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学历史的当头一棒,如非必要,千万别去读历史学博士!曼荼罗

学历史的当头一棒,如非必要,千万别去读历史学博士!

随着教育普及的逐渐深入,社会上已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学历越高越吃香,我相信,在你求学道路上,一定没少听老师的鼓励,好好学习,将来读大学,读了大学,又鼓励你读研,读完研又鼓励你读博。对于理科来说,高学历就是高收入,这是直接挂钩的,但是历史不一样,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一是变现速度慢只有博士阶段才会有一些明显的加成,这么长的时间只换来一点点东西,真的值吗?博士毕业后,还得想破头编个课题进博后站,就只为了个安家费,假如你用这些时间考个证或者考个公务员,再或者去个公司,赚来的钱也足够安家了。二是非名校无学术中国历史学界基本呈现出高度的向上集中趋势,只有少数几所顶级高校能做出成绩,其余的都是炮灰,大多数研究生,甚至博士都只能在学术链的底端做着重复的工作。没钱没资料,谁也做不出东西。三是时间久培养一名合格的历史研究者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从博士算起,那么最快也得十年。在这十年间,你只能拼命的研究,一边是学术压力,一边是家庭经济压力,双重影响之下,学术成果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性。总之,学历史的人最多只能养家糊口,要想挣钱,享受最好的生活是基本不可能的。每次我告诉别人,我学的是历史,他们基本都会说,我对历史也很感兴趣。是啊,最初我也觉得历史很有趣,可是当我真正进行研究,我才发现,都是骗人的。对于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来说,乐趣仅停留在偶有所得的少数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很枯燥的。那些看起来有趣的历史,往往不是研究者们需要关注的历史,所以历史爱好者和真正的历史研究者基本没有共同语言,历史爱好者通常只对人物传记、花边历史等内容感兴趣,但这些有趣的历史都不能作为主流历史研究的关注点,那些在贴吧中受到追捧的裨官野史、武器发展等等,要么未经证实、要么片面空泛,不值一谈。今天我所说的,也许也会打击很多人研究历史的热情,然而事实如此,无法改变。当然了,我心里肯定是希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的,但是请你一定要分清兴趣爱好和学术研究的区别,乐呵乐呵就好了。

劳动节

我认识的历史学博士

历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在魔都一所名校就读。历史学博士熟读中国历史,尤擅上海历史。每每谈到上海,总要从上海开铺以来谈起。历史学博士有导游证,靠着这个他免费去了祖国很多名胜古迹,偶有一两个景点检票人员不买他帐,他会谎称现在带团而来将来更要带很多团来,为景点GDP做贡献。检票人员听后面带喜色遂放行。历史学博士想约你吃饭的时候会说明天中午你不用和我一块吃饭,我自己吃。他的话总是要反着听。历史学博士舍不得丢东西,他确实有东西要丢掉时会说送给你,其意就是送给你之后让你丢掉。历史学博士口中有很多新闻,往往新闻中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他以新闻的形式告诉你,是想观察你对这件事的反应。历史学博士把年轻、清纯的小师妹当成终身之灵魂伴侣,并向小师妹表达了一块在魔都奋斗之意,这是他深情的告白。小师妹沉默不语,历史学博士窃喜以为小师妹害羞腼腆,沉默不语即是芳心暗许。历史学博士深爱小师妹,小师妹微信告知要去美容院做美容,历史学博士遂转2万元;小师妹微信告知要去……,历史学博士遂转5千元;小师妹微信告知要去……,历史学博士遂转……。转给小师妹共计3万元整,历史学博士有记账。历史学博士约小师妹共赴大理昆明,于苍山洱海剪烛夜谈。二人躺在床上不语,美人在侧,历史学博士燥热进而躁动,手摸向小师妹高耸的双峰,嘴凑向玉唇。小师妹说历史学博士这样会她不会拒绝,但是他这样会把他俩的距离拉远。历史学博士身体冰冷,身体规矩地僵在小师妹身边忐忑两个小时候后而眠。历史学博士帮小师妹搬行李,小师妹毕业了。历史学博士于书堆中发现了小师妹写给她男朋友的书信,书信中尽是甜言蜜语,这些个缠绵悱恻的文字在他脑海中勾勒了一幅细节全面地春宫图。于是历史学博士情感世界崩塌,于是历史学博士流着泪不辞而别。历史学博士迷恋小师妹,打电话告知小师妹,我为你花的所有钱得如数还给我,小师妹遂转5千,剩下的钱会慢慢还。历史学博士流泪不语,然后表示只要小师妹离开健身房工作的男友,并与他同居三个月,他可以不要钱。小师妹拒绝,并挂断电话。历史学博士黯然神伤,又打电话给小师妹,小师妹说你要是再瘦一点,脸要是再整一下就考虑让他做男朋友。历史学博士照了一下镜子,自我感觉身材还可以略微健身一下即可,但是脸上如果整容整太多就对不起父母,对小师妹的忠心和对父母的孝难以两全啊!他惆怅而踌躇。

卡特琳

博士毕业都“失业”的5个大学专业,工作难找,谨慎报考!

本文编辑:史育阁栏目:考研社会观转眼间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2019年的考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200多万考研学子们将在最长3天的时间里用手中的笔书写出人生的走向。由于近年来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上升,去年已经突破800万人,原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释放就业压力,以求谋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取得一份不错的待遇。诚然如此,越高的学历在用人单位、HR眼中往往更能得到关注与认可,学历作为“敲门砖”的作用也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事实上,有一小部分大学专业由于学科特点,或是市场需求等原因,就业难度相当之大,就算是博士毕业都容易“失业”,工作比较难找,不论是高考学子还是考研学子都要谨慎报考,一起跟随史育阁来看看吧!1、社会学社会学专业是人文社科范畴中的一门社会科学专业,拥有者高度的理论性,国外学术研究实力比较先进。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清楚社会学到底是在学什么,甚至在亲戚眼中可能就是“高级社工”,实际上并非如此,社会学还是比较“曲高和寡”的一门学科,但其就业确实不乐观。根据近年来社会学专业的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挤挤公务员、新媒体等领域,并且就业竞争实力还很弱。很多人就读后都比较后悔,直言进了“大坑”。博士毕业的社会学专业学生大多留在高校任教,去教社会学专业的学生。2、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连续四年荣登就业“红牌”榜的唯一一个理工科专业,按道理理工科尤其是工科大学专业就业质量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生物工程这个专业偏偏就是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没有好的平台和资源,研究水平也相当滞后,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也不高,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局面。就算博士毕业不出国,往往都面临“失业”的局面。3、其他三个其他三个专业分别是基础物理学、哲学和法学专业。这几个大学专业就业状况也不是很好,当然如果你毕业于顶尖名牌大学的话,那一定是优先能够享受的本专业的社会人力资源,就业前景会比较广阔一些。比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人民大学的哲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的法学等等。关注史育阁,获取更多精彩大学、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相关资讯、信息!

上及有虞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考研报考不可盲目!这4个专业博士也很难就业

自从2018年以后,考研报考人数增幅就一直呈井喷之势,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290万人,而在2020考研中,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340万人,而随着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因此预计2021考研报考人数要超过往年。有一些老师预测2021考研报考人数大概会超过400万,但是当前研究生招生人数仅为100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在考研报考学生中,每4个人就有三个学生会沦为炮灰,可以看到考研竞争有多么的激烈。虽然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是考研报考也不可盲目。从当前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来看,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一些专业的就业情况很难让人满意。尤其是在博士阶段,仍然有一些专业的博士,就业比较困难,找工作压力很大。其中就有4个专业的博士,就业非常困难,希望对考研学生报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1个专业,历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的博士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大中专院校,但是当前招收历史学专业的高校比较多,因此导致历史学专业的硕士以及博士毕业后就业困难。即使是985大学毕业的历史学专业博士,毕业之后想去二本大学甚至地方学院当老师也比较困难。而在大学当中历史学专业已经不是稀缺专业博士,现在招聘的门槛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正在参加考研的同学而言,一定要选对专业,否则即使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很难顺利就业,学生压力很大。第2个专业,宗教学专业。该专业比较冷门,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的大学并没有多少,但是招生人数少并不代表就业就好。因为宗教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以后,主要是去科研单位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科研单位基本上都是要求博士学历才可以应聘,因此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很大。考研学生要慎重报考,考博士更是如此。第3个专业,化学专业。曾几何时,化学化工专业是就业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无论是本科录取分数线还是硕士,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但是近年来由于化学化工行业就业不景气,导致很多该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乃至博士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很多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以后没有顺利找到工作,就业压力很大。对此建议该专业的大学生在考研和考博问题上,一定要慎重考虑。第4个专业,生物科学专业。该专业是传说中的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基本上本科毕业就是失业,硕士毕业是勉强能够找到工作,博士毕业就业也不容易。很多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的985伯是想应聘一份大学,工作竞争非常激烈。在大学老师的招聘工作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个生物科学专业博士去竞争一个教师岗位的情况。为此建议正要准备考研的同学一定要选择好专业,尽量选择就业容易的专业,则学历提高以后就业更加困难。总之,现在考研竞争确实非常激烈,考研报考与10年前考研报考人数相比差距明显,而对于考生而言,一方面面对着考研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面对着说是就业压力很大的现实。如何选择是每个考生需要做出的决定,但是无论如何,老师建议考生一定要选择就业容易的专业。考研报考日趋激烈,大考生报考不可盲目!这4个专业博士毕业也很难就业。

妇产科

2019年报考:不建议报考的6个大学专业,毕业后很难就业

我国有近630个大学专业,可谓是种类繁多。虽说各行各业都需要相对应的人才,然而,专业之间也因社会的需求有了冷门和热门之分。作为家长和广大学子,在选择专业时,主要还是以能否更好的就业为参考标准。小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毕业后很难就业的6个大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等的办公和管理。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而且一般师范类大学都有开设这样的专业。但因为这个专业学习的知识非常的杂,且基本都是“皮毛”,很难定位,被人们俗称为“万金油”专业。毕业后很难就业,并不是因为就业面窄,而恰恰相反,就业面很广,但是待遇非常的一般,导致了很多的毕业生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如果想在后期有所发展,基本上只有考公务员。所以,小编不建议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历史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而与专业对口的职业非常的少,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最好的可能就是留校任教了。如果是硕士生、博士生一般都会走学术研究。历史学专业长期处于冷萌专业“榜单”,所以,家庭情况一般的考生,小编建议直接放弃,因为现实生活让你实在难以坚持下去,就业情况可想而知。外交学专业外交学专业毕业后,主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外事部门、新闻单位和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外事外交、政策研究、对外宣传、国际新闻采编、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又一个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专业。而小编想说的是,除了北大、人大、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其余的你可以直接放弃了。外交专业就是一个精神追求大于物质追求的专业,毕业后很难就业,就业面比较窄,一般企业单位很少有需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信用管理专业信用管理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分布于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院校等等。这个专业比较小众,就业面比较窄。信用管理是金融研究领域一个专门方向,适合研究生博士继续在这方面研究。而本科生读这个专业有点尴尬,因为这个专业能做的工作,金融学专业也能做,金融学能做的工作,它不一定适合。所以这个专业的就业也是很难的。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毕业后,基本从事国家海洋局及其所属单位、地方海洋局、高等学校、海军相关部门等工作。目前海洋科学最好的就是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但是,本科生很难找工作,除非你能接受每年3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出海。即使读研以后,待遇也都一般,所以小编建议,如果无心科研,最好不要报海洋科学专业。就业的环境可能让你无从适应。图书情报硕士图书情报硕士毕业后,基本都是从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目前图书情报硕士最好的就是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如果家长和学子考虑就业,那么小编告诉你,这个专业的就业是惨不忍睹。不过这个专业相对于其它几个来说,定位还是非常明确的,且所学的又是比较有针对性。如果能够考上最好的三所学校当中的一个,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作为普通的本科生,小编建议还是直接放弃,除非你只想拿个文凭,想就业基本无望。

信行

全国27所博士招生院校2020年博士报名时间汇总

清华大学:九月份招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年8月23日12:00~9月6日16:00。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4日中午12:00—11月30日下午16:00。北京大学:2019年10月14日12:00-12月6日12:00。南开大学:普通招考生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2月5日9:00-12月25日12:00。初试时间为2020年3月21日—22日。申请考核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25日9:00-11月5日15:00南京师范大学:(1)定向就业考生(不含专项和教育博士):2019年10月14日-19日(2)直接攻博考生:2019年10月21日-23日(3)“学校发展计划”考生:2019年11月1日-6日(4)硕博连读考生:2019年11月8日-14日(5)普通招考考生:2020年1月5日-11日。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开放时间为2019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或2020年3月15日至4月20日,具体报名截止时间请查阅学院的通知。“医工交叉平台”直博生为2019年9月28日至2019年10月11日8:00。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网上报名时间:2019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网上确认时间:2019年11月18日至11月30日。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报名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考试时间为2019年10月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中国农业大学: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填报时间为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申请考核制博士生2019年10月23日上午9:00至2020年1月7日下午4:00。福建医科大学: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7日。陆军指挥学院:2019年12月1日至31日。军事科学院:网上报名时间截止9月30日24:00。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2019年9月25日-2019年10月2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批为2019年8月7日-9月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0月10日-10月25日;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9年12月12日-2020年1月12日。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11月至12月。厦门大学:2019年10月10日-2019年11月30日。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海军工程大学:2019年8月30日-9月23日。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年9月23日-10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10日。南京邮电大学:第一批报名时间:2019年10月5日-10月20日;第二批报名时间:2020年2月15日-2月29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春季网报时间:2019年11月4日-11月8日;秋季网报时间:2020年3月1日-2020年3月15日。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19年9月25日-10月25日。国防科技大学:申请考核为2019年8月25日00:00时至2019年9月10日24:00时;统考为2020年2月1日8:00时至2020年2月20日24:00时。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10月10日~10月24日。

小倩

投票丨你眼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是哪篇?

问题来了:3月22日,我们发布了“问题来了丨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发现大家推荐的博论大部分均以著作面世,阅读极为方便。根据各位粉丝的热心推荐,小编向大家介绍以下这些牛轰轰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牛逼文?(若有遗漏,欢迎补充,页末投票吧!)▼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西汉人口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师从谭其骧。该书研究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考察自然、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汉末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探讨关中、西北、东南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并附有各郡国人口数量、增长及迁移的表格,为研究汉代历史必备之书,也是硕博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经典参考书。▼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西汉政区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谭其骧。本书通过对西汉史的全面考察,论述了西汉政区地理沿革过程,复原了西汉各个时期郡国一级政区面貌,描述了二百年间郡国置废离合的全过程,并略及县邑一级政区沿革的若干问题。探究了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弥补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填补了断代政区沿革研究方面的空白。全文分两篇,上篇叙述了高帝十王国的地区沿革。下篇概述了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的沿革,同时对《汉书·地理志》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考证。▼陈苏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陈苏镇,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为其就读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祝总斌。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它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200余年。其间,除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该文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后扩充、修改以《〈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一书出版。卢云:《汉晋文化地理》卢云,毕业于复旦大学,师从谭其骧。其博士论文《汉晋文化地理研究》是文化分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别从学术、宗教、婚姻和音乐(俗乐)等角度,对汉晋时期(包括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和魏晋时期)文化区域的分布状况和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韩昇。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学界沿袭陈寅恪的魏晋统治阶级两分法进行反思,试图重新解读和描绘政治集团内部的复杂情况。▼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李碧妍,毕业于复旦大学,《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为其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美)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黄仁宇,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明代的漕运》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傅衣凌、杨国祯。本书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张先清,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教授。《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支平。后以《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一书出版。本书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闽东福安县的乡村天主教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文章认为,明清时期当地乡村宗族对天主教信仰的皈依,是天主教能够深入福安乡村社会传播、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一些乡村宗族的天主教化,天主教信仰得以依附在这些宗族中。依靠地方宗族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对当地民间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区域性主流宗教。▼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为其就读于南开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冯尔康。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法)路易·德尔米尼:《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一书是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就读于法国高等试验学院时的博士论文。全文400余万字,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该文以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共有5大卷。第一卷是《东印度公司时代》,第2 卷是《茶叶时代与中国的债物》,第3 卷是《广州与鸦片的时代》,第4 卷是有关18 世纪广州对外贸易的地图、图表和照片,第5 卷是《夏尔·德·康斯坦中国贸易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昇教授主持该书的汉译工作,认为德氏该书不仅限于广州,可以说是一部当时整个中国的贸易史。不仅局限于贸易,而是一部通过贸易而反映出的中西关系史,涉及了中西双方的政治、文化、伦理、价值标准诸方面的差异。▼(美)孔飞力:《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为其就读于哈佛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后易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正式出版。该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该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德国战俘营中。该文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地中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第二部分从经济制度、国家、社会、文明、战争等各方面论述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第三部分主要叙述菲利普二世统治下地中海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的理论,把历史时间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三种类型,为法国和世界的新史学运动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陈侃理,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为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苏镇。后以《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一书出版。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走向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北平历史地理》为其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虞和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为其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以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商会问题的学术专著,探讨了商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商会内外部关系、商会的功能与作用。不仅从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来考察和剖析商会,而且还把中国商会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中来加以观察与对照。好啦,看完这么多历史学博士论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头,投出你心目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吧!▼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热情推荐!编排:@林大蕾

攻之

问题来了丨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

今日问题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所撰写的学位论文代表其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优秀的博士论文其独创性的见解甚至对该学科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月20日我社转载了《人类历史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论文》一文许多粉丝吐槽布罗代尔的博士论文应当入选好吧 好吧 好吧……本期的#问题来了#请大家一起来聊聊如果要评选最牛历史学博士论文你会推荐哪篇呢?参与方式直接文末评论处留言(作者+论文题目+推荐理由)届时我们会将大家的回复整理出来进行投票喔!#送个福利#获得最高点赞数的一位将获赠价值129元的历史研习社VIP会员名额一个往期互动话题博导来了,这些才华横溢的历史学家都是80后……关于历史,你听过什么正儿八经的一派胡言?你见过哪些富有人格魅力的学者大咖?有哪些影响广泛的人文社科经典丛书?策划:@林大蕾

长江图

投票丨你眼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是哪篇?

问题来了:3月22日,我们发布了“问题来了丨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有哪些?”,发现大家推荐的博论大部分均以著作面世,阅读极为方便。根据各位粉丝的热心推荐,小编向大家介绍以下这些牛轰轰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牛逼文?(若有遗漏,欢迎补充,页末投票吧!)▼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葛剑雄,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西汉人口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也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篇博士论文,师从谭其骧。该书研究西汉各阶段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增长率,考察自然、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对汉末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探讨关中、西北、东南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人口迁移。并附有各郡国人口数量、增长及迁移的表格,为研究汉代历史必备之书,也是硕博士研究生撰写论文的经典参考书。▼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周振鹤,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西汉政区地理》是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谭其骧。本书通过对西汉史的全面考察,论述了西汉政区地理沿革过程,复原了西汉各个时期郡国一级政区面貌,描述了二百年间郡国置废离合的全过程,并略及县邑一级政区沿革的若干问题。探究了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弥补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不足,填补了断代政区沿革研究方面的空白。全文分两篇,上篇叙述了高帝十王国的地区沿革。下篇概述了高帝十五郡及武帝新开郡的沿革,同时对《汉书·地理志》做了有益的补充和考证。▼陈苏镇:《〈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陈苏镇,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春秋〉学对汉代政治变迁的影响》为其就读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祝总斌。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它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200余年。其间,除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该文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后扩充、修改以《〈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一书出版。卢云:《汉晋文化地理》卢云,毕业于复旦大学,师从谭其骧。其博士论文《汉晋文化地理研究》是文化分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书分别从学术、宗教、婚姻和音乐(俗乐)等角度,对汉晋时期(包括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和魏晋时期)文化区域的分布状况和地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仇鹿鸣,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其就读于复旦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韩昇。本书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学界沿袭陈寅恪的魏晋统治阶级两分法进行反思,试图重新解读和描绘政治集团内部的复杂情况。▼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李碧妍,毕业于复旦大学,《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为其博士学位论文。本书从政治地理学切入,通过对唐代后半期 最为重要的政治群体之一——藩镇的实证性考察,对唐帝国得以成功度过“安史之乱”这一中古史上之剧变,并在由此创发的新兴的藩镇体制下,重建其政治权威与统治力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古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美)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黄仁宇,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明代的漕运》为作者的博士论文。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对于研究明代商业运输、经济发展等均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郑振满,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傅衣凌、杨国祯。本书通过解读闽台地区现存的族谱、分家文书等家族史资料,考察家庭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宗族组织的不同类型、宗族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探讨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明清时期家族组织的普遍发展。反映了宗法伦理的庶民化、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财产关系的共有化,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泛家族主义”倾向。▼张先清:《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张先清,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教授。《官府、宗族与天主教:明清时期闽东福安的乡村教会发展》为其就读于厦门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支平。后以《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一书出版。本书从区域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闽东福安县的乡村天主教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文章认为,明清时期当地乡村宗族对天主教信仰的皈依,是天主教能够深入福安乡村社会传播、发展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一些乡村宗族的天主教化,天主教信仰得以依附在这些宗族中。依靠地方宗族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对当地民间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的一种区域性主流宗教。▼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余新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教授。《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为其就读于南开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冯尔康。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法)路易·德尔米尼:《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中国与西方: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年)》一书是法国学者路易·德尔米尼就读于法国高等试验学院时的博士论文。全文400余万字,是法国国家级的博士论文。该文以18世纪广州的对外贸易为研究对象,共有5大卷。第一卷是《东印度公司时代》,第2 卷是《茶叶时代与中国的债物》,第3 卷是《广州与鸦片的时代》,第4 卷是有关18 世纪广州对外贸易的地图、图表和照片,第5 卷是《夏尔·德·康斯坦中国贸易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耿昇教授主持该书的汉译工作,认为德氏该书不仅限于广州,可以说是一部当时整个中国的贸易史。不仅局限于贸易,而是一部通过贸易而反映出的中西关系史,涉及了中西双方的政治、文化、伦理、价值标准诸方面的差异。▼(美)孔飞力:《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孔飞力,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太平叛乱时期的民兵:团练的理论与实践》为其就读于哈佛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后易名《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正式出版。该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美)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法)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史学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该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德国战俘营中。该文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地中海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第二部分从经济制度、国家、社会、文明、战争等各方面论述16世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第三部分主要叙述菲利普二世统治下地中海发生的具体的事件。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的理论,把历史时间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个体时间三种类型,为法国和世界的新史学运动树立了一面崭新的旗帜。▼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陈侃理,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儒学、数术与政治——中国古代灾异政治文化研究》为其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博士学位论文,师从陈苏镇。后以《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一书出版。本书追溯灾异理论的思想和技术渊源,探究儒学灾异论的内容、形成过程及其与数术和政治的关系,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学术"学理"和"实用"两种取向之间的矛盾。灾异论的"学理取向"导致丧失立场的技术化,消解"天"的权威,最终走向自我否定;而"实用取向"同样会偏离儒家之"道",为权力所左右。灾异的政治文化史,折射出中国古代学术面对集权政治的尴尬处境。▼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北平历史地理》为其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虞和平:《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虞和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商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为其博士学位论文。该书是以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商会问题的学术专著,探讨了商会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商会内外部关系、商会的功能与作用。不仅从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来考察和剖析商会,而且还把中国商会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中来加以观察与对照。好啦,看完这么多历史学博士论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头,投出你心目中最牛的历史学博士论文吧!▼最后,再次感谢各位的热情推荐!编排:@林大蕾

得不教焉

历史学前景如何?是文科最冷门专业吗?看清这3个出路,前途光明

高考填志愿该不该选择历史学?历史学的就业出路在哪里?对于苦战三年或四年的高考学子而言,轰轰烈烈的高考终于熬了过去。但你以为高考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接下来填报高考志愿才是重中之重,高考志愿的选择直接关乎你将来从业的方向和薪资报酬。在选择填报志愿时,大家最关心的便是毕业后的就业前景问题。很不幸,历史学常年霸占“十大最难就业专业”,“最冷门专业”热搜榜单。那么,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对于喜欢历史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历史学前景如何?是文科最冷门专业吗?看清这3个出路,前途光明。方向一:考研考博,继续深造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将近有一半以上历史学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另有大部分硕士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历史考研火爆,不仅是因为历史专业就业难的问题,更多是因为相对其他专业而言,历史考研比较容易。对毕业生而言,获取更高学位后,便可以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方向二:参加公招考试,迈入一线教育队伍很多历史学子选择进入教育行业,继续从事人文教育事业。的确,当历史老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对于历史教师的需求量势必也会增加。方向三:进入文化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重视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考古系和博物馆学应该是目前历史学最好就业的两个方向。除省市中心城市的文博系统发展外,县级乡镇级也开始建立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对口毕业生的需求量供不应求。方向四:进入政府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对于历史学毕业生来说,进入政府部门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除教育局招聘外,还有党史研究室有岗位需求。另外,像其他人文岗位,诸如革命纪念馆,历史文化遗址管理保护等文化有关工作,以及地方志工作,宗教民族相关工作等。综上所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难言之隐”。但是,对于就业的好坏,更多在于你自身能力的强弱。对于热爱历史学科,心系人文家国的历史学子来说,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个人能力才是关键。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还是好好努力吧,为就业而战!关于:文科冷门专业,历史学的前景如何?把握好3个就业方向,前途光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