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大教授:洗冤为何这么难?24个重大冤案背后的制度分析老斗士

北大教授:洗冤为何这么难?24个重大冤案背后的制度分析

【导读】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时隔26年后,依法对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裁判,宣告张玉环无罪。自2012年中央层面接连出台防范冤假错案的法律文件以来,纠正冤假错案的数量和媒体报道都有明显增长,但透过张玉环案及以往曝光的类似案件可以看出,在司法实践中,纠正冤假错案依然是一项耗时极长、耗力甚巨的工作。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永生教授指出,相比于强调诉讼程序终结性的英美法系,我国司法系统中的诉讼程序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强调实事求是、有错必究,但现实是,在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反而更难。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差,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我们的再审审判主体规定不合理、启动再审条件被严重拔高、证据保管制度不健全。总的来说,我国的再审制度在设计和运作方面仍有缺陷,如果要彻底解决冤假错案平反难问题,就必须从改革再审审判机关、厘清再审证明标准、强化被告权利保障、建立规范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建立合理的DNA鉴定重启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使再审制度走上科学、合理、高效的轨道,进而达到更好地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目的。本文原发表于《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4期,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位参考。冤案难以纠正的制度反思——以审判监督程序为重点的分析自2005年以来,媒体曝光了一系列刑事冤案,尤其是近年,冤案曝光更呈井喷之势。这些冤案的纠正普遍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被冤者被错误认定有罪,到最终被改判无罪普遍经历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此期间,被冤者及其家属不断申诉、上访,律师以及社会正义人士鼎力支持,媒体长期不断报道,最终才促使检察院、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在有些案件中,这些力量共同作用,还不足以启动再审,最终因为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迫使法院不得不改判被冤者无罪。更有甚者,在有些案件中,真凶出现、“亡者归来”都难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冤案纠正如此之难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我国,冤案为什么难以获得救济?我国的刑事救济程序,尤其是审判监督程序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以近年媒体曝光的冤案为样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近期备受关注的“张玉环杀人案”再审改判无罪)▍我国冤案难以纠正的现状就冤案的纠正而言,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以及此后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继颁布防范冤假错案的法律文件是一个分水岭。此前,除2005年以外,其他年份媒体报道的纠正冤案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此前4年,媒体报道的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的重大冤案只有赵作海案1起。而自十八大召开后的4年内,媒体报道的重大冤案达24起。本文主要以这24起冤案(见下表1)为研究样本。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我国近年刑事冤案的纠正呈现以下特点。(一)冤案纠正普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被告人蒙冤的时间,也即从被公安司法机关拘留、逮捕,到被认定为无罪,平均长达17年。其中,蒙冤时间最长的是辽宁省锦州市的郑永林案,蒙冤时间长达27年;其次是河南省灵宝市的王玉虎案,蒙冤时间长达26年;再次是海南省海口市的陈满案,蒙冤时间长达23年。而在其他国家、地区,冤案纠正所需的时间大多比中国短。根据美国无辜者计划的统计,美国冤案被告人蒙冤时间平均为14年。由此可见,虽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冤案纠正难度都很大,需要的时间普遍比较长,但两相比较,我国无辜者蒙冤的时间平均比美国长达3年,因而我国冤案纠正的难度更大。笔者认为,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因为美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司法理念强调诉讼程序的终结性,救济程序,尤其是再审程序的启动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而我国在诉讼模式上更接近大陆法系,诉讼理念更强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因而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本应比美国更加容易,但从实践中冤案纠正的情况来看,却比美国更加艰难,这是值得反思的。(二)许多冤案得以纠正的原因都非常偶然在十八大召开前,我国重大刑事冤案的纠正,大部分都依赖真凶落网或者“亡者归来”。笔者曾对2005年前后媒体披露的20起典型冤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冤案全部都是因为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得以纠正,没有一起是因为认定原审裁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发现其他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而被纠正。而真凶出现、“亡者归来”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主要依靠这些偶然因素纠正错案,显然表明我国刑事救济程序存在严重问题。在十八大召开后,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就笔者统计到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因真凶出现(没有“亡者归来”的案件)而被纠正的只有7起,仅占29%;因认定原审裁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被纠正的有17起,占71%。不过,如前所述,真凶出现是一种低概率事件,仍然有29%的案件依靠这种小概率事件纠错,不能不让人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纠错机能感到忧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1起(4.2%)是因为利用DNA鉴定技术,使被告人洗清冤屈。而在美国近年被改判无罪的被告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2%,为中国的9倍。不仅如此,在美国,利用DNA鉴定改判无罪的案件,一般是通过被告人主动申请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程序,然后依据证明其无罪的鉴定意见,申请启动再审程序,通过再审改判无罪。而在我国,高如举、谢石勇、卢刚等抢劫、盗窃案作为近年唯一的一起通过重新进行DNA鉴定从而洗清冤屈的案件,并非基于被告人申请而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程序,而是因为被告人卢刚被抓获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DNA鉴定,发现鉴定意见与凶器残留DNA不吻合,经过被冤的高如举、谢石勇的家人反复申诉,贵州省公安厅加大侦查力度,最终查获真凶李家彬,洗清了高如举、谢石勇2人的冤屈。由此可见,通过申请进行定罪后DNA鉴定,继而依据证明无罪的鉴定意见申请启动再审的洗冤路径,在我国远未建立起来。(三)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经常很难启动再审程序本来,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是启动再审程序的重要方式,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2条的规定,在申诉符合法定条件时,法院必须启动再审程序,但在我国实践中,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很难启动再审程序。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来看,除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外,往往还必须有其他强有力的外力配合,如真凶出现、律师的大力抗争、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他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等等,才可能推动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见下表2)。从上表来看,在我国,通常需以下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法院、检察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改判被冤者无罪。1. 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持续申诉本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并非启动再审的必要条件,法院、检察院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也应当主动启动再审。但是,在我国实践中,如果没有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法院、检察院很少主动启动再审程序,尤其是很少主动启动对被告人有利的再审程序。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1起案件(陈建阳等抢劫、盗窃案),被告人因担心申诉影响减刑而一直没有提出申诉,还有1起案件(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被告人曾3次提出申诉,后也因担心申诉影响减刑而没有继续申诉,其他22起案件,都是因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甚至几年、几十年,长期坚持申诉,才促使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陈建阳等抢劫、盗窃案以及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之所以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申诉,法院也启动了再审程序,都是因为出现了真凶,法院无法回避,才不得不启动再审程序。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出现真凶,法院、检察院很可能不会主动启动再审程序。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如果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不提出申诉,那么除非真凶出现或“亡者归来”,否则,法院、检察院通常不会主动启动对被告人有利的再审。从我国实践来看,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通常是启动再审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如前所述,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2起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提出申诉,其他22起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都提出了申诉,但是这些案件被告人蒙冤的时间通常都长达10年以上,甚至长达20年以上,这就表明,仅仅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通常不足以推动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从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来看,要纠正冤案,除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持续申诉外,通常还需有以下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相配合,甚至各项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合力推动法院、检察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2. 真凶出现如前所述,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有7起案件是因为真凶出现最终才得以纠正,比例接近1/3。这7起案件中,有3起案件(张高平、张辉强奸案,黄志强等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案,高如举等抢劫、盗窃案)在真凶出现以前,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其实就一直不断提出申诉,甚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如张高平、张辉强奸案),但一直无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最终因为真凶出现,才使冤案纠错出现转机。可以预见,就这3起案件而言,如果不是因为被告人运气足够好,有幸碰上了真凶出现这种小概率事件,被告人很可能一直无法沉冤昭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案件,即使在真凶出现以后,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也很难启动再审程序。譬如,聂树斌案自2005年3月王书金承认该案被害人系其奸杀,到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无罪,长达11年。呼格吉勒图案自赵志红于2005年10月供认呼格吉勒图案系其所为,到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无罪,长达9年。黄志强等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案(以下按习惯简称“江西乐平冤案”)自2011年11月25日真凶方林崽就供认该案系其所为,到2016年11月30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才改判被告人无罪,历时5年之久。(聂树斌的父亲聂学生在聂树斌的坟前,宣读聂树斌无罪的判决书)3. 律师的申诉、抗争在我国实践中,冤案大多发生于暴力犯罪,尤其是“命案”。而暴力犯罪的被告人大多非常贫困,无力聘请律师代为申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我国律师群体涌现了一批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他们自愿免费为被冤者提供法律援助。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只有王本余案件在再审阶段没有委托律师,其他所有案件在再审阶段都委托了律师,辩护率高达96%,远远高于中国刑事案件20%左右的平均辩护率。而且,在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律师都是自愿为被冤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不收取费用。不仅如此,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大多蒙冤时间长达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许多律师自案件一审、二审,或者申诉阶段接受委托,就一直坚持为被告人上诉、申诉,连续多年,10多年,甚至20多年。如在郑永林案中,申诉代理律师刘明人奔走了20余年。在徐辉案中,侯衍涛律师自1998年在侦查阶段接受委托,到2014年9月15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无罪,坚持了16年。还有其他许多案件,如王玉虎案(耿民律师)、陈满案(吴家森、曹铮、林义全、李金星律师)、柯长桂案(胡超奇律师)、曾爱云案(钟致远律师)、黄家光案(刘晰、乔磊律师)、呼格吉勒图案(苗立律师)、钱仁风案(杨柱律师)等案件中,律师都代被告人上诉、申诉,抗争了多年,甚至10多年。4. 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从我国实践来看,许多案件最终得以纠正,不仅因为有被冤者及其家属长期坚持申诉,律师大力抗争,还得到了一些素不相识的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在有些案件中,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甚至是冤案最终得以纠正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有些冤案可能无法得到纠正,至少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譬如,聂树斌案之所以最终得以纠正,与众多正义人士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2005年3月,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郑成月向媒体披露王书金交代聂树斌案实际上系其所为,启动了聂树斌案平冤的进程。2005年担任《河南商报》总顾问的马云龙于当年3月15日在《河南商报》上发表《一案两凶,谁是真凶?》一文,使聂树斌案一案两凶的事实得以披露;此后,他又不断为聂树斌家人申诉提供帮助、出谋划策。许多学者,如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光中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徐昕教授,长期大力疾呼,对推动聂树斌案的纠正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其他不少案件中,被告人也得到了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而且正义人士的帮助对纠正错案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呼格吉勒图案中,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最早报道呼格吉勒图案,此后9年多,他通过新华社内部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呈送了5篇内参,对推动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陈满案中,中国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退休的程世蓉女士义务申诉11年。在郑永林案中,曾担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公安机关刑警队队长等职务,退休后担任特邀律师,专门为农民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老政法”厉夫及其助手刘明人为郑永林奔走20余年。5. 媒体的报道、呼吁在我国实践中,媒体的报道、呼吁对冤案的纠正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必要条件。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媒体全都进行了报道,甚至进行了大量、长期报道。2016年12月2日聂树斌案改判无罪后,“新京报动新闻”于12月5日做了一期报道,就21年来,媒体报道聂树斌案件的情况进行回顾,收集到了《河南商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京华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全国各大媒体多达271个版面的报道。其中,仅《南方周末》,自2005年3月真凶出现,到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就刊发了12篇报道、4篇评论。▍我国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导致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非常复杂,既包括诉讼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既包括一审、二审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死刑复核、再审制度方面的问题。由于从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来看,冤案主要通过再审程序纠正,冤案难以纠正主要是因为再审制度在设计与运作方面存在问题,因而本文主要就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缺陷,剖析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一)再审的审判主体规定不合理本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3条第1、2款的规定,有权对生效裁判启动再审程序的既包括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也包括上级(包括上一级、上二级、上三级法院)法院,因而当事人如果对生效裁判提出申诉,应当既有权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提出,也有权向上级法院提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解释》”)第373条明确规定,申诉通常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冲突,是导致冤案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国实践中,一旦法院对刑事案件作出裁判,那么该法院以及审理案件的法官就与该案产生了利害关系。因为一旦该案的裁判结果被推翻,法院以及审理案件的法官就可能遭受严重不利后果。按照我国目前相关规定,一旦法院审判的案件被认为是错案,那么审理案件的法官就可能被追究错案责任,法院、法官的业绩考评就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如果情节、后果严重,法官还可能被追究徇私枉法、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因而由原审法院再审,必然导致原审法院、法官为防止承担不利后果,而尽量不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尽量维持原判,甚至千方百计阻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阻止推翻原判。不仅如此,我国实践中还存在法院院长或庭长审批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地方部门协调案件等做法,如果某一案件的生效裁判是经法院院、庭长审批、审判委员会讨论或地方部门协调确定的,那么,由原审法院审判,在发现错误时,就更难依法纠正。而冤案往往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比较复杂,因而很有可能在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时被提请院长或庭长审批、审判委员会讨论或地方党政部门协调,此种情况下,由原审法院重审,对依法纠正错案显然极为不利。(二)启动再审的条件被严重拔高1. 当事人申诉再审的条件被拔高为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本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的是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第243条规定的是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第243条规定的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较高,必须发现生效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而第242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相对较低,只要属于该条列举的5项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就应当启动再审。而该条列举的5项中,大多并不要求达到证明原审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的程度。譬如,该条款第4项“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只要求程序错误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就应当启动再审,而不要求证明原审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然而,在我国实践中,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法院、检察院在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时,往往也要求当事人提出申诉的理由必须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才启动再审;反之,即便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申诉达到了法定的申诉再审的条件,但如果没有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就拒不启动再审,以致当事人申诉很难启动再审。以聂树斌案件为例,在2005年3月王书金供认聂树斌案系其所为之后,聂树斌的家人就提出了申诉。由于是当事人提出申诉,启动再审的标准应当低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在王书金供认聂树斌案被害人系其奸杀,并且供认了一个只有真凶才可能知晓、而聂树斌从来没有供认的细节(被害人的尸体旁的草丛中有一串钥匙)并得到现场勘验笔录证实之后,即便不能因此认为王书金一定是真凶,聂树斌一定被冤,但是显然达到了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程度,因而达到了启动再审的条件。但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直拒不启动再审,直到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并且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又经过多达4次延长复查期限,举行听证,认为原审裁判确有错误,最高人民法院才决定启动再审,结果导致该案在真凶出现以后,又拖延了11年之久才纠正,显然极不合理。2. 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确有错误”被拔高为被告人确实无罪如前所述,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43条的规定,检察院、法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是原审裁判“确有错误”。按照诉讼原理以及立法规定,原审裁判“确有错误”可能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有充分的证据、事实和理由,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确实被冤了;二是现有证据虽然不能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但是足以证明原审裁判据以作出有罪认定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没有达到法定的认定有罪的证明标准,而原审裁判却作出了有罪认定。本来,按照刑事诉讼法理以及立法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法院都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然而,在我国实践中,法院、检察院往往仅在第一种情况下,也即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时才启动再审,在第二种情况下,也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充分时,往往不愿启动再审。也即对疑罪,往往不愿按照疑罪从无规则,启动再审改判无罪。如前文所述,在十八大召开以前,我国实践中通常只有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可能改判被告人无罪,因原审裁判认定有罪证据不足而改判无罪的案件极为罕见,原因即在于此。在十八大召开以后,因原审裁判认定有罪证据不足而改判无罪的案件逐渐增加,但是如前所述,这些案件都经历了漫长的、艰辛的申诉,甚至抗争过程,也表明法院、检察院对疑罪案件普遍不愿启动再审改判无罪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3. 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确有错误”甚至被拔高为案件事实完全查清,乃至真凶出现,“亡者归来”实践中,不仅对疑罪案件,法院、检察院普遍不愿启动再审改判无罪,对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的案件,如果该案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只是有充分证据表明不是被告人所为,那么不少法院、检察院还经常要求能够查清犯罪事实到底是谁所为,也即查明真凶,否则,他们也不愿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犯罪确已发生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改判原案被告人无罪,而又没有查明真凶,那么他们将面临来自被害人以及社会公众要求破案的巨大压力;如果是“命案”,由于公安系统有“命案必破”的要求,那么法院、检察院还可能受到来自公安机关的压力。实践中,类似情况屡屡发生。譬如,在贵州的高如举、谢石勇、卢刚案中,警方认定他们于2004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五抢劫杀害了黔西县五里乡泥山村村民马德忠及其母唐乔英。卢刚外逃,被另案处理,高如举、谢石勇于2005年9月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10年6月,在被网上通缉6年之后,卢刚被黔西警方抓捕。但是,经过血型和DNA 图谱比对,并调查相关证人,警方排除了卢刚作案的可能性,于是将其释放。2011年,警方提取高如举、谢石勇的血液进行鉴定,也与现场遗留的血液DNA不符。至此,高如举、谢石勇两人不构成犯罪的证据已非常充分,但是有关部门一直拒不启动再审。后来,在被告人家属、律师不断申诉以及媒体的压力之下,公安机关加大了侦查力度,于2014年6月初查获真凶李家彬,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才于2014年6月30日决定启动再审,于2014年7月15日裁定撤销原判。其他不少案件,如于英生案、王玉虎案,也都存在类似问题。(三)证据保管制度不健全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在美国,证据保管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证据保管链制度,二是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证据保管链制度规制的是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管问题,要求建立从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到将证据出示法庭的完整的链条,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规制的是审判结束后证据的保管问题,要求在审判结束后,对生物性证据仍然应当继续保管,直到法定的保管期限结束。由于法治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因而在被告人及其家属提出申诉时,如果符合法定的条件,法院能够对原来据以作出裁判的证据重新进行审查和鉴定,从而判断被告人到底是否确实无罪。然而,我国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结果导致在裁判生效、被告人被交付执行以后,屡屡出现证据遗失,甚至被隐藏的现象,以致在被告人及其家人提出申诉时,法院、检察院因无法核实证据的真伪,因而难以判断被告人到底是否确实无罪,以致不愿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如在聂树斌案中,从被害人内裤、连衣裙上提取的毛发、聂树斌被抓获之后前5天的讯问笔录、案发之后前50天内证明被害人遇害前后情况的证人证言、聂树斌所在车间案发当月的考勤表等重要证据全部遗失,结果导致在复查过程中,法院很难准确判断聂树斌和王书金到底谁是真凶,以致不愿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我国冤案难以纠正问题之解决(一)改革再审的审判机关,规定再审必须由上级法院审判如前所述,由于按照最高法《解释》的规定,申诉通常必须由终审法院审查处理,而终审法院与案件裁判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因而往往不愿启动再审程序,因此要解决冤案难以纠正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再审法院不合理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再审通常都是由上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进行审判,而不由原审法院进行审判。如在法国,再审申诉由最高法院一个由5名法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法定的再审条件,交最高法院刑事庭进行审判。在意大利,再审由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所在辖区的上诉法院进行审查和审判。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刑事再审也是由上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进行审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再审由上级法院进行审判是最理想的改革方案。上级法院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先入之见,由其再审更有利于纠正错案。由上级法院再审可能面临的最大质疑是:上级法院是否有能力承担再审职责?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刑事再审案件数量很少,自2003年以来,全国刑事再审案件一直只有两三千起,譬如,2015年,全国刑事再审案件立案数只有2787起。全国有大约400个中级法院,33个高级法院,平均每个法院只有五六起刑事再审案件,因而显然能够承受。其次,与民事诉讼相比,由上级法院承担刑事案件再审职责更没有问题。与刑事诉讼不同,民事案件再审一直主要由上级法院再审,而民事再审案件是刑事再审案件的10倍以上,譬如,2015年,全国民事再审立案数是28330起,是刑事再审案件的10.16倍,既然10倍于刑事再审案件的民事再审案件上级法院能够承担,那么,只有民事再审案件1/10的刑事再审案件由上级法院审理当然没有问题。(二)厘清再审的证明标准,严格区分申诉再审、法院和检察院启动再审以及再审改判无罪的证明标准1. 应当明确当事人申诉再审的证明标准低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证明标准,不要求达到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求稳逻辑指的是如前所述,由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远远低于法院、检察院,因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2条和第243条对当事人申诉再审的条件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法院、检察院启动再审必须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而当事人申诉再审只要符合第24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即使没有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也应当启动再审。譬如,就第242条第1项而言,只要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就应当启动再审,而无需达到确实影响定罪量刑的程度。有人可能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果虽然达到了启动再审的条件,但是没有达到改判的程度就启动再审,一旦再审后维持原判,再审就没有意义,浪费司法资源。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诉材料进行审查时通常只进行书面审查,即使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程度、范围也非常有限,因而即使存在应当改判的充分证据、事实和理由,也不一定能够发现。相反,如果启动再审程序,那么不仅法院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收集证据;提出申诉的被告方以及检察机关为了证明本方主张也会千方百计调查收集证据;不仅如此,在开庭审判时,法院还可以通过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证,进一步审查证据的真伪;必要时,还可以通知证人、鉴定人等亲自出庭作证,等等。所有这些协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实的机制,如果不启动再审程序,都很难实施。由此可见,相对于主要对申诉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启动再审程序,特别是开庭审理,采用直接言词的审理方式,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确定原审裁判到底是否存在错误。由此可见,只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出的申诉符合法定的申诉再审条件,法院就应当启动再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多的存在错误的裁判被发现和纠正;反之,如果将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拔高为原审裁判确有错误,必然导致那些符合申诉再审的启动条件,但是在启动再审前达不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程度的案件,即便实际上确有错误也无法被纠正,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2. 应当明确检察院、法院启动再审以及改判无罪都不要求达到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的程度,更不要求达到查明真凶的程度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审判监督程序而言,只要法院、检察院发现原审裁判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就法律层面而言,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存在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同时证明其无罪的证据也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也即出现疑案。第二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但是未能达到查明真凶的程度。也即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确已发生,但并非被告人所为,而又未能查明真凶。第三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并且查明了真凶。以上三种情形中,第一种情形证明要求最低,第二种情形居中,第三种情形最高。本来,只要达到第一种情形所要求的证明程度,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但实践中,如果仅仅达到这一证明程度,检察机关、法院通常不愿启动再审,不愿改判被告人无罪。从近年媒体披露的系列冤案来看,要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检察机关、法院往往不仅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而且要求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甚至要求查明真凶。这一做法非常不合理,不仅对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非常不利,对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也非常不利。因为就刑事案件而言,无辜者被错误认定为有罪,往往意味着真凶逃脱法网。而真凶一旦逃脱法网,再犯罪的可能性非常高。近年媒体披露的许多冤案,最终真凶都因为在实施其他犯罪时被抓获,从而交代了以前被公安司法机关错误认定为其他人实施的犯罪,原因即在于此。反之,对被错误认定有罪的案件及时启动再审,改判无罪,不仅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有利于及时查清真相,保障社会安全。因为法院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的案件而言,也就意味着真凶逍遥法外,该案实际上尚未侦破。如果没有超过法定的追诉期限,对此类案件,公安机关是必须重新立案侦查的。从司法实践来看,此类案件最初公安机关之所以错误认定犯罪嫌疑人,通常是因为侦查思路发生方向性错误,在法院改判原审被告人无罪以后,公安机关“迷途知返”,重新调整侦查思路,是有可能查清真相,抓获真凶的。这一点已被实践反复证明。譬如,在安徽的于英生案中,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8月13日经再审宣告于英生无罪后,公安机关重新启动侦查程序,根据检察机关在复查期间调取的关键物证,很快查清案件事实,3个月后,2013年11月27日,真凶武钦元就被抓获归案。(三)强化对被告方权利之保障,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律援助、阅卷制度1. 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大多不懂法律,即使公安司法机关作出的有罪认定是错误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也很难严格依照法律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无罪。尤其是申诉以及再审案件,由于已经经过公安、检察机关、一审法院、二审法院等多个机关的审查,如果仍然存在错误,往往都属于疑难案件,外行的被告人通常很难证明公安司法机关的认定是错误的。然而,由于刑事案件被告人大多比较贫困,自己无钱聘请律师,因而要获得律师的帮助,许多人不得不依靠国家提供法律援助。然而,在实践中,刑事案件当事人,包括被告人提出申诉,往往很难获得法律援助,刑事申诉通常被认为不包括在法律援助的范围之内。就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的24起案件中,虽然有23起案件的被告人都获得了律师的帮助,但基本上都是律师自愿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由国家法律援助部门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极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高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将申诉排除在法律援助的范围之外存在严重问题。中央政法委于2015年6月8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在条件成熟时,将律师代理申诉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于2017年4月1日发布的《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第1条明确规定,“申诉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为保障有效纠正错案,化解社会矛盾,有关部门应确保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2. 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的阅卷制度就刑事申诉以及再审辩护而言,核心是要证明原审裁判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由此可见,原审裁判是刑事申诉以及再审辩护的“靶子”,因此,申诉代理律师以及再审辩护律师有权查阅案卷材料是申诉以及再审辩护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各地法院普遍禁止律师在申诉、甚至再审阶段查阅案卷材料。譬如,在聂树斌案件中,自2005年王书金承认聂树斌案系其所为以来,曾代理过该案申诉的多位律师,如李树亭、张思之、刘博今、陈光武等,都多次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案卷材料,但都被拒绝。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拒绝律师阅卷的理由是: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受理申诉后到裁定再审前,律师是否有权阅卷未作规定。事实上,首先,如前所述,再审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再审程序中,涉嫌犯罪的人也是被告人,其委托的律师也是辩护律师,而《刑事诉讼法》第38条明确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案卷材料,因此,在再审程序中,辩护律师也应当有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其次,我国实践中,对再审程序中被告人或者其近亲属委托的律师的称谓不完全一致,通常称为辩护人,但也有些案件中称为诉讼代理人,如在聂树斌案再审判决书中,李树亭律师就被称为诉讼代理人。但是,即便认为再审程序中被告人委托的律师是诉讼代理人,也有权依法查阅案卷材料。最高法《解释》第57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许可,诉讼代理人也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并不支持上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律师在申诉以及再审阶段无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的看法;相反,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在刑事申诉以及再审阶段,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委托的律师是有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的。譬如,在聂树斌案中,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阻挠聂树斌家人委托的律师阅卷近10年后,最高人民法院最终于2014年12月12日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该案。随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3月16日通知聂树斌的代理律师查阅案卷。退一步而言,就算在以前,在刑事申诉以及再审阶段被告人委托的律师是否有权查阅案卷材料尚有争议,那么在2017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后,这一问题不应再有争议了。该《意见》第9条明确规定,要“依法保障代理申诉律师的阅卷权、会见权。在诉讼服务大厅或者信访接待场所建立律师阅卷室、会见室。为律师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等提供方便和保障”。然而,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该《意见》公布后,实践中,律师在申诉过程中,仍然很难查阅案卷材料。有关部门,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四)建立规范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确保在申诉、再审时有充分的证据审查原审裁判是否确有错误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要求在法院审判结束后,对案件中的生物证据还应当继续保存,以便将来在必要时能够重新进行鉴定,确认被告人到底是否确系真凶。实践证明,生物证据保管制度对纠正错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结果导致到再审时,许多证据都已经遗失,甚至有些案件在诉讼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证据就遗失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我国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由于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冤案纠正问题,因而重点探讨定罪后的证据保管问题。1.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种类尽管在刑事诉讼中,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尤其是犯罪现场收集的证据,都具有保存的价值,但是由于司法经费、仓库容量等因素的限制,域外国家目前要求,在定罪后必须强制保存的主要是生物性证据。所谓生物性证据,是指毛发、牙齿、血液、精液等生物物质,以及其他包含前述生物物质的证据。笔者认为,定罪后仅仅保存生物性证据是不够的,我国在未来建立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时,应当规定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都必须保存。首先,不仅生物性证据应当保存,其他证据也应当保存。因为不仅生物性证据经过重新鉴定,有可能发现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其他证据经过重新审查、鉴定,也可能发现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其次,不仅被用作原审裁判依据的证据应当保存,没有被用作原审裁判依据的证据也应当保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原审裁判既然作出了有罪认定,那么其采纳的都是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是不会被采纳的。而没有被采纳的、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不一定都是虚假、不实的,也可能是真实的。如果将来能够证明某项、甚至某几项以前未被采纳的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是真实的,也能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定罪后保存所有证据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的空间太大,成本很高。但是,笔者认为,鉴于冤案在实践中不可避免,而纠正冤案无论是对保护被冤者的合法权利,还是维护国家司法制度的威信都极为重要,因此多投入一些司法资源是必要的。2.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案件范围尽管就理想状态而言,所有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定罪后都有保存的价值,但是,同样由于司法经费、仓库容量等因素的限制,域外多数国家、地区都不要求保存所有案件的生物性证据,而只要求保存部分重要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美国,各州对生物性证据的保存规定不同,大致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全部保存模式,也就是要求所有刑事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定罪后都必须予以保存,譬如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第二种模式是刑罚导向模式,也就是根据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轻重,决定是否保存生物性证据。定罪后保存生物性证据,是为了给无辜者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因此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重,错误裁判的危害性越大,越有必要保存生物性证据。美国有些州,如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蒙大拿州要求重罪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还有些州,如阿拉巴马州仅要求死刑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第三种模式是罪行导向模式,也就是根据犯罪类型来决定是否保存生物性证据。美国有些州规定谋杀罪和性犯罪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这主要是因为杀人案件和性犯罪案件中犯罪现场遗留的生物性证据较多,“翻案”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最值得保存生物性证据。据美国学者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DNA鉴定开始使用到2010年,美国通过DNA鉴定为250名被告人洗清冤屈,其中98%涉嫌强奸或者谋杀。每年,美国抢劫案数量远远超过强奸和谋杀,但DNA鉴定技术在纠正抢劫错案方面鲜有作为。因而基于“收益率最大化”考量,美国有些州,如亚利桑那州、堪萨斯州、田纳西州规定只保存强奸和杀人案件的生物性证据。第四种模式是混合模式,也就是同时从犯罪种类和量刑幅度两个方面规定定罪后保存生物性证据的范围。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定罪后保存所有重罪和性犯罪的生物性证据,印第安纳州要求定罪后保存谋杀罪和A、B、C类重罪的生物性证据。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国未来在建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时应当兼采这四种模式的优点,建立一种混合制模式。由于就理论层面而言,所有刑事裁判在生效后都有被推翻的可能,并且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因而所有刑事案件在定罪后,证据都必须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当然,如果要求所有刑事案件的证据都必须保存过长时间,办案机关可能不堪重荷,因而在规定保存的期限时,可以参考上述刑罚导向模式和罪行导向模式的优点,对不同案件保管证据规定不同的期限。这一点下文详述。3.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时间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定罪后继续保存证据的时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GA/T169-1997)第6.5条规定,检材应在原办案单位保存到案件审理终结后1~2年。笔者认为,我国仅要求检材保存至案件审理终结后1~2年,期限过短自不待言,美国目前多数州要求保存至服刑完毕,也是不够的。从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的冤案来看,不少案件,如郑永林案、柯长桂案,被告人都是在服刑完毕后坚持申诉,才被宣告无罪,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将证据保存至被告人服刑完毕是底限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保管期限。首先应考虑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重,一旦错判,对其合法权利损害越大,因而保存证据的期限越长;反之,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轻,如果错判,对其合法权利损害越小,因而保存证据的期限可以相对短些。其次应考虑不同案件客观性证据的多少。有些案件,如暴力犯罪案件、性犯罪案件客观性证据较多,进行重新鉴定从而推翻原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保存证据的时间应当更长;反之,客观性证据较少的案件,如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客观性证据较少,很难进行重新鉴定从而推翻原判,因此保存证据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些。此外,还应当考虑控辩双方是否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事实认定方面是否存在争议。对控辩双方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争议的案件,保存证据的时间应当更长;反之,对控辩双方没有争议的案件,尤其是事实认定方面没有争议的案件,保存证据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些。无期徒刑、死刑是最严重的刑罚,并且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如果没有被减为有期徒刑,无法以服刑完毕作为保管证据的最短期限,因而可以比照有期徒刑的最长期限确定无期徒刑、死刑案件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最短期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案件客观性证据的多少、控辩双方是否存在争议等因素,确定不同案件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期限。在我国,有期徒刑的最长期限为15年,因而可以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在定罪后至少应当保存证据15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确定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期限。(五)建立合理的DNA鉴定重启制度,确保在必要时能重新进行DNA鉴定以查明被告人是否确实有罪DNA鉴定技术自其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迅猛发展,成为刑事错案纠正领域的“杀手锏”。我国由于缺乏提起定罪后DNA鉴定的明确规定,导致目前实践中尚无被告人通过申请重新进行DNA鉴定来洗清冤屈的典型案例。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4起严重冤案中,虽然有些案件重新进行了DNA鉴定,但都是由公安机关主动启动,而不是由被告方申请启动。对于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的条件,美国各州大体采取三种立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三步审核模式”,也就是要求重启DNA鉴定程序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条件:DNA 鉴定意见可能是对被告人有利的或是无罪证据;如果法院作出原审裁判时存在这份对被告人有利的DNA鉴定意见,判决可能会因此不同;DNA鉴定意见具有独立的证明价值,并非仅仅对原判证据起到补充和佐证作用时,才准许鉴定。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伊利诺伊州、内布拉斯加州、犹他州等9个州。这种三步审核模式,是对申请重新鉴定要求最严苛的立法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两步审核模式”,也就是要求重启DNA鉴定程序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DNA鉴定意见有“合理的可能”是对被告人有利的或是无罪证据;如果原判时存在这份对被告人有利的鉴定意见,判决有“合理的可能性”会因此不同。这种模式为美国大多数州所采用,加利福尼亚州是典型代表。尽管这种立法模式占据主流地位,但也受到诸多诟病。第一步要求被告人证明新的鉴定意见“有合理可能”对其有利或者是无罪证据,而如果原判决看似证据确凿,法庭可能认为新的DNA鉴定意见根本不存在产生无罪证据的“合理可能性”,因为原判看起来“铁证如山”。但实际上,从实践中已被纠正的冤案来看,所谓的“铁证”,如辨认笔录、鉴定意见等,实际上也并非100%都是准确的。第三种模式是“一步审核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方法。第一种立法方法以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密歇根州为代表,只要申请者能够证明,其申请重启的DNA鉴定对于认定真正的犯罪凶手是重要的即可。第二种立法方法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先假设被告人申请重启的DNA鉴定会产生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但是要求被告人证明这一证据能够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笔者认为,要求DNA鉴定意见能够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可能导致许多合理的要求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的请求得不到支持,不利于纠正错案。美国各州的主流立法模式虽然是“两步审核模式”,但是这种立法模式对于DNA鉴定申请人的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从而纠正冤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以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密歇根州为代表的“一步审核模式”,即只要所申请的DNA鉴定对于查清真凶具有重要意义,就应当允许进行定罪后的DNA鉴定。来源:陈永生 邵聪 今日法学评论投稿邮箱:dahehanjingwei@163.com

石保

一位青椒的自述:这是最实用、最全面的论文写作经验!

笔者先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将论文的写作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的写作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各位大家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以免自己费了很大力气,却写了自己水平达不到的论文,最后被退稿受挫的局面。这四大类论文分别为:1、书评类论文很多人认为书评很好写,且价值不大。其实不然。若想写好一篇书评并不容易。因为书评不仅要告知读者该书的主要内容,还要进行精到的点评。若只有“书”,而没有“评”,那“书评”二字便名不副实了。而且,“评”在这里要比“书”更为重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评”的能力,那么在写研究综述时,便不会被老师批评“你的综述只是在堆砌材料”。至于如何写好书评,这里不展开说了。但一定要明确,书评其实并不简单,知网有许多这方面的写作指导,可自行学习。2、研究综述类论文在经过书评的训练之后,便可以进行研究综述类论文的写作了。综述,又叫“述评”。也就是说,综述主要由“述”和“评”两部分构成。读到这,应该了解笔者为何主张先练习书评了吧。当然,也可以跳过书评,直接进入综述类的写作。因为书评与述评的写作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相对简单一些。为何一定要练习写研究综述呢?因为这涉及到之后论文选题的成功与否。众所周知,若自己选择的论题已经有人做了,而且做得很全面、很透彻了,那你再做就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所以,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应该先将研究现状调查清楚,通过研究综述的撰写,便可知道某个课题被别人研究了多少,又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研究的,还存在哪些不足,而通过梳理文献,找出不足,这就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一个较好的选题。因此,练习研究综述的意义重大:一是锻炼搜索文献的能力。论文的写作首先就要全面占有材料,若查阅的材料不全,有较大的遗漏,那么你的研究也就很难有所突破;二是锻炼梳理与分析材料的能力。述评中的“述”,并不是把所有的文献资料堆在一起,而是要将这些材料,分类、对比有规律地“述”;三是锻炼思辨能力。因为在“评”的过程中,要对他人的论文进行思考,思考其论文好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看到其不足之处。当找到不足之处,就可以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可见,综述是初学者首要且必须练习的项目。3、原因考证类论文在学会写研究综述之后,便可尝试着写原因考证类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说只要下足文献调查的功夫,就可以写出一篇质量还可以的论文。原因类论文,其关键之处在于找出几个角度来论证这个问题。那如何选择角度呢?思考的时候,大体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收李贺诗?”笔者通过其选诗标准、作者的文学观念(内因)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外因)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思考,最终撰写成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去找到这种原因类的论文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看书的时候,敢于质疑权威,勤于思考,读书贵在疑,做学问更是如此,若人云亦云,那么读书之后自己又有什么收获呢?因此,在读书或者看论文时,凡是没有定论的东西,即使学术大家写的,也要问一下为什么,也要反驳他。如著名古典文学家孙次舟曾指出“屈原是文学弄臣”(即同性恋),那自己就“故意”和他观点相反,认为“屈原并不是文学弄臣”,然后再找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一一破解孙先生的论据。质疑,不在于观点正确与否,更不在于高深与否,幼稚与否,而重在“疑”了,随着自己不断的积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便逐渐形成了。日后,也不必为自己找不到论题写而发愁了。所以,原因类的论文亦是平时训练的基础,它锻炼了你质疑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考证类的文章,关键在于考证的方法和视角。如何寻找这些方法和视角,是很多学生最头痛的问题。这里可以教给大家最实用的方法:移植法。笔者曾读河南大学郭宝军的《宋代文选学研究》一书,起初仅是为了了解《文选》在宋代的传播状况,最后写篇书评,但结果发现是书考证的手法十分值得借鉴。因此,在写完书评后,笔者将其考证的手法移植到楚辞学方面,撰写了《宋代楚辞传播地域考》一文。是文首先利用《宋志》调查了当时行政区域分布的状况,次再查阅与《楚辞》相关的文献,考证了《楚辞》在当时各个行政区域的流传情况,结果发现,《楚辞》传播的接受主体大部分在南方。这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在北方传播呢?所以,接下来笔者就找到几个证据,来解释这个现象。这篇论文即将考证类与原因类结合起来了。总之,在学会写综述之后,便可以多写几篇原因考证类的文章,以此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4、理论类论文在上述论文类型练习差不多的时候,便可尝试写理论类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说是层次较高的了,也是相对难写的了。很多人一上来就写这类文章,结果发现自己无非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观点,别人说过的话。因为自己并未有足够的知识支撑,自然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就只能照搬照抄。因此,不要在自己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写这类文章。如自己从来不具备宋明理学的知识,甚至没有搞清楚何为“理学”,而上来就要探讨朱熹的理学思想,不用想也会知道结果是什么。大家可以拿自己的文章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的文章比较一下,就会只有一种感觉:自己写得太浅显了,考虑的问题没有深度,论证亦不够严谨。这也是笔者为何不主张刚入门径的同学上来就写这类文章的原因之一。上面谈到了四大类论文,为各位提供了写作的思路与训练的步骤,接下来就需要明确一篇“小论文”撰写的步骤与方法。1、选题与研究现状的调查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选题。只有撰写的论文有一定理论价值或社会价值,你的论文才会被刊用。很多人并不注重论文的选题,随意找到一个题目,上知网随意搜索一下,感觉没有多少人研究,便开始下笔去写。但如果选题的意义不大,即使论文写得再规范,语言写得再漂亮,论证得再严谨,亦是徒劳。可以说,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表论文的级别。那么选题如何才能有价值、有意义呢?主要在于两个字:创新。那如何创新呢?基于此,可将选题分为三大类型:(1)旧题新说。这一类是比较多的。所谓“旧题新说”,就是虽然选题较旧,但你的观点与前人相左或不同。相左比较简单,就是别人说1+1=2,你非说1+1不等于2,然后找到证据证明1+1为什么不等于2。因为观点完全相反,所以题目虽旧,但观点却新,即等于创新,你的论文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如很多学者认为“唐代是楚辞学的衰落期”,但你要与这些观点相左,认为“唐代的楚辞学并不落没”。因此,大家在读他人论文或书籍时,一定要敢于质疑,一定要多与他人“相反”。只要没有定论的东西,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找到相反的观点时,剩下的就是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即可。与观点相左比较,观点不同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观点相左,是已经有现成的观点了,将其完全反过来即可。但是观点不同,需要自己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那如何做到“不同”呢?这就要求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的视角是指研究者主体意识介入研究客体的途径。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角度,由于角度的不同,同一研究对象可能呈现不同的风貌。如有人从儒家角度研究《西游记》,有人从道教角度研究《西游记》,有人从佛教角度研究《西游记》,还有的人从“三教合一”的角度研究《西游记》,由于视角的不同,所得出的观点自然不同。再者,研究的方法不同,其结论亦不会相同。论文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大致有: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数量研究法、统计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同时使用,如利用比较法,可以将《文选》中的某一文体与《文心雕龙》中的某一文体对比研究,这样得出观点自然是新的,但比较的对象一定要有关联性才行。再如通过跨学科法,可从美学角度研究《西游记》,亦可以从文学角度研究,更可以将多种学科的方法交叉起来研究。(2)旧题补说。相较第一类,这一类的论文并不多见。所谓“旧题补说”,是指赞同旧题的观点,但之前的论证并不完整充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如旧说认为清代学者江藩卒于道光十年,但由于前人的论据多是推测之语,故可作一补正来将此说完善。这便是典型的“旧题补说”。其实,这类论文虽在观点上没有任何创新之处,但是由于“补”的成分是“新”的,且让旧说更为可靠,更有说服力,所以此类论文亦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补充得好,没有创新,胜似创新。(3)新题新说。可以说,想找到一个别人一点都没有研究的课题,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如果找到,那么无论你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都属于创新。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并不代表一定就有价值。也许正是因为没什么价值,所以才没人研究。当自己找到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时,要问自己一句,研究这个有什么学术意义。上述是如何选题,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对研究现状做一番彻底的调查,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论题属于旧题,该旧题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又从什么视角研究的,还存在哪些不足;才能分辨出哪些论题属于新题。注意的是在调查研究现状时,千万不要直接将文章题目直接复制到知网上去查询,因为这样调查出来的文献一定不是全的。因为有的文章或许根本就没用你这个题目,而是以隐晦的标题出现,又或者别人的论文只是研究了你要研究课题的一小部分。那么正确的检索方法是什么呢?即不断变化关键词,范围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且需要二次检索。如写《西游记》中的道教哲学思想,可以先在知网上搜“《西游记》 思想”,次搜“《西游记》道教思想”,再搜“《西游记》 道教哲学思想”。再上百度搜索一下(因为有写论文并不录入知网)。在将其搜索殆尽时,其实文献并没有收集全,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各个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这时会发现还有很多文献,包括著作,因为关键词以及题目等因素的影响而未被发现。最后,通读搜索的文献,很可能会发现你探讨的课题还可以分成几个“小块”,那么就需要按照这些“小块”进行二次文献的搜索。如在读完《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方面的论文后,会发现其思想可以细分为神仙观、宇宙观、伦理观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分别检索神仙观、宇宙观以及伦理观。在这里可以看出,有些人是直接研究《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但有些人却之研究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就造成了关键词的不同,所以在检索时才会遗漏。只有这样反复的进行检索,才能将文献搜集全,才能避免与前人的研究相重复。2、引言部分引言得主要内容就是交代研究的背景、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视角)、研究意义。一般而言,引文字数在200-500字之间,但也不必拘泥于这个字数,只要把该交代的交代清楚就行了,有的文章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有的则需要更多笔墨才行。3、主体论证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就是选择几个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部分没办法详细展开说明,只能简要说明一下需要注意的事情。(1)每个角度都拟个小标题。如笔者的论文《六艺略命名考》,分三个角度来探讨,分别是:一、“六艺”的词义发展;二、“六艺”与《论语》、《孝经》的关系;三、“六艺”与“六经”的关系。通过这三个角度的探讨,便可自圆其说。这三点最好要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进行论证。若有的文章实在没有办法拟出小标题,或者拟出的小标题过长时,就可以不用拟标题,直接按照一、二、三分条论证(不推荐学生和青椒使用这种方法)。此外,孤证不立论,所以找到的论据越多越好,这样论证才会严谨。(2)论证要有逻辑性。这是主体部分最为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在写论文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着明显复制、粘贴、拼凑的痕迹。这表明作者在论证时,没有进行构思,只是写一点粘贴一点,最终导致论文读完前句,感觉还没论证完,下一句就说了与其不相干的话。那么论证如何才能有逻辑性呢?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小论点是什么,然后在论证的时候,需要找到相关的书证,最后对书证进行解释,进而说明这个小论点。在句与句之间,有逻辑关系的要用一些关系连词。一般在论证时,往往是小论点+书证+解释。有的人写论文,上来就是书证,再提出论点,且这个论点与书证的关系并不大,然后又直接说了下一句与其不相关的话,其模式变为:“书证+小论点+不相关的话”,这就导致读者并不知道作者要说明什么,逻辑变得十分混乱。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需要对书证进行解释的。很多人在论证问题时,往往就是小论点+书证;小论点+书证;小论点+书证 ……,一直是这个模式进行下去,所以老师经常会说你的论证很单薄,不够深入。引书证的目的在于说明论点,但有些书证并不易读者理解,或者说得很隐晦,这就需要作者对其进行详细地解释,进而使这个小论点的论证更加充分。如果全都不解释,那这样的“论文”不就谁都可以了写了吗? (3)防止“文不对题”。有的人在写论文时,往往大论点是在讲这一问题,但后面的论证重点并不在此,只是少有论及,这就属于“跑题”了。其实,这种感觉我们都曾经历过,那就是高中语文作文。往往是写到一半,才发现自己写的与主题不太相关,然后在后面极力地往主题上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显得生硬,逻辑性差。在论文中,尤其是理论类的论文,更是常见。所以,自己在写完论文时,一定要再通读一遍,然后反问自己,写的问题是什么,论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通过这三问,相信便不会“跑题”了。4、结语或结论部分在主体部分过后,论文会以结语或结论的字样收尾。但很多论文没有结尾,又或者结尾另起一段,用“综而言之”之类的语词,进行简短的叙述(如《文学遗产》上的很多文章都是这种,但不推荐这种结语)。在用结语、结论字样收尾时,要分清楚这两个名词的概念。“结论”:主要是客观地表达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所提示的原理及期普遍性,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强。“结语”:内容较宽泛,是对全文的总结性、概括性表述或进一步说明书。如再次点明论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之不足或局限性,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或指明研究方向,阐明论题及研究结果的价值、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有关建议及相关内容作补充说明。限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结论”弱,主观性较强。因此,一般文科类论文常用“结语”二字结尾,理工科类论文常用“结论”二字结尾。但不是说一定要严格区分二者,现在很多论文的结语和结论没有明显的区别。5、参考文献部分很多人不重视参考文献这部分,殊不知审稿的编辑最开始便会看你论文的标题、摘要以及参考文献。为什么一定要先看参考文献呢?因为当研究某一课题时,若连一些最基本的有代表性的权威论文或著作都没有参考到,不用想,你论证的内容也不会好到哪去。而且,编辑最不喜欢格式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稿子,若连最起码的格式问题都做不到,何谈学术研究呢?下面挑几点最常见的问题加以说明:(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概念与区别。参考文献,说得简单些,就是你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都看了谁的文章。你也许不会引用其中的话,但是你是受这些论文的启发才有的灵感。说白了,重在“参考”二字。放在论文结尾,用序号[1]、[2]、[3]顺次排列。注释是指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直接引用的文字,包括尾注和脚注。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序号用①、②、③顺次排列;脚注一般位于每一页面的底部,序号用①、②、③标识,但是每页需要重新排序。(2)小论文中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处理方法。小论文的写作毕竟不同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有参考文献与注释,而小论文由于发表在期刊上,编辑会考虑到版面等因素,因此往往要求将注释变为参考文献的形式,一律放到论文结尾,统一以参考文献的规范去写。当然,因为注释不仅仅是引用原文,当必须对某一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时,即使在小论文中还是需要用脚注的。(3)小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的处理方法。有时候会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献,这该如何处理呢?据笔者投稿的经验,期刊一般青睐于这种方式:凡是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章或著作的时候,在参考文献中不必标注页码,而是在参考处,以“[3] (p480)”上角标的形式标注。若只引用一次,则在原文中只标注序号,不标注页码,但需要在参考文献中加页码。(4)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来讲,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宜太少。太少,证明作者并未很好地调查研究现状。处于青椒阶段的我们,更是应该多多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状况。6、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部分摘要是论文最为精要的部分,很多人并不会写摘要,大多数情况就是从正文中随便摘抄几句,而且还经常会犯些语言表述方面的错误。下面挑几条最为重要的点加以说明:(1)内容主要包括:研究了什么、怎么研究的(研究的方法/视角)、研究的结论、研究的价值/意义等(“意义”这部分不推荐写,有夸大自己论文价值的嫌疑,容易引起部分编辑反感)(2)小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之间,但这个字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规定,而是由文章的需要所决定,但也不宜过多。(3)摘要避免的字眼:不要出现“我”、“本文”、“笔者”、“不揣简陋”、“才疏学浅”等主观、口语和谦虚的字词。这是大部分人最常犯的错误。其实,不仅是摘要,整个论文中尽量不要出现这些字眼。有很多人会在引言中写自己才疏学浅之类谦虚的话,实际上是不适宜的。(4)摘要不能介绍常识:不要在摘要中写类似于“李白,字太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心雕龙》是梁刘勰的代表作”等常识,而是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研究的背景、内容、角度/方法和意义。摘要写过之后,还要挑选关键词。关键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别人能够在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快速定位到你的文章,查阅到你的文章。关键词如何挑选?一般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最后,中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都写完之后,还要将其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的结尾。很多期刊是要求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所以为了更加符合各个期刊的学术规范,应将这部分附上。那如何翻译呢?一般的方法是先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放到谷歌翻译中,一定是谷歌翻译,而不能用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但谷歌翻译并不代表翻译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只是相对其他翻译器来说,较为准确。因此,谷歌翻译完,还要依靠自己的语法知识重新将语句进行调整,做到没有任何语法错误。此外,有些专有名词或汉语较为隐晦的词语,谷歌翻译得并不适当,这个时候需要去知网查阅与之相关的论文,尤其以硕博论文为主,看看别人的论文是如何写的。7、找老师或他人进行修改初稿在写完之后,一定要找自己的导师进行修改。一般导师会以批注与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论文中的标点、语言、观点、结构等进行修改。为何一定要找导师修改呢?这是一个语言、思维锤炼的过程。很多人在初写论文时,会发现自己写的都是白话,一点学术味道也没有。这是个十分正常的现象,也是每位初入门径的人必经之路。笔者也是从这一路走来,感触较深。最初,论文的语言特别浅白,经常会出现“我认为”、“的、地、得不分”、“病句较多”等问题,但每一篇小论文笔者都会发给导师,导师亦耐心对其进行如上修改。笔者在收到老师的批改稿之后,并没有直接复制老师改过的地方,而是一点一点地对照原文,找到自己语言、标点等不足之处,然后在原文中重新修改。而且,并不是改过一遍就可以了,而是反复修改,反复发给导师,直到导师觉得文章还可以,才进行发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麻烦,但却十分有效。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笔者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逐渐提高,逻辑思维亦不断增强。如果自己的导师没有时间,那也可以找上届在这方面有心得的师兄师姐修改。8、论文发表在论文经过反复修改之后,便可以投稿了。很多人最开始写文章时,其目的就是为了投稿,但当自己投稿的时候,会发现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收到了退稿通知,甚至没有通知,这个时候自己会备受打击。其实,仔细想想,如果论文在写的时候,就下足功夫,不着急发表,反复修改,根本就不用愁稿子没有期刊录用。虽然论文经过笔者上述的修改步骤,看似繁琐,花费的时间较长,但如果稿子优秀,在投出去之后,用不上一个礼拜就可以得到用稿通知(快的就两三天)。实际上,上述论文撰写花费的时间要比你经过耐心等待最后被退稿的时间少得多。虽说只要认真对待论文的撰写,最后发表是相对容易的,但在投稿方面仍需具备一定的知识与经验:(1)投稿渠道:去万维书刊网(比较常用)或者知网,找到学报的官方邮箱,然后用qq邮箱以发附件的方式发送对方邮箱就可以了。但由于稿件的数量过多,因此为了方便管理稿件,很多期刊已经开始采用编辑部官网的方式让作者投稿。投稿人需要在官网上进行注册,然后上传自己的稿件,并可以随时看自己论文的审阅状态。(2)审稿流程:各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审稿流程,而且笔者也未深入了解过这方面,因此只能简略谈一下各个期刊通用的原则。目前,多数期刊都采用国外学术界通行的“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即就是由期刊编辑部将稿件隐去作者姓名、职任、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中亦尽量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然后送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审稿、评价、修订。这样可以保证专家审稿的公正性、客观性。(3)投稿须知:投稿前一定要看各个期刊的投稿要求,非核心期刊要求字数5000-8000左右,核心期刊一般在10000左右。而且每个期刊的特色不一致,如写管子类的文章可以往管子特色栏目的期刊投。简言之,投其所好,可以更快速地见刊。投稿后,要勤和编辑沟通。很多人在投稿之后,便不再理会,其实这样并不好。多与编辑沟通,可以增加你用稿与见刊的速度,同时也会得到一些中肯的意见。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你可以零距离接触编辑,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编辑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审稿的流程又是怎样的。还需注意的是,受到用稿通知之后,不要直接去给编辑社邮钱,这样很容易被骗,应当打其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千万不要按照用稿通知单的电话去打而是要去万维或者知网上去查官方电话。正规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是去邮局汇款,地址都是所投学报的编辑部,很少直接打入对方银行卡中(但也有例外,如绥化学院学报)。版面费各个期刊不同,本科学报一般在500-1000之间,超过这个数额尽量不要发了,要么期刊质量不好,要么是骗人的。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投稿作者:老实人 编辑:学妹

吉尼塔

「经验分享」司法论文怎么写

本内容由【大分享文库 west960.com】整理分享!“文章无形”,一篇文章,有一百个人写,就会有一百种写法,不能强求一律,固定出一个写作的模式。这样是不可能的。下面归纳出几条,供同学们在司法论文的写作中参考。一、从题材大小考虑文章的篇幅和容量关于选题的问题,我已经说过了。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根据选题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篇幅和容量。不过这是一般的论文写作,不是学位论文的写作。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篇幅是限定的,不能达不到规定的字数,又不能大大超过规定的字数,因此,毕业论文写作要根据篇幅的要求进行选题,考虑论文的容量。(一)我先说说一般论文的篇幅和容量问题。我所说的文章的篇幅和容量,大体上相关,但是又有所不同。有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小,但是容量很大;有的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大,但容量不是很大。这很像写小说,有的小说篇幅很短,容量却很大,就是描写的重大题材,通过一滴水来反映世界。一般说来,法学论文的篇幅有长有短,小的几千字,三千字或者六七千字;长的万把字甚至数万字。考虑文章采用怎样的篇幅和容量,就要根据自己选题的大小,决定写多长的文章,容量有多大。例如,在我所写的文章中,长的,容量大的,如《中国他物权制度及其重新构建》一文,数万字,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由于这是一个重要的题目,同时包括全部的他物权的体系和结构,还要对各种具体的他物权进行概述,因此才决定写这样长的文章。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一文,主要写的是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以及监督方式的体系,也是一个重大的题材,因此,也用了数万字的篇幅,来展现它。相反,在《霍夫曼计算法及其运用》一文,所要阐释的就是一个赔偿的利息计算、扣减问题,因此,就只写了两、三千字,问题足以说明。当然,我也写过《21世纪民法发展展望》一文,2000多字,写了一个极为重大的题材,但是只写了很短的文章,这与发表在报纸上的“理论论坛”这种载体上有关,没有办法容纳大篇幅的文章。这里要说明的是,法学论文的篇幅和容量,在一般情况下,以6000字到10000字为宜。这样的文章,在刊物上比较好发表。太长的文章,刊物要为你拿出那么多的版面,除非文章特别好,一般的编辑都很吝啬,是不愿意给你提供的。因此,适合做论文的题材,应当适中,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一般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考虑论文的题材。在选择论文题材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个规律,就是越小的题材,越容易写出动人之处。这是因为,小题材做出大文章,必然要进行深入、广泛的论证,需要更多的素材,在论证上要更加深入、细致、周到。这样的文章,大家才愿意看,对法治建设也有贡献。但是,往往是小文章作大是很难的,因为有些人在作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材料不够,分析不够,问题说不深,说不透,蜻蜓点水,不解决问题。这样的文章,是不受欢迎的,也不解决问题。我看现在的一些省级法学刊物上的文章,就犯这样的毛病,言之无物,几乎是没有科研的价值。在自己写作还不成熟的时候,更要注意选择小题目,争取写得更好,字数也不要太多,以5000至8000为好,这样的文章最容易发表。比5000字还小的文章,适合在报纸上发表;8000字以上的文章,发表较难。根据这个情况,习作法学论文,要注意上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太成功的把握,不要写3万至5万字的文章,因为发表的机会太小了。总之,就是要选择适合作论文的题材来写法学论文,特别重要的大题材,就要留着写书了,不能用作论文写作。(二)现在说说学位论文的篇幅和容量问题法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篇幅是确定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篇幅按照规定做就可以了。在有限的篇幅中,怎样扩大文章的容量,也就是学生在有限的论文字数中,把论文做得更为深刻,更为宽阔,则是最重要的。一般的规律是,学生在写作论文之前,总是担忧自己写不出来这么多的字。特别是以前没有写过论文或者很少写东西的同学更是这样。因此,一开始动笔,就大量地罗嗦,写上了很多不相干的话,结果还没有上正题,已经一万多字了。真正要展开进行论述的时候,字数已经用完了。事实上,一万字、三万字或者十万字,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并不多。在写作的时候,应当惜墨如金、千万不敢浪费。开始一定要设计好,每段写什么,要用多少字,都要有计划,根据自己的文章的结构使用。没有用的地方,尽量少说,有用的地方,不怕多说。有一位同学毕业论文写的题目是《论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开始第一章就写隐私权的来源和发展,第二章说隐私权的内容及其保护。直到第三章才开始说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及特征。我告诉他,既然要写患者隐私权,就要第一句话就写患者隐私权。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没有用,而且也没有我已经写出来的书这一部分写的好。这就叫做直奔主题,扩充文章的容量。要使文章深刻的办法,不是增加文章的字数,而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增加理论的厚度,进行深层次的论述和说明,这样才行。否则,罗里罗嗦,废话连篇,真正的主题没有说清楚,答辩的时候就要惨了。本科学位论文的容量较小,在一般的概念上、在比较上,应当适当控制,主要的篇幅应当放在论证问题上面。即使是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容量较大,也要俭省文字,在一般的概念上和比较法上,都要节俭,不要浪费,保证把主要的篇幅集中在主要的论证上面。二、确定毕业论文要论证的主题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主题定下来,文章的基本格局就定下来了。因此,确定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狂热地鼓吹过文学作品的“主题先行论”,要按照既定的主题,编写故事,塑造人物。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文学。但是,在法学毕业论文中,却必须坚持主题先行,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主题,就没有一篇好的法学文章。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法学论文是法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形式是为实质内容服务的。研究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要通过写作来展现同学学习和研究法学的科研成果。因而确定法学论文的主题,就是要把所研究的这个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来,确定成一个中心的观点,在整篇文章中来展现它。确定毕业论文的主题并不难。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确定法学论文的主题的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成果有价值,当然就正确、就新颖、就实用。如果不正确,不新颖,不实用,科研成果就没有价值,当然,这篇文章也就失败了,还没有写作呢,就已经得出这个结论了。我的一个学生写作博士论文,要写的就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严格责任。这个题材,是很好的,用10万字的篇幅来阐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合适的。但是,他的观点,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完全准确。他的意见是,在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中,除了过错责任原则以外,其他的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都是严格责任。这样的观点,恐怕多数学者是反对的,而且也不能就说是正确。这是因为,严格责任在西方的侵权行为法中,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当然,国内学者对严格责任的理解也不一样。尽管如此,将严格责任作这样范围的扩大,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文章主题,就不好说是选得准的。还有一篇文章,宣称在中国民法中,并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现在的学术界和实务界鼓吹精神损害赔偿是错误的。这种主题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民法通则》经过几番征战,才肯定了这样的制度,现在不依据法律说话,实际上就是要否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存在。对于这样的主题,就会受到批判,批判的目的,就是要扞卫这项来之不易的民法制度,用它来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介绍我的一篇文章的主题选定。在《法学研究》中,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论对自由权的侵害及其民法救济》,这篇文章被评为《法学研究》100期优秀论文。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在实践中发现的。我办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就是单位对职工非法进行强制治疗30余天,法院认为不构成侵害人身自由权。这是完全不对的。争论的焦点,就是人身自由权究竟是不是人格权,因为《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是人格权。我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就确定为人身自由权的性质属于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就构成侵权行为。这个主题,就是非常好的,写出来,自然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制订《国家赔偿法》的时候,就规定了人身自由权为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要追究侵权民事责任。这个主题,在当时是新颖的,在实践中也有重要价值。这篇文章之所以获奖,是有道理的。还可以再说一篇文章。就是对人身权的延伸保护问题。在1986年以后,对《民法通则》规定的人格权,出现了在主体死亡后要不要保护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提出了人格权延伸保护的观点,作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的阐释,在《法学研究》上发表。当然,也有学者反对,但是,作为一种学说,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谁爱批评谁就批评,进行争论不是更好?还要说说我的另一篇文章,就是《动物人格权之否定》。保护动物,是世界的潮流。为了适应这个潮流,很多学者提出了要更好的保护动物,就要赋予动物人格权,不仅享有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还要享有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等。我认为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破坏了民法世界的秩序,混淆了民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我提出了一个新的主题,就是设立法律物格制度,对动物赋予最高的法律物格地位,人在对其行使所有权的时候,其支配力受到严格的限制,确定对动物的做好的保护方法。这样的主题,就可以说是鲜明的,有价值的。我还根据这个主题写作过一篇杂文,还被选为2004年中国最佳杂文呢。学术论文的主题要直白,不要隐讳。这正和文学作品相反。文学作品的主题讲究隐蔽,隐藏得越深越好,让不同的读者阅读后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才是文学作品最好的主题处理方法。在写法学论文的时候,不能这样,不能让读者去猜,而是主题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用这样的写法写出的文章,才是法学论文中的上乘作品。还要有一点,就是文章的主题必须一以贯之,在文章中不可进行改变。如果不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中心,没有基本观点,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法学论文了。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作的毕业论文,一个题目,分为两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各不搭界,说的完全是两个问题,就像“几论”文章那样。这样的文章为双主题或者多主题,是写文章的大忌,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毛病。最后,文章的主题能够归结起来,在读者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够用一句话就说清楚,这样的主题提炼就是成功的。我曾经和学生讲过这样的话,就是: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展现深刻的理论内涵;实务工作者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把复杂的案件归结为一句话,正好与要适用的法律相等。在做法学论文中,是要丰富理论内涵,但是不等于文章的主题复杂。主题一定要简明,理论一定要深厚。做到了这一点,文章就差不多成功了三、确定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主题确定了,论证方法不对,论证得不好,也不会写出好的文章(一)首先要确定的是,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还是驳论在一般情况下,法学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应当是立论。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确立一种什么观点,其实也就是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着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以及具体的适用方法,使这个观点立得住,别人批不倒,立论就成立了。有时候,法学文章也要用驳论。集中一个错误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批驳,展现这一观点的谬误所在,认识它的错误本质,推翻这个主题,使之不能够在理论界兴风作浪,让它没有市场。采用驳论写作的文章也是有的,只是不多。驳论的结果,还是要确立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没有力量。有一位有资格的老师,他在讲课的时候,总是批判别人的观点,甲的意见不对,乙的意见也不对,丙的意见还不对,“但是究竟什么观点对,我也不知道,我还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驳论,就没有力量,价值也不大。当然,在一篇文章中,既有立论也有驳论的也是最为常见的。立论和驳论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得好,文章就是成功的还说我的那篇《动物人格权之否定》,这是一篇驳论,当是设想就是要把这个观点驳透,不能让其生存。但是,仅仅是驳论也不行,没有方法解决问题不行。因此,文章的后一部分就是立论了,就是论证法律物格的问题。这就是驳论和立论的结合使用在写作毕业论文中,一般是不选择驳论方法的,而是立论方法。但是,在立论中,要很好的使用驳论的方法,驳论是局部的、个别的方法,不是普遍的方法。(二)其次要研究的是文章的具体论证方法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推介法、综述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有的时候做一篇文章,就使用一种论述方法。例如,用比较法写作一篇文章,就是比较法学的论文。推介国外的一种制度,说明中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借鉴使用,就是推介法的文章。实际上,在一篇毕业论文中,尤其是分量较重的论文中,往往不会只用一种论证方法,而是根据文章说明的具体情况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在初学者看来,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各种论证方法,有些眼花缭乱,理不出头绪。但是,只要在写作实践中坚持下去,并且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就一定会学会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我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让我看,是推介美国的一项诉讼制度,就是讲美国的这项制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操作,但是对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其引进到中国来予以借鉴,没有提出一句。这样就影响了文章的价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实用的价值,应当避免这样的问题。四、研究采取何种文章结构在法学文章的写作中,结构问题不是很难的事情。主要的要求就是根据自己所选的题材和确定的主题的需要,进行论述。所谓“文章无形”,主要是指的这一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毕业论文的结构方法。一是通常的论述方法。有的同志在这样归纳这种写作方法时说得很形象,就是:“概念、特征、沿革、意义、构成、责任、适用中的问题”.在很多法学文章中,都是这样来结构的,确实是经常用的常规结构方法。在通常论述一种制度或者一个法律问题的时候,都要说明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这个制度也就基本清楚了。但是,在使用这个方法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地变换。例如,这个制度是从外国介绍过来的,就要在介绍沿革中多着笔墨,详细说明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以及借鉴这种制度的好处。写实务性较强的文章,要在构成和责任以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二是总论、分论方法。如果写一个制度的内容很多,又要介绍总的制度,又要介绍具体的制度内容,这时候,用总论、分论的方法写,眉目清楚,一看就明白,写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好。我在写作《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一文中,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上篇将中国合同责任的总的问题说清楚,下篇将各种具体的合同责任一一作以介绍。这种结构,是用于较大的文章,大概要是几万字的文章才用得上。有人不喜欢这样的结构。我有一篇文章4万多字,也使用这样的结构,责任编辑觉得不好,只好改成现在的分成几个平行的小标题的做法。当然也不错。我第一个毕业的博士写作的论文,是《论抗辩权》,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方法,先总论,后分论。总论总体论证抗辩权,分论分别论证各种不同的抗辩权。三是判解研究方法。在1990年的时候,我借鉴王泽鉴先生的做法搞判例研究,写出来了几十篇这样的文章,形成了一种风格。前几年王泽鉴先生来北京,我们交谈过,前几个月我去台湾,我们也深谈过。他对我的这种研究方式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北大讲学时他还专门说过。用这种方法的文章结构,比较灵活,总是先从判例和司法解释入手,进行分析,阐释法理,说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办法。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这样的文章,读者的评价是,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践和理论价值,可读性强,读者喜欢。这种方法也可以在毕业论文中用,但是不适宜整篇文章都用这种方法。要把判解研究放在文章的中间使用,而不是毕业论文就写一篇判解研究。不过,假如说判解研究就是写的好,写成一篇毕业论文,大概也行,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四是综述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也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都是这种结构方法的运用。第二种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这种结构方法可以按照问题来结构,较为灵活。综述方法不适合写作毕业论文,但是在论文当中可以用,而且要用的好,这是展来自己的论述的基础。五是平铺直叙方法。例如,在一篇文章中,要说几个问题,就一个一个点出来;列一个题,就说明一个问题;再列一个题,再加以说明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极为简单,很好用,就是文章看起来较为呆板。我在写作《关于修订婚姻家庭法如何处理配偶忠实义务的几个问题》时,就是用的这种结构,第一是如何规定忠实义务的具体内容,第二是应否将违背忠实义务规定为法定离婚理由,第三是关于违背忠实义务的损害赔偿问题。三个问题平平道来,倒也有一定的新意。论文查重修改

古之至人

SEO的精益优化方法论

PART 1 前述 SEO还能活多久?在开始分享之前,就不得不先回应一个在SEO行业人脉圈内经常会聊到的问题:SEO是否会消失?SEO优化师/项目经理该如何转型?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呢?从2012年肯·克罗格【Ken Krogue,美国福布斯专栏作家,知名营销专家】在自己发布的营销行业信息分析报告中宣称:SEO已经走在消亡的路上,一直到2013~2014年百度阿拉丁的大行其道,再到2016~2017年百度主推的MIP&熊掌号,再到2020年小程序的崛起与熊掌号的消亡。大家确实从这些行业风向及搜索平台本身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工作上越来越多的困难及门槛,清晰的认知到了搜索平台本身的一言决策对搜索环境的影响力,以至于近些年在北上广SEO圈子里的确实有一阵低迷氛围弥漫不散。首先,我给大家立个FLAG:SEO永远不会消失!1)SEO始终是一种依附在搜索引擎平台推广内容的营销手段。如何让自己(公司)站点有价值的内容被搜索引擎发现?如何让TA获得一个更优质的排名?如何更快的击败你的“竞品”?SEO已经成长为一个站点获得用户增长的良性底层基石。2)SEO始终是一种通过搜索引擎平台推广内容的策略手段。搜索引擎的每一次算法维护更新,其本质目的一直是展现更真实的的内容算法结果,方便提供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算法的更迭推动了SEO相关技术及策略的更迭。3)SEO始终是一种提升适应搜索引擎平台获得优质内容的技术手段。在这里从新给大家定义一下关于搜索引擎本身存在的意义:满足用户全网内容检索。在AI和大数据时代,SEO现阶段最本质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获得海量用户需要的优质内容,掌握更多技能的SEOer会更快的获得能力和经历提升。搜索引擎存在,SEO即存在。搜索不死,优化不亡!当然,不同的经历肯定会造就不同的精彩人生,也创造了大家不同的能力,在这里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道路!PART 2意义 搜索引擎优化的价值怎么理解SEO?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通常翻译为搜索引擎优化,圈内圈外人喜欢称呼为网站优化/站内优化/站点优化。那我自己对这个工作是如何理解的呢?SEO从本质上来讲既是一种改造目标站点适应能力以使其符合搜索引擎的规则继而提高目标网站在相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通过了解行业趋势、创造行业内容、突破行业流量限制的实施与成长的工作过程。SEO思维的核心要诀是需要以合理的策略,用适当的资源进行优化,既能满足到搜索用户的实际搜索需求,又能创造出符合搜索引擎规范的站点或者平台。在常态化工作中,搜索引擎优化【SEO】分为站内优化和站外建设两个部分。SEO的站内优化-指的是站长及SEO相关岗位人员可以且能通过策略控制网站本身的调整,如网站结构优化、页面代码增删、链路优化、内容新增等等相关优化动作。SEO的站外建设-指的是指通过外部资源的联谊达成品牌或链接建设及行业社群的人脉互动,这些事项除去布置友链外均不在品牌自身网站进行。【Ps.外部内容建设请参考加玮之前提供的相关建议;链接建设在会在其他机会进行简单科普。】SEO有哪些价值呢?搜索引擎已然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工具&应用之一。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流量入口,本就处在行业制高点,后续地位只会逐步加强。这是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想要扎进搜索引擎大赛道的根本原因。搜索引擎适应性优化的基础价值就是提升品牌站点或者品牌平台的知名度,获取行业相关的用户流量,提升品牌(平台)的盈利能力,根据这一诉求进行针对性的、有质量的优化,最后能让企业在行业中拥有一席稳定立足之地。根据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心理,在搜索引擎中排名越靠前的网站,被点击的几率就越大,相反,排名越靠后,得到的搜索流量就越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网民想要了解一个未知的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他有的基础了解途径就是搜索引擎。当网民检索目的地及目的地关联词汇时,在搜索引擎呈现的结果中,获得优质位置的品牌站点或平台就能够做到稳定曝光,可以让网民在浏览期间产生一种直观的、甚至是根植在大脑的认知和印象:如果我想要去某一个目的地旅游,这个站点将会给我特别大的帮助。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的基础价值所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搜索引擎优化能给我带来什么?1、口碑阵地-企业品牌建设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激增的庞大信息产生,企业品牌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同样具备多种挑战。互联网的发展为品牌构筑了新的展示阵地,搜索引擎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品牌的溢价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本身就转换为一个传播媒体并影响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管理。搜索引擎营销并不是一个孤立渠道,而是一个可以形成网络的渠道矩阵,搜索引擎本身会将所有的营销内容,品牌信息聚合后展现在用户的检索结果中。这样搜索引擎就具备了品牌信息聚合的功能,对促进用户品牌认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的搜索引擎整合营销并不仅仅是关键词的排名曝光,而是集合了关键词策略、内容露出策略、正向引导策略等一系列的引导操作。基于搜索引擎的整合营销利用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依赖&使用习惯,在用户检索信息时尽最大努力将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产生并提高品牌的曝光,促进品牌建设。2、公关前线 舆论情况控制从目前接触过客户情形来看,初具规模的企业,每年基本都会安排固定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舆情监控及维护的工作中。其中部分客户会采买我们的的舆情监测平台,部分客户会安排自己集团技术团队定向开发关注渠道的跟踪系统。实时舆情监测、分析、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必要工作。当公司遭遇到不实舆情,大部分领导一般情况下的第一念头是:“能否通过资源删除这些页面?”这个念头起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即将会陷入不实舆情处理的黑洞,从此不实舆情丛生,品牌搜索表现再无宁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不实舆情,如何通过SEO优化技术处理企业的不实舆情,使您的公司可以花更少的资源,有效地进行正向曝光,就至关重要了。目前通过正常的SEO技术基本可以将优质的正面信息曝光在“目标检索词”的前三页,以减少不实舆情页面的展示曝光量。当然这仅仅是在应急阶段的处理方式,真正有价值的环节在于在品牌建立之初或未出现不实舆情的当下就完美的布局正面信息,不给不实舆情一点空子可钻。通过SEO优化策略的状态下保持常态正向内容建设就必不可少。当企业身处复杂的舆论漩涡中,应当如何选择正确的切入策略,尽可能以最小的损失,引导舆论走势,化解危机。整理几个小细节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是首先确定用户搜索的否定关键字。关键字挖掘可以根据搜索下拉框,相关搜索和关键字分析工具收集目标用户的否定关键字进行搜索。第二步是根据否定关键词正确扩展内容作为标题编辑内容,编写指导性正面信息内容,并将关键字集成到内容编辑中以获得良好的排名优势。第三步是在高性能高权重平台上发布大量第二步中整理好的正向内容。如有必要,还可以使用付费软文推广模式。第四步是给予外部链优化支持,推动积极的信息内容页面排名提升。3、流量入口 搜索流量盈利在互联网行业,有这样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搜索流量盈利就是指通过搜索引擎平台获取相关行业流量然后通过站内用户运营的策略实现现金收益。百度本身就是流量运营高手,像近年来推出的爱采购、裝馨家、知了好学等等,都是为了打造内部搜索流量闭环。要实现搜索引擎流量变现最重要的就是有足够的流量,有了足够的流量还需要强大的变现能力,因此流量变现的关键在于流量和变现方法。流量的关键就在于推广方式和用户粘性。将虚拟的流量转化为真实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盈利模式,达但具体流量变现的方式可能就各有千秋,总体上分为广告展示类、增值服务类、电商购物类、交易分成类。当前阶段大部分站点基本上都是4类方式综合盈利的。下面简单通过几款知名内容生态下产品,来定义一下4类盈利方式的具体操作案例:1)广告展示类/增值服务类:图示 1.1 增值服务示例&广告展示示例参照以上图例,该示例来自百度内容产品: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是百度内容生态中的主力军,在搜索闭环的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百度文库通过切入百度联盟广告向集团输送广告收入利益;通过VIP会员/教育KA企业入驻等增值服务为文库平台本身造血。2)交易分成类/电商购物类图示 1.2 什么值得买站点示例“什么值得买”是一家网购产品推荐网站,同时也是集媒体、导购、社区、工具属性为一体的消费决策平台,因其中立、专业而在众多网友中树立了良好口碑。网站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早期以淘宝联盟产出的淘宝客优惠信息为主打内容,后逐渐加入海淘、原创(原晒物、经验)、资讯、众测百科、等多个频道,其内容大部分来自网友推荐,每天通过网站本身、RSS、各手机客户端及各浏览器插件推送商品特价信息,帮助广大网友买到更有性价比网购产品。PART 3框架 搜索优化的基础方法论1、SEO基础概念定义在铺垫基础方法论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部分SEO术语与概念,了解SEO的常用名词之后,可以提高理解的效率。1)关键词关键词源于英文“keywords”,特指单个网络用户想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使用的、能阐述自我意图的词语。通常在工作中只要是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过程中,产生过检索意愿及行为的句子或者相关短语我们都可以称统称为关键词。在SEO优化工作执行过程中谈到的关键词词包通常指的就是符合用户搜索意愿的词汇群组。关键词搜索是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户希望通过检索行为了解意愿的产品、服务或者公司等等信息。根据用户的检索意图及指数大小关键词又分为以下几类关键词可分:核心关键词、精准词、高转化率词、拓展词、竞品词、长尾关键词、疑问词等。对于搜索引擎或者传播策略而言,你的网站或者着陆页面主要讲述何种业务或产品,将相关的业务及产品整理汇总成该页面的关键词群组即可。关键词本身就是推送给搜索引擎查看的,这样搜索引擎可以方便的了解你的站点或页面具体讲述的是什么核心内容,且与提取后的内容方向是否一致。2)着陆页面/URL着陆页面也称:落地页、引导页,英文名称 Landing page。URL是网络上用户及搜索引擎点击及访问着陆页面的特定路径。在搜索引擎营销中,着陆页面就是当潜在用户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后展示结果页面中显示给用户的网页。一般这个页面会显示搜索结果相关的对应内容,而且这个页面应该是针对某个关键字(或短语)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的。着陆页面设计之初就应该满足一个最终的诉求:引导用户注册或购买直接产生效益转化!在运营计划中,网站运营的三个关键因素:获取(让人访问你的网站或者着陆页面),转化(说服他们进行相关的操作,点击,注册或者直接购买),激活(保持常客身份)长久价值,整个用户的生存周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陆页面展开的的。所以着陆页面在运营中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着陆页面就是SEO工作人员施展自身才华的阵地。根据页面属性跟最终诉求的不同可以定义为以下几类:站点首页/平台首页;列表页面/产品列表页面;服务场景页面/产品购买页面/内容页面;登陆/注册页面;其他页面(SEO聚合/SEM活动专题等等)3)快照/索引搜索引擎在收录网页时,对网页进行备份,存在自己的服务器缓存里,当用户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点击“网页快照”相关链接时,搜索引擎将Spider系统当时所抓取并保存的网页内容展现出来,该存储页面称为“网页快照”。索引/快照就是直接参与排名的基础页面单位。4)锚文本链接锚文本又称锚文本链接,是链接展示的一种形式,不同于超链接直接展示URL代码,锚文本链接是把关键词做一个链接,指向该关键词关联性较强的网页。锚文本链接实际上是建立了文本关键词与URL链接的关系。锚文本可以作为锚文本所在的页面的内容的评估。一方面,正常来讲,页面中增加的链接都会和页面本身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锚文本能作为对所指向页面的评估。锚文本能精确的描述所指向页面的内容,搜索引擎会根据指向某一个网页的链接的锚文本描述来判断该网页的内容属性。5)网站地图/Sitemap站点地图,是一种指明信息资源方位与联系,并且具有导航功能的可视化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以类似地图的形式,将主页的信息按照类日罗列起来,并提供相应的链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主页的整体信息,是用户或搜索引擎蜘蛛准确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快速入口。常见的站点地图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站点可视化导航,主要是面向访问网站的用户。将网站连接分类,整理后展现在用户面前,例如:头尾导航及网站地图单独页面。第二类是sitemap(sitemap.xml,sitemap.txt)这一类站点文件含了该网站的所有连接,一般SEO工作人员会将相关文件通过平台提交给爬虫去抓取,以便搜索引擎去收录并展示网站内容。6)权重在SEO行业圈内的沟通交流中,权重有两重不同的虚拟定义:第一重:站点整体质量在第三方平台算法及公式计算中产生的权重值。该权重可能来自爱站工具、Chinaz工具、5118工具等判定的该站点在百度、360、搜狗、神马、头条等搜索引擎中的收录/关键词/排名/预估流量等情况的综合研判的数值区间。第二重:行业内人士沟通关键词排名提升时,确认沟通中用来替换某一概念模式的话术词。为什么总是提到它是一个虚拟概念呢。在第一重概念中除了谷歌与搜狗会有自己的PR值概念之外,其他的权重概念都是三方平台根据自由算法进行计算归纳总结。并非是搜索平台本身赋予的那个涉及算法演化的阈值。在第二种概念中平台方也没有直接定义相关概念的具体名称。7)孤岛页面孤岛页面特质是在站点内外均无有效链接而无法被搜索引擎通过基础算法发现的页面。8)元标签元标签是使用在网页的head标签部分的HTML标签代码。与其它的HTML标签不同,元标签不会在页面的任何地方显示出来,所以绝大多数的访问者并不会看到它的存在。不同的元标签起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是用来提供关于页面的附加信息。比如,title元标签定义网页的核心内容;description元标签提供页面内容的摘要信息;其他一些元标签定义网页的其他属性等等。2、SEO基础方法论框架部分在我个人的方法论中,站内增长的SEO工作涉及三个部分核心工作,分别是与页面质量有关系同时涉及到转化能力的内容优化、与搜索引擎抓取流转方向提升访问效率的链接结构优化、与搜索引擎识别效率提升的网站结构及代码优化。在初始阶段我们通常会通过精准诊断站点来发现网站的问题,与项目组同步我们发现的站点问题清单,以达成逐步完善修改页面,提升网站页面适应搜索引擎的目的,来方便搜索更快捷更详细的了解网站。在进阶优化阶段,规划内容拓展的输出计划,通过一个内容框架输出相关关键词的布局计划,来截取同行业关联的有效流量;同时搭建内外链接管理的各种模块,向核心页面引导传递“权重”。1)SEO内容方向的上的优化为了有效改变网站上的低效输出现况,我们通常会根据页面及网站结构进行合理化输出关键词,并积极增加新的关键词匹配策略,这是改变SEO效果低效的必要策略。合理规划内页内容并达成有效输出,是内页获得优质评分的基础,在优质基础之上才能建设有效排名及流量获取这些上层建筑。在内容输出计划上,品牌词/产品词及解决方案词汇可能是toB企业的核心转化词汇,这部分词汇是站内外资源配置的核心部分。需要梳理并规范关键词框架来匹配站点页面进行高效关联输出。另外一部分行业长尾词则需要通过资讯模块/帮助中心/专题聚合等策略进行有效输出,以获得排名并产生转化。本次分享课程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下一个大章会阐述的如何进行关键词的分类/挖掘/匹配等相关步骤。2)SEO链接方向的上的优化链接方向的优化工作主要是体系化的整理并周期运营整站的链接,通过结构化的布局站点内部链接,提升搜索引擎深度访问页面的便利性,并给相关页面带来投票。在站点外部的工作就是高效的输出有效外部锚文本,为主站提供访问入口,并带来外部投票权。外部链接资源我们可以考虑自行组织相关行业的友链资源联盟,获得集体或联盟的优质页面支持,并获得高度相关的页面投票;内部链接资源管理我们要搭建合理的内链管理器,toB站点的内链管理结构较平台类网站更轻便,也更容易出效果。3)SEO结构及页面代码方向上的优化结构及代码方向上的优化工作主要是规范化的建设网站内容结构以及页面代码的SEO元素规范化的梳理两个事情。网站内容结构是同第一部分的关键词挖掘与布局有密切关系的;网站页面SEO元素规范化则是一个整体应用规范,这个规范大部分细节同前端代码有关,部分细节同服务器属性及数据存储逻辑有关,当然每个站点的框架及开发人员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平台或站点的SEO细节问题,总会千奇百怪。在结构及页面代码方向比较细节的问题就是图片中描述的相关问题:1. 双端适配 针对平台策略下的双端有效适配可以支持站点的有效收录;2. 链接输出逻辑 规范内外输出链接,可以改善搜索引擎访问页面的效率并提升抓取范围;3. 页面头部属性 属于代码类注意事项,可以方便搜索引擎更快识别页面属性及状态,了解页面内容;4. SEO元素代码 涉及页面SEO细节的h系、alt标签等同关键词有关的标签,相关标签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标记核心关键词,增加关键词密度;5. 快照索引细节 一般为分析页面冗余及核心页面露出问题,在toB 类网站中并不常见;6. 快速收录模块 在合理且完善的推送机制下,可以快速推送已存页面的有效收录率。以上部分是本次分享的第三章节部分,接下来我们来重点阐述一下一直在安利的精益优化的的第一个核心工作模块。PART 4精益优化的核心细节1、关键词挖掘与管理关键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公司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品牌词、价格或者使用说明等与用户检索息息相关的词语。站点的关键词往往代表了公司品牌、市场定位、产品动态等各类服务方向,如果定位选择错误,可能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流量及转化效果。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用户的意向词汇,整理我们站点后期输出的主要内容。确认适应且适应站点增长的每一阶段的行业关键词词包是通过SEO策略进军某一领域的必要步骤。开展关键词研究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这项工作的完整成果可以确保我们能精准命中行业相关搜索词,降低优化执行的难度。行业核心词、行业业务场景词、行业长尾词或疑问词等多样性词汇都应该列入关键词词包规划计划。另外,选择整合有效关键词是SEO过程中一个核心环节。选择有效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整理网站内容模型,输出有效页面,规划站内内链管理器,外链矩阵等后续步骤。2、关键词的分类关键词根据不同思维的分类及定义,可能有不同的属性。通过分类思路寻找行业有效流量,实现多样性搜索着陆的目的,这样才能发现流量渠道中的新生机会。网站核心关键词必须经过关键词的收集和数据分析之后确认,搜集有一定搜索量的有效搜索词才能确保站点获取有效行业需求流量,不能按老板或领导的意思进行想当然得设置。将有效关键词按搜索量大小进行难易度分类,制定同体量计划,可以有体系有计划的达成优化及转化的需求。无论从用户检索意图分类还是从行业长尾词搜索聚合量级及流量线索布局策略来看,整合行业关键词矩阵都必然成为SEO工作的核心步骤。1)按搜索意图分类按用户的搜索意图及搜索目的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品牌关键词、业务关键词、相关关键词。1.1品牌关键词品牌关键词特指明确带有企业品牌名词的相关词汇。从搜索行为分析,品牌词搜索用户搜索意图较为明显,与品牌价值与品牌知名度直接关联,转化难度也较低。1.2业务关键词业务关键词特指行业类业务场景相关词汇,例如“商标注册”、“企业客服工具”、“付费转化渠道”等等同具体业务或产品产生关联的词汇。这部分词汇检索需求也相对明确,有较高的转化价值。1.3关联关键词关联关键词特指在可以跟品牌或业务关键词产生联系或搜索联想的部分词汇。关联关键词大部分是长尾关键词或带特殊句式的疑问类词语。类似与“新网”产生业务或品牌关联的词语“除了阿里云还有哪些靠谱的云服务商”等等。2)按词组长短分类按关键词词组的长短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核心关键词、长尾关键词。按长短分类其实是简单判断条件,真正的判断条件出来词语长短之外,还需要关心词语的搜索流量。2.1相对简短的核心关键词核心关键词词就是整个行业关键词中集中了大部分搜索量的相对简短的搜索词。这部分分类的关键词一般占用了整个行业的50%~80%的搜索量。网站应该规划进所有有效核心关键词词语进入优化计划,但独一页面承载能力有限,根据需求建立中长期优化目标也是分类内容必要的核心点。2.2长尾关键词长尾关键词就是根据核心关键词延展出来的较长的关键词组。这部分关键词词量大,面对的搜索用户广,且可以占据行业20%~50%流量。针对长尾关键词输出内容模型也是本书会长时间渗透的增长思维。3)按布局策略分类按关键词的布局策略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首页关键词、内页关键词。按位置分类的目的为清晰的规划核心词语和非核心词语的投放位置。3.1首页关键词首页关键词特指需要安排在站点首页获取有力支持的关键词词组,上一小结有简单说过,独一页面承载能力有限。在首页关键词规划中,应该合理且适当规划3~4个行业关键词用于首页优化。3.2内页关键词内页关键词特指需要安排在站内内页获取排名流量的关键词群组。内页关键词可以规划行业核心词汇也可以规划长尾关键词,在获得排名支持的力度上较首页位置较小。3、关键词的挖掘明确了关键词的分类策略和投放概念之后,就可以顺畅的进入关键词的整理挖掘工作流程,关键词整理挖掘是SEO工作流程中需要尽量前置的工作,清晰定位需要要优化的关键词词包,然后再将关键词根据需求分组和布局到网站中去。关键词的挖掘工作本就是SEO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关键词的定义定位及部署不当,会影响排名效果及流量质量。4、关键词挖掘范围考量定义关键词分类,理解关键词属性的优势在这个步骤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需要根据网站所在行业、网站流量目标和定位及团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情况来清晰的界定关键词挖掘的范围。这样在后续对关键词选择和布局时就会减少很多非必要的工作量。第一步,定义行业属性。先考虑企业发展根基及后续发展方向,确定网站项目适合做哪些类型的关键词词组,根据自身行业属性来进行有规划的扩展,做到所挖掘出来的关键词词组都是和网站主营业务或产品息息相关,才算基本符合网站持久发展方向。过度挖掘无关的关键词,会使得后续的整理工作量增大,如果筛选整理不当,还会给后续内容产出步骤增加工作难度。另外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百度算法中的飓风算法3.0中就涉及了关于行业无关关键词的惩罚示例,过度使用非行业领域词汇及内容有几率触发飓风关联算法。当网站中投放过多跨领域内容,就可能会被搜索引擎发觉并直接降权。其实企业和SEO人员本身没有想作弊,但是因为挖掘的关键词筛选不严,或者对用户主动为信息产品添加的标签审核不严,放出大量和网站主题不相关的关键词页面,一旦这些词和内容积累到一定的量,网站在搜索引擎上就会被降权了。第二步,确认站点性质。如果网站是营销型站点,为达成转化效益,建议挖掘行业核心词汇、服务场景型词汇、行业长尾行词汇,进行精准优化,定向排名提升,来确保可以达成高速流量增长。类似“新网”、“易观方舟”、“华为商城”等以服务或产品的售卖为核心的站点,除了行业核心词汇外,还会挖掘服务场景及产品场景相关的搜索词汇,以及部分行业较多搜索量的长尾关键词。如果网站是垂直型站点,为提升行业地位,建议挖掘行业核心词汇、产品类型词汇、相关长尾词汇,进行批量优化,整体提升关键词排名,增加站点曝光率,提升站点价值。类似“土巴兔”、“1688”、“房天下”等以巨量垂直行业信息为基础生存的站点,需要重点挖掘行业关键词、行业长尾词、品牌关键词、业务关键词、产品关键词等分类繁多的行业类词汇。如果网站是门户型网站,为提升站点流量,在公司人力支持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涉及行业全范围的挖掘,制定相关关键词的适应型内容模型,以捕获全行业关联流量。类似“百度百科”、“环球网”、“中关村在线”等以行业信息为主的内容型站点,可以在定义关键词分类后进行全分类抓取并完成输出计划。第三步,确认执行能力。如果公司SEO人员有限,并且团队可支配的资源也有限,建议尽可能地挖掘行业优质中长尾关键词。如果挖掘太多行业热门关键词,以站点的体量可能无页面承载关键词,无法对其进行优化,或者如果挖掘过多长尾关键词,但企业无内容输出人员,完成相关的内容产出身不可能产生那么多内容,会影响相关的投放与增长计划。如果公司团队建制整齐,可以分批分阶段订立规划,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整理关键词,最后再完成内容输出,定好团队精力的分配情况,然后再重点挖掘团队想重点优化的核心关键词或长尾关键词。优先建议挖掘优化行业核心词,其次是行业长尾词。5、关键词挖掘在SEO服务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关键词挖掘的工具就已经遍地开花,在介绍工具之前,先推荐几种手动整理挖掘关键词的思路策略。5.1行业基础词挖掘根据行业内的优质站点,收集行业相关的优质词根。在全量互联网化的当下,无论从事什么正当行业总会优质站点出现,我们可以适当收集行业竞品的站点,根据相关站点的首页关键词投放情况收集行业相关的基础词。这类操作方向相对省时省力,且命中率高。5.2按属性进行拓展行业基础词或者行业优质词,仅仅应用于首页或者核心页面,还有更多的内页及产品页面可以继续布置根据属性拓展的长尾关键词词组。关键词属性拓展,体现方式上,一般是指给核心名词添加修饰词或者形容词。该种策略通常应用与企业属性非平台类站点。根据不同的修饰词属性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构成模式:根据产品特性进行拓展,例如:PHP网站开发、折叠手机、免费小说等根据产品材质进行拓展,例如:金属书架、木质书桌、纯棉围巾等。根据产品功能进行拓展,例如:政务网站建设、电子书下载、移动办公平板等根据产品区域进行拓展,例如:邯郸网站开发、北京商标注册、潍坊办公租赁等。根据产品领域、行业习惯、中英文翻译、特定词根等等习惯,各行各业可能有不同的属性拓展策略,在平时互联网冲浪时就要多留意多学习,这样才更专业细致的进行自我行业的关键词挖掘拓展。6、关键词的竞争分析关键词挖掘的步骤之后就是SEO的核心工作之一:关键词的选择及分组。我们在这个步骤需要决策的内容是分组后的关键词需要同何种类型的页面相关匹配,该类型页面如何输出?现有页面是否能承载关键词,是否需要涉及新的内容模块来承载关键词等等后续步骤。关键词的选择优先考虑的是行业核心词汇,即行业内的核心词汇,判断工具或者判断方法可参考相关词的百度指数及凤巢后台的提供的搜索量数值。初级的提取方法为词根法及数值比较法。即使用词根在5118及Chinaz的星图等平台抽取相关词根的扩展词包,通过搜索指数排序相关有效词包。相关工具通常会展示该词汇的长尾词的个数、搜索结果数量、竞价投放量、竞价价格均价、竞对情况、内页量级等等情况。下面简单解释几个需要注意的概念:6.1搜索结果与intitle结果分析搜索结果页面是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与该关键词有关联的或高度关联的页面合集的量级。换个角度考虑的话,你可以直接考虑为我们需要同多少个对手竞争TOP10。intitle+关键词,即 intitle:关键词 中展示的页面量级,就是我们的直接对手。title相关参数是搜索引擎中判断关键词的核心因素,精准投放关键词的页面就是我们需要直接面对的真正对手。6.2竞价情况分析当下大数据平台的相关关键词在自然结果中展现的付费结果数量及相关竞价位置的价格及均价都是评估我们投放的关键词是否有真实意义的基础数据。当然相关关键词的竞价详细情况,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百度付费端提供的相关工具进行直接查询。付费页面的个数通常代表该词汇的竞争度激烈程度。竞价价格通常代表该词汇单次点击的真实商业价值。关键词的分析及部署阶段优先需考虑高竞争度高价值的页面进行布局优化。当然,在考虑部署及优化难度上要需要考虑自己团队的优化能力及资源采买的承受上限。6.3页面情况分析在自然快照结果方面,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分析在TOP30的快照结果中,相关页面的整体综合情况是什么样子的?1. 是否精准布局了关键词。即TDK相关细节是否符合密度规划及关联度规范。2. 页面的基础性质。即目前在TOP30的关键词为站点首页还是站点内页,通常情况下在TOP30位置内如果内页型页面较多,相关关键词的竞争度相对较低。3. 页面关键词密度及结构是否合理。页面的基础判断细节会在第六章节中进行详细描述。4. 页面的反链质量如何。在国内的大部分工具中,仅支持首页的反链查询,该部分参数仅做为参考即可。7、关键词部署关键词经过搜索优化相关的管理或执行岗位工作人员的分类、挖掘与竞争分析相关流程之后,我们来到关键词部署的核心环节,也是关键词在经历沟通打磨后的的最后一个应用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同产品团队或者甲方项目沟通我们的投放匹配计划。其中包括但可能不限于页面的优化增删及核心页面调用的影响新增调整等事项。我们需要在产品或者运营团队的支持及授权下进行特定的关键词部署工作。在进行关键词的分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运营侧或者产品侧的阻力,阻力可能包括无法新增栏目或者专业页面、产品不配合调整核心页面的TDK等等。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阻力情况下同相关对接人进行沟通来获得相关的理解与支持,毕竟SEO工作本质上是支持产品侧及运营侧完成增长任务。8、关键词分组与部署在讲到关键词的分配及部署工作难免接触到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关键词分组与部署的金字塔结构应用策略,这是关键词优化的一个基础方法论。其中,关于关键词的分组工作在前一章中其实已经整理了一个大概的整体框架。在新系统化的进行说明,来重构一个关于关键词分组与部署的有效框架。在SEO的服务中,关键词分组优化是重中之重。而在关键词的分组规划中通常会使用的两个基础策略是就是页面分级策略与词根分组策略。页面分级策略的基础是根据网站现有的页面类型进行核心关键词词包及行业长尾词词包进行分类分组布局。网站的首页及产品页面【服务或者解决方案页面】应当适应的布局行业核心词及产品核心词。例如“域名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核心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它应该安排在网站首页或者核心产量的栏目页面。网站的专业及核心内容模块应适当的布局优质的转化的长尾词。例如“域名如何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优质转化的长尾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应将它布局在优质的帮助中心页面或者独立的新增专题页面中;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构建新的内容模块来处理行业长尾词。例如“河北域名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长尾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应该将它布局在日常的资讯产出中心或批量产出的内容计划中。词根分组策略通常会根据有效词根进行批量化规划及页面新增,相关策略适用于区域化平台或者区域化业务,例如区域生活服务的58赶集,区域垂直的爱卡、太平洋,区域教育的Vipkid、美联,区域租赁的自如、我爱我家等平台型区域型站点。例如词根“英语培训”,可以根据该词根进行批量化拓展快速覆盖全国34+省市及333+的地级行政单位或者更深层次的县级性质单位业务。当前在该词根发力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58赶集、美联、勤学网等各型各色的期望从该类型词根中获得流量及后期收益的平台及品牌。作者:谷海松 10年搜索引擎优化相关工作经验,擅长站内优化滤断分析及整体行业流量常略规,致力于务产业精准流量提升,专注汽年、房产粒,企服、游戏乐电工业等,领域的策略分析&顾问支持。

利合

一篇长文,读懂“10万+”标题的全部套路

―― BEGIN ―― 这是一个“信息微缩”的时代。 在报纸、杂志和电视盛行的那些年,消费者习惯拿出整块的时间,沉浸式地接收信息;但进入手机时代后,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海量内容,消费者的时间和注意力早已被撕扯成一块块碎片。 想要赢得他们的关注,文案就必须在这些细小的碎片中生长。 一则亮眼的标题,在提升点击率进而提升转发率方面,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 如何写出高点击率、转发率的标题? 想要写出一则叫好又叫座的标题,你首先需要明确: 一个好标题和一个烂标题之间,有哪些区别? 坏标题有两种:一种平平淡淡,让人毫无点击欲;另一种是虚张声势,能吸引人点击,但标题下的内容却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俗称“标题党”。 “标题党”很危险――它会让用户觉得自己很蠢,被骗了;用户的好奇心会立刻转化愤怒的情绪,恨不得将写标题的人得而诛之。 一个好标题则是基于文章内容的巧妙提炼,它就像烤肉摊小哥往羊肉串上撒的那一撮孜然,能将路过的人吸引到面前来。 写出一则好标题的12个技巧 置内容于不顾,割裂地谈论起标题的套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篇长文里,你将看到不同类型内容的标题技巧,以及不同自媒体平台(微信、今日头条等)的用户更喜欢什么样的标题。 接下来,我将内容分为情感/鸡汤、时尚/娱乐、生活/美食、科技/资讯、知识这五大垂直领域,分享这些内容写出好标题的技巧。 1 情感、鸡汤类内容 情感类内容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用户宣泄情绪,情感类标题的职责也同样在此。如果你研究过咪蒙、HUGO等情感类大号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它们都在十分尽职地做着这件事情。 既然要宣泄情绪,标题通常需要观点鲜明,最好非黑即白。 技巧一:用户本位 来看看下面这些阅读量爆表的标题: “孩子小,你不能让着点么?”“不能”(咪蒙) “你是处女吗?”“关你屁事”(咪蒙) “你有钱了不起啊?”“了不起”(咪蒙) “女孩子不要太辛苦?”“你养我啊?”(HOGO) “姨妈来了?多喝水”“滚!”(Papi酱) 职场女性:不敢嫁,不敢生(咪蒙) 有事直说,别问“在吗”(卡娃微卡) 别逼婚了,我觉得没人配得上我!(咪蒙) 我朋友圈发什么,管你屁事!(蛙哥漫画) 这些标题的相同点是: 字数较少,语法简单; 很多直接采用了对话体。 这类标题的诀窍在于: 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说他们的心里话,无需进行包装。 优势在于:用户在一眼看到标题时,心中都会出现一些想@的人,胸中立刻腾起一股攻击欲,而这种心理对点击率尤其是转发率非常有利。 技巧二:挑战常识+制造二元对立 常识是“克己复礼”,反常识则是“纵容自己”,你说用户更愿意点击哪种标题? 来感受一下: 拜金虚荣换男友,但我不是坏女人(桃红梨白) 做一个不好相处的女人(HOGO) 谁规定女人一定要活成”贤良淑德”的模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会败家的女人更幸福(卡娃微卡) 正室要像小三一样活着(咪蒙) 倒霉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咪蒙) 上面几句标题,都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无论用户是否认同标题所体现出的观点,都很难抑制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在标题写作上,需要刻意构建二元对立的因素,比如上述标题中的“坏女人”(好女人),“不好相处”(好相处),“会败家”(不会败家)、“正室”(小三),有的对立是隐性的,有的对立是显性的,无论如何,都需要在标题中塑造出这种对峙和矛盾。 技巧三:悬念+利益点 这类受欢迎的标题,往往以长者的口吻,知心善诱,为用户揭露生活的真相和幸福生活的窍门。 真正宠你的男人,会这样对你(入江之鲸) 约会中男生的哪些小动作,会让姑娘欲罢不能?(杜绍斐) 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撩倒男人?(小北) 恋爱时,男人最烦女人这八种行为(故姐) 搞定男神的正确姿势(Papi酱) 男人会不会出轨,看这两点(女人多读书) 白羊座有哪些难以启齿的小怪癖?(同道大叔) 长相中等的姑娘如何进阶到“美”(蝉创意) 这类标题的常用技法,是在标题中往往利益点明确,让用户明白看完后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同时制造悬念,吸引点击。 比如“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撩倒男人”这一则标题中,利益点就是“撩倒男人”,被隐藏起来的信息是“撩倒男人的诀窍”。 如果没有明晰勾人的利益点,单纯地去谈制造悬念的技巧,无疑是一种徒劳。 2 时尚、娱乐类内容 娱乐、时尚类内容,是对平凡生活的一种抵抗。 平凡的对立面是什么?故事。 故事有起伏的情节,有悬念,能满足人的好奇和猎奇心理,而具有这些元素的标题,就很容易被用户的手指戳中。 技巧一:人称代词+时间轴+反转 这类标题多以第一人称代词“他/她”打头,并一气呵成地按时间顺序讲完这人一生的跌宕故事。 这类标题基本上用户读了后就知道内容的梗概,但唯独不知道这人是谁。 比如: 她是民国四大美女,17岁成影后,25岁在前夫和情人的冷漠下自杀,30万人为她送行(金融八卦女) 他是梁启超最爱,美国洗碗拿到博士,中国同学造导弹打中国,他造导弹保卫祖国(金融八卦女) 她是男神收割机,颜值高衣品更高,嫁给爱情后被宠成小公举,29岁依然活得像个18岁的小姑娘!(商务范) 以上,在内容符合事实的前提下,越狗血、越反转、越励志,越好。 技巧二:悬念+信息阶梯 在内容质量过关的前提下,能勾起用户好奇心和窥探欲的标题,都是好标题。 比如: 揭秘一家融资4亿的游戏出海平台,马云、马化腾、史玉柱等大佬都在投资(娱乐资本论) 商家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事实:我们用3个月测评了15款扫地机器人后发现……(清单) 和张蓝心被拍,尹正暴露真实身高了!忍不住以尹正为圆心研究了一圈男星身高(严肃八卦) 除了“来都来了”,还有一句魔咒,会令你狂买一堆垃圾(反裤衩阵地) 什么样的包,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跟风买这些口红,你只会越来越丑(YangFanJame) 这类标题都通过悬念成功制造出“信息阶梯”――即写作者掌握着阅读者不知道的秘密,转发这条信息的人掌握着只读了标题的人不知道的真相,从而提升标题的点击率和转发率。 3 生活、美食类内容 生活、美食类内容的标题,首要职责是如何用文字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勾人的味觉、视觉、触觉、嗅觉,营造出感官上的吸引力。 技巧一:满足多模式感知 由于人类具有将视觉意象与言语讯息联系起来的文化倾向,也就是多模式感知的天性。 心理学研究屡屡表明:字词所激发的概念,当它们能在头脑中产生清晰的视觉意象时,最容易被人记住。 神奇的牛轧糖葱香米饼,一口咬下54层(美食台) 怎样一口吃掉9朵玫瑰和15朵茉莉(美食台) 薄如蝉翼的金华火腿,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一条) 1.5斤新鲜甘蔗浓缩成一颗糖:它懂你不能说的(ENJOY美食) 集苹果、梨、枣三种风味于一身,这果子有点鲜(下厨房) 上面一组标题,都是在谈食物的风味,却都没有使用形容味道的形容词,而是用一些具象的名词来激发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形容葱香米饼,不用“薄脆”,而用“一口咬下54层”,形容鲜花饼,不用“清香”,而用“吃掉玫瑰和茉莉”,让视觉和味觉产生联动。 技巧二:寻找背书 人们对于有来头的东西总是格外感兴趣,也更愿意一探究竟,这就是背书的力量。 比如: 今年头采的西湖龙井,慈溪太后喝的就是这家的茶(一条) 这就是传说中得了2016红点奖的那个:猫厕所(一条) 故宫出了条开运红绳,姚晨、景甜、吴奇隆都在戴(一条) 从硅谷火到中国,每三秒就卖一个,用过这款榨汁机,你不想碰其他的(撕蛋) 我们找来了国内最有名的侍酒师,给你选了一瓶波特酒(企鹅吃喝指南) 上述标题中,历史故事、获奖经历、名人明星、销量、专业人士等都是让标题增加分量的方式。 技巧三:形而上的提炼 对很多人而言,吃什么、用什么的关键不仅在食物、器物本身,还在于它们能营造出的一种生活氛围,俗称“XX代表着XX的生活态度”。 比如: 吃掉一只优秀的小龙虾,就抓住了南京的夏天(企鹅吃喝指南) 憋了一个冬天,老夫的少女心被这口小甜水唤醒了(企鹅吃喝指南) 只要锅子还在噗噜噗噜,心情就不会blueblue(艾格吃饱了) 一颗懒蛋蛋,解救你的冬日焦虑症(ENJOY美食) 现代人有太多病症需要治愈:失眠、焦虑、抑郁、丧、社交恐惧、尴尬癌…… 现代人有太多心理需要被满足:文艺心、玻璃心、逃离心、少女心、公主心、女王心…… 标题中出现了与此相关的字眼,点击率也会更有保障。 技巧四:比较法 比起天花乱坠的描述,比较法是省字又管用的一种技巧: 吃过这枚凤梨酥,其他的都是将就(艾格吃饱了) 它甜过世界上99%的水果,慕斯般口感好迷人(下厨房) 巧克力中的“爱马仕”,让自己站在今年情人节票圈的顶端(成都美食) 生理期用这10件小物,比红糖水管用100倍(IF) 在标题里通过比较,放大描述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看上去似乎有点夸张却也不觉得浮夸,让用户更有点击进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技巧五:打擦边球 这世界对白莲花很残酷。那些未经去污洗涤的标题往往是吸引眼球的利器。 如: 他拍的1000张小弟弟的照片(蝉创意) 每天早晚,只想让它在嘴里震(一条) 我请你睡觉(一条) 男朋友那个很直是什么体验(蛙哥漫画) 男人身上一样东西,情人节之夜会被女人吞掉(杜绍斐) 以上,投机有风险,操作须谨慎。 4、科技、资讯类内容 这类内容中,有一些是新闻属性较强的,比如某大佬的新发言,某大厂的新动作等,这类内容的标题只要把相关关键词都怼上去,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而这类内容以外,想要以标题给内容添彩,也有一些技巧。 技巧:列数字 这一类标题中往往含有一组或多组数字,由于数字是模糊的对立面,所以容易给人一种专业感和权威感。 比如: 追踪了783家创业公司五个月,分析了64.7万条数据,我们发现了10个有趣的现象(虎嗅网) 新闻业务衰落以后,这11张图告诉你三个老门户如今都靠什么谋生(好奇心日报) YY的海外故事:1年3000万月活、估值4亿美金的直播平台,能有怎样的想象(36Kr) 逃离小程序:60%用户回归APP,70%开发者欲放弃开发(钛媒体) 5、知识类内容 知识类内容必须要有信息增量,才是有价值的,而此类内容的标题中,就必须明确地体现这一点。 技巧:化繁为简 一篇长文,读懂“10万+”标题的全部套路(乌玛小曼) 拜访拥有5亿粉丝的21位自媒体大佬后,我得出22条结论(新榜) 这4个灵魂问题,解决你80%的困境(LinkedIn) 看到上面这组标题,你是不是还没看内容,就快要抑制不住想收藏和转发的心情了? 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 将内容包含的知识进行了非常简化的提炼,让用户一眼看上去心理负担很小。 诸如“8个规律”、“一篇长文”、“10分钟”、“22条结论”、“4个问题”都用数字体现了非常清晰的利益点。 掌握了起标题的技巧,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除了上述的微观技巧,了解一些宏观的趋势,对于写出一则好标题也很有帮助。 1. 标题正变得越来越长 在纸媒时代,好标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短――因为纸质印刷物的成本高,版面有限;到了数字化时代,标题则不用再担心这一约束。 现在,微信订阅号允许的标题长度为64个字,头条号允许的标题长度为30个字。 新榜通过对2000余篇10万+爆文的分析,亦发现微信爆款文章的标题字数呈现增长趋势: 2015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18.02个字; 2016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19.29个字; 2017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21.66个字。 新媒体专家刘晨认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越写越长,是一种“信息前置”现象,根本原因是信息爆炸导致注意力资源愈发稀缺:“与其把信息都折叠进内文里被动等待用户打开,不如直接把信息展示在入口上让人一看便知”。 这就要求内容创作者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标题,在对内容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思考什么样的标题最让人有点击的欲望。 2. 不同的自媒体平台,欢迎不同的标题 多平台分发已经成为内容创作的必然趋势。那么,同样一个标题,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大流量平台上,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二更”在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上的标题。 上图是“二更”在微信公众号里的标题,反映出来的特点是:字数较少,意义抽象,乍一看标题难以知晓具体内容。 再来看看“二更”在头条号的标题: 从上图右侧“最佳文章”列表中,可以看出“二更”在头条号上阅读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文章标题,字数较多,并且意义具体,基本上用户看了标题就知道内容在讲什么了。 “二更”为什么要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标题呢?因为它明白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的分发机制是不同的。 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分发基于社交关系,所以哪些带有社交话题属性的内容和标题(比如男女情感、星座等),更容易受到欢迎。 而今日头条是一个资讯平台,采用机器算法分发机制,一些意义具体的词汇,更容易被机器识别,然后将它们推送给喜欢阅读这些“标签”的用户,而用户也更喜欢点击具有故事感的标题。 结语 如果你希望你的内容在不同平台都能收获不错的流量,除了掌握写一则爆款标题的常见技巧,更需要多多琢磨在各大平台上流量较好的账号们都在如何起标题,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 END ―― 本文由 @乌玛小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能体纯素

北大教授:洗冤为何这么难?24个重大冤案背后的制度分析

【导读】2020年8月4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时隔26年后,依法对原审被告人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裁判,宣告张玉环无罪。自2012年中央层面接连出台防范冤假错案的法律文件以来,纠正冤假错案的数量和媒体报道都有明显增长,但透过张玉环案及以往曝光的类似案件可以看出,在司法实践中,纠正冤假错案依然是一项耗时极长、耗力甚巨的工作。北京大学法学院陈永生教授指出,相比于强调诉讼程序终结性的英美法系,我国司法系统中的诉讼程序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强调实事求是、有错必究,但现实是,在我国平反冤假错案反而更难。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反差,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我们的再审审判主体规定不合理、启动再审条件被严重拔高、证据保管制度不健全。总的来说,我国的再审制度在设计和运作方面仍有缺陷,如果要彻底解决冤假错案平反难问题,就必须从改革再审审判机关、厘清再审证明标准、强化被告权利保障、建立规范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建立合理的DNA鉴定重启制度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使再审制度走上科学、合理、高效的轨道,进而达到更好地维护司法公平和社会正义的目的。本文原发表于《比较法研究》2018年第4期,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位参考。冤案难以纠正的制度反思——以审判监督程序为重点的分析自2005年以来,媒体曝光了一系列刑事冤案,尤其是近年,冤案曝光更呈井喷之势。这些冤案的纠正普遍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被冤者被错误认定有罪,到最终被改判无罪普遍经历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此期间,被冤者及其家属不断申诉、上访,律师以及社会正义人士鼎力支持,媒体长期不断报道,最终才促使检察院、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在有些案件中,这些力量共同作用,还不足以启动再审,最终因为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迫使法院不得不改判被冤者无罪。更有甚者,在有些案件中,真凶出现、“亡者归来”都难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冤案纠正如此之难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我国,冤案为什么难以获得救济?我国的刑事救济程序,尤其是审判监督程序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以近年媒体曝光的冤案为样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近期备受关注的“张玉环杀人案”再审改判无罪)▍我国冤案难以纠正的现状就冤案的纠正而言,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以及此后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相继颁布防范冤假错案的法律文件是一个分水岭。此前,除2005年以外,其他年份媒体报道的纠正冤案的数量都不是很多。此前4年,媒体报道的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的重大冤案只有赵作海案1起。而自十八大召开后的4年内,媒体报道的重大冤案达24起。本文主要以这24起冤案(见下表1)为研究样本。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我国近年刑事冤案的纠正呈现以下特点。(一)冤案纠正普遍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被告人蒙冤的时间,也即从被公安司法机关拘留、逮捕,到被认定为无罪,平均长达17年。其中,蒙冤时间最长的是辽宁省锦州市的郑永林案,蒙冤时间长达27年;其次是河南省灵宝市的王玉虎案,蒙冤时间长达26年;再次是海南省海口市的陈满案,蒙冤时间长达23年。而在其他国家、地区,冤案纠正所需的时间大多比中国短。根据美国无辜者计划的统计,美国冤案被告人蒙冤时间平均为14年。由此可见,虽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冤案纠正难度都很大,需要的时间普遍比较长,但两相比较,我国无辜者蒙冤的时间平均比美国长达3年,因而我国冤案纠正的难度更大。笔者认为,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因为美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性国家,司法理念强调诉讼程序的终结性,救济程序,尤其是再审程序的启动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而我国在诉讼模式上更接近大陆法系,诉讼理念更强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因而我国再审程序的启动本应比美国更加容易,但从实践中冤案纠正的情况来看,却比美国更加艰难,这是值得反思的。(二)许多冤案得以纠正的原因都非常偶然在十八大召开前,我国重大刑事冤案的纠正,大部分都依赖真凶落网或者“亡者归来”。笔者曾对2005年前后媒体披露的20起典型冤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冤案全部都是因为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得以纠正,没有一起是因为认定原审裁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发现其他能够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而被纠正。而真凶出现、“亡者归来”是一种小概率事件,主要依靠这些偶然因素纠正错案,显然表明我国刑事救济程序存在严重问题。在十八大召开后,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就笔者统计到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因真凶出现(没有“亡者归来”的案件)而被纠正的只有7起,仅占29%;因认定原审裁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被纠正的有17起,占71%。不过,如前所述,真凶出现是一种低概率事件,仍然有29%的案件依靠这种小概率事件纠错,不能不让人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纠错机能感到忧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1起(4.2%)是因为利用DNA鉴定技术,使被告人洗清冤屈。而在美国近年被改判无罪的被告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2%,为中国的9倍。不仅如此,在美国,利用DNA鉴定改判无罪的案件,一般是通过被告人主动申请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程序,然后依据证明其无罪的鉴定意见,申请启动再审程序,通过再审改判无罪。而在我国,高如举、谢石勇、卢刚等抢劫、盗窃案作为近年唯一的一起通过重新进行DNA鉴定从而洗清冤屈的案件,并非基于被告人申请而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程序,而是因为被告人卢刚被抓获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DNA鉴定,发现鉴定意见与凶器残留DNA不吻合,经过被冤的高如举、谢石勇的家人反复申诉,贵州省公安厅加大侦查力度,最终查获真凶李家彬,洗清了高如举、谢石勇2人的冤屈。由此可见,通过申请进行定罪后DNA鉴定,继而依据证明无罪的鉴定意见申请启动再审的洗冤路径,在我国远未建立起来。(三)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经常很难启动再审程序本来,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是启动再审程序的重要方式,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2条的规定,在申诉符合法定条件时,法院必须启动再审程序,但在我国实践中,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很难启动再审程序。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来看,除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外,往往还必须有其他强有力的外力配合,如真凶出现、律师的大力抗争、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他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等等,才可能推动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见下表2)。从上表来看,在我国,通常需以下因素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法院、检察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改判被冤者无罪。1. 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持续申诉本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近亲属申诉并非启动再审的必要条件,法院、检察院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也应当主动启动再审。但是,在我国实践中,如果没有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法院、检察院很少主动启动再审程序,尤其是很少主动启动对被告人有利的再审程序。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1起案件(陈建阳等抢劫、盗窃案),被告人因担心申诉影响减刑而一直没有提出申诉,还有1起案件(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被告人曾3次提出申诉,后也因担心申诉影响减刑而没有继续申诉,其他22起案件,都是因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甚至几年、几十年,长期坚持申诉,才促使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陈建阳等抢劫、盗窃案以及王本余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案之所以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申诉,法院也启动了再审程序,都是因为出现了真凶,法院无法回避,才不得不启动再审程序。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出现真凶,法院、检察院很可能不会主动启动再审程序。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如果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不提出申诉,那么除非真凶出现或“亡者归来”,否则,法院、检察院通常不会主动启动对被告人有利的再审。从我国实践来看,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通常是启动再审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如前所述,就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而言,只有2起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没有提出申诉,其他22起案件,被告人及其近亲属都提出了申诉,但是这些案件被告人蒙冤的时间通常都长达10年以上,甚至长达20年以上,这就表明,仅仅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通常不足以推动检察机关、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从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来看,要纠正冤案,除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持续申诉外,通常还需有以下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相配合,甚至各项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合力推动法院、检察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2. 真凶出现如前所述,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有7起案件是因为真凶出现最终才得以纠正,比例接近1/3。这7起案件中,有3起案件(张高平、张辉强奸案,黄志强等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案,高如举等抢劫、盗窃案)在真凶出现以前,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其实就一直不断提出申诉,甚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如张高平、张辉强奸案),但一直无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最终因为真凶出现,才使冤案纠错出现转机。可以预见,就这3起案件而言,如果不是因为被告人运气足够好,有幸碰上了真凶出现这种小概率事件,被告人很可能一直无法沉冤昭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案件,即使在真凶出现以后,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诉也很难启动再审程序。譬如,聂树斌案自2005年3月王书金承认该案被害人系其奸杀,到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无罪,长达11年。呼格吉勒图案自赵志红于2005年10月供认呼格吉勒图案系其所为,到2014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无罪,长达9年。黄志强等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敲诈勒索案(以下按习惯简称“江西乐平冤案”)自2011年11月25日真凶方林崽就供认该案系其所为,到2016年11月30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才改判被告人无罪,历时5年之久。(聂树斌的父亲聂学生在聂树斌的坟前,宣读聂树斌无罪的判决书)3. 律师的申诉、抗争在我国实践中,冤案大多发生于暴力犯罪,尤其是“命案”。而暴力犯罪的被告人大多非常贫困,无力聘请律师代为申诉。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我国律师群体涌现了一批有正义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他们自愿免费为被冤者提供法律援助。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只有王本余案件在再审阶段没有委托律师,其他所有案件在再审阶段都委托了律师,辩护率高达96%,远远高于中国刑事案件20%左右的平均辩护率。而且,在这些案件中,绝大多数律师都是自愿为被冤的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不收取费用。不仅如此,本文研究的24起重大冤案大多蒙冤时间长达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许多律师自案件一审、二审,或者申诉阶段接受委托,就一直坚持为被告人上诉、申诉,连续多年,10多年,甚至20多年。如在郑永林案中,申诉代理律师刘明人奔走了20余年。在徐辉案中,侯衍涛律师自1998年在侦查阶段接受委托,到2014年9月15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改判无罪,坚持了16年。还有其他许多案件,如王玉虎案(耿民律师)、陈满案(吴家森、曹铮、林义全、李金星律师)、柯长桂案(胡超奇律师)、曾爱云案(钟致远律师)、黄家光案(刘晰、乔磊律师)、呼格吉勒图案(苗立律师)、钱仁风案(杨柱律师)等案件中,律师都代被告人上诉、申诉,抗争了多年,甚至10多年。4. 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从我国实践来看,许多案件最终得以纠正,不仅因为有被冤者及其家属长期坚持申诉,律师大力抗争,还得到了一些素不相识的正义人士的无私帮助。在有些案件中,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甚至是冤案最终得以纠正必不可少的一环,没有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有些冤案可能无法得到纠正,至少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譬如,聂树斌案之所以最终得以纠正,与众多正义人士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2005年3月,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原副局长郑成月向媒体披露王书金交代聂树斌案实际上系其所为,启动了聂树斌案平冤的进程。2005年担任《河南商报》总顾问的马云龙于当年3月15日在《河南商报》上发表《一案两凶,谁是真凶?》一文,使聂树斌案一案两凶的事实得以披露;此后,他又不断为聂树斌家人申诉提供帮助、出谋划策。许多学者,如中国政法大学的陈光中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徐昕教授,长期大力疾呼,对推动聂树斌案的纠正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其他不少案件中,被告人也得到了正义人士的大力帮助,而且正义人士的帮助对纠正错案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呼格吉勒图案中,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汤计,最早报道呼格吉勒图案,此后9年多,他通过新华社内部渠道,向上级有关部门呈送了5篇内参,对推动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陈满案中,中国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退休的程世蓉女士义务申诉11年。在郑永林案中,曾担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公安机关刑警队队长等职务,退休后担任特邀律师,专门为农民提供无偿法律援助的“老政法”厉夫及其助手刘明人为郑永林奔走20余年。5. 媒体的报道、呼吁在我国实践中,媒体的报道、呼吁对冤案的纠正也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必要条件。就本文研究的24起冤案而言,媒体全都进行了报道,甚至进行了大量、长期报道。2016年12月2日聂树斌案改判无罪后,“新京报动新闻”于12月5日做了一期报道,就21年来,媒体报道聂树斌案件的情况进行回顾,收集到了《河南商报》《南方周末》《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京华时报》《中国新闻周刊》等全国各大媒体多达271个版面的报道。其中,仅《南方周末》,自2005年3月真凶出现,到2014年1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就刊发了12篇报道、4篇评论。▍我国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导致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非常复杂,既包括诉讼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司法体制方面的问题;既包括一审、二审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包括死刑复核、再审制度方面的问题。由于从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来看,冤案主要通过再审程序纠正,冤案难以纠正主要是因为再审制度在设计与运作方面存在问题,因而本文主要就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缺陷,剖析冤案难以纠正的原因。(一)再审的审判主体规定不合理本来,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3条第1、2款的规定,有权对生效裁判启动再审程序的既包括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也包括上级(包括上一级、上二级、上三级法院)法院,因而当事人如果对生效裁判提出申诉,应当既有权向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提出,也有权向上级法院提出。然而,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最高法《解释》”)第373条明确规定,申诉通常由终审人民法院审查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规定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冲突,是导致冤案难以纠正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我国实践中,一旦法院对刑事案件作出裁判,那么该法院以及审理案件的法官就与该案产生了利害关系。因为一旦该案的裁判结果被推翻,法院以及审理案件的法官就可能遭受严重不利后果。按照我国目前相关规定,一旦法院审判的案件被认为是错案,那么审理案件的法官就可能被追究错案责任,法院、法官的业绩考评就可能受到不利影响;如果情节、后果严重,法官还可能被追究徇私枉法、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因而由原审法院再审,必然导致原审法院、法官为防止承担不利后果,而尽量不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尽量维持原判,甚至千方百计阻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阻止推翻原判。不仅如此,我国实践中还存在法院院长或庭长审批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地方部门协调案件等做法,如果某一案件的生效裁判是经法院院、庭长审批、审判委员会讨论或地方部门协调确定的,那么,由原审法院审判,在发现错误时,就更难依法纠正。而冤案往往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比较复杂,因而很有可能在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时被提请院长或庭长审批、审判委员会讨论或地方党政部门协调,此种情况下,由原审法院重审,对依法纠正错案显然极为不利。(二)启动再审的条件被严重拔高1. 当事人申诉再审的条件被拔高为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本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的是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第243条规定的是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第243条规定的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较高,必须发现生效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而第242条规定的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相对较低,只要属于该条列举的5项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就应当启动再审。而该条列举的5项中,大多并不要求达到证明原审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的程度。譬如,该条款第4项“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只要求程序错误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就应当启动再审,而不要求证明原审裁判在实体上“确有错误”。然而,在我国实践中,对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申诉的案件,法院、检察院在审查决定是否启动再审程序时,往往也要求当事人提出申诉的理由必须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才启动再审;反之,即便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提出的申诉达到了法定的申诉再审的条件,但如果没有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就拒不启动再审,以致当事人申诉很难启动再审。以聂树斌案件为例,在2005年3月王书金供认聂树斌案系其所为之后,聂树斌的家人就提出了申诉。由于是当事人提出申诉,启动再审的标准应当低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在王书金供认聂树斌案被害人系其奸杀,并且供认了一个只有真凶才可能知晓、而聂树斌从来没有供认的细节(被害人的尸体旁的草丛中有一串钥匙)并得到现场勘验笔录证实之后,即便不能因此认为王书金一定是真凶,聂树斌一定被冤,但是显然达到了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程度,因而达到了启动再审的条件。但是,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直拒不启动再审,直到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并且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又经过多达4次延长复查期限,举行听证,认为原审裁判确有错误,最高人民法院才决定启动再审,结果导致该案在真凶出现以后,又拖延了11年之久才纠正,显然极不合理。2. 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确有错误”被拔高为被告人确实无罪如前所述,按照《刑事诉讼法》第243条的规定,检察院、法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是原审裁判“确有错误”。按照诉讼原理以及立法规定,原审裁判“确有错误”可能存在两种情形:一是有充分的证据、事实和理由,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确实被冤了;二是现有证据虽然不能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但是足以证明原审裁判据以作出有罪认定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没有达到法定的认定有罪的证明标准,而原审裁判却作出了有罪认定。本来,按照刑事诉讼法理以及立法规定,在这两种情况下,法院都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然而,在我国实践中,法院、检察院往往仅在第一种情况下,也即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时才启动再审,在第二种情况下,也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充分时,往往不愿启动再审。也即对疑罪,往往不愿按照疑罪从无规则,启动再审改判无罪。如前文所述,在十八大召开以前,我国实践中通常只有真凶出现或者“亡者归来”才可能改判被告人无罪,因原审裁判认定有罪证据不足而改判无罪的案件极为罕见,原因即在于此。在十八大召开以后,因原审裁判认定有罪证据不足而改判无罪的案件逐渐增加,但是如前所述,这些案件都经历了漫长的、艰辛的申诉,甚至抗争过程,也表明法院、检察院对疑罪案件普遍不愿启动再审改判无罪的倾向依然非常严重。3. 法院、检察院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确有错误”甚至被拔高为案件事实完全查清,乃至真凶出现,“亡者归来”实践中,不仅对疑罪案件,法院、检察院普遍不愿启动再审改判无罪,对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的案件,如果该案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只是有充分证据表明不是被告人所为,那么不少法院、检察院还经常要求能够查清犯罪事实到底是谁所为,也即查明真凶,否则,他们也不愿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犯罪确已发生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改判原案被告人无罪,而又没有查明真凶,那么他们将面临来自被害人以及社会公众要求破案的巨大压力;如果是“命案”,由于公安系统有“命案必破”的要求,那么法院、检察院还可能受到来自公安机关的压力。实践中,类似情况屡屡发生。譬如,在贵州的高如举、谢石勇、卢刚案中,警方认定他们于2004年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五抢劫杀害了黔西县五里乡泥山村村民马德忠及其母唐乔英。卢刚外逃,被另案处理,高如举、谢石勇于2005年9月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10年6月,在被网上通缉6年之后,卢刚被黔西警方抓捕。但是,经过血型和DNA 图谱比对,并调查相关证人,警方排除了卢刚作案的可能性,于是将其释放。2011年,警方提取高如举、谢石勇的血液进行鉴定,也与现场遗留的血液DNA不符。至此,高如举、谢石勇两人不构成犯罪的证据已非常充分,但是有关部门一直拒不启动再审。后来,在被告人家属、律师不断申诉以及媒体的压力之下,公安机关加大了侦查力度,于2014年6月初查获真凶李家彬,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才于2014年6月30日决定启动再审,于2014年7月15日裁定撤销原判。其他不少案件,如于英生案、王玉虎案,也都存在类似问题。(三)证据保管制度不健全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在美国,证据保管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证据保管链制度,二是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证据保管链制度规制的是诉讼过程中的证据保管问题,要求建立从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到将证据出示法庭的完整的链条,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规制的是审判结束后证据的保管问题,要求在审判结束后,对生物性证据仍然应当继续保管,直到法定的保管期限结束。由于法治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因而在被告人及其家属提出申诉时,如果符合法定的条件,法院能够对原来据以作出裁判的证据重新进行审查和鉴定,从而判断被告人到底是否确实无罪。然而,我国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结果导致在裁判生效、被告人被交付执行以后,屡屡出现证据遗失,甚至被隐藏的现象,以致在被告人及其家人提出申诉时,法院、检察院因无法核实证据的真伪,因而难以判断被告人到底是否确实无罪,以致不愿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如在聂树斌案中,从被害人内裤、连衣裙上提取的毛发、聂树斌被抓获之后前5天的讯问笔录、案发之后前50天内证明被害人遇害前后情况的证人证言、聂树斌所在车间案发当月的考勤表等重要证据全部遗失,结果导致在复查过程中,法院很难准确判断聂树斌和王书金到底谁是真凶,以致不愿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我国冤案难以纠正问题之解决(一)改革再审的审判机关,规定再审必须由上级法院审判如前所述,由于按照最高法《解释》的规定,申诉通常必须由终审法院审查处理,而终审法院与案件裁判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因而往往不愿启动再审程序,因此要解决冤案难以纠正的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再审法院不合理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再审通常都是由上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进行审判,而不由原审法院进行审判。如在法国,再审申诉由最高法院一个由5名法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法定的再审条件,交最高法院刑事庭进行审判。在意大利,再审由作出生效裁判的法院所在辖区的上诉法院进行审查和审判。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西班牙、瑞士,刑事再审也是由上级法院,甚至最高法院进行审判。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再审由上级法院进行审判是最理想的改革方案。上级法院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没有先入之见,由其再审更有利于纠正错案。由上级法院再审可能面临的最大质疑是:上级法院是否有能力承担再审职责?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刑事再审案件数量很少,自2003年以来,全国刑事再审案件一直只有两三千起,譬如,2015年,全国刑事再审案件立案数只有2787起。全国有大约400个中级法院,33个高级法院,平均每个法院只有五六起刑事再审案件,因而显然能够承受。其次,与民事诉讼相比,由上级法院承担刑事案件再审职责更没有问题。与刑事诉讼不同,民事案件再审一直主要由上级法院再审,而民事再审案件是刑事再审案件的10倍以上,譬如,2015年,全国民事再审立案数是28330起,是刑事再审案件的10.16倍,既然10倍于刑事再审案件的民事再审案件上级法院能够承担,那么,只有民事再审案件1/10的刑事再审案件由上级法院审理当然没有问题。(二)厘清再审的证明标准,严格区分申诉再审、法院和检察院启动再审以及再审改判无罪的证明标准1. 应当明确当事人申诉再审的证明标准低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证明标准,不要求达到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求稳逻辑指的是如前所述,由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能力远远低于法院、检察院,因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2条和第243条对当事人申诉再审的条件与法院、检察院依职权主动启动再审的条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法院、检察院启动再审必须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而当事人申诉再审只要符合第242条规定的五种情形之一,即使没有达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的程度,也应当启动再审。譬如,就第242条第1项而言,只要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就应当启动再审,而无需达到确实影响定罪量刑的程度。有人可能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果虽然达到了启动再审的条件,但是没有达到改判的程度就启动再审,一旦再审后维持原判,再审就没有意义,浪费司法资源。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诉材料进行审查时通常只进行书面审查,即使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的程度、范围也非常有限,因而即使存在应当改判的充分证据、事实和理由,也不一定能够发现。相反,如果启动再审程序,那么不仅法院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收集证据;提出申诉的被告方以及检察机关为了证明本方主张也会千方百计调查收集证据;不仅如此,在开庭审判时,法院还可以通过控辩双方的询问和质证,进一步审查证据的真伪;必要时,还可以通知证人、鉴定人等亲自出庭作证,等等。所有这些协助法官查清案件事实的机制,如果不启动再审程序,都很难实施。由此可见,相对于主要对申诉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启动再审程序,特别是开庭审理,采用直接言词的审理方式,更有利于查清案件事实,确定原审裁判到底是否存在错误。由此可见,只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出的申诉符合法定的申诉再审条件,法院就应当启动再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尽可能多的存在错误的裁判被发现和纠正;反之,如果将当事人申诉启动再审的条件拔高为原审裁判确有错误,必然导致那些符合申诉再审的启动条件,但是在启动再审前达不到证明原审裁判确有错误程度的案件,即便实际上确有错误也无法被纠正,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2. 应当明确检察院、法院启动再审以及改判无罪都不要求达到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的程度,更不要求达到查明真凶的程度在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有罪必须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审判监督程序而言,只要法院、检察院发现原审裁判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就法律层面而言,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存在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同时证明其无罪的证据也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也即出现疑案。第二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但是未能达到查明真凶的程度。也即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确已发生,但并非被告人所为,而又未能查明真凶。第三种情形是,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并且查明了真凶。以上三种情形中,第一种情形证明要求最低,第二种情形居中,第三种情形最高。本来,只要达到第一种情形所要求的证明程度,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就应当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但实践中,如果仅仅达到这一证明程度,检察机关、法院通常不愿启动再审,不愿改判被告人无罪。从近年媒体披露的系列冤案来看,要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检察机关、法院往往不仅要求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达不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而且要求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甚至要求查明真凶。这一做法非常不合理,不仅对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非常不利,对有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也非常不利。因为就刑事案件而言,无辜者被错误认定为有罪,往往意味着真凶逃脱法网。而真凶一旦逃脱法网,再犯罪的可能性非常高。近年媒体披露的许多冤案,最终真凶都因为在实施其他犯罪时被抓获,从而交代了以前被公安司法机关错误认定为其他人实施的犯罪,原因即在于此。反之,对被错误认定有罪的案件及时启动再审,改判无罪,不仅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且有利于及时查清真相,保障社会安全。因为法院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的案件而言,也就意味着真凶逍遥法外,该案实际上尚未侦破。如果没有超过法定的追诉期限,对此类案件,公安机关是必须重新立案侦查的。从司法实践来看,此类案件最初公安机关之所以错误认定犯罪嫌疑人,通常是因为侦查思路发生方向性错误,在法院改判原审被告人无罪以后,公安机关“迷途知返”,重新调整侦查思路,是有可能查清真相,抓获真凶的。这一点已被实践反复证明。譬如,在安徽的于英生案中,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3年8月13日经再审宣告于英生无罪后,公安机关重新启动侦查程序,根据检察机关在复查期间调取的关键物证,很快查清案件事实,3个月后,2013年11月27日,真凶武钦元就被抓获归案。(三)强化对被告方权利之保障,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律援助、阅卷制度1. 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法律援助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大多不懂法律,即使公安司法机关作出的有罪认定是错误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常也很难严格依照法律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无罪。尤其是申诉以及再审案件,由于已经经过公安、检察机关、一审法院、二审法院等多个机关的审查,如果仍然存在错误,往往都属于疑难案件,外行的被告人通常很难证明公安司法机关的认定是错误的。然而,由于刑事案件被告人大多比较贫困,自己无钱聘请律师,因而要获得律师的帮助,许多人不得不依靠国家提供法律援助。然而,在实践中,刑事案件当事人,包括被告人提出申诉,往往很难获得法律援助,刑事申诉通常被认为不包括在法律援助的范围之内。就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的24起案件中,虽然有23起案件的被告人都获得了律师的帮助,但基本上都是律师自愿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由国家法律援助部门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极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高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将申诉排除在法律援助的范围之外存在严重问题。中央政法委于2015年6月8日发布的《关于建立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制度的意见(试行)》,要求在条件成熟时,将律师代理申诉纳入法律援助的范围。此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于2017年4月1日发布的《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第1条明确规定,“申诉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为保障有效纠正错案,化解社会矛盾,有关部门应确保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2. 完善申诉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中的阅卷制度就刑事申诉以及再审辩护而言,核心是要证明原审裁判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由此可见,原审裁判是刑事申诉以及再审辩护的“靶子”,因此,申诉代理律师以及再审辩护律师有权查阅案卷材料是申诉以及再审辩护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各地法院普遍禁止律师在申诉、甚至再审阶段查阅案卷材料。譬如,在聂树斌案件中,自2005年王书金承认聂树斌案系其所为以来,曾代理过该案申诉的多位律师,如李树亭、张思之、刘博今、陈光武等,都多次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案卷材料,但都被拒绝。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拒绝律师阅卷的理由是: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受理申诉后到裁定再审前,律师是否有权阅卷未作规定。事实上,首先,如前所述,再审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再审程序中,涉嫌犯罪的人也是被告人,其委托的律师也是辩护律师,而《刑事诉讼法》第38条明确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案卷材料,因此,在再审程序中,辩护律师也应当有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其次,我国实践中,对再审程序中被告人或者其近亲属委托的律师的称谓不完全一致,通常称为辩护人,但也有些案件中称为诉讼代理人,如在聂树斌案再审判决书中,李树亭律师就被称为诉讼代理人。但是,即便认为再审程序中被告人委托的律师是诉讼代理人,也有权依法查阅案卷材料。最高法《解释》第57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许可,诉讼代理人也有权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并不支持上述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律师在申诉以及再审阶段无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的看法;相反,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在刑事申诉以及再审阶段,被告人及其近亲属委托的律师是有权查阅全部案卷材料的。譬如,在聂树斌案中,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阻挠聂树斌家人委托的律师阅卷近10年后,最高人民法院最终于2014年12月12日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复查该案。随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3月16日通知聂树斌的代理律师查阅案卷。退一步而言,就算在以前,在刑事申诉以及再审阶段被告人委托的律师是否有权查阅案卷材料尚有争议,那么在2017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后,这一问题不应再有争议了。该《意见》第9条明确规定,要“依法保障代理申诉律师的阅卷权、会见权。在诉讼服务大厅或者信访接待场所建立律师阅卷室、会见室。为律师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等提供方便和保障”。然而,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该《意见》公布后,实践中,律师在申诉过程中,仍然很难查阅案卷材料。有关部门,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这一规定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四)建立规范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确保在申诉、再审时有充分的证据审查原审裁判是否确有错误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法治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生物证据保管制度,要求在法院审判结束后,对案件中的生物证据还应当继续保存,以便将来在必要时能够重新进行鉴定,确认被告人到底是否确系真凶。实践证明,生物证据保管制度对纠正错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结果导致到再审时,许多证据都已经遗失,甚至有些案件在诉讼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证据就遗失了。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我国借鉴法治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证据保管制度。由于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冤案纠正问题,因而重点探讨定罪后的证据保管问题。1.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种类尽管在刑事诉讼中,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尤其是犯罪现场收集的证据,都具有保存的价值,但是由于司法经费、仓库容量等因素的限制,域外国家目前要求,在定罪后必须强制保存的主要是生物性证据。所谓生物性证据,是指毛发、牙齿、血液、精液等生物物质,以及其他包含前述生物物质的证据。笔者认为,定罪后仅仅保存生物性证据是不够的,我国在未来建立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时,应当规定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都必须保存。首先,不仅生物性证据应当保存,其他证据也应当保存。因为不仅生物性证据经过重新鉴定,有可能发现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其他证据经过重新审查、鉴定,也可能发现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其次,不仅被用作原审裁判依据的证据应当保存,没有被用作原审裁判依据的证据也应当保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原审裁判既然作出了有罪认定,那么其采纳的都是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是不会被采纳的。而没有被采纳的、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不一定都是虚假、不实的,也可能是真实的。如果将来能够证明某项、甚至某几项以前未被采纳的证明被告人无罪的证据是真实的,也能启动再审,改判被告人无罪。定罪后保存所有证据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需要的空间太大,成本很高。但是,笔者认为,鉴于冤案在实践中不可避免,而纠正冤案无论是对保护被冤者的合法权利,还是维护国家司法制度的威信都极为重要,因此多投入一些司法资源是必要的。2.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案件范围尽管就理想状态而言,所有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定罪后都有保存的价值,但是,同样由于司法经费、仓库容量等因素的限制,域外多数国家、地区都不要求保存所有案件的生物性证据,而只要求保存部分重要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美国,各州对生物性证据的保存规定不同,大致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全部保存模式,也就是要求所有刑事案件的生物性证据,在定罪后都必须予以保存,譬如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第二种模式是刑罚导向模式,也就是根据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轻重,决定是否保存生物性证据。定罪后保存生物性证据,是为了给无辜者一个证明清白的机会,因此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重,错误裁判的危害性越大,越有必要保存生物性证据。美国有些州,如佛罗里达州、密歇根州、蒙大拿州要求重罪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还有些州,如阿拉巴马州仅要求死刑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第三种模式是罪行导向模式,也就是根据犯罪类型来决定是否保存生物性证据。美国有些州规定谋杀罪和性犯罪案件必须保存生物性证据。这主要是因为杀人案件和性犯罪案件中犯罪现场遗留的生物性证据较多,“翻案”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最值得保存生物性证据。据美国学者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DNA鉴定开始使用到2010年,美国通过DNA鉴定为250名被告人洗清冤屈,其中98%涉嫌强奸或者谋杀。每年,美国抢劫案数量远远超过强奸和谋杀,但DNA鉴定技术在纠正抢劫错案方面鲜有作为。因而基于“收益率最大化”考量,美国有些州,如亚利桑那州、堪萨斯州、田纳西州规定只保存强奸和杀人案件的生物性证据。第四种模式是混合模式,也就是同时从犯罪种类和量刑幅度两个方面规定定罪后保存生物性证据的范围。如科罗拉多州要求定罪后保存所有重罪和性犯罪的生物性证据,印第安纳州要求定罪后保存谋杀罪和A、B、C类重罪的生物性证据。笔者认为,以上四种模式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国未来在建构定罪后证据保管制度时应当兼采这四种模式的优点,建立一种混合制模式。由于就理论层面而言,所有刑事裁判在生效后都有被推翻的可能,并且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因而所有刑事案件在定罪后,证据都必须继续保存一段时间。当然,如果要求所有刑事案件的证据都必须保存过长时间,办案机关可能不堪重荷,因而在规定保存的期限时,可以参考上述刑罚导向模式和罪行导向模式的优点,对不同案件保管证据规定不同的期限。这一点下文详述。3. 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时间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定罪后继续保存证据的时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医学物证检材的提取、保存与送检》(GA/T169-1997)第6.5条规定,检材应在原办案单位保存到案件审理终结后1~2年。笔者认为,我国仅要求检材保存至案件审理终结后1~2年,期限过短自不待言,美国目前多数州要求保存至服刑完毕,也是不够的。从本文第一部分研究的冤案来看,不少案件,如郑永林案、柯长桂案,被告人都是在服刑完毕后坚持申诉,才被宣告无罪,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将证据保存至被告人服刑完毕是底限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保管期限。首先应考虑被告人被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重,一旦错判,对其合法权利损害越大,因而保存证据的期限越长;反之,被告人被判处的刑罚越轻,如果错判,对其合法权利损害越小,因而保存证据的期限可以相对短些。其次应考虑不同案件客观性证据的多少。有些案件,如暴力犯罪案件、性犯罪案件客观性证据较多,进行重新鉴定从而推翻原判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保存证据的时间应当更长;反之,客观性证据较少的案件,如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客观性证据较少,很难进行重新鉴定从而推翻原判,因此保存证据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些。此外,还应当考虑控辩双方是否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事实认定方面是否存在争议。对控辩双方存在争议,尤其是在事实认定方面存在争议的案件,保存证据的时间应当更长;反之,对控辩双方没有争议的案件,尤其是事实认定方面没有争议的案件,保存证据的时间可以相对短些。无期徒刑、死刑是最严重的刑罚,并且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如果没有被减为有期徒刑,无法以服刑完毕作为保管证据的最短期限,因而可以比照有期徒刑的最长期限确定无期徒刑、死刑案件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最短期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案件客观性证据的多少、控辩双方是否存在争议等因素,确定不同案件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期限。在我国,有期徒刑的最长期限为15年,因而可以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在定罪后至少应当保存证据15年,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不同案件的特点,确定定罪后保管证据的期限。(五)建立合理的DNA鉴定重启制度,确保在必要时能重新进行DNA鉴定以查明被告人是否确实有罪DNA鉴定技术自其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迅猛发展,成为刑事错案纠正领域的“杀手锏”。我国由于缺乏提起定罪后DNA鉴定的明确规定,导致目前实践中尚无被告人通过申请重新进行DNA鉴定来洗清冤屈的典型案例。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4起严重冤案中,虽然有些案件重新进行了DNA鉴定,但都是由公安机关主动启动,而不是由被告方申请启动。对于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的条件,美国各州大体采取三种立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三步审核模式”,也就是要求重启DNA鉴定程序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项条件:DNA 鉴定意见可能是对被告人有利的或是无罪证据;如果法院作出原审裁判时存在这份对被告人有利的DNA鉴定意见,判决可能会因此不同;DNA鉴定意见具有独立的证明价值,并非仅仅对原判证据起到补充和佐证作用时,才准许鉴定。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伊利诺伊州、内布拉斯加州、犹他州等9个州。这种三步审核模式,是对申请重新鉴定要求最严苛的立法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两步审核模式”,也就是要求重启DNA鉴定程序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项条件:DNA鉴定意见有“合理的可能”是对被告人有利的或是无罪证据;如果原判时存在这份对被告人有利的鉴定意见,判决有“合理的可能性”会因此不同。这种模式为美国大多数州所采用,加利福尼亚州是典型代表。尽管这种立法模式占据主流地位,但也受到诸多诟病。第一步要求被告人证明新的鉴定意见“有合理可能”对其有利或者是无罪证据,而如果原判决看似证据确凿,法庭可能认为新的DNA鉴定意见根本不存在产生无罪证据的“合理可能性”,因为原判看起来“铁证如山”。但实际上,从实践中已被纠正的冤案来看,所谓的“铁证”,如辨认笔录、鉴定意见等,实际上也并非100%都是准确的。第三种模式是“一步审核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又存在两种不同的立法方法。第一种立法方法以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密歇根州为代表,只要申请者能够证明,其申请重启的DNA鉴定对于认定真正的犯罪凶手是重要的即可。第二种立法方法以宾夕法尼亚州为代表:先假设被告人申请重启的DNA鉴定会产生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但是要求被告人证明这一证据能够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笔者认为,要求DNA鉴定意见能够证明被告人确实无罪,可能导致许多合理的要求启动定罪后DNA鉴定的请求得不到支持,不利于纠正错案。美国各州的主流立法模式虽然是“两步审核模式”,但是这种立法模式对于DNA鉴定申请人的要求过于苛刻,不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从而纠正冤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以马萨诸塞州、缅因州和密歇根州为代表的“一步审核模式”,即只要所申请的DNA鉴定对于查清真凶具有重要意义,就应当允许进行定罪后的DNA鉴定。来源:陈永生 邵聪 今日法学评论投稿邮箱:dahehanjingwei@163.com

万物皆化

一位青椒的自述:这是最实用、最全面的论文写作经验!

笔者先依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将论文的写作分为四大类,这四大类的写作训练是循序渐进的。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各位大家提供一定的写作思路,以免自己费了很大力气,却写了自己水平达不到的论文,最后被退稿受挫的局面。这四大类论文分别为:1、书评类论文很多人认为书评很好写,且价值不大。其实不然。若想写好一篇书评并不容易。因为书评不仅要告知读者该书的主要内容,还要进行精到的点评。若只有“书”,而没有“评”,那“书评”二字便名不副实了。而且,“评”在这里要比“书”更为重要。通过训练,提高自己“评”的能力,那么在写研究综述时,便不会被老师批评“你的综述只是在堆砌材料”。至于如何写好书评,这里不展开说了。但一定要明确,书评其实并不简单,知网有许多这方面的写作指导,可自行学习。2、研究综述类论文在经过书评的训练之后,便可以进行研究综述类论文的写作了。综述,又叫“述评”。也就是说,综述主要由“述”和“评”两部分构成。读到这,应该了解笔者为何主张先练习书评了吧。当然,也可以跳过书评,直接进入综述类的写作。因为书评与述评的写作思路是一致的,只不过前者相对简单一些。为何一定要练习写研究综述呢?因为这涉及到之后论文选题的成功与否。众所周知,若自己选择的论题已经有人做了,而且做得很全面、很透彻了,那你再做就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所以,任何一篇学术论文都应该先将研究现状调查清楚,通过研究综述的撰写,便可知道某个课题被别人研究了多少,又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研究的,还存在哪些不足,而通过梳理文献,找出不足,这就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了一个较好的选题。因此,练习研究综述的意义重大:一是锻炼搜索文献的能力。论文的写作首先就要全面占有材料,若查阅的材料不全,有较大的遗漏,那么你的研究也就很难有所突破;二是锻炼梳理与分析材料的能力。述评中的“述”,并不是把所有的文献资料堆在一起,而是要将这些材料,分类、对比有规律地“述”;三是锻炼思辨能力。因为在“评”的过程中,要对他人的论文进行思考,思考其论文好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看到其不足之处。当找到不足之处,就可以在前人基础上,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可见,综述是初学者首要且必须练习的项目。3、原因考证类论文在学会写研究综述之后,便可尝试着写原因考证类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说只要下足文献调查的功夫,就可以写出一篇质量还可以的论文。原因类论文,其关键之处在于找出几个角度来论证这个问题。那如何选择角度呢?思考的时候,大体可分为“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不收李贺诗?”笔者通过其选诗标准、作者的文学观念(内因)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外因)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思考,最终撰写成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何去找到这种原因类的论文呢?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看书的时候,敢于质疑权威,勤于思考,读书贵在疑,做学问更是如此,若人云亦云,那么读书之后自己又有什么收获呢?因此,在读书或者看论文时,凡是没有定论的东西,即使学术大家写的,也要问一下为什么,也要反驳他。如著名古典文学家孙次舟曾指出“屈原是文学弄臣”(即同性恋),那自己就“故意”和他观点相反,认为“屈原并不是文学弄臣”,然后再找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一一破解孙先生的论据。质疑,不在于观点正确与否,更不在于高深与否,幼稚与否,而重在“疑”了,随着自己不断的积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便逐渐形成了。日后,也不必为自己找不到论题写而发愁了。所以,原因类的论文亦是平时训练的基础,它锻炼了你质疑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考证类的文章,关键在于考证的方法和视角。如何寻找这些方法和视角,是很多学生最头痛的问题。这里可以教给大家最实用的方法:移植法。笔者曾读河南大学郭宝军的《宋代文选学研究》一书,起初仅是为了了解《文选》在宋代的传播状况,最后写篇书评,但结果发现是书考证的手法十分值得借鉴。因此,在写完书评后,笔者将其考证的手法移植到楚辞学方面,撰写了《宋代楚辞传播地域考》一文。是文首先利用《宋志》调查了当时行政区域分布的状况,次再查阅与《楚辞》相关的文献,考证了《楚辞》在当时各个行政区域的流传情况,结果发现,《楚辞》传播的接受主体大部分在南方。这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在北方传播呢?所以,接下来笔者就找到几个证据,来解释这个现象。这篇论文即将考证类与原因类结合起来了。总之,在学会写综述之后,便可以多写几篇原因考证类的文章,以此来锻炼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4、理论类论文在上述论文类型练习差不多的时候,便可尝试写理论类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说是层次较高的了,也是相对难写的了。很多人一上来就写这类文章,结果发现自己无非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观点,别人说过的话。因为自己并未有足够的知识支撑,自然说不出来,说不出来就只能照搬照抄。因此,不要在自己知识不足的情况下写这类文章。如自己从来不具备宋明理学的知识,甚至没有搞清楚何为“理学”,而上来就要探讨朱熹的理学思想,不用想也会知道结果是什么。大家可以拿自己的文章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的文章比较一下,就会只有一种感觉:自己写得太浅显了,考虑的问题没有深度,论证亦不够严谨。这也是笔者为何不主张刚入门径的同学上来就写这类文章的原因之一。上面谈到了四大类论文,为各位提供了写作的思路与训练的步骤,接下来就需要明确一篇“小论文”撰写的步骤与方法。1、选题与研究现状的调查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选题。只有撰写的论文有一定理论价值或社会价值,你的论文才会被刊用。很多人并不注重论文的选题,随意找到一个题目,上知网随意搜索一下,感觉没有多少人研究,便开始下笔去写。但如果选题的意义不大,即使论文写得再规范,语言写得再漂亮,论证得再严谨,亦是徒劳。可以说,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表论文的级别。那么选题如何才能有价值、有意义呢?主要在于两个字:创新。那如何创新呢?基于此,可将选题分为三大类型:(1)旧题新说。这一类是比较多的。所谓“旧题新说”,就是虽然选题较旧,但你的观点与前人相左或不同。相左比较简单,就是别人说1+1=2,你非说1+1不等于2,然后找到证据证明1+1为什么不等于2。因为观点完全相反,所以题目虽旧,但观点却新,即等于创新,你的论文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如很多学者认为“唐代是楚辞学的衰落期”,但你要与这些观点相左,认为“唐代的楚辞学并不落没”。因此,大家在读他人论文或书籍时,一定要敢于质疑,一定要多与他人“相反”。只要没有定论的东西,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找到相反的观点时,剩下的就是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即可。与观点相左比较,观点不同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观点相左,是已经有现成的观点了,将其完全反过来即可。但是观点不同,需要自己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那如何做到“不同”呢?这就要求研究的视角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的视角是指研究者主体意识介入研究客体的途径。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角度,由于角度的不同,同一研究对象可能呈现不同的风貌。如有人从儒家角度研究《西游记》,有人从道教角度研究《西游记》,有人从佛教角度研究《西游记》,还有的人从“三教合一”的角度研究《西游记》,由于视角的不同,所得出的观点自然不同。再者,研究的方法不同,其结论亦不会相同。论文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大致有: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数量研究法、统计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维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同时使用,如利用比较法,可以将《文选》中的某一文体与《文心雕龙》中的某一文体对比研究,这样得出观点自然是新的,但比较的对象一定要有关联性才行。再如通过跨学科法,可从美学角度研究《西游记》,亦可以从文学角度研究,更可以将多种学科的方法交叉起来研究。(2)旧题补说。相较第一类,这一类的论文并不多见。所谓“旧题补说”,是指赞同旧题的观点,但之前的论证并不完整充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如旧说认为清代学者江藩卒于道光十年,但由于前人的论据多是推测之语,故可作一补正来将此说完善。这便是典型的“旧题补说”。其实,这类论文虽在观点上没有任何创新之处,但是由于“补”的成分是“新”的,且让旧说更为可靠,更有说服力,所以此类论文亦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补充得好,没有创新,胜似创新。(3)新题新说。可以说,想找到一个别人一点都没有研究的课题,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如果找到,那么无论你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都属于创新。不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并不代表一定就有价值。也许正是因为没什么价值,所以才没人研究。当自己找到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的课题时,要问自己一句,研究这个有什么学术意义。上述是如何选题,但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对研究现状做一番彻底的调查,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论题属于旧题,该旧题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又从什么视角研究的,还存在哪些不足;才能分辨出哪些论题属于新题。注意的是在调查研究现状时,千万不要直接将文章题目直接复制到知网上去查询,因为这样调查出来的文献一定不是全的。因为有的文章或许根本就没用你这个题目,而是以隐晦的标题出现,又或者别人的论文只是研究了你要研究课题的一小部分。那么正确的检索方法是什么呢?即不断变化关键词,范围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且需要二次检索。如写《西游记》中的道教哲学思想,可以先在知网上搜“《西游记》 思想”,次搜“《西游记》道教思想”,再搜“《西游记》 道教哲学思想”。再上百度搜索一下(因为有写论文并不录入知网)。在将其搜索殆尽时,其实文献并没有收集全,这个时候可以看看各个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这时会发现还有很多文献,包括著作,因为关键词以及题目等因素的影响而未被发现。最后,通读搜索的文献,很可能会发现你探讨的课题还可以分成几个“小块”,那么就需要按照这些“小块”进行二次文献的搜索。如在读完《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方面的论文后,会发现其思想可以细分为神仙观、宇宙观、伦理观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分别检索神仙观、宇宙观以及伦理观。在这里可以看出,有些人是直接研究《西游记》中的道教思想,但有些人却之研究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就造成了关键词的不同,所以在检索时才会遗漏。只有这样反复的进行检索,才能将文献搜集全,才能避免与前人的研究相重复。2、引言部分引言得主要内容就是交代研究的背景、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视角)、研究意义。一般而言,引文字数在200-500字之间,但也不必拘泥于这个字数,只要把该交代的交代清楚就行了,有的文章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有的则需要更多笔墨才行。3、主体论证部分主体部分,一般就是选择几个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部分没办法详细展开说明,只能简要说明一下需要注意的事情。(1)每个角度都拟个小标题。如笔者的论文《六艺略命名考》,分三个角度来探讨,分别是:一、“六艺”的词义发展;二、“六艺”与《论语》、《孝经》的关系;三、“六艺”与“六经”的关系。通过这三个角度的探讨,便可自圆其说。这三点最好要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进行论证。若有的文章实在没有办法拟出小标题,或者拟出的小标题过长时,就可以不用拟标题,直接按照一、二、三分条论证(不推荐学生和青椒使用这种方法)。此外,孤证不立论,所以找到的论据越多越好,这样论证才会严谨。(2)论证要有逻辑性。这是主体部分最为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在写论文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着明显复制、粘贴、拼凑的痕迹。这表明作者在论证时,没有进行构思,只是写一点粘贴一点,最终导致论文读完前句,感觉还没论证完,下一句就说了与其不相干的话。那么论证如何才能有逻辑性呢?首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小论点是什么,然后在论证的时候,需要找到相关的书证,最后对书证进行解释,进而说明这个小论点。在句与句之间,有逻辑关系的要用一些关系连词。一般在论证时,往往是小论点+书证+解释。有的人写论文,上来就是书证,再提出论点,且这个论点与书证的关系并不大,然后又直接说了下一句与其不相关的话,其模式变为:“书证+小论点+不相关的话”,这就导致读者并不知道作者要说明什么,逻辑变得十分混乱。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是需要对书证进行解释的。很多人在论证问题时,往往就是小论点+书证;小论点+书证;小论点+书证 ……,一直是这个模式进行下去,所以老师经常会说你的论证很单薄,不够深入。引书证的目的在于说明论点,但有些书证并不易读者理解,或者说得很隐晦,这就需要作者对其进行详细地解释,进而使这个小论点的论证更加充分。如果全都不解释,那这样的“论文”不就谁都可以了写了吗? (3)防止“文不对题”。有的人在写论文时,往往大论点是在讲这一问题,但后面的论证重点并不在此,只是少有论及,这就属于“跑题”了。其实,这种感觉我们都曾经历过,那就是高中语文作文。往往是写到一半,才发现自己写的与主题不太相关,然后在后面极力地往主题上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显得生硬,逻辑性差。在论文中,尤其是理论类的论文,更是常见。所以,自己在写完论文时,一定要再通读一遍,然后反问自己,写的问题是什么,论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通过这三问,相信便不会“跑题”了。4、结语或结论部分在主体部分过后,论文会以结语或结论的字样收尾。但很多论文没有结尾,又或者结尾另起一段,用“综而言之”之类的语词,进行简短的叙述(如《文学遗产》上的很多文章都是这种,但不推荐这种结语)。在用结语、结论字样收尾时,要分清楚这两个名词的概念。“结论”:主要是客观地表达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所提示的原理及期普遍性,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强。“结语”:内容较宽泛,是对全文的总结性、概括性表述或进一步说明书。如再次点明论题,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指出本研究之不足或局限性,提出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或指明研究方向,阐明论题及研究结果的价值、意义和应用前景,对有关建议及相关内容作补充说明。限语气表达的客观性较“结论”弱,主观性较强。因此,一般文科类论文常用“结语”二字结尾,理工科类论文常用“结论”二字结尾。但不是说一定要严格区分二者,现在很多论文的结语和结论没有明显的区别。5、参考文献部分很多人不重视参考文献这部分,殊不知审稿的编辑最开始便会看你论文的标题、摘要以及参考文献。为什么一定要先看参考文献呢?因为当研究某一课题时,若连一些最基本的有代表性的权威论文或著作都没有参考到,不用想,你论证的内容也不会好到哪去。而且,编辑最不喜欢格式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稿子,若连最起码的格式问题都做不到,何谈学术研究呢?下面挑几点最常见的问题加以说明:(1)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概念与区别。参考文献,说得简单些,就是你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都看了谁的文章。你也许不会引用其中的话,但是你是受这些论文的启发才有的灵感。说白了,重在“参考”二字。放在论文结尾,用序号[1]、[2]、[3]顺次排列。注释是指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直接引用的文字,包括尾注和脚注。尾注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序号用①、②、③顺次排列;脚注一般位于每一页面的底部,序号用①、②、③标识,但是每页需要重新排序。(2)小论文中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处理方法。小论文的写作毕竟不同于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有参考文献与注释,而小论文由于发表在期刊上,编辑会考虑到版面等因素,因此往往要求将注释变为参考文献的形式,一律放到论文结尾,统一以参考文献的规范去写。当然,因为注释不仅仅是引用原文,当必须对某一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时,即使在小论文中还是需要用脚注的。(3)小论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的处理方法。有时候会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献,这该如何处理呢?据笔者投稿的经验,期刊一般青睐于这种方式:凡是多次引用同一篇文章或著作的时候,在参考文献中不必标注页码,而是在参考处,以“[3] (p480)”上角标的形式标注。若只引用一次,则在原文中只标注序号,不标注页码,但需要在参考文献中加页码。(4)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来讲,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不宜太少。太少,证明作者并未很好地调查研究现状。处于青椒阶段的我们,更是应该多多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状况。6、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部分摘要是论文最为精要的部分,很多人并不会写摘要,大多数情况就是从正文中随便摘抄几句,而且还经常会犯些语言表述方面的错误。下面挑几条最为重要的点加以说明:(1)内容主要包括:研究了什么、怎么研究的(研究的方法/视角)、研究的结论、研究的价值/意义等(“意义”这部分不推荐写,有夸大自己论文价值的嫌疑,容易引起部分编辑反感)(2)小论文摘要的字数:一般在200~300字之间,但这个字数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规定,而是由文章的需要所决定,但也不宜过多。(3)摘要避免的字眼:不要出现“我”、“本文”、“笔者”、“不揣简陋”、“才疏学浅”等主观、口语和谦虚的字词。这是大部分人最常犯的错误。其实,不仅是摘要,整个论文中尽量不要出现这些字眼。有很多人会在引言中写自己才疏学浅之类谦虚的话,实际上是不适宜的。(4)摘要不能介绍常识:不要在摘要中写类似于“李白,字太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心雕龙》是梁刘勰的代表作”等常识,而是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交代研究的背景、内容、角度/方法和意义。摘要写过之后,还要挑选关键词。关键词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别人能够在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快速定位到你的文章,查阅到你的文章。关键词如何挑选?一般是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层次标题和正文的重要段落中抽出与主题概念一致的词和词组。最后,中文的摘要和关键词都写完之后,还要将其翻译成英文,附在论文的结尾。很多期刊是要求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所以为了更加符合各个期刊的学术规范,应将这部分附上。那如何翻译呢?一般的方法是先将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放到谷歌翻译中,一定是谷歌翻译,而不能用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但谷歌翻译并不代表翻译出来的就是正确的,只是相对其他翻译器来说,较为准确。因此,谷歌翻译完,还要依靠自己的语法知识重新将语句进行调整,做到没有任何语法错误。此外,有些专有名词或汉语较为隐晦的词语,谷歌翻译得并不适当,这个时候需要去知网查阅与之相关的论文,尤其以硕博论文为主,看看别人的论文是如何写的。7、找老师或他人进行修改初稿在写完之后,一定要找自己的导师进行修改。一般导师会以批注与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论文中的标点、语言、观点、结构等进行修改。为何一定要找导师修改呢?这是一个语言、思维锤炼的过程。很多人在初写论文时,会发现自己写的都是白话,一点学术味道也没有。这是个十分正常的现象,也是每位初入门径的人必经之路。笔者也是从这一路走来,感触较深。最初,论文的语言特别浅白,经常会出现“我认为”、“的、地、得不分”、“病句较多”等问题,但每一篇小论文笔者都会发给导师,导师亦耐心对其进行如上修改。笔者在收到老师的批改稿之后,并没有直接复制老师改过的地方,而是一点一点地对照原文,找到自己语言、标点等不足之处,然后在原文中重新修改。而且,并不是改过一遍就可以了,而是反复修改,反复发给导师,直到导师觉得文章还可以,才进行发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麻烦,但却十分有效。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笔者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逐渐提高,逻辑思维亦不断增强。如果自己的导师没有时间,那也可以找上届在这方面有心得的师兄师姐修改。8、论文发表在论文经过反复修改之后,便可以投稿了。很多人最开始写文章时,其目的就是为了投稿,但当自己投稿的时候,会发现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收到了退稿通知,甚至没有通知,这个时候自己会备受打击。其实,仔细想想,如果论文在写的时候,就下足功夫,不着急发表,反复修改,根本就不用愁稿子没有期刊录用。虽然论文经过笔者上述的修改步骤,看似繁琐,花费的时间较长,但如果稿子优秀,在投出去之后,用不上一个礼拜就可以得到用稿通知(快的就两三天)。实际上,上述论文撰写花费的时间要比你经过耐心等待最后被退稿的时间少得多。虽说只要认真对待论文的撰写,最后发表是相对容易的,但在投稿方面仍需具备一定的知识与经验:(1)投稿渠道:去万维书刊网(比较常用)或者知网,找到学报的官方邮箱,然后用qq邮箱以发附件的方式发送对方邮箱就可以了。但由于稿件的数量过多,因此为了方便管理稿件,很多期刊已经开始采用编辑部官网的方式让作者投稿。投稿人需要在官网上进行注册,然后上传自己的稿件,并可以随时看自己论文的审阅状态。(2)审稿流程:各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审稿流程,而且笔者也未深入了解过这方面,因此只能简略谈一下各个期刊通用的原则。目前,多数期刊都采用国外学术界通行的“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和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即就是由期刊编辑部将稿件隐去作者姓名、职任、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中亦尽量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然后送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审稿、评价、修订。这样可以保证专家审稿的公正性、客观性。(3)投稿须知:投稿前一定要看各个期刊的投稿要求,非核心期刊要求字数5000-8000左右,核心期刊一般在10000左右。而且每个期刊的特色不一致,如写管子类的文章可以往管子特色栏目的期刊投。简言之,投其所好,可以更快速地见刊。投稿后,要勤和编辑沟通。很多人在投稿之后,便不再理会,其实这样并不好。多与编辑沟通,可以增加你用稿与见刊的速度,同时也会得到一些中肯的意见。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你可以零距离接触编辑,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编辑喜欢什么类型的文章,审稿的流程又是怎样的。还需注意的是,受到用稿通知之后,不要直接去给编辑社邮钱,这样很容易被骗,应当打其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千万不要按照用稿通知单的电话去打而是要去万维或者知网上去查官方电话。正规的学术期刊,一般都是去邮局汇款,地址都是所投学报的编辑部,很少直接打入对方银行卡中(但也有例外,如绥化学院学报)。版面费各个期刊不同,本科学报一般在500-1000之间,超过这个数额尽量不要发了,要么期刊质量不好,要么是骗人的。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投稿作者:老实人 编辑:学妹

孔子之楚

「经验分享」司法论文怎么写

本内容由【大分享文库 west960.com】整理分享!“文章无形”,一篇文章,有一百个人写,就会有一百种写法,不能强求一律,固定出一个写作的模式。这样是不可能的。下面归纳出几条,供同学们在司法论文的写作中参考。一、从题材大小考虑文章的篇幅和容量关于选题的问题,我已经说过了。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根据选题的内容,决定文章的篇幅和容量。不过这是一般的论文写作,不是学位论文的写作。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篇幅是限定的,不能达不到规定的字数,又不能大大超过规定的字数,因此,毕业论文写作要根据篇幅的要求进行选题,考虑论文的容量。(一)我先说说一般论文的篇幅和容量问题。我所说的文章的篇幅和容量,大体上相关,但是又有所不同。有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小,但是容量很大;有的时候,文章的篇幅很大,但容量不是很大。这很像写小说,有的小说篇幅很短,容量却很大,就是描写的重大题材,通过一滴水来反映世界。一般说来,法学论文的篇幅有长有短,小的几千字,三千字或者六七千字;长的万把字甚至数万字。考虑文章采用怎样的篇幅和容量,就要根据自己选题的大小,决定写多长的文章,容量有多大。例如,在我所写的文章中,长的,容量大的,如《中国他物权制度及其重新构建》一文,数万字,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由于这是一个重要的题目,同时包括全部的他物权的体系和结构,还要对各种具体的他物权进行概述,因此才决定写这样长的文章。在《法学研究》上发表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一文,主要写的是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以及监督方式的体系,也是一个重大的题材,因此,也用了数万字的篇幅,来展现它。相反,在《霍夫曼计算法及其运用》一文,所要阐释的就是一个赔偿的利息计算、扣减问题,因此,就只写了两、三千字,问题足以说明。当然,我也写过《21世纪民法发展展望》一文,2000多字,写了一个极为重大的题材,但是只写了很短的文章,这与发表在报纸上的“理论论坛”这种载体上有关,没有办法容纳大篇幅的文章。这里要说明的是,法学论文的篇幅和容量,在一般情况下,以6000字到10000字为宜。这样的文章,在刊物上比较好发表。太长的文章,刊物要为你拿出那么多的版面,除非文章特别好,一般的编辑都很吝啬,是不愿意给你提供的。因此,适合做论文的题材,应当适中,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一般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考虑论文的题材。在选择论文题材的时候,应当注意一个规律,就是越小的题材,越容易写出动人之处。这是因为,小题材做出大文章,必然要进行深入、广泛的论证,需要更多的素材,在论证上要更加深入、细致、周到。这样的文章,大家才愿意看,对法治建设也有贡献。但是,往往是小文章作大是很难的,因为有些人在作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材料不够,分析不够,问题说不深,说不透,蜻蜓点水,不解决问题。这样的文章,是不受欢迎的,也不解决问题。我看现在的一些省级法学刊物上的文章,就犯这样的毛病,言之无物,几乎是没有科研的价值。在自己写作还不成熟的时候,更要注意选择小题目,争取写得更好,字数也不要太多,以5000至8000为好,这样的文章最容易发表。比5000字还小的文章,适合在报纸上发表;8000字以上的文章,发表较难。根据这个情况,习作法学论文,要注意上述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太成功的把握,不要写3万至5万字的文章,因为发表的机会太小了。总之,就是要选择适合作论文的题材来写法学论文,特别重要的大题材,就要留着写书了,不能用作论文写作。(二)现在说说学位论文的篇幅和容量问题法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篇幅是确定的,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篇幅按照规定做就可以了。在有限的篇幅中,怎样扩大文章的容量,也就是学生在有限的论文字数中,把论文做得更为深刻,更为宽阔,则是最重要的。一般的规律是,学生在写作论文之前,总是担忧自己写不出来这么多的字。特别是以前没有写过论文或者很少写东西的同学更是这样。因此,一开始动笔,就大量地罗嗦,写上了很多不相干的话,结果还没有上正题,已经一万多字了。真正要展开进行论述的时候,字数已经用完了。事实上,一万字、三万字或者十万字,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并不多。在写作的时候,应当惜墨如金、千万不敢浪费。开始一定要设计好,每段写什么,要用多少字,都要有计划,根据自己的文章的结构使用。没有用的地方,尽量少说,有用的地方,不怕多说。有一位同学毕业论文写的题目是《论患者隐私权的保护》,开始第一章就写隐私权的来源和发展,第二章说隐私权的内容及其保护。直到第三章才开始说患者隐私权的概念及特征。我告诉他,既然要写患者隐私权,就要第一句话就写患者隐私权。第一章和第二章都没有用,而且也没有我已经写出来的书这一部分写的好。这就叫做直奔主题,扩充文章的容量。要使文章深刻的办法,不是增加文章的字数,而是在有限的文字中,增加理论的厚度,进行深层次的论述和说明,这样才行。否则,罗里罗嗦,废话连篇,真正的主题没有说清楚,答辩的时候就要惨了。本科学位论文的容量较小,在一般的概念上、在比较上,应当适当控制,主要的篇幅应当放在论证问题上面。即使是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容量较大,也要俭省文字,在一般的概念上和比较法上,都要节俭,不要浪费,保证把主要的篇幅集中在主要的论证上面。二、确定毕业论文要论证的主题论文的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灵魂。主题定下来,文章的基本格局就定下来了。因此,确定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化大革命”中,曾经狂热地鼓吹过文学作品的“主题先行论”,要按照既定的主题,编写故事,塑造人物。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是文学。但是,在法学毕业论文中,却必须坚持主题先行,没有一个好的、正确的主题,就没有一篇好的法学文章。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作者对这个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的基本观点。法学论文是法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形式是为实质内容服务的。研究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要通过写作来展现同学学习和研究法学的科研成果。因而确定法学论文的主题,就是要把所研究的这个法律问题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来,确定成一个中心的观点,在整篇文章中来展现它。确定毕业论文的主题并不难。选定一个题材,把这个题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确定法学论文的主题的难度在于,这个主题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新颖,是不是实用。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成果有价值,当然就正确、就新颖、就实用。如果不正确,不新颖,不实用,科研成果就没有价值,当然,这篇文章也就失败了,还没有写作呢,就已经得出这个结论了。我的一个学生写作博士论文,要写的就是侵权行为法中的严格责任。这个题材,是很好的,用10万字的篇幅来阐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合适的。但是,他的观点,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完全准确。他的意见是,在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中,除了过错责任原则以外,其他的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都是严格责任。这样的观点,恐怕多数学者是反对的,而且也不能就说是正确。这是因为,严格责任在西方的侵权行为法中,是有特定的含义的--当然,国内学者对严格责任的理解也不一样。尽管如此,将严格责任作这样范围的扩大,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文章主题,就不好说是选得准的。还有一篇文章,宣称在中国民法中,并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现在的学术界和实务界鼓吹精神损害赔偿是错误的。这种主题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民法通则》经过几番征战,才肯定了这样的制度,现在不依据法律说话,实际上就是要否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存在。对于这样的主题,就会受到批判,批判的目的,就是要扞卫这项来之不易的民法制度,用它来保护人民的权利。我介绍我的一篇文章的主题选定。在《法学研究》中,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论对自由权的侵害及其民法救济》,这篇文章被评为《法学研究》100期优秀论文。这篇文章的题材是在实践中发现的。我办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就是单位对职工非法进行强制治疗30余天,法院认为不构成侵害人身自由权。这是完全不对的。争论的焦点,就是人身自由权究竟是不是人格权,因为《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是人格权。我的这篇文章的主题,就确定为人身自由权的性质属于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就构成侵权行为。这个主题,就是非常好的,写出来,自然得到了各界的赞同,制订《国家赔偿法》的时候,就规定了人身自由权为人格权,侵害这个权利,要追究侵权民事责任。这个主题,在当时是新颖的,在实践中也有重要价值。这篇文章之所以获奖,是有道理的。还可以再说一篇文章。就是对人身权的延伸保护问题。在1986年以后,对《民法通则》规定的人格权,出现了在主体死亡后要不要保护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理论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过几年的研究,我提出了人格权延伸保护的观点,作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进行详细的阐释,在《法学研究》上发表。当然,也有学者反对,但是,作为一种学说,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谁爱批评谁就批评,进行争论不是更好?还要说说我的另一篇文章,就是《动物人格权之否定》。保护动物,是世界的潮流。为了适应这个潮流,很多学者提出了要更好的保护动物,就要赋予动物人格权,不仅享有生存权、生命权、健康权,还要享有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等。我认为这种主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破坏了民法世界的秩序,混淆了民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界限和关系。我提出了一个新的主题,就是设立法律物格制度,对动物赋予最高的法律物格地位,人在对其行使所有权的时候,其支配力受到严格的限制,确定对动物的做好的保护方法。这样的主题,就可以说是鲜明的,有价值的。我还根据这个主题写作过一篇杂文,还被选为2004年中国最佳杂文呢。学术论文的主题要直白,不要隐讳。这正和文学作品相反。文学作品的主题讲究隐蔽,隐藏得越深越好,让不同的读者阅读后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这才是文学作品最好的主题处理方法。在写法学论文的时候,不能这样,不能让读者去猜,而是主题越直白越好,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用这样的写法写出的文章,才是法学论文中的上乘作品。还要有一点,就是文章的主题必须一以贯之,在文章中不可进行改变。如果不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中心,没有基本观点,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法学论文了。例如,有一位同学写作的毕业论文,一个题目,分为两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各不搭界,说的完全是两个问题,就像“几论”文章那样。这样的文章为双主题或者多主题,是写文章的大忌,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毛病。最后,文章的主题能够归结起来,在读者读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够用一句话就说清楚,这样的主题提炼就是成功的。我曾经和学生讲过这样的话,就是: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展现深刻的理论内涵;实务工作者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把复杂的案件归结为一句话,正好与要适用的法律相等。在做法学论文中,是要丰富理论内涵,但是不等于文章的主题复杂。主题一定要简明,理论一定要深厚。做到了这一点,文章就差不多成功了三、确定毕业论文的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说明主题的基本方法。主题确定了,论证方法不对,论证得不好,也不会写出好的文章(一)首先要确定的是,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是立论还是驳论在一般情况下,法学文章的基本论证方法应当是立论。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确立一种什么观点,其实也就是文章的基本论点。围绕着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它的正确性、必要性,以及具体的适用方法,使这个观点立得住,别人批不倒,立论就成立了。有时候,法学文章也要用驳论。集中一个错误的观点,进行全面的批驳,展现这一观点的谬误所在,认识它的错误本质,推翻这个主题,使之不能够在理论界兴风作浪,让它没有市场。采用驳论写作的文章也是有的,只是不多。驳论的结果,还是要确立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观点,驳论就没有力量。有一位有资格的老师,他在讲课的时候,总是批判别人的观点,甲的意见不对,乙的意见也不对,丙的意见还不对,“但是究竟什么观点对,我也不知道,我还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驳论,就没有力量,价值也不大。当然,在一篇文章中,既有立论也有驳论的也是最为常见的。立论和驳论在一篇文章中结合得好,文章就是成功的还说我的那篇《动物人格权之否定》,这是一篇驳论,当是设想就是要把这个观点驳透,不能让其生存。但是,仅仅是驳论也不行,没有方法解决问题不行。因此,文章的后一部分就是立论了,就是论证法律物格的问题。这就是驳论和立论的结合使用在写作毕业论文中,一般是不选择驳论方法的,而是立论方法。但是,在立论中,要很好的使用驳论的方法,驳论是局部的、个别的方法,不是普遍的方法。(二)其次要研究的是文章的具体论证方法比较法、演绎法、归纳法、推介法、综述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有的时候做一篇文章,就使用一种论述方法。例如,用比较法写作一篇文章,就是比较法学的论文。推介国外的一种制度,说明中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借鉴使用,就是推介法的文章。实际上,在一篇毕业论文中,尤其是分量较重的论文中,往往不会只用一种论证方法,而是根据文章说明的具体情况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在初学者看来,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各种论证方法,有些眼花缭乱,理不出头绪。但是,只要在写作实践中坚持下去,并且经常动脑筋想问题,就一定会学会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我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让我看,是推介美国的一项诉讼制度,就是讲美国的这项制度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操作,但是对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其引进到中国来予以借鉴,没有提出一句。这样就影响了文章的价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研究实用的价值,应当避免这样的问题。四、研究采取何种文章结构在法学文章的写作中,结构问题不是很难的事情。主要的要求就是根据自己所选的题材和确定的主题的需要,进行论述。所谓“文章无形”,主要是指的这一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毕业论文的结构方法。一是通常的论述方法。有的同志在这样归纳这种写作方法时说得很形象,就是:“概念、特征、沿革、意义、构成、责任、适用中的问题”.在很多法学文章中,都是这样来结构的,确实是经常用的常规结构方法。在通常论述一种制度或者一个法律问题的时候,都要说明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说清楚了,这个制度也就基本清楚了。但是,在使用这个方法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地变换。例如,这个制度是从外国介绍过来的,就要在介绍沿革中多着笔墨,详细说明这一制度的来龙去脉,以及借鉴这种制度的好处。写实务性较强的文章,要在构成和责任以及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上多下功夫。二是总论、分论方法。如果写一个制度的内容很多,又要介绍总的制度,又要介绍具体的制度内容,这时候,用总论、分论的方法写,眉目清楚,一看就明白,写出来的效果就比较好。我在写作《中国合同责任研究》一文中,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上篇将中国合同责任的总的问题说清楚,下篇将各种具体的合同责任一一作以介绍。这种结构,是用于较大的文章,大概要是几万字的文章才用得上。有人不喜欢这样的结构。我有一篇文章4万多字,也使用这样的结构,责任编辑觉得不好,只好改成现在的分成几个平行的小标题的做法。当然也不错。我第一个毕业的博士写作的论文,是《论抗辩权》,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方法,先总论,后分论。总论总体论证抗辩权,分论分别论证各种不同的抗辩权。三是判解研究方法。在1990年的时候,我借鉴王泽鉴先生的做法搞判例研究,写出来了几十篇这样的文章,形成了一种风格。前几年王泽鉴先生来北京,我们交谈过,前几个月我去台湾,我们也深谈过。他对我的这种研究方式给予很高的评价,在北大讲学时他还专门说过。用这种方法的文章结构,比较灵活,总是先从判例和司法解释入手,进行分析,阐释法理,说明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和处理办法。大家可以看看我写的这样的文章,读者的评价是,结合实际,针对性强,有实践和理论价值,可读性强,读者喜欢。这种方法也可以在毕业论文中用,但是不适宜整篇文章都用这种方法。要把判解研究放在文章的中间使用,而不是毕业论文就写一篇判解研究。不过,假如说判解研究就是写的好,写成一篇毕业论文,大概也行,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四是综述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也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都是这种结构方法的运用。第二种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这种结构方法可以按照问题来结构,较为灵活。综述方法不适合写作毕业论文,但是在论文当中可以用,而且要用的好,这是展来自己的论述的基础。五是平铺直叙方法。例如,在一篇文章中,要说几个问题,就一个一个点出来;列一个题,就说明一个问题;再列一个题,再加以说明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极为简单,很好用,就是文章看起来较为呆板。我在写作《关于修订婚姻家庭法如何处理配偶忠实义务的几个问题》时,就是用的这种结构,第一是如何规定忠实义务的具体内容,第二是应否将违背忠实义务规定为法定离婚理由,第三是关于违背忠实义务的损害赔偿问题。三个问题平平道来,倒也有一定的新意。论文查重修改

记事本

SEO的精益优化方法论

PART 1 前述 SEO还能活多久?在开始分享之前,就不得不先回应一个在SEO行业人脉圈内经常会聊到的问题:SEO是否会消失?SEO优化师/项目经理该如何转型?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呢?从2012年肯·克罗格【Ken Krogue,美国福布斯专栏作家,知名营销专家】在自己发布的营销行业信息分析报告中宣称:SEO已经走在消亡的路上,一直到2013~2014年百度阿拉丁的大行其道,再到2016~2017年百度主推的MIP&熊掌号,再到2020年小程序的崛起与熊掌号的消亡。大家确实从这些行业风向及搜索平台本身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工作上越来越多的困难及门槛,清晰的认知到了搜索平台本身的一言决策对搜索环境的影响力,以至于近些年在北上广SEO圈子里的确实有一阵低迷氛围弥漫不散。首先,我给大家立个FLAG:SEO永远不会消失!1)SEO始终是一种依附在搜索引擎平台推广内容的营销手段。如何让自己(公司)站点有价值的内容被搜索引擎发现?如何让TA获得一个更优质的排名?如何更快的击败你的“竞品”?SEO已经成长为一个站点获得用户增长的良性底层基石。2)SEO始终是一种通过搜索引擎平台推广内容的策略手段。搜索引擎的每一次算法维护更新,其本质目的一直是展现更真实的的内容算法结果,方便提供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算法的更迭推动了SEO相关技术及策略的更迭。3)SEO始终是一种提升适应搜索引擎平台获得优质内容的技术手段。在这里从新给大家定义一下关于搜索引擎本身存在的意义:满足用户全网内容检索。在AI和大数据时代,SEO现阶段最本质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何种技术手段获得海量用户需要的优质内容,掌握更多技能的SEOer会更快的获得能力和经历提升。搜索引擎存在,SEO即存在。搜索不死,优化不亡!当然,不同的经历肯定会造就不同的精彩人生,也创造了大家不同的能力,在这里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道路!PART 2意义 搜索引擎优化的价值怎么理解SEO?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通常翻译为搜索引擎优化,圈内圈外人喜欢称呼为网站优化/站内优化/站点优化。那我自己对这个工作是如何理解的呢?SEO从本质上来讲既是一种改造目标站点适应能力以使其符合搜索引擎的规则继而提高目标网站在相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的行为规范,也是一个通过了解行业趋势、创造行业内容、突破行业流量限制的实施与成长的工作过程。SEO思维的核心要诀是需要以合理的策略,用适当的资源进行优化,既能满足到搜索用户的实际搜索需求,又能创造出符合搜索引擎规范的站点或者平台。在常态化工作中,搜索引擎优化【SEO】分为站内优化和站外建设两个部分。SEO的站内优化-指的是站长及SEO相关岗位人员可以且能通过策略控制网站本身的调整,如网站结构优化、页面代码增删、链路优化、内容新增等等相关优化动作。SEO的站外建设-指的是指通过外部资源的联谊达成品牌或链接建设及行业社群的人脉互动,这些事项除去布置友链外均不在品牌自身网站进行。【Ps.外部内容建设请参考加玮之前提供的相关建议;链接建设在会在其他机会进行简单科普。】SEO有哪些价值呢?搜索引擎已然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工具&应用之一。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的流量入口,本就处在行业制高点,后续地位只会逐步加强。这是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想要扎进搜索引擎大赛道的根本原因。搜索引擎适应性优化的基础价值就是提升品牌站点或者品牌平台的知名度,获取行业相关的用户流量,提升品牌(平台)的盈利能力,根据这一诉求进行针对性的、有质量的优化,最后能让企业在行业中拥有一席稳定立足之地。根据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心理,在搜索引擎中排名越靠前的网站,被点击的几率就越大,相反,排名越靠后,得到的搜索流量就越少。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网民想要了解一个未知的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他有的基础了解途径就是搜索引擎。当网民检索目的地及目的地关联词汇时,在搜索引擎呈现的结果中,获得优质位置的品牌站点或平台就能够做到稳定曝光,可以让网民在浏览期间产生一种直观的、甚至是根植在大脑的认知和印象:如果我想要去某一个目的地旅游,这个站点将会给我特别大的帮助。这就是搜索引擎优化的基础价值所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下搜索引擎优化能给我带来什么?1、口碑阵地-企业品牌建设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日益激增的庞大信息产生,企业品牌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也同样具备多种挑战。互联网的发展为品牌构筑了新的展示阵地,搜索引擎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了企业品牌的溢价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搜索引擎本身就转换为一个传播媒体并影响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管理。搜索引擎营销并不是一个孤立渠道,而是一个可以形成网络的渠道矩阵,搜索引擎本身会将所有的营销内容,品牌信息聚合后展现在用户的检索结果中。这样搜索引擎就具备了品牌信息聚合的功能,对促进用户品牌认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的搜索引擎整合营销并不仅仅是关键词的排名曝光,而是集合了关键词策略、内容露出策略、正向引导策略等一系列的引导操作。基于搜索引擎的整合营销利用用户对搜索引擎的依赖&使用习惯,在用户检索信息时尽最大努力将产品信息传递给目标用户,产生并提高品牌的曝光,促进品牌建设。2、公关前线 舆论情况控制从目前接触过客户情形来看,初具规模的企业,每年基本都会安排固定人力,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舆情监控及维护的工作中。其中部分客户会采买我们的的舆情监测平台,部分客户会安排自己集团技术团队定向开发关注渠道的跟踪系统。实时舆情监测、分析、管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必不可少的必要工作。当公司遭遇到不实舆情,大部分领导一般情况下的第一念头是:“能否通过资源删除这些页面?”这个念头起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即将会陷入不实舆情处理的黑洞,从此不实舆情丛生,品牌搜索表现再无宁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不实舆情,如何通过SEO优化技术处理企业的不实舆情,使您的公司可以花更少的资源,有效地进行正向曝光,就至关重要了。目前通过正常的SEO技术基本可以将优质的正面信息曝光在“目标检索词”的前三页,以减少不实舆情页面的展示曝光量。当然这仅仅是在应急阶段的处理方式,真正有价值的环节在于在品牌建立之初或未出现不实舆情的当下就完美的布局正面信息,不给不实舆情一点空子可钻。通过SEO优化策略的状态下保持常态正向内容建设就必不可少。当企业身处复杂的舆论漩涡中,应当如何选择正确的切入策略,尽可能以最小的损失,引导舆论走势,化解危机。整理几个小细节供大家参考:第一步是首先确定用户搜索的否定关键字。关键字挖掘可以根据搜索下拉框,相关搜索和关键字分析工具收集目标用户的否定关键字进行搜索。第二步是根据否定关键词正确扩展内容作为标题编辑内容,编写指导性正面信息内容,并将关键字集成到内容编辑中以获得良好的排名优势。第三步是在高性能高权重平台上发布大量第二步中整理好的正向内容。如有必要,还可以使用付费软文推广模式。第四步是给予外部链优化支持,推动积极的信息内容页面排名提升。3、流量入口 搜索流量盈利在互联网行业,有这样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搜索流量盈利就是指通过搜索引擎平台获取相关行业流量然后通过站内用户运营的策略实现现金收益。百度本身就是流量运营高手,像近年来推出的爱采购、裝馨家、知了好学等等,都是为了打造内部搜索流量闭环。要实现搜索引擎流量变现最重要的就是有足够的流量,有了足够的流量还需要强大的变现能力,因此流量变现的关键在于流量和变现方法。流量的关键就在于推广方式和用户粘性。将虚拟的流量转化为真实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盈利模式,达但具体流量变现的方式可能就各有千秋,总体上分为广告展示类、增值服务类、电商购物类、交易分成类。当前阶段大部分站点基本上都是4类方式综合盈利的。下面简单通过几款知名内容生态下产品,来定义一下4类盈利方式的具体操作案例:1)广告展示类/增值服务类:图示 1.1 增值服务示例&广告展示示例参照以上图例,该示例来自百度内容产品:百度文库,百度文库是百度内容生态中的主力军,在搜索闭环的计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百度文库通过切入百度联盟广告向集团输送广告收入利益;通过VIP会员/教育KA企业入驻等增值服务为文库平台本身造血。2)交易分成类/电商购物类图示 1.2 什么值得买站点示例“什么值得买”是一家网购产品推荐网站,同时也是集媒体、导购、社区、工具属性为一体的消费决策平台,因其中立、专业而在众多网友中树立了良好口碑。网站成立于2010年6月30日,早期以淘宝联盟产出的淘宝客优惠信息为主打内容,后逐渐加入海淘、原创(原晒物、经验)、资讯、众测百科、等多个频道,其内容大部分来自网友推荐,每天通过网站本身、RSS、各手机客户端及各浏览器插件推送商品特价信息,帮助广大网友买到更有性价比网购产品。PART 3框架 搜索优化的基础方法论1、SEO基础概念定义在铺垫基础方法论之前先带大家了解一部分SEO术语与概念,了解SEO的常用名词之后,可以提高理解的效率。1)关键词关键词源于英文“keywords”,特指单个网络用户想通过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使用的、能阐述自我意图的词语。通常在工作中只要是用户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过程中,产生过检索意愿及行为的句子或者相关短语我们都可以称统称为关键词。在SEO优化工作执行过程中谈到的关键词词包通常指的就是符合用户搜索意愿的词汇群组。关键词搜索是互联网用户通过搜索引擎了解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用户希望通过检索行为了解意愿的产品、服务或者公司等等信息。根据用户的检索意图及指数大小关键词又分为以下几类关键词可分:核心关键词、精准词、高转化率词、拓展词、竞品词、长尾关键词、疑问词等。对于搜索引擎或者传播策略而言,你的网站或者着陆页面主要讲述何种业务或产品,将相关的业务及产品整理汇总成该页面的关键词群组即可。关键词本身就是推送给搜索引擎查看的,这样搜索引擎可以方便的了解你的站点或页面具体讲述的是什么核心内容,且与提取后的内容方向是否一致。2)着陆页面/URL着陆页面也称:落地页、引导页,英文名称 Landing page。URL是网络上用户及搜索引擎点击及访问着陆页面的特定路径。在搜索引擎营销中,着陆页面就是当潜在用户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后展示结果页面中显示给用户的网页。一般这个页面会显示搜索结果相关的对应内容,而且这个页面应该是针对某个关键字(或短语)做过搜索引擎优化(SEO)的。着陆页面设计之初就应该满足一个最终的诉求:引导用户注册或购买直接产生效益转化!在运营计划中,网站运营的三个关键因素:获取(让人访问你的网站或者着陆页面),转化(说服他们进行相关的操作,点击,注册或者直接购买),激活(保持常客身份)长久价值,整个用户的生存周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陆页面展开的的。所以着陆页面在运营中扮演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着陆页面就是SEO工作人员施展自身才华的阵地。根据页面属性跟最终诉求的不同可以定义为以下几类:站点首页/平台首页;列表页面/产品列表页面;服务场景页面/产品购买页面/内容页面;登陆/注册页面;其他页面(SEO聚合/SEM活动专题等等)3)快照/索引搜索引擎在收录网页时,对网页进行备份,存在自己的服务器缓存里,当用户在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点击“网页快照”相关链接时,搜索引擎将Spider系统当时所抓取并保存的网页内容展现出来,该存储页面称为“网页快照”。索引/快照就是直接参与排名的基础页面单位。4)锚文本链接锚文本又称锚文本链接,是链接展示的一种形式,不同于超链接直接展示URL代码,锚文本链接是把关键词做一个链接,指向该关键词关联性较强的网页。锚文本链接实际上是建立了文本关键词与URL链接的关系。锚文本可以作为锚文本所在的页面的内容的评估。一方面,正常来讲,页面中增加的链接都会和页面本身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锚文本能作为对所指向页面的评估。锚文本能精确的描述所指向页面的内容,搜索引擎会根据指向某一个网页的链接的锚文本描述来判断该网页的内容属性。5)网站地图/Sitemap站点地图,是一种指明信息资源方位与联系,并且具有导航功能的可视化策略。简而言之,就是以类似地图的形式,将主页的信息按照类日罗列起来,并提供相应的链接,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主页的整体信息,是用户或搜索引擎蜘蛛准确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快速入口。常见的站点地图主要分两类。第一类是站点可视化导航,主要是面向访问网站的用户。将网站连接分类,整理后展现在用户面前,例如:头尾导航及网站地图单独页面。第二类是sitemap(sitemap.xml,sitemap.txt)这一类站点文件含了该网站的所有连接,一般SEO工作人员会将相关文件通过平台提交给爬虫去抓取,以便搜索引擎去收录并展示网站内容。6)权重在SEO行业圈内的沟通交流中,权重有两重不同的虚拟定义:第一重:站点整体质量在第三方平台算法及公式计算中产生的权重值。该权重可能来自爱站工具、Chinaz工具、5118工具等判定的该站点在百度、360、搜狗、神马、头条等搜索引擎中的收录/关键词/排名/预估流量等情况的综合研判的数值区间。第二重:行业内人士沟通关键词排名提升时,确认沟通中用来替换某一概念模式的话术词。为什么总是提到它是一个虚拟概念呢。在第一重概念中除了谷歌与搜狗会有自己的PR值概念之外,其他的权重概念都是三方平台根据自由算法进行计算归纳总结。并非是搜索平台本身赋予的那个涉及算法演化的阈值。在第二种概念中平台方也没有直接定义相关概念的具体名称。7)孤岛页面孤岛页面特质是在站点内外均无有效链接而无法被搜索引擎通过基础算法发现的页面。8)元标签元标签是使用在网页的head标签部分的HTML标签代码。与其它的HTML标签不同,元标签不会在页面的任何地方显示出来,所以绝大多数的访问者并不会看到它的存在。不同的元标签起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是用来提供关于页面的附加信息。比如,title元标签定义网页的核心内容;description元标签提供页面内容的摘要信息;其他一些元标签定义网页的其他属性等等。2、SEO基础方法论框架部分在我个人的方法论中,站内增长的SEO工作涉及三个部分核心工作,分别是与页面质量有关系同时涉及到转化能力的内容优化、与搜索引擎抓取流转方向提升访问效率的链接结构优化、与搜索引擎识别效率提升的网站结构及代码优化。在初始阶段我们通常会通过精准诊断站点来发现网站的问题,与项目组同步我们发现的站点问题清单,以达成逐步完善修改页面,提升网站页面适应搜索引擎的目的,来方便搜索更快捷更详细的了解网站。在进阶优化阶段,规划内容拓展的输出计划,通过一个内容框架输出相关关键词的布局计划,来截取同行业关联的有效流量;同时搭建内外链接管理的各种模块,向核心页面引导传递“权重”。1)SEO内容方向的上的优化为了有效改变网站上的低效输出现况,我们通常会根据页面及网站结构进行合理化输出关键词,并积极增加新的关键词匹配策略,这是改变SEO效果低效的必要策略。合理规划内页内容并达成有效输出,是内页获得优质评分的基础,在优质基础之上才能建设有效排名及流量获取这些上层建筑。在内容输出计划上,品牌词/产品词及解决方案词汇可能是toB企业的核心转化词汇,这部分词汇是站内外资源配置的核心部分。需要梳理并规范关键词框架来匹配站点页面进行高效关联输出。另外一部分行业长尾词则需要通过资讯模块/帮助中心/专题聚合等策略进行有效输出,以获得排名并产生转化。本次分享课程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下一个大章会阐述的如何进行关键词的分类/挖掘/匹配等相关步骤。2)SEO链接方向的上的优化链接方向的优化工作主要是体系化的整理并周期运营整站的链接,通过结构化的布局站点内部链接,提升搜索引擎深度访问页面的便利性,并给相关页面带来投票。在站点外部的工作就是高效的输出有效外部锚文本,为主站提供访问入口,并带来外部投票权。外部链接资源我们可以考虑自行组织相关行业的友链资源联盟,获得集体或联盟的优质页面支持,并获得高度相关的页面投票;内部链接资源管理我们要搭建合理的内链管理器,toB站点的内链管理结构较平台类网站更轻便,也更容易出效果。3)SEO结构及页面代码方向上的优化结构及代码方向上的优化工作主要是规范化的建设网站内容结构以及页面代码的SEO元素规范化的梳理两个事情。网站内容结构是同第一部分的关键词挖掘与布局有密切关系的;网站页面SEO元素规范化则是一个整体应用规范,这个规范大部分细节同前端代码有关,部分细节同服务器属性及数据存储逻辑有关,当然每个站点的框架及开发人员不尽相同,所以每个平台或站点的SEO细节问题,总会千奇百怪。在结构及页面代码方向比较细节的问题就是图片中描述的相关问题:1. 双端适配 针对平台策略下的双端有效适配可以支持站点的有效收录;2. 链接输出逻辑 规范内外输出链接,可以改善搜索引擎访问页面的效率并提升抓取范围;3. 页面头部属性 属于代码类注意事项,可以方便搜索引擎更快识别页面属性及状态,了解页面内容;4. SEO元素代码 涉及页面SEO细节的h系、alt标签等同关键词有关的标签,相关标签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标记核心关键词,增加关键词密度;5. 快照索引细节 一般为分析页面冗余及核心页面露出问题,在toB 类网站中并不常见;6. 快速收录模块 在合理且完善的推送机制下,可以快速推送已存页面的有效收录率。以上部分是本次分享的第三章节部分,接下来我们来重点阐述一下一直在安利的精益优化的的第一个核心工作模块。PART 4精益优化的核心细节1、关键词挖掘与管理关键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公司名称、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品牌词、价格或者使用说明等与用户检索息息相关的词语。站点的关键词往往代表了公司品牌、市场定位、产品动态等各类服务方向,如果定位选择错误,可能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流量及转化效果。我们要做的就是挖掘用户的意向词汇,整理我们站点后期输出的主要内容。确认适应且适应站点增长的每一阶段的行业关键词词包是通过SEO策略进军某一领域的必要步骤。开展关键词研究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这项工作的完整成果可以确保我们能精准命中行业相关搜索词,降低优化执行的难度。行业核心词、行业业务场景词、行业长尾词或疑问词等多样性词汇都应该列入关键词词包规划计划。另外,选择整合有效关键词是SEO过程中一个核心环节。选择有效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整理网站内容模型,输出有效页面,规划站内内链管理器,外链矩阵等后续步骤。2、关键词的分类关键词根据不同思维的分类及定义,可能有不同的属性。通过分类思路寻找行业有效流量,实现多样性搜索着陆的目的,这样才能发现流量渠道中的新生机会。网站核心关键词必须经过关键词的收集和数据分析之后确认,搜集有一定搜索量的有效搜索词才能确保站点获取有效行业需求流量,不能按老板或领导的意思进行想当然得设置。将有效关键词按搜索量大小进行难易度分类,制定同体量计划,可以有体系有计划的达成优化及转化的需求。无论从用户检索意图分类还是从行业长尾词搜索聚合量级及流量线索布局策略来看,整合行业关键词矩阵都必然成为SEO工作的核心步骤。1)按搜索意图分类按用户的搜索意图及搜索目的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品牌关键词、业务关键词、相关关键词。1.1品牌关键词品牌关键词特指明确带有企业品牌名词的相关词汇。从搜索行为分析,品牌词搜索用户搜索意图较为明显,与品牌价值与品牌知名度直接关联,转化难度也较低。1.2业务关键词业务关键词特指行业类业务场景相关词汇,例如“商标注册”、“企业客服工具”、“付费转化渠道”等等同具体业务或产品产生关联的词汇。这部分词汇检索需求也相对明确,有较高的转化价值。1.3关联关键词关联关键词特指在可以跟品牌或业务关键词产生联系或搜索联想的部分词汇。关联关键词大部分是长尾关键词或带特殊句式的疑问类词语。类似与“新网”产生业务或品牌关联的词语“除了阿里云还有哪些靠谱的云服务商”等等。2)按词组长短分类按关键词词组的长短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核心关键词、长尾关键词。按长短分类其实是简单判断条件,真正的判断条件出来词语长短之外,还需要关心词语的搜索流量。2.1相对简短的核心关键词核心关键词词就是整个行业关键词中集中了大部分搜索量的相对简短的搜索词。这部分分类的关键词一般占用了整个行业的50%~80%的搜索量。网站应该规划进所有有效核心关键词词语进入优化计划,但独一页面承载能力有限,根据需求建立中长期优化目标也是分类内容必要的核心点。2.2长尾关键词长尾关键词就是根据核心关键词延展出来的较长的关键词组。这部分关键词词量大,面对的搜索用户广,且可以占据行业20%~50%流量。针对长尾关键词输出内容模型也是本书会长时间渗透的增长思维。3)按布局策略分类按关键词的布局策略来分类关键词可以分为:首页关键词、内页关键词。按位置分类的目的为清晰的规划核心词语和非核心词语的投放位置。3.1首页关键词首页关键词特指需要安排在站点首页获取有力支持的关键词词组,上一小结有简单说过,独一页面承载能力有限。在首页关键词规划中,应该合理且适当规划3~4个行业关键词用于首页优化。3.2内页关键词内页关键词特指需要安排在站内内页获取排名流量的关键词群组。内页关键词可以规划行业核心词汇也可以规划长尾关键词,在获得排名支持的力度上较首页位置较小。3、关键词的挖掘明确了关键词的分类策略和投放概念之后,就可以顺畅的进入关键词的整理挖掘工作流程,关键词整理挖掘是SEO工作流程中需要尽量前置的工作,清晰定位需要要优化的关键词词包,然后再将关键词根据需求分组和布局到网站中去。关键词的挖掘工作本就是SEO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关键词的定义定位及部署不当,会影响排名效果及流量质量。4、关键词挖掘范围考量定义关键词分类,理解关键词属性的优势在这个步骤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我们需要根据网站所在行业、网站流量目标和定位及团队的实际工作能力等情况来清晰的界定关键词挖掘的范围。这样在后续对关键词选择和布局时就会减少很多非必要的工作量。第一步,定义行业属性。先考虑企业发展根基及后续发展方向,确定网站项目适合做哪些类型的关键词词组,根据自身行业属性来进行有规划的扩展,做到所挖掘出来的关键词词组都是和网站主营业务或产品息息相关,才算基本符合网站持久发展方向。过度挖掘无关的关键词,会使得后续的整理工作量增大,如果筛选整理不当,还会给后续内容产出步骤增加工作难度。另外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在百度算法中的飓风算法3.0中就涉及了关于行业无关关键词的惩罚示例,过度使用非行业领域词汇及内容有几率触发飓风关联算法。当网站中投放过多跨领域内容,就可能会被搜索引擎发觉并直接降权。其实企业和SEO人员本身没有想作弊,但是因为挖掘的关键词筛选不严,或者对用户主动为信息产品添加的标签审核不严,放出大量和网站主题不相关的关键词页面,一旦这些词和内容积累到一定的量,网站在搜索引擎上就会被降权了。第二步,确认站点性质。如果网站是营销型站点,为达成转化效益,建议挖掘行业核心词汇、服务场景型词汇、行业长尾行词汇,进行精准优化,定向排名提升,来确保可以达成高速流量增长。类似“新网”、“易观方舟”、“华为商城”等以服务或产品的售卖为核心的站点,除了行业核心词汇外,还会挖掘服务场景及产品场景相关的搜索词汇,以及部分行业较多搜索量的长尾关键词。如果网站是垂直型站点,为提升行业地位,建议挖掘行业核心词汇、产品类型词汇、相关长尾词汇,进行批量优化,整体提升关键词排名,增加站点曝光率,提升站点价值。类似“土巴兔”、“1688”、“房天下”等以巨量垂直行业信息为基础生存的站点,需要重点挖掘行业关键词、行业长尾词、品牌关键词、业务关键词、产品关键词等分类繁多的行业类词汇。如果网站是门户型网站,为提升站点流量,在公司人力支持的情况下,建议进行涉及行业全范围的挖掘,制定相关关键词的适应型内容模型,以捕获全行业关联流量。类似“百度百科”、“环球网”、“中关村在线”等以行业信息为主的内容型站点,可以在定义关键词分类后进行全分类抓取并完成输出计划。第三步,确认执行能力。如果公司SEO人员有限,并且团队可支配的资源也有限,建议尽可能地挖掘行业优质中长尾关键词。如果挖掘太多行业热门关键词,以站点的体量可能无页面承载关键词,无法对其进行优化,或者如果挖掘过多长尾关键词,但企业无内容输出人员,完成相关的内容产出身不可能产生那么多内容,会影响相关的投放与增长计划。如果公司团队建制整齐,可以分批分阶段订立规划,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整理关键词,最后再完成内容输出,定好团队精力的分配情况,然后再重点挖掘团队想重点优化的核心关键词或长尾关键词。优先建议挖掘优化行业核心词,其次是行业长尾词。5、关键词挖掘在SEO服务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关键词挖掘的工具就已经遍地开花,在介绍工具之前,先推荐几种手动整理挖掘关键词的思路策略。5.1行业基础词挖掘根据行业内的优质站点,收集行业相关的优质词根。在全量互联网化的当下,无论从事什么正当行业总会优质站点出现,我们可以适当收集行业竞品的站点,根据相关站点的首页关键词投放情况收集行业相关的基础词。这类操作方向相对省时省力,且命中率高。5.2按属性进行拓展行业基础词或者行业优质词,仅仅应用于首页或者核心页面,还有更多的内页及产品页面可以继续布置根据属性拓展的长尾关键词词组。关键词属性拓展,体现方式上,一般是指给核心名词添加修饰词或者形容词。该种策略通常应用与企业属性非平台类站点。根据不同的修饰词属性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构成模式:根据产品特性进行拓展,例如:PHP网站开发、折叠手机、免费小说等根据产品材质进行拓展,例如:金属书架、木质书桌、纯棉围巾等。根据产品功能进行拓展,例如:政务网站建设、电子书下载、移动办公平板等根据产品区域进行拓展,例如:邯郸网站开发、北京商标注册、潍坊办公租赁等。根据产品领域、行业习惯、中英文翻译、特定词根等等习惯,各行各业可能有不同的属性拓展策略,在平时互联网冲浪时就要多留意多学习,这样才更专业细致的进行自我行业的关键词挖掘拓展。6、关键词的竞争分析关键词挖掘的步骤之后就是SEO的核心工作之一:关键词的选择及分组。我们在这个步骤需要决策的内容是分组后的关键词需要同何种类型的页面相关匹配,该类型页面如何输出?现有页面是否能承载关键词,是否需要涉及新的内容模块来承载关键词等等后续步骤。关键词的选择优先考虑的是行业核心词汇,即行业内的核心词汇,判断工具或者判断方法可参考相关词的百度指数及凤巢后台的提供的搜索量数值。初级的提取方法为词根法及数值比较法。即使用词根在5118及Chinaz的星图等平台抽取相关词根的扩展词包,通过搜索指数排序相关有效词包。相关工具通常会展示该词汇的长尾词的个数、搜索结果数量、竞价投放量、竞价价格均价、竞对情况、内页量级等等情况。下面简单解释几个需要注意的概念:6.1搜索结果与intitle结果分析搜索结果页面是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与该关键词有关联的或高度关联的页面合集的量级。换个角度考虑的话,你可以直接考虑为我们需要同多少个对手竞争TOP10。intitle+关键词,即 intitle:关键词 中展示的页面量级,就是我们的直接对手。title相关参数是搜索引擎中判断关键词的核心因素,精准投放关键词的页面就是我们需要直接面对的真正对手。6.2竞价情况分析当下大数据平台的相关关键词在自然结果中展现的付费结果数量及相关竞价位置的价格及均价都是评估我们投放的关键词是否有真实意义的基础数据。当然相关关键词的竞价详细情况,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百度付费端提供的相关工具进行直接查询。付费页面的个数通常代表该词汇的竞争度激烈程度。竞价价格通常代表该词汇单次点击的真实商业价值。关键词的分析及部署阶段优先需考虑高竞争度高价值的页面进行布局优化。当然,在考虑部署及优化难度上要需要考虑自己团队的优化能力及资源采买的承受上限。6.3页面情况分析在自然快照结果方面,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分析在TOP30的快照结果中,相关页面的整体综合情况是什么样子的?1. 是否精准布局了关键词。即TDK相关细节是否符合密度规划及关联度规范。2. 页面的基础性质。即目前在TOP30的关键词为站点首页还是站点内页,通常情况下在TOP30位置内如果内页型页面较多,相关关键词的竞争度相对较低。3. 页面关键词密度及结构是否合理。页面的基础判断细节会在第六章节中进行详细描述。4. 页面的反链质量如何。在国内的大部分工具中,仅支持首页的反链查询,该部分参数仅做为参考即可。7、关键词部署关键词经过搜索优化相关的管理或执行岗位工作人员的分类、挖掘与竞争分析相关流程之后,我们来到关键词部署的核心环节,也是关键词在经历沟通打磨后的的最后一个应用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同产品团队或者甲方项目沟通我们的投放匹配计划。其中包括但可能不限于页面的优化增删及核心页面调用的影响新增调整等事项。我们需要在产品或者运营团队的支持及授权下进行特定的关键词部署工作。在进行关键词的分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运营侧或者产品侧的阻力,阻力可能包括无法新增栏目或者专业页面、产品不配合调整核心页面的TDK等等。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阻力情况下同相关对接人进行沟通来获得相关的理解与支持,毕竟SEO工作本质上是支持产品侧及运营侧完成增长任务。8、关键词分组与部署在讲到关键词的分配及部署工作难免接触到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关键词分组与部署的金字塔结构应用策略,这是关键词优化的一个基础方法论。其中,关于关键词的分组工作在前一章中其实已经整理了一个大概的整体框架。在新系统化的进行说明,来重构一个关于关键词分组与部署的有效框架。在SEO的服务中,关键词分组优化是重中之重。而在关键词的分组规划中通常会使用的两个基础策略是就是页面分级策略与词根分组策略。页面分级策略的基础是根据网站现有的页面类型进行核心关键词词包及行业长尾词词包进行分类分组布局。网站的首页及产品页面【服务或者解决方案页面】应当适应的布局行业核心词及产品核心词。例如“域名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核心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它应该安排在网站首页或者核心产量的栏目页面。网站的专业及核心内容模块应适当的布局优质的转化的长尾词。例如“域名如何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优质转化的长尾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应将它布局在优质的帮助中心页面或者独立的新增专题页面中;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构建新的内容模块来处理行业长尾词。例如“河北域名注册”,该关键词为行业长尾词,在分组进行布局的计划中应该将它布局在日常的资讯产出中心或批量产出的内容计划中。词根分组策略通常会根据有效词根进行批量化规划及页面新增,相关策略适用于区域化平台或者区域化业务,例如区域生活服务的58赶集,区域垂直的爱卡、太平洋,区域教育的Vipkid、美联,区域租赁的自如、我爱我家等平台型区域型站点。例如词根“英语培训”,可以根据该词根进行批量化拓展快速覆盖全国34+省市及333+的地级行政单位或者更深层次的县级性质单位业务。当前在该词根发力的机构包括但不限于58赶集、美联、勤学网等各型各色的期望从该类型词根中获得流量及后期收益的平台及品牌。作者:谷海松 10年搜索引擎优化相关工作经验,擅长站内优化滤断分析及整体行业流量常略规,致力于务产业精准流量提升,专注汽年、房产粒,企服、游戏乐电工业等,领域的策略分析&顾问支持。

百合花

一篇长文,读懂“10万+”标题的全部套路

―― BEGIN ―― 这是一个“信息微缩”的时代。 在报纸、杂志和电视盛行的那些年,消费者习惯拿出整块的时间,沉浸式地接收信息;但进入手机时代后,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海量内容,消费者的时间和注意力早已被撕扯成一块块碎片。 想要赢得他们的关注,文案就必须在这些细小的碎片中生长。 一则亮眼的标题,在提升点击率进而提升转发率方面,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 如何写出高点击率、转发率的标题? 想要写出一则叫好又叫座的标题,你首先需要明确: 一个好标题和一个烂标题之间,有哪些区别? 坏标题有两种:一种平平淡淡,让人毫无点击欲;另一种是虚张声势,能吸引人点击,但标题下的内容却完全牛头不对马嘴,俗称“标题党”。 “标题党”很危险――它会让用户觉得自己很蠢,被骗了;用户的好奇心会立刻转化愤怒的情绪,恨不得将写标题的人得而诛之。 一个好标题则是基于文章内容的巧妙提炼,它就像烤肉摊小哥往羊肉串上撒的那一撮孜然,能将路过的人吸引到面前来。 写出一则好标题的12个技巧 置内容于不顾,割裂地谈论起标题的套路,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篇长文里,你将看到不同类型内容的标题技巧,以及不同自媒体平台(微信、今日头条等)的用户更喜欢什么样的标题。 接下来,我将内容分为情感/鸡汤、时尚/娱乐、生活/美食、科技/资讯、知识这五大垂直领域,分享这些内容写出好标题的技巧。 1 情感、鸡汤类内容 情感类内容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用户宣泄情绪,情感类标题的职责也同样在此。如果你研究过咪蒙、HUGO等情感类大号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它们都在十分尽职地做着这件事情。 既然要宣泄情绪,标题通常需要观点鲜明,最好非黑即白。 技巧一:用户本位 来看看下面这些阅读量爆表的标题: “孩子小,你不能让着点么?”“不能”(咪蒙) “你是处女吗?”“关你屁事”(咪蒙) “你有钱了不起啊?”“了不起”(咪蒙) “女孩子不要太辛苦?”“你养我啊?”(HOGO) “姨妈来了?多喝水”“滚!”(Papi酱) 职场女性:不敢嫁,不敢生(咪蒙) 有事直说,别问“在吗”(卡娃微卡) 别逼婚了,我觉得没人配得上我!(咪蒙) 我朋友圈发什么,管你屁事!(蛙哥漫画) 这些标题的相同点是: 字数较少,语法简单; 很多直接采用了对话体。 这类标题的诀窍在于: 完全站在用户的角度,说他们的心里话,无需进行包装。 优势在于:用户在一眼看到标题时,心中都会出现一些想@的人,胸中立刻腾起一股攻击欲,而这种心理对点击率尤其是转发率非常有利。 技巧二:挑战常识+制造二元对立 常识是“克己复礼”,反常识则是“纵容自己”,你说用户更愿意点击哪种标题? 来感受一下: 拜金虚荣换男友,但我不是坏女人(桃红梨白) 做一个不好相处的女人(HOGO) 谁规定女人一定要活成”贤良淑德”的模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会败家的女人更幸福(卡娃微卡) 正室要像小三一样活着(咪蒙) 倒霉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咪蒙) 上面几句标题,都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无论用户是否认同标题所体现出的观点,都很难抑制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在标题写作上,需要刻意构建二元对立的因素,比如上述标题中的“坏女人”(好女人),“不好相处”(好相处),“会败家”(不会败家)、“正室”(小三),有的对立是隐性的,有的对立是显性的,无论如何,都需要在标题中塑造出这种对峙和矛盾。 技巧三:悬念+利益点 这类受欢迎的标题,往往以长者的口吻,知心善诱,为用户揭露生活的真相和幸福生活的窍门。 真正宠你的男人,会这样对你(入江之鲸) 约会中男生的哪些小动作,会让姑娘欲罢不能?(杜绍斐) 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撩倒男人?(小北) 恋爱时,男人最烦女人这八种行为(故姐) 搞定男神的正确姿势(Papi酱) 男人会不会出轨,看这两点(女人多读书) 白羊座有哪些难以启齿的小怪癖?(同道大叔) 长相中等的姑娘如何进阶到“美”(蝉创意) 这类标题的常用技法,是在标题中往往利益点明确,让用户明白看完后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同时制造悬念,吸引点击。 比如“什么样的女人,最容易撩倒男人”这一则标题中,利益点就是“撩倒男人”,被隐藏起来的信息是“撩倒男人的诀窍”。 如果没有明晰勾人的利益点,单纯地去谈制造悬念的技巧,无疑是一种徒劳。 2 时尚、娱乐类内容 娱乐、时尚类内容,是对平凡生活的一种抵抗。 平凡的对立面是什么?故事。 故事有起伏的情节,有悬念,能满足人的好奇和猎奇心理,而具有这些元素的标题,就很容易被用户的手指戳中。 技巧一:人称代词+时间轴+反转 这类标题多以第一人称代词“他/她”打头,并一气呵成地按时间顺序讲完这人一生的跌宕故事。 这类标题基本上用户读了后就知道内容的梗概,但唯独不知道这人是谁。 比如: 她是民国四大美女,17岁成影后,25岁在前夫和情人的冷漠下自杀,30万人为她送行(金融八卦女) 他是梁启超最爱,美国洗碗拿到博士,中国同学造导弹打中国,他造导弹保卫祖国(金融八卦女) 她是男神收割机,颜值高衣品更高,嫁给爱情后被宠成小公举,29岁依然活得像个18岁的小姑娘!(商务范) 以上,在内容符合事实的前提下,越狗血、越反转、越励志,越好。 技巧二:悬念+信息阶梯 在内容质量过关的前提下,能勾起用户好奇心和窥探欲的标题,都是好标题。 比如: 揭秘一家融资4亿的游戏出海平台,马云、马化腾、史玉柱等大佬都在投资(娱乐资本论) 商家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事实:我们用3个月测评了15款扫地机器人后发现……(清单) 和张蓝心被拍,尹正暴露真实身高了!忍不住以尹正为圆心研究了一圈男星身高(严肃八卦) 除了“来都来了”,还有一句魔咒,会令你狂买一堆垃圾(反裤衩阵地) 什么样的包,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跟风买这些口红,你只会越来越丑(YangFanJame) 这类标题都通过悬念成功制造出“信息阶梯”――即写作者掌握着阅读者不知道的秘密,转发这条信息的人掌握着只读了标题的人不知道的真相,从而提升标题的点击率和转发率。 3 生活、美食类内容 生活、美食类内容的标题,首要职责是如何用文字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勾人的味觉、视觉、触觉、嗅觉,营造出感官上的吸引力。 技巧一:满足多模式感知 由于人类具有将视觉意象与言语讯息联系起来的文化倾向,也就是多模式感知的天性。 心理学研究屡屡表明:字词所激发的概念,当它们能在头脑中产生清晰的视觉意象时,最容易被人记住。 神奇的牛轧糖葱香米饼,一口咬下54层(美食台) 怎样一口吃掉9朵玫瑰和15朵茉莉(美食台) 薄如蝉翼的金华火腿,每一口都是时间的味道(一条) 1.5斤新鲜甘蔗浓缩成一颗糖:它懂你不能说的(ENJOY美食) 集苹果、梨、枣三种风味于一身,这果子有点鲜(下厨房) 上面一组标题,都是在谈食物的风味,却都没有使用形容味道的形容词,而是用一些具象的名词来激发画面感,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形容葱香米饼,不用“薄脆”,而用“一口咬下54层”,形容鲜花饼,不用“清香”,而用“吃掉玫瑰和茉莉”,让视觉和味觉产生联动。 技巧二:寻找背书 人们对于有来头的东西总是格外感兴趣,也更愿意一探究竟,这就是背书的力量。 比如: 今年头采的西湖龙井,慈溪太后喝的就是这家的茶(一条) 这就是传说中得了2016红点奖的那个:猫厕所(一条) 故宫出了条开运红绳,姚晨、景甜、吴奇隆都在戴(一条) 从硅谷火到中国,每三秒就卖一个,用过这款榨汁机,你不想碰其他的(撕蛋) 我们找来了国内最有名的侍酒师,给你选了一瓶波特酒(企鹅吃喝指南) 上述标题中,历史故事、获奖经历、名人明星、销量、专业人士等都是让标题增加分量的方式。 技巧三:形而上的提炼 对很多人而言,吃什么、用什么的关键不仅在食物、器物本身,还在于它们能营造出的一种生活氛围,俗称“XX代表着XX的生活态度”。 比如: 吃掉一只优秀的小龙虾,就抓住了南京的夏天(企鹅吃喝指南) 憋了一个冬天,老夫的少女心被这口小甜水唤醒了(企鹅吃喝指南) 只要锅子还在噗噜噗噜,心情就不会blueblue(艾格吃饱了) 一颗懒蛋蛋,解救你的冬日焦虑症(ENJOY美食) 现代人有太多病症需要治愈:失眠、焦虑、抑郁、丧、社交恐惧、尴尬癌…… 现代人有太多心理需要被满足:文艺心、玻璃心、逃离心、少女心、公主心、女王心…… 标题中出现了与此相关的字眼,点击率也会更有保障。 技巧四:比较法 比起天花乱坠的描述,比较法是省字又管用的一种技巧: 吃过这枚凤梨酥,其他的都是将就(艾格吃饱了) 它甜过世界上99%的水果,慕斯般口感好迷人(下厨房) 巧克力中的“爱马仕”,让自己站在今年情人节票圈的顶端(成都美食) 生理期用这10件小物,比红糖水管用100倍(IF) 在标题里通过比较,放大描述对象某一方面的特点,看上去似乎有点夸张却也不觉得浮夸,让用户更有点击进行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技巧五:打擦边球 这世界对白莲花很残酷。那些未经去污洗涤的标题往往是吸引眼球的利器。 如: 他拍的1000张小弟弟的照片(蝉创意) 每天早晚,只想让它在嘴里震(一条) 我请你睡觉(一条) 男朋友那个很直是什么体验(蛙哥漫画) 男人身上一样东西,情人节之夜会被女人吞掉(杜绍斐) 以上,投机有风险,操作须谨慎。 4、科技、资讯类内容 这类内容中,有一些是新闻属性较强的,比如某大佬的新发言,某大厂的新动作等,这类内容的标题只要把相关关键词都怼上去,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而这类内容以外,想要以标题给内容添彩,也有一些技巧。 技巧:列数字 这一类标题中往往含有一组或多组数字,由于数字是模糊的对立面,所以容易给人一种专业感和权威感。 比如: 追踪了783家创业公司五个月,分析了64.7万条数据,我们发现了10个有趣的现象(虎嗅网) 新闻业务衰落以后,这11张图告诉你三个老门户如今都靠什么谋生(好奇心日报) YY的海外故事:1年3000万月活、估值4亿美金的直播平台,能有怎样的想象(36Kr) 逃离小程序:60%用户回归APP,70%开发者欲放弃开发(钛媒体) 5、知识类内容 知识类内容必须要有信息增量,才是有价值的,而此类内容的标题中,就必须明确地体现这一点。 技巧:化繁为简 一篇长文,读懂“10万+”标题的全部套路(乌玛小曼) 拜访拥有5亿粉丝的21位自媒体大佬后,我得出22条结论(新榜) 这4个灵魂问题,解决你80%的困境(LinkedIn) 看到上面这组标题,你是不是还没看内容,就快要抑制不住想收藏和转发的心情了? 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 将内容包含的知识进行了非常简化的提炼,让用户一眼看上去心理负担很小。 诸如“8个规律”、“一篇长文”、“10分钟”、“22条结论”、“4个问题”都用数字体现了非常清晰的利益点。 掌握了起标题的技巧,你还需要知道什么? 除了上述的微观技巧,了解一些宏观的趋势,对于写出一则好标题也很有帮助。 1. 标题正变得越来越长 在纸媒时代,好标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短――因为纸质印刷物的成本高,版面有限;到了数字化时代,标题则不用再担心这一约束。 现在,微信订阅号允许的标题长度为64个字,头条号允许的标题长度为30个字。 新榜通过对2000余篇10万+爆文的分析,亦发现微信爆款文章的标题字数呈现增长趋势: 2015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18.02个字; 2016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19.29个字; 2017年2月16日,平均标题长度为21.66个字。 新媒体专家刘晨认为,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越写越长,是一种“信息前置”现象,根本原因是信息爆炸导致注意力资源愈发稀缺:“与其把信息都折叠进内文里被动等待用户打开,不如直接把信息展示在入口上让人一看便知”。 这就要求内容创作者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标题,在对内容一无所知的前提下,思考什么样的标题最让人有点击的欲望。 2. 不同的自媒体平台,欢迎不同的标题 多平台分发已经成为内容创作的必然趋势。那么,同样一个标题,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大流量平台上,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二更”在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上的标题。 上图是“二更”在微信公众号里的标题,反映出来的特点是:字数较少,意义抽象,乍一看标题难以知晓具体内容。 再来看看“二更”在头条号的标题: 从上图右侧“最佳文章”列表中,可以看出“二更”在头条号上阅读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文章标题,字数较多,并且意义具体,基本上用户看了标题就知道内容在讲什么了。 “二更”为什么要在不同的自媒体平台,使用不同的标题呢?因为它明白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的分发机制是不同的。 微信是一个社交平台,分发基于社交关系,所以哪些带有社交话题属性的内容和标题(比如男女情感、星座等),更容易受到欢迎。 而今日头条是一个资讯平台,采用机器算法分发机制,一些意义具体的词汇,更容易被机器识别,然后将它们推送给喜欢阅读这些“标签”的用户,而用户也更喜欢点击具有故事感的标题。 结语 如果你希望你的内容在不同平台都能收获不错的流量,除了掌握写一则爆款标题的常见技巧,更需要多多琢磨在各大平台上流量较好的账号们都在如何起标题,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 END ―― 本文由 @乌玛小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