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备考管理学博士?笔试和面试攻略,亲身经验分享炼形

如何备考管理学博士?笔试和面试攻略,亲身经验分享

我用了1个月时间准备和复习,然后考上了南方某985大学的全日制管理学博士。现在把经验分享给大家。第1步,联系博士生导师这一步非必需的,但如果能联系上导师,有导师表示愿意接收你,那么导师可以提供一些笔试复习教材给你,教你怎样面试,介绍一些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给你认识,这些对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不过,提前联系好导师的缺点就是,你对这个导师的了解不够多(例如人品、带学生的风格、研究兴趣是否与你吻合等)。你若是盲目发邮件联系导师,而导师又答应接收,日后你入学后一般就得进入他的门下。若是到那时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导师,就很麻烦了。利弊你们自己考量吧!我的建议是,如果时间允许,先用多点时间打听、了解一下这位导师,然后再发邮件给他做自我介绍,问他是否愿意接收你。我的经历就是在学院官网浏览一下各个导师的主页,然后对喜欢的导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把我的简历、曾经发表的论文、曾经写过的书稿发给他。然后那位导师回复了我,约我到他办公室面谈。面谈过程还比较愉悦,然后他就给我介绍了一位师兄,辅导我如何准备笔试和面试,这对我实在有很大帮助。但我后来指导的一些考博士的师弟师妹,他们没有提前联系导师,也能顺利考上了。然后通过第一年的课程学习,深入了解了各个导师的情况,第一年末才递交选导师的申请书。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第2步,递交申请材料我报考的学院是自主招生(申请-考核制),所以我不用参加全校的统考,直接递交申请材料给学院就行。如果学院审核材料通过了,就会出公告,通知笔试和面试的时间。其实有自主招生权的学院要求递交的材料都是大同小异,包括:1、英语六级超过450分,或新托福成绩大于80分,雅思大于5.5分,或者曾经发表过英文论文,这样就不用提交英语考试证书了。2、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4、个人简历。5、本科、硕士阶段的成绩表。5、体格检查表。6、代表性学术成果。具体资料看各学院的官网。那个研究计划就像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就行。第3步,笔试复习。我那时笔试的内容有3张卷子,分别是管理学理论知识,管理学研究方法、英语。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我建议复习的书本是《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著)、《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史密斯和希特主编)。对于管理学研究方法,我建议复习书本是《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这本书非常厚,但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对于我后来读博士做研究也有很大帮助。而英语复习,由于提前了解到考试内容是针对目前的经济热点,用英语写一篇文章,表达个人看法,所以我就背诵CCTV NEWS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的新闻。近些年,学院的英语笔试改风格了,不仅有写作题,还有阅读选择题,有点类似考六级。我闭关复习了1个月,把推荐的那3本书都读了4遍,天天背诵英语文章。第4步,笔试考试复习了一个月后,终于等来笔试的日子。笔试时间是9点-12点,监考老师发下来3张卷子(就是前面说的3张),要求我这3 小时内做完交卷。我当时给自己安排每张卷子用1个小时完成。《管理学理论知识》有5道大题,每道大题又有几个小题,都是主观问答题,没有选择题。题目例如: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分别是指什么?请你描述一下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是什么?《管理学研究方法》题型跟理论知识的卷子一样,题目例如:什么是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怎样检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Cronbach 系数用来做什么?请你写一个你曾经看过或研究过的论文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英语卷的题目前面已经说过了,就不再赘述。题目例如:请你就“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写一篇英语文章。第5步,面试笔试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就接到通知,说我笔试分数通过了,可以参加第二天的面试。所以,我就赶紧制作了面试用的ppt,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和研究计划。第二天我参加面试,面对5位面试官,我从容不迫地讲述我的ppt(过程就像硕士论文答辩一样),我讲述完后,5位老师就开始提问。问题例如:请你用英文介绍一下自己(3分钟);请你说几个管理学理论的名称和大概内容;检验内生性的方法有哪些?第二天,学院就把笔试和面试的分数、录取名单公布在官网上,我也顺利被录取了。录取通过率?记得当时大概有28人提交报考申请,由于学院考核严格,只有10人可以进入笔试,笔试完后,只有5人笔试通过可以进入面试,最后5人面试都通过被录取了。

其主君也

“农学博士”接棒“管理学博士”,这个正厅级岗位两任都是学霸

【编辑/郝佳 统筹/刘姝蓉】山东省济南市委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显示,郑德雁已任济南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据公开简历显示,他此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提名为济南市副市长人选。大白新闻注意到,生于1969年的郑德雁是一名“学霸”,17岁考上兰州大学数学系,20岁即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还在青岛海洋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在中国海洋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梳理其履历可发现,郑德雁曾先后在山东省四市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城市治理经验。郑德雁 资料图(图片来源:青岛政情)“数学学霸”、“农学博士”厅官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日消息,近日,山东省济南市委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显示郑德雁已任济南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据公开简历显示,他此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提名为济南市副市长(列副市长第一位)人选。郑德雁,男,汉族,1969年9月出生,山东五莲人,1989年6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入党,在职研究生,农学博士。大白新闻注意到,这位“准70后”厅级干部还是一名“学霸”。1986年,17岁的他考上兰州大学数学系,20岁就已毕业。也就是说,他提前一年就念完了大学课程。毕业后,郑德雁曾长期在青岛任职,在青岛市黄岛区水产局、青岛开发区水产总公司、青岛保税区管委会等处担任过职务。这期间,他在青岛海洋大学企业管理系研究生班进修,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渔业资源专业学习,拿到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15年,其历任即墨市委常委、副市长、副书记、市长,2015年改任青岛市北区区长、区委书记,2018年11月外调临沂担任市委副书记。7月16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发布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对郑德雁等5名同志进行任前公示。其中写到,郑德雁拟任设区市正厅级领导职务。城市治理的一把好手在郑德雁主政青岛市北区期间,提出了要打造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核心区。其中,努力把国际邮轮港打造成为市北发展的强引擎、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成为市北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郑德雁以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创新性提出“城市生长力”城市治理品牌,已经在城市治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他还在2017年接受专访时提出,要给城区“抠”出块地,给产业挪地方。他说:“要打造主城区的核心区,一定要成为产业的核心区。这个产业不能是一般的产业,我们定位为智慧密集型产业,其中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智力密集型,再一个是知识密集型。”在临沂任市委副书记期间,郑德雁提出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实验区,有利于金融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有利于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的盘活利用,有利于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资本渠道。今年5月30日,郑德雁就推动临沂物流科技产业发展与法国专家一行、中国物流科技产业专家等进行会谈。他诚挚邀请在座专家学者把国际先进理念、先进经验、先进模式带给临沂,对为推动临沂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科学、专业、高效的智力支撑。前任是一位“码农博士”大白新闻发现,在郑德雁之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一职的是徐群,他已于一个多月前辞职。值得一提的是,徐群也是一位高材生。徐群出生于1970年4月,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从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先在省科学院工作过两年,后进入一个国资背景的软件企业,用6年时间从员工一直做到总经理。2000年,徐群来到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任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5年后,即2005年,升任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并自2007年开始兼任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据当地媒体介绍,长期浸泡在IT行业的徐群不爱对外提及自己的官职,却常说“其实我是一个码农”。6月13日,中国共产党济南市委员会网站“市委常委会”栏目更新,徐群的简历被撤下,表明其已不再担任济南市委常委职务。此次郑德雁履新,也填补了一个多月前徐群辞职后留下的职位空缺。【资料来源:人民网、大众网、青岛政情、临沂日报等】

物也

博士毕业去哪工作?过得怎么样?我们采访了21位博士

概括来说,博士毕业后的归宿主要有:高校任职(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博士后等。从上海某双一流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博士毕业后的去向来看,在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上,尽管教育和科研行业依然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主体,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选择进入非学术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均非常需要博士毕业生发挥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聊一聊我们学院2017年21人(有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的就业去向,现在过得怎么样?01、9人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培养的是科研型和创新型人才,博士是为高校储备的教师人才。因此博士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王某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最后到博士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坎坷,本硕博毕业于双一流的我如今进入了某985大学,成为了一名青椒老师,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初获得了学校30万的人才引进基金和20万的科研启动项目基金。但是青年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除了部分精力照顾家庭外,我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在这个过程中压力虽然大,但我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某讲师这个阶段是“博士-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种职业发展模式中最辛苦的一段经历,进入高校是我博士毕业所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未来科研道路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对自己多年研究情况的一个实际检验。特别是现在高校教职向market倾斜,很多一流高校施行非升即走政策,对这个阶段的讲师提出了普遍的要求:发多少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到国家课题,教学任务达到多少量,帮老教授打杂,指导本科学生毕设和竞赛等。你会发现一天到晚忙得要死,长夜既不漫漫,也无心科研。你要知道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达到考核要求,尽可能快地评上副教授。@宋某薪资上又是一个痛点,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回报父母,回报家庭的时候,对着工资条独自擦眼泪。现在的市场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刚毕业的博士薪资高的是真高,可以看看各校招聘有帽子的博士计划,特聘杰出博士计划等,高的有上百万年薪,低的10万以内。10万这点钱你在一线城市连温饱都成问题,谈何做研究。@张某家庭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男博士,养家养孩子养老人,就这种压力和薪资,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老实讲真的挺难的,希望他们理解,多陪陪他们,利用好教师身份带来的福利,给他们希望,这是我能想到的。02、5人去了政府部门科研并不是读博的真正目的,读博的真正目的是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并有幸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行业,因此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并不是所有人的首选,我们这一届有5人就选择了选调生和公务员。@赵某我从小的梦想就是从政,我想为我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事,读博后从政也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吧,我很幸运的考上和服从组织分配到我们市的选调生,在这一年多的选调生期间我实实在在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的从政之路还算是顺风顺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我过的很充实、很踏实。@蒋某我是沿海某省的选调生,一直在基层锻炼,之后有望进入省会城市的机关工作。你进来以后会发现,现在省一级政府的新进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硕士博士,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升迁来讲,博士学历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的出身好,起点高,博士看问题层面一般比较高,用词更专业更高级一些,可能会很符合某些高层次大领导的口味。有弊的主要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少。@李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公务员行列。对于博士生来说,虽然起步是主任科员,但是仕途上并没有捷径。一般博士在工作经历上还不如二十四岁开始工作的研究生丰富,以后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会吃亏。@许某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方面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我面临养家庭和养孩子的各种资金困难。体制内的弊端还是很多的。@郝某说实话我选择进入公务员行列现在有点后悔,虽然现在自己是个主任科员,但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材料,还有很多面子上的应付,我觉得现在自己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多话好多事都是违心的,但是又不得不做,不这样做我就在这一行存活不下去,感觉现在特别的虚伪,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03、2人去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是科研的一个工种,一般博士选择博士后是感觉科研还挺有趣,想再做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姜某去个高平台,增加自身资历,借力多弄些好文章。换个研究领域,以前博士课题导师安排的不喜欢或过时了,不好出东西,也或是离应用远,换个组学点东西,做跳板,出站了要么去国外新方向的,要么做实用的去企业,因为国外和企业雇人是真金白银的,不是本领域的熟手不要。@翟某很多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而言,不会特别难。加上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还是相对容易出来的。但是这条路的缺点就是有不确定性,还有一个就是年龄问题。 04、4人去了企业随着国家一些地区引进人才政策的发布,有一部分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这也是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式。@谢某博士毕业后我去了企业的联合营销部门。肯定会有人问了,怎么去联合销售部门?这里就需要在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一个必备的技能,营销能力。对,就是要求研究人员的营销能力。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TOP10%的营销力,但是基本的营销技术,解说技能,写文章的能力还是要有的。由于我所在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世界企业500强,所以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不错的,现在凭自己的能力买了房付了首付,也买了车。@刘某博士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企业的研发部门,帮助企业做一些产品设计和研发,我最大的贡献是在一次企业面临危机时,我的一个设计理念触动了企业的神经,之后我负责带头搞研发,使得企业转危为安,并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也从企业底层研发升职至研发部门经理。@王某我选择进企业是迫于无奈,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水平一般,也只是刚刚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不多且质量不高,所以在选择进高校的道路上碰壁,好的学校进不去,差的学校不想进,最终不得不选择进入了国企,不过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轻松和幸福的。@包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度不高,公司实力也不高的一般的中小企业,不过在企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企业公关、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大约在企业做了1年后我选择了辞职自己创业,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不管博士毕业后进入什么行列,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希望我们尽职尽责,回馈社会,实现我们博士生的价值。最后祝所有博士毕业生们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安康。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三石

那奈

本科学的管理学,博士却转农学,80后的她如今是“211副校长”

喜欢就给我点个关注吧!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有不少人曾私信问我,“自己对本科所学专业兴趣不足,想通过考研报取其他专业,但又怕跨专业考研难度太大,或是考上了,怕自己底子太差,跟不上。”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位80后女教授,她本科学的是管理学,而博士却读的是农学。虽然她也对自己的这个选择懊悔不已,但最终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到底是谁卢艳丽,1982年12月出生,四川乐山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本科学习:2001年7月至2005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博士学习: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毕业两年晋升教授,10年当上副校长。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研综述卢艳丽发展了数量性状遗传定位和基因型缺失推算新方法,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引入新的非参数统计模型,成功解析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她发掘了一批以ZmARF31为主的玉米抗逆新基因,以响应干旱胁迫的smRNA和自然反义转录本为主的调控网络及具分子育种价值的功能标记,并系统揭示了表观调控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基因等分子育种技术创制抗逆玉米新材料。同时,她理论研究结合育种实践,探明了西南玉米“温带×热带”杂种优势模式。成功的背后本科学管理学,怎么就跑去读了农学的博士呢?大家对于她的决定,一定是既惊讶又佩服她的勇气。到底是什么让年纪轻轻的“她”就拥有如此大的成就?没有学过生物化学、遗传学,更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敢想敢做”的她用一整年的时间疯狂自学,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凌晨2点才去休息,这对她早已成了习惯。在这期间,面临这么大的困难和挑战,她也后悔过,既然做了选择,留给她便只有向前!向前进。她的成功与她那宝贵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大家都愿意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开拓,而她偏偏要往未知的领域,大家认为新的东西有风险,到最后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大家的说法,她从未有过顾虑,一直以来,她都以明艳靓丽、细腻坚韧、热爱生活、自信乐观、兴趣广泛的新形象,活跃在农业科研一线。既有科学家的坚定,又有四川女性的乐观与豪爽。也正是这股精神。卢艳丽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她曾经说过:“我将用四川人打麻将的精神把科学研究做到血战到底。” 最后人生如烟,如云,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倒退的时间和路”,既然我们走到了今天,又占有如今的社会地位与责任,只有前进,前进,在前进!莫倒退。各位想要实现自己理想与抱负的同学们,在成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相信自己,为自己的梦想拼他个无怨无悔吧!大家身边又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烦请联系删除)往期精彩这几所高校,有着中部“小清华”的美誉,快来看看都有谁吧!河南省的这几所高中可谓是“高中界的扛把子”

恐怖洞

管理学博士后:这3种心态的员工,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浪费

作者:李恩临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学博士后编辑:华埔商学院作为管理人员和老板的你,是否考虑过这件事:你的公司里最大的浪费是什么?其实,在一个公司里面最大的浪费,就是我们的员工拿工作练手,甚至拿客户练手。最后导致工作完不成,甚至还伤了客户。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资源,浪费你的成本和其他部门的投入。让你来重做,让你来收拾残局。如果我们手下员工都是这样的状态,请问还谈何发展?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他能力不行,而是有3种心理在作祟,可以说是新员工的杀手。我们管这种情况统称为“入职焦虑”。想一想你的下属,是不是也有这3种状态。1、领导是不是在考验我?首先,新员工入职焦虑会表现为,遇到你给他安排工作,他总会问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考验呢?如果他总是这种想法 ,他就会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导致工作不正常,表现永远都差强人意。为什么他总会这样问自己?我们举个例子。在座的的各位,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管理学的案例。IBM这家公司,曾经做个一个招聘会,给了一个非常好的职务。招聘结束之后,所有人散场往外走,这时候有一个小女孩发现墙角的展架倒了。于是她就把展架扶起来,结果就是只有这个小女孩被录取了。听过这个故事吗?好多人从小就听过。而正是这个故事,整整毒害了一代人,为什么?从这个故事展开之后,所有的人面试都会想,这是不是一个考验?地上有张纸,黑板没有擦,椅子没摆整齐,这些是不是一个考验?任何一个细节他都要特别注意。拿我自己为例,我在我们学校,这几年每年要面试100多位博士。博士来了要试讲,而所有的博士讲完后都做了同一件事,擦黑板! 有时候我跟他们讲,我们真的很忙,一个上午3个博士试讲。我让他们先不要擦,去秘书办公室等着,我们要先评议一下,然后我们好赶紧接着下一轮,去干我们其他的工作呀!但是我们越是告诉他不要擦,他们就越擦。他一定会认为,这一定是个考验,这是老师在考验我。越擦越使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 ,为什么新员工入职来以后会产生入职焦虑。因为你安排给他的工作,他永远都认为,这是一个考验。对于我来说也是这样,十几年我刚入职的时候,我帮助我们的副院长,去做评估相关材料的整理。院长安排我一个任务:“小李呀,你把这些文件盒打上标签,竖着打汉字。”但是我那时候不会呀,怎么办?如果是现在的我,我会对领导说:“对不起,我不会竖着打标签。”咱们学院108位老师呢,问问谁会,让他来帮忙,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干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部分,然后互相交换,总体效率最大化呀,现在我就可以这么来做。但我当年刚入职呀,我的感觉就是“这是不是领导给我的考验呀”然后我就上网,拿着手机搜索,如何竖着打标签,弄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工作做完。你想,这个效率有多低,这就是新员工入职焦虑的第一表现。2、急于表现自己或者不敢表现自己这都是入职焦虑的表现,急于表现自己就是外向型员工,着急去抢工作。我想试一下,我想通过这种工作给领导留下好印象。不管这个工作我是否能做好,是否能做完,抢个机会就要让你一定能记住我。但急于表现自己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由于没有检查工作事先的环境和资源,导致工作并不是做的那么好。第二种,就是内向型的员工,不敢表现自己。工作安排的时候,领导问谁擅长!他想,我不能随便说我擅长,如果我干我不擅长的反而干不好,就给领导留下了坏印象,所以我不太急着表现。急着表现自己,和不敢表现自己,都是入职焦虑的表现。出现这2种情况,都因为一个原因:员工首先关心的是自己在领导心中会变成什么样,而不是把工作做成什么样。3、我的选择对不对?这就是大多数新员工,在试用期就离职的首要原因。这些员工会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的选择对不对呀?这个地方究竟是不是我适合发展的工作呀?在这个工作环境中,我是不是能保持我原有的个性和价值感呀?在这个工作里面,我能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视啊?他总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不断的问。这种表现会让他陷入深深的思考,觉得这工作可能不是我应该干的。比如我单位有一个小女孩,从英国博士毕业来到了我们单位。刚来上班没多久,她就经常会想这份工作究竟是不是适合她,恰巧她的领导是我的师弟,又很喜欢逗新来的员工。就逗她说:“小王呀,我们现在在做培训会务的工作,咱们的清洁工刘姨,她也能干,你看你博士毕业,来干这个亏不亏呀!”师弟是开玩笑的说了一句,而小王老师突然眼神就灰暗了,陷入了深思:是啊,我博士毕业,现在就干清洁工都能干的工作,是不是我选错了!我当时就在旁边,把我都惊到了。这就是入职焦虑的第三大表现。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我是不是选对了,我是不是还有机会重选?入职焦虑下带来的无形压力,会让我们的员工,结果反馈总不是那么积极,造成压力下的异常表现。在课程的最后,我建议目前仍是员工的你,不要太在意领导对你的态度。真正有能力的领导,只盯一件事,那就是你做的来的结果,领导盯的是工作,而不是你这个人。而作为领导的我们,可参考我上一节提到8步法,通过你对工作的安排,不断激发员工的能力。

石竹

一位博士生的直言批评:为什么我看不起博士生?

导读:没有博士学位的人,读完此文,不必嘲笑博士。归根到底是学术生产线出了问题。学术越来越水的背后是全民精神下沉。请问,现在大学教师中,除了“课题”需要,保持主动阅读习惯而且阅读有质量的人,还有几个?读博士,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超越课题和论文、纯粹受精神需求驱动的阅读和思考的真诚热爱。然而,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极为少见。2011年,我到一所985大学读博士。我发现,有真才实学的博士实在不多,根本不爱阅读的平庸之辈却不在少数。即使是有些天天捧着书看的博士,同样言谈乏味,思维僵化,几乎看不到半点思想的火花,因为阅读质量低下。除了只会往大脑填装知识片段,用复制粘贴的功夫拼凑论文,品位、情怀、审美均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家居环境和形象气质,真的很难跟知性挂上钩。2011年5月,参加博士复试的时候,在这所985高校的校内宾馆认识一位同来复试的教育学博士生。同住几天时间里,他发表的一些“高论”让我目瞪口呆。文科本科硕士都读完了,他的世界观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千万不忘阶级斗争”的阶段。他说,民营企业家都是剥削阶级,应该被全部消灭。一个三观如此扭曲的人,竟然能进入985高校文科专业博士复试而且顺利考上,可见招他的教授眼光有多差。三年时间里,我还看到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学术“奇观”。一位连马克斯.韦伯都没听说过的高校外语教师,考上欧洲某国史博士;一位连学术论文选题基本规范都不知道的人,被招进来读历史学博士;读了三年中国近现代史博士,毕业之前还连历史学家许倬云是谁都不知道的人,竟然能发表多篇南大核心期刊论文,获得历史专业国家奖学金。不要说“人家不是研究这个,为什么要知道这个人。”作为一名博士,如果连本领域最著名的国际学者是谁都不知道,那实在是太不合格了,其基础知识和学术功底非常让人怀疑,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一个个把“研究”做得风生水起。论文数量、学位——而非文化素养和真实水平——赋予了他们无尽的幻觉和优越感。有些博士甚至浅薄到认为:“我们学校毕业的博士,气质普遍比XX大学的博士气质好。”2008年浙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一所末流大学读完本硕后,考上浙大的政治学博士,站在操场上,学校和学历的双重身份转换,让他自我感觉好到几乎要飘起来。跟他聊天发现,学养和阅读还不如优秀的本科生。一位浙大人文学院的文学女博士,自我感觉好到,你多看她一样,她就认定你是喜欢上她这个“知识女性”。就是这位“知识女性”,读到文学博士了,还连茅盾文学奖作品《芙蓉镇》的作者古华是谁都不知道。不说是博士,看她擦的口红和胭脂,你很难相信她的职业与书有关。......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求学动机。目前,在985高校,外校考进去的硕士研究生,至少一半来自地方院校,至少三分之二的博士生,本科来自地方院校。他们当中有真诚爱读书的人,但是更多的人考研读博是为了改变出身,增加就业机会。985高校处于中国学术圈子的核心地带,985本科生一入大学就开始接触和了解国内学术圈子的真实情况。他们知道什么是学术,自己适不适合做学术,国内学术环境适不适合自己。于是,要么他们纷纷选择出国深造,要么放弃读研读博。少数留下来读博士的,大都是因为不用考就有了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本人非歧视地方院校。它们的学生为了工作,考研读博无可厚非。学术大环境的现状绝非他们造成的,我只是想指出,当读博士的主体求学的动机主要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改变身份和就业,甚至对学术存在严重误解(以为跟期末考试一样,背背书、查查资料就是学术)的时候,整个学术大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不可避免。应该努力通过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培养质量,以克服未来“读博大军”的精神短板。其次,博导招生不全是出于学术考量。有一次,我在某985高校校内bbs发起登山活动,来了好几个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生。一见面看到真人,我非常惊讶:全是本科毕业马上跨专业读博士的二十岁出头的妹子,一个个白皙粉嫩到手轻轻一捏就能挤得出水来。国外名牌大学管理学博士一般只招有实战经验的人来读。眼前这些女生没有一点社会阅历,连自己可能都还管不清楚,如何研究管理学?留心观察不难看到,有些(非大多数,更不是全部,别对号入座)实践性比较强的文科专业教授非常喜欢招年轻女博士,因为经常可以带出去做调研,住宾馆。厦门大学教授吴春明就是一个典型。当然,这一类事情未必全是“吴春明们”的错。还有很多“吴春明”没有被挖出来,因为他们的女博士都顺利毕业,交易顺利完成。第三,博导的科研项目需要一些跑腿干(体力)活的助手搜一搜知网文献和近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就会发现,人文社科研究越来越沦为体力活。仅仅靠收集和梳扒资料,整理数据,再用挖掘出来的所谓“新材料”,加上花拳绣腿式的解读,就能拼凑整理成一篇学术论文或著作,根本提不出原创性的见解。正因为是体力活,开展一项研究所需要的前置知识储备就不那么重要。博导们非常清楚,博士只要招进来,两篇核心(靠关系)能搞定,几乎没有毕业不了的。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博士生的个人潜质......因此,有时,越是不爱读书的人,招生的时候,反倒越受博导青睐。因为越喜欢读书思考的人,越是兴趣导向,越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所以,越不愿意参与自己不喜欢的研究课题。把不读书、不思考的人招进来读博士,让他们参与什么课题,他们就参与什么课题,反正他们对什么课题都没有多大兴趣,只想用听话合作来换取毕业和学位。读博士期间,他们的选题就是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材料全是导师提供,论文框架也是导师拟定的。他们读博几年所做的全部工作就是协助导师完成课题需要的体力劳动(跑腿、码字、整理资料、调研)。作为回报,博导帮助他们发文章、过答辩。于是,一项交易顺利完成。当科研越来越沦为交易,当交易越来越普遍,做交易的人全都忘了自己在做交易,他们都把交易当成了科研。在本科阶段,同一个专业所有学生修的课程大体相同,分数高低的差别,让学生们能自觉意识到,别人也能相对容易地判断出,谁在某些方面不如谁。所以,本科生有高傲的,也有谦卑的。到了博士阶段,每个人的专业、选题和方向不一样,失去了可以相互比较的共同尺度,却拥有了 “我是专门研究……”的万丈光芒。正因为这个“专门”,非本专业同一个研究领域的人,很难对他们的真实水平做出评价。这正好为南郭先生式的学术混子们提供了容身之处。如果一个人阅读面足够宽广,知识视野足够开阔,他就容易跳出“自己”,在一个大的坐标上审视自己。这种人一般能保持理性的谦卑。如果一个人缺少阅读兴趣,或阅读质量地下,知识视野仅局限于自己“研究”的领域,他就很难跳出“自己”以看清自己。于是,越专,就越容易装。越装,就越容易给自己或被别人戴上高人面具。读博士,没有让他们知识增长多少,而是让他们脸皮变厚了很多,因为博士毕业,他们再也不会为自己从未读过巴金的作品,却拥有文学博士学位感到羞耻了,因为手里有了“我专门研究巴尔扎克”这块金光闪闪的遮羞布。(此处的“巴金”和“巴尔扎克”仅仅指代学科领域不能绕过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由于头上顶着“专门研究……”的光环,光芒太耀眼,以至于他们比普通人更难看到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他们愿意一辈子就守着那口井,靠着井里不断挖出的、很难通过同类比较来确定真实价值的“矿渣”混饭吃,对井外的世界毫无好奇心。那口井不但是他们生活饭碗的来源,也是他们“学术地位”的根基。为了行文的方便,本文把博士单独抽出来谈。文中的“博士”指代把人的心灵分割成块状的学术生产体制。所以,我的批评同样指向副教授、教授、博导。他们中的很多欺世盗名之徒一直是用“专门研究”来掩盖真实水平。最后,还是那句我一再重复的老话:一个人的学养和品位,来自超越功利目的——而非服务于课题和论文的——纯粹出于精神兴趣的自由阅读。

忧真

“博士”是个辛苦的人设

翟天临 资料图翟天临的这个年大概是没有过好。以往大家熟知的翟天临是那个手指头都会演戏的电影学博士,可如今却被质疑这博士含金量不够高,含水量十足,甚至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也被质疑抄袭。作为一个演员,翟天临是优秀的,他的表演水平有目共睹,无论是在爆款电视剧还是爆款的综艺中,他的演技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优秀的演员是否等于优秀的博士?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且优秀的演员压根儿也不必是博士,更不必写什么劳什子论文。今天受到质疑的并非演员翟天临,而是博士翟天临。博士作为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层次,培养的是深入的、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只有拿出相对等的学术成果才能成为合格的博士。在校攻读期间发表符合要求的论文,是对每一个博士的正常要求,但因为学位级别高,对研究水准要求自然也高。这一点对于普通博士和明星博士都是一样的。正因如此,能够读到博士的演员在国内影视圈寥寥可数,博士的含金量也就愈发地可观了。因这博士难得,翟天临和他的团队都非常乐于提及这个独特的标签,成功打造了学霸人设。也许有人觉得,质疑者对翟天临要求过高,其实这都是自己选择的。在明星们热衷的众多人设中,选择张扬博士的学霸人设,就是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辛苦的路。当你收获掌声和赞扬的时候,人们也会用博士而非一个普通演员的标准来要求你。博士难做,一面做着高产的明星,一面还要树立学霸人设的博士更难做,顾了一头就很难顾好另一头,遭遇质疑是迟早的事。此次率先质疑翟天临博士含金量的是一位专业相近的博士,粉丝们觉得他是醋意十足的“柠檬精”,也许他更想维护的是博士的含金量,“若不专心治学却贪恋学者之名,是令人心痛且愤恨的”。毕竟,一个明星博士的影响力远胜成百上千个苦心攻读的普通博士,明星博士的学位含水量过高,可能会令人觉得各个行业的博士都如此一般。不仅仅是翟天临,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目睹了娱乐圈儿太多的人设崩塌现场,希望新年这样的“豆腐渣”人设工程能够少一点。要是没有扎实的根基,人设这种事情还是不要随便立的比较好。非要有什么人设,做演员不如就立个好演员的人设,做歌手就立个好歌手的人设,大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没那么辛苦,也不容易出“事故”。今年1月,翟天临已经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为工商管理学博士后,想必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论文在等着他,还有更多的眼睛盯着他,但愿他能走得稳健些。(来源:北京日报)

宁戚

考上博士后,我想告诉你这些考博的捷径

来源:考博圈(ID:kaoboquan100)作者:听雨 编辑:学妹2019年我考上了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的博士,2019年9月3日-2019年12月3日,我在博士征程中已度过了约90个日日夜夜,过上了“7117”的生活,真正体验了博士是什么、怎么做,不得不感慨一句:博士真苦真难啊。不过在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博士生活虽苦,但我过得很踏实和充实,我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我确定了为之一生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考博和读博的,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你会进一步沉底自己,思想会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此为正在犹豫不决或迷茫不知所措的研三即将毕业生提供一些考博的经验和建议,为你拨开考博迷雾见真章。报考报考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什么时候报考?应该提交什么报考材料?一些列报考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首先,关于该报考哪几所学校。学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考上,在选择学校前最好咨询一下有关老师或博士过来人。我认为选择报考学校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是你的专业,根据你的专业去选择报考学校,首先去搜索一些有你专业博士点的高校,之后去逐一筛选;第二是你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招生都是申请审核制的,所以你学术水平必须过硬,必须有学术成果,也就是有发表论文,而且还是核心期刊的论文,所以选择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选择985,还是211或其他。其次,关于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就开始联系导师,联系导师越早越好,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联系导师那就要抓紧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所谓适合自己的导师是指专业和研究方向和自己相似的导师,我建议选择比较年轻的博导,一般年轻的博导比较有活力有能力,在学术上更能帮到你,年纪大点的博导一般都没有精力去搞学术了,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就要给导师发邮件,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再次,关于什么时候报考。可以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关注好报名时间,关注好报名时间不要遗憾错过。最后,关于提交报名材料。提交的报名材料需提前准备,可以参考往年报名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高校都需要提交报名信息表、专家推荐信、硕士成绩单、英语证明、学术成果证明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这个一定要提前认真准备,比较重要)。材料审核标准:科研计划书、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备考备考内容为笔试和面试的英语和专业课。备考要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首先,对笔试和面试英语的复习备考。笔试英语复习方式主要是获得报考院校的英语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参考和复习资料,通过做真题了解英语出题动态和主要出题源,充分利用英语真题高效复习英语。其次就是英语单词,坚持单词的记忆,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因为句子是由单个词汇组成的,单词是基础。再次就是其他练习题了,做完真题就要做一些模拟练习题,可以选择其他高校的真题进行练手,可以选择考博英语各大院校考博英语真题,我是选择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复试英语的复习主要是听力和口语,听力我们可以用手机下载星火英语或扇贝英语等APP,口语就要出声朗读阅读,大胆去说英语。其次,对专业课复习备考。学校没有指定专业课复习教材,专业课主要考试专业知识综合和研究方法两门。专业知识综合主要是借鉴该院硕士考试指定参考教材去复习的,我专业课所用教材为: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该教材比较厚,学科知识也比较全)、张成福的《公共管理》,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欧阳康,张明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笔试是你进入博士的拦路虎和敲门砖,你必须通过笔试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另外笔试的成绩比例约50%,所以你必须考出一个好成绩才能在没有关系和人脉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因此做好笔试的复习备考工作。此外,复习备考需要合理规划好考博时间,该怎么规划时间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安排,前期注重写毕业论文,后期注重考博。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所以在考核中你需要认认真真做好笔试,踏踏实实完成面试。首先,关于笔试。我报考的南京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笔试英语题型为阅读、文献翻译和写作,和往年英语真题一样,考试时间3个小时,其中阅读1和2比较简单,难度相当于四级,阅读3和4比较难,难度介于六级和考研英语之间,1篇英译汉比较难,1篇汉译英比较简单,写作是关于人工智能(AI)未来发展展望。笔试专业课主要考试内容为论述题,论述题主要考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即让你用某一个或某一些管理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一社会现象,出题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其次,关于面试。面试考察英语外语水平和培养潜质,外语水平面试主要方式为面试导师提问英语问题(1-2道)。培养潜质主要考查学术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要求以PPT(8-10分钟)的形式汇报本人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对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心得体会:笔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要构思好答题思路,尤其是论述题回答要有条理和逻辑,字体要工整和清晰。在面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灵活应对,在面试的过程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沉着灵活应对即可,重要的是要全程保持微笑。

红棋子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介绍:管理学博士 20年证监系统监管经验

来源:金融界基金深交所官微发布公告称,经中国证监会党委决定,沙雁任深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官网简历显示,沙雁,出生于1972年9月,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管理学博士。20年证监系统监管经验。2000年进入证监会系统工作,先后在西安证管办、陕西证监局任职;2008年进入证监会机构部;2013年5月起先后任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二部副主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2016年12月出任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拥有丰富的监管经验。此期间,推动了多项基金行业基础制度改革,具体来看:(1)2016年12月起施行基金子公司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基金子公司监管,提高子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2)2017年8月,证监会发布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加强对公募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管控,进一步规范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运作活动,完善基金管理人的内部控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证监会更是加大行业监管,私募资管业务、券商大集合业务得到规范,不符合资管新规的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进入退出“倒计时”,符合监管导向的公募净值化产品,成为资管行业的“新标杆”。(4)2018年10月,证监会发布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2018年11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大集合资管业务适用资管新规操作指引,推进证券公司资管业务规范发展;2020年7月,证监会公布基金侧袋机制指引,新增侧袋机制作为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以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事及市场人士评价:监管中注重调查研究,在证监系统有很好的口碑。

变而有气

管理学书籍推荐:这10本优秀的管理类书籍最值得一读

NO.1:《管理者必读12篇》12Reads 信汇中正领导力推荐理由:身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同时也是一名专业人士,面对日益复杂的组织环境及商业背景,你应当如何保有自身竞争力并实现迈向高绩效的跃进?作为专业人士,你的专业能力将是你通向高绩效与更多成就的第一步,但,这并不足够。很显然,在更加强调人本管理及协作文化的今天,你同样需要具备超群的社交技能。因此,《管理者必读12篇》这本教材认为,秉持“专业能力+人际技能”的双修炼才是你决战职场的至胜法宝。然而,这一切你该如何获得?《管理者必读12篇》给出了详尽的答案。《管理者必读12篇》这本书畅销至今,影响了无数的经理人和管理学者。它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精辟独到的论述,揭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NO.2:《万达哲学: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王健林推荐理由:26年经营真经,60载人生智慧,字字都是干货。王健林全部用手稿写就,涵盖其做人、做生意、企业转型之道。  内容简介:有人说王健林是这个时代出色的商业机遇猎手,发现了*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机会。王健林对于企业经营的真经,对于人性的洞悉,对于商业趋势的敏锐,都可以在《万达哲学》一书中找到*一手的轨迹。NO.3:《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美)本·霍洛维茨推荐理由:网景创始人马克安德森18年绝佳拍档、新一代硅谷新贵的创投导师本·霍洛维茨,20余年创投经验大起底。马克扎克伯格、彼得蒂尔、拉里佩奇、迪克科斯托罗联袂推荐!  内容简介:如何解雇高管?应该从好朋友的公司挖人吗?该不该招资深人士?顺境CEO/战时CEO分别该怎么办?如何规划你的企业文化?你该卖掉你的公司吗?这些都是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每天都会遇到的难题,但商学院里却从来不会教你,也极少有人诚恳地告诉你创业的华丽外衣之下难以想象的艰辛。在《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中,本·霍洛维茨就如何建立和经营一家创业公司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大多数管理书都是告诉你如何做正确的事,不把事情搞砸,而本·霍洛维茨还会告诉你:当事情已经搞砸时,你该怎么办。NO.4:《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美)施密特 等推荐理由:谷歌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首部国内引进作品。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作序推荐,李开复、曾鸣、隆雨、任向辉激赏推荐。内容简介:今日的谷歌是全球最具标志性的企业,在各个领域都有创新突破,并向技术的极限推进。《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作者是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和前高级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他们亲自分享十余年来帮助谷歌成长所领悟到的管理启示:科技正在改变商业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速度空前,而且仍在加速,公司若想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就要制定新的商业规则。NO.5:《影响力》(美)西奥迪尼推荐理由:《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风靡全球二十载!如果你是营销、销售工作从事者,《影响力》是你应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的第一本书,它将帮助管理人员作出更好的决策,明智地利用其影响力……内容简介:自出版以来,《影响力》就一直是最为畅销的图书。由于它的影响,劝说得以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这都是一本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NO.6:《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赵伟推荐理由:《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第一部上市半年,销量累计达到五十万。应读者需求,第二部实践版震撼登场!首次提出“团队指数”的制胜概念,高效能教你将平庸团队打造成王牌之师!通用电气、丰田、联想、苹果、微软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学习!内容简介:针对管理者在团队建设中的困惑,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一个广泛适用于高效团队的衡量标准——团队指数。无论团队规模的大小,管理者都可以借此来确定团队的健康指数,针对性地找出问题区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作者针对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团队人脉、团队心理、领导力等多个方面,为团队领导者提供有法可依、切实可行的指导,以应对团队已经出现的问题,避免团队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管理者打造一个高效运作、良性发展的优秀团队。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团队管理的生动案例与深度剖析,让管理者能满怀希望、斗志昂扬地做出高效的团队计划,将平庸团队打造成具有王牌战斗力的团队。NO.7:《跨界:开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新趋势》腾讯科技频道推荐理由:首本全面解读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跨界趋势与机会的著作。腾讯科技耗时半年全行业深度调研,9个行业,80家公司。不读《跨界》,你将被时代淘汰。内容简介:移动互联网是当前的时代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物联网更是未来10年的产业趋势。互联网时代的黎明已经到来,世界将告别我们刚刚熟悉的信息时代。在中国以BAT为首的巨头已经开始一系列应对跨界趋势的并购,其中甚至包括我们熟悉的文化产业。阿里巴巴已经开始众筹电影了,你能想象今后的电影是大家喜欢什么,就能演什么吗?这只是变化的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迎来春天,智能硬件成为创富新动力,在线教育发芽,吃喝玩乐都在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席卷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之间,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正在进行。《跨界》这本书为你解读当下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变化趋势,助你拨云见日,把握发展机会。NO.8:《商业冒险:华尔街的12个经典故事》(美)约翰·布鲁克斯推荐理由:21世纪以来重要的三本财经书:《商业冒险》《从0到1》《21世纪资本论》,比尔·盖茨、巴菲特超喜爱的商业书,2015年TED大会推荐必读书单第1名,席卷畅销书榜的重磅之作。  内容简介:这本书叙述了12家企业/机构的冒险时刻,在危险与机会并存的时刻,这些企业家用全身心的智慧去运筹,用最无畏的精神迎战,有人折戟沉沙,有人高奏凯歌,有人功败垂成,有人知耻后勇。商业舞台上每天都上演着这样悲壮或辉煌的戏剧,商业的成功都来自冒险,而失败都源于无知。NO.9:《增长黑客: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范冰推荐理由:创业团队如何面对用户数量和利润增长等诸多挑战?这是你急需的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国内引入Growth Hacker概念的先锋书!陈大年、冯大辉、吴疆、刘成城……五大科技媒体、十大VC、BAT3M数十知名人士联袂力荐!  病毒营销的缔造者、硅谷传奇投资人Tim Draper推荐作序。内容简介:市场上有大量关于互联网公司如何做营销的书,但绝大多数陷于“烧钱投入”和“体力劳动”两种路数。实际上,在大洋彼岸的硅谷,一种全新的职业――增长黑客,正在逐渐引领和重塑互联网行业营销和增长的理念。“增长黑客”这一概念近年来兴起于美国互联网创业圈,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的市场推广角色。他们能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难以企及的高度通盘考虑影响产品发展的因素,提出基于产品本身的改造和开发策略,以切实的依据、低廉的成本、可控的风险来达成用户增长、活跃度上升、收入额增加等商业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用“技术”来让产品获得有效增长。NO.10:《我是微商:月入50万微商修炼笔记》徐东遥推荐理由:超级畅销书,华人微商协会导师、万人迷微商导师、“东遥之声”电台主播首次公开分享自己成长和成功经验,已帮助5000家企业和数百万人走上微商路。内容简介:本书是微商领域最具说服力、实战性和技巧性的著作,本书是作者个人成长经历和实战经验的深度总结,为所有想做微商和刚开始做微商的小伙伴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和大量罕见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