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年累计招收25万多人不得其真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年累计招收25万多人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累计招收25万多人人民日报北京12月7日电 (江琳、龚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队伍逐步壮大,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博士后事业的基本定位和重点方向,做优做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更好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留住国内、吸引海外优秀博士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为博士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座谈会上通报了2020年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开通了中国博士后数字展览馆。【来源:人民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娓娓动听

博士后最长就读年限缩短至四年

【欧洲时报凯文编译】法国国民议会9月23日完成投票,将博士后(post-doctorat)的就读年限初步限定为最长4年、最短1年。 法新社报道,国民议会正在一读审议“多年研究计划法案”(LPPR),在最初版本草案中规定,博士后最长就读年限为6年(起步3年,可延长一次),但在政府方面的支持下,议员们采纳了一项修正案,将最长年限缩减至4年(起步两年,可延长一次)。某些议员—例如共和国前进党的图海纳(Jean-Louis Touraine),以及从共和国前进党退出的著名数学家维拉尼(Cédric Villani)此前希望将最长年限规定为3年,但后来转而同意修正案所提出的4年。投票后,维拉尼表示,他本人对此的反应是“积极的”,因为6年实在不合理,“安排合理的博士后阶段,是一段很好的自主研究经历,但毕竟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岗位,不应该持续太久。”与此同时,政府方面提出另一项修正案规定,博士后的最短时限为一年。 在法国,博士后是面向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年轻研究者的一种短期合同(CDD),但它经常受到学生工会和就读者的批评,因为其“不稳定性”,使得年轻研究者处于前景不确定的状态。

其可得乎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累计招收25万多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 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队伍逐步壮大,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 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博士后事业的基本定位和重点方向,做优做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更好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留住国内、吸引海外优秀博士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为博士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座谈会上通报了2020年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开通了中国博士后数字展览馆。

升望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

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 【时间:2020年12月08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作者:江琳、龚菊】【编辑:邓达】人民日报北京12月7日电(江琳、龚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日前在京召开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座谈会。经过35年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从无到有,队伍逐步壮大,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国共设立33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5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25万多人,期满出站博士后近15万人,已有125人成为两院院士;近5年全国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承担国家级项目9万个,省部级项目8万个。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博士后事业的基本定位和重点方向,做优做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更好实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留住国内、吸引海外优秀博士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建设,为博士后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座谈会上通报了2020年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开通了中国博士后数字展览馆。【来源:人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三年

博士后不找工作,跟着导师打工12年,可行吗?

有网传一名博士后一直不参加工作,跟着导师打工了12年,现年39岁,还没有离开导师的意思,而且抱着牛人导师退休了学校会给他安排工作和实验室的幻想,很多人评论说他读书读傻了!很傻很天真,今后导师退休了,学校会让他接管实验室吗?而且他年龄越来越大,今后会有高校接受他吗?读者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笔者有自己的看法。不能说该博士生的选择就是错误的。首先,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就算进高校,也不会专业对口,因为专业博士有多有少,与需求脱节,许多高校尽管进了博士,但是找不到理想的人才,最后只得“曲线救国”,比如安排物理博士去教数学,石油博士去教机械,化学博士去教生物,对专业性很强的博士来说简直是一大打击,特别是本应该搞科研的他们最后成了基础课老师,与一班高中毕业生厮混,大量的教学工作占据了自己的时间,因此很多博士都辞职走了。或者调离岗位,很少能安心教学的。所以该博士生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原地不动。其次,一个新地方一个新岗位带给人的改变是巨大的地震,甚至是很难适应毁三观的。工作不同于读书那么单纯,要求那么多,考虑的人事那么多,完全没有搞课题的环境和机会,将原来的人生节奏完全打乱,措手不及!据该博士生说,他很享受在导师手下的工作,写写论文搞搞科研,导师课题多,一年给他50万,他觉得日子挺享受的!背靠大树好乘凉,自己去搞科研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许多人都撞得头破血流,到处垫钱接工程,甚至吃饭的钱都没了!到企业就是讨饭一般到处请客赏饭。纵向项目竞争激烈,校内评市内评国家评审,科研评定委员会看不惯你,你想冲出本校都难。重点高校很容易截持了科研经费,经费根本流不出北京。笔者同学的丈夫非常后悔离开原来的导师,导师人脉广大,身家上亿,在行业内小有名气,对他们也大方,解决房子解决困难什么的,就是跟着他做事每年也有不菲的纯收入,手下的师弟师妹一呼百应,不比现在自己当个高校小老师,处处受管制,搞科研纯粹是自己砸钱赚吆喝!赔进去人力物力收不回来。宁做凤尾莫做鸡头,工作也需要赚钱养家,何况环境让人不愉快!要是高校那么适合科技人才,那么许晨阳、颜宁、还有许多留美博士就不会出走美国了!关键的问题,科技制度留不住高科技人才。再三,他确实喜欢搞科研项目,导师也为他提供了好环境,那么可以试着发展自己的创新项目,然后与导师合作发表,共同分享利益,如果你干的多,相信导师也不会白白抢占别人的功劳的。站在巨人肩膀上,这个比你当教师万事操心不容易得多?总之,笔者给他开出建议:继续跟着导师干事,存钱,搞定结婚生子,同时要注意发展自己的力量,跟导师谈谈他退休了你怎么办?(除了那种品质恶劣的导师一般导师还是很乐意为学生铺路的),路途有1本校当老师走职称博导之路,2继承导师的人脉学术思想独立开科技公司,3赚够了钱提前退休,搞搞投资,经营好家庭理财,自由自在。4如果自己确实有重大科研成果,也可以做个牛人,根本不愁前途工作的问题,卖卖专利卖卖产品就不愁老年。所以该博士生的选择并非那么悲观,他只是走了一条不同于大众的路而已。我是鹦鹦,亲爱的读者,你们认为呢?

三凶

博士后压力大自杀:揭开了这个职业比996打工人还要残酷的真相!

引言2020年1月5日,一位知乎匿名用户添加了“如何看待武汉大学1月5日一位博士后跳楼?”的问题,该问题随后被编辑为“1 月 5 日武汉大学疑似一位博士后跳楼,事情真相如何?”,随后几位在附近的武大学子的回答证实了这个悲剧。一个博士后,拼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又在竞争激烈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全国人口中比例低到惊人的那 0.07%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最后决定在科研道路上继续求索,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是人生赢家了。然而,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这群大家眼中的佼佼者真实生活状况到底如何呢?又是什么把其中一些人逼上绝路?今天康康我就跟大家聊一下博士后这个大家耳朵熟悉却眼睛陌生的职业,带你们看看他们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国内,博士后是工作,但是是一个更像学历的工作。学术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博士后是一种工作,并不是一种学历。然而在大众的眼中,更容易误解成是比博士还高的一种学历。但是不得不说,博士后这个起源于国外的职业在国内被搞得越来越像一种学历。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常来说,如果你去找一份工作,你符合要求就可以上岗,你不愿意干了就可以辞职;一般不会规定工作年限,不会要求你几年之内必须走人;你离开那个单位也不需要别人给你发一个证书。你觉得不合适离开一个岗位,也不会成为你的职业污点。这叫一份工作,这也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博士后基本的运作模式。然而国内的博士后,可能是为了体现对博士后的重视,抑或因为经费来源的问题,国内专门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国内对于博士后的管理特别细致入微。你符合要求上岗,博士后叫进站,给你规定两到三年的在站时间,就像博士三年的学制。你上岗之后工作,还需要做一个开题报告,感觉跟读硕士、博士时做的开题报告好像也没啥区别;到了一年半载之后,还要中期考核,最后三年时间到了,还要再次考核。这两次考核不管哪次考核不过,可能直接把你辞退,名曰退站,还不给你发博士后证书。而且这个退站马上会变成你的职业污点之一,让别人觉得你难以胜任这个职业。而且你明明做了几年的博士后,如果被退站,还没办法证明,因为你没有博士后证书。有这个退站的威胁在,让一些博后即使进站后发现不合适,也是咬着牙坚持两三年下来。一个工作硬生生的整成了像在读一个学位。那么最简单的问题来了,博士培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在博后培养工作中也都会遇到。去读博士和去做博士后的科研工作者,是去搞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既然名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类未知;既然是探索未知就可能成功、可能失败。我们基本所有高校都规定博士毕业必须发什么样的论文才能毕业,我们国内的博士后自然也有这个规定。而且规定还更高、更难完成,甚至有些时候还会要求申请到什么样的基金项目。这就等于说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管是博士还是博后,都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你经常看到的博士为了毕业所吃的苦,博士后为了出站只吃的会更多。你看到的国内博士遇到不良导师所受的压榨和剥削,博士后如果遇到同样的人照样是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博士在读期间还要帮导师做很多跟自己研究毫不搭边的活,博士后这种活也不少。帮大老板管理实验室、带学生、改论文、写标书,有时候还要去代课,而这些可能和你的考核达标半毛钱关系都扯不上。干了这些活之外,你还得考虑自己悬在头上的那把考核之剑。博士996,博士后可能要7/11/7所以读博士苦,做博后可能更苦至少读博士还可以延期,做博后很少听说能延期这个说法。你以为吃了博士期间所受的苦就可以顺利出站了吗?还有很多的套路等着你。有的大学博士后合同里,只写了考核合格方可出站。但是当今的科研圈发展太快了,国内的科技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这几年上升的也很快。导致有些地方出现了博士后进去之前说一个标准,进去一年之后又是另一个标准,朝令夕改,让有些博士后骑虎难下。进来之前,说是发一篇多少分的文章就能留下来当讲师。进去之后,人事处说想评讲师还得至少有个省部级项目,好不容易申请到了;标准又变成国家级课题了,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一个国家级项目。最后好不容易翻过山,越过河,走过崎岖坎坷,按照规定的标准发了文章,拿了项目,终于要出站了。忽然被通知,岗位有限、博后太多,教职岗位需要竞聘。而高手如云的竞争和有些大佬门徒的存在,让你竞聘成功的希望变得非常渺茫。虽然总有人竞聘成功,顺利走上学术道路,但是那个概率低得真的可怜。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即使非常顺利的博士毕业也要二十七八了,很多都已经三十出头了。又做完博后,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努力了十几年的希望落空了,而自己好像除了做研究其他啥也不擅长。再去个本科高校,又来一波“非升即走”?这些年社会各个行业都在飞速的发展,科研圈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三年前自己博士毕业就能进去的学校博士后做完反而进不去了?!再看看自己本科毕业近十年的同学,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混得风生水起;硕士毕业就进入社会的同学,五六年的时间也是收获颇丰;自己去公司,除了年龄尴尬,自己这个时候进硕士毕业同学进去的公司待遇可能还没有他高。想想内心愤愤难平,却又无可奈何。更尴尬的是,有的学校甚至还要退站的博士后返还工资。 所以博士后这个职业,真的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光鲜靓丽。博士后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2019年全国博士后进站25144人,这是什么概念?当年博士毕业不到6.4万人,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年博士毕业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两到三年后这么多博士后要找工作,而他们中大部分都想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从事科研事业。而每年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增的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还要面临每年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人才的竞争。所以进站博士后中的大部分,别说留在做博后的单位,就是留在学术圈都是非常困难的。这让我想起来了2020年非常火的那个词,内卷。八九十年代,大专生就很吃香;大学扩招后,没个本科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了;又过了几年,想有个体面的工作,门槛都是硕士学历了;又过了几年没个博士学位有些好单位都进不去了。科研圈更是如此,世纪之初,一个博士学位就能留校;当你好不容易读了个博士学位出来,留校的条件改成必须是博士后了;当你好不容易做完博士后,发现又对论文数量和分数有要求了;当你好不容易满足了论文数量和分数的要求,却发现又需要海外经历了。这几年国内因为毕业压力而轻生的博士时有耳闻,但是当博士后这个群体也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只能说科研圈的内卷已经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其实除了少数幸运儿能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之外,大部分是人都只是伴读书童而已。然而在需要大量硕博、博士后民工的学术圈,因为利益诉求,全世界整个圈子对这个是保持一定程度沉默的。希望更多的博士在进入博士后这个行业之前,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最后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和要赶着发的论文!科研圈生者坚强,能坚持就坚持一下,实在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也不要想不开。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实验和论文,还有莺飞草长,皓月当空,有爱你的人正在路上。我们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要和自己的平凡和解。

见独

博士和博士后,哪个学历更高?原来这么多年都搞错了

导读:博士后是什么概念?博士和博士后哪个学历更高?其实这么多年我们都搞错了……随着大学的扩招,现在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本科生到处都是,硕士、博士也是不计其数,以前说起硕士博士,那都是了不得的存在,十里八乡都不一定会有一个,而现在经常可以听到身边哪个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硕士博士,甚至还有的考上了博士后!今天咱们重点说说这个“博士后”,在大多数人眼中,博士后是中国最高的学历,是最牛掰哄哄的存在!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博士后和博士哪个学历更高?首先咱们要搞清楚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概念,硕士和博士都是研究生,分别被称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学生本科毕业后考研,考上之后就成为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到硕士学位后,就可以被称为硕士;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大概三年左右,毕业之后可以继续考博,考上之后就成为了博士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拿到博士学位后,就可以被称为博士。要强调的是,博士研究生是中国最高的学历,博士是最高的学位,没有比这更高的!博士毕业后,可以申请到高等院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或者某些科研机构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一旦获得批准,就可以在这些工作站进行科研工作,就成了所谓的“博士后”。但是博士后的工作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两年,算是一种过渡性的安排,两年期满后还是要另外找工作,我们可以认为博士后是等待正式就业的博士。当然了,博士毕竟是中国最高的学历,“博士后”跟咱们平常说的“临时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他们在工作期间,除了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跟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工作两年后还将得到国家颁发的《博士后证书》。最后总结一下,博士后不是学历也不是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后的一段工作经历,博士和博士后的学历学位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谁比谁更强的说法。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对于这个问题您有什么看法呢?您认为大学生应该考博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哟。

实知

博士和博士后谁是最高学历?很多人都想错了!

原来提起博士都是高山仰止,现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很多人都成了博士。最让小编记忆深刻的是,前几天两年老人拌嘴,说着说着两个人急了,原来一个说自己的孩子是博士,就是了不起。另一个老人,接不上话,急红了脸,憋了半天,大喊:“我孙子考了名牌大学,赶明儿,非让他考一个博士后,高过你儿子的博士不可。”引来周围很多吃瓜群众的哄堂大笑。当然两个老人都很可爱,不过也反映出很多人都错误理解了博士和博士后,今天小编就把实际情况给大家说道说道,不能再一直误解下去了,不然给自己孩子又增加很大压力不是!【1】---博士才是最高学历层次首先明确博士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在目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于1983年5月27日,紧接着又在1983年10月19日,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2】---博士后不是学历接下来要明确一点,博士后根本不是一个学历。 博士后,英语是Postdoctoral,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也指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员。也就是说博士后不是学位,而表示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或学习经历。而且在国外也有一些不具有博士学位,但确实是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研究人员,所以博士后更确切地说是临时的科研工作经历,一般时间都不长。【3】---常见的错误理解 原来毕竟博士离大多数人很远,所以很多人并不是太过关注,在很多人心里研究生已经是超级牛逼了,博士什么的想都不用想。可是,现在博士也走下了圣坛,来到了寻常百姓家,所以受到的关注也多起来。在博士和博士后的关系上大多数人都认为,博士后比博士更高一级。小编自己刚当年刚看到郑州大学校门口博士后流动站的牌子时,就是这样的想法。记得很清楚当时还很是唏嘘了一番,想象着成了博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成了博士后那要多牛,当时的想法是毕竟是博士后嘛,光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在博士后面,不是更厉害吗?真是一段让人忍不住回忆的时光!当然博士后还是有证书的,需要博士后期满并达到一定的标准的博士,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就会颁发巜博士后证书》。可以看出,博士后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是博士,但学位并不比博士高。

卜尔

锐评,失联了20年的博士后到底应不应该回来?

20年了,这个被家人牵挂了20年的孩子终于有了消息。20年前,王永强和家人打了一通电话之后再也没有了联系。这二十年来,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都在找他。可是在二十年间,却杳无音信。近日,有网友发现,在亚特兰大工作的一个人信息资料与王永强高度吻合。而王永强却转达信息称,“清官难断家务事”,了结了此事,希望家人不要在通过媒体寻找他。亲人们表示:“失望至极!”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家境贫寒,但从小是一个学霸,在苏州大学硕士毕业以后,考取了中科院的物理博士,而后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博士后。这样的一个人,在1999年出国以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看完了这个新闻,我想起来了我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你们还记得倪萍在央视主持的一个节目《等着你》吗? 在那里面,有一期是这样的,母亲找儿子,找了很多年,可以说已经等的肝肠寸断了。无奈之下,找到了这个节目。这个节目很快就帮助这个母亲找到了这个孩子。你们猜一猜这个孩子在哪儿?在一个网吧里做网管。而且这个网吧离家特别近。当时这个娃对他母亲的态度可以说用冷漠来形容。好像他们之间,没有了一丁点的关系,好像他的母亲不是生他养他的,而是一个陌生人。在节目现场,他穿着高档西服,而他的母亲呢。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逃避抚养关系,把他母亲一个人抛弃,这样的人,简直是一个禽兽。当时,倪萍在节目现场,把那个娃骂的那叫一个狗血淋头。我心里听着,特别爽!我当时说了一句:“这样的娃,养他干啥?”我不知道,这个北大博士后和这个网吧主管的事情一不一样,所以我们并不好下结论。当年他的离开,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单纯不想和父母在一起。我们只来单纯的分析一下,他到底应不应该回来。如果回来,他会面临着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他是一个白眼狼吗?他是因为怕家里人拖累他嘛?他好像说过,在他谈恋爱的时候,不希望女友过早的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可是这能说明他自私吗?每个人都隐隐会有那么一点自尊心吧?可能过几年之后就好了。我们不能拿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他,对吧?会不会家里人对他的要求太高了,像那个北大弑母案,忍受不了家里人的苛刻管教,而后一走了之?还是他学业完成后,家里人要求他帮这个,帮哪个,使家里人的那种宗族观念与他的观念产生了眼中冲突?我觉得,不管发生了什么,至少要回来看一眼。毕竟,也是生你养你了。之前,就算有再大的矛盾,这都20年了,是不是也应该淡化一些了?时间是可以磨平一些东西的。你的母亲,此刻就躺在病床上,等着见你最后一面。不管怎么着,你也回来见他一面,就算是最后的临终关怀,不行吗?如果不回来,你确定不会后悔吗?网友们觉得他应不应该回来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我,就是关注整个世界。

时也

为什么这些博士后工作3年补贴15万,点进来看答案

30名在站博士后获生活补贴,补贴标准为5万元/人;出站留(来)鲁企业工作补贴人员16人,补贴标准为15万元/人。近日,山东省人社厅公布2019年“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补贴人员名单。实施“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是山东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支持“十强”产业博士后队伍建设,山东对省内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招收的重点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的,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最长补贴3年,出站后留鲁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人1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实施“千名博士进企业”行动。利用5年时间,每年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选派200名左右青年博士到企业挂职服务。经个人申请、审核上报、研究复核、公示等程序,山东省确定2019年“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在站生活补贴人员30人,补贴标准为5万元/人;出站留(来)鲁企业工作补贴人员16人,补贴标准为15万元/人。资助经费到位后,请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和财务管理有关要求,认真做好专项经费的管理使用工作,及时将经费发放给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用于抵扣单位在招收合同或协议中规定应支付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个人报酬。严禁各单位虚报、提成、截留、挪用经费,一经发现,取消其申请立项资格,如数追回拨付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