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bose耳机在耳机界何种地位?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Bose的产品?浑浑沌沌

bose耳机在耳机界何种地位?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Bose的产品?

bose耳机在耳机界的地位怎么样?这归功于它独特的降噪技术与舒适度,而音质方面相对比较均匀,实际并不太突出,造型上相对颜值来说也算比较商务类型bose在耳机界占有的一席之地目前没有一方可以侵袭,主要在独特的降噪技术就是对其他大厂家的挑战,在舒适度上也是饱受好评,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bose的产品在评价上都不低,很少有争议存在即使在sony 1000xm2的出世,当时沸沸扬扬的网友们纷纷觉得可以挑战qc35,甚至有人与小恒讲过,bose已经不能捍卫降噪标杆这个词了,而这自身体验后你会发现,1000xm2仍然是在降噪中无法撼动其地位,人声过滤明显对比出差异,当然各有特点,1000xm2也是性价非常高的一款,音质上必然是略胜一筹在舒适度上独特的鲨鱼鳍塞子做舒适度相当到位,不仅防脱,更是超越传统入耳的塞子设计,听上一天你都不会觉得不适,头戴式的设计也是非常轻盈,类肤材质耳罩不仅更好的贴合耳朵,而且更加舒适不夹头bose耳机在耳机界可谓降噪首选,舒适度首选,就是这样一个地位存在那么它又有哪些产品值得入手呢?小恒觉得bose的耳机,只要是带有降噪的,都是消噪控福利,无论是地铁,公交,马路,都不会让你失望的降噪qc20是性价最高的一款,而且历经多年,价值也不会掉的太厉害,依旧是有源入耳降噪第一,是小恒很喜欢的一款耳机QC30,蓝牙款式,APP控制,降噪可自主调节,更安全更舒适,能连接电脑,可以更朋友的qc30,qc35共享音乐qc25,头戴式有源耳机qc35,蓝牙款式,APP控制,降噪可自主调节,更安全更舒适,能连接电脑,可以更朋友的qc30,qc35共享音乐运动款有bose soundsport蓝牙耳机,虽然没有降噪,轻盈舒适,APP可控,防脱防汗防风雨,更有升级版心率款,可随时查看自己心率情况感谢大家观看,更多产品详细信息,可以点击小恒头像查看文章评测,欢迎大家关注我如果全新预算不足可找小恒选购性价更高的内测机,仅拆封机哦

行葦

别再把 Bose 当耳机公司了

很多人知道 Bose 这个品牌,是从降噪耳机开始的。QC35 从 2016 年发布到现在已经两年多的时间了,依然是当今市面上最好的无线降噪耳机,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但实际上,消费级降噪耳机仅仅 Bose 的一个业务分支。即使是很多 Bose 降噪耳机的拥趸,也不知道 Bose 这家公司已经 54 岁了。这其实是一家好奇心驱动的公司,Bose 的创始人 Amar G. Bose 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出生时候赶上经济危机,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但是自己又特别喜欢电子设备,所以经常买一些坏掉的玩具,然后自己修好,高中上学时候就逃课修收音机挣钱,成绩虽然不好但是被一个顾客推荐,上了麻省理工,因为自己当时只会修但不懂原理,所以上了大学后他拼命学习音频设备的原理,拿了不少专利后成立了 Bose 公司。相对于我们都很熟悉的消费级产品领域,Bose 本质上是一家音频技术公司。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CES 展会的可看性一年不如一年,虽然每年你都能从开年的 CES 展会看到一些未来技术趋势,但厂商们在这家展会上投入的精力其实在逐年缩减,能展示的“让人兴奋”的技术也越来越少。这次展会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实是 Bose 的一次技术展示,和他们的未来愿景。我们都知道,豪华车之所以能被称为豪华车,和这辆车能提供给你的氛围感离不开,所以大部分豪华车都会用大量的皮质材料来覆盖车内空间,也会用大量的隔音材料来给你构建一个尽可能舒适的车内环境。但用料多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隔音能力可能上去了,但车重了,在动力和能耗上就要做更多考虑,用料多了成本也会直线上升。另一方面,即使你用料到位了,很多车内噪音的问题还是没法解决。声音是由震动造成的,而车辆通过轮胎直接与地面接触,就算轮胎再好,悬挂再软,路面噪音其实还是非常难解决的。所以 Bose 做了一套针对路面噪音的降噪方案,也叫 QC,叫 QuietComfort 主动路噪消减(RNC)技术。整套系统由四个三轴加速传感器,多个车内麦克风和一套BOSE独有的软件算法组成。传感器负责检测轮胎的运行状况,当感知到轮胎的震动幅度和频率之后,系统迅速计算出与将要产生的噪音相反的声学信号,并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抵消噪音,安装在乘员附近的麦克风会检测车内的声音情况,对抵消噪音进行微调。降噪原理其实和我们日常用的消费级降噪耳机类似,只不过在收集噪音时,Bose 主要通过加速传感器来收集震动作为噪音来源,为的就是直接解决路面噪音这种轮胎与路面接触摩擦时候的低频震动。从实际体验来讲,如果一辆搭载 QC 技术的车上来就开着这个功能,你可能确实很难感知路面降噪技术对于车内整体噪音控制的提升,但如果一旦关了 QC 开关,你还是能够感知到其中的区别。在体验后我采访了资深汽车系统部全球技术策略总监 John Pelliccio,针对这个技术他给我做了一些更细致的解读。在我问到似乎从体验上来讲这个技术并不能带来像降噪耳机一样的惊艳效果,他说这个技术目前还在概念阶段,2021 年会做量产,如果非要有个具体的评估数据,主动路噪消减(RNC)技术能直接降低 6 分贝以上的路面噪音。这个数据看上去不多,还有些抽象,活动结束后我查了些数据,这几乎已经是车内全部噪声的 10% 了。还有一个原因是,Bose 做 Demo 展示的地方在拉斯维加斯,不吹不黑,美国目前的路面情况真是不怎样,时不时就一个坑,这对于主动降噪来说,几乎是无解的,就如同你带着降噪耳机,旁边有人时不时咳嗽一下,即使也是低频噪声,依然是挡不住。中国城市的路面情况其实远比现在的美国要强,QC 技术对于中国路面的降噪能力还会更好。2017 年时候我曾经去过参观过一次奥迪工厂,其中 NVH 实验室的噪音测试部门让我印象深刻,车上每一个大型零件震动都要测量,为的就是保证一辆车的上万个部分在组装起来后不会因为装配问题而产生不正常的噪音,John Pelliccio 介绍说 Bose 的车辆路面降噪技术和车企的噪音控制研发其实是个非常好的互补,QuietComfort 主动路噪消减(RNC)技术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降噪方案在成本和能耗上优势较为明显;另一方面电动化的到来会让路噪成为全车最主要的噪音源,也为这项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潜在需求。01:20(腾讯视频链接点击这里)除了最上面说的这个技术,Bose 还在 CES 上面展示了一些新的研发进展,比如下面这个视频提到的 BassMatch 技术,通过与车企更为深度的合作,调整车内音响的位置,来优化整个车辆音响的声音输出。以及目前在凯迪拉克旗舰车型 ESCALADE 测试的高达 28 个扬声器的至臻系列音响方案。而为了让车内听音乐这件事情更加便捷,Bose 甚至做了一套车内音乐控制的交互,通过 app 的形式来整个设备内音乐,把所有的声音内容集中在一个 Bose app 内,控制方式类似于抖音,横向滑动是换同类的不同音乐,纵向滑是换 app 或者音乐种类,简单的交互比目前市面上很多车机的音乐控制做的都好。另一个更有意思的设备是 Bose Frames 现实增强眼镜,在 2017 年 3 月份的西南偏南大会上面 Bose 就展示过概念机版本,刚好在 CES 期间北美地区开售了消费者版本,我也第一时间购入了一台并做了一些小幅度改装,下周会给大家呈现个更为详细的上手测评。Bose 在 Frames 两侧的镜腿上加入了小扬声器,还给这款眼镜加入了陀螺仪以后期实现一些声音上面的“增强现实”。毫不夸张的说,这应该是我 2018 年到现在买过的最酷的新设备了。所以你看,Bose 绝对不仅仅是一家消费级耳机厂商,这家五十来岁的公司给自己下一个 50 年的定位,是“Audio for life”,也就是用声学更好去贴合生活,这就意味着 Bose 不仅仅会做音质澎湃的音响,还要用声音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去年发布的白噪音睡眠耳塞 Sleepbuds 其实就是这个理念下的产物。

敬闻命矣

1230元起!Bose真无线蓝牙耳机官宣:这次有两款!

提到Bose,可能有的人比较陌生,它是全美国最大的扬声器厂家,总部在美国麻省,是一家从事顶级音响及声学系统研究与制造的大型跨国公司。Bose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民用音响、专业音响和汽车音响三大类。当然,作为一家从事顶级音响的厂商,耳机领域肯定也不会缺席。近日它就官宣了两款真无线耳机,其中一款还支持主动降噪功能。第一款是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这款耳机利用多重麦克风、独家的ANC芯片以及全新的演算法来中和外界噪音,支持11级降噪能力。官方宣称它能在不到千分之一秒内产生出对应的消噪讯号。Bose还形容它是史上最有效的入耳式降噪耳机。外观和索尼降噪豆差不多,显得比较另类独特,机身拥有黑白两种配色。耳机续航时间可达6小时,配合着收纳盒可以额外提供12小时的续航,售价为280美元,约合人民币1914元。第二款则是Bose Sport Earbuds,从命名来看就知道,这是一款定位运动风的蓝牙耳机,官方宣称能够带来清晰、强劲的音质表现,不过它并不支持降噪功能。从外观来看,这款耳机会比前者更加小巧,配套的鲨鱼鳍也能减少耳机掉落的几率。而且配色也更加时尚,拥有黑白蓝三种配色。耳机续航时间为5小时,配合充电盒可额外提供10小时的续航时间。该耳机售价为180美元,约合人民币1230元。目前这两款耳机将于9月29日在美国上市,在国内上市或许还要等一段时间。

诗学

Bose第二代遮噪睡眠耳塞评测:上千却不能听歌的耳塞,值吗?

在我出差专用的洗漱包里,有一个圆形的小盒子。盒子里放的不是隐形眼镜,而是一对 3M 耳塞。自从 5、6 年前,第一次接触 3M 耳塞起,我就认为它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睡眠很浅,对噪音敏感的我来说,室友的呼噜声、键盘声、椅子推拉声,都是阻碍我入睡的「元凶」。但一副尺寸合适的 3M 耳塞,便能解决上述烦恼,而且价格也不贵。于是在这几年里,我陆续买了几十盒耳塞,每盒约 35 元(五副),能用一个月左右。不过久而久之,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耳道似乎越来越大了。虽然这大概率是我心理作用,但现实是相同尺寸的耳塞,曾经让我感到耳道发胀,现在夜里会莫名其妙的脱落出来。▲沾上灰尘的 3M 耳塞另一个让我逐渐对 3M 耳塞抱有怨言的原因,是它的卫生性。一副耳塞用过几次之后,其「身体」便会沾上许多小绒毛或灰尘,并且很难清除。这时如果再塞进耳道里,便会让我感到瘙痒,担心耳道的健康。于是在去年,我将目光投向了 Bose 推出的一款睡眠耳塞(Sleep Buds)。据 KOL 们称可以有效遮蔽噪音,帮助睡眠。可惜它「太不争气」了,我正准备下单时,就传出了召回的消息。原因是电池问题,部分产品无法正常充电。▲Bose 第一代遮噪睡眠耳塞。图片来自:mashable不过今年秋天,Bose 表示他们已经解决第一代睡眠耳塞的问题,推出了升级款 Bose 遮噪睡眠耳塞 II。在近日正式发售后,我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了这款睡眠耳塞。体型够小,重量够轻相比上一代,第二代 Bose 遮噪睡眠耳塞在外观上没有太大变化。都是圆柱形的盒子,将盒盖向上轻轻一推,就能看到耳塞本体了。耳塞下方有五个指示灯,用于显示耳机盒剩余电量。两侧还有长条形的呼吸灯,当耳塞放入充电时,会有呼吸的效果,充满后会常亮。虽然我没有买过上一代产品,但从图片上还是能找到两代产品细微的差别。首先耳塞的腔体变成了椭圆形,其次内侧的充电触点由两个变成了三个。耳塞腔体造型的变化,大概率是为了改善佩戴舒适度,尤其是侧卧的体位。充电触点的增加,应该是为了解决上一代的部分耳塞,充电时接触不良的问题。令我意外的是,Bose 也开始「环保」了,第二代睡眠耳塞没有赠送充电头,只有一根 USB-A 至 Type-C 的电源线。没有减配的是鲨鱼鳍硅胶套,共有三种尺寸,可以根据自己的耳廓大小来选用。选择合适尺寸的硅胶套非常重要,因为它关乎遮噪的效果,和佩戴的舒适度。取出耳塞,最直观的感觉就是非常小、轻。音腔只有指甲盖大小,重量上只有 1.5 克。装上中等尺寸的硅胶套后,重量也只有 2.6 克。作为参考,我又称量了一下以前使用的 3M 睡眠耳塞,重量为 0.6 克。AirPods 单只的重量有 3.9 克,是 Bose 睡眠耳塞的 1.5 倍。体积小加上重量轻,理论上可以做到不错的舒适度,尽可能削减它在耳朵上的存在感。在连接方式上,第二代睡眠耳塞依旧是通过名叫「Bose Sleep」的 app,与手机进行连接。连接过程并不繁琐,只要将耳塞盒推开,app 便能自动发现耳塞,点击即可配对。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能播放其他任何 app 的有声文件,只能播放「Bose Sleep」里的环境音效。所以不要误以为它是一款「蓝牙耳机」。「Bose Sleep」提供了共计 34 种、三大类助眠音效,包括遮噪类、天籁类、静谧类。其中遮噪类的音效,都会用白噪音作为背景声。另外 Bose 官网消息称 2021 年会再上线一个「舒缓曲库」,提供更多的助眠音效。用户在选择好喜欢的音效后,就可以传至耳塞内储存播放。这也就意味着,使用耳塞播放音效时,手机端无需保持打开 app,耳塞自己就能充当播放器的角色。遮噪、助眠,真的有效果吗?对于一个遮噪睡眠耳塞,我最关心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遮噪效果佩戴舒适性操控便捷性续航能力「遮噪」作为这一耳塞的主要卖点,和 3M 耳塞相比,效果能否比拟后者?这个问题可能是最让人好奇的。Bose 在官网上强调,这款耳塞并非采用了主动降噪的技术,而是被动降噪。这主要依靠其鲨鱼鳍硅胶耳套,与耳朵紧密贴合后,形成的封闭效果来实现。接下来的遮噪工作要靠播放音效。Bose 称他们的音效经过了特别优化,恰当的频率可以使用户大脑难以察觉外界噪声。▲ Bose 官网的说明一般来说,需要睡眠耳塞的用户,可能是住集体宿舍,或者和伴侣作息不一致、伴侣打鼾等等。那么在这些场景下,常见的睡眠噪声包括鼾声、键盘声、游戏声、说话声、开关门声、冲水马桶声等。如果是独居的话,可能主要会受到窗外车流声、空调声、隔壁莫名其妙的声音等等困扰。那么 Bose 这款遮噪睡眠耳塞,能遮蔽这些常见的睡眠噪音吗?我在过去的几晚进行了专项测试,将睡眠耳塞的音量调至 1/2,测试结果见下方表格。整体来说,Bose 睡眠耳塞的确有良好的遮噪作用,但无法取代 3M 耳塞。不吐不快的是,Bose 官网称其对鼾声有很好的遮蔽作用,但使用下来却发现并非如此。如果你的室友或伴侣鼾声不大,那么它还处在可用范围;如果鼾声较大,还是老老实实地用 3M 耳塞吧。▲ Bose 官网的描述另外,遮噪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效播放的音量。当我把音量从 1/2 调至更高,的确对于噪声感知没那么明显了。但实际体验中,将音量调至 1/2 左右,才不会影响入睡。用过高的音量去遮蔽噪音,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耳塞里的音效也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噪音。另外在调试音量的过程中,我发现音量低于 1/2,有很好的助眠效果。基本上五分钟内,困意就会袭来。如果没有像鼾声这样非常刺耳的噪音在你周围,很快就可以睡着。虽然是「睡眠耳塞」,但不睡觉的时候也可以用。比如我在噪声分贝为 50dB 左右的办公室戴上 Bose 遮噪睡眠耳塞,以中等音量播放音效,饮水机、空调、净化器的工作声,同事敲击键盘声统统消失了,能听到的只有偶尔传来的椅子挪动声,还有塑料袋的摩擦声等高频声响。安静的环境会让人学习、工作效率提升。而且由于其不是主动降噪,所以耳朵里不会有压迫感,对于不习惯降噪耳机的朋友还是比较友好的。接下来是佩戴舒适度。平躺着睡时,Bose 这款睡眠耳塞可以做到「基本无感」。小巧、轻薄的造型,加上亲肤的硅胶耳套,舒适度做地很出色。▲ 耳套非常柔软侧躺着睡时,舒适度就没 3M 耳塞那样好了。毕竟其耳塞腔体是硬的,耳朵接触枕头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挤压,这时耳塞就开始刷「存在感」了,好在这种异物感不至于让你难受。值得一提的是,其鲨鱼鳍硅胶耳套和耳廓会贴合的非常紧实,无论怎么翻身,耳塞都不会掉下来。另外第二代遮噪睡眠耳塞增加了防摩擦表面的设计,耳塞盒枕头接触时,这一特殊涂层可以避免摩擦产生的噪音。一款优秀的耳塞,除了「好用」,还得「易用」。对于 Bose 这款睡眠耳塞来说,要看软、硬件两方面的联动是否顺畅。在硬件方面,耳塞的操作比较简单易懂。放入盒中便能自动充电,取出便能与手机自动连接。体验上和 AirPods 差不多。不过其剩余电量只能在 Bose Sleep 中查看,不会直接显示在手机的电量状态栏里。此外,耳塞的音量只能在其 app 里调节,无法直接通过手机的音量键来调整,有点繁琐。在软件方面,Bose Sleep 的 app 还是很简洁的。功能不复杂,交互页面也很美观,即便是一个「电子小白」,也能很快上手。常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为音效播放定时,用户可以选择播放时长,或者整晚播放。二是设置闹钟,可以给耳塞添加多个闹钟,而且闹钟的听感有点像「全景声」。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以为是房间里的某部手机在响,给人的空间感很强。最后是续航能力。官方表示耳塞盒充满电后,可供耳塞续航 40 个小时。实际使用中也是如此。在每晚使用、白天偶尔也会用的情况下,耳塞盒下方的五个指示灯,每天会熄灭一到两个,可以支撑 3-4 天的使用。耳塞每充满一次电,可以连续播放音效 10 小时左右,足够保障一晚的睡眠。1999 元,值得买吗?「花 1999 元买一个不能听歌的耳塞,值吗?」我在买这款耳塞之前,这样问自己。实际上,在过去几年,我在改善睡眠方面花了不少钱。除了数十盒 3M 耳塞,还有各种各样的蒸汽眼罩、助眠香薰、乳胶枕、褪黑素等等。所以当 Bose 推出「遮噪睡眠耳塞」后,光是看名字,就足够吸引我了。▲ 图片来自:Bose 官网我相信和我一样有睡眠问题的朋友不在少数。《2018 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2013 年到 2018 年,中国人均睡眠时长由 8.8 个小时降至 6.5 个小时,平均 38.2% 的中国人有睡眠问题,比全球平均高出 11.2%。根据《2018 年互联网网民睡眠白皮书》来看,工作压力大是导致失眠的罪魁祸首。北上广深的睡眠问题人群占比达 60%。足够庞大的失眠群体,成为我测评 Bose 第二代遮噪睡眠耳机的主要理由。▲ 失眠让人怀疑人生。图片来自:graan再回到这一小节的问题上,「1999 元,有必要花这个钱吗?」相比日常使用的 3M 耳塞来说,仅从遮噪的角度考虑,性价比显然不如后者。假设 Bose 遮噪睡眠耳塞可以使用三年,每一天的成本就是 1.8 元左右。而一盒 5 副的耳塞,价格是 35 元,平均一副用 5 天,成本是 1.4 元。但考虑到耳部健康、助眠音效等方面,它的性价比就很难衡量了。不过我本来买它的意图是遮蔽鼾声,仅从这一项的效果来看,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整体来看,Bose 第二代遮噪睡眠耳塞更适合那些入睡有困难的用户。其内置的舒缓音效,配合被动遮噪,的确会让失眠人群,入睡变得简单一些。另外,它也适合寻求高效学习、工作的朋友。在图书馆或办公室里戴上它,听着舒缓的音效,可能会更好地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前提是你有足够的预算,且不喜欢降噪耳机的耳压感,不然隔壁的 AirPods Pro 更香。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有在极安静的情况下才能睡着,对声音(尤其是鼾声)非常敏感,那么可以趁早拔草了,还是 3M 耳塞来得靠谱。

淳君

BOSE/博士 SoundSport2 半入耳式耳机体验测评报告

样机来源:自主采购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作为一个在降噪耳机、汽车音响乃至高端HiFi产品中都有着举足轻重话语权的厂商,BOSE可谓是代表了一种典型的“美国声音”。而BOSE的个人消费类产品却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朴实无华”,价格也高高在上。不得不承认的是BOSE在有源消噪产品以及家庭影院产品上的建树,拥有着让诸多同行厂商都望尘莫及的技术壁垒,这也导致BOSE的产品看起来并不是注重外观设计和市场营销,任由其发展,但BOSE的产品仍然销量颇高。本次要测评的并不是BOSE的降噪耳机,而是一款价格和定位都偏低的音频产品——SoundSport 2(下文简称SP2),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到这是一款定位于运动场景的耳机产品。它既不是真无线,也不是降噪耳机,但却在打折后还保持着750元左右的时“高价”。它的声音表现和综合体验,是否又能值回票价?还是说只是一个打着BOSE名号的“假把式”?拭目以待。BOSE/博士 SoundSport2 入耳式耳机01.包装与配件BOSE产品的包装盒设计有着非常高的延续性,旗下产品的包装盒设计风格大相径庭,SP2也不例外。纯白色的包装盒上清晰地标明了产品的型号和硕大的渲染图。由于耳机佩戴的特殊性,还在包装盒的侧面提供了一个真人佩戴的效果图。SP2的纸盒大小和大部分蓝牙耳机产品的包装相似,也和部分手机的包装大小类似,为抽拉嵌套设计。拉出白色的外层后内层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纸盒。包装盒正面 包装盒看起来没有一些国产耳机显得精致,和索尼的中低端产品的包装盒有些类似,配件、说明书等直接装在了几个透明塑料袋里。说明书很有意思,非常厚的一沓,并且内容全部是英文。整个包装盒没有找到任何中文信息,只有包装盒外的热缩膜上贴了中文的保修卡。配件方面没什么让人惊喜的,只有三种不同规格的耳塞套和一个带有登山扣的耳机包,线夹被直接安装在了线材上。耳机的硅胶套并不容易买到,并且价格偏贵,如果购买第三方山寨的话硅胶套可能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个需要注意。配件全家福02.外观与做工BOSE SoundSport2入耳式耳机本体第一代的SoundSport与这次测评的这款在外观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延续性,但SP2的外观缺与BOSE旗下的其它产品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比如QC20降噪耳机。SP2的外形被设计成了一个不规则的近圆形腔体,并且是开放式的腔体声学设计。而外观设计上最有特点的莫过于BOSE独有的“鲨鱼鳍”耳套,这个耳套官方名称为“StayHear+”,意为提供舒适稳固的佩戴体验。搭配鲨鱼鳍耳套的SP2与BOSE其它的产品相比,SP2提供了非常多的颜色可供选择,包括亮眼的鲜绿色。不过目前在官网只能购买到白色和本次测评的这款灰黑色,当然这个颜色也是BOSE其他产品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使用的配色。耳机腔体全部使用了塑料材质打造,因此佩戴感受非常轻巧,耳机本身的重量也并不算高。这样的塑料腔体可能在质感和细节上不太优秀,但是在剧烈运动的情况下即使跌落也不会对耳机本身造成太大的损害。腔体内侧外观实际上SP2是否算得上“入耳式耳机”还有待商榷,因为即使你在佩戴SP2的时候,耳机腔体部分其实并没有被塞到耳廓当中,取而代之的则是柔软的硅胶套填充耳廓。硅胶套的使用需要分别去尝试三种不同型号的大小,从而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尺寸。在佩戴SP2的时候,几乎没有耳机被塞入的感觉,与传统的平头塞和EarPods这样的半入耳仍然是有区别的。SP2所附带的“StayHear+”耳塞套是一种特殊的双层材质耳套,外层白色半透明的部分相对柔软一些,内侧灰色的部分则硬了许多,从而通过耳机腔体内侧突出的“卡子”固定。这个耳套一直从BOSE的IE系列耳机延续到现在。耳塞套细节但做工方面SP2确实要显得粗糙了许多,包括附带的硅胶套上有许多的毛边、毛刺存在,看起来有点像山寨货那样不拘小节,但是这的的确确是官方渠道够得的国行产品。外壳部分整体为有颗粒感的塑料材质,不容易产生汗渍和水渍,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实际上使用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不过外壳缝隙部分的做工却有些差强人意,白色渗出的可能是胶水,而边缘部分则非常不平整,这也的的确确是BOSE在一些低端甚至大部分产品上的做工表现。外壳做工细节很有意思的是,SP2是一款定位于运动场景的耳机产品,却只搭配了一款线夹,而没有在分线卡部分提供束线滑块,这样一来即使是使用线夹将耳机固定在了衣服上,却依然难以避免听诊器效应的产生。不过分线卡部分的设计 的确是考虑到了耐拉扯的问题,线材从分线卡的两端引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的去避免拉扯。线材有着较高的弹性,并且设计成了螺旋状,颜色也与耳机本身相搭配。线材的平直度尚可,但是容易产生卷绕的情况,因此尽量还是放于耳机包内使用为好。分线卡后端安装了线夹SP2有着半入耳式耳机中相当好的佩戴舒适度,在使用了尺寸相对合适的耳套之后,佩戴耳机时你很难意识到SP2被挂在你的耳边,几乎没有任何的负重感。但是仍然要清楚的是,不是所有用户都能完美的使用SP2,因为它的腔体依然偏大。另外在睡觉的时候就不太适合佩戴SP2了,躺卧状态下SP2较大的体积和突出的耳撑都会让耳朵有些不舒服,毕竟SP2的设计目的也非常的明确。不过日常坐公交、写字等场景下使用SP2依然不存在什么问题。整机重量约为19.1g3.声音表现(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有可能,我们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BOSE的确是一个建树颇丰的声学厂商,旗下的产品还曾给多家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提供音响产品。而BOSE的个人音频产品,缺很难在“音质”上找到什么太大的存在感,往往都是马马虎虎,不好不坏。BOSE仿佛有意地避免提及耳机的这些参数,因此通过BOSE官方所能得到的参数信息少之又少,具体的频响范围、灵敏度等信息都无法得知,因此我们也不打算去太过考虑这些参数信息,因为SP2是一个定位非常清晰明确的产品。耳机本体大小本次测评主要使用手机做为前端,使用YAMAHA UR22MKII专业声卡做为辅助参考。对比参考飞利浦S2、威索尼可VSD1Si、松下HDE10、晨木ST08。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索尼Xperia XZ1智能手机苹果iPhone6s智能手机听感与风格:SP2有着非常宽松的听感和相对平滑的声音表现,整体声音显得比较厚实、浓郁,或许这就是典型的美式风格?我们知道SP2并不是一款标榜HiFi的产品,因此它的声音素我们也没必要抱以太高的期望。但SP2的声音风格对于大部分的普通用户而言都是非常舒适的,整体的听感仿佛像一个没有了重低音的EarPods。由于SP2的腔体和结构类似于平头塞/半入耳,因此在隔音性上确实有一定折扣,但它确实有着比大部分入耳式耳机都自然宽阔的声场表现。入耳式耳机的声场一般来说大都是呈椭圆形,即横向较为宽阔而纵向则较窄的状态,虽然SP2的声场也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做到和箱子一样的自然声场,但是的确有着较好的纵深感。需要正视的是,SP2的整体声音解析力仍然算不上优秀,声音的通透度欠佳,大部分的中高频细节都难以展现,说白了还是显得有些闷。不过单凭以前接触的BOSE产品的印象,旗下大多数产品的声音风格都是偏中低频,尤其是量感颇大的低频令人印象深刻,而SP2则显得均衡了一些。好在SP2的的确确是为移动设备所“量身定制”的,即使使用输出功率更大的音源,它的声音表现提升也无济于事。反而在iPhone端SP2的听感要明显好于索尼XZ1的表现,但是在iPhone端上耳机线控的音量按钮无法使用,但暂停切歌却可以正常使用。BOSE SoundSport2 半入耳耳机高频:SP2的高频表现明显暗淡一些,高频部分的解析力相比起松下HDE10来说都要逊色一些,但是SP2的高频的确是柔和内敛的风格,这对于听感而言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确实会让整体的声音显得偏闷一些。很多用户会比较喜欢这种暗淡的高频,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在听感上显得不那么“刺耳”,而大部分耳机“刺耳”的原因不外乎是高频延展性差,毛刺感强烈还过分突出,或许BOSE深知用户需求,才将SP2设计成这样的风格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SP2是一条定位于运动场景的耳机产品。高频表现方面没什么太多说的地方,它高频暗淡,但有着不错的延展性和中高频的过渡表现,高频部分的内容在整体的声音表现中没有过多参与,高频整体素质一般,但符合其产品定位的声音设计。对比松下HDE10中频:而SP2的中频却显得浓郁了许多,中频整体风格仍然是偏宽松和厚厚实的,它的中频密度一般,因此听人声或者部分口水歌会感觉人声蒙着一张纸。前面我们也说到了,SP2的整体解析力并不算优秀,而它的中频风格和松下HDE10有些相似,但是并没有前者显得细腻,与TFZ KING II那种较高密度、清脆的中频相比的话,显得有些欺负人。较为柔和的中频听感可以得到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青睐,但是对于部分发烧友而言,如果你喜欢密度较高且通透感较好的中频、人声风格,那么SP2的中频绝对是“难以接受的”,这样宽松厚实的中频在大多数美国品牌的耳机上比较常见。对比飞利浦S2低频:起初以为SP2的低频会像BOSE以前的产品一样有着较大的量感,但是在实际听过之后,就会发现SP2的低频量感其实恰到好处,并没有过分的轰头感存在,并且低频有着较高的听感表现。需要肯定的是,SP2仍然有着相对较大的低频量感,与VSD1Si的量感相似,但风格不同,SP2的低频更加松散,注重厚实度,而非较高的密度和弹性。因此低频的下潜依然略逊于HDE10和VSD1Si,这样的表现也符合我们预期。SP2的低频素质其实一般,听感方面确实还不错,但是只能说是及格水准。如果你以一个700元价位耳机的声音表现水准看待SP2,那么很显然是不合格的,因为SP2的低频听起来就像是EarPods的量感减弱版。对比TFZ KING II总结:SP2如果说它是一款降噪耳机或者蓝牙耳机,对于它的声音表现或许可以相对满足。但是不难发现,BOSE目前旗下的耳机产品都有着明确的定位和较多的运动属性,时不时地与HiFi和高保真划清界限,这样一来很难去说SP2这款产品是否优秀。虽然BOSE将SP2定位于一款运动耳机,但是运动场景下到底适合什么样的风格?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但是在我们接触过的大多数产品来看,运动类型的耳机都会偏中低频的表现,从而达到一种很“嗨”的效果,SP2在这个方面上,还是比较优秀的,也符合其定位。选购建议:如果说你打算购买一条专门用于运动场景下使用的耳机,那么SP2也是值得考虑的,切记是专门为了运动场景需求。因为SP2的隔音性一般,整体声音表现也难达到HiFi耳机的水准,因此购买时要考虑好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只是喜欢BOSE的产品和品牌的话,那么建议你考虑BOSE旗下的主动降噪产品而非SP2。优点:佩戴舒适,听感优秀,全天候使用。缺点:整体做工一般,声音素质一般,价格稍高。

冬夏青青

BOSE新款TWS耳机即将上市 强悍的主动降噪性能

9月9日消息,音频巨头BOSE即将推出新款TWS真无线蓝牙耳机。在去年,BOSE推出过两款TWS耳机产品,包括 Earbuds 500(现被称作 Sports Earbuds)。目前,该款耳机的宣传视频被一家经销商曝光,虽然该经销商很快把该宣传视频删除,不过还是被眼尖的人保留了下来。BOSE的TWS蓝牙耳机将被命名为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QuietComfort作为BOSE的看家系列,以强悍的降噪能力被大家认可;宣传视频中也能够略知一二,Bose 宣称其降噪功能为 “世界上最有效的”,“突破性的声学创新”带来“清脆、清晰的音频和深沉丰富的低音”。该耳机有一个定制设计的麦克风阵列,用于清晰通话,长达 6 小时的电池续航 (比苹果的AirPods Pro多一个小时),并且能够防汗防雨,颜色方面,或将提供黑白两种颜色供人们选择,并配备了Bose的StayHear 耳塞帽。价格与上市时间暂时还未确定。

拉夫特

越贵的耳机越好吗?bose?AKG?森海塞尔?

耳机是越贵越好么?其实不然,bose、AKG、森海、拜亚、b&o耳机品牌都是各有特色,每个人的听感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人喜欢重低音,有人喜欢高频,有人喜欢流行乐、古典乐,高频跟低频有所区别,而且在HIFI等领域也给人也是有要求的,一个很贵的耳机,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重低音,就是不好!所以也不是越贵越好,而是合适才重要,按着喜欢的走在这里我推荐几款耳机就如 Bose QC30这是一款降噪耳机,它功能设计很人性化,在降噪上有一定的地位,拥有三个档次的降噪调节,针对环境调整合适的降噪,这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不会因降噪听不到外界声音而出现危险,这无疑是降噪粉的最爱,而且在舒适度上做的很不错,音质上相对来讲比较大众,续航10个小时,使用双麦克风降噪系统,保证了通话清晰,本以为会重的项圈其实是意外的轻盈,也可以做为运动使用,可见Bose在材料上的选择也是用心良苦在天猫旗舰店手机2498bose qc30beats PRO这款是beats中的老旗舰了,PRO是beats中音质素质比较高的一款了,低音强,HIFI效果也不差,设计比较潮,金属感十足,不足的就是它的重量偏重,小恒不时在酒吧也能看到DJ玩,合适比较喜欢嗨起来的朋友在天猫旗舰店售价3088Beats PRO森海塞尔 IE80这款监听耳机,也受不少发烧友喜爱,低频很强,有5个低频可调节,非常合适听古典音乐,设计也非常时尚经典,高保真的音效,被动降噪设计,设计上也是时尚动感,有三种佩戴方式可以佩戴在天猫旗舰店售价2999元所以选购耳机并非越贵越好,而是合适自己,合适自己的才是真的好!还有,这些耳机实际造价并不需要这么贵,主要都是品牌费用,广告费,等乱七八糟加起来的费用才达到这个价格,小恒做耳机大几年,主要做的专柜样品,带票国行拆封,价格大概就6折左右有想知道哪款耳机更合适自己的可以评论下方留言,也可以关注小恒,每天为您解析,推荐,选购,真假鉴定好啦,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关注我哟,最后邀请大家给喜欢的牌子投个票吧为你喜爱的品牌投个票吧 (单选)0人0%bose0人0%sony0人0%森海塞尔0人0%铁三角0人0%舒尔0人0%beats0人0%拜亚动力投票

虚实

Bose发布真无线运动耳机Sport Open Earbuds

近日,Bose发布了旗下真无线运动耳机新品Sport Open Earbuds,这是一款采用开放式耳机,在设计上采用了用于固定的耳挂结构,适合经常运动听音乐同时排斥入耳式设计的消费者。这款耳机拥有IPX4的轻度防水等级,单只重量为14g,每只耳机上各设有一个按键,左边为语音助手,右边是开关机键兼暂停播放、接听挂断键。Sport Open Earbuds耳机佩戴起来和骨传导耳机类似,这种设计的优点是让你能够注意到周围的声音,耳机支持蓝牙5.1,续航方面8小时,可通过一个底座连接充电,官方没有公布配合使用的充电收纳盒,推测宣传材料中的收纳盒是没有额外电源的。Sport Open Earbuds会率先在美区上线,价格为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90元。

大刀记

Bose正式推出新QuietComfort真无线降噪耳机

中关村在线消息:近期,我们曾报道过Bose将推出新款QuietComfort真无线降噪耳机产品,而近日,QuietComfort已经登录官网,在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特色。而产品从定位上看,对手则会是苹果的AirPods Pro和索尼WF-1000XM3。据了解,Bose QuietComfort真无线降噪耳机有着11级降噪控制,在音质方面重点打造平衡感,并没有针对某一频率进行刻意的提升调校。在外观上,该产品采用了Bose较为经典的造型设计,以提供更好的佩戴舒适度。续航方面,该产品续航约为6小时,搭配充电盒最高续航时间可以达到12小时。支持IPX4级别的防水,可以防汗水、雨淋等场景,该产品目前只有黑白两色可选,售价为279.95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元左右。(7523008)

伯克利

微软 Teams 认证的 Bose 专业降噪耳机 700 UC 即将上市

IT之家3月30日消息 微软最近宣布Bose加入了Teams设备类别认证。在经过微软Teams认证的耳机中,你可以使用这些耳机上的物理按钮来接听电话、调节音量以及在Teams通话和会议中对进行静音和取消静音。流行的Bose降噪耳机700 UC(NC700)专业版将获得微软Teams认证,并将于今年春季晚些时候上市。IT之家此前报道,微软Teams是一款聊天和会议应用,可以进行视频会议和协作办公等,近期针对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人群暴增,对于Teams服务,微软也做了调整,目的是扩充整体容量,增强可靠性,调整的对象主要是一些非必需功能。Bose降噪耳机700具有以下特点:在电话会议中清晰可见,自适应四麦克风系统将你的声音与周围的噪音隔离开,消除静音/取消静音。11个级别的噪音消除,个性化你的工作环境,从虚拟静音到开放周围,你都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保持可靠连接并轻松在音频源之间切换-随附的预配对的Bose USB LinkBluetooth模块为你的计算机提供专用的无线连接。长达20小时的无线电池续航,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干扰。舒适、轻巧的设计,不锈钢头带和倾斜的耳罩可让你集中精力数小时。对话模式可即时与你进行亲密协作,无需摘下耳机即可清晰地听到人和周围的环境。主动均衡技术可提供丰富的身临其境的音频,享受更好的聆听体验。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访问Amazon Alexa和Google Assistant,并使用直观的触敏控件轻松管理音量、通话和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