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3天到30分钟,全球新冠病毒检测提速140倍!全民检测即将到来?过江龙

从3天到30分钟,全球新冠病毒检测提速140倍!全民检测即将到来?

每经记者:余佩颖 文巧 张凌霄 一场大范围的抗体检测新冠病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4月17日,《自然》最新报道显示,斯坦福大学在加利福尼亚圣克拉拉县抽检的3300人的抗体测试表明,新冠病毒的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是现在官方数字的几十倍。Bolinas,这座住着1600位居民的美国旧金山湾区小镇,4月21日开始将对全镇居民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无论该镇居民是否出现症状。这座宁静小镇也将成为美国第一个实现社区完全检测的地方,而这并非由于当地居民大量感染,截至记者发稿,Bolinas还没有一例确诊病例。日前中国国内各省市也逐渐向市民开放了核酸检测服务,如北京、哈尔滨,抽样抗体检测也正在开展中。4月16日,武汉市已完成居民血清抽样流行病学调查,抽样人次共计1.1万人。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做到“四早”首要是早发现。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这既有利于精准防控、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助于人员合理流动、推动全面复工复产。要加快提升检测技术,抓紧增加更简便、更高效准确的检测设备生产,广泛配备到医院、口岸等急需方面,扩大商业化应用,做到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对复工复产中人员聚集的单位、场所优先做到愿检尽检。图片来源:摄图网如果说新冠药物是重症病人的一道救命符,新冠疫苗是回归生活常态的一剂强心针,那么新冠检测就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关口。在与新冠病毒战斗的这一最前线,科研人员前赴后继,与时间争,与产能拼。短短4个月,新冠病毒检测就历经了技术跃进,时长缩短,成本控制,产能提升的过程。如今从核酸检测到抗体检测,从针对性人群到大规模抽样,再到Bolinas的“全民检测”,这是否意味着检测技术大发展的背后,抗击新冠疫情即将走入“全民检测”时代?“抗体检测可服务于两种目的。一种是了解已经暴露的人口比例,这些信息可帮助政府确定需要采取哪些限制措施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但是无需为此抽样和检测所有人。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个人了解其是否已经感染病毒并具有一定免疫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哈德利·赛克斯(Hadley Sikes)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样说道。用时短容易操作的抗体检测将替代核酸检测?新冠疫情暴发于今年1月末,在当时,作为检测新冠病毒的关键钥匙,“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全民的焦点。而后在2月18日,新加坡首次使用了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成功破解来源不明的传染链。“抗体检测(或称血清检测)”成为新冠病毒检测的另一把武器。那么,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究竟有何不同呢?核酸检测是“进行时”检测,大多采用RT-PCR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受试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则是“过去时”检测,检测受试者的血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IgM或IgG,判断受试者是否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因操作简便所以远较核酸检测快速。“不同的检测技术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赛克斯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核酸检测可以检测到患者体内的病毒遗传物质,主要是作为个人诊断检测。而抗体检测并不是针对病毒本身,而是检测受试者体内的抗体,由此判断该受试者是否曾经感染过病毒后痊愈。”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较于抗体检测,在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的应用力度更大。“这是因为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更快且更容易。所需要的仅仅是病毒基因组的序列,以及由DNA合成公司设计的能快速与病毒基因序列相匹配的短片段DNA(即‘引物’),这些‘引物’可以通过PCR快速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赛克斯教授向记者解释,“而且核酸检测技术早已经广泛用于检测其他病毒。”目前,通过核酸检测的病毒种类包括HIV、乙肝病毒以及丙肝病毒等。“而研发抗体检测试剂盒并非易事,需要以某种方式制造、稳定并标记病毒蛋白,而制造蛋白质的难度比短片段DNA要大得多。不过,尽管抗体检测技术的开发较慢,但一旦开发成功,通常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而且无需仪器辅助检测。”赛克斯教授补充道。据赛克斯教授介绍,相较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要求更严苛的实验室条件来分离病毒RNA以保证检测灵敏度。从公开信息也可以看到,核酸检测需要标准的分子检测实验室,专门的仪器和专业的检测人员等。因此,核酸检测并不适用于和患者密切接触人群的大范围快速筛查,而抗体检测就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还就此问题采访询问了德国分子诊断公司Qiagen。NBD:在新冠病毒检测上,较为普遍的检测技术是RT-PCR(核酸)和血清检测(抗体),其中RT-PCR似乎应用更普遍,这是为什么?Qiagen:RT-PCR是一项检测采样中是否存在病毒RNA的既定技术,而抗体测试检测的则是被试者样本的免疫反应。RT-PCR技术是世界各地实验室都熟悉的一项操作,因此(运用RT-PCR检测新冠病毒)的研发和实施速度会更快,且较抗体检测,它可以更早地检测到是否感染,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RT-PCR检测可以使用不同的样本采集方法,如咽拭子、痰液等,而抗体检测通常依赖于血液样本。那么,由于检测用时短,易操作的特点,抗体检测是否会逐步取代核酸检测?赛克斯教授对此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均非100%,都会给出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我们还需要更多努力提高检测的准确度。"梅奥诊所传染病血清学实验室主任埃利扎·泰尔(Elitza Theel)教授也给出了相同的回答,该机构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机构之一,目前已研发出针对新冠病毒的核酸和抗体两种检测方法。泰尔教授进一步解释道,"抗体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患者需要时间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以及达到可检测水平的抗体。因此,感染后不久接受抗体检测的患者也可能会呈现阴性结果。"她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抗体检测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即抗体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患者对病毒具有免疫力,只是表明他们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已被感染。4月17日,世卫组织也发出了相同的警告称,还没有证据表明抗体检测可以证明痊愈的患者不会再次被感染。此外,记者还注意到,除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外,还有一类抗原检测法,主要是检测病原体表面的病毒S蛋白或N蛋白。但抗原检测试剂盒研发尚未成熟,还未得到大范围使用。从“天”提速到“分钟”,新冠病毒检测用时正在急剧缩减4月13日,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生物制剂实验室宣布,通过采集唾液检测新冠病毒的技术已于11日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紧急授权批准。传统的测试方法是检测工作人员用棉花棒去刮取鼻腔和咽喉部位的细胞样本,测试者会产生较强的不适感,且为了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医务人员需要频繁更换防护装备,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医护用品。而唾液检测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上迈进了一大步。至于检测准确度,罗格斯大学表示,他们已对60位患者进行了唾液和鼻咽两种检测对比,结果显示,唾液测试与鼻咽测试的结果完全相符。4月16日,在法国巴黎赛诺菲的总部,这家医药巨擘宣布与YC投资的医药科技初创企业Luminostics签署协议,临床科研牵手智能技术,将利用智能手机的光学系统,以期从个人的呼吸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技术预计在3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出炉的整个过程。此项技术有望消除目前新冠检测对专业医疗机构或实验室的依赖,但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进一步询问,赛诺菲表示目前暂不置评。仅在价格方面向记者表示,"价格尚未确定,但会是消费者负担得起的水平。"从第一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公开,到在家"云检测"设想的出炉未足四月,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同时,样本采集的手段也逐渐走向易操作、零感染、低不适感。尽管"呼吸样本"还存于设想之中,但唾液检测技术已获得监管机构批准。除检测技术智能化,样本收集易操作化的发展外,新冠病毒检测还在突破检测时间的极限竞争中大步跃进。2月15日中国的河南农业大学张改平院士团队研制出两种试纸,一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试纸,另一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试纸。使用核酸试纸的检测时长需要1.5~2个小时,而使用抗体试纸只需2、3分钟,结果肉眼可见。3月26日博世公司宣布其研发的快速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方案,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呈现只需要2.5小时。“一般几分钟就可以出结果的针对的是抗体而非病原体本身。”博世公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3月30日特朗普“带货”雅培公司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ID NOW”,称新冠病毒阳性样本的最快检测时间短至5分钟。这是否意味着核酸检测时长迈入了“10分钟时代”呢?事实上,5分钟的检测时间仅为设备读取结果的时间,而进行样本准备、加样、反应液转移等所需时间并未计入在内,以雅培产品的示意图为准可以发现,完成整个过程还是需要23分钟。除雅培外,分子诊断公司Cepheid和Qiagen都开发出了在1小时内便能知道结果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案。尽管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的时间暂未进入10分钟以内,但从最初需要2~3天才能获取结果,已发展到如今最短1小时之内。从“天”到“分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长如何实现急剧缩减的呢?对于新冠病毒检测时长受什么因素影响这个问题,“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花费的时间以及执行测试所需的时间,后者通常需要3~4小时。”泰尔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这样说道。其中,“执行测试所需的时间”又受诸多因素影响。“测试方法、流程自动化、实验室测试量、目标(病毒RNA或抗体)和样本类型都会对测试时间产生影响。”上述分子诊断公司Qiagen向《每日经济新闻》解释道。而上述的公司Cepheid、Qiagen和博世公司能够将整个检测过程缩短至数小时或者1小时是由于床边分子检测(Molecular Point-of-Care)技术,这种快检方法最大的突破在于改变了样本处理地点,实现一体化检测。在此方法下,被试者的样本不需要送交到实验室,直接在床边使用小型的核酸检测仪就可以完成测试。雅培公司的核酸检测能够将时长缩短至30分钟内,缘于在“执行测试所需的时间"上的突破”。“在以小时计的核酸检测中,为了制作足够多的副本,样本的温度必须在三个不同的温度之间循环20~30次或更多。雅培能够将计时单位由小时到分钟,因为其使用了等温扩增技术来复制足够多的病毒核酸,这不需要上述的温度循环,所以速度更快。”赛克斯教授这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科研人员不断地尝试降低新冠病毒检测成本随着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只对有症状者的检测正逐步向大规模人群检测迈进。如何降低检测用品的制造成本和提升检测准确度,也成为了新冠病毒检测中受到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国核酸诊断试剂的价格锁定在35元/人次~120元/人次。而抗体检测则包含检测IgG和IgM两项,单项检测费用在25元/人次~90元/人次不等,各省存在一定价格差异。韩国的核酸快检产品均价略高于中国产品,与中国产品的最高价大致持平。韩国首批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核酸检测产品,如Seegene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其销往美国的售价约在20美元/人次(约折合人民币141元/人次),Kogene Biotech销往日本的PowerChek新冠病毒核酸快检产品售价是50份136000日元,约折合人民币179元/人次。另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医保覆盖的核酸检测试剂价格在36美元/人次~50美元/人次之间(约折合人民币255元/人次~354元/人次)。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产品均为检测试剂费用,即使用该检测产品,采样仍需送往相关的实验室或检测机构进行处理方能获知最终结果。然而,无论雅培的ID Now,还是Cepheid、Qiagen和博世公司的快检方案均为一体化检测,因此在价格上高昂不少。“(检测价格)这视情况而定,但它是在测试速度或每一次完成检测的样本数量,和成本之间的一个平衡体现。”麻省理工学院的赛克斯教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道。“如果检测集中于一个设施进行,并且这个设备一次可以进行至多100份测试,那么每次检测的成本会更低。如果这是一次能够快速出结果的单独检测,且是在使用一次性检测盒的仪器上运行,则检测成本会更高。”因此,一体化检测更适用于对检测速度和采样环境有更高要求的个人。面对庞大的检测人群,检测试剂仍是主流选择。无论是更换试剂材料,或是提升检测效率,科研人员不断在“降低检测成本”上绞尽脑汁。4月12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使用磁性纳米粒子材料可以更快地从拭子样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分子,检测速度是原有方法的4至10倍,且这种材料在以色列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研究人员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数百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得出的结果与采用原有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除易取且低廉的材料在研发外,数十日前,德国红十字会输血中心执行总监埃哈德·塞弗里德(Erhard Seifried)教授领军的一个研究小组还在样本处理方法上有所革新。3月30日,塞弗里德教授任职的德国红十字会献血部和法兰克福大学医院医学病毒学研究所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同时检测多个采样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从当事人的喉咙或鼻腔内取出的粘膜采样会被单独检测,而在新方法中,研究者将多个采样同时置入一种特殊溶液,再运用俗称的PCR检测其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这大幅提高了检测效率,得以节省检测试纸的投入,且“无损诊断质量”。图片来源:摄图网新冠病毒检测成本越低,检测的准确度会否也越低呢?这是个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半个月前,一则海外媒体的报道曾将中国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推上风口浪尖,检测准确度成为讨论焦点。在新冠病毒检测中,检测准确度究竟受到什么制约?赛克斯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检测价格和准确度+速度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所有的测试都必须用一些标准来定义,如敏感性和特异性。如果检测的特异度低,那可能会得到假阳性结果;如果敏感性差,那可能会有假阴性结果。所有情况下,检测结果取决于测试系统的灵敏度,以及样本中的病毒浓度。”塞弗里德教授详细解释道。“市面上销售的具备欧盟CE认证的核酸检测试剂盒(PCR法)都是高质量的产品,具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因此,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检测结果有误,更可能是因为采样不好,而不是测试产品质量不佳造成的错误。”塞弗里德教授这样表示。在实践中,核酸检测准确性会受到病毒特征、检测产品或技术本身、采样过程、样本储存、运输及检测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而抗体检测除了以上因素影响外,其准确度还取决于采样的时机。“检测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症状出现后何时采集样本,以及用于抗体检测的抗原等。”梅奥诊所的泰尔教授告诉记者,由于抗体的产生和消失是一个动态过程,抗体的含量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抗体检测需要受检者有足够数量的抗体产生。全球多国启动大规模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许多国家已经启动大规模的抗体检测。4月16日,中国武汉已完成居民血清抽样流行病学调查,抽样人次共计1.1万人。据悉,中国疾控中心已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类似的大范围抗体检测也在美国有条不紊地进行。4月初,斯坦福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别展开大规模的抗体测试。到4月中旬时,斯坦福大学在旧金山湾区圣克拉拉县的三个测试点的检测量达到约3300人。欧洲方面,意大利宣布4月21日将在伦巴第大区进行血清检测,每天筛检2万人次;德国宣布将从下月开始对1.5万人进行抗体检测;英法两国早在3月底就宣布要进行大规模抗体检测;世卫组织一项名为“Solidarity II”的研究也将启动,旨在检测血液样本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抗体,以确定病例的真实数量……“大规模检测可在早期阶段打破感染链,使社会系统相关领域如医院人员、消防员和警察等保持正常运转。”塞弗里德教授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流行暴发的早期,为了防止病毒的传播,使用核酸检测是为了直接识别出病毒携带者并将其隔离。在后期阶段,抗体检测对于识别已不再具有传染性并且对病毒具有免疫力的人员很重要,这些免疫人员可以在医院或特定风险区域中活跃在前线。”在梅奥诊所的泰尔教授看来,大规模检测“将提升我们对新冠肺炎流行范围的认知,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人数可能非常可观,这一点尤为重要。通过(检测)也可以确定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我们是否达到群体免疫的状态。”另据《自然》杂志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圣克拉拉县开展的抗体检测的结果显示,每66人中就有1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基于此,研究人员估算该县的约200万居民中,有48000~82000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一数据远超约1000人的官方病例数。图片来源:摄图网从新冠病毒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到科研人员努力尝试降低检测成本,再到全球各国启动大规模的人群检测,在对抗新冠病毒疫情的持久战中,实施全民检测是否已具有可行性呢?NBD:在暴发疫情的国家,是否有必要对生活在最受影响地区的所有人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受影响较小的地区呢?赛克斯:血清学检测可用于两种不同目的。一种是了解已经暴露的人口比例,这些信息可帮助政府确定需要采取哪些限制措施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无需为此抽样和检测所有人。统计学家可以对足够多的人口进行抽样,重要的是,对代表性的群体进行抽样,以便得出可靠的结论。例如,在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中,不能只有曾经生病的人,或者只有健康的人,或者只有一个年龄段或某个社会经济群体的人,又或者一个组中受试者太多而另一组中受试者太少等。不同区域受到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样本量可能不同,并且某一个区域的结论并不适用于另一个区域。而且,结果将随时间变化,因此持续进行一系列研究很重要。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个人了解其是否已经感染病毒并具有一定免疫力。NBD: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全民检测是否可行?赛克斯:发达国家进行广泛的血清调查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在临床实验室中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的一些血清学检测非常准确,如果一个好的统计团队设计研究并在实验室中使用准确的检测,则结果可能是可靠的。快速的比色法检测可能不够准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此时不要使用它进行决策。关于抗体检测是否能证明人体具有免疫力也存在争议。为了更好地预测免疫力,快速的比色法测试需要准确和定量,以区分抗SARS-CoV-2抗体量较低和较高的人。记者手记丨全民检测是抗疫之战的新阶段逐渐扩大的检测范围和逐步开放的自检服务,一方面是全面抗击新冠疫情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球经济对复工返工的迫切之情。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球新冠病毒检测技术与产能释放的一日千里。由此,“全民检测”已然到来了吗?然而,对于新冠病毒我们仍然有太多未知,病毒检测时间更短,操作更为便捷的抗体检测如今还无法解答“产生抗体就意味着免疫”这一重要的疑问。当下,全球新冠病毒检测产品的供需仍有较大缺口;在家“云检测”的方案仍是一个理想的设计。即便技术和产能均能满足全民检测的需要,检测成本几何能否适应大众普遍的承受能力,都还是一个未知数。尽管前路崎岖坎坷,但我们看到,从基因组序列公开到第一份新冠检测产品研制工作完成,耗时不到一周。随后更快的检测技术,成本更低的检测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抗击新冠疫情,这一场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在人类智慧和科技的奋起之下,必将挥走阴霾,迎来春日暖暖的阳光普照。截至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沉重,250万人被感染,17万人因此离世。作为“科研抗疫”系列的第四篇主题报道(前有药物,论文,疫苗三篇主题报道),我们以此希望同读者一道透视新冠病毒检测的发展事实,从科学的角度见证这一场全人类抗疫之战的最终胜利。记者:余佩颖 文巧 张凌霄编辑:谢欣视觉:刘阳排版:谢欣 罗微杨每日经济新闻

爱很怪

上市后销量屡屡破万,1.5T+CVT 1600转便可输出最大扭矩

年关将近,2018年的结束也预示着2019要开始了,2018年的汽车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在竞争相对激烈的SUV车型市场中,宝骏的成绩在今年也算不错的了,不得不说的就是3月10日上市的宝骏530,上市之后月销量屡屡破万,9个月的时间销量破十万。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到底为什么可以获得这样的成绩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19款宝骏530外观沿袭了现款车型“平行动态”的设计,大量采用平行线条的设计,前脸的采用了双横辐镀铬式的六边形进气格栅,两侧的大灯运用了分体式设计,狭长的LED日间行车灯,使前脸看起来更加的锐利。车身线条平直,侧面采用双腰线的设计,将前后灯组连接在一起,并采用了时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更加有立体和运动感,车身尺寸更显宽大修长,长宽高分别为4655*1835*1760mm,轴距为2750mm。车尾的造型饱满,并且加入了红色的装饰条和银色的下护板,排气孔采用了双边共两出的造型,前半部分可开启的全景天窗也是一大亮点。宝骏530的内饰采用了类似环抱式的设计,整体以简洁为主,黑白两色皮革的拼搭,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具时尚感。多功能方向盘还是采用三幅式的设计,尺寸稍大,排列整齐的按键分布在方向盘两侧。新款车型车内最大的变化就是紧跟时尚潮流,配备了7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显示内容也更加的丰富,例如增加了平均车速显示,还有一直配备的胎压监测、车速/瞬时油耗等信息,都有所体现。并且全新的2019款宝骏530还配备了全景天窗,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舒服的享受。座椅的填充物软硬适中,并且座椅上带有6向调节功能,座椅的舒适性和包裹性都很强。宝骏530在配置方面将根据车型的不同提供LED日间行车灯、前泊车雷达、倒车影像等在安全配置上,2019款宝骏530全系标配博世新一代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集成了ABS+EBD、VDC车辆动态控制、TCS牵引力控制、HBA刹车辅助、HHC上坡辅助等功能,避免了车在行驶中发生意外。此外,全新N15T发动机配备的霍尼韦尔第三代涡轮增压器,最大功率111kW,峰值扭矩250N·m,与此前搭载的1.5T发动机相比,功率提升了1kW,峰值扭矩却提升了20N·m。新款发动机在1000转时即可介入工作,1600转时便可输出最大扭矩,与此前要到2000转才能输出最大扭矩,低速动力性提升明显。传动系统匹配的是型号为CTF25的全新CVT变速箱,可模拟8速。总结:宝骏品牌,继早前推出的小型SUV宝骏510之后,在2018年3月份全新的2019款宝骏530在全新的升级和改良之后,重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可以说宝骏在外观设计和动力配置上面也是很用心,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要在同等类型中脱颖而出,身上背负的责任和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但是从这一年的销量来看,成绩还是蛮不错的。那么宝骏530,未来的走势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地藏王

博士朋友花了1600万买了套二层楼房,我们都感觉他被人坑了!

博士朋友花了1600万买了套二层楼房,我们都感觉他被人坑了!朋友自从博士毕业之后就在一家外企里面当做高管了,他也算是我们这届同学当中工作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当然他的好运气也是让我们很多人都会羡慕的,而且最近在朋友圈里面看见他发的房子装修的照片,他现在买了套二层的楼房,而且房子的装修也是比较好的。但是他却说自己家的房子总共花了一千六百万,这让我们都感觉他是被人给坑了。他们家的客厅装修的都是欧式的装修风格,而且他们家客厅里面的面积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客厅里面的沙发都是选择了这种比较豪华的沙发,让客厅整体都会给人一种非常奢侈的感觉。而且客厅里面的窗户让客厅里面的采光和通风都是非常好的。而且电视背景墙也都是用的瓷砖进行装饰的,但是因为瓷砖颜色和图案会让人感觉非常的冷淡和单调。沙发后面就是家里面的餐厅,餐厅是设计成了开放式的,这样也能够增加家里面的通透性。而且餐桌也是选择的欧式的大餐桌,这种餐桌本身就会给人一种非常豪华的感觉。而且餐厅上面还有一个比较高端的水晶灯,看起来装修的也是比较豪华的。但是餐厅墙面都是用的这种瓷砖进行装饰的,而且颜色和款式让人看了就会感觉特别的烦躁。卫生间里面的空间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卫生间里面的装修都是那种高档酒店的装修风格。虽然卫生间里面做了干湿分离的处理,但是也只是把马桶进行了一个单独的隔断处理。而且卫生间里面使用的浴缸,而且还是安装在卫生间落地窗的旁边。这样虽然让人的视野比较宽阔,而且也会让人的心情也会比较舒畅。但是浴缸毕竟是我们洗澡的地方,这样的装修多少会让人感觉不太安全的。厨房设计成了开放式的厨房,这样能够让厨房里面的空间变得更加的宽敞明亮。而且厨房里面的橱柜都是选择的白色烤漆的款式,这样虽然让厨房的整体都是非常整洁的,但是整体就会让人感觉非常的单调。而且厨房里面的装修除了给人一种冷的感觉,完全没有感觉到家里面应该有的温馨感。

米兰

别被各种宣传骗了!发动机省不省油,这项技术决定大问题

汽车“黑科技”简史(五)——缸内直喷百年发动机技术发展史,无非是一场和“烧火”的长期较量,将每一滴汽油都燃得完全,烧出动力,是汽车工程师绞尽脑汁孜孜以求的方向,为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和顺应排放指标要求,越来越多先进的发动机的喷油系统问世,现如今,一款发动机的先进与否往往与其喷油系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什么早期的化油器和单点电喷发动机很费油,而且只能达到国Ⅰ和国Ⅱ排放标准?原因很简单,今天的电喷发动机节气门后端都采用了空气流量传感器,喷油系统能够根据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喷射适量的燃油,所以进入气缸的混合气为最佳空燃比,燃烧相对完全。而在早期发动机上,空燃比控制方式非常粗糙,油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在所难免。化油器发动机但无论是化油器还是电喷发动机,它们都有个共同特点:空气和燃油都是在气缸外混合的,这样做的优势是空气和燃油能够混合得很充分,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喷油嘴距离气缸有一段距离,对于高速运转的发动机而言,这段距离足以导致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浓度与发动机实时工况不匹配,而这也是进气歧管喷射发动机动力响应不及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主要原因。相比普通电喷发动机机采用的进气歧管喷射,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的喷油嘴安装在气缸内,从节气门进入的空气与燃油在气缸内混合,形成混合气被点燃作功,动力响应变得更好了。但相比采用进气歧管喷射的发动机,缸内直喷发动机在技术方面却有一项重要挑战——缸内直喷发动机不能像普通电喷发动机那样,混合气形成经过进气歧管和气缸两个阶段,缸内直喷发动机需要燃油在气缸内一次性充分混合,这就要求喷油嘴喷油压力尽可能高,以便让喷出的油滴颗粒尽可能小。燃油缸内直喷系统正因为如此,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往往和喷油压力直接相关。目前,缸内直喷发动机的喷油压力普遍在100bar以上。而国Ⅵ标准实行后,大部分缸内直喷发动机喷油压力需要达到200bar以上,在这一压力下,喷射出的燃油颗粒直径仅为20μm或更小。微小的油滴可迅速在气缸内蒸发,从而加快混合气的生成速率。通用汽车的第八代Ecotec发动机的喷油压力高达350bar,更强的喷油压力提供了更好的燃油雾化效果,该系统一举将燃油颗粒直径缩小到了8μm。因为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与柴油机工作方式类似,因此也人说缸内直喷是柴油机技术用于汽油机,其实就算今天的汽油发动机缸内直喷的喷油压力已经非常高,但在柴油机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面前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以部分柴油发动机举例,大众1.8TDI高压共轨喷油压力达到1920bar,路虎2.2T高压共轨喷油压力为1800bar,而目最先进的高压共轨喷油压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500bar,这一喷油压力已经和军用步枪发射子弹时的膛压接近,曾有工程师开玩笑说,目前的高压共轨喷射出的燃油颗粒足够击穿人的手掌。高压油轨看似简单,其实为了储存1600~2000bar的压力,高压油轨制造采用了顶级的热锻、激光焊接等工艺,但也是因为技术含量太高,全球具备高压共轨相关配件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也就德国博世(Bosch)公司、美国的德尔福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日本的电装等几家公司。柴油机采用高压喷油的原因主要是柴油挥发性差,而高压柴油通过喷射嘴上仅0.1mm的细孔喷射进入燃烧室后,原本不易挥发的柴油也可被充分雾化,今天浓烟滚滚的柴油车越来越鲜见,这离不开高压共轨的功劳。纵览喷油系统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日益严苛的环保标准和对能源利用率的极致追求是推动喷油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柴油机将始终作为全球工业的重要引擎,为创造更加清洁节能的新型柴油机,柴油机喷油技术也将持续迭代,而有了柴油机喷油技术的背书,未来汽油发动机或许还有很多尚待发掘的潜力。

独脚龙

博世公布2018财年业绩:总销售额779亿欧元,投资自动驾驶40亿欧元

亿欧汽车1月31日消息,博世公布的财报初步数据显示,2018年,博世共计销售5200万件互联产品,较上年增长37%。博世在该财年的销售额为779亿欧元,在调整汇率影响后,总销售额实现了4.3%的增长。其中,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在2018年的销售总额达470亿欧元,增长2.3%(汇率调整后增长4.7%);工业技术业务部门销售额较去年增长8.9%(汇率调整后增长11%),达到74亿欧元;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的销售额在2018年增长了2.3%(汇率调整后增长了4.7%)至55亿欧元。目前,博世正计划出售隶属于工业技术部门的包装技术业务。分区域来看,根据博世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博世集团在欧洲地区的销售额增长了2.1%(调整汇率后为3.7%),达到410亿欧元,主要源于德国市场和奥地利市场增长。北美市场的销售额为123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的增速达到7.9%。南美洲市场的销售额低于去年水平,下降了7.8%至14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为增长了8.9%。亚太和非洲市场的销售额达到232亿欧元,在调整汇率影响后增长率为3.1%。目前,亚太和非洲地区为集团贡献了近30%的销售业绩。总体来看,博世集团2018年息税前利润达到53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6.9%。在业务方面,博世将自动驾驶、电动化和人工智能作为近年来发展的重点:在自动驾驶领域,博世集团实行双元战略。一方面专注于开发驾驶员辅助系统,致力于实现私家车的L2及L3级别的部分自动驾驶。博世预计,2019年驾驶员辅助系统产品的销售额将达20亿欧元。另一方面,博世即将于2020年代初开始部署L4及L5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这是博世未来投资的一大重点。预计到2022年,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前期投入将达到40亿欧元。目前,约有4000名博世工程师正在从事自动驾驶的研发工作。除此之外,博世还为共享交通出行提供各类技术与服务支持。罗兰贝格分析师预测,未来十年内,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的市场规模将达到约600亿美元。到2025年,全球250万辆按需出行的巴士中,绝大部分都将实现无人驾驶。2035年,与共享出行业务相关的销售额将接近1600亿美元。博世智能交通服务生态系统可以提供一整套包括车辆预订、支付、泊车、充电、后台管理、维护保养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解决方案和交通服务。在电动化领域,博世在电动交通领域已拿到30个项目,订单价值约为数十亿欧元。博世计划于2025年在电动交通领域的业务销售额增长十倍至50亿欧元。针对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博世已与中国多家传统及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自动驾驶和电动交通领域展开合作。与此同时,博世全新开发的48伏电池已在中国正式实现量产。预计到2030年,全球20%的新型电动汽车将使用48伏电池。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邓纳尔博士表示:“我们希望在2025年左右,将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到所有博世产品中或生产开发过程中。诚然,美国和中国的企业在人工智能的消费品领域居于领先地位,不过凭借交通、制造业或建筑领域的专知,德国企业有望在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领域赢得先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博世计划到2021年将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团队从1000名的规模扩充至4000人。据了解,博世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正在开展近150个项目,其中包括开发将被用于国际空间站的SoundSee传感器系统。而博世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又一项进展是应用于自动驾驶的多功能摄像头,该摄像头在图像处理算法中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车辆识别行人,并判断和预测其行为。对于2019年业绩存在的潜在风险,博世集团首席财务官Asenkerschbaumer表示:“源于未决的英国脱欧问题、各种贸易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所带来的经济风险,我们只能做出谨慎预测。此外,实施惩罚性关税或退出自由贸易协定等激进的经济保护主义政策正在逐渐削弱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

何谓仁义

从2018德国最大IPO中读懂先进制造业的千亿市值之路

作者系阿尔法工场特约研究员早在1887年的时候,“德国制造”还一直被英国当成劣质产品的标签,而今人们谈到“德国制造”都会认可它代表着一流产品的品质。除了我们老生常谈的“工匠精神”外,德国制造业的崛起背后还有着怎样的推动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尝试通过分析2018年德国最大的IPO公司——克诺尔的成长经历,对此问题的答案进行解答。笔者以为,通过对这家德国制造业同行的深入解析,对我们理解我国制造业的长期发展,可见微知著、启发良多。隐形冠军今年10月12日,德国制动系统制造商克诺尔集团(Knorr-Bremse)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成为近年来德国最大的IPO项目,由著名投行德意志银行、J.P.摩根和摩根士丹利承销。克诺尔上市后短时间内市值便突破千亿人民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克诺尔保持稳定的增长。2009-2017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2017年营收高达6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80亿元),而轨道交通行业全球2010-2016年的年复合增速只有2%左右,公司表现远超行业增速;毛利年复合增长率也为11%;而净利润增长更为显著,2009-2017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2017年实现净利6.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1亿元)。克诺尔主营业务所处的行业增速并不高,其取得远超行业的增速,的确令人心生敬佩。从盈利能力上来看,克诺尔也是制造业中的佼佼者。2009-2017年,公司的毛利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基本在区间25%-28%内;而净利率维持上升态势,2009年净利率仅3.3%,而2016、2017年基本都在11%附近。在全球制造业领域,11%的净利率属于较高的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克诺尔产品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但即便是今年德国最大的IPO,且由著名投行承销,市值破1,000亿元大关,这个制造业隐形冠军的上市,正如其此前默默无闻一样,并未引起国内投资人的太大的关注。【1】基本情况克诺尔集团,总部设立于德国工业重镇慕尼黑,成立于1905年,拥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如今,克诺尔已经成长为不容小觑的跨国企业。在全球拥有约28,000名员工,其子公司分布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超过100个地区,拥有36个服务中心,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公司开设在德国以外。自从1985年开始发展亚太区业务以来,克诺尔集团在亚太的业务已经扩展至20多个地区,拥有超过6,000名员工,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印度、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等各国,员工数量占克诺尔集团全球总数的21%。从收入分布来看,亚太地区成为十分重要的构成,贡献收入达到41%,其中中国占比高达20%。【2】业务情况克诺尔是世界领先的轨道车辆和商用车辆制动系统的制造商。作为技术发展的先驱,早在110年前成立伊始便开始从事于火车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依靠持之以恒的技术创新,克诺尔成为火车制动系统的绝对领军企业,其1955年发明的KE制动系统,成为了新的国际铁路联盟标准,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足以见克诺尔在火车制动领域的地位。1985年,在公司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Heinz Hermann Thiele收购了公司大部分的股权,将公司划分为轨道交通制动系统板块和商业车辆制动系统板块。2017年,公司在轨交零部件收入32.6亿欧元,占比53%,在商用车零部件领域,收入为28.9亿欧元,占比47%;当前,轨交领域的盈利能力略高于商用车领域。⑴轨交板块公司在轨交板块产品发迹于制动系统,现在已拥有完备的产品谱系,包括制动系统、门系统、暖通系统(HVAC)、辅助电源、控制元件、雨刷系统、摩擦材料、转向架诊断系统、司机辅助设备和仿真驾驶设备等,这些产品广泛用于高铁、火车货车、火车机车、火车客车和城市地铁中。目前,公司在制动系统、门系统和HVAC三大主要产品均处于全球第一市占率的地位。据公司估计,2017年,克诺尔在全球轨道车辆制动系统销售中拥有着大约50%的市场占有率,是这个细分市场中最大的供应商,而紧随其后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默丁郡的瓦比泰克公司则仅占有大约15%的市场分额(该公司于2016年在获得对法维利运输公司的控制权,以下简称:瓦比泰克/法维利公司)。从区域角度来看,克诺尔是欧洲、美洲以及亚澳地区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头号供应商,在2017年分别占据这三个地区轨道车辆制造系统市场份额的约50%,45%和45%,全部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瓦比泰克/法维利公司。除了公司传统老牌优势产品制动系统的一马当先外,公司其他的轨交产品也表现不俗。比如轨交门系统也有着全球最高的市占率25%,第二名的瓦比泰克/法维利市占率仅20%;HVAC系统克诺尔的市占率也达到15%,同样位居世界第一。⑵商用车板块克诺尔同时还是全球商用车辆制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领先供应商,为全球所有大型商用车辆制造商供货。具体而言,商用车板块涉及众多产品,包括制动系统、减振器、压缩机、发动机气管理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变速箱系统、制动气室、工具与系统诊断等。不同于轨交板块产品靠自主研发积累,商用车板块业务同时还依靠并购扩张。1985年公司业务正式被划分为轨道交通制动系统板块和商业车辆制动系统板块。1999年公司收购了Robert Bosch GmbH的商业车辆制动部门,弥补公司在电子制动控制方面的短板,2002年又收购了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这家企业是美国领先的商业车辆空气制动及防抱死制动系统制造商。细分系统来看,在制动和控制系统,克诺尔全球市占率为23%,动力辅助系统市场占有率为40%,燃烧效率系统市占率为23%,均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此外,商用车产品在公司的收入占比中近几年略有上升,目前已接近50%。成长轨迹【1】初创和发展(1905-1944)1900年,创始人George Knorr成功研发的K1制动系统有效地减少了列车制动距离并解决了制动时列车晃动的问题。1916年,公司研发出Kunze-Knorr货车制动系统,凭此成为欧洲第一的制动系统制造商。1922年,公司研发出第一套商用车空气制动系统并申请了专利。1931~1939年,公司的Hildebrand-Knorr(Kunze-Knorr系统的升级版)列车制动系统成为17个国家的标准制动器。此外,截至1939年,在所有7到16吨的德国卡车中有90%装备了Knorr-Bremse制动装置。【2】战后重建和再次崛起(1945-1984)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司的柏林总厂被充公并被拆卸,之后公司总部搬迁到位于巴伐利亚的慕尼黑。1945年至1953年。公司将新址定在慕尼黑,在西德重新开发和制造制动装置,公司恢复在轨交和商业车辆制动系统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在1955年发明了新的KE制动系统,成为了新的国际铁路联盟标准。1960年至1980年,凭借用于轨道车辆的AAR DB-60阀打开美国市场。【3】成长为全球化企业(1985至2017)1985年,在公司面临发展瓶颈的时候,Heinz Hermann Thiele收购了公司大部分的股权,将公司划分为轨道交通制动系统板块和商业车辆制动系统板块。1990年代以来,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增强商用车领域优势,并大举进行国际化扩张。1999年,公司收购了Robert Bosch GmbH的商业车辆制动部门,弥补公司在电子制动控制方面的短板。2002年,公司收购了Bendix Commercial Vehicle Systems,是美国领先的商业车辆空气制动及防抱死制动系统制造商。2010年,公司战略收购Sigma Coachair Group,加强其在空调领域的实力;此外公司还在在捷克和匈牙利设立工厂。2014年,公司收购了轨交辅助电源制造商Transtechnik GmbH & Co. KG、PCS Power Converter Solutions GmbH和Selectron Systems AG,将业务拓展到轨交车辆控制领域。2015年,公司创建110周年。在新兴市场中国和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公司与广东克诺尔·布雷姆国通铁路车辆系统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制动系统的最终专配和服务项目,HVAC以及门系统,增强了公司在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网络。与瑞士利斯的Selectron Systems AG合作提出火车控制和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将业务扩展到轨交车辆的控制、诊断和自动化组件以及轨交车辆子系统解决方案。2016年,与德国勒沃库森的泰明顿合作,凭借摩擦闸瓦、摩擦垫以及轨道交通行业的其它摩擦制动材料强化了克诺尔作为这个体系供应商的霸主地位。与英国GT集团的Peterlee合作,实现引擎零部件,废气再循环阀,用于热力管理的排气制动器和阀门以及商用车动力传动系统业务的扩张,发展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并增强了公司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地位。与德国泰德合作,革新了汽车转向技术。与Microlise一同开发了远程信息处理与物流系统,推出克诺尔卡车服务的ProFleet连接用于提供一系列安全功能,实现更好的行车规划还专为驾驶员设计现场辅导班。与西班牙潘普洛纳的Icer Rail公司共同研发有机和烧结铁路摩擦制动材料(摩擦闸瓦和摩擦垫)。2017年,公司新增轨道交通与商用车牵引技术使得投资的生产组合得到了拓展,成功的扩展了轨交车辆系统和商用车系统间的协同潜力。与日本博世株世会社合作,完善了用于亚洲公路商用车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系统和部件,公路商用车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以及针对独立售后市场的排气制动产品增强了公司对自动变速器的产品供应能力,特别是在需求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4】上市开启新征程(2018-)2018年,与一汽解放汽车公司实现了在商用车制动系统,AMT产品和AMT校准以及汽车底盘部件,转向系统,智能驾驶等其它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与大陆汽车有限公司合作HAD系统和零部件,成为商用车市场HAD系统的龙头供应商。获得了应用于轨道车辆和工业用途的摩擦制动材料的研发及生产的专利权,此举实现了公司向轨道车辆摩擦制动材料投资领域的战略性扩张。成功秘诀【1】 引领式研发克诺尔在创新领域的表现从来不是在聚光灯下,更多的时候是默默无闻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克诺尔实行产品自主研发和创新不仅能够提供顾客便利,提升顾客满意度,其研发还能引领甚至定义一个行业的发展。纵观克诺尔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过程,靠自主研发创新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成为克诺尔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最有效方法。比如,19世纪初有一个问题深深困扰着欧洲当局,即如何对重载货车安全制动。因此,克诺尔公司成立之初的十年间,Georg Knorr花费了大量精力研发新型的货车制动系统,1916年,经过多年的攻坚,公司终于研发出了革新的Kunze-Knorr货车制动系统,凭此成为欧洲第一的制动系统制造商。1922年,公司研发出第一套商用车空气制动系统并申请了专利。创新产品的硕果累累:1931~1939年,公司的Hildebrand-Knorr(Kunze-Knorr系统的升级版)列车制动系统成为17个国家的标准制动器。此外,截至1939年,在所有7到16吨的德国卡车中有90%装备了Knorr-Bremse制动装置。在2017财政年度,克诺尔将3.6亿欧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8%投入到产品研发活动中。其中2.1亿欧元即相关产品收入的6.2%被投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研发中,另外的1.5亿欧元即相关产品收入的5.2%被投入到商用车板块的产品研发中。截至2017年12月,公司共计有超过3,700名研发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零售商)。【2】 同心多元战略,打破行业天花板魔咒在资本市场,对于零部件公司除了核心技术外,大家最关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行业天花板。因为大部分零部件公司都会面临细分行业市场容量过低的问题,成为投资者长期持有零部件公司最大的拦路虎。而克诺尔“默默无闻”地成长为一家突破千亿的公司,关键就在于其夯实自身实力后,靠“同心多元化”的战略,以自主研发创新为核心,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解决了成长持续性和行业周期性的问题。从最开始制作轨交刹车系统拓展到门系统、HVAC等等,对应的市场空间也从约40亿欧元拓展到了120亿欧元扩大了3倍。公司业务还从轨交产品领域延伸到了商用车领域,对应市场空间约有60亿欧元。至此,当前公司产品对应的市场就有18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400亿元),足够支撑起公司的千亿人民币的估值。【3】 制造与服务并重 制造业由于其2B的特点,所以对于服务的质量诉求相当高。克诺尔从来不只是一家纯粹的制造商,它把占据售后市场份额当作一项重要的公司战略,为顾客提供完整系统的售后服务,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精确的深度解决方案。比如推出克诺尔商用车联网,大大提升了产品售后服务覆盖面广度,方便及时快捷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回应。也正因如此,使得克诺尔这个百年老店拥有了众多新生企业无法具备的优势——紧密持久的客户关系。轨交产品领域:克诺尔在全球共拥有36个由公司直营的轨交产品服务中心,这些产品服务中心可以在同一个地点完成维修和保养工作。此外,克诺尔在全球共拥有20个位于客户集中区域的服务站点以提供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全方位的支持。商用车领域:克诺尔拥有包括约1600个服务中心,超过500个卡车车间以及17个仓库在内的售后业务服务设施。目前公司总计为1100位独立售后客户(不包括出口批发商及批发公司)以及200位原设备客户服务。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最大的轨交设备市场,但轨交零部件民营公司市值没有超过100亿的,只有几家国企超过了100亿,但都在500亿以下。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我国轨交装备的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替代(复兴号接近90%的国产化率),但是技术壁垒高、价值量大的比如占整车成本10%左右的刹车系统仍然依赖克诺尔等海外供应商;另一个原因是轨交零部件公司基本没有突破行业容量小的问题。我们用更大的视角,来看整个装备制造业,克诺尔实际上是德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德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取得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那些数以千计的不太为人所知的中小型企业,这些在德国经济中发挥突出作用的企业被形象地称为“隐形冠军”。比如巴达集团、贝尔纳工业集团、博尔豪夫集团、博泽集团、克拉斯、杜尔集团、埃贝赫、爱纳康、海拉集团、吉特迈集团、哈默、海瑞克、豪迈、科艾斯……除了重视研发、业务专注、工匠精神外,克诺尔的成功给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至少还有如下几点启示:⑴中国装备制造业要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要有一批类似德国这样的“隐形冠军”的诞生。除了常说的国家扶持、产学研一体化、脱虚向实这些大方面外,资本应该给这些企业更多的时间,回溯德国隐形冠军的成长历程,动辄数十年上百年,虽然中国赶超速度堪称为世界奇迹(国内大部分制造业公司成立的时间都是在1990年后,至今也短于30年的时间),显然其成长的速度赶不上资本膨胀的胃口。⑵背靠完整产业链有助于这些小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克诺尔的发展就搭上了欧洲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高峰,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行业的龙头地位,后续才有通过国际化和业务多元化突破了天花板的机会。此外,德国很大一部分制造业的“隐形冠军”都是汽车产业链相关,德国具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汽车品牌大众,汽车整车厂和这些零部件厂共同成就。中国制造业中,电子产业链近十多年的崛起大家有目共睹,部分苹果产业链的中国公司也成为了新生代“隐形冠军”。除了电子产业链外,中国还有很多产业具有产业链价值量大、国内市场大的特点,比如汽车、造船、家电、轨道交通等等,都是培育“隐形冠军”的“摇篮”。⑶国际化是必经之路。历史上的德国成长于一个小国邦联的环境下,任何想要成长的企业都必须国际化,国际化追求融入到了德国企业家的血液里并且一直保持到了今天。反观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程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出口额占公司收入10%以上的企业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海外设厂、海外服务中心了。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推进,贸易摩擦让企业认识到出口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一现状正在发生边际改变。2018年以来,虽然内忧外患不断,但中国制造业具备深厚的实力积淀和巨大的“战略纵深”,我们依然应该对中国的制造业充满信心。在经济增速中枢下移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更应该给这些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市场空间小的零部件企业更多的宽容和时间,让他们能够脚踏实地的积累技术;同时,企业也应该意识到跑马圈地、遍地黄金的粗放成长期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应该用更加专注的心态做好做精。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阿尔法工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孔必斗

教育部:6年来累计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600余个

12月23日,教育部在其官方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资料图 图源新华社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学位授权点“总量不变,有上有下”的动态调整制度,并于2014年启动了试点工作。2015年,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决定自2016年起,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范围扩大到全国。经过6年的实施,各单位累计撤销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600余个,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000余个,对引导学位授予单位主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位工作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全面铺开,与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了全面推进改革的局面。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与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衔接,完善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建设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在征求意见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6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虑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可每年通过自主审核工作撤销、增列学位授权点,与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有所重合,为统一管理并进一步推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修订后的《办法》规定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撤销学位授权点全部纳入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不再参加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二是考虑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进行了修订,为加强与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的衔接,修订后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在合格评估过程中的学位授权点参加动态调整的范围,引导学位授予单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质量导向,优化本单位学位授权点结构。三是因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已调整为电子信息等8个专业学位类别,不再按照工程硕士领域进行授权,修订后的《办法》对工程硕士、博士授权领域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四是修订后的《办法》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机制进行了完善,如撤销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后,在其下自设二级学科点的处理办法,以及因学风问题撤销的学位授权点不参加动态调整工作,等等。下一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认真实施好修订后的《办法》,推动各省、各学位授予单位强化质量意识,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教育部网站流程编辑:u018

陶斯

除了7.3秒破百还有什么?深度体验领克01 PHEV

最近电动君一直在考虑购买一辆插电混动的新能源车,但是对车辆的性能、安全、驾驶体验和电池的表现一直有些纠结,近日有机会试驾了领克01 PHEV,这款车的综合表现让电动君有了真正想下单的冲动。作为领克旗下首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领克01 PHEV无论是在外观颜值、内饰配置,还是动力性能、安全标准等方面都有哪些硬核实力?在试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款车在技术和性能、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优势。科技与机械驾控完美融合,基础模块架构打造极致安全领克01 PHEV在外观和内饰上给人一种极其强烈的运动气息,领克独有的“都市天际”家族式前脸设计,加上略微凸起的“北极之光”LED日行灯,整体的辨识度非常高。坐在驾驶舱内,可以看到车辆前引擎盖两侧明显的示宽凸起,对于驾驶员来说可以更好的提升车辆的通过性。内饰方面,领克01 PHEV的设计风格也凸显出对驾控乐趣的偏重。虽然整体有着很多科技配置的应用,包括10.2英寸的中央触控屏及10.25英寸的智能液晶仪表,但是在设计风格上仍然凸显出机械驾驶的元素。比如中控区整体偏向驾驶员一侧,液晶仪表的显示采用了机械仪表式的设计。作为一款更加强调驾控乐趣的新能源车,领克PHEV家族还有着全球领先的基础模块架构。领克01 PHEV所采用CMA电气化基础模块架构由CEVT汇聚全球2000多名顶尖工程师历时5年耗资近120亿元研发而成,该架构拥有模块化、电气化、迭代化的特点,是原生的电气化基础模块架构,在灵活性、迅速性和安全性方面有着极强的兼容性。在三电安全方面,领克PHEV家族传承CMA的安全基因,融入了电气化安全标准,完全正向的功能安全开发,安全标准更全面、更严苛。领克PHEV采用了电池中置设计,电池包放在底盘的中间,能够避免各个方向碰撞所造成的伤害。相对于原生架构,市场上其他一些品牌的车型在燃油车基础上改造成混动,电池位置在不同位置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对空间的牺牲。对于电池包,领克采用了多重极限测试,涵盖了127项电池包测试,36项电池包控制器测试以及18项电池模组测试,打造极致可靠安全。被动安全方面,领克PHEV车身高强度钢材比例达73.2%,后防撞钢梁和 A柱等核心安全结构件高强度钢达到1600Mpa。在领克PHEV的设计中加入了独特的吸能盒设计、副车架脱落设计以及偏置碰撞时的摆臂失效设计。另外,领克PHEV车型的座椅传承自沃尔沃的安全理念,加入了防鞭打设计,能够在突发情况下更好地保护颈部免受伤害。智能安全方面,领克01 PHEV所采用的Flexray高速通讯协议传输速度是普通汽车Canbus总线的20倍,汽车反应速度更灵敏,有效避免危险。同时,17项智能驾驶辅助科技也为领克01 PHEV带来了更强的安全性和科技体验,包括ACCQA带排队功能的自适应巡航、AEB带行人识别功能的主动式紧急刹车系统、FCW前方碰撞预警、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BSD盲点检测系统及RCT后方车辆警示系统等等。总的来看,安全已成为领克汽车设计和研发的第一原则,其碰撞安全标准创造了比全球最高标准更严的安全验证速度标准。 高速40%偏置碰撞速度比美国IIHS和欧洲E-NCAP高12.5%,正面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高14.3%,后部碰撞验证标准比美标高5%。与沃尔沃共享豪华高效混合动力总成,三种模式试驾领克01 PHEV领克PHEV采用了与沃尔沃共享Drive-E 1.5TD+7DCT-H豪华高效混合动力总成,低惯量涡轮增压等13项行业领先技术,262Ps动力表现媲美豪华品牌同排量发动机,经历累计1200万公里极限环境测试。领克PHEV采用的P2.5架构将电机高度集成于变速箱内,电机效率达96.3%,7DCT-H变速箱效率更高达97%。另外,领克PHEV还搭载全球首个高动态版本博世ESP9.3 HEV X+iBooster,两个黑科技协作形成移动能量搜集器,电池相同,行驶里程可增加15.4%。此外,数据显示,领克01 PHEV的综合续航能力达1000km,百公里加速7.3s,再加上灵动的反应速度,驾驶体验可以给人成熟且惊艳的感觉。此次试驾完全模拟了日常用车的行驶环境,城市拥堵、高速行驶和沿海快速行驶,分别采用了纯电模式、混动模式和动力模式来体验领克01 PHEV的驾控和性能表现。在城市拥堵路段,纯电模式下的驾驶体验丝毫不影响车辆的动力响应速度。车辆提速、制动非常稳,转弯时车辆的一致性让人有一种驾驶商务车的感受。在纯电续航方面,领克01 PHEV的满电续航里程为51公里,在车辆出发时显示剩余续航里程为49公里,而整个城市路段的试驾行驶了18公里,显示剩余续航里程还剩30公里,整个过程的掉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入高速之后,车辆选用了混动模式。该模式下车辆优先使用电机驱动,在需要时启动发动机来加速,变速箱采用标准模式,启停系统正常工作,兼顾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在选用混动模式后,高速行驶中车辆的驾控乐趣被完全释放出来。试驾过程中领克01 PHEV的动力响应极快,得益于P2.5高效能混动技术,匹配先进、灵敏的电子换挡机构,令整车动力响应随叫随到,结合综合扭矩390N·m带来的7.3秒百公里加速体验,整个试驾体验非常的过瘾。动力模式下的领克01 PHEV拥有最佳的响应和性能,电动机和发动机始终处于活动状态,所有发动机功率用于驱动前轮,电机进一步提升推进功率。在该模式下可以更好地享受领克01 PHEV的驾控乐趣。总结此次试驾的虽然只是领克01 PHEV,但对于领克混动车型的技术和性能可以说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整个试驾过程不仅体验到了领克PHEV车型的超强驾控乐趣,对于其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效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肩豪华的环保座舱、Infinity豪华音响、一体式运动座椅、全景天窗,以及手机智能互联、远程控制等功能,为整个旅途带来超乎想象的高品质享受。

窦娥冤

第311批新车公示:纯电动乘用车占85.7%,插混乘用车吉利领衔

8月17日,工信部在官方网站公示了申报第31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111户企业的328个型号,其中纯电动产品共105户企业306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6户企业9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9户企业13个型号。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总计49款,包括纯电动乘用车4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7款。本次公告的49款新能源乘用车,沃尔沃、威马、南京金龙、重庆力帆等8家车企申报车型都为3款。纯电动乘用车车型申报数量占85.7%。本次公告中,威马EX5再度入列,车身尺寸方面,该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584/1835/1672mm,轴距为2703 mm。配置方面,此批公示中的威马车型电池供应商为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动电动机额定功率为60kW,峰值功率为160kW,上一批威马EX5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ABS系统生产厂家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ESP9。本批入列的小鹏G3,车身尺寸方面,该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450/1820/1600(1668)mm,轴距为2610mm。配置方面,采用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提供的三元材料锂离子蓄电池;驱动电机额定功率为68kW,峰值功率为145kW。ABS系统生产厂家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ESP9。插混车型领域由吉利领衔,包括SUV及轿车,分别为沃尔沃S90、沃尔沃XC60、博越GE及星越。博越GE星越新能源乘用车公示名单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商标产品名称产品型号1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牌纯电动轿车BJ7000U3D7G-BEV2北汽新能源汽车常州有限公司北京牌纯电动轿车BJ7000URD5C-BEV3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欧拉牌纯电动轿车CC7000ZM00ABEV4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纳智捷牌纯电动轿车DYM7003BABEV5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南牌纯电动轿车DN7008MBEVD6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牌纯电动轿车HMA7003S202BEV7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小鹏牌纯电动轿车HMA7000S68BEV8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众泰牌纯电动轿车JNJ7000EVB19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众泰牌纯电动轿车JNJ7000EVKA10湖南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江南牌纯电动轿车JNJ7000EVA1211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江铃牌纯电动轿车JX70038BEV12领途汽车有限公司御捷马牌纯电动轿车YGM7000BEVA813领途汽车有限公司领途牌纯电动轿车YGM7001BEVB114领途汽车有限公司领途牌纯电动轿车YGM7001BEVB15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威牌纯电动轿车CSA7002FBEV316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威牌纯电动轿车CSA7002FBEV417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牌纯电动轿车LZW7002EVBEG18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牌纯电动轿车LZW7002EVBBC19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牌纯电动轿车LZW7002EVBBD20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别克(BUICK)牌纯电动轿车SGM7008LABEV21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别克(BUICK)牌纯电动轿车SGM7008LCBEV22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安牌纯电动轿车SC7003AKBEV23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力帆牌纯电动轿车LF7002PEV324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力帆牌纯电动轿车LF7002PEV225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力帆牌纯电动轿车LF7002PEV126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蔚来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HFC6502ECEV2-W27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比亚迪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BYD6460SBEV828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东风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DXK6450EC5BEV29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红星牌纯电动运动型乘用车HX6340CBEV30河北红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红星牌纯电动运动型乘用车HX6340DBEV31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鑫源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JKC6453AXBEV32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马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HKL6520BEV33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开沃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NJL6420BEV534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开沃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NJL6420BEV835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开沃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NJL6420BEV636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开瑞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QR6462BEVK0937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威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CSA6461FBEV338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大通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H6451K1BEV39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尔马斯特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ZS6460A12BEV40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尔马斯特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ZS6460A13BEV41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威尔马斯特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ZS6460A10BEV42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解放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CA6420EVK343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沃尔沃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VCD7204H21PHEV44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沃尔沃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VCD7204H23PHEV45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沃尔沃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VCD7204H22PHEV46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汽车(VOLKSWAGEN)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SVW7141BPV47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吉利美日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MR7153PHEV0848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沃尔沃牌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VCC6474H29PHEV49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帝豪牌插电式混合动力多用途乘用车JL6432PHEV07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邓娅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zhengce/75069

观光客

一篇文章剧透法学博士的全部数据

本文首先剧透一下法学考博、法学博士的相关数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的法学博士指狭义上的法学博士。全国法学本科培养院所共有654所。全国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时为26所,现在应该为30-40所,每年招收法学博士后200-500人。全国法学博士培养单位近100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共有54个,其中华东地区16个,华北地区15个,华中地区8个,西南地区6个,东北地区4个,华南地区3个,西北地区2个。全国在世的法学博士生导师1500余人,2020年招收法学博士的博导1200余人。本年度不招收法学博士的原因主要有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博士招生名额有限、所带博士多人延期毕业、刚被评为博导以及其他原因。全国在读法学博士5000余人,2019年度招收法学博士1600余人。全国所有法学二级学科均招收法学博士,主要为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知识产权法、比较法学以及法社会学、体育法等等。单年度招收法学博士最多的导师一年招收4-6名法学博士。每年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博士50-100人,招收非少干定向就业的全日制法学博士50-100人,招收定向就业的非全日制法学博士15-30人。当前保留普通考试制的院校40多所,但是采用该种方式招收的总人数才500多人,大部分院校维持几个人的招生名额。当前每年通过硕博连读方式招收法学博士近100人。当前单年度法学博士招生人数最多的10所院校为: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当前每年招收的法学博士一大半来自知名院校,特别有名的那几所院校只有个别专业每年录取普通院校的学生。当前单年度参与法学博士报名的人数维持在7000-10000人,每年的复试名额为2000-2600名,真正参与法学考博复试的人数为1800-2200人。当前单年度由于英语成绩不达标而无缘法学博士的人数300-1000人。当前单年度正常毕业的法学博士人数为600-900人,延期毕业的人数为400-800人,无法毕业的人数为几十人。当前法学博士的培养年限为3-8年,其中4-5年毕业的人数最多。当前每年新入职全国各大法学院的应届法学博士为500-800人。最近几年毕业的法学博士平均年龄30多岁,最近3年入校的法学博士近一半的人毕业时将接近30岁,不到30岁。在读博士未婚的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整体上而言,读博前结婚以及读博期间结婚的人数已经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大部分在读博士扣除学费后每个月的平均收入3000元以下(奖学金平分到各月)。在剧透完上述我们可以想到的部分数据之后,本文想简单地分享一下博士院校、导师的选择问题。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对博士院校、导师的选择上存在不少的误解,其以为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大,因此错误地得出自己可以设定一些条件去遴选院校与导师。本文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在院校、导师的选择上我们只有2个选择。一是要么你明确告诉我们你选择的1-3所院校,1-3个博导,然后我们再去考察你是否符合该院校的报名条件,当年的竞争情况,该博导今年是否对外招收博士,竞争难度有多大。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表明你对考博院校、导师已经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你最多设置1-2个限定条件,最多不能超过2个限定条件,不然很可能无院校、无博导供你选择。这种选择适用于你对考博基本上一无所知的状态,而且自己还没有做考博比做的信息收集与筛选工作。可能部分学友对第二选择很困惑,为啥只能设置1-2个限定条件呢?不能更多吗?这是我们在咨询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或者其虽然没有设定条件,但是其问题本身就包含多个限定条件。因为基于当前的教学培养来看,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学术兴趣点都会落到具体的某单一学科上,甚至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有限的单一学科知识,例如刑法、民法、刑诉、民诉等,对于更广阔的法学学科其实是很畏惧的,更别说一些新兴的学科、交叉学科了。而我们知道现在虽然有54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但是具体到二级学科博士点时数量就少了很多,例如刑法不到30个,此时如果你再设定一个条件,如上海高校,那么只有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等2个院校供你选择了,这样不就回到了第一个选择上了。可能在部分学科、部分院校上你可以设置多余2个限定条件,但是在绝大多数学科上你只能设置1-2个,这样遴选下来的结果就是只有1-3所院校。而且此时我们还没有考虑你自身的实际情况,很可能你不符合这些院校的报名条件、竞争优势。综上,我们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法学学科的范围内,大家咨询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假问题,与你自己的考博无关。切记你是想寻求自我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去化解一个普遍性问题,也不是像本文一样去研究法学考博、法学博士的整体现状,那么何不在咨询之前首先介绍清楚你的基本情况以及问题的大背景呢?作为一名普通院校的学生,不要急着去要考博复试真题,很多时候我们走不到复试这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