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法学考博,感谢您的一路相随!故其德广

2018年法学考博,感谢您的一路相随!

转眼之间,2018年已经过去5个月了,全国各大院校的招生录取名单也陆续公布啦!很遗憾,自己今年依旧没能成为一名法学博士。虽说大部分是由成功人士来传递备考经验与方法,但是作为“失败者”的我格外另类,每年都会站出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经验,而且还有不少人去围观、点赞!也许在法学考博的路上成功的路千千万,而失败的路往往有限,所以当后来者了解这些失败的道路之后就能够顺利的抵达彼岸吧!继2017年分享多篇法学备考文章之后,2018年我再来分享过去一年自己的见闻与感悟,也许对大家更有用。首先,简单的梳理一下自己的背景,二本省重点院校法学本科,二本普通院校法学研究生,仅发表两篇普通论文,英语成绩中等偏上,知识面广,信息灵通。以上是我对自己的简单概括。其次,简单告知一下2018年度的报考情况,最初拟报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所院校的刑法学博士,但是后来限于时间精力有限,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推荐信需要教授职称的人写才行,而反观自己刑法专业的老师,没有教授,只有副教授,如欲教授,要么找其他专业的老师,要么找其他学校的老师,也许因为自知自我实力,也许太懒,就没有便捷找到写的教授,于是也没有报名。因此2018年度仅报名了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其中北京大学仅获得参加英语考试的机会,材料审核直接给予未通过,如2017年一样无缘复试。北京师范大学没有复习,一门专业课挂了(这个真的有点惭愧),无缘复试。最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介绍备考误区,关于备考建议及更多精彩内容将专文讲述。备考误区一:没有联系导师法学考博跟大部分专业的博士一样,与其说是去学习与巩固基本学术常识,不如说是与导师合作开展研究。而开展合作研究的基础在于相互了解与认可,这也是联系导师的意义所在之一。另外当前大部分导师一年只能带一名博士生,而每年的考生无数,且大家的实力基本相当,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师的选择要么是按照联系的先后排队,要么是关系的远近排队,而作为外校考生,你与导师之间的基本上没有联系,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在招生的过程中怎么让他录取你。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归纳出联系导师的意义有三:一是表明自己备考的决心与信心;二是让导师了解你,并针对性的给出部分建议;三是这也是相互认可的过程。很多人的报考仅凭导师的名声,而没有关注导师的性格与研究兴趣点,这样即便自己考上了可能走上的并不是康庄大道,而是满路荆棘,这也可以从部分导师与学生关系不佳中看出。作为外校学生,特别是非名校学生,主动联系导师是你博士备考必须经过的一个程序。当然我们也反对那种死缠烂打似的联系导师的情况,应该尊重懂导师的意愿,相信导师,且不可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无用的联络上。如某考生整天蹲守在导师办公室门前,吓得导师一周没有进办公室。备考误区二:轻视英语无论是申请考核制,还是普通的考试制,英语始终是法学备考中的拦路虎,很多人因此葬送宝贵机会。在申请考核制下,一定的英语成绩是申请的条件之一,如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年的英语六级520分以上,2018年的500分以上(部分专业520分以上),北京大学法学院的500分以上都成为很多考生无缘报名的拦路虎,所以建议大家务必高度重视自己的英语学习,一定要首先查阅自己目标院校的英语报名要求。在普通考试制下,很多考生的复习方法有误,把握不住考试的重点与难点,英语备考如无头苍蝇一样,胡乱复习,重复刚学习英语的复习方法,收效甚微,最终达不到英语几个分数线。备考误区三:没有代表作作为一名准备读博之人,竟然不知道何谓研究,如何研究,更别说如何写论文,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啊。特别是从普通院校出来的学生,论文就是你的敲门砖,论文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你是否有进入复试的机会,决定一个导师是否要你,因此大家务必及时发表2-5篇学术论文。一则表明自己热爱学术研究,善于写作,乐于写作;二则表明自己的研究兴趣点,让导师真正的懂你;三则这就是你的名片,见到陌生人都要先递上名片,别人才会决定是否与你交流。备考误区四:专业基础知识备考不扎实在上文个人自我介绍中我已经提到自己的专业课今年有一门挂科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其实,每年的法学考博真题都是非常基础的考题,特别是对于非自我研究重点的学科更是如此,但是我们发现部分考生过于注重追踪前言理论,过于注重研究导师最近正在研究什么?等到面对基本学术常识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这是不正确的备考思路。专业基础知识永远是你前进的基础,如果基础打不好,你将寸步难行。而在复试现场,往往抽到的考题也是基础考题,很多落榜考生都是在这方面吃亏,大意失荆州。这个问题也反映出当前法学博士备考的信息不对称,即大部分考生不知道考试什么?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更多的停留在猜测上。以上是自己的简单分析与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鼓宫宫动

山大2018年博士生考试过线名单!看山大博士有多难考

齐鲁网5月11日讯11日,记者从山东大学了解到,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山东大学将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达到山东大学复试分数线的考生进行了公示。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11日-5月24日;公示电话0531-88364334;公示邮箱:shandayanzhaoban@s.e.cn闪电新闻记者 高亚南

半月街

大家都为什么考博?采访了12名考生,发现最主要原因竟是这个

摘要运用文化资本理论,以12名考博个案为研究对象,开展深度访谈,对收集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从考博动机、考博途径、考博后的自我认同感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描述,形成扎根理论。研究发现,第一,考博动机源于经济、生活的压力与冲突,也有道德责任的规范和自身信仰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权力地位的获得;第二,在地位获得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文化资本起到关键作用;第三,拥有了文化资本不一定就必然拥有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行动者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占有的数量取决于其有效利用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依赖于和他联系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少。 一、引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2018年,高校毕业本专科人数达753.31万人,毕 业研究生数60.44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8.1%,预计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突破50%,大学生就业将成为突出问题。早在几年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已成 为社会关注热点,硕士研究生就业已经面临多重压力。1980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数约900人;2010年,博士招生人数达4.78万人;2015年招 生5.38万人;2017年为5.80万人;2018年约8万人;预计2021年,将突破10万人。近几年,博士招生规模并没有明显扩大,就业也相对稳定。高耀,沈文钦对75所高校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其中艺术类和师范类 普遍高于工科类院校。2018年,随着《关于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一些地方院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给博士及博士后“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相关配套补助”等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同时,高校内部也鼓励在校教师攻读博士,并推出相关激励政策,如“报销学费、攻读博士期间正常发放工资”等。在这种背景下,大批硕士研究生和高校在职人员加入考博队伍。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知识的提高可以改变其社会地位;日本学者天野郁夫认为,拥有社会资本的多少,意味着其社会地位的高低;陆学艺按照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分类标准把中国社会分为十大阶层,不同阶层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李强对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发现,经济地位与职业声望及权力地位存在不一致性,人们对社会地位的评判不是仅依拥有财富的多少,社会影响力和道德价值观也是评价的主要变量。相关研究者从经济、声望、权力、知识几个方面对社会地位进行了划分,探讨了不同阶层间社会流动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资本之间的相互转化。但对阶层流动中个体向上流动的动机、资本 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资本间的转换方式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多使用量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缺少针对个案的“解剖麻雀式”深度研究。本研究以12名博士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被研究者考博的动机、所使用的社会资本,以及文化资本(博士学位)是如何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社会声望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考博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中抽取20名样本对象,去除个别中途退出和其他原因者,最终获取有效样本12名。其中7名男性,5名女性;涉及大学教师、应届硕士和往届硕士毕业生。考虑到不同学科的差异性,样本抽取了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收入层次上也 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工作经历上也涉及到无工作经历到25年工作经历的不同群体;研究者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观察,除2名受访者未能顺利毕业外,其它10名受访者都顺利完成了学业。(详见表1)(二)研究方法研究者本人是一名在读博士生,与考博群体有着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这种共同经历成为我与对话者的一个重要连接点。但其劣势同样存在,由于自身作为“局内人”的囿限,会导致自身价值观的干预,影响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时,专门找了另外的专业研究者对本研究者进行了访谈,以局内人(研究者)作为局外人(被研究者)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通过分析“考博的动机、考博所使用的社会资本、博士毕业后的文化资本转换”三个方面,建立分析框架,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的研究方法采集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编码整理, 建构扎根理论。● ● ●三、研究结果动机是心理学概念,主要指引发某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这里主要探讨是何种境遇 促发了样本对象的考博动机;关系(这里主要指 人际关系)主要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心理关系, 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 等,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指出了江村人们长时间形成的差序格局,这里主要指社会关系网 络在考博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地位主要指一个人的荣誉和声望,这里主要指博士学位能否实 现一个人的地位转换,即实现个体向上流动的过程。(一)考博动机:功利价值与自由价值并存源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对权力的渴望, 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改变当下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或权力地位是每位考博者选择考博这一通 道的源初动机。接下来的四组访谈主要针对访谈 对象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冲突所做出考博选择的 一个深度描述,其目的在于从中发现受访者在考博的过程中所承受的主、客观压力及做出考博选择的反应,通过观察其动作、表情,对访谈对话的录音进行整理,从中找出其中考博的意义和价值。1.迫于工作压力从所获取的田野资料来看,在9名有工作经历的考博者中,工作环境尤其是工作压力是其考博的主要动因。有6名受访者都谈到了工作压力,占样本总量的50%。受访者E老师表情很压抑,有些欲言又止,但长吁一口气后,还是吐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原来在T市的一所独立学工作,那时已经是团委书记了,但总是想着独立学院没有编制,科研环境又不好,就一直想离开。后来,通过一些关系回到老家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本想着可以一展宏图,谁知道工作那么难搞定,到现在(被访时候)还是学校的临时工,在别人面前总感觉低人一等,每天坐在办公室压力都很大,总想早一点离开这个地方,太压抑了!”E老师的叙述传达了一种内心冲突,“总觉 得低人一等”显示了E老师主观感受到与同事相比 自己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感觉,“那时已经是团委书记”则表露了其对政治地位的渴望,对权力的渴望,对当前所处政治地位的不满。最后通过一些社会关系实现了向另一工作单位的横向流动,但到了新单位后发现比先前的工作状况更糟,由于情感的无法接受,导致其最终选择考博改变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受访者G是一所转型期的新建本科院校教务处的科员,她说:“我们学校要向工科院校转型, 教育技术学取消了,学校让我们出去研修,然后 回来教计算机专业,不伦不类的,我可不想那 样……我现在教务处工作,每天看着行政上那批 人,每天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我仿佛看到了 自己的终点。”G老师考博的动机源于价值观的冲突,G老师对权力斗争的厌倦是其考博冲突的动因,她并不想得过且过,她想通过考博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教育层次,从而实现其社会地位的跃迁,满足向上 流动的需要。2.承担家庭责任受访者H老师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学院的副书记,他的妻子硕士毕业后想随丈夫进入这所院校,但这所学校要求“具有全日制博士学位者且家属学历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才能符合这所 院校的引进条件。虽然H老师也找了学校的主要领导去“疏通关系”,但领导也不敢突破这条“红线”,最后还是鼓励其通过考博去解决家属工作。谈到这些问题,H老师有些失落:“虽然我是副处级,但学校有规定,只有博士学位才能解决家属工作,虽然我找Y书记(校党委书记)说了很多次,但他说他不敢开这个口子(破例),如果他开这个口子,其他副校长、副书记都这么做,学校就会陷入被动,学校的相关政策就会受到挑战。”受访者J的女朋友在一所民办幼园工作,J说:“为了能和女朋友早一点在一起(二人不在一个城市),我博士毕业可以去一个差一点的地方院 校,学校能解决家属工作,我们两个就可以在一 起了,我们谈朋友都7年了,如果现在因为工作问 题把人家抛弃了,会对她造成伤害,自己感情上 也接受不了。”受访者E老师有着同样的困境,E说;“我原 来在T市的一所高校工作,由于妻子在老家工作, 父母也已年迈,为了能离家近一点,就托关系想 调回老家这所本科院校,等自己工作稳定后,把 老婆也调过来,没想到调动工作这么难,到现 在自己的工作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老婆的工 作了,只好考博自寻出路,都是被逼出来的啊!(言语中有几分无奈)三位受访者考博的动机源于一种道德责任的需要,通过考博可以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可以 改变其现有的经济和生活现状,生活上的不满是 促发其考博的冲突根源。3.争取政治地位不同于前二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一些受访者考博的动机是基于对权力的渴望,在他们看来,只有离权力越近,才越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也才能离自由更近。受访者A工作在省会城市的一所二本院校,任人 处长,他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是奶奶把我养大的,长大后就是想多挣钱、当大官孝敬奶奶。你也知道,当官在农村很有地位的。如果博士毕业后,回到我们学校竞争副校长机会就会更 大些。受访者K与A的情况大体相似,K说:“我是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那时候(刚毕业留校),住的是‘筒子房’,条件很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学校的Z书记(学校党委书记),Z书记说有什么事直接找他,后来学校竞选学生处副处长,但由于我条件不够,当时想到了Z书记,但当 时不敢找啊,你想啊,人家是学校书记,我才是一个科员,但我那时谁也不认识,就硬着头皮碰运气吧,结果Z书记给了我这次竞选的机会,我真当上了副处长,后来又当了处长,现在学校副校长空缺,我想争取一下,如果有个博士学位,那么竞争优势就大一些。”二位受访者想通过博士学位获得政治资本, 从而实现社会地位的转变。在这过程中高学历成为制约他们前进的障碍,攻读博士学位是他们的现实选择。4.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韦伯提出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曾激励 了很多学者“为学术而学术”,席勒把学者分为 谋生型学者和哲学型学者,谋生型学者学术的目 的仅满足于生存的需要,而哲学型学者学术的目 的则为了闲逸的好奇。博士群体是学术研究的主 要群体,一旦成为博士的一员意味着一生将远离 喧嚣与繁华,静守孤独与寂寞,这是一种追求, 也是一种志业,是不为权力和金钱所左右的知识分子价值观。这种把文化资本看为第一人生要义的价值观在考博群体中也为数不少。受访者C这样说:“我考博就是为了能进高校工作,能够做我想做的事情,并且我一直都有考博的情怀,选择 了读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受访者D则把学术追求作为毕生的志业,她说:“我考博在上 本科时就想好了,如果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考完博我还准备读博士后。”受访者C和D都是应届生,她们对报考的学校和导师都比较看重,受访者C报考的是本校的博士生,考上后可以继续自己 的研究方向,原有的学术资源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D是隔壁学校的一名硕士,她报了两所学校, 一所211,一所985,两个学校都达到了录取分数线,成绩排名都很靠前,到底上哪一个学校一直 犹豫不决,后来选择了985。能够看得出,她对学术及专业发展的重视,如果仅仅为了拿个文凭, 一般会选择容易毕业、学术要求低一些的学校, 这所211院校实行三年学制,也相对容易毕业;而 985院校则实行四年学制,学术要求高,也不容易 毕业。受访者D选择了这个985院校,可以看出她 更看重学术的质量而非仅仅为了拿个文凭。与上述几个案例不同的是,C和D认为自身学历太低导致其不能找到好工作,通过提高受教 育水平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本,通过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的转换,最终实现其经济地 位、社会地位的转变。博士作为学位的最高层次,是一种稀缺资源,获得高学历便可获得威望较高的职业,同时也可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大的权力。(二)考博行动:个体努力和社会关系网络 是实现考博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往往在不同场景、不同对象之间产生不 同的结果,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考博目标达成 的过程中,不同关系群体所使用的资本策略,不 同关系资本在不同场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用。1.疏通人际关系 受访者A报考的是一所985高校,第一年为英语不上线而落榜,第二年考的时候就提前跟导 师进行了沟通。他说:“现在导师所拥有的名额 少,如果正常排队,我要等四、五年才能排上, 我可等不及啊,我就找了省里的重要关系(他不 愿说出具体的内容),多要了一个名额,没有占 学校的名额,导师也落个顺水人情,现在总算录 取了(长吁一口气),从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人际 关系的重要性。受访者L也是第二年才考上的,他说:“我 第一年报考的是母校(硕士就读学校),报考前 我也询问了一个师姐,师姐说考这位导师得要30 万,开始我还不信,后来成绩下来后排名第一, 面试却被刷了下来,我才明白师姐说得对。2.坚守学术信念金钱、权力、社会关系虽然在考博中起很大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如此,受访者E与他们的情况完全不同。E说:“我已经是第三年考了,如果今年再失利的话,可能就放弃了,这 个学校(现在就读的)本来仅准备碰碰运气,但 我也找了关系,有一个同事和这个导师是同学, 但这个同事一直没时间和我一起去,没办法,我 就直接和导师预约,导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与我会面。没想到我们一见如故,有很多共同的话语, 在学术领域我们能够进行深度的沟通,导师正好也想要个男生,我笔试又考了第一名,就顺利录取了。录取前,我的一个老师让我专程再来‘看一下’导师,让我准备3万块钱,我思忖了再三, 最后没有送这3万块钱。因为我坚持认为,学术是 纯粹和圣洁的,我相信会有真正的学者,后来证 明,我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 在考博的过程中,即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流动是探究职业结构从上到下或从下到 上的垂直流动程度和模式,地位获得研究的是为什么这种流动会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但通过 本次访谈我们发现,社会流动的过程是根据场景和时段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互动关系之间,不同资本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流动作用。受访者A利用经济资本和权力资本实现了考博的目标,因为其自身不具备考博所要 求的文化资本;但这一情况并不适用于L,起初L 也认为经济资本在考博过程中会起很大的作用, 但他仍然坚持认为文化资本是最重要的,考博更看重的应该是文化资本,他对使用社会资源深恶痛绝,利用社会关系实现考博梦想他是无法接受的,但事实上他依然使用了社会资本,他的父亲通过社会关系帮他实现了考博的梦想。受访者E是一个工作多年的考博者,他懂得社会关系和金钱在考博中的作用,但他的内心是排斥的,他渴望能够遇到注重文化资本的老师,从而实现价值的相互认同,这样才是他追寻的考博理想,他也试图通过其他社会关系联络导师,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放弃了,最终出乎意料的是,他还是靠文化资本实现了自己的考博梦。(三)考博结果:文化资本可以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考博的源初动机主要是为了经济地位的转变、 权力地位的获得、社会声望的增加三个方面,但这 些博士生在毕业后是否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是否实 现了自我的认同?是否实现了经济地位、政治地 位、社会地位的转变?四年后,本研究对样本对象 进行了追踪调查,进行了再次访谈。1.生活得以安逸受访者F是我的师姐,她毕业后回到了原来 工作的单位,单位分了一套100多平方的房子,10多万的安家费,5年内享受副教授待遇,如果家属 没有工作,按一定条件解决家属工作。在对她访 谈时,她显得很高兴,她说:“像我们拖家带口的,能安顿下来,给的条件也不错,就已经很满 足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虽然是一所地方院校,但做学问嘛,就得守住孤独和寂寞, 抵挡得住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她对未来的憧 憬让人倾羡不已,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幸福与满足。但受访者I却与她的情况略有不同,他在博士 毕业后经历了少许的曲折,I博士毕业后去了一所不错的师范院校。他说:“我现在一个月才多块钱的工资,我老婆的工作又不给解决,现在 还没敢要孩子,学校按项目分配经费,可你也知 道,国家项目不好拿呀!”后来在他的导师引荐下,他回到了本科毕业的母校(一所地方新建 本科院校),母校还算优厚,给了他一套90平方 的房子,30万的安家费,按副教授对待,一个月8000多的工资……他的老婆也考上了硕士,毕业 后家属工作也将得以解决。2.政治地位得到提升受访者F和I都解决了来自生活的压力,实现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转变。接下来两位受访者是学校的领导。受访者B考博前已经是教育学院的院长,博士毕业后很快荣升为科研处长,这次 学校副校长有两个空缺,要求竞选者必须具备博 士、教授条件,且45岁以下,全校就两个符合条件的,他成功的几率很大。但由于一些原因,在 副校长的竞选中失败了,但后来他告诉我,他去 另外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当校长了(副厅级)。受访者K告诉我:“博士毕业后,我顺利当上了学校的工会主席,下次换届不出意外的话就可以当上 学校的副校长了。”从访问的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受访者基本实现了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地位,甚至政治 地位的转变,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及政治资本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上的考验和个人努力。受访者F博士毕业很快得到雇主的认可,顺利实现了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及政治资本的转变;但受访者I却没有那么 幸运,当文化资本没有得到教育制度认可时,文 化资本的效用就很难发挥,I经过一番波折后,寻 找到了能够认可自身的雇主。受访者B和K博士毕 业后也顺利实现了自己的政治诉求。文化资本发生了功效,从而顺利转换成了经济资本或政治资 本。需要指出的是,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更具掩 盖性,风险也相对更大,它不如经济资本来得直接,实现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策略,甚至社会资本的参与。● ● ●四、结论通过对12位受访者的田野调查,对行动者的考博动机、考博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深度描述和梳理,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考博群体的动机源于经济、生活的压力与冲突,也有道德责任的规范和自身信仰的追求,但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权力地位的获得;第二,在地位获得过程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都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但文化资本起到关键作用,文化资本是长期积累,需要时间和努力长期达至,因为它付出了辛苦和时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意味着其可以带来利润和收益或精神的满足,从而导致许多人乐此不疲的争夺;第三,拥有了文化资本不一定就必然拥有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行动者经济资 本或社会资本占有的数量取决于其有效利用关系网络规模的大小,依赖于和他联系的每个人所拥 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多少。● ● ●摘自: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0年3月,第2期.文化资本对个人际遇的影响 ——基于12名考博个案的质性研究;转自人文社科新方法。作者:顾拓宇,郭秋文.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传教士

实行“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 是大势所趋

“申请考核”读博去本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博士之路,“越来越窄”?11月18日澎湃新闻报道说,未来,硕士毕业后想再“读博”,可能就只有一条路了:截至2019年,全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41所大学均已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普通博士研究生招生;仅有的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将在2020年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是的,这个“大势”对我国来讲是“大势”——取消“统考”,实行“申请考核”制,这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众多著名高校而言,早就不是什么趋势大势,因为人家招收博士生,都是靠“申请”而不是靠“考试”实现的,这早已是常态。都说本科生是通识通才教育,硕士生开始突出专业特长,博士生则是典型的专才;所以,通常是给本科生以常识,给硕士生以方法,给博士生以视野与方向。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主要得看博士、博士后的教育培养完成后,这些专才在科学研究、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那么,这里就涉及博士生的选拔问题,你究竟是选拔擅长于应试应考的学子,还是选拔有专业天赋、专业特长的专才?方向、路径不一样,选拔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也就是在这几天,一篇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在2016年发表的演讲,再次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当年《解放日报》曾详细报道了这个题为《中国未来与科学的隐患》的演讲,饶毅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说,我们中华民族要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很短,而科学人才影响科学高度——瑞士只有700多万人,已经获得过20多次诺贝尔科学奖;日本从1949年第一次获奖至今,也已获20多次诺奖;犹太人更是获得过100多次……“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但智慧不是很容易衡量的,如果你要用自然科学来衡量,如果你要用诺贝尔奖来衡量,那我们差得还很远”。事实上,并不是中国人聪明不聪明、智慧不智慧的问题,因为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就有许多位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但本土迄今只有人尽皆知的一位屠呦呦,而屠呦呦有关青蒿素治疟疾的这个主要成就,也并不是现在所取得的。所以,我们需要从根子上反思科学人才的选拔、培养的机制体制问题,尤其是博士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我国1978年招收了第一批博士生,仅仅18人;到了2018年,已累计招收博士生约125万人,其中亦出现了大量“在职官员博士”,可是,为什么他们当中就没有一个人后来的科研成果能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理性地看,博士的选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关”:向谁而开,向谁而关?在我看来,“考试型”的博士生选拔,因循了应试教育那一套,侧重“会考试”一族;而“申请考核”制,则侧重了专业的特长,与更成熟、更有效的国际做法接轨,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博士生招生通常都采用“申请考核”制。博士的招考选拔,就应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不是擅长用一场考试来定乾坤。“申请考核”读博去!至于“博士之路越来越窄”的说法,我认为是不大准确的,因为博士招考,只是人才选择的方向、对象、方式、路径之变,并非是道路的宽窄之变——仅仅是对于那些长于应试者而言是道路变窄了,而对于“术业有专攻”、更具专业特长者而言,路一定是变得越来越宽了。 【编辑:田博群】

金屋泪

加速!多所高校2020年博士入学考试改为申请考核制

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提出,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路线已经十分清晰。这里面的成败关键就是人才。尤其是博士这样的研发主力军。2018年中国博士人数为80万。2016年美国博士人数为250万。而2019年的全国博士入学人数为8万多人。紧缺!稀缺!所以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博士的扩招和考核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其中申请考核制招生改革是最重磅的举措!所谓申请考核制,是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中对于博士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出的“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这一举措的提出自然会引发各方面的讨论:比如认为申请考核制可能减弱原有考试制度建立的公平性,导致黑箱操作等。但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眼中,这一举措却大多是正面评价。原因有两点:首先申请考核制度并非创举,而是国际通行的博士入学制度。这一制度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手段。过去我们过于追求公平和操作上简单化而未能实行,现在为了国家的长远规划进行改革恰逢其时。其次,申请考核制对高校和科研团体更加有利,它赋予导师与研究团队更多考核的自主权,有利于选拔出适合攻读博士的学术型人才,考生的科研成果与科研能力会是重点考察部分。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中国的博士越来越难毕业了,目前延期毕业的博士已经超过总人数的60%,博士因毕业压力抑郁甚至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博士本身就压力极大,科研毕竟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全世界的博士都是一样的不容易。另一方面就是考试制度筛选出来的很多人其实并不适合艰苦的科研生活,很多缺乏对科研热爱的人仅仅是希望获取博士学历来为以后找工作增加一份更光鲜亮丽的包装,这种博士平时得过且过混日子,作者就亲眼见过这样的人,能把导师都气的心态爆炸。而从国家层面申请考核制能够提高学术人才的筛选能力并为之后的逐年扩招做准备。至于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通过加强透明度监管和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也是可以解决的。据目前的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15所大学将全部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另外25所大学部分院系或专业以“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都已经在网上公布了2020年实行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的通知,部分中科院的研究所也已经实行士生申请考核制,可以预见,在一两年内,申请考核制将成为中国博士生入学的主要途径。 当然,在改革的初期,一定的混乱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对那些处于变动期的考生来说。尽管不同高校在报名资格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需要考生提供的资料是相似的。无外乎基本的个人信息、外语、科研等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比如很多学校规定英语六级水平(或者托福、雅思等成绩替代)、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几篇以及论文的水平层次等。这对于一些在之前没有这方面准备的考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不过那些早已经立志要投身科研并且在硕士阶段已经积极准备的同学来说,应该是好消息了。希望申请考核制能够为国家筛选出更多优秀的博士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添砖加瓦。

顺其俗者

未来考博难上加难“申请考核”或成唯一出路

在未来,如果想要考博士,可能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有41所大学将全部或部分院系通过“申请考核”制进行博士招生工作,占全部院校的97.6%;仅有的一所——西北工业大学也宣布将于2020年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其他高校也紧追其后,貌似“申请考核”制已是大势所趋,博士路将越来越窄!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申请考核”是什么概念,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申请考核”制区别于一般统考,将由考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初审、综合考核,按照择优录取原则进行录取。该项考核制度的严苛之处就在于有很多高门槛:英语六级≥425分;有影响因子大于XX的独立创作SCI文章;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奖学金。这些门槛已经直接让很多拥有博士梦的学生望而却步了。有些网友对此也发表了犀利的评论:“普通招考,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考试;但是“申请考核”制,你可能连“报名资格”都够不到。“培养博士人才,质量or数量?增加数量还是严控质量一直都是我国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直面和调控的问题。在我国研究生发展的这几十年中,博士生教育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授予的第一批博士人数仅有18人。再到2018年,授予博士人数为 95502人,至此我国博士学历人数已累计达到125万人次。注:1978-199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暂未算入事实上,我国博士生规模变动情况并非稳步增长,而是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1993-2003年,我国博士增长规模出现“井喷”式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2003年之后,我国各大院校开始减少对博士的招生需求,博士增长速度一度出现滞缓。该阶段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03年之前博士大批次产生所引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据调查显示2003年之前,各种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层出不穷,甚至有的博导最多曾同时带过40多名研究生。至此,博士人才的质量问题受到了我国教育部的重视,如何优化招生方式成为了博士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03年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分水岭2003年之前博士生入学统一考试是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一方式,它以考试成绩(多采用“初试外语+2门专业课笔试+面试”的模式)为主要的参考标准,虽然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公平性,但是没有考虑到生源质量的问题,致使我国优秀博士生源十分短缺。2003年后,我国博士招生的人数开始逐年放缓,同时我国也开始尝试变革招生方式。“申请考核”应运而生,成为了高校面向社会招考选拔博士生的“唯二”方式。2003-2007年,“申请考核”制迈入初探阶段。以北大、复旦为首,作为试点开始试行“申请考核”这一制度。2013年,3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建立“申请考核”机制,至此该项制度正式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铺开。数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不同程度上实施“申请考核”制度进行博士研究生招生的院校达到了80余所,步入从重点学科逐步推广到其他学科,再到全校范围展开的过程。2016年,清华大学博士招生开始全面推进“申请考核”制!全面普及“申请考核”成大势所趋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发布,该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直接攻博“等招生机制。2019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宣布“申请考核”制将在哈工大全面推行。2019年11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一则消息,震惊了考博圈。川大2020年博士招生将取消以往实行的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2019年俨然成为博士教育改革的重要一年,“申请考核”制的“地位”在今年后或将再升一步。除了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目前国内其他博士招生单位也纷纷跟进,实行“申请考核”制,推行该制度的高校日益增多。在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选取部分北京高校,其中93%以上的高校都开始实行“申请考核”制。综上可见,全面实行“申请考核”用于博士人次培养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其实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申请考核制”在国外早有实行,并且不仅是博士招生,欧美很多国家也将该制度应用于硕士和本科招生当中。不过国外并没有对这一制度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可以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自主选拔。总之,无论是借鉴欧美的以往经验还是以招生效果为重要标准,中国博士人才的选拔手段由考试机制向“申请考核”的过渡都是必然发展的。在未来,“申请审核”制度很有可能取缔统考成为高校面向社会选拔博士人才的“唯一”方式。“申请考核”制虽为大势所趋,却也争议不少。虽然很多人认为“申请考核”制更看重学术成果和学术经历,能够有效的甄选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但是该项制度的公平性却遭到大众的质疑。报名资格真的公平么?不同高校的报名资格和审核要求各不相同,有些高校对学生的科研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有具体的门槛,这些对考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无可厚非。但是大部分高校“985工程高校毕业的硕士(或其他相似条件)才有资格进行申请之类”的硬性标准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这导致变相流失了很多非名校出身的优秀人才。导师权力制衡?虽然说申请考核制侧重通过“申请材料”和“综合面试”,但是导师的审核标准真的公平客观么?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方式;并且复试环节,并没有具体细则的说明,导师的权力看似大于审核标准。面对争议,高校校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大学招收博士生审核的全过程要录像备案,考核的分数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导师名下第二个指标的分配由全体导师共同投票决定,考生如果对考核、录取等方面有疑问可以申诉等等。你的读博动机是什么?未来,博士的招生和培养方向一定会更偏重选拔具有杰出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考试选拔的方式已成过去。如果你想要读博,个人综合素质需要很多时间来养成,个人科研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你有时间和兴趣去培养。成为一个普招博士,你需要经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最终四年博士的时间。当你真的迈向博士这条路的时候,你已经用去了23年的时间。因此明确自己的读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读博,那就朝着你想要努力的方向不懈努力吧。“越来越窄”的博士路,虽然击碎了很多人的博士梦,但同时也给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你究竟为什么读博,能否坚持到底,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载见

河南理工大学发布2018年春季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南理工大学2018年春季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工作即将开始,欢迎广大考生查询并踊跃报考!一、招生专业及导师招生专业及导师参照我校2018年冬季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见研究生院主页)。河南省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后,我们会及时上传2018年各学院春季博士招生计划及招生导师。二、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校博士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制一般为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三、招收方式2018年春季我校采取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三种招生方式,择优录取。四、报考及选拔条件(一)普通招考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学位证);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4.两名所报考学科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意见。5.以同等学历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②已修完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且成绩合格;③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④近三年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6.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研究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二)硕博连读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无违规违纪行为。2.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完成课程学习计划,无重修现象。修满规定学分,且已修课程平均分原则上在85分以上。3.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具备继续培养、深造的素质和潜力,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5.身体健康,符合博士研究生的体检标准。6.所修专业在一级学科中拥有博士授权专业。符合以上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提出硕博连读申请,但不得跨一级学科申请。(三)申请-考核1.符合学校当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报考条件。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且其所获学位学科与申请学科相同或相近。3.英语水平。近5年,申请人至少有一项英语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水平:TOEFL(72分)、雅思(6.0分)、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25分)、国家英语专业四级或八级考试(60分)、WSK(PETS5)(60+3分)等。4.学术业绩。理工类学科,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导师是第一作者)在SCI或E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被检索;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导师是第一作者)在CSSC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被检索。五、报名及申请时间1. 普通招考普通招考考生于3月10日~4月10日,登录河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注册,填写报考信息,上传照片(打印准考证用),并下载相关报名表格,3月25日~4月10日提交纸质材料。2. 硕博连读硕博连读考生于3月21日-3月22日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经学院、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在指定时间段内进行网上报名。3. 申请-考核申请考核考生于3月16日~3月25日向招生单位提出申请,3月26日~4月10日开始形式审查与网上报名。六、考试及考核(一)普通招考普通招考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时间暂定于4月27日~28日,地点在我校新校区(具体时间、地点,请考生关注研究生院主页)。 初试科目为外国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复试时间暂定于5月7日~9日,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考专业所在学院安排。复试为综合考核,由报考专业所在学院组织,主要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品德、专业知识结构、学术水平、创新意识等,包括笔试、面试、外语口语测试等。(二)硕博连读通过资格审查的硕博连读考生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外语考试,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者,允许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面试)。(三)申请-考核通过招生单位初审的申请者,由招生单位通知其在规定时间参加综合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1. 外语水平。包括听力、口语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等。2. 学术素养。包括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以及在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等,重在考核能够体现申请者培养潜质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3. 研究内容。主要考核申请者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研究计划预期目标,以及申请者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 4. 综合素质。包括申请者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学术水平、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考核方式可以采取面试方式,也可以采取面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学院自主确定。考核结束后,考核组分别给出上述四项考核内容的成绩(评价与测试结果得分按百分制设置),并提出拟录取人选。其中综合素质成绩中有不满60分者,不予录取。七、录取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坚持 “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复试成绩并结合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学术素养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八、体检体检工作由学校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须在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九、学费与奖助政策1. 学费我校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1万元,按3年计,分学年缴纳。2. 奖助政策(1)我校设有优秀生源奖:“985工程”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录取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奖励3学年学费;其他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录取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奖励1学年学费。(2)我校所有非定向博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获得国家助学金(15000元/学年生)和学业奖学金(15000元/学年生),并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30000元/学年生)、创新实践(成果)奖励(发表论文最高奖励40000元/篇、专利最高奖励4000元/项、竞赛最高奖励12000元)等。此外,部分学院还设有学科发展基金、院士奖学金、英才奖学金等。(3)学校设有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三助”等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博士研究生进行资助。(4)学校支持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博士研究生短期访学最高资助30000元/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最高资助15000元/人次,国(境)外高校攻读博士奖励10000元/人,国际英语认证考试(雅思、托福、GRE、GMAT)最高资助3000元/人。十、联系我们1.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yz.chsi.cn )与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主页(http://www.hpu.e.cn )查阅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博士研究生招生有关信息也将在上述网页实时发布。 2.考生可登录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主页下载中心栏目,下载考生所需要的相关表格。3. 考生来函邮寄至: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办公室(邮编:454003)

非耦

我的二战考博经验分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Plus开门见山:2018 年一战考博失败,2019 年二战考博圆梦,二战考博吸取一战考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2019 年顺利考上了某 985 高校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的博士。我深知考上博士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今的自己深深的体验到了博士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但我痛并快乐着。忙中偷闲,借此机会写下自己的考博经历,希望后来人吸取我考博失败的教训,总结考博的经验,少走弯路。2018 年考博:初出茅庐、经验不足2018 年考博,初出茅庐,经验不足。在考博前和考博时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所以也注定了我考博失败的结局。(1)联系导师的教训自己很晚决定考博后就开始着手联系导师,刚开始我是搜索所有有我所报考专业博士点的学校,之后对学校进行注意筛选,当时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原则,我一定要报考 985 高校,一共报考了 4 所 985 高校,自己所选择的学校要求普遍较高。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分别给这些高校的导师发了邮件,而老师的回复也不尽相同,有些老师回复 “欢迎报考” 简单的 4 个字,有的老师根本就没有回复,在此情况下我就开始换导师,再给别的导师发邮件,有的收到了比较好的回复,比如 “欢迎报考,竞争压力较大,会保证公平公正的录取” 等。第一次联系完导师后我就没有再去和老师保持联系。经验总结:第一次联系完导师后,要时常和导师保持联系,多和导师沟通,让老师对你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此外,我们在选择学校时要理性,不要感性,要量力而行,选择学校要有梯度,切忌好高骛远。(2)准备时间不足的教训在即将毕业之际,自己还没有考虑清楚是否要考博,就这样在犹豫中浪费了时间。从自己着手准备考博到正式考博也就是 3 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备考的过程中自己复习的很不充分,只是看了一些专业课著作,最后连报考导师的毕业论文都没看。而英语的复习也比较零散,只是做了几套英语真题,记了一些单词之后就没有复习其他的,这也严重影响了我笔试的成绩,笔试成绩不理想,最终只进入了 2 所学校的复试,但排名较低。经验总结:自己是否准备考博要尽早做打算,着手准备考博宜早不宜迟,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时间要充足,准备要充分,尽量弄懂、弄透真题。(3)没有协调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教训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打算考博的决定做的比较晚,所以在自己写毕业论文和考博中有很多的时间冲突。尤其是在复习备考的关键阶段,我还要花很大的精力用在写毕业论文上,最终使得复习备考时间严重不足,复习备考也严重分心,没有兼顾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关系。经验总结:一定要协调好写毕业论文和考博的时间,如果想考博,毕业论文尽量早写完,在后期的考博中写毕业论文不要占用太多的时间。2019 年考博:守得云开见月明2018 年考博失败后,我并没有放弃,我决定二战,2019 年吸取了第一次考博的经验教训,选择校更加理性,并很早就联系了导师,一直和导师保持着邮件往来,各事项进入了有条不紊的准备阶段。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考博事宜。(1)关于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招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与因果模型研究、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等。(2)关于复习备考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主要考试科目为:英语、流行病学基础和卫生统计学专业课。英语备考:考博英语占有很大的比重。或许英语是大家的痛处,我也是如此,但是经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相信英语所取的成绩必将高出你的期望。我的英语水平一般,只是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并没有考雅思托福之类的。在英语复习中,我觉得英语词汇真的很重要,背单词、做阅读是我经常做的事情。考博英语我用的是机械化工出版社的考博英语四套,包括考博词汇、考博阅读、考博历年真题解析、考博全项指导。个人觉得用处还是比较大的。考博英语的难易程度一般在六级左右的水平,题型我觉得和考研差不多,也是没有听力,有阅读、完型、翻译、单选题等诸多题型,当然,每个学校不一样,因为英语是每个学校自己出题的。我的经验就是英语一定要好好准备,多做阅读,多背单词,多练习真题。专业课备考:①卫生统计学专业课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其中,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需要掌握学资料的基本特征、类型以及分布规律、假设检验原理和常用统计推断方法、常用多元统计方法思想、原理和作用、健康统计的常用指标和界定。基本技能需要掌握医学统计设计原理、方法及步骤、能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辨析与研究医学资料的主要特征和规律、能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在居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②流行病学基础需要掌握: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特征、疾病的分布、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精神卫生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等。(3)关于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而笔试分为英语和两门专业课。英语题型为: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考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考题难度略高于六级,但低于考研英语,只要你按照平时的复习,英语考过线应该是没问题的。两门专业课各考试时间为 3 小时,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讨论,难度系数约为 7(10 分制),只要我们按照平时的学习以及最后的复习,难度不算高,时间比较充足。各科考试成绩满分 100 分,共 300 分,初试科目要求单科成绩必须≥60 分,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复试前需提前准备 10 分钟左右的 PPT 汇报(包括个人学习与工作经历介绍、公开发表的文章与取得的科研成果、对所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以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PPT 汇报完之后导师会根据你的学术经历、发表的论文和今后的博士研究设想进行提问,之后就提问 1 个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时间为 20 分钟左右。在复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灵活应对,面试前和面试刚开始时是十分紧张的,心突突的直跳,不过在面试中后期,由于自己全神贯注于面试过程,所以紧张心态就会慢慢放松下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有考博的梦想,只要你选择坚持,我相信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最后,祝愿所有考博人考博顺利!

上征武士

2018年理工博士对找工作的心路历程

2018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3月份了,找工作差不多3个月了,然而一个offer都没有,说不着急那是假地,咱可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呐,压力那是相当的大。回头看看自己找工作所走过的路,投了几十份简历,面试了中电集团合肥38所,中电集团成都10所,L G上海研发中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中科院合肥先进所。10所、L G已经杯具,38所、医工所、先进所还没具体消息,估计也很可能杯具。前天投了中电集团29所,面试都没入围。唉,赤裸裸地被鄙视,心拔凉拔凉地!现在似乎都已经习惯被拒的感觉了,虽然不至于自信心跌至谷底,一蹶不振,但心里还是很不爽地。我学的是精密仪器与机械专业,博三,中科大土著,本硕博一路走来基本算是踏踏实实地认真对待学业。虽然也曾为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使本科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而苦恼过,为博士课题迟迟不得进展而纠结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靠着一股韧劲把学习和科研的难关一一攻破。虽然找工作一路走来,一路杯具,但我自认为作为一个重点高校工科博士,我不是混过来的,真才实学是有的。不过,为什么作为一个名校工科博士,在今年就业形势如此之好的大年,却一个offer都没呢?这两天认真总结了下,我没成功把自己“兜售”出去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说出来给后来者做个参考。其一,没有项目经验。这是个死穴,现在的公司或者研究所招人,都是看专业对不对口,有无实际项目经验。因为做的课题方向一直都是偏理论的,所以导致很多公司都不愿意花血本投资在一个他们认为产生价值比较慢的博士身上。公司或研究所对博士的定位与硕士或本科生大不一样,希望招的博士能够在尖端技术上有所突破,故博士若没有项目经验,便是劣势。这里也给正在读博的各位同学提个醒,在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最好还是做些实际的项目,这样工作会好找很多。其二,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与求职目标。我虽然学的机械专业,但对软件计算机很感兴趣,平时也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在投简历的时候机械和软件都投,不明确将来要进入什么行业,也不明确要做什么方向。得到了一个百度的笔试机会,当时也没在意,忙于搞博士课题,笔试裸考杯具。要找一个感兴趣的行业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当你感兴趣的方向与你所学专业不一致的时候。所以,还在学校的师弟师妹,一定要早点明确职业规划,这样找工作时目标明确,好好地准备目标行业所需要的能力,集中精力面试几家公司或研究所,胜算较大。第三,找工作前期过于乐观、挑剔。今年的就业形势要好于去年,对于招聘信息仅关注了校园招聘,且只把工作地点限定在长三角地区,去大的公司研发中心或研究所,对薪资待遇期望有点高,故错过不少公司的招聘。第四,笔试和面试的准备都不够充分。在经历了几次笔试面试之后,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对公司或者研究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了一些了解。一般外企都需要先用英文PPT介绍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大约5~10分钟,并且有30分钟的问答,基本上都是英文。国内有些研究所也会需要用PPT介绍自己的工作,然后是回答。PPT内容上要能体现适合于应聘单位相应职位的研究或项目经历,偏技术的,正所谓投其所好。笔试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所以最好还是把专业书看下,熟悉下基本概念,有些面试里也会问一些基础的概念问题。其五,表达能力欠缺,没有正确地审视自己。首先既不能自视清高,也不要妄自菲薄。经过几次面试,也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简单交流,应届毕业生,全国同一档次学校的学生,没有谁比谁更厉害多少,或者差多少。但是因为不同的专业,做的不同课题方向,项目的多少,同时还有一些因素造成相对的强势或弱势。我自认为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其他条件还是不错的,但是面试的失利跟自我推销能力欠缺有很大的关系。面试前需要准备,了解招聘职位和公司文化,按需备料,扬长避短,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少要表达清楚,回答正确。针对不同的应聘岗位要有不同的侧重。这两天,把简历再次进行了修改,凸显自每到9月份,大学生们就开始忙碌工作的事项了。当下研究生也不例外,也开始准备简历,到处打听,四处奔波,就像是撒网一般,只求一个称心的职位。己课题当中偏技术层面的东西,同时把面试的PPT做一些修改并试讲一下,找同学当面试官给自己挑毛病,把基础的专业知识再复习一遍。争取早点拿到满意的offer,把自己“卖”到一个好地方,当然,希望价格也高一点,好与“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相媲美。投简历主要以研究所为主,再考虑合适的企业,最后是高校。其实研究所、企业和高校各有利弊,关键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具体到某家单位的综合考量。选什么都不要有遗憾,人往往对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有种超出理性的好感和幻想。在没有offer之前,先广撒网吧。怎么样,上文的内容是否对你关于求职工作学习有所帮助呢,其实这些问题看似简单,总觉得没啥,也看过大家关于找工作的经验之谈,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远比看别人的面经来得深刻,被教育得透彻,继续努力,好好加油找工作才是王道。如果你还有更多关于高校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关注重庆育路网。

陆贾

2018年度中英博士生短期科研访学项目已经开放申请!

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商业、能源与工业政策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委托,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和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设立博士生短期科研访学项目,2018/19年将继续资助中国及英国在读博士研究生前往对方国家开展为期3-12个月的科研访学,以支持中英两国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项目将优先支持以下科学研究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交流:健康/生命科学(例如: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肺结核、被忽视的热带病、儿童死亡率、孕产妇健康)环境技术(例如:气候变化、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资源短缺问题)食品和水安全能源 城镇化 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民众福祉的教育和创意产业目的与预期成果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博士生交流,推动研究能力提升。通过构建基于博士生交换机制的机构合作将使未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学生受益,从而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在研究创新领域的联系。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将包括通过国际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个人能力;为中英两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合作经验且经过高级专业培训的研究人才,以能够为科研创新贡献力量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中英两国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圈的参与度,加深彼此的文化理解,建立长期可持续性的研究合作关系;开拓国际联合培养渠道;促进了解中英两国的研究优势。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20日。申请人资格中英双方申请人均须为博士学位全日制在读学生;中方申请人必须来自能够授予博士学位的单位,并符合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规定的申请条件,应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英方接收院校必须为英国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具体要求请参考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项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