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座土楼,竟走出11个博士,这里有什么玄机?阿拉亚

一座土楼,竟走出11个博士,这里有什么玄机?

福建永定有座神奇的土楼——侨福楼,因这座土楼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的,所以叫侨福楼。这座土楼家有弟兄四人,大儿子已移居美国,他有10个小孩,“九龙一凤”,9儿子1女儿。5个儿子和1个女儿是博士,5个博士儿子娶了5个博士媳妇,女儿还是位医学博士。所以侨福楼也是名副其实的博士楼。侨福楼,位于大名鼎鼎的承启楼西侧,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始建于1962年。圆形的高北土楼群之侨福楼土楼,坐北朝南。是楼主在海外的兄弟筹资兴建。直径45 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90间,设1个大门。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 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突出,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外围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侨福楼每年建一层,三年建成。当年,现代化的设施让侨福楼成为上世纪的新型庄园和最新土楼的代表。侨福楼的结构是单圈圆楼,高三层,中为天井,底楼正对着大门中间 有一个厅堂。楼外有一圈围墙包围着,围墙上设有外大门,形成一个院落。因这座楼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80多岁高龄的楼主江真麟对记者说:“这座楼是在我手上建成的,叫‘侨福’是因为建造这座楼用的是华侨的钱,它承载的是家乡的福。”原来,江真麟的父辈迁居缅甸经商,1942年因为日军南下缅甸,江真麟逃难回到福建,与家族的人住在承启楼中。等到国外的兄弟有钱了,就开始给他寄钱。经过3年时间的外部建造和2年时间的内部装潢,1962年在江真麟的设计下,侨福楼落成,共花费了约9万元人民币。整个楼有3层,直径45米,每层30个房间,共有90个房间。侨福楼里面是空心的,中间面积很大。旅游的开发使这里布满了摊位,摆满了各种旅游商品。这座很结实,可以随意的上下楼参观游览,站在三楼拍摄是很不错的角度。现在化的建设对土楼的孩子们一点也不陌生,你看她们这小小的年龄玩手机多认真,大人们顾着经营,她们这样也省去了不少的事。楼的外墙历经沧桑但依然坚固的屹立,不得不惊叹土楼建筑师的技艺!世泽楼,在承启楼东侧,和侨福楼左右相望,为长方形土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高4层。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 38开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为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能相通。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 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楼设4道楼梯、1座大门,内院两边各有1口水井。楼门石刻楹联为“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方形楼里现在还住着村民。看见我们拿着相机,村民热情的邀我们花5元钱上楼拍照,因其他的楼都不让上,我自然不想错过机会,上去拍了些图片。现在土楼里住的 村民全是做生意的,他们在里面或摆摊卖东西或做导游为生。掏钱上楼拍照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毕竟几百年历史了,阻止了更多游客随意参观造成土楼的损坏,土楼也会保护的更长久。楼上住的人家也不是太多,收拾的很干净,你看老式的农具成了展品,也增色不少。不过楼中心经营的摊点,挂着蓝色的遮阳篷布很刺眼,有碍观展。这里也是人满为患。土楼后面的山坡上有个观景台,上去可以看到土楼的全景,这个设计的很不错,毕竟游客们来一次也是不容易的,能看个全貌也能展示土楼风采。温馨提示:地 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开放时间: 7:00-19: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高北土楼群门票内。

大蜗牛

江苏南大女博士跳楼,聊天记录曝光,网友:博士哪来的压力?

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水平的提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上的压力和人身自己的压力真的有时候压制我们喘不过来气,随着2020年来袭的疫情,我们的压力也是更大,冷静了四个月的休息,现在也是立马开始忙碌。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事情我们都要以积极的方式去面对,毕竟我们人是活的,世界是静止的,我们要有强大的内心去面对任何不顺心的事情,要相信总有一天都会美好,心灵鸡汤我们谁都会,只是情绪上头真的无法解决。最近,江苏传来一位女博士跳楼自杀的事件,这真的有些让我们揪心,很多网友都说:博士哪里来的压力?该有怎样的压力?生而为人,压力与工作年龄无关。这位博士的跳楼自杀疑似被导师针对,现在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进行调查,女博士的跳楼时间是晚上的十点左右,地点是江苏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事情发生的时候轰动了附近的人群,有人看到以后也是立马联系警方,警方接到报案以后也是立马深夜出警,女博士的尸体抬走是凌晨两点多,博士跳楼以后,同学群的聊天记录也是直接曝光,有一位学员表示这位女博士是遭遇到了严重的学业打击,至于目前这个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这位女博士是理工科,理工科是最不好毕业的,如果在理工科遇到一个很不好的导师那对于毕业而言也是压力山大,现在很多的博士后都目前还有很多没有毕业,多数都是因为学业问题,有网友表示今年是这位女博士的第四年,当时抢了她一作,而且导师在组内针对她,而且这个女导师是非常的抠的,对于这一个评论,现在已经被删除,具体的原因尚未可知。截止到现在,都是传言与同学口中,至于女博士真正的跳楼自杀原因还没有得到准确的信息,现在警方已经开启调查,具体的准确结果还是需要等到官方信息发布为准,无论经历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要相信,总会有雾霾消散的一天,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凯风

武汉大学博士后跳楼身亡丨不曾与自己和解的人生,真的很惨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博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代表,这个看似光鲜的名头背后,却又顶着巨大的压力。近期的一则新闻实在令人痛心,这已经是近来武汉大学第二起学生自杀事件了,遥感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在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一跃而下,不得不让人感叹,读博不易、生活不易。网传该名博士跳楼的原因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而导致了其情绪崩溃。不过当事人的表弟事后称自己的表哥,他没有遇到特别糟糕的事件,但他这一生仿佛从未与自己和解。逝者已去,令人惋惜,不过静下来想想,学会与自己和解,何尝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项美国斯坦福大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就发现,我们的人生并不是获得的越多越幸福。在最开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努力,不管来自于食物、金钱还是人际,在这个阶段所获得的东西和幸福感是同等增长的。到达一定程度之后,这条幸福感曲线逐渐平缓,可能以前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快乐,而现在同样的事情没有办法给我们带来同等的快乐,需要更大的刺激才能满足。这个现象也被心理学家称作“边际递减效应”。仔细想想,我们的人生也大抵如此,可能很多人会发现,越长大,快乐感却越来越难以产生。这就是边际递减效应的体现。对于案例中的这名博士而言便是如此,他在名校、又有如此学历,已经处于同龄人相对优势的位置。但对于更好地追求,可能会让我们始终感受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巨大差距,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会使我们难以体验到足够的幸福。回顾过往,我们可能会发现,仿佛一直都在与他人赛跑。小学的时候,家长总希望我们名列班级前茅,我们在他人的期待中活着;中学的时候,我们为了有更好的未来,拼命地朝着一个方向而努力,可能忽略的人生是多维的、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我们仿佛又开启了自己的社会闹钟,赶着去相亲、成家,仿佛稍微晚一步,自己就变成了剩下的人,变成了一个loser。但,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的人生真的足够幸福吗?当你感到不快,感到自己不知道前行的路在何方时,或许你应该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有没有与自己和解?在很多中学可能会开设这样一个心理课,告诉孩子们如何“悦纳自我”,更通俗来讲就是与自己和解。自我是方方面面的,有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现实自我等,我们如何把这些理想与现实、不同方面的自我整合在一起,并去接纳自己的全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青少年而言,他们对自我的定位不清晰,总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而这种强烈的落差,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自虐,自残,自杀等行为。中学如此重视这门课的教育,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接纳自己的方方面面,知足常乐,而不是总抱着遗憾活着。然而有的人可能始终没有办法去完全接纳自己,总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更好。这种想法的确是可以值得鼓励的,能够让我们有更多动力去督促自己努力,但是,虽然有着更高的追求,我们也要去接纳目前自己的境况,去接纳这个真实的自己、不够完美的自己。另外,现在新兴的一种心理学咨询术语叫做“自我悲悯”。已经有大量的发现,经常自我悲悯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而对自己经常自责的人,有更高的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风险。那么,什么是自我悲悯呢?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指个体由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引起的对自己的同情和由衷的悲伤。这种包容自己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与自我和解。所以当遇到负性事件时,让我们不再一味地谴责自己,让我们可以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回归到理性的期待中。如果想要更具幸福感的生活,不妨有时候试着让自己慢下来、学会去与自我和解,去自我悲悯!-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编辑 |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王丽英. (2017). 关爱生命,悦纳自我——中学生自残行为案例分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000(018), 48-49.平捷. (2018). 自我悲悯内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述. 现代交际, 000(005), 248-249.

目大不睹

武大一博士后跳楼身亡,堂弟:30多年,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

前几天又有一条新闻冲上了热搜: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网传武大信息科学学部遥感工程学院一名博士后工作者疑似因科研压力较大而跳楼身亡。事发地点是教学实验大楼,坠楼的地方是十五层的卫生间,距离上一桩坠楼事件后,十五楼上的天台封了,其他地方的窗户也都有围栏,只有卫生间,有一扇通开的窗户。似乎是遥感的地方,里面应该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很多老师都在里面没有相关经历和具体了解,不敢妄加评论该博士的做法,或许可能是科研压力,亦或者可能是情感或家庭遇到了挫折,一条生命就此逝去。去年,类似的事发生了多少?仅最近三个月就有:2020.12.29上海交通大学2020.12.28武汉大学2020.12.27北京林业大学2020.12.24河北师范大学2020.12.15北京交通大学2020.12.5西北工业大学2020.11.28中山大学2020.11.25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10.27北京理工大学2020.10.13大连理工大学2020.10.5郑州大学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科研相关网友的心声。一位女博士后:“师姐从洗手间回来,告诉我又跳了一个,在实验大楼,听说是博士后,真的不愿意相信……如果是博士,那没什么好说的,博士后可是好不容易从博士这一地狱关卡出来的啊。我也是博士后,读博的那几年真的压力很大,但是当毕业答辩结束后,我感觉压在头顶的大石头终于消失不见了。虽然文章很少,踩着线毕业的,还是延毕,虽然没找到满意的教职,只能继续做博后,但我已经很满意了,能拿到博士学位对于普通的我来说很不容易了。记得博士毕业前夕,坐在旁边的师兄,连续通宵了几天之后,走路都晃晃悠悠的,还跟我说想从国重的楼顶跳下去。记得师妹跟我说,她认识好几个博士精神出了问题,要经常吃药。还记得跟一个师弟聊天,不小心就聊了很多论文相关的事情,他说我们是不是有病啊,张口闭口就是文章。我体验到的是,每个人都自顾不暇,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心别人。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变得强大了,一定要去帮助身边的人,可是我对强大的定义也还是发很多文章,帮助别人也是帮别人发文章。好像真是有病。我希望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你们要是觉得压力大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要放开自己找人倾诉一下,任何愿意听的人都可以。另外培养个爱好吧,多尝试不同的可能性,不要把自己放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中。众生皆苦,唯有学会苦中作乐。”这已经是近来武汉大学第二起学生自杀事件了,上次是电信院一名大四本科生,这次是遥感工程学院的一名博士后,事发地点在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是gnss中心赵某组的博士后,网传是因为科研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崩溃。知乎某武汉大学匿名用户武汉大学某研究生:搞科研不堪重负陷入死胡同再正常不过了!说白了,国内很多研究团队,搞得就是资本家那一套,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不把导师叫导师,称作大老板、小老板,大老板拿项目分给小老板,小老板再分给手下的研究生,层级越高收益越高,普通学生就是最底层的科研民工,每天过着比996还狠的日子。打工人要是不想干了可以跳槽可以辞职,但一般的研究生既没勇气退学又没机会跳槽,要是退学就意味着学位没了,还会被周围人认为是读不下去的loser,跳槽又很难,再对接一个合适的科研组希望渺茫,而且其他导师会认为这个学生不好管,不愿意要。熬到博士毕业还没完,你会发现教职少得可怜,根本没位置给你,这种情况下只能先做个博后。如果运气不错,可以得到一个讲师或助理教授的职位,也别高兴太早,当今学术圈的潜规则就是只要不到副教授就不算混出头(有些学校甚至是正教授)。现在很多学校在搞“非升即走”,找六七个博士、博士后,给个讲师或助理教授职称,然后就让他们竞争,可能只有一个副教授职位,大家就可劲儿卷呗,你996我007,熬夜使劲造论文……很多人说大不了不干了,不还有博士学位吗?其实搞科研的人很容易钻牛角尖,科研就是他们生命的希望,科研不行整个世界都毁灭了,可能三十多了家庭还没着落,想想过去二十多年的苦读,再看看朋友圈那些本科学习不行的人现在年入几十万,想死的心真不是一点半点。要再碰上个不良老板,让你帮着接孩子买菜送饭叫爸爸,是个人都会崩溃,尤其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全家指望着你光宗耀祖的人,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教训得严重怀疑人生。也有人建议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社会底层人民,或许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但说实在的,思想已经走入死胡同的人是很难喝得下去鸡汤的,甚至会成为毒药,底层人民很难成为他们拿来与自己比较的对象,更别说从中获得安慰了。很多时候让人窒息的并不是穷困潦倒的现状,而是心理预期与现状之间的巨大落差。一院士成,万骨枯。至少从目前来看,少数人的幸福就是建立在剥削他人奋斗创造价值的基础上的,真的很无力。最后还是建议各位想走科研道路的勇士们,记得给自己准备一个planB,人生本就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什么地位职称是必须要拿到的,不要用生命来为制度的畸形买单。死者的堂弟:30多年了,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死者是我的堂哥,目前家里人已经处理完哥哥后事了。哥哥从小到大都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高,也一直是家里弟弟妹妹们的榜样。于哥哥而言,30多年,他没有做到与自己和解,不能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现实。最近几年哥哥心理状态确实不稳定,与他求全责备的性格息息相关。哥哥在笔记本上有写下简短的几句话来交代他的选择,与科研、导师、感情和待遇都无关。可能看了我的说明,依然有很多人不理解哥哥的选择,只想请大家尊重逝去的人,不要再做过多的议论了,谢谢大家。”某网友:真的很心痛啊,但是和命运的死磕没有尽头,我只能想着:马上就要过年了,亲人团聚、吃年夜饭、约朋友玩、屋里水蒸气的味道淡淡的……这些幸福明明已经近在咫尺,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道别大家呢……...…在大家的认知里,大众普遍认为博士后基本无压力,已经取得了博士学位,进站也就是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而已。所以,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做博士后很轻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事实呢?如果讨论博士后的压力,其实不亚于读博期间的压力。这个压力是综合的,不仅是科研,还有工作以及其他方面。所以,博士后不是学位,却胜似学位,科研的压力是有的。除了学术上的科研压力之外,博士后作为高校的特殊人才也具有比较大的工作压力。说得难听点,博士后就相当于一个工厂的临时工一样——你进站的时候不仅有科研任务而且还要听从学院的工作安排,你出站之后的事情就再说,有可能留下,也有可能直接离开。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的大boss基本上都会抓住这个“临时工”,工作安排得满满的。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拿笔者个人的经历来说还是可以印证这一点的。读研期间,恰好组里新进站两个博后,大老板在西部谈的项目基本上就靠这两个人在新疆内蒙蹲点,几乎一蹲就是三个多月甚至半年之久。除此之外,博士后也经常受气——组里的青椒也把大老板安排的工作推给博后,做得好功劳是青椒的,做不好青椒先怼一顿。所以,如果你进一个项目较多的课题组,个人的自由基本受限,而且科研时间也不能得到保证。这或许也是压力来源之一吧。博后如此,博士,硕士还要为毕业努力,压力同样很大.科研真的不容易,有时候还很caodan,但我们真的都要坚强,因为科研是持久战,而且充满未知,没有一个良好/坚强的心态,这条路无法长久.所以,咱们得加油,加油,加油!来源:大学风云、教育赟谈、知乎、微博等

恐怖鸡

悉尼科技大学的amazing建筑,一起来参观下~

这是什么建筑?世界上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建筑,但是这栋造型奇特的建筑却是大学里的一栋标志性建筑!没错,它就是坐落于悉尼科技大学商学院内的“周泽荣博士大楼”(The Dr Chau Chak Wing Building)。说起这栋楼,那真可是澳洲闻名,被誉为“在独特性上是可以与悉尼歌剧院媲美的建筑”。听到这句赞美之词,小伙伴可能要问,这楼到底什么来头啊?好吧,咱也不知道什么来头,咱也不敢瞎说,等我去叫下科普君~(咦?仰视看上去像不像皱了的纸?)它是澳大利亚首个由世界顶级设计师Frank Gehry设计的大楼,Frank表示,他的这一作品是专门设计给澳洲的,在世界任一角落将不会出现第二个!Frank说,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悉尼殖民时期的砂岩建筑,因此选择用琥珀色砖墙来向当时的文化致敬。华裔商人周泽荣博士为这个项目捐赠了2,000万澳元,于是该教学楼以他的名字命名;周博士的儿子曾在悉尼科技大学学习建筑专业。悉尼科技大学校园在这十年间花了120亿澳元进行升级改造,这栋建筑则是改造计划的中心装饰品!(就是这位大佬Frank Gehry设计的) (周泽荣博士楼远景)远观真的可以赞叹一句amazing!不规则的几种形状融合在一起带来了不一样的美感,有没有像小编一样超级喜欢不规则物体的哈哈,因为总感觉在大学里规整的教学楼看多了会有审美疲劳,出现了这样的一栋建筑,吸睛十足啊!真想留学去UTS的商学院,在这样设计艺术感爆棚的大楼里上课想想都有点激动!而且不光外型抓人眼球,建筑里面的摆设和设计也是独具一格的,瞧瞧这楼梯的装饰~(可以说非常喜欢这款楼梯了)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周泽荣博士大楼真的很引人注目,楼宇的砖墙和玻璃面都让人心旷神怡。它代表了我们的目标和理想,也代表着我们对未来学生的期待。我们希望通过这座大楼看到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创意。感谢澳中商业领导者周博士,促进澳中交流、把国与国、人与人、学校与企业联系起来,这些是对UTS最大的投资。还有Frank Gehry,你建的楼无与伦比,把悉尼的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了。”悉尼科技大学校董维奇·莎拉:“周泽荣大楼是绝对的设计和工程杰作。它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件艺术品。但它还不仅于此,它是UTS的象征,代表着创新、创意。过去十年里,我们一直关注这一战略,今天UTS已成为和企业、社会、行业交流合作的基地,这个建筑也会成为悉尼科技大学的代表,它是我们希冀成为有创造力和革新性的世界领先科技大学的缩影。Frank(指设计师Frank Gehry)很了解这个远景,他说要建一座楼让这个远景实现。他做到了。这也是周泽荣博士大楼对UTS如此重要的原因。它是悉尼科技大学12亿澳元城区校园总体规划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助于大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技的创新使用,培养高度学生合作的远景。”通过这两段评论我们足以看出澳洲对这所大楼赋予的厚望和欣赏之情。(备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悉尼科技大学公众号)介绍了这么多,有没有和留学益网小编一样对这栋“周泽荣博士楼”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在这栋楼里上自习或者午休,醒来抬眼看阳光折射在楼内的各处菱形玻璃和反光漆面上,流光溢彩、光影缓缓游走,也是别有一番心境。既然有意向来这所大学读书,我们就来了解下悉尼科技大学(UTS)吧。目前根据QS榜数据,悉尼科技大学排名世界大学第160位,澳洲大学排名第9位,对澳洲留学有意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八大”,但是你们知道悉尼科技大学有“澳洲第九大”的美名吗~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在澳洲属于四星级的应用型大学,虽说学校知名度跟澳洲八大比起来稍微逊色一些,但是文凭含金量是十足的!尤其是澳洲的用人单位,有时候反而更认可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因为学生实践能力更强。UTS在理工科方面比较有优势,其中以机械工程、计算机、管理、护理等课程最为突出。那么最关键的分数要求是多少呢?对于研究生课程一般要求本科均分70-75分左右,申请门槛是比较适中的。比较热门的硕士专业有媒体艺术与制作硕士、高级新闻学硕士、计算机硕士、数据科学硕士、工程硕士等。 那么高考学生也有很多对UTS的大学本科感兴趣呀~UTS是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直入本科的,实际上大部分本科专业对高考分数的要求为500分左右!护理专业排名全球第7,澳洲第1,高考成绩仅需不到500分!艺术与设计排名全球第28,澳洲第2,高考成绩要求也仅为500分左右!不要600分,不要700分,不要998!500分就能把全球高排名的专业带回家!版权声明: 本文由留学益网Dean原创,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静力场

女博士跳楼身亡,校园自发默哀,知情人:疑遭导师针对学业压力大

9月19日,一名南京大学在读女博士在宿舍跳楼自杀。9月20日晚,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来到事发地点进行悼念活动。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但在科研上受到了导师的压迫和针对。博士的生存现状有多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又有多少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博士之死:女博士深夜跳楼,疑因学业压力大据悉,9月19日晚上十点左右,江苏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事情发生之后,目击者立刻报警,警方在接到报案之后,迅速的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公布这名博士具体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自杀。然而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自杀原因可能和其导师有关,"她的导师抢了她的论文一作,并在组内针对她。""读博真的,碰到个不好的导师真的算你倒霉。"住在同一栋宿舍楼的女生表示,"我和她一栋宿舍楼,很害怕直到2点才睡着。可第二天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坠楼地有一根不起眼的警戒线,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同一栋宿舍楼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随着消息的传播,9月20日晚,不少南京大学的学生开始自发在事发地点进行惦念活动,纷纷带来了鲜花,点燃了蜡烛。最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一名寒窗苦读20年,受过4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正处于人生腾飞的年纪,现在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求学之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似乎在常人眼里,博士们都是光彩夺目,前途坦荡,然而,现实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光芒的背后是充满荆棘的坎坷求学路。数据显示,32%的博士生都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繁重的科研压力下,博士需要不断思考、查阅文献,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尽管博士难读,但每年报考博士的人数却在上涨。200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截至2017年,在校博士已达36万,这使得博士生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激烈。此外,大多数博士生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几乎整个项目都是由自己完成,而在最后的论文中,自己的名字还得排在导师后面。即便如此,博士生在校时只能拿着每年13000-15000的国家补助。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已经不足为奇,滞留在博士学位的时间长达5-10年甚至更长。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博士生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博士数量从2000年的15.8万增长到了2012年的24.7万,提高了56%。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还是要到公司去跟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社会人士竞争同样的岗位。现实的经济压力下,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面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其入职早期的收入也显得杯水车薪。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父母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借读书这条路,实现鲤鱼跃龙门般的阶层跨越。29岁的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自杀后,他的一位亲戚坦言,丧失了儿子的杨家,从人上人又跌落到最下面。导师之逼:博士生的现状有多难?平时光鲜高大的形象,只不过是博士生的言不由衷。很多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而死亡的背后,除了学业的压力,更多的是导师的控制和打压。杨宝德死后,他的女友撰文将矛头直指杨的博士生导师周筠。她表示,周筠会让杨宝德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到超市购物、出去应酬、酒桌挡酒、洗车,甚至需要"晚上12点之前随时待命",并且接受导师的"聊天"要求,谈生活、服装搭配及女友匹配程度。杨的女友在文中说:"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2020年9月初,一名浙江大学女博士在寝室烧炭自杀,系导师压力所致;2019年6月3日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段付谋疑因受到其导师吴小山的指责和科研进展的压力,当晚离开寝室后失联;2018年3月26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陶崇园由于长期受到其导师王攀的控制,选择跳楼自杀,其死前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作为国家未来的"高精尖"人才,这些博士生站在知识的顶端,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种出果实,但殊不知,这半亩良田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灌溉。未来,如何去改变博士生的现状,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建立完善的制度去保障博士生的利益,并且有效地改善博士生的就业环境。大器可以晚成,但成长同样需要一块肥沃的土壤。以上综合生命科学前沿、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之旅等多家媒体报道。

大事情

一位女博士跳楼自杀,其背后的原因我们每个家长都有做过

本来有午休习惯的我,今天竟然睡不着了,因为我看了一个让人痛心的新闻,一位女博士在与自己的母亲发生争执后跳楼自杀了,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那位女博士太矫情,可当我们了解其跳楼的真正原因后,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这样的事情我们可能都做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这位女博士的妈妈是位有名的艺术家,事业有成,追求完美,也许是这个原因让她对自己的独生女儿要求也很严格,这次她去美国看望女儿,也不知怎么就指责起女儿来。面对妈妈的不满,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你觉得自己做的好吗?”这是她俩最后的对话,听完妈妈的回答女儿转身从阳台上跳了下去。在外人面前总是夸自己女儿的妈妈,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当面夸夸自己的女儿,时间长了女儿就会认为“即使我拼尽全力,也得不到你的表扬”长此以往,女儿心理严重失衡了。最后演变成人间悲剧。图片来自网络这样的父母在中国很多,一边说要尊重孩子,一边又觉得孩子永远不懂事,说到底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个附属品,并没有当做一个真正的被需要尊重的个体来看。不能好好的和孩子说话,那样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你可想过?有人说暴力会遗传,这里的暴力不单单是指肢体上的暴力,语言上的暴力也称为暴力。语言上的暴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可怕的多。图片来自网络今天中午因为一点小事一时没忍住吵了妞妞一顿,说话可能有点重了,她一个人跑一边哭了,吵完我都被刚才的自己吓着了。都说暴力会遗传,开始我不相信,但今天我信了,因为刚才的我像极了我的父亲。记忆里比较清楚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我父亲过生日,我们三个在家给他做了礼物,想等他下班后给他个惊喜,结果倒把我们给吓着了。他一下班看到我们手里的东西就骂我们“你们天天在家不好好学习,竟玩些没用的东西”从那以后我记得好像就没给我的父亲过过生日,估计是因为害怕吧。图片来自网络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就没有夸过我,即使在外人面前也会说我不懂事。大学毕业那年我拿了学校的奖学金,本来以为父亲会夸我一下,鼓励我找一个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因为我的专业就是我的爱好。那谁知招来一顿打击,最后被父亲安排了一个他认为比较满意的工作,结果也没做多长时间。当我有孩子以后我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学父亲,要学会夸孩子,要和孩子好好的沟通,但父亲对我的影响我无形中就强压给孩子了,事后反省到崩溃,说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坏脾气真的会遗传的。没有一个好脾气,你又怎么会夸自己的孩子呢?图片来自网络大多数的人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人生轨迹,期盼孩子早日成才,总觉得孩子不懂事,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吵完孩子后,你会反省吗?

苜蓿

南京大学女博士跳楼身亡,知情人:疑遭导师针对学业压力大

9月19日,一名南京大学在读女博士在宿舍跳楼自杀。9月20日晚,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来到事发地点进行悼念活动。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但在科研上受到了导师的压迫和针对。博士的生存现状有多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又有多少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博士之死:女博士深夜跳楼,疑因学业压力大据悉,9月19日晚上十点左右,江苏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事情发生之后,目击者立刻报警,警方在接到报案之后,迅速的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公布这名博士具体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自杀。然而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自杀原因可能和其导师有关,"她的导师抢了她的论文一作,并在组内针对她。""读博真的,碰到个不好的导师真的算你倒霉。"住在同一栋宿舍楼的女生表示,"我和她一栋宿舍楼,很害怕直到2点才睡着。可第二天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坠楼地有一根不起眼的警戒线,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同一栋宿舍楼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随着消息的传播,9月20日晚,不少南京大学的学生开始自发在事发地点进行惦念活动,纷纷带来了鲜花,点燃了蜡烛。最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一名寒窗苦读20年,受过4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正处于人生腾飞的年纪,现在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求学之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似乎在常人眼里,博士们都是光彩夺目,前途坦荡,然而,现实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光芒的背后是充满荆棘的坎坷求学路。数据显示,32%的博士生都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繁重的科研压力下,博士需要不断思考、查阅文献,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尽管博士难读,但每年报考博士的人数却在上涨。200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截至2017年,在校博士已达36万,这使得博士生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激烈。此外,大多数博士生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几乎整个项目都是由自己完成,而在最后的论文中,自己的名字还得排在导师后面。即便如此,博士生在校时只能拿着每年13000-15000的国家补助。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已经不足为奇,滞留在博士学位的时间长达5-10年甚至更长。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博士生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博士数量从2000年的15.8万增长到了2012年的24.7万,提高了56%。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还是要到公司去跟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社会人士竞争同样的岗位。现实的经济压力下,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面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其入职早期的收入也显得杯水车薪。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父母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借读书这条路,实现鲤鱼跃龙门般的阶层跨越。29岁的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自杀后,他的一位亲戚坦言,丧失了儿子的杨家,从人上人又跌落到最下面。导师之逼:博士生的现状有多难?平时光鲜高大的形象,只不过是博士生的言不由衷。很多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而死亡的背后,除了学业的压力,更多的是导师的控制和打压。杨宝德死后,他的女友撰文将矛头直指杨的博士生导师周筠。她表示,周筠会让杨宝德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到超市购物、出去应酬、酒桌挡酒、洗车,甚至需要"晚上12点之前随时待命",并且接受导师的"聊天"要求,谈生活、服装搭配及女友匹配程度。杨的女友在文中说:"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2020年9月初,一名浙江大学女博士在寝室烧炭自杀,系导师压力所致;2019年6月3日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段付谋疑因受到其导师吴小山的指责和科研进展的压力,当晚离开寝室后失联;2018年3月26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陶崇园由于长期受到其导师王攀的控制,选择跳楼自杀,其死前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作为国家未来的"高精尖"人才,这些博士生站在知识的顶端,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种出果实,但殊不知,这半亩良田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灌溉。未来,如何去改变博士生的现状,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建立完善的制度去保障博士生的利益,并且有效地改善博士生的就业环境。大器可以晚成,但成长同样需要一块肥沃的土壤。来源:斑马浮世绘

孔伋

海归博士跳楼自杀:没人知道我病了!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1又是一起悲剧。4月27日,长沙某小区,37岁的苏女士带着自己年仅五个月的女儿跳楼自杀,母女二人当场死亡。当天苏女士的丈夫由于加班,凌晨四点才回到家。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时之后,自己的妻子就带着宝宝从隔壁楼顶楼一跃而下。没留一句遗言,没有一句告别。小区天台边上的护栏超过 1.5m 高,很难想象她当时一跃而下的时候究竟有多么决绝。得知妻子死亡后,丈夫一下子崩溃了。他不停在门口的走廊上踱来踱去,身上有些酒味,他一边哭泣,一边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语。其实她和丈夫的工作都不错,两个人都是博士出身,她是海归博士,丈夫是科研人员。他们除了这个5个月大的宝宝,还有一个7岁的儿子,刚上小学,生活简单。可是她为什么要自杀呢?她的家人说,在生完二胎之后,苏女士疑似出现了产后抑郁的征兆。产后抑郁,又是产后抑郁。由于产后抑郁不被重视最后自杀的悲剧,我们看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2017年,湖南一个31岁的二胎妈妈,带着一双不满3岁的儿女跳楼,三人全部罹难;2018年5月,江西省萍乡一个二胎妈妈带着一双儿女跳河,后来妈妈被救起,而两个孩子溺亡;2019年3月,杭州一位28岁的妈妈跳楼自杀,而就在她自杀的前一秒,刚给孩子喂完奶;仅仅一个月后,福建漳州一位28岁的宝妈,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溺亡....再加上这次的苏女士,产后抑郁正在成为杀死中国妈妈们的最大凶手。但是。看着这些悲剧一次次发生,我们许多人对产后抑郁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哭哭就好了”、“冲动”、“对孩子不负责任”这些表面上。在长沙女博士跳楼的这条新闻下面,评论区有很大一部分声音都在指责这位母亲:“学历这么高怎么还会做这种蠢事?”、“那么多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还生二胎?”、“都海归博士了,还这样XXX”.....在这些网友眼中,好像学历高、工作不错,就不应该有产后抑郁,得了抑郁症就是矫情。可是抑郁症真的不是矫情或者愚昧,不是读书多就不会得。它是一种病,得了抑郁症的人不是自己作,而是生病了。这是正常的大脑:(图片来源于图图是道)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图片来源于图图是道)正常人情绪低落,雨过天晴之后我们仍然能心怀希望地继续生活。而抑郁症不是这样,她的世界里面一直在下雨,而且无法自愈。患有产后抑郁症的女性,生育对她们的打击很大,曾经那么骄傲自信的一个人,一下子陷入困境中,却怎么也爬不出来。她们常常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自我存在感很低,在脑海里会有轻生的念头。自杀的苏女士,37岁怀上二胎,而丈夫经常加班,凌晨才回来。她在自杀前经历了什么,面临什么样困境,我们真的想象不到。我们没有经历过她们的人生,不要轻易去指责她们。对于她们来说,最残忍的事情就是我们高高在上的态度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语气。你所谓的“矫情”,所谓的“不至于”,真的只会让她们糟糕的情况雪上加霜。2从怀孕生子到变得抑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就像是掉入了一个黑洞里面,所有的人都在向前走,而你只能困在这个里面,爬不出来。你无法确定你的人生、事业会不会被这个黑洞给吞噬。这是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变化也在一次次地冲击着你。生产之后的子宫脱垂,堵奶之后的生病发烧,像蚯蚓一样的妊娠纹。还有每天机械化的生活,黑白颠倒,喂奶、换尿布、堵奶通奶、抱孩子睡觉、哄孩子不哭.....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衣服上满是奶渍,乱糟糟的头发,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悲伤一涌而上。好像自己活着的意义就只有喂奶、养娃。一天24小时被孩子和家庭捆住,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的价值。她们成为了XX的妈妈,却被剥夺掉了自己。更要命的是,没人可以理解这种悲伤。妈妈和婆婆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老公说:你累,我出去赚钱养着一大家子就不累吗?谁都不容易;还有人说:别人生孩子怎么就不像你这样?所有人只关心孩子睡得好不好、哭没哭、你的奶水多不多、为什么孩子长不胖......知乎有一个问题,产后抑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生完孩子,没人关心我累不累,伤口痛不痛,每个人都在问“有没有奶”,好像我不是一个人,只是一头奶牛。”自己休息不好,没有人听她们倾诉。身体上的不适,再加上心理的不安全感,妈妈们就这么崩溃了,抑郁情绪接踵而至。章子怡生完孩子之后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产后抑郁,就是一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那种由抑郁带来的无助和伤害,远比我们以为的可怕。二更视频曾经采访过几位产后抑郁的亲历者。她们每个人,都曾经陷入到抑郁中无法自拔,她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痛苦:“就好像我生了一场病,但是因为我没有咳出声,没有流鼻涕,家里就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生病了,但是确实病得很厉害。听到他们在外面逗小孩,好像他们才是一个世界的人。”“看到自己的朋友在事业上都有很多的进步,回头看看自己,好像在原地,忽然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最糟糕的时候,躺在那里望着天花板,每天总是幻想有一根绳子吊在那里,我就觉得想把头放上去。”有的恐惧,有的焦虑,有的迷茫,有的痛苦。陷入悲观情绪的她们,就像是被放逐到了一个封闭的无人岛,像是被放入到真空中,她们的呐喊和哭声,除了自己,谁也听不到。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她们,没有人能够真正明白她们的感受。那些说着“多大事啊,乐观积极一点就好了” 的人,其实跟劝残疾人多运动没有任何区别。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非常高,在 15% - 30% 之间。也就是说,每10名产妇中可能就有1-3名产妇会出现产后抑郁。而根据相关问卷调查,觉得自己有产后抑郁情绪的产妇多达80%,最终转化为产后抑郁症的比例则有8%至40%。很多人不知道,产后抑郁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的36倍。产后抑郁正在杀死中国妈妈,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很多人还是选择袖手旁观,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3对很多妈妈来说,能不能度过产后抑郁,关键取决于丈夫的态度。之前在一个论坛上,有一个男人分享了自己老婆怀孕后性情大变的帖子,评论区一下子就炸了。他们并不是来提供帮助的,而都是一些充满戾气的恶臭发言。这些男人,看到产后抑郁的观点就是:“惯的!过去生好几个还要干活怎么没看女的抑郁?”、“产后抑郁有钱就行了,给女人买买买和旅游就不会抑郁。”,甚至还有人说“打一顿就好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有些丈夫对产后抑郁的认知就是这样浅薄。他们本该是妻子最可以依靠的人,是需要和妻子一起度过难关的人。做撒手掌柜就算了,他们居然连倾听妻子的苦恼都觉得多余、觉得烦。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纪录节目,是让妻子和丈夫面对面,让妻子说出自己在怀孕时候的痛苦和不易。节目里,有的妻子边说边哭,显然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但是丈夫还是执拗地觉得:你就是太矫情了。他说:什么产后抑郁啊,那都是网络杜撰出来的,女人就是小题大做。直到妻子说出:是不是我死了,你才会后悔没有好好照顾我?!产后抑郁很可怕,但是却比任何抑郁症都更好治愈。她们最需要就是家人的理解,丈夫的支持和陪伴。很多时候,比起一句不痛不痒的安慰,丈夫只要能多做一点点,就可以缓解妈妈很多压力。一个网友就曾说过:现在最想听的不是丈夫说我爱你、别哭了,而是“放着,我来”。或许你不能读懂妈妈们的悲伤,但是你可以成为她们的铠甲,让她们知道,她们绝不是在独自坚强。不要嘲笑她们的眼泪,因为你不知道那是积攒了多少委屈后的爆发;不要抱怨她们情绪太多,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她们正在面临着什么;也不要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只要你在她们艰难的时候多做一点,她们都会觉得无比安慰;长沙女博士跳楼这个新闻让我难受了很久,那个小区我曾经还去过。事发之后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们多普及一下这方面的宣传,如果她的家人能够帮她多做一点,如果在艰难的时候有人能够替她挺身而出……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是,我们提出再多的如果,也不会再有实践的机会。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曾经看过一个很著名的公益短片(@春光炸膛),讲的就是产后抑郁的故事。我们能看到,原本色彩鲜艳的妈妈,因为独自照顾孩子变得越来越灰暗:直到丈夫起身拥抱,接下了她手里的重担,她才又恢复了往日的色彩。妈妈不是超人,她们只是一个拥有着母亲身份的平凡人。在她们负重前行的时候,多多帮她们分担,多少陪伴她们。想要治愈她们,理解和安慰,就是药方。愿这个世界能够对她们温柔以待。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其往无穷

南京大学女博士跳楼身亡,校园自发默哀,知情人:疑遭导师针对学业压力大

9月19日,一名南京大学在读女博士在宿舍跳楼自杀。9月20日晚,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来到事发地点进行悼念活动。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但在科研上受到了导师的压迫和针对。博士的生存现状有多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又有多少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博士之死:女博士深夜跳楼,疑因学业压力大据悉,9月19日晚上十点左右,江苏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事情发生之后,目击者立刻报警,警方在接到报案之后,迅速的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官方消息公布这名博士具体是什么原因选择了自杀。然而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女生已是博士第四年,中期考核已过,自杀原因可能和其导师有关,"她的导师抢了她的论文一作,并在组内针对她。""读博真的,碰到个不好的导师真的算你倒霉。"住在同一栋宿舍楼的女生表示,"我和她一栋宿舍楼,很害怕直到2点才睡着。可第二天却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只是坠楼地有一根不起眼的警戒线,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同一栋宿舍楼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随着消息的传播,9月20日晚,不少南京大学的学生开始自发在事发地点进行惦念活动,纷纷带来了鲜花,点燃了蜡烛。最终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一名寒窗苦读20年,受过4年本科、3年硕士、4年博士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正处于人生腾飞的年纪,现在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求学之难:博士生的压力有多大?似乎在常人眼里,博士们都是光彩夺目,前途坦荡,然而,现实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光芒的背后是充满荆棘的坎坷求学路。数据显示,32%的博士生都患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繁重的科研压力下,博士需要不断思考、查阅文献,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任务。尽管博士难读,但每年报考博士的人数却在上涨。200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截至2017年,在校博士已达36万,这使得博士生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变得激烈。此外,大多数博士生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几乎整个项目都是由自己完成,而在最后的论文中,自己的名字还得排在导师后面。即便如此,博士生在校时只能拿着每年13000-15000的国家补助。因为种种原因,许多博士生无法按时毕业已经不足为奇,滞留在博士学位的时间长达5-10年甚至更长。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博士生难免会产生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博士数量从2000年的15.8万增长到了2012年的24.7万,提高了56%。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大部分博士生毕业后还是要到公司去跟大量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社会人士竞争同样的岗位。现实的经济压力下,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面对持续上涨的物价尤其是房价的上涨,其入职早期的收入也显得杯水车薪。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很多父母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借读书这条路,实现鲤鱼跃龙门般的阶层跨越。29岁的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宝德自杀后,他的一位亲戚坦言,丧失了儿子的杨家,从人上人又跌落到最下面。导师之逼:博士生的现状有多难?平时光鲜高大的形象,只不过是博士生的言不由衷。很多博士生因无法忍受巨大的压力,而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而死亡的背后,除了学业的压力,更多的是导师的控制和打压。杨宝德死后,他的女友撰文将矛头直指杨的博士生导师周筠。她表示,周筠会让杨宝德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到超市购物、出去应酬、酒桌挡酒、洗车,甚至需要"晚上12点之前随时待命",并且接受导师的"聊天"要求,谈生活、服装搭配及女友匹配程度。杨的女友在文中说:"人格侮辱、尊严践踏、学术无果、出国无望,当所有的一切都压在一个诚实、善良、乐于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对世界的绝望可想而知。"2020年9月初,一名浙江大学女博士在寝室烧炭自杀,系导师压力所致;2019年6月3日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段付谋疑因受到其导师吴小山的指责和科研进展的压力,当晚离开寝室后失联;2018年3月26日,武汉大学研究生陶崇园由于长期受到其导师王攀的控制,选择跳楼自杀,其死前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作为国家未来的"高精尖"人才,这些博士生站在知识的顶端,他们原本梦想着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种出果实,但殊不知,这半亩良田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灌溉。未来,如何去改变博士生的现状,是教育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比如建立完善的制度去保障博士生的利益,并且有效地改善博士生的就业环境。大器可以晚成,但成长同样需要一块肥沃的土壤。以上综合生命科学前沿、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之旅等多家媒体报道。来源:斑马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