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绿蔷薇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紧缺专业性比较好的人才。随着在职教育是逐渐的火起来,在职人员就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很多人觉得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的课程是很好的。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招生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北京师范学是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重点大学,并且该校也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以及该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近80所大学有学生交流项目的合作。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有哲学、易学两个专业有招生,开设了国学、易学、管理哲学等3门课程,这些课程都在北京上课,另外国学和管理哲学在重庆也有上课地点。这些课程在北京上课需要缴纳学费8.8万元,在重庆上课的应交学费5.8万元。  这些课程的报名条件是有硕士研究生、研修生、进修生、研修班学历或学位,还要有3年以上或管理经验,但有MBA、MPA、MPM或EMBA教育背景者优先录取。在报名后,学员不用参加入学考试,只要经过学校对报考人员个人资料的审查,通过后就能够进校参加课程学习。  当学员学完所有需要学习的课程,修满一定学分,通过学校对课程的考试,按照学校要求提交研修班结业论文,然后,就可以拿到北京师范大学颁发的相应证书。

君乎

华科、人大、北师大、上交大、郑大……2020研究生招生计划汇总!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校陆续发布2020年的研究生招生简章,下面将部分高校的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摘录如下,以供广大考研同学们参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6300名(含“推荐免试”直硕生、专项计划等),各学院(系)根据生源情况和学科发展,确定分学科(类别)、分专业(领域)的具体招生人数。其中,非全日制工程管理硕士(MEM)全校招生总规模约为400名,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招生规模240名,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规模40名。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招生规模700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招生规模400名。其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根据生源情况确定。全校实际招生人数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确定。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招收硕士研究生7500名左右,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370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40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300名左右。最终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有161个学术型硕士专业及20种专业学位类别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招生约4400人(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并结合各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100人左右,招生专业目录上各学部院系、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录取阶段可能会根据生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进行适当调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援藏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属于专项计划。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2020 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 4634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2300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2334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1298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55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1243 名,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我校按学院下拨招生计划,各专业的招生人数由各学院在复试前根据生源情况、导师人数等综合确定。注: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各学院计划招生人数是我校按照 2019 年招生计划制定的,2020 年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东南大学2020年,东南大学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和非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100名左右(最终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2000名左右(最终以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湖南大学湖南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37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3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当年下达给我校的招生计划为准)。贵州大学贵州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642名,包含公开招考计划、推免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届时,各学院(中心、实验室)、专业(领域)的录取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相应调整。郑州大学2020年郑州大学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6900名(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2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80名。分学科专业招生人数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目录中所列计划为意向招生计划,待教育部正式计划下达后,将根据实际计划进行调整。河南大学(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2020年共有38个招生单位在99个学术学位专业、25种专业学位(60个领域)招收全日制研究生,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0人左右。(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2020年共有17个招生单位在15种专业学位(32个领域)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预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400人左右。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安徽大学2020年安徽大学有100个学术学位和28个专业学位(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暂定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289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20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9名,具体招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招生名额详见安徽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最终录取名额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湘潭大学湘潭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3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人(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来源:各校官网

视舟之覆

快讯:2020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看看你被录取没?

6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统考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的公示信息。说明:此名单为拟录取名单,列入名单的考生需上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教育部,并经北京教育考试院审查和教育部全国录取联合检查通过后,方列入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正式录取名单,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待确定拟录取名单后另行公示。详细名单请参见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信息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同焉皆得

非全日制研究生之困:常在求职第一关就因“非全”被卡掉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文中王璇、李韵、苏铭为化名)(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慎到

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委屈:我们不水!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近日,澎湃新闻一则题为《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鄂尔多斯致歉:组织者不了解通知》的报道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看到相关报道时,201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全日制研究生王璇特别有感触。王璇回忆,由于学制是两年,2018年下半年,北师大心理学院一些2017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已开始找工作。“当时有不少学生反映,求职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只招全日制毕业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面十分窄。”王璇说,为此,北师大心理学院还发了一则《关于北京师范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性质的说明》,解释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与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相同。但据王璇了解,2018年之后毕业的北师大心理学院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求职时仍会遇到因“非全”被区别对待的情况。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目前,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已不再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但情况仍待进一步改观。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李韵目前正在关注招聘信息,她说,“比较委屈的点在于,我们经过系统化严格培养出来具有专业技能的专硕,最终却因为‘非全日制’被挡在招聘的第1道关卡外,在需要专业技能的岗位招聘中不被认可。”近期,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仍有很多招聘单位明确只招全日制研究生,一些地方的人才引进计划中,诸如落户优惠、人才补贴、就业岗位等也只对全日制研究生开放。“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两手抓,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世今生”2016年9月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词进行准确界定: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相应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上述通知明确,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关于“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中的“原有规定”,2017年教育部还曾作出过解释。关于单证研究生,其中提到,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从2000年起,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学位、无学历,俗称单证研究生。此后,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统一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还明确,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说明,非全日制研究生与此前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同,属于双证研究生范畴;其与全日制研究生的最主要区别是学习方式为非全日制。前后两届研究生迥异的求职境遇但实际求职中,不少非全日制研究生境况与全日制研究生存在鲜明反差。“2016年我们专业招的还是全日制硕士,2017年起招的都是非全日制,我能明显感觉到2016级研究生的就业情况比2017级的好。”李韵告诉澎湃新闻,其所在专业,2016级毕业生中有不少人现在在高校工作,部分还是教学岗;而2017级毕业生里,绝大多数人都遇到在招聘第一关就因“非全日制”被拒之门外的情况,整体就业情况明显不如2016级的好。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也提到,“虽然国家规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相同法律地位,但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仍然面临差别待遇。”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招聘单位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然而,李韵没有感觉到求职境遇有明显改善。“很多次,初看网上某条招聘信息感觉自己很符合条件,点进去才发现要求学历为全日制。”李韵向澎湃新闻发来多条这类的招聘信息,其中有些是招聘高校教师、辅导员等的,也有些是地方政府人才引进计划中提供的一些职位,但无一例外都要求学历须为全日制。“有人一听‘非全’就觉得很水,怀疑是不是边工作边去买了个文凭,但我们学校真的对我们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很严格地进行培养的。”李韵有些委屈地说道,求职时,明明具有招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却因学历为“非全日制”被卡,而同类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则更容易得到认可,这让人很难受。澎湃新闻在采访中也发现,也有非全日制研究生自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可能确实跟全日制研究生存在一定差距。“我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全日制研究生要少些,而导师给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指导可能也相较少于全日制研究生。”苏州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苏铭对澎湃新闻说道。但苏铭认为,即便如此,招聘单位也不应该在招聘的前置环节就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设置障碍,至少应该给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收缩2017年3月,《中国教育报》曾报道称:政策(指《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培养等的各方面规定)推出后,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江苏、北京、辽宁等地的增幅均超过20%。对于此项旨在整体推进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规范化、高质量的改革,70%的考生表示“支持”。换句话说,《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可能一度带动了部分地方的研究生招生。然而,拉长时间线来看,近几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整体已呈缩减趋势。《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称: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上述报告显示,2020年各大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加,非全日制却呈现缩减趋势。其中如,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非全日制招生计划数较2019年减少了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为3400人,2020年较2017年缩招1600人,仅计划招生1800人。报告还称,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而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如何破解“同等法律地位”难获同等机会问题?同属“统招双证”、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处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些招聘单位并不了解存在非全日制却是统招统分、且双证齐全研究生,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一提到非全日制就会被质疑含金量。另外,一些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用人单位会更多参考人社部的政策,但据有些招聘单位称,‘人社部没有发过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有同等法律地位这类文件’。”李韵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落款显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属于发文的五部门之一。但从近日有关鄂尔多斯教师招聘“歧视非全日制学历”的话题讨论中可以看出,仍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全日制研究生,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偏见、误解。“虽然不应该歧视,可是要是完全没有区别的话,我读全日制干嘛?”“因为大家都知道非全日制的成人专科和本科太水。”“非全有多水自己不知道?”这类评论在网上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被质疑“很水”的问题,据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报道,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周光礼认为,“从学习投入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加之,生源质量非全日制也比不上全日制。”报道还称,从生源上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分数总体上要低于全日制研究生。再加上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占大多数,使得一部分人考不上全日制,从而调剂到了非全日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杨颖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以她的了解,如果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前就有工作、有工作经验,一般不存在就业被歧视或找工作难的问题。“国内部分学校、专业招收非在职人员读非全日制硕士,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源问题。实际上,非全日制硕士都属于专硕,从本科应届生中招专业硕士是不合适的,也未与国际社会接轨,国际上基本都是在职人员读专业硕士。”杨颖秀指出,在一些高校,本科应届生被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后,其培养方式、就业去向等与学硕的区别并不明显,培养质量也难保证。澎湃新闻还注意到,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该规定中提到,“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如果面向在职人员招生且实行培养之后定向就业,那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就不存在就业问题。”对此,熊丙奇分析指出,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遭歧视的问题。杨颖秀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发展趋势。她以教育领域举例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位、学历层次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还较低。从在职人员中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有利于在职教师通过读研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眼下讨论正热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问题,杨颖秀和熊丙奇都认为,用人单位应按政策规定,给予均等机会。熊丙奇还指出,对学历歧视几乎没有问责,是这类歧视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消除学历歧视,必须一手抓教育质量保证,确保不同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致;一手抓公平就业,就业权益保护,对用人单位查证属实的歧视行为,必须纠正并问责。

宁俭

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通常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就业?

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通常能去什么样的学校就业呢?北师大不但是我国师范大学的楷模,而且也是百年老校,985强校,中国双一流大学,世界名校,况且北师大毕业的免师生已经在自身硬件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可是找工作的话要看你的真实本事了,北师大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不是每个毕业生的护身符,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北师大毕业生都是很优秀的(说这话你别生气),都能保证你入职一所重点学校,名牌学校。教师真的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三尺讲台上看重的不仅仅是学历,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水平。但是,免费师范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有一个优势就是免费师范生可以先找所属省份的学校签约,肯定会有个兜底的学校,并且都是有编制的。目前,全国共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可以招收免费师范生,两所985大学,其中,北师大和华东师大是985大学,其他四所是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立足于区域特色,各有千秋。在应聘的时候,如果同时有这六所学校的免师生,那么北师大的全国认可度很高,没有名额限制,一般情况下能有一个北师大的应聘者对于一些地方学校来说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一些学校来着不拒,很吃香。免费师范生可以自主就业,只不过是必须要回生源地所在的省份,所以去省会城市还带有编制多好的一件事情呀,比普通学生还有保障,学校牌子和毕业生硬件来说,北师大毕业的免师一般很受省重点,地级市重点学校的青睐,而且安家费优厚,有优先考虑权。免费生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第一、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补助一般为在校期间每月600元。即每年发十个月。 第二、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免费师范生的教师岗位,免费师范生四年毕业以后必须到中小学任教,到中小学任教的每一位免费师范生都有编有岗; 第三、免费师范生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流动,有到教育管理岗位工作的机会; 第四、为免费师范生继续深造提供好的条件保障,免费师范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学校可以录取他们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在职学习专业课程。综上几个方面,先说就业肯定不是问题,至于能进什么学校,打铁还需自身硬,像北京的名校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等等当然很好,但是现在竞争激烈,博士海归等都在应聘,当然学校类型只能进小学,初中,高中等公立学校,有些地区私立也能进。如果是非京籍生源的话,回到所在省市,基本上可以去各省的省重点了,就业院校一般随便挑选了。一般都是拿着几个offer选最好的就业了呢。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哦,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

两代情

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 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 宿舍不够住怎么办,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近日,一份面向112所高校超10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2021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30公里。实际上,尽管2020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112所高校超10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64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109253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 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78.1%,比总体满意率低4.6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8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按照国际惯例”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1.2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4700人,增加600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7500人,增加1100人,该校从2019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1601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9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2020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曲丽丽说。“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作者:王峰)

孜孜以求

北大、复旦等高校研究生扩招,宿舍不够住怎么办?

导读:据报道,今年9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表示:“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60%。记 者丨王峰编 辑丨李博2021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30公里。实际上,尽管2020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112所高校超10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64所“双一流”高校在内的109253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78.1%,比总体满意率低4.6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8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按照国际惯例”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1.2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4700人,增加600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2021年硕士生招生计划7500人,增加1100人,该校从2019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30%-50%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9月22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1601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9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的理由拒绝。“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2020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曲丽丽说。“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责任编辑:李剑华 实习生:郭金文)

复往邀之

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报到,享受两免一补还可转专业

迎着九月的凉风,9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开启新学年,2500多名本科生和3721名研究生正式入校。他们之中有436人是首届公费师范生,不仅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还可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转专业。北师大资料图从西藏考入北师大教育学部学习的徐嘉曼,从小就想当老师,今年高考,她考了565分,通过公费师范生计划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今天一早,她在妈妈陪同下来到热闹的北师大京师广场完成了入校手续,看到广场上巨幅背景板和舞动的喷泉,她很是兴奋,背景板上那句话也是她的心声,“很高兴,遇见你”。读四年名校,毕业去当幼师,对于小徐的选择,外人有些不理解,她却有自己的坚持,“很多人对幼师有偏见,这个行业目前缺少人才,我看好她的前景。”得益于今年新实施的公费师范生计划,小徐不仅可以免交学费和住宿费,获得生活费补助,还能在工作一学期后攻读在职研究生,履约时间也由之前的10年变为6年。这项新举措,她认为相当合理,“想要做好一件事,必然要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先工作再读研,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从理论中去找寻答案。”今年,北师大共录取436名师范生,他们之中绝大部分已在上午造成报到,入校时,他们还交上了已经签名的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其中对于他们将享受的权利以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做了明确规定。今年,北师大共录取2575本科,3721名研究生,合计6296人。学校在去年人脸识别迎新基础上,又推出“指尖迎新”。通过学校的微信门户的新生报到页面,学生可提交个人信息,来到院系展台后,出示二维码即可扫码完成注册确认。迎新广场上的大屏幕实时更新报到数据,北师大信息网络中心老师孙秋瑞告诉记者,“今年的微信迎新简化了报到流程,提高注册效率,上午11点以前,80%已完成报到。”来源:北京日报记者:任敏编辑:rb2046

谈玄

研究生扩招遭遇挑战:宿舍不够住怎么办,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歧视如何破?

2021 年考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们恐怕不能住在未名湖畔了。北大近日发布的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介绍,硕士研究生宿舍区中的燕园已改为昌平新校区,昌平新校区为原北京吉利学院旧址,距离北京大学本部约 30 公里。实际上,尽管 2020 年北大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规定的硕士生宿舍区还包括燕园,但入学后申请住宿时,可选择的只有距离校园几公里的万柳公寓。随着每年录取的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已不再为专业学位硕士生安排住宿,而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研究生招生比例已超过 60%。如果不能亲身体验校园的环境和氛围,扩招之下研究生们的学习满意度又会怎样?近日,一份面向 112 所高校超 10 万名研究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公布,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满意率为 82.7%,达到历年最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满意度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宿舍,非全日制研究生求职时学历不被承认等现象,调查结果与现实情况是否出现了偏差?教育学研究生满意度最低这份调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今年已是连续第八次开展。2020 年的调查收回了包括 64 所 " 双一流 " 高校在内的 109253 份有效问卷。在各学科门类学术学位研究生中,军事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高,满意率达到 94.4%,其次为历史学,满意率为 86.7%;教育学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最低,满意率只有 78.3%,排在倒数第二的是经济学,满意率为 79.1%。调查显示,博士生的总体满意度高于硕士生,总体满意率为 84.7%,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为 82.3%。据介绍,该调查分为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等维度,其中对校内指导教师的满意率为 90.2%,远高于总体满意度,也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这项调查中,研究生对导师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平的评价相对较高,对导师的指导能力也较为认可,对导师指导频率的评价相对较低,但满意率也达到了 83.7%。住宿只是求学生涯中的一个小问题,但也是研究生们关注的切身问题。调查显示,研究生对学校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的满意率为 78.1%,比总体满意率低 4.6 个百分点,也是四个维度中最低的。其中,对住宿满意度又最低,只有 64.9%。连年扩招下,一些名校每年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动辄五六千人,已经超过了本科新生的人数,这确实给住宿带来了挑战。没能被统一安排住宿的学生只好在校外租房,今年 8 月底,一位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的全日制学术研究生因为住宿问题,在人民网留言向辽宁省省长求助。该学生表示,中国医科大学对该专业的研究生仅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住宿 " 按照国际惯例 " 需个人解决。而在外租房每年至少花费 1.2 万元,由于自己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机会,明年再考一个负担得起的学校。不管怎样,研究生扩招仍在继续。北京师范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4700 人,增加 600 人,只有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由学校安排住宿。复旦大学 2021 年硕士生招生计划 7500 人,增加 1100 人,该校从 2019 级起,就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 按照中央领导指示批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专硕与学硕课程应不同北大、北师大、复旦等名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无法享受学术学位研究生在校内住宿的待遇,但在调查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连续七年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而且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课程教学、指导教师、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仅对科研训练的满意度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尽管如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即将进入改革赛道。"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当前的实践课程无论是从学生的参与度、实习实践的时长,还是高校对于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说都严重不足。" 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专硕和学硕有些课程可以是相同的,比如思政课、外语课、数理基础课等,而 30%-50% 的课程应当有所区别。"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说。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意见》提出,实施 " 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建设计划,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大力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这目前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软肋。上述调查显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参加专业实践的比例,分别只有 56.2%、65.9%。《意见》还提出,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 " 产业(行业)导师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发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导师参与研发项目。" 招生类型和导师自身能力要匹配,有的导师研究方向偏理论基础,有的偏技术应用,如果一个导师二者的能力都具备,可以同时招学硕、专硕,但如果只具备一种能力,就只能带一种类型,否则可能会造成培养出的人才‘四不像’。" 王军政说。这方面,江苏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在 9 月 22 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江苏已连续十年选聘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 1601 人,认定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4361 家,每年吸引 6000 多名高校导师、8000 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上述调查还显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总体满意率达到 86.4%,高于全日制研究生的 82.3%。这又与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现实遭遇出现了偏差。据报道,今年 9 月,一批非全日制硕士应届毕业生,在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杭锦旗和准格尔旗的教师招聘时,均被以 " 学历不符,非全日制学历 " 的理由拒绝。" 感觉非全日制学生受到了歧视。" 北京市某高校一名在读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曲丽丽(化名)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同以往的在职研究生不同,曲丽丽考入研究生以前,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而不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她因为没有被报考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录取,而被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2016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并轨招生,两类研究生都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入学,从而抬高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门槛,也提升了含金量。这吸引大量应届本科毕业生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上述西部地区一所师范类高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有的专业招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超过一半是应届本科生。他们与在职研究生不同的是,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到了 2020 年,当首届并轨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在一些地区遭遇了对其学历的不公正对待。今年 2 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专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和落户机会。或许正是因此,目前陆续发布的各高校 2021 年研究生招生简章中,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只招收定向就业学生。" 也就是录取后,需要工作单位、录取学校、本人三方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学校不会给学生发派遣证和报到证。一些学生在签订协议时并没有工作,而是临时找了公司来盖章,甚至有的学校不需要工作单位签约,只要考生同意即可。" 曲丽丽说。现实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弱项。" 有的学生甚至连论文的规范格式都不懂,能够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也不如全日制研究生多。" 曲丽丽说。" 有的高校没有给非全日制研究生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在职人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所以很少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各高校只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非全日制学生。" 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仍会以在职人员为主,因此应该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对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可以低一些。" 上述研究生管理人员说," 或许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强调理论传授,这正好符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需求,所以他们的满意度更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