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本科或研究生,能在学历上击败百分之多少的同龄人?爱二笔

考上本科或研究生,能在学历上击败百分之多少的同龄人?

本期我们来盘点,如果你拥有本科学历,211以上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211以上硕士研究生学历,分别能打败多少比例的同龄的小伙伴呢?数据来源自国家统计局,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关注我,收藏本篇文章,获取更多高等教育的数字秘密。高考数据历年高考比例数据,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计算图表解读如果你出生自1996年,参加2014年的高考,当年高考的全国录取率是76.83%,211以上高校的全国录取率是4.80%。我们进一步考虑中考等提前分流因素,用14年高考录取人数除以1996年出生总人数,便可以得出你在同龄人的学历中能达到Top百分之几了。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考上大学,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35%了如果考上211工程大学,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1.68%了如果考上“C9”、“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两电一邮”等高分名校,那么这个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到5.6‰,即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千分之五点六了。我们进一步来计算研究生比例研究生数据历年研究生比例数据,高等教育研究社整理计算图表解读如果你出生自1996年,参加201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当年硕士研究生的全国录取率是27.24%我们进一步考虑占总人数情况,用18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除以1996年出生总人数,便可以得出你在同龄人的学历中能达到Top百分之几了。最终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考上硕士研究生,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3.71%了如果考上211工程以上硕士研究生,那么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前1.28%了(此处为粗略计算,数据获取较为困难)如果考上“C9”、“两财一贸”、“两外一法”、“两电一邮”等高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那么这个比例会进一步缩小到4.8‰,即你的学历已经是同龄人的千分之四点八了。总结各位奋战在高考、考研路上的小伙伴,看到这组数据是否更有信心了呢?欢迎关注数说高教,为您带来权威的高校行业资讯。

搭车人

如果让你选择,你会去读博士吗?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参加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人数高达290万人,但是,读博士的人却相对较少,大多数的硕士毕业之后都去参加工作了,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8年全国在读硕士研究生234.17万人,在读博士生38.9万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1、太浪费时间了从2018年在读硕士和博士的比例来看,不难发现,后者的人数比例是前者的16.6%。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可能在于很多的硕士不想把自己的青春和最美的年华都浪费在读书上,当然不是说读书是浪费时间,只是不能在这上面花费太长的时间,很多人博士毕业都已经30多岁了,有的人会觉得这样不值得。2、博士要求高博士的招录要求比硕士更高,想要成为一名博士比成为一名硕士的难度要大,导师对于博士的筛选,也比对硕士的筛选更为严格,现在,硕士研究生招考,越来越放的宽,但是对于博士生导师都是严格要求的;博士生的招录对导师的要求也高,博士生导师比较少,没有办法大量的培养博士;博士毕业太难了,成为一个博士之后,放弃很可惜,但是论文又不好写,很多人很多年毕不了业,这也是要求高的一个方面。3、博士毕业后就业面不是很宽博士毕业相当于成为了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就意味着你想要发挥一技之长就必须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博士毕业之后如果没有从事自己的本专业,会觉得很亏,毕竟付出了这么多年,所以这也使得博士毕业之后的就业面变窄,很多人不愿意尝试。4、硕士生的优势已经够用了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生的优势很明显,在找工作的时候,机会也比较多,薪资也高一些,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也会比本科生好一些,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是你选择的话,你愿意读博士吗?

明故

读了4年本科、3年硕士,你能轻松向别人解释什么是科研吗?

每次跟正在读硕士或博士的同学聊天,我经常会问:你在学校都做些什么?他们无一例外,总是回答说,我在做科研,忙着呢。科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原来,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理工学科的硕士、博士基本都以科研为生活中心,具体包括看研究论文、确立研究目标、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发表论文等。慢着!尽管科研工作安排得如此细致,那到底什么是科学研究呢?科学研究是一种通过思考和观察事物,深入理解事物运行机制的方法,也是一套不断挑战原有信念的机制。科学侧重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并不死守研究结论,因为既有的研究结论会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更新或颠覆。科学研究获取知识,必须得满足重复验证机制,并符合同行评审程序。一、重复验证一项科学发现,想要获得科学界的认可,必须先满足可重复性,也就是其他科学家能够用相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相同的研究结果。满足可重复性,研究结论就是可靠的,它保证了一项研究发现不是由于个别研究者的主观错误或偏差而产生的。一项研究结论,如果只有研究者自己能得到,其他研究者无法重复,那这样的知识对科学界又有什么用呢?例如,牛顿发现的牛顿三大定律,他的这些发现,就能够被我们重复验证,甚至还能用于指导其他的科学研究,这就是过硬的科学知识。反之,有人声称自己发现了灵魂的存在,但是他没法通过有效的方法重复验证灵魂的存在,所以科学界是不认可“灵魂存在”这个发现。因此,那位发现灵魂的大神只好自己玩自己的,科学界可没工夫陪他一起玩儿。科学发现一旦被公开发表,那么它就不再只是为原始发现者个人所有,它还能够被其他研究者获取、扩展、批评和应用。专利是受法律保护的知识和技术,而科学发现则是人类共享的财产,是最无私的领域,不存在别人侵权一说。二、同行评审同行评审是一个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的程序。具体的程序是这样的:研究人员一旦有了新的发现,需要将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投到研究性期刊上面,经受多名同行专家的评审,期刊杂志的编辑综合各位专家的评审意见之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能够发表。如果论文观点新颖,实验证据充分,研究结论合理,那么就是一篇质量不错的论文,一般编辑会接收该论文,让其立即发表;有的论文观点尚可,但是缺乏有力的证据推导出研究结论,编辑就会通知作者进一步增加实验研究和统计分析之后再发表;还有的论文价值太低,或者实验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编辑就会拒绝发表。所有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期刊中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吗?非也。同行评审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因为大多数领域都有几十种研究期刊,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每天评审的专家可没工夫一个个去做可重复性检验。因此,同行评审只保证发表的研究成果符合客观性和公开评议的标准,是正确的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然,质量越高、越权威的期刊,上面发表的论文质量就越高,正确的概率就越高,如Nature或Science等世界顶级期刊。反之,在这类期刊上造假,波及的范围也越广,会给学术界造成巨大伤害。例如,台湾的蔡立慧教授是一位世界顶级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竟然被爆其三篇在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均存在造假行为,其中一篇竟然被其他研究者引用1003次之多。真实令人汗颜。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个道理在学术圈非常适用。如果研究者名气越大,那么盯着他的人就越多,一个小失误,都会被挖出惊天大秘密。例如翟天临事件,如果他是一名普通博士生,压根就没有人会去关注他学术是否造假。因为他太出名,直播上一个“无知”的回答,就迁出学术不端,甚至波及整个学术圈,让应届硕博毕业生叫苦不迭。以上这就是科学遵循的重复验证机制和同行评审程序,想知道更多关于科学研究的原则吗?不妨看看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的著作《这才是心理学》。

华封人曰

本科毕业两年没工作,考上普通一本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有用吗?

本科毕业两年没工作,考上普通一本研究生,这样的研究生有用吗?本科毕业两年没有找到工作,说明自己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影响就业。25岁考上研究生虽然比正常按部就班读下来晚了一两年,但是读一个一本的研究生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多机会,自己也可以趁读研的三年有一个改善和提升。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当年这位朋友为了免考读研究生,选择了本科留校工作两年,主要就是当本科生辅导员,然后免试获得保研资格。当时也是就业难,考研难,所以他能有这样的机会让人非常羡慕。两年后他没能继续留校,但是因为工作了两年,他的心思就比较难集中起来做研究了,于是去考了一家事业单位,也被录取了,但是后来估计是家里人做工作了,反对他放弃读研而直接去工作,所以他还是接着读研了。如今他已经毕业,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去了某地海关。前不久聚会,聊起这段往事,他庆幸自己当时听了家人的建议,选择了继续读研。如果当时他直接工作,可能仍在基层挣扎,有学历的限制,在事业单位想要出头并不容易。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能够读研还是不要放弃。首先目前你的状况已经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两年未就业,再继续找工作会比较困难,两年的空白经历会让公司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其次,随着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确实不太够用,至少很多时候没有优势,对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更是如此。研究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相对就业平台也更高。第三,研究生阶段也是一个提升的阶段。正好可以总结一下自己本科就业难的问题所在,利用研究生阶段有针对性的锻炼和弥补。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第四,目前25岁,正常情况下28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出来工作也不算特别晚,用三年时间来提升自己总比目前这种状态混沌下去好。

莫富于地

硕士重读本科是时代发展的体现

为了实现学医的梦想,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今年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据他本人称,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虽然家人坚决反对,但他坚持重新高考,并成功圆梦。硕士“回炉”报考本科,这在全国非常少见,自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表扬和批评之声皆有之。很多人认为,张韫喆的选择成本太高,重读本科,意味着从头开始,之前学的大部分专业知识都没啥用处了;也有很多人拍手称赞,认为张韫喆敢于放弃从前的一切成就,不忘初心,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坚定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是个人的自由,无可厚非。“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张韫喆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笔者认为,从宏观的社会层面来说,他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社会上稀缺的教育资源,不值得褒扬。但是从个人角度而言,这是个人的选择,无论对错,值得尊重。对于硕士教育,国家和社会都倾注了不少的资源,寄予很高的期望。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一般会有一定的积累,为将来的深造、科研、工作等打下了基础。只要一门心思继续钻研下去,完全有可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为社会作出贡献。如今张韫喆硕士毕业后,却选择“打道回府”读本科,这就意味着此前学校在张韫喆身上的各种投入基本上就打水漂了,没有实现应有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产出。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如今社会的选择已经多元,以前不可思议的事逐渐变得稀疏平常。举例来说,今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朱骏(化名),在毕业工作6年后却选择参加安徽省高职专科的分类考试,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他取得了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开始了3年的全日制学习。越来越多类似“博士读专科”“硕士读本科”案例的出现,也让大家看到,现在个人的选择已经越来越多样,很多人不愿意在“一棵树上吊死”,会尝试走走不同的道路。从这个角度而言,张韫喆的选择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只是个人的选择,只要合理合法,都值得尊重。这也是时代发展、社会开放、个人自信的表现。读完本科再读硕士是很多人的梦想。张韫喆反其道而行,读完硕士再读本科,一定程度上是可惜的,但体现了他的自信。因为学历、专业没有绝对之分,一定程度上的“回炉”,并不是坏事,甚至可以成为“奇兵”。也许,化学领域少一个张韫喆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在中医养生专业,凭借着这股执着的劲头,张韫喆或许可以搅动一江春水呢?社会上无需为高学历“回炉”而担忧,因为这只是个案,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最应该忧虑的是,如今很多学生的心浮气躁,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再深入地学习和专研,这才是值得忧虑的。

技兼于事

相比本科和博士,硕士为何最尴尬?

25岁的硕士毕业生A某手里握着一叠精装简历,准备离开招聘会现场。他甚至连投出简历的机会都没有。“说是硕博专场,几乎没有面向硕士的岗位。投简历的过程,就感觉自己在被反复碾压。”他沮丧地说。上一次被“碾压”是和一群本科生一起投简历,招聘负责人对他的研究生学历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一脸漠然地说:“不论本科还是硕士,底薪3600元,其余靠提成。”这是如今很多硕士生面临的窘境,读研本是为了提高就业的起点,然而,两三年过后,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付出多,他们总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前途更美好的职位。但事实上,很多硕士生并没有表现出比本科生更明显的优势,“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对于花费了大量金钱和精力,经过残酷的竞争通过独木桥的硕士们来说,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01、进阶硕士之路已是不易近年来,考研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尽管高校每年都在扩招研究生,但由于报名人数激增,导致考研竞争愈发激烈。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41万人,报录比预计将达到4:1左右。此外,大部分院校近年来招生政策改变,提高了招生计划中的推免生比例,不少名校热门专业的推免生录取比例甚至超过50%。例如某重点高校发布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计算机学院招收51人,而推免生名额为49人,留给考研生的名额仅2个。这样的现状,让考研之路变得“雪上加霜”,也增加了考研er的沉没成本。02、挤进硕士堆,却处在学术界鄙视链末端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视链,硕士作为学术圈的底端、科研界的农民工,洗瓶子、插枪头、配试剂、跑腿报账……取代了读研之前幻想的高大上,成为了他们每天的日常。硕士第一年赶功课,第二年赶论文,最后半年找工作的培养方式也似乎并没有凸显出什么学术上的价值和意义。看过《生活大爆炸》的都知道,这部剧又名《论暴击硕士一万点伤害的100种方法》,其中一集讲到硕博士的称谓,读完博士你的称谓前面就可以加Dr.,而读硕士你的称谓和本科依然没什么区别,只能是Mr.,博士和硕士的差距可见一斑。03、毕业那年才知道,硕士最尴尬研究生的扩招增加了入学机会,但也导致了学历贬值。除了本科生,硕士博士学历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传统吸纳研究生的单位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提供的专业技术岗位逐年减少,进入门槛水涨船高,就业难的问题只增不减。而硕士毕业后想继续读博,基本上只能通过申请考核了,申请考核的学校对于考生的生源水平、研究成果、论文篇数一般有明确限制,想通过读博继续深造的路也将“越来越窄”。硕士进可继续深造,退可找个体面工作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陷入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04、学历高≠好工作,硕士沦为就业夹心层根据梧桐果近三年的校招数据显示,各学历层次中,硕士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指数异军突起,2017年和2018年竞争1个岗位的硕士生超过3人。尽管在今年整体就业难的形势下,硕士的就业难度指数下降到1.55,但仍然高于本科和博士。从薪资待遇上看,对比2019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平均期望薪资和平均实际薪资可以发现,硕士的平均实际薪资为8777元,低于其平均期望薪资9017元,而本科和博士的实际平均薪资都高于其平均期望值。也难怪硕士会喊出“当初一言不合就考研,如今只怪硕士文凭不值钱”的口号!小公司委屈了自己的学历,大企业看不上自己的经历。尽管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有着更多的选择空间,但他们对于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这类“体面职业”的追捧,也导致硕士生们想要实现理想就业着实有点难。对于大多数岗位而言,经验远比学历更重要。同年毕业的本科生已经拥有三年左右工作经验,而硕士才刚开始找工作,在职场谁竞争能力更高一目了然。而对于那些“高精尖”的行业,待遇优厚,专业对口,但准入门槛往往是博士起步。研究生的光环不再,性价比不如本科生,专业又比不过博士,硕士生就这样成为了职场中的“尴尬群体”。04、学历是敲门砖,但能力才是安全感但是已经处境尴尬的硕士们也无需气馁,学历也并非全无用处,比如近年来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中,学历层次越高,人才补贴越高。  并且在很多体制内的单位,工作能力相近的情况下,硕士学历职工的晋升年限、级别与工资定档划分大多是要优于本科生的。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尴尬的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出学历之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职场的xfxy(腥风血雨)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塔人才 ,作者青塔人才

第五街

“读研三年,我给本科同学当下属,工作三年,我败给了名校硕士”

读研还是工作,真的是万年争议的话题。有人说:考研啊,现在的高薪工作,哪个不需要硕士起步?有人说:工作啊,职业技能比啥都好使!所以,读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哪个更值得?读研三年,我给本科同学当下属A君今年硕士毕业,在本地一家小设计院找了份月薪5000的工作,他的顶头上司是他大学本科的同班同学。其实当年本科毕业的时候,他完全有机会找到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工作,但他性格内向,一直向往设计院,考虑再三,决定读研。美其名曰,再给自己两年时间,精进成长。可读完研究生以后,现实却变得更加残酷。初入职场,比身边人年龄大了很多,阅历却没有多少。当年自己的本科同学,经过三年成长俨然已经成了团队小领导。而她不得不成了老同学的下属,极其尴尬。还有比这更难的是,尽管顶着硕士的头衔,但放在设计院也是一抓一大把,他只能从最苦逼的工作做起,工资不高加班不少。父母催着结婚,女友要房要车,A君越来越觉得自己读研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考研本不是坏事,但是「跟风考研」、「逃避式考研」不可取。如果因为迷茫,想通过考研破除迷茫逃避职场的同学,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多半还是一样迷茫。因为解决迷茫的办法,并不是去做3年学术研究。迷茫,是没有方向感。而方向,是靠自己不断思考和尝试出来的,必须在实践中淬炼。而那些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去考研的人,更是一种逃避。通过在学校的安逸,逃避进入社会的恐惧和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逃避对底层工作的接触,逃避工作 3 年碌碌无为,把锅甩到研究生学历上。所以千万别为了逃避而选择考研,否则大概率你会浪费 3 年。工作三年,我决定裸辞留学B君在一家券商已经工作了三年,最近越来越感觉自己遇到了晋升瓶颈。毕业那年,他是当时同一批进公司的校招生里面,为数不多的本科。其他大部分都是硕士,标配本硕人大起步,或者是美本美硕,要么就是海外硕士Top50。起初,他还觉得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自己是找工作的“幸运者”or“幸存者”,但工作了三年迟迟得不到晋升,跟他同一批的都已经升上去了。上级领导也无能为力,能力够好,可学历比不上人家,也是硬伤。眼看晋升无望,B君下定决心去国外读个硕士,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其实,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为了离开学校,早早赚钱,毕业后直接工作,也不能说是个不好的选择。只不过,很多人没看到其中的难点,比如,你虽然比同龄人提早赚了钱,但长期发展优势不足。尤其是高精尖的行业,比如律所、投行,高学历不仅是敲门砖,更是晋升的砝码。最近的热播综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二本毕业的丁辉,即便已经有了一年工作经验,但面试官不待见他,因为律所要的是像王骁那样的斯坦福学霸。无论是读研还是工作,既有各自优势,也有不可逃避的劣势,所以在我们做选择之前,都需要考虑清楚这几件事:首先,充分了解行业,做清晰的职业规划。你将来到底想干嘛?这件事很重要无论是考研,或是参加工作选行业、职业,都得“懂行”。所以你要充分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到底看重什么样的技能,并且认真考虑某个选择在 3-5 年的发展情况。此外,除了空间,还要关注环境和人脉。比如我认识的很多国内名校商科专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会选择出国读研。他们有着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规划好了寒暑假的实习,将来要上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安排的明明白白。因为他们了解将来从事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背景门槛,需要什么样的校友资源,所以他们在考研还是工作这条路的选择上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后,思考读研的价值随着身边读研、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学历的贬值速度也在加快。许许多多为了混学历而读研的人,最终发现自己的学历能带来的也只是月薪五六千的普通工作,因为除了学历,他再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学历不重要,而是读研到底能带来什么价值,我能够学习到什么。学历这东西,只是职场的一个敲门砖,无论你来自多好的学校,平台是平台,你的实际获得、你的软实力才是日后的职场竞争力。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更适合的选择。无论是工作还是考研,只有在充分了解信息的情况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行。松浦弥太郎在《100个基本》这本书中写道:“我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抉择。因此,每天都会有困惑和烦恼,在不知道选择什么好的时候,就选择艰辛的那条路吧,因为这样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更集中精力去做,会变得更加慎重,更加仔细地准备。关注北美留学帝,懂留学,更懂你!

柊镜

工作5年后,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哪些实质性差距?四种差距很明显

同样是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大家都工作5年之后,到底有哪些实质性的差距?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这4种差距。上司重视程度的差距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工作5年之后,首要的差距在于上级领导对你的重视程度方面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在机关单位,还是在企业中,上级领导通常总是更重视高学历的人才。作为高学历人才,更容易得到器重,也更容易得到好的工作机会和栽培。实际上,在今天的社会里,层次稍微高一点的工作机会,待遇稍微好一点的工作岗位,都更倾向于招收研究生。能力和实力的差距研究生和本科生,本身就意味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别。在现阶段,本科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科教育的质量有所下滑,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质量更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更过硬。由于在走出校门之前的综合素质更强,在经过了职场的5年锻炼之后,通常情况下,研究生的能力和实力也相对更强。薪资待遇的差距研究生和本科生,大家都在职场上打拼5年之后,彼此的薪资待遇,差距可能就慢慢体现出来了。刚开始走上职场的时候,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薪资待遇差别可能只有几百块。但是,等到大家都在职场站稳脚跟,都在职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练之后,薪资待遇的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可能会从最初的只差几百块,演变为相差上千块。朋友圈方面的差距研究生和本科生,大家都走上职场之后,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差距,就是在朋友圈方面的差距。本科生的朋友,多数情况下都是本科生。而研究生的朋友,多数情况下都是研究生。我们刚刚已经说过了,作为研究生,他们更容易受到上司的器重,更容易获得好的工作机会和好的薪资待遇,也更容易在职场的打拼中锻炼能力和实力,更快地成长。因此,研究生的朋友圈质量提升更快。高质量的朋友圈,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也是一种正向助推。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5年之后,差距还是很具体的。总体而言,研究生的发展更让人看好。当前,考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了解了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之后的差距,相信一部分对于考研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备考者,对于考研的前景应该心里有谱了。既然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对考研投入足够的努力,争取一步到位、考上研究生,祝你成功。 #加油考研人#

好丈夫

研究生与本科相比,这些能力比较突出!

现在大学生这个名词已经比较泛滥了,专科到本科都称之为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有一份好工作而就读研究生。除学历不一样外,研究生和本科生有没有区别?答案是:有区别!1、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去检验学生的学术研究情况。论文发表要有严谨的逻辑层次,框架结构,包括文章格式。这些造就了研究生们必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弄清楚what(是什么)、why (为什么)、how(怎么做)之间的关系。2、研究生耐性强。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大多都能踏实下来研究自己的课题。通过下载大量和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并阅读,才能学到经验、学到精髓。而且研究生阶段的毕业论文大多维持在2万5千字左右,有些学术较好的同学,论文可高达4、5万之多。这些文章需要查重复率,重复率大于一定值,将被认为复制、抄袭的多,不予毕业。这些学习方式及严格的毕业要求,使得研究生耐得住寂寞、坐的住书写自己的论文。3、自主学习能力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大多以自学为主,关于对自己课题研究需要学生们自觉的专研。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不会像本科阶段那样灌输知识,而是指导、答疑、解惑问题。研究生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力是研究生们顺利毕业的法宝和必备能力。4、动手实践能力强研究生阶段,对于师范类的学生需要讲课,实习、参加教师类的比赛等。对于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动手做大量的实验、实际操作,验证自己的论点。包括文科类研究生需要自己调研、分析、总结。研究生阶段的实习,尤其是毕业后就工作的同学来说,实习是很宝贵的资源,很多研究生能够到知名企业实习的资格,进而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实习经历也将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显得成熟、老练一些。5、其他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要求研究生们做开题报告ppt、中期汇报ppt、毕业答辩PPT模板。学生们的office软件使用能力大幅度提高。一些画图工具visio、以及模拟软件都能得到很好的作用,当然还有重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当然很多爱学习的本科生,表现也很优秀,而且一直培养着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总之学习是一辈的事情!【今日话题】你遇到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之间有区别吗?

马里布

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工作多少年可以达到研究生的能力水平?

研究生、博士生只是一种学历代表,根本和能力水平和思维方式没有任何关系。我个人本科毕业十来年,从来不觉得高学历能带来高思维和能力。能力是在工作中锻炼出来的,思维是你在工作中处理不同的事情时所形成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它也许和你小时候喜欢思考有很大的关系,跟学历扯不上半毛钱关系,至少我这么认为,如果你认为我绝对了,可以发表你的观点。找工作时,很多刚毕业研究生的能力连一般的本科生都不如,他们的实践能力不会好到哪里去,真正学到的东西和积累的经验全部来自于底层的交流与实战。不在职场中混,你永远不知道差距在哪里,你永远不知道比你优秀的人多了去。能力,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出来的,这里的能力包括你的专业、沟通、演讲、ppt及综合素养等等。职场看重的是综合能力,不是单项技能,这些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生学历能搞定的。即使你现在是一个本科学历,只要你在职场摸爬滚打5-6年甚至以上,真的和你刚出道那会完全是两码事,可能你已经开始走职场上坡路了,一切业务方面的事你都能轻松应对了,而且部门下也管理了一帮人了。再说到思维能力,平常工作中就要锻炼,每一件事该如何做,策略是什么,哪种方式是比较好的方式,有什么优势和劣势,若采用这种方式的执行步骤是什么?可以优化吗?优化可能导致的结果又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你要在工作中思考的,特别是做到了管理岗位,这些细节你就会考虑的很详细了。再者,想提升能力和思维思考方式,应该多向前辈,牛人请教,多向他们学习,借鉴,模仿,不要闭门造车,这些实战,绝对不可能是一个研究生、博士生能立马做得来的。所以,能获取到一个高的学历,当然是件好事,没有也没有关系,相信自己,只要不断自我提升,加以时日,绝对能达到你的目标,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