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博士扩招成新趋势,中科院博士计划招生人数高达7000人!事思

2019年博士扩招成新趋势,中科院博士计划招生人数高达7000人!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高校招聘教师,大多要求是博士学历起步,稍微好点的高校是“三个985+海外留学/访谈”。除了高校之外,各地区也都出台对博士的好政策,不仅给房给车,安家费、引进费更是高达百万,总之待遇非常优厚。其实,这也从侧面反应了目前市场对博士这种优质资源的巨大需求量。——2017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在学研究生总规模290万人,并将“适度扩大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2018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指明方向。《意见》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于是,清华大学首先开始大规模扩招博士生,其他一些知名高校也随之跟进。——根据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公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信息中所出示的招生人数统计,2019年全国各大院校博士招生人数大约在7.5人至8万人左右,比2018年招生人数略有上浮,个别院校缩减,但是下降的比例几乎可以乎略不计。当然这些数据还是根据各院校博士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公布的数据累加起来的,并不完全包括全国所有院校的博士生招生人数。有小部分院校的招生信息当中并未明确公布2019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及人数。不过2019年各院校招生人数统计约8万人左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另外,从历年博士招考信息当中可以统计出,全国各院校当中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几大院校依旧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类985、211院校招生人数最多。其中,中科院依旧以7000左右的考博招生计划占据全国博士招生人数首位,其下清华、北大、上交大都以2200左右的招生人数居于第二位,最后是其他各地的985、211大学的招生人数也大多在1000以上的招生人数。我们知道大学的科研实力评估包含很多指标,包括国家级人才、科研经费、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学科实力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有一个指标是科研实力的整体体现,那就是博士生招生人数。为了达到一系列的指标,不少高校开始扩招博士,甚至大规模的扩招。——面对院校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博士,你的看法如何?《博士生扩招,数量和质量当“比翼双飞”》: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扩招,防止“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扩招。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博士生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实现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新京报)国家这次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应该走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向。一方面企业最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不会胡乱选拔输送人才去进行深造,此外企业也能够为人才深造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金融智库网)很多博士生毕业已年近30,面临着工作、婚姻、育儿的巨大压力。应该允许部分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直接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当然这个范围不宜过分扩大。(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博士学位的教育依然要走精英化的道路,不要在规模的发展上丧失博士学历的含金量。(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亮)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就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因此博士该不该扩招,其实不是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生扩招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仍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说不敢当

2019年博士招生规模10大高校,新1轮研究生扩招的开始!

高校的科研实力评估有很多的指标,包括国家级人才、科研经费、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成果、学科实力等等。对于高校来说,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有一个指标是科研实力的整体体现,那就是博士生招生人数。当前,各所高校的博士生招生数量是根据以上指标的综合来制定的,虽然部分高校拥有了博士学位设立的自主权,但这影响比较有限。目前,国内各大高校都公布了2019年的博士生计划招生人数,小编对排名前10的高校进行了梳理,结果如下:7-10名:复旦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4所高校博士生招生规模比较相似,人数均在1700人左右。从高校划分来看,前3所高校均以文科类学科为主,而华科以理工科为主。这4所大学在国内高校规模上来看都是属于巨无霸类型,中山和华科虽然不像吉大那样本科招生人数过万,但也有大几千的水平。而且,这几所大学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拥有规模不小的医学学科。吉林大学医学学科虽然没落了,但曾经的白求恩医学院也是一所重点医学高校。4-6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这3所高校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分别为2148、1850和1839人,其中中科大是一个特例。中科大本科人才培养确实是国内小而精高校的典范,每年招生人数都不过1800人。但博士招生人数却比本科还要多,看来中科大还是非常偏重科研的。上交的医学学科规模国内第一,博士招生超过2000人并不意外。武汉大学近些年规模急速扩大,虽然其医学学科实力还比较弱,但毕竟入选了医学双一流高校。1-3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可能很多同学想象不到,排名首位的是清华大学。2019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博士生招生人数急速扩招,相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人。虽然清北的实力很强,但如此大规模的博士扩招还是让大家感到意外。毕竟,清北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大幅增加,如此大规模的扩招学校真的承受的了吗?浙大依旧处于第三的位置,招生规模和北大差距不大了。这10所高校基本和高校的科研规模排名相一致,但和精度相比就差了不少。对于高校来说,规模固然重要,但如果为了规模而导致学历大放水,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其实,国内高校大可以学学国外名校施行宽入严出的培养方式,保证学历的含金量,你认为呢?

金画眉

全国27所博士招生院校2020年博士报名时间汇总

清华大学:九月份招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8月23日12:00~9月6日16:00。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4日中午12:00—11月30日下午16:00。北京大学:2019年10月14日12:00-12月6日12:00。南开大学:普通招考生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2月5日9:00-12月25日12:00。初试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22日。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5日9:00-11月5日15:00南京师范大学:(1)定向就业考生(不含专项和教育博士):2019年10月14日-19日(2)直接攻博考生:2019年10月21日-23日(3)“学校发展计划”考生:2019年11月1日-6日(4)硕博连读考生:2019年11月8日-14日(5)普通招考考生:2020年1月5日-11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开放时间为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或2020年3月15日至4月20日,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请查阅学院的通知。“医工交叉平台”直博生为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0月11日8:0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网上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19年10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填报时间为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申请考核制博士生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7日。陆军指挥学院:2019年12月1日至31日。军事科学院:网上报名时间截止9月30日24:00。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019年9月25日-2019年10月2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为2019年8月7日-9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2月12日-2020年1月12日。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11月至12月。厦门大学: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1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海军工程大学:2019年8月30日-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9月23日-10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批报名时间:2019年10月5日-10月20日;第二批报名时间:2020年2月15日-2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春季网报时间:2019年11月4日-11月8日;秋季网报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3月15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19年9月25日-10月25日。国防科技大学:申请考核为2019年8月25日00:00时至2019年9月10日24:00时;统考为2020年2月1日8:00时至2020年2月20日24:00时。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10月10日~10月24日。

梦情人

华为2019年招募8位最高年薪200万的博士都是什么来历?名校毕业!

7月23日,网络盛传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截图。截图显示,华为已制定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其中最高的达到了201万。这八位应届博士分别是: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入民币/年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这8名博士的年薪分为了三档,拿到最高档的是钟钊和秦通,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从相关资料发现,在不排除重名的前提下,8位博士均出自北大、清华、中科大、港科大等知名学府。钟钊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博中科院,攻读专业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其导师刘成林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刘成林认为“钟钊能获高薪是由于他研究的是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再加上他独立研究能力强”。他表示,“现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比较好找工作,给的薪水比较高。”秦通博士是浙江大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据悉,秦通学生时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去年10月,秦通还在网上开了公开课,专门讲“视觉惯导里程计时差的在线标定”。李屹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形式化验证;管高扬也为浙大本科和浙大博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竺可桢学院。贾许亚博士,清华大学,本科直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承珂博士,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一等奖。林晗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睿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计算数学专业。(来源:建筑世家黄金屋整理) 从名单来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博士。实际上,华为也是各大高校优秀毕业生的理想去处。据统计,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中,2018年毕业生去向最集中的企业就是华为。在清华大学,华为共接收了16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2名、硕士生134名、博士生31名。但是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华为每年都招了大量的博士人才,但是最后又留下的多少?以高薪把优秀人才招进来,华为又能否留住呢?2019年初,华为心声社区曾发布了一份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内部邮件,深刻检讨了近年来华为员工中博士高层次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华为公司博士类员工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入职时间越长累计离职率越高,华为2014年入职的博士经过4年,只有57%留在公司。而在华为工作的特招博士的离职情况则更令人担忧,离职率达33%-42%。特招博士主要来自于三类人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成功项目研发实践经验的优秀博士;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优秀博士。对于这些人才,华为在校招时将他们定位为华为未来各领域内的技术领军人物。对于博士来说,去企业和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哪一个更好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企业的技术更加致力于实用,偏向应用型,并且技术到位能够拥有丰富的报酬,但同样压力和工作强度也大。高校的研究理论和应用皆有,但学术界掌握学科的话语权和社会威望。所以,企业也比较喜欢找一些大学的研究人员兼职做一些研究。不过,看到这8位博士的年薪还是很具有震撼力的。华为就是要塑造一种为人才不惜投入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类人才。对于一个技术公司来说,技术是公司立足的根本,而人才则是产生新技术的源泉。所以 ,华为的这种举动仍然证明了其大力招收科技人才,扩大科技竞争力的决心!

戚顾

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十大热门专业,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医学博士最受欢迎 2019年华中科大十大热门博士学科2019年华中科大发布了各大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截止2019年1月13日已经下载了47081次,其中被下载最多的十大博士学科分别是:1、同济医院、2、协和医院、3、教育科学、4、梨园医院、5、管理学院、6、基础医学院、7、公共管理学院、8、经济学院、9、机械工程学院、10、公共卫生学院,从十大热门博士学科分布来看,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博士最受欢迎,其中十大学科中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梨园医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占据热门下载榜单前5,说明了医学博士成为热门学科。然而对于华中科技大学来说,每年的博士招生名额不足3000人,而大部分名额被本校保送生占据名额!华中科大学科综合性强 华中科大的学科分布情况从目前华中科大热门的十大博士专业来看,医学类和管理学科类专业很受欢迎,而工科博士学科却只有机械工程进入榜单前十,华中科大主要由著名的工科院校华中理工和同济医科大学组建而成,学校因此拥有一流的工科和一流的医科,其中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拥有40个。医学院本科生数量少 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虽然华中科大十大博士专业中同济医学院的5大机构称为最热门的博士学科之一,但是通过2018年华中科大本科生就业质量报考来看,每年华中科大的医学本科毕业生仅有475人,说明了同济医学院硕士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也不大,但是从博士招生简章下载次数来看,说明了医学专业博士竞争最激烈。博士学位最冷门的学科 十大冷门博士学科在2019年华中科大博士生招生简章中下载次数最少的十大学院是:1、力学系,2、航空航天、3、水电数字、4、护理学院、5、历史研究所、6、船舶海洋学院、7、物理学院、8、环境科学、9、能源工程、10、数学统计学院。其中大部分学科为文理学科博士,医学博士学科为护理学院,毕竟医学中护理专业比较冷门,大部分本科和硕士就可以满足就业,因此护理博士报考人数也较少!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热度不同,同济医院的博士热度是力学系的49倍!

一弓

2019博士继续扩招:新增39所高校,名校扩招成主流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明确28个学位授予单位正式通过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核查,可以开展博士或硕士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加上今年5月正式获得审核增列的11个博士或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一共将新增39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些高校将在2019年正式开展博士或硕士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2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通过核查今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这份文件除了明确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外,还规定了中国民航大学等2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等25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待其办学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并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查后,再开展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工作。最近,上述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核查结果出来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日正式下发《关于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上述纳入核查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10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18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正式通过核查。这些学位授予单位全部为高校,这也意味着28所高校将从2019年开始正式招收研究生。不过这些高校具体哪些学科可以招生,这份并未文件并未明确,因此具体的招生信息应以各校官方发布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1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未能通过核查对比今年5月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可知本次共有18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未能通过核查。其中1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未能通过核查,占到核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总数的52%以上。7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未能通过核查,占到总数的28%。如此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未能通过核查,也表明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视,特别是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视。从本次尚未通过核查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来看,这些单位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人此前的说法,这些尚未通过核查的学位授予单位未来仍需在办学方向、办学经费、师资队伍、支撑条件等各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性地补齐这些高校的短板,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相应办学水平。以下为2018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2017年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其中橙色的是通过核查的学位授予单位,白色背景是未通过核查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点也来自上述文件,各校具体招生学科以学校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另有11所高校也将在今年正式开招博士或硕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中,北京工商大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4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批准之日(2018月5月)起,可开展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工作。不过,由于这些高校在2018年之前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资格尚未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正式批准,因此这些高校前几年主要通过“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进行试点招生或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招生。这意味着,2019年博士或硕士招生也将是这些高校获批成为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的首次正式招生。目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湖州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2019年硕士生招生简章已发布,这些高校将正式开始相应硕士点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新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预计很快将发布2019年博士生招生简章,具体招生情况看各校研究生院官网。研究生扩招成主旋律最新消息显示,24日至27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进入预报名阶段,南方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陆续公布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这也是这2所高校今年获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后,首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根据招生目录显示,南方科技大学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招收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50%。招收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其中环境工程专业11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9人。此前,两校均与有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高校合作,联合招收研究生。广东的多所高校近日也相继公布了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章程)。南都记者初步统计发现,2019年,大部分高校拟扩招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山大学拟招研究生人数全省最多,约6400人。华工拟招人数5700人,增幅最大达700人。相比2018年,汕大、广大、广工均较大幅度扩招,分别扩招人数约为300人、200人、210人,广东海洋大学小幅扩招60人。华师、深大的简章暂未公布具体招生人数。一流大学也不甘示弱,从统计数据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普遍招生数量较大,大部分已公布招生简章的高校招生数均在5000人以上,少于5000人的仅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从学校规模和往年录取情况来看,包括清华、北大等未公布具体招生计划的高校,大部分招生数也应在5000人以上。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显示,近年,考研报名人数逐年升高,近三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2016年177万、2017年201万、2018年238万,其中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率为18.4%,考研报名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最高。业界预计,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将持续增加。(名单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和《关于需要加强建设的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进展核查结果的通知》)更多资讯,请初心联盟百度贴吧~

美国派

1999-2019!20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趋势分析

1999年到2019年,20年间,国内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随着1999年本科生扩招,2003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分校,以接收逐年增加的生源。研究生招生主要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两部分招生构成。比较1999年到2019年,20年硕士、博士两类高端人才的人数发展,可以看到硕士、博士人才数量的增长趋势。表1: 1999年~2019年全国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统计表从统计表数据分析可知:1、高校硕士毕业生,1999年的4万人左右,2019年57万人左右,增长率约为1264.8%;2、科研院所硕士毕业生,1999年2346人,2019年6006人,增长率约为156%;3、高校博士毕业生,1999年8749人,2019年61317人,增长率约为600%;4、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1999年1571人,2019年1261人,增长率约为-19.7%。基本数据统计分析曲线如下图所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高校博士毕业生人数从2009年开始,已经超过1999年硕士毕业生的人数;2、2019年高校硕士毕业生人数达57万,事实上已经超出1999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为44万人左右);从数据上分析,现在的硕士毕业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博士生数量相当于20年前的硕士生数量;可以类比推测到就业市场: 1999年,本科生就业市场良好,那么2019年,至少硕士生才有较好的就业市场了。分析一下关于时间成本: 2019年,相比20年前,每个成人至少要多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获得一个稍高的就业起点;按照这个方式推测,也许有一天,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性会超越高考。相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相对平稳。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毕业生数据曲线如下图所示。分析可知:1、在峰值的2011年,全国科研院所的硕士生也不超过9000人,博士生不超过6000人;2、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增长从2005年到2013年八年间有一个相对较大增长,随后呈现平稳,博士毕业生甚至呈现下降趋势;从数据分析上推测,科研院所硕士、博士毕业生增长平稳应该包含如下几个因素:1、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很大程度上是科研院所未来的职员,毕业以后多会留在科研院所就职,不可能无限制扩张;2、科研院所的博士毕业生数量从2014年开始有一个较大的衰落,平均每年的博士生毕业人数不超过1600人,近几年更是在1200人左右徘徊,很大程度上与科研院所近年来更加严格的控制有关;毕竟,对科研院所而言,博士是要为院所研究出真正的科研成果的人,所以不能只是一个求职的头衔。

慎勿与之

硕士博士数量世界第一,2019年教育部重点打假领域

2019年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开展硕博士论文大抽检,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坚决严肃处理,摘除学位,导师勒令停止招生,相关研究生院也会被追责。我们先来看一些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了解一下我国研究生招生毕业情况。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全国研究生教育招生85.8万人,毕业生60.4万人。有国务院学术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进行的中国博士质量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远超美国。在授予博士学位的人中,超过半数的博士进入政府当官。有媒体梳理了142名十八大党政系统省部以上落马高官的履历,发现这些落马高官都具有硕士博士的高学历,而且时间短、跨界大、名校多。于此同时,媒体不断爆料,某某著名学者、某某著名艺人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一时舆论大哗。让吃瓜群众大跌眼镜,更让那些为了学位论文整天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学子泪流不止。2015年教育部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共抽检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6275篇,其中不合格学位论文286篇,占比1.76%。从数字上看,似乎比例不高,但抽检中还存在“暗箱”空间,许多大学的学术论文抽检不到,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抽检不到的论文会是怎样。我国硕博士学位的授予明显存在量大质次,甚至假的现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学术不端行为竟然有一些长江学者也夹杂其中,真令人想不通,真的气得要叫人怀疑人生了。今年教育部将把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希望通过打假,还学术界一片晴朗的天空。但吃瓜群众也很担忧。担忧一:学位论文量太大了,只是抽检,总归有漏网之鱼。现在好多起学术造假事件,都是吃瓜群众披露的。担忧二:大量官员拥有高学位,可以想象他们的学位如何来的,一旦查实了他们论文作假,怎么办?学术论文抽检只是一项督促检查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还是要严把论文审核关。许多申报硕士博士的人手中掌控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导师们手中掌握着学位帽的批发权,其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学位的肮脏交易。如果不从源头上狠杀这股腐败风,靠抽查、靠吃瓜群众的扒拉,是很难控制的。但毕竟学术不端行为已引起高层关注,相信会有一个清明的学术氛围的。

摧花手

教育部:2019博士招生10.5万,毕业6.2万!今年预计破11万

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上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上年增加59.18万人,增长3.54%。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高等教育方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图1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增长15.67%;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增长7.08%;毕业生758.53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增长0.69%。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表1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毕业生213.14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下降2.1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96.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9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普通高校生师比[21]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2]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民办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比上年增加8052所,占全国比重36.13%;招生1774.33万人,比上年减少5.42万人,下降0.30%;各类教育在校生56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38.40万人,增长4.43%。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75万人,增长19.43%;在校生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9.12%。硕士研究生招生876人,在学1865人。图2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部分原文注释:[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18]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9]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20]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有关要求,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指标内涵发生变化,增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数据。[21]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不含分校点数据,学生总数为折合学生数。[22] [23]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24]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未含技工学校数据。

三宝

博士招生破10万!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3.01万所,比上年增加1.13万所,增长2.17%;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2亿人,比上年增加660.62万人,增长2.40%;专任教师1732.03万人,比上年增加59.18万人,增长3.54%。▎高等教育方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9]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图1 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和毛入学率研究生招生[20]91.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0.52万人,招收硕士生81.13万人。在学研究生286.37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42.42万人,在学硕士生243.95万人。毕业研究生63.97万人,其中,毕业博士生6.26万人,毕业硕士生57.7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3.91万人,增长15.67%;在校生3031.53万人,比上年增加200.49万人,增长7.08%;毕业生758.53万人,比上年增加5.22万人,增长0.69%。另有五年制高职转入专科招生46.00万人;专科起点本科招生31.75万人。表1 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成人本专科招生302.21万人,比上年增加28.90万人,增长10.57%;在校生668.56万人,比上年增加77.57万人,增长13.13%;毕业生213.14万人,比上年减少4.60万人,下降2.11%。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96.37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48.98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普通高校生师比[21]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2]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民办教育方面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9.15万所,比上年增加8052所,占全国比重36.13%;招生1774.33万人,比上年减少5.42万人,下降0.30%;各类教育在校生5616.61万人,比上年增加238.40万人,增长4.43%。民办高等学校757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1所),比上年增加7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19.69万人,比上年增加35.75万人,增长19.43%;在校生708.83万人,比上年增加59.23万人,增长9.12%。硕士研究生招生876人,在学1865人。图2 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结构▎部分原文注释[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18]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9]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仅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不含分校点数据。[20]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有关要求,2017年起研究生招生、在校生指标内涵发生变化,增加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数据。[21]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不含分校点数据,学生总数为折合学生数。[22] [23]包括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24]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未含技工学校数据。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传媒,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