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德国博世对阵日本电装,世界最大两家汽配厂家争霸自动驾驶市场美狄亚

德国博世对阵日本电装,世界最大两家汽配厂家争霸自动驾驶市场

博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部品技术供应商,一直笑傲汽配江湖,能够与之较之一二的放眼全球也只有电装可以一试,正如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说讲:现在汽车行业进入了100年一次的大变革时代。作为行业领头终端OEM车厂都已经放出此话,各种配件以及系统服务厂家更是趋之若鹜。博世和电装都是具有整体汽车系统提供的能力,独自也都在开发着适应现在以及未来自动驾驶和电动化的相关技术,究竟两家是如何排兵布阵?笔者通过文章简要进行分析。出资新兴企业,打造自动驾驶所需感应元件在德国西南部,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的博克斯贝格的博世试车场里面,搭载最新技术的自动驾驶车辆比比皆是,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以特斯拉EV汽车为基础改造的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按下驾驶切换按钮数秒之后,车辆能够自动切换成自动驾驶模式(紧急情况除外,特斯拉是出了事故,这里只讨论技术,不说事故),自动驾驶水平相当于LV3。细看该改造车辆,搭载毫米波雷达、双目模组,同时配有具有高精度识别的红外线雷达探测仪,正是通过这些汽车部品,探知车辆周围环境条件,实现自动驾驶。博世在前年2月份,出资一家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用于探测和测距用)公司,获得其核心技术。博世高级副总裁信心满满的宣布:自动驾驶所需的感应器都已经集结完成,我们已经可以提供具有高信赖性的自动驾驶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博世一直在前进的路上。前年4月份,与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共同开发在能够实现LV4功能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2020年将此投入市场。据消息,博世正在着手不需要司机的“机器人出租车”,其自动驾驶水平相当于LV5,未来汽车究竟如何,还真是值得期待。实现LV4、LV5的AI开发课题在自动驾驶方面,看似没有死角的博世,其实也面临着许多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为了实现在正常的街道上行驶,只有能够进行高精度识别的感应元件还是不够的,需要有一个“大脑”,来处理通过感应元件收集而来的信息,同事预知风险来应对各种状况,而这个大脑就是所谓的AI系统。但是现在在业界,许多公司都着手开发车用AI系统,竞争几乎白热化,博世在这样的竞争下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在这样背景下,博世主动联手半导体巨头英伟达,共同开发车载AI电脑系统。打算利用英伟达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2020年初的量产。博世的脚步并不止于此,打算在包括德国斯图加特在内的世界上三个地方开设AI研究机构,今后5年预计投入3亿欧元进行研究。从eGO看到的电动化未来博世在另外一个方向上,也是集中资源进行对应,那就是--电动化,博世的小型电动概念汽车eGO就是这点最好的证明。这台概念车,从马达、电池等基干部品到显示器以及软件算法全部都是MADE IN BOSCH。因此,博世是有能够向类似于eGO的电动汽车以及2轮车、3轮车去提供整套的系统。从现在各国的规定来看,不只是欧洲和中国有电动化的相关政策,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同样也提出了在2030年只售卖EV的构想。博世的相关人员说道:使用博世的系统的话,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在1~1.5年内推出自己想要投放到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博世除了将目标群体放在整车厂之外,还瞄准了使用新型EV汽车的新兴厂家和其他业界。博世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在自动驾驶和电动化上面,如果有自己不足的或者无法实现的技术就花费巨资投资或者和有能力的企业进行联合,然后共同开发,博世想要靠着这种破釜沉舟的速度来度过汽车业界的100年一次的大洗牌潮流。电装社长--第2次创业期博世一系列的动作,证明其想要继续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决心。而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汽配巨头的电装,丝毫也不想落在博世之后。电装的强项也是综合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如在汽车识别中,可以融合各种传感器如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sonar等。面向2020年,电装正在开发高速公路用的岔路汇车支援、车线变更辅助以及紧急避让系统。现如今,各家公司都大显神通,开发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电装的有馬浩二社长将其形容为:第2创业期。2017年5月,电装与东芝进行业务合作,共同开发图像识别用的AI系统。同时提高出资比例到51%,将富士通天纳入自身子公司,积极的从外部引进各种先进技术。Denso IT Laboratory担任着发开与自动驾驶相关的AI技术,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世界AI界权威级教授金出武雄缔结技术顾问的合约。众所周知,电装是属于丰田系的公司,而其与丰田合作开发的汽车AI相关的动向也会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电装公布了其在ADAS(汽车驾驶智能辅助系统)领域的目标:2020年达2000亿日元(是2016年的2倍)。其在2016年1月,成立了ADAS推进部门,主要负责汽车AI关联的开发。不仅如此,在动力总成领域,也提出2025年实现3兆日元的销售目标,在电动化领域,完成1兆日元的计划。电装的主要优势是在于其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大约2年前,在丰田推出初代混动普锐斯时,电装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6月份,在电装的股东大会上,有馬社长评价阿斯莫说道:这家子公司在电装实现电动化目标的路途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阿斯莫是电装最大的子公司,连结销售额达4000亿日元的汽车小型马达的专业企业。将马达和控制系统一体化的“智能马达”一直是电装正在研发的项目,有马社长透露道:我们集结了将近百人,没日没夜的正在研究,可见这个是举全集团之力正在开发的项目。

是何言也

欧美厂商垄断,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一时难解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原标题: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一时难解□本报记者 崔小粟 吴科任 日前,芯片供给紧张导致“南北大众”停产的传闻,迅速在资本圈扩散。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也有厂商表示汽车芯片产能吃紧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基本由欧美厂商垄断,但疫情对这些厂商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叠加新能源汽车上量芯片需求增长,供应紧张的局面或一时难以缓解。寻求解决办法有消息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大众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交付没有受到影响。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目前没有听说我们有短缺的情况。毕竟总量还小,每个月销量3000多辆,供给和库存压力不是特别大。创始人本来就是供应链出身,在库存管理方面更有优势。”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并已在美股上市的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明确表示之前已有储备,企业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比亚迪本身具有芯片制造能力,目前一定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导致的停产问题。目前全部车型正常生产。”比亚迪方面表示。但也有企业担心,虽然目前没有影响,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紧缺,会有潜在的生产风险。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的风险。“就是用多用少的问题,高配车型影响更多,因为电气化构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长抢占资源。”有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芯片短缺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各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其中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VCU(整车控制器)影响比较大,以前都可以购买储备,现在只能买现货。” 海外大厂占据主导“我觉得缺货的汽车芯片可能更多是MCU(微控制单元)。”某家涉足功率半导体业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判断,目前IGBT供货也非常紧张,但未到整车厂停产的地步。一览众车咨询认为,汽车芯片分为MCU、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及其他。在传统燃油汽车中,MCU价值量占比最高,为23%。在纯电动汽车中,MCU占比仅次于功率半导体,为11%。上述机构称,相对其他汽车零部件来讲,汽车半导体芯片企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等汽车芯片供应商主导着汽车芯片市场。据了解,这些海外厂商多采用IDM模式运营,即设计、制造、封测与销售为一体的垂直整合型公司。对于汽车芯片紧缺,上述负责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他说,很多汽车芯片供应商的产线在欧洲,还有一大批封测厂在东南亚,如英飞凌最大的一条12英寸生产线就在马来西亚。除疫情影响生产线停产外,物流保证和产品运输都是很大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上量也是供应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国内某IDM芯片公司高管李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IGBT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的关键芯片,市场在成长,未来需求很大。但目前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国外大厂,它们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今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迅猛,包括功率器件、控制芯片、传感器在内与汽车相关的芯片产能都会比较紧张。这种情形可能延续较长时间。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11月份8个主要车市的销量,结合其在欧洲总体新能源车市场占比,预计欧洲11月份销量为17万辆,同比增长204%;前11个月累计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124%。在此情况下,预计欧洲全年将实现超12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逾120%。产能紧张短期无解上述受访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疫情好转和新增产能释放,产能紧张情况会有缓解,但整体依然偏紧。“从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产能紧张和产能过剩是交替的。”李华说,随着这两年市场需求攀升,海外汽车芯片供应大厂也正加快从8英寸向12英寸转产。时下,多家大厂态度乐观。意法半导体方面表示,第三季度市场环境明显好于预期,来自汽车产品的需求、个人电子产品领域执行的客户项目以及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取得这一业绩的主要因素。展望第四季度,除射频通信子业务部外,其他所有产品业务预计都将实现增长。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认为,全球半导体自今年三季度末开始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全球开始恐慌性缺货,并带来涨价预期。与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以存储涨价为主导不同,本轮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圆涨价拉动到全产业链涨价。预计至少未来半年,晶圆、制造、封测各环节的供需失衡仍会持续,下游芯片缺货涨价是趋势。不过,李华指出,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的发展相对落后,还缺乏有较大规模、竞争力比较强的IDM公司,很难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缺货这个事也提醒我们,要加快自主芯片的开发。”他表示,国内厂商在追赶国际大厂时必然会面对很多挑战,包括品牌、技术、产能、客户信任度。虽然有国产替代机遇,但国内厂商的技术、产品是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产品不好也很难打入国内汽车供应链。一位半导体领域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分析,汽车半导体产业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厂商合作的半导体厂商大多是海外大厂,因为海外大厂可以提供全系列型号,而国内芯片厂商只能提供某几个型号。中国的芯片企业生存大多步履维艰,虽然很多人想做,但周期太长,市场又小,小企业坚持不到最后。

势荣

国内外知名伺服电动缸生产厂家排行榜

我们先来普及一下关于伺服电动缸相关知识点,伺服电动缸是将伺服电机与滚珠丝杆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电气传动装置,实现电机运动方式的转换,即将伺服电机角度旋转运动的角度、转速、转矩精确控制转换成电动缸直线位移运动的距离、线速度、推拉力精确控制,是自动化传动控制中革命性的变革。随着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业的不断提高,伺服电动缸品质也得到不断提升.其在中国工业民用军用等各个领域中取代气缸和液压缸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国内电动缸厂家也将得到突破性发展,能够在质量和性能上比肩发达国家产品。但是国内市场伺服电动缸的市场很大,所以我们不仅有国产,也有很多进口伺服电动缸厂家,可以这么说国内高端市场基本被进口电动缸所占领。下面我们来说说国内外知名伺服电动缸生产厂家,由于是个人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在这个行业工作有10年了)及在市场上经常遇到的比较有实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下面的国内外电动缸厂家排名不分先后顺序。美国进口电动缸厂家:Exlar。成立时间:1992年 总员工:72(2012)美国专业行星丝杠伺服缸制造厂家,专利的一体化伺服缸造就行业能产品。Exlar官网:https://exlar.com/国内电动缸厂家:LIM-TEC。成立时间:2006年 总员工:152人(2012年)起家是做电动推杆和螺旋升降机。力姆泰克官网:http://www.lim-tec.com/美国进口电动缸厂家:Parker。主要是重型电动缸缸,一个电动缸价格最低也是3万元起。Parker官网:http://www.parker.com/国内电动缸厂家:天誉科技 ,主要技术来自欧美,单个电动缸可以做到60吨,单各电动缸的精度可达1um是目前国内电动精度做到最高的了。日本进口电动缸厂家:cosmic 成立时间:1970年 日本专业制造电动缸及剪叉式升降台厂家。国内电动缸厂家:深圳鸿栢科技 成立时间2003年,自主研发生产,产品类型为HBIES系列。鸿栢科技官网:http://www.sawchina.cn/目前国内做电动缸的很多,但是有自主研发能力,质量做的好的基本就那么几家了。下面还有好多进口电动缸的品牌,我就不做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一下。进口电动缸产品:美国MOOG(高端品牌,但是生产的电动缸不单卖),瑞典SKF,日本SMC,美国UNIVER,德国ADE等。MOOG官网:http://www.moog.com/还有一些工业巨头随着顺应时代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动缸如:博世力士乐、台湾上银、SEW等等,所以当你在电动缸市场遇到这些品牌电动缸的时候你也别感到惊讶了。

来生缘

激光雷达厂商,谁是下一个国产“博世”

作者丨王瑞编辑丨何奇、郝秋慧2014年夏天的一个清晨,李一帆走进老板办公室说道:“我要辞职创业了。”彼时,清华毕业的李一帆已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在硅谷某知名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从事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研究。作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李一帆辞职归国,踏上了漫漫创业之路。他与两位来自斯坦福的合伙人携手创办了禾赛科技,角逐激光雷达。在美国硅谷,当时一家名为Velodyne的激光雷达企业,几乎垄断了所有汽车OEM与自动驾驶公司的订单,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霸主。此时,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还留存空白。2020年1月7日,禾赛科技获得博世集团和光速联合领投的C轮1.73亿美金,刷新激光雷达行业单笔融资纪录。“以前每个人都会告诉你,做汽车创业公司是没有出路的,结果特斯拉崛起了。”在接受亿欧汽车专访时,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说到。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当谈及何以吸引博世投资时,李一帆给出了答案:“虽然出货量还不够大,但我们的产品一定是性能最好、技术最领先的产品。”落户上海6年,禾赛科技先后发布了40线机械激光雷达Pandar40、固态激光雷达PandarGT、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套件Pandora......业务覆盖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无人驾驶物流车等多个领域。01行业变天了车载激光雷达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日产汽车就曾开展过关于可控制车辆间距的激光雷达的研究,但彼时行业声量十分有限。直到2010年,行业变天了。一夜之间,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最炙手可热的前沿领域,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感知层的关键零部件,吸引了中外各界的强烈关注。凭借音响起家的硅谷公司Velodyne,在2016年剥离了激光雷达业务,成立了新公司Velodyne LIDAR,一度占据全球绝大部分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自2013年至2015年创业潮至今,中国车载激光雷达创业公司不断发力,不仅夺回了中国的市场份额,更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声誉。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最初,禾赛科技是一家做激光气体遥测系统的公司。在李一帆眼里,禾赛科技怀揣着以机器人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传感器与机器人密不可分,”李一帆认为,传感器是一切外部世界的信息进入机器的必经之路,就像机器人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因此,当车载激光雷达逐渐成为禾赛科技的重要业务时,一切都合情合理。特斯拉Autopilot的横空出世,与“新四化”的浪潮到来,使得汽车从单一的交通工具,逐渐向移动智能空间转移。若要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具备极高探测精度的激光雷达不可或缺——它是汽车的眼睛。激光雷达的车载应用,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增量市场: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据TMR数据,预计2026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5%。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02规则被修改了依托宽广的车载激光雷达赛道,禾赛科技实现了“挂档加速”。在创始团队历经一年多的数十次迭代后,禾赛科技于2017年4月发布了40线激光雷达Pandar 40。得益于专为自动驾驶优化的布线,该产品能以40线达到83线传统激光雷达的角分辨率,扫描结果非常接近Velodyne的64线激光雷达的点云质量,且在机电特性、体积等方面占据优势。这部分归功于禾赛科技没有循规蹈矩地将线数规定为2的整数幂。“这并不是一个必须遵守的定理。”李一帆清楚地意识到,市场上之所以只有16、32、64线数的产品,是因为Velodyne最早定义了产品形态。如今规则被禾赛科技修改了。以Pandar 40为节点,禾赛科技迎来快速成长,自2017年起不断提出新品,出货量与市占率持续提升,成为激光雷达国产化的代表。禾赛科技创始团队/禾赛科技官网“不论是美国、欧洲还是在国内,我们在客户群体、尤其是最顶尖的客户群体中,口碑是最好的。”李一帆向亿欧汽车表示,禾赛科技的产品可靠性、服务、后续产品竞争力等不逊色于外国厂商。这得益于禾赛科技“降维打击”的策略。中国制造业“苦低端久矣”。中国公司进入高端制造业,大多从低端产品入手,在“国产替代”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技术、资金与市场,最后向上渗透。这种方式容易上手,却不易精通。以中国车企为例,自主品牌早年大多依靠低端车型起家,在经历20多年发展期后,无不囿于高端化困境。禾赛科技选择另辟蹊径,其首款产品即是高端产品,意欲占领顶级玩家市场后,再“降维打击”中低端市场。这一策略后来也的确助其中低端产品赢得了大量的市场。“预研一代,开发一代,成熟一代”,这是禾赛科技的研发思路。在10款80分的产品与1款95分的产品之间,禾赛科技选择了后者。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禾赛科技官方03技术为王“如果我们的价格被迫上涨,那么我们就要保证产品性能足够领先。”李一帆直言,如果大家的产品半斤八两,在硅谷供应商和上海供应商之间,美国客户一定会选择硅谷供应商,“没有任何理由。”李一帆告诉亿欧汽车,激光雷达行业目前仍属于早期。但若能实现大规模应用,雷达成本将迅速下降,这还需要几年时间。但李一帆对于“5年之内降到200元”这种结论持保留态度,甚至觉得说这话的人“有点不负责任”。当前,一颗机械激光雷达的价格高达上万美金,量产“上车”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短期内实现大幅降本并不现实。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依靠自研团队,禾赛科技已经构建了产品“护城河”。据悉,禾赛科技聚集了光学、精密机械、模拟电路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人员,其中不乏来自斯坦福、伊利诺伊等高校人才,这使得禾赛科技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前沿、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在中美两国的业务量是差不多的。”李一帆向亿欧汽车透露。目前,禾赛科技在海外拥有一众客户,遍布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座城市。美国加州DMV公布的获得无人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公司中,超过50%已经是禾赛科技的客户。疫情为禾赛科技的海外业务带来挑战。“无论是什么因素,我们必须直面,”李一帆对于禾赛科技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但我不相信,这些事情会在本质上改变客户的决策。”以禾赛科技某位美国大客户为例,李一帆坦言,对方选择禾赛科技时主要考虑技术领先性,“当产品性价比等处于优势时,以商业利益为考量,客户们仍会选择禾赛科技”。04结语目前,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仍然处于低位。特别是L4及以上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据IHS数据,预计2030年,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10%,2040年将达到50%。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自动驾驶的新机遇,让禾赛科技未来可期。业内的主流意识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离不开激光雷达,其渗透率一旦提高,车载激光雷达的市场将更加广阔。“如果你做的技术代表未来,解决的是核心矛盾,那么你应该长线乐观,而非悲观,”李一帆对未来充满期望。

王煜

博世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让特斯拉等厂家压力很大

博世Bosch近日发表新创动力系统e-axle电动轴,使电动轴驱动可提供更佳的续航力。e-axle透过将3个动力系统零件:马达、电力电子及变速箱合而为一,形成精实的单一机组。由于这些零件具备极高的灵活性,电动轴可安装在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小型车、SUV,甚至是轻型卡车上。此一系统将于2017年法兰克褔车展展出。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电池越强,电动车的种类就能更多元。但新的动力系统能不能有类似的效果呢?e-axle则是Bosch给出的回应。透过三合一的机组,可直接驱动汽车车轴。不仅大幅提高动力系统的效能,也使价格更平易近人。Bosch近日发表新创动力系统e-axle电动轴,使电动轴驱动可提供更佳的续航力。e-axle透过将3个动力系统零件:马达、电力电子及变速箱合而为一,形成精实的单一机组。不仅提高动力系统的效能,也使价格更平易近人。新式动力系统可加快车辆开发时间Dr. Rolf Bulander电动轴是电动车的「新创」动力系统。对现有汽车制造商亦然。它可加速开发时间,让电动车能更快上市。Bosch交通解决方案事业部董事长布兰德(Dr. Rolf Bulander)补充说道。「Bosch凭借其电动轴,正将一体化原则应用于动力系统上。」正由于以上原因,新的e-axle系统将可望为Bosch带来巨大的潜在商机,希望凭借此系统能够带来数十亿欧元的销售额。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万辆的电动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搭载Bosch的零件。目前e-axle电动轴的样品已经与车厂、客户共同测试,预计将于2019年开始量产。Bosch e-axle电动轴的卖点之一为其多功能性,代表它可以适应许多类型的车辆。Bosch电动交通执行副总裁Mathias Pilin博士表示:「Bosch不需要庞大的规格表,只要一些参数就能够完成e-axle的客制化。」Dr. Mathias PilinBosch不需要庞大的规格表,只要一些参数就能够完成e-axle的客制化。e-axle透过将3个动力系统零件:马达、电力电子及变速箱合而为一,形成精实的单一机组。由于这些零件具备极高的灵活性,电动轴可安装在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小型车、SUV,甚至是轻型卡车上。可输出最高6,000Nm的扭力和400匹的马力e-axle的动力系统可以传输50到300Kw(约67到400匹马力),能够完全以电力驱动如SUV之类的大型车辆。扭力范围可达1,000至6,000Nm。当安装在油电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中时,可做前轴和后轴驱动。传输150千瓦(200匹马力)的电动轴重量约90公斤,远低于目前个别零件所组合起来的重量。e-axle的动力系统可以传输50到300Kw(约67到400匹马力),能够完全以电力驱动如SUV之类的大型车辆。扭力范围可达1,000至6,000Nm。Bosch表示,高效的个别零件是提高整体效率的基础。Bosch藉由减少高压电缆、插头和冷却机组等这类界面零件,将效率损失降至最低。e-axle电动轴预计最慢将于2019年开始生产其实,Bosch自从2012年起就已经在市场上推出电力驱动轴,搭载在Peugeot 3008 Hybrid4和Fiat 500e上,但电力电子设备并未完全纳入其中。新一代e-axle电动轴目前处于开发阶段,不过样品已完成可供使用,目前正在测试中。预计最慢将于2019年开始生产。Bosch自从2012年起就已经在市场上推出电力驱动轴,搭载在Peugeot 3008 Hybrid4和Fiat 500e上,但电力电子设备并未完全纳入其中。新一代e-axle预计最慢将于2019年开始生产。

为了谁

「路演」广电计量:为博世、法雷奥等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提供计量检测服务

全景网4月8日讯 广电计量(002967)2019年年度报告网上说明会周三下午在全景网举办,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欧楚勤在本次说明会上透露,公司为大部分知名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博世、法雷奥、万向、电装等客户提供计量检测服务。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广电计量)是一家全国性、综合性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机构。自设立以来,公司响应国家“绿色发展”、“质量强国”等发展战略号召,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等客户提供面向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售后服务在内的一站式综合化专业技术服务,致力于将“广电计量”打造成为具有行业领导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公信力的检验检测服务业龙头企业。(全景网)了解更多说明会详情,请点击:http://rs.p5w.net/html/120498.shtml

田何

欧美厂商垄断 汽车芯片供应紧张一时难解

日前,芯片供给紧张导致“南北大众”停产的传闻,迅速在资本圈扩散。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也有厂商表示汽车芯片产能吃紧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汽车芯片市场基本由欧美厂商垄断,但疫情对这些厂商的正常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叠加新能源汽车上量芯片需求增长,供应紧张的局面或一时难以缓解。寻求解决办法有消息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大众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交付没有受到影响。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了多家国内整车制造商,多数厂家表示,芯片短缺对自家企业并无影响。“目前没有听说我们有短缺的情况。毕竟总量还小,每个月销量3000多辆,供给和库存压力不是特别大。创始人本来就是供应链出身,在库存管理方面更有优势。”威马汽车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同样作为造车新势力,并已在美股上市的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也明确表示之前已有储备,企业均未受影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比亚迪本身具有芯片制造能力,目前一定不存在芯片短缺,更不存在导致的停产问题。目前全部车型正常生产。”比亚迪方面表示。但也有企业担心,虽然目前没有影响,但如果出现长时间紧缺,会有潜在的生产风险。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整个行业都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的风险。“就是用多用少的问题,高配车型影响更多,因为电气化构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大家都在各展所长抢占资源。”有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高管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芯片短缺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各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其中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VCU(整车控制器)影响比较大,以前都可以购买储备,现在只能买现货。”海外大厂占据主导“我觉得缺货的汽车芯片可能更多是MCU(微控制单元)。”某家涉足功率半导体业务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判断,目前IGBT供货也非常紧张,但未到整车厂停产的地步。一览众车咨询认为,汽车芯片分为MCU、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及其他。在传统燃油汽车中,MCU价值量占比最高,为23%。在纯电动汽车中,MCU占比仅次于功率半导体,为11%。上述机构称,相对其他汽车零部件来讲,汽车半导体芯片企业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等汽车芯片供应商主导着汽车芯片市场。据了解,这些海外厂商多采用IDM模式运营,即设计、制造、封测与销售为一体的垂直整合型公司。对于汽车芯片紧缺,上述负责人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疫情。他说,很多汽车芯片供应商的产线在欧洲,还有一大批封测厂在东南亚,如英飞凌最大的一条12英寸生产线就在马来西亚。除疫情影响生产线停产外,物流保证和产品运输都是很大问题。另外,新能源汽车上量也是供应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国内某IDM芯片公司高管李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IGBT是新能源汽车需要用到的关键芯片,市场在成长,未来需求很大。但目前这块做得比较好的是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国外大厂,它们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今年以来,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比较迅猛,包括功率器件、控制芯片、传感器在内与汽车相关的芯片产能都会比较紧张。这种情形可能延续较长时间。安信证券研报指出,根据目前已有的11月份8个主要车市的销量,结合其在欧洲总体新能源车市场占比,预计欧洲11月份销量为17万辆,同比增长204%;前11个月累计销量109万辆,同比增长124%。在此情况下,预计欧洲全年将实现超120万辆销量,同比增长逾120%。产能紧张短期无解上述受访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疫情好转和新增产能释放,产能紧张情况会有缓解,但整体依然偏紧。“从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产能紧张和产能过剩是交替的。”李华说,随着这两年市场需求攀升,海外汽车芯片供应大厂也正加快从8英寸向12英寸转产。时下,多家大厂态度乐观。意法半导体方面表示,第三季度市场环境明显好于预期,来自汽车产品的需求、个人电子产品领域执行的客户项目以及微控制器的需求,是取得这一业绩的主要因素。展望第四季度,除射频通信子业务部外,其他所有产品业务预计都将实现增长。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认为,全球半导体自今年三季度末开始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全球开始恐慌性缺货,并带来涨价预期。与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以存储涨价为主导不同,本轮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圆涨价拉动到全产业链涨价。预计至少未来半年,晶圆、制造、封测各环节的供需失衡仍会持续,下游芯片缺货涨价是趋势。不过,李华指出,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的发展相对落后,还缺乏有较大规模、竞争力比较强的IDM公司,很难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缺货这个事也提醒我们,要加快自主芯片的开发。”他表示,国内厂商在追赶国际大厂时必然会面对很多挑战,包括品牌、技术、产能、客户信任度。虽然有国产替代机遇,但国内厂商的技术、产品是需要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产品不好也很难打入国内汽车供应链。一位半导体领域私募股权投资人士分析,汽车半导体产业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车厂商合作的半导体厂商大多是海外大厂,因为海外大厂可以提供全系列型号,而国内芯片厂商只能提供某几个型号。中国的芯片企业生存大多步履维艰,虽然很多人想做,但周期太长,市场又小,小企业坚持不到最后。原文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弟子记之

紧急!冒充客服新“剧本”来袭,一女博士被诱骗4万元

骗子又有新剧本了!说辞不提“转账”等敏感字眼,改为称“向银行生成的工作编码存放自己的资金用于临时冻结”,让被骗事主放松警惕,甚至一名女博士都上当了!5月20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报一条线索,一名事主疑似遭遇电话诈骗。几经周折,反诈中心工作人员会同海珠区公安分局民警终于找到事主,并及时阻止其继续向骗子转账。当天,一名女博士郭某接到冒充“天X”客服的诈骗电话(来电显示是私人号码),“客服”告知,他们误用郭某的身份信息办了一张“天X白金卡”,每月要交纳几百元的费用。郭某听后立即要求对方取消该卡,“客服”声称这边无法取消,并帮其将电话直接转接至“银行客服”,“银行客服”告知郭某要配合银行操作,先将自己的资金冻结,这样就不会被扣费了,等注销“天X白金卡”后,再“解冻”资金返还给郭某。“银行客服”还要求郭某如实报出自己的资金信息,否则会导致操作失败,并顺势向郭某套话:了解郭某都有哪些账户能用于扣费(如支付宝、微信等)。随后假装操作一番,告知“操作失败”,并责备郭某没有如实反映情况,从而将话题引到了某借贷平台,询问郭某借贷额度(实际是想骗取更多资金),并诱导其在借贷平台贷款30000元。郭某一时糊涂相信了对方的说辞,按照指引数次向对方提供的不同编码存放自己的资金用于临时冻结(骗子谎称是银行生成的用于临时冻结资金的工作编码,实际是个人银行账号)。郭某多次操作共转出40000元(郭某当时只有2万元可用资金,又贷款了3万元)。正当郭某准备将最后的10000元转出时,反诈中心指令出警的派出所民警终于找到了事主,揭穿骗局,为其保住了1万元资金安全。反诈中心回访被骗事主郭某时,其反映:骗子编造的说辞均避免提及“转账”等敏感字眼,不然她肯定会有所警惕,不会上当的。【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1.如遇“客服”主动来电要求配合进行相关操作,需提高警惕,建议通过其它途径多方核实,如通过官方客服平台/电话进行咨询核实。2.“假客服”利用当事人对借贷平台操作不熟的情况,编造各种理由指引当事人通过借贷平台贷款,并诱导当事人将钱转出,实际上是当事人将自己贷款借来的钱转给了骗子,损失往往上万元。3.请时刻谨记: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链接不扫码不转账,不提供密码、验证码。如有任何疑问,可拨打110电话求助咨询。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栋 通讯员 李柰 陈玉敏

欢乐屋

世界五大汽车零件供应商,五个厂商,四个都是五百强

一辆好车的出世离不开汽车公司的精心设计,但是零部件的选用是实现设计的重要一环。所以很多汽车厂商在制造一台车的时候总是要考虑到零部件的选用和对比,首先这就决定了这个厂商有没有用心,二是决定了这款车质量到底怎么样,成千上万个零件组装,每个厂家生产出来的质量、性能又天差地别。就如电脑配件的选择一样,用户在买车的时候也是十分重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商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世界十大零件供应商吧。一,德国博世博世是全球最为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76位的企业。博世是是德国汽车产业的中流砥柱。博世集团业务广泛,其名下的乘用汽车零部件的营收只占其总收益的一半左右。博世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电子器械制造商,不仅仅在汽车领域,在家电领域也同样受人喜爱。二,德国采埃孚采埃孚股份公司总部位于德国Friedrichshafen市,全球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63位,国内一般对其简称“ZF”。采埃孚专门打造变速器,底盘部件,减震器,电子抑制系统等,采埃孚也是世界一流的汽车零件制造商,在汽车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老手了。三,德国大陆德国大陆集团创始于1871年,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跨国性企业集团,全球500强,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213位。是世界领先的汽车配套产品供应商之一。在质量对比中,大陆拍的零件最受人好评,同时大陆生产的轮胎也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四,加拿大麦格纳世界500强企业排名209位,麦格纳国际集团是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配件供应商,旗下主要包括内饰系统、外饰系统、座椅系统、闭锁系统、镜像系统、电子系统、金属车身,麦格纳的制造以及销售范围比较小,但是全世界用的几乎都是麦格纳的零部件。五,日本爱信作为丰田控股的零部件供应商,爱信最为著名的是在日系、法系、德系、自主车上都广泛应用的横置6AT变速箱。爱信作为世界变速箱的一流领导人,他的变速箱在全球都是很厉害的。

目击者

活久见,电脑厂商用绝地求生外挂来展示产品性能

电脑硬件厂商在给自己的产品做推销的时候,一般都是侧重性能方面的宣传。那么在自家电脑上去运行一些大型的、耗费性能资源的游戏成为经常使用的推销手段。目前热门的《绝地求生求生》无疑是最好的目标游戏,各种网上商城琳琅满目的电脑都主打吃鸡配置。著名电脑硬件厂商戴尔(DELL)近期在北京举行的Intel第八代处理器发布会上就以《绝地求生》这款游戏宣传自家的产品。硬件厂商和游戏都可以借助对方的人气促进自己的销售,本是双赢的局面。不料——戴尔发言人在发布会上是以《绝地求生》的外挂作为例子,展示使用者可运用自家硬件搭配各种外挂成为最具创意和无敌的玩家,强调不管是什么外挂,第八代的戴尔硬件系统都能运作,甚至一次运作多款外挂来取胜也不成问题。这次发布会直接就在《绝地求生》的海外论坛和官方论坛成为了热门话题,也间接的让亚洲玩家贴上了更多的作弊者标签。戴尔无奈迅速反馈:表示推动并支持公平的游戏环境是他们一直以来不断努力的方向,而自家于北京的不当举例发言事故也不代表戴尔的理念,强调官方绝不支持任何使用不当外挂破坏游戏体验的行为。《绝地求生》本身被外挂弄得在线人数减少,被竞品《堡垒之夜》赶超,现在又碰上“猪队友”的宣传行为,可谓雪上加霜,招谁惹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