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光阳最著名的摩托车型之一,当年国内叫它“A博士”,如今大变样蝉时雨

光阳最著名的摩托车型之一,当年国内叫它“A博士”,如今大变样

光阳擅长踏板摩托车,制造功底非常足,我们国内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从“A博士、顶客”这款经典大绵羊踏板车上,了解了这个来自宝岛的品牌。如今光阳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踏板制造商,赛艇系列更是广受好评。而今天老凯要说的正是当年的“A博士、顶客”的最新版本,G-DINK250i,与赛艇一样是光阳旗下一个重要的踏板车型。当然外观已经大变样了,看看还是你我记忆中的那台“A博士”吗。这款大绵羊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了踏板的重要元素,拥有一个平地台,现在很多中大型绵羊摩托因为油箱和车架的设置,地台都是高高耸起,虽然增加了容积和运动视觉,但是牺牲了实用性,DINK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有个平地台才是个完美的绵羊踏板车哈。外观很容易辨识是光阳的产品,双鹰眼大灯,正面看上去就是放大版的雷霆王或者弯道情人。这个设计收到年轻车友的广泛好评。其他配置方面虽然是平地台,但是加油口还是设置在前面,充电口、液压支持坐垫、大马桶、运动座椅和飞镖后扶手,大面积挡,超车灯、双闪灯、全车LED灯组一应俱全。动力方面搭载249cc的电喷水冷四冲程SOHC单缸两气门发动机,和国内赛艇250差最大马力19.9ps / 7,500rpm,最大扭力2.1kg-m / 6,500rpm,压缩比10.3 : 1,账面数据和国内赛艇250差不多。不过其他配置上要比国内赛艇提升不少,铝合金后摇臂,前13后12寸后轮毂,前240mm浪花浮动碟盘双活塞卡鉗,后200mm碟刹盘双活塞卡钳,后双枪油压避震,附5段预载可调。标配博士9.1ABS系统。新车三色可选2018 Kymco G-Dink 250i 主要参数长*宽*高:2,115mm*770mm*1,360mm;轴距1,450mm;座位高度 770mm湿重:182kg;油箱容量 9.0L;车架:双摇篮钢管车架发动机:水冷四冲程SOHC单缸两气门;排量:249cc;压缩比10.3 : 1;缸径x冲程72.7 x 60mm最大马力 19.9ps / 7,500rpm;最大扭力 2.1kg-m / 6,500rpm供油系统:电子燃油喷射;变速箱: CVT无极变速;驱动模式:皮带前减震 35mm套筒正立前叉;后减震 双油压弹簧,5段预载可调前刹车系统 240mm打孔碟配2活塞刹车卡钳;后刹车系统200mm打孔碟配2活塞刹车卡钳前轮胎120/70 - 13(铝合金轮圈);后轮胎140/70 - 12 (铝合金轮圈)这款光阳DINK250的售价折合rmb2W6左右,虽然暂时没有在国内销售,不过国内光阳的赛艇300已经停产,而DINK250也有个同门大哥DINK300,老凯觉得完全可以把那台DINK300引入进来,填补目前光阳300级别的空白,也填补平地台大绵羊的空白,卖个4W以内,与三阳巡弋300和即将上市的阿普利亚SRmax300直接竞争。当然这只是老凯的一厢情愿,什么时候能上市,还是得随缘啦。关注老凯留言一起聊摩托吧!

北京人

新危机:美国越来越多的新冠患者肾衰竭

诊室医生说,当他们努力治疗新冠患者时,越来越多的病人需要做肾透析,导致相关医疗器材严重稀缺。他们说,他们不知所措,不仅是因为患者陷入肾衰竭,而且还因为人体对病毒的强烈反应经常导致他们的血液凝结过多,而凝块容易堵塞透析过滤器。这是医生在新冠患者身上看到的新症状的一部分。很多人并不是死于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而是其他器官的衰竭。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的重症监护专家Sam Parnia博士说:“这种症状令所有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有因为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而死亡。他们实际上是由于其他并发症而死亡,这主要是由于血块凝结造成的。”“这些血块堵塞了透析过程中用于清洁血液的过滤器。”Parnia和其他医生告诉记者,“ICU病房已经在努力取得足够的设备和人员照顾病患,但是需要太多的物资。我们没有足够的过滤器了。”透析设备血块堵塞过滤器位于乔治亚州的一个重症监护专家Enrique Lopez说,他们也在经历同样的困境。他说:“血块严重凝结,很容易堵塞过滤器。”凝血可能是细胞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强烈反应造成的。医生说,一些新冠病患正在经历过度反应,结果是血块堵塞了他们的肺,肝,肾甚至大脑和心脏。Parnia说:“当人们报告尸检结果时,他们会在体内各处看到血块。”他说,他怀疑血块正在损害肾脏。NYU Langone Health肾脏病负责人David Charytan博士说,也有证据表明该病毒直接攻击肾脏。他说,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更多的透析设备。他说:“上周我们有186名新冠患者接受了呼吸机治疗。通常,约10%的ICU患者需要透析。但是现在有20%-30%的患者需要做透析。而且ICU通常可以容纳118名患者,因此186名患者意味着超过50%的超负荷。”Charytan补充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斗争。”一些医生已经尝试使用血液稀释剂(例如肝素)来减少凝血,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这种治疗是否可以帮助患者生存。需要更多的透析设备他们正在努力地获取所需的设备和人员。提供所谓的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或CRRT尤其困难,这是一种在ICU中使用的每天24小时的低透析方法,以避免对脆弱患者的心脏造成压力。上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Jai Radhakrishnan博士在社交媒体上求助。他在推特上写道:“纽约所有医院的透析护士,透析设备和透析药液短缺。”Parnia说:“一个月前,每个人都只是以为这是呼吸机的问题。”公共卫生专家警告说,美国缺乏足够的呼吸机来治疗需要治疗的患者数量,通用汽车等公司将其生产线改为生产呼吸机设备。重症监护专家说,现在呼吸机可能不再是主要需求。Charytan说:“我们不会用尽呼吸机。我们将为需要透析的30%的病人用尽药品。”Parnia说:“眼下,透析是最需要的关键。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将其称为新冠肺炎。他们也可以将其称为新冠肾衰竭。”

若狐不偕

远程监控新冠病毒利器,MIT Emerald无线AI设备远程关注隔离患者

美国波士顿某临床团队本周报告指出,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开发名为“Emerald”的设备,使他们能通过无线信号远程监控COVID-19患者的呼吸、运动和睡眠模式。尽管Emerald已部署在美国麻州弗雷明汉镇(Framingham)的Heritage Assisted Living生活辅助机构等200多家医院、家庭和辅助看护设施,但这是首次用于关注新冠病毒的进展。Emerald可降低医护人员染病风险同时兼顾检伤分类成效研究人员说,这是迈向某治疗目标的小小但令人鼓舞的一步,此治疗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减少医护人员的接触量,同时潜在改善医疗成果。Emerald还能让医院和医生通过在自己家中监控,检伤分类(Triage)不太严重的COVID-19患者。“当医生必须与患者直接交互以检查或监测生命体征时,过程中每一步都会增加被感染的风险,”参与研究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Ipsit Vahia博士表示:“有鉴于Emerald能在没与任何患者接触的情况下生成重要的健康数据,因此可最大程度降低医生和护士从患者感染疾病的风险。”Emerald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科学教授Dina Katabi历时常年开发,形状像小盒子,并能在单卧室或双卧室公寓大小的空间(甚至能穿过墙壁)传输低功率无线信号,会被人体反射并被盒子的天线吸收,进而截取生理数据。微妙但可侦测的电磁场变化使Emerald的机器学习算法不仅可测量运动和呼吸,还可测量心率、步态等临床生物标记。获得Heritage生活辅助机构COVID-19患者的同意后,Emerald接着会安装在房间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呼吸频率从每分钟23次下降到每分钟18次(更接近基准线),睡眠品质获得改善,康复后便能更快在公寓里走动。Emerald Innovations(乃Katabi致力于Emerald设备商业化而于2013年共同创立的公司)明确表示,设备收集的数据仅涉特定特征,并受加密保护。此外,Emerald要求用户先完成一连串动作之后才能关注,确保不会秘密关注不愿参与的人。AI支持的居家隔离解决方案大行其道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今年3月发布的指导原则,扩大可促进病患管理的远程监控设备使用范围,医院和医疗保健系统越来越多先导施行AI支持的居家隔离解决方案。在美国肯塔基州,浸信会医疗机构(Baptist Health)正在使用Current Health开发的AI平台关注约20名COVID-19患者。华盛顿州,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医疗中心从医疗保健平台Twistle部署远程监控,以便为1,000多名确诊和疑似COVID-19患者提供看护。本周,纽约和新奥尔良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健康看护网络(LSU Healthcare Network)计划开始利用AI远程监控易受COVID-19感染的心脏病患者。此外,预测分析平台CLEW正与以色列席巴医疗中心(Sheba Medical Center)和特特拉维夫苏拉斯基医疗中心(Tel Aviv Sourasky Medical Center)的Ichilov医院合作,远程诊断COVID- 19呼吸恶化特征的类型。新西兰医疗保健软件企业Orion Health发布远程监控平台,未来会利用AI识别有感染COVID-19风险的患者。(首图来源:pixabay)

食灵

2020年北京大学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沙龙首场活动在线举行

为进一步加强北京大学学生写作教育,推动北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部、研究生院共同举办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沙龙”首场活动于2020年6月22日晚在线举行。第一场沙龙邀请哈佛大学写作课资深授课教师Lusia Zaitseva博士担任主讲嘉宾,她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Helping Students Become Better Writers)为主题,分享了哈佛大学写作课的设计理念和作业设计。整场活动安排有同声传译,逾600位北大师生以及兄弟院校师生参加了活动,并积极进行线上交流与讨论。沙龙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冯菲老师主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华教授致欢迎辞,孙华简要介绍了北大学术写作通识类课程的基本定位、整体安排、主要内容、教学方式等,希望在注重实践探索、加强校际合作、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推动北大相关工作的设计与实施。孙华致欢迎辞Lusia Zaitseva博士的演讲主要围绕五个部分展开,她首先介绍了哈佛大学写作课(EXPOS)的总体设置、授课对象和授课方式等,突出了基于入学测试而建立的梯次课程体系。其次,她强调了写作及其教学具有过程性、互动性、透明性、反思性、迁移性等基本特点,并相应介绍了两种基本的写作教学方式,即分析和比较。再次,她分享了哈佛写作课的基本结构及其教学法,强调应从不同阶段和单元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将大型写作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可执行的任务,并针对整个学期的课程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同时,Lusia Zaitseva博士结合实例和大家分享如何通过作业布置、论文批改交流、新形式的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她认为写作教学应加强学生与文本、与读者的对话,并从元认知层面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写作,向学生提供可行有效的书面反馈和筛选,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写作的个性化辅导。最后,Lusia Zaitseva博士介绍了可能出现的非传统型作业、哈佛大学发起的校级项目、写作中心建设情况及其写作培养环境等,以便提升学生在课堂或学科之外的参与度。Lusia Zaitseva分享整场沙龙穿插多次小组讨论和问答环节,师生们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积极互动,Lusia Zaitseva博士就课程内容设计、写作任务要求、考核评估方式、学生论文修改、写作指导的指南设计等问题逐一作了解答,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Lusia Zaitseva结合学生范文解释论文指导方法北京大学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沙龙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牵头主办,旨在加强北大本科生写作教育,学习并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探讨并推动北大相关工作的设计与实施,继6月22日由Lusia Zaitseva博士带来首场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后,6月29日将由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总监陈小华博士带来“培养基本和高级的学术写作能力&建立写作中心”。此外,Lusia Zaitseva还将在6月24日面向北大学生举办英文论文写作提高工作坊,欢迎师生们观摩学习。

孤儿院

阿育吠陀究竟有多神奇?让他们来告诉你!

“医疗之母”“印度医学体系”“一门生命的科学”“瑜伽的姐妹学科”“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的吠陀时代…阿育吠陀是什么?简单的几句话似乎无法完全地定义阿育吠陀,也不可能完全展露这个古老医学的博大精深。哪怕只是展露这个生命科学的冰山一角,哪怕只是打开这扇让你窥见生命智慧的窗户,也许也能让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也许你想了解阿育吠陀究竟是如何的?也许你想看看阿育吠陀是否能帮助到你,不如来看看这个曾受益于阿育吠陀治疗经历的故事。(此信原版为英文版,故配有中文翻译)阿育吠陀受益者的一封感谢信The importance and usefulness of Ayurveda and Yoga阿育吠陀与瑜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I am a trained IYENGAR Yoga teacher, with over 1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ges and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我是一名艾扬格认证教师,拥有超过10年的教学经历,曾教授过不同年龄段与不同身体状况的学生。)In 2008, I was introced to Dr Ghanashyam Marda, in Pune, India. My knowledge of Ayurveda was very limited at that time, as I was more focused on my Yoga practice. However, upon my first consultation with Dr Marda, I realised how powerful and unique the science of Ayurveda was.(2008年,我在印度普那经人介绍结识了Ghanashyam Marda医生。当时我的阿育吠陀知识还非常有限,因为我更关注自己的瑜伽习练。尽管这样,自从我第一次向Marda医生咨询健康问题起,我便意识到阿育吠陀这门科学是多么地强大与独特!)On one visit to India, in the remot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 I fell ill with a severe stomach bug which left me unable to walk nor get out of bed for 3 days. On the 3rd day, I decided to send an SMS to Dr Marda, who immediately replied with simple Ayurvedic remedies for me to take. One of which was to chew cardamom skin, which I did and I was back at my Yoga practice on the following day. This experience only made my belief stronger in Ayurveda.(有一次我去印度旅行,走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偏僻山麓时,我突然感到剧烈的胃痛,它让我在之后的三天既无法行走也不能下床。我在第三天决定向Marda医生发简讯求助,他立即回复了我一个简单的阿育吠陀治疗法,其中一项内容是咀嚼豆蒄皮。我照做了并在第二天恢复瑜伽习练。这次经历更加增强了我对阿育吠陀的信任。)Ayurveda and Yoga are sister sciences. To explain in a simple manner, we can use the example of a bird to explain their relationship: A bird needs 2 wings to fly. Ayurveda is one wing and Yoga is the other. In this way, it is obvious that without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both, the result (to be able to fly) is unobtainable.(阿育吠陀与瑜伽就像两姐妹。为了简单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小鸟来作比喻,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只小鸟需要两只翅膀才能飞行,而阿育吠陀与瑜伽就是那两只翅膀。从这个角度看,很明显,如果缺少了二者的知识与习练,这个结果(飞起来)将无法实现。)Over the years, I have been in contact with many Yoga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 have come to realise that those who practice Yoga without the knowledge and/or practice of Ayurveda have some kind of imbalance, be it physical or physiological. (这几年来,我一直与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瑜伽老师与学生们保持着联系。我逐渐意识到,那些只习练瑜伽而忽视阿育吠陀知识和/或实践的人,在身体或生理层面都有些失衡。)I have seen several senior IYENGAR Yoga teachers, personally taught by Mr Iyengar himself, who were wheelchair bound in their old age. It is a fact that Mr Iyengar was prohibited from teaching the philosophy of Yoga (to include Ayurveda) in his early years of teaching. Bearing this in mind, being wheelchair bound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the ignorance/non-practice of Ayurveda, or it could just have been e to the unfortunate tale of life.(我见过几位曾受过艾扬格大师亲传的艾扬格认证高级教师,他们在晚年被困在轮椅上。事实上,艾扬格大师在他的早年教学时期曾被禁止教授瑜伽哲学(包括阿育吠陀的知识),正因如此,对阿育吠陀的忽视与缺少实践,导致了被困轮椅的处境,当然这也可能归咎于命运里的不幸。)I am now a mother to 3 beautiful and healthy daughters who are 6 and 2 years old (the 2-year-olds are twins). I followed Dr Mardas Ayurvedic advice ring both pregnancies and both were very successful deliveries. We owe our good health to the knowledge and kind hearted and dedicated work of Dr Marda, and therefore we consider him to be our only family physician. (现在的我,是3位漂亮健康的女儿的妈妈。一位女儿今年6岁,另外两位2岁,是一对双胞胎。我在两次怀孕期间都遵从了Marda医生的阿育吠陀建议,两次分娩都非常成功。我们全家人的健康得益于Marda 医生的学识、善良与辛勤付出。正因如此,我们视他为唯一的家庭医生。)I have no doubt that Dr Marda will continue to spread the true science of Ayurveda around the world. We give him and Ayurveda, our full and abiding support.(我丝毫不怀疑Marda医生将来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阿育吠陀的正统知识。我们对他,对阿育吠陀,给予充分而长久的支持。)上文提到的医生就是全球阿育吠陀领域殿堂级的专家Marda博士,11月20日他将首次来到中国,在学院开展《阿育吠陀》工作坊。Marda博士在阿育吠陀领域有着24年的研究经验,是国际上多家知名机构终身成员,包括法国阿育吠陀学院终身成员,普纳阿育吠陀学院院长以及巴斯卡拉查亚预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Marda博士在世界多个国家传授阿育吠陀知识,让好多学员通过阿育吠陀重拾健康,其中甚至有些被疾病纠缠多年也被治愈。以下让我们来听听他的学生是怎么说的:02:46大家好,我叫Christian,我在德国柏林。我是一名瑜伽学生,也是一名瑜伽老师。我教授的学生很多,在孟买师从Zubin老师。我刚刚在南京参加完Zubin老师的一个工作坊。 Marda博士请我今天录个视频,谈谈阿育吠陀与瑜伽。我邀请过Marda医生好几次来柏林,我们一起为我的学生们开设了关于瑜伽与阿育吠陀的讲座。帕坦伽利,瑜伽与阿育吠陀的发明者,同时也是阿育吠陀论著与《瑜伽经》的作者。我们应当关注阿育吠陀蕴含的所有智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就像习练瑜伽一样。但它会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事物,理解所有生命是一体的。我们应当遵从阿育吠陀的建议,尤其是对于我们瑜伽老师来说,这非常重要。在教了那么多瑜伽课与做了那么多习练之后,我们更应遵从Marda医生提出的阿育吠陀建议,我们应该照顾好自己。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关注日常饮食,包括何时吃,吃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应被联结。我们在生活中必须面对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过阿育吠陀和瑜伽来解决。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知识。我们应当将所有生命视为一体。当我们习练瑜伽时,Marda医生是一位可以指引我们的人。就像瑜伽一样。他是我支持的人,也是我真正信赖的人。我们应当联结一切。因此,好好享受Marda医生带来的阿育吠陀讲座吧!我在此献上最美好的祝愿。这里是德国柏林,我是Christian, 再会!

欢喜城

最新研究: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死亡!死后大脑有可能被复活!

根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的报道,最新研究显示,当人濒临死亡的时候,大脑仍在工作,能清楚意识到周围发生的一切。对于人类死亡时发生的事情,目前医学界专家还有许多争论。未经证实的记录显示,有些 “死而复生”的患者曾看到明亮的灯光或者闪光。有证据表明“死者”甚至能听到自己被医生宣布死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人体机能失效后,意识仍然在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人死后很短的时间内,大脑仍在工作——人相当于被“困”在自己的尸体内。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院的Sam Parnia博士正在研究欧洲和美国的多起心脏骤停病例,希望揭示人死后意识是否存在的谜团。Parnia博士认为,处于死亡早期阶段的人可能仍然存在某种形式的意识。例如某些心脏骤停幸存者醒来后能准确描述了心脏停止跳动期间周围发生的一切——比如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对话。在另一项科学实验中,神经学家成功恢复了死亡4个小时的猪大脑部分脑细胞和分子功能。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大脑对氧气水平的变化和血流中断非常敏感,机体死亡数小时后大脑细胞将大量死亡。但该研究显示,已经死亡的大脑中仍存在可以取出并在培养皿中培养的活细胞——这表明死后的大脑有复活的可能。在发表于《自然》期刊的研究中,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家Nenad Sestan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离体脑(BrainEx)”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将37℃的合成溶液以类似心脏灌注的方式泵入大脑;灌注装置模仿器官并泵送溶液;手术技术隔离大脑。研究人员从屠宰场获得32头死亡4个小时的猪大脑,用溶液灌注6个小时,再和未经灌注的大脑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脑组织和细胞结构得以保留,细胞死亡率降低,还有部分分子和细胞功能正在恢复,包括对刺激的神经胶质和血管反应,以及自发的突触活动以及活跃代谢。当然,复苏的猪脑中并未发现正常脑功能或意识所必需的有组织的全脑活动迹象。科学家表示,“复活”大脑不仅不是研究的目标,而且如果发现任何全脑活动迹象,将立刻终止研究,以防检测到意识。耶鲁大学的生物伦理学家Stephen Latham表示,如果以人类作为试验对象并且将某种意识从死亡的大脑中诱导出来,将面临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宇宙往事-专注科学科普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

局内人

《科学》最新研究:研究人员找到对抗新冠病毒的最有效抗体鸡尾酒疗法

中和抗体已成为治疗传染病的重要工具。最近,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MSOM)的研究人员对几种人体抗体进行了评估,以确定混合在鸡尾酒疗法中最有效的组合,并将其作为一种颇有前景的对抗COVID-19的抗病毒疗法。他们与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科学家合作开展的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项研究证明,通过使用基因工程小鼠和COVID-19患者的血浆,可以快速分离、测试和大量生产针对任何传染病的抗体疗法。在上周开始的一项临床试验中,UMSOM研究人员评估的抗体鸡尾酒疗法将被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这项研究是由Regeneron资助的,这是一家位于纽约塔利敦的生物技术公司。抗体是免疫系统在应对病毒和细菌等外来入侵者时自然产生的蛋白质。抗体疗法首次尝试是在19世纪末,当时研究人员使用一种从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中提取的血清来治疗白喉。为了生产用于对抗COVID-19的抗体鸡尾酒疗法的所谓单克隆抗体,研究人员首先需要确定哪种抗体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最有效。这涉及到确定哪种抗体能最有效地与SARS-CoV-2表面的刺突蛋白结合,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病毒。Regeneron团队评估了数千份来自COVID-19患者血浆捐赠的人体抗体。他们还从感染病毒的转基因小鼠身上产生了抗体。“研究小组的能力迅速得到抗体使用这两个方法使我们屏幕选择活病毒抗体,以确定哪些有最强的抗病毒效果。”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副教授Matthew Friema博士说。过去16年来,Friema一直在研究冠状病毒,自今年2月以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安全实验室里仔细研究SARS-CoV-2。 Frieman和他在UMSOM的同事评估了四种最有效的抗体,以确定每种抗体对SARS-CoV-2病毒的中和能力。最终,他们确定了这两种组合使用时会形成最有力的组合。“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评估与刺突蛋白不同分子结合的最强抗体,这样它们就可以混合在一起作为一种治疗,”该研究的合著者Stuart Weston博士说,他是微生物和免疫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由Regeneron发起的一项新的临床试验正在测试含有这两种抗体的鸡尾酒疗法,该试验将研究这种疗法是否能改善COVID-19患者(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患者)的预后。它还将作为一种预防疗法在健康但因在保健机构工作或接触过感染者而患病风险很高的人中进行测试。“我们的医学院研究人员继续在各个方面提供重要进展,以帮助对抗COVID-19流行病并最终挽救生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医学事务执行副总裁、马里兰大学医学院John Z. and Akiko K. Bowers特聘教授Dean E. Albert Reece博士说,“这项特殊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潜在的针对COVID-19的新疗法,而且在开发针对其他疾病的单克隆抗体疗法方面可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抗体鸡尾酒疗法试验据公开资料显示,鸡尾酒疗法原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因为药物的配置方法和调制鸡尾酒相似,将多种药物混合,用特殊的方法将其混合均匀,故得名。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6月12日,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开始其REGN-COV2双抗体鸡尾酒疗法的首次临床试验,旨在预防和治疗COVID-19。REGN-COV2临床规划包括住院患者、未住院症状患者、处于高接触风险组(如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的未感染者,以及与COVID-19患者密切接触的未感染者。Regeneron指出,安慰剂对照试验将在几个地点进行。Regeneron分析了大量使用该公司的VelocImmune小鼠产生的全人体抗体,以及从COVID-19患者中分离出来的抗体。 基于这一发现,Regeneron选择了两种最有效的病毒中和抗体,并利用其自身的VelociMab和生产能力扩大了它们的临床应用规模。 根据临床前研究,所选择的双抗体非竞争性地附着在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RBD)上。前两个适应性I/II/III期试验REGN10933和REGN10987旨在评估REGN-COV2对住院和未住院COVID-19患者的治疗作用。一期试验将跟踪病毒学和安全终点,而二期试验将重点关注病毒学和临床终点。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结果将有助于优化终点并确定第三阶段研究的规模。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联合创始人、总裁和首席科学官George Yancopoulos说:“我们已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抗病毒抗体鸡尾酒疗法,具有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潜力,并且还可以防止病毒的‘逃逸’,这是在持续的全球大流行中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REGN-COV2可以通过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为已经患病的人提供必要的治疗,从而对公众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比疫苗更早可用。”该抗体鸡尾酒疗法也还将对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显示长期效用。今年3月,Regeneron和赛诺菲(Sanofi)启动了类风湿关节炎药物Kevzara(sarilumab)的临床项目,以治疗重症COVID-19住院患者。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参考资料: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potent-antibody-cocktail-potential-covid-.html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6/15/science.abd0827https://globalhealthnewswire.com/research/2020/06/16/ushering-an-antibody-cocktail-designed-to-rece-antibody-resistance-to-trial-as-covid-19-therapy

其名必极

学术头条:239名专家呼吁重视气溶胶传播,孕妇血液中存在“分子时钟”,Nature全球学术排名出炉

239名专家呼吁重视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问题 世卫:将会重新评估近日,来自32个国家的239名科学家,联名呼吁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审议新冠病毒防护指南,重视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题为《是时候解决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问题》的信中提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在室内环境中能附着在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上,飘浮时间和距离都比飞沫长的多,这一点并未受到世卫组织和各大公共卫生机构的关注。牛津大学专家:新冠病毒可能并不起源于中国,它或长期全球“蛰伏”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CEBM)的汤姆·杰斐逊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可能并非源自中国。杰弗逊博士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亚洲出现之前就已在其他地方出现。牛津大学的研究结论还提出,新冠病毒可能“藏身”于世界各地,在特定环境下被激活,而非源自中国。一组古老基因会增加新冠死亡风险 70%危重症患者具有该基因变体最近来自德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组遗传自6万年前的古老基因与COVID-19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在对意大利和西班牙3199名COVID-19患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携带遗传自尼安德特人的一组特定基因的人死于冠状病毒的风险可能更大。其中,需要使用呼吸机的COVID-19危重症患者中,70%具有该基因变体。严防“水貂传人” 荷兰卫生部捕杀所有“密接新冠病毒”水貂荷兰农业部6日表示,共在20个水貂养殖场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为防止疫情蔓延,将捕杀上述养殖场的所有水貂。今年5月,荷兰两名水貂养殖场工人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调查显示最有可能是通过水貂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对此表示,这两个病例很可能是新冠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的“首个已知传播病例”。美国得州883个托儿所发现新冠 1335人感染441人是儿童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周一援引上周五的数据报道,得克萨斯州儿童保育机构至少有1335人被检测出呈阳性。在受感染的人中,894人是工作人员,441人是儿童。卫生福利部说,这些病例来自该州开放的883家儿童看护机构。6月15日,177家医院报告了210例病例,其中包括141名工作人员和69名儿童。中国重点研发计划抗疫国际合作拟4方向部署11任务中国科技部6日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年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显示,拟在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中医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不超过37项,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最新报告:及时防控是中国有效抗疫的关键据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网站近日报道,该校研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称,中国通过在新冠病毒暴发初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酌情调整,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中国的传播。帝国理工学院“新冠肺炎反应小组”的报告称,中国在报告确诊病例很少的情况下,就采取了学校停课、限制旅行以及追踪密切接触者等控制措施,有效避免了新冠病毒的进一步传播。而且,在第一波疫情减缓之后,中国控制策略的重点转移到对所有入境旅客开展检测、隔离以及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监控上。再生元启动抗体鸡尾酒疗法3期临床试验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7月6日,再生元(Regeneron)公司宣布启动一项3期临床试验,评估该公司开发的新冠病毒双抗体鸡尾酒疗法RGEN-COV2,在未感染人群中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这些人曾经在近距离接触过COVID-19患者。再生元将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进行这一临床试验。同时,REGN-COV2治疗住院和非住院COVID-19患者的适应性临床试验也进入了2/3期部分。与新冠病毒有关?意大利奥洛纳河现大量死鱼引发恐慌被调查近日,意大利北部奥洛纳河突然出现大量死鱼漂浮在水面或岸边,事件引发了沿岸一些城市居民的恐慌。一些居民担心河流污染,导致大量水生物死亡,甚至有人怀疑死鱼与新冠病毒有关。目前意大利国家环保局、警方和卫生防疫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专家初步推测,很可能是某种非法有毒物质被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河水污染导致水生物死亡。福奇:任何潜在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都可能是短暂的美东时间7月6日下午6点,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白宫卫生顾问福奇(Anthony Fauci)说,任何潜在新冠疫苗的保护作用都可能是短暂的,可能需要加强以延长保护时间。随着几家药企越来越接近新冠潜在疫苗研发的终点线,抗体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在回答抗体对感染能提供多长时间保护的问题时,福奇回答:“我们不知道。””我们假设它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我们必须假定这种保护是有限的。它不会像麻疹疫苗那样。”8725米!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钻探成功中国石化西北油田所属的顺北油气田再创纪录:6月30日,顺北55X井完钻井深8725米,创亚洲陆上定向井最深纪录。钻探该井采用的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已在顺北油气田成功钻探近40口8000米以上的超深井,标志着我国超深井钻井技术国际领先。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首次证明类太阳恒星中会普遍产生锂元素近日,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通过对郭守敬望远镜巡天数据的研究,首次证明了类太阳恒星中会普遍产生锂元素。研究发现,在类太阳恒星演化的晚期,中心的氦核最终会被点燃发生氦闪,在几分钟内释放出相当于整个银河系的能量。锂丰度的异常升高在氦闪之后极为普遍,表明这些类太阳恒星通过氦闪产生了新的锂元素。这一成果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发表。中外团队揭示羊驼、美洲驼的起源与演变:受西班牙殖民影响近日,基因组学领域权威杂志《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英国、智利、秘鲁、丹麦等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羊驼和美洲鸵两个物种之间存在大范围的不对称基因渐渗现象。通过对渐渗发生时间及近期有效种群大小波动进行推断,研究揭示发生于16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殖民南美洲事件对当地传统畜牧业所造成的可能影响。中国科学家在山西阳泉发现早二叠世大型科达木化石群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7日消息,该所万明礼副研究员等人在我国山西省阳泉市早二叠世太原组上部的一层砂岩中发现了一个木化石群。据统计,该木化石群共由211棵大型的科达类植物茎干组成。该成果已经在线发表于《远古世界》(Palaeoworld)。阳泉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已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拟在此基础上建设化石遗迹公园和博物馆。中英学者合作研究预测未来生物如何适应气候变暖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田力博士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ke Benton教授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利用经典生态地理法则预测未来气候变暖下的生物响应》,其中提出利用从达尔文时代(19世纪中期)就开始建立的一些生态地理理论,能够对未来生物如何适应继续升高的温度给出预测。太阳耀斑极紫外辐射成因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日地空间物理研究团队在关于太阳耀斑极紫外辐射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研究团队系统考察了2010—2014年间55个伴随极紫外后相的耀斑,意外发现其中23个双带耀斑,而环形耀斑仅19个,其余事件的耀斑带形状较为复杂。样本中48%的双带耀斑和37%的环形耀斑伴随“超强极紫外后相”,即后相峰值超越主相,这被认为是存在额外加热过程的证据。一颗质量比太阳大的恒星悄然消失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天文学家发现,有一颗比太阳质量大得多的恒星,没留下任何线索就直接消失在“人类视野”中。目前猜测,该恒星可能没经历超新星爆发就塌缩成了黑洞。此次“不走寻常路”的这位,位于约7500万光年之外,在2001—2011年期间,天文学家曾经深入研究过该星,判断其是典型的高光度蓝变星,甚至比太阳还亮250万倍。阿尔卑斯惊现神秘“粉雪”!或将带来可怕后果通过分析藻类覆盖和融雪之间关系的数据,研究人员使用“地球资源8号卫星”拍摄了阿拉斯加哈丁冰原1900平方公里范围内红雪藻的广度。他们发现红藻染红了大约700平方公里的冰层,约占该地区总雪融水的20%。当把足够多的红藻聚集在一起,它们能够形成独特的雪景,并且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使冰川融化速度更快。新冠只是冰山一角!联合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人畜共患病据外媒报道,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因遭到忽视的人畜共患病而丧生,除非各国采取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共治的“大健康”模式,否则类似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在未来仍会继续发生。这份题为《预防下一场大流行: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的报告表示,新冠病毒不是第一种人畜共患病,也不会是最后一种。《Cell》:孕妇血液中存在“分子时钟”,可准确预测孕期和预产期近日《Cell》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血液中的近一万种小分子代谢物每周发生着变化,仅根据其中 2 到 5 种代谢物就可以准确判断怀孕进程和预产期。该研究由来自斯坦福大学遗传系 Mike Snyder 教授课题组与丹麦血清研究所的 Mads Melbye 教授合作完成,不仅在医学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还锁定了一些过去没有得到重视的代谢物,有助于深入理解怀孕的生理过程。《Cancer》:维生素D可以让免疫治疗更安全日前,新的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有助于预防一种革命性的抗癌疗法可能产生的严重副作用。这一发现发表在美国癌症协会(ACS)的同行评议期刊《癌症》上。Rahma博士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是否可能降低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癌症的患者结肠炎的风险。该研究包括了213名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信息。在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服用维生素D的患者发生结肠炎的几率降低了65%。《Immunity》:研究人员绘制了人类T细胞的发育图日前,洛杉矶儿童医院萨班研究所的医学博士Chintan Parekh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为T细胞如何在人类胸腺发育绘制了一个全面的路线图。这项研究将发表在《免疫》(Immunity)杂志上。研究者们绘制出了T细胞在人类胸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包括在每个阶段开启或关闭的多种基因。他们绘制了胸腺中最不成熟细胞在走向成熟时可能采取的不同发育路线,并发现了人类特有的发育阶段和基因活动模式。《Advanced Science》: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取得新进展7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证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细胞的功能,能够通过HGF-cMet-AKT-GSK3β通路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显著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Hypertension》:治疗高血压药物可能会降低患结直肠癌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期刊《高血压》(Hypertension)今天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可能降低患者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根据这项大型研究的发现,服用这些药物也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研究人员回顾了2005年至2013年香港187897名成年患者的健康记录分析发现:那些服用高血压药物如ACE-i或ARB的人在接下来的3年里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了22%。《Hypertension》: 红肉吃太多,动脉和大脑老得更快《Hypertension》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吃肉一时爽,一直吃肉却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支研究团队发现,当人们摄入红肉后,肠道中会产生一种被称为三甲胺的化合物,并经肝脏转化为一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血栓形成的代谢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不仅会直接损害我们的动脉功能,而且还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损伤心血管系统。Nature指数发布!全球学术排名出炉:21所中国大学/机构位居世界100强Nature 指数公布了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大学/机构排名,也就是说最新的一期机构/大学的学术排名正式出炉。在全球大学/机构综合排名中,中国科学院位居榜首,其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术领域蝉联高校第一,有21个大学/机构顺利挺进全球前100名,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再次进步,史上排名最优。2020高考改革进行时 1071万考生迎战人生大考今天,1071万考生走进考场,2020年高考大幕正式拉开。这场高考注定不平凡。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高三学生转入网上学习、网上备考,高考被迫延期一个月。这一年,新高考在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正式落地实施。这一年,自主招生取消,强基计划启动,高职连续第二年大扩招。同时,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后的第一次高考。安徽歙县受暴雨影响延迟高考 语文、数学试卷将更换7日下午,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消息,7月7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截至7月7日上午9:00,歙县考区歙县中学、歙县二中2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均未进入考点,高考无法正常开始。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歙县考区原定7月7日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7月8日综合、外语科目考试正常举行。具体安排将及时通知考生。中国又有121篇医学论文被曝学术造假!实验图像高度相似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至少有121篇发表在经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上的医学论文涉嫌造假。据悉,这些有问题的论文发表时间超过四年,涉及不同的主题,作者来自中国多所大学。而且这些论文中出现的实验图像均与其他至少一篇论文中的雷同。其中很多都使用了同一张细胞集落的图像,为了不被识别出,这些图像通过旋转、或者剪裁等方式被应用到不同的论文中。美国:如果大学转为网上授课 国际学生或需离开美国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7月6日发布新规定,如果国际学生就读的美国高校在今年9月选择继续网上授课,那么美国国务院将不会给这些学生发放入境签证,海关与边境保卫局不会允许这些学生入境,目前人在美国的国际学生也需要立即离境,或转至当面授课的高校就读。ICE特别指出,国际学生如不遵守此规定将面临一系列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启动遣返程序。ICE还要求美国高校和国际学生在10天内,向学生和交流访问者信息系统更新今年9月份开学后的课程信息,是采取网上教学、现场教学还是两者相结合模式。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7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公布据《2020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对第67批面上资助专家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有4位博士后研究人员退站,不予资助。本批次共资助3703人,其中“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资助计划”资助100人。军队系统获资助人员名单另行公布。

天谴

光阳摩托车有着好的口碑,却销量平平!还记得豪迈、A博士吗!

中国台湾省光阳摩托车——和本田有过几十年的合资关系,后来自立门户后,成长为台湾知名摩企。90年代,台湾省光阳分别与湖南南方摩托车、江苏常州摩托车、西藏珠峰摩托车、广东麦科特摩托车等有过合资及合作,因为销量很差及一些其它原因,后来从组为常州光阳摩托车。GY6发动机光阳摩托车在和以上摩企合作时,将自己掌握的本田代号GY6技术提供出来,配置了当时的豪迈摩托车。光阳和本田可能都没想到,这台发动机在日后居然成了国内大部分摩企的踏板车标配,只要能仿外形的踏板车,均可以匹配上这台发动机。真是满街GY6、维修好方便。而当年配置这款发动机的豪迈款摩托车,也火了很多年。豪迈不过火了好多年的豪迈款是和光阳没啥关系的,因为据称最早期的光阳豪迈价格高到20000到30000元,而普通人能买得起的豪迈仅仅是有豪迈外形、挂100CC排量二冲程发动机的国产豪迈。就这样过了几年以后,国内配套厂掌握了配件技术,纷纷生产GY6套件,并组装出GY6整机,于是全新配置悬挂GY6发动机的豪迈款仿版大多达到了一比一的外形,再次走俏市场,而原版豪迈,只能干着急看着大家热卖。A博士再说到A博士,这款车据说最先是当年由西藏珠峰通过特殊渠道引进,并更名为珠峰巡洋舰后在国内换标发售,而当年靠珠峰引进销售的巡洋舰销量很好,保有量很大。价格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很高,达到了20000+的零售价。同样,也是因为价格原因,它的命运也和豪迈一样,国内一众厂家除了没水冷配置,在悬挂上GY6150发动机以后,将这个A博士款式全国卖疯,可是作为原型厂的光阳却在后来销量惨淡。虽然销量惨淡,但是光阳豪迈及光阳A博士却因为用料扎实,品质过硬。在那些年积累了很好的口碑,现在还有很多曾经使用过这些产品的用户点评保留在某些比较老的网络交流平台。随着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用户的火眼金睛识别,以后的仿制道路会越来越难走,对于光阳来说,恐怕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很久了。但是在一众日系合资产品中,光阳的产品议价能力及品牌号召力似乎也不是太占优势,现在的光阳大排量系列在日系合资还没有推出自己的竞品时暂时领先。但是待推出后,能走多远,或许还是未知数。您骑过豪迈或者A博士吗?

仔仔细细

悬浮3D也能触摸操作,零一科技节发布最“黑科技”产品

7月5日举行的零一科技节可谓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而期间发布的不少黑科技产品更是让人惊艳,不少人都感慨,这些科技真的很强大。就在今天零一科技节的炫黑发布会上,一款重量级的新品首次亮相,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维显示与光信息处理研究团队研发的离屏空间悬浮系统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科技的力量,也将裸眼3D悬浮成像带入了更多人的视野。在发布会的现场,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信息处理专委会秘书长桑新柱为我们介绍了这项新型裸眼3D悬浮成像技术,并推出了团队的核心产品Magic Screen。Magic Screen是对市面上原有成像系统的一次巨大革新升级,面对着市面上成像系统往往会有分辨率低、功率高、对配件依赖性强、长时间观看会产生明显眩晕感等缺点,Magic Screen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在研发立项时,Magic Screen就充分考虑到人眼的特性创造性提出光线积分原理,这也是Magic Screen核心所在。其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二维显示器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微结构的调制后,光线以确定方向入射人眼,空间光场中无数条光线都以这种方式传播,汇聚到达人眼瞳孔处,通过模拟真实物体的发光方式,就可以让观看者感受到3D物体悬浮于空中。这不仅仅是一套简单的成像系统,更值得关注的式它还支持对离屏图像的交互体验。桑新柱教授表示Magic Screen的3D悬浮成像技术在未来可以应用于医疗行业的无菌操作、博物馆的悬浮立体展品展示、通信电子行业的悬浮视频电话等诸多行业与领域。而这一项技术也是获得了行业内极大的关注,华为、三星等通讯行业巨头都表现出了对这项技术极高的兴趣,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Magic Screen背后的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裸眼3D与光通信研究团队研发实力十分巨大,其成员名单更是十分华丽,40名专业教授、博导、资深工程师的精英人士为其研发实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而在悬浮成像裸眼3D显示技术上也申请了70余项专利,更是拥有131篇SCI相关论文。这一技术在研发阶段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化部副部长张旭、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希腊总理夫人Betty Baziana博士都曾先后到访过实验室进行参观交流。对于Magic Screen的未来桑新柱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后续,团队将会研发更加轻便和尺寸更小的相关产品,进一步提升整体观看的舒适度。而在2025年,将突破全部关键核心技术,为后续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我们也一起期待着这一改变观影新时代的产品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