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122名博士背后:碧桂园的人才观感而后应

1122名博士背后:碧桂园的人才观

过去七年,碧桂园像一列疾驰的快车,从432亿的规模迅速攀升至5508亿,在夺下行业一哥宝座的同时,划出了同行难以企及的成长轨迹。这并非偶然,在坐拥行业最大规模的背后,碧桂园还刷新了另一项纪录,它成为了拥有最多博士的地产商。2017年1月2日,孙中山的名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出现在了《碧桂园日课》之上,这是一套为碧桂园人量身打造的学习、成长手册。巧合的是,在当天的新年寄语中,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写下了“有人才有天下”。杨国强深谙人才之道,碧桂园的高速发展也恰恰受益于此。不管是破千亿,还是迈过三千亿的时间节点,碧桂园的成长密码中都少不了“人才”二字。一方面,碧桂园本身的快速成长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广泛的激励制度以及大手笔的人才资金投入,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注入了人才活力。碧桂园总裁莫斌曾评价,碧桂园近年来的发展得益于好老板、好平台、好机制和好团队。“杨主席是一个懂得舍得和分享的人,这也是碧桂园能从一个家族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唯才是用,碧桂园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搭建了一套完备的人才体系,而“未来领袖”计划是当中的重要构成。“程博士”是杨国强在提及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时最爱念叨的,他口中的这位“程博士”全名叫程光煜,分管碧桂园集团的营销工作。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程光煜在2007年以博士生身份加入碧桂园,他给9位领导做过秘书或助理,并从2014年起分管广东东部及福建管辖的16个地级市19个项目。同年,程光煜升任副总裁,主抓集团营销。程光煜深受杨国强赏识,据说碧桂园曾经给程博士1亿,一年之后,一个项目实现销售10亿元,扣除各项成本后,获得净现金流5亿元。这也让杨国强得出了一个结论——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在能力上确实会高出一截。碧桂园的“未来领袖”计划始于2013年,受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全球人才招揽计划启发,时任碧桂园人力资源总经理的彭志斌拟定了一个“全球30%硕士、70%博士”的新招聘计划,这个计划旨在为碧桂园培养一批领军人物,高薪、高职业前景是碧桂园给出的承诺。这一招聘计划在得到杨国强的肯定后迅速展开,到2016年底,入职碧桂园的博士生已经超过了400人。而截至今年上半年,这家偏安顺德北滘一隅的企业已经拥有来自哈佛、麻省理工、剑桥、牛津、港大、清华等全球顶尖高校的1122名博士。以德为本,德才兼备,不拘一格,能者居上,是碧桂园的用人之道。在短短四五年时间,已有超过200名博士通过培训和实战走上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等核心岗位。在博士计划之外,碧桂园还针对优秀的本科生和硕士毕业生推出了“超级碧业生”,这也为碧桂园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人才的招揽只是碧桂园迈出的第一步,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及获得归属感是杨国强几年前就在思考的问题。他的方法论并不复杂——实现利益和风险共担,并在企业的发展中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让员工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在杨国强看来,只有通过实现职业经理人和股东的共同进退,才能使每一笔投资决策更为谨慎,减少盲目投资、盲目定价等不利于社会和谐并最终损害公司利益的短视行为。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曾说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地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成员的感召力。很大程度而言,碧桂园员工的归属感来自于企业文化的感染。在碧桂园内部,做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是价值观,其愿景是希望社会因碧桂园的存在而更美好。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碧桂园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员工,都极为讲究回馈,杨国强的“舍”换来了碧桂园的“得”。可以说,人才团队的搭建以及激励体系的建设支撑了碧桂园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从2013年开始,碧桂园已经实现多级跳,这样的高成长仍在续写,今年上半年,碧桂园的销售已经达到4125亿。

恋研

碧桂园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 下半年新业务板块计划招聘逾3500人

来源:新浪财经8月25日下午,碧桂园集团召开2020年中期业绩会。碧桂园集团总裁、执行董事莫斌,常务副总裁程光煜,首席财务官、副总裁伍碧君出席业绩会。报告期内,碧桂园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669.5亿元,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面积约3185万平方米。集团权益合同销售回款约2509.3亿元,回款率达94%。2020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1849.6亿元;净利润约219.3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约141.32亿元;公司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146.1亿元。截至2020年中期,集团共有雇员约8.8万人,同比上年末减少约1.39万人。今年以来,碧桂园集团延续“行稳致远”的总体发展方针,通过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优做强的管理思路,推进业务流程简化和部分区域优化调整,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在此过程,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首先,集团持续将部分辅助性、服务类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司机、设备维护等)转出,以第三方市场化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将部分子公司岗位(如酒店、绿化、社会公益企业等)转出至核心联盟企业,此部分转岗人员约7000人。另外,企业高科技转型升级背景下,部分岗位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应用代替,持续提高管理效率,提质增效。受疫情影响,公司进一步快速推进互联网、数字化营销(如凤凰云、无人案场等),新增了数字化营销和客户运维团队,传统营销队伍精简3200人。总体来看,公司员工有进有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波动幅度处于行业正常水平。同时,公司已启动2020年毕业生和博士招聘工作,计划招聘约2000人。此外,为配合集团多元业务的发展,下半年新业务板块(博智林、千玺、农业、碧优选)计划招聘逾3500人,预计员工人数未来维持稳定。

美国版

彭志斌:碧桂园1122名博士在职 选拔率26:1

8月2日-4日,“走进碧桂园”全国媒体行拉开帷幕,来自全国100多家媒体齐聚广东顺德碧桂园总部,先后参观了东莞沙田SSGF项目、国华纪念中学和总部大楼等。8月3日上午,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携各板块负责人一同出席媒体见面会。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彭志斌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彭志斌表示,在发展的道路上,碧桂园始终思考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发现过程中的人才短缺?如何实现新加入经理人的“碧桂园化”?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就事业平台?碧桂园建设了一整套覆盖各层级、各专业条线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涅槃计划、领翔计划和“未来领袖”计划等,持续打造区域总裁、区域执行总裁、执行副总裁、项目总经理、未来领袖和超级“碧业生”等六支人才队伍。其中未来领袖都是博士,他们的人才选拔率26:1,已有1122名博士在职,产生了16名区域总裁。超级“碧业生”已到岗1025人,硕士占比80%,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占比40%。为了满足人才成长的能量所需,让员工从被动培训走向主动学习,碧桂园开设了2121门认证课程,2380认证讲师和8000门内部视频课程。2017年人力总部累计实施培训889天,2018年已累计实施733天,中高端管理岗位里,70%来源于符合岗位胜任要求的内部人才。

是为耆艾

碧桂园回应人员减少:一半是剥离主业转岗,拟新招5500人

在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龙头房企碧桂园交出了上半年业绩。8月25日,碧桂园(02007.HK)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上半年总收入约184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1.32亿元,实现权益合同销售回款额约2509.3亿元,权益回款率高达94%,连续五年高于90%。碧桂园上半年来自房地产开发的收入为1799.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为97.3%;来自建筑的收入为32.19亿元,其它收入来自物业投资、酒店经营以及机器人制造、机器人餐饮、社区零售、现代农业等,约17.89亿元。上半年,碧桂园的总体营收和利润相比去年有小幅下滑,这是由于今年开发商们的新房交付普遍受到疫情影响,收入结转时点后移,导致上半年营业收入、利润出现减少情况。截至6月底,碧桂园已录得不含增值税的已售未结收入为7808亿元,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公司今年乃至未来两三年内业绩提升空间。上半年,碧桂园也继续维持良好的财务指标。截至6月30日,碧桂园有息负债总额下降至3420.4亿元,相较2019年末下降了7.5%。公司账面可动用现金余额达2055.2亿元,另有未使用的银行授信额度3288.1亿元,资金保障充足。报告期内,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仅为58%,远低于行业90%的均值,已连续多年保持了净借贷比率低于70%。2020年是碧桂园全周期综合竞争提升年,也是高质量发展关键年。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我们正在进行管理上的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管理要求,希望在各项管理方面,尤其是成本管控方面能够见到成效。”成本管控的成效首先体现在融资成本的降低上。截至6月底,碧桂园的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85%,较2019年底下降了0.4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碧桂园延续“行稳致远”的总体发展方针,通过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优做强的管理思路,推进业务流程简化和部分区域优化调整,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在此过程,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界面新闻记者发现,截至上半年底,碧桂园共有雇员约8.8万人,同比2019年底减少约1.39万人。关于人员减少的问题,业绩会上碧桂园集团高层做了几方面的解释。首先,碧桂园对部分辅助性、服务类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司机、设备维护等)进行了有序转岗转出,从房产开发中剥离出去,以第三方市场化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其实,将部分子公司岗位(如酒店、绿化、社会公益企业等)转出至核心联盟企业,这里的人员占减少的50%。最后,受疫情影响,碧桂园大幅加强了线上销售,在企业高科技转型升级背景下,部分岗位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应用代替,持续提高管理效率。碧桂园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称,总体来看,公司员工有进有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波动幅度处于行业正常水平。目前碧桂园已启动2020年碧业生和博士招聘工作,计划招聘约2000人。同时为配合集团多元业务的发展,下半年新业务板块,比如博智林、千玺、农业等,计划招聘逾3500人。专业化服务岗位或者新业务板块人员剥离主业转岗是行业大趋势。一方面,从职能部门到服务公司的转变,更能增强人员的服务效果。像碧桂园服务,就是类似的一种趋势产出的结果。另一方面,新业务公司的专业化、独立化发展,更有利于提升管理,加快新产品、新成果的研发效率,更快使新业务实现盈利,反过来帮助主业的全产业链提升。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碧桂园新业务围绕四个方向:建筑机器人、千玺机器人餐厅、现代农业和碧优选新零售。发布会上,碧桂园展现了全产业链布局构想,通过地产产业链和社区产业链的整合,强调产业间的“内循环”,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在这方面,碧桂园成绩不错,地产产业链投资上,贝壳找房月初美国成功上市,目前总市值已达519亿美元,碧桂园持股约0.51%,占股市值约2.65亿美元;在社区产业链上,已经独立上市的碧桂园服务(06098.HK)是目前市值最高的物业公司,最新市值约1407亿港元;同时碧桂园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机器人业务也取得进展,2019年碧桂园自身建筑业务价值超过3000亿,这方面市场业务,未来将逐步由碧桂园机器人承接。目前,承托建筑机器人研究的博智林已成立5大研究院,组建3600人研发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29%,累计递交专利申请2314项,获授权567项。在地产主业上,碧桂园截至今年6月底,已签约或已摘牌的中国内地项目总数达2662个,业务遍布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8个地级市、1334个区/县,布局广泛性居行业之首。从销售来看,上半年,碧桂园累计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为2669.5亿元。经过7月份的追赶,碧桂园1-7月累计实现权益销售金额达3212.3亿元。在全口径销售金额方面,碧桂园仍然位居行业首位。据克而瑞数据,前7月碧桂园、恒大、万科的全口径金额分别为4483.1亿元、4138.4亿元、3788亿元。今年下半年,碧桂园的权益可售资源约6412亿元,可售资源充足。其中目标市场为一线城市的货值约700亿元,目标市场为二线城市的资源货值约2163亿元,三四线城市的货值约3548亿元。从可售货值来看,碧桂园依然坚持着对三四线城市的深耕,但在上半年经历疫情后,一些房企将一二线城市作为重点布局区域,以此来抵御风险,碧桂园是否会也调整策略?对此,程光煜回应称,碧桂园一直坚持均衡布局,从上半年销售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贡献接近60%的销售额,因此疫情并不会影响未来布局。中国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市场依然广阔,碧桂园长期看好三四线城市发展。对于全年业绩,碧桂园高层均表示有信心实现增长。据了解,碧桂园上半年权益销售去化率是62%,保守估计2020年全年目标去化率可达67%,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到10%的增长,有望完成超6000亿元的销售目标。

补票

碧桂园“减员”系误解:2.5万人转岗 子公司还在招人

来源: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4月3日,碧桂园集团召开了云直播月度管理会议,管理层将2020年定位为全周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年,将致力于成本力、产品力、服务力和科技力全面提升。总裁莫斌提到了企业始终保持活力的秘诀,即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断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提升。回顾上周碧桂园发布的2019年年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859.1亿元,同比增长28.2%;净利润约612.0亿元,同比增长26.1%。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均排在行业前列。除了亮眼的业绩,业界还非常关注企业的人事管理。在本次高管会上,碧桂园表示将在培训培养、优胜劣汰并赋予更大的平台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真正优秀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裁员3万人系误解 旗下子公司还在招人碧桂园年报中有一个数字引起了记者关注,2019年底员工数同比上年末减少约2.9万人。据内部人士透露,这并非市场传言的“裁员”,主要是“集团将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重新定位,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集团提供服务,以有效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这部分同事相当于转岗,大约2.5万人”。另外,随着企业业务领域的多元化,部分业务出现人员调整,而部分子公司还在招人,“为适应业务领域的多元拓展,集团和区域很多优秀同事调岗去了子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子公司增加了约7600人,其中博智林就增加了5657人。博智林是碧桂园旗下的机器人公司,项目自2018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目前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机器人项目需要大量研发团队,据悉在成立的一年半时间内,就引进了超过两千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比超过31%,已经构建起7大研究院和2大事业部,围绕着智慧建造各个方面,从研发到工厂已经有6000多名员工。总体来看,2019年员工有进有出,真实波动比例只有3.9%,属于行业正常范畴,并且今年碧桂园也有招聘毕业生的计划。内部人士表示,碧桂园一直进行内部管理上的改革,试图通过权责下放、精简业务流程、提高人均效能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碧桂园“自我变革”:调整架构提升效率人员调整背后是碧桂园组织架构调整的大背景。根据公开资料,年初碧桂园为了推动“总部精干高效和区域做优做强”,宣布进行至少16项组织架构调整,对超过29个区域进行合并。此次调整涉及总部组织架构和区域划分两个层面。总部层面将投策策划、设计管理两个核心中心合并,成立投资策划中心;区域层面,则将部分业务规模偏小的、地域邻近的区域进行整合。事实上,组织变革从2019年初就开始了。当时碧桂园对功能交叠的部门进行了整合,目的是使投策、财务、营销、成本、行政等重要业务板块效率更高,流程更精简。11月,公司又下发文件,对2020年营销架构及职能进行调整,从区域营销管理部层面,将“前策产品板块”、“市场策略板块”、“营销事务板块”三大板块,合并调整为 “营销支持板块”。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行业老大进行的“自我变革”。集团总裁莫斌在这次云直播月度管理会议上说出了碧桂园架构调整的大背景,“随着行业开始进入存量时代,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碧桂园顺应行业发展大势,在2018年下半年提出实行‘行稳致远’战略,从提升全周期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产品、组织等方面进行主动创新和变革,向管理要效益,激发企业内部改革动力”。莫斌表示,调整不是“拍脑袋 ”的决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业内部的丛林生态。是针对企业管理运营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主动地自我修正。从2019年的销售增长、债务控制、资金回笼、已经盈利能力等指标来看,碧桂园的举措是成功的。2019年碧桂园销售额大幅领先行业第二的万科,权益销售去化率 72%,累计回款率达 96%,较2018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报告期内,碧桂园净借贷比率较2018年同比下降3.3百分点,仅为46.3%。在头部房企中碧桂园负债率处在较低的水平,目前TOP5房企中除了保利之外都披露了业绩数据。碧桂园净负债率仅高于万科,而大大低于恒大和融创,后两者分别高达159.3%和172.3%。碧桂园也是这四家头部房企中账面最充裕的,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5亿元,现金短债比达2.3倍,短期偿债无忧。排第二的万科现金为1597.39亿元,现金短债比也只有1.68倍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速高于收入增速,但净利率几乎未变,维持在 12.6%,显示了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根据莫斌的观点,未来的区域整合还要进一步思考区域做强做优的问题,会以年化回报和利润总额为考核,而不再以规模论英雄。“未来碧桂园还有可能会根据市场、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细分,然后聚焦深耕、提高效能。另外,总部的精干高效还要继续进行。总部要向自己开炮,不断提升平台效率,给区域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房地产进入下半场,头部房企增速纷纷放缓之际,碧桂园率先“自我变革”,进行架构调整,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日后的健康发展做铺垫。

祖甲

除了招聘博士养猪,碧桂园还想去研究智能机器人了

宣布做回农民,进军现代农业之后,中国最大房企之一的碧桂园(02007.HK)实际控制人杨国强将目光瞄向智能制造。“现在我们老板本身要干两件事情,一是现代农业,另一个是智能制造,他自己亲自干”,碧桂园副总裁、产融中心总经理刘宁在今日举办的一个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透露。关于制造业,刘宁透表示,“我们要做‘产业平台的建设者和运营商’,这句话是我们的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定的。”5月9日,碧桂园首次发布产城品牌的产品矩阵,包括科技新城、区域性的科技产业基地中心、科技产业园国际制造港以及最新的科技产业综合体四大类。此外,未来碧桂园还将整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等实现产业业态的全覆盖。碧桂园方面透露,“产业先行”是碧桂园做产融项目的思路,其为行业唯一的囊括从项目前端设计到后端物业服务所有的环节的房地产企业。据悉,碧桂园系产业包括酒店、教育、医疗、家居等产业。截至目前,碧桂园已落地超过10个产城项目,包括潼湖科技小镇、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等。碧桂园副总裁朱剑敏透露,未来,碧桂园计划每年均会在智能制造上投入投巨资,大力投资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导方向,碧桂园还将面向全球招募包括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机器人研究等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碧桂园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将更加注重机器人的应用产业。5月8日,碧桂园曾发布消息称,寻找养猪事业部负责人,更早之前表示,有意创办一家一家全国一流的民办农业集团公司。碧桂园发布的有关农业方面的招聘显示,农业集团欲从种植业入手,整合资源,推进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有一定的业务基础和管理实践后,碧桂园会稳健地向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投入更多精力在农业科技研发当中,也就是碧桂园组建农业相关专业的博士团队的原因,此外碧桂园还会发展更多农业产品深加工的产业,进行增值创造。换言之,招聘养猪、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方面专家的碧桂园,不会真的让专家们去养猪、去制造机器人或者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碧桂园相关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公司意在搭建产业平台,建设并运营产业小镇等产品,同时主席(杨国强)明确表示,会介入产业研发环节。但该人士同时表示,碧桂园对产业研发的介入围绕地产主业的,意在服务碧桂园的业主,并不会亲自去做和现有产业无关的无人驾驶汽车等项目的研发。对于产业的发展,碧桂园还牵头成立的科技小镇产业基金,与知名投资机构凯雷投资、红杉资本、南方资本、拖拉机基金等合作,将投入不低于20亿元,为小镇企业定向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和成长辅导。

使圣人寿

华为年薪百万招博士,这在地产圈同样很疯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对于高精尖人才,任正非从来都不掩饰自己的渴求。今年五月份,在美国制裁华为事件发酵得最严重的时候,任正非曾明确表示:“做芯片光砸钱不行,企业更需要物理学家、数学家等。”很快在6月20日的内部讲话中,任正非就给出了招揽人才的指令:今年华为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7月23日,任正非签发的一份总裁办电子邮件证明了他的决心。邮件内容显示,华为将对8名2019届博士生实行年薪制管理,其中两名博士生年薪为182万-201万元,两名博士生年薪在140.5万-156.5万元之间,另有四名博士生的年薪为89.6万-100.8万元。给应届博士生开出百万年薪,华为大手笔网罗人才的动作成为舆论焦点。在任正非的设想中,这些天才“少年”在未来3-5年中,会让华为焕然一新,全部“换枪换炮”,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找到并留住人才,一直都是企业的必修课,也是很多企业走向顶尖之路的开始。在地产界,像华为这样对博士类人才青睐有加的不在少数,其中尤以碧桂园为甚。2013年春天,与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一次对话打开了杨国强的人才观。杨国强问:“你管理平安万亿资产,有什么秘方?”马明哲回答:“我能有什么秘方,就是用优秀的人,我这里有很多年薪千万的人。”深受启发的杨国强,回去之后就给碧桂园时任人力资源总经理彭志斌下达命令:给你30个亿,找300个人回来。2013年下半年,面向全球招募地产类相关专业博士生的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启动,创下行业先例,彼时碧桂园给入职博士们开出40万+年薪的举动也曾引起一时轰动。碧桂园前CFO吴建斌在《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一书中透露,当时让杨国强对博士生产生如此好感的主要原因是程光煜(现任碧桂园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的先例。程光煜是加盟碧桂园的第一个博士生。2007年,碧桂园上市,程光煜也在这一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取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并加入碧桂园。在职期间,程光煜历任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助理、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运营中心总经理、粤闽区域总裁等职务。2014年6月,在碧桂园去家族化浪潮中,程光煜接棒杨国强侄子杨永潮,升任集团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从博士毕业生到集团高管,程光煜用了7年时间。他的成功让杨国强意识到,拥有博士学位的人比没有博士学位的人,在能力上会高出一大截。“我给这些新入职的博士生的年薪高出同业一倍。钱不是问题。如果他们中的部分人日后像程博士一样,能给企业赚大钱,这是多么有意义的计划。”杨国强算过一笔账,认为前期的高薪投入是完全可以承受的。《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书中写道:刚开始几年,每个博士年薪40万,100个博士一年开支4000万元,如果两年后100人成才1人,此人年薪200万元,公司给他1亿元,他如果能赚回2亿元,像程光煜那样,就全部开支都赚回来了。如果成才不止1人,那回报会更可观。对于这些高薪、高学历人才,杨国强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才,为此碧桂园给所有签约博士生提供经理级待遇,安排在集团总裁、副总裁、甚至杨国强身边学习。一位知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现任碧桂园海南区域副总裁吴道彪,2014年从东京大学博士毕业,一入职就安排在抓海外业务的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身边学习,10个月后成为了杨国强秘书,之后历任建筑设计总监、海外设计院院长,并于2018年开始出任海南区域副总裁。“从博士毕业到中高层管理,才4年,职位升得特别快。”有“未来领袖计划”的学员在网上分享过,博士生大部分都是学习能力超强,且自尊心很强,不允许自己落后,这是他们能迅速成才的原因。但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有“未来领袖计划”的学员也透露,心理压力极大。自2013年下半年启动至今,碧桂园的博士生队伍逐年在扩大。2015年-2018年,从全球招收的博士生人数分别为256位、403位、1037位、1300位。即便在2018年优化组织架构的时候,未来领袖计划也没有停止招聘。在杨国强的判断中,碧桂园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如果达不到,就是因为缺少像程光煜这样的博士人才,“如果多几个程博士,成为世界第一不是没可能”。有数据显示,在近四五年内,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的学员已有近200人通过培训和实战走上区域总裁、区域副总裁、区域总裁助理、项目总经理等核心岗位。在房地产圈子里,招揽博士的并不是碧桂园一家。 万科自2010年开始设立博士后研究工作站,2018年12月底在中南大学发布的招聘简章中显示,截至2018年底,该工作站获得专利总共168个;国内专利164个,国际专利4个;发明专利41个,实用新型102个,外观专利25个。当时工作站共有在站博士后24人。按照万科的计划,入职博士后在第一年先到一线项目进行学习,然后回工作站做研发,为企业运营和技术研发提供帮助。一位熟悉该工作站的人向时代财经表示,该工作站在专业技术上对万科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大。最近两年,效仿碧桂园的同行也越来越多。阳光城于2017年推出了“博士领航计划”,新城控股2018年启动的“博睿计划”同样是针对全球博士毕业生,旭辉的“辉耀生”则面向全球博士与MBA毕业生,一年只有20多个名额。对比来看,除了万科招募的博士后是专注技术研究工作外,碧桂园、阳光城、新城控股、旭辉的博士们,都被寄予了迅速成为集团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厚望,需要尽快带来效益。不过,也未必每一家房企都像杨国强那样已经算好了账,在更高的人力成本面前,专门针对博士生的人才招揽计划在地产圈内仍是“非主流”。

漂疽疥臃

碧桂园博士在湖南:孵化行业“未来领袖”

邹浩,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招收的首批博士之一,长沙中央花园项目总经理。时刻新闻记者 康希 长沙报道世界级名校,博士,高薪……这一系列关键词,跟碧桂园一项人才引进计划有关,其背后,更是碧桂园优才战略的大跨步落地。2013年底,碧桂园首提“未来领袖”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博士生100名。2016年底,碧桂园的博士员工数据被改写成400以上,而在这份长长的博士名单里,不乏来自哈佛、剑桥、帝国理工等世界顶尖学府。到2018年,这项计划被碧桂园描上了更美的愿景——实现“千名博士在岗”。邹浩,就是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招收的首批博士之一,在公司内,他还拥有另一个身份,长沙中央花园项目总经理。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邹浩完成了从博士员工到省会城市地产操盘手的转变。5月,他接受了红网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和碧桂园之间的那些故事。走出体制 辞职加入碧桂园邹浩是地道的湖南岳阳伢子,在湖南大学以年级第一的成绩完成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硕博连读后,初次就业时跟很多人一样,依着父母的期盼,成为一名公务员。他当时的选择有国家审计署特派办、省财政厅财评中心,都是笔试面试第一。但是当时为了获得更好的锻炼,也为了步伐走的更加踏实,他通过宁乡的“5127”人才引进计划,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在基层工作岗位上,邹浩兢兢业业的工作,很快就崭露头角,被评为了县项目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员工,并提拔为单位的总工室副主任。就在两年基层公务员经历届满之际,邹浩发现了自己并不满足于机关,而是渴望更大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听说了碧桂园“未来领袖”计划后,邹浩没有继续公务员生活,马上投递了简历,经过了初试、复试、终试,并婉拒了县委组织部、人才局和所在单位的挽留,最终走到了最后。“当时第一批进来的博士是60多个,分配到湖南区域的有3个。”邹浩回忆称。邹浩可能没想到,在跟他同台竞聘的人里面,碧桂园人力团队是优中选优,从上千份简历中一层层进行了涮选,录取率不到1/20,除了有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还有相当部分候选人带着海外名校光环。在碧桂园官网“未来领袖”专栏页的人物墙上,跟邹浩并排展现的那些人,他们的简历上或标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如今,邹浩可以算是碧桂园里的资深博士员工。媒体报道称,截至2016年底,碧桂园拥有了超过400位博士,而到2018年,这一个数字有望达到1000。一家房企,缘何对招收博士有一种执念?又是什么,吸引着博士们纷纷加盟?在邹浩看来,碧桂园所看中的,不仅是博士具备更深更广的知识储备,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关注他们在人际沟通等情商上的表现。而这一部分人,或将进入碧桂园未来的核心管理岗位。而博士们,则看重碧桂园提供的完整的培训体制,集团高管的传帮带以及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完成蜕变从学霸博士到地产操盘手在进入碧桂园之前,邹浩对碧桂园的认知,更多是停留在全国品牌房企这一印象上。直到开始总部培训,再到区域轮岗、项目挂职,最后到独立操盘,让邹浩接触了一个更为真实的碧桂园。相比于很多人,邹浩以未来领袖计划学员的身份加入碧桂园,起点颇高,因为他的指导老师,是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湖南区域总裁黎晓林先生。但在碧桂园务实的企业文化里,虽然有着总裁的传帮带,但并不意味着他拥有直通公司核心岗位的特权。邹浩介绍称,刚进入碧桂园时,他首先接受的是为期半年、共分为六期的集团培训,每月集中培训10天后,他又要到区域和项目参加工作实践20天,而且按照培训要求,他需要完整地经历一次新项目的开盘。于是很快,他被总裁派往新获取不久的株洲碧桂园项目。在新项目上,邹浩作为一名普通的土建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展示区抢工的每一个阶段,并且按照集团培训的要求,他还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每天深入营销一线,跟着同事外出拓客,发传单,甚至去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扫楼寻找客户。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基层工作,深深的刻在了邹浩心里,让他对于整个项目的工程和销售管理有了自己的心得,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操盘思路。当然,在株洲所经历的这一切也都反映在邹浩的成绩簿上。在项目成功开盘后,邹浩被推荐参加湖南区域的项目总经理竞聘,并顺利的通过了竞聘,成为了区域储备项目总,并被任命为长沙威尼斯城副总经理。对邹浩来说,碧桂园不仅将他领进了地产行业的大门,也给予了他足够成长的空间。2016年年初,他再次得到了机会,开始接手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操盘项目——碧桂园公园壹号。这个项目是湖南区域第一个品牌输出+合作开发项目,且第一期小户型产品已经售罄,业主也已入住大半。但是由于原开发商产品定位的失误,一期还存留了大量超过200㎡的大平层产品难以去化,这也直接导致了原开发商的经营困难,二期项目迟迟无法启动,已入住业主也对开发商怨声载道。邹浩接手这个楼盘后,顶着已入住业主的不理解、市场的不认可和集团的运营压力,对整个项目销售中心、展示区、样板房进行了重新改造,并发挥了自己在营销一线的实践经验,与项目营销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实现了半年内将积存近两年,积存货值超过2亿元的大平层产品成功售罄,并且销售价格也从原开发商的3300元/㎡,提升到了超过6000元/㎡,为项目的后期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采访中,邹浩没有更多的渲染独立操盘期间遇到的各种困境,反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处理中,邹浩看到了他极为珍视而且这个企业所拥有的特质,“在碧桂园,人人都是学生,人人都是老师,企业的各种培训和经验总结,能够解答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疑惑。”“他给予你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也给予你犯错的机会、改正的机会”,“碧桂园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跟着企业一同成长。”人尽其才 让博士走上核心岗位2016年,碧桂园成绩单格外亮眼,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突破3000亿元,迈入中国房企第一阵营,这一强势表现在2017年前5个月得以延续,并以超过2400亿元成交额,碧桂园坐上了国内房企头把交椅。有人感慨,这个偏安于华南一隅的房企品牌为何爆发出如此惊叹的能量?其飞跃式发展的背后,是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的过程。由此,碧桂园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人才队伍建设,“未来领袖”计划便是其中重要一环。对于人才的渴求,最先来自于碧桂园高层的授意。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在谈到他理想中的碧桂园时,曾用一段12句字的箴言来描述,前三句便是“这里是社会精英云集的公司;这里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好地方;这里是学习进步的好学校。”碧桂园和全球名校博士的一拍即合,直至后来的相守相依,还来自于双方价值的互利共赢。时任碧桂园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的彭志斌曾在媒体上表示,“这些博士的共同点是情商与智商同高,人际互动能力强,较少愿意投入科研工作,而希望快速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属于学术派博士中的另类,这也正是碧桂园的博士选拔标准。”而碧桂园许诺这一部分人的高薪与高职,也逐渐成为现实。媒体报道称,截至去年底,通过未来领袖计划进入碧桂园的名校博士生们,已有超过70位担任了区域总裁、副总裁、项目总经理等中高层核心岗位一职,从邹浩的工作履历不难看出,碧桂园唯才是举也并非空话。未满3年,邹浩在碧桂园一步一步完成蜕变,从地产“新兵”,到独立操盘手,碧桂园给予了这一部分人更为广阔的舞台。邹浩透露,目前碧桂园湖南区域通过未来领袖计划引进了14名博士员工(包括邹浩在内),其中已经有一位位居城市公司执行总裁,5位升任项目总经理,3位提拔为项目副总经理,其余博士员工也在快速成长中,区域对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而让他更为珍视的是企业给员工传递的理念,“让有才华的人得以重用,能够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美刺

广东顺德: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 百万年薪岗位超360个

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佛山10月4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 通讯员 顺宣)9月30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发布(首批)顺德企业招才引智榜,面向全球广发招贤令。其中,院士及国家级领军人才岗位超10个、超百万年薪岗位超360个、博士岗位超420人、硕士岗位超5000人……在大会现场,详细解读了最新出台的人才政策,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企业代表和高校、人才代表作了经验分享发言,并重点发布了企业招才引智榜(首批)高薪榜和硕博榜。其中,“高薪榜”招聘院士及国家级领军人才,其岗位需求超10个,其他百万年薪岗位需求超360个。高薪榜排名前列的机构有:格兰仕集团、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科顺防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顺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顺控发展有限公司等。“硕博榜”发布的均是面向硕士、博士学位的岗位,其中硕士超5000个,博士超420个。需求排名前列的机构有:美的集团、格兰仕集团、碧桂园集团、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盈峰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汉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昇辉控股有限公司、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硕博榜上显示,美的集团需求硕士1900人、博士160人,格兰仕需求硕士1910人、博士110人,碧桂园集团需求硕士700人、博士40人。当前,顺德正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越来越快,腾出的大片高质量发展空间将引进大批新项目、新企业。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将坚定不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人才大军,让顺德真正成为一个人才涌入、成长、施展才华,在此安心创业、舒心生活的好地方。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回顾顺德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引进史。上世纪80年代,一批“星期六工程师”骑着单车从广州来支援顺德,帮助顺德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到上世纪90年代,广东先发地区的劳务市场逐渐打开,“百万民工下广东”的现象轰动全国,掀起了一股“孔雀东南飞”热潮;迈入新世纪,顺德在县一级率先与中国工程院达成长期合作。近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更是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六大人才工程”,重点扶持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精心打造六大人才服务品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截至2020年9月,顺德全区人才总量超45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约18.77万人、博士超2100人、硕士超1.5万人,成立院士工作站(室)22个,引进中科院团队8个,人才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联系电话:0757-22831076、22831014 电子邮箱:3604682934@qq.com

白华

百万年薪岗位超360个!广东顺德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

顺德区人才工作大会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央广网佛山10月6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 通讯员 顺宣)佛山市顺德区近日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发布(首批)顺德企业招才引智榜,面向全球广发招贤令。其中,院士及国家级领军人才岗位超10个、超百万年薪岗位超360个、博士岗位超420人、硕士岗位超5000人……在大会现场,详细解读了最新出台的人才政策,美的、碧桂园、格兰仕等企业代表和高校、人才代表作了经验分享发言,并重点发布了企业招才引智榜(首批)高薪榜和硕博榜。其中,“高薪榜”招聘院士及国家级领军人才,其岗位需求超10个,其他百万年薪岗位需求超360个。“硕博榜”发布的均是面向硕士、博士学位的岗位,其中硕士超5000个,博士超420个。“硕博榜”上显示,美的集团需求硕士1900人、博士160人,格兰仕需求硕士1910人、博士110人,碧桂园集团需求硕士700人、博士40人。当前,顺德正全力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越来越快,腾出的大片高质量发展空间将引进大批新项目、新企业。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表示,顺德将坚定不移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人才大军,让顺德真正成为一个人才涌入、成长、施展才华,在此安心创业、舒心生活的好地方。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回顾顺德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引进史。上世纪80年代,一批“星期六工程师”骑着单车从广州来支援顺德,帮助顺德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到上世纪90年代,广东先发地区的劳务市场逐渐打开,“百万民工下广东”的现象轰动全国,掀起了一股“孔雀东南飞”热潮;迈入新世纪,顺德在县一级率先与中国工程院达成长期合作。近年来,顺德区委区政府更是坚持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六大人才工程”,重点扶持六大领域高层次人才,精心打造六大人才服务品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截至2020年9月,顺德全区人才总量超45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约18.77万人、博士超2100人、硕士超1.5万人,成立院士工作站(室)22个,引进中科院团队8个,人才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扫码获取“顺德企业招才引智榜”详细内容: 联系电话:0757-22831076、22831014电子邮箱:3604682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