博后的收益比直接去当讲师效益更高,而且没有要当班主任、教课这些杂事。其次,如果你手头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待发,或者正在写,有信心通过两三年的博后经历刷新你的文章数量,进入国内高级院校,那么去做博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国内几个知名大学,都直接要求博后经历,不要博士生了。三、论文数量、学校出身、留学经历哪个重要?现在工作确实不好找。如果你博士是985的,想去985,那其实挺难的,你文章得足够,并且去了许多时候不是正式教职,只是师资博士后或专职科研岗——6年非升即走,许多学校采取末流淘汰制,并且在这6年时间里,可能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过渡房只是一间学生宿舍,工资也不高,压力又山大。如果你想去211,也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的211,压力也不小。如果你连博士都不是985,那你想去211,机会就十分渺茫了——毕竟有一大堆985的也想去。如果你博士只是211,那能去省级的学校已经非常好了。如果你博士是985,那去省级的学校也还可以。如果你博士连211都不是,那估计只能去市级别的高校了——其实有不少985的,也只去了市级别的学校,特别是在大城市。部分高校,特别是城市比较好的学校,甚至会以本科学历来卡人,因为想进的人太多了。对于自己要毕业的高校,我们没法选择,所以在读书时能做的,就是多发几篇C刊了。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C刊数量多,同时又包含一些比较好的刊物,或者被人大复印、社会科学文摘转载的。如果没有,有普通的C刊三篇以上,那找工作就相对容易。但是要去好学校,可能就难了。至于留学经历,部分985学校比较看重,但是也是建立在有文章的基础上。普通的学校,大部分还是比较关注所发期刊的等级和数量——毕竟这以后关系到学校的科研GDP。不过学西学的同学,能出国就出国吧,毕竟以后迟早都得出国,不然好像评不了教授。只是在读博期间,如果出国一年以上的话,很多同学都会面临延期毕业的问题,很多学校延期毕业是没有补助的,甚至不提供住宿,特别是北京的高校,自己要考虑清楚就好。四、面试时会问些什么问题?如果投了简历,学校和院系如果满意,就会通知面试。面试基本上是准备20分钟左右的试讲,主题不限,讲自己熟悉的领域就行。然后老师会根据你讲的问一些问题。讲时普通话要标准、语速正常,要有老师的样子即可。之前要做好PPT,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写板书,提前一周想好话题并练习就足够。比较难以把握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是时间,短短20分钟时间(有的只有15分钟)要讲课、写板书,翻PPT等,事情还是挺多的,这需要训练。自己一定要看好时间,对着朋友练习几遍,并让他提提意见,要做到完全脱稿。其次是讲的难易程度,因为台下既有院长、书记这些或许不是本专业的领导,也有你应聘专业的教授等。最好是讲一些基础的,再配一些稍微提升性的,让两边的老师都能满意。本专业的教授一般会问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而领导们可能会直接根据你的简历、你发的C刊的数量,考察你以后会为学校完成多少科研指标……讲完之后,不要急着走人,可以多跟老师们聊天,其实从他们的口风中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通过。之后回去的时候,也可通过导师的关系,提前知道院系审核是否通过,这个结果很快就会出来。但是学校那边的审核可能要一两个月,人事处还需要进行学历和科研成果的审核。如果同时应聘的人有好几个,那么学校那边可能就会根据院系呈递的结果选择其中一两个,最后再进行公示。五、有好几个offer,如何选择?或者薪资、城市、高校排名、专业排名哪个最重要?这个答案并不唯一,总体而言就是综合考虑,有舍有得。而这个考虑,是建立在对自我和外界的认知的基础之上。首先,对于自己,你要对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未来可能取得的学术成绩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并且要考虑到哪个对你才是最重要的?是家庭、选择的学校、还是所在的城市?对于岗位,你要考虑到它是专职科研岗、博士后、还是临时工?有没有编制?薪资多少?压力大不大?对于学校,你要考虑到该学校的排名、该学科的排名、它是否有博士点、硕士点、未来的发展如何。对于城市,你要考虑到它的地理位置,未来发展、房价、与父母的距离,等等。因此,总是必须放弃一些东西,有舍才有得。例如,如果你特别想待在985高校,并且有这个机会,那你就得忍受巨大的压力。如果你想轻松一些,不想跟人PK,或许就得放弃一些名牌大学。如果你特别想要待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或许就只能选择该城市里的一些不知名的大学。如果你特别在乎薪资,急需安家费,那就只能选择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市级学校或者去广东做博士后。如果你想跟另一半在同一所城市,那就必须只在某座城市找……总而言之,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每个offer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许多时候,调整好心态,把自己该做的都做好,就可以了。我的经历很单薄,能分享的就这些了,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吧。作者:肖炜静本文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炜静小屋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嬴柱

找工作碰壁,博士生哀叹:想通过读博改变命运,结果却是一场空

一名博士即将毕业,面临着找工作的现实问题。但找工作的过程却并不如预期的顺利,反而是坎坎坷坷,投了上百份简历,却依然没有结果,有些心灰意冷。于是乎在论坛哀叹起来:本想通过博士学历来改变命运,结果却是一场空。这名博士家境贫寒,从小乖乖娃,学习认真,比较内向,不太会说话,不算聪明,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研究生毕业。在研究生期间,也很努力,努力做实验,努力找工作。但是没有获得好的成果,只有几篇三四区的文章。找工作一年有余,在此期间投了几百个简历,面试了十几个单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路费花了一大堆,面试了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公务员,博士后。至今,也没有一个好结果,前途一片迷惘与无助,再加上单身孤苦无依,内心有些迷茫与彷徨,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为何没有好的结果?回想20多年的学习,不知道出路在哪里,一无是处,一无所成。这名博士最后表示已毕业回家,在父母眼里,读书会改变命运,读书多就有好工作,他们还停留在分配工作的年代,面对家人的指责,心里的苦无人诉,现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希望自己不再活在别人的想象里。在老家人眼里,很多人认为博士一毕业就两三万的工资,但殊不知,现在的博士竞争也很激烈,好一点的高校,基本只要985博士或者海归博士,其它博士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差一点的高校,或者企事业单位。更有甚者,一些博士去当高中甚至初中老师。再回过头来看这名博士找工作的遭遇。虽然有博士学历,但成果并不出众,想要去高校当老师并不容易,但可以退而求二次,去一些地方院校的二本会有机会。本身性格内向,去面试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也没有什么优势,去研究所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目前来看,可能需要先从博后做起。先过两年苦日子,做博后期间寻找机会,争取优质文章,这是一条可行的路。一位有着相同遭遇的博士讲述了自己的求职经历,希望能够给予楼主一定的信心与帮助。同为家贫博士,工作也刚刚找到。校招比社会招聘成功性大。我之前也投过100多家单位,那时候刚开始找工作,没什么目的性,在各种招聘网站上乱投一通,结果都石沉大海。后来有机会从外地回学校参加各种校招,面试机会多了,可以选择的好公司也。此外社会招聘一般需要专业对口、工作经验,校招在这方面要求低一些,所以成功几率更大。不给报销路费的单位坚决不去。我之前也自费去过几家公司,这些不报销路费的公司都没要我,面试过程中非常傲慢,对人的尊重感很低。理性看待自己的专业。我的专业很冷门,基本上没有社会需求,所以我通过校招走到了另一个行业。话说回来,这名博士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吗?不尽然,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名同行给出了如下分析。同样出身贫寒,自初中开始所有最重要的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毕竟家里人的最高学历也就初中了。可以理解楼主的处境,但与你不同的是,家里人不会过于抱怨,这一点比较庆幸。最后博士毕业选择了一个工作,这也是自己的决定,家里人也理解。就楼主的现状来看,明显是有选择的机会的,可能卡在了合适上面,不太清楚是否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好男儿志在四方,在受到家庭阻力时,不妨一搏,尽量避免待业这个状态,也可以考虑博士后缓冲一下,再做打算不迟。 各位读者如何看待这名博士目前所处的两难困境?欢迎留言发表看法,我是教育向前冲,关注教育,漫谈教育二三事。

声之于响

论文买卖调查:有博士生为求职买SCI论文,卖方代写代发

光明日报1月18日消息,高校的师生都要面临论文的考察。但你能想象,对于有些人来说,发一篇论文,可以像网购一样轻松吗?在论文买卖的流程中,买方只需要交钱,卖方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如此“简单”的操作背后,知识生产活动已经超越本应有的边界。论文买卖市场需求旺盛,博士生为求职买SCI论文在高校运行的种种标准中,论文是“硬通货”之一。事关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有的还是入门任教的基本门槛。2010年年初,媒体刊发一则报道,披露武汉大学沈阳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人民币。10年后,论文买卖情况如何?记者辗转联系上了一位当事人。刘劲,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南方一所职业学校任教。现在,他和朋友正攻读海外一所高校的博士学位。因为疫情原因,大部分时间在上网课。关于读博的目的,刘劲直截了当:冲出重围,到一个三本或者是好的二本学校任教。在读博的“四年规划”里,最关键的一环是“发SCI论文”。按照刘劲的说法,凭借博士学位,再加上SCI论文的优势,在一般本科院校求职不成问题,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安家费”。在他的盘算中,这笔投资是“划算的”。2020年年初,“经过长时间考察”后,刘劲和朋友决定买一篇SCI论文。两人合写,分别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他们打算买的是“四区论文”(注:期刊按照影响因子高低依次排序,此为SCI中最低区域),“全程一个月代写代发,前前后后一共花39000元就可以搞定。”在和朋友分别交了5000元,一共1万元订金的两个月后,刘劲收到了一份期刊的用稿通知,“不过,正式出刊还要等半年。”但是,现实很快发生了变化。2020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试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两部委对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提出了要求,“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刘劲发现,“算盘好像打错了。”一些高校改变了论文评价标准,不再将SCI论文与教师招聘硬性挂钩,“四区的SCI论文好像已经没有优势了。”原本打算再发一篇SCI的刘劲告诉朋友,“还是算了”。因为已经收到的第一篇论文的录用通知,他们只得“硬着头皮付尾款”。那高分区的论文能买吗?一位高校教师透露,期刊影响因子越高的论文越贵,“一区的论文叫价高达10万元以上。这种情况虽少,但并非没有。”要价2000元代写本科论文:“改到你满意为止”除了评聘职称、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存在买卖论文,这股“歪风”也开始在硕士和本科学段中蔓延。记者在一个拥有近500名学生的微信群里询问:“是否有人可以代写本科论文?”不到一分钟,一个名叫李彬,备注为新疆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加上了记者微信。“如果是新闻传播或者经济学本科论文,我可以来。”在了解论文大致方向后,李彬表示:“我这个学期刚好有一个专题做的就是这个”。言下之意,他的课程论文可以“改一改”,卖给记者。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李彬向记者展示自己的丰富经验,他此前还接过经济学本科论文代写,因为他本科学经济,研究生学的是新闻传播。在费用方面,他补充说,如果加上开题的内容,要价2000元。不过,他一再强调“包修改”,“会根据导师提供的修改意见,改到你满意为止”。此外,李彬还透露一些网店论文买卖的“套路”,劝记者小心“买论文上当”:“网上的代写要便宜些,大概1300元左右。他们会找一篇论文,翻译成小语种,再翻译回中文,直接发给你。这样的论文,虽然看上去是原创,但是语句不通顺。如果让他们修改,需要再加钱。”为了印证这种说法,他随后给记者发来一张截图,有“客户”抱怨网店的论文代写业务,“改一次,还要花一次钱。”记者问由他代写论文,会不会有被查出来的风险?李彬痛快地回答:“你不说我不说,谁能知道?”不过他也提醒,“在交论文和答辩前,你要提前看一下论文,不然你答辩回答不上来,我可没办法。”网店论文售卖屡禁不绝:遇发稿高峰“需等待半年”临近毕业,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佑青正努力撰写20万字的博士论文。“写论文”和“发论文”的要求,一直让她和同学们感受到很大压力。面对有人一年之内发好几篇SSCI论文的情况,佑青觉得“有问题”。但是有同学似乎看透了此中玄机,对此轻描淡写,“这很正常,出钱买知识版权而已”。这弄得佑青“很无语”,她告诉记者。“一些网店可以提供论文代写服务,还可以保证质量”。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在网上公开售卖SCI论文已10年,先后卖出了100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学术期刊,牟利数百万元,买家多为高校师生。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明目张胆的店家已被下架处理,但并非销声匿迹。顺着佑青的提示,记者找到一家网店,搜索“期刊”,出现大量“期刊查重”等店面信息。记者随机进入一家网店提出:“就读研究生,评奖学金,需要买论文。”迅速得到回复,“加微信聊,方便安排期刊专员,一对一推荐合适的期刊。”随后,期刊专员粒粒加上记者微信,询问要求后,迅速为记者选定了一家普通期刊,代写代发,报价1600元。这一费用包括文章修改润色费、公关费、版面费等全流程费用。粒粒催促记者赶快确定,“现在发刊高峰期,很多2021年毕业生要发刊,现在都来提前准备了,满稿很快。如果要上那种可在知网上查到的期刊,需要等半年左右。”佑青的疑问是:“如果学术道德不足以约束这些行为,为何不把论文买卖判定为违法行为,至少在知识产权领域可以探讨。”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对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写代投以及伪造、虚构、篡改研究数据等违法违规活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公安等部门应主动开展调查,严肃惩处。法律监管缺位、学校不愿公开处理,遏制论文买卖难很多人都有发表论文的需求,但期刊本身是稀缺资源,发核心期刊、发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情况。武汉大学教授张琳坦言,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还难以有效惩治买卖论文行为,对论文的需求方、代写方、第三方中介机构没有产生足够威慑。她建议,“对论文买卖行为和涉及的相关主体,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制”。“有刚需就会有市场。”张琳说,论文买卖十分隐蔽,查处难度大,学校一般很难实施有效管理。即使查到了,出于对学校声誉的保护,也大多不愿意公开处理,甚至可能有意遮蔽。事实上,每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都相对明确、固定,想在论文买卖市场上找到与自己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论文是很难的。张琳举例说,自己一直从事科技评价与科技政策研究,假如她某天突然在SCI期刊发表了一篇企业管理的论文,“必定非常可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花钱买论文,发表和日常研究相关性不大的论文,并不鲜见。在论文买卖链条上,这是一个容易发现的破绽。“在未来,我国建立起负责任的同行评议制度与良好的科研文化氛围下,一般科研人员应该不敢冒这个风险。”张琳口中的“同行评议制度”,指的是评审专家需要针对论文实质内容和价值作出高质量评判,进行事前把关。“创新性强、高质量的论文,在相对低端的论文买卖市场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会大大减少论文买卖的需求。”此外,针对本科和研究生层面参与论文买卖的问题,张琳认为,需要导师落实全程指导和监管责任,加强各层级学位论文的审核审查,“校内校外盲审不能为保毕业率而流于形式”。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我国亟待建立具有实操性的多维综合评价体系,张琳补充道,“当新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后,学界对论文发表的单纯性依赖自然会降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治理学术交易近些年,在高校盛行以论文考核方式的背景下,当买版面发展成买论文,与论文有关的违规行为愈演愈烈。清华大学副教授王传毅认为:“论文买卖是一种学术交易,与论著的不正当署名一样,是人情、权力、资本以不合规的方式换取知识产权的活动,从性质上来说是学术造假。”“根治学术交易,要充分认识到‘三个不可能’。”王传毅提醒,同行评议不可能完全解决问题,论文署上自己未成年孩子名字,也能发在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SCI期刊上。完全摒弃论文标准也不可能,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一旦纳入评价,也同样会被“交易”,还可能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毕竟论文是经过学术共同体评价后的知识增值,存在其合理性。加强网络监管,也不可能杜绝第三方中介的出现,只要获益超过成本,学术交易就会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王传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学术成果终身问责制,使企图学术造假、学术寻租、学术交易者不敢干、不易干、不愿干。在成果发表前的评阅阶段,增加学术伦理审查环节,评阅人可随机联系任一作者,要求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材料。”事实上,当前国际学界倡导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建立国家级公开透明的科技成果交流平台。“一旦需要发表论文,就必须把论文相关数据、过程、成果,上传到一个公共平台向所有人开放,接受借鉴、质询和监督。”张琳认为,“使科研数据信息、评审信息和成果信息最大程度开放和透明,将大大增加论文买卖等学术不端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助于促进科研诚信建设。”“论文刊出后,并不应该一劳永逸。”王传毅建议,当论文成果用于后续学术评价活动,如招聘、评奖、面试及项目申报等,同样增设学术伦理审查环节,按需采用面试、电话或邮件方式,随机对作者学术成果贡献的真实性进行核验。他表示,“一旦发现做假行为,或经举报查实,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终身追责。”(本文部分受访者采用化名)(原题为《论文买卖需求大,卖方服务“一条龙”——破“五唯”能否刹住学术交易之风》)来源:光明日报

七围八围

博士带着8篇SCI论文来应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8篇SCI论文,两篇EI论文;项目路演现场获得千万投资协议……上个周末,在2019年江苏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创投资本·创新项目“四对接”的活动现场,记者围观了一次高水准的人才展示。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个国内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学历毕业生,被江苏招才引智的诚意所打动,纷纷来到现场秀出了自己的“真功夫”,满腔热诚希望来江苏就业,发光发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陈俨 摄影高学历毕业生现场“秀才华”科研达人带着17篇学术论文来应聘11月2日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举办两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知名度高的企事业单位和丰厚的待遇,吸引了众多北大、清华以及其他知名高校学子前来洽谈。进场单位对前来应聘的求职者有着较高的期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材料类岗位要求求职者发表国际高水平SCI论文六篇以上,大气科学类岗位则要求国际高水平SCI论文六篇以上。冲着南信大的“双一流”品牌,学校的展位前挤满了学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毕业的王同学信心满满地向南信大招聘老师介绍,自己共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8篇SCI论文,两篇EI论文,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了论文两篇。亮眼的成绩单顿时迎来一片惊叹。而在江苏另一家科研机构的展台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的博士陈同学递上的简历同样惊人。陈同学发表了学术论文4篇,参与编写两部专著,还曾担任过SCI期刊的学术审稿人。参与撰写的咨询报告曾被国办刊物采用。“比我优秀的简历还有很多。”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同学十分谦虚地回答。用人单位诚意十足揽人“前几年签下的优秀人才已是学校副教授”面对高层次人才的加盟,用人单位自然也拿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连续第五年来北京招聘高层次人才的苏州科技大学,对于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项目人才,不仅提供过渡房、优厚的安家费、购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条件特别优秀者引进待遇还可以做相当比例上浮。学校人事处处长何湘江介绍,通过近几年赴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高校招聘,学校已经成功签约引进数十位毕业于清华、北大的优秀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如今已经是学校的副教授,拥有了“挑大梁”的能力和担当。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托业务岗、法律合规岗,都开出了年薪超过三十万的薪酬待遇。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则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还有院士、长江学者作为“智囊团”支持发展。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引才活动,各用人单位均拿出了非常优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部省属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外,大部分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等支持。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给予博士毕业生10-5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有的单位提供20-5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给予安家费;有的单位提供人才公寓等福利待遇。部省属企业起薪基本在年薪10万元以上,给予博士毕业生的年薪普遍在20-30万元之间,并提供奖金、职业年金、疗养、培训和晋升发展通道等福利。市属单位提供薪酬待遇相对较高,一般博士毕业生年薪20-40万元,硕士毕业生年薪18-30万元,本科毕业生年薪10-20万元,具有较强吸引力。部分市属事业单位对优秀博士的年薪达90万元,对学科带头人的补贴达100万元。高层次人才推介会现场签约“我看到了江苏对我们的诚意”记者了解到,本次江苏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创投资本·创新项目“四对接”活动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举办。今年是我省连续第二年在北京举办“四对接”活动,也是连续第五年在北京举办专项引才引智活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省委党校校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郭文奇带队,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全省13个设区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市人社局长,以及236家精挑细选的我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携带4000余个工作岗位超1.6万人才需求,到北京开展洽谈对接、人才招引,向北京地区的各类高端人才智力和创新要素资源发出诚挚的“江苏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院所和中科集团、中航集团等知名企业,总计超过130余家北京地区相关单位参与。11月3日上午,活动还举办了江苏发展推介会。北大、清华、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和中科集团、中航集团等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等分别与我省签订研发、产业合作项目110个。现场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余所高校49名优秀毕业生代表与我省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清华大学毕业生刘涛来自甘肃,他选择了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作为自己的目标。“我去过连云港,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而且当地的引才政策也让我很动心,说明连云港对我们非常有诚意。”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自动化专业博士刘婵现场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学校灵活的引才政策吸引了我,既能为我发挥科研能力提供舞台,又解决了我生活的后顾之忧。”项目路演后签下千万合作协议“江苏创业氛围好,政策实”推介会期间同步举行人才创新项目路演,包括项目投资、共建孵化器、设立基金等12组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来自江苏13个设区市的15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100个项目进行了书面展示,其中不乏创始人入选“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等亮点频出的优质项目。北京云和资本当天与无锡隆达金属材料公司签订了几千万元的投资合作协议。主要投资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风投公司创始人赵珑飞表示,江苏创业氛围很好,很多城市的政策很实。公司此前已经投资了8家创业企业。无锡隆达金属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杨永奇则表示,公司此前获得的几轮投资全部来自北京。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注重加强人才引进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度,提供的51075个人才岗位需求主要分布在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同时此次人才岗位需求与北京地区高校院所专业的契合度高、人才供需匹配紧密性强,岗位需求涉及工科、理科、文科、管理、经济、金融等10余个学科的30多个专业。其中,工科需求29462人,占总数的57.7%;理科需求6384人,占总数的12.5%;管理学科需求3882人,占总数的7.6%;经济金融学科需求4137人,占总数的8.1%;其他需求7210人,占总数的14.1%。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