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给电动车泼冷水,为何布局越全面的公司却越冷静?何休

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也给电动车泼冷水,为何布局越全面的公司却越冷静?

记者 | 周纯粼1还记得前不久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对电动车“泼冷水”的言论吗?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也对电动化转型展开了“炮轰”。作为与梅赛德斯-奔驰同岁的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巨头,博世的零件几乎在当下全球的每一辆新车上都有搭载。不仅如此,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井喷的近3年,博世的LOGO也频繁在各家的供应商大会背景版上占据显著的位置。然而就是这样一家百年巨头,在面临向由电动车潮引发的移动出行领域转型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且毫无“怨言”的。日前,博世监事会主席Franz Fehrenbach表示,目前各国政府都在规定最后期限,禁止销售搭载内燃机的新车。对此,Franz Fehrenbach鼓励汽车行业对抗转型。据德国媒体T3N报道,“Fehrenbach确信电动汽车不利于内燃机,且不利于气候”。Fehrenbach认为“德国工业界应该真正站出来反对它。”Fehrenbach指出,即使是德国和欧洲普及的电动汽车——与人们经常宣称的相反——并不是“碳中和”的。因为充电电流的产生过程会被忽略,它们需要产生碳排放。此外,电池的制造也会消耗大量的电力。在亚洲,其中很高的比例还是用燃煤电厂发电。Fehrenbach认为,这些排放在碳排放的信息中是缺失的。这位监事会主席还表示,电动汽车还有一个基础设施问题,德国需要增加100万个充电站。这些评论基本上与丰田章男上个月刚刚发表的评论类似。他们有一个共识,即由于一些地方的电力主要由天然气和煤炭生产,所以电池电动汽车比汽油动力汽车污染更大——不过这一点已经被多项研究证明是错误的。据外媒分析指出,这不仅在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准确,而且考虑到随着新部署的可再生能源比煤炭和天然气便宜得多,电网也在迅速变得更加“清洁”,所以关注这个问题也是“短视的”。至于基础设施问题,则更不是问题——甚至是一个商业机会。博世本身在电动化方面的布局就十分充分,他们应该把这看作是一个机会。事实上,这个问题应该分两方面来看。在一些人口密度小,车库车位充足的国家,基础设施对电动车而言并不是桎梏。但对连燃油车都停车紧张的国家,充电基础设施则显然是最大的问题——至少是之一。丰田章男和Fehrenbach相继发表的言论表明,汽车行业向电动化的转型不仅扰乱了整车制造商,也扰乱了汽车供应链。多年来,许多汽车制造商将重点放在发动机、车身和组装上,而汽车内部的大部分零部件则严重依赖供应商。这造就了一些巨头汽车供应商的成功,比如博世。该公司此前希望通过涉足电动车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电池电芯,来参与到向电动汽车的转型中来。2017年,博世收购了固态电池初创公司Seeo Inc.,并透露其计划在2020年前将新的电池技术推向市场。50千瓦时的电池组仅重190公斤,但这款电池从未投入量产。当年晚些时候博世证实,正在考虑投资200亿欧元,到2030年创造200GWh的电池生产能力。此举将使其达到与松下、LG化学、三星SDI和CATL等电池制造商相同的水平,甚至更高。然而,博世在2018年却宣布不会进行该计划。相反,博世甚至完全剥离了其电池生产资产。对此,博世解释称这项投资 "风险太大",并表示未来仍将在电动传动系统方面的专业领域进行投资。当下,汽车行业正在被两股潮流撕扯着。一股是以科技爱好者、激进主义者为代表的电动车拥趸;另一方则是丰田、博世这样的传统巨头对电动化持有的冷静克制。

卡夫卡

博世、采埃孚、爱信……他们为何是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汽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零部件公司,虽然他们相比整车公司更加默默无闻,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在汽车行业中他们是推动产品改革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组成汽车帝国的基石之一。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电装、爱信等公司是市场占有量最大的几个企业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发展历程与成功秘诀。罗伯特·博世(Bosch)博世最早成立于1886年,已经有130多年的发展历史,成立之初博世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他们的第一个专利是高压电磁点火系统,这个发明使得快速运转的汽油发动机成为可能,也让博世正式踏上了跨国知名企业的辉煌道路。如今,博世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起动机与发电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等。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ESP,被应用在奥迪、大众、铃木、菲亚特、克莱斯勒、奔驰、标致、雪铁龙、福特(国产)等品牌的车型上,据传博世去年依靠这一项专利在中国实现了五十亿人民币的销售额。采埃孚(ZF)采埃孚同样是德国的重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915年,“Zahnradfabrik GmbH”成立,到了20世纪10年代末(1919-1920),采埃孚首台乘用车用变速箱问世,这就是著名的Soden(索登)变速箱。此后,采埃孚坚定地投入到变速箱产品的研发生产中。目前,采埃孚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63位,与博世什么都掺和不同,ZF最出名的就是生产变速箱,包括宝马/奥迪用的纵置8AT,以及Jeep、路虎、本田使用的横置9AT。2015年通过完成对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的收购,ZF一跃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MAGNA)1957 年Frank Stronach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开创了一个名为Multimatic 的冲压工作坊,这个公司第一年里只有10名员工,但却成为了后来享誉全球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巨头。麦格纳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90位,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什么意思?意思是说麦格纳的产品涉及到汽车的方方面面,完全用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就基本能攒出一台汽车,这是很多一线车企都做不到的广度,麦格纳的手就这么长,只是人家习惯退居幕后。电装(DENSO)日本电装公司成立于1949年12月16日,与博世在1953年有过一次产品技术合作。日本的企业一般都叫“XX株式会社”,爱信精机准确说叫爱信精机株式会社,电装也是一样。电装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36位,电装是研发高压共轨技术的先驱者,一直领跑柴油机高压共轨的技术。虽然电装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如爱信,但体量比爱信更大。包括空调设备、电控产品、散热器、火花塞、组合仪表、过滤器、产业机器人、电信产品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电装共有21种产品排名世界第一。爱信精机(Aisin)日本爱信(Aisin)成立于1969年,由爱信和博格华纳合资建立,是爱信精机(Aisin Seiki)株式会社的子公司。其中,丰田集团拥有爱信精机22.2%的股份。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在日系、法系、德系、自主车上都广泛应用的横置6AT变速箱,作为丰田控股的零部件供应商,爱信精机本身就可以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24位。除了我们熟知的6AT,日系车广泛使用的CVT也大多有爱信的零部件,除此之外,凯美瑞的横置8AT、皇冠的纵置8AT、普拉多的纵置6AT也都是爱信的作品。附:2017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

将有别乎

博世、大陆领衔,2020跨国零部件巨头们的变与不变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20年正在逐步走进尾声,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这一年中饱受疫情影响,如果说上半年业内目光聚焦于供应链和糟糕的业绩,那下半年零部件企业的战略调整备受瞩目。不久前,大陆集团、舍弗勒等先后公布了未来数年的发展战略和聚焦的方向,转型的姿态分外明显。大陆集团更换掌门在企业陷入困境时更换掌舵人,似乎已经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举动,因疫情遭遇二战以来最大危机的大陆集团也不例外。在今年11月,大陆集团宣布任命49岁的Nikolai Setzer担任执行董事会主席一职,接替了德根哈特。这场掌门人更迭的背后,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转型难题。与早早完成拆分或出售的江森自控、德尔福、奥托立夫、霍尼韦尔等同行相比,大陆集团的转型计划进展稍显缓慢。而在Setzer上台后,大陆集团明确了向互联和可持续性出行转变的新方向。大陆集团日前发布的新战略显示,互联、辅助和自动驾驶、软件、配备高性能计算单元的新型汽车架构、数字化解决方案等都将是重点方向。其中,将安全、辅助驾驶、网联和娱乐等车辆功能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计算单元非常重要,而大陆集团已经获得了多家主机厂的总价值超过40亿欧元的高性能计算单元订单。另外,从2022年起,大陆集团将在其全球零排放汽车业务中实现碳中和。博世、舍弗勒斩获“新四化”大单与大陆集团相比,博世早已悄悄转向,并尝到了转型和新业务带来的甜头。早在去年9月,博世就已宣布,自2018年初以来,该公司已获得约130亿欧元的电动汽车业务订单。据博世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在乘用车和轻卡领域的电动汽车零部件和系统销售额将达到50亿欧元。智能化领域也不例外,且今年的疫情似乎也没有让博世停下脚步。博世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近日对外透露,该公司已经获得了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车载计算机订单,其中从去年夏天起有25 亿欧元的订单。“对于博世来说,车载计算机具有巨大的业务潜力。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高性能计算机也意味着汽车制造商将我们视为其领先的工程和技术合作伙伴之一。”Kroeger表示。同样在“新四化”领域大有斩获的还有舍弗勒,电驱动业务被其寄以厚望。单看今年,第一季度舍弗勒获得9亿欧元的“3合1”800V纯电驱动系统订单,第二季度获得2亿欧元的电机和高电压混动模块订单。舍弗勒预计到2035年,纯电池及燃料电池驱动车辆将占所有新车产量的50%,混合动力车辆及纯内燃机驱动车辆将分别占35%及15%。为此,在不久前召开的年度投资人大会上,舍弗勒公布了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有意逐步退出或剥离投资回报率低的发动机、变速器零部件业务,引入燃料电池业务,大力拓展混合动力驱动和纯电驱动系统市场。疫情下的并购与重组虽然疫情下各零部件厂商都在力保现金流,但行业并购的步伐并未停下。其中,德尔福科技33亿美元卖身博格华纳,虽因疫情中途出现波动,但最终交易还是于今年10月完成。另外,英飞凌以90亿欧元收购半导体厂商赛普拉斯,交易于今年4月完成。采埃孚也于今年6月完成了对威伯科的收购,未来威伯科将作为“商用车控制系统事业部”独立运作,变身采埃孚的第十个事业部。另外,采埃孚在去年发布盈利预警时称,该公司将继续投资面向未来的新技术,与此同时,将推迟或缩减较为传统的业务领域的投资。与并购相反的是,还有一些企业选择重组,将前景较好的业务剥离出去,LG化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今年疫情冲击了产业链,但也给LG化学电池业务带来了腾飞的良机,其电池出货量直线上升。不久前,LG化学股东大会通过了拆分电池业务的议案,将电池业务独立出去,成为一家LG化学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转型!转型!近年来,众多一级供应商瞄准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大胆拆分或剥离、出售旗下传统汽车业务,从而为新的业务板块“输血”。而进入今年以来,特斯拉市值登顶,资本市场对于电动化、智能化等前沿趋势的追捧也让零部件厂商坚定了转型的决心。与前两年汽车市场下行相比,疫情令今年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同时,伴随疫情而来的各国政府有倾向性的行业扶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零部件行业的走向。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多个欧洲国家将对汽车业的扶持重点放在了低排放或零排放的电动汽车领域,包括LG化学在内的相关供应商受益匪浅。另外,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升温,随着华为、百度、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入侵”汽车界,传统零部件厂商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这一趋势毋庸置疑会延续至2021年。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汽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疯马秀

全球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华产业布局图(更新版)

无论是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还是财富500强中汽车零部件板块的TOP1都是同一个名字——罗伯特.博世。而这家来自德国的企业,时至2019年已是它在华沉浮的第110年,在过去的百余年中,博世在中国除了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电动工具、博世家电、博世服务解决方案、安防和通讯系统以及热力技术。截至目前,博世在中国拥有近60家公司,约6万名员工,在38个生产基地和27个技术中心,过去一年中,尽管车市下行压力巨大,在华业绩仍保持历史高位,实现销售额1126亿元人民币(约合144亿欧元),同比增长近2.5%,位博世集团贡献了18%的销售额。近日盖世汽车为大家整理了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博世在华产业布局图2019版,内容包括各企业在华的成立时间、地域分布、配套客户等,本期内容在上期发布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更新,供参考!2019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华产业布局图(上、下中文电子版/印刷版)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格局图说明:1、国际零部件布局图汇集了27家外资零部件企业,分为上、下2个版本:(上)版包含企业:博世、电装、麦格纳、采埃孚、爱信精机、现代摩比斯、法雷奥、延锋安道拓、矢崎、马勒、延锋、捷太格特、舍弗勒;(下)版包含企业:佛吉亚、丰田纺织、蒂森克虏伯、奥托立夫、博格华纳、海斯坦普、马瑞利、康奈可、吉凯恩、德纳、博泽、万都、美国车桥、伟巴斯特;2、布局图全面涵盖了国际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华的下属企业、企业性质、企业生产/研发基地分布、资本构成情况等。透视在华重点零部件及其相关企业股权关系及合资合作情况;3、布局图中各省市(直辖市)中所标注的logo代表企业在此地区的分布汇总;来源: 盖世汽车网

能所

零部件巨头开始自己造车 未来可能有“博世牌”

从现在的汽车发展看来,虽然你喜欢那些高大上的牌子,比如奔驰、宝马、保时捷、兰博基尼,当你愿意为这些车的高昂价格去买单的时候,其实他们只是给了你一个品牌的价值。对于最核心的产品,却是由零部件厂商提供的。而现在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携手本特勒(Benteler)以及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共同研发电动汽车平台,博世则将打破零部件“魔咒”,首次进行整车的平台打造,未来说不定你可以开上一款由博世打造,挂着博世Logo的汽车。2020年3月份,意大利汽车设计和车身制造公司宾尼法利纳加入博世和本特勒之间的合作,这一消息的释放,可能是一次汽车行业的颠覆性影响,零部件行业的巨头,如今也想成为汽车的生产商。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奔驰或者宝马都不能成为你的首选,毕竟作为零部件供应商的TA们,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持有者。这个消息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中,可能并没有爆点。但其实这消息背后,却隐藏着的是一个亿万级别的大市场。博世、本特勒和宾尼法利纳三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起完全可以完成整车的设计和制造,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来,新能源的电动车应该会成为TA们进军的细分市场,而想要进军电动车市场的也可以委托这三家企业进行。博世和本特勒不是这一次才合作,而是之前一直都有深度交流,前不久还联手推出了专门为电动汽车设计的移动底盘。后者提供的是碰撞解决方案和底盘还有电池系统,而博世在驱动杆、刹车、转向和电子电器上面则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现在,又有了一家宾尼法利纳加入,在三家联手的机会之下,完全可以为车辆设计和集成上面有了更完整的匹配度,所以未来的整车体现,并不是虚假。博世正在打造自己的平台,就像大众集团为电动汽车专门打造的MEB平台一样,从汽车的未来存续情况看来,如果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想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那么就必须会有一个这样的平台。可能在燃油车的市场中,博世并不会出来抢占传统汽车的份额,这也是目前为什么看不到Ta的汽车品牌一样。不过博世在电动市场的领导地位,想要在电动市场中,获得比燃油车市场更大的份额。当然,博世明确表示,不会进军电池制造产业,这是电动汽车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鬼扯:汽车的发展,一定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无人驾驶,电动取代传统,都在一步一步的实现,所以博世的合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在的主机厂们,或许会成为直接的竞争关系。

狂风沙

大陆带头、博世紧跟 跨国零部件巨头为啥纷纷涉足出行业务?| 中国汽车报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将于今年在德国推出电动厢式车共享服务。虽然博世首先入主商用车共享服务,但是这个重量级玩家的到来,顿时引起高度关注。据了解,作为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并非首家涉足出行服务的企业,大陆集团在今年年初明确表示进入汽车出行领域,并于7月10日与滴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零部件巨头纷纷布局出行服务意欲何为?他们的到来,将给出行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大陆之后 又一条“鲶鱼”杀入出行领域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同时在出行行业地位日益提升的阶段,零部件巨头为了继续保持发展前景,选择布局出行服务行业。7月10日,大陆集团与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发挥在智能互联和出行服务领域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智能出行的发展。据了解,正式签约之后,大陆集团首次把互联车机产品提供给出行服务公司,对大陆集团布局未来出行服务业务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与此同时,大陆牵手滴滴对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开拓轮胎及汽车相关业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大陆集团不同的是,相对于乘用车领域,博世似乎对货运领域更感兴趣。据了解,博世将与德国零售商瑞威(Rewe)的子公司Toom合作,为五金店提供送货车。博世表示,这些货车将由德国邮政创业公司StreetScooter提供,博世为车辆提供动力总成部件。StreetScooter还与福特合作开发基于全顺的大型货车。据初步统计,德国每10辆共享汽车就有一辆是电动汽车。博世也特意选择电动车辆来实现自己的共享货车计划。早在2016年,博世就发布了一款概念卡车Vision X,博世董事会成员马库斯·海恩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未来的卡车司机的身份将会从司机衍变为物流经理。”当司机失去了驾驶的要求时,将会有大量的其他工作需要他们去完成。虽然该款车型没有下文,这也被行业推测为博世在电气化和智能化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不过,对于出行方面的布局,博世已经早已拉开帷幕。据悉,博世在巴黎、柏林和马德里运营了电动摩托车租赁服务,这标志着博世向汽车租赁和出行服务市场迈进了一步。要抢汽车公司饭碗?不排除博世布局乘用车的可能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指出,新能源、共享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与出行共同的发展方向,滴滴将发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大陆集团一起推动技术的进步,引领从车的硬件、系统,再到应用服务的创新。虽然博世在多个场合强调不涉足整车业务,也尽可能避免与整车制造商发生正面竞争,但是此次布局出行领域,无疑是给汽车公司带来压力。资料显示,博世2017年世界500强排名第76位,在汽车及智能交通领域、汽车零部件以及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及服务应用领域均位于世界前列。对于大陆集团直接涉足乘用车共享出行领域而言,博世似乎在共享货车方面布局更为明显,但是随着博世互联移动解决方案部门的成立及快速发展,并不排除其进军该领域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一直未与其客户展开正面竞争的博世,也将在汽车行业的变革中,或抢汽车制造商们的饭碗。据博世官方发表的声明表示,博世正在通过数字服务在城市中提供移动服务,而共享电动货车的服务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博世互联移动解决方案部门总裁雷纳·卡伦巴赫表示:“纯电动驾驶是城市移动出行的理想选择,无论是市中心的送货出行还是大城市的个人出行。”布局出行业务是零部件巨头转型的重要信号“汽车行业已经进入重要的变革期,以博世为代表的零部件巨头,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机遇。”商用车行业专家贺卫方(化名)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共享化的发展趋势已定,传统汽车制造商也谋求新的机遇,纷纷从单纯的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这也是传统汽车行业获取更长效发展前景的必然方向。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也表示:“大陆集团致力于为未来智能和可持续出行提供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滴滴在智能出行平台运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此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动智能出行技术与领先移动出行平台的深度融合,促进未来智能出行的可持续发展。”“博世这样的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近年来纷纷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方面发力,对于行业地位日益凸显的共享领域,他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贺卫方进一步强调,博世因为高压共轨等多个核心技术,成为以内燃机为主的汽车时代不可或缺的供应商,那么当内燃机汽车时代过去,如何继续占领汽车行业的高地,博世必然会继续转型。毫无疑问,汽车逐步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变的背景之下,博世重新审视新的发展出路,除了向自动驾驶领域转型外,出行服务也是一个新的方向,更何况目前该领域格局尚未形成,留给博世的机会仍然很大。随着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巨头加入,汽车出行服务市场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文:李争光编辑:黄霞爆料热线:010-56002742;qcb010@163.com

煎蛋饼

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国市场布局及产品一览(博世篇)

中商情报网讯: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加工整体的各单元及服务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经济和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跨国汽车公司的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随着新兴市场汽车消费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的零部件生产巨头纷纷涌入新兴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国在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市场中表现亮眼,销售额持续增长。同时也有许多国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国内市场。博世在国内布局情况博世简介:博世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配件和售后市场产品、工业传动和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电动工具、博世家电、博世服务解决方案、安防和通讯系统以及热力技术,在1909年进入中国市场。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传统汽车领域,博世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且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据显示,博世在中国有超过60家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六大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和国内众多车企合资建厂。其中,联合汽车电子是由博世和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混合动力和电力驱动控制系统,生产基地遍布多地。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统计,博世在南京、常州、苏州、芜湖、广州、青岛、长沙、无锡、太仓、上海、柳州、重庆、西安等地均有布局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产品包括雷达传感器、火花塞、发电机、汽车电子设备等。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三正

博世:未来3年车市停滞,零部件巨头日子难熬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未来汽车日报」(微信公众号ID:auto-time),作者:潘磊。作者 | 潘磊编辑 | 吴岩近日,德国零部件巨头博世发出了罕见的悲观言论,认为未来3年汽车市场将会陷入“停滞”。7月28日,博世首席财务官斯蒂芬在接受德国媒体Boersen-Zeitung采访时预测,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5%,且未来3年都难有改观。基于这种态势,博世已很难达到去年7%的息税前利润率。与排名第一的博世相比,其他零部件企业的日子更难过。今年初,德国轴承制造商舍弗勒宣布计划裁员900人,原因是其汽车部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增速放缓,而且遭到了电气化的冲击,因为电动汽车一般不用轴承。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今年一季度营收环比下降20.7%,净收入环比下跌19.2%。该公司表示,收入下滑的原因是中国及欧美市场汽车产量连续下滑。今年1月至6月,法国轮胎制造商米其林的利润同比下滑约8%至8.4亿欧元。米其林CEO孟立国(Florent Menegaux)认为,受配套市场下滑影响,上半年轮胎市场处于“剧烈动荡”中,乘用车轮胎和皮卡车轮胎销量同比下降2%。 中国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也表现出了颓势。万得汽车零部件指数显示,自2017年10月达到7442点一线的阶段高点以后,汽车零部件企业就连续走跌,最近半年多以来一直在5000点下方持续低位运行。与其他零部件企业相比,博世的优势在于在电动化方面取得了进展。7月28日的广汽智能科技大会上,博世带来了包括ESP9.3版本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以及ibooster智能助力器在内的产品,并预计电动化将在2025年带来50亿欧元的营收,但这并不足以化解博世对于未来数年市场走势偏弱的担忧。博世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车市)大环境导致了市场需求走低。对此,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博世是从零部件订货的角度分析市场得出的结论,一般大规模订货会采取远期预测与当期调整的方式(判断市场),目前欧洲、美国和中国汽车市场的低迷与经济周期有关。他也否认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反转市场的可能性,因为新能源增长弥补不了传统燃油汽车销量的下降,“汽车市场整体下降10%差不多是300万辆,而新能源增长100%也不过是100多万辆,同时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还没有这么大的增长”。贾新光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就当前而言,电动化还不能完全解决需求端低迷的问题。”

阿达西

博世、采埃孚等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已逐步复工

来源:第一财经原标题: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已逐步复工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正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正逐步走出疫情的阴霾。今日,第一财经记者先后从博世、采埃孚、佛吉亚、大陆集团等跨国零部件企业方面了解到,目前除了位于湖北省内的少部分工厂,在其他地区的大多数工厂已复工,而位于湖北省内的工厂也正逐步进入正轨。博世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在其2019年全球销售额中,中国地区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4,且有上升的趋势。由此,博世方面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曾发布预警称:“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不仅将导致其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其全球供应链。”目前,在博世的主要客户中,东风日产等整车企业在湖北省内设有生产线,为此,博世也在湖北省设立一些零部件工厂进行配套。博世中国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根据相关要求,除了位于湖北省的工厂以外,其他位于中国境内的工厂均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要求,已经完成复工的相关工作,进入完全复工的状态,虽然受限于订单量,生产量尚未完全进入高峰,但也逐步回升中。此外,位于湖北省内的工厂,也正在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定,逐步完成复工的相关安排及工作。上述负责人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疫情期间,博世的各公司和工厂都主动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员工减少出差、避免去往疫情重点区域,并取消大型人员聚集活动等内容。而跨国零部件企业采埃孚的负责人也向第一财经记者称,采埃孚在中国各地的工厂,在当地政府复工后的第一天,便着手开始恢复生产,目前已经基本靠近往年同期的生产情况。而在位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多数零部件企业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也逐渐恢复相关运营。根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该区域内的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东风系整车厂提供零部件,截至22日,该区累计批准东风系列企业及区内一级供应商229家复工复产,已开工202家,开工率87.3%。上海纳铁福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工厂主要为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东风系合资车企提供转动轴,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的15条生产线中,已开工近10条,开工率达到近七成。为日系主机厂提供零配件的日本电装(DENSO)武汉分公司负责人木村先生也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该公司位于武汉的生产线中,过半生产线已经恢复正常运营,只要客户有产能需求,基本上可以保证满足。此外,北京现代总经理尹梦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考虑到许多零部件企业的抗压能力有限,采购部门通过每日排查供应商库存、人员出勤、复工复产等情况,并调整零配件与整车的生产节奏,保证北京现代的300余家一、二级供应商全面复工。不过,许多已经复工的零部件企业要完全消除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仍需时日。木村先生表示,包括其所在的电装公司在内,多家日系产业链内的企业,已经要求公司员工停止前往中国出差,而一些在中国担任职务的日方人员也因为疫情影响而无法及时回到中国,因此,虽然生产逐渐正常,但公司的一些重要决策会受到影响。韩国汽车配件企业(中国)联合会会长朴英奎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进入中国市场的韩系零部件企业,目前仍主要依赖于韩系主机厂的订单来维持生存,因此汽车销量会直接影响到零配件企业的生存状况。此外,即便是一些企业将目光转向到其他主机厂,但因为主机厂的需求量较低,甚至有部分主机厂要求将货款推迟至下半年支付,导致中小规模的配件企业在资金周转上有一定的困难。上述采埃孚负责人也表示,此前由于仍受到隔离、封城及交通管制等影响,工厂员工的出勤率及物流情况尚未未能恢复到往年同期,这成为制约企业正常运转的主要因素。此外,博马科技全球CEO杨卓君表示,作为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其受到二级供应商人员及产能不足的影响,部分二级供应商因成本等因素未能完全复工,因此将会对于生产进度和成本造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欧洲等境外地区的疫情持续,也引发外界对于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担忧。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DTAC)的研究数据显示,因为疫情,预计2月份欧盟域内成员国的汽车产业损失额达25亿美元。而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在回复第一财经记者的邮件时表示,随着疫情的持续,协会方面严重忧虑疫情对于意大利境内汽车产业链企业及经销商的负面影响。不过,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博世正致力在华推进生产及研发的本土化进程,在逐步扩大产能的同时,运用长三角一体化等政策优势,将产能分配至中国的更多地区,因此即便是欧洲等海外工厂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对于中国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韩国汽车工业协会(KAMA)运营委员长金泰年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汽车工业是一个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缺少任何一个零部件车辆都不能出厂。而由于中韩两国之间距离较近,且具有一定的产业链互补优势,目前韩国主机厂使用中国零部件的比重较大,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的缓解,能够有效解决韩国汽车产业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

火葬场

博世、采埃孚、大陆、德尔福……跨国零部件巨头接连转型,主打科技牌 | 中国汽车报

越来越多的跨国零部件企业在“汽车四化”的路上你追我赶,纷纷进行重大的业务重组。近两年来,跨国零部件巨头在转型路上可谓是动作频频。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风向标,跨国巨头们的动作格外引人关注。无论是博世、采埃孚、大陆、德尔福,还是霍尼韦尔、海拉,甚至作为汽车照明界的佼佼者欧司朗,都马不停蹄地进行业务重组,谋求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国汽车报》梳理的情况来看,他们转型过程不乏共同点,都围绕着科技型公司前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这些巨头们是如何做的?多家跨国零部件企业向高科技公司转型博世:聚焦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随着起动机和发动机业务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利润率下降,零部件行业巨头博世2015年就决定剥离部分业务,选择转型至前景更广的新能源汽车驱动和自动驾驶领域。2017年5月2日,德国博世集团对外宣布,将旗下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以5.45亿欧元出售给由中国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煤机)和崇德投资组成的中资财团,并已于当日签署协议。此外,今年2月举行的博世物联网大会上,博世宣布成立全新智能网联事业部。该事业部将专于开发并销售数字化交通服务,进一步扩展现有服务组合,涵盖共享车辆、共享驾乘、以及为驾驶员打造的一系列互联服务。其中,博世收购了美国初创企业Splitting Fares Inc.用来提供共享驾乘服务。据了解,博世业务分为四块: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博世表示,2018年将继续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持续发力,继续挖掘内燃机潜力,并加强自动驾驶与驾驶辅助技术的研发。采埃孚:积极转型,投身电动化及自动驾驶领域采埃孚是汽车传动和底盘技术的“大拿”。2018年2月1日起,Wolf-Henning Scheider出任采埃孚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据了解,Sommer任釆埃孚CEO期间,采埃孚的发展极具革命性。一是斥资135亿美元收购了天合汽车,使采埃孚成为全球规模第二大零部件巨头。二是积极转型,并投身电动化及自动驾驶领域。大陆集团:独立动力总成 灵活发展未来技术当地时间7月18日,零部件制造商大陆集团在总部德国汉诺威宣布,于明年年初剥离旗下动力总成业务,将其单独成立为一家公司,但不会放弃对该部门的控制。公司具体名称将于2019年初公布,计划明年年中IPO(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大陆集团将分为三大板块:动力总成、汽车和橡胶,并形成三个独立的控股公司。根据市场变化,大陆集团还计划在2020年前开始重组底盘与安全业务和内饰业务,将分成两个新命名业务领域,即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技术,两个新业务部门都归属于汽车板块,以此同时还将新设立中央汽车研发机构,对上述两个业务进行支持。安波福:从德尔福中分出来 关注车辆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早在2017年9月底,全球大型汽车供应商德尔福宣布分立为两家公司,原动力系统部门成为德尔福技术公司,其余部门合并更名为Aptiv公司,将重点关注车辆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果不其然,随后德尔福完成拆分并正式改名安波福公司,其纽约交易所证券代码也同时改为APTV。安波福公司亚太区总裁、连接器系统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杨晓明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安波福要开发更安全、更环保、更互联的解决方案。在中国,我们会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合中国的解决方案。”未来安波福也将聚焦于加速推动主动安全、自动驾驶、提升驾乘体验和互联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并提供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软件、先进的计算平台和网络架构等车辆的“大脑”和“神经”。海拉:售后市场独立 自动驾驶业务“浮出水面”根据最新消息,2018年9月3日,海拉将旗下位于丹麦和波兰的零售公司FTZ和Inter-Team成功出售给瑞典零售公司Mekonomen。海拉售后市场及特殊应用业务副总裁Werner Benade博士表示,“从现在起,我们将把售后市场活动更多地集中到独立售后市场和创新车间设备这两个战略性业务上。特别是,我们将推进这两个领域之间的互动,加快发展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近日,海拉中国相关人士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其实,海拉在毫米波雷达、电子核心传感器等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非常领先,正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欧司朗:大胆出售传统灯泡业务 专注高增长市场拥有111年历史的德国领先的照明企业欧司朗,于2017年毅然决然出售了传统灯泡业务。今年年初,欧司朗发布了全新战略,正式提出向高科技公司转型。欧司朗下决心出售占集团很大比例的传统灯泡业务,就是为了聚焦在高科技领域的增长市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台上每一位大陆集团中国区高管运动鞋的鞋底都是用大陆集团马牌轮胎最好的橡胶制成的,鞋底还有Continental的LOGO,我们希望公司能够从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助力出行的科技公司。” 在某次大陆集团中国区的新闻发布会上,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如是说。欧司朗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顾纳(Gunnar Eberhardt)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科技领域有着非常多的机会。汽车电子化、数字化的到来,以及自动驾驶的趋势,企业的高科技业务将有更多的需求。从各大零部件巨头转型的目标来看,“科技”是最为核心的字眼。可见,向科技要竞争力是跨国零部件巨头共同的愿景。对汽车行业而言,这是一个全新变革的时代。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路线、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越来越明晰,几乎所有企业都涉足电动汽车业务,也都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在传统汽车零部件配套格局已然发生改变的今天,在传统汽车与新技术加速交融替代的当下,跨国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科技”依旧是他们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文:李争光 编辑:黄霞爆料热线:010-56002742;qcb0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