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8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生死线

8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

今天,早发表的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1、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s://www.wpi.e/)伍斯特工学院:包括670余篇学位论文,其中有550多篇全文,硕士论文4篇。涵盖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3、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http://adt.caul.e.au)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4、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http://www.lib.ncsu.e/ETD-db/ETD-search/search)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5、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http://upetd.up.ac.za/)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其中2876篇可免费获取全文。6、Ohio State University(http://www.ohiolink.e/etd/search.cgi)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学位论文。含12677条记录,索引更新及时,还可在线翻译成中文,涵盖机械、电子、管理、哲学、化学、环境学、材料、数学、物理等学科,可免费获取。7、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8、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时其饥饱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就是在还没答辩之前已经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第四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第三牛博士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我想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我还没考证过。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第一牛博士论文以上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甚至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学精彩推荐:历史学“百篇优博”出版、获奖与提名名单如何為您的博士或碩士論文選擇一個成功的研究題目?如何只用12周写一篇学术论文?▼

俞贤

为什么“知网”很少有北大毕业论文?第三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

本文编辑:史育阁(全文数据全网实时监测维权,搬运抄袭必栽)栏目:大学·社会观近日,北电“博士”、北大“博士后”、影视演员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持续发酵,引来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作为隶属于人文社科的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竟不知道中文数据库重点参考的知网为何,实在让人贻笑大方。据了解,目前北京市政府、市教委已经介入,推动调查的进展。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学术研究领域,尤其是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应是一片净土。没有想到伴随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因素,学术界的“纯净”在今天也难以保证。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对学术独立的追求、对学术规范的落实、对学术尊严的呵护,不应仅仅停留在学位典礼上庄严的“学术权杖”之上,更应落在实处,并且掷地有声。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和清华作为我国学术实力最强、人才培养最顶尖、社会声誉最好的“双雄”大学,每年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硕士、博士人才。据统计,近些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每年能够达到3600余人,博士毕业生1300余人,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为5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50000余人。清华大学大致相同,每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我们都知道毕业学位论文(设计)是获得学位、顺利毕业的必要保证。每年毕业如此之多的研究生,但是北京大学在知网上的文章数量却非常之少,硕士多年来累计不足千篇,而清华大学已经达到上万篇。今天史育阁就同大家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也算是一个学术科普,那就是为什么知网上很少有北大毕业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中第3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有网友笑称:方便“翟博士后”以后钻空子哈哈,一起来看!1、北大“万方”北京大学很多研究生论文并未在知网上上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大拥有自己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即“万方”,由于知网的控股人为清华大学,北大在一定程度上和知网的合作并不深,所以很多北大院系的论文并不通过知网上传。2、国外资源第二个原因就是北京大学购买了十分多的国外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基本上查询参考文献、做学术综述都需要借鉴、查阅国外研究成果,而这许多在国内学术资源网站是检索不到的,所以利用度也不高,依赖度也就不明显。3、“贵”——停用众所周知,知网拥有很多高校用户,每年都会向各所大学收取高昂的使用费。据山东某高校图书馆人员曾透露,每年图书馆数百万元经费都直接“交给”了知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北京大学就曾因知网连年涨价,费用过于高昂而决定停止使用知网。这也就导致北大学生无法通过北京大学校园网访问知网,北大和知网的合作程度也就不高,最终很多北大的毕业论文没有提交至知网。对于网友笑称北大不入知网,方便了“翟博士后”将来钻空子,也让人会心一笑。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考研、教育动态相关资讯、信息!

辨合

中国知网会检测收录博士论文吗?

本文由 查重降重中心 sp8080.com 整理分享#论文查重#现阶段,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都会对知网有所了解,知网检测系统有非常牛的数据对比库,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和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这两大数据库都是知网内置的,很多都是在知网进行过检测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比较关心论文在知网检测之后被收录的难题,尤其是那些博士研究生等的高等院校生。中国知网会检测收录博士论文吗?目前接触优秀科学研究技术最多的就是博硕学员人群,所撰写的学术论文都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用性的,所以知网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作为当下最具力量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能够强有力的控制维护博硕士生论文的学术论文研究性,在近段时间,知网有针对博硕士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在原本知网VIP5.2版本的基础上,升级成为了知网的VIP5.3版本,增加了源码数据库查询,并且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数据信息开展了统一的网站收录资源,将2019年9月份左右发布的所有学术论文全部进行收录了,对于检测博硕士论文非常适合。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得出知网检测系统在针对博硕士论文检测的重视程度,所以知网是会进行全网站收录博硕士论文的,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们也不要太过担忧论收录会影响到论文查重,知网的收录是会有时间范畴的,一般都是论文在知网上检测后的第二年才会进行一次统一的收录,所以针对我们去进行博硕士论文的查重是没有危害的。虽然知网检测系统是在论文检测之后的第二年才展开收了,但我们在知网进行检测时会在查重系统留下一个近期检测记录的,对于那些每个层面的规定都要求特别严的博硕士生来说,小编建议大家尽量在将文章整理到基本能符合高等院校要求的检测要求后,再将论文进行提交,能够防止检测记录对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影响论文成绩。

载驰

翟天临的博士论文645KB?我默默去翻看了一下我的硕士论文~

这两天翟天临的热搜真可谓高居不下啊,究其原因,真是虚荣过了头,广大网友看不下去了,便栽了跟头。俗语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中国的艺人普遍学历不高,多出自北影、中戏等艺术学府,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人不一定完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彩就很棒了。也许是近些年广大网友们更追捧不仅演技好,还学历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明星艺人,导致了翟的自我人设设计?说实话,如果是真实的、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博士,公平招录的博士后,那么,还真是挺让人佩服的,毕竟在浮躁的娱乐圈,能够沉下心来深造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就近期广大网友发现的所有证据来看,恐怕很难。其实,演员这个行业,在好莱坞真的是不缺高学历高颜值的人,但是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中国的很多艺人看来,做演员不一定是梦想和喜欢的职业,也可能是来钱快、成名快、受万人景仰的一件事儿;而且很多是长得漂亮学习不好的孩子们选的路。但我们不能一刀切,确实还是存在很多老艺术家,真心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只是现在的社会,娱乐圈确是浮躁的典型代表。说回翟天临,栽跟头的源头大概有两件事儿:一、于正发微博暴露了翟的博士论文只有645KB;二、翟天临在直播中对知网是什么东西充满疑惑。我想,但凡是正儿八经上过大学需要写论文的学生,没有哪一个是不知道知网的吧,毕竟没有比它更全面更好用的文献库了,不然,文献都从哪里来?Google学术吗?似乎写的也不是纯英文的论文啊。而且,写论文前学校一般都会进行培训或者老师会进行简单的说明吧,告诉大家论文怎么写,去哪里找文献。再不济,还有查重呢?查重难道不都是统一在知网上进行的嘛?再说论文文件的大小,645KB。对于这个大小真的是一看到就心存疑虑啊,竟然没上兆(M)?吓得我赶紧去翻了一下我的硕士论文,近七万字,2.81M,当然还包括图表。然后有网友说论文纯文字的话645KB是10万字左右的,但是论文纯文字?我翻看了一下本科的毕业论文,不足一万词的全英论文,前后还有封面页、摘要、各种要求的表格,加起来199KB了。一个高等学府的博士论文,有可能纯文字吗?还有各种格式和脚注呢?怎么算645KB都不足以是一篇博士论文的文件大小。在认真的网友们各种搜索和查重下,且不说博士论文符不符合要求,没有发核心期刊、论文查重不过关这两项已经是不符合了。网友们暴怒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他这个博士学位拿的太容易了。读硕士尚且很难,况且博士呢?我回想了一下我读硕士期间,为了毕业论文写什么头疼到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定下题目又久久写不出一个字,文献综述改了一遍又一遍,怕自己立论不够、怕写不够字数、怕查重不过、怕答辩发挥不好。总之,在确认可以拿到学位后是打死也不肯读博了。因为纵观一众博士师兄师姐,那不是人干的活儿,就我这种学渣,发量本就不多,再读博怕是要秃头;那么多书要看,还要出国联合培养,论文多达十万字,怎么想自己都毕不了业。可翟同学读博期间开有6家公司、24个代言,时间那么少,哪来的时间看书上课做学术的呢?而真正做学术的人,每天那么辛苦那么累,为了发文章和毕业,头发大把的掉,每天都心慌揪心的,少学一天都觉得要完蛋。怎么活跃在荧幕前的翟同学拿学位毕业就那么容易呢?学术不端这事儿如果是真的,那对于学术界是一种侮辱,对于真正做学术的人是不尊重,对于中国教育是污点。如果这事儿是假的,那么我只好承认我们的娱乐圈有学术天才一名。对于这点,我很不乐观呀~

其大千里

教育部:建立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库 不符合条件的专家禁入

近日,教育部答复了《关于优化研究生学位论文匿评及抽检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案》,明确指出为确保论文抽检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将组建高水平专家库,建立专家退出机制,将不符合条件或评议存在明显问题的专家及时调整出库,完善专家遴选制度。教育部表示,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号,以下简称《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等文件,通过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为引导,推动学位授予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关于专家库建设和专家遴选工作,教育部将建立全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明确要求专家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愿意承担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任务等,入库专家原则上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专家评议意见进行审核,对存在明显问题的专家评议意见不予采纳,并将该专家移出专家库,同时将师德师风出现问题、年龄超限、撤销导师资格等不符合条件的专家及时调整出库。在学位授予所属一级学科的框架下,通过计算机随机匹配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小同行”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必须对是否熟悉本论文研究领域进行“二次确认”,确保评审专家是本领域专家。对于抽检结果使用,教育将采用“反馈抽检结果”“反馈抽检结果”“提供决策参考”的方式使用。教育部将会向学位授予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反馈抽检结果。各单位针对本单位博士生培养和博士学位授予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质量约谈。对于连续多次被约谈的单位,在招生计划工作中列入负面清单管理。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等工作中,将抽检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下一步,教育部将一步完善专家库建设,把专家的政治导向、学术导向、学术态度、育人理念细化为入库专家考核指标,按照政治过硬、专业过硬、有学术道德等标准,建设高水平专家队伍。同时,优化完善论文送审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学位论文与其研究领域的专家匹配更为精准化,有效发挥专家作用,确保评审意见权威、可靠。此外,教育部还将继续做好抽检结果使用,要求学位授予单位认真研究专家评议意见,强化评议意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进一步按照《办法》和本单位有关规定,经本单位学位委员会审议后,规范使用抽检结果。同时,督促各学位授予单位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来源:教育部】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太空侠

这些北大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完成了关键一步!

近日,北大物理学院光学所的18位博士生在线完成了毕业论文预答辩工作受到疫情影响北大今年的博士生预答辩工作也显得格外特殊虽然北京大学已经线上开学月余但博士生和导师们无法在实验室、会议室碰面仍然困扰着大家为了保证今年应届博士毕业工作顺利身处五湖四海的博士毕业班同学和导师们都想办法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克服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解决数据材料等诸多问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关键一步线上答辩会:我准备好啦博士生预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防疫教学两手抓,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所三月如期举办了远程视频博士毕业生预答辩会。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临床协调,顺利完成了线上预答辩。答辩前答辩秘书提前10天通知提前测试视频软件同学们和导师远程试讲、修改报告答辩当天导师学生登录网络打开视频会议软件调试麦克风、摄像头准备屏幕共享答辩开始!虽然博士预答辩会从会议室搬到了线上,但是要求始终如一的严格,博士预答辩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各指导委员会成员全体参加了会议,对每位毕业生研究工作系统性和创新性,论文结构和内容等认真审核。视频会议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议效果,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协调安排。答辩学生报告时,答辩人打开摄像头,使答辩显得更正式,又增加了现场感。同时,关闭其他人员的麦克风避免干。答辩期间如遇卡顿,提示旁听人员关闭摄像头,答辩人重新进入解决卡顿现象。在光学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场特殊的线上预答辩会得以圆满结束。克服困难线上开学,居家上课的我们想必都想念过宿舍里成摞的文献和参考书都怀念过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都惦记着学校高速的校园网而对于毕业班研究生而言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办公室电脑里的资料更是毕业征程上的不可或缺面对从家到学校遥远的距离机智的老师和学生们是这样解决的光学所博士生曹启韬主要研究非线性光学微腔中对称性破缺,包括回音壁微腔光场手征自发对称破缺研究、自发手征对称性破缺微腔激光、微腔表面对称破缺诱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等。在上述领域已取得多个重要的研究成果。疫情期间,他按照正常学习工作安排,每天坚持在家学习并进行博士论文撰写等工作。面对网络条件限制和资料查阅困难,他使用VPN远程连接实验室电脑,阅读文献并参与研究组内同学老师的学术讨论。博士生孙风潇主要开展在超导腔、腔光力、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系统中,对宏观量子态相干与纠缠的调控性质的理论研究。居家期间,孙风潇远程连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以解决家用电脑配置运行速度不够快、无法运行大量的计算程序的问题。光学所博士生王非凡刚刚结束在美国的半年交流,居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和导师面对面讨论交流的缺少,使得她一时间手足无措。其导师得知这一情况,每周和她讨论;实验室的同学们也通过学校的公共课平台和她交流,最终克服了毕业论文的总体结构构思上的困难。对毕业论文规划较晚的同学,不能返校导致对毕业论文影响颇大。博士生韩猛在导师的帮助下,远程登陆学校电脑,阅读和使用里面的资料数据。同时,导师一直与韩猛保持深入交流并对其论文提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意见。同学们更是伸出援手,同样今年毕业的博士生靳剑钊和王慕雪还无私地向韩猛分享了latex模板,助论文写作一臂之力。不同以往的毕业季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多地发生后学校积极采取多项措施保障预毕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有序平稳开展全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制定了在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培养及预毕业生工作方面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学校及时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预计7月毕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组织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院系开展预毕业研究生在线预答辩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采取视频答辩和在线审议的方式,顺利完成了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为了做好线上预答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立预答辩工作筹备小组,就答辩议程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设计了预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还预先进行了视频互动演练,并多次测试了平台功能和网络环境,最终保障预答辩会议顺利进行。首次采用在线预答辩,需要克服技术难点、保证工作重点,教育学院组建了视频会议技术支持小组,制作了考生、秘书和评委视频会议系统使用手册;成立了答辩秘书工作群组,并对在线秘书统一培训,重点演示了在线匿名投票方法,为预答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近日,教育学院已圆满完成预答辩9场37人次,主席主持、考生汇报、评委提问、匿名投票、秘书协调、技术小组幕后保障,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效果堪比现场。经济学院春季学期首场线上学位论文全面审查于近日完成。会议历时3个多小时,一共有5名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按照事先规定好的顺序和流程,利用线上系统的共享功能,依次进行了PPT展示,答辩委员提问,最后由答辩委员会通过现场讨论,经由预答辩秘书形成了对参加预答辩的博士生同学的审查意见。“本次网络视频预答辩完全遵照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标准和流程规范进行。”参加预答辩的经济学院博士生韩晨宇说,“参与此次网络视频答辩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答辩过程中与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在线视频交流,感觉非常亲切,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各位老师和答辩秘书的辛勤工作,保证了此次预答辩的顺利完成。”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紧锣密鼓进行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工作预毕业研究生、导师、指导组成员多方联动,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视频预答辩程序严谨,步骤完备做好书面记录工作,严禁录音录像及时录入管理系统,做好备案工作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审批与学位审核工作安排的通知已于近日发布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研究生深造和就业的影响保障符合条件的研究生及时获得学位学校决定本学期毕业生的学位审核工作分两个批次开展将于7月3日和8月14日先后召开两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位克服困难,接受挑战在此种特殊情况我们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相约那场毕业典礼

不道之道

每章都能当做一篇博士论文:闫令琪获SIGGRAPH 2019最佳博士论文奖

昨天,顶级计算图形学机构 ACM SIGGRAPH 颁发了 2019 年最佳博士论文奖。获奖者闫令琪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目前已是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一名助理教授。他的博士论文颁奖词是这么说的:「他的论文每章都可以自成一篇博士论文。」从高考状元到计算机科学「学神」,闫令琪博士的学术成就与贡献还不止于此。英伟达最新的 RTX 系列显卡使用的「光线追踪技术」就是源自于闫令琪等人的研究。从高考状元到 CS 学神闫令琪于 2018 年 9 月起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在此之前他在 2018 年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学位,导师为 Ravi Ramamoorthi。在 2013 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在伯克利毕业之前,人们对闫令琪的印象或许更多的是「2009 年安徽省阜阳高考状元」,他的高考分数为 695 分,名列全省第二。他曾在总结自己高中学习方法时表示:目标性、计划性、劳逸结合是几个重点。「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力。」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分数,就不能无谓失分,在平时练习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小错误。例如数学选择题,一旦做错了一道题,就要逼迫自己去多做几题「长记性」。时间分配上,闫令琪认为在校时间要合理利用,不能一味注重数理化,而忽视了语文和英语;一天的劳累学习后,回到家里可以适当放松,劳逸结合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闫令琪特别提到不要做无用功。例如数学大题中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题没有太多花样,对于这类题,只要知道思路,无需浪费太多时间。对于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要会在做题的同时总结方法;而对于基础题注重运算能力,切勿粗心而丢分。据说,闫令琪在高中时代是一个特别会玩的学生。紧张的高考前夕,他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都在 1 个小时以上,而他当时的目标就是考取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进入 UC Berkeley 之后,闫令琪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物理的真实感图形渲染及其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理论,具体包括基于微观细节的材质观测和建模、离线和实时光线追踪、信号的采样和重建、高效的光线传播和散射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研究者,他开创并启发了一系列下一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方向,如高度细致的渲染和实时光线追踪。闫令琪曾于 2018 年因开创性的研究被授予 C.V. Ramamoorthy 杰出科研奖 —— 这是历史上首位获奖的华人。此外,他的科研成果还被直接应用于电影和游戏业,曾帮助影片《猩球崛起 3:终极之战》于 2018 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提名。最佳博士论文奖有着开创新领域的贡献,闫令琪获得最佳博士论文奖着实让人感到实至名归。ACM SIGGRAPH 对于闫令琪的论文有很高的评价:闫令琪的论文以统一、综合的视角介绍了计算机图形渲染视觉外观建模。每个章节都能独立成为一篇博士论文的主题。该研究生成的惊艳视觉图像,成为了近期 SIGGRAPH 大会上的亮点,也为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实用性影响。闫令琪发表过 7 篇有关图形学的 SIGGRAPH 和 ACM Transactions 一作论文,这是前所未有的。该论文为三大领域提供了突破性贡献:镜面微观结构或者微光(glints)建模、皮毛反射(fur reflectance)和快速在论文第二章中,闫令琪开发了一个动物皮毛模型,并用测量与模拟方法进行了测试(简化、泛化了该模型),作者也展示了如何用它完成全局光照计算。该技术被 Weta Digital 用于电影「猩球崛起 3:终极之战」。第三章节内容有关全局光照,展示了对蒙特卡洛渲染去噪方法的重大突破,也介绍了其他基于滤波的去噪方法。这些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启发了当前蒙特卡洛采样方法和去噪管道,包括英伟达最新的软件(Optix5,2017)和硬件(RTX GPU,2018),使得实时光线追踪首次成为可能。英伟达 RTX 系列芯片可以实现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我们还记得黄仁勋在 GTC 大会上的介绍:它可以在游戏中呈现不同材质的反光,以及反光的反光,实现电影级的效果。闫令琪在解决这一领域的开放问题上做了许多工作,他从全新的方向解决计算机图形的问题,超越了传统认为不可能的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他打开了新的子领域,变革了我们当前对渲染、视觉外观、生成全新图像的的认知。闫令琪已经发表了十几篇有关图形学的 SIGGRAPH 和 Transactions 论文。SIGGRAPH 社区以 2019 ACM SIGGRAPH 博士论文奖表彰他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期待未来他能作出更多惊艳的成果。开天辟地的研究让我们看看闫令琪的博士论文《Physically-based Modeling and Rendering of Complex Visual Appearance》究竟讲了什么:论文链接:https://sites.cs.ucsb.e/~lingqi/publications/thesis_final.pdf在这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物体渲染,这种渲染能够根据 3D 模型和场景合成图像。当前最先进的渲染技术仍要面临两个基本的挑战:真实感和速度。渲染结果能看出来是人工生成的,过于完美,反而失真;而且渲染过程太慢,无论是对于离线还是交互式应用程序来说。此外,更佳的真实感和更快的速度本质上就是矛盾的,因为当渲染试图产生保真度更高的详细结果时,计算复杂度会大量增加。为了兼顾二者,本文引入了细节渲染和外观建模的概念,准确展示和复现从微米级到整体外观的丰富视觉世界,并将稀疏光线采样与快速高维滤波相结合,从而实现实时性。为了使渲染更加真实,我们首先强调的是细节。但是,渲染具有大量细节的复杂表面绝非易事。传统上,表面的微观结构是通过平滑的正态分布近似得到的,但这样容易忽略细节,比如在现实世界中容易观察到的微光效果。虽然建模实际的表面微观结构是可能做到的,但使用蒙特卡洛点采样方法会导致成本高昂的问题:能量会集中在微小亮点上,而这种微小亮点只占据了像素的极小部分。相反,我们使用完全不同的确定性方法来计算蒙特卡洛最终会收敛到的准确解。我们的方法考虑了通过单个像素看到的表面上高度复杂的法线分布。假设表面分别是由 2D 平面三角形或 4D 高斯元素组成,我们展示了用封闭形式解有效评估这一点的不同方法。我们还展示了如何扩展该方法来准确处理波动光学。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非平滑的塑料、刷过或刮过的金属、金属漆和海浪等材料会产生复杂的、随时间变化的微光。如上所述,尽管渲染细节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我们假设自己知道表面是如何反射光的。然而,现实世界中有大量的自然材料,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与光交互的准确方式。为了真实地渲染这些材料,我们需要从微观结构中导出准确的外观 / 反射模型来定义它们的光学行为。我们在第四章中通过引入动物皮毛的反射模型证实了这一点。渲染逼真的动物皮毛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一道长期难题。人们在建模人类毛发的几何复杂性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毛发纤维的外观 / 反射却还无法很好地理解。基于解剖学文献和测量,我们开发了一个单根毛发纤维反射的双筒模型,其中外筒表示对被多个角质层覆盖的皮层的生物观察,内层表示散射内部结构(被称为延髓),人类毛发纤维中通常不存在这个。我们通过对真实毛发纤维的测量来验证物理模型,并引入了计算机图形学中的第一个数据库,用于 9 个皮毛样本的反射剖面。为了有效进行渲染,我们开发了一种方法来预先计算 2D 延髓散射轮廓,并且用因子化波瓣(factored lobes)来近似反射模型。我们还开发了许多优化方法,在不损失准确率的情况下提升效率和通用性。另外,我们还提出了首个全局光照模型,基于用于表面散射的偶极扩散(dipole diffusion),通过将复杂的光和毛发交互建模为次表面散射,并且用简单的神经网络将毛发纤维的特性转换为散射参数,来近似单个毛发纤维之间的光反弹。然而,如果没有这些细节来改善渲染的真实感,使用当前最先进的蒙特卡洛射线追踪的渲染方法性能依旧低下。物理上正确、无噪声的图像每个像素可能需要数百或数千个光线样本,并且需要很长时间来计算。最近的方法利用了稀疏采样和滤波。滤波方法虽然很快(轴对齐),但需要更多输入样本,或者说输入样本过少速度又会非常慢(剪切)。在第 5 章 [143] 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在 GPU 上进行快速剪切滤波的新方法。我们的算法将 4D 剪切滤波器分解为 4 个 1D 滤波器。我们推导出该方法的复杂边界,结果显示每像素复杂度从减少到 O(nl),其中 n 是线性滤波器宽度(滤波器大小为 O (n^2)),l 是(通常非常小)每个像素的光或透镜的每个维度的样本数量(spp 是 l^2)。因此,我们大大减少了剪切滤波开销。论文中,我们展示了如何以交互式的速度渲染景深、柔和阴影和漫射全局光照。论文模型生成场景的静止帧。期待闫令琪博士未来的更多新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 ACM SIGGRAPH 最佳博士论文奖也是由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人朱俊彦获得,参见:别人的博士生涯!CycleGAN 作者朱俊彦获 SIGGRAPH 杰出博士论文奖。参考链接:https://www.siggraph.org/2019-outstanding-doctoral-dissertation-award-lingqi-yan/https://sites.cs.ucsb.e/~lingqi/

阿道夫

不知知网也能博士毕业?谈谈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

本文不谈如何写论文,因为之前写过,如《如何高效撰写科研论文》、《如何在科研论文中体现创新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在我百家号找到。这篇是以本人经验,来说明我读博期间写论文的过程,中间会穿插一些写论文的技巧。第一步是这样走的提前入课题组,不久老师回国交代课题方向: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需要我设计小设备。小设备出来,实验完成,导师告诉应该发论文。第一次写论文,写的很菜,导师帮助修改了大概二十次。然后告诉我是新东西,要求发到《机械工程学报》(中文期刊里,机械类的老大)。投稿,等待,被拒。后修改排版发到学校校报。发论文过程中,查中文论文用中国知网比较多,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比较多,学术论坛小木虫用的比较多。这几个地方,没有哪个博士研究生不知道,简直不要太熟悉。中间为了凑够毕业标准,发了会议论文,并到香港参会,其实就是转转,见见世面。基本每个课题组都会给学生一次外出参会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发一篇会议,然后到外面看看。其实我们知道会议论文也就那么回事,虽说也是EI,但是层次是很不高的。第二步是这样走的导师要求设计大设备,内容包括:画模型,请教技工,修改设计,出图纸,请教工程师,改图纸。这期间,空余时间将组内成形方法进行总结,发了综述。脑海里对成形过程的载荷分析进行反思,认为这个是一个点子,可以写论文。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总结总结组内的一些论文,写写综述之类。有时候我们突然冒出个好点子,千万不要让它们跑掉,写下来或记下来,慢慢思考、发酵,最后写下来就是一篇好论文。第三步是这样走的同组兄弟导师帮发SCI,已可以毕业。自己的毕业标准还没有达到,于是一狠心,写了两个月,写出SCI。冒险投了领域内较好的期刊,发回修改,英语不过关,同学帮忙润色。添加一些实验素材。等待,接收,毕业前出页码(有的单位SCI出页码即可,EI出检索号即可)。如果感觉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很有创新性,那就胆子大一些,投些好期刊。还要注意自己的英语,如果不行,就请同学帮忙润色。那些总发SCI的同学,经验会比较丰富,多跟他们交流。第四步是这样走的请教总工,改图纸,指导生产,装配。在这个期间,谋划写第二篇SCI,点子来自于之前对成形载荷的思考。设备实验成功,成形过程没问题。很快就开始大论文写作,中间写第二篇SCI及成形过程的一些工艺研究。大论文接近完成,SCI发出。答辩完成,SCI Under Review。毕业时,SCI接收。大论文要预留至少半年的时间,充分准备。因为博士论文需要外审,所以质量一定要高。我们当时有校盲(比例小但是风险大),院盲(非校盲的,风险小些)。我当时一下子被抽到校盲,紧张的要命。审稿意见回来,马上修改论文,还好最终通关。三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博士读得也很辛苦。因为在三十左右的年龄,要考虑自己的家庭,要考虑父母,要考虑毕业,总之,生活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包裹着像我一样的穷博士。俗话说得好,不被扒层皮,怎么能毕业?

大一通之

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

第五牛博士论文 答辩之前,就已发表在最好的期刊上,且因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实例:张五常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 第四牛博士论文 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实例:萨缪尔森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上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剔夫(诺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么?” 第三牛博士论文 就是让编辑满世界找,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实例:Christopher A.Sims(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被誉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计量双塔组合之一,201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SIMS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他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的懂。于是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我检验了其中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第二牛博士论文 没必要长篇大论,千把字足以。实例:德布罗意是个贵族花花公子,本科历史学专业的,后来实在闲着无聊去读了5年博士,最后交的博士论文是一页纸,还涉嫌“抄袭”。答辩委员会气得都不想让他答辩。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朗之万感到很没面子,自己学生毕业不了真耻辱,于是他鼓动了爱因斯坦一起帮着求情:让这小子过了吧,他老爸是法国内政部长,咱惹不起。那篇“垃圾”论文后来被薛定谔看到了,薛定谔看着这页论文苦思冥想了一个月,发表了量子力学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的“薛定谔方程”,薛定谔的猫也成为最有趣的一只猫。德布罗意因这篇论文说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薛定谔凭借德布罗意的这篇论文对量子力学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一名普通而不得志的讲师一跃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说,一篇一页纸的博士论文成就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谓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由此看来,最牛的论文不必象张五常那样连载,一页A4的纸足以。不过如果德布罗意要是在中国读博士就惨了,论文因为字数太少,根本连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不得不说两句:德布罗意幼年即失去双亲,被他的哥哥莫里斯公爵(也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手养大的,在他1924年的著名博士论文之前一年,德布罗意就已连续发表三篇论文提出物质波的猜想,至于博士论文是几页纸,这个还没考证过。至于薛定谔:薛定谔多才多艺,会四种语言,出过诗集。另外他于1944年出版的《生命是什么》,吸引了一大批物理学家转向生物学研究。其中包括后来双螺旋的发现者沃森和克里克。所以,这帮牛人并不一定像人们想象那样传奇,也不能把其成功单纯归结为偶然的因素。 第一牛博士论文 以上四牛已经非常厉害了,但是,最牛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是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界的领袖人物。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剑桥大学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一次大战时,在战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出版的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但是却遭到的是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继续,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方式通过了。感谢作者的付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注:文中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