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二三本学生想要考研到985、211高校的难度是?导师:答案很现实!

二三本学生想要考研到985、211高校的难度是?导师:答案很现实!

985、211高校在很多人的心中似乎已经被神化了,不用说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想要考上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都觉难如登天,那些二三本出身的学生想要考入985、211高校研究生,更是感受到一种渺茫的可能性。我们常在网上看到很多考研询问的帖子,都是有关于“普通二本三本学生想要考某985、211名校,是否没有可能?会遭到歧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那么,二本三本学生想要考上985、211名校的研究生,是不是真的不可能?导师给出的答案非常现实又在理!一、虽有难度,但绝不是不可能!实际上,每年考上985、211高校研究生中,是有来自普通二本甚至是三本院校的学生的。这就意味着,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不存在不录取二本、三本院校的这种规定,能否考上,绝对是与个人实力直接挂钩的。那么,为什么考上的人数那样少,看起来难度那样大呢?正是因为二本、三本院校的本科培养教育资源相对较差,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与那些优秀本科院校学生的水平有了一定差距,在准备考研时难度更大。因此,在考研大队中,就会被无数比自己更加优秀的考生挤下来。每年有不少三本学生考上985名校,也有不少211学生考研落榜。因此,考不考得上是因为你的个人实力,不够优秀不是将所责任推到本科院校的头上去。毕竟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本科出身,就要付出比别人多出千百倍的努力,考出比别人更高的分数。很多高校在考研复试的时候,导师甚至会对你的实力感到赞许,因此只要记住一句话:努力就完事了。二、“有色眼镜”确实存在,但也情有可原但是,极个别的导师和同门的研究生会对你存在一些偏见,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你的本科院校教育资源确实没有其他院校强,导师会潜意识认为你的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在面试是会慎重考虑,甚至尽量避免录取你。和你同门的研究生也会不可避免地认为你的水平不高,因此才会戴着隐形眼镜对待你。但是这一切最好的解决办法依然是用实力说话。在复试面试时是一个很好的展现机会,你可以展现出你与高校研究生身份相匹配的高专业素养,如果在本科期间取得较大的研究成果,也是你实力的铁证。在复试面试中表现优异的你很可能hi让导师刮目相看,好感更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你所展现出的高科研水平和能力同样会让你的同届研究生感到佩服。因此,有色眼镜不可避免,但也是鞭策你更加努力的“苦口良药”。考验的难度之大不必多说,想要考上一流名校的研究生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本科学历妄自菲薄,不去拼命努力,你怎么知道结果呢?有梦就要去追,实现的那一刻,世界都会百花盛开。

美男子

为什么高考只能进二三本的学生,考研究生却能上名校?

就以我自己为例来说,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是我的物理到了高三简直是奇差无比,数学相比来说也不算突出,化学和生物表现只能算是一般化吧。只有语文和英语很不错,结果高考就考了一个普通院校。但是考研的时候,我选择了跨专业,只需要考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英语和政治都是我的强项,两门专业课也是偏背诵的文科类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比高中的物化生简单好几倍,自然考研就有了一个更好的结果。考研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重要选择。在20多年前,大家能够考上大学就是非常好的,那时候大学生少,找到好工作相对容易。而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的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大学生也就越来越贬值,就像人民币一样。于是好大学成为了人们竞相争取的对象,从一开始的一本,到后来的985、211院校,无疑一个好的本科能够让学员在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获得好的发展。但是仅仅是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已经不能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于是名校的研究生成为了另外一个区分一个人的方法。首先是初试。初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的,难度较大,考生要想顺利的通过考试,需要提前一年左右开始准备,选择好相应的专业和院校,准备好复习材料,制定复习计划等。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在参加考试。其次是复试。复试是由各个院校自行组织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报考的不是本校,那么最好是将自己的初试成绩考到较高的分数线,因为复试中考核的老师是比较偏爱本校的学员,而且也要在复试中表现得非常好,这样才有机会进入课程班研修。其实想要进入名校读研究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考试中将自己的成绩提高到较高的水平,而要想将自己的成绩提高,前期的努力就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对所要报考的专业有充分的了解,其实英语水平要很高,否则很难被录取。首先,你要有一个真正坚决的决心。这个是前提条件,否则,半途而废者多的是,坚持不到最后,就实现不了梦想。有决心,才能有学习主动性,才能有学习热情。把目标设定好,尽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高定一点,蹦蹦能够得着。稍微往下落一落,就到到211,更好。其次,你要有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考研来说,各门课有不同。公共课,比如英语,应当怎样去学习;专业课,应当如何去准备,等等,多向已录取的学哥学姐取经,没有正确的方法,决心再大,也不顶用。再次,你要有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制度。对于考研来讲,管不住自己是最大的困难。可以与一两名同学结成小组,写好合理恰当的休息和学习时间,维护好学习环境,保证自己的最大限度的精力,都能用到学习中。

鬼三惊

二三本院校考研录取率有多少?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结束,很多人都正对成绩翘首以盼。尤其是2019年考研的人数再创新高,使社会对考研的关注持续升温。也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到近几年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什么二本、三本沦为考研基地?”甚至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被网文戏称为“全国四大考研基地”。很多人好奇,所谓的“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生”的考研概率有多大?近期,察言观数拿到了2所高校的2018级研一的入学数据,以此做一个学缘结构的分析,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A校:社科类211院校,每年全日制硕士招生2300人左右,其中专硕1800人,软科排名在50左右;B校:理工类211&985院校,每年全日制硕士招生5800人左右,其中专硕3300人,软科排名在20左右;A校+B校整体算作一个学校的话,综合排名大概在30-40名,且覆盖除医学和农学外的绝大部分学科专业。为保证隐私,以下统计数据均为合并计算:一、总报考人数为31976人,录取人数7857,报录比≈25:1,即4%,这里面含包含了推免+统考,如果仅算统考的话,报录比会高很多。二、学缘结构可以看出:1、普通一类和二类本科在生源中占比最大,达到67%,是两校录取的绝对主体部分;2、211及985院校占比在25%左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整体层次较高;3、来自独立院校的生源占比5%,同等学力1%不到,但由于这两所学校属于国内较顶尖高校,因此占比相对较低;普通学校至少在7-9%左右;4、国外(境外)本科毕业回国读研为2%左右。注:不包括港澳台专项和外国人来华读研等。以上分析仅作为部分院校的案例素材,无法代表个体实际情况。本次数据量较大且复杂,归类过程存在可接受误差,但对结果无较大影响。接下来我们会做博士入学生源的结构分析,敬请关注。

甜妹妹

为什么考研的多是二三本大学生?考研名师说出3点原因,让人心酸

为什么考研的多是二三本大学生?考研名师说出3点原因,让人心酸大学毕业之后,出路总的来说大概是这样几条,考研,工作,考公务员……大数据分析后发现,考研中占比最多的是二三本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考研名师说出3点原因,很真实,也很让人心酸。01、一本就业优势明显虽然学历的含金量一降再降,但是和二三本学生比起来,一本的学历还是比较有优势。比如说一些有名的企业,招应届生时看的就是学历,学历不达标,再优秀也没有面试的机会。就像张雪峰老师在一档节目中说的,名企不会到二三本学校招人。一位老师则怒怼,他的企业员工从来没有名校毕业的。张雪峰老师一句话将他说得无地自容:“因为你不是五百强企业。”02、好大学保研率高好大学不仅自己设有研究院,而且具有保研资格。被保送者不需要经过笔试,通过鉴定他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就可以由学校直接保送读研究生,这部分本科生称之为“推免生”。2016年,清华大学的保研率是58.14%,北京大学的保研率是48.36%,中科大是36.11%,复旦是30.39%……总之,保研率前十的学校,其比率都超过了24%,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很高,而其他普通院校,则只能苦哈哈的自己考研。03、一本大学的学生总体人数少一本大学占全国大学的比率不如二三本大学的比率高,学生人数总体上不多,因此考研时给人的感觉便是二三本学生居多。这其实也是一个大比率的问题。为了考研,不仅学生自己非常努力,每天只睡4个小时,早期抢自习室的座位,还有的学生1年喝800包咖啡,防瞌睡,就连学校也非常给力去支持考研中的学子,南宁师范大学给考研同学发放免费的牛奶和鸡蛋,四川乐山师范学校的食堂为考研学生提供免费的饭菜配送服务……为什么二三本学生考研那么疯狂?考研之后提升学历,考上一个好大学,意味着选择的工作机会更多,工作薪资更高,这么努力都是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但是考生也不要觉得考研决定一切,无论选择工作还是考研,都需要自己不断去努力,缩小和别人的差距。考研日期临近,希望每位学子战胜考研的压力,赢得好成绩。

心王

2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和985的本科生,哪个更有前途呢?

还有不到100天,2020年考研就要拉开序幕!据各考研机构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将突破330万人。面对如此数据,我们不得不感慨,考研越来越难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而在考研大军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二本生,人数往往占每年考研总人数的60%以上,是考研大军的主力。当然二本生每年考上985、211高校研究生的人不在少数,2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和985、211的本科生,哪个就业好呢?2本生能否摆脱普通高校的标签呢?这些问题无不是2本考生以及家长考虑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首先,985本科生的价值在哪里?随着近年来大学的扩招,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和博士生, 高学历的人数越来越多,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很多的用人单位,尤其是名企,更加注重学生的第一学历,偏爱985本科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毕竟高考是最公平、也是最能够体现你大学阶段的状态、观念、学习习惯和能力,我们不可否认大学四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次,当年拼命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普通二本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呢?网友一,本科普通二本,通过考研考上上海排名前三的985高校,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也无形之中影响了我。虽然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不是特别优秀,但也没有掉队。毕业后,我发现985硕士研究生的学历确实能够扫除就业中的90%以上的障碍,很多的公司都会给我开绿灯,但一些公司也会因为我的本科学校不好而有所迟疑。网友二、我很理解很多二本同学心中的不安,就像过去的自己一样,一直碌碌无为而又无法放下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像我这样小镇上出身的年轻人,一所普通二本的医学生,如果没有考研,可能最好的归宿就是县市区医院工作,但现在在985高校硕博连读,并拿到了国家留学奖学金。我想说的是,请珍惜这种不安的感觉,那一瞬间给你的力量,才是你成长的源泉。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用人单位要招人,面对985、211高校毕业生时,为什么要招聘非985、非211的毕业生呢?同理,当面对本硕双985的时候,为什么要招聘本科非985的学生呢?对于一部分二本出身的985高校硕士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往往将问题归咎于自己的第一学历上,归咎于偏爱上,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自身。别人双985到了某某公司,年薪多少,而自己却去不了;别人受到导师的喜爱,而自己没有;这样的偏爱还有很多,,为什么我们要和别人比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甘心、不服输。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身上的东西也不一样,你现在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相对于过去的自己,让自己更优秀。这个世界的乐趣就在于:无论你是谁,你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或好或坏,都取决于你自己。因此,小编想说,第一学历很重要,它会是各种机会的敲门砖,无论国内国外。但是学历也要和能力匹配,工作中大家更在乎的是能力而不是学历,如果只有学历拿得出手,能力不行,这也是很尴尬的。如果第一学历差一些,但够努力,能力强,依然可以成功,概率不会因为第一学历而降低。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2本考上985的研究生和985的本科生,你是如何认为的呢?你的经历又是如何呢?欢迎在下方分享

爱长城

就因为本科“出身”不好,双非普通二本考研被歧视?真的存在吗?

近期有很多小伙伴问小编:我本科出身双非普通二本,考研会被歧视吗?我专科毕业,可不可以帮我选一个不受歧视的学校?有不少20考研考生都会因为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好而自卑,怕被歧视,怕受到不公平对待,那考研中会不会存在歧视问题呢?又要如何应对?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一、歧视是否真的存在?首先“歧视”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但有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会深深的印在脑海,就好比我们对于985、211、普通本科的看法,前者就是比后面的优秀,虽然有特例,但这种普遍性的思维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所以,导师们也是一个个有主观感情的人,在我们考研复试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摆在老师们面前一群985、211和普通二本生,不让他们“另眼相看”真的很难。说到这里不得不承认,“另眼看待”或者大家所说的“歧视”确确实实存在,但存在不等于普遍。现在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好的学校,为了争取好的生源,为了公平竞争,不允许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带个人简历,不允许自我介绍包含有本科出身,甚至略过自我介绍这一环节,直接考查考生个人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说,导师招生都希望能招到那些优秀的、专业能力强的考生,那么对于普通院校本科出身的同学,他们会持有“怀疑”的态度,或者说想要看看你到底表现如何,直白点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专业素质如何一问便知。于是,在这样的考察下,有些确实专业素质不强的露出马脚被淘汰,心里当然会不舒服,于是“被歧视”就深深的烙在心里,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二、如何正视“歧视”这个问题1、首先,正视自身实力,合理择校。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选择学校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身实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好学校谁都想考,但不是谁都能考得上。如果好高骛远选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名校,能不能过初试线还是一回事。那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呢?查看学校历年报录比情况主要是看一下每年报考人数。如果每年报考人数都很多,但是一志愿录取的人却很少,并且一志愿录取的人分数都不高的话,那么该学校可能存在压分情况。这很明显是在给优秀的调剂生留地方,所以,谨慎选择。查看总分成绩组成比例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初试成绩不存在歧视不歧视的问题,面试可能会存在。所以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可以选择报考初试成绩比例大于复试成绩比例的学校。比如最后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占比70%+复试成绩30%,这种更多的拼初试成绩,相对公平很多。查看学校复试成绩组成比例通过查看报考院校的往年复试通知,里面会公布复试成绩计算方式。复试成绩一般由面试成绩、口语成绩、面试成绩组成,可以选择面试成绩占比较小的学校。查看学校去年接受调剂的方案如果调剂方案中写着只接受985/211本科生调剂,或是标明985/211学生有优待的,并且最终拟录取名单中大部分录取学生都是调剂进来的话,那么可以看出该学校走的是大量接收考名校落榜且本科好的调剂生路线。直接问上一届学长学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询问有几位是双非院校考上的,这一招最直接有效。2、其次,努力复习,尽全力做到最好,用分数来弥补“出身”。对于“本科歧视”这一点大家不要咆哮,毕竟老师也不是神仙,绝对的公平公正也不可能。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老师,你肯定也会对本科较差的学生抱有怀疑。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初试、复试做好充分准备,拿出实力给老师看,如果你表现优秀,老师们会不要你吗?对于同学们来说,初试和复试一样重要,现阶段的目标是先过了初试,认真备考,打下扎实的基础,把初试的分数往高了考,现在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准备初试!如果初试你能考400分以上,你已经获胜一大半了!有句话叫“想要考上研:要么初试分高不可比,要么复试表现的无可挑剔”,如果你什么都不努力而在这里徒担心被歧视,那你注定是被淘汰的那一个。所以,加油吧,大学的出身已经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你考研初试的成绩,和你复试的表现,趁现在还有时间,拼尽全力做到最好,不给别人挑刺的机会,不给自己留遗憾!20考研人,加油!更多考研择校选专业分析戳↓

高永

二、三本考研选择985/211高校,真的有必要吗?

    随着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尤其在2017年考研人数突破200万人,又引起了一波考研热潮。那么在2018考研中,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加入考研大军中,还选择了985/211院校,真的有必要吗?下面可锐考研村根据一些网友的观点,整理起来一起来看看。  网友一:  普通本科考研985 211高校还是有用的。首先985 211高校的教学资源相对而言是很丰富的。而且这些高校的名人讲座也很多,这些对于你提升自己的视野和阅历是很重要的。其次,985 211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还是很有科研水平的,跟着导师学习能学到很多不少知识。 另外,985 211的同学资源对于你将来的发展的帮助也是不了忽略的。最后,强调一点,对自己是否有提升的根源还是自己,只要你自己肯努力,肯勤奋,肯定会有收获的。学校只是将这种收获最大化而已。  网友二:  当然有用!绝对比你所在的本科上升一个档次,就业面也宽广了很多。当然某些专业的名校本科生确实在某领域比一般院校的研究生受欢迎,而且有些领域招工时甚至要求双985,双211等,但相对来说毕竟是少部分,除此之外留下的空间还是蛮大的。  当然名校毕业只是一块敲门砖,一张入门票,进去后就变成了一张纸,需要你一切从头开始,这时就完全看个人能力了。当然,我说的看个人能力是在不考虑家庭背景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的结论。  网友三:  不能为了学历去报那些没什么大用的研究生专业,往往对学历硬性限制高的都是一些不限专业的工作,如果你学的你找工作的时候根本用不到,那基本是没什么大用的,直接本科学历就卡死了,所以需要了解本专业读研能学到什么,提升什么。  如果你读研的专业挺热门的,那再好的学校(顶尖学校除外)校招如果指定招研究生的话一般不过分看你是什么本科,好的专业社会招聘,如果指定研究生的岗位,也很少对本科有强制要求的,一般都是优先。    反正计算机专业是这样,本身bat都没有强制要求本科是211,我们这个非211一本学校混的最好的本科就去了百度这样的,其次选择考211985的研究生,考研除了一些留本校的没有一个人考了非211的外校(因为基本找不到比我们学校更好的非211院校了)听网上抱怨受歧视的大多是偏文职的工作,财经之类的,基本没听过计算机专业的怎么抱怨。  网友四:  看到这个问题,就让我想到了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说上大学没用,那些没有成功的人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大学无用论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但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还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比例最高,成功者也以本科以上的学历居多。考研有没有用,我们先来看看社会的现状吧。  1.企业招聘,研究生的起薪比本科生高,90%以上的企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部分特殊岗位除外,高中生及以下,绝大部分只能在工厂上班,为了进入公司必须自己再学习技能,并考成考。  2.企业内部晋升,同等能力下,一般学历高的优先。  3.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技术性、高研究型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  再说普通本科和名校吧,据我了解到,本科毕业直接参加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只有少部分极其优秀的普通本科生能进入名企上班。而同样普通本科毕业的,之后进入985/211进修的学生,研究生毕业后50%以上都进入了名企上班。此外,进入985/211上研究生以后,一方面你可以享受这些学校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你可以感受这些学校的学习氛围,此外你自己的视野也会更开阔,思维也会变得不一样。这其中的种种经历也会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在我看来,所谓的无用论,都是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比较总结出来的歪理。对于同一个人来说,读书和不读书是有明显差异的,多读书终究是有好处的。没读多少书的人成功了,一方面是机遇所决定,另一方面是性格和某些先天的能力所决定的。因此,选择了自己的路,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走,而不是被其它人的三言两语所影响。  网友五:  看你跟谁比了,跟你自己比,你会有更多的选择,跟有背景有钱的人比你还是不行,跟爱因斯坦比,你就是上哈佛耶鲁可能也无法企及他的成就。有些人的迷茫不是别的,是选错了参照物,行业领袖都是名校毕业的吗?如果不是,你还有努力的空间,超越自己,提高自己,不要盲目跟他人比较,那样只会徒增烦恼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根据这么多网友的反馈,可以看到其实对于大部分来说,能考上985/211院校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也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对于有基础的同学来说,还要在复习期间足够的努力,不然一切都是空谈,尤其是现在考研如此激烈的竞争条件下。

延寿

为何211本科生考研却选了个普通一本?这3个原因二战的同学才懂!

为何211本科生考研却选了个普通一本?这3个原因二战的同学才懂!考研大军里有个奇怪的现象,普通本科生羡慕211大学生,而211大学生又羡慕985院校的。所以在考研的择校问题上,很多考生倾向于报考985或211院校。既然选择考研,就考个比本科院校好的大学。那么,为何有的211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却选了一个比自己本校还差的普通本科呢?为何211本科考研时有机会冲刺985名校,却偏偏选了一个普通本科?在小水看来,211本科生考研的时候冲刺985名校概率会更大。因为同样是进入研究生复试的话,211本科生占有绝对优势,普通本科生就显得很被动。但是还是有很多211本科生在考研的时候选择了比自己查的院校,不是二战的同学也许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曾有个来自某二本学院的二战考生和小水聊天,说自己连续考了两次湖南师范大学都没有考上。而就她了解,湖南师范大学的本科生还有报考江西师范大学的,并且最终被录取的例子。湖师大的专业复试线每年都在刷新,一次比一次高,她显得力不从心。所以在第三次考研的时候她也选了一所普通一本。三战的结果很让人高兴,她最终被录取了。虽然是普通一本,但是还是比本科院校好一些。她本身没有什么名校情结,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其实小水觉得,像她这样的考生有很多,只要在择校的时候选择自己需要的就可以的。那些211本科生选择比自己差的学校考研,无外乎以下3种情况。01、考普通本科的研究生更容易考上由于名校情结的缘故,报考985和211大学的同学非常多,但是这些名校的统招名额又非常有限,所以导致这些学校分数线虚高,考上很难。相比较而言,报考普通本科的研究生比较少,一志愿的考生只要过了国家线,基本上就会被录取。因为一志愿受保护,但是考研调剂生不在此列。02、担心自己考不上名校,会丢脸211本科生考研的话,基本上是在和来自普通本科的学生比。他们虽然有更大的可能冲击名校,但是他们却怕考不上名校,丢脸。所以在考研择校上面,基本上都是求稳。03、只为了读研,混个研究生学历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其实并不明确,211本科生有些人只是为了读研而读研,本身就是为了混个研究生学历,至于去哪里读研他们也不会担心。其实小水觉得,无论是211本科生还是普通院校的学生,在考研择校方面还是根据自己自身实际来比较好。如果实力比较好的同学,想冲击名校的话,即使你是来自三本院校也可以努力一把。如果只为了读研,拿到研究生学历,当然要选择一个比较稳的学校。如果你是211大学的学生,你在考研的时候会选择比自己本校差的学校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朱建

二三本考研常见问题汇总

1.关于考研如何着手准备?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如果你觉得自己目标学校高,基础不好,那就根据自己情况往前提,不过战线不要拉太长,不然后期容易懈怠。前期定好专业和学校(统考的学生可以定几个备选,因为是一张卷子)。专业课的话,本专业前期就认真听课,暑假开始就集中复习备考;跨专业就尽早找到跨考学校的书目和真题,以及本专业学姐学长,取经,然后学习。有必要可以报考课程。英语先背单词,练长难句,真题等4.5月份(当年考研)开始,我觉得就可以,研究十年真题就足够了,真题建议买张剑的黄皮书。当然这也看自己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就可以。政治8.9月份开始就好,不要太早开始,因为会容易忘记。2.关于能不能考上,歧不歧视的问题?如果你有足够大的决心和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的。所以,现在只需要问自己敢不敢尝试,愿不愿意承担那可能发生的不好的结果,评估自己的实力和愿景,觉得可以试一试就可以去尝试,每个人都在冒风险。能不能不是由别人说的算,也不是看自己当下的水平,而是看你这一年半载的努力程度,功到自然成。网上这都是谁说的好学校都对本三有歧视,把那么多三本想考好学校的孩子们都吓的不敢报了。我承认本三是相对于本科好的人有劣势,但是考研复试看的不是你高考成绩,是初试成绩。如果说你的初试比别人高,老师就因为你是本三的不要你,那叫歧视。但这种情况在好学校是很少的,越是好学校越相对公平。可能会有初试高被刷的人,但有没有想过可能是因为他复试没表现好,所以没通过呢。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歧视你,老师们都喜欢人才呀。当然我不是说绝对没有这种情况,这也很正常,高考都有造假的情况在,但想告诉你们,不能因为极少数的情况,而去否定一切。一般情况下,只要你初试努力考高,复试一样去好好表现,老师是不会无故不要你的。我希望大家不要以这些作为不前进不争取的理由,希望永远是自己给的,不论因为什么理由,放弃了就是放弃了你自己哦,没人会为你买单,当初那些说这些的人也不会,用自己的实力去让别人信服吧!3.关于如何选择学校?学校的话看个人意愿。比如你喜欢某个城市,然后你可以在那些城市里圈出适合你的学校。或者你对哪些学校有情愫,你就可以多了解看看~没有绝对的好选择,都是承担自己能承担的呢~比如我就想去985,但它的竞争非常激烈,那我就想我能不能承担这样的“副作用”呢,我自己想过之后发现我还是很想去985,那我就决定承受竞争大的,然后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只要自己能承受相应的“代价”,那么之后对应的“荣光”也会属于你。4.报考985的冷门,还是211的热门专业?和上个问题类似,这个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其实看你自己呢。没有好坏之分,都有有优势不足,就看你愿意承受哪一种。比如我,我自己就会更倾向考985,我想要那个牌子。我就会拼命努力去让自己竞争的过别人,让自己有能力考上这样。而如果报考211,我可能机会大一点,也不用那么有压力,但它不能给我985的福利等,那即使比较容易考上,并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会选。这个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5.三本可以报考好学校吗?可以报考啊,只要你有决心想考进去。即使有三本的学生跟我说想报北大,我都觉得没什么不可能。其实没有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你想不想、有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的问题。你有决心并且踏实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但如果没决心,也一直在犹豫彷徨,即使很好考的学校,都不一定能考上。所以看你自己怎么对待~有决心就去努力备考,加油!6.关于专业不知道如何选择?这其实是看自己的意愿,你想考哪个专业呢?一般如果数学好,很多人会考金融,会计等,如果数学不好,那就选不考数学的文科专业。有些文科专业也看本科背景(就是你本科的专业是相关的),比如学科类的。你看看你对文学,心理学,历史等感不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所有专业罗列出来,然后一一排除,看自己想学什么适合什么。7.关于觉得时间不够?感觉不准的,努力才是王道。没有踏实去复习,别人觉得你时间充足能考上也是虚的;踏实去付出复习了,别人说你时间不够考不上你也不会在意这些。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看待,如何付出。有的人时间充裕也没能把握机会考上,有的人时间很不够,但破釜沉舟,最后丝血翻盘。把时间用在自己的付出上,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这样比抱怨有用多了呢。8.开始的太晚了,还有机会吗?我也不会说不可能的话,但是同时你要看到现实。如果说,在你看清楚你目前的水平和状况后,仍决定拼一把,破釜沉舟。那我觉得就去拼一把,谁的考研不是一场赌注?谁都不能确定自己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都一定能赢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努力将好的形势拉向我们这一边,增加我们的筹码。如果你决定放手一搏,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努力而已。要有比任何人都努力的觉悟来参战,同时也要即使这样也有可能失败的心理准备。希望是自己创造的,和时间多少没很大的关系,时间少就多努力,万一呢。9.心态方面如何调整?心态方面我会及时调整,会跟研友倾诉,去看电影跑步等宣泄出来。效率低的时候很难过,其他的时候心态都还好,享受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这就是成长呀。建议想不明白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一些好书,有时会豁然开朗。10.关于需不需要报课程的问题?对于跨考的时间很紧的考生来说,我觉得挺有必要的呢,因为对专业课一无所知,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自己去摸索试错,这时课程能极大的帮助自己找准方向,我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才报的课程。所以看你自己的实际需要,评估一下看看需不需要报就好。11.本科成绩和四六级对考研有影响么?初试没有影响,复试有一些吧,毕竟是一个人大学做了什么事的证明呀。当然四六级能考尽量考,毕竟这也是我们的筹码。不过证书最多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初试成绩和复试的其他表现才是决定性的作用哦~不要本末倒置,如果没办法考四六级出来,那就一心复习就好。考研复试主要看你的初试成绩和你个人的复试表现。当然本科获得一些成就会有相应的加分,我认为本科成绩是不太影响的,可能老师会问,不过如果你表现的好,老师是不会因为本科成绩单不要你。所以专注在最重要的地方,应该想着如何用你的好表现去中和一些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这才才是你最应该做的哦13.四级没过可以考研麽?完全可以的。我身边就有太多四级都没考过最后努力考研英语考了60多的例子(这个分数还不错呢)。你就想,任何东西都有方法和规律,别人考的好是找到了并掌握了这个规律,而你是没掌握学英语的方法所以没学上道。火车没上轨肯定没办法到达目的地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学习他们已经试过并且有用的英语学习方法,你自然就可以。我也分享我的方法,你也可以去看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有方法的努力。那么别人可以做到,你就也可以。14.关于背单词要不要看视频的问题?我去年就看了朱伟的高频的几个视频就没再看了,我觉得作用不大,单词就是要靠背。而且看视频太花费时间了,性价比不高。所以建议你没时间的话就不用看视频了,首选背真题里的单词(包括它的引申义),接着不论是实体书还是app,每天都要背的,保持感觉,直到上考场前。具体每天背多少个看你自己的分配,我一般是300个。15.关于英语如何复习?英语真题一开始建议一起做四篇(即一张卷子)的,因为要写完你才能研究。先用一个下午按规定时间做完四篇,然后其他的下午一天一篇这样对答案、研究,一点点整理。可留两三张卷子,考前测一下一整套卷子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做完,找找正规考试的感觉。其他时间都是分板块做,阅读优先,作文11月份开始就好,其他的板块按自己的情况分配,灵活一点就好~具体可以看经验贴。16.关于政治如何复习?算是集百家之长吧。我当初就是看视频,然后做1000题,特别重视错题,错题我都会整理出来,然后看时政热点,到了后期买四套卷背基本就是这样了,政治上花的时间很少一般就晚上做,看视频做1000题,整理和记背错题内容,后期做真题背四套卷,就这样上考场了。18.背书背不下去怎么办?正常。当看不到结果时任何人都会迷茫,觉得自己白费了努力。这时,你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方向方法有没有错,比如方法不得当,死记硬背,作息不对等等影响的因素。如果有,那就一点点调整过来,方法不对就学习正确的方法。假如你背书不进去是因为死记硬背低效率,那就试着换一个方法,用各种灵活的方法,经验贴里我也有说自己会用的一些记忆的方法,你也可以参考看看。方法对了之后,就坚信,坚持就是胜利。

库克郡

“叉叉学院”的2本生,考研到985院校?却深受歧视!

文| 陈小兵欢迎关注:说教育高考的遗憾高考那一年,多少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顽皮而忽视了高考的影响力?大伙在进入到“叉叉学院”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到被歧视的队列了。可是又该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近几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了他们的救世主! 考研中的照妖镜“叉叉学院”的噩梦如果说985院校是一些学霸的最拿得出手的标签,那么“叉叉学院”就是我们二本和三本学生的噩梦!为何这么消极呢?因为“叉叉学院”的3本生,即使考研到985院校,也还有很长的一条链子需要去打开,这条链子叫做“学历歧视链”!高考进入到2本的“叉叉学院”就意味着你的圈子被限定在了2本水准。当然不是所有的“叉叉学院”都不好,比如外交学院就很牛,因此说的是2本的学院。 考研调剂涉及211、985院校学历链条在国内的高校中,即使是清华大学都存在一种现象:也就是所谓了本科是不是这所学校毕业的?高考进入清华的本土学生明显要受到社会更高的认可度,大家也不说出具体原因,就觉得高考的逼格要比考研多出半格?就高校中的教授们而言,他们也坦言自己更愿意招收985院校的本科生,因为他们的专业课基础要明显强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生源的问题,带着自己的学生出去开会,在同一个桌子吃饭,并介绍自己的学生时,教授也有面子。 考研面试考研面试的尴尬如果在考研复试的当天,教授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你会立刻感受到老师的意图。如果你是985院校毕业的,那么老师的印象分肯定会比“叉叉学院”的学生来得要好。老师们已经没有时间去区分谁是有真实力的了,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985院校学生的考研成功率是“叉叉学院”本科生的很多倍,而且相当一部分都绕过考研,直接保研到大牛课的题组了。 考研之哈工大985院校的本科生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某在今年的考研中顺利进入到了清华大学,他直接对自己的同学说:“我初试第二,复试妥妥的啊,其他的人本科也没咱给力。”清华的教授直接在面试场上说:“工大的学生一直非常优秀,专业基础扎实,实习经验也丰富。”这句话对于考研学来说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家应该都能听出一些味道来。保研的障碍985院校的保研夏令营985高校为了突出“学历差距”,在每年的7月份都会全面举行保研夏令营。这个活动大概就是给保研的人提供高速公路,给考研的人留下绿色通道。西北工业大学的本科生赵某,于2017年参加了该校的夏令营,也就是本校生参与这个活动,后来其考研分数线过了院校,然后直接免复试录取。这种差距让很多“叉叉学院”的学生深受打击,因为在他们还没联系到导师的时候,别人已经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