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所小学火了,194位博士家长为孩子上课!网友:真是输在起跑线十戒

这所小学火了,194位博士家长为孩子上课!网友:真是输在起跑线

文|小不点小学194位博士家长,一年上60多节“博士课”!网友:输在起跑线!最近苏州一所小学火了,学校有194名博士家长,一年上60多节博士课,课程包括《我们的科学素养》、《微观世界的奥秘》等等,12位家长近日给孩子上了趣味满满的校开课,网友惊叹:父爱与知识齐飞!博士家长为孩子讲公开课小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要在小学阶段就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一般来说长大以后有大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就很优秀,那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所小学通过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让孩子从小就受到知识和学识的熏陶,对于他们以后求知求学都非常有利,而且博士爸爸们带来的课程也非常生动有趣,能够让孩子寓教于乐的同时还能长见识。网友热评博士家长讲课对于这所(翰林)小学的事情,网友们在惊讶之余也是感慨万千,有网友调侃道“这哪里是小学,分明就是翰林院了”,也有网友评论道“输在投胎上了”,不管怎么说,如果和这些孩子们对比,我们大多数人真正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父母强大的基因遗传对于孩子的智商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后天的努力也非常重要。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我们虽然没有这么高的学历,那么该如何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呢?一: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现在的家长都很忙,经常都是早出晚归,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比较低,每次只看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高了就很开心,分数不理想就又打又骂,这种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的举动对于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请问一句”你有多忙,比博士爸爸们还忙吗?“二: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孩子的培养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多方配合才能立竿见影,目前很多小学老师都会要求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辅导作业,有些家长就认为这是老师不负责任,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家长,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的很多不足,可以针对性地加以指导。每个老师对应很多孩子,她们就算每天不休息也不可能摸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所以还是需要家长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偶尔有时候开家长会,请一定不要缺席,这是你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最佳时机。三: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而且孩子的心智比较脆弱,很容易遇到困难退缩,作为家长需要对孩子多一些鼓励,通过不断地克服困难、挑战困难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并且锻炼自己的能力。看了这群博士爸爸们给孩子讲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太极

本科生毕业后,大都选择考研,为什么研究生却不愿意继续考博

说到博士生,也许很多学生都觉得这个离得很远,大部分学生从研究生毕业后不会选择博士课程,有些学生认为博士生想毕业很难,而且自己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大学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才是关键,今天小编分析一下为什么研究生却不愿意继续考博的事情,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方面:竞争激烈,试题难度大如果考上了博士,在中国,每年接受博士课程的学生数量都比高考少,但仍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博士学位可以说是目前学生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我国近几年来的教育普及力比较大,如果很多学生想获得更高的发展,或者想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就必须参加博士学位考试,但是,随着考生人数的增加,各大学招收的博士课程数量没有太大变化,一些著名大学的竞争更激烈,例如,我国著名大学社会科学院去年的招生人数只有300人,如果有成功的考生,我会很幸福。第二方面:学习压力比较大我们都知道博士的生阶段,大部分都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方面的,博士课程的学生空闲的时间很多,但是导师给学生分配研究项目,每天的生活其实比较固定,比如早上8点多去研究室,然后查各种文献,如果发现了有趣的问题,就和老师商量,根据自己的想法写论文,随着之前网络上论文的伪造事件的曝光,各大学也逐渐加大对博士毕业生的考核力度,现在,想在论文上做手脚的学生几乎没有希望,有些大学要求更高,如果想毕业的话,就在那个领域的中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有些名牌大学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不能按时毕业,所以虽说考上了博士课程,但并不是说有博士学历,博士生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

大团圆

完全停不下来!DBA博士课堂火爆氛围竟然是因为这个……

当我们习惯了严肃的课堂,习惯了老师滔滔不绝的长篇演讲,面对热烈火爆的博士课堂会显得有些不理解。博士课程是已经走到研究性领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是给大家传输一个结论,而是对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作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白云涛博士一直在阐述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要随便谈战略,如果自身的能力达不到,所谓的战略也只能成为被动解决问题的无奈之举。”真正的战略思维不应该仅仅是知道如何解决问题,DBA博士课堂讨论的是企业家的顶层思维,有了关键性的思维,才是对于问题本质的探究。持续两天高强度的学习,课堂热烈的氛围却丝毫不减,白云涛博士通过对不同问题的发散,引导同学表达自身的想法,引起大家激烈的探讨,在讨论中各有所得。如果从学习的角度上来看,通过灌输的模式得到的观点和结论不一定是自己的,虽然可以拿来用,但终究是他人的思想,如果能从中引申出属于自己的见解,才是实际意义上的收获。作为最高层次的学术研究的课程,更需要培养出每一位拥有独立思维的企业思想家,通过老师的引导,得出自身对于战略领导力的认知。全身心投入的企业家同学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课后谈到博士课程观点基本都差不多,总结下来就是以下三方面:01、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全程学习不仅只是老师讲,学生听,中间穿插非常多有意思的实操、动手、沙盘模拟等开放性的内容,从实际行为方面找出问题所在。将领导力从一种虚无缥缈的理论性概念实物化展现在每个人的面前,从现象中寻找本质。有同学表示脑袋全程都在思考,都在总结,不同论题间相互关联,有时候在课程的某个阶段,会突然发现前面没想明白的问题豁然开朗,同时同学们提出的相关简介也让自己受益匪浅,博士课程带来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02、学习与自身的映照之前提到战略领导力,第一反应就是如何作为一位成功的领导,如何有效的管理团队。有时候迫切的想要解决方案。但是在博士课堂上,学到的是为什么产生问题,如何避免问题,真正的领导力是从管理向创造的跨越。课程从头到尾,学习过程中都在试图将自己代入整个企业管理中,但是却发现,在对思维不断的升级过程中,慢慢突破了企业对自己的束缚,看到了更大的空间,博士课程让我们看到了自己。03、思维模式维度转变拥有什么样的思维就只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蚂蚁的眼中只有一条直线,所以只能在一维的世界生活;蛇的视野中只有一个平面,所以只存在于二维的世界;但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的,这样思考的维度也就不同了。如果从真正的战略思维来讲,不同维度的思维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正如管理和领导的区别,管理是在既有规则下完善,而领导则是在现有基础上创造。一个靠双手,一个靠大脑,这也是维度的不同,带来的结果就不同,博士课程让我们看得更远。培养同学不同的思考模式,从而创造出超出课堂内容的研究成果。虽然每个人领悟到的有所不同,但都是源自于课程的延伸与发散,这就是顶层管理学博士课程独到之处,也是俄罗斯西南国立大学DBA博士课程《战略领导力》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

介者移画

读博6年无法毕业,难在哪里?大学教师读博:3个月读完博士课程

近些年,博士毕业成为了社会一个热点难题,原本三年学制的博士基本都会延期毕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有接近17万的在读博士研究生面临毕业,然而,实际毕业人数只有不到6万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读博士无法毕业。中科大在读博士刘春杨正是因为读博6年,没能交出1篇论文,最后不堪学业压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论文是博士毕业的至关条件,但是,想要出成果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大多数高校博士毕业要求至少发表3篇期刊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收录。而想要被SCI收录,就必须能写得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上海某985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在读博士陈铭(化名),正是因为英文基础差,大学英语四级考了4次,六级考了8次,直到博士入学后才通过。以至于后来,博士论文投稿多次被拒主要原因就是英语语法错误太多,陈铭坦言:“如果英文好,一篇论文至少可以节省半年时间。”现在,四年博士学制,因为达不到毕业要求,他已经延期毕业一年。博士论文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导师。博士毕业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论文就是装备,导师则是GM。装备再好,也顶不住GM随时可以“调高游戏”难度。没有导师的指导(包括提供课题方向和思路、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想要顺利毕业,几乎不可能。还有更糟糕的,由于高校对博士生导师把关不力,有些博导即便不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一样还有招生权利,结果就是学生招进来了,毕业却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导师根本无法给出指导。同学的男朋友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读的是学硕,发表的论文必须要被SCI收录。导师是骨科主任,但是多年在一线工作不再做研究,手中没有课题也没有经费。到头来,这位同学只能自己倒贴几万块做实验写论文,再花钱找做基础研究的老师帮忙修改论文、帮忙投稿。遇到这样的导师,读硕都已困难如此,可想而知,读博想要毕业真要难于上青天了。博士如此难读,大学教师读博却另有“出路”。随着“双一流”高校陆续出台“晋升正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大学教师读博迫在眉睫,然而,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目前中国大学教师足有163万,拥有博士学位的只有不到40万。依照目前博士毕业的难度看,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大学教师想要在国内读博,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毕业。于是,一条“全日制博士速成”的产业市场悄然形成。5月20日,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报道了一篇文章《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文章指出在韩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据一半人数,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多的群体是中国大学的在职教师。韩国大学甚至为这些读博留学生开设“特色”课程,12天读完一学期课程,3个月读完三年博士课程。不仅如此,韩国大学还提供了一种“买”博士的方案,大约17万的学费加上2万左右的中介费,合计20万就可以拿下一个博士学位。这样得来的博士学位,还能让人相信吗?这样成长的大学老师,有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吗?因此,博士毕业难,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博士扩张导致生源不高,有些考生读博没有相关学术基础和能力,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喜爱,而是为了获得“虚荣”的资本。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高校对于导师把关不严,有些导师缺乏培养学生的能力,却依旧在招收学生。

逼猴儿

难道博士成为了“高危职业”?研究生:幸好没读博的打算,太惊人

难道博士成为了“高危职业”?研究生:幸好没读博的打算,太惊人,说到“高风险职业”,我经常会想起处于恶劣劳动环境中的劳动者,但现在的博士似乎正朝着这条路迈进,认为这是一种“高风险职业”,但是对于一般人的理解思维,博士应该是荣誉的,作为能力的象征和自豪,最近关于博士的议论成为了话题。特别是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的失业率成为话题,在博士这一特殊人群中引起了关注,这个博士尽管告诉了父母回家的时间,却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回家,这个博士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好消息。博士也成为了“高风险职业”吗?其实近年来发生了很多博士的极端事件,这是很多硕士课程的研究生对自己是否读博抱有疑问,但是很多硕士课程的研究生都表示:“幸好我没有读博的打算。”当然,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很多阶层的原因,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关注点,那么,我们国家的博士到底能承受这种压力吗?还是说生活状态怎么样?首先,博士所面临的困境是科学研究的压力,只要对博士了解一点的人,在读博期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出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在有值得称赞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时候,你才能稍微放松一下。其次是就业问题,一个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像往常一样攀登学历高峰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毕业时找一份好工作,但是,毕业的时候真的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这是未知数。特别是对于博士来说,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很对不起自己的学历,找个好工作,没有合适的企业。另外,读博的年龄一般比较高,自己的结婚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一方面是自己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父母的压力,这时的你该怎么办?在那里,慢慢地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没有可以承受这些压力的肩膀?所以读博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会释放自己,释放自己充足的空间,而不是每天都在与压力对话。也就是说,博士是我国高端人才的象征,各大学在制度方面应该比现在读博士课程更关心,欢迎大家留言。

法象

全日制博士速成,12天修完一学期课程,韩国沦为中国“学历工厂”

韩国《东亚日报》: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5月20日,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报道。中国是在韩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韩国教育部1月13日公布的《2018教育基本统计》显示,2018年在韩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比达48.2%(6.8537万人)。其中,赴韩读博士的主要群体,是我国高校的在职教师。中国高校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怎么就让韩国恐慌了呢?在韩博士激增最近几年,来韩读博的中国人激增。韩国教育部5月19日公布的资料显示,2018年来韩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共计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几乎翻了一倍,而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持硕士文凭的中国大学教师。韩国全州大学这一现象最为明显。全州大学2012年首开先河,与中国河北省教育厅签订合约。2013年,全州大学开设特别班,第一年招募了7名仅持硕士学位的中国大学老师,此后每年均维持在7-8名的规模。与全州大学同属全罗北道地区的圆光大学,是中国博士留学生大户。截至2018年10月,共有150多名中国大学教师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全北国立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欢迎仪式,欢迎来自中国11个大学的24名大学教师到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将该项目命名为“龙项目”。以全州大学为代表的韩国地方城市大学,正积极招收中国大学教师来韩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9月,韩国《国民日报》《文化日报》等多家韩媒相继报道。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中国大学教师适应留学生活,韩国各大学还采取了各项辅助措施。比如全州大学选定寄宿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全北国立大学号召中国留学生为中国大学教师担任翻译。面对汹涌而来的中国留学生,韩国大学还开设了用中文授课的课程,或者起用有中文沟通能力的教授。然而,韩国部分大学举办的“博士速成课程”,被批有“卖学位”之嫌。2018年,一所地方大学被查出招来中国留学生读博后,安排他们在12天内修完一个学期的课程(通常需要4个月)而引发热议——韩国大学的文凭还能让人相信吗?速成博士生意经韩国地方大学积极吸引仅持硕士学位的中国大学教师赴韩攻读博士学位,以应对生源危机。“韩国大学为了争夺生源,确保财政收入,不惜沦为中国人的学历工厂”,《东亚日报》5月20日的社评指出。2017年韩国共有196家四年制大学、137所大专学院。其中约有1/5为公立学校,其余为私立学校。除了有强大财团支撑的少数私立大学,如背靠三星的成均馆大学、倚赖斗山集团的中央大学,对很多排名在中下游的私立大学来说,生源就是他们的经营支柱。由于生育率低导致韩国学生数量减少,韩国大学生源不足的局面雪上加霜。韩国2017年的平均生育率为1.05,排名全球最低,预计2021学年的学生实际入学人数,将比大学招生数少5.6万人。生源在减少,加上学费涨幅空间有限,导致一些地方城市大学,甚至是首都圈大学陷入招生难、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局面。韩国政府预测,未来3年将预计有38所大学因招生困难而关门。于是,韩国大学提供了一种“买”博士的方法。AI财经社调查发现,赴韩读博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2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个博士学位。中介敏锐地嗅出了商机。据汉桥教育“2018年-2019年中国高校在职教师韩国读博士”项目显示,上课时间实行集中授课学期制,每年寒、暑假期安排上课;授课方式为集中面授形式,韩语授课,汉语翻译;最终,拿到的是全日制证书。晋升必须是博士在韩国媒体批评韩国大学成为中国人学历工厂的同时,我国高校更需要反思。教师队伍中有多少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是我国高校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而且,为了提高这一指标,我国包括建设“双一流”高校在内的高校还出台了晋升正高级职称,必须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中国大学教授共有163万人,其中只有40万人左右是博士学历。也就是说,75%以上都只有硕士及以下学历。这迫使只有硕士学位,或者之前没有出国留学经历的高校教师,必须想办法获得出国留学经历,最好是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这种需求正好让一些苦于找不到生源、收入捉襟见肘的韩国大学看到希望,双方一拍即合。不少中国大学都有选派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3月1日,河北传媒学院为首批赴韩国读博教师举行欢送仪式;2月23日,张家口学院为首批赴韩国读博教师举行欢送仪式;2018年11月20日,廊坊师范学院发布了关于选派外国语学院教师赴韩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公示……难道,我国高校不知道速成的博士,对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没有任何好处吗?高校当然知道。熊丙奇指出,部分高校在乎的本来就不是以此提高教师质量,而是打造建设教师队伍的政绩。因此,熊丙奇认为,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韩国大学授予博士文凭的认证,但更重要的是切实破除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论”、“唯帽子论”问题。2019年1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通知,决定在各有关高校开展“五唯”清理。4月19日,清华大学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克服学术评价中的“五唯”倾向。打破教师评价中的“唯学历论”,真正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才能更高地教育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教育部早就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

今子不去

高校教师赴韩国读博士,72天读完博士课程,跟野鸡大学有何区别?

相信很多人对大学老师都充满了崇拜之情,给人们的印象就是高学历人才。如今本科层次的大学没有博士学历是很难进去的,但是由于历史的问题,很多以前的老教师都不具有博士学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如今大学教授有160余万人,只有40余万人拥有博士学位,四分之三的人并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我国高校评价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该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有多少海外毕业的博士。各大高校为了达到这一评价标准,纷纷出台政策,很多大学要求晋升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要有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一要求,根本晋升不了正教授。迫于职称的压力,部分高校教师想尽办法出国留学,以比较简单的方式尽快获得博士学位,以达到评正高级职称的硬性规定。这种需求让韩国的大学看到希望,它们正好可以为这些高校教师解决这一需求。目前,韩国共有330余所大学,其中80%为私立大学。对于这些私立大学来说,生源就是它们生存的唯一保证。由于近几年来韩国的生育率极低,导致韩国大学的学生数量急剧下降,使得韩国很多大学生源不足。生源减少,学费上涨空间有限,使得很多大学运营出现经费紧张,难以维持的局面。为了解决生源危机,获得运营经费,积极招收中国的大学老师到韩国攻读博士学位。5年的时间,赴韩攻读博士的中国高校教师人数越来越多,几乎翻了一倍。为了招收中国大学老师去韩国攻读博士学位,韩国大学纷纷出台各种帮助政策,如寄宿家庭,实行一帮一扶,假如听不懂韩语教学,可为这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配属专门的翻译,也可开设中文教学。部分地方大学看到了这一生源机遇,会把一学期的课程安排在12天修完,而且会把这12天课程安排在寒暑假集中授课,最后可以获得全日制的博士学历,以达到吸引中国留学生的目的。这种攻读博士的方式已经在韩国形成了市场,拿到全日制博士学位仅需要20万。对于这种攻读博士获得学位的方式,就是一种单纯的花钱买学历,根本学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是面对评职称要学历、要论文等硬性要求时,很多人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走上了赴韩国留学的道路。

是谓天均

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了解这几点就足够了!

很多本科的学生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方式非常的好奇,甚至有的同学会问:难道研究生还需要上课吗?答案是:当然需要!甚至比本科更加严格!研究生分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博士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都是要上课的,而且有学分要求,必须达到学分要求才可以,通常课程有特别多,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所有人都必须要上的课,选修课主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具体不会要求具体选哪一门,根据自己专业以及老师来确定。1、研究生的学习跟本科阶段一样,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在校期间也是修够学分才可以毕业,这是硬性要求!而且,研究生的课程相对于本科生来说,还是有点多的,而且难度更大一些,专业性更强,平常不上课,经常逃课的话,会很容易挂科的。2、尤其是研一,很多学校都对研一的学生的课程抓得非常紧,尤其是全日制研究生,因为研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有的学校对研二也是抓的都非常紧的,但是有的学校就对研二的学生就管理的就有点放松了。但是并非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课,这要看你的课表学校是怎么安排的。不过一般会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进行上课学习,周末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课程的,不过有的专业是搞科研的形式存在,所以可以说是”全年无休“。3、研究生期间,有的学校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一学期挂科两门,是会被强制退学的。确实有部分研究生平时因为各种事情不去上课,考试的时候不及格,一旦一学期挂科两门就会被强制退学。4、部分的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则相对轻松一点,他们是因为在职人员学习研究生学历,只是周末的闲暇时间来学校学习,平常还是在工作岗位上的,所以课程压力并不是很大。5、研究生不只是要修学位学分,还要修够非学位学分的,这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要求的自由选择的课程,相当于选修课,每个人几乎都不一样,至于修那些课程,有的负责任的导师会帮助学生选课,有的就需要自己选择了。所以说,研究生期间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要好好上课,修够学分才能够顺利毕业的。毕竟已经努力那么久,好不容易才考上的研究生,就不要因为自己的贪玩,导致最后学位证都没有。还是好好的努力上课吧,等到毕业之后再放松也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还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不管如何,也许美好也许悲催的研究生生活在向你招手,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最后的冲刺时机,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不要让自己的努力白费。

宇也

194位博士家长!园区这所小学一年上了60多节博士课程

我爸是博士、我妈是博士我爸妈都是博士!在园区翰林小学目前有博士(含博士后)家长194人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妈妈61人可谓是藏龙卧虎空气里都弥漫着人才的味道!12名“博士爸爸”进校开课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头顶着父爱光环的爸爸们再配上他们博士学霸的头衔真是散发出无尽的魅力你是不是有点羡慕?12位博士爸爸给小学生授课1、《我们的科学素养》三(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黄楚尧的爸爸黄启兵博士带来的《我们的科学素养》一课。课堂上,黄教授以几位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启发孩子们学会观察,寻找事物的规律。在黄博士的带领下,孩子们细心分析着科学家们的性格特质,并士气昂扬地表示要向科学家学习,不断由生活、学习中磨练出耐心、信心、坚韧的优秀品质。2、《新能源汽车》三(2)班周瑞朗同学的爸爸周小春博士给孩子们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前沿信息。周博士分别介绍了汽车的重要作用、汽车的发展历史、燃油车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车的意义,并向孩子们重点展示了三款主要的新能源车。整堂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向周博士发出探讨咨询,周博士则耐心地一一为同学们做了解答,并督促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加入研究队伍,一起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3、《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一株植物可以拯救万千生命,一粒种子能带给你巨额财富;衣食住行,飞禽走兽,细数都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是多样的,有人类尚没有发现的诸多奥秘和潜在价值……五(4)班王梓宇爸爸王桃云博士给同学们带来的一节《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引领同学们在这一世界自由翱翔。4、《计算机网络安全科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博士家长,一(1)班薛润芝同学的爸爸薛吟兴博士走进翰林校园,跨班级开讲《计算机网络安全科普》!六(3)班的同学们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得跟着薛爸爸了解软件病毒、软件漏洞、病毒利用等方面知识,度过了一段美好充实的午后时光。5、“有趣的化学”一(2)班李安然的爸爸Eric Amigues博士走进班级,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有趣的化学”世界。课上,他先以“什么是化学”在小朋友中激起了热烈的讨论,然后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到活动主角——肥皂。Eric Amigues博士向孩子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肥皂的工作原理,并现场演示起肥皂的制作过程。当丰富的肥皂泡从瓶子里冒出来时,孩子们都惊叹不已!最后Eric又借助颜料进行了神奇的魔术表演,生动展现了化学变化。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参与,不知不觉中,科学的种子已然悄悄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6、《从山峰形状到分形艺术》一(3)班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一位神秘的新老师——来自苏州纳米所的石林博士,也是石和予同学的爸爸,他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有意思的《从山峰形状到分形艺术》。课上,石博士先是引领孩子们思考山峰的形状,接着由“如何画出一座逼真的山”的思考,引出“分形结构”的概念,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分形事物”,小朋友们很快理解了这个知识。随后,石博士向孩子们演示了利用小程序改变数字进行分形计算的过程,并传授给大家一款神奇的软件,有了它,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快速地画出美丽多彩的分形事物,在石博士的操作示范后,孩子们纷纷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完成了一幅幅别具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好不欢乐!7、《微观世界的奥秘》田梓晓爸爸田文得博士为一(4)班的小朋友带来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一课,田爸爸通过宏观实物的测量,与孩子们展开了积极活动,逐步引入微观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微观世界”。之后,田爸爸运用两段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宇宙之大、细胞之小,进一步体验“宏观”、“微观”的概念差异,更举出了许多生活事例为孩子们讲解我们人体的大构造和小秘密,听得孩子们十分入迷,这真是一堂奇妙的科学与生命的探索之旅!8、《纳米是什么米》一(5)班徐研的爸爸徐俞博士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特别的课——《纳米是什么米》。徐博士为孩子们介绍了纳米的含义,以及常见的纳米材料形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界存在的纳米材料,见识了纳米尺度基本原子结构,受益匪浅。9、《电池的原理》一(6)班葛予新爸爸为孩子们带来的是《电池的原理》。予新爸爸从电池在日常生活的运用、电池的发明、电池的结构等方面为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还与孩子们一起做了“水果发电”的实验。孩子们被新奇的内容深深吸引,对电池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葛予新爸爸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实验用的道具,让孩子在家体会神奇的电池原理。10、水是生命之源二(1)班柳振航爸爸柳后起博士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一张张小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水的不同形态,一个个小实验让孩子们对于水的理化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程过程中,二(1)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小实验员,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实验器皿中倒入清水,用试纸认真地进行测试,观察着水的不同变化。11、《日本的汉字》邵梓寒爸爸邵宝博士给二(2)班小翰林带了一节题为《日本的汉字》的精彩课程。课上,邵爸爸首先由一段视频引出了活动主题——中日交流与两国文字异同,而后邵博士对两国文字的比较,向小翰林们分析介绍了日本文字的由来,原来日本文字是借鉴了中国汉字,并进行了改变而诞生。整节课,小翰林们都学得投入,倾听、比较、学习、互动,一堂课让孩子们不出教室却走出国门,学汉字,知历史,习文化,拓展了眼界!12、《细胞中的小机器》施宇潇爸爸为二(5)班的小朋友们带来的《细胞中的小机器》一节课上,施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物理学是什么,接着通过“空间缩放”的影片讲解了“世界空间尺度”的概念,随后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大机器,并通过对比空间尺度,启发同学们思考在细胞中是否也可能存在很多由原子组成的机器,对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不小的触动提升。博士爸爸工作站“博士爸爸工作站”是翰林小学家庭教育品牌项目,学校突出“高知父教”品牌,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发挥博士爸爸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了独特的桥梁,让父教如影随形,引领儿童品格提升、健康成长。2018年,“翰林爸爸来上课”课程累计开展60余节,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12位博士爸爸同时给小学生授课这已是霸气十足的校园新闻了那么问题来了一所小学哪来这么多博士家长一所年轻的小学,怎么会有这么多博士爸妈?原来,翰林小学所在的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区内有29所中外知名高校、13家国家级研究所以及6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规模7.8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近2万人。漫步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绿荫葱茏的仁爱路上,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各大中外知名高校汇聚在这条不足一公里的道路上,低调又庄严。这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学城”,翰林小学有这么庞大的“博士群”一点也不奇怪。厉不厉害,惊不惊喜?这么小就和大博士面对面交流除了园区也是没谁了点个“好看”送给他们吧

陈蔡之隘

苏州一小学有194位博士家长 一年上了60多节博士课

(原标题:苏州一小学有194位博士家长,一年上了60多节博士课)我爸是博士、我妈是博士,我爸妈都是博士!在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目前有博士(含博士后)家长194人,其中博士爸爸133人,博士妈妈61人,可谓是藏龙卧虎,空气里都弥漫着人才的味道!12名“博士爸爸”进校开课,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头顶着父爱光环的爸爸们,再配上他们博士学霸的头衔,真是散发出无尽的魅力。你是不是有点羡慕?12位博士爸爸给小学生授课1、《我们的科学素养》三(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黄楚尧的爸爸黄启兵博士带来的《我们的科学素养》一课。课堂上,黄教授以几位著名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启发孩子们学会观察,寻找事物的规律。在黄博士的带领下,孩子们细心分析着科学家们的性格特质,并士气昂扬地表示要向科学家学习,不断由生活、学习中磨练出耐心、信心、坚韧的优秀品质。2、《新能源汽车》三(2)班周瑞朗同学的爸爸周小春博士给孩子们带来了《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前沿信息。周博士分别介绍了汽车的重要作用、汽车的发展历史、燃油车的环境污染问题、新能源车的意义,并向孩子们重点展示了三款主要的新能源车。整堂课,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向周博士发出探讨咨询,周博士则耐心地一一为同学们做了解答,并督促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加入研究队伍,一起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3、《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一株植物可以拯救万千生命,一粒种子能带给你巨额财富;衣食住行,飞禽走兽,细数都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是多样的,有人类尚没有发现的诸多奥秘和潜在价值……五(4)班王梓宇爸爸王桃云博士给同学们带来的一节《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引领同学们在这一世界自由翱翔。4、《计算机网络安全科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的博士家长,一(1)班薛润芝同学的爸爸薛吟兴博士走进翰林校园,跨班级开讲《计算机网络安全科普》!六(3)班的同学们聚精会神,饶有兴趣得跟着薛爸爸了解软件病毒、软件漏洞、病毒利用等方面知识,度过了一段美好充实的午后时光。5、“有趣的化学”一(2)班李安然的爸爸EricAmigues博士走进班级,带领孩子们徜徉在“有趣的化学”世界。课上,他先以“什么是化学”在小朋友中激起了热烈的讨论,然后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到活动主角——肥皂。EricAmigues博士向孩子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了肥皂的工作原理,并现场演示起肥皂的制作过程。当丰富的肥皂泡从瓶子里冒出来时,孩子们都惊叹不已!最后Eric又借助颜料进行了神奇的魔术表演,生动展现了化学变化。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孩子们积极参与,不知不觉中,科学的种子已然悄悄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6、《从山峰形状到分形艺术》一(3)班的小朋友们迎来了一位神秘的新老师——来自苏州纳米所的石林博士,也是石和予同学的爸爸,他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有意思的《从山峰形状到分形艺术》。课上,石博士先是引领孩子们思考山峰的形状,接着由“如何画出一座逼真的山”的思考,引出“分形结构”的概念,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分形事物”,小朋友们很快理解了这个知识。随后,石博士向孩子们演示了利用小程序改变数字进行分形计算的过程,并传授给大家一款神奇的软件,有了它,只需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快速地画出美丽多彩的分形事物,在石博士的操作示范后,孩子们纷纷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完成了一幅幅别具想象力的艺术作品,好不欢乐!7、《微观世界的奥秘》田梓晓爸爸田文得博士为一(4)班的小朋友带来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一课,田爸爸通过宏观实物的测量,与孩子们展开了积极活动,逐步引入微观概念,帮助孩子们理解“微观世界”。之后,田爸爸运用两段形象生动的视频,让孩子们深入感受宇宙之大、细胞之小,进一步体验“宏观”、“微观”的概念差异,更举出了许多生活事例为孩子们讲解我们人体的大构造和小秘密,听得孩子们十分入迷,这真是一堂奇妙的科学与生命的探索之旅!8、《纳米是什么米》一(5)班徐研的爸爸徐俞博士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特别的课——《纳米是什么米》。徐博士为孩子们介绍了纳米的含义,以及常见的纳米材料形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了解了自然界存在的纳米材料,见识了纳米尺度基本原子结构,受益匪浅。9、《电池的原理》一(6)班葛予新爸爸为孩子们带来的是《电池的原理》。予新爸爸从电池在日常生活的运用、电池的发明、电池的结构等方面为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还与孩子们一起做了“水果发电”的实验。孩子们被新奇的内容深深吸引,对电池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葛予新爸爸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实验用的道具,让孩子在家体会神奇的电池原理。10、水是生命之源二(1)班柳振航爸爸柳后起博士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一张张小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水的不同形态,一个个小实验让孩子们对于水的理化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课程过程中,二(1)班的每一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小实验员,他们小心翼翼地往实验器皿中倒入清水,用试纸认真地进行测试,观察着水的不同变化。11、《日本的汉字》邵梓寒爸爸邵宝博士给二(2)班小翰林带了一节题为《日本的汉字》的精彩课程。课上,邵爸爸首先由一段视频引出了活动主题——中日交流与两国文字异同,而后邵博士对两国文字的比较,向小翰林们分析介绍了日本文字的由来,原来日本文字是借鉴了中国汉字,并进行了改变而诞生。整节课,小翰林们都学得投入,倾听、比较、学习、互动,一堂课让孩子们不出教室却走出国门,学汉字,知历史,习文化,拓展了眼界!12、《细胞中的小机器》施宇潇爸爸为二(5)班的小朋友们带来的《细胞中的小机器》一节课上,施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物理学是什么,接着通过“空间缩放”的影片讲解了“世界空间尺度”的概念,随后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大机器,并通过对比空间尺度,启发同学们思考在细胞中是否也可能存在很多由原子组成的机器,对孩子们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不小的触动提升。博士爸爸工作站“博士爸爸工作站”是翰林小学家庭教育品牌项目,学校突出“高知父教”品牌,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发挥博士爸爸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架起了独特的桥梁,让父教如影随形,引领儿童品格提升、健康成长。2018年,“翰林爸爸来上课”课程累计开展60余节,为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12位博士爸爸同时给小学生授课,这已是霸气十足的校园新闻了,那么问题来了,一所小学哪来这么多博士家长?一所年轻的小学,怎么会有这么多博士爸妈?原来,翰林小学所在的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区内有29所中外知名高校、13家国家级研究所以及6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规模7.85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近2万人。漫步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绿荫葱茏的仁爱路上,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各大中外知名高校汇聚在这条不足一公里的道路上,低调又庄严。这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学城”,翰林小学有这么庞大的“博士群”一点也不奇怪。厉不厉害,惊不惊喜?这么小就和大博士面对面交流除了苏州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