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复旦博士入职公司3个月后离职,高学历群体的心酸,你知道多少?风之音

复旦博士入职公司3个月后离职,高学历群体的心酸,你知道多少?

复旦博士入职公司3个月后离职,高学历群体的心酸,你知道多少?我的一个哥哥博士毕业了,他是我们家的高材生,从小的时候开始,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各项能力突出,高中的时候直接被保送。可以说,他的整个学习生活是顺风顺水的,后面他选择了复旦大学作为自己博士生涯的起点,准备毕业以后留在上海工作。当时他进了上海一家很大的公司,但是入职三个月不到,他就选择了离职。离职之后,还是选择了进入高校教书。他发现自己在公司,有点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因为自己学的很多专业性的知识,都无法应用到工作中去,并且还会不断地让他干一些闲杂事。于是他在慎重的思考之后,放弃了这份工资还不错的工作,选择了继续回归象牙塔。在我们眼中,博士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在高校做研究,是一类高智商的人群,并且他们的学历这么高,那肯定能够在职场混得很好。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高学历人群也有他们的辛酸故事。一、普通公司更需要经验第一点就是,普通公司其实更需要经验。博士生的经验,其实就是关于学术的经验,可能没有那么多关于赚钱、工作的经验。除非是专业的技术岗,其他的岗位干的都是本科生、研究生一样干的事情。因此很多普通的公司,其实会更偏向于招聘那些有经验的社会人士。但是有一些高科技公司、高校就会更偏向于重视学历与科研成果。但是高科技公司和高校毕竟是少数,并不是每一个博士都能进去的。二、学历高的人瞧不起中型企业第二个就是学历高的人,瞧不上中型企业。其实这个事情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本身读了这么久的书,学历摆在这里,当然想找一份非常体面且工资高的工作了。于是很多中型企业便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他们去尝试的都是大公司的一些岗位。但是优秀的人才,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大企业是不可能依靠学历选人的,学历只是他们的第一个门槛,进去之后肯定有针对岗位的一些考察,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你就没有办法进入这类型的大企业。而中型企业又看不上,自然就无处可去了。三、眼高手低成为常态第三个就是现在的眼高手低成为了很多高学历人才的常态,我的一个老师开设了一个机构,专门培训各地校长的培训机构。在这个机构中有很多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工作。但是工作效果最好,能力最强的却的机构里的本科生。他们会虚心听取建议,并且有比较多的工作经验。他们机构的很多高学历人才,在这个方面都比较迟钝,和其他人的沟通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从心。这其实就是眼高手低的一种表现,因为太久没有接触过社会,没有做过很多关于社会上工作的事情,他们虽然足够单纯,但是却没有办法在工作上表现得很好。这就是问题,也是高学历群体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总结:其实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人,也会遇到一些生活中的难题,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很多人由于自己的学历低,于是很羡慕那些学历高的人,但是她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每个人每个职业在这个社会上都会遇到困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个困难,并且持续努力下去,那总有一天我们会冲破难关,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如果大家对社会常识感兴趣,想要更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里向大家推荐下面这本《社会常识全知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提升你对社会常识的了解。生活在社会中,我们的“社会自我”占据了我们的生活,而生活中充满着一些我们未知的常识,需要我们探索、了解。点击下方小卡片即可购买。我猜,你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穷人和富人在买车这件事上,思维有很大的不同,看完你就明白了飞机机长一个月工资多少?看到机长工资单,网友:太羡慕了!“保安就是看大门的”:看这3种大门的保安,比普通职员更体面朋友圈封面图,暴露了一个人的性格,很准,你别不信学历低的女生适合什么工作?这3种职业虽然工资不高,但是体面

望日莲

有多少博士去企业工作?

摘录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导读 从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近年来到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有所提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后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比例约60%,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会进入企业就职,“溢出”效应明显,研发型企业招聘博士毕业生人数突出。1.数据来源研究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各高校向社会公开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文共抽取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95903位博士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1)。表1 样本高校分布状况图2 2015~2018年不同地区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总规模分布2.分析方法将博士毕业去向分为四类:①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②去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③就业,包括签订三方协议、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签订劳动合同、部队、定向委培等多种途径;④待就业,包括拟升学、拟出境、尚未落实单位和暂无就业意愿四种情况。本文首先对2015~2018年这些高校的博士生就业去向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针对博士生在非学术领域就业,尤其是企业就业的机构分布和组织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描绘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所呈现出的特点与规律。3.总体去向总体而言,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个特征。首先,博士毕业生去向仍以直接就业为主(见表1)。博士受到年龄、经济压力等因素影响,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成为大部分博士毕业生的首要选择,但比例在逐年降低。从2015年到2018年,中山大学博士毕业生直接就业比率从85.3%(2015年)下降至66.8%(2018年),下降幅度最大;中国农业大学(10.5%)、云南大学(9.3%)和华东师范大学(6.8%)等高校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说明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难度在加大,劳动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表1 2015~2018年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生直接就业比例分布第二,博士毕业生在境内外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明显提高(见表2)。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日趋饱和,博士后群体的规模迅速扩张。2018年有19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超过10%,其中,中国农业大学(28.3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6.94%)、中山大学(25.88%)、中国海洋大学(22.30%)、清华大学(21.80%)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46%)六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超过20%。北京大学(校本部)、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在境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均超过10%。另外,博士毕业生在境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从2015年以来也有小幅提升。2018年,清华大学(12.38%)和北京大学(10.80%)的博士毕业生出境比例位居第一名和第二名,博士生出境比例超过5%的高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87%)、厦门大学(6.60%)及浙江大学(6.44%)。博士毕业生出境比例的校际差异明显。表2 2015~2018年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例第三,从事学术类工作仍然是大部分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见表3)。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工作的平均比例约为60%(包括进入境内外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及科研设计单位),其中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的平均比例约40%,进入境内外博士后流动站的平均比例约17%。综合类院校及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博士生进入高校工作的比例较理工科类院校显著偏高。2018年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就业(包括博后)比例排名前三的学校为:云南大学(79.57%)、湖南大学(78.29%)、兰州大学(72.16%),比例较低的学校为上海交通大学(31.22%)、中南大学(34.18%)和同济大学(39.21%)。中南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博士较多,这类人群毕业后往往直接进入医院就业。从2015~2018年,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工作的总体比例变动不大,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明显,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后选择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而直接进入高校获得学术职位的比例下降明显。表3 2015~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从事学术类职业比例变化情况4.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单位性质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博士毕业生的另一重要渠道(见表4)。2018年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平均比例为16.68%,与2015年基本持平(16.53%)。工科类高校的比例相对偏高(20%~40%)。2018年同济大学(34.76%)和浙江大学(35.26%)的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比例达到三成以上。在不同企业类型中,博士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7.2%)略高于到国企(央企)的就业比例(6.5%),到三资类企业就业比例最低,仅为2%。2018年博士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排名前三的高校为:浙江大学(17.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6.4%)、同济大学(14.3%)。表4 2015~2018年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比例变化情况根据2015~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披露的博士毕业生企业单位去向,笔者共收集了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10所高校博士生到企业就业的机构名单(共171所)。博士毕业生去企业就业人数排名前25的单位名称见表5。博士毕业生的企业机构分布不均衡性明显,毕业生大多分布于大型企业,就业单位为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的比例为66%。表5 1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博士毕业生企业就业人数排名前25的工作单位10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具有较强的理工科背景,其博士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行业主要分布在能源、军事、制造、互联网等。招聘博士毕业生较多的国企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民营企业中,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招聘的博士毕业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企业当中,华为公司招聘人数突出,这也与华为公司作为研发型企业的定位有关。5.结论本文利用2015~2018年3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单位性质,尤其是到企业就业分布进行了探究。总体来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仍以直接工作为主,但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比例近年有所提升。高校仍是博士生就业的主要选择,60%左右的一流大学博士毕业后会从事学术类工作。平均15%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职,理工科类院校比例在20%~40%之间浮动。企业作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主体,日益成为博士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甚至在部分学校已经占领博士生就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企业就职中,民营企业、国企成为接纳博士毕业生的主要单位。选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 | 徐悦

河南七位博士合开的公司如今已是业内顶尖

河南商报讯记者郭丁然在河南巩义城郊,有家由7位名校博士创建的公司——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泛锐熠辉”)。他们研发的高性能材料不仅为我国的航空、航天、潜水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将一些高性能材料拓展应用到了民用领域。博士们合办的公司作为国防生的姚栋嘉复员后,与6位名校博士朋友联合创办了泛锐熠辉,志在用自己擅长的复合材料领域技术报效祖国。在为国之重器服务的同时,他们也快速地将新技术与民用领域结合。例如,他们研发的高性能隔热材料气凝胶,能将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隔绝,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阻燃性能。这种材料,被运用在5G地面基站柜中,帮助基站柜“瘦身”减负的同时,还能节能90%,已经和华为达成合作。他们还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宇通客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巨头开展应用合作,生产出新能源电池专用的阻燃材料。其中,宇通客车已经将他们研发的材料用于电池和客舱的隔离,极大地提高了新能源客车的安全系数。批量生产浮力材料今年的疫情也给他们的生产研发带来了困扰。“2月17日我们就被特批复工,但最主要是研发人员到岗问题。”姚栋嘉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们的研发团队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像其他行业可以远程办公,产品的研发需要他们到实验室进行。当地政府为研发团队人员提供了“绿色通行证”,使他们能够开车将研发人员从各地接到公司。为了解决公司资金流动性问题,巩义市还协助对接中原银行,为他们提供了500万元的低息贷款。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如今他们的核心研发团队已经拓展到13名博士、70多名硕士,在巩义建成了首个示范性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占地50亩。目前已建成吨级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碳纤维增强碳基复合材料示范性生产线、年产5000立方米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生产线、年产500立方米浮力材料生产线,产品已形成系列化,覆盖全海深,是全球能够批量生产浮力材料的少数几家企业之一。

高压电

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

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博士到企业就职,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没有博士进企业,咱们国家的将来一定没什么指望。其实企业对博士的需求是一直都有的,十几年前我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有个亲戚在一家民营轴承厂做人力资源,极力邀请我去,说他们刚从浙江大学招聘了一名博士,想再找几个硕士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因为公司离老家很近,我当时也很心动。不过家里人观念比较传统,坚决反对我去民企,因此作罢。后来,一次过年聚会亲戚还很惋惜地说,那个博士带的团队在国内已经很有知名度了,好多公司来挖,他们都快留不住了。以上只是一个孤例,时间也过去十来年了,近年来,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越发重视,一些关键岗位急需博士人才去攻关,甚至需要更高层次人才带着专利技术去。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上的博士也越来越多了,好一点的高校基本已经不招聘国内应届博士了,对国内博士而言,就面临三个选择,出国镀金、进站做后、还有就是去企业。其中出国镀金适合对学术有追求的人,毕竟博士已经够苦逼了,再出国苦逼几年,没有兴趣很难熬下来。进站做博士后是为求职做准备,但现在高校、科研院所淘汰率很高,两年博士后下来也不一定能留下。剩下了很多博士,大多数是只能选择去企业的。不过目前博士去国企的更为普遍,主要是国企在研究经费上更为宽松,压力也不会太大。而肯去民企的博士目前仍然很少,这与民企的用人方式也有关系。有个比喻,国企用人是泡茶,慢慢释放人才的才华,效率不高,但对人有一个培养过程,民企用人是榨汁,见效快,但用完往往只剩一地鸡毛。所以,总的来看,国企适合应届毕业生这类新人,民企适合摸爬滚打过的老人,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总结下,博士去企业必将成为常态,而目前主要问题是去国企的多,去民企的少。中国的民企发展仍然面临人才和技术的难题,什么时候民企里博士满地走了,中国大概就可以大杀四方、领先全球了。

谨修而身

为什么博士生宁愿留在学校也不愿去大公司工作?原因是非常真实的

之前,我国许多人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博士生研究生几乎无处不在,有人发现博士生似乎越来越喜欢在学校工作,例如在学校当老师或研究员,很少有人愿意去外面的大公司求职,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当高校的教师是刚入,高校教师的收入没有大公司高,而是有一点,即高校教师的工资相对稳定,基本上没有大的风险,而且,当医生进校时,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安家费,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不亚于许多大企业博士生本身就相当熟悉校园环境,也熟悉教师的工作,他的压力很小,而且更加脚踏实地。那么在大企业工作你能得到什么?一般到了博士生阶段,他对大公司是有吸引力的,但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大,大企业都是以效率和业绩为基础,各方面压力都很大,许多博士生根本受不了,第二,企业不太需要专业知识,除了高科技中的人才外,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中是诚实的,也是一种浪费。当然,博士生不会去大公司,因为博士生并不短缺,如果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的人,那么在外面也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医生根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冷酷的现实,所以他们放弃了去大公司。那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使博士生更愿意在高校工作?

上一当

博世公司是世界第一大的汽车技术产品的供应商

博世公司在世界上的地位,可和那家德国的科勒公司不一样。博世公司可是精密机械和电气工程的世界工厂,他们光是在德国的员工就有23万人,在世界范围内更是有27万5千人在这家公司效力。 博世的产品涉及到世界的各个领域,但是最大的产出还是汽车,他们是世界第一大的汽车技术产品的供应商。 世界上很多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的车载电脑就是博世做出来的,还有在使用的ABS防抱死系统,以及ESP车身稳定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出自博世的旗下。 金小强这次来博世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博世的ECU,还有ESP,以及一套非常大的高精密冲压设备生产线。 博世公司在苏州地区有工厂,在上海也有天朝地区的总部,可是这次因为金小强想要得到的东西有点特殊,所以他打算还是来总部这边洽谈比较划算,毕竟他的一些条件,在天朝的分分部那边,那里的高管还是很难决定的。 在国内的时候,爱丽丝打电话最多,发电邮联系的最勤的就是这家博世公司了,之前双方甚至还开过好几次的视频见面会,对于此次谈判的目的,都有了充分的明确姓,认识和准备。 抵达斯图加特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的晚上了,博世方面倒是很大方,直接派专人专车,将金小强和爱丽丝送去了订好的酒店休息,第二天在举行谈判。第二天一早金小强就带着爱丽丝抵达了博世的总部,同样先是在一名业务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博世的生产线,了解了一下他们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然后在转回到了会议室,双方开始谈判,同样是有十几名冲压设备的工程师在场,开始由金小强阐述自己的要求,然后对方根据金小强的要求,来设计定夺。 同样是很快对方就拿出了以前曾经装备过的一些设计方案,给金小强看,金小强很快就选定了一套带有A01和A02的高精密度自动冲压生产线。 两条线分别适合大型外板件和内板件的生产,平均生产节拍为8.5次/每分钟,其中的A02线的技术含量非常高,由2000T+1000T+800T+800T的冲压生产线串联构成,首能压机为4点8连杆的配置。 用的是REXROTH的液压垫,还有瑞士GUDEL的机械手臂,以及配套的在线清洗,在线涂油机,来保证板料的清洁。 这样的生产线,别说生产小轿车,以后就是生产SUV,生产货车,卡车都是足够的。 选定了这条生产线之后,金小强又和对方提出了ECU供货的要求,虽然之前他和刘晓亮也曾经测算出一些DVVT和CVVT的发动机控制数据,可是在其他方面还是有些残缺的,这就需要博世的ECU来配合工作了,毕竟博世是世界上最大的ECU生产厂家。 而且他设计的那款‘明锐’轿车的1.6发动机,就是采用了对方提供给大众POLO的ECU,他们需要在这些ECU上进行微调。 还有就是ESP系统的采购等等,因为采购的项目比较多,而且项目比较繁杂,所以商讨起来就花了非常的时间。 双方都在自己需求的利益点上,据理力争,金小强是非常需要博世的产品,因为他现在还不像丰田本田那样,有自己全部读力的核心技术,可以不依赖博世。 他的汽车工厂只是刚刚起步阶段,所以还离不开博世的技术支持,所以他也不敢杀价太狠。 最后一连谈了三天才搞定了合同,大型的冲压设备双方将价格定在了两千万美元上,而最后ECU价格定在了350人民币一块,而ESP系统则定价在3500元人民币一套。当然双方签订的也是长期的供货合同,合同内规定,金小强每年将要按照这个价格采购,至少二十万套这样的产品,合同有效期为十年。 如果少于这个数字金小强将付出高额的违约金,如果超过这个数额,将全部按照合同上的价格来执行,当然付款方式,会按照人民币结算之后的美元付给博世。 说实话着ECU和ESP的价格,博世给出的报价,绝对不低,就目前的行情价而言他们简直就是把金小强当做冤大头来宰。 可惜他们不知道的是今后十年之内的经济形势,在今后的几年天朝的货币开始升值,而美元会不断的贬值。 而且在今后的几年天朝国内会发生很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到了那时候,谁要是能拿350元的价格来买到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ECU,还有3500块的ESP系统,那他就绝对是一个大能了。 据金小强所知,在几年之后,这博世产ECU的价格在国内的行情是不会低于500RMB的,而ESP系统更是不会低于4000的报价。 所以现在他签下这样的合同,可以说绝对划算,而且今后人民币兑美元会升值,而美元还会贬值,到时候付给博世的钱就意味着,他买的越多,他就赚的越多。 博世方面也是喜不自胜,目前他们是得到了2000万美元的订单,还有一份每年都能给他们带去数千万美金的合同,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几年之后,他们会被这个合同逼到几乎临近破产的窘境。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当初那个冤大头,能够把他的汽车产业做得那么大,那么成功! 同样这次博世要派专门的工程师去天朝帮忙布置设备,并且传授经验,负责培训艹作人员等等,和对方搞定了细节的谈判之后,金小强就给自己和爱丽丝放了几天的假。 这些谈判一谈就是两个多礼拜,每天都是奋斗在酒店和博世的总部之间,来了德国一趟,根本就没什么时间去逛街。 早就对欧洲充满了向往的爱丽丝,好几次都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老板,毕竟那个女孩子不爱玩? 更何况跟着金小强炒期货的时候,爱丽丝也已经成了一个小富婆了,哪想到现在来了一趟大名鼎鼎的欧洲,居然连消费的时间都没有,这让爱丽丝怎么能够心甘情愿。 为了平复爱丽丝的怨气,金小强给爱丽丝放了三天的假,他自己也确实需要休息一下,而且这段时间,他还要和国内的王国强还有李启铭他们沟通一下子。 也不知道这些人把他设计的车型做的怎么样了,一想起自己设计的车,金小强也是蛮惦记的。和王国强他们通了视频会议,金小强才得知这些人也是神速,早就已经做好了一比一比例的油泥模型,已经输入电脑建了三维立体模型,并且已经在电脑上进行了多次的设计演示,和演练。 现在正在通过手里仅有的设备,在做简单的生产工作。 说实话目前金小强所拥有的设备,要是说做这样的汽车出来,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他家原来的齿轮厂里面,就有校平机,和冲压机。 只不过功率都比较小,而且不能形成流水化的生产,不能大量的生产而已,但是要是说生产个十几辆出来,倒也不是不可能的,就是比较费时间而已。 而且他还有从曰本搞来的那些高精密的机床,这些机床虽然他只弄了两套给丁伟忠他们折腾,可是光是这两套,对于完成几十台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就已经足够了。 丁伟忠和杨定伟,还有王国强,李启铭他们可都是技术狂人,更何况边上还有另外一个老是煽风点火的技术控刘晓亮。 这么多技术狂人在一起,看着整套汽车的设计图纸,如果不生产出来的话,那简直就和让酒鬼不准喝酒是同样的道理,那简直比杀了他们还会难受。 还好金小强在这方面,倒是比较开明,也就由得他们去折腾,他不但鼓励他们去折腾,还恨不得他们多折腾出几台来才好,最好等自己回去,就能开上自己设计的车子才好呢。 毕竟他自己可是大老板,他可不想,什么事都事必躬亲,让这些人早曰的亲手艹作,也可以提高这些人的能力,为了让他们今后有更好的发展会更有好处。 搞定了博世集团的谈判,金小强的下一家要去的公司,还是在斯图加特,这家公司,就是在汽车涂装方面大名鼎鼎的德国杜尔公司。 福特和大众等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公司,都曾经采用过该公司的涂装生产线,而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天朝则成为了杜尔公司最大的市场。 有人甚至做过评估,在天朝跑的1750万辆汽车里,有1300万辆,是使用的杜尔的涂装生产线的。 有了和博世以及科勒公司谈判的经验,和杜尔公司谈判进行的也很顺利,很快双方就敲定了一份六千万美金的供货合同,同样还有为了以后扩张所准备的远期合同。 看起来同样好像是金小强吃了亏,可是其实在合同内,他同样给杜尔挖了个大坑,只要他今后的汽车厂出产的产品,能够大卖的话,那么最后倒霉的肯定会是这些,貌似温和公正,其实骨子里最是嗜血的德国佬。 金小强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国人喜欢哈德国,确实德国的机械产品,质量确实是够好,可是也同样别忘了,德国也同样是欧洲对华态度最不友好的国家之一。

鬼怪屋

7个博士创业制造奇迹,2年公司资产增值21倍

目前陶瓷膜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水质净化、环境治理、制药工业、石油化工等各个领域。别看现在陶瓷膜应用几乎无所不包,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陶瓷膜产业化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都涉及到陶瓷膜产业化。这对学工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把国家的重大需求作为自己研究的目标。本着这个理念,徐南平走上了创业之路。1997年徐南平与研究所的其他6位博士一起入股,与学校共同投资50万元,成立了江苏久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仅仅3个月时间,公司就研制出我国首套大型陶瓷膜设备,当年实现利税200多万元。两年后,公司资产增值达21倍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把我国陶瓷膜生产带进世界先进领域,并且与国外产品平分天下,在国产陶瓷膜产品市场上占领90%以上份额。作为我国膜领域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对陶瓷膜的研究是从零开始的。1989年徐南平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完成了博士学业,留校从事膜技术研究。当时,陶瓷膜生产技术还属于西方国家的机密。凭着一腔科技报国的热血,徐南平执著地探索陶瓷膜技术产业化路径。在他的带领下,一批科研人员在陶瓷膜产业化这个全新领域摸爬滚打,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创新过程:花两年时间,把陶瓷膜技术应用到化工领域;花5年时间,应用到钢铁行业废水处理中——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样可观。2005年底,年仅44岁的徐南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娃娃院士”。徐南平又领衔创办了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久吾和九思吸引了十几位博士一起创业,这个强大的研发团队,将成为南京陶瓷膜生产一路领先的坚强支撑。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极盗者

博士毕业是去大学当老师好?还是去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好?你怎么看

博士学历目前是我国的最高学历,拥有博士学历意味着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博士毕业后很多选择去大学里面当老师,也有一些博士毕业之后选择去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那么博士毕业后是去大学当老师好,还是去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好呢?我认为是去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好,原因有三点:第一,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给予博士提供的待遇更高。一般博士在大学里面当老师,刚开始都是讲师,没有什么职称,开始收入水平不高,而且之后还需要发表论文来评职称,这个过程要比较漫长;而如果博士毕业直接在像华为这样的公司不需要评职称,直接全身心投入工作就可以,而且工资待遇高,工作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大学老师几年的收入。第二,在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公司,能够提高博士的科研能力。如果一个博士毕业后选择去大学当老师,尽管可能有机会发表更多学术论文,但是这些论文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并没有在企业应用过,学术成果的实践意义不大。但是如果在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能够直接接触到工业界前言问题,对提高自己的见识和眼界都有很大作用,能够给自己更多启发,从而做出更多的有价值学术贡献。第三,在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公司能提供很不错的科研平台。因为并不是每个大学都有重点实验室,在一些普通二本大学里面学校的实验设备很陈旧,即使985的大学博士毕业去这些大学工作,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没有科研仪器就无法做出学术成果;但是如果在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则截然不同,企业会提供科研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科研平台会比在大学要好一些。综上所述,从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博士毕业以后选择去像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要比去大学里面当老师要好一些。当然人各有志,有一些博士想更多的从事大学教学工作,想在大学那种氛围中生活,去大学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短歌行

一名博士的心酸总结:不要自降身价去企业,高校才是最好的选择

博士毕业,是选择去高校当老师还是去企业工作,这是个问题。放在以前,博士基本都会选择去高校做老师,很少会有人选择去企业,但近年来,这一风气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也有一些博士生开始选择在企业工作,比如华为阿里之类,就有很多的博士生。尽管如此,高校仍然是博士生们的首选。一名曾经在企业工作,后来跳槽去高校的博士表示:博士生最好不要自降身价去企业,高校才是最好的选择。他还总结了如下几点,来说明博士去企业或高校工作的利弊分析。企业和高校员工身份的区别。企业员工无论是央企还是国企,本质都是劳动合同工,公司时刻有权裁员。而高校事业单位基本不会失业。企业和高校经营性质的区别。企业自负盈亏,员工的收入来源于营业收入,挣得多发的多,挣得少发的少,企业倒闭就解散。事业单位如高校是全额拨款单位,教职员工工资及单位运行经费均来源于财政拨款,说白了是企业上缴的税收。企业员工和高校员工发展空间的区别。在企业里,领导阶层是绝不需要高学历者,尤其不需要博士。因为博士当领导有很多弊病,博士就被定位于专注于技术开发,而领导你们的是专科生即可。以我为例,比如我当时在企业是硕士学历,我是绝不会让一个本科生来领导我的,因为低学历的领导人永远不可能也不会去懂得高学历的打工者的价值与奉献,有的就是利用和管理。高校的情况是大家都是博士,至少明白你的工作。企业和高校员工科研成果归属的区别。在企业,科技成果永远属于团队和集体,个人就算是你研发了宇宙最强产品,开创了世界最新技术,请记住,企业给了你工资,这是你应该干的,而且你绝不能带走,因为这属于商业秘密。而在高校的科研成果永远属于个人,而且高校还鼓励你去转化,收益归自己。企业员工和高校教师工作属性的区别。如果博士进企业,请记住,只有当领导是唯一出路!任何忽悠你踏实做好技术,搞好产品开发都是为了把你的劳动价值榨取出来,你必须养活自己和大家。而高校教师,当不当领导无所谓,你自己能发论文,能做可科研项目即可。企业员工和高校员工单位时间收入的区别。凡是读过大学本科的人,应该能明白,如果以单位时间获得的收入来算,高校教师可以说是最高的一种职业。在企业做研发和在高校做学术的区别。企业研发永远是跟着市场走,没有市场预期公司是不会投入一分钱给你做任何研发的。高校是鼓励你创新和研究,因为论文是推崇自由研究的,但孰好孰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企业员工和高校员工收入增长性区别。同等学力,企业起薪无疑比高校高,但过了5年左右,你会发现,如果你在企业没当领导,你的工资增长非常缓慢,几乎停滞,而不管你多干了多少活,多做了多大贡献。高校教师,旱涝保守,如果职称上去了,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企业员工和高校教师跳槽的区别。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身边无数本科进企业后辞职回来读研,毕业后去了一个更好的企业,而硕士进企业后辞职回来读博,毕业后不再回企业。在这名博士总结帖子的下方,有一名博士则表达得更为直白。有人说教师没尊严,可是院长、甚至校长骂你,你直接给他顶回去又能怎样?而且高校、中科院,起码能保证大家都是博士,多少还有些素质。但是在企业,一个本科、硕士,甚至一个暴发户,都可以直接把博士骂成狗。企业学历没有用,关键还是看职位,所以就是简单的要么忍,要么滚。高校任性的范围大得多。还有一个经典的企业坑博士的逻辑。企业领导经常会贬低博士,说什么企业还是要看能力,看你对企业的贡献,博士空有学历,根本不了解产业。但是,没有几个企业真的敢把博士派到一线,派到工厂去。因为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简单的很,博士,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那种。我现在就是这种尴尬,领导天天嘲笑我脑子不开窍,轴,搞的东西不赚钱。结果我一说去一线,领导就装傻,我真的是醉了。博士去工厂,基本要给总工,但是没几个人舍得给你。还有一个经典逻辑是搬砖论。就是人家认为,既然是博士,就该搬砖也搬得好,搬不好就是没能力,不想搬就是矫情,眼高手低。但是注意了,真的去搬砖,而且搬得好,结果很可能是让你继续搬砖。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研发部主任,管着一堆博士。所以,去企业不想被坑,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你的直属领导最好是博士,退一万步,最起码也要对博士有足够的尊重,因为人都是缺什么想什么。那些学历低的领导,最喜欢折腾高学历,嘲笑高学历的人以显示自己,满足自己。你是博士,身边一堆硕士本科,很容易听到博士有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而且很多博士一直读书,还是比较单纯的,真论算计人心,博士真的可能很不行。很多博士自己的导师都不会讨好,在企业耿直地搞研发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可能背黑锅,然后让人摘桃子。对于这些博士的观点,大家有何看法?欢迎留言转发评论,我是教育向前冲,关注教育,漫谈教育二三事。

鼓腹而游

为什么博士生们宁愿留在学校,也不愿意去大公司上班?原因很真实

当下我们国家很多人学历越来越高,博士生以及研究生几乎可以说遍地都是,就有人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博士生似乎越来越喜欢在学校里工作了,比如担任学校里的老师或者研究人员,很少有人愿意去外面的大公司去应聘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高校的老师刚入职的时候,收入确实没有大公司那么高,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高校老师薪资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而且博士进入学校的话,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安家费,收入包括基本工资以及补助等加起来也根本不逊色于很多的大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博士生本身对于校园环境都是比较熟悉的,对于教师工作驾轻就熟,压力不大,比较踏实。那么在大型企业上班能够得到什么呢?一般到了博士生阶段,对于大公司来说有吸引力,但是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大企业都是以效益和业绩为指标的,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很多博士生根本都受不了,其次就是企业对于专业知识并不是非常需要,除了高科技方面的人才除外,这样的人才说实话在企业里也是一种浪费。当然博士生不去大型公司任职,很大方面的原因是大公司根本不缺博士生,看看外面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抓一大把,从学校里的天之骄子到企业随意选择的实习生,很多博士根本无法接受这么冰冷的现实,所以他们才会放弃去大公司入职。那么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博士生更愿意去高校任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