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Nature》教你如何写好推荐信参两

《Nature》教你如何写好推荐信

哪里需要推荐信?本科生在申请研究生时,博士博士后申请奖学金和工作时,高级科学家申请奖励和晋升时。但是,写一封有效的个人推荐信可能会耗时,尤其是对于那些必须同时处理助学金申请、稿件、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学者而言。写推荐信时,有些人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表述,来支持曾经的雇员或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又让推荐信显得新颖特别。Nature 采访了三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和大家分享“如何写一封完美的推荐信”。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2186-81、制定流程Elizabeth Nance,化学院助理教授,坐标: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过去5年,作为助理教授,我每年需要给15-20个学生写推荐信。为了给每个学生写独一无二的推荐信,我花了很多心思。在准备推荐信时,我遵循既定的程序,在我的个人主页上有相关概述,以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生至少在推荐信截止日期4周之前向我提出写推荐信的需求,当然由于我可能不太了解某些学生,导致写出的推荐信缺乏说服力,那么我可能会拒绝他(她)。一旦我答应了写推荐信,学生需要给我发送以下材料:最新简历,申请论文草稿,申请某个具体领域或方向的原因。每次写推荐信时,如果学生在课堂、实验室之外的活动比较有意义,我会重点评价。例如,学生组织活动体现了其项目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课堂表现之外的优秀品质。我认为,捕捉学生的这类特点很重要,应该和学术成果一样突出强调。有时,我会向实验室的研究生导师、教员请教,了解一些事例或询问他们的意见。制定关于推荐信需求的流程,并确保学生提前知晓,这非常有用,我能够获得所需的信息,写出高质量、有说服力的推荐信。2、管理期待Alex Shalek:化学院助理教授,坐标:剑桥,麻省理工学院好的推荐信是面向收信人的。当我为申请工作或科研机构许可的学生写推荐信时,不仅会强调他们的长处、成果和潜力,还会尽力传达“他(她)是潜在的合适的候选人”的想法。当我为同事写推荐信助其提名奖项时,我可能重点强调其在具体领域获得的成就、做出的贡献,或是其作为导师的成就,来帮助评审团评审。我认为,好的推荐信应当考虑实际目的,并有针对性地呈现有效信息。在同意写推荐信之前,我会和学生或同事坦诚地交谈,让他们知道我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什么。例如,如果给一名上过我的课、正在申请研究生学校、但除此之外少有接触的本科生写推荐信,我会向他(她)强调说明,可以着重评价其课堂表现,但对其性格或研究成果,由于我知之甚少,便难以评价。对我而言,与现在或将来要读我写的推荐信的人建立信任很重要。通过与学生或同事交流,了解他们对推荐信的期待,让我明白了他们希望推荐信在整个申请材料中的作用,这其中还包括有个人陈述、其他文件或信件等。尽我所能,使推荐信突出个人特点并对其他文件完美补充。这样一种坦率的对话,让我得以了解他们的抱负和目标,帮助我更深入地引导学生,或是在以后和同事更深入更丰富地互动。3、描述细节Dino Di Carlo,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坐标: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多年来看着研究生、博士后和初级教职工的推荐信,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技巧。其中一个是,通过讲故事而不是雷同的表格来展现应聘者的优点。应聘者往往在推荐信里看起来都一样,列出来的优点也一样。因此,如果应聘者通过讲故事来讲述优秀品质,看起来会更加鲜活。举个例子,与其只写一句“A是个有说服力的人”,我可能会写“和A交谈的时候,他非常有说服力,很多组员找他帮忙单独训练公共演讲能力。”与其说,“B善于合作”,不如说“B协调管理着5个不同的组,并获得了两个合作基金。”关键在于,推荐信中的细节越多,越具有说服力。在我开始写推荐信之前,首先我会想出申请人的2-3个关键成就,基于这些特质讲述细节故事。在讲述故事时,对关键点或突出成就字体加粗、加下划线。这样读信的人不必去记住很多复杂或细节的文字,而是可以轻易地找到要点。写推荐信很有趣,它让我反思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醒我过去一起奋斗的岁月,让我有机会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助一臂之力。就好比,翻阅老照片,从中选出最美好的那几张,这真的让我很怀旧。(文:疾风)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材料科学与工程”。欢迎转载请联系,未经许可谢绝转载至其他网站。

绿衣

求生之路:博士生涯的17条简单生存法则

选自NextScientist作者:Julio Peironcely机器之心编译Next Scientist 是一个专门帮助博士生获取并保持动力、实现毕业和指导在业界求职的网站。本文作者 Julio Peironcely 就是 Next Scientist 的创始人和编辑,曾在荷兰莱顿大学的 PhD 期间做代谢组学和代谢产物鉴定的研究。在这篇文章中,Julio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博士生或即将成为博士生的人们提出了 17 个建议,内容诚恳,细节丰富;主要涉及了博士学习期间面对的压力、和导师的相处原则、研究项目规划、发表演讲、日常事务处理以及社交生活等。机器之心认为,这些建议对于在各个领域中拼搏的博士生都是很有价值的参考。PhD 新生,欢迎踏进博士的殿堂!我们事先假设,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想要在博士生涯中生存下来——是的,我将其称为生存。你或许会将其称之为完成 PhD 大业,或者毕业,或许在看完本文后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但总之很抱歉,博士生涯并不是像漫步在公园中一样惬意。我深刻地理解到了这一点,因为在我漫长的博士生涯中,我曾想退学去上 MBA、去公司上班、待在家中像孩子一样哭泣……这就是我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我理解你们的痛苦,所以让我看看在这里能不能帮助你们一些什么。为了不在漫长的征途中被落下,你需要保持动力。正如我所知,博士期间工作的动力可能会达到人生前所未有的最低水平。所以在这里我将和你分享在 PhD 期间如何设立正确的期望,以及如何获得动力。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你需要发展一些基本技能。其中涉及写作、表达、阅读等方面——它们是科学家的标配。其他技能则不在通常的推荐之列,如时间管理、健身、使用软件和写博客之类。总而言之,我认为这些提示可以帮助你提升读博的动力,完善你的科学素养,让我们开始吧!1. 博士五个阶段的动力博士期间的工作动力并不是持续不变的,它有点类似于过山车的形状:一切都在起伏不定。PhD 学生的内心或许不断地在极度快乐和想要自杀之间游移。当然,最理想的精神状态是在两者之间。博士期间动力的波动如下:第一阶段:莫名的乐观在博士阶段刚开启时,所有一切都是新的,你会发现你的研究项目简直棒极了。你可能会感觉自己正在解决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你保持雄心,这项研究会让你获得重要奖项、一项专利,至少会是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听起来似曾相识?这和刚接手一份新工作是差不多的,每个同事都比上一份工作的要好,公司的机构组织也很不错。但是过了几个月后你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第二阶段:知情的悲观你已经在自己的项目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你对于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不幸的是:你仍在迷失。你望向前方,看不到任何结果,你开始意识到这个项目或许对自己来说有点太大了。如果你 PhD 的方向和以前的专业有所不同,这个过程会更加明显一些。第三阶段:坠入深渊你进入了博士生涯的中段,「中年危机」开始了。既然还是无法挣钱买一辆保时捷,此刻你只能哭晕在墙角。你会想「这就是全部了?我是失败者吗?」。这个项目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魅力,事实上,你在奋力拼搏,以争取最低限度下体面地完成工作。你会感觉自己已经在很多无用的小项目上浪费了大量时间。现在它看起来毫无用处,但你并没有看清楚,或许不久之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你或许可以开启一个伟大研究。第四阶段:崩溃陨落(可选)在第三阶段,如果你不迅速地脱离负面情绪的困境,你很可能会搞砸自己的研究。负能量会接管一切,导致你进入困境。在这一阶段很多人会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从而放弃。他们会带着未完成 PhD 的遗憾离开。我们当然要避免这种情况。第五阶段:知情的乐观逐渐地,你会意识到你的博士论文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棒。不过无论如何,你发表了一些论文,这些足以让自己毕业了。或许发 Nature 的愿望得等到博士后阶段了,不管了。完成一个半吊子博士总比没有强。你掌握了自己专注的领域,你可以在某个方向贡献业内最佳水平。这就够了,不用很完美。这一曲线符合多年来博士们的人生经验,虽然每个人的曲线可能会有一些偏差,有些人的曲线可能会比较缓和,另一些人可能会比较极端。在任何阶段,都不要被过度的乐观/悲观所带走。请时刻保持冷静。2. 关于挫折忍受力博士生期间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让男孩(女孩)成长为男人(女人)的关键是什么?当你在很长的时间里一无所获时,挫折忍受力是让你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有时候研究结果很糟糕,你不得不完全推倒重来。审稿人会拒绝你一些论文,你在一些会议上会看起来像个傻瓜。这就是一个博士生的命运。接受「shit happens」的事实将能让你咬牙坚持下去。在博士生涯动力的第三阶段最需要挫折忍受力,即对「博士生涯陨落」(PhD dip)或「坠入深渊」的恐惧。到那时你会濒临放弃,我当时就是如此。在开始博士研究两年后,一篇论文也没发表,近期的未来也不会有任何成就,当时我就陷入了对「坠入深渊」的恐惧。在几个月内我都沉浸在消极的泥潭里,导致每件事都变得越发糟糕。结果,在这段昏暗的日子里我没做出任何成果。通过以下方法,我才得到了拯救:和其他博士交谈,分享「既来之,则安之」和「不服输」的心情。和博士生辅导员(可称为学生的精神导师)进行多次一对一会面。如果你认真看待会面,这会带来很大帮助。即使不想也要坚持工作,想着情况迟早会变好。你是在团队工作的吗?你享受工作中的社交吗?如果是,那么博士研究真的不适合你。没错,不适合。无论你在的团队里有多少位监督导师、同事,或在相同主题的团队里合作。最终,我们每个人都将只关心自己的项目。我们每个人都将只关心自己的论文发表。但这也有它乐观的一面。如果你依赖于其他人的项目,你将会失败。最好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我选择了我的项目,因为它是涉及其他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更大项目的一部分,其本身是属于项目组的核心部分。所有这些考虑都不能消除博士研究的孤独,我必须承认这个选择是失败的。即使在如此相互依赖的团队中,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和同事进行任何讨论,只专注于我的工作,希望出几篇论文。你将会感到失望,你将会失去动力。到那时,回忆一下博士生动力的五个阶段。不要放弃。你知道如果坚持下去,情况总会变好。你会带着恢复的乐观看到未来的道路。3. 学习规则你的目标是完成 PhD 学位,而为了完成学业,你必须要让导师满意你所作的研究。导师必须确定你的研究做得足够好,让你在科学方面的素养变得成熟才能足够成为博士。他也会建议你辩护自己的论题,不论是通过口头讨论、写一本书或其它方法。你必须明白你的导师想要的结果,而不只是你认为他想要的结果。大多数时候,如果你做了一些额外的工作,导师会更倾向于让你毕业。这些额外的工作可能会提高你的科学职位、导师的科学职位或团队荣誉。你可以通过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与其它科学家合作或获得一些研究赞助,这些都能加分。也许导师会喜欢让你帮助教导本科生或帮助组织研讨会,这些都会让导师对你的看法变好。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询问你的导师或研究生院,所以需要确保能帮助导师完成一些工作。4. 了解你的导师你已经询问过他如何做才能毕业。现在你需要分析他,发现他的研究喜好。你可能会认为你的导师在利用你推进他的事业。你可能听说过博士生没有价值而只是廉价的科学劳动力。你猜怎么着?你也需要利用导师!你的目标是让你的导师为你做事并准时完成。他也是你博士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想想,导师决定了你是否能毕业,给了你机会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给了你机会参加学术会议,给了你机会和实验室以外的人合作。导师还为你提供实验预算,购买实验器材,为你的博士后工作写推荐信。看起来和导师搞好关系是个不错的 idea,是不是?相处愉快会让你在需要的时候能得到他的帮助。如果你想获得进一步发展,你需要像你导师那样思考。假设你提出了一个耗时一年的研究项目,你希望导师同意这个项目。他会认为哪种类型的研究项目更有趣呢?可能是革新型的,可能是继承型的。或者他更希望他的学生脚踏实地学习,并复用已有的项目。他喜欢内部协作还是外部合作,喜欢用什么方式传达想法:邮件、会议、研究报告?你必须知道他的工作习惯。这对于你获取工作反馈也是很重要的。在博士生涯结束时,你会成为某个狭窄领域的专家。实际上,你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应该比你的导师更多。另一方面,导师具备对更广泛领域的洞察。导师的作用:讨论你对某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但记住你必须提出方案,否则就是在浪费他的时间。提供机会和批准:推荐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出行费用,提供合作机会等。利用他的声誉增加自己的机会。简言之,导师就是催化剂。导师不能做的事:教你在你的领域中的方方面面。为你做决定。提供过快的反馈,因为太忙。简言之,你必须自己工作。事实证明,知道如何管理导师将决定你的博士生涯有多成功。你需要在自己的规划中为导师安排合理的位置,不要有不合理的期待。5. 合理的期望最开始,我们都对自己的博士生涯和能力有一个预设。但是事情不会因你的意愿而转移。现在我们就来摧毁一些迷思,让你不要对博士生涯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博士生涯最难的部分不是想出伟大的点子并去实现,而是保持动力。这很关键。博士是孤独的。尽管你在一个研究组中,但你仍然需要自力更生。你需要在孤独中度过博士生涯。4 年并不长,你的时间未必足够。你不会做期望中的所有事情,甚至不会变成想象中那么聪明。你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聪明,当然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蠢。你很有可能成为不了教授。大部分人会在某个点放弃科研。培养可迁移的技能,使你在工业界也能谋生。最终你(很可能)会停止自己的学术生涯。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所有内容,那么选择一个较小的领域。尽管在较小的领域,你找不到太多同道中人。你的博士生涯应该贡献「一些新知识」,不需要太多或者是什么科学突破。记得得有自己原创的东西。没有人会感谢你的研究和努力。医生(doctor)从患者那里得到感谢。出租车司机从乘客那里收获感谢。而你的研究尽管重要,但没人会因此而感谢你。当你完成博士学位时,你也是一个「doctor」了,而这是「另一种 doctor」。如果你参与了一个很酷的博士项目,所处的是一个声誉很高的组织,导师是学术界新秀。逻辑上来看,最次的期望也是能够治愈癌症,对不对?嗯……不。有雄心很好,但是不要误解。突破性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作出巨大的成就更像是奇迹而不是科学。6. 必须读文献,但不要太多一个领域的相关文献实在太多,根本不可能全部看完,只需要关注几篇关键性的、奠定领域基础的论文就行了。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你永远无法真正开始研究,研究必须结合阅读和实践。没有实践,而来真知?没有经过实践中的抉择,怎么理解这个领域的真实面貌?阅读以前的博士论文这能帮助你避免重蹈覆辙,并且能作为文献综述。作者已经选择了在你的领域中最为相关的论文,作为起始点是很不错的。7. 快速获取结果博士头两年毫无成果的原因是我集中于华而不实的项目。我唯一想的就是发表、发表、发表(大错特错!),在博士期间是不可能那么快的。我应该聚焦于更小和可达成的目标。我可以尝试构建一个足够好的模型,并用数据来验证有效性,而不是妄想很快得到成熟的预测模型。以下几个建议可以让你在博士研究期间进展迅速:不要追求完美,足够就好。简化项目,减少子项目的数量,聚焦于可发表的项目核心。快速生成原型,获取反馈,提升原型,获取反馈...如果你想实现这些想法,可以自问以下两个问题:我可以在不损失项目基础的前提下移除这个任务吗?有人已经使用了这个原型并能给我反馈吗?「我们不想要几千项功能,太丑了。创新不是什么都有,而是什么都没有,除了最关键的功能。」尝试得到项目的简化版本,而不是聚焦于最终完成的发表形式。把结果展示给同事,让他们使用并给出反馈,再提高原型,这会给你带来不断进步的感觉。8. 保持健康累垮自己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不注意身体。当然,你是科学家,你的大脑是你拥有的最重要的设备。但是忽视身体的其他部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照顾你的身体不仅仅是去健身房健身。它还关乎吃、喝、睡、锻炼和放松你的思想。博士期间很容易发胖,因为我们长期待在工作室,只能吃一些垃圾食品。而且因为实验计划还导致饮食不规律。早餐甚至就吃一些凉掉的披萨。我们也容易忘记适当喝水,经常喝的是加糖的咖啡。每天要喝 3 升水的建议也容易被我们忽视,导致糖尿病、肥胖症、失眠和许多其他恶劣状况。我的状况就不太好。我感到浮肿、沉重、喘不过气来。你走上一段楼梯,是不是感觉上气不接下气?我健康状况不佳导致压力增大,睡眠不佳。当我躺在床上时,我的大脑仍要忙碌好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我会像僵尸一样醒来。你可以想象我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有多高。保持健康的一些诀窍:我只在早上喝一杯咖啡:其余时候我喝水、绿茶、马黛茶。这样增加了上厕所的次数,改善了我的水合作用。少喝酒:我习惯了无酒精啤酒和少喝酒。记住,尽管酒精让你更有趣、更迷人,但它含有大量糖分,会给你带来可怕的宿醉(如果你的大脑需要工作,不建议这样做)。多锻炼:我的时间表上加上了去健身房的活动。并且,为了有氧运动和娱乐,我还加入了篮球队。9. 发表演讲没有什么比在会议上发言更让博士生感到痉挛的了。但是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演讲。导师和 PI 主要关注科学,而不是提高博士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项可怕的任务,我们的科学事业取决于我们在公共场合的讲话水平。幸运的是,如果你知道方法,提高你的表达能力并 fei 不可能。以下我将分享一些简单的建议来帮助你提高演讲技巧。提前准备演讲一般来说,你准备演讲的时间越长越好。尽量不要把一切都拖到最后一刻。但也不要过度。最好的办法是在你的时间表中为你的演讲准备创建特定的计划,并坚持这些计划。你应该争取在演讲前 3 天完成 95 % 的幻灯片。目标留几天时间排练你的演讲,修改幻灯片中的小细节。考虑听众了解听众及其背景对演讲质量有很大影响。对自己领域、技术和每一个问题所需准备的介绍取决于听众对你的主题了解的程度。如果你的听众背景广泛,你得介绍你的研究领域,说明它是关于什么以及为什么在你的领域做研究很重要。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知道你使用的技术。你的观众会喜欢一个基本的描述。如果大多数听众都是你所在领域的科学家,那你可以跳过介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介绍研究的新颖性上。一个伟大的演说家在一开始就能很快吸引听众的注意,要么是个人故事,要么是解决听众面临的问题。想想这些人的问题或恐惧,回答他们「那又怎样」的问题。你的听众会提出哪些问题?这将帮助你理解他们的心态,并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自己的演讲。向他人学习交谈有多种形式:杂志俱乐部、研讨活动、年度社交会谈、会议讨论等等。无论是优秀的还是糟糕的谈话人,你都能从中学到很多。问问你自己:当你紧张的时候会犯相似的错误吗?只有分析了这些谈话,你才能获得启发,并以此提高表达风格。创建幻灯片把所有信息都堆进 ppt 里会造成混乱,怎么以有组织的方式创建幻灯片呢?从结束部分开始:用一两句话总结你的展示。鸣谢幻灯片。总结幻灯片,用不超过三个点来总结你的结果。展示关键结果图片的幻灯片。展示关键方法的幻灯片。创建引言幻灯片,你需要激发听众的兴趣,展示结果的重要性,解释对方法的选择。引言的形式依赖于听众的类型,有时候你需要介绍整个研究领域,有时候只需要介绍特定问题。标题幻灯片。如何保持冷静为了达到「涅槃」般的平静状态,这里有 4 个技巧:准备并排练你的演讲,建立自信。了解你的演讲内容。不要使用自己发明的词汇,不要讲不确定、不相信的东西。和听众交谈,不要只是吐出记下来的想法。改善你的行为,在你演讲的时候,听众不仅是在听你说,也在分析你的非言语交流。别担心,每个人都是这么交流的。练习演讲你应该练习和自己演讲,以及和听众演讲。不用练习太多次,可以尝试逐渐减少重复次数的方式,直到合理的次数。在听众面前演讲可以帮助获取反馈,你可以让听众给出对幻灯片、内容、你的发音、你的节奏的反馈。按要点记忆你的演讲,有组织地创建幻灯片,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长句子会让你听起来像是在读书,如果你忘了几个单词,会感到恐慌。练习限制你的演讲时长。演讲现场早点到,先向主席介绍你自己,然后主席向听众介绍你。检查幻灯片展示是否正常。早点到能让你有足够时间适应环境。对某个演讲提出问题也有助于缓解你的紧张。肢体语言手势很重要,别太多也别太少,控制在跳舞和僵尸之间的平衡点。适当暂停,别像在百米冲刺。最重要的一点,微笑~_~强迫自己微笑也能带来愉快的心情。手抖的话,不要用激光笔做辅助,可以用手势来指示幻灯片的特定位置。和听众做眼神交流如果不能在演讲时直视听众,可以把视线停留在头上的水平线,或随机扫视,确保扫过了房间里的每个角落,让每个听众感到没有被忽视。问答在演讲的最后留下至少十分钟给听众提问,具体取决于听众。如果无法指示听众,把眼神聚焦于对方的双眼之间,人们无法分辨两者区别。问答环节最重要的是理解对方的问题,没听懂就再问听众,直到你听懂为止。即使你理解了问题,重复一遍也是好的,让所有听众可以听到。回答不出来也别慌,最好的专家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不要以过于个人的态度看待问题,即使这些问题让你看起来像个傻瓜。如果有人在刻意刁难,保持冷静和礼貌。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并没有恶意。10. 多写文章,早点开始论文、论文、更多的论文。别被那些声称我们不关心论文数量而只关心研究质量的言论所欺骗了。悲惨的真相在于论文是用于度量你的研究做得有多好的标准。此外,很多大学需要你拥有一定数量的发表论文才能让你获得博士学位。你可以按两种方式阅读论文,定量的或定性的。一个好的科学家要么有大量的发表论文,要么有几篇影响力很大的发表论文。更不用说,如果你能发表大量的高影响力论文,你将成为伟人。你将不得不写大量论文,思考这些论文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你并不是生来就知道如何写出杀手级科学出版物。记住,不断练习才能达到完美。实际上很多人推荐每天写下固定的篇幅,一句话、一个段落、一页,都可以。重要的是坚持写一个你能度量长度的文本,从而能轻易地检查你是否做到了。我发现这种写作建议实践起来是很困难的,我写的第一篇论文经历了将近无数次反馈。主要原因在于我练习的不够。但这永远不晚。给博士生的一些写作建议:进行对话:在大部分写作中当成是你在说话。避免你的语言变得复杂化。找到你的风格:不要总是客观。在对话中写下部分你的个人见解。表面意思和真实含义要一致。学术写作:清晰、简明和结构良好的语言:打字错误、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会带来很差的阅读体验。小心翼翼地校对论文并使用单词处理工具来标记难对付的文本。在写作过程中厉行节约,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口语化、缩减、不间断以及极端冗长的句子。此外,尽量别跑题。构建名副其实的内容:讨论你所知道的,不要即时发明新名词。如果你在声明某个观点,给出事实和合适的应用。不要复制:在学术写作中,某些智力犯罪比假冒别人的作品有更严重的影响。从以前学者的研究和观点中借鉴些许成果是可以的,但不能在未尊重原创的前提下改编别人的作品。避免过分引用:逐字逐句引用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的,但如果过分引用则会使你的文章看起来像是剽窃。仅当你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意思时,才进行直接引用。在文章的宏观组织中,考虑加注释。加注释会简化选择,但压缩可能是不必要的。此外,确保你把原始资源标记到了注释内容中。总结:如果你想要提高学术写作能力,限制你的论文篇幅在一定字数内将是个令人畏惧的任务。意思是忽略无直接关联的内容,不要牺牲议题的核心。你可以按照奥卡姆剃刀原则来进行总结。这将确保你最终的总结简要且目标明确。11. 使用正确的软件使用合适的办公 app 和软件可以方便你的日常工作,像管理项目、分类信息和分享文档之类的杂务,即使是科学家也必须做这些事。一旦你开始使用这些工具,就等于开始了无纸办公,并再也回不了头。我们需要的是能节省时间、简洁和多平台的软件工具,这里介绍 4 项每个 PhD 学生都需要的工具:Evernote:用于管理你的数字信息,可以写笔记、在网页上截取信息、添加照片和语音以及扫描文档。它可以在所有设备中进行同步。它支持搜索功能,甚至能识别照片中的文本。我推荐 Evernote Essentials 作为使用教程。Dropbox:允许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之间分享文件,只需在设备中安装 Dropbox,它会创建一个「Dropbox folder」文件夹,保存在这个文件夹的文件都会被推送到其它设备中。Mendeley:文献管理器,可用于同步文件,插入引用,处理论文的 pdf 文件并自动找到作者、标题、期刊名,并创建一个引用。Wunderlist:最简单的任务清单应用,有同步功能。12. 获得掌控权在你刚开始项目的时候,通常只能得到很模糊的关于项目的信息,甚至只是一个标题。这时候,你需要自己决定怎么工作,别听导师告诉你怎么做。导师一直在不断地说话和思考,他们的想法不断喷涌而出。但很多想法和建议其实都是「bull shit」。你需要自己对这些想法进行深度考虑,不要害怕说不。最终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是你,不是导师。你需要对最终的项目成果负责,因此你需要决定项目如何进行。习惯承担责任,实践得越多,将来经营自己团队的时候就准备得越充分。13. 学会拒绝很多人和任务会消磨你博士期间的精力。他们会占用你的时间,而反过来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回报。他们会阻止你实现目标——完成你的博士学位。对这些令你分心的事物说「不」可以让你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电子邮件、电话、会议、访客,这些都是影响你集中精力完成手头工作的干扰。你应该把时间当成最珍贵的东西来管理,告诉别人如何联系你。你可以通过自动回复告诉他们你会在何时查看电子邮件,以及他们何时可以收到回复。电话也是一样,设置电话时间。尽量避免开会,它们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建议改为 5 分钟的电话或 Skype 会议。提前询问议程,如果没有,那就找个借口逃掉。如果你碰巧参加了会议,要问清会议的结束时间,并告诉会议主席你只能待到那个时段,无法继续会议(如果会议被延长)。14. 社交生活不要为学院外的生活感到自责,你不是科学的奴隶。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就像在「保持健康」那章中读到的那样,如果喜欢运动,就加入一个运动俱乐部。这可以让你保持健康、缓解压力,并结识科学之外的人。参与活动,认识不同的人。这些活动可以是运动、跳舞、表演、语言课程、烹饪课、志愿活动。交朋友,和他们一起做些有趣的事,享受自由时光。要有一个当天完成工作的目标。要知道实验室之外有好玩的事在等着你,那个好玩的事将确保你及时完成工作。忘掉那些假装工作狂的同事。他们熬夜真的会产生很多高质量的工作吗?我表示怀疑。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员工,按照《每周工作 4 小时》的时间管理理念有效地工作,那就无需这样了。不要一心只有工作,把工作的事留给工作。要在博士之外交到朋友,否则你的话题将始终围绕博士的事情,听到的也是那些可怕的问题:「你的论文进展如何?」15. 分享痛苦在本书开头,我们讨论了博士成功的最大因素是忍受挫折。每次想到博士学位,这种痛苦就会在你体内滋生。想想接下来的几个月,你开始觉得缺氧,胸口也开始有这种压力。我希望你不要这样。但我曾如此,处于低谷的时候,我会非常讨厌我的博士学位。我很忙,正在习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新同事,开始一些永无止境的研究项目,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也很沮丧,失去动力。我在博士学习动机的五个阶段遇到了意义危机。我每天都在努力保持头脑清醒。我和一个朋友分享了我的焦虑,他给了一个我急需的见解:他也曾经历过相似的困境,我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并且,总有一天,你将不再处于低谷,还有希望。我向学校给科学家提供的辅导员、心理学家寻求帮助。她让我往后退一步,看看全局。我也意识到,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博士学位,并按照想要的方向去做。我开始写自己的科学博客。如果我将要失败或成功,我想给未来的博士生留下一些关于我在博士期间所学东西的建议。下一章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发泄痛苦的第一个好处是它不会在体内灼烧你。其次你开始听到自己的抱怨,然后进行反思。其三(如果你和朋友或辅导员分享了你的痛苦),你会收获来自外界的反馈、理解和支持。你甚至还可能获得需要的建议。你可以抱怨,可以倾诉自己多么艰难,可以接受哪怕更努力工作也无法改善的事实。所以,不必害羞,找一个朋友倾诉吧。寻求朋友帮助的一个提示:在朋友帮助你之前,试着先帮对方。这是网络和社交关系的基础。在收获之前,你要先学会给予。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让人们喜欢你(帮助你),可以读一下 Dale Carnegie 写的《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不要觉得找辅导员很尴尬,大多数院系都会为博士生配备特殊辅导员。虽然他们是心理学家,但这并不意味你疯了。在博士期间失去动力很普遍,因此帮助像你这样的博士生,辅导员很有经验。现在,这是我想要你去做的。去找一个博士生同事,或者一个你信任的博士后。利用《How to Win Friends》中的社交技巧,和对方分享你的痛苦。持续分享几周,如果一个月后你还没有觉得好点,那就去找院里的博士生辅导员。然后你准备好重新拾取对自己博士学位的热爱,开始带着乐观顺着动力绳索去攀登,并完成博士学位。16. 写博客在博士生涯最低谷的时候,我开始读博客。这并不是新鲜事物,因为我一直都在关注几个博主。而这次,我开始读面向科学家的博客。我从这些博客中发现,其他人也很艰难,或者其他研究生也在经历人生低谷需要帮助。这刺激到了我,我应该为刚开始博士的学生提供什么建议呢?我决定在博客中写关于自己读博时学到的东西。读博意味着什么?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些都是我期望别人能早些告诉我的。就像签合同时,你能提前看到合同里面的条款。一开始我觉得是在为博士开头那个可怜的自己写博客。但事实上,我是在对自己彼时为止所做的事情进行一次反思。我在给如今的自己提供需要的建议。我开始把脑海中模糊的想法变成文字。这项工作被证明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了解了自己感到沮丧的原因。而一旦我知道了这些原因,我就可以采取行动。写了几篇关于博士生涯的文章后,我开始平静下来,我对博士重新燃起了希望。我知道了如何渡过博士生涯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挫折。这可以让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我不知道这些建议有没有帮助到其他人,但至少让我坚持了自己的博士生涯。也就是说,我用写学术博客来鼓舞自己。你也可以!这让你在同行评审之外也能借此扩展自己的学术影响力,无论是学术博客、推特、论坛,这些都能增加你的声誉。怎么写都由你自己决定,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教育式的,按你的目标观众而定。在你的博客里,你就是 boss。17. 博士之后的生活我最后的一个建议是从长远来看待生活,希冀博士之后的未来。当前你的博士生活可能糟透了。但是,以后会越来越好,你要继续坚持。你知道什么可以让其变好吗?那就是规划博士之后的迷人生活。如果理想的生活在前面等你,你是否会更努力从而早些完成博士学位呢?或者痛苦是否会减轻呢?心怀美好目标,学习会更加努力;心存伟岸,可成不可能之事。写下博士结束后的梦幻生活。一旦动力不足,就看一遍。这种博士结束后的生活会砥砺你前行,不言放弃。例如你可能想要去其他国家,或者尝试不同的工作。也可能想要一次度假旅行来奖励自己完成博士,幻想完成博士之后的事能激励你走到最后。无论你幻想什么样的生活,记得一定要记下来,分享、拥抱它,然后规划并实现它。后记亲爱的朋友,这本书到此就结束了,我希望你能喜欢,也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帮助,能助你坚持完成博士。如你所见,博士学位长路漫漫。幸运的是,一路上总有各种资源能够帮助到你:无论是来自自己、机构、同事、朋友,还是来自网上甚至 Next Scientist。要记住,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穿越侠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现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等信息如下:【招聘人数】2-3名【合作导师】黄益平、沈艳、黄卓、龚强、徐建国、谢绚丽等【研究专业/方向】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职位描述】1. 参与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的研究;2. 参与中心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等方向的其他课题与学术研究工作;3. 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候选人基本条件】1. 能够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国内外重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3年之内;3. 专业要求: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背景。熟练阅读英文专业文献;4. 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课题组织能力;5. 身体健康,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年薪标准】1.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北京大学博士后相关规定及办法执行;2. 可以申请中心课题;3. 科研发表成果给予相应奖励;4. 可以申请北大博雅博士后计划。【申请材料】1. 个人简历和求职陈述信;2. 代表性学术论文2-3篇或其它研究成果;3. 至少二份专家(副高以上职称)推荐信;4. 个人详细研究计划;5. 学位证书扫描件。【截止日期】本招聘不设截止日期,在申请递交后一个月内回复面试通知,提前录取优秀者。请有意申请者尽早提交申请材料。【联系方式】请有意向的申请人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pkuiif@nsd.pku.e.cn(邮件主题:姓名+申请博士后)。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成为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测度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中心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中心还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都分别组建了联合课题组就中国数字金融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低海拔

招商局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

招商局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于2004年,具有单独招收和培养博士后资格,被国家人社部和全国博管委评定为全国优秀设站单位。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收2020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课题涉及管理、金融、物流、港航、地产、海工、商贸等领域。工作站依托历史悠久的招商局集团。招商局始建于1872年,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采矿、冶炼、金融、纺织等行业,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目前,招商局集团为国家大型央企,总部设于香港,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产业。2018年,招商局集团利润总额、净利润和总资产在央企中均排名第一。招商局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位于深圳市。迄今已招收十六批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密切联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站博士后享有较高的薪酬待遇。出站的博士后约六成加盟招商局集团。一、招收条件1.在国内外已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0年7月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2.具备全脱产全职从事招商局集团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3.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研究素质,品学兼优,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身体健康。二、研究领域和招收人数每一方向按照需求和报考情况,择优招收1-2人。三、申请提交材料请于申请截止日前,同时提交以下文件的纸质版和电子版:1.研究计划书(请根据上列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撰写,计划书正文不超过6000字);2.博士论文,以及与所申请的研究领域相关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3.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或所在大学开出的2020年博士毕业的证明材料;4.个人简历,身份证复印件,2张个人近期二寸免冠照片;5.《博士后申请表》和《专家推荐信》(请在招商局集团网站www.cmhk.com或http://www.cmhk.com/main/rlzy/bsh/bshzs/index.shtml下载,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并用A4纸打印。其中《专家推荐信》可以迟至接到考试通知后再提交)。四、申请截止日期和考试安排申请截止日期:2020年3月5日。考试安排:初审合格者在深圳参加笔试和面试,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理论及应用、英语、综合素质及能力。考试时间另行通知。往返交通费可向工作站申请报销,工作站视申请者情况给予批准。 五、联系方式联系人:陈小姐电邮:postdoc@cmhk.com电话:0755-88272359(深圳)传真:0755-86550817(深圳)通讯地址:广东深圳蛇口太子路1号新时代广场30楼3008A室招商局博士后站邮政编码:518067网页:http://www.cmhk.com或http://www.cmhk.com/main/rlzy/bsh/bshzs/index.shtml

上有曾史

博士后招聘|潍坊医学院2020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潍坊医学院是山东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闻名遐迩的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更名大学列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并报教育部备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学校是全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学校。“健康中国背景下重大健康风险预测与治理策略”博士后研究项目依托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下设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公共卫生危机预防与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心理干预3个主要研究方向,围绕慢性病、传染病防控、弱势人群健康、医疗服务、食品安全及心理危机干预等重点研究领域,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出发点,综合分析健康重大社会风险的优先顺序,对重大社会健康风险进行系统预测,分析问题根源及作用机制,开展系统实践评价,研制超前治本策略,有效防范健康风险,保障广大居民健康。该项目有“健康山东”重大社会风险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十三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基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卫生政策研究室、中国ICF研究院、中国康复健康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有卫生应急模拟指挥中心、媒体应对仿真实验室、大数据研究中心、循证医学研究中心等专门的实验平台,可为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项目主要依托学科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学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公共卫生与社区管理、卫生应急管理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此外,拥有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可为开展博士后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与方法学支撑。该项目导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专家,有海外相关领域的终身教授。项目研究团队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名,可为开展博士后研究提供良好的人才和团队支撑。02合作导师及研究方向0303申请条件1.获得博士学位5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对于科研能力很强、科研业绩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年龄至40岁。2.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研潜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全职来校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04工作待遇1.对进站前未进行过职称评定的博士后,予以认定中级职称。全职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前,可申请参加学校每年组织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2.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实行协议年薪制,学校缴纳社会保险,享受住房公积金等其他福利待遇;学校提供专用工作室及住房租住。3.享受学校科研奖励政策。0505申请程序1.学校公布年度博士后人员招收信息;2.申请入站人员与合作导师联系,达成初步招收意向;3.申请入站人员向合作导师所在学院提交《潍坊医学院博士后人员申请审批表》、两名本领域专家的推荐信、科研水平佐证材料等相关材料;4.设站学院审查申请入站人员资格,经过面试答辩、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学校研究,择优录用;通知拟招收人员登陆“中国博士后”网站,网上填写进站申请,并将进站申请材料报学校博管办;5.学校博管会研究审核博士后人选并报山东省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6.学校与博士后签订工作协议,按有关规定为博士后办理进站和户口等有关手续。06联系方式(应聘邮件主题:应聘博士后+姓名+研究方向)地址: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7166号

功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20年度博士后招收公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1964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提议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成立,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新中国早期资深翻译家李越然、苏琦、周锡卿、董乐山、管震湖、李传松、王志佑、王文炯、舒雨等先生都曾在学校弘文励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秉承“中外人文交流”使命,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以“融中外、兼知行”为办学理念,以外语、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交叉融合,致力于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北京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4个(其中有26个语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联合培养博士点2个(与美国宾汉姆顿大学联合培养翻译博士,与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联合培养旅游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别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共建)。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旅游管理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外国语言文学、旅游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日语、阿拉伯语、英语、旅游管理)、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日语)、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翻译专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自2016年开始启动与其它单位培养博士后合作项目,至今已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共15人,8人通过考核顺利出站,4人通过学校招聘考核留校工作。2020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事项公告如下:一、研究领域二、招收条件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不良经历;2.有博士学位(应届博士研究生应在2020年7月前获得博士学位);3.年龄在35周岁以下;4.须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5.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6.符合研究课题所需的专业背景,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三、申报材料1.个人简历;2.博士后进站申请表;3.拟选课题的研究计划书(3000-5000字);4.博士毕业证、学位证(应届博士生可提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5.本学科领域两封专家推荐信(其中一位推荐人须是申请人的博士学位导师);6.博士论文、两篇学术研究代表作;7.身份证(正反面在同页复印)。四、申报审批程序1.申请者将上述材料电子版于2020年5月31日前发送至邮箱:ewbh@bisu.e.cn;2.本站根据申请者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合格者将通知面试,面试通过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入站手续。五、博士后待遇1.我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不低于国家标准的日常经费;2.我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生活住房条件;3.博士后在站期间,户口迁移以及子女入学问题按照全国博管办的相关文件执行。六、联系方式联系人:郭老师电 话:010—65778940(疫情期间可拨打18511169906)邮 箱:ewbh@bisu.e.cn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明德楼405邮 编:10002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处2020年2月25日

公性

高考和“考”博士后,哪个更难?

小西听到不少朋友们在聊高考,甚至是引申到博士后。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一直在等过零点后进入"高考日"。不少朋友都知道,小西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在高校任教,期间做了2年生态学(跨学科)的博士后,对于博士后的体验算是小有心得,来分享一些我的经历和见解。 清华大学博士后在我国,博士学位已达"巅峰"。今天小西留意到一个中科院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接受采访的视频(不少博士5月底6月初参加答辩,或者12月下旬),第一句就是"博士鏖战这些年挺开心的,但是……"。往往,大部分博士生毕业时已有30岁左右,而且"顺利通过答辩"已证明其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与潜力。因此,博士后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和今天即将开始的"高考"的难度更是无法相比。博士后体验博士后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小西看来,博士后是2-3年的"科研经历",而不是某个学位或工作。国内进站博后,常见选择是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高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几年,国内博士后人数持续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整体待遇的提升,如广东部分高校博士后30万元/年,享受学校科研绩效奖励政策,择优留校任教(留校率不低)等。二是科研成果不足或入职条件暂时不符时(即师资博士后),与其去偏远地区普通院校"混"个讲师,不如东部省市高校做2年博士后,搏一把"出站留校"(慎重选择,不少人因此荒废了个人的科研路)。博士后 学习之路想要进入高校或企业做博后,要求比较简单,简单到是个博士,一点点科研论文就可以。但是,2019年的年初,小西看到湖南省博管办(博士后的管理机构)发文,不再限制跨学科进站博士后,不晓得其他省市具体如何。以小西博士后进站经历为例,提前联系好"合作导师"(和指导老师是科研合作关系)和准备2份学科内教授的推荐信,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直接填报信息和上传证明材料。之后,将填报后生成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核表》找合作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签字后,和其他各类要求的证明材料一起递交学校博士后办公室(大部分挂在校人事处机构下面)审核后,静待省博管办审核通过后(一般是3-5个工作内),即走完整个入站流程,不需要笔试或面试。进站博士后结语是否选择去国外做博士后,关键还是得看个人的选择。小西个人觉得国内博士后挺好的,如合作导师基本都是某个领域的大牛人物(中国特色),在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机会融入合作导师的圈子。同时,每年2次申报博士后资助,是不少年轻老师科研起步的第一个课题,弥足珍贵!也许你会问:若是不进站博后,提前进入课题组工作,等大学下一批人才引进,是否会更好?不会!如在湖南省内高校、企业进站博士后期间,可享受"副教授"待遇(有博士后公寓或2000元/月的租房补贴),年收入约是10万元/年,同时可享受长沙市人才引进政策。其中,企业工作站博后的额外补助10万元、高校博后流动站博后4.5万元。需注意的是高校的博后,一旦入职进入事业单位编制,将不再按月发放这部分人才补助。"漏洞"钻不到的!▼小西文中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有问题欢迎评论交流。

人之所引

博士后放弃高薪回国科研 让人工胰脏研究国际领先

半岛记者 孙雅琴 通讯员 任波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结果揭晓,从高校实验室埋头科研走出来的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王友清榜上有名。不知不觉间,王友清已回国10年。他依然会记得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的日子:“当时赶上北京奥运会,我的导师恰好举办团队聚会,同事们对中国流露出的震惊和认可,让我充满自豪感。由于当时我的研究领域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我感到自己应该尽快回国。”合同期满,他婉拒了导师邀请,投身祖国科研事业。如今,王友清是山东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更是心系祖国的朴实科研工作者。他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台人工胰脏临床实验测试平台,有望造福我国1.2亿糖尿病患者。在五四青年来临之际,王友清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也是山东科技大学首位获此殊荣的青年教师。赤子情怀,挂专家医生号不为看病为科研“80后”青年王友清来自山东莱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求学阶段一直勤奋好学的他在学业上并未遇到太多阻拦。2008年从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F. J. Doyle III课题组,从事人工胰脏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在美期间,王友清取得重要学术突破,在国际上最早设计了“学习型人工胰脏”,这个研究可以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治疗。而王友清认识到,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糖尿病人口第一大国,他对中国人工胰脏领域的科研空白感到十分担忧。“我国是世界糖尿病人口第一大国,但是当时相关人工胰脏临床实验测试平台的研究还是空白。”王友清介绍说。2010年,合同期满,Doyle院士挽留他,并提供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人工胰脏研究实验条件。王友清婉言拒绝,他说:“祖国更需要我,我更想做一名开拓者。”Doyle院士在推荐信中评价,王友清是他20多年来指导过的最优秀的博士后之一。学成归乡,百转迂回。当时国内医生对人工胰脏不了解,难以寻找合作伙伴。王友清回忆:“刚刚回国时,国内还没有类似研究,也没有合作伙伴。后来,我通过挂专家号,和他们直接面对面去聊。”为打开局面,王友清挂号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李光伟的门诊,表达了合作意愿并介绍方案。二人很快达成意向,合作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至此,中国人工胰脏领域的研究正式铺开。填补空白,研发成果造福糖尿病患者为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王友清申请了欧洲糖尿病研究基金会的项目,获得18.7万欧元支持,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台人工胰脏临床实验测试平台,填补了国内此方面研究领域空白。研发成果目前已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医院得到推广应用,完成糖尿病患者临床实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2016年,一直想回家乡工作的王友清加入了山东科技大学,成为自动化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这让他感到“更有归属感”。他告诉记者:“我们团队里有几位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学者,对我影响很大。而团队中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经常帮助我,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非常关心,提供了大量帮助。”这一切,都让王友清感到有了“回家”的归属感,让他常常想起当时从国外回来的科研报国初心。2018年8月16日,他申报的“人体血糖动态过程的安全控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王友清介绍,“这些研究的难题在于人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控制方向在不断改变;而且不同的人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个人每天的食物摄入量也是不同的,这些因素均导致了自动化应用的复杂化。”最终,王友清团队以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为关键技术手段,将数学和工程知识融入课题研究,设计出“学习型人工胰脏”。潜心治学,展现青年学者风采王友清的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累计发表85篇SCI论文,其中10篇ESI高被引论文,得到国内外30多位院士的正面评价和引用。他的论文发表在生物医学领域顶级杂志《IEEE生物医学工程会刊》上,被国际著名网络平台BioMedLib评为人工胰脏领域“20大热门论文”,且排名第一。多位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这方面领域的院士专家G. C. Goodwin、J. G. Chase等人将他的成果列为全球人工胰脏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在国外不同的是,现在山东科技大学的王友清除了潜心科研,还有教书育人的工作。他认为,蓝图再宏伟,也要“术德”为基,在学校,他除了做科研,还要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上课。对于经常出差在外的王友清来说,无论多忙,永远把学生的事放在第一位。在学校,他从本科教学起步,主干课程逐门讲授。他倡导学生“自由和严谨并存,踏实与创新同在”,对实验论文高标准、细指导,短短几年,已培养出3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6名获“国家奖学金”,成为科研岗位的骨干和高校青年教授……如今王友清荣获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在同事们眼中他也是“实至名归”。纪洪泉副教授告诉记者:“认识王友清老师八年有余,最深的印象就王老师学术水平高、指导学生到位、对待同事热情。”而王友清的学生朱可嘉也表示:“王老师在学术上高标准要求,对学生更是尽心尽力,衷心希望老师会越来越好。”【来源:半岛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和不欲出

聚众读博 Y叔招生信方向的硕士、博士、博士后

读博吗首先我是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信息学系招生,专业是纯的,没有湿实验,不像有些虽说是招生信,但其实是在湿实验室,这种有个调侃的专有名词pet bioinformatician。此处声明我们是干的,24k,所以也希望你是有相应背景的,彼此适合才是关键。再者没有本科进来5年直博生这种情况,这是学校的制度使然,反正就没有。我们学校推行的是本科进来必须是硕士,但硕士在3年内的任何一年都可以转为直博生,所以直博生是有的,但不是一来就是,当然也不是所有硕士都可以直博,直博也要看导师的名额。博士的招生名额少就少在本来已经缺乏了,还被直博名额占用,所以现在外招名额特别少,我以后也会优先给自己的硕士直博,所以以后也不一定招,但今年开门弟子,就看有没有缘分了。硕士可以是非生信出身,没问题的。但如果是博士生,不算延期,你只有3年时间,要从生物转过来,基本上手把手带你入门你就要毕业了,所以我不考虑,如果是生信、计算机、统计专业的,会比较好。很多人硕士所谓做生信,只是我在一开头说的在湿实验室里当pet bioinformatician,大部分只是搬砖的。在湿实验室里大家都觉得做生信那个人很厉害,有些人也还真当自己很厉害了,如果你也不是纯的,最好能证明自己已经脱离了跑流程的阶段,而不是像有个学生跟我讲的他师妹问他「师兄你怎么这么厉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要面向博士招生,之前有网友写了《天青色在等烟雨,网红博导的Paper在等你 》,之后有一些人来联系,但多半是生物背景的,被我直接拒了,我一直也没宣传。本来有一个学生,之前跟我发简历说自己发了一篇4分的共一文章,又说他改了别人的R包并附了github地址,本来我还觉得不错,但聊下来发现不行,简历隐瞒本科学校(某学院比较差)、github上看不到改别人包的代码(解释说是本地改完再整体上传)、4分的共一文章我查了一下是排名第4,我觉得这些都是有意在隐瞒,又拒了。联系导师不要太戏精,不要耍小聪明,很容易被看穿的。然后我发现联系的人都被我拒光了,所以我想有必要宣传一下,写了这篇推文,希望大家也帮我宣传一下,毕竟也有大量的学生在找地方读博,比如当年的我,《来香港读博其实是被逼的》一文记录了我找地方读博的经历,虽然我当年写了4个Bioconctor包,发了七八篇文章,拿着剑桥和德国工业大学的推荐信,在国内竟然处处碰壁。我相信会有一些好学生,其实也在苦苦地找地方,所以需要消除信息不对称,转发也是在做好事。我招的是做生信的,纯24k的,所以没基础的不要,生信基础是最重要的。然后我想做病毒方向,病毒的背景不是很重要,但这一点还是要特别指出,因为如果你是想做肿瘤方向的话,就不用联系了。欢迎联系,但联系前也请好好看这一篇,想想是不是合适再联系,起码给我个简历,写个自我陈述,好让我了解你,如果你是有心想要争取机会的人,我想这些都不用说的,可以看看《给硕博考生的一封信》。其实一个人用不用心,是不是广撒网,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体现你的真诚、展示你的能力,这些你应该都懂的。再说说我自己吧,2017年香港大学博士毕业,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层次人才引进,教授博导,发表14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其中有4篇是ESI高被引论文,1篇是ESI热点论文,最近接收1篇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F=10.21),h-index=15。写了10个Bioconctor包,R语言世界排名49(git-award网站数据)。

王弼

签证有多痛,科学家都懂

撰文 | Virginia Gewin科学家在出国工作前,应准备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延迟出签、意外费用甚至是拒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移居他国寻找科研机会。2018年,兰德欧洲(RAND Europe)开展了一项关于国际流动的调查,在将近2500名的受访研究人员中,四分之三表示他们在职业生涯的某个阶段有过出国工作的经历。调查还发现,虽然职业发展与出国存在相关性,但不得不说申请签证有时候费钱又费时。美国的签证和移民政策致使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不得不延迟入境,有些甚至无法入境 | 来源:Alex Wong/Getty国际流动本身就涉及各种复杂的决定,而延迟出签和拒签更会让形势难上加难。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暂停容许部分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包括几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此外,某些国家不透明的移民流程、持续不明朗的脱欧前景,以及部分地区日益高涨的反移民情绪,尤其是在那些被科学家视为首选地的国家,这些因素都在使事态进一步复杂化。数据显示,美国研究生项目的国际留学生新生入学率在2017年下降了3.7%。2019年3月,英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留学生的数量,允许留在当地求职的英国大学的毕业生将签证延长一年。在此之前,这类签证最多只能延长4个月。不过,一旦英国正式脱欧,在英读书的欧盟学生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学费。在此,五位研究人员将与我们分享不断变动的移民政策给他们的事业造成了哪些影响,并为国际科学家提供一些建议(见“签证建议”)。签证建议申请签证有时候费钱又费时 | 来源:Fredrik Renander/Rex/eyevineSepideh Keshavarzi:联系会议组委会,建议他们未来将举办地放在进出方便的国家。Alexis Lomakin:在一个国家至少待满五年,申请永久居留权以确保稳定性。Kristen Crandell:考虑签证申请费用,询问你的学校是否提供相关报销。Mehdi Ordikahni-Seyedlar:制定备选方案。在等待的同时继续物色其他机会,不要浪费时间。以防最后真的被拒签。匿名:保留好每次申请的文件,即使将来可能没用也不要扔。SEPIDEH KESHAVARZI:拒绝入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我是伊朗籍,背井离乡十多年了。由于美国针对中东一些穆斯林占多数国家发布了旅行禁令(虽然在法院屡受挑战,但禁令依然有效),导致我去年无法参加在美国加州圣迭戈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会议,展示我的墙报。我大约支付了500美元的签证费、会费和会议注册费。我一共接受了两次面谈,详细回答了签证官的所有问题,包括我在美国有哪些计划,以及我是否知道旅行禁令等。最后,我还是由于禁令被拒签了。由于我是我们实验室中唯一能清楚解释这项研究的人,我的同事和我最终决定取消墙报。这个会议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个交流研究的场合,还可以拓展人脉。我现在是一名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希望明年能够顺利找到一份独立职位。当时被拒签让我失望极了,我的钱和时间都打了水漂。今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神经科学学会十月会议邀请我在专题研讨会上介绍我的研究项目,但我不会去现场。组织方已经承诺为那些被拒签的人士提供远程报告的方式。我们可能会事先录制报告内容,理想的情况下,我可能还能回答一些现场提问。能够进行远程报告的确是一大进步,但它无法替代本人亲自参加。远程报告的曝光度不如现场报告来得高,也无法在一些非正式场合进行深入沟通。被拒签后的一个礼拜我都没心思工作,整个人感到消极沮丧。讽刺的是,2018 年的会议提案把我列入其中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对我是有利的,因为会议投稿指南上明确要求兼顾演讲嘉宾的多样性,不仅要性别平衡,还要种族平衡。即使在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前,美国对中东人士的态度就不是很开放友好。2013年,我在澳大利亚读完了博士,希望能去美国做博士后。当时,澳大利亚最常见的工作签是457签证,457签证的要求比美国的更容易达到。于是我在澳大利亚多待了一年,希望能获得永久居留权,但后来才发现一年并不够,还要追加一年。最后我决定离开澳大利亚,我不想浪费更多的时间耽误职业发展。博士毕业时,我获得了几个博士后的面试机会,3个在欧洲,2个在美国。我在面试前三个月就开始申请美国签证了,但签证迟迟下不来,只能任由机会擦肩而过。因为这次面试和无法参会的经历,美国已经从我的职业规划中消失了,我现在只把目标锁定在欧洲。我无法想象生活在一个不能自由出入的国家。科研同仁也能采取一些实际行动表示支持。首先,我希望美国的专业学会可以考虑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会议。第二,在我无法参与神经科学会议后,学校其它系的同事邀请我去演讲,或去其它国家参会。他们的支持给了我莫大的安慰。编者按 :澳大利亚在2018年3月废除了457签证,代之以临时短缺技术工作签证。ALEXIS LOMAKIN:改变观念伦敦国王学院细胞生物学家我来自莫斯科,是莫斯科国立莱蒙诺索夫大学和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联合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后,我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在美国,招收你的学校会帮你处理签证事宜和背景调查。我当时只用一个月就拿到了签证,但我认识的许多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国际研究人员都抱怨说背景调查要很久。2015年,我前往巴黎的居里研究所(Curie Institute)担任高级助理研究员,之后去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做访问研究员。我发现进出欧洲要容易得多,尤其是开放边境的26个申根国家,如德国、西班牙和挪威等。从欧洲境外进入这些国家只要一个申根签证就够了,办理时间一般只要两周。这样一来,我就能灵活参会、度假,还能回莫斯科看望家人。目前我在伦敦做一个两年的独立研究员项目,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我之前拿的是Tier 2一般工作签证,这不是我在美国或法国拿的那种高技能专业人才签证。英国不是申根国家,但我所有的合作者都在申根国家。为了维持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我需要四处奔波。我每次都要申请特定国家的签证。比如为了去维也纳做演讲,我支付了约100英镑(约合111美元),更要命的是,我花了两周的时间准备材料和递交材料。如今,申请签证俨然成了一份全职工作。有时候,我被签证搞得狼狈不堪。作为一名具有这种国际背景的研究人员,我感到尤其不满的是,资助机构和经费评审方并不在意我花在签证申请和出差上的时间和精力。要知道,在研究项目完全启动前,至少要三个月的安顿时间。申请经费时,评审方会考虑到疾病或怀孕等因素,但从来不考虑我们人生地不熟,需要自己找房子这些问题,而这些在伦敦简直是噩梦。我非常感激自己接受过的国际化训练,并将此看作一个应该接受的宝贵机遇,但它也不全是优点。现在,我在权衡几个重回欧洲大陆的机会。在那里,我可以更好地维持合作,去别国参加会议,还能全世界到处走。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大范围讨论,关于为科学家特制一种欧洲护照,帮助规避以上提到的种种问题。我真的希望能有那么一天。同时,我也想和资助机构、经费评审方、同仁、人力资源部门、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公众坦率地谈谈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变人们对我们职业的看法。科学家是一个兢兢业业、身处高压之下的群体,他们的工作应该得到尊重。KRISTEN CRANDELL:成本挑战英国班戈大学鸟类生态学家在任何国家办签证都绝非易事。我来自美国,最初想去印度做博士后。光是申请印度签证就花了一年的时间,职位也最终落空。2015年,我从美国搬到了英国,去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我当时拿的是Tier 5临时工作签证。我的先生也在学术圈工作,他在2017年获得了班戈大学的一份职位,我的签证就换成了配偶签证。后来我也在班戈大学得到了一个研究员职位,又换成了Tier 2一般工作签证。对许多人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移民的成本了。单是一个英国工作签就要大约3000美元。这个过程我经历了三次。班戈大学可以报销最新签证的部分申请费用。好在我也有点存款,但对于那些只拿助学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负担这笔费用。班戈大学和剑桥大学不同,我们每两周都要去学校员工那里进行登记。我对此的理解是,每所大学对受其资助的个人负有监管责任,但具体怎么做取决于学校自己。在班戈大学,我每隔一个周三就要前往校园的某栋教学楼,在他人的见证下在虚线上签名,以证实签名者是我本人。如果我无法出面签字,我就要详细告知我所在的位置信息。比方说,当我外出旅游时,我需要将我的目的地、飞行计划和入住酒店都列出来,或提供我父母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尽管如此,我出入境不受限制,可以随意来去。编者按:班戈大学证实了校方会对受资助的国际留学生和员工进行考勤记录。学校指出,只要符合英国政府的资助责任要求,各个学校都可以自己制定具体流程。MEHDI ORDIKHANI-SEYEDLAR:应对不确定性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师我在2009年离开了伊朗,当时已经拿到了兽医学博士学位。我去了法国读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那是我的第一段海外经历。现在,我在瑞典工作,是我过去十年生活过的第六个海外国家。我从2012年开始在丹麦技术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我去美国杜克大学做了6个月的访问博士生。2016年8月,就在我临近毕业之际,杜克大学给了我一份理想工作。当时,我在杜克的同事以及我本人都认为拿到签证,在2017年5月入职,从时间上说绰绰有余。但是,特朗普的旅行禁令很快就颁布了。我的赴美签证申请惨遭冻结。每一天都过得寝食难安,我每天要给杜克大学的同事发三到四次邮件。我的压力很大,因为杜克大学的实验室成员和我一样,都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那一头的PI——神经科学家Mikhail Lebedev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自愿付费并担责,以便我能拿到H1-B签证——让美国雇主从国外招收特定临时岗位员工的签证,但只能单次入境。也就是说,我只能进入美国一次。对于科学家来说,单次入境是说不通的。你需要去国外参会、开展合作。你不能只锁在一个国家里。我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我是否能回国探望我的家人。当时的整个情况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且毫不透明。又过了几个月,Lebedev建议我考虑B计划,他给我写了一封非常出色的推荐信,帮我拿到了瑞士洛桑的一个博士后职位。我在2017年8月入职。我当时等了三个多月才拿到签证,但只要5周就拿到了我现在的签证,目前我在卡罗林斯卡学院做博后。不幸的是,我无法计划下一步的事业发展,我还是会考虑美国,但在当前的整体局势下考虑并不现实。无论如何,我还是会和别人说不要过早地失去希望。在我出国读博前,我申请了90多个地方,大部分是欧美院校。一旦你获得了某个职位,尽快完成签证申请,因为这个过程通常都会比预想的更长。同时,让你即将加入的实验室知晓你的签证进度,也非常重要。匿名南美籍科学家:复杂的过程澳大利亚医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家我已经换过三个国家了,澳大利亚占了两次,但每次的体验都不一样。在南美完成硕士学位后,我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攻读博士。那时对学生签证的要求很不同,但不变的要求是,申请人必须得到学校资助,通过英语能力评估测试,提供学校成绩单且过去五年无犯罪记录。这个过程有时候非常复杂。比方说,我需要有飞澳大利亚的机票才能申请签证,但学校在我获得签证前又无法完成资助手续。我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买机票,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签证。这个过程很煎熬。我在2015年去法国做博士后时,研究人员签证并不难拿,但也有一些障碍。法国要求学位证书认证之后才能入境法国,这就要先将学历证书翻译成法语。我在2015年2月已经博士毕业了,但直到6月才拿到了我的学位证书。我春季就收到了博士后录取通知,但由于这个认证要求,我不得不等到10月1日才能正式入职。2017年10月,我在法国的合同到期,我获得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工作机会,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我的签证申请一直卡在文件评估阶段,因为那个时候移民局正忙于将已经失效的457签证替换成临时技能签证。我本来计划在2018年初开始新工作,但一直到8月份才回到澳大利亚。我之所以决定回澳大利亚,一是这份工作很有意思,二来学校也能支持我。而且,我已经在澳大利亚待了近四年,对那里的银行和大学都较为熟悉了。我希望能够很快拿到澳大利亚的永久居留权,虽然我不确定是否会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但一旦我拿到了永居,雇佣我的单位就不用支付额外费用。我也能较自由地出行了。换国家、重新了解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是一件难事。下一次我想变动前,我一定会三思,并考虑变动成本。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Nature自然科研”,原文以What scientists should know about visa hurdles为标题发表在2019年 5月7日《自然》职业特写上,戳“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1428-8”可查看。《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