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于2018年2月结题。2018年3月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武书连根据《2018中国大学评价》课题,撰写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8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武书连2018中国758所大学医学分省排行榜小编节选了湖南省2018年医学类排行,如下:医学类前4强分别是这些大学,1、中南大学;2、南华大学;3、湖南中医药大学;4、湖南师范大学。一: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为久负盛名的老校。创办于1914年,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学院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与技术、麻醉医学、精神医学、医学信息学、法医学和生物科学11个本科专业,拥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院、护理学院等6所学院,有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湘雅五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24个临床教学基地。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2个、硕士点6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有1个WHO研究合作中心、1个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省部级实验室)29个。拥有二级国家重点学科9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胸心外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耳鼻咽喉科学、普通外科学(培育)】,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3个,省级重点学科15个。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万多人,教职员工近万人,其中有正、副教授20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700名,两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级及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建校以来,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数万名医学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两院院士12人。2012年获教育部、卫生部批准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实施“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多年来一次就业率均在97%以上。学院医疗技术精良。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和全国“百佳医院”。其中湘雅二医院为201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单位。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编制床位9250张,年门急诊量近61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近30万人次,年手术量13万多台次,平均住院日小于10天。二: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是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也是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的中医药院校。校(院)共有四大区(含浦新校区、砂子塘老校区、溁湾镇研究院南院、桐子坡研究院北院),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学校设有18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湖南省重点学科10个,其中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构建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三级重点学科体系。目前我校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中医学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学科”,中西医结合与药学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678人,有博士生导师112人、硕士生导师566人,享受省政府、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入选国医大师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省“百人计划”专家7人,“芙蓉学者”2人,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人、第二层次人选4人,省学科带头人17人,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领军人才7人、医学学科带头人32人,国家级名中医2人,省级名医69人;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优秀教师4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748人、研究生2465人。建有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个。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医疗设施先进,临床科室设置齐全,拥有刘祖贻、熊继柏、王行宽、潘敏求、张涤等一批知名的中医临床专家,建设有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三: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坐落在岳麓山北麓的咸嘉湖校区,南靠西湖公园,北临金星路与桐梓坡路交叉口的商业区,占地面积168亩。湖南师大医学院成立于2002年3月,由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来,其前身可溯源到1911年美国人胡美博士设立的雅礼护病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组建16年,医学教育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专科起步,搭乘“211工程”和“双一流”高校重点建设的快车,直接进入本科,发展到现在构建起了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药学等5个本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药学、基础医学等6个系和1个医药学实验管理中心。医学检验技术、药学专业是湖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拥有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两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小分子靶向药物研究与创制实验室和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有生理学、生物卫生统计学两个博士点;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临床医学学科连续5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共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5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5%;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教师占18%。医学院现有湖南省“芙蓉学者”讲座教授1人,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人选1名,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含“青年百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潇湘学者”讲座教授3人、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学校“世承人才计划”人选11人。4位老师分别入选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团队、杰出创新人才、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学校有高水平附属医院8家,其中包括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附属医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职称教师514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12人,原广州军区“名医名刀”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专家2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专家6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72人。四: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学院有 13 个教研室,5个实验中心,3 个研究所(心研所、肿瘤所与病原研究所)。 1个省级重点专业(临床医学)、1 个省级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校级重点学科;5 门省级重点课程,2 门校级重点课程(诊断学与生理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具有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博士、硕士)医学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等 5个专业 。学院校本部拥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生理学等硕士点。学院确立了以专业素质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依托多科性大学的优势,将教学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强调文理工医的渗透,注重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2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权。为保证临床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现有直属型附属医院4所、协作型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10所,共有病床12000余张。历年来,培养的学生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生分布在省内外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医药卫生科研机构及政府卫生管理机构,许多已成为国家百千万人才、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知名学者和业务骨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全院教职员工21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42人,副高级职称人员72人,中级职称人员84人,初级职称人员20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64人,其中获博士学位者40人,获硕士学位者10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湖南省“百人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人。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国内实力最强的研究生院共有62所(详细名单请见本文文末),仅仅就培养质量和导师的师资力量来看,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排名第一,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排名前十的研究生院没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院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这样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高校争相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实现过程中,哪一个更重要,一直存在争议,这也反映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研究生院战略地位的认识存在很多分歧。我国研究生院建设总体上还没有实现科学的发展转型。经教育部审批在我国研究型大学设立的研究生院,除了设置在较高水平的高校和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外,并没有很好地突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各高校自主设置的几十所研究生院,目前还局限于内部机构设置和基本职责的调整阶段,其中也不乏有的高校存在为了扩张发展的成分。北京大学学科或学位点的优胜劣汰难以实现。在加强内涵、提升质量的发展导向,以及国家推动学位点动态调整的背景下,对学科点数量的追求主要体现在高校基层培养单位间的调配上。优化学科生态,实现学科点的优胜劣汰,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但学科调整涉及院系重组,触及研究生导师的切身利益,即使全力推进深化综合改革的部分高校,也未能从根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环节中,部分关系失衡。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需要协调好成长与成才、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等多种关系。南京大学目前,我国研究生院在协调上述关系中的功能发挥尚有不足:部分高校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工作部的设置是相对独立、职能分离的,这使德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很好融合的问题更为突出;高等教育的两个阶段——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互动不够,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衔接不紧密,衔接形式也较为单一;重学术能力,轻职业能力培养。研究生教育体系缺乏开放性,我国研究生院在服务社会、走向职场方面依然任重而道远。研究生院要顺应发展潮流,需要多推出一些革新政策。教学投入不够,这一直是国内研究生教育的弊端。因此,各个高校的研究生院应当实施鼓励教学投入、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举措,引导导师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实现科研与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相辅相成的目标。清华大学比如,着力优化学位点或学科布局,真正实现动态调整,正确处理高层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各种关系,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研究生教育中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促进研究生的健康发展。还有,实现不同教育阶段衔接方式的多元化,加强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互动。在重视学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借鉴国外从研究生院走向职场的发展之路,重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术学位研究生未来职场所需职业技能、软技能的培养,以促进研究生院人才培养职能的多样化。附录62所研究生院名单:62所研究生院名单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新鲜出炉!中国研究生院,研究生质量前60强排名!你的学校排第几】近日,网上在热传一份国内研究生院,研究生质量前60强质量排行榜,到底哪些研究生院排在前列,哪些研究生院居后?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供各位考研、升学做参考:一、排名前八的研究生院是1、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100,为基本分,排名第一;2、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74.56,排名第二;3、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73.50,排名第三;4、浙江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73.16,排名第四;5、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73.08,排名第五;6、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66.8,排名第六;7、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64.7,排名第七;8、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总评分为63.36,排名第八。二、简单分析1、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排名第一,实至名归,理由不多解释。紧随其后的几名研究生院,实力上与其差距不小。比如得分最近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分数相差25分。其他研究生院相差更大。2、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中山大学研究生院进入前8强,还是有点小意外,作为综合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实力在那摆着,少数热门学科的院校没法与他们相比。比如北航、北理工等录取分数超高的院校的研究生院相对就要差些。还有连续多年高热的两财一贸,相应学科热门,但无法掩盖综合能力差不少的现实。3、华中双雄,武汉双子星,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分别入选前十,表现不错。尤其是华中科技大学,这几年从工科朝综合性在大学发展,取得成效明显,越来越牛了!暂啰嗦这么多吧,下图是国内研究生质量排名图,看看你的学校排第几名?你认为,这个排名靠谱吗?我是@再启航,专注于教育相关,【关注我们】,可提前系统了解关于孩子成长【教育升学、生涯志愿、考研就业】等相关的事,少走弯路!可分享、转发给需要加速成长的孩子!免责声明:数据来自教育部门,资料、图片来自网络,无法确认实际出处。若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应具有“一流的导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平、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 的国际影响”。结合2020年中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和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的结果,选取全部58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中竞争力排名前5%的单位,作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共评选出2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数据分析:2020年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在此次榜单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均未取得第一名,代替这两所院校夺得最具竞争力的院校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实际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科研实力是非常强大的,科教资源甚至要超过北大、清华,近些年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尖端科技人才。不得不说,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第1名出现在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上,也是实至名归了。此外,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北京大学则以88.20分的成绩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86.86分的清华大学。四川大学此次表现也不错,取得了第11名的好成绩。但作为西部地区重点高校来说,四川大学还是无法和一线城市重点高校相提并论,不过这次的成绩也算是比较亮眼。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名次仅仅排到第20名的位置,实在有点出乎意料。甚至连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等都排在人大前面。作为一所985、211、双一流高校,人大此次的排名确实是有些落后。
目前已进入暑期备考的强化阶段,大家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选好了吗?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2020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不知对大家是否有帮助!一起来看看吧~“考研热”逐渐升温,考研竞争力也越来越大,2020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40万,今年又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很多人选择考研、二战,预计21年将突破400万!尽管部分院校宣布继续扩招,但扩招人数远远小于考研增长人数,招录形式严峻。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在2018年的基数上略加完善和规范形成的,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6个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为: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学术声誉,二级指标包括: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生获奖、论文质量、科研获奖,国家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上年度优秀学科等内容。以下为2020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来源:中国科教评价网2020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前5名,与去年一样,没有变化,依旧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榜单中理工类院校依然强势,占据多数,综合类院校次之。排名第一的院校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比较让人意外的,综合实力强劲超越大家熟知的清北。除此之外,还有几所“211院校”已在综合排名中超越了985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4)综合排名超过电子科技大学和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37)、华东理工大学(38)综合排名在东北大学前一名;南京理工大学(40)、南京农业大学(41)、北京交通大学(42)、河海大学(43)、西南交通大学(44)、东北师范大学(45),这几所都排在985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6)前面。这些实力211院校有哪些优势专业?(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南航,中国航空名校,嫦娥号总设计师都是南航毕业的。具有强大的国防军事背景,也是中国航空航天科技最高学府之一,在国内航空航天大学中名列三甲,常常和西北工业大学争夺第二名。优势专业: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王牌专业:航空类、机械工程、力学(2)北京科技大学是原来的北京钢铁学院改名而来,最好的专业是冶金和材料,材料最吃香,排全国第二;冶金是老牌强项,排名全国第一。(3)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最早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优势好专业: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4)南京理工大学国防七子之一,兵器行业是领头羊,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优势专业分布在光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材料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方面。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和北京理工大学并列全国第一。(5)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A类专业: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7)北京交通大学是中国电信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是中国铁路工程、铁路管理的最高学府。好的专业包含:运输是老专业,铁道是王牌专业。通信是交大的强项,在校内可以说排名第一。(8)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著称于全国的工科类大学,位于南京。水利工程全国第一。最好的专业:水利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9)西南交通大学建有国家实验室,轨道交通全国第一,电器土木机械很强势,新兴学科有待发展。王牌专业:机械工程、交通运输、桥梁与隧道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0)东北师范大学师范院校排名三,四位,影响力十足,中小学好多教材都是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王牌专业:软件工程、市场营销、广告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视觉传达设计等关于2020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小编就先分享到这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择校择专业。这份榜单并不是指的报考难度评价,而是综合实力评价,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报考哦~
今年考研人数又创新高,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升至75%,报收比例再次刷新了全国纪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考研呢?其实这与社会就业压力有很大关系。考研人数是逐年增加,但是招收研究生的学校却是固定的,这样研究生就越来越难考。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7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大学在198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教育部正式发出了《关于在北京大学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通知》,同时印发了《关于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的几点意见》,一共批准了22所研究生院,这22所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研究生院。在此后的19年间,全国先后有五批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第一批为1984年8月批准,共22所;第二批与1986年4月批准,共10所;第三批 于2000年6月批准,共22所,第四批于2002年5月批准,共2所;第五批于2003年8月批准,共1所。共57所以下名单为教育部批准的学校名单!研究生院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有本部和深圳两所,清华大学也是有本部和深圳两所,中国石油大学有华东和北京两所,中国地质大学有武汉和北京两所,所以在上表中出现61所。其实是真正上的57所。2011年,我国研究生院设置制度实施大幅改革,由原来的“报批”改为“报备”,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成立不再需要经由教育部批准,使得我国的研究生院迅速超过了100所,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同学们经常看到中国的大学排名,很少见到研究生院的排名,这是因为研究生院因为自身的专业度不同,考核比较复杂,排名比较有争议,所以很少人对研究生院进行排名。不过最近教育部公布了一份2018年中国研究生院前20名排名榜单,希望给考研的学生们有点帮助。研究生院排名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部公布了这个研究生院排名榜中第一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而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是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这所大学以研究教育为主,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不论是教师水平还是设备先进以及实验费用都在全国排第一,它能够成为第一名至所归。科技在飞速发展,同时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科学人才对社会的发展有的重大推动作用,希望研究生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距离十二月份的考研越来越近了,很多考研党们都在为考试准备着,每天窝在图书馆里看书,记知识点,相当的用功。考研除了选好专业之外,考研择校也是一个难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会有些纠结。今天为大家盘点一下最新大学研究生高校竞争力排名100强,给考研党们提供一些参考,有你想考的院校吗?在最新大学研究生高校竞争力排名中,北京大学占据榜首,位列第一,清华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是前十强。排名靠前的这些大学,在科研实力、办学实力、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每年报考的学生数量也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前十强之外,像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也不错,考研党们可以好好看一下,选择自己想要报考的目标院校。这次的排名是在去年的数据上加以完善形成的,分为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56个观测点。大学研究生高校竞争力排名的主要依据来源于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和学术声誉四个方面,这个排名比较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中国优秀的大学有很多,每所高校都有各自的优势学科,所以大家可以先选择想要报考的专业,然后再去比较哪所大学该专业的实力更强,再做最后的选择。希望每位考研党们都能考上自己的心仪院校,金榜题名!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教评价网
考研是如同高考一样的每年都能牵动人心的话题,今年的考研又有一大批学子要参加,同时高考志愿填报也在进行中,那么如果说能够报考保研率比较高的学校,自然就不需要辛苦考研了,编者在一个数据库中查看发现,2019届高校保研率最高的学校可以高达百分之65,首先说明,这里的保研率的理论值是推免人数除以学生总数,实际的保研率会小于等于理论值,因为最终会有部分学生放弃保研,直接参加工作,另外,有一些学校的数据并没有公布,所以不能完全整理出来,比如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数据没有公布完全,所以无法整理,大家可以参考同水平的北京大学。在前10名当中,有很多都来自北京,可见,北京的高校的保研率非常的高。比如说北京大学医学部,高达百分之65,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医生是一个长久战,基本上医生都是要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可以说是在医学院里很不错的学校,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目前医学部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近5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82人。而在第11名到20名当中,有9所都是985高校,只有一所是211,那就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第21名到30名当中,最高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学校现有在校生17233人,其中本科生9488人,研究生6905人,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840人;教师912人,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教授319人,博士生导师197人、硕士生导师663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0.90%。再接下来在31到50名当中,仍旧是北京的北京邮电大学最高。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首批进行“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并列全国第一,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社会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取得较好成绩。在51到102名大学中,郑州大学是最高的。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化学、临床医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前3‰。我们看到,在这102所高校中,北京的学校很多保研率都很高,所以如果说你想要将来读研究生的话,可以考虑报考北京。
我们先看一看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共同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8—2019年)》竞争力排名前20强名单:2019年,北师大研究生院位列第20那2019—2020年的研究生院竞争力榜单呢?别急,榜单在下面,列位请看:2020年,北航挤掉北师进入前20强与前一年相比,前5名实力稳定,没有任何变化。其他高校有进有退,中南大学、四川大学进步明显,前移了2个位次;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则退步了2个位次。特别“不幸”的是,北京师范大学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挤掉,跌出了前20强。北师大校园【附图】2019—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名完整名单:朋友们,你对此排名有何看法呢?请积极发表你的看法吧!
我是“知之”,常年扎根于教育行业,专注为大家提供各类行业资讯,喜欢可以关注一下哟!关于我国各大高校之间的排名,一直以来大家都争论不休,今天“知之”专门给大家找了这么一则数据,看看你的学校排第几名。近日,CNUR.COM(China University Rankings,中国大学排行榜)官网发布了“2020年中国研究生院校排名”。排名数据基于内地3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的社会声誉、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杰出校友、学科建设等主要因素研究,“规模总量”和“人均精度”统筹考虑。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高校三甲,前十分别是“C9高校联盟”和中国人民大学。怎么样,看到这份排名有感到意外吗?我是“知之”,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动动你宝贵的手指,点点关注、收藏、分享,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